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共12篇)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1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能产生巨大的内聚力,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协调企业行为的根本。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历来被企业经营者所重视和推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硬实力上的较量,而多是在软实力上,即文化力上的拚杀。因此,笔者认为要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1 制度化加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一贯被企业经营者所采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对促进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剂良药不能包治百病,制度化管理多侧重于刚性和强制性,对有些管理对象就不适用,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更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显然,制度化加人性化管理就是一个很有效的管理手段。人性化管理可以弥补制度化管理中的缺陷。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要求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搭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举办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和各类文艺比赛及劳动竞赛,丰富和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陶冶情操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有计划、分批、分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继续教育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进而培养现代企业员工应有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和敬业精神,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制度化加人性化管理还应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拓展企业员工建言献策、民主管理的渠道,让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员,“企兴我荣,企衰我耻”。
2 营造和谐氛围,培育企业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企业同样需要有自己的企业精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风气,需要有能使员工潜能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是需要营造的,即需要通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完成。比如核地质二一九大队就比较重视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注重培育企业精神,先后培育出“马泉精神”、“中川精神”和“夏家坪精神”等,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培育企业精神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是要求企业员工在处理同事关系中,以友好善解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做到同事之间彼此友好、关爱、营造同心协力、和睦融洽、友善相待的工作环境;二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处理与管理对象的关系中,必须要“把员工当人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培养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更重要的是培育员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企业精神;三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强调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是物而是人,要求管理组织的变革要适应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实施,管理手段的运用既要突出责任目标,又要变硬化管束为软化管理,不断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赋予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求在培育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充分依靠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变企业精神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3 提高经济效益,完善薪酬制度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员工收入的增长,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广大职工的文明程度,促进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结成“劳资不疑”的劳资和解与信赖关系。因此,应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薪酬制度。一是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地进行。重点实行多样化的报酬形式,如绩效工资制、浮动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灵活福利、利润共享方案、长期激励模式、员工持股等;二是积极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既保护企业利益,又维护员工利益,让职工代表、党员董事、技术工人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将工作业绩表现与薪酬挂钩,实行奖励货币化制度。只有善待员工,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要求,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才能确保企业利益的实现;三是积极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设计,为员工提供职务晋升、技术评级、进修培训等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使人尽其才,众人成才,建立和谐企业文化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4 立足创新,重视人才
创新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创新离不开人才。创新与发明不只能是依靠少数发明家来搞,要依靠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动员他们来参加创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必须立足创新和重视人才双管齐下。一是创新经营理念,强化人性化管理和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因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先进经营理念的经营者,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员工,这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前提和条件;二是重视人才就是在企业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尽可能地重视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竞争规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才能,使其具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三是全面实施“创新、求知、自强”的企业文化战略,融合不同层面的文化因素,注重员工“情商”的培养和开发,提高其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摆脱企业员工浮躁与功利的心态,让企业文化与经济效益和谐发展。
5 塑造良好的企业新形象
企业的责任就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要不断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员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倡导诚实信用、敬业奉献、勤俭节约的企业精神,不断构建企业与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进而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新形象。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2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引导和调节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大大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精神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考虑当前实际,又考虑长远发展;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
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企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这个大环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和谐文化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真正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重要使命。
(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增加员工福利,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既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
(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趋向的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
论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力来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成为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向。
(四)这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激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规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标准。企业在深刻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融合、辐射、纽带作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也正是要求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卡耐基管理模式的创始人安德努·卡耐基很早就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由此可见,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就要求企业要尊重员工的各项权利,重视员工的发展需求,做到年资、岗位与人员的相互适应和彼此促进,把员工满意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与凝聚员工的热情和智慧,从而实现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中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客户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客户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及竞争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是企业的根本宗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实现企业和社会的科学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客户的需要为核心的理念,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忠诚。
(二)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其强调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企业与社区、企业内部发展与对外协调等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其强调保持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而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主导和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基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哲学,成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这就要求企业既要重视当前的发展和眼前的利益,又着眼长远,重视远期利益,要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正确协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牟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争取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企业全面发展包括企业的体制、机制、产品、技术、营销、供应、协作、公关、人事、财务、文化、信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如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发展、片面追求营销发展、片面追求赢利水平发展,这些倾向都有悖于全面发展要求,都不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协调发展要求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都能围
绕企业奋斗目标自觉履行职责,不扯皮推诿,不拖后腿,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消除,各方面发展保持平衡状态。对外,企业要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社区、政府、竞争对象及自然环境都能友好相处,协调发展。
3.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单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在创造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这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相一致的。
何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包含着很强的社会责任。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如果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会做出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因此,树立、落实和强化企业的社会
责任意识,是引领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企业只有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建立讲责任、求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文化,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环境问题,企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关心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改良和提升。
四、结语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和谐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把培育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4.html.2007-10-25.[2]侯贵松.企业文化怎样落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金思宇.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EB/OL].http://article.sinoec.net/reason/culture/Article_32086.html,2008-6-7.[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在“中外企业文化2007太原峰会”上的讲话
以和谐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和谐企业 篇3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强化和谐理念;坚持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306-01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所产生的生产力是企业寻求生存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更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根源。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稳步发展,除了要拥有核心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外,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把品牌、技术、人才培育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离不开企业文化,和谐文化更是当今企业界一直追求和崇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企业职工生活的改善,对于良好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企业更加和谐美好。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育企业之“本”
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实现人与企业全面发展。
要坚持以真情服务人,以文化教育人,以知识培养人,以激励成就人,要把“员工的心”当作“企业的根”,在对职工及其家庭负责的基础上,把制度定严,把道理说透,理性地、人性化地进行管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阳光操作。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完善厂务公开制度,给职工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扬民主、顺应民意,形成“和衷共济”的良好风气。
要从细微处入手进行亲情化管理,对职工以心换心、以情动人,营造充满爱的“家园”。要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着力为职工多办好事、办实事,建设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方便职工生活,举办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维护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这些举措,使企业内部沟通顺畅,关系融洽,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营造浓厚的“家和万事兴,业兴人气旺”的氛围。
———铸企业之“魂”
企业精神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和环节,给人以理想、以信念,给人以鼓励、以荣誉,也给人以约束。
