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2024-08-13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精选10篇)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篇1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每次考试后认真分析试卷,有助于学生稳扎稳打,以下是网-xx分享的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试卷的命题特点 1、本次试卷由我们自己命题,由单选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构成,在题型设计上是完全符合高考题型要求的。在分数分布上,主观题40分,客观题60分。同高考试题相比,客观题分数比重略偏高,因此,相对而言难度偏低,但对于高二学生来讲,夯实基础是可以的。

2、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本套试题覆盖了文化生活一半的内容,3道主观题既有针对某一知识板块的考察,也有针对整个知识的考察,很好地发挥了阶段检测的作用。

3、能力要求: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要求,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材料选择上,凸显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强化德育主渠道的学科功能。如14、15、28题等。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

5、从设问角度来看,选择题有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试题,主观题的设问角度分别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考察学生的能力。难度适中,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分值设计依据考察的广度和难度而定,充分发挥了检测功能。

二、成绩分析 1、整体平均分不高,年级平均分只有58.46,平均分反映了总体学习的情况,其意义对于升学指标意义参考价值虽然不大,但对于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意义的。

2、优生尤其不多,整个年级上80分的人数极少,仅有42人,分布在五个班中。所以,今后教学中还要大力培养优生。

三、反映出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够,基础知识点失分率高。

如:单项选题中的第12题、13题、21题、27题。如:主观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到考前进行突击强背,但是,由于本次考试知识较为抽象不易强背,所以,背下来忘得快、不理解。这是本次基础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2、易错题的纠错训练效果不理想。

这次考卷中出现的易错题有的我们在考前做过,但得分率没有明显提高。教学中反复提示学生注意的知识点,命题人换一个角度设问,学生依然大面积出错,反映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弄懂,易混知识点并没有真正分辨清楚。

3、解题策略、方法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考查要求,不能按要求组织答案。如:33题(2)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因此不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如:31题(3)不能多角度组织答案。思维的拓展性不够,往往就事论事,就某一点纠缠不清。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加强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检查。

(1)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不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检查督促不到位。促使学生经常复习,减少知识点的遗忘。

(2)课堂教学注意知识迁移。一则不断巩固已学知识,二则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提问。扩大提问的面,让学生课堂上闲不下来,也可以在下课前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默写,促使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2、作业 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与平时训练不认真,怕难怕苦,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不仅要有软作业,还要有适当的书面作业。软作业检查的难度大,学生会偷懒,会蒙混过关。学案上的巩固练习,学生喜欢做选择题,对问答题经常不做或不认真做。教师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然后学生再将问答题的答案要点写到学案上。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主观题的解题能力。

3、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结合单元复习,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4、关注临界生,对于临界生,要做到:上课提问,每周面批作业一次,每月谈话一次。对每个临界生作卷面分析,帮助学生总结失分原因,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对临界生提出明确的努力目标。

5、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帮助学生转变对政治学科学习方法的固有观念,引导学生功夫花在平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xxx中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学评价是学校xx工作的重要组成,组成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现将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如下: 一、组织情况:本次考试有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在各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加大了对考试纪律的检查。

二、试卷来源: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考试试卷是由县教研室提供,难度适中,不存在偏题和怪题,试卷出的比较活,大多数学生比较适应,个别学生不适应是因为复习侧重不同和复习还没有到位的缘故。

三、阅卷情况:阅卷采取的是同年级同学科流水形式,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四、考试情况分析: 六年级:(319人)语文:平均分79.66优秀率53.29及格率84.64 数学:平均分63.89优秀率34.8及格率66.14 英语:平均争74.62优秀率54.55及格率75.86 七年级:(318人)语文:平均分77.0优秀率17.6及格率65.1 数学:平均分74.1优秀率32.1及格率59.4 英语:平均分76.0优秀率35.5及格率65.7 政治:平均分60.1优秀率7.2及格率54.1 历史:平均分59.9优秀率17.6及格率54.1 地理:平均分59.1优秀率12.9及格率52.8 生物:平均分59.4优秀率17.0及格率51.6 八年级:(298人)语文:平均分78.1优秀率16.4及格率71.5 数学:平均分69.8优秀率5.0及格率22.5 英语:平均分43.8优秀率12.4及格率35.2 政治:平均分71.1优秀率35.9及格率77.2 历史:平均分78.2优秀率12.8及格率66.4 物理:平均分48.0优秀率16.8及格率43.6 地理:平均分72.2优秀率24.5及格率60.7 生物:平均分73.7优秀率34.6及格率74.8 九年级:(343人)语文:平均分80.6优秀率12.8及格率77.0 数学:平均分51.0优秀率6.4及格率30.0 英语:平均分53.0优秀率10.5及格率30.6 政治:平均分70.1优秀率38.5及格率73.1 历史:平均分64.9优秀率19.5及格率60.6 物理:平均分58.2优秀率21.9及格率46.1 化学:平均分64.4优秀率20.7及格率61.5 五、教与学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1)教学积极性不高,有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3)缺乏钻研、合作精神。

