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2024-06-26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精选8篇)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篇1

产品销售工序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我公司自今年3月建立运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按照体系文件规定对每一道生产工序严把质量关,进行记录控制,对每一过程进行监控,编制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计划,制定出热处理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艺操作实施和监视测量工作,加强生产过程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和成品、半成品的检验试验,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决不进入下一道工序。实现了过程工作的规范实施以及发生非预期情况时的可追溯性,据目前统计,我厂开展的产品生产任务的工序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返工率不超过2%。实现了质量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给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带来的显著促进和提高。

生产技术部2011年8月15日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篇2

新版GMP将于2011年3月初推行,各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积极建立药品生产企业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制度。2009年,无锡市食药监局为进一步促进《无锡市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的落实,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药品生产企业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制度。2010年,无锡局督促所有在产的药品生产企业按照相关模板要求,继续开展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工作,此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1]。

1 概论

1.1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产品质量回顾(Product Quality Review,简称PQR)是对活性药物成分和药品的定期质量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产品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如:原辅料、工艺、设施、环境,以及中间控制参数、成品检验结果以及稳定性数据等)的定期回顾,形成书面报告,以确定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并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促进提高产品质量。具体应开展年度质量回顾分析的产品有:(1)常年生产、产量较大的品种;(2)高风险品种:如注射剂类产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等。

药品生产企业须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先将产品进行分类,然后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或品规进行质量回顾分析,分类原则[2]:(1)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相似、共线生产的非高风险类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剂型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2)高风险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品种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3)常年生产的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剂型、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4)无菌原料药,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5)该年度变更工艺或关键生产设备等变更(如注射剂灌装设备变更、除菌过滤系统变更、灭菌设备改变)的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剂型、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6)委托加工的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可按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分类。

1.2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发展的历程

2001年FDA在Q7A对活性药物成分的指导原则中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API进行产品年度回顾;

2004年EDQM在对公众发布的欧盟草案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药品生产企业要进行产品年度质量回顾;

2010年我国新版GMP中增加了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规定。

1.3 ICH Q7、欧盟GMP、我国新版GMP中关于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的对比

ICH Q7A在第二章第五节对产品质量审核的内容规定如下[3]:(1)关键工艺控制以及原料药关键测试结果的审核;(2)所有不符合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批号的审核;(3)所有关键的偏差或违规行为及有关调查的审核;(4)任何工艺或分析方法变动的审核;(5)稳定性监测的审核;(6)所有与质量有关的退货、投诉和召回的审核;(7)整改措施的适当性的审核。

在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新版GMP中关于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部分借鉴了《欧盟人与兽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内容。新版GMP中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如下:(1)产品所用原辅料的所有变更,尤其是来自新供应商的原辅料;(2)关键中间控制点及成品的检验结果;(3)所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批次及其调查;(4)所有重大偏差(包括不符合要求)及相关的调查、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5)生产工艺或检验方法等的所有变更;(6)已批准或备案的药品注册所有变更;(7)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8)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及其当时的调查;(9)与产品工艺或设备相关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10)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完成的工作情况;(11)相关设备和设施,如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等的确认状态;(12)对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的回顾分析,以确保内容更新。

新版GMP中规定的应进行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相较于Q7A来说,更为全面和完整。其在Q7A的基础上扩充了原辅材料变更;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完成的工作情况;相关设备和设施,如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等的确认状态;对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的回顾分析等内容。

2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应用举例

以原料药为例,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可按以下模板来进行[4]:

1概述

在该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审核依据、报告覆盖年限等。

2 年度生产情况汇总

2.1 总结年度生产情况

在该部分说明该产品本年度是全年生产的,还是处于半停产状态等。

2.2 年度产量汇总

在该部分详细清楚地列出该厂本年度所生产的产品的总量。如果该产品有不同的质量规格,应分别汇总。

3 关键物料

3.1 起始物料

3.1.1 在该部分详细罗列出起始物料。

3.1.2 起始物料的检验结果统计及评估:将本年度的起始物料的批号、质量指标及每批的检测结果进行列表,并进行起始物料的质量评估。

3.2 除起始物料外的原辅材料

3.2.1 在该部分详细罗列出除起始物料外的原辅材料。

3.2.2 除起始物料外的原辅材料的检验结果统计。

3.3 包装材料

3.3.1 在该部分罗列出该产品包装用的内外包装材料。

3.3.2 包装材料的检验结果统计。

3.4 本年度合格供应商的情况,是否有增减

在该部分说明本年度合格供应商的情况,是否有增减,若有增减,应详细说明。

3.5 工艺用水、与药品直接接触的气体质量问题回顾

3.5.1 工艺用水

纯化水是原料药重要的工艺用水,它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故在该部分根据纯化水微生物检测结果来说明纯化水的控制是否稳定、可靠。

首先将本年度纯化水微生物检验结果列表或绘图,据此得出评估结论。

3.5.2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气体

4 生产工艺分析

4.1 关键工序

4.1.1 列出生产该产品的各工序的名称。

4.1.2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情况:在该部分将工序各个关键工艺控制点的标准值和实际生产控制值列表,进行对比,考察其是否符合规定,得出评估结论。

