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EMC设计

2024-06-19

电子产品EMC设计(精选11篇)

电子产品EMC设计 篇1

电子产品EMC设计

1、EMC概述

EMC术语、EMC试验项目、EMC测试标准、EMC认证(CE、FCC、3C)

2、辐射发射RE 2.1基本设计方法

辐射发射原理、差模辐射和共模辐射模型、共模辐射场强计算公式、差模辐射场强计算公式、减小共模和差模干扰关键、EMC三要素、RE整改:电缆(信号/电源)是否超标、结构屏蔽是否致超标、单板是否致超标。

2.2信号电缆电缆辐射原理、同轴电缆设计、平衡电缆设计、USB电缆设计、屏蔽电缆转接介质、屏蔽线进出屏蔽体设计。

2.3结构屏蔽设计如何进行缝隙的屏蔽设计、信号线进出屏蔽体设计、屏蔽机箱设计、屏蔽搭接设计案例。

2.4接口滤波接口滤波、滤波器设计、电源接口滤波电路、接口滤波器件参数调整、一般信号接口滤波设计、电源接口滤波设计。

2.5EMI预防性设计单板滤波设计、晶振电源滤波电路、时钟输出匹配滤波设计、总线信号输出匹配滤波设计、主芯片电源滤波设计。

2.6电路板级EMC设计走线减小环路、接口地处理、滤波器前后走线、改善晶振布线、双面单板设计。

2.7其它设计方法

3、传导发射CE 3.1传导干扰源头分析差模干扰的测试原理、共模干扰的测试原理、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点、如何定位差模和共模干扰。

3.2传导耦合途径分析差模噪声耦合途径、共模发射由分布参数形成耦合途径、分布电容。

3.3传导发射整改方法对干扰源的抑制、传导差模噪声的抑制方法、传导共模噪声的抑制方法。

4、静电抗扰度ESD 4.1ESD基本知识

静电干扰与危害原理、静电放电敏感分级、常见半导体器件的ESD易损值、电磁脉冲效应。

4.2常见静电整改器件常见静电整改器件、TVS管原理、压敏电阻。

4.3静电问题整改思路静电试验介绍、静电放电的传导方式、静电的强电场效应、静电放电的发射方式。

4.4静电问题整改思路空气放电问题定位空气放电的定位、结构处理、关键电路处理、PCB布线处理、软件处理、键盘空气放电ESD问题定位。

4.5接触放电问题定位器件设计注意、器件PCB布局设计注意、敏感电路局部屏蔽处理。

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5.1EFT干扰现象介绍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起因、容易出现问题场合、干扰的特点。5.2EFT干扰机理分析 信号发生器电路、EFT信号波形、EFT干扰成分、EFT干扰耦合途径、EFT干扰与分布参数、EFT机理。

5.3EFT干扰整改思路干扰信号的耦合、干扰性质、解决思路。5.4EFT干扰整改常用器件磁环、电容、共模电感、其他器件。

6、测试仪器与工具探头介绍、简易探头实物、探头的种类、使用磁场探头进行结构缝隙泄漏定位、使用电场探头进行幅度测量、产品定位与解决流程。

7、常用EMC滤波器件频谱分析电容的作用、单板使用的滤波电容、电容元器件频谱分析、差模电感的作用、差模电感在实际的产品上应用、差模电感元器件频谱分析、共模电感的作用、共模电感在实际产品上的应用、共模电感元器件频谱分析、电阻在EMI中的作用、电阻元器件频谱分析、磁珠的作用、磁珠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磁珠元器件频谱分析。

电子产品EMC设计 篇2

关键词:产品开发,EMC,设计,整改

引言

电子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对于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 需要集成多个功能模块, 而这些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就是当前电子产品设计的重中之重。电磁兼容性是目前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一项工作, 目前国际对电磁兼容性方面非常严格标准, 认证机构也有严格的产品上市管理体系, 这就需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融入EMC设计,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一个优质的产品。

1 体系管控形成质变

传统的开发流程分为5个环节, 产品的需求分析、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调试阶段、验证阶段。按照此开发流程, 在调试阶段才会进行EMC测试, 首次对产品的EMC性能进行判定, 一旦测试合格, 就进行项目结案, 此流程缺点是不清楚产品究竟优点在哪里;一旦产品出现问题, 也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真正的要想做好产品, 必须从产品的开发初期就将EMC考虑进去。

在需求分析阶段, 对产品的应用环境进行评估, 包括产品的未来考虑的市场范围, 对应市场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产品应用环境, 特定环境产品实现的技术指标要重点进行评估、考量;产品的方案评审阶段需要对产品具体的指标如何在产品设计过程进行考量, 包括实现方式是裸机状态实现?还是应用电路实现?需要将这些具体的指标进行明确;在设计阶段需要对硬件电路、结构设计、工艺安装、接地设计、PCB设计进行综合评估。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只需要设计好电路就可以解决EMC问题, 其实工艺安装、结构设计、接地设计、PCB设计对产品整机EMC性能的影响远远大于电路本身。逐个考虑这些环节的EMC问题, 并在这个阶段把所有的风险都预估出来, 同时要有对策保障,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下个环节“调试阶段”处理地得心应手;调试阶段必须对产品立项阶段制定的指标一一进行验证, 对于出现的问题再利用设计阶段中设计的措施进行调整, 这样就可以系统的解决问题, 收尾验证就按照行业要求进行认证上市。

2 细节决定成败

2.1 端口电路设计

供电端口电路有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安全防护、滤波电路及电源转换, 关于这三部分的布局设计必须遵守走直线的原则。如果按照图2 (1) 设计, 当输入端口的瞬时脉冲输入, 这种瞬时脉冲存在高频分量 (如图3) , 会形成走线和走线之间的耦合, 从而导致滤波电路失效, 甚至隔离电源隔离产生的稳定直流电压也会受到影响, 实现不了原有的设计功能。要把电路的设计功能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 就如上面所讲, 必须按照走直线的原则如图2 (2) 进行设计。

