质量检测系统

2024-06-04

质量检测系统(精选12篇)

质量检测系统 篇1

一、引言

当今物流业发展迅速, 绝大多数商品包装上都印有一维条码作为“身份证”, 便于在运输、存储、管理、追溯时查询。条码印刷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读取条码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关于条码质量检测的研究受到众多关注。本文将提出一种应用图像技术进行一维码印刷质量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对于在线检测条码质量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机器视觉原理

1. 概述

机器视觉技术是用摄像机替代人眼, 用检测软件替代人脑的对物体的外观进行检测, 对尺寸进行测量, 或对运动物体进行分析的高科技技术。该技术在国外兴起, 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在我国, 机器视觉还不是十分普及, 但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生产速度的加快, 以及众多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 传统的采用人工进行检测的方式渐渐跟不上生产速度, 检测的精度也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标准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 应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产品全自动在线检测的需求越来越高。

2. 系统结构

机器视觉系统一般采用CCD摄像机获得检测图像, 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处理, 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的各种特征值。机器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是:摄像头、镜头、照明光源、采集卡、信号输出与外部接口设备、图像处理软件等。

3. 条码检测视觉系统

(1) 光源

标签检测系统的光源要尽可能突出条码特征信息, 在检测区内的前景和背景之间尽量产生明显的区别, 增加对比度。还应注意保证视场内足够的亮度, 并考虑物体位置轻微变化不会对图像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光源形状尽量和条码形状贴合, 这样既保证光源使用效率, 也能带来最好的照明效果, 所以选择条型光源最为合适。此外, 还应考虑光源颜色, 工业中使用的光源颜色多为白色、红色、蓝色, 针对条码检测, 使用红色光源最为合适, 可以最大程度地抑制黑条区, 增强空白区。综上, 针对一维码印刷质量检测, 选择了红色条形LED光源。

(2) CCD摄像机

CCD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的眼睛, 它采集到的图像质量好坏之间影响到图像处理、分析、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一定要选择一款最适合的CCD相机。根据一维码是由黑白两色组成的特点, 可以选择黑白CCD, 因为其对于黑白这种灰度信息最敏感。根据印刷条码的标签是非连续的, 是一个一个离散的物品, 可以选择面阵CCD。根据条码长度方向的尺寸, 和分辨精度的要求, 选择分辨率为1300*1024的相机。根据使用的易用性、配套器具尽量简化的要求, 选择千兆网相机。综上, 针对一维码印刷质量检测, 选择了黑白130万像素面阵千兆网相机。

(3) 镜头焦距

镜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焦距f, f取决于工作距离WD, 视野高度H0, 摄像头有效成像面高度H1, 镜头的方法倍数0PMAG。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但如果不用变焦镜头, 在定焦镜头中选择的话, 能选择的焦距并不是连续的, 而是只能在已有的几档中选择使用, 例如8mm, 12mm, 25mm, 50mm等。所以计算出来的焦距有可能不能和现有产品准确匹配, 这就需要有一个调节过程。最终作者确定WD=120mm, PMAG=0.1, 镜头焦距f=12mm。

(4) 图像处理、分析软件

在机器视觉系统中, 摄像机所获取的图像受到条件限制和噪声干扰, 往往不能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直接使用, 需要利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检测。作者利用vc++编写了一个印刷质量测试程序, 包含了下文所述的检测算法, 实现了一维码印刷质量在线检测功能。

三、检测算法工作原理

1. 算法流程概述

算法首先通过粗阈值分割出一维码区域, 然后对条码进行可变尺度检测窗口下的自适应阈值分割, 将条码中“条”的位置精确分割出来, 对分割完的图像进行十字中值滤波以消除毛刺, 根据对滤波后的图像求出每个条的确定位置, 进而得出每个条的标准宽度, 然后进行每个条水平方向像素统计, 用统计值与该条的标准宽度做对比, 最终得出每一个条的缺陷检测结果, 该结果能够精确到条中的任意一行。

2. 提取条码区域

进行条码质量检测的前提是提取出条码区域, 本文使用的方法是先对图像进行全图阈值分割, 然后对图像进行水平投影, 检测出条码所在行方向位置, 然后在求出的行区域范围内进行水平投影, 找出条码水平方向位置, 从而确定条码粗略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 应用此法的前提是已经对条码进行过角度校正, 使条码长度方向平行于x轴。

使用的全局阈值求法可以是Ostu法, 也可以是方差法、双峰法等, 由于只是用来对条码进行粗定位, 所以选择条件并不是非常严格。

3. 条码精细分割

一维码中信息条的排列比较紧密, 且由于条宽不同而包含不同的信息, 因此如果图像分割效果不佳, 会造成条码边缘损失, 或者产生虚假边缘, 错误的条码宽度经过译码之后产生错误的信息, 对商品的辨识、监管、追溯带来负面影响。

下图中是实际拍摄的一个条码, 可以看到红框部分里条的排列非常紧密, “空”只占一个标准宽度, 如果进行整体阈值分割, 很可能使“条”互相粘连, 或者使“空”宽度增加, 这样在译码的时候会造成译码失败或者误译。

针对这种情况, 作者提出了在可变尺度窗口里进行阈值分割的算法, 通过自动选取合适的窗口大小, 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对一维码进行精细分割, 分割结果是可以区分出最细的“条”和“空”, 且边缘损失小。

(1) 可变尺度窗口

阈值的取得需要在可以根据条码密度不同而自动调整的检测窗口内获得, 才能达到更好的分割效果。窗口的高度直接使用之前求出的条码高度, 而窗口宽度需要根据条码长度自适应选取。以IMEI码为例, 条码信息为15位数字或字母, 加上头、尾信息, 约有17个信息位, 而IMEI的编码方式为CODE128B, 每个信息位由顺序排列的3个“条”和3个“空”表示, 条和空的最小宽度为1单位宽, 最大宽度为4单位宽, 总长度固定为11个最小条宽。所以窗口尺寸可以选为5个最小条宽, 保证至少包含了一个条和一个空, 又不会由于窗口宽度过大而扰乱阈值选择。

自适应窗口大小的计算公式:

假设:最小条宽对应的像素数为P, 整个条码的长度为L。

窗口宽度W=L/5P

(2) 自适应阈值

作者使用Ostu法在所得窗口内求分割阈值, 窗口从条码开头滑动到结尾, 滑动步长就是一个窗口的宽度。

自适应阈值求出后, 即根据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操作, 经过可变窗口自适应阈值二值化的条码图像, 即使是非常紧密的部分也能被分割开, 这就给下一步条码质量检测打下了好的基础。

虽然自适应阈值已经能把紧密条码分割开来, 但条码局部还有较多毛刺, 为了避免毛刺对质量检测产生影响, 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考虑到条码对横向信息非常敏感, 所以不采用传统3*3窗口滤波方式, 而采用十字窗口进行中值滤波。

4. 条码质量检测

传统的条码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应用垂直投影法或边缘检测法, 垂直投影法将条码高度上的像素向x轴投影, 然后根据投影值和标准值的偏差得出是否有缺陷的结论。这种方法无法得到条码缺陷具体位置的信息, 最多只能知道哪个“条”或者哪个“空”有缺陷, 而且有时缺陷比较小的时候还可能检测不出缺陷。边缘检测法是先使用sobel或canny算子求出条的边缘, 然后跟踪边缘, 判断边缘完整性。这种方法精度较高, 但是复杂度很大, 运算时间长, 不适合于在线检测应用。

作者提出的对条码中每一个条进行x方向投影的检测方法, 最大以极高的精度检测条码印刷质量, 运算复杂度也很小, 非常节省时间。条码x方向投影可以直观反映出每个条所在的位置, 进而测量出每个条的标准宽度。

用测量出的各条宽度与该条标准宽度对比, 可以检查出条上每一行的缺失和突出, 用户可以自行设定缺陷行累积数阈值, 来最终给出一维条码印刷质量通过/不通过的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

作者用vc++编写了一个条码印刷检测程序, 包括上文所述各步骤。下面给出几幅实验图片, 图A都是作者用水平分辨率为1300像素的黑白摄像机、拍摄水平视场60mm范围的一维码图像, 每个像素精度约0.45mm, 最小条宽约占3个像素。图B是程序运行后, 在缺陷位置用红笔进行标记的图像。

图中, 出现的缺陷的面积是大小不一, 而且缺陷附近图像复杂度不同, 这为检验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撑。所有缺陷都被算法检出, 并且标记在缺陷所在行上, 并不是整列标记。这样使检测精度提高, 同时为用户设置细化的条码质量检测标准时提供了方便。整个算法运行时间约8ms, 较边缘检测法速度有大幅度提升, 适合于在线快速检测。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处理的一维码印刷质量检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 充分体现出图像处理在一维码在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结合条码识别技术, 还可以发展为一维码排废、识别一体化系统, 满足多数用户应用需求。

但方法目前需要保证标签旋转角尽量小, 如果待检测图像旋转大, 投影时会出现偏差, 今后算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以耐受角度旋转带来的影响,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俊玲, 缺陷啤酒瓶在线检测的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000—236 (72012) —04—0141—03

[2]赵静, 喷墨印刷条码等级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鲁继文, 张二虎, 基于图像处理的印品质量在线检测

[4]GB/T14258—2003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验

质量检测系统 篇2

投标人资格条件、技术规格书

投标人资格条件

1.营业范围: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招标物资生产供应经验的生产制造商(或代理商),并且具有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书,注册资金不低于人民币****万元(或等值外币)。

2.生产能力:投标产品生产商具备(年产15台以上)生产能力,具有与生产规模相应配套的设备。

3.财务能力:投标人近两年财务状况良好,无连续两年亏损状况。4.质量保证能力:投标产品生产商已获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履约信用: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两年内没有与骗取合同有关的犯罪或严重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诉讼和仲裁;近两年不曾在合同中严重违约;财产被接管或冻结,企业未处于禁止或取消投标状态;同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良好的履约记录。

