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2024-10-29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精选12篇)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1

质量检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品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通过检测结果来得出,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作为一个技术机构, 需要不断提升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质量检测技术人员是提升检验机构检测水平的关键和主体, 不断提升检验机构的机构建设、硬件水平, 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信息平台等都可以促进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1 进行架构建设, 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

为了更好的发挥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能, 提升质检人员的业务能力, 在组织架构中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队伍的合理调配需要与质检机构现阶段的职能任务相匹配, 也需要考虑质检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 使其与质检机构的发展战略以及职责定位保持一致, 致力于解决质检结构内部“谁来做、如何做、做得如何”的老大难问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一个技术机构, 因此其架构建设可以按照“实践检验、逐渐推进、持续改进”的原则推行。为了提升质检人员的业务能力, 机构内部必须建立起和谐团结的组织队伍和目标清晰权责到位的评价考核体系, 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使各部门能够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此外, 产品质量检测部门还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 通过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来拓宽质检人员的视野, 为其提供学习机会, 使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 严格管理, 创新绩效考核方式, 提升员工积极性

作为一个技术服务机构,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明确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检测的各项规定, 并在实际工作中完整理解并坚决执行, 在人员调整、服务措施调整等方面要杜绝走过场, 必须结合机构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将各项改革落到实处。作为一个技术服务机构,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为了提升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 质检机构要在严格执行各项成熟管理规定的同时,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通过创新绩效考核方式将机构的创收、行为、效能进行等量化赋分, 并进行分期考核, 以实现机构管理的数字化。这种新型的考核管理方式可以将质检机构和质检人员的进步与努力联系起来, 有助于促进机构以及个人业务能力的迅速提升。此外, 质检机构还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此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绩效。

3 提升硬件水平, 实现设备更新换代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各式各样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 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这意味着, 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手段作为支撑,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便不能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质检人员也无法进行本职工作, 因此, 提升硬件水平是质检机构的必然举措。在质量检测领域, 检测结果逐渐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自动化程度在不但提高, 这对质检机构的检测装备和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质检机构必须要加大对设备以及硬件设施的投入, 当原有的设备以及设施不能够满足需求时, 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但是, 检测设备的引进和更新并不是盲目的, 应当从满足社会需要入手, 综合考虑设备更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确定其可行性, 以做好检测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 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率。在强大硬件水平的支撑下, 质检人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发挥, 质检结果也会更为精确, 质检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会大大提升。

4 提升质检人员培养速度, 注重培养质量

4.1 不断优化领导班子, 做好人才选拔工作

人才是技术机构发展的根本, 作为一个技术机构,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都需要依靠产品质量检测人员。但是目前, 质量检测人员的培养速度十分缓慢, 培养质量也不甚理想,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质检机构内部很难构建起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服务有力的检验检测人才队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质检机构必须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 进行管理体制和观念的变革, 与此同时, 机构内部还要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以及选拔工作, 时常给领导班子注入新鲜的血液, 使质检机构保持生机与活力。

4.2 加强业务人员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质检机构内部要合理配置现有的业务人员, 通过对业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等, 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 同时建立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政策, 激发业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 提升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还要不断完善业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不断拓宽业务干部的培养与教育途径, 加大教育力度, 发挥业务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提升业务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 建立起人才引进、储备和交流共建机制, 为质检机构储备大量人才。为了留住人才, 质检机构要兑现与落实政策、待遇等方面的承诺, 并建立起人才梯队长远培养计划, 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机会。

5 构建信息化平台, 提高检测效率

在信息化的时代,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产品质量检测也不例外。目前, 质检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十分落后, 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 质检机构要将信息化作为质检工作的支撑, 努力实现检验流程标准化、业务管理信息化。质检机构还要加强外部网络建设, 开设网上办事窗口, 不断简化办事流程, 为公众提供网上咨询、一站式服务等。服务的信息化、透明化给质检人员提出了很大挑战, 也促使广大质检人员积极进行知识更新, 以适应新型的服务模式。

结束语

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民众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市场的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提升检验检测业务的质量, 科学做好自我定位, 脚踏实地地制定发展战略,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检测的相关规定。产品质量检测人员作为检测工作的执行主体, 必须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明确肩上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丽萍, 钟江.提升技术机构服务效能的对策建议[J].中国质检, 2014 (6) :32-36.

[2]苏媛媛, 张海萍.产品检验标准需要完善[J].全国检标委专刊, 2008 (7) :14-15.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2

部门经理孙小萍: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

部门副经理黄群:分管技术管理工作。

土建质量监督员邹彬:负责全公司土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土建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一般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监控,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负责QC成果发布活动;参加在建工程基础、主体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协助经理做好工程创优技术指导及申报工作;协助部门经理处理在建及竣工工程质量投诉;完成部门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

土建质量监督员邱建新:负责全公司土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土建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一般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监控,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参加在建工程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协助部门经理处理在建及竣工工程质量投诉;完成部门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

水电质量监督员胡铮:负责全公司水电质量监督管理及水电资料审核工作,对水电施工过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一般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监控,督促整改;完成部门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

资料员毛建英:负责全公司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核、盖章、资料归档、查阅登记、收集工程信息反馈及日常收发文登记、打印工作,配合公司贯标工作,协助经理做好创优申报工作;指导基层技术员进行资料归档。

时建民:负责全公司新开工图纸会审工作,配合经营管理部工程业务投标技术方面的工作,协助审核项目部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各类施工方案,协助部门副经理编制工程技术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3

【关键词】铁路 客运 劳动 生产率 服务

一、引言

铁路旅客运输是铁路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从旅客的立场出发,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周密地组织旅客运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行需要,把旅客安全、迅速、便捷、舒适、经济地运送到目的地,是铁路旅客运输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正处于新的一轮建设和发展时期,本文将会针对铁路客运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客运人员的劳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二、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与客运人员的服务质量成正比