2.2 I/O口电路设计

I/O口电路的设计同样受到PCB布局及接地设计的影响。如图4 (1) 的端口防护器件的接地和后端被保护IC的地进行共地设计, 这种设计一旦瞬态脉冲被钳位卸放到地上面, 由于这个地同时也是IC的参考地, 很容易导致IC地电位抬高而出现异常;改善方案主要有两种:如果系统是两线制设备 (无地线) 系统外壳也是非金属材质, 此地线设计也必须将IC的参考地和防护器件的地分开, 不能共用在一起, 但是由于此系统属于无地线系统, 可以采用这两个部分分别铺设不同的接地区域, 然后使用Y电容将两个区域的地线连接在一起。另外一种是系统有设计地线或者外壳属于金属外壳, 这种情况就可以将防护器件的接地直接连到外壳地或者通过Y电容连接到外壳地, 但是一定要和IC的参考地分开。

上面提到的PCB走线的设计导致防护电路失效的问题, 通过图5就可以看到端口设计了TVS管防护ESD, 但是如果布线按照图5 (1) 这样走线, 极易导致IC损坏, 但是TVS管还没有动作的, 主要是由于现有的ESD或者EFT都是高频干扰, 走线阻抗常大, 所以对于端口的防护电路设计一定要遵守靠近端口的原则进行设计PCB。

2.3 EMI电路设计

金升阳电源在电磁干扰方面内部增加了滤波电路、屏蔽措施等, 保证符合承诺的各项指标要求, 但是电源在应用方面还是难免出现电磁干扰超标的问题;此时, 很多设计工程师都会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源, 这种其实是有误区, 因为电磁干扰传导骚扰测试项目, 主要是针对电源端口, 那么电源端口就成了其传输路迳, 所有的电磁干扰都会经过电源端口到达被测设备, 测试设备测试到的电磁干扰除了来自电源本身外, 主要还包括整机中的其他部分产生的电磁干扰, 以及设备内部寄生参数的谐振产生的电磁干扰。电源内部的滤波器无法对这类电磁干扰进行抑制, 这些电磁干扰就通过电源端口耦合到测试设备。为了应对千差万别的应用环境, 电源厂家设计滤波器时, 除了抑制电源内部干扰, 还会考虑到滤波器衰减特性及频谱特性, 尽量预留最大的设计余量。那么这就要求整机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源前端时候, 一定要按照电源厂家推荐的应用电路进行设计, 例如:LH15产品应用过程中出现EMI超标问题 (见图6) 。

图6为金升阳电源LH15-13B05传导骚扰测试结果, 此结果符合EN55022/CISPR22的CLASS B要求, 而且余量非常充分。

图7为金升阳电源LH15-13B05的电源应用到某品牌产品上面后, 整机测试传导骚扰结果, 此结果无法符合EN55022/CISPR22的CLASS B要求, 甚至连CLASS A都无法满足要求, 更不用说设计余量。

所以电源即使内部电磁干扰设计等级再高, 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留应用部分, 具体参数可参考具体产品对应的规格书。

3 结语

整机电磁兼容设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任何一个点设计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设计失败, 甚至会付出沉重的成本代价。目前, 行业内对于这方面的设计失败原因局限于电源方面, 而忽视PCB设计、结构设计及接地设计等方面。有效解决EMC问题, 需要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评审指标定位、应用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评审电路图设计、原材料选型、PCB绘制、结构设计、工艺安装等各方面, 不断地优化开发流程, 实现在开发过程中考量所有问题。

参考文献

[1]IEC 61000-6-2-2005通用标准工业环境的抗扰度标准

[2]IEC 61000-6-4-2007通用标准工业环境发射标准

[3]IEC 61000-4-2-2006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子产品EMC设计 篇3

关键词: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认证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由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构成的运输机械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高端化的电子性能消费品。在很多高档轿车上,电子化的产品已经超过了整车的50%以上,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和零部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对电子产品详细的检测与认证就成了企业要采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主要包括了性能功能测试、环境与可靠性测试、环保与化学测试、以及电磁兼容EMC检测,本文主要是针对电磁兼容领域做出详细对比和阐述。

一、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的主要内容

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主要包括传导发射、辐射发射、辐射抗扰度、瞬态抗干扰和静电放电等几个项目。下面对汽车电子的主要检测项目做了一个归纳:第一个辐射发射RE,主要检测方法是暗室法,第二个传导发射CE也是采用暗室法,第三个传到瞬变发射CTE采用暗室法,第四个辐射抗扰度RI采用暗室法,第五个传导抗扰度CI采用BCI法,第六个传导瞬变抗扰度CTI采用BCI法,第七个静电放电ESD采用BCI法。这几个都是汽车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常见项目,标准我就不详细列举了【1】。

二、我国在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质量认证现状

我国汽车电子产品认证采用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结合的方式,在国家认监委2012年第30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的公告》中,明确了11类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必须通过强制性认证,其中包括灯具、发射器、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制动软管、后视镜、喇叭、油箱、门锁等16种产品。查看相关产品的实施规则,主要内容涉及机动车整车和零部件性能指标要求和驾驶安全,而关于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却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相关领域展开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已经是必然的,我国相关产品认证机构也在积极为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相关开展而积极努力的工作着。2013年7月,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织、中国赛宝实验室作为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的汽车电子类产品资源CQC标志认证规范出台,这标志着我国在汽车电子产品检测和认证领域新的发展特突破。

