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共8篇)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1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摘要】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就石化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浅谈一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关键词】构建 和谐 劳动关系 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明确了今后五年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总工会领导机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地位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随着中原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东濮、普光、内蒙三大油气生产基地的建成,油气主业、石油工程、社会化服务三大板块的形成,围绕“建设三大基地,打造百年基业”的工作目标,油田多元化的发展,中原油田正式工、劳务工、集体工、聘用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主业、多种产业、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存在,经济效益的拉大、职工收入差距的拉大,个别单位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等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劳动关系的恶化,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结合油田的劳动关系现状,浅谈一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2013年4月28日,总书记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他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2013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中谈话时强调,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中国工会章程》总则指出:“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七条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和工会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工会必须代表职工的合法利益说话、办事,工会在构建石化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障员工合法权利。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千万员工家庭的和谐,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劳动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为了保证这些权利的落实,企业建立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职工方代表的工会组织应在构建企业和谐关系中,着力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和教育职能,争取石化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实现。
监督制度法规执行。《劳动法》第八十八条对工会依法实施监督做出了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工会应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赋予其的权利,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个别单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可要求其纠正。近年来,中原油田工会在实施困难帮扶工程,发放特困家庭低保金,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和内部退养、因病退职等职工的保险福利,以及开展金秋助学、节日慰问、志愿者帮扶和送温暖、送清凉等活动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多、很实在、很富有亲情味,得到了中原油田职工家属的高度肯定。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
满足员工各项需求。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居住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各级工会应更加自觉地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手段,不断在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上努力。2013年,“为中原加油、文化体育活动走基层”活动,受到了一线员工的大力欢迎。
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不和谐劳动关系现象存在法律上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用人单位钻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的空子,以至于出现了个别单位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拒绝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忽视职工的健康安全需求,频频出现工伤事故,不为职工提供业务培训等现象。由此,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劳动法规及制度上的查漏补缺。随着用工主体多元化,用工领域广泛化,需要建立新制度来调整、规范用工市场,员工和企业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
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违法成本。各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威慑力,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起到震慑、教育作用的同时,督促用工规范化,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和调解组织。为了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企业应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以调解委员会为平台,增进与劳动者的沟通,及时化解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避免发生集体劳动争议,降低石化企业的维稳成本,形成和谐的劳动环境。
三、充分发挥党政组织的作用
劳动关系能否和谐,是员工与石化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一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最大的受益者仍是企业。
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只有依靠职工,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党组织建设,才能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发挥督导、协调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入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督导,研究新变化、新问题、新特点,及时帮助协调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组织主导、职能部门联动、其他组织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努力防范风险,深化和谐建设。“防范胜于救灾”。党政组织只有预防在先,建立相关法律监督、执法监督、工会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确保劳动关系矛盾不蔓延、不升级、不转化。中原油田通过深化包括素质、环境、平安、繁荣、阳光、温暖在内的“六大工程”,尤其是40万平方米住宅楼建设、6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广大职工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工作任重而道远,探索研究和实践协调劳动关系新的有效形式和机制之路漫漫,尚需石化企业各类管理人员的“求索”。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2
