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旧产品

2024-05-29

电子废旧产品(共10篇)

电子废旧产品 篇1

0 引言

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2006年实现电子产品销售收入4.75万亿元, 同比增长24%, 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废旧电子产品也大量产生, 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与一般的城市生活垃圾有很大不同, 其塑料机壳和电路板上含有有毒的溴化阻燃剂, 显示管、显像管里含有以硅酸盐形式存在的铅元素, 电路板上的焊料为铅锡合金, 铅会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半导体、SMD电阻中含有镉, 而铁质机箱、磁盘驱动器中含有铬, 开关、磁盘驱动器和传感器中含有汞, 电池中含有镍、锂、镉和其他金属, 如果这些金属进入土壤或水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一台个人电脑中含有700多种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害。如果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废电子产品被掩埋在土壤中不做任何处理, 渗透出来的有害物质就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假如将这些废电子产品进行焚烧, 则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 如燃烧塑料会产生二恶英, 它是有毒的、强致癌物质[1]。

1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设计模型

以混合体系为目标, 既可以提高回收处理能力, 又可建立社会化的综合回收处理企业, 如图一所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成本构成如图二所示。

2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面的思想, 建立相应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设计的数学模型, 如图三所示。

2.1 变量说明

注:虚线表示逆向物流

m:回收点的个数。

n:拟修建的再处理中心的个数。

i:回收站i=1, 2, …, m。

j:拟修建的再处理中心j=1, 2, …, n。

α:废旧电子产品中有用物品的比例。

β:再处理中心分拣后的待处理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有用物品的比例。

uij:混合等级废旧电子产品从第i个回收站至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运输量。

b1:待处理废旧电子产品在再处理中心的单位处理费用。

b2:完全无用的废弃物的单位废弃处置综合费用。

vj1: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至物流配送节点的物流总量。

vj2: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废弃处置物流总量。

cj:有用物品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至物流配送节点的单位运输。

ui:第i个回收站中的所有混合等级废旧电子产品的总数量。

Fj:修建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总费用。

fj:修建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固定费用。

θ:反映再处理中心非固定费用与设施处理能力关系的参数。

h:似修建的再处理中心所应具有的最小处理能力。

aij:废旧电子产品从第i个回收站至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单位运费。

M: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根据以上变量的定义, 可知以下关系式成立:

即从第i个回收中心从消费地所回收的所有废旧电子产品数量等于第i个回收中心运往各个再处理中心的物流量。

即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运至物流配送节点的物流总量等于从所有回收站运至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可直接利用的物品总量与经过处理后可利用的物品总量之和。

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废弃处置物流总量等于从所有回收站运至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经处理后无法再利用的最终废弃物之和。

即修建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总费用等于其固定费用以及与设施能力相关的费用之和, 其中应根据具体设施的费用及处理能力相关统计数据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 θ的取值不仅要反映设施投资费用与设施能力的线性关系, 还应在废旧电子产品供应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留有适当余地, 以使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废旧电子产品数量有所增加时, 再处理中心依然能够满足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需要, 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 根据电子废旧物物流的特点, 在综合考虑废旧电子产品物流的设施建设固定费用、运输费用、再处理费用和废弃物处置费用等众多因素基础上, 将再处理中心的建设费用视为处理能力的线性函数, 本文提出如下数学模式来解决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的设施选址和能力选择问题。

以上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为寻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构建的相关费用之和最小。式 (5) 中第一项为建造再处理中心的投资费用;第二项和第三项为电子废弃物的运输费用之和;第四项为使电子废弃物得以恢复利用价值的处理费用, 第五项为电子废弃物最终无法利用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费用。

约束条件中, 式 (6) 、 (7) 、 (8) 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中的流量平衡约束。式 (9) 给出了在设施处理能力充分满足情况下的建造再处理中心投资费用。式 (10) 为选址决策变量的0-l约束。不等式约束 (11) 构造了选址策略中的配流准则, 即废旧电子产品流量只在拟修建的再处理中心分配, 在不拟修建的再处理中心分配的流量为零。不等式 (12) 表示所有拟修建的再处理中心所具有的处理能力必须大于最小处理能力的约束。

2.2 仿真与结果分析

某电子产品公司有6个销售点, 该公司计划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在考虑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该公司的6个销售点负责对其电子产品进行回收, 所以只要投资建再处理中心即可。经过市场调研, 该公司打算在X1、X2、X3、X4四个备选点建再处理中心。

相关的常量参数的取值如下:

m=6:网络中所有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站的数量。

n=4:网络中所有拟建废旧电子产品再处理中心的数量。

ui=400, 500, 350, 400, 500, 600:第i个回收站回收的所有废旧电子产品的总数量。

α=0.2:再处理中心所有废旧电子产品中包括含直接应用的有用物品的比率。

fi:=350000, 300000, 380000, 400000:修建第j个再处理中心的固定费用。

β=0.7:再处理中心分拣后的待处理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有用物品的比率。

b1=60:待处理废旧电子产品在再处理中心的单位处理费。

b2=18:完全无用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单位废弃处置综合费。

cj=6, 6, 7, 8:有用物品从第j个再处理中心至物流配送节点的平均单位运输费用。

M=30000000: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θ=180:反映再处理中心非固定费用与设施处理能力关系的参数。

h=580:修建再处理中心所应具有的最小处理能力。

利用LINGO求解。支宪程序结果得到一个最优解x (1, 2, 3, 4) = (0, 1, 0, 0) , 即说明可以将再处理中心放在第二个备选点, 所有回收回来的废旧电子产品都运到该再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再处理, 经过再处理后或是利用或是进行废弃处置。该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的运行费用为852420元。

3 结束语

本文建立了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设计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将再处理点的处理能力作为投资费用的线性函数进行建模, 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但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中存在着各种随机因素, 比如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量、产品的等级及回收率的随机性, 进一步的研究必须分析随机因素对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物流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朱眺茵.循环经济关键环节回收物流的运作模式——以城市电子垃圾回收模式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7.

[3]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向盛斌.基于环境的物流系统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2.

电子废旧产品 篇2

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途径选择分析

通过研究废旧机电产品的.特征,结合国内外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现状,分析了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三种主要途径及其特点.