三、我国应尽快建立汽车电子产品认证的标准体系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批有关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国家标准,内容涉及到电磁兼容专业的发射和抗干扰两大方面,包括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辐射抗扰度、静电放电、传导抗扰度等项目。我国的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还在完善过程中,其中很多的国际标准有待研究并转化为国家标准,国内没有建立应用于认证的标准体系,更没有结合国情分析自主品牌汽车性能和汽车电子产品现状【3】。

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存在两级分化的问题严重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点是有些汽车电子产品需要出口国外,这些产品在生产制造之前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国际指标和规定,必须要通过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但是我國部分汽车电子产品主要是负责在国内供应,这部分国内供应的汽车电子产品没有相关电子兼容认证体系的把控和管理,而且还属于后期辅助和扩展系统,所以产品质量的问题令人担忧,在该汽车电子产品使用时会对人身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情况,我国对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兼容性的认证工作在前期的技术研究上迫在眉睫,一方面要通过对该项目的实施认证,不管产品是出口还是在国内销售,都要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检测和控制;另一方面,要通过中国品牌的认真,为中国品牌打进国际市场,与国际认证要求和国际汽车企业厂家的合作达成基础。

四、关于汽车新能源的思考

汽车新能源是指采用新型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把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技术综合起来,形成新结构的技术先进的汽车。现有的性能能源汽车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等,就有关资料指出,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必定将是以后汽车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我国现在也在全面推广新能源城市公交、混合动力车,等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2】。随着现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国内实施新能源汽车的计划也已经全面开展,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电磁兼容性的认证要求也应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要积极开展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与测试,以便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和数据。

结束语:

我国的汽车电子产品EMC检测与认证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汽车事业的发展,对汽车的整体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汽车生产方也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商都在逐渐加强汽车电子产品EMC的检测与认证。这对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追赶上轨迹标准,消除国际贸易差距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良性的发展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铁华.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体系与应用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1(01)

[2] 杜建福,付多智,朱正礼,陈彦雷. 新能源汽车EMC测试与设计研究[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1(06)

[3] 王洪武,张戟,杨腾飞.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EMC问题研究现状[J]. 电子测量技术. 2011(06)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 篇4

在EMC设计、管理等方面,国内电动汽车厂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EMC工作主要由EMC工程师开展,缺乏系统内协作;

②EMC工作主要围绕电器部件及整车的EMC测试展开,EMC设计不足;

③电器部件EMC设计和整车EMC设计脱节,EMC问题几乎全部由车载电器部件承担责任;

④企业历史短,缺乏专业的EMC设计经验,缺乏规范的EMC研发、管理流程。

本文参考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思想,并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优秀EM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开发流程贯穿实施于车辆开发各流程中,整车一次性通过EMC法规测试,并做到了系统内的良好兼容性。

1、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

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在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方面,均为系统工程问题。

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综合考虑电器部件性能及功能完整性、可靠性、技术成本、车身轻量化、产品上市周期等各种因素,确定布局和技术控制状态,选取材料、结构和工艺,在车辆研发的各阶段,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将接地、屏蔽及滤波等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实施到产品或系统中,在测试阶段做出详细的EMC测试评价、优化及管理,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性高的正向开发设计方法或流程。

在产品质量前期策划(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简称APQP)过程中,新产品研发过程一般由5个阶段组成:计划定义和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产品和过程确认,以及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APQP进度图如图1所示。

借鉴APQP流程,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流程可包括:EMC规划阶段、EMC系统架构布局阶段、EMC设计阶段、EMC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以及EMC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

上述各阶段需要车型设计总师、项目经理、EMC专家、EMC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线束工程师、总布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以及各电器部件供应商等协作参与,共同完成。

2、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开发流程

2.1 EMC规划阶段

本阶段工作内容是在分析整车技术规范(VehicleTechnicalSpecificaTIon,简称VTS)初稿的基础上,对表1中列举的内容进行研究,重点掌握现有电器部件EMC特性,并编写整车EMC设计指导书等报告,为EMC系统架构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表1 EMC 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2.2 EMC 系统架构布局阶段

本阶段是整车系统级EMC 开发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核心工作内容可归结为“先由面建点,再由点连线”。

“面”即为由车身、车身支架、12 V 蓄电池负极等建立的参考地。

“点”为车载电器部件,以规划阶段编写的《高压部件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报告》、《CAN 网络线束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规范》等报告为指导,综合考虑车身数模及电器零部件初版数模,对车载关键电器部件进行布局。优先进行动力蓄电池布置;根据驱动方式、冷却系统、可安装位置、质心坐标等确定电机本体大致布置;结合功能性要求、碰撞安全性法规要求、IP 防护、安装便利性、美观等,确定其它电器部件布局。“点”还包括抽象的接地点,随着电器部件布局位置确认而确定。接地点的选取应以就近接地、系统接地网络的合理、可维护为原则。

“线”即为前面建立的各“点”之间的互连线缆,是整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缆布置的基本原则:尽量短、避免交叉、走向美观、安装固定方便。以i-MiEV 车底盘下线缆布局(见图2)为例,其线缆短、线缆无交叉的特点显而易见。

优先考虑系统布局这一策略是成本最划算的一种EMC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布局划分,使对干扰电流的控制成为可能。

整车EMC架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技术要求,并将EMC技术融入到产品架构设计中去。图3为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图,与图3(a)相比,图 3(b)所示布局方案更合理,线缆走向更规范,整车碰撞安全性也更高。两种布置方案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连接器选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若布局阶段 “点”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车电气系统架构布局的变更,其对整车设计成本、上市周期等均带来较大变化。整车设计初期,不建议所有电器部件都做出开模计划,同时从整车设计角度,“点”也应该符合“面”的规划,即使一些电器部件前期已开模且适用于一些车型,也应该根据本车型布置要求,在评审后重新制定开模计划。

(b)布局整齐

图3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网络资料)