4.2 关键中间体

4.2.1 列出各工序生产的中间体名称。

4.2.2 关键中间体控制情况

4.3 工艺变更

在该部分应说明有无变更、发生何种变更及原因、验证情况、申报情况等。

4.4 物料平衡

4.5 收率

5 返工、再加工与不合格批号

5.1 返工

列出返工批次。

5.2 再加工

列出再加工批次。

5.3 不合格

列出不合格品清单。

6 偏差

列出偏差处理清单。

7 OOS

在该部分列表说明批号、不合格项目、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8 设备设施情况

在该部分说明设备设施的变更、维护保养、维修等情况。

9 稳定性实验回顾

9.1 加速试验

列出批号、检验日期、试验数据汇总。

9.2 长期试验

列出批号、检验日期、试验数据汇总。根据稳定性试验结果考察其在储存期内质量的波动趋势。

10 产品退货、投诉、召回

10.1 退货

列出退货处理情况。

10.2 投诉

列出投诉处理情况。

10.3 召回

列出召回处理情况。

11 委托生产或检验情况回顾

在该部分列表说明委托生产或检验的产品名称、批次、完成情况等。

12 缺陷整改有效性

12.1 本年度自检发现的重大缺陷与整改完成情况

1 2.2 本年度官方检查发现的重大缺陷与整改完成情况

13 审核结果评估结论与建议

1 3.1 评估结论

1 3.2 建议

3 结语

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进行产品质量回顾,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产品生产与工艺的一致性,辨识关键物料和成品的质量标准与工艺的适应性,确认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评估产品质量发展趋势,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实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制度,一方面有利于药品生产企业改进产品及工艺,发现成本降低的机会;另一方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企业上报的产品年度质量回顾分析,能够及时掌握质量管理效果,了解企业动态,提高监管效率,能够有效地把好药品的质量关。此外,企业内部通过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能够加强产品信息共享,这对产品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也具有促进作用[5]。

因此,必须坚持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这项工作的常态化,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良性发展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吴玉祥.浅谈原料药年度质量回顾的编写方法[J].医药工程设计,2010,31(5):21~24

[2]欧盟人与兽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版)

[4]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ICH Q7A)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篇3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诸多行业领域也进入新阶段,再加上所生产的产品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地面产品与航空产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航空领域广泛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对航空产品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加强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为此,本文以航天产品为落脚点,对如何加强这一产品的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生产现场;加工

1 概述

在科技这一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之下,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的便利,而且使得社会发展中的诸多行业得到新发展,与此同时,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交通方面的迅速发展,像飞机、高铁以及地铁等交通方式的迅速开通使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坐飞机,引起快速、便利等特点,人们对乘坐飞机的需求增大,相应而言航空事业就得到发展。近年来,航空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讨外太空的秘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且航空事业的发展也渐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背景之下,航天产品应运而生,航天产品不仅是在航空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航天产品的加工生产环节,对其进行质量的把关,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 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与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特点

2.1 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特点 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可以算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所牵扯的因素较多,在对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存在哪些方面的特点,只有将这些特点加以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质量管理作为航天产品开发流程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由于航天产品的生产涉及了诸多的因素,自身生产存在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所用到的工艺较为复杂,流程环节也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才能达成相应的要求。第二,航天产品属于高度紧密型产品,不仅在加工和装配上有着自己的规定条件,而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要求较高。第三,随着现代科技的越来越发达,航天产品作为一项与科技发展水平极度挂钩的产品,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也朝着信息化的管理进程前进。

2.2 航天产品加工生产质量管理的特点 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对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进行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如今,航天产品的加工生产现场生产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成熟产品的批量生产,而另一方面则是新产品开发基础之上项目试制订单,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对其进行质量管理也应该按照不同的质量管理模式。首先,对于试制订单而言,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性,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聚集于生产制造的产品零件加工质量;其次,对于成熟产品的批量生产而言,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降低出现废品的概率。总而言之,相关的质量管理步骤包括多个方面,分别为流程规划管理的进一步加强,质量评估的审查,对加工设备的进一步维修检查等方面。

3 提升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具体途径

为了实现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这一目标,在明确相关的特点之后,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

3.1 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航天产品的加工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进行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受到高度重视。在航天产品的加工生产环节中,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定位,审视他们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可以体现在,对生产操作者而言,要注重这些工作人员寻找问题根源的技能;对于技术工作人员而言,要注重培养这些工作人员使用统计分析的工具;对于计划人员而言,则是要注重培养这些工作人员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类和归类的能力,将隐患控制在最低程度;对这三类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得这些工作人员能够掌握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质量流程,做好质量管理。

3.2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了良好的规章制度,无论是对整个企业的外部运作还是内部运作,都能够发挥正确的作用。根据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已经确立的质量目标,建立更多具有现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做到将责任分清楚,清晰地落实到各质量负责人身上,让员工在制度的领导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制定有效的质量奖惩制度,由于好的制度确立是需要员工认真贯彻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因此,建立这一制度这是由于这一原因,对于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给予点名批评,如果仍然没有继续悔改,就采取通报处罚的惩戒方式;而对于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发挥这些工作人员的先进作用,采取通报奖励的奖赏策略。

3.3 规范信息管理,开展小组活动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产品的信息化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航天产品生产工作存在不同的数据包格式,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数据包格式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此同时,相关的部门操作人员如果有不熟悉的情况,应该及时组织参与航天产品的生产人员如何填写培训,制作处数据包的样表,将其放在加工生产现场,以此来提供操作人员进行填写数据的参考。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可以在加工生产现场成立相关的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加工生产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使得全员参与管理,提高质量意识。

4 结束语

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是牵扯到诸多因素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是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为此,本文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从航天产品加工生产现场的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在日常加工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保障质量的可靠性,以确保航天产品又快又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宋冬.航天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J].国防制造技术,2013(01).