强化和谐理念,树立和谐精神。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中,要将目光更多聚焦在企业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上,并不断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和谐度,以和谐的企业文化指导员工的行为。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努力从理念和谐、制度和谐、目标和谐及利益和谐出发,寻求建设和谐。
加强道德建设,坚守核心价值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价值观错位或缺失、道德水平下滑等不和谐现象。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风范,全面强化道德教育。
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人的素质是企业发展之本,要把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把教育培训作为职工的最大福利,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的全面进步为中心,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模式地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形成学习无处不在、教育无处不有的灵活学习机制,使职工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充分地挖掘员工的潜能,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谋企业之“道”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和员工是利益的共同体,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发展离不开市场。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上的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着力开拓创新。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反把创新作为重要的途径,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在与时俱进,不断前行的基础上,努力使和谐文化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协调意识。企业下属各部门、各组织是企业机构设置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按业务划分,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任务的基层单位。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项事业之间均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好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保持企业内部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企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发展拥有不竭动力。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和谐。
不断博采众长。企业和谐文化是开放的、广博的、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也借鉴吸收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我们不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地吸收。并进行一番改造,做到文化建设与企业目标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的和谐与发展。
———塑企业之“形”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形体,反映企业文化的物化形态。要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要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坚守和谐理念,塑造品牌“亲和力”。品牌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亲和力的品牌才能充分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与忠诚,品牌的亲和力是品牌发展的源泉,这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内驱力。要树立品牌意识,用和谐理念引领品牌成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和适应消费需求,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服务,树立具有亲和力的品牌形象。
坚持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要以诚信开展经营,以使企业满意、零售户满意、消费者满意,实现共赢为服务目标,建立以服务为中心、高质量运作的市场营销体系。要认真研究定单定货,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作业流程,精耕细作,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售后服务,使顾客满意最优化。同时,还要注重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进行服务创新,营造浓厚的服务意境。
强化大局意识,构建企业与社会的“环境和谐”。 企业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但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业。通过依法纳税,开展公益活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和谐责任,达到内和外顺,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企业的生存和發展也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构建国有企业和谐文化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国企,和谐文化,建设,思考
简单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作为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 它是管理实践的结晶, 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 其基点是以人为本。
而作为国有企业要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必须强调管理以人为中心, 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 重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 运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等文化观念, 来营造整体的企业人生, 使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那么, 当前国有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又存在哪些误区?笔者认为, 和谐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加以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构建国企和谐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政治日趋交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导致了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 给国有企业凝心聚力,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和谐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和谐文化,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国有大型企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在关键领域占重要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肩负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 这些企业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和谐文化, 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随着形势的发展, 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发展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新旧体制变革派生出来的文化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企业整体的协调发展, 因此, 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亟待改造与创新。
二、构建国企和谐文化必须避免的误区
谈到企业文化, 不少人有以下几个片面认识:
一是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的文体活动, 或者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
二是不少国企的党群部门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 提供文化园地, 包括企业内的思想教育, 企业文化就是制度建设。
三是一些人认为, 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一团和气, 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没有根本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说法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理解和曲解。因此, 在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必须避免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三、构建国企和谐文化必备的重要因素
企业和谐文化的创新和建设, 目的就是要内强企业素质, 外塑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凝聚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 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企业和谐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因此,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主要应当包括: (1) 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2) 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3) 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寓文化理念于制度建设之中, 规范职工行为, 提高管理效能;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建立企业标识体系, 加强企业和谐文化设施建设, 打造企业品牌, 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6)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构建协调健康、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水平。
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广大员工的首创精神。企业和谐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基业长青, 因此, 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不仅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更要体现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要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 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企业的产品符合社会需求。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正确的发展观、文化观、群众观和实践观, 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健康发展。要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规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的误区, 消除片面认识,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将文化的功能融入管理的功能, 寻求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要力戒形式主义, 坚持持之以恒。
第二, 寻找培育员工的最佳途径。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既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更要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要把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作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的重要途径, 大力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和引导职工发扬集体主义, 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 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要坚持一切依靠职工,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职工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 打造个性鲜明的国企品牌。个性是企业间在文化上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是企业和谐文化丰富和发展的源泉和全部魅力所在,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上, 已经形成了整体框架和自己的特色, 各个国有企业都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和谐文化品牌。
第四, 形成职工内在的前进动力。企业构建和谐文化要贯穿“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 既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又要合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更要结合国企的实际和职工思想的实际,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要突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时代性, 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 使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真正成为职工内在的前进动力。
第五, 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企业构建和谐文化, 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 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 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 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要把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企业和谐文化主阵地, 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 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始终保持企业“三个稳定”。
四、探索国企构建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 把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体员工共同构建, 而构建的基础首先需要大家特别是各级管理层对企业和谐文化统一认识、明确意义、了解内涵、掌握方式。要从国有大型企业创一流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要做到“三个落实”, 即组织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把企业和谐文化推进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二, 提高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认同度。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 加大对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宣传力度。要从现代企业发展的高度, 统一思想, 积极参加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宣传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 分阶段多层次大力宣传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背景、意义、内涵, 介绍推荐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经验与做法, 提高企业构建和谐文化活动的认同度。同时要有组织地进行专门培训, 特别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形成制度, 着力推进。
第三, 形成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良好氛围。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中, 要做到求真务实, 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 反对形式主义, 避免急功近利。要立足企业实际, 符合企业定位, 将企业构建和谐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企业和谐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 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 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和谐文化体系。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有步骤地发动职工广泛参与, 从基层文化抓起,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内容, 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 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 调整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新战略。要重点抓好企业和谐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 突出学习、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 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团队。要注意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挖掘国企在长期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从国有大型企业的实际出发, 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 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 正确制定和调整企业和谐文化战略, 充分体现国有大型企业的特点。
第五, 将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和谐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 要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 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要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 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和谐文化。要强化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发挥企业和谐文化的作用, 促进企业和谐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把全体职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 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通过加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篇5
