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2024-08-10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精选10篇)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篇1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当风雨过后,彩虹绚丽绽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往往令我们赞叹不已,也令我们思考良多。彩虹的盛情绽放绝非偶然,企业的发展亦然,如果没有长期积累沉淀的良性企业管理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卓越企业文化,哪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感召力,那么企业头上的精彩光环必然难以出现。

偶然的机会,敲开了富兴集团的大门,继而成为了富兴人。几年下来,亲身感受了富兴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二十五年前,富兴是一个生产电线电缆粒料的小塑料加工厂;今天,当年的小厂已经成长为集楼盘地产、顶饰天花、灯饰照明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走进一个企业,我们总会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感受得到的神秘力量所吸引,这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其固有的文化对日常经营、员工的思想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对外则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富兴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是什么令富兴在灯企林立的灯都独树一帜,成为多元化跨界经营的佼佼者?我认为,富兴精神蕴含着积极进取、创新求变、勇于尝试等众多的原素,而富兴善于打造和谐共生的企业内部环境,让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上述各种原素融汇一体,从而产生巨大的企业发展推动力。

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业是很多企业的目标。富兴25年来努力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倡导“富兴是我们的家”的文化氛围,打造员工与企业之间平台搭建、价值体现、事业发展共同体的新型劳动关系。

像经营家一样,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富兴企业文化特质的关键因素。在富兴企业文化中,“努力营造家的感觉,让所有员工视厂如家”。富兴集团董事长林顺权先生认为,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要求。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企业作为社会的缩影,那么又该如何构建企业的和谐文化?

——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企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变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然而,由于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企业务虚的表现,甚至会有个别不理解的员工误认为是瞎折腾。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思想意识、价值观、制度规范、企业精神特质的综合体,规章制度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直坚持创新立业的富兴,倡导爱企如家、敬业诚信的道德规范,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良好企业氛围。富兴善于总结提炼企业多年来沉淀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富兴人以企业精神为旗帜,以价值追求为引导,以制度规范为准绳,全员参与建设属于大家的和谐文化。在富兴,不乏资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他们以厂为家,以厂为荣,二十年如一日地和公司一起,共同走过既有艰辛汗水又有快乐欢笑的岁月。

每个人都有文化,无论境界高低;每个企业也都有其固有的文化,优秀与否而已。提升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制造品牌效应,需要的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而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推动富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回顾过去的历程,富兴集团总经理汪玉莲深有感

触:富兴的今天,属于每一个为她付出的富兴人,25年来,我们付出了青春,一起走过,风风雨雨里,付出了汗水,我们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也创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富兴大家庭„„(文/陈曦)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篇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多年来, 我们光谷五小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上不断的进行尝试, 寻找切合学校实际, 适合并满足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年前, 孔德勇校长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五行平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倡导研讨“五行教育”之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冉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正是向我们展现了五行教育和谐课堂模式“和谐”的魅力, 她通过“复习导入, 激情似火———初读感知, 积木成林———品读感悟, 灵动如水———提炼升华, 点石成金———巩固训练, 踏实如土”五个环节, 运用“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打造了一节别有魅力和内涵的和谐课堂。

一、师生“互动”的课堂

有效的师生互动, 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思维活跃的特点, 冉老师开课创设情境, 带小朋友们去小青蛙家做客, 然后通过层层闯关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考虑到识字很枯燥, 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老师将闯关游戏引入课堂, 把五行教育“平衡”“和谐”的核心理念贯穿其中, 整节课让孩子们快乐识字, 轻松阅读, 师生互动, 使课堂一派和谐。

二、学生“自主”的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在这节课初读感知部分中冉老师给孩子们提出自主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把句子读通顺, 难读的可以和同桌交流。让孩子们读中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把初读权留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 发展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潜能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

三、师生“共享”的课堂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形成一种相似、和谐的振动, 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写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后, 逐步改善了烂泥塘周围的环境, 再一次吆喝卖泥塘。青蛙第二次吆喝的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教学时, 冉老师除了采用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还运用了引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在冉老师引读下, 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本内核, 并且兴趣盎然, 在读中充分感悟。此时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教与学的成长共享。