[2]于本城.航天文化的战略价值[J].解放军生活,2008(09).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篇4

安全问题的研究

学院:食品学院 姓名: 学号:

2018年1月3日

摘 要:贮藏与运输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流通环节,与质量安全关系密切。果蔬农产品在采后容易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各种添加剂的滥用及有毒的包装物,采后失水和呼吸作用等。法律、科学技术认知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及应用较低、贮运环境不佳等因素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果蔬 ;农产品; 贮运; 质量安全;

前 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和学者关注,农产品的贮藏与运输息息相关,没有好的贮藏技术保存生鲜农产品,就谈不上运输;没有运输,贮藏的生鲜农产品价值就得不到体现。贮藏与运输作为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关键环节,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安全的角度来研究农产 贮藏与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采后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影响农产品贮运过程中质量安全的外在因素 1.1各种添加剂的滥用

采摘后的果蔬容易出现软烂、酒化。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可以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损失、延长贮藏时间,延长货架期。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为了反季销售取得高利润而滥用添加剂,毫无控制地添加保鲜剂、防腐剂,重复使用经多次添加添加剂的原液,造成超标。此外,更有大量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剂充当保鲜剂、防腐剂,大大地破坏了农产品的固有品质。

1.2 包装物中有毒有害物质

直接与果蔬农产品接触的包装物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时,包装物里的化学物质和有毒成分如增塑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会渗透到农产品,造成农产品污染。起到防农药、防虫作用的投入品、罩在生长初期果实上的多重防腐保鲜袋,它们伴随着水果生长及贮藏销售的全过程。若其制作原料不符合农产品包装的卫生要求.将会深度污染水果。此外,捆扎蔬菜及水果标签所用的胶和黏合溶剂上通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重金属物质,对人体有害。[1]

2、影响农产品贮运过程中质量安全的内在因素 2.1农产品采后的呼吸作用

一部分果蔬(如一些热带水果),在采后维持一定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产生独特的色香味及采后抗病性。但多数情况下采后的呼吸作用会造成果蔬失重,减少营养和风味损耗,还会造成果蔬的衰老,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下降。过度的呼吸作用还会导致二氧化碳积累,加剧褐变和酒精伤害。[2] 2.2 农产品采后的失水

采后的果蔬容易发生失水作用,例如,草莓失水5%即表现出萎蔫和皱缩,变色和失去光泽;萝卜失水引起糠心;柑橘失水10%后,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失水引起代谢紊乱,例如冬枣失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造成水分胁迫,造成果蔬甜度下降和风味损失;蒜薹在失水后叶绿素酶酶活力显著提高,造成失绿和品质劣变;而失水引起的果胶酶的酶活力提高,引起果蔬软化则更为普遍;当失水程度进一步加剧,将有利于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和生长,特别是受机械损伤后,结露会引起病原菌侵染进一步加剧失水。[4]

2.3 采后的非侵染性病害

采后的果蔬容易产生两种病害:一种是侵染性病害,由外源性致病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引起;另一种是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由果蔬本身生理缺陷或外界环境不适宜引起的生理代谢失调,包括冷害、冻害、组织褐变、虎皮病、苦痘病以及鸡爪病等。褐变为非侵染性病害最典型的一种,是香蕉、荔枝、桃、梨、苹果、葡萄等贮运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降低果蔬品质和销售价值的生理问题。[5]

3、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3.1 运输造成的变质与毁损

生鲜农产品对贮运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专业设备相对较少,现代化的集装箱应用少,散装运输发展慢,专用性设施设备数量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冷链比例较低,目尚未形成全物流过程中的冷链衔接,冷链物流服务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故冷藏运输率低。在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易受多因素影响,运输工具不适合货物,货物包装不良或者已经损坏,货物自身性质不稳定、易变质,一些突发事件干扰运输安全,这都会导致损毁率上升。

3.2 流通环节多,模式多样

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模式是经过产地批发、销地批发等多级批发环节,最高多达6个环节,且物流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如车、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链长、转运环节多、储运时间跨度大,装卸搬运的次数比较多,损耗大,优果与劣果之间互相感染,使农产品受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由物流环节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大,且进人市场的农产品大都没有通过分级和包装,农产品的来源、生产者、经销者、生产日期、产品等级等产品信息无法明确,农产品一旦在运输环节检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难以溯源。[1]

4、贮运过程中质量安全出现原因

4.1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法律、科学技术认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指出,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生产者、经营者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进行添加违规物品或超标添加添加剂。此外,为寻求短期效益,节约成本,经营者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分装贮藏方式,将质量安全隐患留至流通领域。

