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仪

2024-07-31

质量检测仪(共12篇)

质量检测仪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PM2.5粉尘颗粒浓度、温湿度检测等影响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因此对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基于单片机的空气质量检测仪。由于空气中PM2.5颗粒直径很小, 因此它们能够直达人体肺部, 并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影响人体健康。此外, PM2.5还可能吸附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 这些随PM2.5进入人体后的病毒、细菌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当空气中的湿度过大或过小时, 会加速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人也会感到不适。当温度过高时, 人就会无精打采, 精神萎靡。

一、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设计原理

通过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不间断检测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以及空气温湿度信息, 并根据这些信息按比例输出模拟电压信号, 该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单片机进行快速的内部数据运算后, 输出信息到LCD显示屏, 使其显示出当前检测到的PM2.5浓度和空气温湿度。具体的项目方案简图如图1所示。

二、硬件系统设计

(一) 灰尘传感器单元。此单元使用激光PM2.5传感器模块PMS1003, 其采用工业激光粒度计数原理进行结构和算法优化, 利用激光散射法的工作原理, 测量精确、实时,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空气监测、净化类产品。

(二) 温湿度传感器单元。此单元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其不仅体积极小、功耗特别低、长期稳定性优良, 而且采用单线制串行接口, 将系统集成变得十分便捷, 这些绝佳的性能使其成为各类产品的最佳选则。

(三) A/D转换器单元。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均是模拟量, 而单片只能识别数字量。因此需要A/D转换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数据转化为数字量。测量空气中的PM2.5浓度和温湿度, 一般性能的A/D转换器既可满足使用要求, 又能提高经济性, 所以选择低速、高精度的A/D转换器。

三、软件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 由主程序、初始化程序、PM2.5检测子程序、温湿度检测子程序、参数设置子程序、LCD显示子程序及报警子程序构成。

程序开始运行后, 首先对AT89S52单片机, 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然后通过键盘分别设定PM2.5浓度和温湿度参考值。之后传感器开始采集PM2.5浓度和温湿度数据并与参考值分别进行比较。若两个数据中任一个大于设定值, 蜂鸣器即发出报警声音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LCD显示器也会显示出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数据, 方便人们针对超标的参数适时采取行动。若两个数据均小于于设定值, LCD显示器会保持显示当前采集的数据, 直至下次采集的数据传来。

四、展望

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国内外众多的相关科研工作者不断钻研, 空气质量检测技术正变得更加成熟, 检测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容易获取。空气质量作为一项民生大计, 其发展前景与空间都有很大的潜力, 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可与当今一些信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 使监测手段更加多样、更加智能, 满足人民对空气安全舒适的需求。

(一)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技术的作用。现在人们不仅享受到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带来的便利通讯, 也可以利用它们获取空气检测部门发布的实时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信息。

(二)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于互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在此基础上的人对物智能控制。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极广, 它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 摄像头、GPS定位等各种信息采集器材, 动态实时获取任何物体或者其他想要知道的信息。因此,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 如果能够实现与其他设备检测到的有关于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共享, 获取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方式将变的多元化, 得到的数据也将会更加精确, 也必将有助于空气质量检测治理工作。

五、结语

本文设计的空气质量检测器可用于室内、火车厢内等空气质量检测;帮助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大气漂浮颗粒物的检测以及随后的污染源调查;精密仪器等高清洁生产环境的空气检测等。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空气质量检测器, 该检测器既可检测空气中的PM2.5浓度, 又可提供空气温湿度的信息, 为给人们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参考数据,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AT89S52,PM2.5,温湿度

参考文献

[1]李丽珍, 曹露, 王磊, 刘辉, 史学峰, 巩鑫磊.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J].能源与节能, 2013, 4

[2]王幸之.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出版社, 2006

[3]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海成.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质量检测仪 篇2

1目的

为确认质量体系要素是否得到控制,评定现行质量活动和相应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判断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审核和质量活动的开展与管理。3 职责

3.1 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负责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3.2 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质量负责人主持内部审核的实施;

3.3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实施内审,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对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3.4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并组织实施内部审核的具体工作; 3.3 其他部门配合内部审核的实施,提出的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4 工作程序

4.1 审核的对象和准则

审核对象为:与质量体系相关的部门、各要素的质量活动与过程,审核准则为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4.2 审核的范围和频次

每年至少一次对检测中心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进行完整的审核,确保体系有效性。

4.3 审核人员的资格

4.3.1 内审员应经过有关部门内审员资格正规培训,获得证书的有资格人员。4.3.2 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关,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部门,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4.4 审核计划

4.4.1 质量负责人每年编制《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时间、人员安排等,《内审计划》需经检测中心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实施。4.4.2 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质量技术负责人在审核前10天落实内审组成员,任命审核组长。

4.4.3 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落实本次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审核人员和过程的安排。

4.4.4 《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分发到被审核部门进行准备。被审核部门若对审核计划的内容有疑问,应提前五天提出,进行协调。4.4.5 内审组成员编制《审核检查表》,内审组长对《审核检查表》的内容检查,确保能覆盖审核的范围。4.5 审核实施 4.5.1 首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宣布审核计划,提出内审要求和注意事项。4.5.2 现场审核

内审员对被审核部门是否根据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的证据进行抽样检查,如实记录审核发现的事实。根据审核准则判断检查事实的符合性,当发现不符合时,应及时通知被审核部门进行确认,并向被审核部门提出纠正的建议。4.5.3 审核组会议

审核完成后,审核组成员碰头,相互交流审核的情况,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和偶然发生但情节严重、危及检测工作的问题,判为不符合项。对个别的、偶然的、轻微的不符合问题,判为缺陷项。根据审核的情况,提出审核结论,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和《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审核的实施情况; c、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d、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代表;审核日期;

e、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情况,提出的纠正措施计划; f、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g、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的改进意见。4.5.4 末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并宣布审核结论,总结审核的实施过程、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

4.5.5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和《内审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计划》经质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发放到各相关部门,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的项目,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确定时间,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时效+质量=成功的检测 篇3

一、当堂达标测评的必要性

达标测评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明朗,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不可缺的一个过程。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它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达标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达标测评目标多元、达标测评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然而,当今的大多数老师都只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学业成绩方面的达标评价,而忽略了其他各个方面。因此,这样的测评结果并不能真正产生多大的效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须对学生学习中的练习活动进行多元的测评,当堂达标就是其中的一种测评方式。

在我们的各年级段中,多数学生有学习语文的潜能,但学习不自信,其中有部分学生对自我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过程,课堂上不主动,另外有少量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探索当堂达标测评这种新型的练习方法。

二、当堂达标的功能

1.反馈调节功能。

当堂达标可以更直观快捷的反馈信息,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节奏和程序,学生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和“学”两方面的效率。

2.激励强化功能。

当堂达标也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鉴定,能够激发教和学的内在动机。对于学生没有必要的评价,学习动机就会削弱。