(4)责任感不强,危机意识淡薄。

3、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还有待改进。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六、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1、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2、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

3、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4、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5、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6、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学生得分情况统计 1、各班学生选择题出错情况统计(略)说明:(1)1-27为单项选择题,统计项为通过率;28-30为非选择题,统计项为平均分.(2)以上统计主要使各班任课教师了解所带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做到讲评试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其他请看年级组和学校的统计分析.二、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集失分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必须建立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尤其是平行班学生平时听课效率不高,课后又没有及时巩固,特别是思考、理解不够,不求甚解是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主要原因.如:第29题主观题1问4分.识记类题目,只要求学生能xx住该知识点,在考试时提取信息即可,学生失分率较低.在改卷时也出现有的学生记忆用词不准确,用模糊怨言作答,以及写错字情况出现,这需要加强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精确度.2、审题意识不强,审题能力差.部分学生根本不审题或不会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意识不到审题的重要性,结果答非所问,答的很多,得分较少,甚至不得分.如:第29题主观题第2问12分.学生犯了心向的错误,一看见题目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将所记忆的4个条条框框默写而出,且自以为必然得高分,殊不知该题的陷阱在于请从文化创新角度来说.审题不严谨带来的弊端就是该题失分严重.3、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缺乏基本的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如:第28题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文化的作用,而是就事论事,只顾回答文化产业的意义而忘记回答相关的知识点,出现了失分较多的状况.4、基本题型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缺乏.答题语言不规范,缺少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能力弱,书写潦草、马虎导致失分,特别是平行班学生.三、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高考一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教材的知识点,夯实双基,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教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且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概况,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将基础知识把握到位.2、科学训练,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平时教学要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试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在每个环节去引导学生学会多思考,学会科学表达.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对做错的典型试题进行分类整理.3、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和答题的规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认真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和设问之间的联系.组织答案要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术语准确、要点突出、层次清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某高校2011级高级护理4个班、涉外护理4个班共276人。

1.2 方法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试。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总分100分。任课教师不参与期中考试的出题、监考、阅卷。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2 结果分析

共有276人参加期中考试, 其中最高分89分, 最低分23分。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如下:80~89分13人, 70~79分52人, 60~69分74人, <60分137人。及格率50.36%。

本次是作为试点进行的期中考试, 考试成绩不理想, 我们考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作为试点第一次在本专业进行健康评估期中考试, 因期中考试成绩不计入学期考试成绩, 使学生没有压力感, 课后未认真复习。 (2) 目前我国大学生期末考试前一周经过突击复习, 往往就能做到不挂科, 或者得到90分左右的好成绩, 故平时很少进行复习。 (3) 期中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份, 而5月份学校的各类活动非常多, 学生复习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 因而大学生干部的成绩较低。 (4) 本次期中考试, 为了避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划重点现象, 我们采用任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监考、阅卷的方式, 由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评分。由于阅卷教师对健康评估课程内容不熟悉, 导致在改卷时对问答题的评分相对偏低, 使整体的分数下降。

3 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高学生对期中考试的重视度及期中考试的规范性

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和辅导员平时要多督促学生复习。为提高学生对期中考试的重视度, 可采取以下措施:将期中考试成绩纳入学期成绩中, 使其占一定比例;期中考试成绩与大学生评优等挂钩。另外, 今后期中考试试卷标准答案应该更规范化, 如脑膜刺激征的“布鲁金斯基征”是英文翻译的, 不同教材中的写法稍有不同, 标准答案应更全面。

3.2 指导学生平衡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大学生课外活动类型多, 如运动 (篮球、排球、网球、田径、体操等) 、音乐 (器乐、合唱) 、艺术 (美术、雕塑、油画等) 、演讲与辩论、剧本 (戏剧与表演) 、刊物编辑、社区服务等。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提升素质。但很多大学生反映:虽然现在学习压力比高中小了, 但各种工作压力源源不断, 如学生会、学校活动、兼职, 经常无法兼顾工作与学习。

在大学4年的学习过程中, 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大学生需学会平衡学习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正确定位, 即要以学习为主。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 其次才是干部,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 坚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学生会干部既要学习, 也要工作, 且要在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2) 学会运用时间的艺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深有感触地说:“成功的人, 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将精力最佳的时间尽量安排成学习时间, 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将精力低潮的时间安排为工作时间, 同时要注意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 (3) 科学制订计划, 并严格地执行。不能在期末复习阶段安排较复杂的活动,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考虑工作进度, 否则会影响学习。