(一)客运人员服务现状

目前铁路客运服务现状从两方面,高铁及城际服务航空化。近几年来,随着高铁开通运营里程增加,铁路也十分重视旅客服务质量,高铁及城际线路的旅客列车服务实现了航空化,服务标准和质量可以与航空业媲美;但在普速铁路列车和车站,相比高速铁路旅客服务质量尚有不足,仍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服务质量决定顾客忠诚度,争取更多游离顾客和潜在顾客

客户满意是顾客忠诚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顾客服务质量是产生顾客忠诚的基础。研究表明,顾客忠诚度的获得必须有一个最低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在这个满意度水平线以下,忠诚度将明显下降,在该满意度水平线以上的相当大的一定范围内,忠诚度不受影响,但是满意度达到某一高度,忠诚度会大幅度增长。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旅客的心情与需求,从而决定是否能获得旅客的忠诚度。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公路、水路和铁路同台竞争,各具特点和优势,在确保正点、安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服务质量,能够使顾客忠诚度提高,并最大限度地争取游离顾客和潜在顾客。

(三)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大幅提高客运劳动生产率

在目前铁路旅客列车上座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铁路客运投入同等的人力,铁路客运人员付出同等的工时,提高服务质量可争取游离顾客和潜在顾客,从而实现显著提高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的目标。

三、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一)改善客运人员的观念

为提高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强对客运人员的培养与学习,提高客运人员的自身的素质,要让客运人员明白,保证乘客的利益等于保证铁路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从乘客的需要来看,必须得让客运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从乘客的角度出发,明白乘客的需求。

(二)改善客运人员的技巧

首先,定期对客运人员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聘请相关老师来对其进行授课,更新服务思想,进一步提高客运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学技练兵。在培训中不仅要了解铁路知识、行车常识、客运规章等,还要加入形体、语言、微笑服务、交际应答技巧、化妆技巧等特训内容,适当掌握医护急救、应急情况处置、交际英语等知识。将微笑与眼睛、语言、身体结合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客运人员的微笑服务技巧。

还可以通过小组模拟训练巧妙的拒绝技巧,通过模拟过程表达出解决非正常情况的有效办法,温和而幽默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技巧之一。

其次,客运人员还可以通过柔和色调的着装,从视觉上消除乘客的被“管制”心理。让乘客在接受服务中,享受美感,淡化“冷”、“硬”性,提高心理舒适度;还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力求妥当、体贴地进行服务工作。

(三)全面提高铁路客运人员的服务与全方位的能力

铁路客运人员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同时,在客运人员的服务中还讲究保持清净,讲究卫生,和谐相处的基本能力。要时刻保持自己头脑清醒,言行举止要和谐,同时还要讲究自己的卫生,不能太随便,以免引起乘客的反感而对服务质量的不满。

间断的对客运人员的培训,以点带面,可以有效提高客运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客运员职业的工作就是与乘客打交道,每时每刻都会变化出不同的事情出现在客运员面前等着他们去自行解决,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制定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拓展,从客运人员的素质上抢抓,在日常工作中用能力的潜意识支配客运人员的服务过程,从而提升客运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对客运人员也要给予各方面的关心和体贴,不要忽视他们内心的小小愿望和要求,启发他们自身价值观,以及雷锋精神,积极的参与到铁路开展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去,定期对客运人员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当他们在工作中有进步或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关爱”,使他们由“工作式”服务逐渐转变为优质的“热情式”服务。

(四)全面提高客运人员的管理层能力

建立合情合理的监督平台,接受社会广大群众的监督。让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监督到客运人员的监督电台,可以让社会监督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站、车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广泛听取并征求旅客意见,接受旅客不良反映的投诉。铁路客运服务的客体是乘客,优质的客运服务不仅仅需要客运工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广大旅客的配合。现实证明,乘客的理解和配合是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手段之一。利用新、旧媒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获取广大旅客的配合和支持,以良性循环的模式提升客运人员的服务质量。

四、结束

铁路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与客运人员的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本身就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铁路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根近铁路改革的步伐,方可能找到提升铁路客运人员服务质量的切入点。我们要具备长远的目光,扎实的基础,科学的领导建立好客运人员服务理念教育。秉着诚心诚意,热情,我爱人人的一流人性化观念,对乘客进行服务,在铁路客运工作中不断挖掘乘客多方面的需求,以真诚优质的服务感动乘客,真正做到积极,诚信,热情,我爱人人的精神方可提高铁路客运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陈淑梅.提升铁路客运人员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13,(27):31-33.

[2]孙胜男,张旭.大型铁路客运站能耗影响因素分析[J].空调暖通技术,2010,(01):11-13.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4

随着国家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家扶持发展农机化的政策相继出台,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农业机械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使用范围不断拓展,对农机鉴定检测的技术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尤为重要。

一、当前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主要是农机鉴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各省,隶属于省部级以上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大部分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少数甚至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此,这些单位在教育培训经费及培训条件方面都比较充足,往往比较重视培训,组织教育培训的次数也比较多。但是,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教育培训投入与收效不匹配的现象,甚至引来很多抱怨和不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农业机械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盲目进行,缺乏针对性和必要性研究;二是对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空耗了时间和精力,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和目的;三是侧重对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知识教育,忽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往往以知识教育替代能力培训。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育与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职工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单位的人才力量,促进单位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提升职工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实现人生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培训应该是单位和鉴定检测技术人员双赢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由于鉴定检测技术所属的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因此所有对人员的教育培训都沿袭政府部门的教育培训模式,单纯侧重强调政治思想教育与培训,以笔者所在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鉴定机构为例,2014年,通过上级相关部门安排的培训主要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法》知识全员培训、无纸化普法考试、全员培训以及单位内部组织的理论学习等等,这些教育与培训往往是强制性的,全年都在进行,有些还要求参加考试。这样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水平是必要的,但是这些培训并没有与鉴定机构的工作性质和教育培训目标,以及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需求相结合,单纯强调这样的培训,会造成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质量意识教育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二) 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操作技能培训。目前,鉴定机构系统没有一套专门针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往往侧重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忽视鉴定检测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培训教育,单纯依靠鉴定检测技术人员自身学习掌握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平时工作中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基本没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更没有能够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采用适合的培训方法与手段等,提高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与培训。一些鉴定机构虽然尝试进行一些人员操作比对试验或者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培训考核等,但是这些往往是应付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需要开展,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教育培训的精神,更没有达到提高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三) 单纯以资格教育代替岗位培训,使教育培训与工作实际脱节。由于一些规章制度及质量体系管理中要求从事鉴定检测工作的鉴定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比如检验员资格、抽样员资格、审查员资格、审核员资格等等,这些资格往往是通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才能取得资格证,并且资格证往往只有3~5年的有效期,因此,鉴定机构十分重视按时派遣鉴定检测技术人员参加资格培训及考核。然而,由于进行资格培训的机构或组织往往缺乏有关培训内容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培训的时间短,理论知识内容多,只能简单采用课堂式教学的方法,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培训演练,最终学到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导致学用脱节。所以,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培训成了负担和压力。对于新进人员,往往也是参加资格培训,取得资格证后,仓促上岗,在平时工作中边学边做边看,跟上“好师傅”的学得多一些快一些好一些,没跟上“好师傅”的,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这些都反映了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系统性,缺乏必要的规划性和针对性。

