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文化(通用12篇)
魅力文化 篇1
2014年11月21日, 这是一个值得全市小学教育界的同仁, 特别是数学战线的同仁难忘的日子!
在这一天, 武汉市高校课堂建设巡礼“三走进”活动之走进学科来到了江汉区北湖小学, 感受了北湖小学“魅力数学·文化数学”的学科文化魅力。
在这一天, 我们迎来了远方的朋友们——中国长江“中三角”之长沙、合肥、南昌、武汉等四城市教研协作项目组的教育同仁!大家汇聚在这里, 共同见证江汉区北湖小学在学科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收获与喜悦!
江汉区经济上有实力。它是武汉市的中心城区, 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 是武汉市最繁华的金融商贸核心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江汉区在教育投入上很大气。他们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高品位校园, 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小班化教学”出彩教育工程, 这使得他们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江汉区在办学方向上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2009年开展“本色课堂”研究以来, 江汉区直面问题, 聚焦研究新型课堂形态与文化, 在“教对、教会、教出学科味”的基本要求下, 砥砺前行, 在不断的探索中追寻高效课堂的真谛。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湖小学的数学学科, 他们立足数学文化根基, 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 着眼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搭建“学科基地校”平台, 用文化品位促进学科发展, 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其数学的理性精神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彰显, 从而使数学不断突破与超越刚性的、静态的、封闭的课程, 进而形成弹性的、动态的、开放的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形成能力、教师提升素养、学校沉淀文化。
本次走进学科的巡礼活动构思新颖, 富有内涵。三个层面的展示呈现了以下三大亮点。
一所好的学校, 离不开一个好的校长。北湖小学范永岁校长作为武汉市名校长、武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支撑, 带领北湖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范校长在汇报中, 把平时在数学学科建设中的点滴做法拍摄成了微电影《童眼看数学》, 展现了丰富的数学活动与理性思考, 给在场的教育专家及同仁以启发与思考。
二是一是一个好的学科, 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北湖小学数学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好团队!这个由22名数学教师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7岁的年轻团队, 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他们现场呈现的“业务导师”“微教研”“微课”, 系统展示了北湖小学的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 教师教得有趣, 学生学得有味, 体现了课堂的本色。真心地希望我们武汉市今后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科、这样的团队、这样的老师!
三是数学文化的渗透离不开数学活动这个载体。北湖小学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能力。他们展示的说唱RAP《数学歌谣》, 妙趣横生, 动感十足;现场进行的“运算达人争霸赛”展现了该校一年一度的传统“数学节”的魅力;师生同台的原创歌舞《魅力数学》表达了师生们对数学的领悟和热爱!
如果说今天, 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冀把大家联系在一起;那么明天, 我们将继续从这里出发, 在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中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正如江汉区教育局唐一飞局长所说的那样:当每所学校都以自己的特定文化为学校精神的第一表达时, 我们知道学科的发展与研究不能只单枪匹马, 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鞭策我们要建立一个更广大的平台。“三走进”活动就是我们大武汉的大教研的大平台!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 魅力无穷。前进中的北湖小学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北湖小学的魅力数学文化, 彰显了北湖小学的学校魅力!
魅力文化 篇2
组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个导游词。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激发探究事物的兴趣,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并学会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
一、导语: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默默地感动,在我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奇葩格外的引人注目,那就是莲。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莲文化的魅力实在无穷,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踏上莲之旅列车,去探寻莲文化的魅力。
二、总实践活动:
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一次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 你 设 计 一 则 宣 传 标 语,鼓 励 同 学 们 积 极 探 究 莲 文 化 的 魅 力。
宣传标语: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开场白: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应上的栏目
答:①②③
4、关于莲花的常识。(1)请你写出3个莲花的别称。
答:①②③(2)请写出2个与莲有关的故事。
答:①②
5、写出三个赏荷胜地:、、6、请你写出两句与莲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1)(2)
7、请写出三个有关莲的成语并解释。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藕断丝连: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8、莲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第一: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洁净、圣洁。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
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莲与佛教的关系也可以得知。
第二: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坚韧。如屈原的“制芰荷发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王勃的“牵花共连蒂,折藕爱莲丝”。
第三: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和美好的生活。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中莲都是美好的象征。
第四: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祥瑞。如人们把澳门称作的“莲花宝地”“莲花福地”,就是取
其吉祥、祥瑞之意。
第五:莲花是美丽的象征。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六: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南朝乐府民歌中有“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第七:莲在中国文化中最主要的还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除了周敦颐的赞颂之外,还有吴师道的“玉
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如果你化身为莲,请用第一人称描写一段“莲”之美的文字。
家文化的魅力 篇3
自从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之后,高端餐饮行业整体衰落,以知名高端餐饮企业“湘鄂情”为例,该企业2013年巨亏5.64亿元。同样是定位高端餐饮的北京宴餐馆,在2013年初经历了短暂亏损之后,迅速实施了转型,从过去主要面对政务宴请的高端定位,转向面对高品位普通消费者的高端定位,吸引了大量自费消费者,到5月份就转亏为盈。2014年以来,客流量是去年的3倍多,生意十分火爆,今年还要再开几家分店。
北京宴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业,2012年5月18日,北京宴正式对外试营业,仅三个月就实现了赢利。从开业到成为北京市第一家白金五钻级酒家(餐饮行业的最高标准),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北京宴还成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优质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企业,先后给全国300多家餐饮企业做过关于“优质服务从文化到行为”等主题的培训,许多国内服务行业的重量级企业,反过来向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学习。
这一系列超凡业绩的基石是北京宴董事总经理杨秀龙重点打造的“家和文化”:视员工为家人,把客人当亲人,视社会为恩人,把供应商当朋友,视股东为兄弟。北京宴在酒店六楼,划出1,2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投入500多万元,打造温馨的“员工之家”,可同时容纳500人住宿。餐饮业春节一般不放假,因为那正是生意火爆的时候。而北京宴春节放假10天,让员工跟家人团聚。北京宴的员工们有十个社团,每月组织一次本社团的活动;每周一面向全体员工开办企业文化学习渗透活动,选取典型的正反面案例各三个,作为学习重点……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做底子,作为顾客的你在北京宴便能感受到一份明显不同:北京宴的服务员比其他餐馆的服务员更亲切、更热情、更自信、更有激情。(参见本期《北京宴:餐饮寒冬里的一把火》)
饶有意味的是, `本刊以前研究、报道过的多家优秀企业如海底捞、苏州固锝等都是以“家文化”为特色。细想一下,当外来务工者背井离乡,来到异地打工时,如果企业弥补了他们心中“家”的缺失,这是一件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啊。
当然,要建立健康的家文化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家文化不能变成人情文化,形成员工等、靠、要的风气。用苏州固锝吴念博董事长的话来说,家也有家规。北京宴建立了“倒金字塔”模式:上道工序不对下道工序说不,二线部门不对一线部门说不,在服务上谁越靠近顾客,谁的指挥权就越大。第二是领导者不能变成封建大家长,应该尊重员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让员工保持独立的人格,有选择权。
魅力文化 篇4
幼儿教师的魅力在教学中的展示在幼教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 教师的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 《礼记》中曾说:“师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在围棋文化的引领下, 我们尽情展示着幼儿教师的无限魅力。
一、形象魅力, 塑造教师的仪表美
在古代, 弹琴 (多指古琴) 、弈棋 (多指围棋) 、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 (包括一些名门闺秀) 修身必须掌握的技能, 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而外形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雅观念的外部表现, 是美好心灵的表露。幼儿园教师的仪表形象深受其职业特征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仪态、着装等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教育需要, 必须考虑与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在我看来, 幼儿教师在着装上要注意服饰色彩明快亮丽, 便于户外活动, 尽量少戴佩饰, 适当化妆。教师优雅的风采、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对孩子的心灵有很大影响,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美的感受。
二、语言魅力, 打造教师的音韵美