作 者:姚巨坤 崔培枝 向永华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 刊 名:资源再生 英文刊名:RESOURCE RECYCLING 年,卷(期): “”(6) 分类号:X3 关键词:废旧产品   资源化   再制造   再利用   再循环  

电子废旧产品 篇3

关键词: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经济性因素

前言:长期以来,我国落后的电子电器废旧产品的回收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负担。因此对于大量涌现的电子废弃物,我们有必要开展电子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逆向物流的经济因素分析

首先是投资额。对于逆向物流回收机制,企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购买循环设备,联络回收厂家,或对技术性较强的回收环节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其次就是盈利性。企业通过将废旧产品转化成再生资源进行营利。在此过程中,不仅节约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将逆向物流回收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增强企业售后服务的保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形象。最后是成本问题。成本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在自营模式下需要为该回收项目支付的成本较高,许多回收上来的电子废旧产品没有正规的包装,并且运输成本和仓储费用也很高。

二、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的循环经济模式

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的有效建立,不仅可以给模式中各环节涉及到的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我国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回收循环经济模型为:从经济效益流向来看:回收企业-电子电器生产企业-各类电子电器企业-消费者-淘汰废弃产品-社会废弃物-回收企业。从社会效益流向来看:回收企业-社会废弃物-电子电器生产企业。

三、逆向物流循环经济模式中各环节的经济性因素分析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环节的逆向物流。广大的消费人群是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的产生者,是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消费者在回收体系中积极参与,主动上交电子废旧产品,可以为回收企业、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回收费用和管理成本,相反,如果消费者对于家中的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参与度不够积极,将会使得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尤其是回收企业在对电子废旧产品的回收上变得相对被动,回收废旧产品数量减少,导致各种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上涨。因此,消费者在整个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消费者在产品回收模式中的责任和义务,对消费者参与回收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社会舆论也应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使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的观念融入到每位消费者心中,为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零售商环节的逆向物流。首先,在销售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会经常与消费者打交道,对产品的型号、类别、质量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还对消费者的心理习惯相对熟知。这对于开展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十分有利。其次,零售商是电子产品销售的主力,方便消费者送还报废的电子产品,且零售商一般拥有自己的仓库,有暂时存放回收的废旧电器的条件,可以节约额外租用仓库的高额成本,也不用考虑回收运输费用的问题,具备作为回收站点的条件。最后,零售商在回收过程中也进行回收利益分配,开发了新的利润源泉,树立环保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生产企业(即制造商)环节的逆向物流。生产企业是整个电子废旧产品回收循环经济模式中的核心环节。生产企业可将设备过时、技术过后的生产车间改造为回收处理车间,这样即可节约成本,又可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总体来讲,制造商的回收处理中心承担了收集、存储、鉴定、清洁、拆卸、再配送的功能。而对于生产制造企业的赢利点就在于掌握产品重加工再生产技术,实现对产品盈利的最大投入,从而促进合作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利润。

结束语:电子废旧产品是一类污染大但回收价值高的产

品,随着社会各界对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的意识逐渐强化,企业也慢慢开始关注回收电子废旧产品的项目,为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同时又能为回收企业争得利润,各专家研究学者开始着手分析成本-收益模式下的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通过对消费者环节、销售商环节和生产企业环节的经济因素分析,试图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模式,同时实现回收企业利润最大化,促进市场良性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为更好地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创造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4

关键词: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电子垃圾

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电子产品报废量的增加以及废旧电子的不规范处理导致其污染状况严重,这个问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电子废弃物中大量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和资源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应对其进行高效回收、环保处理,从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电子垃圾的危害及污染现状、国内外回收处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方面的相关对策及规划。

1 废旧电子的危害及污染现状

废旧电子产品是指被废弃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健康、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如拆解较容易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科研电器等;另一类是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健康、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机显像管内的铅,电脑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质,手机原材料中的砷、镉、铅以及其他多种持久降和生物累积性的有毒物质等。[1]上述废旧电子产品在回收及转移利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现象,亟待引起重视。

1.1 废旧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电子垃圾在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持久稳定的有机物等。[2]若回收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最常见的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含有镍、砷化物、铬、铜汞在内的重金属,这些可能引发皮肤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眼部症状如发痒、结膜充血等。持久稳定的有机物包括多环芳烃、多溴联苯、二氧杂芑和呋喃等,会通过呼吸、饮用水和食物链在人体富集,引起神经衰弱征候,如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病症。[3]

1.2 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危害

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方面。有研究发现,在垃圾填埋场中70%的重金属和40%的铅来自于电视机和监控器,废弃电脑产生的电子垃圾导致71.8万吨铅、287吨汞进入垃圾填埋场。[4]具体分析,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三种:电子垃圾被填埋或者焚烧时,其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会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电子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焚烧,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的污染;遗弃后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中的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5]所以废旧电子产品如果回收处理不当,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1.3 我国的电子垃圾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废旧电子产品的产生速度十分惊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污染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种电子电器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并且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产品报废的高峰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7,8,9],2012年,我国电子垃圾数量达1110万吨,占全球的22.7%;2013年,我国手机淘汰量为7000万部,“四机一脑(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年废弃量达1亿台;2014年,中国以丢弃600万吨电子垃圾的数量排在美国(710万吨)之后位居第二,紧随中国之后的是日本、德国和印度。

我国建立的控制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法律体系虽让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得以缓解,但在进口废旧物资管理体制方面的疏忽与缺陷却成为我国电子污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至亚洲,这其中又有90%进入我国。每年美国、欧洲超过106吨的电子垃圾被运往中国。[10]

我国在电子垃圾处理技术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制约,从而导致了电子垃圾污染。例如,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部的贵屿镇,数万人从事着焚烧废电器和塑料的回收和分解工作,他们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自2005年3月起,绿色和平组织在此地及其周边地区共收集了44份环境样本,公布的检测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过程中排出大量有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导致空气、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土壤中钡的含量超标10倍以上、锡为152倍、铅超标212倍、铬超标达1338倍,水中的污染物超过饮用水标准达数千倍,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11]

2 国内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

2.1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且回收方式比较单一,效率较低。其主要有三种回收渠道:第一种是流动上门收购,“三轮车”一族走街串巷收购旧家电;第二种是通过商场“以旧换新”收购,在新家电销售价格中抵扣结算;第三种是旧家电市场直接收购,收购来源主要是家电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积压产品或集团单位更新换代的旧电器。

然而,我国只完成了回收中最基础的一步,消费者们大多把电子废弃物卖给小区内游走的“马路游击队”,通过这种非正规的废品回收渠道,电子废弃物最终流入私人拆解作坊,导致废旧家电很难进到正规的拆解处理企业。

现在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建立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工作,初步设想我国将实行“生产者责任制”,家电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理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但我国尚未对从事电子废弃物处置的企业的行业属性作出明确的政策规定,电子废弃物主要有两种途径处理:第一种途径是“再利用或反复利用(Reuse)”,将仍可使用的一些电子元器件从有关电子产品中拆解下来,作为二手元器件出售,用于维修、拼装伪劣电子产品或用于玩具等低档商品的生产;第二种途径是“资源循环(Recycle)”,通过拆解、分类等方式回收其中的部分有价值材料。[12]再利用或反复利用是一种可用的回收途径,但由于相关法律和政策尚未健全,存在着诸如产品质量问题、扰乱正常的商业秩序、造成恶性循环的问题以及二手元器件组装的电子产品的安全性等问题。资源循环这种途径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电子废弃物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但一些希望建立起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工厂的地方,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种种因素掣肘,发展十分受限,常常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中,所以大多数电子垃圾处理还是采用简单的手工拆卸方式。

由此可知,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再生利用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现象和技术、装备落后现象,很少考虑或难以考虑处置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13]

