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2024-09-22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精选12篇)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1

摘要:产品质量检验情况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很大影响,若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很容易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并且,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能够推动产品质量提高,只有产品的质量检验真正到位,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实际需要相符合。本文主要分析了五种常用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并研究了抽样给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水平。

关键词:质量检验,方法,抽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质检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业信息化时代中,质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会给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百姓的生活造成重要影响。质检工作开展需要比较坚定样品,所以抽样方法会直接给产品质量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是否具备科学的抽样方法,会影响质检成效。

一、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一)感官检验法

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时,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通过感官来进行治疗检验。感官检验效率比较高,并且简便,优势比较明显,省时省力,可以通过人的味觉、视觉和听觉来对平时接触到的食品等进行检验。在食品检验时,一般会通过组织、口感、色泽等来进行检验,而对于食用油而言,透明度是其最基本的检验项目[1]。当然,感官检验法比较简单,其劣势也明显,比如不够准确,并且误差比较大,会出现不良后果。

(二)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也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检验手段。顾名思义,物理检验法便是在物理检验的情况下,研究产品特性。并且物理检验法主要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进行几何量、机械性能以及物理量的检验。检验时的要素主要包含了样品的功率、导电量、密度以及重量等。产品几何量检验主要是检验产品的长宽高等一些几何性质、检验产品机械性能主要包含了检验产品的抗拉程度、抗冲击程度、抗磨程度等等[2]。

(三)化学检测法

在检验时,通过对样本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来了解产品化学质量的办法便是化学检验法。通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时,主要是通过化学仪器来检测样品本身的化学性质,从而做到全面的了解样品质量。化学检测法主要可以分成化学定性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两种。通过这两种办法可以分析样品的容量和重量。化学检测法还包含了仪器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化学仪器来全面了解样品的化学性质,从而确定检测的样品是不是真正合格。

(四)微生物检验法

现在,微生物污染已经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这便要求食品生产单位必须认识到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性,严格监控其质量,对食品卫生质量进行检验,若是通过检验发现产品不合格,那么绝对不能够将其出售[3]。在进行日常食用物品检测时,往往会进行微生物检测。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定量或者定性的进行产品细菌的检测。检测微生物时,主要检测下面几种,分别是测定细菌总数、检验大肠菌群、检验肠道致病菌、检验化脓性的细菌、检验食物中毒菌、检验破伤风厌氧菌、检验螨虫的虫卵等。

(五)产品试验法

在产品检验的过程中,产品试验法也非常重要,并且其基础是产品本身的实用性比较强。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每一个技术要求都需要根据其可检验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相关的试验。在人工模拟的情况下进行样品检查的方法属于环境试验法,通过环境试验法能够全面了解样品有没有严格根据技术规定生产。对于环境试验法的相关检验项目,需要根据使用条件以及可靠性的要求进行选择。其中产品的出场试验属于产品整体性测定中比较常见的环境试验法。一般情况下,其检测项目包含了检验产品的材料和产品加工的质量[4]。

上述提到的五种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是平时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我们平时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时,需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产品检验方法的灵活选择。也可以在综合考虑到产品实际特点的情况下,将各种手段运用进去,真正提高产品检测的质量和水平,让产品检测的精确度更高。

二、在质量检验过程中,抽样方法起到的作用

在进行质量检测时,抽样是最基础的手段,抽样给产品质量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若是检验样品存在比较大的局限,那么便很难代表所有产品,质检数据存在的偏差也会比较大。在质检时,抽取样品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的相关原则进行,必须根据规定来取样。并且,执行抽样人员的素质也会给产品质检成效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抽样调查相关产品时,必须全面的掌握抽样方法、抽样标准以及抽样的数量,并且抽样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仔细、认真负责。在样品技术性检测结束后,还应该根据要求填写抽样表单。进行表单填写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给将来的产品监督提供依据,所以必须确保表单的整洁性和完整性。确保抽样表单的格式规范,相关的内容有效真实[5]。抽样样品的数量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产品检测的质量,在检验时,必须严格根据规定和要求进行产品抽样,从而保证选择的样品可以代表所有产品。

三、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会给其市场竞争造成影响,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便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产品的使用者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认识到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相关的质量检测监督人员,必须切实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必须根据相关的标准来做好产品检验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此外,产品质量监督人员还应该重视检验方法的优化,从而给企业和消费者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其利益。

参考文献

[1]冯柯.浅谈产品质量检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2):315-316.

[2]余旦.产品质量检验方式方法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08):416+418.

[3]刘永建.论产品质量检验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3,(25):249-250.

[4]蓝斌.浅谈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J].科学之友,2010,(14):42-43.

[5]王艳华.浅析产品质量检验的几种方法[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5,(01):34+42.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2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年09月

质量分析报告

1、测试总结:

经过测试组按照产品开发中心即定的测试规程,进行了软件的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界面友好性测试,安装及卸载测试,性能负载测试。统计的缺陷密度符合质量标准。没有无法修改的严重错误和致命错误。

测试组认为该软件基本符合公司的测试标准要求,满足系统的需求,用户界面能友好易用,能够正常的安装和卸载,性能测试及负载测试中显示总体性能合格。该产品通过产品验收测试。

2、产品质量评价:

能:满足了用户需求,功能,流程可以正常使用,与需求分析报告中的要求基本符合,但还有一些遗留问题需要下一版本修改完善,不影响正常功能使用。

易用性:操作界面干净简单,易学易用,风格统一。适合一般用户操作使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部分通过简单培训,也可以很快熟悉。

可扩展性:功能的可扩展性,页面表现模块支持扩充。系统是一种无客户端软件纯Web模式交流平台,简单方便。

兼容性:本软件可兼容window2003/xp系统,系统支持ie8.0浏览器。但不支持IE10.0浏览器。系统只能在JDK1.6及Tomcat5.5.25以上版本运行。目前产品统一的开发部署环境是tomcat5.5.23,JDK1.5.04下无法使用。这是由于开源项目的限制造成的。

安装和卸载:本软件安装,卸载已经过测试检测,可以正常使用,并提供了相应的安装手册供用户参考。个别问题由于时间原因作为遗留问题处理。

用户文档:本软件提供了《××××系统安装手册》,《××××系统技术白皮书》,《××××系统快速入门手册》,《××××系统二次开发手册》,《××××系统用户使用手册》共5个手册已经过测试检测,可以正常使用,供用户参考。

安全可靠性 :本软件的登录退出安全控制能力符合需求分析报告中的要求,在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出现服务器断电、网络中断,客户端断电、网络中断,数据库网络中断的异常情况,待异常情况结束后,不会对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

经验和教训:

功能性测试较充分,对需求中提出的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本次测试在性能方面的测试进行的不是很充分,原因是因为田广志出差去北京参加奥运项目的实施。其他人员对性能测试工具的应用不熟悉。导致性能测试展开的较晚,性能测试时间较紧。

其它: 效率方面:

最大负载测试:40个用户(访客并发登录)为系统最佳并发数(此时系统各项指标正常,系统处于高负荷稳定运行状态,系统状态趋于饱和。系统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使用。)

40个用户(访客并发登录)操作性能指标参数如下:

1.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平均相应时间)=15秒; 2. Hits per Second(Average)(点击率)=208.889; 3. Connections Per Second(Average)=8.889;4. Total Throughput(bytes)= 8,754,029;5. Total Hits=1,880;最大并发测试:50个用户并发访问为系统最大并发数(此时Processor Queue Length(处理器队列性能指标)>2,表明理器队列已经存在堵塞现象。预计随着压力的增大。将导致处理器出现无法完成用户请求而放弃操作的现象。)

50个用户操作性能指标参数如下:

1.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平均相应时间)=20秒; 2.Hits per Second(Average)=213.636 3.Connections Per Second(Average)=9.091;4.Total Throughput(bytes)= 10,937,937;5.Total Hits=2,350;性能测试过程评价:

将40并发与50并发的测试结果曲线进行迭代对比后。可以确定:随着并发用户数量的增加(压力的增加),中央处理器(CPU)将是导致系统出现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点。处理器队列出现堵塞现象将导致大量并发用户无法按时完成用户请求的响应操作。从而响应时间超出客观用户所忍受的范围。个人认为响应时间不要超过20秒为宜。(人类的潜意识里超过20秒中即达到了忍耐的峰值。