图4为某车型不合理的电机系统(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布局图,该布局导致U、V、W线缆过长,根据设计经验,该方案存在辐射发射超标风险,EMC评审不通过,该布局方案未获批准。

布局合理最基础,其经济性也最高。车内电子通信设备的日益增多使互连系统的排布密度大幅度增加,加上车载系统狭小的内部空间,因而对前期系统架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列举了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2.3 EMC设计阶段

EMC设计虽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其需要大量专业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管理等知识的支撑,并要参考一切可以指导团队和员工决策或行动的信息、标准、规范、法则及经验,最终形成用于指导生产的设计知识体系,研发过程中知识流动和转换框图如图5所示。

EMC设计阶段主要围绕EMC三个措施(即接地、屏蔽和滤波)展开,本阶段主要的设计输出报告如表3所示。

表 3 EMC 设计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图4某车型前期不合理的电机系统布局图

布局合理最基础,其经济性也最高。车内电子通信设备的日益增多使互连系统的排布密度大幅度增加,加上车载系统狭小的内部空间,因而对前期系统架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2列举了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接地设计主要包括接地线的工艺、接地螺栓和螺母选型、接地点防腐蚀处理工艺设计等。图 6为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细节,可作为参考。

(b)接地线和接地螺母

图6 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网络资料)

屏蔽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高低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如何将工业设计等技术和壳体屏蔽设计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体现EMC设计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本部分的难点。由于壳体开模成本较高,建议全新开模在评审通过后确定。

应当指出,在选用屏蔽线缆时,不仅要考虑其屏蔽性能,还要考虑成本、机械强度等特性。当整个电缆受到过多的机械、天气和潮湿的影响时,影响最严重的屏蔽部分就是连接处,通常使用5年之后性能将下降一个数量级(20dB)。

对于多电缆入口的机箱壳体,为保证屏蔽连接的连续性,电缆屏蔽连接方法可参考图7。

a)线缆屏蔽层和壳体端接

b)c)(b)线缆端连接夹具

图 7 多电缆屏蔽层和壳体电连接(网络资料)

(a)电机本体(b)电机及集成控制器

图8 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网络资料)

若考虑成本,部件屏蔽设计难以做到完美,可考虑系统级解决措施。图8为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为降低 U、V、W 线缆可能带来的辐射发射问题,其在电机端增加一金属屏蔽盒,在提高 EMC 设计的同时提高了IP防护等级。

2.4 EMC 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

系统电磁兼容试验技术包括:试验规范制定、标准制定、项目选择、实施方法、场地建设、误差处理等技术和过程。为保证EMC测试的一致性,系统测试必须在标准的试验环境下进行。根据自身条件建立相应测试环境或选择测试机构,都是不错的选择,为节省测试费用而牺牲零部件或整车EMC性能的做法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若脱离整车测试验证环节,零部件EMC设计很可能出现设计不足或过设计问题。EMC 系统测试是系统级EMC设计流程中重要的环节,既用于验证整车 EMC 设计的合理性,又为设计方案优化、评审及冻结提供依据。在验证各电器部件EMC设计符合性的前提下,验证零部件EMC测试数据和整车测试数据的关联性,根据整车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对整车系统内接地措施进行尝试性优化整改,在整改效果难以满足整车测试需求的前提下,对零部件EMC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改,根据整改便利性、成本、可靠性、开发周期等因素确认零部件更改比重,并保证足够的裕量,从而降低因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保证整车测试的一致性。

状态冻结阶段,需要随机抽样同一批次各电器部件多台进行测试,在测试数据一致性评审通过后,冻结零部件EMC设计。同样,只有整车测试具有足够的一致性和裕量,整车EMC 设计数据才能冻结。

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有:《电器部件 EMC 测试分 析报告》、《整车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设计优化分 析报告》、《XX 零部件EMC优化设计分析报告》、《接地线(含接地螺栓、螺母)盐雾等试验分析报告)》、《接地线阻抗测试报告》、《接地点防腐处理工艺设计评审 报告》、《接地点可维护性评审报告》、《电器部件壳体数模冻结报告》、《电器部件EMC设计方案冻结报告》、《XX 车型EMC设计方案冻结报告》等。

2.5 EMC 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

本阶段贯穿于系统级EMC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的评估、评审和优化,必须保证零部件设计和整车设计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评估、评审时既要考虑功能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设计因素,还需要 EMC 专家的技术指导,同时又要综合考虑设计美 观度、可维护性、可工程化、成本等其它因素。

简单合理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这无疑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良品率,加快上市时间的同时,让电动汽车EMC设计的风险降至最低,所以评估、评审阶段还应坚持简单的原则。

电动汽车功率部件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趋势,功率部件的EMC设计仍将是整车EMC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续航里程而增大电池结构,从而使整车电器系统布局更紧凑,部件间EMI问题更突出。智能化、高频化等电子电器的安装加剧了整车通过GB 14023测试的难度,所以,评估、评审阶段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3、结语

本文从工程应用设计的角度,对整车系统级EMC设计流程做了详细描述,而对设计细节以及EMC 指标的量化未做具体描述,但整个设计流程还是非常清晰的。采用系统方法,按照特定的逻辑来组织研发过程中模糊的、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各种研发活动,最大程度地减少研发活动的反复和耦合,使复杂、模糊、混乱的EMC研发活动流程化,从而提高了EMC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研发成本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在设计和选用电源滤波器的过程中,系统工程师发现,加了滤波器以后作用不大,甚至会发生某些频段的噪声变大。

OBC 内部均设计了滤波单元,但由于滤波单元设计不专业(包括滤波器输出阻抗和 OBC 输入阻抗相互匹配、滤波器拓扑结构设计不合理等)或受布局空间所限安装位置不合理等原因,滤波器实际抑制干扰能力较差,传导发射超标现象较明显。