4.2 运输中的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及应用较低

我国农业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时间较短,且发展起点较低,发展规模与技术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在很多生产流通环节,都需要包括产地预冷、冷库周转加工、销地冷藏周转、商场冷藏和冷藏货架等一系列的低温保鲜设备,还包括各环节的快速装卸设备和适合冷藏链操作的包装材料。而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主体众多,除少数大型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外,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是农民经纪人、个体贩运户,这些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资金有限,缺乏对农产品冷链运输的投入能力。[1]

5、贮运过程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缓解方法 5.1 采后失水的抑制

在采集果蔬后,采取一系列抑制果蔬失水的措施::1)在果蔬允许的范围内,一方面尽量降低贮藏温度,另一方面通过预冷,降低入库果蔬与库内温差;2)通过地面、墙壁洒水,空间环境喷雾等方式提高环境湿度;3)调节适当的气体流动速度,不宜过大;4)避光;5)在进行真空预冷操作时,合理控制时间,因为低压容易加剧失水[6]。6)减少机械损伤、虫伤、病原菌伤害和药害,减少伤口性水分蒸发,例如葡萄在贮藏过程中二氧化硫熏蒸引起的伤害使葡萄果梗、穗轴的失水率显著增加;7)通过气调包装袋,自发调节贮藏小环境的湿度,抑制水分散失同时也防止水分过多造成结露[7]。8)通过打蜡、涂膜的方式控制失水,例如柑橘打蜡已经非常普遍,以壳聚糖为代表的可食性涂膜也取得了抑制失水的很好效果。[8]

5.2 采后褐变的抑制

采后褐变主要是果蔬成分中还原性底物和氧在酶催化作用下形成有色物而发生的一种酶促反应。可从以下三方面抑制:1)还原性底物(绿原酸、鞣质、单宁、水杨酸、类黄酮、花色素苷等);2)褐变相关的氧化酶类(如PPO);3)氧。[9] 无论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还是采后管理技术,理论上应该有以下的三种解决方案: 1)抑制与褐变相关的氧化酶类,如多酚氧化酶(PPO)。低温储藏可以通过抑制酶活力来延缓褐变,但应注意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引起果蔬冷害,进一步加剧褐变。采用预冷和梯度降温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褐变。但对于多数热带水果,不适宜通过低温的方式抑制褐变。

2)隔离还原性底物和氧化酶类。实践证明,适当的CO2和O2可以有效抑制褐变进程,因此可以通过气调库或气调包装对环境中的O2和CO2进行控制,例如在02含量3%~5%,CO2含量5%的气调环境下,荔枝褐变率显著下降[10]。3)隔离或消除活性氧。一方面,通过还原性物质处理等方式降低果实活性氧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冗余的活性氧,果实体内有一套完善的活性氧消除酶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

根据上述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到以下措施抑制采后褐变:1)低温贮藏和高温热激;2)气调贮藏和气调包装 ;3)可食性涂膜包膜;通过抑制呼吸作用和失水,保持膜完整性,对褐变三要素进行隔离;4)高强度脉冲电场处理,可以抑制褐变相关氧化酶的活力;5)谷胱甘肽、维生素E浸渍处理,可以减少外果皮活性氧,激活活性氧酶清除系统;6)使用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包括了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类,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有机酸类,如柠檬酸、对羟基苯丙氨酸等;7)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通过脱落酸、赤霉素、多胺等,调节果实内源激素平衡,维持果蔬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8)还有一些针对特定品种的抑制褐变的方法,例如硼酸丙酮抑制香蕉褐变、增甘膦抑制鸭梨褐变等[11]。9)氯化钙处理,可以起到调控信号作用,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正常功能;10)农艺措施调整,例如适时采收、合理灌溉、采前补钙等措施和产品。[12]

六、总结

1、加强果蔬贮运中病害防治技术

主要是果蔬侵染性病害的致病机理、鉴定方法控制技术,筛选并推广适合我国果蔬的高效、无毒、符合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新型防腐保鲜剂;加强采后生理病害的研究,象水果贮藏中果皮、果肉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的生理机制及有效控制方法,为延长果蔬的贮运期、提高商品质量,提供一套实用控制技术。

2、加大贮藏和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加强引导,按国家标准、产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等对进入市场环节之前的农产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分级和包装。强化包装材料的安全标准,从源头杜绝不适合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进入农产品流通行业;推广技术,在降低单位检测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对入市农产品的检测频率;建立安全预警,在农产品终止或者是生产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即能通过预警网络体系模式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损失[13]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实行打防结合,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非法使用添加剂、出售变质的农产品行为,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

3、处理好贮藏与运输的关卡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供给,并根据追溯体系提供的各环节信息,明确食品相关供应商的责任,使食品安全由信任品转化为搜寻品[14-15]。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采收贮藏基地进行检查,引导农户在原料基地构建合理的存储仓库,并严格实行检验检测市场准入制;利用学校等资源推广可普及性较高、可承受、实用型、无危害的贮藏保鲜技术,以地方监管人员和学生作为技术传播者,克服和缓解食品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系列的问题[16],让好的贮藏保鲜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重视培育和壮大本地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出台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适当补贴第三方农业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平台建设成本,加速建设大数据产业链,建立先进的分析技术,实现冷链物流运输行业在线化与数据化,并引导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新产品层出不穷,利用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和价值来制定科学配送方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合理规划配送路线,降低农产品的毁损和变质程度,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的运输、配送,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梅秀.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 王琳,马明星,王丽艳.采前钙处理对园艺产品采后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33—36.[3] 魏天军,窦云萍.宁夏枸杞采后呼吸强度和水分变化研究初报[J]北方园艺,2008,(9):210—211.