3.3 加大健康评估教学改革的力度

本次期中考试, 学生在理解、操作性的题目上错得较多, 有些题目教师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分析、强调过3次以上,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错了。这可能与我们的健康评估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课时少及临床实践缺乏有关;也与健康评估课程本身内容多有关。希望今后健康评估教学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 增加实验课课时。目前, 虽然健康评估开设实验课, 但课时非常有限, 且每次实验课学生操作时间不够。 (2) 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健康评估的胸部、腹部评估等实验课, 需要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在实验课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不愿意动手,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今后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健康评估知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3

期中考试结束了,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以下几各方面对试卷进行了分析:

一、试卷分析

考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更侧重于双基能力的考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两极分化,期中失分最严重的是生字方面,这说明平时对学生的生字检查力度不够。其次,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不高。

三、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1、抓好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要灵活运用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把知识转变为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新课改理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修养,避免教学中知识性的错误。

3、加强和改进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用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地辅导。

4、用好单元把关试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认真书写好每一个汉字,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把字写好。

期中考试班级质量分析 篇4

秦海燕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它就像把尺子,丈量了同学们这段时间的差距。四班本次考试总体成绩还可以,这主要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班主任,在此我表示非常感谢。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还得往前走,要想走得更好更稳,总结反思是必须的。下面就本次期中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总体分析

班级优秀率居于年级第三,及格率居于第二,总分406.2分,居于年级第一。参考人数45人,前一百名11人,前200名25人,后50名的有1人。相比上次月考,总分排名是进步了,但是从各科来看,班里有20名学生的成绩都是下降的,所以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二、具体分析

从单科成绩看,语文人平第六,数学人平第一,英语人平第一,政治人平第二,历史第六,地理第五,生物第八。三大主科还可以,只是四小科与优秀班级还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原因,我感觉有如下几各方面:

(一)首先作为班主任的我,还是明显的表现出在班级管理上的不足,由于这几年在乡下我一直从事的是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对于学生还总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来看待,虽然也给他们指导了学习上方法,也提出了要求,但由于过于相信学生,没有很好的督促他们去把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并用于学习,即便安排了班干部同学管理,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二)其次学生刚入初中,科目增多,学生一下子还没有完全适应,每日课程排的满满,有时想抽出点时间找那些课上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过关都办不到,只能用放学的课余时间,但是又不能占用太多,学生还有很多科目要完成,有时候都觉得学生很可怜,可是对于个别学生却又是恨铁不成钢。在多次的班会上对他们进行过学习方法的教育。但是学生还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做不到自主学习,总是需要老师提醒布置任务,你只要不说,他绝对不做,甚至有些你说了他们也不做。

(三)班里的后进生也是阻滞班级整体提升不可小瞧的一股力量。虽说后进生不多,但也大大牵扯了班主任的精力。我班的后进生主要特点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就是老实巴交不念书,也不能说不念,是念不好念不对。尤其是留级生杨旭娇和李甜萌,依然是班里的倒一倒二。和家长沟通交流时,也说周末回家念书,给家长的感觉就是孩子很努力了,应该考得特别好,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也分析了原因:主要是心不专,心思不在学习上,另外知识掌握不牢。还有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四班学生整体文静,包括男生都特别文静,这其实不好,不活,需要不断锻炼提高。

三、改变措施: 1.加强四小科的督促工作,没事的时候多去教室转转,看看他们在上四小科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幷多督促课代表要严格认真,做好课上的纪律维持。

2设法提高学生平时做作业的质量。方法一:强化错题本的用途。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总结。方法二:心理暗示:平时留心学生的表现,强化他的细心,这样慢慢地他就会向着细心方向发展了。方法三:目标激励:和孩子一起制定减少“×”的近期目标,并辅之以奖励措施。如:本周或今天作业本上有五个“×”,下周或明天要求减少一个“×”,直至消灭“×”。每到一个目标就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种用目标来激励学生上进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逐步乃至最终消灭因粗心造成的错误,从而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四、几点认识

关于学习:自主学习是财富,不会学习是负担,不爱学习是迷茫。

培养要求:身心健康是前提,培养能力是核心,考试成绩是准绳。

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5

一、班级基本情况:

十班共有学生57人。优生太少,带头作用不足,差生太多,影响班级成绩。提高优生和转化差生的教育是十班今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一)本次考试学生呈分化态势,优生和差生问题突出

1、优生较少。本次考试600分以上的只有7人,没有上700分的,最高分 分,居年级第 名。

2、中等生具有优势。本次考试-分 人,成绩与优生相比落差太大,中等生这一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差生过多,与中等生分化更严重,本次考试 分以下的 人,最低分 分,有的科目考了十几分,甚者几分,基础太差。

(二)学生成绩下降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暴露出优生和差生形式严峻。出现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这次期中考试,班里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偏科,特别是班里前几名的学生存在薄弱学科,严重影响了整体考试成绩。

2、班级学习氛围和学生间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不强。优生的带头作用不足,学生学习失去了目标,没有劲头。个别同学沉迷于QQ聊天,QQ空间写作,玩游戏,分散了太多精力。