(四) 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鉴定检测专业技术工作需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很少根据鉴定检测工作需要设定,大多是针对所有人员的通用理论知识学习,不利于培养专业性强的鉴定检测技术型人才;二是没有与鉴定检测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其无法意识到教育与培训是与自己的当前工作以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无法真正达到单位和职工共同发展提高的双赢局面;三是没有注重通过教育培训使鉴定检测人员树立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钻研精神。

三、建立适合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质量教育与培训模式

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鉴定检测业务量不断增多,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农机鉴定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积极开展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广泛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一套适合鉴定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模式,关键是针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中融入质量教育与培训的内容。

(一)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入质量意识教育。对于鉴定检测技术人员,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入质量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质量管理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更好地理解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更加重视鉴定检测工作过程对结果及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设备、设施及手段等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做出最大努力和探索。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入质量意识教育,主要是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强调质量内涵、质量法律法规及规章、质量安全意识、质量管理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质量责任等内容的教育与培训。

(二) 在理论知识培训中融入质量知识。理论知识,特别是鉴定检测技术理论、方法理论等知识是培训对象进行管理和技术操作的基础,在理论知识培训中首先要融入质量知识,两种知识融汇学习,不能厚此薄彼,如果单纯学习鉴定检测技术理论、方法理论,没有经过质量管理知识理论的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的工作将难以推进,质量目标难以实现。在理论知识培训中融入质量知识,还要注重分层次按岗位培训,不能盲目进行,搞“一刀切”,所有人员不分青红皂白学一样东西,却不是做一样的事。因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工作与鉴定机构中从事质量有关的人员的工作是有不同的岗位和层次划分的。因此,在识别培训需要时,应本着分层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按岗位和层次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例如对领导的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管理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发挥领导作用所需的较广泛的战略知识和概念为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应注重质量管理和方法,同时注重质量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例如质量计划、质量改进的工具、质量文化塑造等;而一线的鉴定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则以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的知识为主。

(三) 在业务工作培训中强调技能培训。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由于行业和岗位不同,其所需的技能也不同,然而,对各层次人员的培训要求则大致相同。对鉴定检测技术人员,主要应进行鉴定检测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的标准方法,掌握新的鉴定检测技术,同时,应加强鉴定检测用仪器设备操作技术训练,熟悉农业机械产品结构、性能、特点,以及制造方法、工艺和流程,不断提高鉴定检测操作技术水平和能力,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对于新进的鉴定检测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上岗前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单位的基本职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主要业务工作内容、流程和程序等;其次,要对其进行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与要求、鉴定检测操作方法与技能等。

结束语

在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教育与培训是质量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可以提高鉴定检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规范新进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习惯,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更重要的是帮助鉴定检测管理及技术人员树立质量意识和正确的质量观、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使其认清形势,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质量管理体系和单位的各项工作。

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机鉴定检测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的角度,针对当前鉴定检测技术人员教育与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结合质量管理的需要,提出适合鉴定检测技术人员的质量教育与培训模式。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5

鲁人考函〔2014〕13号

各市人事考试中心: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3〕67号)精神,现将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及科目设置

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定于2014年6月15日举行,分初级和中级2个级别。初级设《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客观题)、《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客观题)2个科目。中级设《质量专业综合知识》(客观题)、《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客观题)2个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6月15日

上午 9∶00-12∶00 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初级)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下午 14∶00-17∶00 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

二、考试成绩管理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为非滚动考试,应试人员均须在一个考试内通过应试科目,方可取得资格证书。

三、报考条件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按照原人事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2000〕123号)有关规定执行。

(一)参加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质量工作法律法规,热爱质量专业工作,恪守职业道德。

(二)参加质量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一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三)参加质量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一条所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6.《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发布前(2000年12月22日),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5年。

(四)对在《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发布前(2000年12月22日),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工程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务的质量专业人员,分别只参加《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初级)或《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一个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取得质量专业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

根据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原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和原人事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向台湾居民开放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78号)规定,应届本科毕业生及符合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各地在组织报名过程中要严格审核报考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要求,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网上报名试点工作。为便于考试报名和相关工作的统一开展,应试人员须通过http://.cn(中国人事考试网)或

http://zg.cpta.com.cn/examfront(报名登陆界面)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网上报名时间统一定于2014年3月5日9∶00至2014年3月18日16∶00(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网上缴费时间定于2014年3月7日9∶00至2014年3月24日16∶00(周末及国

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报名信息通过网上提交,请应试人员登陆

http://zg.cpta.com.cn/examfront网站认真阅读报名有关文件和提示,如实填写、提交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等报名信息并上传照片。报名时,应试人员应按属地原则正确选择居住(或单位)所在地为报考考区。应试人员在报名时,由于自身原因报错级别、专业或填错个人信息的,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