3.反思总结功能。

当堂达标中是个体的参与,通过参与调动其积极性,在反思和内省的基础上,总结一节课的行为。这是一个日常化的活动,是随时随地的一个过程。

4.管理育人功能。

当堂达标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诊断出存在的优缺点和问题,这可以一方面监督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为评等分类,奖优罚劣的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三、当堂达标的目标

1.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自己从事语文活动的能力有信心,成为语文问题的解决者;保持对语文的好奇心,能用多种感官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全面、健康、生动、活泼地发展。

2.探索适合学生语文练习活动多元达标测评的基本结构,形成一整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语文学科学业达标测评方案和“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3. 探索新型学生练习达标测评的基本内涵。如何让学生练习达标测评的方式转变到更加关注质的分析和把握;学生练习达标测评的内容转变到更加接近或体现学科课程标准内容。

四、当堂达标的成效

1.当堂达标测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标测评活动的实施激活学生的个体因子,如学生做不来练习而感困惑或在某一方面有一小点进步时,老师一个恰当幽默的评语能唤醒学生心底潜在的学习因素,从而变得喜欢你和你所教的学科。

2.当堂达标评价增强了语感。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素质。

3.当堂达标评价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生与生之间互动交流-互评,其优点在于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从而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

智能超声成孔质量检测仪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成孔质量,成孔检测,超声波,钻孔灌注桩

1 概 述

成孔质量检测和成桩质量检测是控制桩基质量的两大方面。成孔检测主要控制桩孔的孔径、孔斜、孔深和沉渣厚度, 其质量控制不好, 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 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 造成桩承载力下降。通过基桩成孔质量的检测, 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 使事故或质量隐患在事前得到控制, 防患于未然。实践证明:处理问题孔比处理问题桩容易的多, 费用也节省的多。

目前市场上的成孔质量检测仪有两种, 一种是机械式井径仪, 另一种是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有日本的DM-604超声波钻孔监测仪和武汉长盛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JL-IUDS系列超声成孔质量检测仪。DM-604可以对四个方向提供清晰的钻孔孔壁形状图像, 包括深度标记、孔号标记、日期、时间均能打印在记录纸上。JL-IUDS系列超声成孔质量检测仪有两种工作模式, JL-IUDS (A) 型为探头360°旋转扫描式, 测点轨迹为螺旋形, 在一个投影平面上有100多个测点, 通过电子罗盘记录测点的方位。JL-IUDS (B) 型与DM604相似, 探头垂直布置固定不动, 测取四个方向的孔壁距离。DM604、JL-IUDS (A) 型、JL-IUDS (B) 型和机械式井径仪的性能比较如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超声波非接触式成孔仪的性能明显高于机械接触式仪器, DM604与JL-IUDS系列成孔仪相比, 前者自动化程度较高, 但检测最大深度受到限制。JL-IUDS (A) 型与JL-IUDS (B) 型相比, 探头螺旋式扫描行进, 平面测点很密, 可以按照角度任意提取剖面, 获取的孔壁信息量大。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 超声成孔检测原理

2.1 超声发射接收

超声成孔检测仪根据超声反射原理检测探头至孔壁的距离。十字形成孔仪探头分为四组, 一个发射探头与一个接收探头组成一组。主控制器根据设定深度间隔控制发射探头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 并同步采集接收探头接收的超声信号。超声波发出后在泥浆中传播到孔壁, 部分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接收探头接收转换成电信号, 经过放大、滤波等预处理后, 被信号采集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存贮。

2.2 孔径计算

如图1所示, 设孔某位置深度上探头中心与四个方向孔壁的距离l1、l2、l3、l4值, O为桩孔中心点, O'点为探头中心点, D为该截面平均孔径, 测得超声波从发射探头发射面到经孔壁返回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4, 探头1发射面至探头2发射面之间的距离为d12, 超声波在泥浆中的传播速度为c, 则l1=c×t1/2+d12/2, l2= c×t2/2+d12/2, 相应地可计算l3和l4。则该截面的井孔直径D为:

D= (l3-l3+l42) 2+ (l1+l22) 2+ (l1-l1+l22) 2+ (l3+l42) 2 (1)

2.3 井孔垂直度计算

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 图中O为探头中心点, Oo为第一测点孔轴中心点, On为测点孔轴中心点。设第一个测点时声波探头中心相对于孔轴中心点的偏离坐标为Xo、Yo, 第n个测点时声波探头中心相对于孔轴中心点的偏离坐标为Xn、Yn, 那么:

Xo=l1o- (l1o+l2o) /2

Yo=l3o- (l3o+l4o) /2

Xn=l1n- (l1n+l2n) /2

Yn=l3n- (l3n+l4n) /2

式中:

l1o、l2o、l3o、l4o—第一个测点时, 探头中心沿水平方向至孔壁的四个方向的测距值;

l1n、l2n、l3n、l4n—第n个测点时, 探头中心沿水平方向至孔壁的四个方向的测距值。

其某位置的第n个测点时的偏心距为En, 有:

En=|l10- (l10+l20) /2-l1n+ (l1n+l2n) /2|2+|l30- (l30+l40) /2-l3n+ (l3n+l4n) /2|2 (2)

那么在第n个测点时的垂直度Κn=EnΗn, 式中, Hn为第n个测点的孔深值。

3 现场测试及结果分析

3.1 现场操作步骤

(1) 放置线架:将绞车平稳的放置在孔口上, 使探头中心 (测试中心) 和桩位中心 (理论中心) 重合, 并记录13剖面与24剖面所对应的方向;

(2) 连接电缆:连接好绞车至主机的电缆, 接好电源;

(3) 设置参数:打开主机电源, 执行JL-IUDS (B) 2009.exe;

(4) 设置基桩参数和采样参数, 根据孔径大小初步设置采样率、采样延时和增益参数;

(5) 试测模式:将探头下放到刚好浸入水下, 启动试测, 观察信号强弱和信号反射点的位置, 此时可以调整采样参数至信号达到最佳状态;

(6) 实测:退出试测模式, 将探头提到底端处于零标高点位置, 开始实测过程, 匀速平稳地下放探头, 观察液晶屏上显示的信号波形, 可以根据信号强弱实时调整信号增益, 使孔壁反射面清晰;

(7) 结束测试:当探头到达孔底, 即停止测试, 此时的深度即为钻孔实测深度, 设计深度与实测深度之间的差值即为沉渣厚度。

3.2 结果分析

在实测剖面的灰度图上, 可以对图像进行放大、数字滤波、指数处理、提取反射面和输出结果报告等, 具体步骤为:

(1) 线性放大:如果剖面灰度图上孔壁反射面比较模糊, 可以对图像进行线性放大, 突出显示孔壁轮廓;

(2) 提取反射面:沿反射面轮廓勾画出反射面轮廓线, 即手动判定反射点位置, 四个检测面全部勾画完成后, 即得到所有测点的孔壁距;

(3) 指数处理:以勾画线为分界面, 将线前端的信号进行指数衰减, 线后端的信号进行指数放大, 突出反射面;