6.其他要求:代理商须具有满足本资格条件要求的生产厂或中国区域总代理商出具的针对投标包件的唯一授权函,生产厂与其授权的代理商不得参与同一包件的投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代理商提供的制造厂或总代理商资格声明及授权函须加盖制造厂或中国区总代理公章(原章)及法人签字。

技术规格书

(一)设备用途

用于各型内电机车轴箱轴承、抱轴承及电机轴承的不下车在线检测。

(二)运用环境

1.海拔高度(m): ≤1800 2.工作环境温度(℃):-10~55 3.工作相对湿度(%): ≤95 4.工作制: 连续工作

5.供电条件: 电源AC380V(±10%)50Hz 6.工作场地: XXXXXXXXXXXXXXXXXXXX(三)工程内容

见采购公告中采购项目明细表。(四)技术标准

1.设备的设计、制造、包装、标记、试验、安装、调试等应符合国家与行业现行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

2.已经纳入行政许可或CRCC认证范围的设备(含部件),设备厂家必须通过其行政许可或CRCC认证,行政许可决定书或CRCC认证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

3.进口电气元件、部件通过CE认证。

4.国产电气元件符合国标GB/T14048.1、GB/T14048.3、GB/T14048.5。

5.符合《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GB/T15706)要求。6.符合《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16754)要求。

7.符合《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GB16855.1)要求。8.通过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9.电磁兼容性能满足IEC61000-6-2: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及IEC61000-6-4:1997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等要求。

(五)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备及辅助设施的外观应平整光洁、美观大方,油漆类别按招标方要求执行。

(2)设备必须是投标方设计、制造的全新设备。

(3)设备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保险措施,具有过流、短路、过压、过热等保护功能,以保证对设备及人员不会造成伤害。

(4)设备和仪表等的设计、制造与试验应符合国际工业标准(ISO)和国际电工标准(IEC),度量单位全部采用国际单位标准制(SI)。

(5)电器部件、机械部件均应有可靠的防潮、防高温、防尘、防鼠措施,电气系统的保护等级为IP54。

(6)液压、电气系统等管线应排列整齐、合理、连接紧密牢固,穿过金属孔洞时应有绝缘保护套管,各元件和组件一般应可单独拆装,并维修方便。(7)设备选用的零部件应选用业内知名品牌的通用系列产品。(8)设备须具有足够的强度,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在连续作业过程中,各固定连接、相对运动部件间密封不得有泄漏现象。

(9)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等级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要求,焊缝的外部不允许有烧穿、咬边、夹渣、焊瘤等。焊缝的纵向、横向及母体金属上不允许有裂纹,连续焊缝不能间断,鳞状波纹形成应均匀。

(10)设备材质及运行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符合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11)中标方负责提供本设备及辅助设施必要的专用仪器、专用检修工具,设备正常使用两年的易损易耗件。

(12)具备状态自检和故障自诊报警功能,应能满足检修过程中的生产、质量、安全管理需要。

(13)设备软件遵循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原铁道部运输局编制发布的对象编码规则、对象性能参数字典和对象故障字典。设备与机务信息系统之间采用Web Service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14)设备软件接口符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路机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运信规划函〔2014〕424号)、《和谐型机车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机务设备接口规范》(运装机设(2010)716号),《关于机务段整备场无线局域网络(WLAN)建设要求的通知》(运机技术电〔2015〕385号)要求,能够向机务段信息系统报送本机状态及工作数据。(15)设备与机务信息系统通讯硬件接口采用RJ45,通过TCP/IP通信协议接入信息系统,具有USB接口能进行数据转储。

(16)设备由笔记本计算机控制进行操作,中文屏幕显示试验过程及测试数据,具有试验数据显示、储存、查询、统计、打印功能,能以网页形式进行查询及浏览,现场打印测试报告,具备分级操作权限管理功能。

(17)笔记本计算机配置标准满足系统检测需要,CPU速度及硬盘容量留有长期使用及升级系统功能的余量,配置windows7或以上版本正版软件

(18)投标方需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需求的设计方案。(19)满足机车部件检修工艺要求及现场作业需要。2.性能要求

⑴满足内电各型(和谐、直流)机车顶轮检测,预留可扩充升级的条件,以备将来其他车型或新车型机件检测所需设备功能的增加,并不得大幅改变本机软硬件主体结构。

⑵顶轮系统: ①顶轮系统一式两套,每套含一体化推车、液压顶轮泵站、操作阀组及油箱、油镐、顶具、油管等。两套配合可顶起一个轮对。

②一体化推车:≤长1.2×0.6宽×高1.2米,外形美观大方,可将全套顶轮系统放入车内并保持整齐。

③泵站及油箱、操作阀组:集成在一体化推车上,压力、流量、容积满足各型机车顶轮要求,操作安全简单方便。④油镐:适用于SS系列及HX系列机车顶轮,并确保安全可靠。⑤油管:安全系数不低于6倍,长度大于6米。

⑥顶具:满足SS系列及HX系列机车顶轮所用,并确保安全可靠。⑶检测系统

①含传感器、信号线、检测专用微机及信号采集器,工具推车。②配置传感器9个(含8个检测传感器及一个速度传感器,并另配置1只手持式转速计)、信号线9根、信号采集传输器1个、检测专用微机一部。

③配置操作系统软件及顶轮检测专用软件各1套。

④配置工具推车一部可将传感器、采集器、信号线及微机放入车内并兼有电脑桌功能,方便操作检测微机。

⑤配置UPS电源一部,满足为检测系统提供稳定电源的要求。⑥微机满足抗震动需求。⑷信息采集系统:

①采集器为8通道数据采集,加一路转速信号采集,全面采集机车一条轮对上的左右轴箱轴承、左右抱轴承和电机输出端及自由端轴承(电机自由端有的车型有两个轴承),同时测量7个通道,另有一路备用通道。而且选用工业级元器件,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

②采集器直接USB口供电,不需要单独供电,消除另接电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测试系统、激光转速测量系统与数字电路之间均彻底隔离,防止互相干扰。

③传感器选择有源传感器内置电荷放大电路,提高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特别是针对轴箱轴承的小振动有良好效果。

④采用最新DSP芯片DSP:TMS320C28346。⑤每通道最高采样频率 64 KHZ; 动态范围增大到10V;

A/D变换为16bit,减少量化误差;

滤波器为数字加模拟方式,阻带100DB/倍频程; USB通讯: FT232H。

⑥共振解调电路中,共振峰可调,带通宽度加宽,配两级放大,使解调信号更理想。

⑦提供传感器校准报告。⑸测试分析软件

①该专用软件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上不依赖专用硬件即可运行,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显示直观,运行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后,直接给出测试报告(必须含门限值、实测值,并得出是否超标的结论以及处理建议)。

②带有SS系列及和谐系列机车走行部轴承数据库。

③自动检测功能根据实时轮对转速,变采样频率,完整采集轴承整数转,使交流信号数据变动更小,减少解调信号功率泄漏,使解调信号峰值能量更集中,更陡峭,故障频率对应更准确。

④可同时采集和显示8通道数据,全面覆盖走行部轴承。当某通道为空时,也可进行检测。

⑤操作中,每检测一条轮对,所有测点的数据一次采集完成,并判断结果,全部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⑥对于检测时的重要信息,如:检测人员、检测日期、机车型号、轴号等,随同数据文件一起存储,便于数据管理。

⑦运用双特征参数(有效值和峭度系数)与共振解调谱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方法,更全面的诊断轴承损伤,也能监控整个电机系统过大的振动,防止电机其他部件失效。

⑧当速度通道等故障而采集不到转速信号时,可通过手持式转速计的转速指示强制采集数据。

3.主要技术指标

⑴8通道,软件每通道最高采样频率 64 KHZ。⑵传感器灵敏度100MV/g。

⑶动态范围:增大到10V,可测单峰值为0.1~100g的振动。⑷A/D变换为16bit,减少量化误差。

⑸滤波器为数字加模拟方式,阻带100DB/倍频程。⑹解调信号二次放大10倍。(六)技术资料

1.随投标文件提供的技术资料

(1)所含的配套设备、主要部件名称、数量、外形尺寸、功率、单价、总价等,外购设备及主要部件须单独注明生产厂家。

(2)设备的设计原理、功能、方案、结构、技术参数,选用的主要配件或部件厂家。

(3)设备的备件及易损件的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4)安装调试方案说明。

(5)为定型产品,提供本设备实物照片。

(6)投标文件须对应技术规格书提出的要求逐项顺序回复,对要求内容从原理、结构、工艺等方面做针对性描述,并提供产品的实际技术参数、性能以及技术规格偏差表。

(7)设计图清晰、完整,不得采用模糊不清的扫描件。2.中标后提供的资料

中标方应与机务段和设计单位对接,在技术规格书基础上细化方案、结构及指标纳入合同附件,在签订合同10天以内提供加盖公司印章的、最终的设备安装基础、预埋件、各管线接口、电接口、信息布线等图纸资料,并确保满足安装及使用要求,以上资料需书面及电子版本各2份。

3.随设备提供的技术资料

应提交下列(但不限于)技术文件和图纸,需纸质文档三套,可编辑电子文档一套。

(1)文件目录及清单、装箱清单、产品检验合格证(包括外购件)、制造许可证明文件、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报告,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提供设备的相应参数;

(2)系统原理、接线图;(3)主要零部件结构图;

(4)设备装配图、安装图(含尺寸)、安装调试说明书;(5)操作使用手册;(6)维护保养手册,易损易耗件、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清单,外购件及生产厂家清单;

(7)润滑油脂的牌号和生产厂家清单;

(8)第三方检测或测试报告(需第三方检测或测试时);(9)计量仪表生产合格证及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10)电子版的图纸资料采用Autocad格式,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格式,表格采用Microsoft Excel格式。