资格审查工作按属地原则进行,各市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资格审查开始时间(不得早于2014年3月6日9∶00),截止时间统一定于2014年3月20日16∶00(各市资格审核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各市应于2014年2月26日前将审核点信息汇总表(见附件)加盖公章报省人事考试中心,同时报送电子版。应试人员可登陆

http://zg.cpta.com.cn/examfront网站打印《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经单位审核、盖章后,到各市人事考试机构指定地点办理审核、确认手续。应试人员资格审查通过后,应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登陆http://zg.cpta.com.cn/examfront网站进行网上缴费。逾期未办理资格审查、网上缴费的,视作放弃。

应试人员应提供的材料包括:应试人员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单位审核盖章后的《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一式两份);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相关工作年限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任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各市要严格报名审核工作,妥善保管应试人员报名材料备查。

报名成功的应试人员应于2014年6月10日9∶00至6月13日16∶00登陆

http://zg.cpta.com.cn/examfront打印准考证。各市务必将审核方式、时间、地点和打印准考证的网址、时间及方式进行公告,确保应试人员顺利报名和参加考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领取的居民身份证(即一代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应试人员须持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及参加考试。未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应试人员应尽快办理,以免影响报名和正常参加考试。

五、考试信息管理

考试信息采用GPTMIS系统进行管理,考试名称、级别、专业及考试信息设置为:

六、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各级别科目均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二)应试人员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答题所用草稿纸由人事考试机构统一配发,考后收回。

(三)考试收费标准按鲁价费发〔2004〕196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即:每人每科60元。

(四)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区设置在济南、青岛、莱芜、临沂、滨州五个市。

(五)2014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有关考试大纲、考试用书方面的问题请与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的工作机构联系(联系电话:010-84142001、84387038传真010-84380507)。

各市人事考试中心要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规定的报名条件进行资格审核,规范考务管理,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6

关键词:驾驶人员 再教育 培训 质量

对取得合法驾驶资格的驾驶人员再教育是在初始教育基础上连续的、更为深入的驾驶人员的素质教育,是驾驶人员逐渐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发现机动车驾驶人员记分分值已满12 分的,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正证和副证,对满12 分驾驶人员进行为其7天的再教育和科目一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再发还驾驶证。这些人虽然只占驾驶人员的一小部分,但他们是危及交通安全的高危人群,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对这些人进行有效的再教育,对于减少交通肇事、创造安全的行车环境、保证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些人的再教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记满12分驾驶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出现在培训单位和满12分驾驶人员自身两个方面。從培训单位看,一是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地在教学时无所适从。讲什么,讲多少,由授课教官决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没有做到按需提供素材,学习的仍是与起始阶段同样的交通安全知识,千篇一律。三是教官水准参差不齐,不懂教法。很多理论教官大多数由宣教民警兼任;有的是交通部门出身,对公安系统的法律规范吃得不透;有的教官文化水平偏低,上课时手拿交通法规,照本宣科,这种培训现象普遍存在,结果是念得枯燥,听者乏味。而且这些人大多没有教学经验,也没进行过必要的岗前培训,对基本的教学方法都不尽掌握,更谈不上教学的技巧。有的教官讲课语言生硬,像给犯人训话,使受众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些地方甚至全程使用交通事故警示片教学,以看代教。长时间观看录像,注意力必然分散,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时间资源,使培训流于形式。四是培训教学的形式单一,主要以学习文件、教官讲授、看电视片为主,缺少创新性和多层次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从满12分驾驶人员方面看,被记满12分驾驶人员对参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够端正。他们基于驾驶经验,往往对自己驾驶的可靠性给予充分的信任,基本不愿意参加交通安全学习。他们抱着不得不来的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上课熬钟点,人在班内,心在班外。有的甚至托人找关系,千方百计地逃避进班学习。为了应对科目一的考试,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更有甚者,为了通关找“枪手”协助答题,助长了不正之风。

二、提高驾驶人员再教育质量的对策

第一,公安部有关部门应组织权威人士编写一套既理论深刻又能指导驾驶人员实践的统编教材。

第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以省为单位,组织教官培训,做好新上岗教官的岗位培训。在大学和社会聘用既有交通安全理论又有驾驶实践经验的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向优质教学要质量。

一要认真备课,使知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前把参训人按违犯交通法条款分类统计,把违反交通法频发和有代表性的严重违犯交通法的驾驶行为作为讲课重点。针对驾驶人员对交通事故看腻听烦的心理,事实案例不宜过多,恰当的事理论证会提高学员对培训知识理解的水平。对教材要有取舍,紧扣难点、重点、要点。难点是讲学员不懂的;重点是教材中重要的章节;要点是能覆盖考试题的内容,这样会防止教学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二要用心讲课,深入浅出。在涉及法规部分,不仅念原文,还要带领学员剖析制定的理论根据。例如,在讲同车道行驶的前后车须保持安全距离时,教官要在黑板上用停车距离公式计算出特定速度下的停车距离,以此推论停车距离与车速成正比例的关系,并讲清为什么要有安全距离及如何把握距离,使学员深刻理解时速是多少公里,安全距离应当是多少米的结论。同时也懂得法规的制定是依据科学理论的,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要研究教法。教学中以教官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学生现身说法、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四要体现平等的人性化意识。课上,教官不要凌驾于学员之上,不要以权压人,而是要融入学员之中。让学员感到你既是交通安全的管理者,同时又是交通安全的实现者。你既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又是高素质的驾驶人员,还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例如,一个同学回答:“会车就是对面来车,然后我给撞上了”。老师对学生说:“对面来车很好,因为你观察到了,然后撞上就不对啦!如果对面来车你原来就想撞,结果也撞上了,这叫故意杀人;如果原来就想撞,由于对方驾驶技术高超躲过去了,这叫杀人未遂;如果原来没想撞,由于驾驶技术不行,结果撞上了,这叫交通事故;如果原来没想撞,结果也没撞上,这就叫会车了”。学员在一片笑声中理解了这个概念。

