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分析(共12篇)
质量检测分析 篇1
桩基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 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施工工艺问题、现场环境影响、施工操作人员素质, 以及诸如天气气候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桩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等外部诸多因素影响, 使成桩质量具有不确定性。桩基施工后, 对桩身进行质量检测和承载力检测, 是关系到整个桩基工程甚至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软土地区及一些土质情况较差的地区的桩基工程。如何保证并检测出桩身质量, 成为工程广泛关注的关键性问题。目前, 工程中常用的桩身质量测试技术主要有:钻孔取芯法、超声透射法以及低应变反射波法。而对于长度大于50m或长径比大于50的超长桩的质量检测, 目前多采用预埋声测管的超声波透射检测方法, 而本文介绍的低应变应力波接力传导方法更能适用于超长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1 常用桩身质量检测方法
1.1 超声透射法
在埋设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 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 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称为声波透射法。该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细致、结果较为准确、不受桩长和桩径限制、无盲区等优点, 在对大直径超长桩的检测准确度高, 检测结果直观, 能反映桩身缺陷的确切位置、大小、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但该法需要预埋声测管, 对桩身直径有一定的要求, 且检测效率低, 成本高, 对施工进度有影响, 对水平裂缝不易检测, 且由于施工的原因很可能造成声测管的弯曲、折断与破漏, 同时在检测管局部未被混凝土包裹住的部位, 透射波的声时加长、波幅下降, 有时甚至收不到波形, 于是误判为桩身存在缺陷, 桩身严重缩径到检测管外露, 使透射波的声时、波幅均出现严重异常, 会误判为桩身严重缺陷。且对扩颈和轻微缩径的判别失效, 这些将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2 钻孔取芯法
用钻机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 判定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称为钻孔取芯法。该法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 特别适用于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 可以直观测试灌注桩的完整性, 而且能够检测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底岩土层的性状。另外, 对查明大面积的混凝土疏松、离析孔洞等也比较有效, 是桩身完整性检测诸多方法中最为直观可靠的检测方法。但是, 该法会对桩身造成一定的损害, 对于细长桩沿桩身通常钻孔取芯难度较大, 且有些情况下的断桩或者断面缺损也不易检查出来, 操作也比较麻烦不便采用, 对于超长桩也不宜采用。
1.3 低应变反射波法
在目前常规桩的桩身检测中, 国内外普遍采用瞬态冲击方式, 通过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域曲线, 来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这种方法称之为反射波法 (或瞬态时域分析法) 。本方法可适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 推定缺陷类型及其在桩身中的大概位置, 也可对桩长进行核对, 对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做出初步估计。该方法操作简便、使用快捷、成本较低且可对工程进行普查, 具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先进的诊断技术, 是应力波在桩体中的传播规律准确的反映, 能有效地诊断桩身局部缺陷, 所以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
1.3.1 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测试技术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理论成熟、费用低廉、仪器轻便。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激振设备、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设备。其现场布置如图1所示。
1.3.2 低应变法现场测试要求
低应变反射波法分析桩身质量, 首先要求采集到准确可靠的信号得到时域曲线, 从而做出正确的质量诊断, 这对于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有严格的管理和把握, 操作人员一定要有谨慎严谨的科学态度, 无论在仪器的安装调试还是在信号采集和分析过程中, 都要有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在现场测试前的准备工作、锤头的选择、传感器的选择及安放, 以及现场信号采集后对信号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方面也要倍加关注。
1.3.3 低应变反射法的作用
根据应力波反射原理, 在工程检测中, 利用该理论可以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快捷的检测, 对于工程中的常见桩身情况, 该方法可以检测以下各种形式的桩身问题 (见图2) 。
然而, 对于渐细桩、渐粗桩、弯曲桩的桩身缺陷及桩身的微小缺陷、竖向裂缝、桩底沉渣, 低应变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也很难做到正确的反映, 将很难测到其异常。同时, 桩体并不是完全的一维线弹性杆模型, 会存在着一定的尺寸效应, 确定的桩身缺陷位置是有误差的。在瞬态激振情况下, 锤击后应力波主要以纵波形式直接沿桩身向下传播, 在桩顶又主要以表面波和剪切波的形式沿径向传播, 从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 由于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点有一定的距离, 接收点测到的入射峰时刻较锤击点滞后, 面波或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得多, 特别对大直径桩时间滞后将更明显。而波从缺陷或桩底以一维平面应力波反射回桩顶时, 引起的桩顶面径向各点的质点运动却在同一时刻都是相同的, 即不存在由近及远的时间滞后问题, 从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如果其桩身长度大于45m, 在进行完整性检测时, 将很难检测到桩底反射或者深度较大处的桩身缺陷, 从而不能完整的反映整桩的桩身质量。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桩身长度在可检测范围之内, 但是如果桩身过长, 在低应变检测时所需要的激发的信号的频率就越小, 以减小能量的损失, 这样便造成对一些浅层或微小缺陷误判或者漏判, 尤其在长桩桩身完整性检测过程中这一矛盾尤为明显。低应变无法检测的类型如图3所示。
2 基于低应变法的应力波接力传导检测技术
从上述可以看到, 当桩身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桩底反射及深度较大处的缺陷反射将很难被低应变法所检测。通过分析可知, 桩顶的传感器接收的是应力波经历入射和桩底 (或缺陷) 反射两个等距离的历程后到达桩顶时质点的速度, 过程中受到两次桩周土的阻尼作用使能量的损失更为迅速, 如若使得应力波在较小的能量损失条件下被传感器接收, 可通过减小桩底 (或缺陷) 反射应力波被接收所经历的距离实现。所以, 我们试图通过在桩顶安置传感器, 检测其浅部范围内 (这个范围应该在其可测桩长范围之内) 的缺陷情况, 通过桩身中埋置的传感器, 检测深部桩身质量, 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桩底反射或深度较大的缺陷反射, 从而在应力波衰减较小的情况下被传感器所接收, 进而实现对整个桩身的完整性检测。这个过程中, 应力波的传播距离减小, 由阻尼造成的能量衰减较小, 接收的反射波幅值更为清晰。其原理图、信号采集时的现场布置图如4、图5所示。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 发挥不同深度处传感器的作用, 分工测试, 互相补充。将一个传感器置于桩顶, 另外一个置于可测临界桩长深度及以上位置, 这样, 传感器以上范围内的桩身质量就可以通过桩顶处的传感器进行分析检测, 而下部的桩身质量由桩身中的传感器检测, 完成对桩身质量分析评价的"接力", 然而, 利用该方法也只是增大可测桩长范围, 受制于桩周土的阻尼作用的影响, 其可测深度也是有着一定的范围, 对于桩身传感器以下的可测桩长需要根据传感器埋深进一步计算分析。
根据式 (1) , 距离桩顶x处的桩身质点, 其接收到的初始入射波幅v1与桩顶的质点初始入射波幅vi有如下关系:
把x以下的桩段看作一根整桩考虑, x处的桩身质点接收到的初始入射波幅v1与该点接收到的桩底反射波幅vr有如下关系:
式 (2) 式 (3) 相乘, 得到:
通过对比分析式 (1) 、式 (4) , 可以看出, 在桩长相同的情况下, 桩身中的传感器接收到的桩底反射波幅与桩顶传感器接收到的入射波幅比要大于放于桩顶处的传感器接收到反射波幅与入射波幅比, 采集到的信号更为清晰, 因此, 便可以检测更大长度范围内的桩身质量。
如果先确定了传感器埋设深度x (x应小于该种土质作用下的临界桩长) 之后, 将x代入式 (2) , 计算得到桩身入射波与桩顶入射波的波幅比, 从而计算可得式 (3) 中的桩身传感器的桩底反射波幅与桩身入射波幅比, 进而利用式 (3) 计算传感器下可以测得的桩长h。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该方法忽略了桩身阻尼的作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从而应该减小传感器的埋深, 而用该法实际适用的桩长也要小于计算值。
3 总结
低应变法的应力波接力传导检测技术, 即通过在桩身中预埋传感器, 从而应力波能量损失要小于到达桩顶时的能量损失, 被桩身中的传感器所接收的波幅值将更大, 使其能够接收到清晰的桩底反射或深部的缺陷反射, 从而更好的完成对桩身质量的检测。该方法利用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 但是要优于超于长目灌前注工桩程的中桩常身规完的整低性应检变测反。射波常规检测技术, 能适用于超长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摘要:介绍了目前超长桩桩身质量检测的常规技术检测方法, 简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应变应力波接力传导技术。分析论证了该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用理论公式分析计算具体的超长桩临界桩长, 并对实际应用考虑因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超长桩,质量检测,低应变,接力传导
参考文献
[1]陈凡.基桩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徐攸在.桩基检验手册[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3]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4]雷林源.桩基动力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
[5]雷振明, 谢勇.探讨桥梁桩基检测中超声波法的应用[J].交通建设, 2009 (1) :179-180.