(4) 输出结果:最后输出结果包括剖面图像和各测点孔壁距、孔径和垂直度数表。

4 工程实例

图3 (a) 是某特大型桥梁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超声成孔检测图像。桩号24-1, 桩身总长113m, 永久钢管直径Φ4.1m, 长40m, 桩身直径Φ3.8m, 采用JL-IUDS (B) 智能成孔质量检测仪进行成孔检测时, 采样率设定为200kHz, 采样延时为500us, 信号增益设定为20倍。结果显示该孔最小直径3.805m, 最大垂直度0.412%, 成孔达到设计要求。

图3 (b) 为某公路桥钻孔灌注桩的超声成孔检测图像, 桩号9-1, 设计桩长43m, 设计桩径1.8m, 实测桩长44.09m。采用JL-IUDS (B) 智能成孔质量检测仪进行成孔检测时, 采样率设定为500kHz, 采样延时为0us, 信号增益设定为8倍。结果显示, 在10.7~17m深度范围扩径, 30m深度开始钻孔往1、4号探头方向倾斜。钻孔最小孔径1.736m, 最大孔径2.206m, 孔底有沉渣, 钻孔超挖现象严重, 属于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成孔。

5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质量检测问题, 超声波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成孔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可以一次性获得包括孔径、孔深、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及孔壁状况等影响钻孔质量的几乎所有参数, 检测效率高。DM604及其前代产品作为最早的超声成孔检测设备在国内应用比较多, 但其昂贵的价格及100m以内的检测深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国产的JL-IUDS (B) 智能超声成孔检测仪的性价比较高, 如果能进一步改进其提升方式, 提高检测效率, 则完全可以取代DM604, 在我国大直径、长深度、高承载的基桩成孔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波传播特性决定了传播介质对信号能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泥浆比重、含砂量及气泡等因素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加强对既能满足超声检测要求, 又能保证钻孔稳定性的泥浆的研究对保障成孔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大孔径灌注桩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顾良军, 余钢, 朱建海.超声波钻孔监测仪在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8, (12) :117-119.

[2]韩亮.非等截面桩超声波法成孔质量检测[J].物探与化探, 2005, 29 (4) :185-187.

药品质量检测 篇5

2.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亦称为限度要求。

3.药物的鉴别:利用药物的各种理化性质、对药物真伪判断过程

4.生物学鉴别法:利用微生物或实验动物进行鉴别的方法。

5.药物的杂质:只存在药物中,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6.特殊杂质:是指特定药物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性质、生产方式和工艺可能会引入的杂质。

7.信号杂质:指一般对人体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情况的杂质

8.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9.澄清度:药品中的微量不溶性杂质

10.重量差异: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片剂,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11.含量均匀度:只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等每片(片)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12.恒重: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2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毫克以下

13.检验数量:指一次实验所用的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

14.检验量:指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总量。

15.溶液颜色检查:控制药品在生产中和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色杂质。

16.目视比浊法:利用药物在一定条件下溶解,而杂质在这种条件下不容的性质,产生的浑浊,与规定的对照液比较,以控制杂质的限量。

简答题:

1.药物检测技术课程的内容、目的、性质和任务?

内容:研究和检测药物的性状,鉴别真伪,检查药物的纯度与安全性指标,以及测定药物组合含量。

目的:为了有效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性质:研究以化学、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

任务:按照相应的之质量标准及药品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质量和控制,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中国药典)主要包括凡例、品名目次、正文品种、附录、索引五部分。

3.药物检测工作的基本程序:

1)通知检验与抽取样品,2)确定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检测并记录

4)结果处理与撰写检验报告

4.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和碘量法的注意事项:

1)试验中加新沸过的冷水是为了减少水中氧气的干扰,加稀醋酸是为了减慢空气中氧化VC的速度

2)测定制剂含量时需采取必要的前处理消除辅料的干扰,如片剂溶解后应过滤。

3)注射剂中长添加抗氧剂以保证注射剂的稳定性,常用的隐蔽剂有甲醛与丙酮来排除干扰

4)尽可能采用快速滴定

5.在用排水滴定做有弱酸碱盐时,HCL的干扰如何消除。

向其中加入醋酸汞,因为氧化成的氧化贡是以分子形式存在,而不是离子形式,因而排除盐酸中cl-的干扰

6.药用的辅料的干扰及消除

1)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

(1).糖类的干扰及其排除:糖类可能干扰氧化还原滴定,在测定时避免使用氧化还原性强的滴定剂;

(2).硬脂酸镁的干扰及其排除:镁离子可干扰配位滴定法或非水滴定法,采用掩蔽方法消除干扰

(3).滑石粉等的干扰及其排除:在水中不易溶解而使溶液浑浊,一般对于水溶性的主药,可制成水溶液,将滑石粉等虑过除去或用有机溶剂提取主药后,在依法测定。

2)抗氧剂的干扰及排除

(1)加入丙酮或甲醛作为掩蔽剂消除Na2sSO3算对测定的干扰)(2)加酸,加热使氧化剂分解

(3)加入弱氧化剂

(4)当VC 作抗氧剂时,对测定主药有干扰,可在不同波长,选择一个合适的波长进行测定。

3)溶剂油的干扰及消除

(1)有机溶剂稀释法(2)萃取法(3)柱色谱法

7.不同剂型的检测项目

1)固体制剂(片剂)外观、重量差异、硬度与脆碎度、崩解时限、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度

2)液体制剂(注射剂)装量、可见异物、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无菌、不溶性微粒

7.阿斯匹林原料与片剂的含量测定

A.原料(直接滴定法)1)阿司匹林具有脂的结构,为使阿司匹林易于溶解并防止脂键在滴定时水解而使测定结果偏高,故不用水为溶剂而用中性乙醇溶液溶解供试品。

2)滴定时应不断震摇下稍快的进行以防止局部碱度过大而致使其水解

B.片剂(两步滴定法)阿司匹林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稳定剂外,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会产生水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它们均消耗氢氧化钠使测定结果偏高,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供试品共存的酸,再将阿斯匹林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两步滴定法

8.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有机碱盐酸盐用高氯酸滴定醋酸汞的作用:消除盐酸的干扰,因为生成的氯化汞为易容难电离的化合物,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9.(吩塞嗪类药物)盐酸氯丙嗪和奋乃静不稳定易被氧化的原因

1)遇光、紫外线各种氧化剂时易被氧化

2)N、S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正电的阳离子

10.标准比色液的配置:

1)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

2)比色用硫酸铜液

3)比色用氯化钴液

11.崩解时限检查法中供试品的测定

片剂:(1)口服普通片:各片均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

(2)薄膜衣片:各片均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

(3)糖衣片:各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4)肠溶衣片:先在人工胃液中检查2小时,每片不得有崩缝、崩解或软化等迹象

12.专属鉴别:

1)Va:三氯化锑成色反应:在无水氯仿中与三氯化锑呈不稳定蓝色。

2)Vb:硫色素反应:在碱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在正丁醇或异丁醇中显蓝色荧光。