4、总结

EMC实施建议 篇5

按“CE”认证所要求,我公司医疗器械产品需要通过“电磁兼容”(以下简称EMC)测试。能否顺利通过EMC测试,做好产品EMC测试前的整改很重要,在现阶段国内EMC测试初步展开。我公司和国内多数企业一样面临诸多困难因素,如测试资源不足、EMC人员缺乏,国内具有资质的测试认定机构较少,费用高昂,企业内实施EMC的配套要求及实施方法没有法规及标准。故此在现有条件下对公司产品实施EMC整改,为通过EMC测试打下基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领导参改。

一、对公司产品实施EMC全面管理工作

1. 对设计、工艺、质管相关人员进行EMC专业培训。

2. 设立专职EMC专员(可由进行EMC专业培训过的工程技术人员兼任)配合企业负责人进行EMC管理、实施、检查工作。有产品设计最终评审权。

3. 根据整改需要,不定期召开设计、工艺、制造、质管方面人员对公司产品进行EMC评审,在产品实现全过程实施EMC规范化管理。

4. 开展EMC交流工作,与具有“CE”认证后企业、EMC检测权威机构、EMC专家人士加强交流、学习、协作、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二、公司产品的整改工作

1. 首先对进行“CE”认证的产品进行EMC整改,此项工作由产品主设计、电路控制设计、结构设计人员、质检人员构成,公司生产技术负责人牵头,相关人员配合组成专项小组,对认证产品进行全面测评和诊断,找出不足,确定整改方案,按EMC规范要求进行改进和确认。

2. 在认证产品整改完成后,进一步对公司重点产品提出EMC整改,参照认证产品整改方案进行。

3. 在研发产品的整改,要参照EMC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从设计、工艺、生产作业全面实施EMC规范化管理,为今后公司产品认证工作降低管理成本使产品质量上新台阶。

三、产品实施EMC规范化的必备条件

1.公司拟定相应的产品测控标准及整改方案、实施办法、作业指导书,并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EMC测试环境及设备的准备,鉴于国内现状及产品特性,基本测试有两大方面(干扰和抗干扰测试),此类测试环境及设备要求较高,公司短期内可与相关检测机构及院校进行合作利用测试资源,并立足企业进行相关项目的自测作为整改依据,此项工作由专项组开展。

3.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逐步完善企业的测试环境和设备条件,以利于企业产品创新和规范化。

以上观点请领导及专业人士指正。

董向群

电控设计抗扰EMC技巧 篇6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 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 即电磁敏感性。各种运行的电力设备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运行的设备和人员造成干扰、影响和危害。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电磁兼容EMC学科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为宗旨, 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干扰的产生、传播、接收、抑制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和计量技术,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经济最合理的原则, 对产生的干扰水平、抗干扰水平和抑制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 使处于同一电磁环境的设备都是兼容的, 同时又不向该环境中的任何实体引入不能允许的电磁扰动。

2 EMC测试方法

目前EMC测试手段主要分为传导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谐波电流测试。传导发射测试, 通常也称为骚扰电压测试, 只要有电源线的产品都会涉及到。另外, 信号/控制线在很多标准中也有传导发射测试的要求。辐射发射测试, 是测量空间传播的辐射骚扰场强, 应用广泛。

3 电源部分设计技巧

3.1 磁珠

电源设计中, 加磁珠是一项必须的设计。磁珠在电磁兼容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当电流通过其中心孔的导线时, 便会在磁珠内部产生循环流动的磁道, 可以把大部分磁通作为材料中的热散掉。

3.2 电容选择

在电源设计中, 元器件的选择也很重要, 选择哪种类型的元器件对你所设计的电控板EMC性能的好坏至关重要, 比如电容器的选择。电容器在电源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在存储能量、浪涌电压保护、EMI抑制和控制电路等方面。

铝电解电容通常是由在两个电解质中间缠上螺旋状的金属箔构成, 每单位体积可以达到很高的电容值, 但是也增加了内部的感应系数。

钽电容由带直接焊盘和脚位连接的块电解质构成, 它有比电解电容小的感应系数。

陶瓷电容由多层的金属和陶瓷介质组成, 在低于1MHZ的频率范围内有显性的寄生效应。

不同介质对不同频率有不同的响应。一种类型的电容在不同的频段范围可能比另外一种更适用, 铝和钽电解电容在低频结尾处有优势, 主要在蓄能和低频滤波器中采用;在中频范围内 (Khz~MHZ) 陶瓷电容有优势, 主要用作去耦和高频滤波器。低漂移的陶瓷电容和云母电容主要用在超高频或者微波应用中。

4 接地部分的设计

4.1 300KHz以下一般单点接地, 以上多点接地, 混合接地频率范围50KHz~10MHz。另一种分法是:<0.05λ单点接地;>0.15λ多点接地。

4.2 对电缆屏蔽层, L<0.15λ时, 一般均在输出端单点接地。L>0.15λ时, 则采用多点接地, 一般屏蔽层按0.05λ或0.1λ间隔接地。混合接地时, 一端屏蔽层接地, 一端通过电容接地。

4.3 对于射频电路接地, 要求接地线尽量要短或者根本不用接线而实现接地。最好的接地线是扁平铜编织带。当地线长度是λ/4波长的奇数倍时, 阻抗会很高, 同时相当λ/4天线, 向外辐射干扰信号。

5 PCB板布线的设计

在PCB板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器件的整体布局, 比如哪些是高频数字信号, 哪些是模拟信号, 频率多少, 器件应该如何摆放相互之间影响最小等等之类的问题都需要考虑到。

高频信号 (>30Mhz的往往叫高频) , 高频信号最后走内层, 并且高频信号的回路要尽可能的小, 减少能量向外辐射的路径, 也就是回路阻抗, 让其工作完马上回到地。