五要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官可以把学员带入虚拟的交通情景中来。把那些支离破碎的交通法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将驾驶人员置于车内,把车放在路上,由静态到动态,遇到各种交通情况,按交通法规赋予的通行权去实际驾驶,处理错综复杂的交通情况。把课堂变成一次在理论指导下的高质量实际驾驶操作的演练活动,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要语言充满哲理,有逻辑性和幽默性。一些资料介绍:一堂课成功与否,教师的语言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教官的语言要精辟深刻不落俗套,比如讲交通事故的危害,说“交通事故会家破人亡”,这样的表述有些直白。如果说“一个家族要向好的方向改变命运,可能几代人的努力和打拼也不一定完成;如果向坏的方向改变命运,也许一次交通事故瞬间就实现了。”这样就耐人寻味了。再如,“交通法规鲜血写成,愚蠢的人用鲜血换取教训,聪明的人吸取别人的教训避免自己流血。”结合实例再用这样的语言来概括,会引起思索。

七要注意称谓。在讲执法运行时,多用“我们”这些第一人称。讲交通事故案例时,禁忌使用你、你们等这些第二人称,多用他、他们等第三人称,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第四,严格执行培训与考试相结合的规定。每期培训结束后,进行结业考试,合格者转入科目一考试,并且对满12分驾驶人员设立与教材紧密相关、有针对性的单独考试题库,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五,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健全记满12分培训工作的报名培训考核的各项原始资料和档案。应严格把课堂管理作为规范驾驶人员行为的新起点,以促进驾驶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世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通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谭泽飞,刘远才.人的行为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分析[J].林业建设,2005(2).

[3]敖谷昌,杨利.机动车驾驶人人为因素与交通事故危害性关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

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服务质量研究 篇7

关键词:航空公司,空乘人员,服务,质量

0前言

在油价高涨及金融海啸的冲击下, 全球航空产业的经营状况及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服务组织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产品的价格及功能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激烈竞争环境中, 以无形服务的“软实力”来长期保持优势、超越对手并留住顾客, 而发挥这种“软实力”的关键性因素, 就是组织第一线的服务人员。一直以来, 外部营销一直是企业组织最重视的活动之一, 直至20世纪末内部营销观念才慢慢被国内服务行业所认同, 使得服务组织纷纷开始探讨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间的关系。许多学者提出, 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种概念, 而良好的内部服务质量是优质外部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 同时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 如何让员工在组织内部得到等同于对待外部顾客的服务, 使其将这样的正向经验延伸至外部顾客, 已成为服务性组织的热门话题。内部服务质量是内部营销的核心, Sasser和Arbeit (1976) 认为服务业生产力的来源是“员工”, 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将员工视为重要的顾客, 因此较高的内部服务质量与优质外部顾客服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管理者对于现代员工的引导与绩效要求上, 不应只关注管控机制及效率, 而应该要融入“满足外部顾客”的元素;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友善的工作环境, 使其更加投入地工作, 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与能力, 让员工与组织间不再只有实质的交换关系, 而是追求企业的价值提升及共存共荣的永续经营理念。许多研究也指出, 当员工受到组织重视时, 他们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顾客, 这意味着, 通过员工正面的态度提升工作的绩效, 能够使组织达到留住优秀员工和让顾客满意的最终目标。本文以我国航空公司为研究对象, 探讨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管理部门的“内部服务质量”与空乘人员“工作投入”与“服务行为”之间的关系。

1 我国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内部服务质量现状

服务质量 (Service Quality) 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 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 也是企业保持这一预定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服务质量包括5个方面的要素, 分别是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可靠性是指可靠地、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响应性是指帮助顾客并迅速有效提供服务的愿望;保证性是指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和可信的能力;移情性是指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有形性是指有形的设施、设备、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顾客从这5个方面将预期的服务和实际得到的服务相比较, 最终形成自己对服务质量的判断, 期望与感知之间的差距是服务质量的量度。

我国空乘人员对内部服务质量在有形性、可靠性、确实性3方面满意, 而在响应性、移情性两方面不满意。航空业作为国内其他服务产业的仿效者, 近年来为求与竞争者产生差异, 都在追求第一线空乘人员发展“角色外的服务行为”, 虽极力倡导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 但却忽略第一线资源及人员授权是否充分、后勤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其他协同合作人员的心态等是否可以满足内部顾客 (空乘人员) 等问题, 可见, 管理部门及后勤人员仍无法完全摆脱本位主义的固有思维, 组织界线固化, 使得这种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的伙伴关系及整体内部营销的理念, 因管理者及后勤员工缺乏一致的概念而流于形式。

(1) 我国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增加空乘人员工作投入整体的参与感;而内部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对空乘人员服务行为的展现产生影响。

事实上, 当员工对于内部服务质量不满意时, 将会降低其对组织的忠诚度、本身的生产力及工作投入, 进而影响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及组织获利。当员工对于组织内部服务质量有着高度的评价时, 其服务的意愿越高, 则越可能认同工作, 对于服务传递过程的表现、主动参与组织内部活动的向心力也相对提高, 同时角色内的顾客服务行为越强烈。因此, 如果管理部门能提升整体的内部服务质量将有助于增强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的投入感, 并可以藉由彼此的互动沟通, 增进与后勤单位的相互信任及了解高层决策背景, 这对于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流程制定的合理性与加强服务经验交流都有极大的益处, 可以充分发挥第一线员工在组织营运与外部顾客信息串联方面的重要功能。此外空乘人员的服务行为受到内部后勤支持有形性的影响, 原因可能在于空乘人员工作时间分散于不同时区及地域, 发生突发状况时, 相关支持部门可能由于上班时间不同, 而产生求助无门、信息不对称甚至角色冲突的情况, 这也是空乘人员对于资源、信息及设备如此正视与依赖的原因。

(2) 空乘人员的服务行为, 不仅仅受到内部服务质量的影响, 其自身对于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 决定了其服务行为的优劣。

工作投入在内部服务质量与服务行为间充当一个完全中介的角色, 即优质的内部服务质量虽然有助于空乘人员的工作投入程度提高及服务行为的展现, 但管理部门若是通过内部服务质量的提高来提升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 以进一步改进服务行为展现的方式, 其效益会更为显著, 由此看出工作投入在本研究模型中的重要性。