每秒点击率(Hit Per Second)数值较高,证明了本IM系统执行程序的效率较高。从两个测试结果分析报告(Load runner Analysis报告迭代图(英文))中可以看出随着并发登录的人数越多,点击率越大,对服务器的压力也越大。50访客并发的每秒点击率达到为213次/秒。这个值是比较高的。

系统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在性能测试过程中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的总和,随着并发登录人数增多,吞吐量也在增大。并没有出现衰竭的现象。其中40访客并发时吞吐量为8700000,而50访客并发时吞吐量达到了10900000。系统的吞吐量趋于稳定增长。但需要注意的吞吐量很高,则网络传输的压力也很大。需要考虑局域网的带宽问题。广域网不是本次测试的范围。本人认为广域网也无法开展类似的性能测试过程。本次测试都是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忽略了网络带宽所受到的影响。

每秒连接数(Connections Per Second)的New Connections与 Connection shutdown值比较接近。确认系统不存在严重的连接池泄漏。

3、结论性意见和建议等:

根据测试计划与相应的策略完成了××××系统 V2.0版本各项计划中的测试。目前××××系统 V2.0在测试的软、硬件以及相关的配置环境下,基本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测试结果基本符合测试需求,可以交付用户使用。

该版本基本功能能够正确实现。基本符合用户使用手册和技术白皮书中的要求。该软件还存在一些建议性的问题和设计缺陷,还需要在下一版本中继续修改继续完善系统。性能方面能够满足需求条件。

4、技术经理确认情况:

测试结论符合实际情况,并同意遗留问题在下一版本中修改。

测试经理签字:

期:

技术经理签字:

产品质量问题的动态博弈分析 篇3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动态博弈KMRW声誉模型

一、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行为,其中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隐患,从假酒、苏丹红事件、红心鸭蛋问题甚至到一些国际著名企业的造假,这些现象不仅没有随着一轮轮的打假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市场诚信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形成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制造商选择生产正规产品还是生产假冒产品,实质上是生产者、消费者在一定外部制度条件下各自理性行为的博弈结果。本文运用KMRW模型对此加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模型的初步建立——重复博弈模型

1.基本假设

(1)博弈的局中人只有两个——卖方(生产者)和买方(消费者),博弈双方都是经济意义上的“理性经济人”。

(2)各个博弈方的策略空间:生产者的策略空间为生产优质产品或是劣质产品;消费者的策略空间为选择买或是不买。

(3)假定生产优质品和劣质品的生产成本分别为Cg和Cb(Cg>Cb≥0),而如果消费者购买产品,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效用为Ug>0(买到的是优质品)或Ub≤0(买到的是劣品),R为企业的销售收益,于是有如下的支付矩阵:

由于在一次博弈中,劣质品总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R-Cg<R-Cb),所以制造商肯定会选择生产劣品,而消费者对劣品不购买而只买优质品,这样就不存在一个稳定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市场活动是延续的,交易是重复进行的,消费者在吃亏上当后会对生产者的信誉产生怀疑,导致生产者卖不出产品而不得不倒闭。所以我们可以建立重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2.重复博弈模型

重复博弈可以分为有限重复博弈和无限重复博弈。在商品生产的有限重复博弈中,生产者在每一阶段的策略组合都是(机会主义,机会主义),这也就是所谓的“连锁店悖论”,产品质量仍然无法保障。

在无限重复博弈中,消费者可采用一种触发策略(tit-for-tat),即消费者在买到优质品后在下一次交易中继续选择买;如果买到的是劣品,就不再买该家厂商的产品。

设贴现因子δ(0<δ<1),则生产者生产优质品的收益为:

(R-Cg)+δ(R-Cg)+δ2(R-Cg)+……=(R-Cg)/(1-δ);

而厂商生产劣质品的收益为:

(R-Cb)+(-Cb)+(-Cb)+……= R-

当(R-Cg)/(1-δ)>R-时,厂家会一直选择做诚信企业,即当δ→1时,(优质品,购买)就成为行为主体的帕累托最优战略组合。

三、博弈模型的改进——KMRW 声誉模型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博弈双方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往往不清楚生产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技术水平、诚信度等,即不能分清生产者是提供高质量产品还是提供假冒伪劣产品;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其生产优质品还是假冒品关键是对消费者关于产品品牌质量识别情况及相应行动的推测。

1.假定

消费者认为生产者有两种可能类型——信誉高的企业和“机会主义”企业。信誉高的企业从来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而“机会主义”企业有兴趣为长远利益假装是好企业,树立一个只生产优质品的声誉;消费者可以通过已经购买的产品质量来推断企业类型和修正原有认识,一旦消费者上过当之后就会认为企业是“坏企业”,在理性预期下,不会再买该家企业的产品,甚至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此在这个模型中,我们主要讨论在什么条件下“机会主义”企业会一直保持诚信下去。

这里同时也假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识别能力和行动都有差别,生产者并不知道每位消费者的具体类型,而只是知道其类型概率。于是将模型修改为以下扩展式,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不完全信息下动态博弈问题。

2.模型分析

其中,P、(1-P)代表消费者认为生产者类型的概率,而б1表示生产者对于消费者识别能力类型及行为类型的概率判断;F为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可能支付的赔偿;Cg、Cb分别是生产者生产优质品、劣品的成本;Ct是消费者投诉成本。

为求解“机会主义”企业在什么条件下将选择不生产假冒产品,我们主要考虑生产者两个阶段(T-1期和T期)模型解:

后验概率:t+1阶段,消费者认为企业是信誉好的企业概率,(其中q=0表示“机会主义”企业t期生产劣品,则q=1表企业第t期生产优质品,Pt表消费者认为企业t期是诚信企业概率)

即说明,当“机会主义”企业第t期生产了劣品,消费者在t+1期修正其后验概率,将认定该企业就是制假企业。

说明如果“机会主义”企业第t期生产了优质品,就会提高其好声誉。

在T阶段,建立生产优质产品的声誉已没有意义,“机会主义”企业最优选择是生产劣品,期望收益为Et(q=0)

如果在T-1阶段生产劣品,这时消费者将用后验概率修正其对制假企业本来面目的判断,期望收益为:

四、 对策研究

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的治理,关键是提高制假成本Cb值和赔偿额F,从而缩小制假企业的利润空间,直至无利可图。在这里我们把制假成本Cb理解为制假企业的全部成本,既包括生产、流通和销售费用,也包括事后被追究责任或索赔等要付出的代价,那么加大政府对假冒伪劣品的打击力度,就能够显著提高Cb的水平。同时,我们也扩展赔偿额F的含义,将其划分为F1受政府惩罚的代价和F2受社会惩罚的代价(如新闻媒介披露后制假企业因产品滞销而倒闭)。由此可见,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就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探讨一些治理假冒伪劣产品的措施:

1.政府运用行政与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制假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目前在我国查处伪劣产品案件中,大部分地方以罚代刑,制假者并未大伤元气,打假行动过后制假行为又会“死灰复燃”,使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陷入“制假——罚款——更多的制假”的恶性循环。所以,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对假冒伪劣品生产厂商处罚的相关法律,加重对制假和售假的量刑程度,增加制假企业的F1代价,使制假企业不再有利可图。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披露假冒伪劣信息,使社会惩罚F2具有相当大的约束力

可以通过电视新闻,地方、行业杂志和报纸、网络技术等渠道,披露制假企业的企业名称、产品,并定期更新,同时向消费者宣传有关判断真伪消费品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制假企业的成本Cb,还提高了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能力。当社会上无人去购买、使用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同时,也要加大普法教育与降低投诉成本,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许多消费者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因为商品涉及的金额小不值得投诉或是投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放弃了维权,这些消费惰性都为假冒伪劣品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3.对于诚信企业本身来说,可以通过“昂贵的承诺”使自己与制假企业区分开来

假冒伪劣商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销售出去,根本的原因就是买卖双方有关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制假者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制造混同均衡,使得消费者在信息不完美情况下无法辨别真伪。为此,诚信企业可通过非价格的信息传递手段,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其判断、辨别真伪商品的能力。

“昂贵的承诺”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将使诚信企业达到分离均衡的目的,从而能够有效地把诚信企业与假冒伪劣企业区分开来。诚信企业进行“昂贵的承诺”主要手段是对消费者提供各种形式的质量承诺,包括对自己销售的商品实行包退、包换、包赔制度,承诺双倍赔偿甚至“假一罚十”等,这些承诺当然不是信口开河的,一旦所销售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卖方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以上是关于假冒伪劣现象的一些思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前进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国家法制威慑的加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客观而认真地分析原因,全社会同心协力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假冒伪劣商品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田军:小商品市场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5,(7):91-93