作者:宋联可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基本特征。前五个特征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六个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首先应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在处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Schein,1984)。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某些相似性将其分类,一些学者(Deal and Kennedy,1982;Wallach,1983;Quinn,1983,1984;罗长海,1991;Kotter and Heskett,1992;Mannlx,1995;Goffee and Jones,1998)曾尝试分类,但因视角不同而划分有异。
什么样的文化是和谐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容易向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最大的特征是提倡诚信友爱,强调人际关系。由和谐文化的特征可知,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强调内部关系的企业文化:Wallach(1983)的支持文化,意在建立友好的环境,鼓励员工平等、互进,倡导开放、和谐,强调“家”的价值观;Quinn(1983,1984,1991)的团队文化,关注内部,强调灵活,提倡关心、承诺、士气、讨论、参与和公开,关心人际关系;Mannlx(1995)的关系导向企业文化,强调关系,提倡建立和谐、合作、支持的环境;Hood(1998)的平等文化,鼓励高度的团队参与决策,倡导参与、授权和过程;Goffee和Jones(1998)的共有型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交性和团结性,企业充满了亲密、尊重和友善,同时企业目标放在优先位置。强调内部关系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雏形,宋联可(2006)认为Quinn(1991)竞争价值模型中的团队文化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最为接近,因此,可以借鉴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文化理论框架,从而为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没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企业文化专员,有的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核心理念都未形成。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管这个企业是高度重视还是完全忽视,企业文化从企业创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伴随企业成长直到企业死亡。事实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正式、科学地专门创建过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文化。其实,这些企业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孕育了企业的精神、形成了企业的制度、引导了企业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物质,自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虽然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系统地创建过企业文化,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又自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无疑,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针对这一类企业,宋联可在2007年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based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之下,经过核心人物长期倡导和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在实践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手段创建起来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除受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学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管
理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创建、维系和变革,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Wong(1996)发现跨国公司文化建设仅通过器物表现是无效的,更为重要的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可以说明公司的价值观、信仰、假设。Cabrera(1999)认为设计符合组织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规划是获取战略文化的两条途径之一。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们都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简单、更迅速、更彻底地实现这一目标,H-H模型为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H-H模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harmonious corporate culture built throug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模型。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是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手段。
企业文化有多种类型,和谐企业文化是其中一种。和谐企业文化是符合中国当代社会需要的企业文化,该文化的定义、构成、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和谐企业文化构建探析 篇6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企业文化 协调 构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就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方面加以探讨。
一、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和谐的境界是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融洽、和睦,凝聚力强,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又通过其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让广大用户真正受益。这样的企业,充分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并用来引导和约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展,使企业发展进入和谐状态的文化表现,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体现。它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指导,处理企业与职工、政府、新闻媒介、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企业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是社会的基层经济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的发展既与整个国民经济紧紧相连,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这一构建中又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方面,和谐的企业文化留给公众美好印象,获得社会及顾客的信任,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三、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所谓“外部和谐”主要是与政府、新闻媒介、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之间的和谐;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和谐。
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不断促进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企业内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只是职责分工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各职能部门之间应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实现各职能部门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高层领导应该为部门主管划分工作范围,让他们能够适当发挥,有各自发展的空间,而不会彼此冲突。高级管理层也应当起到协调的作用,为各部门制定一些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与要素和谐。
2.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关系。职工既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三,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第四,要积极为职工之间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首先,不同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以及实际的情况而制定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特征的供应商。其次,让供应商更多地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参与企业的管理,共同制定质量方案,确定合作目标,从而使企业在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得益。第三,与供应商合作财务分析,共同分析成本、利润,共享利益、分担风险,减小对企业运营造成损害。第四,企业应鼓励自己的供应商开拓更多的市场,避免供应商伙伴对自己有太多的依赖。
4.正确处理好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应该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短期的成本节约。首先,企业应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热心为顾客服务。员工是服务的化身,他们与顾客接触程度最高,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品质,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信誉。其次,企业应该把服务失误当作一次强化客户关系的机会,其补救措施应该着眼于顾客的忠诚度,而不仅仅认为是在处理顾客的一次抱怨。在处理顾客的投诉和抱怨时,要尊重、理解顾客,耐心倾听事实,不与顾客争执,同时要做到及时处理,减小对顾客的伤害,保持顾客的忠诚度,维持企业的良好信誉。
5.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和谐关系,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利用政府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调整其他外部关系。对企业来说,一是要尊重和服从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了解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遵守法律、法规,调节企业和国家、地方的各种关系。二是要严格依法纳税,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合作,多向地方政府传递企业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协调好企业与地方政府中计委、建委、公安、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他们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6.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的关系。媒体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一方面,企业通过新闻媒介可以了解社会动态和经营环境,获得更多的有利于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将企业介绍给社会,帮助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以利于企业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使企业与新闻媒介之间正向关系化,企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新闻媒介交朋友,加强与新闻媒介的联系,与之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报道企业以的动态,积极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的外界影响。同时,当出现对企业不利的负面新闻时,企业应积极作出反应,认真查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阐明观点,消除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减少损失。
7.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找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及时地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地信息。但是,如果企业之间一味对抗,恶性冲撞,只可能是造成两败俱伤。企业之间有竞争,更应该有交流合作。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树立在竞争中交流合作思想观念,不能把企业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通过交流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不同企业间资质、信息、经验、市场等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企业共同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
8.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只顾企业自身利益,不顾环境利益的企业不为社会所接受,终究要遭淘汰。企业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付诸于行动,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责任,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做到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健康生产,促成企业与环境相和谐。此外,企业应时刻注意企业形象,积极参加当地的道路建设、植树绿化等公益活动,加强与地方组织以及当地群众的沟通,并为当地群众提积极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一来优化企业形象,赢得发展机遇,二来为落实我国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9.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企业在营造自身和谐氛围时,还应该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企业在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首先,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其次,企业要积极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四、结束语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事关全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我们要用足够的注意力去实现建设和谐企业的任务。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侯贵松:企业文化这样落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3]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4]李正光:和谐企业的文化基因[J].管理学家,2005(8)
[5]韩广彦:企业职能部门间的有效沟通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5)
[6]胡江滨: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0)
[7]杨月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3)
[8]屈燕妮: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
浅议供水公司企业文化的和谐构建 篇7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精神性的领域, 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方式中, 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上, 在员工层体现的是工作士气, 在管理层体现的是管理理念, 在决策层体现的是一种企业家精神, 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作为自来水生产企业, 首创水务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供足水、供好水, 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均围绕此展开。
二、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供水企业持续发展
可能有人会认为, 供水企业具有区域垄断性, 竞争不激烈, 没有企业文化没关系, 照样基业长青。其实不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供水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 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具有优良和谐的企业文化, 员工层士气低落, 管理层理念陈腐落后, 决策层安于现状, 企业上下一盘散沙, 决不可能为人们供足水、供好水。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 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 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 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 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 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三、首创水务企业文化的和谐构建
1.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政工团妇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一是公司党、政、工、团、妇积极开展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广大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唱主角,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培养团队精神, 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 增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展示才华的自豪感, 进而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 促进身心和谐,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公司于2008年初成立了篮球队, 并在余姚市2008年度建设系统“迎奥运”趣味运动会获得4项冠军, 此外公司还成功举办了2009年度余姚市建设系统“首创杯”拔河比赛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积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落实各项廉政制度, 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2. 以人为本, 重视员工利益、尊重员工, 做到真诚关怀与有效管理。