(七)安装、调试及验收

(1)本项目为交钥匙工程。中标方负责中标设备的运输、保管、安装和调试工作,负责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的计划、方案;承担运输、保管、安装、调试、检测、取证、验收、技术服务等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2)中标方进行现场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施工现场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发生意外事故,由中标方自行承担责任。

(3)中标方须提供信息数据编码格式说明,并负责完成数据接入机务段信息系统。

(4)按照要求时间前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毕,10日内组织初验,设备初验后30日内须达到技术规格书要求的交验条件,逾期我方有权取消购置合同并由投标方承担全部责任,同时追究投标方因项目超期给我方带来的经济损失。

(八)培训 供货商负责对买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包括设备的结构、原理、装配、调试、控制、操作、保养、检修工艺及安全规程等知识和技能。

(九)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1.设备的质保期为2年,自验收签字之日起开始计算。2.在质保期内,中标方应该无偿提供设备维护和更换损伤的零部件。中标方收到使用方设备故障通知后,应在2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免费处理完毕。

3.质保期内,因主要部件和主体结构出现故障,设备质保期自修理完成、恢复使用之日起开始重新计算。

4.若设备存在设计、制造的质量缺陷,影响设备性能,中标方须免费进行改造完善。

5.中标方负责设备软件的终身免费升级。

6.在质保期结束后,中标方应提供技术支持、维修支持和以优惠价格提供备件。中标方收到使用方设备故障通知后,应在2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处理完毕。

(十)监造

质量检测系统 篇3

关键词:MCU;信号源;控制

中图分类号:T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Microcontroller-based Cigarette Maker Quality Test Signal Source System

Zhang Hongguang

(Xuchang Tobacco Machinery Co.,Ltd.,Xuchang461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s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 (MCU) of the PASSIM cigarette machine debugging using the source given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system block diagram of the signal source.The source has a high fl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simple structure,easy to operate,can used in PASSIM70/80 models.

Keywords:MCU;Source;Control

一、引言

PASSIM电气设备在验收调试时,由于不具备现场联试的条件,验收所需的多个信号不能直接从设备取得,导致不能完全测试系统的各种功能,为设备的现场调试留下了一定的隐患。为了能够消除这种隐患,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调试信号源,该信号源较好的模拟了现场的实际信号,可以准确、全面的测试质量检测系统,较好的完善了系统调试的手段,提高了系统验收的效率。

二、质量检测系统的外围信号

质量检测系统外围的输入信号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主要包括驱动系统工作的时序信号及系统采集的外部的传感器状态信号,模拟信号主要是在时序信号的驱动下产生的稀释度T1/T2站信号及空头信号。各个信号的特征如下。

数字信号:

(1)同步脉冲T1:每双长烟对应16个脉冲,占空比1:1

(2)同步脉冲T2:每双长烟对应1个脉冲,占空比1:15

(3)好烟计数内排信号:频率同T2,占空比1:1

(4)好烟计数外排信号:频率同T2,占空比1:1

(5)缺烟内排信号:频率同T2,占空比1:1

(6)缺烟外排信号:频率同T2,占空比1:1

(7)水松纸拼接信号:随机产生,高电平持续1个T2的周期

(8)盘纸拼接信号:随机产生,高电平持续1个T2的周期

(9)GCP脉冲信号:鼓轮定位信号,每24个T2产生一个GCP。

(10)缺滤棒信号:频率同T2,占空比1:1

其中,T1、T2信号不能丢,拼接信号是根据设定的值定时产生,其余的信号根据设定,于设定值个T2产生一个丢失的信号。

模拟信号:

(1)T1站信号:在一个同步脉冲T2周期内,产生2个类似正弦波的信号,幅度可调。

(2)T2站信号:在一个同步脉冲T2周期内,产生2个类似正弦波的信号,幅度为T1的2倍。

(3)内/外排空头信号:在一个T2周期内的某个点上,各产生一个持续约100us的模拟信号,幅度可调,其余的时间为0。

整个的信号源的时序关系图如图1:

图1 时序关系图

三、系统的硬件实现

对于系统的硬件信号特征来说,时序信号及好烟、缺烟、缺滤嘴信号都是24V电平信号,而实际卷烟机工作时的最高速度约8000支/分钟,通过相应的换算,可以得到时序T1的最高频率为1066.7Hz,其余的时序信号的频率不会超过66.7Hz。考虑到信号源本身只是进行测试用,所以,不考虑信号的隔离,由单片机输出信号后直接驱动7406器件,通过上拉24V来实现高电平的输出。电路如图2。

系统的模拟信号的硬件部分,单片机本身没有DA输出功能,为此,采用PWM输出加相应的滤波电路来实现。对T1站信号来说,采用单位增益的sallen-key低通滤波器来实现,如图3。该电路的传递函数为,设置 , ,则给定C1、C2的值,计算R1、R2的公式为 ,其中要求 。对于T1信号来说,我们设定它的频率为3kHz,3dB通带波纹。我们通过查3dB波纹的Tschebyscheff系数表,得到a1=1.0650,b1=1.9305。设定C1=22nF,则得到C2为 。将a1、b1、C1、C2带公式得到R1、R2为

图2 图3

通过以上的计算得到模拟信号部分的电路参数为

R1=1.26KR2=1.30KC1=22nFC2=150nF。

四、系统的软件实现

系统的控制部分采用XC167单片机来实现,软件开发环境为keil C166。软件部分的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对数字信号的产生的设计,另一部分为对模拟信号产生的设计。

(一)数字部分

数字部分的关键在于时序T2时间基准的选择,生产速度8000支/分钟与7999支/分钟的时间差别为1.875us,将时基设为1.6us,则可保证在车速0到8000的范围内测速的变化不会超过1。在1:1的占空比的情况下,将定时器的时间基准设为0.8us。

设最高车速为10000支/分钟,最低车速为10支/分钟,停车时为0。

则10000支/分钟时定时器对应计数为7500,10支/分钟定时器对应计数114溢出又28896。

(二)模拟部分

模拟部分,根据设定的参数,调整PWM的占空比,实现相应的输出信号。

五、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信号源需要很多的参数设置以保证能模拟各种状况,仅采用拨码开关不足以实现该功能,采用单独运行于电脑中的人机交互界面来进行参数设置,人机界面通过串口同信号源系统进行通信。人机界面给信号源系统设置各种参数,同时接收信号源的各种反馈以确定信号源的工作状态正确与否,参数一旦设置好,信号源可以脱机工作,设置好的参数可以保存在信号源的FRAM中而不会丢失。人机界面可以完成如下参数的设置:

通过上面的部分人机界面可以看到,参数的设置一部分为对各种故障信号产生频率的设置,如好烟内、好烟外等,另一种为对产生信号的相位的设置,而对于模拟信号T1站等,则是既可以设置其幅度,也可以设置其相位,还可以设置产生的频率,因此,通过人机界面非常灵活的设置了各种参数,比较全面、准确的模拟出现场的实际情况。

六、结束语

该信号源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内部资源,结构简单,外围器件较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通用性,操作方便。信号源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模拟出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实际的应用中,极大的调高了质量检测系统的验收效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TI op amps Design Reference.TI公司

[2]xc164_中文用户手册_外设部分.Infineon 公司

[作者简介]张红光,男,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烟草机械责任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技术室,主要从事烟草机械的电气质检工作。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检测 篇4

随着近几年来安防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工程的推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产品日趋完善,并被大量地应用到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工程中,高清视频监控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厂商认可,高清所带来的超高画质、超宽场景给人以极大的视觉震撼。单从清晰度来说,标清摄像机已经接近极限,在短时间内也没有提升的空间;而高清摄像机在清晰度方面可以说正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从百万像素,到200万,再到300万,500万等都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随着高清摄像机技术的日渐成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安防领域。与此同时,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指的是图像的前端采集、传输、存储和显示等采用高清监控设备组成,图像原始分辨率大于等于1920×1080(或同等级像素),系统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等于800TVL的视频监控系统。之前国家制定的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其中明文规定了对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质量检查以及检测验收的一些技术性的要求,但是当时制定的都是针对标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有针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标准,但是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需求,现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本文就主要围绕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2 高清检测不同于标清检测

目前标清监控系统的检测主要依据的标准是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功能与主要性能、安全性及电磁兼容性、设备安装检验、线缆敷设检验、电源检验、防雷与接地检验六部分。因为标清监控系统主要还是模拟视频监控,是除显示设备外的视频设备之间以端对端模拟视频信号传输方式的监控系统。而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配套标准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显示黑白电视清晰度应大于等于400TVL;实时显示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应大于等于270TVL;回放图像中心水平清晰度应大于等于220TVL。所以标清视频监控系统在检测中主要应用清晰度测试卡进行测试,但是标清清晰度测试卡的最高清晰度只能达到450TVL,而目前我们针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检测用的HDTV通用型测试卡的最高清晰度则可以达到120 0TVL。

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主要采用SYV75-3或SYV75-5的同轴电缆,我们在检测标清监控系统中发现监控图像常常有干扰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在一个线槽或桥架内传输(俗称混穿)而造成的电源干扰,所以我们在检测标清监控系统时,会重点检查系统的线缆敷设情况。而数字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主要采用光缆或双绞线,要求采用数据结构独立的专用网络,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在检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设备时,重点测试的是传输设备的QoS技术指标(传输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等)。

同时,因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主要采用网络传输,所以对安全性的要求比标清监控系统要严格很多,不仅需要检测包括标清监控系统的设备、器材的安全,还需要检测物理设备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及通信和网络安全。

3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检测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及控制等主要部分组成。系统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以保证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满足要求。

3.1 前端采集

高清的视频效果保证首先来源于高清信息的采集,如果没有前端高清视频采集,无法谈及后端的高清效果。所以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检测过程中,要求前端采集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监视目标和现场图像,其光学分辨率应达到高清的采集要求。应能适应现场照明条件,在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3.2 传输