[2]任坤秀:打假中的经济学与博弈论解释[J].上海管理科学,2002,(3):8-9

[3]郑强国李秉龙:假冒伪劣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10):32-33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析 篇4

1 监测结果总体概况

全年共对沈阳市生产环节中的8个县 (市、区) 和流通环节中的5个蔬菜批发市场和20家超市进行定点监测。累计检测样品89 729个, 定量检测样品330个, 合格率为96%;定性检测样品89 339个, 合格率为99.9%。定量检测采用方法为《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NY/T761—2008) 》, 检测项目为有机磷类18项和有机氯、拟除虫菊酯14项及氨基甲酸酯7项;定性检测采用的方法为《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NY/T 448—2001) 》, 检测项目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和。

2 监测结果分析

2.1 定量分析结果

在定量检测的330个样品中, 不合格样品14个, 合格率为95.8%。超标样品包括6类蔬菜, 共12个品种。其中, 绿叶菜类占50.0%, 白菜类占16.7%, 甘蓝类、茄果类、豆类、葱蒜类各占8.3%。超标蔬菜中排前3名的品种为芹菜占30.8%, 普通白菜占12.8%, 叶用莴苣占10.3%。检出超标农药10种, 共计48次, 分别为克百威12次、毒死蜱11次、氯氟氰菊酯6次、甲拌磷5次、三唑磷4次、除虫脲3次、丙溴磷2次、氧化乐果2次、辛硫磷2次、水胺硫磷1次。

2.2 定性分析结果

在定性检测的89 339个样品中, 不合格样品67个, 合格率为99.9%。在检测不合格的样品中, 绿叶菜类35个, 白菜类19个, 分别占52%和19%。就北方地区而言, 不同时节的蔬菜品种超标率有所不同, 检测的超标样品在7—9月比较多, 超标率较高, 超标蔬菜为芹菜、韭菜、普通白菜、叶用莴苣、黄瓜、菜豆等, 其中菜豆集中在5—6月, 叶菜类主要集中在9月至次年4月, 黄瓜集中在3—7月, 结球甘蓝集中在6月。

2.3 农业部对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2011年农业部对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4次, 结果表明:在抽样检测的196个样品中, 合格样品有191个, 合格率达到97.45%, 在全国137个监测城市中排名前列, 合格率连续4年稳步上升, 比2007年的检测合格率提高12个百分点。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绿叶菜类农药超标严重

蔬菜样品受季节原因影响, 在农药使用剂量和时间上存在一定问题。绿叶菜类是合格率较低的种类, 因为绿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周期较短, 喷洒农药后可能在安全间隔期内就上市销售, 导致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生产中应注意加大绿叶菜类的监测比重, 同时加强生产环节农药销售和使用监管。

3.2 突出抓好4个重点

4个重点即突出重点季节、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突出重点环节、突出重点检测项目[1,2]。在农事关键季节, 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抽检。近年对大量的农残速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总结出哪些季节、哪些蔬菜品种的农残超标比例较高, 并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组织专项抽检;加强生产基地和流通领域中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的监管, 同时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联合, 在提高蔬菜标准化种植管理水平、合理用药、提高综合防治效果上下功夫, 确保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检测参数上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农药残毒速测检测基本覆盖上市蔬菜和地产蔬菜品种, 定量检测覆盖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速测农药残毒超标的蔬菜。目前, 定量检测在完成农业部要求的53个参数的基础上, 重点监测超标或检出频次高的参数如克百威、毒死蜱、氯氟氰菊酯等参数的检测。

3.3 加强蔬菜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力度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为契机, 分析研究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从强化关键领域、种类、农药、季节的监管入手, 如北方重点监测季节为第三季度, 重点监测种类为绿叶菜类和白菜类、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特别是毒死蜱和克百威, 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以便指导生产, 建立健全新的蔬菜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管理机制和措施[3,4]。

3.4 加大生产企业和个人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

加大对菜农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力度, 增强菜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 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按照规定的用药浓度、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5]。禁止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 提高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摘要:通过对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 并提出建议, 以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建议,辽宁沈阳

参考文献

[1]范丽霞.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1) :38-40.

[2]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 27 (1) :49-54.

[3]丁常荣, 曹学文.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05 (3) :82, 101.

[4]刘迎贵, 方俊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2) :104-106.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1、20xx年,我局对化工产品、装饰材料(木质门)、建材等产品质量开展了监督抽查和委托检验。共监督抽查了80家企业,抽检样品86个批次,样品合格78个。不合格8个,合格率91%。

2、名牌产品质量状况。

我县现有陕西省名牌产品7个,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6个。其中农产品生产企业1家、建材企业类2家、食品类企业1家、酒类生产企业1家、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类生产企业1家。我县6家陕西省名牌企业都建立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的保障能力较强,在历次名牌产品监督抽查中,产品的合格率均为100%。我县名牌产品企业以产品质量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企业社会信用度高赢得了市场,取得了好的效益,拉动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3、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状况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生态资源产业化、特色产业地域化”的思路,以推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和农村稳定、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深挖潜力,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拓展地方产品特色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我县已成功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并获批了“靖边小米”、“靖边苦荞”、“靖边土豆”、“靖边羊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此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地域、质量要求进行了严格规范,保证了地标产品应有的特色和品质。20xx年对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抽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批次,产品的合格率均为100%。

二、抽查产品类别共性质量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我县建材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监管的重点,也是急待解决和整顿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产品直接关系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社会大型建筑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重点是要加强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产品的定期监督检验和质量抽查,以确保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存在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和改进措施,指导和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全面提高我县的建材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三、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我局坚持每半年对我县的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质量分析,为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要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及时将我县的产品质量状况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为我县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鼓励企业采用ISO9000族标准及其它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同时,严格监督企业实施。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最齐全、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供有需要的企业查询。帮助企业制定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内控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通过质量损失率和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促使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减少质量损失,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产品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战略意识,以科技为先导,加大争创名牌产品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名牌产品,进一步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名牌产品在工业产品中的占有率,加强对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指导。积极鼓励我县的企业特别是农业产品、石油化工行业参与名牌产品评选活动,对名牌产品的标识及产品的合法权益,应重点加以保护,与企业建立联手打假制度,努力维护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企业长效监管机制。强化生产加工企业业主质量意识,健全我县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二是进一步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等制度;三是加大依法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加大对市场、重点地区及其他监管死角的检查力度,坚决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五)坚持监管的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家庭作坊式、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条件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对每一个生产加工企业从生产销售方式、生产加工能力、供应对象和区域、保证质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监督、引导生产加工企业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和小作坊小加工厂监管意见加强对食品、建材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利用“3.15”、“质量月”大力宣传质量方针、目标与措施,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观念。

(六)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齐抓共管企业。

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进程的加速,政府必须加强对生产企业宏观指导,认真研究、摸清哪种企业适合我县,哪种企业数量控制多少,不能任其一哄而起,盲目上马,造成资源、重建的浪费。政府应给企业政策扶持,我县企业大多都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低,为加快其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需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比如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产品展示会,名牌培育、条件提供、信息网络建设、市场调研、专业人才培训等,或对某些企业适当给予税费优惠政和资金补贴。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6

在电大的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中,项目策划论证与决策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事关继续教育的成败。学历教育的组织实施,要依据完整的教学计划,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则需要制定可操作的项目实施方案,科学的论证与决策是制定项目方案的基础。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大规模的远距离教学和培训是电大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倘若一个继续教育项目的确立没有引起社会或企业的关注,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将达不到预定的策划目标,这个项目就难以获得成功。因而电大继续教育项目立项决策的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提出了一个科学地预测和决策项目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从预测、决策、组织项目实施到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是继续教育发展进程中,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

一、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项目预测是决策的前提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预测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决策者而言,预测工作尤为重要。科学的预测是科学决策的先行步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电大从事继续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来说,更要关心项目的预测工作,这也是由电大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举办规模较大的培训,涉及面广,培训人数多,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的成人,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必须适应各方面特点和工作需要,而继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针对性、适用性、时效性、及时性以及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性,更决定了电大从事继续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学会掌握继续教育市场信息,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需求进行预测,只有预测的透彻,才能有正确的科学决策,从而为制定高质量培训方案奠定基础。