一是重视员工利益, 建立健全了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重视员工素质培养和身心健康, 结合实际为员工制订了岗位培训计划、员工体检计划、员工疗养办法等。迄今为止, 公司坚持每年举行至少两次以上的专题培训课, 并制订了《员工学习培训制度》, 对员工参加与岗位相关的各类职称证书和技能证书培训及其他学习的费用予以报销;每年为员工进行健康体检一次;不定期的开展员工外出疗养活动。二是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一些重大决策以及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如员工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内部经济指标考核方案、签订集体合同等都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 同时听取员工的建议意见, 让员工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提高决策的民主和效率。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厂务公开制度, 接受广大员工监督, 增强透明度, 使员工了解公司的运转情况, 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来, 并通过公司内部简报《余姚首创水务》, 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工作动态和经营管理概况。
3. 积极倡导企业核心价值观, 要求各层次员工都要努力做到“职业、敬业、事业”。
一是要求高管人员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 要有愿为供水事业付出毕生精力的精神, 要勇于负责, 敢于负责。因为供水行业属于公用事业, 事关民生安全, 不仅要对上级负责, 同时要对下级、对公司、对用户及整个社会负责, 要树立一心扑在工作上真抓实干的“带头人”形象。二是要求中层干部有无私奉献的敬业心, 要常存责任感, 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尽心尽职, 要善于管, 敢于抓。在工作上要有灵活贯通的思路、坚定不移的执着、必不可少的宽容、与时俱进的创新, 要树立起关心员工的“贴心人”形象。三是要求普通员工有认真工作的职业心, 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奋、严谨、踏实, 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4.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争先创优, 营造和谐文明的企业文化。
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工作和“文明单位”复评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司专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学习实践领导小组, 倡导“点点滴滴知荣耻, 细微之处见文明”, 共同缔造良好秩序, 共同营造文明氛围, 营造和谐文明的企业文化。
四、当前供水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 价值取向、市场定位长期被动地改变, 导致供水企业文化定位基础不牢固。
在计划经济时期, 供水企业作为国有企业, 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 受区域性限制, 市场范围小, 且受方方面面的干预大, 因此竞争意识不强, 无必要也无法进行市场定位, 企业文化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较大。
2. 以“形象工程”代替企业文化, 使其作用大打折扣。
把实施形象工程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工作中的一大通病。
3. 忽视了“人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人文基础脆弱。
一是供水企业未能全面开发人本素质, 突出表现在忽视对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开发。
五、如何进一步加强供水企业文化建设
1. 加强企业文化硬件建设, 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内涵, 是科学合理的软件系统, 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 指导着员工的行为规范, 但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 即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的硬件工程, 包括各种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好的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给人以耳目一新, 激励人奋发向上, 并能表现在员工自觉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利益等方面。
2. 加强员工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学习, 是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文化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对其言行举止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领会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要做到这点, 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学习, 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 促使员工和企业一起不断超越、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 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适应市场环境, 能促进企业进行改革, 使其根据变化适应市场环境, 作出相应的变革决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房地产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管窥 篇8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管理风格及良好形象等内容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激发企业活力的无形力量, 能够使企业更加团结,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 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愈益表明, 成功的企业必然拥有持续传承且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 这种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使企业上下形成共同的目标愿景, 从而实现决策行为、 经营行为、 员工行为与企业发展的一致。
和谐的本质是异质事物的多样统一, 和谐思想是人们在对大自然及生活长期观察中概况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在人际关系上, 提倡宽和处事, 营造 “人和” 的人际环境;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把尊重自然规律作为最高准则, 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归依。今天, 和谐思想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升华。 和谐企业文化, 强调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处于协调、 稳定、有序的状态, 主要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 即企业与员工和谐、 员工内部之间和谐、 企业与社会和谐以及企业与自然环境和谐。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内核, 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做优, 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大而言之, 和谐企业文化注重企业间的合作, 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 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小而言之, 和谐企业文化注重企业品牌形象, 注重员工素质和团队建设, 注重企业竞争力提升, 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 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 结构优化、 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经济增长动力正由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新常态下的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需求结构调整、 企业库存高企、 投资增速放缓等问题, 房地产行业已告别高利润的 “黄金时代”, 步入微利的 “白银时代”, 行业深度调整、 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 同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明确提出, “实现 ‘十三五 ’ 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任务, 面对落实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撑和环境基础。 从企业内部看, 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人与人、 人与物的关系, 优化管理结构,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的认同感,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企业外部看, 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统筹兼顾地处理与消费者、 利益相关企业、 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有的放矢地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提升项目开发品质, 改善人居环境, 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拓展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因此, 房地产企业需要切实把握好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更好地发挥和谐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深入发展, 房地产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和文化优势上, 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构成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以万科、 保利、 招商、 绿地、 华润等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已将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 并不断将和谐思想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宗旨、 企业愿景、 品牌理念等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蕴含和谐思想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共同选择。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原则遵循
房地产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 将 “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 的发展理念融会贯通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 并在实践中做到3个 “紧密结合”。 一是长远规划与既定目标紧密结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着眼长远, 注重凝练长期、 长效、 常态化的全员价值观;又围绕企业发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 制定阶段性任务和具体计划,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步步为营地推动实施。 二是领导垂范与全员参与紧密结合。 企业领导者要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高度, 对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思考, 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并身体力行倡导实践。 同时, 广大员工要自觉加入到培育企业精神、 创树企业形象、 熔铸企业品牌的过程中, 营造出企业上下同心同德、 同向同行, 共促文化大发展的欣欣向荣环境。 三是共性指导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 一方面要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始终, 强调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环境和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企业各部门、 各单位的自身优势, 彰显 “ 和谐” 思想在不同层面的特色, 形成了共性一致、 个性鲜明、 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路径选择
(一) 统筹规划, 完善企业文化推进体系
塑造和谐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围绕 “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 的发展理念,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 兼收并蓄地制定企业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 并通过分层展开、 分步推进、 分项实施, 把企业文化建设融会贯通于经营管理的各层面、 各环节和各流程中。 同时,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 与创新能力建设相结合, 使其不断在深化、 细化、 强化、 优化中繁荣发展, 以文化创新促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确保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 企业管理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要深化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个体系”。 一是深化完善理论体系, 强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彰显企业特色的和谐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二是深化完善制度体系, 确立统一的行为规范; 三是深化完善目标体系, 把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分类细化、 逐级量化, 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 四是深化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成立一支由企业总部到所属公司的专业化队伍; 五是深化完善考评体系,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化发展。
(二) 突出重点, 凝炼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人管人累死人, 制度管人管死人, 文化管人管住魂。 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和中枢, 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 建设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 并使其内化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要在对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不断凝练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深入挖掘员工中蕴含的不竭动力, 运用 “从员工中来、 到员工中去” 的工作方法, 努力在 “入耳、 入脑、 入心” 和形成与员工的互动机制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为实现价值观的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要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 寓教于乐、 寓情于理, 达到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范围内的深刻理解与广泛认同, 使其沉下去, 扎根于“ 心” ; 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建立体现价值观的管理体系, 使其抓得住, 固化于 “制”; 要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使其见实效, 体现于 “行”。 在此基础上, 实现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同步, 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 与时俱进, 丰富企业文化内容
培育和谐企业文化要坚持体现开放、 包容和创新意识, 及时总结、 提炼、 升华企业改革发展及和谐建设的最新成果、 最新经验、 最新体认, 将其潜移默化到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不断为企业文化增添鲜活元素, 确保企业文化体现时代特征、 符合行业特点、突出和谐特色, 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持续发挥导向功能和领航作用。 同时, 还要坚持用创新、 协同的思维方式, 搭建企业文化传播的多元平台。 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员工文体活动的载体作用; 强化企业网站、 企业内刊等文化宣传阵地; 顺应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 大力引入微博、 微信等新兴媒介, 提高企业文化展示传播的科技含量。
(四) 提升品牌, 增强企业文化社会影响力
品牌是企业对外展示形象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房地产产品的性价比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而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 对产品的销售速度已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对此, 要充分发挥和谐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 在经营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企业与消费者、 企业与社会、 企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不断将绿色、 生态、 环保的新技术、 新材料应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之中, 将和谐企业文化的深邃思想生动地展现于终端产品之上, 持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同时, 加强品牌宣传, 构建稳定、 长期、 规范的品牌宣传模式和宣传格局, 实现社会各界由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跨越。
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是企业需要长期实施的战略任务。本文重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房地产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与现状, 进而提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原则遵循, 以及从统筹规划、完善企业文化推进体系;突出重点、凝炼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企业文化内容;提升品牌、增强企业文化社会影响力4个方面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和谐,企业文化,原则遵循,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智贤.新常态下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0) :49.