数字信号开关频率都很高, 如果和模拟地分割不好, 很容易干扰到模拟地, 产生噪声, 差模干扰。

还有在什么位置摆放滤波电容等等, 一般DSP芯片电源管脚旁边都放一颗小电容, 来滤高频。

导线的宽度, 如果有瞬间大的电流, 那么对地导线要宽和短。

电源线与回线尽可能靠近, 最好的方法各走一面。高速线避免走直角。针对长平行走线的串扰, 增加其间距或在走线之间加一根零伏线。

6 电控板的布局设计

晶振尽可能靠近处理器。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占不同的区域。

高频放在PCB板的边缘, 并逐层排列。

用地填充空着的区域。

7 防止天线效应的产生

避免走线长度接近干扰源信号的有效激励长度。

当走线接近干扰信号波长的某个特定波长 (或波长的一部分) 时, 一个有效天线就会出现。

当走线尺寸达到干扰信号的某一特定波长 (或波长的一部分) 时, 一个高效天线就会形成。

8 滤波

8.1 选择EMI信号滤波器滤除导线上工作不需要的高频干扰成份, 解决高频电磁辐射与接收干扰。它要保证良好接地。分线路板安装滤波器、贯通滤波器、连接器滤波器。从电路形式分, 有单电容型、单电感型、L型、π型。π型滤波器通带到阻带的过渡性能最好, 最能保证工作信号质量。

8.2 选择交直流电源滤波器抑制内外电源线上的传导和辐射干扰, 既防止EMI进入电网, 危害其它电路, 又保护设备自身。它不衰减工频功率。DM (差摸) 干扰在频率<1MHz时占主导地位。CM在>1MHz时, 占主导地位。

8.3 使用铁氧体磁珠安装在元件的引线上, 用作高频电路的去耦, 滤波以及寄生振荡的抑制。

8.4 尽可能对芯片的电源去耦 (1-100n F) , 对进入板极的直流电源及稳压器和DC/DC转换器的输出进行滤波 (u F) 。 (见图1)

Cmin≈△I△t/△Vmax△Vmax一般取2%的干扰电平。

注意减小电容引线电感, 提高谐振频率, 高频应用时甚至可以采取四芯电容。电容的选取是非常讲究的问题, 也是单板EMC控制的手段。

结束语

单板的干扰抑制涉及的面很广, 从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到元器件的EMC控制, 从生产工艺到扎线方法, 从编码技术到软件抗干扰等。一个机器的孕育及诞生实际上是一个EMC工程。最主要是需要工程师们设计中注入EMC意识。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应用, 电磁干扰对电器使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磁兼容在电器设计方面也日趋重要。电控设计在电器整体的电磁兼容EMC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浅谈电控板设计在抗扰EMC方面的技巧。

EMC合同能源管理 篇7

EMC合作方式是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设备租赁型:客户向能源服务公司租赁节能设备,租赁期到后设备无偿转让给客户。客户按月或者按季度向源服务公司支付设备租金。

●节能效益支付型:客户委托能源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工程,先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余额用节能效益支付。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由能源服务公司先期提供,如达到所承诺的节能量,客户支付节能改造工程费用。

●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改造工程前期投入由能源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分享由节能改造带来的降耗收益。合同期满,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客户所有。●能源费用长期托管型:在保证客户能源成本降低的前提下,客户能源费用全部交由能源服务公司管理。节能设备长期的运行管理维护、更新改造再投入均由能源服务公司承担。

BOT特许经营管理

BOT是英文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

EMC项目财务核算要求 篇8

一、项目收入确认的标准按项目进度定,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标准合同确认进度。进度日为确认收

入的时点,同时确认为应收账款,并实施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项目的保密内容:

1、政府性节能减排补贴,指该EMC项目根据产生节能规模,按煤产生的能量给予每吨300元的补助

标准执行。

2、碳排量的储备,指该项目节省的碳排量可以储备,将来可以在碳排量交易市场交易。

三、项目的成本

1、投入的节能设备折旧费用;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

2、投入的土建工程计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3、投入的配套电缆线等采购费用;

4、销售人员费用;

5、管理人员费用;

6、财务费用的投入。

四、项目的税收处置

1、涉及到营业税的征收,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

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

2、涉及到所得税的征收,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

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发票,以EMC专用服务发票作为收款凭据。

电子产品EMC设计 篇9

电磁技术的实际应用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这些“污染”有的直接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有的严重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抗这种“污染”的技术和理论也伴随着电磁技术应用的开拓不断发展。

抗电磁干扰不能只采用单纯的排除或抑制等措施,因为有些“干扰”本身就是要使用的信号,而有些干扰是不可完全抑制的,因此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概念,即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它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包括电磁干扰(EMI)、电磁抗扰度(EMS)和电磁环境三方面的含义。

对于医用电气设备和/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都必须在该系统和产品的设计阶段就予以重视,并作为该系统和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虑,而且应始终贯彻在该系统和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使用和维护的全过程中。

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系统(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e,WCE)现在正处于研制阶段,本文通过对该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分析,在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标准YY0505-2005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移动通讯设备相关电磁兼容性要求的标准,根据其特点构建了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电磁兼容性试验模型,为进而编制WCE的EMC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性能判据奠定基础。

1 WCE系统结构特点

双向数字式WCE由“一次性使用的无线收发数字式内窥镜胶囊”、“便携式无线接收与数据传输装置或固定图像采集设备”、“体外超声定位仪”和“数据处理工作站”四部分组成。监测时,内窥镜胶囊由口吞入,随人体胃肠蠕动前行,直到肛门排除。在此过程中,内窥镜胶囊通过实时无线载波,将在消化道内拍摄的大量图像以数字信号无线传输给受检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或固定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存储记录。同时通过体外超声定位装置实现对胶囊在消化道内的位置判断。最后由数据处理工作站对由无线内窥镜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受检者的消化道内是否存在病变。其具体结构如下:

⑴无线内窥镜胶囊的电路包括了光学系统、照明电路、摄像电路、图像无线发射模块、能源管理模块,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⑵图像的体外采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图像采集卡实时观察、采集视频信号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便携式图像接收装置。

⑶体外超声定位仪定点病灶检查、样品(包括组织采样)采集、物理化学参数(温度、酸碱度等)采集、腔道内定点释放药物、标记物,和在腔道内施行手术治疗等功能。

⑷数据处理工作站对无线内窥镜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以及病例管理等功能。

2 WCE系统电磁兼容性模型

2.1 WCE产品EMC标准采用的通用标准概述

YY 0505-2005适用于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包括根据医用电气系统定义的医用电气系统中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作为医用电气系统的一部分由系统制造商提供的局域网络或通讯网络应当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EMC试验。

虽然YY 0505-2005规定了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试验,但并没有给出试验方法说明,具体的试验方法要依据引用的一些电磁兼容基础标准和产品类标准。

YY 0505-2005对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电磁干扰试验和抗扰度试验。

(1)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对无线电业务的保护,也可以防止发射的电磁骚扰干扰其他设备和系统,同时考虑对公共电网的保护,以维护电网电源的质量。EMI试验依据的电磁兼容标准包括:GB 4824-2004、GB 4343.1-2003、GB 17743-1999、GB17625.1-2003、GB 17625.2-1999。

(2)电磁抗扰度(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YY 0505-2005规定了预期用在典型健康监护电磁环境中的设备和系统的抗扰度要求,具体的试验方法依据以下的电磁兼容基础标准:GB/T 17626.2-1998、GB/T 17626.3-1998、GB/T 17626.4-1998、GB/T 17626.5-1999、GB/T 17626.6-1998、GB/T 17626.8-1998、GB/T 17626.11-1999、大多数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都需要根据以上标准进行抗扰度试验。

(3)由于对于内部电源的可移动式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在未经修改的情况下不适用,因此我们参考GB12638-90和GB/T 15540-2006进行相关试验。

2.2 WCE系统的EMC产品标准模型

综上所述,在WCE系统中应考虑以下部分的电磁兼容特性:

⑴无线内窥镜胶囊和便携式图像接收装置两装置采用发射频率为315MHz的调幅载波射频发射/接收图像信号,其载波符合GB 12638-90中对微波的定义,即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同时胶囊和便携式图像接收装置为由内部电池供电进行工作的便携式无线电可移动设备,符合GB/T 15540-2006的适用范围。

因此,对无线内窥镜胶囊和便携式图像接收装置应进行符合GB 12638-90的辐射安全试验和GB/T 12638-90中6.1收信机和发信机在连续骚扰下的性能判据和6.2收信机和发信机在瞬态骚扰下的性能判据。

⑵体外超声定位仪由于该设备的超声频率正在考虑中,故该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暂不考虑。

⑶固定图像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工作站在WCE系统中采用计算机系统做为固定图像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工作站,计算机系统承担着无线内窥镜胶囊的辅助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ITE)的双重任务,因此对WCE系统中采用的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考虑以下试验:

(1)符合GB 9254-1998中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试验;(2)符合GB/T 15540-2006中的辅助设备的杂散骚扰试验、连续骚扰试验和谐波、电压波动和闪烁试验;(3)抗扰度试验RF电磁场试验、静电放电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共模)试验、RF场感应的传导骚扰(共模)试验、电压暂降和中断试验、浪涌(冲击)(共模/差模)试验。

WCE系统各部分的具体试验项目见表1、表2。

2.3 WCE系统的分类与分组

依据YY 0505-2005中附录CCC(GB 4824分类指南),WCE系统应分为B类(家用和直接连到住宅低压供电网的所有设施中使用的设备)1组(仅为其内部功能的需要而产生或使用RF能量)。

3 总结

设备因电子元器件早期失效而引起的故障是比较容易诊断和处理的,但是对由电磁兼容问题引起故障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就不那么简单了。电磁兼容问题通常是由于设计的缺陷、设备间干扰的相互作用或设备所处电磁环境不良所引起的,对其诊断和处理都比较麻烦。

在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制定系统和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的标准和规范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电磁兼容的复杂性,从产品开发伊始就必须贯穿在整个产品开发、试制和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并且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开展电磁兼容性能的测试,而依照标准来进行测试就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通过对产品的EMC模型的设计,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产品EMC的标准,并充分利用检测仪器和手段,特别是利用电磁兼容性测试仪器、频谱仪和宽带示波器等仪器分析和综合解决电磁兼容性故障,以期望通过前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保证即使在后期故障检测中出现了问题,也比从来没有考虑过电磁兼容设计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耗费的代价也要小得多。同时,由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内容是可以总结和提高的,后期补偿的经验可以经过总结后用到下一代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不能利用后期故障诊断和处理来代替前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前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医用电气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有力保证。

摘要: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系统现正处于研制阶段,本文通过对该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分析,在标准YY0505-2005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移动通讯设备相关标准的要求,根据其特点构建了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电磁兼容性试验模型,进而编制了其电磁兼容性的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性能判据。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标准化试验,试验模型,无线内窥镜系统

参考文献

[1]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钱振宇.3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与对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郑军奇.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钱振宇.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杨士元.电磁屏蔽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6]YY0505-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7]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GB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S].国家技术监督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9]GB4824-200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S].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0]GB/T15540-2006,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S].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emc秘书门案例分析 篇10

究竟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何去何从?导致其离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据《当代经理人》掌握的最新消息,陆纯初已经正式离开EMC公司,将与工作刚满一年时间的EMC公司挥手作别,其退位原因却另有隐情。