(一)社会的急需是电大继续教育的服务方向

电大开展继续教育应以国家经济建设和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十几年来,电大的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是围绕为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变我国职工队伍技术落后的现状,为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良好的继续教育教学服务,电大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继续教育的组织者要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思想,广泛收集信息,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项目预测,这也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促进电大继续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电大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必须把握住继续教育的大方向。

(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能提高项目预测的准确性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电大继续教育提出了广泛的要求,同时也为电大教育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服务领域,这也是电大继续教育事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基础,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既可以有针对性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又可以扩大项目的影响面和效益。实践证明,要使客观需要变为现实,减少继续教育立项的风险性,提高培训质量,就要坚持走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的路子。目前中央电大已开设的继续教育项目,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举办的合作项目占总数的90%以上,由于社会各单位的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本部门人才培训计划,电大如能及时与之合作,就可以实施符合客观需要的项目预测。如近期中央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的合作,就是加快落实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提出的:关于“创建学习性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的号召,准备在北京的企业中全面开展的职工素质教育。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是科学预测继续教育项目,确保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通过试点工作开展预测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较为复杂,对举办各类继续教育的需求是有较大差别的。根据电大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在举办大规模的项目之前,可以在局部地区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的试点工作,通过局部地区项目实施,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量,按试点工作中反馈的实际情况,再决策是否可以全面实施。

项目决策的依据是预测,预测是项目决策的前提,也是事关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工作环节,缺少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预测,将难以实现成功的项目决策。质量不高的项目决策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效益。

二、项目论证与决策的主要特征

电大继续教育的论证和决策工作涉及诸多因素,因此必须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证。既要考虑合作办学的领导及直接参与项目策划工作的组织者,又要考虑电大系统的相关教师及继续教育的管理者。为保证实施面较宽的项目减少失误,一般要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实施的项目,还要建立审批程序。把握好项目的论证和决策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凡从事这项工作的组织者,都会在实践中不断体味它的重要性。

(一)项目决策的影响及作用

经论证决策后的继续教育项目一般是通过电大系统实施的,各地电大在接到中央电大有关办学信息后,将负责本地区在项目实施前期的招生及各项教学准备工作。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否,将会影响项目实施的整体效果。往往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要涉及几层机构乃至几十个地区或单位,近百个办学点的组织实施,近几年的继续教育项目的实施单位不仅涉及到电大系统内,影响大的项目还涉及到社会上的办学单位,如相关高校的培训中心、大型企业的培训机构或民办的培训机构等。由于电大办学所独具的极强的社会性特点,会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因而更要注意科学化、民主化的项目决策。

(二)项目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与相对性

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服务领域。社会及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是广泛的,层次也是多方面的。合作办学的广泛性决定了项目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横向、纵向的分析比较,得失与利弊的权衡。在这里可靠性与风险性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有全利而无弊,也不存在全得而无失的情况。完全按理想策划项目是不现实的。所要研究的是怎样在决策的复杂性中把握好相对性,学会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既不错失良机,又不能缺乏冷静而去冒风险。决策者在项目决策中应尽量减少风险,减少失误,真的失败了,也要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去力争新的成功。

(三)决策目标的可靠性与风险性

继续教育项目决策的成功与否,与目标确定或选择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因为决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预测分析,有待于实践去检验。那种未实际操作就以为可以成功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在电大近年实施培训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和不可测的困难经常出现(如经费不足、部门体制调整、政策变化、电视播出时间的不保证等等),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质量。如何学会在实践中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方案,把握系统办学的全局工作与局部工作的关系,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合理的调整是摆在继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继续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承担风险和各种压力的能力,又耍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四)决策胆识的竞争性和开拓性

项目决策既是智慧的竞争,又是胆识的竞争,既是战略的竞争,又是战术的竞争。电大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具备多谋善断的素质。缺乏勇气和魄力,没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是不敢做出看起来有几分冒险,实际则是震动大而又较为成功的决策。仅举95年开始运作的与美国 NOVELL公司合作的项目,网络管理师培训为例,当时国内了解网络的人很少,但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为 80%。然而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培训,培训开始后,光明日报刊载文章:“网络教育,谁占先机”,电大率先开展网络教育的行动,在各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在各地电大设立的50个授权培训中心,培训总量达到近10万人。要想率先占领新的培训市场,需要将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同讲究科学性和实事求事的态度相结合,力求在实践中做出高质量的项目决策,为国家,为社会、为学习者,电大继续教育工作者当奉献智慧和力量。

三、科学决策继续教育项目的工作原则

由于电大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一般具有规模大,覆盖面广,参加人数多,效益高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对继续教育的立项进行科学的决策,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科学决策继续教育项目是由项目组织者依靠科学手段,依靠群众智慧,最后由决策部门或相关领导决断的一个科学完整的工作过程,因而也就提出了科学决策继续教育项目的工作原则。

(一)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方能善于决策

要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首先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注意掌握、了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等。要掌握文件精神,熟悉政策,明确工作原则界限、要求和做法。在确立项目的过程中决策人应该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上级的有关决定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发挥其创造性和灵活性。总之,项目的决策工作是具有较强政策性的。

(二)建立有权威性的决策机构

项目决策工作决不是一种个人权力的实行,而是完整的、严谨的集体论证的工作过程,有效的、成功的决策,必须出自权威性的决策机构。一般规模较大的培训项目,.都要与合作方共同成立项目领导组织机构,负责对提出的项目论证方案进行相关论证,在此基础上签定合作协议书,明确各方职责,在履行责任时有法可依,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逐步完善电大继续教育决策体制是实现科学决策项目的组织保证。

(三)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

随着电大继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有科学的、较为严格的工作程序。决策工作程序的建立是继续教育科学化管理的一部分,因而不仅应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完善,还需要认真遵循这个程序,这也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性工作。

(四)有明确的目的性或目标意识

目的不明确或目标指向不明确,就谈不上项目决策的正确和成功,在确立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培训的目的性和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即要作到“有的放矢”。在目的明确、目标具体的前提下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和项目方案。

(五)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应具有相应的领导素质及业务知识

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会涉及方方面面。从事继续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气概,要具有大胆、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要善于解决困难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关系。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进取精神及基本业务素质,尤其要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否则将不能正确履行科学决策项目的职责。在继续教育的决策机构中,组成成员的素质和才能结构要趋于合理,要具有最佳的互补方式。

电大的继续教育工作正处在发展阶段,要使这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须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科学决策继续教育项目的大方向。在总结多年组织实施培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决策水平和办学能力。让电大的继续教育工作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加快扩展办学的规模并提高效益。

四、结论

*学会市场预测,捕捉办学信息,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并确立电大继续教育新的服务方向。

*科学的论证并决策培训项目,提出切合实际培训方案,为电大能在继续教育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坚实奠定基础。

ODN产品质量现状分析 篇7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ode)是基于XPON设备的光纤到户(FTTH)光缆网络,其作用是为OLT和ONU之间提供传输通道。根据国内FTTH建设技术方案,OLT位于局端,而ONU位于用户端,因此OLT、ODN和ONU三部分组成了FTTH系统。从功能上分,ODN由馈线光缆、配线光缆、入户光缆和光纤终端四个子系统组成。从产品形态上分,ODN可分为线缆类、光分配架(箱)类和光分路器与连接器类。

据不完全统计,生产ODN产品的厂家有数百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对在FTTH建设中采用的ODN产品质量进行管控已成为运营商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难点和质量管控的重点。目前,三大运营商对ODN产品的质量管控主要是通过抽查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为了解国内ODN产品的质量现状,本文对2012年ODN产品的检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根据运营商的采购技术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判和不合格原因分析,统计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12年国内ODN产品的质量现状。

1 ODN产品检测数据统计

通常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接收到的ODN产品样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用户通知生产厂商送样,另一种是用户在到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并进行盲样处理后直接送样。本文统计数据中只统计了经用户封样后所提供的样品的测试结果。本文统计的不合格项是依据用户的采购技术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判定的,并且不合格品中包括A、B、C类不合格项。2012年主要ODN产品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不同产品一次抽检的合格率有较大差别,其中光分路器的一次抽检合格率达90%,线缆类产品一次抽检合格率超过80%,而综合配线箱(多媒体箱)、接头盒和光缆分纤箱的一次抽检合格率还不到60%。