一、深化民主管理工作, 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健康宽松的民主氛围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工会组织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不断拓宽职代会的内容和形式;要努力做到“三不”, 把好“三关”, 推进“三个延伸”。“三不”, 即凡属职代会审议范围的事项, 要做到不漏项、不混权、不代行职权, 切实把职代会的职权落到实处。把好“三关”, 就是在重大决策前, 发动群众献计献策, 把好集思广益关;重大决策出台时, 组织职工代表认真讨论, 把好民主审议关;重大决策出台后, 依靠广大职工组织实施, 把好跟踪监督关。“三个延伸”, 就是职代会议题要向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延伸, 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问题延伸, 向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延伸。要积极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 发挥职工代表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要强化对职工代表的培训, 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把厂务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结合起来, 与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物资采购、资金运作、工程招标等结合起来, 不断拓展厂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组织职工代表到各基层单位、有关部门, 对职代会通过的重大事项, 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巡视督查, 发挥职工代表监督作用。建立职工代表议事会制度, 为职工代表搭建各抒己见的议事平台。
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在民主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改革发展, 离不开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部署, 要依靠职工群众抓好落实。要完善工会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 及时向党委和行政反映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发挥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 争取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从监督检查, 专题调研等方面加大参与力度, 拓宽维权途径, 增强维权效果;要及时准确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 畅通信息渠道, 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与加强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促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要针对职工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维权需求增多的实际情况, 积极协助党、政解决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 对容易积累矛盾、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 把解决问题与加强心理疏导结合起来, 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推进企业发展, 保障职工权益
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保障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各级工会组织把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主要途径, 着眼于发挥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特色, 组织广大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首先要增强职工群众为企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自身特点, 广泛深入地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要以生产建设、节能减排、创新攻关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为主题, 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 促进工作重点、难点、关键点问题的解决;要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为主题, 开展“技术创新”竞赛, 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新工艺, 开展小改小革、发明创造, 增强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的理念, 开展“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合理化建议活动;要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 引导各基层单位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 调动和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履行基本职责, 强化维权机制建设,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一是要加大对《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企业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 进一步强化企业“依法用工、规范用工、效益用工”的责任意识, 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
二是加强和完善集体协商制度, 以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 保护职工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休息休假、职工违规处理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权益。要加大对集体合同监督检查的力度, 协调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要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 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渠道正确表达利益诉求, 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职工信访问题,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四是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和职工安全卫生制度的落实, 督促企业按时按规发放劳动保护用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推进各项劳动保护措施制度的落实。要落实好职工健康体检、疗休养制度和带薪年休假制度, 做好各类职业病的检查和治疗工作, 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
四、努力为困难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帮助困难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贯彻共建共享的原则, 在着力保障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把握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把党政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爱表达好、实现好, 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一是要完善帮扶长效机制建设。要加强帮困救助工作机构建设, 完善组织网络, 构建党政领导、工会运作、部门参加、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要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要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 定期开展职工基本生活情况调查活动,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帮扶对象, 主动上门走访、摸底, 并在公开栏和网站公示。要建立残疾人、患大病职工、职工遗孀户和低收入家庭信息库, 及时掌握帮扶对象动态变化情况, 了解实情, 加强监督, 确保帮扶对象不错、不漏、公平、公正, 要积极开展日常救助和节日期间的送温暖活动, 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增强企业的归属感。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一助一”扶贫帮困制度。要坚持组织委托、义务帮扶, 依靠政策、自救和帮扶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规范帮扶程序, 完善帮扶方式, 提高帮扶水平。要为困难职工提供有关的政策法规咨询服务, 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要完善互助机制, 建立帮困救助基金。要按照行政拨款、多方筹集的原则, 建立健全职工自愿, 行政、工会、职工三方共同参与的职工互助机制, 形成“无难我助人、有难人助我”的氛围。
五是加强教育引导,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群体的的教育和引导, 既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确保困难职工群体队伍的稳定,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良好环境。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保障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要把企业发展对职工文体工作的新要求和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作为文体工作的发展方向, 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底蕴, 有针对性地将安全文化、廉勤文化、班站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文体活动中去, 丰富和发展活动内涵, 为企业发展营造朝气蓬勃、团结和睦的良好氛围。