3、班级管理上有漏洞,给有些不学无术的学生造成可趁之机,进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

4、学生基础差,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开好班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让学生认真总结这次考试得失,吸取经验教训,端正学习态度。配合各任课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2、抓两头,促中间。配合各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3、均衡薄弱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各科健康发展。给薄弱学科安排更多的学习时间。

4、建立“以优带差”、“一对一”帮扶制度,充分利用本班优生学生资源,带动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

5、班级中出现的玩游戏,手机上网聊天的现象,是分散学生精力,导致学习下滑的大敌。及时联系家长,从源头上杜绝手机上网。

经过这次中期考试,十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遇于今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中不断的完善。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篇6

那么, 什么是考试质量分析呢?在目前形势下, 对教学质量的检测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形式还是考试.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教学是否把握准确到位等通过考试就凸现出来所以, 考试质量分析就是指通过一定时期的阶段考试, 通过学生对试卷答题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 并及时提供启示和建议, 促进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从而, 让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为教师今后改进和完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2009年2月, 我受柳州市数学教科所和柳南区数学教研室的委托, 作柳州市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 (上) 期末考试数学质量分析, 为此,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我对考试质量分析的思考

思考一:考试质量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考试质量分析绝不能开成批斗大会, 不是指责这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落后, 某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差, 而是通过考试质量分析为教师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提供启示和诚恳的建议, 并及时准确地给予教师教学中成功的肯定和真心实意地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从内因角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自我总结和思考, 激发教师探讨教学的热情,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简而言之, 考试质量分析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服务平台.

思考二:考试质量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考试质量分析, 对教师、对学生来说, 都是一个阶段性总结, 也是一个阶段性反思, 所以, 考试质量分析是必然的, 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果怎样, 存在哪些不足, 对教材把握是否准确到位, 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学生的整体情况如何, 学生的个体情况如何,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哪, 哪些学生的成绩是可以上个台阶的等等, 通过考试质量分析, 教师教学上的这些信息就会清晰地呈现出来.有总结, 才会有经验;有反思, 才会有进步;有考试质量分析, 教师才能不断自我完善, 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才会上台阶.

思考三:考试质量分析应遵循哪些原则?

我认为:

1.不能伤害老师的感情, 不要借分析中伤老师.

2.就试卷情况、答题情况为教师提供最完整的信息.

3.分析中对存在问题的个人或单位绝不能横加指责, 而应该要真心实意给予帮助和指导.

4.给出启示和建议, 让教师有所感触, 有所思, 有所启迪, 有所获.

5.充分发现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思考四:怎样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接到如此光荣的任务, “责任”二字, 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怎样才能不辱使命, 怎样才能对得起300多名现场教师苦思冥想后, 得出如下思路:

1.对卷面分析, 获取有效信息, 提出启示和思考.

2.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指出错误类别和相对原因, 提出教学建议和思考.

3.考试成绩总体分析和个体分析, 充分发现个体优点.

二、我对考试质量分析的初步尝试

下面就我不成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作个简介.

(一)

就试卷结构作较详尽的分析, 目的是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 充分挖掘出试卷的有效信息, 为教师整体把握教材提供帮助.在这里, 我从题型结构、章节分值分布情况、章节单位课时分值分布情况三个方面入手, 每个方面都提炼出有效的信息供教师们参考, 并综合三方面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1. 就题型结构为教师们提供了这样的参考信息:“这份试卷很重视学生表达能力和规范的行为习惯的考查.解答题占总分值的56%, 而解答题最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也是学生平时是否规范书写的最有效的检测方法,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养成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就章节课时分布及分值比为教师提供如下两点参考信息: (1) 这份试卷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为轴对称是在全等基础上的知识的升华和全等应用能力的一个发展, 所以轴对称章节单位课时分值最高. (2) 这份试卷有意识向中考方向靠拢.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多是历年中考和今后中考的压轴题, 所以一次函数章节单位课时分值较高.

3. 就题型结构分析情况, 我归纳出如下几点建议和启示供教师们参考: (1) 在教学中,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 在教学中, 首先重视学生基础, 并要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 (3) 在教学中, 重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各种思想的渗透.

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二) 就抽样分析和试卷个题进行分析, 深入挖掘有效信息, 为教师提供本题具体考查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及其思想方法等考点信息;为教师提供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错误原因等尽可能详细学生答题信息, 并就本题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下面抽取几例加以说明:

1. 选择题抽样分析和个题分析

2. 解答题抽样分析和个题分析

(三) 就试卷结构分析和个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启示和建议, 以供教师参考.