除前端采集外,高清编码及传输也是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清视频常见编码格式有H.264、M-JPEG、MPEG4等。而在传输过程中,高清意味着需要更高带宽。所以在检测中,要求系统有线传输最好采用数据结构独立的专用网络,传输距离应与传输介质相匹配。在一些平安城市或多级联网的项目中,大都采用专网或者光纤。相比模拟传输,数字网络传输高清视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系统传输如果采用公共网络,则要检查是否有防泄密的加密措施。如果采用无线网络进行视音频信息传输时,前端采集设备则应检查是否能做到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

3.3 显示

高清的解码显示通常由高清解码器或者高清网络矩阵来完成,通过高清解码器或者高清网络矩阵配合网络键盘使用可以实现画面切换、高清上墙、轮询切换等。受高清电视技术发展的影响,监控显示设备的高清化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在检测中要求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应不低于摄像机的分辨率,系统所使用的解码设备的编码能力应与视频源相适应,并支持选用的显示设备显示。

3.4 存储

录像信息应能清晰还原前端设备所采集的原始图像,所以每路存储的高清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920×1080(或同等级像素)。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配置的存储设备容量应能满足录像存储要求,对于重要数据应能备份存储,而存储介质多半是采用我们常见的硬盘,容量一般是TB级别,随着2TB硬盘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走入我们的视线,大型高清监控系统PB级海量存储解决方案也得到普遍应用。

3.5 控制

控制设备应能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各个部分进行设置和控制。从安全角度考虑,要求系统控制应设置管理权限,通过授权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相应操作权限的控制。同时要求控制设备中用于数据库、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重要信息的服务器最好采用双机备份方式。

4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技术指标检测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图像原始分辨率应大于等于1920×1080;系统图像水平清晰度应大于等于800TVL,准高清应大于等于600TVL,小于800TVL;图像画面的灰度应大于等于8级;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应低于4分。

4.1 图像原始分辨率的检测

网络接口的摄像机通过厂家提供的客户端软件进行抓图,再通过第三方软件对所抓取图片直接读取图像尺寸。如Windows操作系统下,查看图像属性,读取图像尺寸。

4.2 图像水平清晰度的检测

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视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作为参考。在摄像机前端,设置反射型清晰度测试卡,调试测试卡与摄像机的距离,使其消隐的界限与测试卡的边界一致时,用目视法观察监视器图像中心楔上能分辨的最大线数,读数并记录。

4.3 图像灰度等级的检测

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视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作为参考。在摄像机前端,设置彩色电视灰度测试卡。摄像机摄取图像信号,在监视器图像接近满屏时,用目视法测量可分辨的最大亮度鉴别等级,读数并记录。

4.4 系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视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作为参考。观看距离应为监视器高度的6倍,室内照度应满足监控室设计要求。参加主观评价的评价人员应不少于5名。检测方的评价人员应不少于2名。浏览系统全部画面显示图像,随机选取前端摄像机摄取现场图像,其中应包括最差画面,根据图像的劣化程度,按五级损伤制进行评价打分,分数直接对应级数。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

计算方法:统计所有观看人员的评价结果,与平均分数相差2分以上的为无效评价,去掉无效评价,求出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

图像质量五级评分标准详见表1。

4.5 信息延迟的检测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经由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时,都应测试其信息延迟时间。因为数字高清摄像机以网络方式输出压缩视频信号,到达显示端必须解压缩还原出原始视频,这一过程必然导致存在一定的信息延迟,所以延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延迟的长短反映了软件的处理性能与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到摄像机的正常应用。以测试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为例介绍测试方法,人体参考目标在探测器设计探测范围边界上,以均匀的速度,选择最短距离通过探测区和联动摄像机视场,触发报警及报警联动系统。用秒表测试在响应指定显示器上所显示图像及联动摄像机录制图像所需要的时间。

4.6 带宽估算

网络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还应测试其带宽是否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需查看单路视频码率并进行估算。

5 结束语

酒店质量管理系统 篇5

Hotel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服务质量是酒店经营的生命线。加强质量管理,创造服务精品,是酒店营造核心竞争力,使酒店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任务。

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服务对象的日趋成熟,我们已步入顾客选择品牌和企业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赢得效益、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质量观。

所以,我们策划了酒店的全面质量管理要点,以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和多种质量检查控制的方式方法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的有效性。

1、质量目标体系 1.1 酒店产品质量要点

服务质量是由宾客来评价的,客人应成为酒店关注的中心;

满足宾客的需求,首先要发现和了解宾客的需求;

客人的需求有共同的一面,规范服务可使多数客人满意,服务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准;

客人的需求又有差异性,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优质服务;

提高质量是为了增加宾客所获得的价值,但服务需要成本;

宾客的需求与社会利益相矛盾时,饭店只能服从社会、公众的利益;

服务一次不到位造成的人或环节的成本浪费必须重视。1.2 最佳服务质量

最佳服务,就是尊重、理解人的服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推动、改善、创新,不允许一成不变

追求质量就是文化革命

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要提升质量,就必须全面的变革。1.3 酒店产品的质量目标

我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必须使宾客满意。这是我们放在第一位考虑的优先目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客人)的满意。

像对待领导一样尊重客人,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和关注客人;饭店服务以提高客人的满意度为最高准则。1.4 质量目标精要

用心服务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1.5 质量目标的分解(四级目标设立)1.51 酒店目标 1.52 部门目标 1.53 班组目标 1.54 个人目标

2、酒店服务质量的三条黄金标准

酒店产品是指我们提供的活动、服务和设施。它们必须被设计成和经营得具有高品质、能始终满足我们宾客的需要和期望。凡是客人看到的必须是整洁美观的;

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必须是安全有效的;

凡是酒店员工见到客人都必须是热情礼貌的。

3、酒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三级质量管理体系)3.1 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酒店的服务质量的管理工作,酒店成立“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指导酒店的服务管理工作。以强化基础工作,力争预前控制为目标,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概述:

有效地指导各酒店服务质量管理,使酒店的质量能达到统一的品质,酒店成立“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

质量管理委员会担任酒店管理公司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协助酒店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并有专人对酒店的环境、设施设备、服务项目及服务水平进行检查 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 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每季度召开公司酒店的质量管理分析会,编发《酒店质量分析报告》 确定公司所属酒店的质量目标 审视公司所属酒店质量管理的效果 确定公司各酒店质量的控制措施 完善《服务质量评审细则》 评审和检查公司所属酒店服务质量情况,督导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以达到管理公司所制订的质量标准 组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3.2 酒店质量管理小组

酒店服务质量检查小组由酒店质检经理、各部门质检员组成。组长由人力资源部质检经理担任。在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展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3.3 部门和班组质量管理小组

部门和班组按根据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部门质量管理小组,并在酒店质管小组的指导下展开工作。

4、酒店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4.1 酒店的七级质量控制体

总经理的重点检查

值班经理(值班管理人员)的全面检查

值班经理作为酒店当日服务质量的总负责人,履行服务质量管理的职责。检查重点内容在次日早会上通报。

部门经理的日常检查

部门经理对自己所辖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质量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各项检查必须形成制度化、表单化。

质检人员的每日检查

质检人员除了日常检查、掌握酒店质量状况外,应在专项检查、动态检查上下功夫,寻找典型案例,发现深层问题,体现专业水平。

全体员工的自我检查

酒店必须培养员工的自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保安人员的夜间巡查

夜间往往是酒店安全和质量问题的多发期。保安部的夜间巡查内容与要求形成质检日报,第二天发送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

客人的最终检查

只有客人认可的服务,才是最有价值的服务。其途径主要有:一是宾客拜访表;二每日大堂经理日报记录、值班经理记录所归纳的客人对于服务质量的有效意见;三是不定时地邀请客人暗访,对于整个酒店或某个服务区域进行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

4.2 质量管理委员会对酒店服务质量的监督

服务质量监督人员:

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邀请的专业人员,对所属酒店进行检查和评估。

质量检查活动:

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邀请的专业人员中一员,每年对酒店进行至少3次检查和评估。

暗访:每年至少一次,邀请专业人士并出具暗访报告和评分报告。

所用表格:重要宾客意见征求表

酒店最低产品标准执行检查:酒店按照《酒店产品最低标准》检查并出具评分报告。

质量保证的全面检查:由质量保证代表对酒店进行全面的检查,质量保证代表在进行检查时,由驻店经理或营运总监陪伴进行评估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共同发现缺陷,真正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所用资料:酒店客户管理考核标准

旅游涉外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

酒店服务质量评审细则

宾客调查:每年一次

这些分数的总和将用来决定被检查酒店的服务质量等级。

5、质量的分级管理体系(五级考核体系)

服务质量等级的表示 xxxx饭店 五个星符号/95分或以上 4 xxxx饭店 四个星符号/90分或以上 3 xxxx饭店 三个星符号/85分或以上 2 xxxx饭店 二个星符号/80分或以下 1 xxxx饭店 一个星符号/75分或以下

低于70分无星符号

酒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根据检查结果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各部门进行质量等级评比,产品和服务部门带有3个或更多星符号的酒店,意味着他们超出了酒店最低的标准,也就是说,酒店的星符号越多,服务质量水平就越高。

低于2个或没有星符号的部门表示该部门或产品品质、设施设备或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将被限期整改,同时根据酒店绩效考核办法,将对负责人予以一定的奖惩,直至达到酒店规定的服务标准。

6、酒店质量信息管理体系

质量评价与分析是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实现预前控制的有效手段。6.1 质量信息录入制度

各部门对当日发生的质量事故、服务案例、安全巡检及质量情况必须于次日中午12:00之前内录入电脑,并反馈到人力资源部。对未能及时录入信息的部门,按服务质量评审细则之未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同等处罚。

大堂经理日报表:保证每月拜访的宾客数量不少于450位。完整、详细地记录在值班期间所发生和处理的任何事项,将一些特殊的、重要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整理成文,并在当班期间录入电脑发至所有部门。所记录的大堂经理日报均要及时归档。6.2 分析报告制度

质检小组每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分类解析、定量说明,并形成质量分析反报告。

6.3 实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

重要的典型意义的事件应进行核实调查,并制作成典型案例通报酒店。

6.4 质量分析会制度

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专题会。6.5 质量档案管理制度

质量档案是酒店改善服务,提高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酒店人力资源部由质检经理负责。

部门、班组应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管和定期检查制度,酒店不定期会对各个部门档案进行检查。6.6 质量检查的报表及分析格式 6.61 酒店店质检日报表:

专职质检每日抽查各部门全面质量状况和汇总分析各部门上报的质检内容,以“5W1H”为质检报表的基本内容: 1)when:什么时间检查?