四、激活“生命”的课堂

叶澜教授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 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只有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在品读青蛙的吆喝后, 冉老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 想象泥塘变美后, 你可以在这里干什么?适机让学生仿照“你可以……你可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孩子们开动脑筋, 说出了很多令人很享受的事情, 孩子们灵动如水的智慧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传承“文化”的课堂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 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纵观冉老师的这节课, 从她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无处不将五行文化“平衡”“和谐”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就连老师最细小的一句评价语如“你的思维真是灵动如水呀!”、“你的学习欲望真强烈, 就行一棵旺盛的小树苗!”等等, 都体现了五行“水”和“木”元素的丰富内涵, 更展现了五行文化的魅力。

企业博物馆:展示企业文化的魅力 篇3

企业办博物馆,在国内还是近些年的事,而在国外却已有较长的历史了。奔驰、波音、柯达、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都有自己做的行业博物馆。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掀起了一股兴办企业博物馆的风气。如今,博物馆已成为企业沟通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热情的平台。

企业博物馆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是企业,博物馆为企业服务,藏品与企业密切相关。企业为博物馆提供基本建设、日常运作以及藏品更新换代的经费,拥有对博物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同时,企业要依据博物馆的工作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运作博物馆。

我国目前有2200多座博物馆,其中1500座属文化、文物系统管理,其余则是由行业、企业、部门,社团及个人兴办,类型涉及科学、地质、交通,煤炭、金融,消防、警察、水利、茶叶、丝绸和烟酒等众多领域。作为企业,成立博物馆通常都是为了让参观者更加了解本企业,所以企业博物馆都会利用这个空间介绍本企业的历史、文化、人物及产品等。人们通过参观,可以对企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中感知企业的文化理念。

盡管我国的企业博物馆面临着经费,管理等诸多困难与问题,但是这些企业大都表示会坚定不移地将博物馆继续办下去。他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日本企业史料协会曾对日本202座企业博物馆做过问卷调查,有92%的企业认为企业博物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其实,企业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是相当广泛的。首先,企业博物馆的成立会吸引行业内部的关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其次,创办博物馆可以将“产品差异化”战略提升到“文化差异化”战略的高度,既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也给公司产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认为:“企业竞争最后靠文化,博物馆对内是教育,对外是形象。”在日本,很多企业博物馆设施完备,装置精美,内容专业,还设有让参观者动手的互动设备,尤其对青少年吸引力很大。试想,一批批青少年来这里参观,无形之中就是在接受“终身顾客”的熏陶。

目前,国内的企业博物馆通常都保留着传统博物馆那种严肃的气氛,少了些参观的愉悦性。如何能更多地让参观者享有互动感,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还可以按照企业的需要举办企业文化交流座谈会、产业论坛等相关活动来增强博物馆的活力。

在知名企业的博物馆中,实现赢利通常是靠参观者的消费获得收入。这就需要让参观者体验到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感觉——与品牌互动。在美国好时巧克力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巧克力;在日本丰田汽车博物馆,你可以驾驶古老的汽车尽兴一把;可口可乐新世界里有一条真实的生产线,耗资约4500万美元,为的是让消费者有真实愉悦的体验经历,人们可以观摩,可以拥有刚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时在外包装上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使之变成一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口可乐。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篇4

企业文化是新世纪新兴起的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人们通过对各方面的管理方法的比较研究,并发现了蕴含在企业中的各种观念、态度、意识以及物化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团队精神和古朴的诚信思想等是许多企业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各种精神财富,对于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有许多企业以观念为力量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值得信赖的一流企业。海尔的成功经验第一个被引入了哈佛MBA案例。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总结时强调,“观念革命”是海尔腾飞的关键,海尔在“质量是船,名牌是帆”、“人人是才”、“卖信誉,重长远”等理念的指引下,使其产品避开了大多数中国产品在世界上走的“低价道路”,走出了让人心高气爽的高档产品、高档价格的价格线路。

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层,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制度层起着精神层和物质层的连接作用,物质层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的这三个层面相互依赖、相互连接构成了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在其建设中这三者缺一不可。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其他的标志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可塑性文化四大特征来贯彻和完善,我们要充分利用四大特性更好的建设企业文化。