2.2 国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

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废旧电子产品数量巨大,造成环境污染状况严重,各国已经采取回收处理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在美国,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产业已经形成,不少生产厂商和零售商都有自己的回收措施。例如,著名的家电零售企业“百思买”,店内就设置了回收亭。美国政府开始执行新政策,禁止民众随意处理电子垃圾产品,为让民众适应该项法规,计划在执行新规定3个月后给违规民众开出罚单。民众也可登录相关网站,查询市清洁局定期在各区回收电子产品的时间,将电子产品带至指定回收点。在日本,其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垃圾废弃物管理政策,例如《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负责自己生产和进口产品的回收、处理,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欧洲国家在电子废弃物的立法与管理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大多为制造商专业回收处理公司、社会专业回收处理公司、市政系统专业回收处理公司等。其发布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等法律法规提出了将环境因素整合到产品设计阶段以改进和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欧洲各国都已成立了至少一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组织,一般是由政府协助制造商建立[15],可见,欧洲各国对电子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及管理已形成了一个新兴朝阳产业。

国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方式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间组织积极宣传。硅谷毒性物质联盟、巴塞尔行动网络、绿色和平组织等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宣传教育活动。这些组织在促进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加快立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政府的大力支持。发达国家政府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置均采取大力支持态度。美国环保局就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出了多项建议并发起了电子产品回收和资源化行动,国防部、能源部、邮政总局等部门建立并资助了一些研究项目和示范项目,为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和资金支持。目前,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在美国已经初具规模。

(3)协会联盟组织的积极协调。国际电子废弃物回收商协会(IAER)、电子工业联盟(EIA)、全国回收商联盟(NRC)等行业组织为电子废弃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通过举办“电子产品资源化高级会议”“电子产品与环境国际研讨会”“世界资源再生利用大会”等各种活动,为企业解决处置技术、废弃物去向及其他发展问题。[16]

(4)研究机构积极工作。马塞诸塞大学、杜克大学等研究单位就电子废弃物的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立法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工作为人们认识和深入了解电子废弃物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且为电子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5)法律体系的监督。在电子产品的报废和处置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包括立法征收电子垃圾处理费和立法再生利用两类。立法征收电子垃圾处理费主要有美国和欧盟。欧盟同时也扩大了生产者责任制的范围,将电子垃圾处理费的征收范围扩大到了在欧盟销售的任何电器。立法再生利用主要有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2000年颁布的日本《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明确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必须负责自己生产和进口产品的回收和处理。瑞典法律规定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费用由制造商和政府共同承担。法国则强调全社会共同尽责,规定每人每年至少回收4kg电子垃圾。[17]

针对上述回收现状,目前发达国家的电子废弃物的处置方法除了主要的填埋、拆解等传统方式,还包括转移洋垃圾、转移生产基地等以捐赠为名送给落后国家的方法。像美国、日本、韩国等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大量转移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为了达到他们在本国减量化的目的,我国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了这些产品生产基地的首选地。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回收现状的分析,对比国外相对完善的回收体系,发现我国在电子垃圾的回收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人们对电子回收意识欠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电子垃圾的回收体系却并未得到健全。家用电器、数据线等废旧电子产品都没有统一的回收处理方式。大多数人都不清楚如何处理电子垃圾,因此许多废旧电子产品都会被卖予二手市场或流动回收的商贩手中,而商贩们只会把值钱的存留,将其余的焚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对于废旧数据线等微型电子垃圾人们则会选择直接扔掉。例如电池等,这种做法同样会污染环境。所以目前妥善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缺少对电子垃圾回收的意识。

3.2 废旧电子回收政策可操作性差导致难以深入落实

现行的法律法规大部分只是框架性的,在实施操作上还有一定难度。如相关条例规定:消费者应将废旧家电交售给家电经销商、售后服务机构或回收企业,不得擅自丢弃和拆解。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在总体方向上有利于我国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产业的有序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可操作性却很低。另外还有收费机制、技术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征收回收处置费用,因此回收企业的前期投入会比较大,初期很难赢利,导致其回收积极性不高,同时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和管理,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法规,更未出台具体的鼓励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的措施和必要的对从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企业的政策扶持。所以,过重的负担也使得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3.3 国外电子垃圾大量流入中国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研发能力比我国强,生产技术和生产理念比我国优越,所以使大量的电子产品流入我国。据统计[18],全世界每年产生有毒废物5亿多吨,大部分产生于工业发达国家。例如西方公司,垃圾在发达国家本土处理费每吨400-1000美元,而出口每吨只需10~40美元,所以很多西方公司会将垃圾卖给出口代理商。而出口代理商除了将垃圾转手卖给发展中国家获得利润外,还能从政府那里获得高额的补贴。到2000年为止,世界垃圾的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据统计[19],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就有80%出口到亚洲,而美英垃圾多数流入中国,使中国成为重灾区。

3.4 管理部门监管不力

有关部门监管和控制乏力导致电子垃圾流向失控并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以来,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及处理的政策和法规比较笼统,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造成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及处理行业无序化发展。同时,国家在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国虽然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但缺乏实施细则,还没有设立针对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的相关法规,环保部门无权取缔那些不规范的电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作坊,更无法干预和控制电子垃圾的流向。“电子垃圾”缺乏监管、无序回收、污染严重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该从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当前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无序状态。

4 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及规划

鉴于国内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处置技术和行业管理的现状,要解决电子废弃物中大量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和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努力提高全民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理顺电子废弃物的行业管理以外,从源头上努力控制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加大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力度,建设若干个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示范生产线或企业,是解决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的关键。参照各个国家的成功典范,结合我国电子垃圾数量巨大、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国情,总结出以下的对策及规划:

4.1 大力宣传废旧电子妥善回收处理

加强宣传和教育,国民环保意识的整体提高是废旧电子产品有效回收的前提。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比如,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来宣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例如,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等,使广大群众真正意识到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促使消费者优先购买绿色产品,自觉抵制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旧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或交售给流动商贩的行为,共同推进废旧电子产品的规范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利用。

4.2 完善回收废旧电子的法律法规

电子垃圾的回收仅靠人民群众的个人力量远远不够,还需司法机构对电子垃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差很多。政府应制定政策,推动电子垃圾回收利用企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3 推广以旧换新,建立物物交换

鼓励并支持商家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新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对于我国这样的电子产品生产大国,如果只靠传统的回收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鼓励商家开展以旧换新活动。

相比传统的电子垃圾回收,以旧换新在网络上进行物物交换的方式更为简单便捷。我们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的运营、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电子网站、互动交流平台和论坛的学习与开发。这种利民的网络平台机制,将使更多人得到方便。这样间接地保护了电子产品,使它们充分发挥了作用,延长报废时间。这种网络平台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拒绝电子垃圾,能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4.4 鼓励厂家开发绿色产品

产品制造商在开发电子产品时,受成本限制、生产工艺、市场利益的影响,很少考虑产品废弃后怎样处理的问题。在生产时同样很少考虑应用绿色材料,而是直接使用了有毒有害且不易降解的材料。甚至,大多数制造商不会在说明书中注明产品材料成分和废弃后的回收处理渠道等信息。因此,电子废弃物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们应呼吁制造商通过开发绿色电子产品的方式,使产品废弃时易拆解,回收工艺简单且高效,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5 拓宽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