[2] .李鸣, 于海超, 李艳红, 吴晓奇.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品牌, 2015, (8) :259-260.
[3] .孙东华, 刘峰, 姜波, 满辉, 刘菏林.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4) :152.
[4] .葛培波, 董西明, 刘靖.和谐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建设途径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6, (3) :90-91.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9
一、企业和谐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和谐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习俗风尚、行为规范、制度机制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形态。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持续力量。企业和谐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表现:首先,企业和谐文化有利于输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人的因素,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既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企业结构优化、员工素质优化、企业文化优化的过程。用和谐的理念引领发展,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法改善管理。在尊重差异中扩大企业认同,在理解包容中形成目标共识,使企业和谐文化为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企业和谐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既是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企业和谐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形成要素。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离不开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再次,企业和谐文化有利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难以适应,急需改进创新。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正是改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重视文化的作用、运用文化的力量,加快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和谐文化构建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企业和谐文化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拓展的环境保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向导。
要保证我国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保证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培植、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予以保证。目前,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引导、教育广大企业主和员工明确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明确在生产经营中对社会负责、为人民服务、向社会奉献的职责。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但是要讲究正确的经营之道,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反对只顾本企业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歪门邪道。
2.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企业和谐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员工是企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是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潜能的主导性因素。广大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的优劣,关系到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员工的热情高低,参与能力强弱,积极性的高低都会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而员工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通过引导员工的思想和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企业的一切积极因素,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企业高效率运转,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3.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证。
企业文化是一种“舶来品”,传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特别是对企业和谐文化的研究还很少,因而,更需要由一支强大的骨干组织来维系、协调、推动和建设。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形成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政工队伍,这支队伍在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等方面工作中有着优良的传统,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熟知企业员工的心态,占有的信息量大等。同时,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这支队伍素质较高,工作方法也较多,是一支远比企业文化建设网络要严密有力得多的队伍。因此,依靠这支队伍,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工队伍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有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从而促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企业和谐文化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因此,可以理解为:(1)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对象都在发生变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内容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变化,要因地、因时、因人、因事而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形式为内容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的发展变化,本来适合内容的形式会变得不适合内容需要。时代前进、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各种工作方式手段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借鉴相关的科技成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教育转变,从单向灌输向自我教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一个划时代、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状态,企业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人们更加热衷于追求现实目标和当前利益。增强主体能力,实现主客体的和谐,首先注重德的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都在影响员工,因此必须言正、行端、为人师表。做人的工作靠真理,靠科学的世界观,也靠人格的力量。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今天,广大员工的科技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格的力量更为重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既要“立言”,更要“立行”、“立德”,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其次增强业务能力,包括凝聚力、创造力、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说服力和应变力。
同时,必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这是推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科学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好坏,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2. 强化以人为本,以解决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着力点。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仅对于发挥企业职工的能动和创造作用,而且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进步意义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以调动人们奉献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引导和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心和信念。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10
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引导企业在发展壮大中传递正能量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管理逐步向以人为本过渡, 企业发展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经济行政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已相互揉和在一起,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要深入基层, 加强交流, 通过与基层干部职工的深入交流, 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他们对企业改革的认识, 加强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 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事业上来,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争取成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上的榜样;带头刻苦钻研公路建设行业的业务知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成为干部职工工作上的楷模;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处处为人师表, 事事帅先垂范。在对待群众切身利益上要心系群众、心系基层,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在群众中展示最佳的领导风度和魅力、展示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领导作风。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找准切入发挥导向, 引导企业在更新观念中谋求大发展
凡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的地方, 都是思想最为解放、观念创新最为活跃的地方。启动发展“总开关”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所以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 大胆解放思想, 切实转变观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切实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作用, 促进干部员工全面更新思想, 迅速转变观念。在创业观念上更新:创新是公司发展的灵魂, 鼓励创新, 容忍失误, 永续创新。在管理观念上更新:两眼盯在市场上, 功夫下在管理上, 人是兴业之本, 管理以人为主,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在经营观念上更新:以创效为目的, 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营为主线, 以用户为核心, 把市场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 把权益交给用户, 把责任留给自己。在质量观念上更新:只有疲软的服务, 没有疲软的市场, 质量出信誉, 质量出效益。在人才观念上更新: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公司成败关键在人, 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的用人观, 让有能力的人一展风采。在分配观念上更新:建立一种适应市场要求的绩效和薪酬考核机制, 真正做到按劳、按资、按效分配,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
3 注重教育加强协作, 引导企业在抵御风险中提升竞争力
践行三相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 篇11