注:1)表中统计数据结果只针对所测试产品,并不针对具体运营商或生产厂家。2)主要包括GYTA型和GYTS型。

2 ODN产品检测不合格原因

2.1 室外光缆[1-2]

室外光缆不合格项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一个样品同时存在多项不合格,因此表2中显示的不合格数大于表1中的不合格样品数。从表2可以看出:a.室外光缆不合格最多的是短期拉伸应变超标,这与光缆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有关。b.其次是护套厚度不合格,标准要求光缆护套厚度不得低于2mm,经检测发现不合格光缆样品中最低的护套厚度只有1.46 mm。虽然对企业来说护套厚度不达标,可以降低部分生产成本,但对用户来说,则影响光缆整体质量,增大了光缆运行的风险。c.护套材料氧化诱导期一般要求大于30min,而不合格样品的护套材料氧化诱导期只有17~20min,大大低于标准要求,氧化诱导期低,护套材料易发生老化开裂,直接影响光缆的使用寿命。造成护套氧化诱导期不合格的原因一般与使用不合格的护套材料有关,其中包括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回收塑料用作护套材料。d.光缆渗水性能不合格,这将会影响光缆的长期使用寿命,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一般与使用的阻水材料和生产工艺有关。

2.2 蝶形光缆[3]

蝶形光缆是专门为FTTH建设设计的新型光缆,它除了应满足普通光缆基本性能要求外,还特别强调光缆的抗宏弯性能和阻燃特性,其不合格项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可以看出:a.蝶形光缆不合格最多的是标志不合格,一般技术指标要求标志的间距为0.5m,而不合格样品的标志间距为1m,这可能是生产厂家执行的行业标准与用户技术规范之间存在差异造成的,严格来说,此类问题不影响产品的实际使用质量。b.机械拉伸性能不合格,主要与光缆设计与生产工艺有关;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不合格,应该与使用的护套材料以及加工工艺有关;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未通过,通常是使用了不合格的阻燃护套材料。

2.3 光纤活动连接器[4]

光纤活动连接器是FTTH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产品之一,其价格不高,但使用数量大,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光纤活动连接器常见的不合格项主要是光纤顶点偏移、弯曲半径不合格、光纤凹陷或凸出、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不合格,以及抗拉试验未通过。前三项占样品不合格数的90%以上,并且前三项中一项或两项同时不合格的各占40%,三项同时不合格的占20%。造成光纤顶点偏移、弯曲半径不合格、光纤凹陷或凸出的主要原因是陶瓷插芯和装配质量控制不严;造成插入损耗、回波损耗以及抗拉试验未通过的原因主要是装配工艺或原材料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图1为经过抗拉试验后失效的样品。

2.4 接头盒[5]

接头盒的一次抽检合格率不到60%,其主要不合格项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a.接头盒不合格最多的是结构不合格,主要是接头盒内余留光纤盘绕半径小于37.5mm,不符合用户的技术规范要求。这可能是生产厂家执行的行业标准(YD/T 814.1—2004中要求余留光纤盘绕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0 mm)与用户技术规范之间存在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生产厂家为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造成的。b.温度循环试验未通过主要是指经过10个温度循环后接头盒内气压下降超过5kPa,有些接头盒甚至发生变形,如图2a)所示。c.抗冲击性能不合格(如图2b)所示),这与设计或选用材质不合格有关。d.一般用户要求接头盒的紧固材料为不锈钢,但抽查出的不合格样品却采用的是非不锈钢材料。

2.5 光缆分纤箱[6]

光缆分纤箱不合格项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光缆分纤箱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密封性试验和盐雾试验这两个项目。用户技术规范要求密封性试验后,箱体内不得有水珠,如有水珠,则表明箱体密封性达不到要求,造成这种不合格结果一般是设计或者生产装配工艺存在问题,也有可能是密封材料质量问题。盐雾试验是用来检验箱体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质量,如果不合格,说明使用的材质不符合要求或材质表面处理存在质量问题。

注:1)样品同时存在两项不合格。

2.6 光缆交接箱[7]

光缆交接箱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交接箱内部元件(如光纤跳线)质量不合格,不合格的项目及原因与光纤活动连接器类似;另一方面是燃烧性能试验未通过,这与箱体设计和使用的材质有直接关系。前一种不合格项占样品不合格数的2/3,后者占1/3。

2.7 宽带接入用综合配线箱(多媒体箱)[8]

多媒体箱不合格项目统计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a.多媒体箱最大的不合格项是接地性能试验未通过。 技术指标要求箱体应安装电源避雷器(SPD),且相关装置性能符合相关要求,防雷等级要达到B级要求,最大通流量40A,保护水平1.5kV,但在试验中发现许多箱体未按要求安装SPD,或者无专门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设计,或者接地装置达不到要求。此外,有些用户和标准要求接地线截面积不得低于6mm2,但大部分不合格产品却使用了截面积1mm2的接地线。b.对箱体外观和表面制造工艺的检测主要是模拟太阳光辐射,检查箱体涂层经抗老化试验后,是否能达到GB/T 9286—1998表1中等级I的要求,不合格的样品经过模拟的太阳光辐射后,表面涂层与金属层分离(如图3所示),这说明箱体涂装工艺存在质量问题。c.多媒体箱密封性能检测包括防水试验和防尘试验,这类不合格的样品数占比较大,需要引起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应该与光缆分纤箱出现同类问题的原因类似。

注:1)样品同时存在两项或多项不合格。

2.8 光分路器[9]

目前国内光分路器基本采用日本或韩国的芯片封装而成,因此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主要是产品的环境性能试验未通过。光分路器环境性能测试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水浸泡试验和盐雾试验。用户技术规范要求经过试验后,产品外观无损坏或变形,插入损耗变化量≤0.5dB。在对某批次样品进行检测时,发现环境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高温试验、湿热试验和温度循环试验未通过,还存在光分路器插入损耗变化量大于0.5dB,如表7所示。造成上述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应该是封装工艺或材料存在问题。

注:1)样品同时存在两项不合格。

3 结束语

2013年3 月,工信部与住建部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13年4月1日起,根据FTTH国家标准要求,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必须采用FTTH,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的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实现FTTH。FTTH通信设施未按要求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接入公用电信网。 对于国家层次的政策推动,在实施FTTH计划后,我国ODN市场需求将得到大幅提升,这给ODN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对ODN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抽检的ODN产品的检测结果统计数据看,2012年ODN产品一次抽检合格率普遍不高,个别的产品合格率不到50%,故ODN产品的质量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由于ODN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千家万户的通信保障,因此控制FTTH建设工程中使用的ODN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这需要产品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努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对于提供给运营商的ODN产品,生产厂家一定要认真理解用户的需求,特别是用户对产品提出的技术指标,应重点关注技术要求与日常依据的行业标准之间的差异化指标。例如,对于光纤接头盒,标准要求余留光纤盘绕半径不小于30mm,而运营商的技术规范要求盘绕半径不小于37.5mm,这一差异可能会影响接头盒的结构尺寸;还有运营商要求箱体类产品右开门,但有不少厂家却提供的是左开门的箱体,导致检测不合格。b.ODN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各生产厂家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一定不能降低对质量的要求,包括严格使用合格的原材料,规范工艺流程和严格出厂质量检查制度。目前运营商对ODN产品正逐年加大抽检的力度和频次,同时加大对不合格产品供应商的处罚力度,ODN产品任何一次抽检不合格将意味着生产厂家在运营商未来几年的市场中出局,因此产品质量关乎企业未来发展和生存空间。c.对于运营商,应坚持ODN产品到货抽检制度,加大抽检的力度和频次,将抽检结果纳入ODN产品合格供应商的考评体系,建立ODN产品质量后评估机制、追溯机制和一票否决制。同时,ODN产品采购价格应与质量挂钩,实行优质优价,确保ODN产品生产厂家正常的经营利润,实现供需双赢。

摘要:对2012年抽查的ODN产品进行了全性能检测,检测数据表明,不同ODN产品的一次抽检合格率相差较大,总体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对ODN主要产品一次抽检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对ODN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商采购质量管控提出了建议。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8

1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项目

电子电气产品主要由多项零部件和材料组成, 其中包含了塑料、金属、玻璃、溶剂等多种材料成分, 避免不了含有以上6种有害物质, 如以铅、镉汞为代表的重金属元素;以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为代表的溴化阻燃剂。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测, 以限制对含有超标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根据Ro HS指令中关于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等6种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及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对主要有害物质的检测。