语言是教师与孩子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 幼儿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 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钥匙。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 神奇 , 从而激发 幼儿的学 习兴趣, 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陶冶幼儿的情操。
1.语 言应 具 有 示 范 性
3~6岁的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 , 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没有外界压力的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 缺乏语言识别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 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 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1) 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 ,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
(2)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 、健康的 , 应该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 粗俗的语言只能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 特别要避免使用“滚出去”、“猪脑子”、“笨死了”等不文明的粗俗语言。
2.语 言 应 体 现 人 性 化
(1) 孩子虽小 , 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所以, 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以鼓励、表扬的正面语言为主。
(2)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 力求“因人用语”。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 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 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 教师要有耐心, 语速适当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 教师的语调要沉稳, 语速适中, 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
3.语 言应 做 到 艺 术 化
(1) 趣味。要求教师语言形象 、生动 , 富有趣味性。如进行故事教学时, 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 富有趣味性, 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 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 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2) 诗意。富有诗意 、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绘画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 边画边说不仅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了绘画活动, 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可谓事半功倍。
(3) 简单。幼儿年龄小 , 理解能力较弱 ,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 在对小班的孩子介绍蔬菜的营养价值时, 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 吃了对小朋友的眼睛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 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平白, 不使用让幼儿理解感到困难的长句、复合句、并列句或功能词等。
三、动作魅力, 营造教师的体态美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脸部表情、身体等显现出来, 人们把这种表情叫做体态语。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能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同样是教学过程中的晴雨表是师生情感的黏合剂。在活动中教师迅速扫视, 再送给孩子们一个微笑, 就在这一“视”一“笑”之间, 师生已进行了情感交流, 真正体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老师的眼神要让后进生感到关切、尊重, 中等生感到鼓励、希望, 优生感到信任支持, 想偷懒者感到警惕、期待。
表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教育活动中, 孩子首先注意的是教师的面部表情, 比如, 教师的微笑可以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 从而自信倍增, 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的表情应根据所讲内容富有变化, “一颦一笑总关情”。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众多的体态语言中, 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动作, 教师的手势能使幼儿犯错时心领神会, 自觉改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 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
文化管理的魅力 篇5
从水泊梁山的发展史来看,前后领导者有不论良莠、杀抢通吃的小人王伦,也有智勇双全义盖云天的晁天王,但可惜他们终未坐稳头把交椅。宋江形容不振,仁慈怕事,义不及卢俊义,谋不过公孙胜,勇不如鲁智深,但恰恰是他,领导梁山好汉创造了反抗朝廷、打击贪官、赢童贯、败高俅、平王庆、打方腊等一个又一个战争神话,并最终实现了其“报效朝廷”的人生终极意义。为何?笔者试图从组织管理发展历史看待水泊梁山不同时期的领导之道:
(一)《水浒》中的好汉大都是被“逼上梁山”,最初的草台班子以王伦为首,目光短浅,嫉贤妒能,算是乌合之众,只是为了解决一己温饱而落草为寇,连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不得不屈人之尊而异常愤闷,大家背景不同,志向各异,所以整个组织班子异常松散,最多算个自发管理的阶段。在晁天王和吴用的参与和挑拨下,王伦班子很快土崩瓦解;当晃盖以山寨新头领身份走上前台时,着重于建立工作组织,并开始计划日常业务,譬如根据决策需要,重新确立了晁盖、吴用、公孙胜三力合一的谋略班子,以林冲为首的中坚团队和八百个支配喽罗,而且提出了当前的工作任务:整仓、修寨,造军器,备船只,全力抵挡朝廷扫荡,以解决存亡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晁头领大方地开展物质激励,将“智取生辰纲”所得好处用来分给众人,安排家舍,人心一安定,聚义势力渐成气候,梁山泊初步实行科学管理启蒙,发展步上正轨。
(二)第三代领军人物——宋江的出现为梁山泊的发展带来了巨变。及时雨宋公明一贯拥有良好的口碑形象,后来又冒死相救梁山好汉的“大义”,与梁山“义字为重”的组织氛围非常契合,这一点为宋江获得较高威望打下了基础,但要顺理成章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仅根据一点好名声和取得几回攻城战功,是难以服众的,试想此时梁山声势浩大,屡遭朝廷围追堵截,外部环境非常险恶;内部人员结构复杂,队伍规模空前,有弃官投奔的,也有草寇归顺的,有高阶之后,也有乡野粗人,有地主豪富,也有泼皮无赖,而且先后经历王伦、晁盖等不同领导,各成体系,资历、本领、心态不一,非一般之士是难以坐得稳的。鼎盛时期,宋江果断导入了现代管理的技术手段,着重“搭班子、引人才、带队伍”,实施规范管理。主要措施有三:
一、结果导向,以业绩说话。宋江上山前,晁天王管理较为粗放,义字当头,导致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宋江上山后,首先肯定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前提条件——我们是兄弟,笼络了人心;但同时又间接否定了按资历坐位的旧规矩,当他带着一帮人马上山之际,即语出惊人:“休分功劳高下,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到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外定夺。”也就是说,不管以前功劳、资历如何,以前的排名统统不算,以后按照功劳,重新考核,再评定座次。他自己带头响应“结果导向”原则,所以在每次打城头之际,闹华山,取关胜,打曾头市,都是自告奋勇,亲临一线,且取得了不斐的业绩,这种争功劲头为各位好汉树立了一副标杆,连久居首位的晁盖也因此感到压力,誓要亲自参战立功。宋江用实力打破了梁山的评价规则,为自己后来坐上头把交椅奠定了价值基础,让人不得不服。
二、科学划分管理层级,完善组织职能。宋江坐上头把交椅的二板斧是重新建立了组织治理结构,并确立了职能分工。组织建立原则以有益于事业繁荣为根本,用人所长,宋江、卢俊义二人同时作为领军人物,一个以“大义”统率全军——内树管理,一个以“外交”能力服众——外拓市场(为宋江被招安出了大力),非常地合拍,再加上吴用、公孙胜等智囊团形成了梁山泊的决策“大脑”,下设参赞军务、钱粮管理两个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主要由马军、步军、水军部组成,还包括信息打探部、守卫部,以及补给后勤、生活杂务等支持部门。部门实行直线职能管理制,像马军就有五虎上将、骠骑先锋和小彪将探马几个层级,各司其责;根据能力定岗,如母夜叉孙二娘这样的角色,就安排她仍旧在山下开店探听军情,编制归信息部。此招结束了大家各怀心思、互相拆底的争位局面,各好汉在合适的岗位上找到了成就感,自然就更加效力于聚义事业。
三、不拘一格,广纳贤才。众所周知,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资源从输入到输出增值的过程,人才正是管理团队成功的第一要素,宋江在被迫逃亡的路上,靠着个人魅力,结交了一大帮仁人志士,像箭术过硬赛李广的花荣、脾气大本事也大的秦明、勇猛无比的黑子李逵、谙熟水性浪里百挑张顺、日行千里比赤兔马还快的戴宗,这些拥有特殊专长的人才无不为梁山事业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在后来的战斗中,宋江也惜才如命,大名城一战,最终迫使朝廷命官关胜弃甲上山,靠的就是宋江的欲擒故纵用心感化,一句“大刀义勇神将,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就化敌为友了。呵呵,这等心胸难能可贵。
(三)提升了基础管理的梁山泊,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基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军事软硬件充足,组织机构日趋完备,规模日益壮大,需求层次日渐提高,出现一些小富即安、热衷于“大块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享乐主义者不足为怪,特别是在梁山泊未来发展路线问题上:最终要起义造反,还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可以说还处于混沌状态,到了不得不澄清的阶段。宋江没有丝毫犹豫,运筹领袖智慧,实践文化管理,抓住对人性的研究与精神指引,即时提出了组织使命蓝图,那就是要“替天行道”,这就是方向,这就是准则,打家劫舍也好,攻城略地也罢,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崇高的使命而奋战的,甚至在与朝廷对抗时,宋江也常义正严词口耳相传,用这一价值观影响敌友;并且在梁山上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设立“忠义堂”议事厅,集口碑传播与视觉传播于一体。后来,在宋江力主招安的背景下,梁山队伍更以正义之师的名份征讨方腊,以极其悲壮的结局~完成了自己“替天行道”、“报效朝廷”的愚忠使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结局是可悲的;但客观评价宋江的领导才能,可见他的布道能力是强势而有效的。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篇6
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演变和发展,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了解各种运算符号的发明史。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货币的名称和流通情况。在学习“24时记时法”时,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原始人只能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用测太阳的影子的长度来计时,于是发明了“日晷”等工具。接着发展到用滴漏(水和沙等)的方法来记时。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受到“圆文化”的内容,以增强学生对“圆”的了解。早在3500年以前,巴比伦人就知道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古埃及人使用的圆周率是3.16,古罗马使用的是3.12。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公元263年,他创造了“割圆术”,推算出圆周率为3.14。约公元480年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现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就是用“祖冲之”命名的,表明国际上对他科学成绩的肯定和景仰。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在艺术领域,数学的应用获得了许多出人意料的重要成果,如电子音乐、数字电视等。