乐观看待金
对我国经
○汪保红
(中铁二十四局京津指挥部)
1997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在亚洲, 暴露出新兴经济体在金融体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亚洲国家开始以美国等发达市场为榜样, 进行艰难的金融体制改革。时隔10年, 又一场金融风暴席卷而来, 这一次的策源地却是美国, 影响范围更是波及全球, 美国经验和体制由此暴露出其自身的问题。
一、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由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 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 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由于利息上升, 导致还款压力增大, 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 出现违约的可能, 继而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美国次贷风波发生以来, 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 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 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银行业, 因此, 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 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浅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途径 篇3
【关键词】途径 尊重 换位思考 鼓励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2-01
将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的教育进行结合即学生教育,但具体的、直接的教育工作主要是指学校与家庭。而在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对学生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则是家长与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已成为提升办学水平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途径,已成为了现今教育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尊重家长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前提
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引者不只是教师或者家长,而是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助完成的,教育好学生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而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学会尊重家长。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他们已经步入了成年阶段,因此每位家长的思想认识基本都是独立且都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不能像对待学生一样,将家长作为自己受教育的对象来对待。假如教师在学生出现差错时,就对家长采取训斥的态度,这样只会引来家长更多的反感,而从心理上否定了教师的行为举止,在情绪上对教师有所抵触,在行为上更是很难做到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了。比如,在对待学生未完成作业的问题上,部分教师则会质问家长的过错——为什么没有监督好孩子完成作业?而家长对于这种情况也只能向教师赔不是。这样,尽管家长表面承认自己没有监督好,然而心里也不会舒服,从而逐渐疏远了教师。长期下去,教师与家长之间就会出现很大的隔阂,这样对于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先询问学生未完成作业的缘由,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用朋友的身份与家长相互沟通,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了解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并给予建议。这样长期下来,不仅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与尊重,而且彼此间的关系也和谐了很多。
二、学会换位思考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润滑剂
态度可以决定一切,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不能仅仅将自己看作教师,而在有些时候应将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换位思考,这样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中定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学生的犯错。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对待学生的过错上,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由于犯错了,当我们被人指责时,会感觉到没有面子可言,就会恼羞成怒,更甚的是将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也有着同样的心情。我们在经常数落学生的不是,家长不配合的时候,对家长来讲也是一种伤害。然而当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换一种谈话角度与方式,采取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所犯错误,与家长共同探讨、寻找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越走越和谐。
2.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教师应对全班同学的身体状况、爱好、性格尤其是家庭状况等有所了解。及时掌握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动态,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与家长的思想形成一种默契,从而达成教育的共识。这样家长才能亲近教师,才可与教师无所不谈,使得教育效果最优化。
三、对家长的鼓励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催化剂
假如说一个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那么夸出好家长也不是不可能的。
1.报喜的同时也报忧。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应对于学生在课堂、纪律以及作业等某个方面的进步表现给予肯定,然后再向家长反馈学生做的不到位的情况。我平时都会心平气和的与家长反馈,这样反馈出来的问题也会客观一些,会将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得家长对学生抱有更大的信心,尤其是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肯定他们的优点,更是会极大的提高家长的信心。对于学生的表扬实质上是对家长工作的极大肯定与支持,这样就可以极大的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
2.采取家访的形式。
教师采取家访时,必须提前与家长事先约定,避免因教师的突然到访使得学生家长有不自在的感觉。家访时也可以请任课老师陪同,这样不仅仅可以表现出教师对与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视与诚意,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对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给予极大的肯定与表扬。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对于学生的批评就是在批评家长,而夸奖学生实质上就是给家长长脸。当然家访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电话、网络等)。在家访过程中让家长树立起信心,与教师共同探索学生教育问题,促进家校关系。
3.给予家长肯定、理解与夸奖。
我平时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会询问他们的工作近况,对他们的辛苦以及不易给予肯定,对于学生进步的表现也会给予夸奖,真诚的对待与各位家长的谈话,与家长进行意见交换。对于一些单亲家庭或者家境困难的学生家长,学生的优秀之处我更是会给与更多的夸奖,对家长的教育工作也会给予更高的肯定与夸奖。每次在开家长会的过程中,我会发自内心的与家长进行谈心,对于家长教育工作的艰辛给予肯定与理解,然后共同探索学生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意识的快速提高,家长群体的素养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作关系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理念,不断深化教师与家长的写作内涵,丰富教育形式,挖掘一切可挖掘的教育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良好的办学声誉奠定基石,与家长相互协作,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快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秀.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J].教育探索.2015(12).