2 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过程分析

2.1 取样

电子电气产品是由多项零部件及材料组成, 对其有害物质的检测不可能将其全部材料进行检测, 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本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常情况下, 对于塑胶、合金、化学试剂等同质材料取样比较简单;而对于由多种元件组成的产品, 如电线氛围外皮、插头、铜线等, 则根据材质来分开取样。此时便需要适当地拆分手段获得均质材料, 在无法将材料分开时, 再考虑混合取样。混合取样对于不同材质的比例难以准确把握且实施起来难度大, 容易导致测试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混合取样时, 要根据客户的要求, 决定好取样的方法与位置, 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样本, 方便后期的检测。

2.2 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分析

样品的前处理是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检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前处理过程涉及多种仪器设备和方法, 样品前处理主要分为无机类与有机类化合物处理。在对无机元素测试的样品前处理中, 主要采用消化方法, 此方法不受原材料样品存在形式的影响, 利用强酸在高温下将材质溶解, 其中的有机材质就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剩下的金属元素则会以相同的形式完全溶解于酸中, 再用仪器进行分析。常用的消化法为干法消化、湿法消化、微波消解等。在对有机化合物样品前处理时, 因为有机化合物是以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因此样品要先采用箤取方式将化合物萃取出来, 常用方法有索式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在萃取后要进行样品的净化、过滤和浓缩装瓶, 最后进行仪器的检测分析。

2.3 仪器检测方法介绍

2.3.1 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是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检测分析方法, 此方法中仪器操作比较简便, 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密度。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的实施原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 而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分光光度计比色法主要用于对六价铬的检测, 在测定时, 要首先对三价铬样品进行洗溶离, 然后将洗溶离后的三价铬样品浸泡在p H溶液中, 在一段时间后, 溶液里的样品若出现与显色剂二苯基二氨发生反应后显现红色, 则表示其溶液中含有六价铬, 最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六价铬吸光度, 而得出其含量。

2.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RS) 是当前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资限量检测方法中比较实用和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在于利用元素在受热或电激发时,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到返回基态的过程中, 发射出特征光谱, 从而根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此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波长而将其他离子的干扰排除, 还可同时进行多元素的检测, 其分析速度较快, 灵敏度、精密度都比较高。随着此方法的逐渐推广使用, 其仪器系统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改进后而广泛使用的ICP-ARS仪器主要有顺序扫描、多道同时型、全谱直读型等类型, 并广受检测人员的青睐。

2.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原子对光辐射产生吸收的光谱分析方法, 是最适合于汞的检测方法。此方法根据气态原子对同种原子发射出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的吸收能力原理, 通过测量试样的吸光度进行材质中有害物质的检被检测, 一般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限于水溶液或某些电子电气产品中样品前处理后可溶解的金属元素的分析, 其金属元素很容易被检测出有害物质含量。值得注意的是,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干扰效应, 造成检测结果的失误, 可以通过连续稀释、添加稳定剂、混合氢气等方法消除或减少基质干扰;对于检测仪器则通过选取适当的单色分光器、石墨炉、光电倍增管等方法减小由原子吸收光谱仪机种不同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2.3.4 气相色谱-质谱法

随着仪器联用技术的发展, 由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经过接口技术而联用的检测技术被利用起来, 即构成了现代的气相色谱-质谱法, 此方法是对有机物质检测最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 且逐渐成为复杂混合物检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例如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中的多溴联苯醚成分和含量都能有最高效地检测出来。了解此技术的工作原理, 有必要先对其两种仪器原理进行了解, 气相色谱法是基于样品中各组分谱图中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定性关系、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定量关系而确定被检测物质的有害物质种类及含量;而质谱分析法则根据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而形成的离子在电磁场中分离后, 形成的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 得出被检测物质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等信息。因此,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兼有色谱对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及质谱对分子结构的鉴定功能。值得注意的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核心检测设备都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 那么, 对工作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检测时要保证气流的稳定、仪器中的易耗品要及时更换、真空泵油量也应保证在高真空状态等。

3 结束语

随着电子电气产品的更新发展, 其有害物质对社会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 电子电气产品制造企业应该依据Ro HS指令标准有效控制和减少电子电气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检测机构要实时按照国家质量检测标准进行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检测项目及检测过程与技术方法, 希望能对相关电子电气制造企业和检测机构带来一定的帮助。

摘要:电子电气产品的出现与推广, 使得有害物质随之增加, 并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欧盟RoHS指令的出台, 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类似标准和检测方法, 科学利用起多种电子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技术。文章主要介绍RoHS指令中关于电子电气产品中限制的6种有害物质的相关检测技术, 从取样、前处理及检测实施的检测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电气,有害物质,限量,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范岑亮.电子电气产品中六类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J].环境技术, 2006 (3) .

[2]陈泽勇, 张进军.IEC62321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9 (07)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博弈分析 篇9

出于问题本身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对农产品质检中心与农产品生产者的博弈进行分析, 以期为政府加强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一、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设定

按照信息经济学对市场商品特性的划分, 可以将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划分为搜寻品特性信息、经验品特性信息和信任品特性信息。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 对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质量甄别与信息利用方式是不同的 (Nelson, 1970;Darby&Karni, 1973) 。农产品的搜寻品特性, 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前就可以凭感官直接了解的特征, 消费者辨识质量不存在障碍, 信息搜寻成本极低, 如农产品品牌、标签、价格、产地等外在特征以及农产品的颜色、光泽、大小、新鲜程度、形状等表面特征。农产品的经验品特性, 无法在事前做出评价, 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后才能够了解的内在特征, 如口感、味道等。农产品的信任品特性, 主要是指即使消费之后也没有能力了解的有关安全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特征, 如农产品的激素、抗生素、胆固醇、细菌含量和农药残留量、是否含转基因成分以及营养成分含量等。既不能由肉眼观测, 也无法依靠消费体验在短期内确认其质量状况, 对它的质量甄别需要特定的知识或检测手段。鉴于农产品质量难以辨别的特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便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 本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切入点, 设定如下模型。

在模型中, 假设博弈的参与人包括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两个参与人, 两者均为理性人, 信息是完美的, 参与人的行动是可以观测到的。根据所分析问题的需要, 本文把农产品质检中心标准化为一个行为人。农产品质检中心的纯战略选择是检查或不检查。同时, 本文也把农产品生产者标准化为一个人。农产品生产者的纯战略选择是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或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表1概况了对应不同纯战略组合的支付矩阵。这里, α是检测成本, R是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 F是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 C是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成本;R'是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润。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检验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的农产品是安全的, 他的农产品将被允许销售, 将获得正常利润R, 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检验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的农产品是非安全的, 他的农产品将被销毁, 不仅投入的成本C不能收回, 还要被罚款F。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不检查, 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与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都被允许销售, 因为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成本要小于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成本, 所以在农产品价格P一定的情况下, 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润R'要大于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R。本文假定α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博弈过程和均衡分析

该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用θ代表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 γ代表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给定γ, 农产品质检中心选择检查 (θ=1) 和不检查 (θ=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所以, 如果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小于, 农产品质检中心的最优选择是检查;如果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大于, 农产品质检中心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如果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等于, 农产品质检中心随机的选择检查或不检查。

给定,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选择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 (γ=1) 和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 (γ=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所以: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小于,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的最优选择是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大于,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的最优选择是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如果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等于,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随机的选择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或非安全的农产品。

因此, 混合战略均衡是:

即农产品质检中心以的概率检测农产品,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以的概率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这种均衡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农业生产中的众多的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 其中有比例的生产者 (企业) 选择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 有比例的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选择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农产品质检中心随机的检测比例的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的生产情况。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农产品质检中心与农产品生产者的博弈分析, 本文得出结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即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是, 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以的概率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因此, 为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 降低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 本文具体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适当提高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

因为增大F在提高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γ*的同时, 降低了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θ*, 例如, 假设农产品的价格为P,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C, 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利润率为20%, 则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R=2C×20%=0.4C, 农产品的价格为P=2+0.4C=2.4C, 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润R'=2.4C-1C=1.4C。假设检测成本α=0.5C, 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F=2C和3C, γ*分别为:

显然γ1*<γ2*,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F, 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γ*。

同理, θ*分别为:

显然θ1*>θ2*,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F, 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θ*, 从而降低了监管成本。

(二) 开展检测技术研究, 加强对国外先进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创新, 努力降低农产品检测成本α