拓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标本兼治,我们应该从源头出发,扼制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政府奖励、补贴等措施鼓励现有回收处理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处理规模和提高处理技术,提高废旧电子产品中重金属以及其他物质的循环利用率。首先,应激励企业开发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新型环保电子产品;其次,设立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场所并考虑地区资源的配置问题,将区域产业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很容易出现狼多肉少,空有规模,无米下锅的情况,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让生产厂商承担管理其生产的废弃电子产品的责任,以促使生产厂商在设计产品及使用材料时注重环保因素。

4.6 加强行业的监管和控制

实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经营许可制度,规范电子垃圾的收集、流向和处理,取缔无证回收处理网点。运用法规、行政、经济处罚等手段限制电子垃圾的流向,使收回的电子垃圾流向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避免地下作坊式的工厂造成环境污染。根据中国的国情,明晰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建立有序回收体系的同时应当注重监管、评价制度的建设,以保证政策实施的公平性和高效性。

5 结论

我国电子垃圾数量增长迅猛,回收处理处置体系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大量电子垃圾非法输入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尤为严峻。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电子垃圾的处理处置工作已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完善。本文分析了电子垃圾的危害、国内外电子垃圾现状并结合我国电子垃圾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总体来看,我国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营运适宜的外部经济秩序和借鉴其法律环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回收处理技术,踏上与我国相适应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之路。

电子废旧产品 篇5

一、引言

电子废旧品问题(E-Waste)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同时也是日益重要的商业机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子产品的寿命却在不断降低,所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旧品。这些电子废旧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镉、汞、铅,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与此同时,电子废旧品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有用物质,例如金、铜以及进一步拆解加工后得到的塑料等再生物料,从电子废旧品中提取这些有用物质已经变成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在我国,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力利甚至非法从国外进口“洋垃圾”。所以我国的电子废旧品的增长速度很快,电子废旧品的回收并环保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然而当前我国现在电子废旧品的回收系统还很不规范:电子产品在废弃后未经过分拣被拾荒者或是个体收购者收得,然后经过野蛮拆卸在拆取了那些含有价值且易于拆解的部分后就将剩余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随意抛弃。这种野蛮拆卸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也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国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目前国际上管理电子废旧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延伸生产商责任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所谓延伸生产商责任制是以现代环境管理原则实现产品系统环境性能改善的一种主要制度,是传统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深化和延伸,它不仅要求生产商对生产中产生环境污染负责,而且要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负责。目前,大多数OECD国家采用法律机制来实施EPR政策。其中如欧盟于2000年制订并于2003年1月27日正式公布了《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要求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生产商对出口到欧盟的电子废旧品的回收负责。近年来我国也正积极制订实现循环经济、基于EPR的有关法规和标准,2004年9月,发改委向社会公示《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通过审查阶段,即将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基于EPR的思想,对电子废旧品回收的逆向物流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生产商回收方式(OEM takeback)、生产商的联合回收方式(Pooled takeback)和逆向物流的外包方式,即由第三方负责电子废旧品的回收(Third party takeback)。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投资进行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缺乏从事逆向物流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第三方的专业化运作就显得更有优势,而大型企业为了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也非常有必要将部分或全部逆向物流活动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因此,与第三方正向物流类似,第三方逆向物流也是逆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是站在第三方回收企业――产品责任提供商(Product Responsibility Provider,PRP)的角度上,建立了一个市场化的、可行的电子废旧品回收模式,并分析了在这种回收模式下产品责任提供商的具体运作系统、回收网络的构建、财务担保的策略及环保责任的有效监督问题。

二、第三方回收企业的商务模式

第三方回收模式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企业来代表原始产品生产商承担回收废旧品的责任,这个第三方企业可称为产品责任提供商PRP。生产商支付一笔费用给某个PRP,而由该PRP承诺对这个生产商的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承担环保处理的责任并遵从EPR法规。第三方回收模式的重点是围绕着EPR法规这一中心,在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企业、处理企业及政府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中,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竞争的力量促使电子废旧品回收、拆卸行业的改进和创新,推进电子废旧品回收处理的产业化,并把电子废旧品纳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基于此,运用这个商务模式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以产品责任提供商PRP为核心的第三方回收企业的商务模式框架。

下面对图1所示的介观商务模式框架进行分析,阐述模式中各个环境、交互界面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一)内部环境

即产品责任提供商(PRP)。PRP直接负责生产商的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是整个回收系统的关键。PRP企业肩负着生产商的环保责任和生产商实现闭环物流提供原材料(从废旧品中提取得来的)的责任。这两个责任的履行需要PRP企业有强大的回收渠道、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足够的资金保证。所以PRP企业需要拥有回收中心和拆卸处理中心,PRP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加盟、招标或是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回收中心和拆卸处理中心的使用权。PRP企业的获得处理技术的渠道有:学习国外的处理经验,自主研发,从生产商得到技术支持等。PRP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生产商因将环保责任转移所提供的资金,另外一部分来源于PRP企业本身的资金和政府的补贴。

(二)客户环境

即PRP的客户是生产商。生产商通过招标的市场化机制来选定一个PRP企业负责自己产品的回收。生产商从PRP的回收能力、财务状况、环保责任的承担、竞标价格等方面来选择PRP。而被选择到的PRP企业也可以从生产商得到关于产品的销售领域、产品设计中利于拆卸处理的技术、需要回收的部分等和回收处理有关的信息;甚至生产商会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PRP企业进行回收和拆解。另外生产商在将自己产品的回收处理责任交给PRP企业后,还对PRP是否履行相应环保责任起着监督作用。所以生产商不仅是PRP企业的客户,还是PRP企业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技术来源,对PRP起监督作用。PRP企业管理好这个客户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伙伴环境

即回收及拆卸处理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PRP的生产商,他们提供了PRP的商品。回收中心是整个逆向物流的关键一环,回收中心的网络直接关系到电子废旧品是否可以回收以及回收成本的高低;拆卸处理中心负责废旧品的拆卸处理,把有用的物质保留,把有害的物质进行利于环境的处置。这两点直接关系到电子废旧品的回收率及再生率,即PRP企业为生产商提供的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PRP企业承担的生产商的环保责任的完成。所以PRP如何处理这个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平台环境

回收的平台环境主要有技术、法律法规、社会文化观念和国家经济等,这些因素都对回收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每一个新的回收或是拆卸技术都会增大回收的范围和深度,新的电子废旧品管理技术的运用将会对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的回收产生影响;绿色回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成果不易见的投资,但是有了法律法规的约束,生产商才能真正负起责任,甚至可以说法律法规

的`建立是整个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建立的先决条件,法律法规是有效实施电子废旧品回收系统的保证。欧洲、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重视环保,终端消费者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这需要全民一起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另外国家的经济也会对回收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商贩为了赚钱就从国外进口电子废旧品,在以简单的技术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后,就将一些有害的物质随意丢弃,这成为了他们致富的手段,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危害,但是如果这些商贩所在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了,这种违法的进口“洋垃圾”的情况也许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发展经济也可以促进回收事业的发展。