空乘人员在展现服务行为时, 仍以角色内的扮演为主, 对于超越本职工作的行为展现则呈现较低的意愿, 原因可能在于航空公司近年来虽倡导角色外行为, 但在绩效评价上仍着重于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流程, 无法具体将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展现与组织营运的正向回馈予以联结并量化, 这无形中让空乘人员的行为可能受到过度工作说明的影响而有所局限;另就组织而言, 角色外行为的展现导致潜在成本的增加, 对第一线员工来说, 管理单位如果无法将角色外行为与绩效制度和目标管理串联, 员工难免会产生多做多错或无所适从的心理。

2 建议

(1) 后勤内部服务支持不应只有单一聚焦, 组织必须力求整体平衡。

管理是制约内部服务质量提升的最常见障碍, 其中以部门间缺乏协同合作、不真正想为顾客解决问题及缺乏沟通支持为主要因素。组织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不应只专注于角色内行为, 应随着外在环境、组织策略适时调整员工作为, 而唯有真正从高级领导者开始落实于组织的政策与制度中, 并依赖后勤团队的执行力及紧密的互动, 才能有效消除部门界线, 并将组织对顾客的承诺通过第一线的服务传递出去。

空乘人员的服务展现是组织整体前置活动的最终产出, 涉及部门众多且繁杂;再者现任空乘人员存在大量已婚者, 当面对工作、家庭角色扮演的冲突时, 更需管理部门优质的内部服务作为后盾;因此, 建议内部管理部门当前应致力于树立部门本身以顾客为导向的观念, 以了解空乘人员的工作及家庭需求为出发点, 就部门内可运用的资源, 配合组织整体策略, 给予妥善分配, 例如, 利用并授权随航班运作的客舱组员, 通过与空乘人员频繁接触与倾听的过程展现与提升内部管理的“亲和力”, 以实时化解勤务及生活困难为目标改进工作, 让这种执行内部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与空乘人员工作投入及服务行为关系的关联和改善更加务实。

(2) 企业经营以人为本, 空乘人员管理部门除让员工专注工作效率提升为组织收益带来实质利好外, 还需正视营造空乘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投入感所可能带来的服务创新。

空乘人员在第一线服务时, 服务流程的执行力及顾客体验后的回应是否如组织期望, 是管理部门最为关切的;而服务的特殊性在于顾客与从业人员的互动也会影响顾客最终的感受,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服务组织会直接邀请顾客加入流程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解决, 并扩大服务人员的角色功能成为组织的兼职营销人员 (part-time marketer) , 以缩小服务缺口。航空公司属大型服务组织, 第一线从业人员处于服务价值链终端, 与管理阶层间通常会因制度与系统而拉大距离, 因此, 近来有学者提出, 现代组织应以共创 (Co-creation) 来取代上下管理, 并以基层员工为顾问, 集思广益, 让组织能更好地掌握顾客喜好, 并设计出更佳的服务体验。

另外, 空乘人员的薪资报酬高低与服务行为的好坏可能无直接关联, 薪资高的空乘人员与组织的关系并非建立在实质的关系上;因此, 建议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内部沟通机制, 如定期举办空乘人员会议、主管信箱、分组制度、定期座谈及建立空乘人员专属社区网站等交流平台来分享经验, 从而建设相关资料库, 以科技来增值服务, 藉由空乘人员的经验反馈, 使其参与组织价值创造的活动、找出问题对策, 设计出能带给顾客更多惊喜的服务流程;同时对于提出意见并被采纳的员工, 通过正式场合给予表扬, 对于失败经验也不要苛责, 尊重每一个空乘人员的工作经验及临场反应, 可以使员工勇于尝试角色外的行为, 提升空乘人员对于工作环境的投入程度, 实现员工、组织及顾客的共赢。

(3) 空乘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拟定, 除了从组织成本角色着眼外, 管理部门更应留意服务经验的传承。

许多关键时刻的掌握、服务补救及应对内容与方式是无法全部罗列于标准作业流程中的, 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 顾客参与服务的产出、状况的变数让标准化的难度提高, 服务接触的成败除了受服务人员本身的态度、后勤支持及顾客影响外, 更依赖第一线服务人员对于事件处理的适应性及自发性, 这主要需要的是员工每次与顾客服务互动的经验累积;就航空公司长远发展来看, 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 也应该清楚吸引、发展及留住优秀员工的重要性。组织中人力资源有关的训练、专业技能发展与升迁等管理策略会影响员工的态度与行为, 通过适当的训练, 除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外, 也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 借此提升工作效能。因此建议空乘人员管理部门可检讨现有员工的训练, 将其与目标管理和绩效衡量结合, 把空乘人员视为组织的资产, 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W F Sasser, and S F Arbeit.Selling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J].Business Horizons, 1976, 19 (3) :106-116.

[2]杨宏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1998 (1) :53-58.

[3]吴殿达.我国航空运输业竞争状况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 2006 (6) :33-35.

[4]蔺雷,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 2005, 26 (2) :1-6.

护理管理质量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篇8

1 不能再用的护理管理影响力

1.1“威严式”影响力和下属保持一定距离,摆出一副派头和架子,使下属有惧怕感,自己就会有影响力,其实这只会疏远群众,下属对你畏而远之,谈何影响力。

1.2“压服式”影响力有些护理管理者常习惯于自己说了算,不容下属质疑和违背,期望以此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实际上压服只能引起不满,并不能产生影响力。

1.3“许诺式”影响力一些护理管理者常常以许诺或应允下属换取威信,以为这样可以产生影响力,其实管理者滥用权力,实现许诺,诚然能博得少数人的一时好感,但多数人会背你而去。

1.4“清高式”影响力部分管理者认为,当领导就比群众高一头,常炫耀自己,以为如此就可以产生影响力,结果恰恰相反,护理管理者越自高自大,下属越对其不认可。

1.5“迎奉式”影响力少数护理管理者习惯于迎奉上级、惟命是从,赢得上司的好感,以为如此就可以提高自己,增强影响力,事实上这样长此以往,群众与其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2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护理管理者的影响力