因为检测成本α的减小, 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γ*提高。例如, 假设农产品的价格为P,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C, 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假设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F=2C, 检测成本α=0.5C和α=0.25C, γ*分别为:

显然γ1*>γ2*,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降低农产品检测成本α, 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概率γ*。

(三) 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

通过建立和实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 既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的监管作用, 增加了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又缩小了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R'与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R之间的差距, 从而降低了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θ*。例如, 假设农产品的价格为P,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C, 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利润率为20%, 则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R=0.4C, 农产品的价格为P=2.4C, 如果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和1.5C, 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润R1'=2.4C-1C=1.4C和R2'=2.4C-1.5C=0.9C。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F=2C, θ*分别为:

显然θ1*>θ2*,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增加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C, 缩小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利润R'与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正常利润R之间的差距, 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农产品的概率θ*, 从而降低了监管成本。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激励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已成为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农产品质检中心与农产品生产者 (企业) 的博弈进行了分析, 并就博弈产生的影响做了相应的探讨。研究表明, 适当提高对生产质量非安全的农产品的生产者 (企业) 的罚款, 努力降低农产品检测成本, 增加生产质量非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是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博弈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邢卫锋.影响农户采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因素及采纳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杨永亮.农产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10

产品质量策划是产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开展所有质量控制活动的前提,是一个集制定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作业过程与搜集相关产品资源,最终达到实现质量目标目的的综合性复杂活动,[1]它是高层领导用于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重要途径之一。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策划人员不仅要满足顾客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必须要充分地考虑产品研发所需要的时间、付出的成本以及消耗的整体资源等,质量目标的控制不仅仅只依靠某一个部分,必须要通过控制研发的各个过程才能得到全面控制;另外,除了要控制研发的过程以外,还必须要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过程。在传统的产品策划模型中,大多数的企业基本上是请行业里的行家提出策划方案,然后对比不同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本文将主要以质量特性为介质,重新构建产品质量的策划模型,并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目标以及控制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将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应用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2基于质量特性的产品质量策划模型

质量策划是产品设计方案和工程研制过程之间的纽带,根据不同的策划方案,所得出的策划结果会截然不同,一般而言,传统的质量策划方法主要有两种:自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两种。前一种主要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逐步分解产品的质量目标,后一种则主要是从类似的产品中获取经验,然后得到提高自己产品直来那个的方法。[2]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有学者开始提出使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分析方法;网络分析的方法是处理多种指标评价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相关性产品的比较可以迅速构建出决策问题的模型;但是这种策划模型也存在不足,他虽然可以反馈出不同级别的设计需求,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研制阶段,各个研制部门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性,在对不同研制阶段和制造部门的质量策划方面存在不足,笔者将主要结合传统的两种策划方法和网络分析策划法构建新的动态质量策划模型的:从产品的研制出发,在研制的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客户需求分析,然后组织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开发,设计完成之后再组织生产部门进行生产试制,试制成功之后才进行最后的定型,在研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质量关键控制点,产品在研制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必须要对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要适时的根据研制条件的变化调整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策划动态驱动产品研制过程的目标;另外,在产品研制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性地进行质量评估活动:对相关的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并对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在设计阶段,要做好设计评审、设计确定报告、材料设备鉴定等工作;在试制阶段,要做好技术鉴定以及一些特种工艺的控制,定型阶段是质量策划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必须要对各种评审、验证以及一些重要的标识进行控制。

3产品质量控制的步骤

笔者认为,要实现产品质量控制的目标主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步骤主要有:

3.1 详细分析产品特性的属性

产品特性的属性是制定产品控制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产品最终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其变化会最终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实现,进行产品特性的分析是质量策划的主要方法之一。质量特性的属性总体上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本属性,生命周期属性、关联属性、重要度属性、验证属性五个。基本属性主要由产品质量特性的类别、唯独、标准规格以及公差范围构成,特性的类别主要有几何特性、机械特性、物理化学特性等。产品的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从研制到产生到最终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关联属性则主要是指在将顾客需求转化到产品功能、产品结构及过程要求的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特性的传递、映射和迭代,不同产品的质量所具有的继承、进化、展开、聚合的关联关系就为产品质量的关联属性;

重要度属性则主要是指质量的特性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影响的程度的不同,学者们将质量的特性的重要度分为四个等级: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一般而言,产品的重要度属性在每一个阶段都出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验证属性主要用于区分不同质量特性的测量方式和检验方式,规定了测量的标准、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等。

3.2 进行质量目标的识别与确定

质量特性的属性要求是在确定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确定某个产品在某个研制阶段一系列的设计或者工程需求的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特性从顾客需求逐渐向功能域、结构域、工艺域分解配置和映射转化,识别质量目标就是为了保证上述质量特性的属性在映射过程中满足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最终追求,保证产品质量策划过程的成功。

3.3 实施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进行目标识别的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根据目标采取合适的质量措施以保证产品研制质量策划的成功;一般而言控制产品的质量措施主要有: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硬件设备的检测、软件的分析和检测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具体而言就是要对质量的特性进行监控和检验,搜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针对产品的质量需要改进的地方实行各种的操作。

4产品质量动态策划模型的实例应用分析

接下来笔者将现以某型号汽车的车门结构研制过程为例,根据用户需求和设计经验,识别产品质量需求及其演化过程,在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资源利用率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将汽车研制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工程试制和生产定型六个阶段,[3]针对设计部门、铸造部门、钣金部门、装配部门和质检部门等相关的部门进行质量策划。主要分为步骤:第一个步骤:采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控制层中三个约束条件之间的相关权重向量,分别为Ac、AD、Ap;第二个步骤:按照层次分析法计算产品质量特性关联超矩阵,以主要的约束条件“成本”为准则,参考“设计部门”,相对于“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与产品质量特性相关联的超矩阵数据;第三个步骤:重复步骤2,以约束条件“成本”为准则,参考“设计部门”,相对于各个研制阶段,获得六个上述与产品质量特性相关联超矩阵(未全部列出),分别乘以研制阶段的相关权重向量AP的六个对应分量,求和得到参考约束条件“成本”和参考“设计部门”的产品质量特性关联加权超矩阵数据;第四;以此类推,得到分别参考各个制造部门的六个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向量,以此为据进行各个制造部门的质量策划。依据上述方法制定各研制阶段的详细质量保证计划,并对各制造部门的质量资源按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级别进行分配,充分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并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保证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的方法,主要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在于使公司的员工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确保所有的要求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本文主要对产品质量策划的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对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成.杨超.任为民.装备研制质量策划与实践[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2.2:5-13.

[2]张根保.庞继红.任显林.陈国华.机械产品多元质量特性重要度排序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151-158.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11

关键词:质量检验;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25-21 概述

《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课程介绍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基本环节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材料特性、几何尺寸、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包括锻造、铸造、涂镀层、包装等的检验)以及机械产品的感官检验和环境检验等,并以机床、内燃机、汽车、起重机和防盗门的具体检验程序,要求以及具体方法为例,说明机械产品的检验方法。

2 教材分析

该教材第一章是绪论。本章节介绍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质量检验的意义、检验的依据、对质检人员的要求、常用的检验记录和报告、检验的程序等。总的讲解了质量检验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大脑当中对这门课程有个整体的印象,对质量检验这个行业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至少知道什么是质量检验,质量检验需要做哪些,怎么做,怎么才能是一位合格的质检人员。

教材第二章是材料的性能检验,主要是机械金属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方面的检验,比如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的测试方法及过程。本章节重点在于力学性能的测试,从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实验意义这些方面讲解。学生在大一新生学专业基础课时学习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把金属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介绍过,所以学生在学习这章内容时要容易理解,接受。

教材第三章是机械制造常见的缺欠质量的检验,这一章节是对铸造、锻压、焊接这三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常见的缺欠方法做简单介绍,并介绍相应的缺欠对应的检验方法。这章内容涉及的铸造、锻压、焊接这些工艺,学生以前都没有详细学过这些方面的内容,而这章对这些内容也没有详细介绍,开门见山的就是讲解缺欠类型,至于相应的产生原因也没有介绍。在讲解这章内容时就需要花些时间讲解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比较吃力。