首先, 我对考试中学生答题错误重要原因作了个回顾和归纳, 方便教师们整体把握学生出错原因, 为教师们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并相应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供教师参考.例如, 我在“考试中学生答题错误主要原因回顾”中提出“1.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清.6, 12, 13, 14, 16, 19 (2) 题.……5.缺乏分析、观察和应变能力.8, 18, 23, 24题.”共5点出错原因和相应的题目编号.在“今后教学中的几点建议”中提出“……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脑口手三位一体的联动习惯. (2) 认真的习惯. (3) 以考试态度对待练习、作业的习惯.……4.规范书写格式, 对易漏易错的步骤加大强化力度.5.突出基本题型 (图形) , 强化变式应用和还原复杂题型 (图形) 为基本题型 (图形) 的能力.”共5条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四) 就柳州市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 (上) 期末考试数学的总体水平作了个分析, 以供各城区、各校参考.

各个学校的考试成绩情况就个别方面举例表扬和激励.

这次考试质量分析尝试把分析重点和篇幅放在试卷结构、抽样和个题上, 很好地贯彻了义务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标准评价思想, 切实地把考试质量分析转变为为教师服务的平台, 受到与会领导的赞赏和与会教师的好评.

总之, 考试质量分析是教学中必然环节, 是教师们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有力支撑, 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勇于实践, 考试质量分析必定能成为一个为教师服务的平台.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 对考试质量分析提出教师本身的需要、分析意义、分析形式、分析原则四点思考及相关观点.并在柳州市的2008~2009学年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上作自己大胆的尝试而获得好评.

高一期中考试英语质量分析 篇7

本次考试题型,分为听力部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完成句子和短文写作六部分,各部分难易程度不同。大部分题都比较基础,但和平时的练习比较起来相对难一些。像阅读短文,篇幅表较长,学生做起来首先是在头脑中自己打败了自己。此次阅读短文的内容相对而言略显枯燥。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做的比较吃力。

此次英语考试的听力部分,也是同学丢分较多的地方。这学期对学生在听力方面的练习不是很多,除了在课堂上少量练习外,平时课下学生几乎得不到练习。完形填空难易适中,但选项具有大的灵活性,学生普遍得分较低,错误率为5%以上。完成句子部分,由于综合性较强,对语法基础要求较高,大部分同学答的不好,得分非常低。

写作部分为应用性文章,在上课时有所涉及,得分较高。

二、分析原因

从这次考试来看,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个别的语法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尤其是个别题目反复做过几次也没能把握好,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在于教师和学生本身。

教师方面的原因:

这段时间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所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这也是这次考试成绩不高的原因之一。从这次考试中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学生方面的原因:

1.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遗忘知识快,过去滚瓜烂熟的东西一段时间不用就忘了。

2.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正确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3.理解能力不强,阅读理解失分较多,不能理解通篇大意。

4.不能熟练运用学过的句型。

三、今后采取的措施

在进行单词和词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准音,然后反复读单词和词组,并找出同义词、反义词、类似用法的词一起记。在进行句型时,以小组合作等方式举一反三,反复练习课堂上学习的句型。每个单元后都有一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学生自渎文章找出其答案,在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而且讲解文章时,注意生词在句中的运用、注意文章里出现的词组,注意对关键句子的理解。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我让学生每周阅读英语短文并做笔记。

不会用英文写作文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作文是由句子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需要用正确的句型、正确的词组,正确的时态构成。写好作文,没有诀窍,只有多写多练。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8

一、对试卷的评价

1、本次考试属于检测性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大多数学生完成。考试范围为政治生活的前两个单元。

2、本次考试侧重于对政治生活模块书本知识的考查。

(1)难题的比重在10%左右,要求对基础知识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与运用,在试卷中主要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体现,如32和33题。

(2)稍难题的分值主要体现在部分选择题,如9、13、15题。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点,结合所给材料选出最佳答案,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

(3)其余考试内容为基础题,包括大部分选择题1、4、8、16、22、29题和非选择题31题,从而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拿到一定的分数。

3、个别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中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育,如20、26题等。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知识间相互混淆。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政府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记得书本的内容不太清楚,答题时与所问问题不相对应。如把“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不能对号入座。

3、审题不清。如“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和手段”“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之间仅两字之差,学生审题不清导致选择错项,分析题直接答偏。

4、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不会阅读材料,找不到材料的中心旨意,不会将材料的中心旨意和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答题时简单搬动材料,简单的罗列教材知识点。

5、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强。政治作为文科科目,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本次考试的非主观题部分,学生文字表达出现多人多次错误,并不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6、文字书写功底较差。本次考试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尤其错别字较多。

三、今后教学的整改建议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强化书本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采用抽背或默写的方式加以巩固,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

3、罗列易错的知识点和词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作为重点内容来讲,便于学生区分,从而加强记忆。

4、加强平时学习中的练习,特别是由问题有针对性的牵引练习,提高学生的做题思维和答题技巧。

5、抓好平时作业和教辅资料的练习,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时事专题,考试中的各种题型,平时的书写、语言表述等。

6、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反思和提高。

四、对命题的意见和建议

1、研究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有针对性的命题、测试。

2、根据教学实际设置题型和题的难易度,以便更合理地考查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篇9

1.1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理科) , 重视基础知识, 体现通性通法, 突出思想方法, 试卷结构合理, 不在偏、难、怪处设计问题, 难易适中, 以稳定方式呈现的同时有适度创新, 整个试卷于考生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试卷试题命制表现成熟.