在平台界面,PRP企业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量宣传环保概念,营造全民回收的社会氛围,并尽力研发和利用回收、拆卸及其他有用的技术。

(五)顶板环境

即PRP的竞争对手,其他的PRP企业。在顶板界面,PRP重点关注商业情报工作、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各种竞争策略。

三、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系统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流程如下:第一,某个正在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商可向一定范围内的PRP招标,标的即为该新产品寿命结束后的回收拆卸管理。第二,每个产品责任提供商PRP可对该新产品的设计进行评估并提交投标书。第三,因为PRP已被要求事先做出承诺,所以标书通常是合理的,可让最低价者中标。第四,当产品销售以后,生产商就要向PRP支付费用以便对废弃品进行管理。

第五,当该产品到了寿命结束期或只要有产品被废弃时,就进入了收集系统。第六,一旦废旧品被收集起来,就可以转交给该PRP在当地的回收中心(可以是PRP自身的子机构,也可以是其合作伙伴)。回收中心拆卸产品,并从PRP收到相关费用。回收中心必须满足由政府、法规设定的环保目标,并且将厂商希望闭环再利用的零部件及物料收集起来交回去。PRP可通过向其回收合作伙伴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来辅助上述过程,包括拆卸流程、物料及零部件的识别等。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运作系统如图2所示。在图2的框架中,产品责任提供商PRP可与某类电子产品的多家生产商签订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的管理协议,PRP则可根据生产商或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布,自建或委托相应的回收中心,由回收中心收集电子废旧品进行拆卸,并依据协议将某些物料交回生产商进行闭环再利用,其它的可再生资源则可公开出售。其中,PRP与生产商和回收中心之间存在信息的双向流动,PRP可构建一个丰富的在线产品数据库,由三方在线共享。一方面,生产商可为数据库动态提供产品的设计信息、回收后的拆卸流程、可再利用的物料及零部件的识别信息(如图像等)等,以指导专业处理工厂或回收中心的拆卸工作;另一方面,专业处理工厂或回收中心可通过生产商的在线帮助,优化拆卸流程,提高拆卸效率和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同时还能将实践中的拆卸经验反馈给生产商,促使生产商优化产品设计。

四、第三方PRP企业的回收网络

回收网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PRP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我国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弱,不仅不愿为自己丢弃的电子废旧品支付相应的费用,反而还要从中获益,使得电子废旧品的回收成本很高。因此,如何构建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回收网络是首要问题。从目前来看,回收网络的建立可以利用正向物流的销售网络;可以与非赢利性组织合作;建立全民回收网络。第三方PRP企业回收网络由若干拆卸处理中心和回收中心构成,可由PRP企业自建或招标或加盟或合作,或是这几种方式的结合。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他们都是直接由PRP管理、控制的。回收中心的下一级小型的回收点又直接由回收中心统一管理,同样可采用自建或招标或加盟或合作,或是这几种方式的结合。对于回收点应有以下的统一规则:回收点必须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回收点只有回收的权力,不可擅自拆卸处理;回收点需要有统一的店面和统一的服装,建立形象;回收点对于废弃的电子产品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确定统一的价格;回收中心对回收点统一培训。

回收的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路边收集;购买点收集;长期固定收集点;流动个体收集;生产商回收收集;生产商、进口商、销售商、专门加工企业等电子废旧品专门收集活动等相结合。

五、第三方PRP企业的财务担保及环境监督体系

由于第三方企业承担了生产商的电子废旧品回收及环保责任,所以第三方企业应有足够的资金确保自己能在规定的年限承担回收责任,并且万一出现一些情况使该企业无法承担回收责任时应当有另一企业来接替完成其使命。这就需要保险等机构的介入,因此第三方PRP企业需要保险公司作为其伙伴的一员。

同时,如何确定第三方企业的是否真的完成了环境的责任,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体系。该环境监督体系应由政府建立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第三方PRP企业的准入门槛

具体的讲就是推行许可证制度,例如发放废旧家电综合处理许可证。对于处理电子废旧品的劳动者也要实施准入门槛,推行证书制,例如给绿色处理的劳动者发放专门的电子废旧品处理资格证书。

(二)政府应尽量降低监督成本,对制造商进行置信的检查

具体做法是:鼓励公众参与和发展政府与企业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政府、企业、公众组成的三角模式。可以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激励公众对环境污染事件的举报最为主要的手段。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监督成本还可以对大众作环保宣传。

(三)政府机构和企业订立最优化合同

作为环境检测部门的政府机构和企业订立最优化合同使得行政部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管理达到制度和技术上的耦合,从而达到双方的“共赢”。

(四)对于二手的家电采取登记制度

对于二手的家电采取登记制度,采用再利用标识对可利用的二手家电标识,没有该标识要作报废处理,防止电子产品的过度应用。

(五)采取转移联单制度

利用该制度既可以作为正规废旧家电处理补贴的依据,又利于政府的监督管理。废旧家电转移联单的运作可借鉴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的正副联运作方式。同时可开发废旧电子联单系统,实施网上作业。

(六)信息公开

例如在电器上贴上关于环保的标签,提高消费者的信息知晓度,通过公众对家电制造商行为的了解和关注,形成来自各界的压力鼓励生产商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子废旧品的威胁,必须以正规的手段对其回收。本文运用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市场化的新型电子废旧品回收处理体系,在生产商及回收处理企业之间引入第三方企业,生产商将延伸的环保责任通过招投标机制和财务担保机制转移给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企业来负责组织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实现电子废旧品的回收处理。本文建立了一种适于我国国情的电子废旧品的回收模式,并分析了在这种回收模式下产品责任提供商的具体运作系统、回收网络的构建、财务担保的策略及环保责任的有效监督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莺,陈炳禄.我国废旧家电管理制度体系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6(5).

2、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3、王兆华,尹建华.基于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的我国电子废旧品管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电子废旧产品 篇6

一、我国的电子废旧产品循环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一)逆向物流体系缺少收购商的问题

现在家电废旧产品的主要收购商有苏宁、国美等大型家电企业,一来这些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抵御风险能力强,二来由政府政策的支持,便于有效的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除了像国美、苏宁等大型企业,目前我国市场上还存在着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主体的有新兴的废弃物处理企业和个体及民营回收企业。尤其是在小型城市或偏远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城市和地区,”以旧换新”难以开展,私人废品回收依旧是主体,因此,类似于“以旧换新”这类电子产品回收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在我国更大范围内形成逆向物流网络,尽快建立电子产品回收系统,促进人们提高废旧电器回收理念观点。

(二)回收企业的短期回收流程的问题

传统回收企业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中间商,如个体回收户利用在社区门外回收家电再到指定的回收点出售以此来赚取差价。无论是大中小型回收点,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中,必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但有些企业过于片面追求企业短期利润,甚至随意处理没有经济价值的电子零部件,尤其是一些个体回收者和小规模回收企业这类回收点,由于回收技术不成熟,回收过程不规范,便对没有经济效益的零部件随意处置。有些回收商户将报废过期元器件重新加工出售,危害消费者健康,并且有些小零件由于个体商户不具备降解重加工的条件,有可能会被直接与生活垃圾一起弃之于垃圾填埋场,这就给环境带来了二次污染,长此以往形成对环境的恶性循环,难以遏制。