[4] 高晓静,聂旋.浅析防雾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6):54—56.

[5] 弓志青,王文亮.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及影响褐变的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30—33.

[6] 王雪芹,刘宝林.蔬菜真空预冷中降低失水率的方法研究[J]制冷学报,2013,(2):81—84.

[7] 葛林梅,毛金林,陈杭君,等.不同薄膜处理对菠菜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fJl|浙江农业学报,2009,(21):274—277.[8] 萧洪东,李钊成,梁浩.壳聚糖涂膜对食荚豌豆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5-59. [9] 赵建华,李浩霞,安巍,等.采后枸杞鲜果褐变与其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2023—2027. [10] 张长勇,马锞,徐匆,等.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1 3,(34):1 603—160.[11] 王君,刘福春,李欣,等.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采后鸭梨果实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影响[J].北方园艺,2o12,(16):151—154.[12] 陈国刚,王祯丽,童军茂.库尔勒香梨采后果实褐变与多酚氧化酶、酚类物质及细胞膜结构的关系叨.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3—85. [13] 张满林,张丽凤,李昕.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5).[14] Caswell A J. Valuing the benefit and costs of improved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 988,42(4):409—424. [15] Caswell A J,Mojduszks E M.Using informational labeling to influence the market for quality in food produ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5):1248—1253. [16] Hobbs E J.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role of trace-ability systems[J].Agribusiness,2004,20(4):397—415.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报告 篇5

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社会各界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呼声的日益高涨,平湖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领导,把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提高我市农产品品位,增强其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全市从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着手,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抓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检测网络和基地认证体系、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和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我市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从2000年的76%提高到2004年的99.3%。到2004年全市已建成4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省级17个)、面积10万亩,有19个农产品获得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双认证。目前全市已有“油菜花”牌蜂皇浆、“金平湖”牌西瓜和大米、“帅丰”牌草菇和蘑菇5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底我市顺利通过了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同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7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之一。

一、当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成绩,近几年没有发生因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碰到不少的难题,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1、环境差,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尚难彻底解决。目前工业 “三废”排放、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还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2、经营乱,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难。由于地区之间在禁用“两高”农药的种类、时间上有差异,导致“两高”农药暗地流动;目前农药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一些农药经营单位有隙可钻,有机可乘,成为继续经营“两高”农药的借口,执法难度大;一些农资经营单位受利益驱动,不按农技部门技术指导要求,擅自引进销售所谓“新农药”、“新肥料”,与执法单位打游击、捉迷藏,管不胜管。这些都对我市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威胁。

3、生产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率还不高。由于我市的农产品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不高,既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速度,又给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带来了难度,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不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的情况时有发生。

4、流通广,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难。随着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已从生产过程延伸到了各流通环节,由于各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不一,产品标识和质量追溯制度各地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增加了监管难度。

5、监管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稳定,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并不减弱。我市目前虽建立了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为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辅,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基础的三级检测网络,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但由于检测检验力量薄弱(目前市监管站仅有专职检验人员2名,各基层检测室也很少配备专职检测人员),使现有的检测检验设备未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加之现有的检测设备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对农产品检测快速、准确的目标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不可能对所有产品进行检测,检测覆盖面不广,其机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奖惩措施,工作稍有松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又会有所抬头,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担忧无法减除。

二、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着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进一步探索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治理途径。加快实施生态牧业发展规划,强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和利用。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行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粪水就地建沼气池发酵产气、干物质就近集中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按照畜牧业养殖规划,全市尽快建立1个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和若干个分中心,重点扶持1-2个生物有机肥厂配套发展。

二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深入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强化地力培肥工作。大力开展秸秆多渠道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积极探索农药瓶(袋)、废旧农膜的回收处理途径,减少农田白色污染。进一步抓好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作物有害生物、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防治决策体系。

四是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引进开发和示范推广。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重点围绕农药化肥“双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示范推广步伐。

2、整顿农资经营市场,积极探索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模式。

一是全面清理整顿农资经营网点,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结合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资企业信用管理平台,依托我市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网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省统一规划要求,建立公开的农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和农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实现信用查询、信息发布、工作指导与交流的网上快捷沟通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二是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及推荐的农业投入品品种目录,扩大宣传监督面。通过加强专项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查处打击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对农资企业生产经营假劣违禁农资产品进行警示和惩戒。

三是建立农资企业责任承诺和农资质量举报投诉制度。推行农资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公开承诺制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农业举报投诉渠道,发挥好96323举报投诉电话的作用,按照农业部“农业举报投诉奖励办法”规定,出台可操作的举报奖励试行方法。

四是健全农资经营单位的农资进货、销售台账制度和农资质量跟踪制度,严禁擅自引进销售未经农技部门试验推广的所谓“新农药”、“新肥料”等农资产品。

五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基地专售等经营方式。农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开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对农资质量的追踪与监控。当前可依托我市现有的经营网络优势,按照经营主要品种类别试行组建特许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摸索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连锁经营范围。在连锁模式上,可先探索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主导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建立以市站(公司)为中心、镇(街道)站(服务部)为纽带、村农技服务站(配药站)为窗口的市、镇、村一体化的技术经营服务网络。在连锁形式上,可采取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等方式。供销系统现有的农资经营网点可与相应的市、镇(街道)农业部门合作,加盟农资连锁经营。