质量检测分析 篇2
一、试卷试题分析:
本次命题,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题量与难易程度适中。
二、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本次考试,共有11道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前11小题出现的错误很少,且多为粗心造成。只有第12小题,考查的是估算,刘叔叔一步平均长度是58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196步,操场大约长()米。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估算掌握的都很好,但是没有关注到单位的不统一,结果错误率较高。
2、判断题共6小题,第4小题出现错误较多。把1753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可以写成17530=2万,很多学生判断出错。其实平时学生在取近似值时,还是很注意约等号的运用,现在人家写出来了,要学生判断,却忽略了约等号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习惯很不好。
3、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第1小题,考查的是商的变化规律,学生错误率是56%,积和商的变化规律容易混淆,而且在运用中学生掌握不灵活,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今后在教学中应多想办法,解决这一难点。
4、计算部分。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比较理想,50%的学生正确率100%,失分的学生大多是口算丢1分左右,真正计算方法不会的学生占7%。
5、解决问题由于题型与三年级所学相比,虽然平时我们的练习有所拔高,但试卷在命题上比较扣教材,没有进一步的拔高,题型与三年级所学类似,所以学生解决问题这一块做得比较好,56%的学生正确率100%,思路正确由于计算粗心出错的占26%,有11%的学生第3、4小题不会解答,4%的学生是什么都不会。(第3小题:一本故事书,小芳每天看12页,看了16页,还有20页没有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第4小题:李老师拿了1000元去购买体育用品,他买了24个足球,还剩下8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由此可见,对于学困生解决问题方面还得多想办法,下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注重让其在实际生活中去参与,去理解,去应用。
三、下期努力方向
1、学生的计算水平要继续加强训练。在下期的教学中,针对我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口算,笔算两方面坚持天天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水平进一步提高。
2、继续深挖教材例题及练习题中的智力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启学生智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结合“数学阅读”课题的研究,重视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加强概念、性质、公式、图形题、应用题的阅读教学的研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如认真读题,积极思考,用心计算,仔细检查等。
质量检测分析 篇3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39
在日常实际使用时,因尿检工作的各个环节、仪器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尿液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尿液分析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合格的申请单:申请单的规范填写是实验实的第一信息来源。在申请单填写时字迹要求清晰,易于辨认,无涂改、繁体及简写、缩写,应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临床诊验、检验物及目的)详实填写并填写申请医生以便登记和临床联系。
患者准备:为了正确收集尿标本,应以口头式书面形式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收集尿标本,如:清洁尿道口,明确标记,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精液、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污染。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烟灰、糖纸等异物混入,婴幼儿尿液标本收集时可用黏附剂将收集袋黏附于婴幼儿的阴部皮肤。
尿液的采集和送检:①采集容器的准备。容器应符合以下条件:材料由不与尿成份发生反应的惰性一次性环保型材料制成;一般应能容纳50ml以上尿容器,具有直径大于>4.0cm的图形开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器须干燥、清洁、无污染物、无渗漏、无化学物质且不可重复使用。②尿液标本的送检容器应贴上标记(病人的姓名、科别、采集时间)及标本种类(晨尿、随机尿、餐后尿及特殊实验尿等),留尿后应及时避强光送检,以免细菌繁殖细胞溶解,胆红素及尿胆原氧化。③尿液的保存:尿液采集后一般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30分钟内完成检测。冷藏时间最好不超过6小时,保存温度2~8℃或保存于冰溶中,低温可抑制微生物迅速生长,可保持尿中存在的有形成份形态基本不变。尽量不使用防腐剂,如有特殊需要则在收集2h之内无法进行尿液分析或尿液中所要分析的成份不稳定时标本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并在报告中注明防腐剂的类型,并分析结果与防腐剂的相关干扰。
尿液分析仪测量结果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原因分析
酸碱度:分析仪采用酸碱指示剂法。留尿后放置时间过长,使尿中的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呈碱性或尿中CO2自然扩散造成丢失,使PH值呈现假阳性结果。或操作时未严格按说明操作使试纸浸渍时间过长有使PH减低的趋势出现假阴性结果。
比密: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需注意:①尿液必须新鲜且不含强酸强碱等物质,其比密PH变化范围为pH6.2~7.0,当pH>7.0时而出现结果偏低,应在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005,作为由于碱性尿损失的补偿。②当测定值的表达变化范围在1.000~1.030,间隔值较大(0.005),不能反应较小的比密变化,对于比密范围在1.000~1.004的新生儿尿不宜使用此法。③尿液中蛋白或糖的浓度增加,将使比密结果增加,尿素大于10g/L或pH<6.5时致比密结果偏低。
尿糖: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只与葡萄糖反应,特异性强。①尿分析仪测定阴性结果,如用班氏法则可能呈现阳性结果。同时尿分析仪测定比班氏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为2~5mmoL/L。当葡萄糖含量为1.67~2.78mmol/L时,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将出现弱阳性,而班氏法在8.33mmol/L时才会出现弱阳性。②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VitC会干扰,使结果产生假阴性,而使班氏法产生假阳性。③尿液中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高浓度的链霉素、青霉素等非糖还原物可使糖呈假阳性结果;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盐、氟化钠、VitC超过500mg/L,尿酮体超过0.4g/L,尿比密过高或染菌陈旧尿,则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
蛋白质: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影响因素有:①pH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者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或尿中含有聚乙烯、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等时引起尿液强碱性(pH≥9.0)超过测试纸的缓冲能力,使结果出现假阳性,高浓度的尿酸、尿酸盐,氯化铵、含碘X线造影剂,左旋糖苷、阿拉伯胶等也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当pH≤3.0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电解质含量过少也可导致假阴性。②灵敏度:主要对清蛋白敏感(70~100mg/L),而对球蛋白、黏蛋白,本周氏蛋白不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度为清蛋白1/100~1/50。因此,对于肾病患者,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系统观察尿蛋白的含量的病例,最好使用对清、球蛋白灵敏度一致的磺柳酸法。③药物干扰:青霉素族药物存在可使测定产生假阴性。④其他尿中含有生殖系统分泌物或较多细胞成份,可引起假阳性。
酮体: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①本法对酮体各组成成分的灵敏度不一;乙酰乙酸为50~100mg/L,丙酮为400~700mg/L,于β-羟丁酸不发生反应。另外,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成分不一,同事患者不同病程,酮体成份也会发生变化。②尿中含有过量的肌酐、肌酸、胱氨酰、安替比林、酚类或柳酸盐类药物、醛糖阻断剂、头孢类抗生素、左旋多巴可使结果呈假阳性。③尿中含有异烟肼、酚磺肽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④尿酮体中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测定时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
胆红素与水胆原:采用偶氮反应法及醛反应或重氮反应法。测定时:①为避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氧化为胆绿素、尿胆原氧化为尿胆素、检测时应使用新鲜尿并避强光。②患者接受大剂量的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高浓度的VitC(>500mg/L),亚硝酸盐、洗必泰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可使胆红素检测呈假阴性,尿中含有酚噻嗪类或酚噻类药物,服用牛黄、熊胆粉等中药时可使胆红素呈假阳性。③尿中一些内原性物质,如尿胆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和一些药物如酚噻嗪类,VitK、磺胺药因颜色干扰,尿胆原则是假阳性。而亚硝酸盐、重氮药物、对氨基水杨酸、甲醛等可使尿胆原呈假阴性。④正常人尿胆原排出量以下午2:00~4:00达最高峰,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预先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隐定: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细菌、甲醛、碘化物、普鲁卡因可使测定呈假阳性;尿中大量VitC(>100mg/L)存在或还原性的谷胱甘肽,硫代硫酸钠可竞争性的抑制反应而产生假阴性。
亚硝酸盐:采用硝酸盐还原法,是细菌感染的指标.阳性结果产生取决于3个条件:①尿中的致病菌须含有硝酸还原酶;②体内有适量的硝酸盐存在;③尿在膀胱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4小时)且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亚硝酸盐诊断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阳性符合率为80%,但考虑到样本放置时间过久,尿液被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可呈假阳性结果,因此,对阳性结果的解释应慎重,同时尿液中尿胆原、VitC、尿pH>6,尿量过多都可造成假阴性,同时不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细菌生长也可使结果产生假阴性。
白细胞:采用白细胞醋酶法。①本法只对米立细胞敏感;②尿中污染甲醛、高浓度胆红素尿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等时尿分析仪测定结果产生假阳性。当尿中含有VitC,大剂量先锋霉素Ⅰ或Ⅳ,庆大霉素或尿中葡萄糖大于30mg/L、蛋白>5g/L时,则结果产生假阴性。