2.1 以“德”容人

德即道德,它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的总和,是护理管理者影响力的基础。

2.1.1 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集体至上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没有诚实,何来尊严”,坦白正直地做人是人性的光荣,是为人的起码要求。同时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定下的纪律,制定的制度自己带头遵守,这样常常可以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成为一种最可靠的管理影响力。管理者必须以群众、组织的利益为重,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1.2 胸怀大度、大公无私、赏罚分明

管理者要胸怀大度、用人之长、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宽容对待反对过自己的人、在遵从制度的前提下赏要从严、罚要从宽,要警惕犯“恩赐观点”和“惩办主义”的错误。

2.2 以“实”引人

实就是求实、实在。管理者要长于实干,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工作过得硬,下属信得过。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在自己的集体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的氛围,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2.3 以“信”树人

信即信用、诚信,护理管理者要倡导诚信为本、信守诺言,这样下属就有高度的依赖感、稳定感,护理管理者才能在下属心目中确立威信,产生影响力。很多优秀的管理者虽不曾有多少豪言壮语,但在实际工作中很注重兑现自己对下属的每一句承诺,从而赢得了护士的信任和认同。

2.4 以“才”服人

才即能力,是在已有知识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实践而形成的技能。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有护理业务管理及行政管理两方面的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识、技能基础之上,需要在工作领域展示其是否具备了胜任特定环境的足够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个性特征。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筹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及改革创新能力,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娴熟的管理科学知识及深厚的专业知识。

2.5 以“情”感人

情是指感情、友情。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除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优点要懂得激发和应用。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管理者的一声问好、一个微笑、一次表扬、一句体贴话语都会使人感到温馨、信任,从而使集体成员达到心理相融、情感相通、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随着医院管理者的职业化,要求护理管理者要有系统的现代护理学知识、现代管理学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创造性劳动奉献于护理事业。作为护理管理者只有坚持从一言一行做起,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塑造,才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充分调动集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有上进心、有荣誉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对患者有同情心的蓬勃向上的集体,才能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浅谈如何提高农机人员的培训质量 篇9

要培训合格的农机人员, 就要有好的培训质量才能达到目的。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机培训质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抓好农机培训工作, 就要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对农机教师队伍要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首先, 要学历合格, 业务过硬, 农机教师是专业教师, 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并通过一定的实践锻炼,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农机专业教师应热爱职业教育工作, 处处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因为学员大多数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及驾驶技术, 具备一定的政治、技术、辨别能力, 所以农机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政治、教学业务形象, 给学员起表率作用, 因此要求教师尽职尽责, 乐于实践, 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业务工作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 完成培训任务。

再次, 要善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法规。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后, 国外新机器、新技术不断引进国内, 要求农机教师应不断“充电”, 更新知识, 作为教师自己要加强自学, 作为培训单位, 要让教师走出去进行继续教育, 参加各种农机新技术推广会议, 不断地增加知识。

二、教师应认真备好课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首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结合各乡镇的情况, 确定培训时间、上课的内容、重点, 课时分配, 权衡轻重, 分清主次备好课。

要认真分析教材,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要突出重点, 关照次点, 突破难关, 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就要用适当方法将教材讲清、讲透, 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可列举出1~2个实际中的典型例子, 使学员真正认识到培训内容的重要性, 从而学会它、掌握它。

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从中选出一些新材料丰富和充实教材。如带增压器发动机的保养、使用, 应注意的事项, 农机新技术推广的精量播种、少耕深松等, 把教材中没有的材料补充进去。这样既丰富了教材, 又推广了农机新技术。

三、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而教学方法是因不同的学科、不同层次的学员、不同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学员最受欢迎的教学法。由于拖拉机构造、原理有不少内容看不见、摸不着, 学员感觉很神秘, 当然, 如用实物、挂图、示教板、幻灯片等电教设备来演示, 更能收到简单明了的效果, 缩短“教”和“学”的距离, 这样可提高讲课效果, 引发学员听课兴趣。

2.联系实际法。

联系机手在实践中一些好的作法用于教学, 并选择一些常见的故障, 如气门间隙过小, 供油提前角过迟, 造成发动机功率不足的故障, 在现场加以解剖、分析, 指出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并现场给以排除, 这样使学员贴近自己, 容易引起共鸣,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3.启发学员思考法。

教学的过程, 是“教”与“学”融为一体的过程, 是通过教师主导作用, 引发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方法上可采用设问、自问、提问的方法, 如在讲新课时, 先进行提问让学员思考, 例如在讲气门间隙调整时, 先对学员提问, 什么是气门间隙?为什么要有气门间隙?然后再逐步深入讲解。在讲到重点和难点时, 先提问以提醒学员集中精力, 引起注意。采用启发学员的思考法, 可改善听课状态, 提高听课效果。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10

关键词:护理人员素质,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制的恢复,为护理工作做的更细、更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增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质量、安全、服务作为工作核心,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 护理人员素质

1.1 政治素质

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观念。树立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1.2 业务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护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并不断的提高护理科学水平;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业务的精神,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通专科业务。

1.3 职业素质

护理人员要具有冷静的头脑,要勤于管理,保持门诊良好秩序,创造整洁、肃静的诊疗环境;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态度热诚、和蔼,做到“五心”(诊疗精心、护理细心、解答耐心、接受意见虚心、使家属放心);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和隐私。

1.4 美学素质

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当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在心灵语言、行为和仪表等各个方面塑造自己。因拥有美的形象会使病人有舒适、信任、安全感,也是为提高病人健康水平服务。

2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就是指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传统的护理质量指的是对病人的临床护理水平,即执行医嘱是否及时、准确;护理书写是否合格;生活护理是否到位等。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与医生协作进行诊断,更主要的是要求护士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去帮助、指导、照顾人类保持或重新获得身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由于护理质量管理内涵在不断地拓宽,因此现代护理质量包括:(1)是否树立整体护理观念;(2)是否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规范护理工作。

3 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提升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要面对和深思的问题。我院护理部针对自查中所发现的护理质量问题,于2007年7月召开了上半年度护理质量讲评会,会上护理部从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及差错分析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院护理队伍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针对这些环节所要采取的整改措施;并且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让与会的护士们深切感受到提升护理质量并不是护理部或护士长单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每个人发挥主人翁精神,运用团队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地把看似很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平台。通过上半年度的护理质量讲评会,让我们看到许多自己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用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警示自己,获得一个有则改之的机会,从中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每位护理人员只要怀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对病人极大的关爱去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我院护理部对各类病人都做出相应的护理原则(这里只介绍两种)。