同化于优,推进文化整合
大庆炼化公司是在中国石油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持续重组的大背景下成立的。面对改革大潮的激烈冲击,有许多工作亟待去做,有许多矛盾亟待解决。经过广泛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到,重组后显现的所有矛盾,都表现为文化的冲突,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千难万难,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员工思想、融合员工感情、干群团结一致向前进最难。思想统一,必须冲破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于是,我们把文化整合与资产重组同步运作,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引导企业重组改革,实现两个企业重组“1+1>2”的目标。
从学习入手提升能力,从战略出发确定思路。我们先后邀请多位著名专家来公司讲授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先后组织240多人次到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双星以及多家同行企业进行学习考察,选派180多人次参加各地举办的企业文化培训班,还广泛开展了多层次、系统性、群众性的企业文化知识集中培训,使公司上下对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越来越清晰,以各级领导为主体的企业文化骨干队伍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两次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第一次是企业重整初期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53344”的总体思路,即:构建文化管理五大平台(铸魂、炼魂、聚力、强制、塑形),打造“三相”炼化团队(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实现三个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从哲学层面处理好四个关系(正确对待微观与宏观的矛盾,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与团队的矛盾,处理好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确对待道德与利益的矛盾,处理好奉献与维权的关系;正确对待企业与企业的矛盾,处理好有序竞争与提升自我的关系),遵循四项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继承创新原则,管理者“首位”原则)。第二次是在前六年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确立了“践行三相文化,构建和谐企业”“12345”发展思路,即:坚定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这“一个根本信念”,推行企业和员工“两个形象标准化”管理,打造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团队”,构建人企、人际、人机、人境“四个和谐”,突出基层特色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人才文化和班组文化“五个重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企业提供文化支撑。
以“优优组合”的思维承接文化底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整合文化理念。重组前的两个企业都有辉煌的发展历程,都有深邃的文化渊源,但这并不意味两个企业重组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文化优秀的企业,因此,必须进行文化融合上的取舍和扬弃。我们把开展全员无形资产总结活动作为开展文化测评的载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征集文化故事、开辟企业文化论坛等形式,对重组前两个企业的文化背景、文化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结合重组前两个企业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求同存异,去粗取精,求新思变,实事求是分析了两个企业都有以国家使命为己任的基本价值观,都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也都蕴涵着勤俭办企和“三老四严”的企业作风;科学分析了两个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上的客观差异,确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可以坚持,哪些需要摒弃;深入研讨了企业重组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对公司今后发展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定位。在中国石油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和核心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继承大庆油田优良传统及原林源炼油厂先进管理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文化经验,重点体现炼化特色和时代特征,集中领导层和广大员工的智慧,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提炼了公司的文化理念, 形成了现在已是第五版的《企业文化手册》,使每一版《企业文化手册》都成为阶段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融化于情,打造“三相”团队
用共同愿景把企业与员工凝结成命运共同体。第一次重组时,由于两个企业经营情况和文化背景不同,有不少员工对改革重组不理解,对重组后的发展信心不足,加上企业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出现的矛盾,两个企业员工队伍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情感“隔离墙”。我们深切感到,拆掉情感“隔离墙”,把两股绳拧到一起,靠行政或其他手段仅能解决表皮问题,只有文化整合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才会实现最成功的整合。在之后的文化整合中,我们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石油东部“重变轻”战略调整等重大机遇,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确立了新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世界级聚丙烯和油田化学品生产基地”的美好愿景,以此把企业与员工凝结成命运共同体,圆满完成了第一次重组整合任务。在二次重组整合中,借鉴第一次重组的成功经验,我们坚持用共同愿景逐步实现“四个一致”:理念一致、制度一致、管理模式一致、行为规范一致。工作中,我们既坚持以往成功的管理原则、管理标准,又尊重两个生产区的文化传统,在制定措施和出台政策上认真考虑其差异性,既尊重历史,平稳过渡,又灵活对待,针对个性化的问题采取特殊的办法,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实现了队伍稳定和生产平稳,保证了二次重组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用无障碍沟通架起管理者与员工的互信桥梁。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1.面对面沟通。除了按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外,定期开展两级厂长接待日活动,员工代表与党政领导面对面坐在一起,员工提出问题领导当场给予回复,7年来接待日回答和解决员工意见与建议1454条,切实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2.信息化平台沟通。将公司全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文件体系以及所有不涉密的信息都挂在网上,还开辟了网上“总经理热线”,总经理网上累计答复员工来帖1600多条。3.内部媒体沟通。公司开办了有线电视,定期发布新闻,传播公司理念,解读员工心声。自办了《员工学习手册》和《基层建设周刊》,活跃的版面、精选的专题、朴实的内容、大众的写作非常贴近员工,讲述员工自己的故事深受员工欢迎;建立了文化新闻网,集中反映企业文化建设动态,截至目前,总访问量达到48.2万多人次。
用真情关爱营造员工真心认同的家园氛围。首先是采纳工会工作意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在原有保险项目的基础上,为员工增加了团体大额医疗保险,使包括退休、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在内的所有患病员工,年度医疗报销费用最多可达到18万元。改革健康疗养政策,完善病疗办法,对有毒有害岗位实行了强制排毒疗养政策,7年来已经有14189人次享受了疗养。每年拿出800多万元实行免费午餐,及时为岗位员工配备劳保用品及女工特殊保健用品。其次是帮扶困难员工。支持工会建立了“温暖基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全体员工自发捐款,累计帮扶困难员工894人次共计199.25万元。第三是为员工送温暖。通过生日贺卡、家庭访问、手机短信、小型生日会等形式,为普通员工过生日2万多人次,拉近了干部与员工之间的感情距离。公司还有1700多名党员与困难员工结成帮扶对子1339个,从生活、精神、工作等方面进行帮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数千个。第四是特别加强了环境改善工作。除了改善员工工作条件之外,新建或完善了公寓楼、装置员工小餐厅、厂前员工食堂、员工浴池、员工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游泳馆、文化广场、南湖公园、停车场等,投资700万元新打7口深水井改善了林源区水源质量,完成了林源生活区燃气、供水、采暖管网和照明等多项改造。建设美好家园不断增强了广大员工的恋“家”情结。
用价值分流渠道满足员工实现自我的需要。在构建激励平台中,对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一线员工中的不同类型人才,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重奖;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已评选出567项科研成果,奖励额度达600多万元,单项科研项目奖励最高达到了50万元。在构建成长平台中,实施了“121”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与石油大学、哈工大和大庆石油学院等高校联办研究生班、举办生产技术运动会、岗位练兵、“师带徒”等措施,现已基本实现培养10名掌握炼化前沿科学技术的学术带头人、100名科技创新人才、100名高级管理人才、1000名高级岗位操作人才的奋斗目标,还在岗位工人中推行星级操作员管理办法,总计评选出全能和星级操作员92名、技术尖子和技术能手151名,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的员工分别达到77.3%、34.9%和14%,高级工比例达到58%;坚持择优竞聘的选人用人机制,共有163人通过竞聘走上了科、处级管理岗位。在构建展示平台中,持续开展“金银铜点子”评选活动,总计评选出“葛立彬滑梯”、“王彬工作法”等有价值的点子3342个,充分展示了员工的智慧;公司每年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内化于心,铸造企业之魂
把大庆精神内化成实现奋斗目标的激情,努力培育服从大局、为企分忧的价值取向。公司部分青年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缺乏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还开展了“学习铁人精神、争做新时期大庆炼化人特训营”活动,使服从大局、为企分忧的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同,广大干部员工积极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建功立业。30万吨/年聚丙烯工程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是当时建设“两个基地”的重点工程,温家宝总理曾经两次到现场视察。为了早日建成投产这套世界级规模装置,公司上下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激情与梦想体现在工程建设大会战的具体行动中,参战将士不计时间、不讲报酬、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克服了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国外设备订货多、安全施工节点多等诸多困难,仅用16个月就实现了优质、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提前完成中交并一次开车成功。我们还凭借良好的质量信誉,依托大庆这座光荣的城市和中国石油的品牌,成功中标了为国家体育场(鸟巢)铺装2.1万平方米地毯项目,在加班加点、优质高效赶制地毯中,公司上下一路开放绿灯,再次以大庆和铁人精神圆满完成任务,使大庆炼化地毯成为大庆乃至中国石油唯一直接为奥运会场馆服务的产品。