凝聚和激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实施职工合理化建议措施,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俗话说“打仗要靠父子兵”,因为他们血脉相通,所以他们可能团结得像一个人,将各自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互相信托,勇于牺牲。就企业而言,我们也希望有一种家庭式的的风气,这种家庭式的风气并不是之指一言堂、长幼有序的传流风气,而是那种具有浓烈的家庭亲情氛围,团结一致、相互依靠、互相帮衬的协作气氛,也就是说企业成员凝聚并不是为了一个经济目标,里面还有许多感情和其他的成分。在这样的企业中,员工以企业为家为荣,把企业当做自己小家的延伸,把工友当做自己的亲友来扩展,他们凝聚在一起的目的,可能除了这里能给他们以经济利益的满足之外,更多的是这里有一种令他们愉快的东西。这样的团队是一支坚强战斗力的的部队。

同时,听取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做法,是企业低成本获得咨询的好办法,也是企业凝聚成员的重要措施,只是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深,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这样做的结果,既得不到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挫伤了员工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逐渐积累起来的一整套代表着该企业个性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自觉遵循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它有着积聚的功能、感化的功能、激励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和导向的功能。

谈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 篇5

最近几年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对和谐的解释也屡屡见诸媒体,但是我发现,大家对和谐的了解还仅限于社会发展的大层面,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中,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和谐的本质要义?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去做才算是和谐呢?我想这需要大家的思考,

和谐的最根本要义是什么?是包容和理解,而要达到包容和理解,就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论语。子路》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说,作为君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不能一味的迎合他人。而小人则正好相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意见深藏于心,一味的迎合别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归到这两类人中去,而有意思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愿意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往往会成为自己的朋友,一味迎合自己的人却始终只是一个熟人。

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这个词说起来也许很负面,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对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一些体会和心得,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办公室政治,说白了不过是在公司这样一个以利益为基础的环境中,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彼此的一种价值衡量。大家从见面到熟悉都会不自觉的进行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决定了对彼此的今后的行为方向。但是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了江湖,也正应了那就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家在彼此的交往中形成了圈子,那么利益的分配就从以前的以人为单位进入到以利益集团为单位的博弈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政治”。

通过对几个企业文化案例的研究,我发现不同的企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和定位是不同的。在对几家国企和国有医院的企业文化研究中,我发现,作为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倾向于负面和消极,被认为是腐败的代名词。而供职于民营或者是外资公司的员工则把办公室政治看成是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把它作为一种升迁的手段来对待,甚至不断学习、改进。这一点通过那本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大家就可以领略一二。所以,从调研和数据的基础上来说,我们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也会有所偏重。

办公室政治是好?是坏?

其实我认为办公室政治无所谓好坏,因为这个词本身就产生于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的不公正。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我们的地位和收入。而决定这个位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如何去衡量,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其次,需要一个公正的裁定者来进行监督和分配,

在对几家国企的研究中,我发现,国企的管理体制大多仍在沿用人事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特点是以岗定人,相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用人和评价方面都显得死板呆滞。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的晋升没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体系,从而使想要晋升的人员把目光都转向了靠人际或者裙带关系获得晋升,能力反而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才出现了有技术的人却纷纷走向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不像管理、技术不像技术的四不像局面。而且,在国企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员工的升迁得不到保障,更加使得人际关系政治化的趋势加强。

而在民营和外企中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这两种企业大都采用现代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以在用人和评价的方面更加的灵活和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能保证公平。所以相对国企来说,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办公室政治的倾向也不严重。但有意思的是,伴随公司的成长,机构和人员的增多,这种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只是由于公司的效益需要,这种办公室中的集团斗争就转化为了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总结起来,在国企中,制度和监督两方面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大家不得不讲政治,搞关系,这是现实也是无奈。在私企或外企中,虽然制度和监管方面相对都很公平,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这种风气也在形成,并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主要由于员工的素质不能与公司的发展共同提高所导致的。

用文化统领制度,让和谐走进办公室

要解决办公室政治,最根本的办法绝对不是通过制度的修改和监督的加强来约束,这样做只能是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死循环。而是通过文化来引导和塑造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和谐的真正要义是包容和理解基础上的协调统一。而要做到包容和理解,就需要真正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并且把它真正灌输到员工的心中。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从三方面入手,把“和谐”带入的办公室。

首先,我们加强员工互信。让员工能真正的信任彼此。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员工信任感的建立使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是信息得以加速传递,最重要的是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我们建立了合理的上下级交流通道。上级任务的迅速贯彻和下级意见的及时反馈都是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通道,是促进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上级及时得到意见反馈,才能及时调整,而下级通过对上级的表达,尽早化解矛盾。