3.1 危重病人的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做好详细记录。(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经常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3)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1)重视营养;(2)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4)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应涂红霉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5)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异常及时处理。(4)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躁动的病人使用保护具防止摔伤。

3.2 濒死病人的护理

(1)当出现濒死征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将病人移至抢救室或用屏风遮挡。(2)严密观察病情,密切配合抢救。(3)专人守护,护士应严肃镇静,不可在病人身旁谈论他的病情。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注意保暖;保持环境安静。(4)通知家属及单位。允许家人陪护,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家属大声啼哭,影响其它病人。

4 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基层在职人员护理素质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是非常重要,上级领导应转变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护理质量的高低之于患者需求、疾病康复是早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1]。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所以各级领导必须重视护理人员的管理及素质培养,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倾斜政策,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短训、学术交流,选出优秀护理骨干外出进修,请进知名护理专家为大家授课。总而言之,要全面改善和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仅在思想上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还要有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创业精神。这不仅是我院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一次新世纪挑战,同时也是对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紧迫感,扬长避短,以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11

社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特种作业人员,法律法规又对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提出了更严格的“准入”条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一、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 是我国第一个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特种作业的定义、范围、人员条件,及培训、考核、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1年,劳动行政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与发证实施国家监察,相继颁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大纲》,将厂内机动车驾驶人员等六大类岗位确定为特种作业人员。《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将瓦斯检查工等十六种作业人员列为矿山特种作业人员。文件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及课时、使用教材、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考核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了界定。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工作在全国统一标准下,逐步展开。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职能划入国家经贸委。新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和基本培训教材,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定和组织编写,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调整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的职能也随之转移到安监部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应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至此,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整套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培训时间不足、针对性不强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二、影响安全培训质量的几个要素

1.安监部门的监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

(1)对培训考核的监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培训具有教育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双重属性。作为教育活动,职业培训的产品是技能人才;作为经济活动,又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办培训考核机构,为了尽量压缩教学成本支出,都有可能影响到正常教学。可见对培训和考核过程的有效监管,是保证培训考核大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考核质量的保证。

对培训考核过程的监管,还包括及时反馈有关培训效果的信息,指导培训、考核机构不断提高。

(2)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必须规范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使用行为,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硬性要求。

(3)严把审核发证关,是监管的最后一道屏障。

2.培训机构资质及其教学管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1)培训机构的资质。国家安监总局对承担特种作业培训任务的教学单位有明确的资质要求,相应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至少应达到最低要求。师资力量也是培训机构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培训机构大部分教师是专业理论教师,现场工作经验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培训效果。

(2)教学管理。培训机构要有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培训大纲合理选用教材,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授课。

(3)教学质量监控。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可以有效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特种作业考核机构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考核机构对培训质量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考核过程的严肃性、考核内容的科学性。

(1)为了保证考核的严肃性,需要制度规范,明确各环节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管。良好的考核机构应该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真实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2)考核内容是否科学,表现为考试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培训质量及受训者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能否实现安全作业的最终目的。

考核机构的题库建设要服务于培训目标,突出特种作业特点,正确引导培训教学发展方向。要防止出现培训机构为了提高通过率,将考核题库作为培训内容的不良现象。

4.受训对象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培训的目的是使受训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达到上岗要求,所以受训人员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对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受训人员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受训人员来源多样,生活背景、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等各不相同,对培训内容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5.用工企业对培训质量的影响

特种作业培训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具体表现。用工企业也会对培训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工单位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程度;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对合格的持证人员违章比例的影响;企业的设施设备、工艺技术与培训时所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满足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要求是否规范等。

三、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

1.质量评价的意义

所谓培训质量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能够起到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的效果。

培训质量评价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2.安全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建设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训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应该是受训学员。当然也要对培训考核机构、用人单位等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要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目标系统、管理制度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反馈和修正系统。其中每个系统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质量目标系统。质量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集中反映在培训考核大纲中。构建质量目标,既要考虑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根据反馈和修正系统的数据,不断对目标作出调整,使之逐步趋向最理想的状态。

在需要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中,除了受过专门职业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毕业学生,还有大量没有太多文化知识,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尤其在中小型建筑、矿山等企业中更是农民工占大多数。实际培训情况证明:他们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达到现行大纲要求的水平。因此建议,条件具备时特种作业考试也可以分级,对从事不同级别岗位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安全技术要求。

(2)管理制度系统。经过不断制定、完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已经形成由培训考核大纲制定,培训机构资质及教学管理,考核机构及考核程序管理,审核发证程序,特种作业人员使用管理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

对特种作业人员取得操作证以后的管理相对薄弱,应该借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加强取证后的管理。

建立起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培训、考核机构评级制度,及时淘汰不能胜任工作的培训和考核机构。

(3)监控管理系统。为了保证质量目标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对考核机构的监管、对受训对象的监管、对用工企业的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职能部门与专家的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随机抽查相结合,规范各个环节的行为。

(4)信息收集及分析系统。收集整个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争取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为其他各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也要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促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5)反馈和修正系统。将信息收集和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通过正确的行为消除问题的根源,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修正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率是体系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由上述内容可见,影响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和评价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使用等管理职责集中在安监部门,所以安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在借鉴其他教育通用方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超越,形成实用性更强、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质量检测技术人员 篇12

2013年6月14日, 广西来宾市农业局组织市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全体人员、各县 (市、区) 农业局分管领导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共50多人在象州县举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大练兵启动仪式, 同时举办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培训班;自治区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区绿色食品办公室李仕强副主任到会指导并给学员们授课;来宾市农业局副局长谢艺春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宾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科长邓红华主持培训工作。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2、学习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与证后监管;3、演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市农业局要求各县 (市、区) 农业部门将于下半年对本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检测人员以及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迅速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热潮, 形成强大声势, 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词性标注下一篇:魅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