2)where:检查哪里?

3)what:发生了什么?(客观描述)

4)who:涉及到的人。

5)why:分析原因,直接和间接原因。

6)how:怎么办?采取何种措施可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6.62 部门质检日报表

6.63 月度质量分析报表及分析图:

当月酒店有关服务质量的重大事件。

质量数据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当月酒店有效投拆的数量(饼状图)

当月酒店有效投拆部门分布情况(饼状图)

各部门与上月有效投诉数量比较(柱状图)

当月宾客意见

典型投诉案例分析。

典型优质服务案例分析。(买机票,取票时把4:20误听成14:20(南方人),客人误机后投诉)

7、服务质量问题的分类控制

根据酒店产品的特性和服务问题产生的特点,对服务质量问题分为9大类26小类,分述如下。

工作形象:a仪表仪容、b姿势规范

工作态度:c服务态度、d责任心

服务规范:e服务规范

服务涵量:f服务熟练度、g员工应知应会、h语言能力

产品质量:iOK房质量、j食品质量、k公共区域卫生质量、l设备设施问题

酒店环境:m人为噪音、n施工噪音、o外部噪音、p温度、q异味、r蚊虫干扰

安全问题:s车辆事故、t客人物品丢失、u失火事件、v电话/异性骚扰

内部管理:w政策性投诉、x内部沟通、y管理失效

员工纪律:z员工纪律

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柱状图),并对前五类问题进行重点阐述,提出控制目标和方法,供酒店各部门参考。

8、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8.1 产品的最低标准(70分以下的)

8.2 服务最低标准

遇到客人是否微笑并主动问候? 服务中是否有良好的仆人意识体现? 是否观察客人的需要并主动服务? 服务程序是否规范? 提供服务是否快捷、有效? 服务中走路举止是否文雅、职业? 在酒店工作中是否不大声讲话? 在本岗位服务中是否扎堆聊天?

遇有客人询问本岗位之外的事情能否准确回答? 是否有预计客人需要主动为客人服务的意识体现? 8.3 设施最低标准

部室设施是否完好、清洁? 是否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 是否定期清洁保养? 是否有维护登记档案?

是否时刻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中?

8.4 安全最低标准

是否了解和遵守饭店有关安全消防的规定? 是否了解本工作区域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 是否熟知本岗位消防安全知识的有关规定? 能否熟练使用消防器材?

是否有灭火、防盗、防食物中毒意识? 是否知道防恶性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 是否知道饭店报警电话、报警程序? 是否树立酒店“安全第一”意识?

8.5 服务质量检查细则 管理人员着装仪表 管理人员岗位纪律 管理人员使用礼貌敬语 管理人员巡视检查督导

管理人员围绕饭店中心工作落实一流质量标准 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体现 员工仪表仪容,个人卫生 员工着工服外出办事 员工使用宾客卫生间 员工私乘客人电梯

员工当班时间着工服窜行大厅区域 员工微笑,使用敬语 员工接听电话,使用规范语言 员工扎堆聊天 总机规范服务 门童规范服务 饭店卫生及规范服务 各办公室卫生 饭店安全设施 饭店设备完好率

9、服务质量提升和教育体系 9.1 服务承诺

9.2 服务质量主题活动(教育)

微小高度检测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 微小高度测量; 亮暗条纹; 条纹板; 光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O 439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2.03.014

引言

光学三维形貌测量具有非接触性、高准确度和高分辨力的特点,在反求工程、在线检测、医疗检测、机器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三维形貌检测方法[1]。在利用光学成像原理测量物体表面形貌的方法中,常用的有移像法[2]、相息图法[3]、光切法和莫尔条纹法[4]等,其中莫尔条纹法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利用平行光照射光栅,将光栅成像在被测物体上形成变形光栅,变形光栅便携带了物体的三维形貌信息。在观察侧再用透镜对变形光栅成像,在变形光栅像的位置放置参考光栅,便可以在参考光栅表面看到莫尔条纹,通过分析莫尔条纹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高度信息[5,6]。但是该方法在测量的高度值很小的时候,不同级次的条纹的像容易混淆。

文中在莫尔条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白光照射等间距的条纹板,设计了投影光学系统,实现条纹的像等间距地投射到被测物体上,再利用照相系统将等间距的像成像在CCD上,通过对CCD上像的处理,可以还原出高度信息,实现对微小高度的测量。

1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1.1系统的组成和实现过程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该系统是由等间距的条纹板,投影系统,照相系统组成。通过平行光照射条纹板使其发光,将其作为投影系统的物,投影系统需要相对基板倾斜放置,将条纹板的像等间距地投射到基板上。照相系统相对基板垂直放置,将经过物体高度调制的亮暗条纹再次成像在CCD上。然后对CCD接受到的条纹图像进行分析,便可得到焊点的高度值。

1.2系统的原理

投影系统将条纹板的亮暗相间像等间距地投射到被测物焊点上,受到焊点高度的调制作用形成错位的亮暗相间条纹,再由照相系统将亮暗相间的条纹成像在CCD上。CCD上得到的条纹图像便携带了焊点的高度信息。经过图像处理,可以分析出焊点的高度值。

由以上各图可知,光学系统设计时实现了在像面相对光轴倾斜84°的情况下,点列图均方根半径最大值为7.169 μm,在衍射极限32.3 μm以内。由点扩散函数可以看出,经光学系统的衍射像的光强分布集中程度很高。由系统能量分布曲线可知,在衍射极限7.169 μm范围内的能量大约占总能量的80%左右。经以上分析可以说明该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3结论

针对焊点高度的检测,提出了一种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法,并设计了该检测装置的投影光学系统部分。该系统实际讨论了如何对高度信息进行测量,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如何确定投影系统的参数,并完成了设计。解决了目前对微小高度测量方法中存在的由于投影条纹亮暗间距不等给图像处理过程带来的难题,实现了测量范围大、重复性好、图像处理简单的优点,为反求工程、在线检测、医疗检测、机器视觉等领域中对微小高度的测量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冯其波.光学三维轮廓测量技术进展[J].激光与红外,2005.35(3):143-147.

[2]徐建强,王蕴栅.三维形貌测量的扫描相移法研究[J].光子学报,2005,33(10):1210-1212.

[3]曹召良,胡五生.液晶相息图用于光学检测[J].光子学报,2006,35(12):1941-1945.

[4]段存丽,陈芳,祁瑞利,等.利用莫尔条纹测量物体三维形貌新方法研究[J].光子学报,2008,37(7):1425-1427.

[5]曾爱军,王向朝.基于光栅成像投影的微位移检测方法[J].中国激光,2005,32(3):394-398.

[6]伏燕军,杨坤涛.三维形貌测量的莫尔条纹的理论分析[J].光电工程,2006,33(7):63-66.

[7]杨志文.光学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71-177.

[8]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46-147.

质量检测系统 篇7

关键词:优化,系统管理,质量

0 引言

随着宣钢2座2500m3大型高炉的建成投产,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成为质量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宣钢目前拥有JN60-82型、JN43-804型、JN60—6型焦炉各2座,焦炉炉体状况和设备各有差异,尤其是1#、2#焦炉进入炉龄老龄期,炉体维护任务繁重,5#、6#焦炉及配套干熄焦项目为竣工投产初期;炼焦原料煤优质资源量少价高,煤种混煤现象严重,与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目标矛盾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深挖潜力。

1 系统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现代管理要求把系统的观点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分析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环节,协调系统中各个组织部分的关系,把诸要素统一起来,达到放大其整体功能的目的。系统管理具有全局观念,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处理好管理宽度与层次的关系。坚持系统原则,把各种管理工作者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正确处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每一个层次,最大限度地保持管理体系整体优化状态,保证实现既定目标。

2 系统管理运行方式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焦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准备管理、焦炉生产管理,涉及到原料车间、三个炼焦车间、运焦车间,每一个环节密切相连,各有复杂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管理手段,同时又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调,最终达到整体最优化的管理状态,保证焦炭质量稳步提高。炼焦生产全过程以焦炭质量为中心,原料优化管理、配煤准确度管理、焦炉操作管理的系统原则来实现。

3 系统管理措施

3.1 原料煤优化管理

3.1.1 精细炼焦煤管理

(1) 为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科学配煤,对进厂炼焦煤分类进行细化,将煤种由原来的6种细分为15种,同类来煤采用平铺直取作业方式进行预混合,混匀调和多矿点煤质,减小混配质量波动。

(2) 建立汽运煤质量评价体系,在工业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了岩相分析指标和单煤种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每月对汽运煤所有矿点进行性价比计算,综合评分、排名,对于排名末位的矿点,限期整改或限量采购,对整改无效的矿点取消供货资格。实现了采购供应链管理,各品种、各矿点炼焦煤质量趋于稳定。

(3) 成立原料中控组,对原料煤从进厂到送料入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管理,制定进厂煤预报制度,根据来煤和库存情况预先制定配煤比,同时制定应急配煤比管理预案。

3.1.2 动态优化配合煤结构管理

在保证冶金焦冷、热强度的前提下,适时优化配煤结构,开发利用青海低灰、低硫焦煤资源,降低焦炭灰分、硫分。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投产后,分别研究制定新(干熄焦)、旧(湿熄焦)系统不同的配煤结构,降低原料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如2011年5月优化的配煤结构(表1)。