第三,我们制定了合理的会议研讨制度。员工之间交换意见和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对面的会议。所以,建立高效的会议程序和研讨制度,有利于意见的表达和统一。

关于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们党新的战略追求和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引入以和谐企业文化为中心的观念,因时制宜的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通信企业推进创新发展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对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

和谐的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的,主导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助推器。通过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竟争力的提升。首先,和谐的企业文化能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其次,通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会持续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大量实践研究发现,和谐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着相互相承的关系: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如果与企业的环境或战略相适应,共同的信条使上下的沟通就变得更加顺畅,决策的制定就更加有效,共享的价值观就更加牢固,这些都被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所验证。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是和谐观,和谐能充分体现企业文化所营造的巨大影响作用,即最大限度的融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谐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文化或者说人本意识文化都充分展示和谐之魅力,和谐文化在当代的回归,已经成为企业文化新的追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新时期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任何企业文化的建立,都离不开当时的环境、背景,特别是在转型过程中,内部环境对企业发展足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或阻碍力,同时,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也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要通盘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一)内部环境

1、观念问题。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工作创新的前提,这个问题不解决,工作创新也将事半功倍,近年来,伴随着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员工的观念也随之转变,但观念滞后于形势,行动滞后于发展的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放在新形势下进行再认识,这样有利于我们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增强其有效性。

2、动力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说到底就是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辩证法原则,也就是说不能丢掉物质利益原则。企业改制上市,推行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多数员工的收入产生震荡,甚至降低,现阶段员工群众思想情绪的产生和波动,大多与切身利益有关,缺乏动力机制,成为影响他们积极性发挥的重要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告诫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3、凝聚力问题。构建和谐企业,是指在处理人与企业关系上,既要反对人危害企业的利益,也要反对企业危害人的利益。在转型期,随着员工工作压力增大,绩效考核直接影响其业绩和收入,部分员工感

觉待遇在逐年降低,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彷徨,对参与企业各项活动热情有所减弱。现阶段,企业与员工的充分理解、尊重和有效沟通就显得愈发重要。

(二)外部环境

1、异质竞争将成为最大威胁。一是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竞争;二是无线接入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的竞争;三是互联网IP电话与传统语音业务的竞争。这些,都给企业生存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2、客户需求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客户也不再关注运营商采用什么技术,而是要求一种随时随地的无缝连接的服务,满足其综合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要求。服务就是竞争、服务就是品牌、服务就是效益的理念仍需进一步强化。

3、创新转型成为行业行为。纵观全球固网运营商的发展经历,目前普遍面临着语音通信市场增长空间日趋狭窄、收入增长乏力、业务流量和收入不断下滑等困境。如何创新转型,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摆在传统电信运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途径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根本目的就是员工在价值观念上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理解合作的氛围,使员工的理想、追求同企业发展理念统一起来。

1、实施“人情化”管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是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塘沽分公司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并收到较好效果。例如,每年“三八”妇女节组织活动,为女员工发放小礼品;组织员工体检,为员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在员工生日来临,送上蛋糕及一份温馨的祝福;每逢员工婚丧嫁娶领导亲自到场慰问。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

2、实施“走动式管理”。领导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成为理顺员工与企业的“润滑剂”,塘沽分公司领导坚持常年深入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对社区经理和营业员关注力度、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对员工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收集,现场解答,现场解决,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实施“倾听式管理”。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机会让员工充分发表意见。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是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的,每一步发展都要让每个员工理解,员工只有知情明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因素之一,才能立足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塘沽分公司坚持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与员工代表、社区经理、营业员沟通对话会,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此举受到了员工的肯定与好评。

4、实施“沟通式管理”,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感建立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管理透明化”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管理人员要站在一线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管理制度、营销方案更趋于合理。塘沽分公司内部网站开辟了“员工论坛”,就企业热点问题展开在线讨论,让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绪,同时通过正面引到,澄清模糊认识,达到员工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四、构建具有网通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

根据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和谐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对企业使命、企业目标、核心价值观、经营

管理理念、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重新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以 “创新发展、客户营销、订单第一、现金为王、业绩至上、和谐兴企”为导向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一)建立“创新文化”