3)盐酸氯丙嗪:硝酸氧化显色反应,红色渐变为淡黄色。

4)氨基糖苷类:

(1)茚三酮:链霉素+茚三酮------蓝紫色

(2)麦芽酚(特有链霉素):

链霉素----OHˉ、重排---麦芽酚------Fe3﹢--紫红色

(3)坂口反应(链霉胍特有)

链霉素----OHˉ、水解---链霉胍-----8羟基喹啉---橙色

凌云 专注印刷质量检测 篇6

drupa2016上,凌云将展出全面覆盖软包装和标签印刷质量检测的设备。针对软包装和标签市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将赋予用户全新的使用体验。

PackRoll系列软包装印刷质量检测设备

PackRoll系列软包装印刷质量检测设备是针对卷筒塑料软包装、烟包、水松纸等行业研发的高精度自动化印刷质量检测设备,可应用于印刷、烫金、复合、分切、复卷等全工艺流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出厂质量终检,既可以安装于印刷机、烫金机和复合机上,进行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减少原材料浪费,也可安装于复卷机和分切机上,进行印品质量的终检,确保产品出厂质量。其具有如下特点。

(1)最高检测速度达400m/min以上,最高可实现0.1mm2的检测精度,满足包装印刷行业高速印刷需求。

(2)100%缺陷检测,覆盖常见缺陷类型,包括刀丝、漏印、脏点、飞墨、套印偏差、色差、异物等。

(3)能够输出各种缺陷报表,用于质量分析管理。

(4)软件易用性强,建模速度快,操作简单。

LabelRoll系列标签印刷质量检测设备

LabelRoll系列标签印刷质量检测设备是针对电子、日化、医药、食品等不干胶标签行业研发的高精度自动化印刷质量检测设备,能够和标签生产工艺流程无缝结合,帮助用户进行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出厂质量终检,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品质,杜绝废品流入终端用户,最终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利润率的提高。其具有如下特点。

(1)最高检测速度达300m/min以上,最高可实现0.03mm2的检测精度。

(2)可配置成检剔分离工艺方案,提高生产及检测效率。

(3)采用全世界首创的3D检测模块,可检测气泡、折痕等3D缺陷。

(4)可以集成检测一维码和二维码,并进行条码分级。

质量检测仪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仪器:用自动打印结果的754分光光度计, 以保障实验记录的真实性;选用高性能的自动恒温水槽 (温度波动为±0.1℃) , 以保障高精度的实验条件;用高精度液体加样器以保障试剂加入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用水:电导率为0.054 μs/cm的高纯实验用水。基准试剂: KIO3用于标准溶液的配制;优级纯:HClO 、H2SO4;分析纯: Ce (SO4) 2、KClO3。提高实验用水及关键试剂的纯度 (与WS/T 107-1999比较[1]) , 以减少因试剂及实验用水级别低而引入的方法的系统误差。

1.2 方法

按本次调查的规定, 乳汁碘须经5倍稀释后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WS/T 107-1999) 进行检测。在方法的实际验证中发现不同的稀释倍数对样品的消解及定量检测有不同的影响。表1显示, 5倍稀释的本底值过低, 使平均回收率过高, 究其原因可能是乳汁中碘含量本身不高, 过多的稀释会使碘含量过低, 在消解过程中造成碘的相对损失率过高, 降低了乳汁样品中碘的本底值, 从而使回收率过高。4倍、3倍稀释皆可得到较好的回收率, 考虑到样品消解的完全程度, 建议使用4倍稀释量。另外, 乳汁样品不稀释消解实验中发现, 样品消解不完全, 不能进行定量检测的操作。

1.3 工作条件

乳汁碘检测采用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WS/T 107-1999) 是一种灵敏度高、但易受工作环境影响而引入误差的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因此, 避免碘污染、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的必要条件。本次调查选用的实验室是远离可能对乳汁碘检测产生干扰的化学实验室, 以确保实验环境无高碘物质的干扰。洗刷室选用无碘的微生物洗刷室, 玻璃器材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洗刷程序进行。样品消解室选用无碘干扰的微生物实验室, 并配以通风橱, 以保障良好消解效果。

1.4 检验人员

由有多年微量碘检测经验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负责并亲自操作, 并配以专职检验人员。

2 结果

2.1 乳汁碘检测的批工作曲线控制

该微量碘检测方法极易受检测工作环境、消解温度及时间、检测温度、试剂浓度、水质变化、检测反应时间、操作手法的影响, 不能用一条工作曲线笼统计算, 必须随每批检测样品带一条工作曲线, 以消除各检测批次间的误差, 使检测数据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共检测9批乳汁碘样品, 各批检测样品的工作曲线数据分析:浓度范围0 ~300 μg/L, r为0.997 7、0.998 3、0.996 7、0.995 3、0.999 0、0.997 8、0.999 7、0.999 0、0.996 9, 全距为undefined为0.001 4, s为0.001 4, RSD为0.001 4%。

上述各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皆包括检测方法的系统误差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偶然误差。从其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分析可见, 每批检测的工作曲线皆符合方法的要求。另外,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哺乳期妇女的乳汁碘有许多例高出300 μg/L的工作曲线的上限浓度值。出于对这些数值的检测准确度考虑, 笔者进行了微量碘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的扩展实验, 经改进可将微量碘检测方法 (WS/T 107-1999) 的线性范围扩展到900 μg/L并对高浓度样品进行了复检, 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2 加标回收方法的质量控制

本次乳汁碘检测因无标准物质, 采用了被检测物加标回收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以保证每批被检测样品的准确性和真实性。9批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10.61%、109.52%、118.92%、111.01%、96.41%、84.82%、111.94%、103.82%、103.77%;全距离undefined为105.65 μg/L, s为10.06, RSD为9.53%。

上述不同标准物质的检测值皆包括检测方法的系统误差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偶然误差。全部乳汁碘标准物质的检测数据完全在国家碘缺乏病检测参照实验室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之内, 说明本次调查乳汁碘样品的检测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 本次乳汁碘检测方法是一种化学动力学分析法, 极易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完善检测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微量碘检测的质量保障, 包括工作环境、人员水平及素质、仪器设备及实验用水和试剂等方面, 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必要前提。建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及控制方法是确保样品检测质量的充分条件, 因此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WS/T107-1999, 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S〕.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 篇8

1 计量检测学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由于计量检测工作是作为在计量测量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在计量学当中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在几方面, 有单位和量、量值的传递, 量值的溯源、计量的器具以及测量误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计量管理等方面。一般在计量学当中, 它主要是作为技术工程科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学科, 并且也应用在不同的工程技术当中, 例如, 有电子, 化学, 食品、建筑、通讯、冶金以及交通运输、环境、水利、机械、纺织、航空以及安全等各个领域学科。

由于计量内容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了计量监督管理以及技术工作, 主要也可以分为工业计量、科学计量以及法制计量等。