3、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提高技术到位率。

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技术应用水平。

二是健全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加快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

三是加大农业“三大项目”(科技发展计划、农业丰收计划、金桥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是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标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一是结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建立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自律性检测制度,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推行连锁经营或直销配送。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编码和标识管理制度,把产品编码与农产品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5、加大各方投入,增强监管力度。

一是要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取得计量认证、法定资格为契机,扩大编制人数,充实检测检验技术力量,拓展检测业务范围,强化管理服务职能。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和各基层检测室的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明确各检测室职责,扩大产品检测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完善“平湖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技术,拓展服务内涵,增强监控功能。

四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重点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大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安全监测工作,定期发布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加大跟踪督查力度。

五是积极发挥集团优势、协同效应,努力扩大农产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环节,光靠农业部门一家难以监管到位,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发挥集团监管优势,以扩大农产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提高监管有效性。

泸西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探究 篇6

专业论文

泸西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探究

泸西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探究

摘要: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产品;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30.6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渔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力帮助下,取得了巨大进步。虽然我县渔业生产连续二十年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相距盛远,特别是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泸西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情况

1、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012年末全县养殖面积21200 亩,其中:专用池塘养殖面积 2600亩,坝塘养殖面积600亩,水库养殖面积18000亩;投放苗种874吨;水产品总产量5720吨,其中:专用池塘水产品产量1685吨;坝塘水产品产量205吨;水库及电站网箱水产品产量3780吨;实现全社会渔业总产值8758万元;稻田养鱼面积1000亩,水产品产量40吨;冬水田养鱼面积100亩,产量10吨。

a、渔业养殖病害

近年来,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由于高密度、新品种、强投饵等新技术的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各地区品种交换频繁,各品种频繁运输,对疾病防治宣传跟不上及养殖户对疾病预防的忽视,造成水产病害日益加剧,新的病害不断发现,且传播速度、流行范围越来越广。经查,2006年我县渔病情况:按致病病原体分类为:(1)传染性鱼病:如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打印病等。(2)侵袭性鱼病:如锚头鳋病,车轮虫病等(3)鱼类敌害:如剑水蚤、水网藻等。(4)其他:如泛池,饲料氧化霉变等引起;按致病因素分为:(1)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如病毒,细菌,真茵,寄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虫,藻类等。(2)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由缺氧,水质恶化,饲料霉变,营养不全,敌害等。且新老病害交叉感染,治疗较困难,治疗成本也高。

b、渔业养殖用药

由于我国渔药大部分由兽药、农药移植而来,渔药的药效、毒理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研究还不能满足当前水产养殖需要,急需建立针对水产动物的特点和特殊生存环境,建立和完善渔药开发、评价、使用、检测等技术体系。我县现渔药使用主要有三大类:(1)水质改良剂:如增氧灵、水质改良剂等。(2)消毒防腐: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3)治病防病:如草鱼三病灵、敌百虫、杀虫灵、二溴海因等。常用剂型大致有:粉剂(如25%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如25%除草醚)、晶体剂(如90%敌百虫)、软膏剂(如青霉素软膏)以及乳粉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常用施药方法有:遍洒法、浸泡法、挂篓挂袋法、口服法、清塘法、注射法、涂抹法、浸沤法等八种。但渔户对症用药和规范用药能力较低,面对疫情,滥用药物,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

2、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a、渔业水域问题

渔业生态环境是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县经济产业布局及对渔业水域影响重视不够,又加上我县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大多分布在河堤附近,这些水域也是陆源污染物的主要受纳场所。随着我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或不按标准即排入河道,还有农药、化肥等,使养殖水域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直接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使所生产的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如我县团山渔场(泸西县商品鱼基地)从1998年至今,一直受到泸西县氮肥厂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的直接威胁,多次造成渔业经济损失。

b、水产品苗种问题

水产品苗种质量好坏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从我县目前苗种生产和苗种市场流通来看,主要存在,①苗种繁育上存在着近亲繁殖,苗种的抗病力下降,发病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增高;养殖品种出现品质衰退;②外地交流品种把原产地的病原带入,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③苗种生产品种单一,优良品种少,且产量低、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差,苗种质量良莠不齐;④苗种销售市场时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严重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c、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问题

我县由于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制约,阿庐金线?原、良种繁育场的示范、带动、引导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延缓了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进度,难以快速实现渔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进程。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力度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

切实提高渔业管理人员和水产养殖、经营从业人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力度,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和各级质量监管及执法部门合作,以联合、邀请、讲学、访问等形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培训重点是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知识,系统教育和培训我县渔业管理人员,使他们成为熟练掌握水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者。

2、加强苗种生产管理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a、落实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用制度进行规范,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苗种生产条件,保证技术操作规范。

b、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取缔无证生产行为,检查苗种场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

c、维护苗种经营秩序,打击不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

3、加强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

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实现传统养殖模式与现代养殖技术对接,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发挥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应,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以标准化生态养殖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地方渔业产业化发展。