1、确立创新目标。塘沽分公司的创新目标是。通过实施业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系统创新工程,将创新确立为企业的核心文化。通过核心企业文化的策动,使整体业绩水平稳增长,成为滨海新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2、坚持创新方向。随着IT应用的普及,塘沽分公司率先推出ICT 业务,2007年签约ICT项目总金额达1730万,签约数量181个,IDC业务实现收入1676.6万元,同时,对于传统业务通过网内包月、套餐等形式,释放月租费、区间资费等高资费风险,逐步降低对语音收入的依赖性,实现语音产品的软着陆,赋予传统业务新的生机。

3、坚持创新服务。全面推行预约服务。为了保障预约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分公司在梳理综合业务流程的同时,对营业前台受理、用户数据制作、测量施工、外线施工等环节大胆创新,各环节之间每周定期沟通交流,各工位环节内部实施以团队互助为主导与包区责任制协调发展,将所有问题在企业内部解决。前台预约成功率100%、地址资源准确率100%、一次预约成功率95.55%。

4、坚持创新机制。创新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塘沽分公司积极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机制。建立灵活的,市场化的薪酬激励体系,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完善绩效考核,逐步建立以订单第一、客户至上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底薪+绩效+提成”的薪酬模式。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建立“团队文化”

1、注重团队建设。塘沽分公司一贯倡导: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团结出战斗力,战斗力靠凝聚力。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讲,更要全身心地干事创业,大家都要同心协力谋正事、求发展,只有众人一力,才可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点燃员工激情。首先把“业绩至上”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薪酬提升和岗位晋升的标准,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先进、尊重业绩”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在加强绩效导向的同时,形成一种一线出成绩、出业绩,一线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工作格局。不论岗位如何,只要业绩好,贡献大就破格晋升。其次是荣誉激励。抓典型、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再次是参与激励,企业研究重大事项,制定重要决策,应邀请职工代表参加,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以推动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建立“执行文化”

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发展战略转化成为效益的关键。加强精确化管理与精确化营销是执行文化落地的手段与保证。

1、强化销售方案的实用性。(1)细化目标客户的重新认识,目标客户由简单的描绘改为提供清单,明确到下发单位和个人,同时明确挖掘数据的方法和原则;(2)提供销售脚本;(3)要跟踪销售过程,由过去被动等待销售结果变为主动全程跟踪;(4)要优化销售方案。

2、强化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不论是企业、部门、个人都要进行信息的搜集,按照分类、汇总、应用的流程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规范,否则很可能将所搜集信息束之高阁或迟到采纳。

3、强化市场销售的执行力。(1)各类经理要制定详细的周计划、月计划,否则不可控,好、差区分不出来,以此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意识。(2)要定期对走访记录进行检查。各部门主管要全面掌控,加强对销售行为的管理,要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一样,要有检查的痕迹、检查的意见,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3)要合理分派任务。每个人的指标要差异化、个性化,根据区域特点下达,避免包区贫富不均,同时要关注对成功率的考核,将销售率、成功率作为考核的依据。

五、和谐企业文化的五个作用

(一)、融合作用

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形成共同的事业平台,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上升到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和谐文化的建立,对完成企业战略的思想统一,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达成共同愿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凝聚作用

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成为建设和谐企业的润滑剂。通过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消除员工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迷惘、迟疑、不满等情绪,驱动员工转变观念,凝聚力量,减少变革成本。

(三)约束作用

和谐企业文化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着很大的约束作用,通过流程文化、执行文化、团队文化的建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内部流程梗阻,部工作相互脱节,上下沟通不畅等弊端。

(四)导向作用

把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促进绩效提升。通过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客观的理解行业转型、企业创新给每个人带来影响和机会。将文化理念融入KPI体系之中,形成心理契合,成为员工自觉行为。

(五)辐射作用

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既注重物质激励,也注重精神激励,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做出让客户满意的工作,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以达到构建和谐企业的目的。

六、小结

以和谐企业文化推动国企和谐发展 篇7

在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下,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和谐文化为重点, 推动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一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企业文化建设要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不能脱离企业发展来建设企业文化, 也不能脱离企业文化建设谈企业发展。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建设企业文化,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 使二者相得益彰。企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发展, 要自觉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主题, 积极开展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在安全环保、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较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才能为企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