一般在现代工业当中, 主要是针对生产的自动化、社会化以及专业化和机械化等方面的要求, 所以计量的准确性就必须要达到一致。作为企业要降低一定的消耗并且要降低成本, 同时也应提高质量, 所以在生产以及经营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加强计量测试的准确度, 并且进行有效的经济核算, 控制好原材料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

2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测量设备指的就是在进行计量检测工作时的资源基础, 但是在质量方面, 则会影响到所检测工作的质量结果, 所以为了确保设备的质量, 就必须要从几个方面加以控制:1) 必须要正确配置其测量设备。必须要根据计量检测的工程, 对其配置正确的相应量程以及不确定的量设备;2) 在计量工作中, 负责操作的技术人员也必须应具有一定的全面技术理论知识, 并且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允许操作。怎样才能正确的对测量设备进行操作, 是对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所以要求操作人员则必须要按照相关事宜进行维护和操作, 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处理突发事件, 并且要爱护设备;3) 测量设备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性能。测量设备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定才能检测, 同时敢需要取得相应的证明;4) 在对设备进行的各种维护以及处置等方面都应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要求操作, 以确保设备的各项操作功能得以安稳的运行, 并且要对整个操作过程当中的记录也应妥当的存储。此外, 管理人员也是作为设备检测的主要核心, 同时也决定了检测质量是否合格, 所以应谨慎操作。而检测人员也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素质, 才可以应用科学知识给予准确的结果, 杜绝弄虚作假。对于计量检测工作的分工状况, 可以把测量人员分为检测、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负责、质量监督以及计量标准负责人等几项。在不同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都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培养与训练。作为技术人员也应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 并且给予新知识, 新技术, 不断的提高专业素质, 与时俱进。作为监督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全面熟悉实日常工作安排以及工作流程, 了解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培训人员时, 必须要周全的考虑不同岗位检测人员的需要, 要因工作而异, 同时也应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校准, 对他们进行考核时, 必须要及时记录, 最后要根据所考核的数据内容再进行分配岗位。另外, 作为环境条件与设施也是在检测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在一部分的设备进行测量时, 必须在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一定的准确度, 并且把检测结果根据当时的环境进行修正。比如, 辐射、振动、温度、电磁干扰、湿度、噪音、灰尘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其检测的结果。所以, 必须要配备一套相对良好的检测设备, 例如, 气压计、场强计、温度计和湿度计等。对于日常记录的环境参数, 进行开展工作时必须要认真的查看, 并且要保证其参数达到检测的要求。

所谓原始记录是作为客观的一种证据, 也是进行检测和检定工作的一种工具。作为原始记录其内容必须要完整, 基本信息明确, 对于计量检测的信息以及检测人员和负责检验人员要同时验证与签名。记录原始信息时必须要完整, 在保证发生不确定因素时, 可以应用信息来识别不明原因, 从而确保计量工作的检测结论的准确性, 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对原始数据记录时也应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 以免发生遗漏的问题, 一旦出现了与数据不相符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调查, 并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分析主要原因, 此外, 也应对电子档案做出的记录进行保存和修改。如果是对原始记录的范围之内进行管理分析, 则应从数据和检测结果、信息以及不确定因素等方面做认真的分析处理, 分析原始数据记录, 以加强提高其分析的水平以及质量, 达到检测工作的要求。一般结果报告主要包括有校准报告与检定证书两方面。而证书与报告必须要清晰、准确的对其每项校准和检定以及检测的结果做出确定, 尽量降低误用与误解的可能性。如果是已经发布的证书以及报告结果的结论进行修改时, 则必须要对其追加文件以及变更原先的信息, 也应包括相关的补充声明以及原证书信息等。针对客户反馈方面, 他们是作为计量检测部门在满意程度上最为有效的体现, 如果是较为可靠的客户在满意程度上则会通过数据来体现, 这也是对检测工作进行有效衡量标准化管理。在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检测时应对其改进相应的管理制度, 从而来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 加强提高工作质量。此外, 作为检测部门也应把客户的满意调查度作为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 重要的核心标准理念, 作为管理部门也可以应用信息收集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回访顾等, 从而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 进行分析。对于顾客质疑或不满意的一面, 要及时分析与处理, 分析信息,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 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以上几点的总结当中, 我们所看到的是, 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应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如果从计量检测质量的管理优化上来讲, 则必须要在管理层方面来看其水平的高低, 必须要有效的配置资源管理, 从而加强提高对检测工作的水平。

3 结论

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 产品的质量作为企业的命脉, 而检测产品质量则必须要通过现代科学的计量检测方法得以实现。同时计量检测也是作为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以及技术保证, 因此, 只有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成本, 才可以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桩基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篇9

1 目前通常采用的桩基检测方法

1.1 钻芯检测法

采用岩芯钻探技术和施工工艺,在桩身上沿长度方向钻取砼芯样及桩端岩土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察和测试,用以评价成桩质量的检验方法称为钻孔取芯法,简称钻芯法。钻芯检测法属于局部破损检测法,它是按规定的抽检比例进行检测,或对桩质量有疑问时采用,通过检测可判断桩身的完整性、混凝土强度、桩长、桩底沉渣厚度及持力层性状能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钻芯取样是钻芯法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桩基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钻芯检测法是检测现浇砼灌注桩的成桩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不受场地限制,特别适用于大直径砼灌注桩。钻芯法还是检验灌注桩砼强度的可靠方法,这些检测内容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但该法取样部位有局限性,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砼质量,存在较大的盲区,容易以点代面造成误判或漏判。钻芯法对查明大面积砼的疏松、离析、夹泥、孔洞等比较有效,而对局部缺陷和水平裂缝等判断就不一定十分准确。另外,钻芯法还存在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昂贵的缺点。因此,钻芯法不宜用于大批量检测,而只能用于抽样检查,或作为对无损检测结果的验证手段。

1.2 超声波检测法

超声波检测是通过测定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过程中的声度、波幅、频率、声时等声学参数,而反映混凝土的质量。对于组成材料相同且配合比一定的构件,其内部越致密,孔隙率越低,则声波波速越高,波幅越大,频率越高,强度也越高。另外,当混凝土含石量较高时,平均声速增高而强度可能变化不大,因而声速亦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均匀性。

超声波检测法具有比较突出的优点:检测全面细致,范围可覆盖全桩长的各个横截面,信息量相当丰富,现场操作简便快捷,不受桩长、长径比限制,也不受场地限制。数据易于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性质、范围、程度、结果准确可靠。特别是对嵌岩桩还可以检测出桩底沉渣厚度及沉渣范围。但是该方法只对已埋设声测管范围内的砼进行完整性检测,声测管以外(包括持力层,扩孔部分等)不在检测范围内。地质条件复杂(如溶洞地区),主墩桩或较重要部位的桩基,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宜采用超声波检测。