把大庆精神内化成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培育勇闯难关、拼搏奉献的价值取向。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诠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具体内涵,引导广大员工自觉秉承“严细认真、务实高效”的企业作风,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勇于拼搏、自愿奉献。为了满足建设大庆百年油田的战略需要,开发和生产污水回注的驱油用抗盐聚合物,保住油田市场份额,实现建设世界级油田化学品基地目标,我们组织了科研攻关大会战。公司副总工程师周云霞率领课题组成员,几个月吃住在现场,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攻关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100多次实验,终于研发出完全使用国产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抗盐聚合物,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聚合物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该产品在大庆油田普及应用后,已回注聚驱污水16.5万吨,增产原油3005万吨,仅去年就为公司争创效益21970万元。该项目被评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周云霞还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把大庆精神内化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努力培育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我们认真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把广大员工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引导到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做好本职工作中,为实现企业富强、效益富裕、精神富有的较高境界提供道德支撑。深入开展了“敬业尽责,以企为家”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算单位挖潜增效账、生活质量变化账、业务素质提高账、工作环境改善账等,看改革的成果,看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变化,使广大员工进一步强化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特别是去年中国石油掀起新一轮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热潮后,我们分四个阶段、六个专题开展了“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员岗位责任心得到了普遍加强,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立足岗位作贡献的热情。员工违纪现象明显减少,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物化于制,提升管理水平
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规范的文化内涵。我们在“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核心经营理念以及质量、安全、环保、人才等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建立了以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体系认证为基本形式的基础管理体系,建立了旨在规范经营、强化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继过去整合编写了涵盖31个专业、175项总计16篇企业全面管理制度之后,去年以来又发动群众,对公司1139个岗位责任制和79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成了炼油、化工及生产辅助系统共80个车间(装置)新版操作规程的制定和评审工作,不断完善岗位定期工作台历,实现工艺卡片“三级管理、四级监控”,实行了生产操作变动监控四级管理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规范运作,使文化理念有了可操作的执行标准。
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一致性,增强制度落实的文化品位。我们坚持公司“四严”管理原则和“七化”管理标准,积极选用有效载体扎实推进制度的坚决落实。针对一袋混有杂物的聚合物产品在客户中造成的不良影响,2001年开展了“6·12干粉混杂事件说明了什么”的大讨论活动;2003年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六查六整顿”活动;2004年开展了“安全教育大讨论”活动;2005年开展了“细节管理年”活动,从细节入手强化了十个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落实,使细节管理意识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开展“创、争、推”活动,以强化学习力为切入点,以提升执行力为着力点,以打造创新力为落脚点,有效地推进了文化与管理在思想观念、组织领导、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和工作目标上的“五个一体化”;2007年开展了“基层建设年”活动,促进了基层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践行三相文化,构建和谐企业”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强了文化管理通过鲜活载体向基层的推进力度。
强调文化理念与管理创新的一致性,增强管理创新的文化潜质。我们遵循“管理无定式”的客观规律,摆脱固定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的束缚,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思想、管理措施。在去年装置检修过程中,公司严格实行了全面受控管理,高标准坚持安全文明检修,做到了污油不落地、废气不排空、检修无噪声、废物不乱扔,实现了“绿色停工、绿色检修、绿色开工”的目标;群策群力,在中国石油系统率先编写出《安全文化手册》,成为安全文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持续组织开展了“安全直通车”活动,分期分批将几千名生产一线员工家属请到工作岗位上参观,切身体验安全生产对亲人的重要意义,进而把安全教育与亲人嘱托相结合,把安全管理向家庭延伸,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落实到本质安全之中,推进了广大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建立了内控管理体系,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控制财务风险为切入点,使公司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了规范、有序、正常运行。销售公司推出“五心”服务活动,把企业形象和人格形象融入到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中,客户满意率由4年前的91%上升到现在的100%。信息中心把“网络有线,服务无限”的理念融入信息服务的全过程,为公司提供了稳定优质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强化于基,推进文化深植
企业文化倡在领导,根在基层,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我们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了企业文化由上至下向基层的不断深入推进工作:
以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形成总体推进格局。不断加强以创建“四好班子”为统领的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使公司好的和比较好的领导班子达到95%以上;不断加强以创建“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支部建设,有20个党组织,197名共产党员和26名党务工作者成为全公司学习的榜样,还有4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不断加强以创建“五型”为标准的班组建设,去年在自下而上的全员评选先进标杆基础上,选树红旗车间、班组和优秀车间主任、书记、班组长典型49个;不断加强基层“学做”活动的深入推进力度,系统收集、摘要整理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资料》,专门购买了学习资料和学习光盘下发基层,公司上下形成了“八学”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编撰《大庆炼化榜样》一书,系统总结宣传了34名弘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学做”先进典型。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优良传统为魂的企业文化,通过基层建设,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植根于大庆炼化这块热土。
以深入发展基层特色文化形成重点推进格局。以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为统领加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上下一般粗”。把中国石油企业母文化与每个单位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创新,是向基层深植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深入践行具有炼化企业特色的“三相文化”过程中,要求各级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抓基层、抓班组、抓典型,研究和解决基层特色文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今年专门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大会,系统总结和宣传了10个基层单位以争创基层“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为载体,发展特色文化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基层特色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人才文化和班组文化的工作思路,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扎实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形成形象推进格局。不断改善企业视觉形象,是企业文化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有机融合。为此,我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连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仅去年就投入1182万元,对基层主控室、培训教室、副操室、员工餐厅、办公楼等46个工作场所进行装修,更换部分操作台、操作椅、更衣柜,统一设置中国石油标识、理念板、制度板,配置学习桌椅、书柜、资料柜、盆景、餐桌等物品,使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培训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把节能减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外排污水合格率、环境空气达标率、厂界噪声达标率均达到100%,污染源废气达标率达到98%,树立了炼化人与环境和谐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标识的户外规范使用,并安置38块厂区公路指示牌,实现了纵横道路数字化规范管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出台了《大庆炼化公司企业形象管理规范》和《大庆炼化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坚持做到了日检查、周讲评等等 。
以三个推进格局深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之根,为公司持久发展企业文化夯实了深厚基础,开始彰显日趋增强的发展后劲。
外化于形,塑造企业品牌
通过有效的媒体宣传扩大影响。7年来,在中央、省、市以及行业内部的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1840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上就发表宣传稿件近千篇。在国家“两会”、省党代会、哈洽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中,我们都策划了专版宣传。
通过有效的固定和流动广告塑造品牌。几年来,我们在哈尔滨、大庆等城市人口流动大、位置突出醒目的地方竖立多块高空广告牌;连续五年冠名了齐齐哈尔到北京的T47/48次列车为“大庆炼化号”,在列车的床单、被罩、座椅、茶杯等日用品上印上大庆炼化的标记,列车每天滚动广播大庆炼化公司简介和主要产品介绍,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次对大庆炼化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有效的央视专题参与推介形象。2002年第十七届足球世界杯期间,我们抓住机遇,组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球迷世界杯”活动,获得全胜奖、最佳组织奖、最佳配音奖,央视五套8小时播出,3亿观众收看,公司3位领导在现场讲话,展现了良好的炼化人风采。之后又连续几年参加央视体育频道《全明星猜想》、《雅典猜想》、《第二次球迷世界杯》等特别节目,数百名普通员工走进中央电视台,大庆炼化公司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队伍。2005年和2007年,我们两次组织由运动员和基层标兵、劳模组成的参赛队伍,前往法国参加欧洲强势节目《城市之间》的录制。第一次活动共有中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四个国家40个城市代表队参加,我们和天津队联手赢得了比赛冠军;第二次活动我们与海口队组成中国联队,力克哈萨克斯坦和美国队,夺得第三届《城市之间》国际版总决赛亚军。作为文化使者,我们两次代表中国工人登上世界文化交流舞台,并把中国石油、黑龙江及大庆品牌带出了国门,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石油人、黑龙江人、大庆人及大庆炼化人的风采。
通过有效的VIS系统导入塑造品牌。把中国石油VIS视觉识别系统落到实处。公司及各单位的办公楼、会议室都制作和安装了企业标识,对各种标语牌进行了重新制作和更换,按照《视觉识别手册》的标准制作了手提袋、信封、贺年卡等。在与产品用户、友好企业、专家学者的交往中,努力通过增强视觉形象冲击力,增加对炼化公司的良好印象分。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大庆炼化公司已经成为市、省、全国知名企业。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12