二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就是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资本, 将员工的需求、职业素质和未来成就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关注的重要内容, 通过打造素质优秀的员工团队, 有效地整合员工团队的力量, 保障企业的生存, 促进企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要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牢固树立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为了广大职工去发展, 依靠广大职工去发展, 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 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为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积极开展“深入群众促和谐, 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人文关怀和真诚服务来凝心聚力, 引导职工群众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奋斗,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树立“崇德崇才, 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 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热情,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三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谐理念。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企业文化理念。建设和谐文化, 关键是要树立和谐的理念, 培育和谐的精神。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和谐的内容, 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民本, 崇德尚群, 维护统一, 追求和谐等文化因素, 要积极汲取和大力弘扬。要通过树立和谐的理念, 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 推进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落实好职工多重保障机制、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等具体措施, 让职工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 更好地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 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真心实意关心职工, 全心全意帮助困难职工, 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营造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亲善和睦的氛围, 形成朝气蓬勃、生机勃勃的局面。要通过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教育, 关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凝心聚力的氛围。更加注重职工的全面发展, 努力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进。

要反对对和谐的片面、错误的理解。这主要集中在对构建和谐与严格管理的关系问题上。构建和谐的着眼点是企业的全局和整体, 而不应局限于个别和少数。严格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企业整体的安全。只有企业安全无事故, 才能构建企业整体的和谐。相反, 如果打着“和谐管理”的幌子, 当老好人, 心慈手软, 对违纪行为不敢抓不敢管, 表面上你好我好, 看似一团和气, 由此产生的所谓“和谐”仅仅是个别人之间非正常的“和谐”, 其实质是放松纪律要求、放松管理, 这往往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须知“严是爱, 松是害”, 姑息纵容违章无异于放虎归山, 使隐患得不到整治和消除, 终究会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构建和谐与严格管理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石化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连续性强的行业特点更决定了必须把严格管理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把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与今年开展的“严细实恒抓管理, 挑战先进创一流”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夯实“三基”工作, 以严格管理保障企业和谐, 使企业挑战先进、争创一流、为实现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四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固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是石化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也是全社会对石化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同时也是对自己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同时也是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本质安全, 更加注重诚信规范, 更加注重文明和谐。

围绕“环保摘红牌”目标, 要进一步深化HSE管理, 争当HSE管理先进单位。要更为自觉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加快技术创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

五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企业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结合企业实际, 广泛发动群众, 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和谐作业部 (中心) 、和谐班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 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通过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 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使和谐精神得到弘扬, 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发展和谐的工作局面, 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要以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为契机, 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以“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为宏伟愿景, 在文化建设规划的引领下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摘要:文章论述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方法。

关键词:国企,和谐企业文化,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秀云.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 2009 (6)

论和谐企业的文化意蕴 篇8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倡导和谐文化。因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和谐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企业。我们探究和谐企业的文化意蕴的目的,就在于要实现构建和谐企业实践的“自由”。

和谐企业的文化特征

和谐企业必然要以和谐文化为其最重要的表现特征。企业的和谐文化就是一种以“和谐”为基本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融企业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企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形态。

那么,和谐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呢?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构建和谐企业,当然也是广大企业人的一个共同理想。“和谐”作为企业人的一种信仰和理想,它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支撑起企业人的精神世界,给企业人以建设和谐企业、和谐世界的目标和力量,引领企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内在需求。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具备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对客户所创造的价值相对量来决定的,并且这种价值相对量的产生过程,一定是企业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合作、相同作用,并使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中客户需要的结果。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谐企业要求将“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并力求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企业要求相吻合的价值体系。无疑,这种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价值体系在企业内可以对企业生活发挥有效的评判、凝聚、教化和定向功能,给“和谐”以肯定、赞扬、褒奖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思维方式。实现和谐,必然要有和谐的思维方式。把斗争片面化、绝对化,形成绝对斗争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有和谐;把“同一”片面化、绝对化,企盼绝对的“同一”,也不可能有和谐。说到底,和谐的思维方式就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在对立统一中以建设性态度认识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和谐”为价值取向,承认差异,尊重矛盾,既不激化矛盾,也不回避矛盾,而是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和谐,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从而实现和谐。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规范体系。 在企业内,“和谐”作为一种规范体系的人文精神,它对企业制度、规章、道德的建构发挥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并且在企业内部有效形成了保证企业和谐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卓有成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由此约束和规范着企业生活的秩序,促进各种制度机制的优化,从而维护和保持企业各要素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与稳定,保障现实企业在愈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和谐企业的文化精神

显然,与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以“和谐”为基本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关于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企业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哲学。

那么,支撑、构成和谐企业“大厦”的文化精神的“基石”是什么呢?