1.3 静载试验法

桩基工程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十分重要。在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上,最原始及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静载试验法。桩基静载荷试验法指在桩顶施加荷载,了解在荷载施加过程中桩土间的作用,最后通过测得P~8曲线的特征,判别桩的施工质量及确定桩的承载力。试验装量由反力系统、加载系统和监测系统组成。通过施加荷载量测各级荷载及其对应的沉降变形。根据荷载一沉降曲线、沉降一沉降随时间变化特征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静载荷试验与任何动荷载试验相比,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最慢,最接近于实际桩的承载力。因而,国内外均将静载荷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能力的标准。

静载荷法显著的优点是其受力条件比较接近桩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由于该方法结果直观、可靠性高,因此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设计依据。但费用较高、周期较长,故多在重要工程或对桩基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中应用。

此外,桩基检测方法还有低应变检测法(简称LST法),高应变检测法(简称HST法)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2 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

2.1 加强成孔检测工作

从桩基施工工序来看,桩基检测分为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两大部分,我国桩基检测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成桩检测技术优于成孔检测技术,而从防患于未然的观点看,桩的成孔检测应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

以某一高层商住楼工程为例,地面以上高25层,地下室2层,长44.4m,宽约23.6m,高76m。设计基础为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第⑥层(碎石土)。为了保证建筑物安全,确保桩基承载力的可靠性,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以准确测定第⑦层(碎石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验人工挖孔桩桩端承载力设计参数的可靠性。依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地基第⑤层土为粉质粘土混碎石,棕红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为主,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250kN,桩侧阻力特征值50kN,桩端阻力特征值1400kN;第⑥层为碎石土,棕褐色,密实为主,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300kN,桩侧阻力特征值60kN,桩端阻力特征值2400kN。而实际检测得出的该场地第⑥层土的人工挖孔桩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为3151kN,比预估值(3500kN)低10%。设计、监理、施工、勘察、检测单位在一起分析其原因,发现导致承载力不足的是由于桩端持力层没挖到位。设计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6层土不小于1.5m,而现场检测的3个桩孔孔底有未进入6层土的,还有进入6层土深度不够的。后又继续加深,检测后满足设计要求。若未对成孔进行检测,在成桩以后再对工程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若没法满足没计要求,将需要很大精力来对工程桩行处理,且难度很大。可见,对成孔做检测能起到提前预控作用,无论从工程技术角度还是经济效益来看郁是非常有益的。

2.2 桩基设计等级与荷载与承载力

根据桩基破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1条和JG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3.3条选择择适当的设计等级,桩基是否进行沉降计算和如何确定桩基承载力与其设计等级直接相关。同时,为了桩基设计符合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要求,上部荷载和桩基承载力的准确计算和取值是至关重要的,基桩设计计算的荷载取值应全部按新版规范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要求,如果计算不准确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或造成浪费。如:某工程主楼采用Φ800桩,要求极限荷载10500kN,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0kN不满足GB50007-2002附录第7条安全系数大于2的要求,还有如人工挖孔桩未扩底,造成人工挖孔桩身直径过大,应采用扩底来提高承载力,一方面节约土方和混凝土量0~40%,另外也解决了桩身配筋率过小的不足等。

2.3 对桩身强度的看法

影响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桩身强度和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摩擦、端承)。现行的质量评定标准将桩的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作为质量检验的保证项目之一,这无疑是必需的。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往往遇到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与动测推断的结果不尽一致的情况,于是有关方面会各执一词,使得对桩基质量难下定论。

事实上,桩基工程的工况远比上部结构复杂,施工又存在不可预见性,一味强调试块强度等级会有失公允。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二、三类桩基,只要是委托资质过硬的检测单位测试,依据推测的桩身强度等级,应该可以作为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因为,室内实验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弹性波速有较好的相关性。不过,桩的检测数量和部位必须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的要求。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作为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可以辅助评定和分析。

桩承载力桩基的质量,说到底是其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然而,如此一项重要内容在现行的质量验评标准中却没有提及。标准的保证项目中要求:施工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等等,是很有必要的,但施工常识表明,这些与保证桩的承载力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3 结束语

桩基评定是一项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各种方法相互配合和补充,使其在桩基检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将检测结果与建筑物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等级、地质条件、基础形式、建筑规模、设计要求等充分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开展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评定。而且检测技术发展较快,每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可过分依赖某一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既方便施工又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罗骐先.桩基工程检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 篇10

计量检测其实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中应用, 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计量测量工作就是对单位、量、量值的传递、量值的溯源等进行管理, 以及出现误差该如何处理。计量检测工作中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是计量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单位, 它必须是和国际统一的单位要一致;以及测量中所产生的误差也要在国际规定范围之内。如果不同国家使用的标准都不一样, 这样不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再者就计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这是由它工作的本身所决定的。它本身就是要求准确性比较高的工作, 小小的误差都可能引起的是巨大的失误。最后就是它的法制性, 那就是计量检测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制度、法规的管理之下进行的, 有一定的规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计量检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测量工具的精密度不断的提高, 社会生产生活也需要更加精确的数据, 这些无疑都是给计量检测机构提出了一个难题。计量检测部门想要完成计量任务, 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我们都知道, 影响计量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计量检测设备, 另一方面就是人。下面的文章中, 作者将具体分析这些影响的因素。

2 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因素

2.1 设备

设备是计量检测的基础工作, 也是最重要、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出问题, 这就导致我们检测的数据就会与实际不符。设备影响计量检测的的情况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机器损坏或磨损,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机器设备在长期使用以后, 难免出现磨损, 但是磨损的程度并不是凭人们的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的, 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忽视这方面的问题, 最后检测的结果就是错误的。还有就是机器没有定期的清理, 这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失职。计量检测本就是十分精确的工作, 不能有一毫米的差距。再者就是设备的配置不合理, 有时候为了节约购买器材的资金, 就将不同品牌的器材拼接在一起使用。不同一个品牌的东西契合度不够精密, 很容易在测量的时候造成误差。还有就是设备的性能要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量检测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精密。如果, 不能及时的更新新的设备, 完善设备的性能, 也是很影响计量检测的质量问题的。最后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的时候, 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有些测量人员认为自己的经验很丰富了, 测量起来也非常的熟练, 操作过程就不会很严谨。操作不严谨, 测量出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2.2 设备的操作人员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他的专业水平也是影响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些操作人员的素质不够, 不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己为了一些私人的利益, 在测量的时候就将测量的数据搞错。再者就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 导致在测量的时候设备操作错误, 而引起测量的误差。

2.3 数据记录

原始的数据是计量检测工作的最好的工具, 正确的记录原始数据也是重要的一步。有时候计量检测机构常常会将原始数据遗忘, 在后面发现问题的时候, 想查找问题的原因时, 没有原始的数据就没有办法查明。

再者就是计量检测完以后还需要有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包括检定报告、校准报告以及检测报告。而出现差错最主要是因为测量出现问题的时候, 没有及时的修改结果报告。

最后, 就是忽略客户这方面的信息反馈。对顾客的意见视而不见, 工作质量就无法提高。

3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影响计量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后,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改进的方法主要从几个方面。