幕后另有操盘手

身为新加坡人的陆纯初,自1981年就进入IT行业,历任IBM、西门子Nixdorf新加坡公司和西门子中国公司的销售、市场和管理要职。3月加入甲骨文之初,担任甲骨文新加坡公司董事总经理,并于同年10月担任甲骨文公司南亚区董事总经理,后于12月担任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区域董事总经理一职至9月。4月加入EMC中国公司,统管EMC在华的所有业务运营及管理。

有着二十几年的IT从业经验,却并没有让这位高级职业经理人获得很高的评价。陆纯初一贯强硬的作风使其对本土化管理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总是以锐意改革来渲染对公司的治理,而其改革的直接手法就是大刀阔斧的“砍人”。

“史上最牛的女秘书”被陆纯初因“秘书门”事件给砍掉了,女秘书离职的同时,媒体也爆出陆纯初的离职消息,事件被互联网炒的如火如荼,看似陆的离开与此事有些牵连。但在事件了解过程中,一位甲骨文的元老向《当代经理人》透露:陆纯初的下台是有人在背后搅局,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中国区的副董事总经理张书恒。

听到此,不禁让人感到有些疑惑不解,张书恒与陆纯初有什么深仇大恨?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时间要追溯到在甲骨文中国时期,胡伯林执政期间,为了取证张书恒捞取大量灰色收入而提拔其手下各大行业的销售经理为副总,由于胡伯林没有把张书恒这个副董事总经理的位子放在眼里, 张书恒大怒,于是闯进胡伯林的办公室大闹了一场,此事轰动了整个ORACLE公司,总部派当时南亚区董事总经理陆纯初来调解此事。由于在处理张书恒的事情上陆纯初与胡伯林意见产生严重分歧,致使陆第一个就把胡伯林砍掉。

此后,张书恒还在得意幸免之时,陆也在悄悄调查他,张书恒在甲骨文中国做过多年的销售总监职务,几年的“海捞”已经成了亿万富翁,陆纯初在掌握大量情况后,准备以他强硬的惯有作风将张书恒交司法处置,张书恒被吓破胆,病倒在床3个月。最终考虑到公司形象,被ORACLE总部一纸令下阻止了,虽然ORACLE没有法办张书恒,但他也没有落到好果子吃,在205月正式被甲骨文中国公司开除。为此张书恒一直记恨在心,这也为陆纯初在EMC有今天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陆纯初将公司各个部门总监级的人物进行了大换血,也因此在甲骨文得罪了很多人,张书恒在其中更是深受其害,所以一直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报复陆纯初”,那位元老告诉记者。

重演牺牲品角色

在业界一贯以“铁腕”经理人著称的陆纯初,其职业经理人的生涯也栽在了自己的铁腕风格中。在甲骨文处理完胡张二人的矛盾后,陆纯初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也被甲骨文公司请出了门外,成为了最终管理的牺牲品。

而到EMC工作刚刚满一年的时间,就又一次重演了管理牺牲品的角色。

在EMC中国员工中流传着对陆纯初这样的评价:此人根本不懂本土化管理,只会不满意就裁员,从来没弄懂在大陆做生意的套路,也不懂得沟通,只会搞些运动。

在采访中,EMC中国公司一位中层告诉记者:“陆纯初确实是一个很难沟通的人,他从来不管实际情况怎样,只是规定的制定者,制定后就要按照规定去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因此和员工上上下下的关系一直很僵。”

由此推断,“女秘书事件”也是陆纯初在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失败的体现。在谈及陆纯初辞职真实原因时,这位EMC中层向记者透露:“陆纯初的走跟本不是互联网上传的那样,其一陆的离开早有动静,从去年年底EMC中国区高层架构就开始陆续有些调整,这一点陆纯初早有预料;其二陆本人与公司上下级员工关系搞得非常槽糕,很多人对他有意见致使他无法继续呆下去;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陆纯初的直属上司亚太区总裁Steven Fitz刚刚被一个叫Steve Leonard的人接替,而Steven Fitz被升到EMC美国总部任职,陆没有了直接靠山,新上司又不知来历,无奈之下陆纯初只好自行摘下乌纱辞官退局。”

EMC·BTC加盟校选址标准 篇11

加盟校选址模板

作为EMC国际全脑训练中心的加盟培训基地,运营方在进行培训机构的选址阶段将指导培训机构如何选址,并提供相关选址的客观标准规范。选址具体参照以下原则:

1.购买当地的行政地图,统筹全局,分清重点;

2.调查当地同类培训机构所在地址并在地图上标明;

3.根据交通位置,竞争格局,初步选定选址区域;

4.交通便利的中小学聚集地或居民聚集地;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商务区;

5.各类教育培训行业聚集的场所:当地的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和党校等当地知名且学员集中的场所;

6.培训机构地址必须临街(城市的主要街道);从备选地点步行,建议在10分钟内可到达公交站;

7.有可以停靠自行车的场地;附近有收费合理的停车场;最好选择十字路口或附近所有地标性的建筑,便于寻找;

8.楼高超过3层(不含3层)必须配备电梯,建筑物是5层以下的至少有一台电梯,10层以下至少有两台电梯,15层(不含15层)以下至少有三台电梯,15层以上不能少于四台电梯;建议选择3层以下;(该条符合当地的培训机构定址的政策规定)

9.使用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得房率不低于 75%),前厅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该条仅为建议,乙方需根据实际开设项目以及当地政府关于办学政策之规定进行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的确定)

10.房地产权证,消防许可证,租赁楼层的出租许可证齐全;产权证上的房屋租赁用途注明办公用途;

11.对装修,消防的要求必须符合交工要求,消防的审查会牵扯到很高的费用,所以在要求物业有解决此问题的能力,因为装修时势必会调整写字楼的喷淋头位置;

上一篇:高三化学教案下一篇:七年级年级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