(三)回收实施成本高的问题

由于逆向物流体系实施起来,过程繁琐,牵扯因素过多,社会性、复杂性等因素纷繁复杂,成本利益难以估计,导致了回收企业运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商品退换货时新旧程度、电器损毁程度千差万别,难以估计成本价值,即使进行修理后,返回产品的运费、维护、店家储存及再加工成本的又是很难预算的一项开支。如翻新及再包装等再制造过程,包括拆卸、维修处理和组装三个相关子工序,比一般生产过程复杂得多。成本也需视废旧产品实际情况而定。

二、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的新模式

(一)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体系,自己管理退货和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业务。企业建立遍及本企业产品销售区域的逆向物流网络,回收各种回流物品并集中处理。运行实施企业自营回收物流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自身将产品生产重视起来,还能很好的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及退换货管理模式,重视产品出售后的废旧处理及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生产销售企业建立自身的企业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延伸生产者责任,为消费者的废旧产品处理奠定可依赖的回收站点。

与传统的正向物流相比,逆向物流的中的企业自营模式有信息反馈及时、回收处理效率高和方便与企业正向物流相结合的优势。企业形成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后,可仿照正向物流方式,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及时了解产品报废情况,并进行产品修理、回收、设计改进等措施,优化成本核算。产品回收效率高,有利于合理调配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形象

但是,由于企业自营模式下的电子废旧产品回收的业务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不高,运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自营模式只适用于一些经营范围广、资金雄厚、专业性强的大中型企业。

(二)联合经营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是生产相同或相似电子产品的同行企业进行合作,以合资等形式建立共同的逆向物流系统(包括回收网络和产品处理厂),为各合作企业甚至包括非合作企业提供逆向物流服务。

这种模式是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与多个相同或相近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联手建立废旧产品回收系统,不仅减轻单个企业物流成本上的压力,还可以根据合作的不同企业间的不同优势,各取所长,发挥自身专业技术特点,实现规模经营,彼此间提供优质价廉的原材料、技术设备、物流支持,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信息交流沟通等,使得合作企业间降低风险,互利共赢,也为消费者带来废旧产品回收保障。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销售企业的产品销售、回收的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导致逆向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技术的改进受到制约;联合企业的产品回收处理技术不及专业回收企业的技术精湛和科学,导致联合经营模式的产品回收成效受到制约等问题。

(三)外包模式

外包模式是生产企业通过协议形式将其回流产品的回收处理的部分或全部业务,以支付费用等方式,交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这种方式的承担者就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外包模式是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的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三方面优点是:降低操作不确定性,降低成本;集中主业,致力于核心生产制造业务以及信息反馈及时,利于优化产品设计。将废旧产品外包给物流服务提供商,使第三方介入回收系统后,可对物流质量进行要求,又可降低废旧产品的回收不确定性和产品分销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并且从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多个客户业务的整合,为多家企业服务,实现管理和运作的规模效益。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风险。首先当生产企业将物流服务授权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时,不可回避的要同时提供生产企业的产品设计信息,这对于生产企业存在专利外泄的风险。其次,对回收的废旧产品的成本计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对废旧产品回收的成本计算主要包括逆向物流、产品分解、处理后物料净残值及产品重加工的各种成本及收益。但由于回收的电器产品的破损程度、回收时间等不同,导致以上各项成本计算因素难以量化确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企业对第三方逆向物流提供商的选择目前尚无标准。

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回收运营模式也迫切的需要建立并实施。逆向物流不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社会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最终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实施,建立循环经济、节约友好型社会等政策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感召和媒体的宣传下,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回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废旧产品循环利用问题亟待解决,提出了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的新模式。

关键词:电子废旧产品,回收,逆向物流

参考文献

[1]王爱珍.EPR下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及供应商评价[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1-69.

[2]倪明.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组织治理模式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31(3):60-67.

电子废旧产品 篇7

1 当前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不规范

我国现有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渠道主要有几下几种模式: (1) 个体回收者上门回收; (2) 维修站或售后服务点回收, 维修后还可以继续使用的进入二手市场;无使用价值的经过拆卸再用其零部件, 剩余部分流入废品回收站或作为垃圾扔掉; (3) 拾荒者回收; (4) 废品回收站回收; (5) 回收公司回收; (6) 回收处理企业回收。很多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单位图省事都是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卖给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者或上门收购的回收商。这样可以自由报价, 省时省力。个体回收者或回收商再将废旧商品进行简单检测, 能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修理后能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流入低收入家庭或农村等二手市场。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 个体回收者对所回收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并不是交由专业化的回收处理企业进行规范化处理, 而是直接送到废品回收站 (点) 。很多废品回收站或回收公司只具备回收能力和一般的拆解能力。被拆解出来的元器件、不同的原材料和金属, 最后分别运送到相关的工厂再加工利用。有一些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个体手工作坊或乡镇企业, 由于缺少专业技术及标准的废弃电子处理设备, 采用简单的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贵金属, 随意排放废气、废渣、废液, 对大气、水质和土壤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1.2 公众环保意识较弱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约束或指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从实践结果看, 环境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这与公众的环保意识整体较高有很大关系。日本颁布的《家电再利用法》规定消费者有义务把淘汰的家电还给销售方, 消费者并且要承担一部分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费用。德国法律规定, 居民如果自己将废旧电器送到指定的回收中心, 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如果是市政企业上门回收, 居民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输费用。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 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法律约束能够较好地贯穿于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但是由于环保教育缺失, 许多消费者认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应该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环保意识薄弱, 随意丢弃小体积的废弃电子产品, 如电子玩具、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等等;而对于废旧的大件电器产品, 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 消费者不仅不愿为自己丢弃的电器废旧品支付相应的费用, 反而还要从中获取收益, 卖给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者, 使得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成本很高。

1.3 有关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保护和改善环境,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品回收、循环利用和废弃处置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和政策规定了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质量, 还要关注产品售出后的回收处理,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建立自身的逆向物流系统。但总体来说, 已有法规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相关的收费机制、技术标准、评价体系、监督机制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和规范。

2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1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社会保有量大、废弃量大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包括废电器电子产品和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电器电子产品通常指无法再使用的或在合理的经济条件下经维修后还是无法满足使用安全标准及性能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 如废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等等;旧家电通常指经过测试仍然可以满足再使用安全标准和性能标准, 经过翻新与维护可当作二手商品再次出售、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 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数量和销售数量都很大 (见表1) 。电器电子产品的使用年限短则几年, 长则十几年。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逐年增长 (见表2) , 报废量年均增长20%,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 年报废量将超过1.6亿台。由此可见,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任务十分繁重。然而我国目前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回收物流体系, 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难题。