生理因素的影响:尿液pH值易受食物的影响,进食高蛋白食物过多或饥饿状态下pH会减低,而进食疏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过多时尿pH值增高。剧烈的运动,出汗、应激状态,夜间入睡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均可使尿PH减低,尿内含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分解尿素可使尿碱化。尿蛋白易受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可引起尿内暂时性蛋白尿,体位异常(如直立过久)也可导致暂时性的蛋白尿。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仪器与试剂:尿液分析仪应安装在干燥、无尘、平稳、远离热源及阳光直射的地方。使用时应熟练操作规程,及时维护、保养和校正。使用中应选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避免过期及不同厂家的试纸。严禁同一单位科室内使用两种品牌的仪器和试纸,严禁触摸试带上的检测模块。
室内质控:定期质控,用质控物进行质控时,如超出质控范围,应检查质控物是否有效,正确储藏,是否污染及使用中恢复室温,仍不在控应更换新的质控物,测后在控,说明原质控物存在以上问题。如仍不在控,此时更换同一批号新的试纸条测定,在控说明试纸存在问题。此时不在控,应更换另一批号新试纸重新测定,再重复一次仍超出范围,应对仪器进行检修或重新校正,必要时联系仪器厂商。
检验人员:使用仪器前检验人员须加强学习,掌握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及操作规程,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不但能正确操作,并能分析测定结果及干扰因素。培养镜下过硬的水平,严禁使用分析仪后不再作尿镜检的错误倾向。中华医学会经过多次专家研讨,制定了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筛检标准,即当试纸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情况下,测试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免去对红、白、细胞的镜下检查,如果其中有一项阳性,必须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这个筛选条件的基本原则是能筛出健康人标本,但不遗漏异常标本,避免出现假阴性,对假阳性通过镜检进一步排除。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结果审核:要求由高年资的医(技)师人员审核并签发报告。正确分析测定结果,避免漏项及矛盾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并重复测定做以对照,对特殊结果应急时与临床联系。
报告的发达:科室应由专人负责报告的送达及相互签字制度,避免与科室及门诊患者产生化验单丢失的纠纷,保证快速、及时、准确。
建立结果登记:结果应进行登记以利查找或再次检查结果时对比。
分析仪测定结果与镜检结果的差异:①白细胞:分析仪阳性而镜检阴性,可能存在原因为尿在膀胱内贮存时间过长或其它原因导致尿中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所致。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可能原因是尿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肾移植发生排异反应),而出现此结果。②红细胞:分析仪阳性而镜检阴性:可能是尿中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Hb(多发生肾病患者)所致或某些患者尿中含有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引起的假阳性。分析仪阴性而镜检阳性;这种情况一般少见,当试纸失效,使用不同厂家纸条或镜下辨认技能低下或尿中VitC(>100mg/L)时。
结果
尿液分析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应从分析前、中、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只有执行正确的准备,严格采样,良好的仪器性能,规范操作,合理使用质控物,正确判断结果及审核,才能使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真实可靠而不流于表面工作,对异常结果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合理解析实验结果,寻找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干扰。
讨论
任何实验更要想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都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尿液在分析仪的检测中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质控意识,自觉的质控行动,专业的质控知识,综合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使尿液分析仪在使用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流于形式,才能发挥尿液分析仪的灵敏度,提高科室整体水平,发出的报告单才更加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2安艳,赵平.临床检验.第2版.
3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尿液干化学试带法检验的质量控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23):117-118.
质量检测分析 篇4
关键词:谐波测量,频谱分析长度,频谱泄露,窗函数,电能质量分析仪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中涌现了大量的非线性元件,产生了较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谐波问题,因此谐波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了供用电方的广泛关注。
电能质量分析仪谐波测量模块主要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该算法存在栅栏效应和频谱泄露现象[1]。可以通过提高频谱分辨率的办法来减小栅栏效应,但这需要延长采样区间(即频谱分析长度);可以使用非矩形窗函数加权来减少频谱泄露,但这又会降低频谱分辨率。
因此,IEC标准和国家标准均明确规定仪器谐波测量的频谱分析长度为10个周波,且采用矩形加权[2]。由此可见,标准强调谐波分析的频率分辨率,同时要求仪器提高同步性能来减少频谱泄露;而不提倡采用非矩形窗函数加权来减少各种因素引起的频谱泄露。
电能质量分析仪在软硬件技术方面参差不齐。较长的采样区间、高采样率和高同步性能对仪器硬件要求很高,很多厂家做不到[3]。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仪器谐波测量频谱分析长度是否满足国家标准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1 谐波测量相关标准和算法原理
1.1 谐波测量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26.7-2008,谐波测量仪器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新设计的仪器通常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本文仅考虑这种架构。图1中,输出1即为傅里叶变换系数,由此计算求得各谐波分量值。为评估谐波,有的仪器采用了分群处理,输出2为谐波子组含量值。另外还需进行平滑和综合检查的后续处理部分。
1.2 DFT原理
有限长信号相当于采用矩形窗对无限长信号进行截断。假定一个无限长信号为:
矩形窗函数表达式为:
则有限长信号为:
时域相乘对应频域卷积,得到有限长信号的频谱函数,将频域离散化得到有限长信号的DFT结果:
式中,F为频率分辨率。
式(4)中,若m为整数,则有:
可知,如果m为整数,即有限长信号频率是F的整数倍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分布为单一谱线,可以实现对其精确测量。
如果m不是整数,傅里叶变换会产生频谱泄露[4,5]。设m=m1+r(其中m1为整数,0
可知,有限长信号频率不是F的整数倍时,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不是集中在一条谱线上,而是分布在整个频域内。
1.3 分组算法原理
根据GB/T 17626.7-2008的规定,FFT计算出各频率分量后,有一分组过程。设Uk对应DFT每5 Hz间隔的输出分量,则h次谐波子组的测量输出为:
其中,第k个频点对应第h次谐波。
1.4 加窗算法原理
加窗算法是为了解决由于频谱泄漏造成的测量误差。频谱泄漏的原因是信号所含频率分量不是F的整数倍,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非整周期截断导致F发生变化(同步性能不好);二是采样频率变化使信号所含频率分量不是F的整数倍。
根据各个窗函数的特性,由主瓣过渡带宽可知矩形窗的频谱分辨率最高,但阻带衰减慢,有泄露;汉宁窗、哈明窗、巴特利特窗的主瓣宽度是矩形窗2倍,对应的频谱分辨率降低,但阻带衰减快,对泄露有抑制作用;布莱克曼窗与凯塞窗的频谱分辨率更低[6,7,8]。权衡各方面利弊,现厂家一般使用的是汉宁窗。
汉宁窗的离散时域表示式为:
其中,RN(n)是矩形窗函数的离散时域表达式。
无限长信号xm(t)用汉宁窗截断之后的频域表达式为:
因此,汉宁窗加权会使信号能量集中于主瓣,降低了频谱分辨率;但阻带产生较严重衰减,减少了泄露。实际计算结果需要乘以幅值恢复系数2。
本文以汉宁窗为例进行仿真实验和检测方法说明,但是任何窗函数的作用均为减少频谱泄露,均可应用该检测方法。
2 频谱分析长度检测方法
根据上述谐波分析和相关算法原理,符合标准的仪器谐波测量能分辨F整数倍频点的谐波分量,非整数倍频率无法正确分辨,会发生频谱泄露。
当采用矩形窗加权时,F=1/T,50Hz系统中,检测频谱分析长度T是否为10个周波,等同于检测频谱分辨率是否为5Hz;当采用汉宁窗加权时,F为5 Hz时,对应频谱分析长度为20周波。所以需要检测是否采用加窗算法。
分组算法会影响检测结果判断,所以需要检测是否采用分组算法。检测方案如下:
(1)检测仪器谐波测量准确度,设误差为q;
(2)检测仪器的频率分辨率是否为5Hz;
(3)根据分辨率检测结果检测被检电能质量分析仪是否采用分组算法;
(4)如果被检电能质量分析仪的频率分辨率是5 Hz,则根据分组与不分组两种情况,分别检测被检电能质量分析仪是否采用了汉宁窗加权算法。
2.1 分辨率检测和分组算法检测
综合以上分析,设置检测信号如下:
其中,h为谐波次数,h=2,3,4……。
设置Δf=5Hz,如果被检电能质量分析仪的频谱分辨率不是5Hz,则信号x2(t)频谱成分会泄露到整个频域,导致h次谐波测量值不准确。但是对h次谐波输出值的量化影响比较复杂,取决于信号的频率、幅值和频谱分辨率。因此可以通过Matlab仿真不同频谱分析长度下的h次谐波输出情况,找出最易区分是5Hz分辨率的信号设置。据此可作出频率分辨率的检测结果判断。
根据分组算法原理,若h次谐波值为Ak,则未采用分组算法;若h次谐波值为则采用分组算法,为谐波子组输出。
2.2 加窗检测
被检仪器已经检定频率分辨率F=5Hz,设置检测信号中Δf为5Hz的非整数倍,则信号x2(t)会产生频谱泄露,影响h次谐波的测量结果。加窗可以减少泄露,因此可以根据矩形窗加权和汉宁窗加权时测量结果的不同来达到检定目的。
设A1/A0=2%,A2/A0=6%,通过公式计算和Matlab仿真得到h次谐波含量值与Δf关系曲线。
不分组时,曲线如图2所示。
当Δf<5Hz时,由于频率分辨率是5Hz,因此由栅栏效应引起h次谐波含量严重偏离真实值;当Δf>5 Hz时,汉宁窗起到明显的减少泄露作用,使得傅里叶变换所得h次谐波含量值为2%。但加窗不满足国标要求,同时掩盖了仪器同步性能和测量性能的不足。
分组时,曲线如图3所示。
此时,受分组算法的影响导致当Δf>10Hz时,傅里叶变换所得h次谐波含量值才有效;汉宁窗加权才起到明显的减少泄露作用,使h次谐波值趋于2%。
分别选择上述两种情况下最易将矩形加权和汉宁窗加权区分开的频率点来设置检测信号。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室检测
首先检测仪器谐波测量的频率分辨率是否为5 Hz,是否采用谐波子组算法。设置检测信号如下:
检测结果评估:读取被检仪器3次谐波测量值,当此值为0%±q时,可检定仪器是5Hz分辨率,不分组;当读数为4%±q时,可检定仪器是5Hz分辨率,分组;其他值则仪器不符合要求。
进一步检测仪器谐波测量是否采用矩形窗加权算法。检测信号设置如下:
已检测仪器为分组的情况下:
评估方法:读取被检仪器3次谐波测量值,当此值为2%±q时,可检定仪器为汉宁窗加权;其他值为矩形加权。
已检测仪器为不分组的情况下:
评估方法:读取被检仪器3次谐波测量值,当此值为2%±q时,可检定仪器为汉宁窗加权;其他值为矩形加权。
3.2 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设计相应检测系统对多种电能质量分析仪进行检测。在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放置24h后开始检测。其中Fluke 1760和ION 7650的谐波模块的实验数据见表1~表3。
已检测Fluke 1760和ION 7650的谐波测量误差均满足国标要求,即测量值为0%时,允许误差0.05%;测量值为4%时,允许误差为0.2%。
对Fluke1760进行检测,首先检测仪器谐波测量的频率分辨率是否为5Hz,是否采用谐波子组算法,检测信号为x1(t),检测实验结果见表1。
根据表1实验结果可知Fluke 1760为5Hz分辨率,谐波子组输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测仪器谐波测量是否采用矩形窗加权算法,检测信号为x2(t),检测实验结果见表2。
如表1,Fluke1760频率分辨率为5Hz,输出为谐波子组的测量值,如表2所示采用矩形窗函数加权,因此频谱分析长度是10周波,符合国家标准。
对ION 7650进行检测,首先检测仪器谐波测量的频率分辨率是否为5Hz,是否采用谐波子组算法,检测信号为x1(t),检测实验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ION 7650的谐波模块不是5Hz分辨率,不符合国家标准,无需进行后续检测。但是该设备还提供了谐波测量模块,选用哪个模块进行谐波测量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