数学与自然科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光是按照直线方向传播的;植物的叶片是按“黄金比例”来排布的,这样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大雁迁徙时的排阵夹角是54°44′8″,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蜜蜂构造的蜂房是最佳、最好、最省的建筑,每当提起它总令人拍案叫绝,也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数学与人文科学更是亲密无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接受了华罗庚教授的建议,带上了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案升上天空,去寻觅地球以外的文明,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外星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并产生“数学交流”。
在人类学中“数量化”成了人们生活的评判标准,空气质量指数、人气指数、健康指数、小康标准等越来越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像商高的“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密率”“杨辉三角形”“卡普列加数”“斐波纳契数列”“卡普雷卡尔黑洞”“数字陷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以及形形色色的“亲和数”“完全数”“孪生数”“勾股数”等等,无不显示着大师们的光辉成就。
数学家的故事为数学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可以说是数学家们执著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推动了数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杰出贡献,让数学大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培养他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让学生欣赏、理解和创造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已是数学文化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挖掘出来必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事物,如:数字、字母、汉字、标志、图案、国旗、树叶、动物甚至人体等都存在对称的性质,接着可以展示建筑图片、数阵、幻方、算式、平衡等内容,让学生去欣赏数学的对称美,体会对称的稳定、协调、和谐给人带来的舒适美观的感受。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道共同解读图形的形态美。如:“垂线”如同拔地而起的大厦,给人以挺拔感;“水平线”似无风的湖面,给人以沉静感;“波浪线”像波涛滚滚的江水,给人以流动感;直线的刚劲有力,曲线的轻快流畅,正方形的平稳方正,圆形的流转柔和、完美无缺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去创造数学的美,并在创作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小学)
文化的魅力 篇7
文化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其历史悠久自是不言而喻, 而其文化发展也是曲折丰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从最古老的原始人社会开始到文明出现的奴隶社会, 再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最后到现在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在华夏子女沿着历史一步步探索着前进的方向之时, 中华的文化延续一直没有中断过。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多家学派纷纷并起, 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可谓是一次真正的文化盛宴;随着历史的前进, 佛教文化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进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到了唐朝, 中国来到了鼎盛时期, 成为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中心, 相当于今天的纽约, 而唐诗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后来的宋词、元曲, 再后来的明清古典小说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建国初期, 各文学流派又纷纷并起, 歌曲、影视、绘画也都发展起来,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再一次出现。
中国拥有56个民族, 是全世界民族最多的一个国家。无论是人数最多的汉族, 还是服装艳丽的苗族, 亦或是粗狂奔放的蒙古族都有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汇聚起来便是中华绚丽的民族文化。中国是文化大国, 中国不缺文化, 中国的文化多到可以大方的让给韩国一个端午节,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国家, 中国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而中国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利用却明显不足。中国应该用这些文化来做些什么?文化不是独立的, 文化不是就让一些闲人来评头论足的,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通的。怎样让文化与经济、政治更好的交融在一起是时下我们应该考虑与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 高官贪污受贿, 道德败坏, 有多少高官被拉下马, 这些事件的背后, 我们该想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传统文化的道德素养哪去了, 为什么身为高级官员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会丧失了这些东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一些,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很多新的文化, 然而对现代的我们来说,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去发现而只是一味的固守?而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经济的发展说白了无非就是产品的创造、制造与销售, 如果说制造是骨骼, 销售是肌肉, 那么创造就是灵魂, 要想让经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必须要有创造这道灵魂, 而创造靠什么, 靠文化, 只有文化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 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销售呢, 销售靠的是宣传, 宣传呢, 宣传靠的是文化, 宣传需要语言, 需要打动人心的语言, 需要独具特色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只能从文化里去获取。所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需要创新, 或者说文化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因为文化需要更新, 需要被注入新的血液增强其生命活力。那么二者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呢?利用文化来创新, 在创新中发现新的文化, 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样?这中间或许需要一个媒介, 而这个媒介最好的便是品牌。品牌作为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物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中国需要品牌, 中国需要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之路, 这条路困难, 荆棘遍布, 迷雾茫茫, 可是我们还是要走, 因为我们要发展, 而且这条路上我们还有两个最好的伙伴——创新与文化。我相信等这条路走出来了, 走好了, 我们的祖国将会完成一个质的飞跃。
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国家,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化已经基本上从世界上消失了, 只留下一些历史遗迹供考古者探索。所以中国无论从文化历史还是文化传承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其中黄河更是被誉为华夏子女的母亲河。可见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期文化的萌芽, 同时也是促进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类在渐渐的进化、演化, 从早期山顶洞人的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隋唐到宋明元清再到近现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在传承中延续, 在延续中升华, 这期间它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 也经历过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 但无论如何它都如小草般坚强的“存活”了下来, 而没有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了这么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民族文化,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结晶。我觉得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太过繁杂或者说太过正式, 要我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展示的不同种类的民族精神、文明、风俗的统称。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传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内容始终是儒家文化, 但是儒家文化却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 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洗涤, 许多其他的文化形态也被保留延续至今, 著名的有韩非子的法家文化、老子的道家文化、墨子的墨家文化、从西方传来的佛教文化等等。然而在今天, 提起传统文化, 对于现代这些于文化断层期成长的人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学过初中或高中政治或历史书的人可能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而不同, 兼容并蓄。这几乎都是初、高中政治历史教科书上的“口头禅”了, 都快被广大学子当成定理公式给背下来了。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谭雌酮的英勇就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壮烈牺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再到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的不懈战斗, 从大刀长枪留短发、师夷之技以制夷, 到公车上书新青年运动、废除科举高呼民主, 再到武装起义打响第一枪, 一直到满清王朝的覆灭, 在这之间无论是温和的变革还是狂暴的革命, 最后都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这样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 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 已经过了时。近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和废弃。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那就是当今的人们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了很多, 社会上那些经常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偷、抢、诈骗和殴打的威胁对现代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甚至感叹到, 21世纪初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而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 人民身心安稳, 过着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的生活, 那时候的社会真的是书中所说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那么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是社会在退步?不可能, 社会一直在前进, 只不过人们在跟随社会前进步伐的时候经济、科技进步了而德育却退步了。所以我们更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 从传统文化中去学习到更多的美德。