“人本”观。“人本观”要求企业承认员工的个人价值,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坚持把企业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愿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和增强人的发展动力,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让最广大的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享用者。

“发展”观。 企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条件,企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协调性。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必须要求我们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资源与环境、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公平”观。企业公平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企业成员对企业资源和企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奖惩的公正。这样的企业公平是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企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企业和谐的重要基石和深厚基础。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市场变化、体制转型和管理改组等原因,企业利益格局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如果掌控不了这种状态,企业不可能做到和谐。显然,只有坚持企业公平,真正做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企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诚信”观。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和谐的重要力量。企业内外部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兴企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企业的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企业认同,也就失去了企业和谐的现实基础。

“共生”观。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共生共荣的。当今,全球共生化的进程与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朗,共生的理念和规则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共生为运作逻辑的企业共生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组织形式。正视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依赖关系,进而实现企业同员工、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要求。

“竞合”观。 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但竞争并不一定遵循“你赢必然我输、我赢必要你输”的简单规则,“双赢”或“多赢”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成为协调竞争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如何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培养和增强合作的意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企业彼此关注的主题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意识。

和谐企业的文化策略

文化策略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与功能,在组织文化的建构中,根据组织面对的现实环境,而采取的思维与方法、步骤与对策。企业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为了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中,也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文化策略,即:

开放。保持开放的态度,这是我们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中,必须具备的胸怀和策略。教育的普及,闲暇的增多,参与意识的增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急剧增加;政治民主化,经济多元化,交往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大众化等等,为文化自由发展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以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催化和支撑条件。因此,我们企业建设和谐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学会与不同人群、族群和际群的人和睦共处,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继承发扬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包容。“兼容并蓄”、“宽容海涵”,既是和谐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和谐文化的根本特征。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为矛盾的差异性,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文化生态。换言之,只有以极其博大的襟怀和勇气,容忍和接纳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才能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实现企业最大的“和谐”。

调适。企业内,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因此,一方面,必须用企业主流思想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事关原则、方向的根本问题,明辨是非,旗帜鲜明,保持应有的警惕和战斗力,使危害企业和谐的思潮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塑造员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员工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员工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再一方面,企业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衡、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切实维护和实现企业公平,努力在企业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融通。融通,就是融合、通达。文化的融通是减少磨擦与冲突,加强合作的有效手段。“融通”作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一种文化策略,就是通过文化的变革、融入、整合、创新,实现企业文化重构,创立为企业全体成员共享的以“和谐”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风俗礼仪、制度规范等要素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融通”的实质,是企业内不同特质的文化在保持自己个性基础上彼此欣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作用、和谐发展的结果,并由此达到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的过程。这其中,企业的主流文化能否胜任主导者角色,起到对企业文化“融通”的引控作用,关键在于其自身能否与时俱进,始终代表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并成为新的文化基因的选择力量。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工部企业文化处处长)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篇9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能持久。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地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带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动企业整体发展呢?成功的关键就在“文化力量”逐一转变为“生产力量”的这个转变过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实践那些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地继承成熟的经验,但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发掘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那么,又如何把握现有的和谐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呢?有专家也这样的总结了几条经验,我很赞同,并且我们的领导也这样做的很好:

一、实施“情感化”管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情感化”管理应该细化到“走动管理”和“倾听管理”及“沟通管理”。

“走动管理”:意为让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与员工的更多接触中,言行一定要发端于心,加强感情沟通,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敬业和谐的合作氛围。企业管理人员善于进行充满人情味的情感管理,就是为企业注入减少内耗、理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倾听管理”: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机会让员工们充分发表意见。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是与每个职工休戚相关的,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要让每个职工理解,员工只有知情明理,才能立足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沟通管理”: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感只能建立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设身处地接纳对方的思维,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才可以有效,“管理透明化”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个人才智与集体合作和谐统一。

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而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只能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念的陶冶才能形成,团队精神的形成则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配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缺乏团队精神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成功,个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也会失去其发展动力。

三、是要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新颖精美的包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使广大员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并以员工形象为载体,展示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氛围,加大企业文化设施的物质投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是倡导“学中干、干中学”,促进“会干事、干成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企业理念由几条简练的语句变为员工的内心共鸣和自觉行为,需要经过较长的消化过程:第一,感性认识。通过召集员工大会,宣讲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感性认识。第二,理解领悟。各单位、部门的领导、先进模范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企业理念,引导员工领悟企业文化。第三,员工实践。员工自觉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大脑思维中,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乐于为企业做奉献。第四,开展规范企业岗位工作活动。明确岗位应知应会、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目标责任,制定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评选岗位技术标兵,树立比学赶超的标杆,掀起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高潮使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和谐企业文化的魅力 篇10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了企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稳定,发挥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共同性