经检测采用ION 7650的谐波测量模块进行谐波分析时是5Hz分辨率,且采用分组算法,矩形加权,符合国家标准,实验数据不再赘述。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电能质量分析仪谐波测量频谱分析长度的检测方法。综合考虑谐波分析原理和仪器实际可能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检测步骤。排除了分组算法和加窗算法的影响,通过检测频率分辨率来达到检测的目的。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规范电能质量分析仪提供了有利依据,保证了电力系统谐波测量数据的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1]郑恩让,杨润贤,高森(Zheng Enrang,Yang Runxian,Gao Sen).关于电力系统FFT谐波检测存在问题的研究(Study on problems about detecting harmonic based onFFT in power system)[J].继电器(Relay),2007,34(18):52-57.
[2]IEC61000-4-7.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4-7: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General guideon hamonics and interharmonics measurements and instru-mentation,for power supply systems and equipment con-nected thereto[S].
[3]何伟,蔡维,王建伟(He Wei,Cai Wei,Wang Jian-wei).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分析仪校准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ower quali-ty analyzer calibration and test system based on virtual in-strument)[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34(1):84-88.
[4]Fessler J A,Sutton B P.Nonuniform fast Fourier trans-forms using nin-max interpolation[J].IEEE Transactionson Signal Processing,2003,51(2):560-574.
[5]王柏林(Wang Bolin).随机环境下电力系统谐波分析算法(Algorithms for harmonic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sunder stochastic condition)[J].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3):22-25.
[6]丁文浩,袁志民(Ding Wenhao,Yuan Zhimin).Han-ning窗在插值FFT算法中应用的研究(Study on Han-ning window employed in interpolated FFT algorithm)[J].电测与仪表(Electrical Measurement&Instrumen-tation),2008,45(12):15-19.
[7]黄方能,黄成军,陈陈(Huang Fangneng,HuangChengjun,Chen Chen).高精度插值FFT谐波分析(Improved high precision interpolating FFT for harmonicanalysis)[J].电力自动化设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7,27(9):40-43.
沥青路面质量检测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测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出行,并且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所以在开展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公路工程中的沥青路面面层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从而保证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材料质量较差
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而言,其施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差。这主要是因为施工材料的粗细和集料粉尘颗粒含量存在超标的现象,并且材料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对路面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对原材料的保存不够完善,也会导致原材料质量不断下降,从而影响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另外,在购买施工原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处于对施工成本的考虑而经常出现购买劣质材料的现象,而一些施工单位购买原材料是为了节省时间而直接选择供应商,没有对供应商的材料和行业信誉进行调查,导致材料的质量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1.2施工质量不过关
在开展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上面层的施工质量不过关也会对公路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首先是实际施工工艺与公路施工相关规定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上面层的施工质量不能满足公路的整体质量要求。同时,由于中面层接缝部位有很多痕迹,导致面层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局部离析的现象,这样就会增加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时间。另外,在开展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面层压实度不均匀的情况。其主要是在开展各个部位路面的压实施工时,因没有对压实度进行统一,导致整个路面压实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但却不能保证每个路面的压实度保持一致,从而影响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
1.3裂缝的出现与修补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只能将路面的施工分为多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的施工完成后将其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经常会因为施工的疏忽而导致路面出现裂缝,从而影响路面的质量。同时,在开展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路面存在裂缝,使路面的防水性能不能满足其根本需求,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沥青路面使用的材料性能较差,也会导致路面施工完成后出现裂缝,从而影响整体施工的质量。而在路面施工完成后的裂缝检测与修补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裂缝没有被检测出来或是在对裂缝进行修补时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公路的使用受到严重影响。
2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测
2.1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测
对于沥青路面面层的质量检测,分析沥青混合料是检测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让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除了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外,还要对施工材料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施工中使用的工艺和技术能够得到保障也是沥青路面施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而为了全面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还需要从施工设计阶段开始,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沥青路面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混合料的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在实际的配合比设计中应该以工程勘探为基础,并且要在施工准备完成之后再进行。而在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质量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并且在进行材料配置的时候会出现搅拌不均的情况,加上实际的材料配合比会与标准的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必须要在开展路面施工之前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提升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2.2压实度的质量检测
沥青路面施工的压实度对路面整体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开展路面面层检测的过程中还要分析路面的压实度,这样能够保证里面的紧实程度和平整性能够满足公路使用的需求。同时,通过压实处理能够让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防滑性能。而在沥青路面的这些性能得到保证后,能让路面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并且能够提升路面上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在开展路面压实度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让分析速度与施工进度相符,即完成一段路面的施工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路面压实度的分析,从而确保路面施工的整体进度并提升路面的稳定性。而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所以工作人员在分析路面压实度的时候要根据相关标准对压实度的范围进行确定,从而避免压实度过高而导致孔隙率较高,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另外,压实度过高还会导致路面出现泛油的情况,导致路面车辆的正常行驶受到影响。对路面压实度进行检测多采用钻芯取样法、核子密度仪法等对其进行检测,确保路面强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平整度。
2.3沥青路面离析情况的检测
沥青路面的施工完成后,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离析的现象,这会对路面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开展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路面的离析情况进行分析,对路面面层出现的离析情况进行检测。沥青路面的离析一般是因为施工的过程中沥青材料出现非均值的变化,其中以沥青含量的变化和路面孔隙率的变化为主。在路面出现离析现象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路面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让路面的使用年限与实际设计的使用年限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开展沥青路面离析现象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对导致离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避免离析现象对路面质量造成影响。
3结语
公路工程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才能使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保障。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公路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表现出越来越多。所以在开展公路工程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特别是应该推广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从而保证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在保证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团员.浅谈市政工程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J].商业故事,2016(2):79.