文化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对于文化, 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过程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 文化既具有时代特征, 又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 之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原因除了接触较少之外,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外来文化对于国人的剧烈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播工具、交通工具也都越来越发达, 因此日韩、欧美等国的文化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日益广泛, 而由于新鲜好奇, 崇尚潮流, 许多国人都被这些外来文化思想所深深吸引。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日剧、韩剧、好莱坞大片这些外来产品却在中国横行肆虐, 这不得不说明一些问题。
初、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在上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一节的时候, 有这样一句话: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 但却是对待外来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八个字同样适合用来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并不是都是好的, 也有不好的, 不好的就果断抛弃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 总有些事物要被淘汰。所以我们为什么都把视线停留在了麦当劳不、星巴克这样的没有意义的外来产品上?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哈佛的求知精神?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牛津、剑桥的认真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我们不敢说取出外来文化的所有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所有糟粕, 但是最起码我们要做到取出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糟粕。我们要把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到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当中, 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得到升华, 从而衍生出新的文化。韩国能够把我们的端午节拿过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圣诞节拿过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敢想敢做, 再动一点点大脑, 我们一定能够收获到意外的收获。让外来文化服务于传统文化, 服务于中国文化, 这才是当下我们需要考虑并积极付诸行动的任务。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近年来,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在报纸杂志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两个词语,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那么“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什么区别呢?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而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 由中国创新, 发明, 至于由谁制造则中国说了算。由此可见中国创造比中国制造要厉害的多, 因为中国创造是主动的而中国制造是被动的。其实通俗易懂点的说就是中国制造卖的是劳动力, 是体力;而中国创造卖的则是知识产权和技术, 是脑力。
中国花了约20年的时间, 创造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领域奇迹, 世界上各大公司都在不停地谈论“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商把从袜子到半导体的各种商品成本压低是如何做到的。据2012年不完全统计,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8亿或中国消费的水平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例40%以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这GDP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 Phone手机最后算下来, 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只有可怜的6.9美元!这表示诸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 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 只能获得3.7%的价值, 如果按零售价计算则不足2%!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情况就能够看出一切, 中国人虽然制造了苹果手机, 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 不能拥有苹果手机的产权, 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人接触有毒物质, 但到了最后我们得到的利润却是最少。而作为拥有苹果手机产权的苹果公司来说, 其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制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的辛酸。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口, 中国有着大量的劳动力, 就算是现在中国仍有许多人找不到就业岗位。但是不能因为中国人多, 就让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出售给外国, 我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中国人走上工作岗位。要做到这些, 我们就必须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否则我们就只能一味的去接受外国施舍的岗位。所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从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 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现在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下去了, 我们就要要拼设计、拼技术了, 能否在老路的基础上拼出一条新的路, 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人有这样一个决心, 什么样的决心?那就是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并且通过“MADE IN CHINA”中国人也很好的证明了自己不怕艰辛, 排除万难的意志, 而现在一个新的挑战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而在迎接挑战的同时, 一个崭新的机遇也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上帝是公平的, 所以我们能否可以真正的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全面的中国创造。
中国必须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而中国也正在慢慢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不能再去拼规模、拼数量、拼价格、拼质量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 拼这些中国已然拼不下去了, 拼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中国, 是中国的人民。中国不能再去拿劳动力的血汗换那点微薄的GDP, 中国的劳动力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不能把本来就少的优势还拿去跟别的国家分享。所以中国要转, 要改, 要革, 要变。我们说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要把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转为拼设计、拼技术, 那么拼设计、拼技术我们靠什么呢?毫无疑问, 我们靠的是创新。
创新的力量
如果说一件产品它的材料是骨骼, 制造的技术是血肉, 那么最初要生产这件产品的那个人提出的创意就是一道灵魂, 有了这道灵魂这件商品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才能够被大量的生产并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而这道灵魂说白了其实就是创新, 由此可见, 创新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创新一般来说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智慧及知识创造出一件之前没有的新东西, 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之为创新。上文我们曾说过苹果公司的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这么厉害, 因为它拥有苹果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 那么它是怎样拥有的这些知识产权, 它是通过乔布斯获得的, 归根结底一切的财富与价值还都是由人创造的。苹果公司因为有乔布斯所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而乔布斯为什么这么厉害, 智慧是一方面, 更多的还是知识, 而知识的获取则是通过教育, 教育呢?归根结底还是靠国家靠政府。为什么联想不能出一个张三或李四带领联想也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领导人的智慧不是最重要的, 知识才最重要。
说到国家的教育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在近年来对教育事业也是非常关注, 对于家庭困难的有助学金政策, 并且还大力倡导学生多动手, 多创新, 说明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以往, 日本和韩国曾在大学教育上大举投资, 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 而中国如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自1998年以来, 中国大学生数量增长了逾近3倍, 达到1600多万人。美国每年培养13.8万名学士以上学位的工程师, 中国培养出35.3万名此类人才, 是美国的2倍多。根据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 截止2012年我国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计达81.96万人, 有72.14%的留学人员选择在学成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中国要想提高创新能力, 仅仅是多建立学术研究机构还不够, 还要完善教育体系。很多国内外的教授们都表示,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做的很好, 但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的还不够到位。而且中国也极度缺乏教育人才, 有一些博士生导师表示其一个人就需要指导60多名学生, 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在国外甚至有一些学术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 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此类学生甚至被中国人这样称呼——“填鸭式”, 他们在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方面非常强, 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所以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一定要被改正过来, 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某些问题。