1.2试卷主要特点

1.2.1低起点、重基础, 考查合理, 具有很好的亲和性

2014年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性通法的考察.试卷大部分题目起点低、入手容易, 解法多样, 试卷试题很好的亲和性为广大考生的正常作答创造了条件.如, 选择题第1题至第4题、第6题至第9题, 填空题前两题, 所有解答题的第一问, 都是非常容易入手的.试题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常规题, 试卷层次清晰分明, 结构合理, 无论是材料还是图表都是考生熟悉的, 让考生一见如故, 有利于消除考生的紧张心情,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1.2.2广覆盖、突主干, 保持稳定, 兼有适度的创新性

2014年的考点主要分布在几何与函数、数列、导数、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高中数学知识板块中.对于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 如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圆锥曲线、概率的考查保持了较高的比例.对于一些非主干知识, 如集合、复数、算法与框图、二项式等, 也进行了适度考查.详见表1.

说明:不等式在1, 9, 12, 15, 17 (Ⅱ) 中综合考查, 在选考题23考查.

试题既考查全面又重点突出, 一些试题初看平常, 细观别开生面, 常规中不断寻求新组合, 不落俗套.如, 第5题, 以民众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为背景, 灵活地考查概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第19题, 以图表形式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问题, 考查通性通法, 强调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 既关注民生有时代气息, 又突出体现实践与能力、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于朴实中有创新;第21题 (Ⅲ) , 在进一步给出条件的基础上, 要求考生估计精确到0.001的ln2的近似值, 更有耳目一新之感.

1.2.3考运算、重思辨, 能力立意, 突出数学学科特色

2014年试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试题形式, 都让考生觉得常规.但却在常规中算思并重, 充分考查观察、联想、类比、猜想、直觉等思维方式, 深入地考查数学思想, 同时对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贯穿于全卷, 可谓“似曾相逢不相识, 平常之中不平淡”.如, 第5题, 在应用中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6题, 第18题, 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 涉及了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与空间角的寻找和计算这些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第17 (Ⅱ) 中考查考生分析不等式、不等式放缩能力、以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意识能力, 为了正确解答, 在准确计算的同时, 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推断能力, 突出数学是思维的学科特色, 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充满思辨性, 对能力的考查突出;第19题, 侧重对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 不偏不难, 既在考生的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问题设置巧妙, 考查针对性强.参见表2.

试卷将数学方法的考查寓各类题型之中, 大部分解答题有多种解题思路, 解题的切入点不同, 体现出不同的思维水平, 为不同学生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如, 第17题 (Ⅱ) 、第18题、第20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

试题从不同思维层次设计题目, 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如, 第2题、第4题、第6题、第8题、第14题、第15题、第18题等, 难度中等, 但区分度好;第5题、第17题 (Ⅱ) 、第18题 (Ⅱ) 、第19题 (Ⅱ) 考查学科知识灵活, 强调数学的基本能力, 不同程度提高了要求的层次, 具有一定的选拔性;第12题, 第16题、第21 (Ⅱ) (Ⅲ) 题 (第21题首次出现一题三问) , 则要求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分类与讨论、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需要灵活、很强的运算求解能力, 为考生展示其高水平层次的数学能力提供了平台, 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等.参见表3.

1.2.4试卷中的选考题, 符合对选讲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

1.3对试卷各题的考查内容的具体分析与评价

对于表2中的评价内容, 我们可以给出进一步的解释.如, 第20题 (Ⅱ)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 强调运算求解能力, 解题方法灵活多样, 除了高考参考答案之外, 考生容易产生较多常见的解题思路, 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椭圆定义反映的本质特征、根与系数关系、向量相等的意义、解方程组、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内容中有机组合, 形成的解题通法就很多, 这为考生展示其数学能力提供了平台.

2考生答卷分析

2.1数据统计

样本量:143957

信度 (阿尔法信度) :0.831

2.2考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很多考生觉得2014年试题题型熟悉, 内容常规, 一些题目对全体考生来说也是送分题, 但考生答卷和所得成绩却暴露出来不少问题, 一些问题主要是考生心理问题而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所致.仅从考生答卷卷面来看, 主要有知识方法不清, 基本能力存在问题.

2.2.1知识方法不清

概念不清.如, 第5题, 考生对应用问题所反映的条件概率识别不清.第17题 (Ⅱ) 、第19题 (Ⅱ) 、第20题、第21题、“3选1”中, 乱写, 不知所云.

公式记错.如, 第17题 (Ⅱ) 中, 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出错;第21题 (Ⅰ) 中, 复合函数e-x求导丢掉负号.