和谐企业文化是指以和谐思想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强调企业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适度调整、和谐统一, 在管理中以人为本, 对企业内外部子系统进行有序协调, 有效整合, 形成和谐融洽的企业氛围, 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双赢结构, 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和谐企业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现代文化,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企业为载体, 以人为中心, 以文化为引导, 以理解、教育、引导为切入点, 以尊重、相信、激励为策略手段, 以培养和塑造人为目的, 激发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即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使企业的管理活动能够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展开。人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所在, 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和企业文化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一种管理理念或者管理方法, 可以在国外取得成功但在国内不行, 或者在一家企业取得成功但在另一个企业却起着反作用。这就说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文化, 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不同企业的行业背景是不同的, 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文化又会导致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取向, 也就意味着员工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一个企业若想充分地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 一定要依据企业独特的文化来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和谐企业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现
(一) 凝聚员工战斗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会慢慢培育出自己的文化与经营理念, 这就是企业文化出现的原因。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存亡。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 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起到聚沙成塔的作用, 汇集员工并使他们更团结地进行工作。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 加强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这对于增加员工的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 引导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文化的定义涵盖了企业所履行的使命与企业所期望的愿景, 并指导企业如何去学习与发展;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本身也反过来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在不断更新, 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代替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果我们把人力资本看作是由各种要素所构成的, 那么众多要素中一定包含文化这一要素, 于是企业文化可以转为文化资本来进行研究, 学习型组织这一理论应运而生。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当今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 甚至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管理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 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高度概括, 企业文化指引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企业文化同时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更新。新的环境与新的意识形态造就了新的企业文化, 这就要求必须变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便是必经之路。通过完善企业文化来有效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又形成了新企业文化, 两者互为因果, 紧密相连, 形成一个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 激励员工创造创新热情
企业文化一共包含3个层面, 分别是行为和制度层、物质层及精神层。在这三个层面, 企业文化都有相应的体现。首先是行为和制度层面的激励作用。行为和制度都是靠企业的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 告知员工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其次是物质层面的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意味着企业的声誉好、地位高, 可以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 无疑提升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并且, 良好的物质层也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并让他们产生安全感, 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潜力, 激发员工的向心力。最后是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在优秀的企业精神上,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汇聚的精华, 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使员工产生了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使命感、责任意识与顽强的意志力, 使企业员工与企业共存亡、共进退。
充分发挥和谐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方法
(一) 在招聘过程中加入企业文化的要求
在企业中, 通常需要由符合企业文化的人来执行企业的各项实施与具体要求, 而招聘往往是企业获得人才的主要方式, 所以需要把企业文化融入招聘过程中。在一般的招聘过程中, 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一般包括专业技能、学历及工作经验等, 但对于员工的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相符合、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却很少考虑。如果把这些硬件条件符合的员工招入企业后再对其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即便企业文化是有再整合功能的, 但充其量只能是再整合, 新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等往往是长时间的积累, 不可能在短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就导致员工消极被动地处理工作事务, 最终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 反而拖累整个团队的绩效。要尽可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方法就是将企业文化放入招聘过程中, 在筛选第一步就找出符合企业条件的人才。有学者通过实证得出, 如果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适配度高, 那么企业将使员工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进而降低离职率, 使工作绩效得以提升。因此, 在招聘的过程中, 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融入在各项招聘告示中, 不仅要写明职位的专业需求以及任用的标准, 还需要将有关企业文化的公关活动和广告宣传在发布招聘信息中, 让每一位应聘者了解企业文化, 以及企业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原则及宗旨, 并且使用一些合理的测试手段去判定应聘者的价值倾向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符合。
(二) 将企业文化纳入员工的培训过程
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改善员工的态度要在员工培训期间同时进行, 不能只重视技能而忽视工作态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势必要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放在企业文化上, 把着眼点放在员工的长期发展上, 让员工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在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上, 除了要对员工的工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外, 还要加入企业文化的培训, 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组织纪律、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历史等各方面的教育。每一位员工都要接受企业文化培训。和谐的企业文化培训使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发生碰撞, 可以使新员工更快地融入到企业中, 更快地认同并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在接受企业文化的培训后, 员工都是符合企业价值观、富有企业的特质、拥有高度忠诚度的, 减少了人才的流失。
此外, 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也必不可少。较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条件, 使培训成为一个良好沟通的平台, 并成为一座让企业去了解员工需求与想法的桥梁。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 可以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不经意地传输给员工,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员工的行为,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理解企业的需求和想法, 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分担企业的压力, 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 将企业文化纳入绩效考核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好的环境通常包括和谐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心态、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等, 这些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能起到的激励作用往往是其他激励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所以应该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的日常绩效考核中。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评价。目前, 很多企业往往只以业绩作为单一指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员工为达业绩目标不择手段, 造成企业内的恶性竞争, 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绩效的低下。企业的内部竞争应该是良性的竞争, 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 应该要按照多维度考评来评价员工在工作中表现, 比如要将德、能、勤、纪、廉等综合项目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中, 避免片面和追求某一单项指标, 指导员工用正确合适的方法达成业绩,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本身能够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又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两者相得益彰。
结语
在当今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企业文化俨然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和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 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相关, 和谐企业文化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 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促进作用, 并在激励员工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必须重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 要发挥自身文化的优势, 用文化来指导员工、激励员工。只有依靠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才会更加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乔东.职工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杂志.2013 (10) .
[2] .宋联可.和谐企业文化内涵与构建.江苏商论技, 2012 (16) .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推荐阅读:
加快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08-28
继续推进解放思想构建和谐企业文化11-12
和谐企业的构建途径05-22
王琛--构建企业的和谐生态系统05-28
和谐企业构建01-02
构建幸福和谐企业08-26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01-02
构建和谐企业材料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