资料来源: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3》

资料来源: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3》。

2.2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危害性大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种类繁多, 规格多样, 成分复杂, 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一台电脑有700多个元件, 其中有近一半元件含有铅、汞、镉、铬等各种对人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电器电子产品也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一台废电视机的阴极射线管中含有4至8磅铅;一台电脑显示器中铅含量高达1公斤多。如果将这些废旧电器电子随意丢弃或掩埋,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 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简单焚烧, 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造成空气污染, 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废弃的空调和冰箱中的氟利昂如果排放到大气中将会破坏臭氧层, 引起温室效应。因此, 及时有效地处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2.3 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要

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 循环经济是以减少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 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和谐,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产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铜、铁、铝及各种稀贵金属、塑料、玻璃等产物都可以进行再利用。有些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比电器电子整机产品的寿命还长。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算, 2013年, 获得资质的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过4000多万台, 共回收铁9.63万吨、铝0.52万吨、铜1.98万吨、塑料14.81万吨。对这些金属进行再利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可以有效缓解我国金属资源短缺的现状, 即获取了经济利益, 又减少了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3 构建完善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的策略

3.1 完善回收物流渠道

根据我国的情况,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建设经验, 完善回收物流渠道。如瑞典采用了社区回收和销售体系两个平行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 二者互相结合, 构成了一个有效的回收物流体系。销售商销售电器电子产品时, 消费者可以免费返还功能相似的旧电器电子产品, 也可以在指定的收集点回收。每4一5个社区设有一个分选处理站, 收集分类和整理后再送往处理厂。制造商负责组织收集废旧家电并承担所有回收费用。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大取缔无资质、无技术、无设备的回收站和回收公司的力度, 规范改造社区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回收公司和处理企业。应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ERP) , 鼓励生产商利用逆向物流回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 即销售商回收消费者手里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 然后交给生产商, 生产商自行拆卸处理或交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处理。这种回收渠道覆盖面最广, 回收效率也是最高的。此外,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条件下, 应鼓励和支持发展前景广阔的网络回收平台的建设。

3.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构建完善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现在尽管经济发展了, 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了, 但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置不当的危害性, 随意处置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时常发生。因此, 从短期看, 政府应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宣传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提高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单位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经济性和环境性的认识, 使之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自觉按照环保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交给有资质的合法的回收站点或回收公司, 按正规途径处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从长期看, 应把学校作为传授资源节约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 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 加之社区、街道及执法单位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活动, 多渠道全方位地提升全民环保素质, 使全社会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物流体系建设。

3.3 健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加强有关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制订废弃产品拆解、再利用和处置的环保技术规范;制订产品生态设计标准、再使用产品标准、产品回收利用的标识标准等。对废旧电器电子处理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和监督机制, 建立国家或地方回收处理试点和示范企业, 探索和推广先进科学的运营模式。政府应通过健全法规和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 推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的形成。

3.4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及配套政策以来,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利用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3年底, 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的处理企业共计91家, 年拆解能力超过1亿台。但随着2011年12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正式结束, 正规拆解处理企业出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货源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正规处理企业的回收价格暂时不具备竞争力致使大多数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流入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商贩手中形成的。因此政府要尽快建立正规的回收企业, 给予政策扶持或经济扶持。并对正规回收链进行补贴, 实现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 促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拆解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此外, 由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中稀贵金属的分离、回收和再生利用等技术难度较大, 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资金投入, 因此应予以政策扶持, 帮助和支持回收处理企业提高竞争力。

3.5 构建回收物流信息系统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种类繁多, 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分散且难以确定, 涉及的消费者、单位和企业众多。此外, 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复杂, 包括收集、运输、分拣、检测、修复、拆卸、清洗、翻新、再利用、废弃处理等诸多环节。由此可见,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所涉及的信息来源多, 范围广, 信息的产生及处理方式不确定, 因此应针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的特点, 构建一个高效的回收物流信息系统, 并在回收物流各节点进行信息共享, 让销售商、生产商、回收站点、回收商及回收处理企业能及时掌握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信息, 把握回收物流的动态, 及时作出处理决策, 从而提高回收物流处理运作效率, 降低回收和处理成本。高效的回收物流信息系统还有助于促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的合理化, 完善回收物流网络。

4 结束语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保护环境, 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 促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朝着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电器电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数量逐年上升。由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希贵金属, 一旦处理不当, 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加快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范文晶.我国废旧家电回收物流发展现状及障碍[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7) .

[2]林宗信, 朱东红.我国电子消费品逆向物流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 2011, (45) .

[3]周颖.基于激励策略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逆向供应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电子废旧产品 篇8

一、校园废旧电子产品的巨大商业化潜质

单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通过走访抽样调查, 项目团队对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更换状况进行调研, 特别是对更换周期和废旧电子产品的流向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数据显示, 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主要是由于软件的不断更新和人为损坏的报废等原因。例如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消费级智能手机, 报废率较高, 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主板进水和屏幕碎裂。其中主板维修费用较高, 所以很多不慎进水或者认为掉摔的硬件设备就被更新换代。人为损坏的原因具有不可控性和很大的随机性, 由于意外损毁更换电子产品的平均时间周期为四个月。由于软件更新和内存问题所闲置和更新的电子产品更新周期大约是在一年, 主要设备是智能手机等消费级应用电子硬件设备,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电脑和其他大型设备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的方式完成设备更新和换代, 所以使用周期更长, 一般状况在四年左右。而西北民族大学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两万五千人 ( 截止2014 年6 月) , 且随着毕业生离开和新生的加入, 逐渐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在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下, 废旧电子产品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

经过有关资料显示, 回收一部旧手机的利润率在100% 到120% 之间, 并将这部分废旧电子产品再有效率地投入市场或是取得一定的技术支持, 那么这份效益将是极为可观的。所以, 西北民族大学的废旧电子产品有充足的资源, 回收工作也就有有巨大的商业潜质。

二、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机制问题

通过对身边同学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 目前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对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 一) 还可以正常使用, 但是功能较为落后的机器被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和家里的晚辈这样对电子硬件设备的要求不高的群体继续使用。

( 二) 故障不是很大, 对使用影响较小的机器, 这类机器通常分为两部分, 对机器外观或者性能有较高要求者通常将其更换或卖给二手经销商, 要求不高者则会继续使用。

( 三) 出现较大故障, 影响硬件设备正常使用的, 这类机器设备通常被报废, 处理方式一般是当作垃圾扔掉或者让它在抽屉里逐渐生锈。

( 四) 对于功能重复的设备, 大多数选择闲置和作为礼品赠送。

调研表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率和商业率是极为低下的。项目团队结合具体情况探索有效的回收机制, 通过模拟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公司运营开展系列活动, 对西北民族大学校内的校内电子产品回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首先, 加大宣传力度, 让民大学子更深刻的认识到电子产品废弃的危害和浪费, 从意识上确定大家对电子产品回收的支持态度。