3.2 提高配煤准确度

3.2.1 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焦炭质量预测

焦炭的性质是由参加配合的单种煤的性质与配比决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通过运用Kohonen—BP混合神经网络,建立配合煤性质及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目前已成功实现了配合煤灰分、硫分、G值以及焦炭灰分、硫分、热性质、冷强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引入了b值、反射率和细度作为影响因素,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3.2.2 使用自动配煤新技术,努力提高配煤准确度

配煤准确度的高低,影响着配合煤的质量。通过采用核子称计量、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配煤手段,对配煤量进行全过程连续检测,辅以人工跑盘抽查,能连续、快速、准确控制整个配煤过程,配煤准确度由95%提高到98%以上,确保了配合煤质量的稳定。

3.3 以特级炉创建为契机,提升焦炉管理水平

根据炼焦行业协会《特级炉鉴定标准》要求,大力推行“车间是第一责任者”的管理思路,以“系统推动、过程控制”为方法,以三体系贯标为基准,夯实基础管理,加强炉体维护,优化焦炉各项运行指标,延长焦炉寿命。2011年1~6#焦炉全部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特级炉审查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部焦炉获得新标准(2010修订版)特级焦炉称号的企业,标志着宣钢焦炉管理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3.4 充分利用自有技术及干熄焦技术,提高焦炭质量

3.4.1 采用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的“用散沥青直接配入炼焦煤中生产焦炭新技术”,通过配入沥青提高配合煤流动度,促进焦炭结晶的成长,改善焦炭的结晶性和显微组织,同时增加煤容惰能力,大幅改善冷强度、热性能指标,降低焦炭灰、硫含量,同时使库存大、价格低的某煤种配入量由原来的5%增加到20%,实现了宣钢配煤结构的重大调整。

3.4.2 利用“活性瘦化剂用于配煤炼焦技术”专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配加高硫肥煤成功代替硫铁矿活性瘦化剂,加速氢的再分配反应,有效改善相应胶质体的性质,提高炼焦煤粘结能力,增加炼焦过程结焦性,达到了扩大炼焦煤资源,减少优质肥、焦煤配比,提高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目的。

3.4.3 2011年5#、6#焦炉配套干熄焦项目建成投产,对稳定和提高焦炭强度、降低水分发挥重要的作用,累计干熄率达到93.29%。

4 实施效果

通过运用管理的系统原则,使从原料、炼焦到运焦的全过程管理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焦炭质量稳步提高。

从表2看出,2011年度焦炭质量全面改善,抗碎强度M40提高1.1个百分点,耐磨强度M10降低0.1个百分点,热强度提高1.15个百分点,反应性降低1.13个百分点,灰分降低0.26个百分点,硫分降低0.03个百分点,为高炉生产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7.

[2]王晓琴.炼焦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8.

质量检测系统 篇8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于2015年均进入4G移动网络建设大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年初召开“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发布的信息,2015年全国将新建超过60万个4G移动通信基站。仅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2015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计划》中的数据,2015年上海各基础电信企业共将建设移动通信基站7490个,通信行业面临巨大的铁塔基站建设任务。

而通信铁塔作为一种具有使用功能及有限寿命的钢结构工业产品,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现如今移动通信铁塔的检测在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通信铁塔数量巨大,分布范围广而零散。通信铁塔通常建在荒郊野外和农村地区,处于无人看管、常年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的环境,造成传统方式的铁塔检测面临人少不足的问题;(2)随着近年来移动基站建设数量的激增,部分建设单位的建设和维护部门在思想上“重建设速度、轻质量检测”;(3)传统的铁塔检测方式费时费工效率低下,建设部门缺乏系统化检测所必须的技术与仪器。

随着我国4G网络大发展的逐渐提速,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势必需要依靠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技术进步提供支撑。目前对通信铁塔质量验收普遍仍依靠验收人员爬上铁塔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手工测量或者是根据经验进行目测等方法,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存在着现场检测效率低,检测速度慢等不足之处。

针对以上情况,并依据工信部关于《通信铁塔基础工程质量及技术验收规范》中所述及的通信铁塔施工工程的验收要求,我们提出了研发通信铁塔安装质量校正验收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包括改进型的全站仪主机、平板电脑、测试和分析系统软件。可准确、方便地对铁塔安装工程中的铁塔高度、铁塔垂直偏移、天线俯仰角、天线方位角等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现场检测和数据分析,其样机实物图如图1。

针对通信铁塔安装质量验收的特殊性,本系统对传统的全站仪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对其分划板、部分电路进行改装和改进,利用VB软件编写了专门的配套软件。本测试系统摒弃了传统全站仪复杂的测量步骤,将全站仪仅当着望远镜使用,利用自编的软件来驱动主机在铁塔上测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根据理论建模定量的计算出铁塔验收中所需的技术参数和指标。另一方面,本系统配备了实时GPS采集模块,可对每一个地理信息进行定位,利用无线发射接收模块通过GPRS系统可直接将现场检测数据远距离传送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接收系统。

本系统结合了全站仪和平板电脑的优点,具有测试精度高、测量误差小,数据处理快、安全可靠、功能齐全等优点,实现了通信铁塔安装质量校正验收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了通信铁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方法的技术进步。

2 设计思想

(1)本方案采用具有取特征点功能的全站仪主机、三脚架、平板电脑、软件等组成,利用自编软件直接驱动硬件,即将全站仪对准测试点后,只需点击鼠标就可完成测量和分析工作。本测试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克服了全站仪存储数据时出现的操作复杂、存储容量小等问题。

(2)本方案采用平板电脑与主机和三脚架配用,既方便又实用,利用VB软件可实时记录和处理数据,且利用软件带有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实现历史数据的调用和查看。

3 检测原理

该系统通过软件驱动全站仪主机,全站仪的测量模式选用距离测量模式,随便可获得三个原始数据:斜距、水平角、天顶距(即垂直角)。

斜距(SAC):全站仪主机物镜到所测点的直线距离。

水平角:目标方向与初始置零方向(该系统以正北方向为初始置零方向)两相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角值(0°~360°)

天顶距(垂直角)(βAC):目标方向与天顶方向的夹角称为天顶距,本系统中也称垂直角,其测量原理如图2。

方位角(αAC):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正北方向(也就是Y轴正方向)范围(0°~360°),正方位角与反方位角是+或-180度关系。

竖直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竖角。

平距(DAC)是平行于水准面的直线距离,全站仪测量距离和高程的原理可成图为直角三角形,平距是直角边中的一条,高程是另一条,斜距(SA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三者只要有两个已知就可以求算另一个。另外,垂直角(βAC)和坐标方位角(αAC)。

因此,测量主机测出被测目标点C的斜距(SAC),垂直角(âAC),坐标方位角(áAC),可通过下列公式算出目标点的空间三维坐标。

由下式可先计算平距(DAC):

因而可算出C点三维坐标为

其中,(XA,YA,ZA)为主机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在铁塔上选取任意两点可根据式(2)计算出三维坐标,则可求出空间任意两点的距离和给出空间直线方程,因而也可求出空间任意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

通信铁塔验收中所需的铁塔垂直偏移、天线俯仰角、天线方位角与天线上沿与水平面的夹角、铁塔高度等主要质量指标其特征点的选取和理论建模如下:

图3为通信铁塔三维模拟示意图,在图3中利用主机选取7个特征点,通过这7个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可分别求出铁塔垂直偏移、天线俯仰角、天线方位角、天线上沿与水平面的夹角、铁塔安装高度等。

(1)铁塔高度

设第6点坐标为(X6,Y6,Z6),第7点坐标为(X7,Y7,Z7)。

(2)铁塔垂直偏移

设在铁塔上任意两个位置选取中心线上的两点,其第1点坐标为(X1,Y1,Z1),第2点坐标为(X2,Y2,Z2),如图3,可根据公式(2)求出铁塔垂直偏移。

铁塔偏离竖直线的角度为:

铁塔垂直偏移为:

(3)天线俯仰角

设在天线上任意两个位置选取两点,取点条件为保证两点连线平行于天线侧棱。其第3点坐标为(X3,Y3,Z3),第4点坐标为(X4,Y4,Z4),如图3,可根据公式(3)求出天线俯仰角。

天线俯仰角为:

(4)天线方位角

设在天线上3号点右侧任意位置取点,取点条件为保证两点连线平行天线于顶棱。其第5点坐标为(X5,Y5,Z5),如图3,可根据公式(4)求出天线方位角。

天线方位角为:

图4为通信铁塔安装质量检测系统架构图:

图4中1为全站仪主机、2为平板电脑、3为无线发射接收模块、4为GPS地理采集模块。

系统采用VB语言平台自行研发的检测软件,测试界面如图5。在测试界面的上部选择好铁塔编号和天线编号,根据所测铁塔的类型合理选择检测方案。

4 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1)角度测量

①测角方式:光电增量式

②光栅盘直径(水平、竖直)79mm

③精度2"级

(2)距离测量

①测程300m

②精度±(3mm+2ppm·D)

(3)使用环境

工作环境温度-20°~+45°C

5 结束语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我们与江苏省一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已经研发出第一代样机,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通信铁塔的铁塔高度、铁塔垂直偏移、天线俯仰角、天线方位角等主要技术参数现场检测,与依靠验收人员爬上铁塔的手工检测结果相比较,在同样满足工程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本系统的检测速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现场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系数、减小了检测工作量。目前,我们正在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对第一代样机进行改造与完善,努力使其在技术层面逐步成熟,使之早日成为替代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的通信铁塔新型检测仪器,为通信铁塔安装质量的现场检测验收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摘要:根据工信部关于通信铁塔安装施工质量有关标准要求,在对国内通信铁塔安装质量测试的方法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全站仪为技术平台、结合平板电脑和GPS地理采集模块及专用检测软件应用技术的通信铁塔安装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工作在于尝试并设计了以全站仪为工作平台,利用其三维坐标法进行建模,采用平板电脑并借助于VB软件编写了一整套专门的测试软件,对标定环境中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还对全站仪硬件部分做了必要的改进,设计了专门的标定装置,使该系统成功地应用于通信铁塔的铁塔高度、铁塔垂直偏移、天线俯仰角、天线方位角、铁塔的地理信息等主要技术参数现场检测。