4、加强渔业水质和鱼病监测、渔药和渔饲料监管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a、建立并完善渔业水质和鱼病监测站点和网络建设,通过点与面的监测,进行有目的的防控,采用有效手段和措施,把渔业水域灾害和有害病原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b、强化渔药和渔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意识,以行政许可和市场整顿并举,强化无公害渔药和渔饲料的产品检测,加大打击非法使用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尽快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药害仲裁体系;渔药严格执行农业部193公告《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及《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标准,渔饲料严格按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有关行业标准和法规执行;成立县域渔药、渔饲料行业协会,加强自律,规范渔药、渔饲料经营和使用。

c、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纵横向联动机制。

我县渔业管理部门要和水产药物及饲料生产企业、经销商、养殖户、苗种生产企业、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病害防治部门等合作,对各种药物、饲料、病害认证、建档,并通过互联网和各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监控,当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一天内,完成信息传达、有关部门到达、实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

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相关部门积极配才能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进行了研究,供同仁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吉亭.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

[2] 乐美龙.渔业法规与渔业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3] 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抓好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篇7

1 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半成品尿素粒度偏小、强度偏低, 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尿素粒子容易破碎, 造成粒度下降。

(2) 生产负荷低或开停车时产品缩二脲易超标。

(3) 散装库储存过程中, 由于储存时间长, 料位高, 易造成尿素粒子潮解粉化, 尿素粒子破碎, 从而降低成品尿素的粒度。

(4) 尿素包装过程造粒料和散库料配比不易控制, 造成粒度下降。

(5) 成品储存运输过程中因摔打、踩压、储存时间长、码放高度不合适等, 都会造成粒子破碎, 粒度下降。

2 提高产品质量采取的过程控制

2.1 生产过程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是产品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也是起关键作用的一步。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包装出来的。本着这一原则, 生产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1) 编写《尿素产品质量控制卡》, 明确各工段质量控制内容和责任。

(2) 编写和执行《不同季节工艺操作指导》、《缩二脲控制规定》、《开停车产品质量控制规定》、《蒸发热煮方法》等控制产品质量的管理办法。

(3) 优化系统运行参数, 如高低负荷下尿素质量控制规定、阀位与喷头转速对照表。

(4) 定期检查造粒系统设备运行状况, 如定期进行造粒粒度全分析。

(5) 造粒喷头前加装滤网, 提高产品粒度。每个造粒喷头共有5 400个小孔, 一个小孔堵塞, 一年就会生产96t非优等品。造粒喷头前加装滤网, 使杂物和缩二脲不能进入喷头, 避免堵塞喷孔。并升高造粒塔顶棚, 提高喷头运行质量。

(6) 改造造粒塔底部风窗, 控制产品尿素出造粒塔温度。

(7) 更新造粒喷头, 提高产品粒度和强度。使用旧喷头时, 产品粒度平均为97.5%、强度平均为3.0MPa (2008年4~5月。取样成品均来自造粒塔底部H-102皮带;下同) ;2011年6月更新喷头后, 产品粒度平均为98.2%、强度平均为3.6MPa (2011年9~10月) 。

2.2 中间存储过程控制

中间存储是包装停包时间储存半成品尿素的场所, 在进入包装的过程中, 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采取如下过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

(1) 严格执行现场岗位定时巡检与汇报制度。

(2) 最高库存量制度。散装库存放尿素过多会造成颗粒破碎, 粉尘集中, 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据尿素粒子堆放的安息角和粒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经理论计算堆放高度不应超过8m, 即散装库库存最多12 000t, 若高于此数字, 则包装另行存放。

(3) 散装库存储实行分区制。在散装库104m的延长范围内, 划分为6个区域:A~D区为优等品区, 存放优等品;E区为合格品区, 存放品质不确定的产品;F区为不合格品区, 存放不合格品。如此一来, 就能区分各种产品, 防止混包。

(4)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防止成品尿素在散装库存放时间过长, 造成粒子粉化或潮解, 导致粒度降低。

(5) 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卸料小车自动运行, 实现均匀布料。

(6) 通过技术改造, 实现耙料机程序化控制, 为包装系统均匀自动供料提供了保证。

(7) 定期清理散装库顶部堆积的粉尘, 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2.3 包装过程控制

尿素成品包装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 在这一控制过程中, 有对粒度的要求, 也有对重量合格率、编织袋合格率及缝口强度的要求。

(1) 工艺管理上突出责任、维护、巡检、检查与改进。

(2) 尿素包装由原来的两班一倒改为三班两倒。实行三班两倒制, 延长直包时间, 提高尿素优等品率 (如表1) 。包装线实行三开三备, 能很好地进行计划检修和设备维护。

(3) 新增五套除尘装置, 改善包装环境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2008年以来, 公司先后通过技术改造新增了五套除尘装置。由2012年10月的统计数字来看, 每日除尘量为20.4t。

(4) 包装系统弧门和电子秤更新, 有利于稳定成品包装重量合格率, 保护消费者权益。

(5) 新增自动断线装置, 确保上封口强度, 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6) 包装口增设振动筛,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3 结束语

抓好过程控制, 是提高尿素产品质量最有效的方法。随着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尿素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摘要:分析尿素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制定科学的控制手段, 抓好生产、中间存储及包装等过程控制, 确保尿素产品质量。