从以上一系列统计显示的数据以及国家对教育对创新的重视, 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前途更是不可缺少的。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说完了文化, 说完了创新, 我们还说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文化, 需要创新, 而这两样都是虚的, 都是精神层面的,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拿出实物来, 拿出成绩来, 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的进步, 看看我们的成就。那么这个实物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产物——品牌。
说到品牌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商标, 很多人可能都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可是要知道中国的商标与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或者说是不同位不同领域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 很多人把这两个术语通用、混用。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注册了商标的符号就成为了一个品牌。要真是这样的话, 那所有在工商局注册了的商标都可以称之为品牌了, 那品牌也太没价值了。要知道品牌算是商标, 而商标离品牌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商标大国这毫无疑问, 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品牌弱国,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100多个, 但其中的中国品牌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 商标与品牌之间并不存在等号关系, 而者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但却从不同角度出发,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1960年, 美国营销学会 (AMA) 较早的给出了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而商标 (trademark) 是指按法定程序向商标注册机构提出申请, 经审查, 予以核准, 并授予商标专用权的品牌或品牌中的一部分, 商标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 皆不得仿效或使用。显而易见, 品牌的内涵比商标更广一些。
在上一次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俄罗斯的时候, 彭丽媛穿的是深蓝色双排扣风衣和天蓝色丝巾以及所挽的黑色手袋, 这几样东西都是由广州品牌“例外 (EXCEPTION) ”特别定制。一时间“例外”声名鹊起, 短短几天内“例外”的销售便明显增长了不少。可见品牌效应对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比如我给你泡一杯拿铁咖啡喝, 与“走, 我请你到星巴克去坐一坐”, 这两者都是喝咖啡, 可能去了星巴克喝的还是拿铁, 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可后者因为出现星巴克三个字, 人们在消费上就提升了不只一个档次, 因为它是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在那里你可以会见好友, 你可以放松, 甚至你还可以发呆, 它甚至让电影、音乐、书籍之类的文化产品与咖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让你深深的迷恋。再看看那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品知名牌吧, 鸿星尔克, 作为服装用品制造商, 说自己“穿上以后就能To be Noumber1”;而另一知名服装品牌的阿玛尼则更直接, “穿上阿玛尼, 你便成了阿玛尼”, 而作为该品牌的创始人那个头发都白了的70岁老头, 还准备进军特色餐饮业和汽车内饰;美康生物科技公司只是生产药吗?不, “美康, 让生活更加健康。”它代表着安全、健康与美好。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将文化融入到品牌之中才更能够打动人心, 打动消费者的心。所以中国需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国品牌之中。什么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就是指由中国企业原创, 产权归中资企业所有的品牌。也叫做国产品牌、自主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比如说保健品、直销行业中国第一位行业无限极, 食品行业双鸭山, 饮料行业农夫山泉, 啤酒行业麦城黑啤、青岛啤酒, 空调行业的格力, 电器行业的海尔, IT行业的联想, 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 乳制品行业的蒙牛、伊利, 健茶行业的东方神启, 服装行业的波司登、以纯、单身派, 保饰品行业的摩登女孩, 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世纪佳缘, 家居行业耐特利尔, 汽车行业的奇瑞、长城、比亚迪都是中国品牌。
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品牌,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展现中国人的智慧, 这条路是一条充满了艰辛与困难的路, 但是我相信, 对于有着吃苦耐劳、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意志的中国人来说, 再多的艰辛与困难也必将被克服, 我们一定能够建立更多的中国品牌, 让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品牌大国。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文化致胜魅力无边 篇8
厚重的品牌文化, 是“云烟 (大重九) ”过去、现在和将来魅力释放的重要源泉。
一种精神, 大爱无言
爱国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怀, 历史的选择, 让“重九”成为一个让人崇敬的爱国符号。
1922年, 庾恩锡在唐继尧的支持下, 购置了云南第一代机制卷烟机, 成立亚细亚烟草公司, 为了纪念哥哥庾恩晹和“重九起义”, 庾恩锡创牌“重九”卷烟。此时, 洋烟雄踞云南卷烟市场。建立自己的卷烟工业与品牌来和洋烟抗衡, 无疑是振兴民族工业的凛然之举。因此, 从诞生之日起, 深厚的爱国义、浓浓的兄弟情, 便天然地融入“重九”的骨血中, 成为不可复制的基因。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节点上, 一个卷烟品牌和一个民族的存亡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的坚韧在“重九”的“爱”中凝练。
抗战时期, 人们把吸“重九”烟视为一种爱国举动, 不少人纷纷放弃洋烟改吸“重九”, 缴纳抗日税。
1942年, 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与日军作战。当时, “重九”牌香烟作为战备物资, 上战场的战士可以从后勤部领取“重九”卷烟。对那些血染疆场的铁血男儿而言, 一包来自家乡的烟, 无疑是最贴心的慰藉。
新中国成立前夕, 云南纸烟厂参照“重九”牌老商标, 作了修改设计。为振声势, 特为“重九”冠以“大”字, 以显威名。自此之后, “重九”牌正式更名为“大重九”牌。虽只有一字之差, 却表现出人民群众对即将到来的崭新世纪、崭新大中国的无限热爱, 对建设新中国, 拥抱新生活, 喜迎新时代的无比欢畅和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坚强决心。
1977年, 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 昆明卷烟厂恢复“大重九”的生产。沉寂了十年的“大重九”再次面世引起极大轰动。1986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大重九”出现在经典小品《卖羊肉串》中, 陈佩斯一句“这烟不好买啊”引来无数共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对于遭受了十年思想禁锢的人们来说, “大重九”不仅仅是一包烟, 更是人们对青春、热血的尽情释放。
三十余年前发生在云南南部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中, “大重九”的身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一张摄于前线的照片中, 战斗间隙, 一位战士靠在猫耳洞旁, 怀抱钢枪, 在“重九”的包装纸上写家书。钢盔下年轻的脸庞已经难以辨识, 家书内容也不可获知, 但那份以身许国的爱国之心, 却从“大重九”金黄的温暖色调中喷薄而出。在一篇战地日记中, 有这样一个片断:一位牺牲时只有17岁的烈士, 在他留下的遗物旁, 用两包“重九”烟压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战友, 辛苦了!谢谢你为我收拾遗物。请抽烟!”“重九”无言, 却见证了这深深铭刻在无数人心头的悲壮。
点燃一支“大重九”, 点燃的其实是男人心中的血性和豪气, 是一腔浓浓的爱国情怀。
一段传奇, 异彩绽放
“大重九”品牌文化中, 义, 是很重要的情愫, 这义, 既是庾恩锡对哥哥无限怀念的义, 又是这家企业、这包烟时刻为消费者着想的义。
很难想象, 如今的“烟草王国”云南, 在上个世纪20年代, 一直被原料不精、不足的难题所困扰。那时候, 云南的很多土烟味道刺激, 不适宜卷制新型卷烟。
要振兴云南烟草, 必先解决原料难题。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之下, 一包来自异域的烟草种子, 创造了“大重九”乃至整个云南烟草产业的传奇。
这包种子, 就是美国的“大金元”。经多位优秀植物学家的推广, “大金元”成为最适宜云南风土的优良品种, 使长期困扰云南烟草业发展的优良烟种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云南烟草工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如此, 经过改良, 具备多种独一无二的优秀品质、被誉为“中国烟草最具传奇的优秀品种”的“红花大金元”, 也在云南的红土地上诞生。“红花大金元”浓缩了云南最好的风土, 清香甜润, 吸味高雅, 更奇特的是, 云南烟区、特别是昆明石林一带种植的“红花大金元”品质最为清甜醇香。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 事实证明, “红花大金元”若离开了滇中母土, 红花虽依旧, 但无以复制的香味和特色却消失了。
“红花大金元”, 是云南烟草献给消费者最珍贵、最有情义的礼物。一直以来, “红花大金元”都是红云红河集团顶级卷烟品牌的珍贵原料, 其中, “大重九”品牌选用的“红花大金元”全部源自“云烟印象烟庄 (石林园) ”, 这成为“大重九”一以贯之地保持顶级品质的保证。
一粒细不可辨的烟籽, 当它以异于故乡的色彩、悄然绽放出红色的花朵, “大重九”, 由此蕴涵进了独一无二的天地灵气, 释放出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对消费者无私的情义。优质的原料、先进的工艺, 在消费者心中, “大重九”三个字便是高品质、讲情义的代名词。
一种极致, 九九归一
进入新世纪, 在卷烟品牌整合的大潮中, “大重九”一度沉寂。然而, 沉寂不是消失, 是在孕育另一次升华。
2007年年底, 应一个机构的邀请, 当时的红云集团出品了一种纪念版的“大重九”, 产量极小, 并未全面上市。但是, 这个产品很快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形象, 很多人以能收藏一包纪念版的“大重九”为荣。至今, 这个纪念版的收藏价格, 依然在上涨。
2011年金秋时节, 红云红河集团鼎力之作——“云烟 (大重九) ”重装上市, 又一次成为焦点。这个承载着几代人情感的品牌, 在时光的雕琢中历久弥新, 绽放出更加明艳的色彩和更厚重的情谊。
对于红云红河集团来说, “云烟 (大重九) ”要做就做最好, 就像“九”字一样, 做到极致。
古人云, “天地之至数, 始于一, 终于九焉。”“九”代表极致, 代表与天地同福同享的大运气。重九, 寓意九九归一的无限可能, 蕴含有进有余的大家风范, 既象征天长地久的美好祝福, 更代表着至刚、至阳、至尊。
一元复始, “云烟 (大重九) ”带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抒发着崭新的时代内涵。这在“9+1”盒装中完美展现。9支“大重九”彰显尚品之风, 传承着历史的味道, 寄托着一个世纪以来爱国、复兴的期盼。1支“镂空五星大重九”的设计新颖, 极具视觉冲击力, 极具品牌识别性。五星饱含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 唤醒那段渐远的历史, 也是中华儿女永远的情感寄托, 让现代人的情感和心理上融入历史文化氛围, 将历史与现实完美共融于这一情义烟中。
从“大重九”到“云烟 (大重九) ”, 改变的是名称, 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九九”情怀。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烟标上, 沉甸甸的麦穗、金灿灿的明黄, 无不展示着五谷丰登、国富民安的愿望。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的菊花, 向来备受高洁雅士的挚爱, 在“云烟 (大重九) ”上便阐释了一种爱与义。
论电视文化张力与“鹤文化”魅力 篇9