3.1 检查设备

在进行计量检测的时候, 首先是要对设备进行检查, 看设备是否无损或者是配备也比较的合理。测量时设备的位置也要摆放正确, 避免不正确的摆放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再者就是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设备,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洁。保护好设备也是非常专业的工作, 还是需要比较专业的人进行管理。

3.2 选择好的测量环境

有些东西的测量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 一定要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环境。有些测量的结果也要根据环境来修改。所以计量检测前还要对设备的环境的人温度、场强、声压等进行测量, 并做好日常的记录。

3.3 制定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制度主要包括操作人员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设备的要求和维护、测量工作的误差范围等, 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首先就是对操作人员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 包括规范他们的操作过程、操作方法以及个人的工作作风, 对测量中产生错误的也要有一定的处理。另外, 设备的维护也要有规定, 比如多少时间检查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等。

3.4 机构内部的管理要创新

管理创新就是要分工合理、人员配置合理, 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人员不同素质进行工作的分配, 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技术岗位的人员对技术要求高些, 专业能力要过硬;管理监督人员就是要有管理监督的能力。在操作人员上岗之前, 都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岗前的培训, 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岗位。

3.5 结果记录要全面

结果记录包括测量的数据、客户的反馈以及检测环境各项指标的记录, 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机构中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信息库, 将每次的测量信息都完整的输入到我们的数据库当中, 有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调出数据。客户反馈往往是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部分, 但它是我们提高我们工作质量最直接的方式。我们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 以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

4 结论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细节, 细节做好就能够保证我们的工

作不出误差。工作人员应该有的态度是严谨, 严谨是每一个做科学工作的人员必备的素养。计量检测工作也属于科技工作的一部分, 它也是关系到我们科技发展的, 所以工作时必须严谨。测量设备的先进也为计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便捷, 作为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积极的学习新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能出色完成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蔡若嵘.工程监理过程中怎样去控制好质量[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12 (6) .

[2]范秀山.坚持以行风建设规范计量检测[J].中国计量, 2011 (5) .

质量检测仪 篇11

关键词:加强;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82

農产品的质量会给农业发展以及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想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必须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而农产品检测质量与实验室管理密切相关,实验流程、试剂调配、仪器调试等都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农产品检测的实际质量。

1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很好的将先进管理理念和全程质量管理模式有效结合在一起,将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结合在一起。在建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的时候,主要包含了进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制定、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等等,这样能够让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和规范[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能够真正提高农产品检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1.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实际需要

质量管理体系指的是进行组织控制和质量指挥的体系,在进行质量管理建立的时候,必须先了解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情况,农产品检测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对上述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实验室条件,从而确保整个体系的灵活性、规范性以及实用性。

1.2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

全覆盖指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能够将整个实验室的活动全面覆盖。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覆盖到实验室全体员工和整个检测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包含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及每个工作环节。这就要求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人员要对整个检测流程相当熟悉,才能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覆盖。

2明确岗位职责,鼓励全员参与

在进行农产品检测的时候,质量控制应该贯穿整个过程,这需要对各个岗位以及部门中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因为农产品检测本身便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只有全员都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全员内审这种运作方法是比较民主和高效的,这种方式能够将分层统筹管理和内审员组长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审核人员岗位、实验室组织情况。在审核的时候,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审核的主体,也是被审核的对象,彼此间能够很好地进行制衡和依托。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根据相关的规定在自己的审核范畴之内整理和编制相关的指标数据,并将其汇总成为汇总表,递交给上级的审核人员,确保审核资料的时候能够做到全面,整个质量体系的运转也会更加协调。

2.1对职责权利进行明确

在实验室中对农产品进行检验的时候,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基层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中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一人担任多岗,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岗位以及部门交叉,这便需要对岗位和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建立检测可追溯体系,这样才能够对管理机制以及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帮助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工作更好的进行。

2.2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

在进行农产品检测的时候,仅仅依靠检测室工作是很难真正做好,这便需要抽样室进行配合。但是抽样室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却很难和检测室的工作衔接在一起,这会导致协调性缺乏,给检测工作顺利进行造成影响。这样很容易会导致检测工作效率低下。比如说农产品每个季度中,进行例行检测的时候,样品的数量非常大,并且时间紧迫,从抽样到检测结束仅仅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工作力度比较大,工作人员分工若是不科学,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由于紧张而给工作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检测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

2.3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

全员质量意识淡薄会给检测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为了达到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和质量意识的提高,这便要求必须做好培训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首先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目标的认识,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实验室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其次,应该重视实验室目标实现能力的提高,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教育。让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能够将其积极性真正激发出来。

3改变以往的模式,做到持续改进

在完善农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应该落实持续改进思想,重视新的体系的运行,在运行的时候,若是发现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改进,最后还应该通过一个周期的使用情况,来对质量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实施的时候还应该重视改进和检查,得到更新的体系。只有不断地循环运行,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改进。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实验室的管理层应该重视奖励措施的应用,将员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创新,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质量监督机制以及内审机制的落实。

3.1做好内部审核

在实验室中,进行内部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进行改进,在内部审核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了解各项活动的落实情况,能够改进和管理好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推动实验室内部管理更好的进行[3]。实验室则应该根据计划来审核各项活动,确保其和质量体系真正的相符合。

内部审计的进行,能够更好地改进那些和实验室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各个岗位和部门之间的责任也会更明确,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落实互相监督工作,实验室运行会更加良好,检测的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3.2做好质量监督

为了提高检测的质量,实验室已经设置了质量监督员,在选择质量监督员的时候,应该选一些检测技能熟练、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并且自身管理意识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在工作的时候,对那些会给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检查,从而消除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想要做好监督工作,首先应该进行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保证机制本身的时效化、动态化,领导也应该选择那些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监督,并且还应该明确监督人员的责任,避免出现工作交叉和权责重复的情况;其次,质量监督人员在进行督导评价的时候也必须负责,绝对不能够让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必须全面的对检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质量控制情况以及设备维护情况进行监督。

4结语

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这便要求实验室必须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想要做好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并根据需要完善持续改进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切实提高农产品检测的实际质量,提高和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其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其更好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福英,刘园子,陈俊仁.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5,(02):226-227.

[2]袁歆贻.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8):52-53.

[3]秦淑平,朱萍,张敏,徐英,钱玉红,王建军.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管理[J].科技资讯,2013,(21):224.