关键词:通信铁塔,质量检测,全站仪,三维坐标法,GPS,VB软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2015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计划.2015年4月

[2]陶本才,徐卫兵,乔植朋.用Visual Basic实现全站仪数据转换.科技资讯,2007,(28):88~89

[3]汪涛.相位激光测距技术的研究.激光与红外,2007,(1):29~31

质量检测系统 篇9

换气空调的换气功能是通过空调内置的换气装置实现的,当换气时,一部分室内回风被换气装置抽出室外,此时室内空气密度下降,相对于室外气压产生负压,由于室内、外有压力差,室外的新鲜空气就通过门窗缝进入室内,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这种方法换气速度较慢,新鲜空气较少,风道内污染未清理,仍就会给人闷的感觉,而且空调换气并未实现空气质量的检测。基于每种污染空气处理方法,目前公认的最好解决普通家庭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方式就是组成一个进风与排风的系统,即机械排风与机械进风同时进行,保证通风率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显著有效地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出现,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的检测与对流式补偿系统。

1 系统结构

根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系统包括:实现多点采集室内有害气体甲醛,CO2,VOC和CO/烟雾的浓度信息;实现无线发射和接收通信;实现单片机对室内多点气体浓度信息的处理;实现室内主要有害气体浓度及室内外温度的监测显示;实现负离子发生器的正常空气净化;实现对流式补偿系统的高效换气;实现室内检测气体超标的声光报警。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2 传感器标定

2.1 CO2传感器

CO2传感器加热电压VH为5 V,测试电压为9 V,探测范围为0~10 000 ppm,标定数据见表1。CO2标定曲线如图2所示。

根据CO2的浓度y(ppm)与传感器的电压x(V)关系,标定曲线和实际情况优化可得CO2的标定函数:

当x=0~0.25 V时,y=0;

当x=0.25~1.02 V时,y=-1 731.3*(x-1.01)2+1 000;

当x=1.02~5 V时,y=-2 494.7x3+13 496x2-13 589x+3 544.4。

2.2 CO传感器

CO传感器探测范围为0~10 000 ppm,标定数据见表2。CO传感器标定曲线如图3所示。

根据CO的浓度y(ppm)与传感器的电压x(V)关系进行标定,由数据和标定曲线优化可得CO烟雾的标定函数:

当x=0~0.35 V时,y=0;

当x=0.35~5 V时,y=8.412 6x4-15.401x3+53.918x2-29.437x+4.254 6。

2.3 甲醛传感器

甲醛传感器探测范围为0~500 ppm,标定数据见表3。甲醛标定曲线如图4所示。

根据甲醛浓度y(ppm)与传感器的电压x(V)关系进行标定,由数据和标定曲线优化可得甲醛标定函数:

当x=0~0.24 V时,y=0;

当x=0.24~0.75 V时,y=55.325×(x-0.24)2;

2.4 VOC传感器

VOC传感器探测范围为0~2 000 ppm,标定数据见表4。VOC标定曲线如图5所示。

根据VOC浓度y(ppm)与传感器的电压x(ppm)关系进行标定,由数据和标定曲线优化可得VOC标定函数:

当x=0~0.88 V时,y=0;

当x=0.88~5 V时,y=1.963 7x3-11.091x2+22.88x-12.965。

3 测试数据与分析

本系统的测试主要是通过密闭房间进行,房间长为3.8 m,宽为2.7 m,高为4.0 m。两个风扇安装在对立面上,上风扇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25 m,下风扇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为0.6 m。在房间内点燃木炭,密闭一段时间待木炭燃烧完,便模拟了一种有害气体CO浓度超标的环境,通过用不同的方式使室内外气体交换,启动整个系统,记录所测数据。

室内温度为33℃,室外温度为30℃,排气方式为上风扇排风,下风扇静止,CO浓度数据见表5。

室内温度为33℃,室外温度为30℃,排气方式为下风扇排风,上风扇静止,CO浓度数据见表6。

室内温度为33℃,室外温度为30℃,上风扇入风,下风扇排风,CO浓度数据见表7。

室内温度33℃,室外温度30℃,上风扇排风,下风扇入风,CO浓度数据见表8。

由表5可知,采用上风扇排气,下风扇静止的方式,CO浓度从4 468.61 ppm降到8.36 ppm所需时间为570 s。由表6可知,采用下风扇排气,上风扇静止的方式,CO浓度从4 468.61降到9.41 ppm所需时间为565 s。由表7和表8可知,分别采用上风扇进气、下风扇排气和上风扇排气、下风扇进气的对流方式,浓度由4 468.63 ppm和4 468.61 ppm分别下降到9.14 ppm和6.91 ppm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60 s和450 s。说明了采用对流式补偿系统进行的气体交换效果更好。

4 结论

室内主要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及对流式补偿系统,根据室内的分布结构,通过四种传感器采用无线多点结构来采集室内主要有害气体浓度信息,将其信息发送到主机进行处理,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来控制室内外气流交换。系统采用对流式补偿系统,实现室内外的气体高效交换,整个系统为全自动运行,时刻显示空气质量状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礼,赵珂.单端反激式LED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8):148-150.

[2]高玉峰,胡旭杰,陈涛,等.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系统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1(2):210-212

[3]郭新民,金虎,栾静.高频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J].电子工程,2011(3):25-28.

[4]孙道宗,王卫星,蚁静缄.光伏并网模拟发电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电源技术,2011.10:1252-1254.

[5]张慧涛,黄先进,叶斌.基于电流控制型芯片的多路输出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07,24(1):27-29.

质量检测系统 篇10

1 实验室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1.1 LQCS概述

LQCS系统选用B/S模式(Browser/Serve(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平台模式,比起传统C/S模式,B/S模式具有快速的应用更新、易于维护、资源集成共享等优点。该模式采用多层次网络系统,并实现各层间及同层间网络互联。同时,SQL网络数据库的使用,可大大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全面质量管理解决方案的功能分为四部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CV-EIMS(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PLDC(仪器实验数据的传输与数据二次开发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等多学科集成的软硬件产品,对于检测中心的日常业务、实验数据和大型贵重仪器等方面可进行系统的流程管理,全面保证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

1.2 LQCS全面质量管理解决方案中各构成功能模块(见图1)

1.2.1 信息管理系统。

依据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影响实验室质量体系的主要要素为25个。而25个要素构成质控体系中重点包括了样品分析测试、多级审核流程、数据追溯、事故处理、争议处理等功能。这些功能应体现在LIMS的不同模块中,具体如下:

⑴样品管理模块应包括样品登录、样品管理(保存、分装、领用、销毁)、样品分配表、检测流程和合同评审。

⑵检测工作安排模块应包括检验员工作量查询、单件样品工作安排,通知和日志。

⑶报告审核模块应包括人工审核,自动审核,流程控制、审核/输出报告。

⑷质量控制模块应包括质量体系和质量控制文件库、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文件库、投诉处理、抽样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客户管理)、分析方法管理、质量评审、能力比对、质量溯源。

⑸人事管理模块应包括人员日程管理、考勤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⑹办公自动化模块统计查询、费用管理、系统管理。

1.2.2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是检测中心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该模块应包含设备和资源管理模块:设备档案登录和查询、设备计量管理、环境设施管理和物料管理(试剂领用、辅助设备、废弃物处理)。

该系统应能对实验室设备、资源的使用情况(谁,何时,何地,使用哪台仪器,什么样品)进行实时的在线管理,能对使用时限控制、人员权限、项目、成本、计量认证和厂商信息等诸多要素进行协同管理,并可实现设备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快速统计、评估设备的利用情况,最终达到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资产服务水平的目的。

1.2.3 仪器实验数据的传输与数据二次开发系统。

(1)试验数据管理模块应包括实验数据导出和导入、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和数据的安全储存以及具体样品的原始记录报告模板的在线生成;(2)标准和报告书管理模块应包括标准的登录和查询、报告书的登录和查询。

通过专业化的软硬件接口技术,实现分析数据的短距离(采用局域网)或远程(可选)自动采集。通过对仪器信号的自动采集,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最后可以通过仪器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输入结果(对未有仪器接口的数据和/或由检验员判定的结果),自动形成标准格式报告,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1.2.4信息安全系统。权限管理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软件接口、属性定义。实验室的权限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必须对质量体系文件、报告的审核权限、数据的修改权限和客户资料的保密进行同一管理,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2 实验室质量控制系统的功能效果

2.1 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室质量控制系统的有效实施,能及时发现测试、服务过程的异常情况。系统定期的工作提示、自动信息反馈与跟踪记录、明确的责权管理、信息的共享与经验的分享、规范的质量控制流程,这一切不仅能及时给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而且能极大提高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提高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水平

实验室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仪器的实验数据传输平台(PLDC)将具有标准硬件和软件接口的分析仪器与LIMS直接连起来,实现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和准确性。自动采集大批量分析数据极大地缩短了分析数据的产生周期,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自动采集的数据不但有分析结果,而且还可包括原始数据及谱图数据,为确保每个分析数据的可溯性提供了技术保障,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人为修改数据带来的风险。

2.3 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系统化管理,按ISO/IEC 17025等质量体系的标准对检测中心的质量手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计划、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程序试验报告等的建立、更改、批准、发放、回收进行管理,并提供方便的查询,从而保证检测中心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4 信息共享及在线管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系统覆盖从设备和消耗品供应商管理到设备的使用、样品的抽样、检测、报告和投诉等整个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数据,并且采用LIMS中的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不仅能快速得到连续性的质量信息,而且能够掌握全面的、综合的质量信息,为中心不同管理层的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尤其为高层领导层提供及时的质量评审的决策依据。

2.5 降低总的管理成本

从数据的源头就开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对检测过程也实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人为误差,从而降低了总的质量成本。

我国已经融入了全球经济活动的大潮中,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要取得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许可证的前提之一就是企业及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必须达到相关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而LQCS正是用来实施这一目标的利器,因此进行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中心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志伟,等.LIS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2):68-70.