[2]刘静兰.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4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我国的劳动关系包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结成的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谐的劳动关系也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的一致性,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浅析我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认为有三种企业劳动关系。一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和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契约式劳动关系,即原始的劳动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人失去了人格尊严,如同工具一样为资本所驱使;二是集体谈判的劳动关系,以承认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劳动者“三权”即“团结权、交涉权、产业行动权”为特征,确立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集体交涉的权利和罢工的权利;三是人力资源型劳动关系,这种类型的劳动关系建立在资本与劳动者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之上,将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上述三种劳动关系在当前我国的不同企业中都有存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我国的企业正向第三种劳动关系。目前来看,第一种劳动关系主要存在于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型外资企业中,例如曾经震惊全国的“黑煤窑”事件以及“韩国企业罚跪”事件,“出租车集 体罢运”则反映出第二种劳动关系,这些都说明我国劳动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市场经济形成的初期,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欠缺,并存在基层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立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市场转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劳动纠纷的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配套导致了劳动关系问题的严重化。二是有关执法人员对国家劳动法规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明确劳动者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导致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缺乏法律依据。三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管理工作不细,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管理缺乏有效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导致员工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以及历史债务的清偿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劳动合同履行问题突出。企业营运的目的是盈利,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些私营企业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甚至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规避社会保险义务,招聘劳动者时,不进入劳动力市场,私自随意聘用人员,用工制度的不规范最终导致了企业擅自订立、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让员工被迫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使得劳动争议成为长期突出的矛盾,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对这些企业监管、罚处力度不大,甚至容忍这些做法,最终引发劳动者对政府和企业的极大不满。例如,最近曝光的东莞“美的”事件,就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难。“强资本,弱劳工”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劳动者作为天然的弱势群体,维护自身的权益往往存在困难大,诉求途径少,且要花费不少精力。每到春节前,拖欠工资的现象仍是层出不穷,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者劳动条件差,职业伤害问题严重,超时加班现象普遍,媒体及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相对滞后,这些问题只靠劳动者自身解决也很难。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生产秩序;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保障劳动者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不和谐因素。一是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合理协商、签订以及动态管理,增强用工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意识。二是使劳动管理规章制度更加规范有效、更为人性化。三是强化基层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意识,保障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不受损害,从源头杜绝矛盾和冲突的发生。四 3 是提供劳动关系处理依据,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对能力。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建立合法、民主、人性的劳动关系。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合法化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合法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依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获得利益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后,必会丧失其优势,甚至会导致其死亡。民主的劳动关系则会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并形成稳定的信任机制,实现管理关系的和谐,形成和谐的文化认同,增强企业竞争力。人性化的劳动关系则体现了企业在更高的道德层次上的处理劳动关系,体现了企业开始追求非盈利化得追求,成为塑造品牌的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体现了一种“仁者无敌”的正义观念,从而使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和处理渠道,适时调整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音符。引发劳动关系矛盾的源头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不满情绪,由于在劳动过程中遭遇了劳动用工、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或是由于管理者的不当做法或违法行为所致。从表面上看,虽然员工不满情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动矛盾,但这种不满情绪若缺乏正常申述和处理的疏通渠道,往往会转化为公开的争议行为,甚至导致劳动者采取极端做法。更为严重的是,劳动者的不满情绪及各种抱怨,如果失之必要的疏导,不仅会极大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热忱进而削弱其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而且任其积蓄蔓延还会酿 成劳动者对企业领导的仇视心理乃至对社会的不满,做出超出理智的行为,最终酿成破坏社会和谐的大事件。
(四)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着眼于参与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从法律和政策上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稳定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和劳动关系矛盾,实现对劳动者经济利益的维护;要着眼于企业改革的深化,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中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要着眼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劳动者经济利益的维护;要着眼于劳动者生活补充保障机制建设,帮助劳动者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5
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江苏国兴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国兴通风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是一家生产船用和陆用通风管道的私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员工280人。近年来,我们在“求质求快求效益,为国为厂为职工”的企业精神感召下,依靠职工,团结拼搏,充分发挥广大员工主力军作用,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公司先后被评为泰州市“文明单位”,“十佳私营企业”,江苏省“AAA级资信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公司工会被泰州市总工会表彰为“先进职工之家”、“十佳基层工会”。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我们认识到:推进企业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并认真抓好落实,才能有力地保障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强化领导管理,充分认识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与员工的一个基本关系和纽带,这一关系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壮大。因此,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状况良否成为企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不和谐,则企业不和谐,也就不能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