我们的电视文化作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信息符号之一,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研究电视文化现象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全新概念, 用社会文化、大众文化、传播文化、艺术文化的多重视角来构造全新的电视文化形态与强大功能。在第十届上海电视节首场白玉兰国际电视论坛上, 美国电视艺术科学学院主席兼首席运营官托德·利维特引用珍妮·杰克逊的“露胸事件”来说明美国政府与电视媒体关系时说:“美国有1.1亿户电视家庭, 每天收看电视的平均时间是7小时, 你们可能要问:‘美国人难道没有别的事要做吗?’但看电视的确是我们美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当然, 这几个数据不能和中国市场比”。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论坛上,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总裁叶志康在演讲中引用了最新统计资料:“中国已有3亿多户电视家庭, 电视人口覆盖面已达到94%, 覆盖了中国12亿人口”。因此, 叶志康提出:“一个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电视工作者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为社会营造一个纯净的电视氛围, 给人们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引导力”。显然, 作为北国名城齐齐哈尔市独有的“鹤文化”, 必须融入电视文化, 用电视文化的表现力、引导力来传承“鹤文化”, 只有融合与互动、互动与互补, 才能使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鹤文化”大放异彩, 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本乡本土的电视媒体, 必须充分利用好鹤文化资源, 发挥导向优势, 肩负起引领“鹤文化”发展、提升、传播的历史重任。
一、用电视文化形态展现鹤文化特征。
在世界上, 美国、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都有鹤类保护基金会, 鹤类保护与“鹤文化”传承成为这个国家高度文明的一个标志。运用电视文化形态来展现“鹤文化”特征, 就是要充分发挥电视传媒优势, 把“鹤文化”精髓的挖掘、内涵的提炼、交流与发展的全过程置于现代特征的电视文化传播导入系统之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让这种倡导人与自然、文化与文明的符号成为标志。
那么, 要想运用电视文化形态来展现“鹤文化”特征, 我们的电视媒体必须提高对电视新文化形态的多重认识。一是, 要用社会文化视角挖掘鹤文化精髓。就“鹤文化”本身来讲, 它不仅是本土文化产品, 也属于人类的文化产品, 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鹤文化”作为齐齐哈尔市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公益性、资源型信息符号, 电视媒体毫无疑问地应该从社会学角度、人类学角度来关注它, 比如关注鹤类生存环境条件与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等。二是, 要用大众的文化视角提炼鹤文化内涵。当今, 电视文化所表现出商业性、消费性、大众性、通俗性、技术性、可复制性和程式化、无深度感, 正是大众文化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亦体现出电视文化与大众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同质性。三是, 要用传播的文化视角推动鹤文化交流。从电视传播学来看, 电视本身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 因此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反映的“鹤文化”信息符号必须系统鲜明地烙上个性化信息的印记, 同时我们的媒体必须强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个性化信息的印记。四是, 要用艺术的文化视角引领鹤文化发展。这一点, 主要是随着商品化特性在文化生活领域的渗透与蔓延, 电视文化也出现了市场化、反艺术化现象, 恰恰传媒与受众都在重视电视文化的艺术特性, 大口大口地品尝它的味道, 这就是说, 作为本土电视文化, 必须在深层次上赋予“鹤文化”形象性、艺术性、审美性和可视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电视文化与“鹤文化”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二、用影视传播强势彰显“鹤文化”魅力。
就“鹤文化”资源概念而言, 中国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 占地面积21万公。保护区芦苇沼泽广袤辽远, 湖泊星罗棋布, 苇草肥美, 鱼虾丰盛, 环境幽静, 风光绮丽, 是亚洲最大的湿地。世界上现存15种鹤, 在扎龙就有7种, 扎龙湿地的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闺秀鹤、白鹤和灰鹤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根据常年监测, 扎龙每年有300余只野生丹顶鹤在湿地中栖息繁衍, 每年四、五月份都有近1000只白鹤来此栖息逗留后继续北迁至俄罗斯境内, 目前, 在扎龙人工驯化的丹顶鹤已达到300只。早在20世纪末, 中国扎龙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地”名录, 引起国际鹤类基金会以及日本、韩国等国际鸟类专家、生态学专家的极大关注, 可见“鹤文化”资源的宝贵, 由此我们想到, 对于得天独厚的“鹤文化”资源, 有一个实现保护、挖掘、利用、再生的问题。
笔者认为, 我们必须依托强大的电视文化载体来着力构架“鹤文化”影视传播系统, 以独立学科来定位“鹤文化”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力求符合电视节目构成原理和受众心理。具体说, 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着力鹤文化的对外传播、扩散。这是指电视媒体要有策划地开发、挖掘、创作一批不同“鹤文化”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音乐风光片和MTV等, 把这些信息符号优化整合起来, 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布、发行。如, 20世纪末期拍摄的电影《仙鹤飞来的地方》及电视剧《小鹤飞飞》、《蛙鸣》。再如, 2008年拍摄完成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鹤舞北疆》, 2010年正在拍摄中的电影《神鹤》等。另一方面, 着力自我提升, 增强鹤文化的亲和力。这一点, 我们要立足发挥本土电视媒体优势, 积极营造“鹤文化”影视文化形态的特色语言环境和氛围, 打造特色品牌。试想, 最具优势的齐齐哈尔电视台, 如果在都市频道或影视文艺频道开辟一档以关注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和鹤类种群现状与保护、挖掘“鹤文化”之本源、探究“鹤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展示“鹤文化”内涵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等多种类型、多元信息为符号的板块节目, 就会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鹤文化”资源库和对外传播平台, 进而彰显“鹤文化”魅力, 扩大鹤城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用创新思维引领鹤文化的发展走向。
笔者认为, 当代电视文化需要不断创新, “鹤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继承和发展, 作为本土电视文化必须用创新思维来引领“鹤文化”发展的走向, 把电视文化的创新与“鹤文化”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使其互为作用。有目共睹, 在国内外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国 (齐齐哈尔) 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齐齐哈尔观鹤节”和“关东文化节”, 都是以“鹤文化”搭台子、经贸来唱戏的, 还有中国白沙集团的形象广告片和以人、鹤、自然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亚麻服饰发展论坛暨亚麻服饰设计大赛”, 也都是由鹤来唱主角的。2004年, 齐齐哈尔市为丹顶鹤申报“国鸟”和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丹顶鹤和大熊猫以绝对优势当选500万网民心中的“国鸟”和奥运会“吉祥物”, 评选投票总数为2538850张, 其中丹顶鹤得票1648168张, 占总票数的64.92%, 遥遥领先名列第二。应该肯定地说, 这是“鹤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因此, 作为本土电视文化形态中应该确定并突现“鹤文化”发展的坐标点, 理智、创造性地引领“鹤文化”意识流, 构建全新的“鹤文化”意识形态, 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一是必须突出鹤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作用。在鹤文化研究会领导下, 构架以主流媒体——齐齐哈尔电视台为核心、以齐齐哈尔圣鹤文化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化专业影视文化传媒机构为依托的“鹤文化”传播体系, 加快形成专业媒体数字网络化电视文化平台传播, 及与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影音视听文化产品覆盖并举、优势互补的“1+1>2”的格局, 进而确保实现“鹤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目标。也就是说, 作为当地受观众所喜爱的电视媒体, 要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设备、频道等资源优势, 整合“鹤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电视文化“亮点”和“兴奋点”, 有效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 为观众注入强大的“鹤文化”视觉新元素、新概念, 引领主旋律,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入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机制, 发挥专业影视文化传媒机构的作用, 弥补节目资源匮乏, 开辟多元传播渠道, 提升传播效能, 扩大宣传效应。
二是必须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以“鹤文化”研究会为统领, 调动全社会力量, 激发民众热情, 形成浓烈的人文关怀氛围, 重组、构成“鹤文化”极其丰富的多元化形态。这里所说的多元化形态, 是指电视文化作为独具魅力的载体, 要着力体现专业文化艺术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古老文化印痕挖掘与现代文明创新的提升、原生态传承语言符号与现代流派传播语言符号的异同。如, 音乐、舞蹈、戏曲、电影、电视、摄影、书法、美术、建筑艺术等众多视觉元素, 自然化地融入到产业营销和公益事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中。
三是充分发挥电视文化的渗透作用。要以专业文化团体创作为基础, 依靠舆论引导, 启动“鹤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 实现多元化开发与建设, 把“鹤文化”挖掘、浓缩、传承、光大、发展的强音融入装备工业基地、振兴绿色食品之都、打造生态旅游乡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全过程中, 让“鹤文化”真正成为鹤城经济腾飞的一个新支点, 成为社会高度文明的一种精神象征。
参考文献
《新闻传播》2005第1期
株冶文化的魅力 篇10
责任担当的主题曲
株冶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中落户株洲的大型国有企业, 创建以来株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发挥大型国企应有的示范作用, 推动企地共同发展。自1990年以来, 株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达到10%以上, 对地方GDP的累计贡献达1050亿元, 对当地国民经济、劳动力安置和社会稳定等, 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大力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十一五”以来, 株冶以实现“绿色冶炼”为目标, 通过技术进步、工艺升级, 促进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共投入30余亿元, 先后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直接浸出炼锌工艺和直接炼铅技术, 形成了“铅锌联合绿色冶炼生产模式”, 并淘汰了烧结鼓风炼铅等老工艺, 环境绩效大为改善。通过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和膜处理技术进行水处理工艺升级和实施“废水零排放”工程, 外排水达标排放由原来的1000万吨/年降至100万吨年, 新水用量也减少50%, 同时配合政府环境执法, 外排水和尾气排放均由环保部门24小时在线监控, 并向公众公开。公司成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两型建设示范试点企业。近年来, 株冶以其积极作为赢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各级政府已累计在株冶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上投入改造资金近5亿元, 使株洲清水塘地区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变、环境绩效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 株冶正积极响应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五矿的支持下, 按照企业已有的发展战略实施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化”企业。株冶还十分注重协调与企业周边的良好关系。通过党建平台, 携手共建企地和谐, 为周边社区病残村民捐赠爱心轮椅, 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 以及通过市场化手段等实现企地共同发展。