[2]安宁,等.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J].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2006(3):188.

[3]周庆利,等.计算机临检信息管理系统(LIS)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7):30-32.

[4]文秀琼,等.实验室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7):340.

[5]陆骥,等.LIS与HIS的系统集成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5(2):36-37.

质量检测系统 篇11

关键词:PCB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智能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11-01

PCB的检测最早采用人工的方式,随着高密度电路布线和高产量的要求,面对重复、单调、严格的检测任务,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而AOI(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可检测到在线测试中针床无法接触到的元器件和焊接点,提高故障覆盖率,即使在线探测通路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可增加后续功能测试的成品率,降低PCB废品率。

在PCB生产线,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既有“捕捉的”作用对精密元器件定位又能检测丝网漏印中的屏幕,因此它在PCB板制造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AOI设备正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代替传统的MVI和ICT技术,进行PCB板检测,用于监视和保证生产过程的品质。

1 AOI系统的功能

AOI是检测PCB在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或缺陷防止,进行过程控制,通过改正工艺来消除或减少缺陷,监控具体生产状况,并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如进行贴片质量检验、印刷质量检验、焊接质量检验及多层陶瓷基片封装质量检验等。

2 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的组成

AOI系统主要由工作台、电气控制、CCD摄像系统及软件系统4大部分组成。整机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AOI的控制系统主要完成:x、y精密工作台微米级精度运动控制z向(CCD摄像系统)运动控制、图像采集、PCB板的自动定位、真空电磁阀自动控制等功能。

AOI的控制系统由主控计算机、运动控制卡、图像卡、I/O接口板等组成,实现了三坐标和外围I/O接口控制,保证运动的准确性和快速响应性,配合机械、视觉模块实现整机功能。主控计算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实现整机数据的采集传送、分析处理功能,并向各部分发出指令,完成机械传动、图像处理及检测功能。运动控制卡主要实现三坐标运动控制信号的采集,传送各种加工数据,动作执行指令功能等。

3 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核心结构是一套CCD摄像系统、交流伺服控制x、y工作台及图像处理系统。将光学检测与基于PLC的伺服系统相结合是PCB检测的核心技术。此系统的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

在进行检测时,首先将需要检测的印刷线路板置于A0I系统的工作臺而上,经过定位,调出需要检测产品的检测程序,x、y工作台将线路板送到镜头下面,镜头捕捉到线路板的图像后,处理器将会在x、y工作台移至下一个位置时对捕捉到的图像分析处理,通过对图像进行连续处理,获得较高的检测速度。AOI系统自动将PCB进行扫描,通过光学部分获得需要检测的图像并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与预存的“模板”图像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处理和判断,发现缺陷并进行位置提示,同时生成文件,等待操作者进一步确认或送检修台检修。根据工作过程的需求,设计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4 结论

实验证明通过AOI可以看到零部件分类缺陷和元器件贴装位移信息,通过检测设备的监视器可以观察产品工艺,当被放置在接近生产线尾部的地方时,能生成宽范围的工艺控制信息图来检测PCB板材质量,因此这套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在大批量的PCB生产过程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峰,巩海虹,曾波.印质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

[2]刘宏波.机电一体化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6.

[3]夏新明.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

[4]王健.印制板电路基础[M].山西大学出版社,2003.5.

[5]陆鑫盛,周洪.气动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

[6]王启红,段亮,周波.伺服系统解析[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

[7]P.J.M.Van Laarhoven, W.H. M. Zijm. Production preparation and numerical control in PCB assembly[J].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 Formerl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V.2003,5(3):187-207.

质量检测系统 篇12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如何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很重要。济宁市目前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结构以百姓日常所必需的食品为主,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大米、小麦粉、糕点、食用油、挂面等粗放型加工产品为主, 虽然产品结构单一, 但整体质量较稳定。

近年来, 由于食品监管各部门职能的分段性, 检验设备投入的条线性, 检验结果运用的独享性以及食品标准的分散性的存在, 以及检验机构由“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经依法认定”的不一致性, 导致了济宁市出现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基础薄弱, 机构重复检验, 资源严重浪费, 检验能力整体偏低, 服务能力有限, 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1 济宁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食品检验机构规模小, 检验基础资源薄弱。

各县区的机构设施落后, 技术能力相对薄弱, 检测水平也较低。许多县区的食品检测实验室设备陈旧, 技术水平低, 无法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1.2 机构重复建设, 设备利用率低, 陈旧老化, 服务保障社会能力有限, 检验能力整体偏低。

由于各部门分段监管体制的存在, 各部门“各自为政”, 每个部门都有一套硬件设备, 造成部分设备重复采购, 设备更新和维护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另外, 一些常规性检验检测项目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 而部分特殊项目或大项目无人实施, 使得一部分仪器设备长期闲置, 不仅浪费成本, 而且设备水平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1.3 检验人员数量不足, 且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化不强。

非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检测项目, 而真正能操作专业仪器的技术人才匮乏。

1.4 快速检测技术不完善, 科技创新能力弱, 自主核心技术少。

近年来, 济宁市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等检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尤其是在灵敏度方面有明显提高, 但是快速检测技术仍有待完善。目前济宁市的许多食品检验工作都停留在初级阶段, 能够做到检得出, 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检得准、检得快仍需努力。许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都是90年代, 甚至80年代修订而沿用到现在, 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1.5 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检验经费投入不足。

济宁市内许多的食品检验机构需要依靠检验收费和其他经费来源来维持结构的正常运转, 而许多县级机构的经费都不够覆盖其仪器设备的正常维护费用, 检验任务所必须的试剂、耗材、基本支出 (水电费) 等费用均没有出处, 更没有足够的费用来更新设备。

1.6 监管力量缺乏, 监管手段落后。

目前, 济宁市食品安全的监督手段较为薄弱, 主要表现为“头重脚轻”。从监管的角度来看, 重点放在了产品的出厂环节, 缺少过程控制意思, 不利于从源头上来保障食品安全。而监管的重点又放在了市内几家大型的企业, 对更多的小型企业以及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的管理很少问津。在县区级的安全监管部门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以及检测手段的落后, 日常的监管就只能靠手摸鼻闻来进行, 即使配有了一些简单的检测设备, 也会因为快检没有法律效力, 造成执法无法定依据。

2 济宁市食品检验工作改进

最近几年, 济宁市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的引入使这些问题有了改善。济宁市质检所LIMS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于2013年通过试运行和验收, 正式上线使用。该系统针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业务过程进行流程化设计, 将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检测流程、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标准方法、数据智能查询分析、文件记录以及人员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对实验室的业务受理、监督抽样、数据采集、报告无纸化、数据的全流程溯源、人员量化考核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强化管理, 形成一个科学、全面、开放、规范的综合管理体系。LIMS系统的投入使用, 将进一步提升市质检所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LIMS发展迅速, 成为完全基于网络技术的新产品, 其具有如下优点:①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结构, 极易部署在网络上, 对这种结构的系统只需要管理好服务器, 客户端采用Internet浏览器, 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无需维护。②不受用户规模大小限制, 只需把服务器连接上网, 就可以实现远程的维护、升级以及数据共享;即使用户规模很大, 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 都不会增加维护系统的工作, 因为所有维护升级只是针对服务器进行。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只要通过网络, 用户可以在家里, 或在旅途上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使用LIMS, 无线扩展了LIMS的适用范围。④支持无线用户, 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随时掌握实验室的信息。

LIMS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于2013年在济宁市质检所通过试运行和验收, 正式上线使用。该系统针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业务过程进行流程化设计, 将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检测流程、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标准方法、数据智能查询分析、文件记录以及人员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对实验室的业务受理、监督抽样、数据采集、报告无纸化、数据的全流程溯源、人员量化考核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强化管理, 形成一个科学、全面、开放、规范的综合管理体系。LIMS系统流程图如图1。

在这套系统的运行中, 抽样人员、检验人员、业务受理人员、报告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的权限划分, 非常明确, 各司其职,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认为篡改实验数据的发生。系统中的样品管理功能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食品检验涉及样品种类多, 数量大, 且食品不同于其他产品, 食品还受到了保质期的限制, 样品管理非常复杂, LIMS系统的引入, 可以让我们随时了解样品的状态, 是在检、待检还是检毕, 是过期处理还是继续保存一目了然。另外, 统计查询功能也很强大, 检验报告汇总、检验报告台帐以及样品台帐的管理非常明了, 大大减少检验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还系统还可查看某类产品的检验检测结果, 统计分析合格率情况, 也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市内生产领域内的食品质量状况。LIMS系统使用前后各项工作对比如表1。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运行以后, 济宁市质检所通过LIMS系统的使用避免了数据传递过程中增加认为错误发生的概率, 确保了检验检测报告在由人员传递过程中不被篡改或丢失的可能,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强度。LIMS系统的使用, 有效地帮助济宁市质检所实验室解决日常检测的质量管理;通过LIMS的使用, 可以实现对检验检测工作全程记录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当然, 济宁市质检所数字化实验室建设也只是刚刚起步, 管理者们应清醒认识到LIMS系统不是万能的, 能解决什么问题, 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通过对济宁市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现状的分析, 寻找在食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有效、可操作的改进办法, 引入了LIMS系统,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 完善济宁市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和工作水平, 对于促进和改善食品安全工作, 提高工作水平, 维护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长远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济宁,食品检测,LIMS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园园.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探索, 2010 (9) .

[2]邱清华, 邓绍云.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21) .

上一篇:水泥硬化浆体下一篇: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