[2]董松.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地理,2015(24):75-76.
[3]李晓明,刘元烈,石飞荣,等.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养护检测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5):49-52,73.
[4]孙湘俊,王安,孙潇潇.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分析[J].南交通科技,2012(2):26-29,66.
[5]贾龙.探讨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及其路面损坏原因、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92-93.
[6]范道周.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城市地理,2014(20):104-105.
[7]王力博.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出现的原因防治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29):61.
混凝土质量检测常见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检测;问题分析
随着土木工程的迅速发展,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建筑物、桥梁、水库大坝、公路以及隧道的修建都离不开混凝土。由于利用混凝土进行基础设施的构建具有很多优越性,所以混凝土结构也成为了当今建筑结构的首选。建筑业也纷纷将目光转向混凝土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上。混凝土的应用固然富有很多优点,但是如果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得到良好发挥,那么混凝土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我们长期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容易导致检测者忽视或犯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就极易给混凝土工程带来很多后患。
一、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庞大、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施工队伍的迅速成长,为当今的混凝土检测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当今的混凝土质量检测市场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有光芒存在的地方,阴影也不会缺少。在市场经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难免碰到很多问题和难题。不少检测单位的检测资质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或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检测资质,非法买卖、出租检测资格证书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一些检测单位“挂羊头,卖狗肉”,检测队伍中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检测人员少之又少,却美誉为“国家认证”、“检测水平第一”;还有一些检测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起来能虚作假、徇私舞弊、出具假报告,做混凝土试块抽样也只是走走形式,摆摆样子,真正的检测职能并没有行使出来,导致质量残次、不符合标注的混凝土继续投入施工应用,给施工的如期进行和安全性带来了隐患。因此,加强混凝土质量检测市场的规范化和合法化的进行,对于一些知法犯法、违规操作或因疏忽大意而导致混凝土工程严重事故发生的相关人员,应该给与严厉的惩处,达到刑法标准的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检测人员不断创新,通过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不断改进检测技术,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真正發挥检测人员在检测岗位上的工功能和价值。具体的常见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三个方面:即混凝土试块在取样送检过程中出现问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回弹法的应用操作问题。
1.1混凝土试块在取样送检过程中出现问题
取样未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方的监督下进行,取样的规范性要求没有有效遵守。混凝土试块在取样送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掉包”和“偷梁换柱”的行为。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或为了谋取利益提供假的试样,而施工单位也未经检验,拿来就用,监理单位的监理职能成为了摆设。试块的养护事项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护阶段没有见证人员进行监督,试块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1.2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存在问题
预拌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往往是因为原材料的管理不规范导致。预拌混凝土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水泥、砂石、拌合用水和外加剂的配比应当适当。在实际的配比时,常常出现配合比错误,配合比不符合实际的施工要求。水泥强度不够,购入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规格不够、质量残次,缺乏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拌合水在未经试验证明其对混凝土的结构无害的情况下予以使用。外加剂在使用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复验复核,在没有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细砂、粗砂等砂料和粒径不同的石料等不易混同的原材料混同放置,导致使用不便甚至不区分就等同使用。另外,计量器具的管理方面也不够完善,计量器具台账记录的不详细,不标准,出现漏记,少计现象,台账管理方面也存有漏洞。该强制检验的计量器具并没有及时送检,导致有损坏的计量器具在使用时呈现的计量数据不准确、不可靠。
1.3回弹法的应用问题
回弹法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主要方法。通过回弹法可以有效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簧驱动的小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表面会因弹击出现微小的震动,这种震动将小锤反弹回去,以小锤被反弹后划过的距离为基准,记下数字,再与弹簧的初始长度的数值进行坐商,测定回弹值。回弹值可以作为推定混凝土强度大小的依据,因为回弹法是基于混凝土的表面,通过表面震动反弹的距离来测定回弹数值的,所以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应该是内部与外部的质量保持基本一致。如果混凝土表层受到过诸如火灾、水泡和冻伤等不良影响时,则不能采取回弹法,否则测定的混凝土强度数据根本不具有准确性。回弹仪的使用也要规范,对于没有经过定期养护、性能无法得到保证、用前未作校验的回弹仪不能投入使用。回弹仪在标准状态下不需要进行保养就可以直接使用,判断回弹仪是否处于标准状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钢砧的洛氏硬度当达到数值58-62的范围时,小锤垂直向下击打三次混凝土,如果三次弹击的平均率都在HRC78-82的范围内,则回弹仪的状态是标准的,无需进行保养率定,反之,则应该进行保养率定,保证合格的基础上才能用于测试。回弹仪的率定检测在单个构建的检测时,比较简单,但是遇到大批量构建的检测时,回弹仪会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得不标准,因此当进行大批量构建检测时,检测人员应该随身携带标准钢砧,以便率定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混凝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当代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施工单位再将混凝土运用到工程建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检测,只有质量过关、符合具体施工要求、通过规范的行为制作的混凝土才能被投入到施工之中。对于在混凝土试块取样送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拌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回弹法应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检测单位、监理单位、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负责方应该群策群力、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在这里还要明晰各方的责任,保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有关责任都能够追究到底,防止相互推脱。
参考文献
[1]吕浩.回弹法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76.
[2]付晓寒.预拌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探讨[J].商品混凝土,2012,(09):80-82.
[3]汪玉梅.浅谈建筑混凝土质量检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258.
[4]郭经武.大坝混凝土质量检测及评价[J].工程质量,2013,(06):61-66.