敢为人先的主音符
建厂六十年来, “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株冶人, 逐步形成了“奋进求发展, 协力站排头”的株冶精神和“严细实恒、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株冶精神既具有历史传承性,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也正是“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株冶的工作作风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 既是株冶管理思想的准确表达, 也是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同时是株冶人“格尽职守、心存敬畏、甘于奉献”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企业几次重大转折时刻, 株冶人就是靠着株冶精神和株冶工作作风, 一次次化险为夷, 使企业持续发展。如今, 株冶的“火炬”品牌可谓誉满全球, 成为了用户心中的一种信赖。“火炬”牌铅锌辐射到西欧、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都在使用株冶的锌合金。
株冶十分注重发挥先进代表的作用, 不断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 为企业发展传递正能量。如坚持评选公司标兵、科技十佳、岗位明星、先进生产者, “寻找100位最美株冶人”活动, 推荐全国、省、市劳模和上级公司先进等。公司以劳模为首设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成为职工智能提升和创新的平台。
生生不息的主旋律
株冶自加入中国五矿集团后, 把株冶文化与五矿文化积极对接、主动融合, 将“珍惜有限, 创造无限”的五矿核心理念灌输、渗透到了株冶的企业文化之中。
通过宣传窗口和媒体, 广泛宣传中国五矿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视觉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通过《株冶人》及时向职工传达中国五矿最新的新闻、指示, 建设企业文化宣传走廊, 让全体职工走进五矿, 积极践行五矿核心理念、价值观、安全文化等。特别是在文化理念上, 提出了“魅力五矿、美丽有色、幸福株冶”, 在企业发展上提出了株冶要“成为中国铅锌银铟及相关深加工产品的一流供应商”的战略愿景, 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实现了株冶文化与五矿文化的完美融合。
魅力淅川 美在文化 篇11
人类历史曾经特别眷顾淅川这块神奇的土地。自今以溯,凡五千年,所谓尧战苗蛮、丹朱治江、熊绎立国、楚秦鏖战、宋金搏拼、明定县制、清厅直隶、中原突围、世纪大移民……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撼动人心的魅力。
古来因谋生或求知而寓居于此地者,或因政事、商事之故来到此地者,或慕名而至游览胜景者身份各异,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他们在此或成就千古功业,或留下不朽之作。这里之所以伟业连连,华章迭出,实因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丹江纵贯,地处南北交通之要,更兼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然而,毫无疑问,定有不少淅川人醉心于大楚始都但却失语于她的历史讲述,自豪于无数散落的遗迹但却茫然于她的文化意味,沐浴在特殊的文化气息中但却迷失了她的风格传承……身为淅川人,在丰厚的历史馈赠面前,他们曾否全身心地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淅川的文化底蕴深厚,这种文化底蕴体现出人类文明的进程。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是历史上记载历史的载体极易消失湮灭。然而散布在县域的一座座古建筑、一处处古遗迹、一件件古文物,是这块神奇土地极富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历史烟云虽然消散,但是文化魅力依然永恒。无论是丹江带走的千年风雨,还是大楚始都绵延的百里沧桑,还有千年古镇的靓影、千年古刹的殿宇,弥漫其间的,到处都是历史散落的幽忧记忆。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八百里丹江纵贯全境,山明水秀,风光无限,魅力独具。这里既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又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淅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淅川境内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周文化等遗址,如滔河黄楝树遗址、盛湾下王岗遗址、上集沟湾等多处极具价值的文化遗址。其中,下王岗文化遗址被考古界命名为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和龙山文化下王岗类型。一个地方的文化遗迹所折射的文化现象被考古界命名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这在全国考古领域是不多见的。据史学家考证,楚国曾在此建都400多年。淅川境内已出土文物8万多件,其中有王子午升鼎、青铜神兽等国家一级文物54件,荆紫关明清古建筑群、千年古刹香严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淅川地理位置特殊,京汉、陇海铁路未修前,这里是连接东南和西北诸省的重要商业通道,沿丹江北上可达秦川,南下可抵荆襄直达汉口,东可达中原重镇南阳。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淅川升格为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进一步升为河南省直隶厅。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多种文化元素在此不断互相交融,形成了淅川多元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别是作为全国移民大县,为服务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在50多年的移民迁安中,淅川人民忠诚奉献、大爱报国、艰苦创业、奋发进取,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史诗,创造了感天动地的移民精神,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移民文化。近年来,淅川县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充分挖掘淅川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沧桑历史终会烟消云散,唯有文化魅力持久永恒。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存、气之所蕴、神之所附。厚重的地域文化是淅川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也必将为淅川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淅川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今日淅川,不仅是淅川人的淅川,更是全国人民的淅川。淅川提出抢抓南水北调历史机遇,以水质保护统揽工作全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农业、环保工业、绿色城镇、生态旅游“四大突破”,争当水源区生态建设典范、中原经济区建设先锋、美丽中国建设先行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文化的助力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淅川优秀地域文化,打响淅川文化品牌,激发活力,彰显魅力,不断增强楚国故都、商圣故里、渠首淅川的文化软实力!
“魅力淅川”旅游文化丛书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淅川的历史文化、文学风姿、民俗风情和风景名胜,可谓荟萃众美,通贯古今,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这既是淅川文化建设的一大成果,又是继承和发扬淅川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本套丛书的编者都是土生土长的淅川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方热土、淅川文化感情深厚,他们身上有一种传承淅川文化的担当精神,有一种弘扬淅川文化的历史责任,这在当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此,我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发掘、研究、弘扬淅川文化的行动中来,合力推动淅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续写无愧于先贤、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世的灿烂篇章!
淅川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文化事业,重视研究与弘扬地域文化,积极承担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体现了文化的觉悟性。前年他们支持成立地域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楚风源》杂志,社会反响很好。现在他们又组织编纂出版一套淅川旅游文化丛书,全面介绍淅川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丰厚内容,旨在宣传淅川,提高淅川的知名度,扩大淅川的影响力,这无疑是提升淅川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魅力淅川”旅游文化丛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书籍,也不是仅以专家学者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文本或资料汇集,而是一套鸿篇巨制的系列文化大作。编著者以翔实的资料展示了淅川的文化内涵,这无疑是他们对淅川悠久文明进程的深情回眸,是伟大时代对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未来前景的理性选择,也是今人留给后人的一份值得珍爱的文化馈赠。我真诚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邑人了解桑梓文化魅力的阁中之宝,成为海内外朋友探幽访胜途中的知己。
欣赏概率经典,体验文化魅力 篇12
1蒙摩装错信封:感受数学的现实性
数学是抽象的, 但是对现实的概括, 数学无论如何抽象, 但总会折射出现实的意义.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对现实问题的抽象总能获得感性经验.概率问题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现实特征.概率中的许多经典源于人类生活中极普通的事物, 只是经数学大师“金手指”的点化后才显示出神奇.数学的这些经典不仅凸显出数学本质, 折射出数学大师的睿智, 更是有着非常现实的“烙印”. 如写信、装信生活中常见的主题都会演绎出经典的概率数学案例, 成为概率的经典, 即历史上著名的蒙摩装错信封、或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某人写了n封信, 以及与n封信对应的n个信封.求所有的信都装错了信封的概率.
蒙摩、伯努利装错信封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著名数学家欧拉的高度注意, 并被欧拉称为数学上的“一个妙题”.更为有趣的是, 欧拉为我们提供了简洁的解法:a, b, c, …表示n份已写好的信, A, B, C, …分别表示与n封信相对应的不同名字的信封.信装入信封的所有种数为n!.设信装错信封的总数记为f (n) .若把信a错装入信封B了, 可能装错的情形有两类:
(1) 信b装入信封A里, 其余错装的部分与A, B, a, b无关, 有f (n-2) 种装错法.
(2) 信b装入A, B之外的一个信封, 共f (n-1) 种装错法.于是, 信a装入信封B错装的方法有f (n-2) +f (n-1) 种.容易发现, 这样的情形共有n-1种.于是, 信错装信封的可能种数:
著名的蒙摩装错信封、或伯努利装错信封问题, 让我们感受数学上的经典, 体验数学现实的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 还有数学家独特的视角以及深邃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对我们思维巨大的震撼.这些数学经典让我们感受到对现实的抽象、以及创造, 感叹数学对现实的依赖.数学经典中蕴涵的现实情境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 领悟到数学的人文魅力.喜闻乐见的概率经典让人津津乐道, 既能揭示数学的生动直观, 又能体现数学家的风趣爱好, 既能展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又能通过展示数学模型的深刻功能.
2掷骰子计点数:体验概率悠久的历史
数学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 悠久历史的体验是在历史回味中感受到.抛骰子, 玩游戏, 计点数, 有助随机观念的形成.我们重温抛骰子游戏, 体验其悠久的历史, 回味丰富的趣闻, 以及广为流传的轶事.骰子很早用于游戏赌博, 占卜命运.1200年前的罗马皇帝及大臣痴迷赌博, 掷抛骰子.数学家卡当迷恋骰子, 参与赌博, 并把掷骰子赌博的丰富经验撰写为《论机会游戏》, 有了第一本概率论书籍.我们玩掷骰子的经典游戏, 研究随机现象, 体验历史的悠久.