知识理解不准确.如, 第19题 (Ⅱ) , 考生对回归方程中t的系数的意义不理解, 或者理解出现偏差, 造成考生卷面上有“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有增有减”这样的错误表述.第20题 (Ⅰ) , 离心率算成了1等.

2.2.2基本能力存在问题

运算能力较差, 运算不准确、不熟悉、不合理.如, 第18题, 在AB已计算正确的情况下, VE-ACD计算为的情况很多;第19题 (Ⅰ) 值求错;第20题 (Ⅰ) 中, 当x=c时由椭圆方程求M的纵坐标出错;第21题 (Ⅰ) , 求导过程中错误很多.

解答题中推理论证、过程表达问题多.部分考生推理中的逻辑关系不清, 不规范的表述较为普遍.如, 17题 (Ⅱ) 证明中, 过程错误很多, 有的根本不沾边, 但最后写出正确结论.第20题 (Ⅱ) , 对|MN|=5|F1N|提供的信息无法进一步思考;或者设直线MN的方程, 与椭圆方程联立, 消元后得到另一元二次方程, 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后作不下去.第24题 (Ⅱ) , 推理论证中逻辑关系混乱, 有多种不正确的表述.又如, 滥用数学符号, 一步得到结果.答题方法和技巧也存在一些问题.

审题能力、思维能力欠佳.如, 解答题从第17题到20题, 但凡涉及到分析推理的地方, 错误表述很多.众多考生考后反映, 第16题, 难以将已知条件与所要求的x0取值范围联系起来;像第12题这样的拔高题, 对题目条件“存在f (x) 的极值点x0满足x20+[f (x) ]2<m2”不能进一步思考, 不知怎样处理, 难以组织信息进行化归.至于第21题 (Ⅱ) (Ⅲ) , 特别 (Ⅲ)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欠缺.

学科应用能力明显不足.如, 第5题, 部分学生读题后, 看不到其所反映的条件概率实质, 因而不知如何求解.第19题 (Ⅱ) , 一是无分析, 只有计算结果;二是分析中虽指出“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但分析缺少一部分;三是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既有增又有减.既便一些考生了解的意义, 但却不会分析2007年到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即不会用数学问题的解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 考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意识 (或者说数学的应用意识) 很弱.

2.3选考倾向性明显

如, 理科考生共计144503人, 其中, 第22题几何证明选讲选作人数为22674, 选考率约15.69% ;第23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作人数为81302, 选考率约56.26% ;第24题不等式选讲选作人数为40527, 选考率约28.06% .选考倾向性明显.

3对命题、中学教学、2015年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4年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 试题背景公平, 坚持以教材为本, 回归基础, 以常规试题为主, 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知识、重要思想方法的考查, 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引导了正确的教学方向.

3.1对高考命题的建议

3.1.1继续保持试卷的亲和性和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避免大起大落

2014年试卷试题的命制原则和思路宜继续保持, 这种亲和性和试题难度的相对稳定, 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 会使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教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避免备考中的偏、怪、难现象, 而是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上做文章.

3.1.2与时俱进地考查“双基”, 避免考试的“八股”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 应全面关注新课标教材已经丰富的“双基”内涵, 新高考考纲每年列举的知识点约有180个, 可以更好地组合知识、融合方法、体现思想来考查学科能力, 避免考试的“八股”化.

3.1.3在保持稳定中适度创新

数学试卷试题的稳定会带来中学数学教育走寻找解题套路应对高考选拔的潜在危险, 要适度创新.2014年的第5题、第12题、第16题、第17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都有创新之处, 有亮点, 题目不难, 但要做对、做全却需较强的学科能力.创新不是难、不是偏、不是怪, 要体现人文性、提高区分度、凸显选拔性.

3.2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议

3.2.1夯实数学基础

近年新课程高考试题, 特别是2014年的数学试题, 符合考试大纲和课标要求, 教材为本、基础、常规、稳定, 特别是降低难度, 高考题不搞偏、难、怪, 已成为的主旋律, 很多高考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题源, 于普通与常见中考查能力.注意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始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抓好数学“四基”, 注重通性通法, 夯实数学基础;只有这样, 也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对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而形成更好的数学学科能力.