[5]程磊. 高层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质量控制分析 篇7
1在我国现阶段建筑材料质量工作中, 进行质量检测程序及其方法的协调是必要的, 从而针对多元化的建筑材料展开分析, 进行检测模块及其检验模块的优化, 从而满足我国现阶段建筑工作的需要。在现阶段材料检测模块中, 进行混凝土水泥的应用是必要的, 这需要针对其应用强度、凝结时间等展开分析, 积极做好相关的检测、检验实验。
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取样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 建筑材料的取样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 其需要针对不同批次的材料进行不同模块的取样, 保证其取样的数量性及其随机性, 这需要满足取样的数量工作需要, 针对其取样部位及其方位进行试验的开展, 从而保证取样数量的控制, 保证检测结果的优化。这就需要避免过多的材料取样的应用, 避免其试验结果的误差化。在当下工程取样过程中, 进行取样数量及其方法的控制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避免随机性取样的出现, 保证检测质量的优化。
2在现阶段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 进行环境温度及其湿度的控制是必要的, 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整体性检测模块的应用, 以满足当下施工环境的要求。保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测, 保证检测结果的参考性。比如针对建筑材料的弹性及其防水性展开分析, 从而保证防水卷材的质量及其性能的优化, 保证其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控制, 保证检测模块的正常开展。
在建筑材料检测环节中, 进行防水卷材的分阶段抽样试验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良好的抗拉力试验的应用, 保证九大份试验模块的开展, 将每一份的材料放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 将不同的分数进行不同的环境温度的应用, 保证试验模块的正常开展, 实现试验结果的最终优化, 进行材料抗拉强度的控制。
而18℃环境温度下的材料抗拉强度比标准23℃环境下的抗拉强度高出了3.5%。从这一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环境温度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 应该严格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在建筑材料检测中, 按照相关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这需要相关的检测人员做好日常的工作, 保证对钢筋的积极试验及其检验, 如果出现钢筋的颈缩情况, 进行必要性的试验是必要的, 但是也要注重进行试验结果的控制, 避免其较大的误差的出现。会使得钢筋的检测拉长率比钢筋实际的拉长率低。这种做法导致的误差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试验误差, 而是一种人为误差, 因此在进行材料质量检测时,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保证此类人为误差不会出现。
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进行试件数据结果的控制是必要的, 从而提升试验的整体结果准确性, 必要时要针对试验结果数据展开分析, 进行不同模块的水泥胶砂强度的控制, 进行不同强度值的分析, 取出一个平均值, 以这些强度评定值进行分析, 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均超过平均值的±10%时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个测定值全部超过平均值的±10%时, 则须重新检验。
4通过对砂浆抗压及其混凝土强度控制的分析, 更有利于进行当下工作的开展, 提升其数据的计算效率, 这需要按照标准展开分析, 保证建筑材料的积极计算及其控制, 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 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 这需要认真对待, 查明原因, 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二、关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的分析
1通过对建筑材料进场的准备, 有利于实现质量的控制, 这需要引起相关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重视, 进行工程材料及其文件的积极阅读, 保证施工图模块、组织设计等模块的优化, 保证对各种建筑材料了如指掌, 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模块的优化。发现存在问题的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熟悉和掌握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使用特点后, 应该对材料的供货商进行比较, 选择其中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并具备较强实力的大企业。
为了实现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 进行供应商的优化选择是必要的, 这需要引起相关检测人员的重视, 保证相关材料信息的积极核对及其检测, 要做好相关的订货工作, 进行材料的积极确认及其同意, 保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 保证出厂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而提升其应用效益。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 而且相应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进场时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验收,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检测, 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必须要清理出施工现场, 保证不将其使用到工程中。
2通过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更有利于现阶段建筑工作的开展, 这需要积极展开材料的质量参数的控制, 保证相关问题的控制, 针对其必要的建筑材料, 进行监督及其控制, 保证专业人员的积极工作, 进行生产现场的监督及其控制。建筑单位就必须要指派专门人员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 检查其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尤其是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如配合比设计、砂石料质量、水泥质量等要进行全面认真的监督。
结语
通过对各种建筑工程材料的审批, 更有利于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并且要针对一些质量问题的材料展开优化, 进行不同厂家的不同建筑材料的积极存放, 要保证其有效的使用, 避免出现错用的情况, 从而针对其质量问题展开分析, 保证相关问题的解决。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物和构筑物这一特殊产品的原料,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优劣,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 因此, 必须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程序及其方法, 探讨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
关键词:建筑材料,存在问题,总结研究,质量检测,控制
参考文献
[1]任万秀.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J].民营科技, 2011.
[2]蔡瑞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5) .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分析 篇8
要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产品质量过硬。而计量检测工作是检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计量检测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目前,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检测工具的精密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对应的,对计量检测工作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计量检测的应用领域与使用环境较为广阔,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的质量检测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因此,应当将计量检测工作更好的融入到科学技术与生产研究的领域中,遵循严格的标准法则,努力探索质量检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定出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而实现计量检测向着管理自动化、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 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因素
1.1 设备因素
设备作为计量检测工作的硬件构成,也是影响计量检测工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检测设备的硬件质量对于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计量检测的数据不准确,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误差。因此,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给计量检测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首先,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机器损坏或磨损,这是因为机器设备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设备机器是否磨损或者是磨损的程度。因此,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最后检测的结果存在着误差。其次,就是没有对机器进行定期的清理,由此造成的误差主要责任在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失职。计量检测工作其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减少检测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对计量检测工作的每一流程进行细致处理,进行相应的优化。在进行检测设备配置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投入成本,控制设备采购资金,通常会将不同品牌的计量检测设备进行拼接,由于拼接之后没有进行相关的优化工作,使得设备误差大大增加,造成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大大下降。计量检测对于设备的精度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对检测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准,完善设备的性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计量检测的质量。最后,操作人员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的时候,它的操作方法不科学,操作过程不规范,就导致了操作过程不是很严谨,从而导致计量检测工作出现差错,影响到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
1.2 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
在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众多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因为一些设备必须由操作人员才能操作,因此,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就会影响到整个操作过程。而另一方面,一些操作人员没有职业道德,为了一些私人的利益,做出对计量检测工作不利的事情,这种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就会导致在计量测量工作的时候出差错,不能够保证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还有就是一些操作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操作过程不规范,不严谨,从而导致测量的误差。
1.3 数据记录
原始的数据是计量检测工作中最好的工具,它可以对计量检测工作进行矫正,因此,必须要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记录。如果将原始数据遗忘,那么在后面发现问题、查找问题的原因时,没有原始的数据就没有办法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就没有办法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就是结果报告的修改,在计量检测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修改结果报告,就会造成计量检测工作不合格。最后,就是忽略客户的信息反馈。如果没有重视顾客的意见,就不能针对性的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
2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的措施
2.1 检查设备
为了推动计量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进行计量检测相关操作的之前,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对,确保设备自身的精确性。在计量检测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步骤的准确性,由于不同的检测设备对于操作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保证操作方法的正确性。还有就是要对使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使用的设备是完好无损的。在测量时,一定要正确摆放设备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不正确的摆放而导致的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后就是要聘请管理人员来管理设备,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
2.2 选择好的测量环境
计量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条件。因此,在一些的设备进行测量时,必须要保证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此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尤其要重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等。所以,必须要配备一套良好的检测设备,例如,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等,然后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适当的对环境因素做出调整。所以在计量检测工作开始前,一定要检验好环境条件,并做好及时的记录,最大可能的减少环境因素对计量检测工作的影响。
2.3 制定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为了实现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从测量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心态、设备操作流程、检测工作的误差范围进行规范,制定一系列行为准则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一方面,这些行为规范要立足于计量检测工作的实际,能够针对检测人员的设备操作、工作行为等进行规范,以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范对检测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
2.4 合理分工
合理分工就是说在分配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时,一定要根据个人的素质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比如,对于技术岗位来说,它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好就是给他们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能。
2.5 全面记录计量检测结果
计量检测的结果包括测量的数据、客户的反馈以及检测环境各项指标等等,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正确的记录下这些测量信息,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这样,这样,在有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找出数据进行对比。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不断将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优化,就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做到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优化,比如,因为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细节,所以,就要重视细节,工作人员也应该用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份工作,确保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计量检测工作使用的设备仪器也十分重要,所以要完善更新设备仪器,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完成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计量检测这一技术手段对于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而言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计量及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计量检测作为测量工作的核心构成,其内容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体系的日益丰富与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计量检测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检测要求。为此文章旨在从计量检测的角度出发,以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因素为突破口,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进行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工作的探讨,以期为现代化计量检测工作体系的构建,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分析,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显汤.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传播,2014(4):39-40.
[2]李善义.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传播,2012(12):55-56.
[3]刘滨.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87.
[4]徐波.浅谈计量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质量探索,2016(5):40.