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之我见 篇8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1 当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1.1 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频发,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

自2010年10月份以来,越南、韩国、蒙古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多个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口蹄疫疫情。截至2011年2月,越南仍有14个省存在疫情,马来西亚有5个省发生疫情,韩国疫情持续扩散和蔓延,300多万头家畜被扑杀,朝鲜也正式通报出现口蹄疫疫情,我国周边地区口蹄疫疫情形势严峻。

2012年以来,全球有1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4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口蹄疫疫情,15个国家发生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在我周边国家呈地方性流行,越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断扩散蔓延,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发生250多起。

1.2 近两年我国、我市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011年,全国未发生家禽禽流感和牲畜亚洲I型、A型口蹄疫疫情,仅在个别地区散发3起O型口蹄疫、1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范围、疫情规模比去年都有明显下降,几起零星疫情均得到迅速控制和扑灭,没有造成扩散蔓延。2012年,全国发生口蹄疫和禽流感疫情各5起,检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59份,低致病性的H3、H2、H6、H9等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有检出。检出O型口蹄疫病原学阳性样品11份,既有泛亚型,也有缅甸98型。个别地方的牛羊布病感染率高达70%,人间疫情报告病例数也持续上升。部分地区包虫病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已严重威胁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我市由于大力推广“动物防疫公开承诺制”,狠抓基础免疫工作,去年全市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1.3 抗菌药物的过度和不规范使用,药物残留对人体构成新的重大威胁

一是无证饲料生产企业。有些规模较小的饲料厂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在生产自配料时也常代加工或无证生产配合料,常会根据养殖户的需求添加抗菌药物、违禁药物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二是无证兽药经营人员。没有经营门面、不提供销售凭证,直接把药品送到养殖场(户),很多低价假劣兽药、原料药和禁用药就是通过该渠道进入养殖环节。三是投入品质量。目前,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普通养殖户难以甄别。从农业部兽药抽检的通报中可以看出,兽药市场抽检合格率约80%,大量的假劣兽药生产企业和产品充斥市场,养殖户普遍形成“兽药不如人药质量好”的观念,从而导致部分人药兽用。同时,养殖户使用不合格的兽药,降低了疗效、延长了病程,增加了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数量,慢慢形成了超量使用兽药的习惯。四是畜产品价格过低。当前我国有些畜产品价格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在原材料和养殖成本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生产优质畜禽产品就必然要增加养殖成本,而国内消费市场还未形成优质优价的消费氛围。五是部分养殖户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由于畜禽养殖业几乎没有门槛,有些规模较小的养殖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只求效益最大化,没有违禁药物、停药期等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常会受人诱导而添加些禁用化学物质,导致其生产的产品可能药物残留超标,造成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4 畜禽及其产品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废水、废气、烟尘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对农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大气环境和水资源遭到破坏,这种因环境因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物理、化学污染严重影响了畜产品的生产卫生与安全。此外,动物的排泄物难以得到很好的无害化处理,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卫生条件落后,造成细菌等微生物污染严重超标。

1.5 市场流通的频繁和范围的扩大给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

尽管我市是江苏省畜禽养殖第一大市,主要畜禽养殖量名列江苏第一,大量的优质畜禽及其产品出口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供应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但与此同时,外省、外市大量的畜禽及其产品也会进入我市,这种大流通、大循环的格局,无论是对动物疫病的控制还是对动物产品质量的控制,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潜伏着巨大的隐患。

2 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2.1 要完成“两个努力确保”,必须加大依法治畜的力度

2.1.1 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依托,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要建设具备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编制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财政投入、创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要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依托,扎实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明确责任主体,全面履行和落实动物卫生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法定职责。

2.1.2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对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屡教不改、顶风作案的养殖、屠宰企业和个人,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要求,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对于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2 顺利实施“两个努力确保”的其他工作

2.2.1 不断学习,加强宣传,努力增强道德和法治意识

要在全社会宣传“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食品工程是良心工程”的口号,不断提醒养殖、屠宰、加工等企业要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加强自律。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要加强国家农业部、省人大各种公告的学习和宣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2.2.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搞好基础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

我市的规模养殖业发展很快,上海的光明奶业集团、广东的温氏集团也已落户盐城,我市5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2186家、500只以上的蛋鸡场有12878家、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肉禽场2823家,指导规模养殖企业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搞好基础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

2.2.3 规范投入、科学用药、规范用药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

通过开展养殖户系统培训工程,大力普及科学养殖新技术,推广无公害、绿色养殖生产模式,灌输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不用药”的理念,通过采取推广功能性添加剂、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等措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全社会应当提升畜禽养殖行业的社会地位,加大药物残留和耐药性对动物与人潜在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培育健康的畜产品消费观念,营造畜牧业生产生态、科学、绿色、环保、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2.2.4 依规检疫,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完成“两个努力确保”

建立官方兽医制度,依照规程和规定实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加大执法监督设施设备投入,提高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管工作水平;要制订出畜禽及其产品的出售标准,加强检疫检验,对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要禁止入市;要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立以公益性人员为主的养殖服务队伍,使经营与服务分开,公益性服务人员对养殖企业实行包片负责制,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监管畜禽养殖企业的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下一篇:质监局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