3.2.2规范数学语言和表述

从2014年试题评卷来看, 数学语言的运用与表达是中学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如集合与不等式不分, 解答题的过程中, 滥用数学符号;表述逻辑关系不清、颠倒、甚至混乱;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现象严重;推理中跳跃性过大, 也就是说每步之间跨度掌握不够;一步得到结果, 使人看不到解题过程, 甚至怀疑结果的正确性.事实上, 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 存在的问题还远不至此, 如, 只会找出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和目标, 不会思考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 更不会揭示隐含条件;不去分析条件到目标缺少什么, 只从条件顺推, 不从目标去分析, 缺乏探索, 没有写写画画的关乎本问题的数式或草图, 找不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没有考虑条件、目标之间的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 造成解题过程混淆等.原因既有初高中教材体系差异产生学生解题不规范, 也有学生数学语言障碍导致解题思维不清, 还有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造成解题缺乏思路.所以, 面对考生能意会但不能言传成为很多考生的通病, 如何做到基础题解答不失分是一线教师和考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尤其是加强规范数学语言, 关注合情合理的数学表述, 提高数学素养优显重要.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对答题过程表述、学生作业的阅批, 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的示范作用;教学中, 自语言上打基础, 从板书上善引导, 靠例题上作示范, 在作业中规范练, 这些做法都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不当、功利思想影响较大的今天, 数学教育更应力行不怠.

3.2.3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

2014年试题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试题形式, 都让考生觉得常规.但在常规中充分考查观察、联想、类比、猜想、直觉等思维方式, 深入地考查数学思想.具体地看, 中学数学思想主要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 但其本质是抽象 (直观描述, 符号表达, 图形及其关系) 、推理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 、模型, 即把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析取出来进行研究, 通过推理发展自身, 以模型作为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以表达现实与自然.而至为重要的是,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因此, 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帮助学生提炼问题本身所蕴涵的数学思想, 教会学生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建立量与量间的关系, 以数形结合思想实现数形间的印证, 自分类与整合思想落实局部与整体间的融合, 靠转化与化归思想完成问题间的迁移, 玩特殊与一般思想发展具体与抽象间的思辨, 借有限与无限思想实现量与量间的跨越、弄或然与必然思想揭示随机现象背后的规律, 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揭示数学思想, 提高数学能力.

3.2.4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国家的强盛需要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要从青少年的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做起.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 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突出体现了实践与能力的教学理念, 方向正确, 作为比较稳健, 对中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中学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适度拓宽学生的视野, 努力把“四基”、特别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进行有意义的融合,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用、学能致用, 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

3.3对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3.3.1认真研读考纲与考纲说明, 理解高考内容和把握命题方向, 减少教学的盲动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 《考试大纲说明》既提供了高考数学试题的样题, 又提供了上一年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试题质量分析, 包括总体评价、试题难度区分度、均分、标准差、alf信度、高考分数分布直方图, 还提供了包括原题、考查目标、命制过程、解题思路、答案、试题评价在内的高考试题分析, 是命题的依据.认真研读考纲与考纲说明, 明确考试要求, 把握命题发行, 知道了“考什么”, “怎么考”, 就会极大地减少高考备考教学的盲动性.

3.3.2加强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 把握好高考备考教学内容与效度

近几年高考试题, 可以说是高考备考教学鲜活的、经典的范例, 研究它们所透露、体现的试题特点、考查目标、解题思路、难易程度等信息, 可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对高考备考的认识.在教学中, 若能与教材例习题有效结合, 整理整合, 分析、解答、反思、演练, 那么高考备考教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3.3切实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落实好学科知识点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 切实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落实好学科知识点, 是夯实基础的不二法门.做的好, 就会准确、合理地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 也为解答题的解答奠定了基础.

3.3.4清晰主干知识, 突出思想方法, 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学中要清晰主干知识, 突出思想方法, 建构起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 强化解答题的训练, 才能以高考数学备课中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之不变, 来应对高考数学试卷试题稳定性下的细微之变, 来获得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 以准确、合理、快捷解答高考数学试题.

3.3.5加强审题、析题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聚合思辨能力

高考备考中要加强审题、析题教学, 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

3.3.6注意阅读、运算、书写培养, 以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当题目一遍阅读过后没思路时, 学生往往容易放弃;当试题叙述较长, 学生常常抓不住关键, 应用题中更是如此.高考备考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二次、再次阅读试题, 分析字句, 整体把握, 使“陌生题”成为“熟悉题”;要引导学生自觉读题、审题、捕捉有用信息、数学表示、作图想图分析图, 寻找联系, 突破思路.

要努力培养学生口算、心算、笔算、估算的能力, 尽量减少对计算器的依赖.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答题过程表述的示范, 让学生跟进学习, 努力解决“会而不全”、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3.3.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10

蓬莱市小门家中学赵红刚2013、5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第二学期教科书中。大部分都是考察学生的能力。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

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

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初一5个班,总体考试成绩:

6.1班:平均分43.8,优秀率0,及格率为17.4%;

最高分80分;最低分9分

6.2班:平均分42.4,优秀率0,及格率为11.4%;

最高分84分;最低分14分

6.3班:平均分39.5,优秀率0,及格率为6.8%。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6分

6.4班:平均分43.2,优秀率0,及格率为13.6%。

最高分80分;最低分15分

6.5班:平均分44.4,优秀率0,及格率为15.9%。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9分

5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6.3班的成绩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

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

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

上一篇:安全巡视检查记录线路下一篇:基于ZigBee的精密仪器实验室温湿度测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