机制,切实提高公司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的能力。公司始终坚持员工定期培训制度,努力把企业办成一所员工成长的学校,把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和谐力的重要载体来抓。首先从加强硬软件建设入手,不断加强载体建设。在硬件上,先后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阅报栏和文化宣传橱窗,扩建了100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室、200平方米的工会活动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改建了阅览室,购臵5000余册藏书,订购了5000多元各种报刊。公司董事长张国兴作出承诺:“只要工会想得到的有益活动,想得出的可行方案,我都支持。”近几年来,累计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超过30万元,并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为进一步满足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每年我们都围绕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党工团联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1998年以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职工运动会。至今每年还举办“青年家长座谈会”、“歌咏比赛”、“红五月知识竞赛”、“国庆联欢”等活动,借着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了解,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和谐。三是健全完善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加大绩效管理力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促进内部管理的提升,造就优秀团队。企业鼓励工会推荐优秀员工,把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管、敢作敢为的员工推荐出来,放到领导岗位上来。四是在员工中大力弘扬 “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积极倡导“人人快乐工作,工作处处和谐”精神,在促进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员工个人发展
了职工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生产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在全市私营企业中率先为公司职工办全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种保险。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正常举行职工代表大会,公司的重大决策也都是首先通过职代会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发动,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决策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权利,使各项重大决策通过职代会得到广大职工认同,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我们还将每月18日规定为公司民主接待日,通过与职工谈心交流,广泛听取职工在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公司行政领导进行反馈,公司行政领导定期对职工的意见和要求逐条向职工作出答复,并明确每条意见和要求的责任落实和措施。去年,民主接待日共接待职工30多人次,内容涉及到干部人事、职工福利、民主管理、技术改造等10多类问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公司也积极把“爱”列入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进而使职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平时发现职工因家庭生活发生特殊困难,公司都主动关心,并由工会统一不定期地送给他们慰问品和生活费,让员工安心工作。公司还深入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被公司采纳的建议根据价值大小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总结 篇6
企业是当今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要靠法律的约束,更主要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近几年来,集团在推进转型振兴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收到较好效果。被表彰为“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
一、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职企互利双赢
集团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中,注重保护、调动和发挥好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双方积极性,依法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互利、双赢,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目标。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按规定通过平等协商及时签订、续订集体合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并履行合同规定,杜绝了违约现象发生;实行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提取办法。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依法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从起,集团就根据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考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实际情况,对在岗职工提高工资待遇,同时按季度发放效益奖,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集团公司还两次对内退职工、长期待岗职工适当提高了内退待遇;在政策范围内调低了部分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个人交缴比例,提高了职工当期货币收入,解决了部分职工收入较低的问题,维护了矿区的稳定。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实行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制度,对个别单位执行不好的进行了调查和纠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计划生育假和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并按标准支付了职工工资。认真做好职工疗休养,全年共安排2千多人次疗休养。对11044名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对15400名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积极参加徐州市的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养老金和失业金的领取发放与社会完全接轨,为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和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险,并从起办理了井下工亡补充保险。按时足额交缴各项保险费用。为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经职代会通过,从元月份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积极协调政府社保、医保部门做好各项保险费的申领和发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关于医疗期内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及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的管理规定,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中 首先,以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集团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和二次职代会联席会议,不断完善包括三级职代会(集团公司、矿、区队)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制度、职工提案办理制度、闭会期间职工代表建议直报制度、公布领导年薪收入制度、重要事项票决制度、点题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调整充实职代会内容,认真行使职代会对企业重大决策审议、审查和决定权,近年来先后审议通过了集团公司职工住房公积金实施方案、职工企业年金制度方案、经营者年薪制实施方案、医疗保险社会统筹、集体合同、“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方案。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全部采取票决制,并将决定权交予职工代表,进一步提高了民主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企务公开融入企业管理中。纳入文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模范职工之家创建等单项工作的考核中,部门之间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通报。旗山矿坚持企务公开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并进,查找问题与持续改进并举,确保了企务公开管理体系高效运转,荣获了“全国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利用季度企务公开巡视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每季度确定一个视察重点内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来,集团公司工会先后组织了五次季度企务公开巡视和三次异地巡视,监督各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真实掌握职工对企务公开工作的满意程度。集团公司纪委高度重视企务公开工作,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干部招聘、经济适用房分配、物质设备招投标、工程项目廉洁论证等重大事项,促进了“阳光工程”的有序运行。集团公司党委组织(人事)部为充分发挥党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组织党代表对大项目工程、物资比质比价采购等情况进行巡查,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三、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真诚依靠职工促进和谐发展 重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按照建设和谐小康矿区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水平。初集团承诺为职工所办的六件实事全部落实兑现,职工生活质量和矿区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把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作为振兴老