质量检测分析 篇9
1.1 仪器设备的因素。
评价水泥质量好坏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室中的水泥检测仪器设备, 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评定水泥质量的各项检测指标。而这种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以及养护等过程, 其中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 分别为: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运行检查以及再校准, 举例来说, 水泥振实台的混凝土基座是一个很常见的设备, 而如果它的重量和性能不符合相关的标准, 那么就无法满足标准的振实条件, 所测得的强度测试的数据肯定就是有很大误差的。所以要想真正的保证水泥检测的质量, 检测人员从思想上就应高度重视水泥检测工作, 保证实验室中的各个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都是良好的。
然而现实中, 大部分水泥检测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生产规模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所以在采购仪器设备的过程中, 应做好仪器设备质量的严格把关工作。采购之前, 采购人员必须对供应商有足够的了解, 同时也应建立专门的供应商档案, 档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 供应商所提供的仪器设备的产品质量; (2) 供应商供货时能否保证及时准确; (3) 供应商对设备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及时性; (4) 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 (5) 供应商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只有建立了这样的供应商档案, 才能保证所采购的仪器设备的质量, 这样在高质量的检测技术和试验环境下, 最终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检测数据。
1.2 人为操作的因素。
(1) 在进行水泥检测的过程中, 必须依据检测工作的具体规定, 一般情况下, 交货时水泥质量的验收工作是分为两种情况的, 就是要以所抽取实物时进行的试样检验以及生产者根据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作为依据;同样的, 抽取实物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两种, 分别为在发货之前取样和在交货地点统一取样两种。当水泥进入到施工现场后, 检测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检测和复验, 同时在检测和复验的过程中, 必须是有业主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人员在场作为见证的。 (2)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 当水泥进行到施工现场后, 其验收过程是十分不规范的, 买卖双方都没有严格的遵守规定进行水泥的验收工作, 而同样在进行复验见证取样的操作时, 也没有严格的履行水泥检测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这就导致了施工现场所接受的样品是要受到很大的质疑的。另外, 在水泥样品委托复验的过程中, 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如实验室制备样品的方法不规范、样品的密封性较差、委托方所提供的水泥样品的信息资料不完整、储存样品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等。
1.3 试验环境的因素。
在进行水泥检测的过程中, 人为的操作因素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是很大的, 但同时水泥检测的试验环境也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检测人员在设置试验环境时应充分的参考检测的需求, 对试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 另外对检测的全过程中还应做好配置监控以及记录设施的操作, 这样才能做到对试验环境的有效监控, 从而取得真实的检测结果。如在天气较为炎热的夏天, 温度过高, 就会对水泥的抗折强度产生影响, 设置水泥试验环境的最重要的操作就是保证养护池水的温度, 通常都是采用间接控制水温的方法, 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
2 提高水泥检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2.1 做好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工作。
在每次使用水泥检测仪器设备之前, 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的各项指标, 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同时还要校准计划表, 在规定时间的范围及时的将仪器设备送检, 计量检定的部门应在现场对其校准和检定, 确保所用的仪器设备是在有效期内的, 如果不在有效期就应立即对其更新或是修理, 另外也要保证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以及国家计量基准的偏差的控制范围内, 倘若是没有标准的溯源, 那么操作人员就必须人为的对其进行验证和对比, 以保证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的过程中, 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 比如说在进行水泥抗折试验时, 检测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应把握好杆件的位置, 在试验破坏时杆件正应该是处于平衡的位置处的, 这是试验中的很关键的一步, 如果是对于试验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检测人员, 其是很难掌握的, 所以这就要求了负责试验的检测人员应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有足够的了解, 同时还应根据规定对水泥检测的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 当发现问题时, 应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及再校准的工作。
2.2 确保试验环境。
(1) 在水中对水泥胶砂试件进行养护时, 建议应使用水泥试件的专用塑料养护箱, 这样操作才能真正的保证水泥胶砂试件的养护条件是一直保持稳定的; (2) 重视对水泥样品的取样和验收工作。而在对水泥样品取样和验收时, 业主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应有相关人员在施工现场作为见证的。 (3) 要控制好试验现场的湿温度, 不能以控制器的显示值作为控制的依据, 而是应以标定的干湿温度计为准, 另外, 养护箱、成型室以及养护水池等位置处的温度计也要定期的标定, 同时要保证数量的准确性, 从而保证温度控制记录的真实性。 (4) 养护箱内的隔板或是架子应始终保持水平的状态, 这样没有硬化的水泥胶砂试件就也是水平的, 防止出现流浆或是变形的情况, 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进行抗折强度破型时, 检测人员应详细的记录下来测试的结果, 同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以及客观的评价。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 我们对水泥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高水泥检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水泥检测作为工程项目实验室材料检测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 其检测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材料能够正常使用以及建筑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因此, 检测人员应从思想上就重视水泥检测工作, 认真总结和评价各项检测工作的结果和水平, 及时的为施工现场提供真实并且准确的检测数据, 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曲小琴.水泥质量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水利科技, 2012.
质量检测分析 篇10
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中, 工程实验室材料检验中的所有的项目中, 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就是, 检测水泥的质量, 其检测质量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在建筑施工中水泥材料的正确使用以及工程结构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真正做到落实检测工作的相关规定。不可否认的是, 在水泥检验的实际工作中, 依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水泥样品的取样、处理和保存, 检验的工作程序和及时性, 设备仪器的校准和运行检查, 以及检验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等, 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都不算大问题, 但如果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其结果都会严重影响水泥检测工作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造成水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因此检测人员一定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其承担的各项检验工作的结果和水平, 努力从思想上以及业务能力上提高实验室的水泥质量检测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为施工现场准确及时地提供检验数据, 而且是科学公正的数据。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 从分析水泥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出发, 探讨提高实验室的水泥质量检测的措施和方法。
2 水泥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仪器因素分析
评定水泥质量的基础环节显然是实验室中的水泥检测仪器设备, 设备质量的好坏, 以及技术参数是否准确, 都会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可靠去评定水泥的各项待检测指标。水泥检测仪器设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设备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 而在这其中较多且较普遍的问题包括设备仪器的运行检查、期间核查和再校准三个方面, 例如水泥检测中很常见的水泥振实台的混凝土基座达不到标准规定的混凝土整体性和重量的要求, 导致水泥胶砂在试模内振实过程中能量不能有效充分传递, 满足不了标准规定的振实条件, 致使最终强度试验数据之间超差。因此为了提高水泥检测的质量, 检测人员在思想上一定不能松懈, 不能使实验室的仪器检定工作只是走过场, 否则会造成实验室中个别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一直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水泥检测仪器设备的全部生产厂家的仅有不到35%具备应该的规模和技术力量, 这个比例很低, 如果在购买仪器前不加甄别很容易买到不合格的设备仪器。因此实验室在仪器设备购入前, 必须进行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及调查, 并建立供应商的档案。供应商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a.供应商提供的仪器产品质;b.供应商的质量供应能力;c.供应商的供货及时性;d.供应商进行质量处理的及时性;e.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建立了这样的档案, 购买设备仪器就可以采购到有高质量的仪器设备, 也正是有了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检测数据, 否则仪器设备的质量不高, 再严禁的检测技术和检测环境都得不到高质量的检测数据。
2.2 试验环境的影响因素
虽然检测中操作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们依然不能忽略水泥检测的试验环境, 检验人员应该依据检测需求而设置相应的检测环境, 并进行严格、严谨的控制, 同时还要做好配置监控和记录设施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达到有效监控的目的。
试验环境的各项指标会较大影响水泥的检测结果, 如在炎热的夏天, 环境温度较高时, 测试室的温度比标准规定的基准温度如果高10℃, 对水泥试件进行破型所测的抗折强度会偏低5%。因此对温度的测量是保证试验准确的重要条件, 这其中的难点就是保证试体养护池水的温度 (20℃±1℃) , 许多水泥测试机构采取的是间接控制水温的办法, 也就是通过采用普通空调来进行控制室温达到间接控制的目的, 这种效果明显不够好。
2.3 操作因素分析
相同的样品和相同的操作方法, 如果是不同的操作人员, 其检测结果仍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种误差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 但如果试验人员操作很不规范, 这种本来在允许范围的误差就会扩大, 从而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讨论操作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以水泥样品的取样、接收、制备与存放等方面为例, 简单的探讨以下检测人员的操作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
2.3.1 根据水泥检测的相关规定, 交货时水
泥的质量验收可分为两种情况, 即抽取实物试样检验以及以生产者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依据。在这两种情况中, 抽取实物的方法又可以分成两种方式, 即在发货前共同取样和签封以及在交货地共同取样和签封。水泥进入施工现场时每批水泥必须接受检测人员的检查并抽样进行复验, 并且水泥应按水泥检测的相关规定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进行取样检测。
2.3.2 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像规范中
所规定的那样, 大部分工程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交货时, 其验收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 买卖双方验收并抽取样品也并没有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与抽取样品一样, 复验见证取样也同样未严格履行水泥检测规范所规定的方法, 这种现象造成使施工现场所接受的样品的代表性不得不受到人们的质疑。除此以外, 办理水泥样品委托复验时, 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例如:委托单位提供的水泥出厂和见证取样的信息资料不齐全;实验室样品制备方法不严谨, 数量和程序及留样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样品密封不严, 存放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规定。
因此在实际的检验水泥的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水泥检测操作, 同时作为实验室的管理方, 也要尽量保证一直相对稳定的、业务能力过硬的操作人员队伍。
3 如何提高水泥质量检测水平
3.1 加强水泥检测设备仪器的控制
在每次使用水泥检测设备仪器前都要对检查和调整设备仪器, 同时制订检定或校准计划表, 按照规定的日期及时送检或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现场检定、校准, 保证设备仪器是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的, 如果不在有效期内就要进行仪器的修理或更新。同时要尽量保证检测仪器的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或者与国家计量基准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是无标准的溯源, 那么检测人员必须要进行比对或验证, 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检测人员在使用设备仪器中做好细致的观察, 例如在水泥抗折试验中, 具体操作过程期间必须把握调整好让试件破坏时杠杆正好处于平衡位置附近, 这是整个试验的操作关键点, 对于不是很熟练的检验人员而言确实比较难掌握的, 因此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能够严格按标准规定定期的检查水泥检测设备仪器, 必要时应进行设备仪器的期间核查以及再校准。