2. 第二, 电子产品回收工作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与支持。由于电子产品的回收需要固定场地和相关的分解设备, 所以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3. 第三, 电子产品回收需要得到校园各大学生组织和社团的支持, 通过学校各大学生组织的宣传和引领, 让西北民族大学成为电子产品回收的桥头堡, 从而为其他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推广奠定一定的组织基础。还可以通过爱心组织, 将我们使用淘汰的不能满足我们日常工作所需的机器设备捐献给其他需要的人。

4. 第四, 电子产品回收需要得到电子设备拆解厂家的支持, 电子产品的回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回收或者经过基本拆解的电子设备需要有资质的相关厂商去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回收再利用。

5. 第五, 应当发挥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建设作用, 派出志愿者团队去社区和写字楼宣传电子产品回收的必要性和相应的知识。通过西北民族大学的经验和相关知识扩大电子产品回收的影响力和作用, 将电子产品回收的理念带入更多的人心中, 将我们西北民族大学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社会当中去, 让更多的人明白电子产品回收的必要性, 同时对于国家的绿色节能环保的政策积极响应。

6. 第六, 当代社会应当建立成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的节约型社会。这其中就需要我们的努力, 我们可以通过和相关传媒公司和广告公司的合作, 将我们的理念传播出去, 让更广大的市民和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有关的厂商知道电子产品回收的必要性。

7. 第七, 应当加强物流、拆解等等相关配套产业合作, 将我们搜集或者拆解的电子产品设备原料积极的运出去, 让它们得到合理的运用。

大学校园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工作可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手段, 除经济效益外, 将引领大学生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建议中提到, 借助爱心社等学生社团, 回收废旧电子产品, 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工作开展时, 很多人对几百元买的手机几元或十几元卖掉的这个心理落差表示难以接受, 宁愿将手机废弃在宿舍。针对这个问题, 唯有用公益之心, 召唤大家一起行动, 买卖或捐赠废旧手机也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贡献, 方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一起行动。

废旧产品回收工作道阻且长, 在商业化探索的同时, 结合公益事业一起行动, 方能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顾列铭.日本电子垃圾从商品到商品的循环[J].资源再生, 2007 (07) .

[2]施辰迪, 杨慧敏.上海大学生废旧手机的回收再利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4 (S2) .

电子废旧产品 篇9

2016 年1 月18 日,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和《废旧手机网络交易规范》的专家审定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刘强常务副会长主持会议,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工信部信息中心、环保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北京京环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来自科研院所、协会和龙头企业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此次审定通过的两项行业标准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博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中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天元绿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黄建忠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为标准审定组组长主持了标准的审定程序。会上,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淘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和《废旧手机网络交易规范》的编制情况作了汇报,专家组对以上两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认为以上两项标准均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对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 有序发展。最后,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类》和《废旧手机网络交易规范》两项标准通过审定,审定会圆满完成。

废旧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与应用 篇10

早在2005年, 国务院有关文件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 并组织相关再制造技术及其创新技术的研究。“十二五”纲要提出了“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 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 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这都为我国再制造的快速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1 废旧机械产品再制造的含义及意义

1.1 再制造技术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兴起“再制造工程”的新产业。1999年徐滨士院士在国内首次提出“再制造工程”的概念:以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目标, 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 来修复或改造废旧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机械再制造是再制造工程的一个分支, 就是针对损坏或报废的机械零部件, 在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全寿命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 并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修复技术对这些零部件进行处理, 使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产品。通俗地说就是将废旧机械设备损坏乃至失效报废的零部件采用特种修复技术处理后, 还可以当新产品使用, 而不需更换零部件。

1.2 再制造技术的特点

(1) 再制造技术的对象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全新毛坯, 而是以损坏或报废的零部件为制造对象, 来修复和升级废旧产品。

(2) 再制造技术生产的产品剩余价值较高, 充分利用功能损坏需要修复或加工零部件的价值, 这样再制造技术可以达到高效、节能、节材的目的。

(3) 再制造技术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械修配技术, 其生产方式是以损坏或报废的机械零部件为对象的批量化制造过程, 使其恢复到像新产品一样或优于新片。

(4) 再制造技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减少浪费,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产品相比显著降低。

1.3 再制造的必要性和意义

废旧机械产品进行再制造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再制造是对产品使用寿命的延伸。传统的产品全寿命周期是“科研—使用—报废”, 它是一个开环系统。而再制造后的产品全寿命周期是“科研—使用—损坏、报废—再生”, 这是一个闭环系统。将废旧产品及损伤失效的零部件、装置进行循环再生, 是对全寿命周期的深化和发展。

机械再制造的产品其成本只是新品的10%~50%, 节能60%, 节材70%以上, 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再制造是先进的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初步达成共识, 今后将再制造产品视如新品。而且再制造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因此专家们称再制造属于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2 机械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1 我国再制造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在我国, 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整个废旧机械产品的再生利用率非常低, 尤其是摩托车、汽车等大宗产品的再制造应用基本还处于空白。进入21世纪, 由于建设循环经济和创新型国家国策的需要, 机械再制造得到了政府进一步关注。

国家和政府也在关注和大力支持再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把绿色再制造技术列为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的关键、共性项目之一。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开展发动机再制造示范试点研究”和“废旧计算机产品资源再利用可行性研究”。再制造被列为六部委联合颁发的四个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发动机再制造企业——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被列为再制造重点领域中的试点单位。“再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

我国政府对机械再制造进一步肯定、重视和支持, 使机械再制造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2 机械产品再制造面对的问题

为了面向一般企业广大用户的需求, 废旧机械再制造能广泛应用的技术, 要求设备简单, 能进行现场施工, 能够针对设备及零部件的各种缺陷进行全面的修复。因此, 选择机械再制造通用性较强的特种修复技术, 是一个摆在再制造者面前的实际问题。选用哪种特种修复技术, 既要考虑修复质量及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又要考虑面向机械维修行业的需要。因此从多因素考虑, 从实践应用的经验等综合分析, 采用电刷镀修复技术、微脉冲电阻熔焊技术、胶粘修复技术、热喷涂技术、激光技术, 可以完成众多机械零部件的修复, 且易于操作和掌握, 效果较好, 成本较低, 应用范围较宽。它不仅可以单独对某些缺陷进行修复, 而且还可以复合应用, 解决单一技术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3 发展废旧机械再制造技术的策略

为推广和发展我国再制造技术, 在国家投入一定资金支持再制造技术研究的同时, 还要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支持和鼓励企业单位设备再制造, 规定生产企业再制造的责任和义务, 以此来实现对废旧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

与国外多开展学术合作和技术交流,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再制造技术, 加快我国的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完善逆向物流回收渠道, 传统的回收方式主要是第三方进行回收, 制造商可以通过产品的回收检测来收集关于产品报废方面的相关信息, 而且整机制造厂商进入到机械再制造市场, 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再制造方法和技术, 探索和创新出新的模式, 为机械再制造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4 结语

机械再制造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废旧机械产品再制造回收重用再生的价值和资源循环利用率, 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 保护环境, 逐步构建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彭兴礼.机械再制造特种修复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2]刘晓叙, 陈敏.机械产品再制造技术和应用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 2005 (8) .

上一篇:学的活动论文下一篇:标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