教材第四章内容是涂镀层及包装检验,这章介绍了涂装的基本知识、涂装性能的检验及相应的检验方法。介绍了镀层的检验项目及对应的检验方法。还介绍了包装的几种检验方式。虽然是全新的知识,但是教材在介绍的时候比较浅显易懂,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第五章是对产品简单感官检验的讲解。这一章里面有的内容涉及到统计学的知识,对于没学过统计学的学生来说,讲解起来相对较难,不容易理解。比如讲解差别检验的结果分析里面的成对比较检验,里面有原假设、备择假设这些内容就比较难懂。

教材第六章是产品的环境检验,这章内容比较少,也容易理解。

第七章是产品的几何性能检测。这章内容从产品的长度检测、形位误差的检测、产品的角度检测、产品的粗糙度检测、传动误差检测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这个章节和第三章一样,基础知识欠缺,不过,关于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在《公差配合与测量》这门教材中学习过。所以对于尺寸方面的定性与定量的检测相对来说要较熟悉。对于形位误差方面的检测。这部分内容在《公差配合与测量》中也做了简单讲解,这里只是针对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跳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讲解,并不是所有的形位误差项目都讲解。

教材第八章是机床精度检验及性能测试。这章是关于机床的几何精度检验、主轴回转精度检验、机床传动精度检验、机床定位精度检验、机床的爬行实验、机床噪声实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章内容详细介绍了关于机床的各项精度检验,及所采用的检验仪器,检验方法。

教材第九章是内燃机性能检验。本章介绍了内燃机及其原理、内燃机实验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内燃机特性等。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这章内容只是简要介绍,不做详细讲解。

教材第十章是其他典型机械产品检验,这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机械产品的检验项目及具体的采用的检验方法等。

本教材每章后面都配有课后习题,在章节后面附有课后习题是非常好的,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本章所学内容。只不过有的章节后面的课后习题不够丰富,有的问题问的不够详细,比如第三章的课后习题第二题问: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查?这个问题不够具体,是铸造缺欠还是焊接缺欠用什么方法检查,还是什么呢。让学生很难回答。

总的来说,整本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布局合理、系统、能够照顾到教材的适用性,内容编排上可以说是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国家最新标准,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3 教学方法

该课程内容枯燥,有些内容较难,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失去信心,被专业难倒。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就介绍几种上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3.1 多媒体教学

针对《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课程内容多、知识更新快这样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

学方式,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内容光靠书本上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动画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3.2 分组讨论法

对于内容较浅显、容易理解掌握和自学的内容,上课时我们采用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安排专题由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由组长整理组员对内容的理解信息进行作业汇报。这样,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分析和评价,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这些现象。

3.3 角色扮演法

针对学生上课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玩手机等这些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偶尔采用角色扮演法,也会收到一定效果。所谓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充当老师来给学生讲解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要提前跟学生说,告诉他们,下节课找人来讲解哪些内容,大家回去提前预习。这样,大家也不知道谁会是那个“老师”,所以基本上都会很认真的预习新课内容并查找自己不会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等下次课上课时找个同学来讲解,基本上都可以大致讲出来,即使不是很详细,有些内容不是很懂,那他也是用心看过的,这个时候老师只要再详细讲解一遍就可以了。这种方法通常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并且学生也不会在课堂上打瞌睡了。

3.4 理论联系实际

这门课程里讲解的多数都是检验方法及检验过程。比如对于金属材料的强度进行检验,实验是在拉力机上进行拉力测试。还有比如对于尺寸的检验,形位误差的检验、粗糙度的检验等,我们可以安排一到两周的实训,制定一两个检测课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还有量具量仪的使用做个训练。比如把已加工好的较复杂的轴类零件让学生进行测绘。给出测量尺寸等需要的量具量仪,让学生分组进行测绘。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不是觉得学的内容都是空洞无用的,确实可以结合实际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法无定法,无论哪种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要多种形式并用,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知识兴趣。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分析 篇12

黄曲霉毒素简介

黄曲霉毒素简称AFT, 是一种由寄生曲霉和黄曲霉产生的剧毒物质, 常见于食用油、玉米、花生等农产品中。在目前已知的100多种毒素中,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稳定性是比较强的, 可以致癌。在污染严重的地区, 黄曲霉毒素在粮油中的含量严重超标, 肝癌患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复杂, 分为B1、B2、C1和C2四种类型。因此, 对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也会有一定难度。

检测方法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O)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精确, 适合定量检测, 在重现性和灵敏度方面均占优势且易于操作, 适用于多种黄曲霉毒素的分离, 检测效率高,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该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精确, 可以分辨黄曲霉毒素的类型, 所以成为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但HPLO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检验周期长, 技术要求高, 试剂类型多, 操作程序和样品的前处理都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该方法在现场化和操作方面相对逊色。

薄层色谱法 (TLC)

作为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国家标准方法, TLC是一种利用分离分析技术且应用广泛的传统检测方法。薄层扫描层析仪的应用替代了以往的目测方法, 使检测结果更精确。TLC利用相应的提取剂提取不同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萃取纯化后, 将黄曲霉毒素层析于薄层板。

薄层分析法分为单项展开法和双向展开法。双向展开法虽然操作步骤多, 时间长, 但是可以更好地去除杂质, 排除杂质对检测的影响, 灵敏度较高。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的化学反应来检测抗原抗体的含量。免疫化学分析法的操作简单, 检测成本低, 且便于掌握和学习。此外, 这种方法的重现性好, 较薄层色谱法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免疫分析法有多种类型, 包括酶联免疫 (ELISA) 、免疫亲和柱 (RIA) -荧光光度法、免疫亲和柱 (HPLC) 法。

1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由于酶具有催化作用, 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待化学反应显色后, 依据显示的颜色, 再结合酶标仪的使用, 即可测定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这就是ELISA的应用原理, 在国内外非常普遍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包括竞争法、双抗夹心法、生物酶标亲和素、间接法。在比较成熟的商品化试剂盒中, 竞争法是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粮油中的黄曲霉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发生竞争, 会使微孔条预包显色, 吸光值越多, 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越少, 反之则越多。ELISA具有高效性, 可快速检测大量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此外在饲料的测定中也被国标推荐。

2免疫亲和柱 (IAC) -荧光光度法

免疫亲和柱通过单克隆免疫亲和柱进行分离, 载体蛋白与单克隆抗体联合后会将柱形填满, 由此生成IAC, IAC会与黄曲霉毒素的抗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吸附。反应中抗原抗体的吸附关系越来越强烈, 只有黄曲霉毒素被吸附, 其余杂质均可通过柱子, 再由极性有机溶剂洗脱吸附, 借助紫外灯、荧光计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这种方法处理一个样品的平均时间大约是10到15分钟, 缩减了检测时间, 而且无需使用有异味和毒性的溶剂。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 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免疫亲和柱 (HPLC) 法

近些年, 免疫亲和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成为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常用方法之一。相比HPLC, 该种方法的精确性、灵敏性及可靠性都有很大提升, 同时也变得更加安全。除此之外, 免疫亲和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合提高了回收率和分离率, 可以分离黄曲霉毒素与真菌毒素。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特异性和灵敏度也相对较高, 且易于微型化。在诸多黄曲霉毒素研究者的钻研过程中, 他们尝试了识别酶、抗体和DNA等多种元素的传感器, 再结合导电聚合物、纳米技术和离子液体, 拓宽了生物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但是该种方法的技术不够成熟, 不能同时满足对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要求, 还需要国内外研究者进一步努力, 才可以用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

金标试纸法

金标试纸法是一种借助单克隆抗体设计的固相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可以被一步式检测出来。金标试纸法的灵敏度比较高, 操作迅速简捷, 对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只需5到10分钟, 检测精确度不小于85%。其次灵敏度也比较高, 达到4 ng/m L, 粮油中20 ng/g的黄曲霉毒素可被检测出来。因为金标试纸法不需借助一些设备仪器, 所以对检测场所没有特殊要求, 农田、仓库、实验室均可作为检测场地。

去除方法

吸附法

吸附法需要使用吸附剂,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活性白土, 因活性炭的成本较高, 所以活性白土的使用更为广泛。因其存在网孔和内表面, 所以吸附能力很强, 可以有效吸附黄曲霉毒素, 分离油脂, 净化粮油。

食盐去毒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处理, 方法极为简便。当油被加热至冒烟时加入适量食盐, 出现爆锅, 此时继续升温30秒, 即可达到解毒目的。实验表明, 相对精盐, 粗盐的去毒能力更为强大。

结语

上一篇:水平类电子商务下一篇:思考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