3.2 确保试验环境
3.2.1 对温湿度的控制最标准的方法应该以
标定的干温湿度计为准 (而且最好是以水银温度计为准) , 而不能以控制器显示值作为温湿度控制记录的依据。成型室、养护箱和养护水池各处配备的温度计要定期标定, 并配备合理的数量, 同时保证温湿度控制记录是及时的和真实的。
3.2.2 在水中养护水泥胶砂试件时, 最好使
用水泥试件的专用塑料养护箱, 这样可以保持水泥胶砂试件养护条件一直是一致的。
3.2.3 养护箱内的架子或隔板的状态应该是
一直水平的, 只有这样, 所养护的未硬化水泥胶砂试件才能一直保持水平状态, 否则会容易变形或流浆, 导致水泥质量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3.2.4 加强水泥样品的取样、验收工作。水泥应按规定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取样检测。
3.2.5 在抗折强度破型中, 操作人员应详细
记录操作过程和测试结果, 并在事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对测试过程的准确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摘要:水泥质量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水泥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工程结构的质量, 因此, 必须加强对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从分析水泥检测中的仪器因素、试验环境、操作因素出发, 探讨了加强水泥检测设备仪器的控制, 确保试验环境来提高实验室的水泥质量检测的措施和方法。
质量检测分析 篇11
【关键词】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检测技术
1施工的质量控制
1.1 工序质量的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对工序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在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及时检验工序质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1.2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也就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其涉及面较广,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件或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
(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安全和质量问题。
(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4)关键的操作:一些操作技术是专业性很强的,如果控制不严则达不到設计要求。
(5)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不对也会造成质量事故。
(6)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参数选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建筑的耐久性。
(7)常见的质量通病:对常见的质量通病亦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的措施。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必须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9)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的工程产品: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或工艺,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0)特殊土地基和特种结构:对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士等特殊士地基的处理和大跨度结构、高耸结构难度大的施工环节和重要部位更应特别控制。
(11)施工工法: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如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的控制问题,失稳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 施工质量的检测
目前,我国在住宅施工现场采用的非破损检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砌体结构住宅裂缝与材料强度检测
(1)裂缝检测
裂缝的检测内容包括:裂缝的位置、数量、裂缝的宽度、长度、裂缝的走向、裂缝是否稳定等。通常裂缝的位置、数量、走向可用目测观察,然后记录下来,也可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活动裂缝的判断需要定期观测,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裂缝处贴石膏饼,因为石膏抗拉强度极低,裂缝的微小活动就会使石膏随之开裂:另一种方法是在裂缝两侧用接触式引伸仪、弓形引伸仪测量,对于室内也可以粘贴百分表、千分表的支座,用百分表、千分表测量,测量时注意在裂缝位置标出裂缝在不同时间的最大宽度、长度,长度变化通过在裂缝的端头按时间定期作记号观察。
(2)砌体中砌块与灰缝砂浆强度的检测
①砖强度。取样法:取样法是直接从砌体中取出若干块外观质量合格的整砖,然后按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砌墙砖检验方法》进行强度试验与评定。回弹法:回弹法原位测定砌体中砖强度。根据其回弹值和事先建立的测强曲线公式计算其抗压强度。
②灰缝砂浆强度。检测灰缝砂浆强度可用回弹法。该法主要测试的是回弹值及砂浆碳化深度,也是利用事先建立的测强曲线公式计算其抗压强度。
③砌休强度的检测。有了砌块与砂浆的强度,即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推定砌体强度。
2.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主要是要测定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位置与数量,混凝土裂缝及内部缺陷等。这些检测要在已有的结构或构件上进行,大多为现场操作,因而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己发展了一系列方法,可以对混凝土质量的评定作出较准确的检测。
(1)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测
混凝土裂缝有直观性,易于被人们发现,而不同的裂缝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因而,裂缝的观察与测量有助于对结构的质量评判。裂缝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裂缝的部位、数量和分布状态;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裂缝的形状,如上宽下窄、下宽上窄、中间宽两端窄、八字形、网状形、集中宽缝形等;裂缝的走向,如斜向、纵向、沿钢筋方向,是否还在发展等;裂缝是否贯通、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引起混凝土剥落等。检测方法如下:裂缝长度可用钢尺或直尺量,宽度可用检验卡,塞尺和20倍的刻度放大镜测定。裂缝深度可用超声脉冲法检测。
(2)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回弹法的原理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的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所用的仪器是回弹仪。在建筑结构检测中常采用的为中型回弹仪。现行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有相应的规定,应严格遵守。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在一个工程大量采用同一种混凝土时,还可以用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就声脉冲在混凝土中传播速度的本质而言,则是混凝土应力应变性质的反映。虽然在应变性质与强度关系的理论推导中可以推论,混凝土强度与声速之间应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实际材料的种种复杂的影响因素,这种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定的。所以还需事先建立声速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来实现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需要注意的是该测强曲线(或公式)只能在建立曲线(公式)的工程上应用,不得移植到其他的工程检测中。
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实质上就是超声法和回弹法两种单一测强的综合测试。现行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有相应的规定,可参照执行。混凝土缺陷检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物,有时因施工管理不善或受使用环境及自然灾害影响,其内部可能存在不密实或空洞,其外部形成蜂窝麻面、裂缝或操作层等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采用有效有效方法查明混凝土缺陷的性质、范围及只寸,以便进行技术处理。
混凝土缺陷无损检测技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波法,其中包括超声脉冲波、冲击脉冲波和声发射等:另一类是穿透辐射法,其中包括x射线、y射线和中子流等。
(3)钢筋位置的检测
钢筋位置的检测,一般是在构件上进行。即采用钢筋位置探测仪检测钢筋的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探测仪是利用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检测之前利用标准块进行标定,当确认仪器处于标准状态后,将磁感探头靠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移动,采集一定范围内钢筋位置的信息数据,经过主机处理后显示在监视器上,性能好的钢筋位置探测仪还能将钢筋所处位置的图象打印输出。
质量检测分析 篇12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15~20年的历史, 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 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 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 从暗到明, 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 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 监督检测机构占30%, 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 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 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 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 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二、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 而且对整个建筑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水
平比较低, 发展缓慢当前由于我国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单位重视不够, 使其长期处于附属地位, 在技术、人力、资金上投入不足, 因此, 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 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并且发展速度缓慢, 主要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检测手段落后, 检测方法落后等几个方面。
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运
行机制不能适应检测行业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责权不明。大多数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附设在科研单位或高校, 或设在质量监督机构中, 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就无法为错误甚至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包括赔偿责任。二是设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机构中的检测机构, 若在其监督的工程中从事盈利性的检测收费活动, 则“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容易产生行政腐败, 也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三是现在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隶属关系设定的, 由于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检测机构拥有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 形成地方保护, 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内
部经营管理不善。目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内部管理混乱, 检验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机制不健全, 管理者主观意识太浓。事实上, 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体现, 是实践经验的升华, 有章可循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检测行业存在的发展对策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 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 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 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 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 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 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 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 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 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 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机构必将对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该行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
[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质量检测分析】推荐阅读:
数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05-12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08-13
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10-19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11-11
小学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11-2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分析05-28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09-22
沥青路面质量检测分析论文09-29
五一班数学检测质量分析08-24
九年级物理期末质量检测分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