1、凝聚人心,树立共同愿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要靠企业里的精英和广大职工,能够凝聚人心和力量的是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摆上了企业重要的议事日程,企业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了诸多的文化理念。

2、树荣誉感,打造团队精神。“我与企业共荣辱”或“我与企业共存亡”等,这是众多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荣辱观、价值观,所谓“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即强调知荣辱是做人的基本规范。企业荣辱观的提出,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引导企业职工做人做事的基本行为规范,提倡企业团队的协作精神,企业的荣誉是全体职工的荣誉,是靠全体职工团结奋斗、努力进取得来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名牌企业,必然有一支荣誉感极强,团结协作极强,科学文化素质极强的团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企业,一定是没有创新发展的活力,更不可能长久地兴盛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社会成员所理应坚守的,不可突破的基本行为规范,从而为我们的职工和企业指明了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3、集归宿感,创建职工之家。任何职工都想选择一个好的企业,任何企业也都想选择一个好的职工。职工从走进企业的那一天,就把自己的期望和家庭的期望带进了企业。开明开放的企业,也是把企业的发展希望寄托在职工身上,这里就形成了一种归宿感,职工的归宿感和企业的归宿感集中到一起,便产生了共振、共鸣效应,这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中就增添了一种“家”的元素。企业总是希望自己的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于是“以企业为家”的口号便提了出来,甚至“厂兴我兴,厂衰我衰”的口号也随之附出。为了鼓励职工爱岗敬业、坚守岗位,一些企业文化的理念层出不穷。人们认为家是和谐的、幸福的港湾,企业家们就大力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幸福的家的氛围,使职工死心踏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二、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差异性和不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觉悟程度。有的企业领导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文化觉悟程度很高,十分重视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发展就快,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创新发展的活力显著增强。当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性。认识上的差别体现出对文化觉悟程度的高低。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倡导,职工认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习俗成规的文化意识形态。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有效载体。因此,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二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着管理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缺乏管理机构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机构和制度去保障实施,不能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停留在普通的口号上、会议上和媒介上,而是要做到“十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规划、有措施、有制度、有投入、有阵地、有活动、有宣传、有效果。三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经费和物资投入上的差别,主要突出表现在缺乏资金和物质设施。有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投资数十万元以上,有的企业都很少投资,甚至推给企业工会了事,靠薇薄的工会经费支撑。文化建设要靠有经费物资保障,没有经费投入,就象大树没有水分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建设的投资,是企业根本的投资,是树人树企业的需要,当然也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标准。由于当前非公企业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加上文化的发展处在起始和趋于成熟的阶段,必然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不利因素。譬如,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由于企业的功利性原因,重视强调发挥人的奉献作用的同时,有忽略人的体能、素质和体面劳动价值的一面;有的企业效益的增长率与职工工资和生活水平的增加不相匹配,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建设还存在协调不一致等,都是对劳动关系存在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是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中需要加予重视和协调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搭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平台和机制

判断一个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要有一定的标准。全国总工会发布了八条界定标准,其内容是: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尊重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维护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开展工作;依法缴纳工会经费。这八条标准,既是对企业行政行为,也是对企业工会行为的考量,是靠企业行政和工会组织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八条标准的实现途径离不开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和工会文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工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工会组织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的支撑。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行为是否规范,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和谐”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和程度。由此可见,我们推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首先要有一个与和谐文化体系相对应的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应当搭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平台和机制。那么,应当建立哪些平台和机制呢?一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设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包括工会文化在内的全面管理制度,由行政和工会分工负责,各侧重一面。二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从行政管理到人、财、物的资源配备,做到有标准、有目标、有考核、有监督、有激励。三是要建立一些有效的文化活动平台和阵地。如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平台,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培训的平台,开展各种职工劳动竞赛活动的平台,丰富职工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平台等,根据企业条件、开办学校、职工书屋、网站、俱乐部、体育场馆等。

四、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工作者的队伍。

上一篇:浙江省2016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试题下一篇:迎检汇报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