质量检测仪 篇12

从传统意义上划分, 我们可以将建筑材料分成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两类。最近几年, 受到我国工程项目新型质量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影响, 我国很多的检测机构逐渐开始采用现代化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进行建材质量检测, 像以往一样的手工检测模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建材质量检测信息系统被逐渐的开发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人们可以很好地在业务和管理两个领域加强建材量检测机构的自身能力与管理手段, 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急切需求。

一、影响常用建筑材料质量的几个因素

1. 建筑材料无计划供应、不规范堆放、混堆、无标识;

管理不当;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材料 (如水泥、钢材) 日晒雨淋变质、锈蚀, 失去原有的性能。

2. 建筑材料检测不及时、漏检 (如水泥存放超

三个月) , 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使用, 造成不应有的质量安全隐患。

3. 施工中钢筋焊接 (搭接) 工艺水平低。

焊接后未及时检测控制就直接使用, 影响了设计上使用的钢筋原材料力学性能, 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4. 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 (如预制大梁、混凝土普通砖) , 未到强度龄期。

未经过检测就直接使用, 造成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1) 建筑材料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好坏, 因此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下面以钢材为例。钢材是建筑工程中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和国防等工程中。其中对建筑材料钢材的质量检测主要有三点。钢材硬度。以一定大小的荷载压入试件里面, 经规定的保持时间后, 卸除荷载。测量出压痕球面的直径后, 使用公式算出硬度值。

(2) 钢材抗拉强度及伸长率。钢材在常温下进行拉伸性能检验, 可以检测钢材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地等指标, 进而确定钢材质量是否合格。试验步骤包括试样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试样原始标记与测量、屈服点或弹性极限应力的测量。

(3) 钢材冲击韧性。钢材冲击韧性就是材料在塑造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采用夏比冲击检验, 将具有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放在冲击试验机的试样支座上, 使之处于简支梁状态。然后使高度摆锤落下, 产生冲击负荷后将试样折断, 测得所做的功。

1. 确定检测项目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使用的建材多种多样, 这使得材料进场之前需要严格对其实施检测, 这就需要所提供的建筑材料检验项目严格满足我国建筑领域与建设相关部门的规定。例如施工混凝土所用的水泥, 施工人员必须批样检测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凝固时间与细度。

2. 科学取样

在对建筑材料取样的过程中, 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与针对性。通常我们是随机性地在一批材料的各部分抽取相关数量的样品, 我们不但要保证抽样的数值满足相关要求, 而且抽样方法也必须要满足相关的规定。抽样数量直接影响到检测试验结果的精度。如果抽样的数量太少了, 那么一旦取样方法出现偏差, 都会导致检测误差增大。情况严重的话, 还有可能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此外, 在建材检测阶段常见的问题还有重复取样、抽样数量不足、抽样方法有误等情况。

3. 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检测过程中, 受外界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很可能对被检测的建材性能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检测之前, 应该按照相关标准对建筑材料实施养护。而且在测试阶段, 明确规定了外界环境条件。我们只有严格地遵循相关规定, 最终得到的结果才具有相关的可比性和有效性。该试验在某些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外界环境对建筑材料检测实验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试验在规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内进行。

4. 试验误差

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尤其是试验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 其试验结果往往不仅是误差而是错误。比如有的试验人员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 当钢筋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 而不是将钢筋拉断, 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此得到的伸长率结果是错误的, 该试验也是一次人为的失误。由于钢筋没有拉断, 得到的伸长率要远远低于实际值。

5. 数据处理

有时候, 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处理。比如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时, 若其中一个试件的强度值超过了平均值的10%, 那么就应该剔除该数据, 而直接将另外两个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另外, 混凝土及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都有各自的计算方法, 而并非简单的将数据相加。计算得到的结果, 尾数应该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 其位数也必须满足要求。

三、新型建材放射性检测技术

建材的主要原料多由天然产出的岩石及回收的工业废物加工而成。由于这些原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核素, 为保证人类的健康, 需要进行检测。国内外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监测, 无论是在现场或是在室内, 多数采用多道7能谱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国外的情况。最近, 由孟加拉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放射性测试实验室与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一个小组。在对孟加拉国建材进行放射性核查的同时, 顺便检测了从中国进口的水泥放射性问题。

他们用于检测水泥中放射性的仪器是采用高纯锗作为探头的γ能谱测量系统。所用高纯锗探测器的有效体积为132 cm3, 相对计数效率为35%, 对60Co的1 332.5 ke 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1.8 ke V。实测时, 先将水泥样在ll O℃条件下干燥去湿, 再将样品装入一直径为6.5 cm, 高7.5 cm的圆柱形塑料器皿中, 封4周后 (226 Ra与其子体达到放射性平衡) 即进行γ能谱测量。依照214 Pb的295.21 ke V与351.92 kev、214 Bi的609.31 Ke V与1 120.29 ke V的特征谱线来计算水泥样品中的226 Ra。而水泥样品中的40 K, 则由1 460.75 ke V谱线来计算。

马来大学物理系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监控建材工作中使用的7能谱测量系统为:以高纯锗为探头, 工作时将其放在圆柱形铅室中。铅室高56 cm, 厚12 cm。整个测量系统的记数效率为20%, 对能量为1 332 ke V的60 Co (钴) 源的半宽度达1.9 ke V。对U、K元素在609.3 ke V和1 460 ke V处的本底计数分别为每秒0.009和0.0 179;对Th元素在538.1 ke V处的计数可以忽略不计。每个样品的测量时间是10h。在实际工作中, 每个样品重复读数2~3次, 然后取其平均值。依照214 Bi与08 TL的609.3 ke V与583.1 ke V峰, 以放射性平衡为依托, 推算出所测样品中的226 Ra与2 Th的活度。

该小组对马来西亚生产的水泥砖、红色粘土砖、砂、水泥灰浆、屋面石棉和天花板石棉等建材进行了监控, 建材的放射性监控由巴基斯坦核研究中心来完成。他们也采用γ能谱方法, 探头也是高纯锗。系统的能量分辨率比马来西亚的稍差, 即对60 Co的1 332 ke V的半宽度为2.23 ke V, 每个样品的测量时间也长于马来西亚, 为20 h。

四、质量的控制措施

1. 材料进场检查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进行检验。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器具、设备等必须具备质量合格证, 其规格、型号以及其技术性能指标检测报告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对于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理出现场, 严禁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工程。

对于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 应该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该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的原件, 以防假冒伪劣。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 应该检查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有偏差, 则要求返回。对于重要的材料、设备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品, 应该派人到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控制。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 就必须派技术人员到商品砼厂内进行监督其生产过程, 监督其是否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配料;检查其水泥、砂石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其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 确保混凝土的拌合质量。但这也是施工单位比较容易忽视的, 会造成材料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甚至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2. 强制性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止质量通病的产生, 要严禁任何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根据设计及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以及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 需要进行项目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 (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 (外观质量及强度) 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 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五、结语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 只有把好了材料的质量关, 建筑工程的质量才有保障。因此, 对于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必须进行检查、检测, 确保其质量合格, 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由于很多建筑材料的产品种类繁多、各个生产厂家的实力参差不齐、建材市场缺乏严格和规范的管理, 导致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大量的流入建材市场, 给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检测, 还是可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的。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具体分析了建筑材料范围和质量检测的发展情况, 并探讨了关于建材质量的检测技术问题。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技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何剑平.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建材科学, 2005 (06) .

上一篇:一线采访下一篇:美学特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