多颗骰子掷抛的经典游戏提出了更复杂的点数问题.回味历史, 大约10世纪, 人类已有了抛2颗、3颗骰子的经典游戏.伽利略研究掷抛3颗骰子后发现, 点数和为10的次数比点数和为9的次数要多, 并撰写了《关于骰子游戏的思想》一书.费马与帕斯卡共同探讨点数问题, 掷抛多颗骰子, 研究赌金的分配, 并演绎出数学上的经典案例以及留下动人的故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感受到骰子游戏历史的悠久, 体验自古至今众多数学家的热情.概率论源于“出身”不光彩的骰子游戏, 如今却成为数学上重要的思想观念, 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知识之一.掷抛骰子, 翻开人类经典一刻, 让我们体验到人类精辟的随机观念.
如今计算机技术促使抛骰子网络游戏的诞生, http://4a.hep.edu.cn/NCourse/gltj/ gltj_sjsy.htm#中精彩的抛骰子游戏, 如图1所示, 指定试验次数及演示次数, 系统会不遗余力地演示骰子的掷抛, 统计点数1, 2, 3, 4, 5, 6出现的次数, 展示各点数出现机会的频率.抛骰子5000次后的结果显示, 出现1, 2, 3, 4, 5, 6点数的频率大致是0.165左右.出现的点数机会大致均等.事实表明, 抛骰子游戏是我们形成随机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今天, 重温经典的抛骰子游戏, 我们不仅体验到数学家高超的心智, 以及数学家的丰富感情, 更是体验到随机现象的悠久历史, 以及随机经验形成的方式, 尤其是随机观念的历史文化内涵.
3分赌金求合理:领略对数学的执着
经典是文化、精神的承载者.概率起源于关于机会的游戏.赌金分配是概率论中的经典, 引发概率论的深入研究及发展.从数学家对赌金分配问题的研究历程中, 我们感受到数学家追求的执着, 品味到数学家的数学情怀.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提出经典的赌金分配问题:A, B两人约定六胜者为赢, 在A胜5局B胜2局后赌博因故中断, 如何分配总赌注才合理.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中, 帕乔利认为按5∶2分配合理.尔后的400年时间里, 赌金分配问题受到卡当、帕斯卡、费马、惠更斯、雅各布等众多数学家的高度关注.卡当认为, 帕乔利的赌金分配不合理, 应当按需要胜的局数来分配, 即以 (1+2 +3+4) ∶1=10∶1分配总赌金.但帕斯卡、费马认为, 无论帕乔利还是卡当赌金分配均不合理, “无论在图卢兹还是在巴黎, 真理是唯一的”.帕斯卡、费马通过多时间的通信探讨, 给出了合理的答案:按15∶1对总赌金进行分配 (1652) .接着, 又把赌金合理分配引向更一般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 谁先赢s局就胜利, 现在一人赢a局, 另一人赢b局, 赌博中止, 问赌金怎样分配才算合理.
问题解决的体验是对执着的奖赏, 沟通交流是数学的分享.赌金分配问题的研究加深了费马、帕斯卡两人间的深厚友谊, 彼此欣赏, 惺惺相惜.费马信中说, 真心希望能热烈地拥抱你, 聊上几天几夜.帕斯卡回信道, 如果身体允许, 立刻飞到图卢兹, 绝不会让您迈出一步.他们因研究赌金分配问题结缘, 因对数学的执着相知, 两人却不相逢, 至死都未曾谋面, 这是数学界、乃至人类的一件遗憾之事.
惠更斯不满足帕斯卡、费马的研究成果, 追求完美, 提出“数学期望”:如果p表示一个人获得一定金额s的概率, 则sp称为他的数学期望.于是, 有了更一般的结果:如果获得金额a的概率为p, 获得金额b的概率为q, 则他希望获得的金额为ap+bq.但惠更斯认为, “法国杰出的数学家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没人会把这个发明权授予给我”, 以没赶上解决赌金分配问题惋惜.不过, 笛卡儿认为, 惠更斯“在这个领域内, 他的成就将超出所有的前辈”.从赌金分配问题提出以来, 我们领悟到众多数学家的奉献精神、执着追求, 感受到对数学贡献的点点滴滴、逐渐累积, 欣赏到数学家的专业精神.赌金分配问题中众多的经典案例以及数学家的风采, 必然让我们乐在其中, 有了数学“娱乐”的享受.我们感受到数学家的鲜明个性, 领略数学追求卓越、为数学献身的精神, 体验到他们为自己的成果自豪、愉悦的心情.什么是数学?“数学, 那就是高斯、切比雪夫……和我所研究的东西” (马尔可夫) .
4抛硬币玩游戏:体验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硬币决定某事自古以来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所表现出来的思维也是直观的、确切的.我们从游戏中能领略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德·摩根、蒲丰、皮尔逊等著名数学家曾醉迷于抛硬币的经典游戏, 研究正、反面出现的机会到底有多大.他们的这些游戏无一例外地直接明了地验证, 正面朝上的频率趋向于1/2.
随着数学家对抛硬币研究的深入, 发现了“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机会”并不是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而是随着硬币掷抛的次数增加而渐渐减少, 如表1.这与人们的直觉截然不同.数学家詹姆斯·斯达灵进一步研究, 在1730年提出抛硬币2n次时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概率约为, 即知名的斯达灵公式.斯达灵公式极具精妙, 如正、反面出现次数相等的概率小于1/100 , 则只须, 当n>6367时即可满足要求.
数学家詹姆斯·斯达灵透过现象揭示掷抛硬币的本质规律, 我们从中感受到概率思维的深刻性.
掷硬币的小游戏能揭示概率中隐藏的数学规律.我们透过潘尼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 潘尼研究抛硬币的正、反面问题后发现, 一枚硬币接连抛3次, 所能出现的结果共有8种: 全为正 (正正正) , 全为反 (反反反) , 两个正一个反 (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两个反一个正 (反反正、反正反、正反反) .假设一枚硬币接连地抛, 两人先后预言, 第一次接连得到他所预言3枚硬币依次出现的结果 (上述8种情形之一) 即获胜, 这就是1969年提出的潘尼游戏.正常地, 我们似乎会感觉到双方获胜机会均等, 或许先手获胜机会较大, 因为他选择可能的结果比后手要多.正如围棋、象棋一般, 先手通常会比对手多一着.但潘尼不以为然, 并发现其中有趣的规律.他认为, 先手先选定一种组合后, 后手可从剩下的选取一种合适的组合, 在接连抛硬币时, 保证你有较大机会获胜.他提出的诀窍是:后手选择组合中后两项是先手组合的前两项, 而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相反.如他选的组合为“正正正”, 则你选组合“反正正”;他选“反正正”, 你就选“反反正”;先手组合是“反反正”, 则你选择“正反反”.这是因为, 若对手第1次出现“正正正”, 是第n, n+1, n+2次抛硬币出现的, 则第n -1次抛硬币时必出现“反”, 否则与第1次出现“正正正”矛盾.于是, 第n-1, n, n+1次抛硬币时出现了“反正正”, 后手获胜.通过深入研究往往发现简单的问题却有不一般的结论.“关于抛硬币的计算经常表明, 那些被大众普遍接受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这些结论与通常的直觉如此之不同, 以至于许多训练有素的专家都怀疑其正确性”[4].这段话耐人寻味.再简单不过的抛硬币游戏居然隐藏着与常理相悖的概率规律, 尽管隐蔽得很深很深, 但数学家总能给我们以惊奇、意外, 让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深刻、犀利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徐传胜.概率论简史[J].数学通报, 2004, (10) :36-39.
[2]徐传胜.概率论发展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0-31.
[3]张映姜, 等.数学的历史文化赏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43-154.
【魅力文化】推荐阅读:
中国文化的魅力07-29
民资文化实体彰显魅力05-23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08-10
网路文化魅力展示策划10-08
文化广场的优雅魅力散文09-05
《莲文化的魅力》活动理念10-04
七匹狼品牌文化的魅力10-17
传统文化传承魅力在于融入生活10-03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增强党建魅力10-28
阅读中华文化经典 展示家庭才艺魅力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