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棚改领导小组,确立了两年多时间拆除危旧房58.3万m2、新建100万m2住房的工作目标。审批职工购房补贴783人,发放金额968万元;发放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2387万元。积极利用公积金支贷政策为职工购房、建房创造条件。全年住房公积金归集4.63亿元,支取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12.2%;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8200万元。投资5050.55万元,完成了8个中心小区整治和9对矿井“两堂一舍”改造,维修房屋8.89万m2,矿区生活环境明显改观,职工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粮油、猪肉、禽蛋、蔬菜等主副食品价格上涨给职工生活带来的影响,集团公司分别于下半年和上半年对在册职工和劳务派遣工发放基本生活消费品一次性物价补贴,两次共发3512万元。为了稳定井下职工队伍,提高井下职工工资水平,从元月份起对井下岗位津补贴、中夜班津贴、班中餐补贴标准作了相应调整,增加了井下职工的工资收入,提升了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协调、稳定的环境。
坚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主动关口前移,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针对部分职工反映子女就业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集团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党委为民办实事之一,于5月17日专门邀请省、市人事部门召开专场招聘会,为职工子女就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帮助职工解决子女就业问题。为解决女职工看病难的实际问题,集团公司出台了《女职工互助保障基金会特殊疾病救助暂行办法》,明文规定在互助保障期内,会员发现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可以一次性领取3500元的救助金,单亲困难女职工可以一次性领取4500元救助金。为帮助解决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题,公司和基层单位每年组织一次金秋助学活动,对于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1000—3000元的助学金,大学本科生每学年还再赞助1000元钱。与此同时,坚持把落实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作为推动和谐矿区建设的切入点,热情接待职工群众来信来访,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扶贫帮困和互助补助保障体系,“安全互助金”、“扶贫基金”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全年共支出安全基金3万元,扶贫基金179.79万元。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去年,节日走访和日常帮扶相结合,全年共发放救济金及物品484.7万元,救济人数27017人次,走访慰问职工11420人次。积极协助困难职工纳入城市“低保”工作,目前已有119户职工享受徐州市城市“低保”待遇。集团公司建立了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制度,11名公司领导、189名矿处级干部和机关部室与特困、贫困职工开展了结对帮扶,58户特困中有19户脱贫,脱贫率达到32%。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持之以恒地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体系认证工作,着力整治安全薄弱环节,从关爱生命、本质安全、维护职工权益、关心爱护职工角度,抓好安全生产,强化了对“三违”的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深入开展“三违”治理,强化干部安全履职考核,累计查处不安全行为27354人次,治理干部安全不履职行为965人次。积极推行安全自主管理,扎实推进无“三违”班组、区队创建,推行职工安全自我评价,增强了干部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全年申报季度“安全免检矿井”8个次,建成无“三违”班组197个、无“三违”区队71个。围绕人的本质安全,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职工应知应会知识学习,强化岗位技能和安全资格培训,深入开展“手指口述”、“四查一学”活动,职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全集团有13个矿实现安全生产,本部实现了9个安全月和2个安全季,、义安等5个矿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其中三河尖矿、张小楼井安全生产超过天。本部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16,安全效果进入行业先进序列,再创历史新纪录。
四、几点启示
1、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加强管理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和个人联系的纽带,也是双方利益得以保障和实现的基础。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劳动者就业是与社会相联系、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而劳动关系状况决定了就业的质量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所以,从各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民主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工会组织要深入研究职工的所想所思,调节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的桥梁,注重把“情感维权”融合于企业发展之中,坚持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落实企业平等协商的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并以此为基点,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从制度上防止企业侵犯职工权益,培育职工忠诚企业的理念,增添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激发其强烈的归属感。
3、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营造企业团结和谐的发展局面。一要做到超前参与的原则,积极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摸清职工的思想动脉,重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配合党政把企业矛盾化解于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重视预防为主、加强群众性的劳动执法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企业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督促行政纠正违章现象,排除各类隐患,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保证集体合同的持续履约和兑现。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7
1 工会肩负着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神圣使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工会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履行好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独特作用, 是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的时代要求, 是从根本上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必然选择, 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神圣使命。
1.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对工会提出的根本任务
党和工会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 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外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内圆。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是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工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有科学准确的工作定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样, 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层出不穷, 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数量连年增加。而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等问题, 是引发劳动争议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就会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从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 工会应协助党组织不断解决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性事件, 化解矛盾,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 确保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任务。
1.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追求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以“两促进”、“两满意”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 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制度模式,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主流。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企业内部强调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 努力实现企业劳动关系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 为企业发展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奠定基础。在劳动者完全处于被强制性管理地位的情况下, 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可能的, 甚至还会对企业和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 从而阻碍企业发展, 最终导致劳动关系双方都要遭受损失。企业的发展需要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 职工个人收入的增长需要建立在发展生产、增加积累、提高效益的基础之上。为此, 企业必须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生产力的诸要素才能形成有机整体和现实的和谐劳动关系, 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1.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一定意义上就是劳资关系。要使劳资和睦, 劳资两利, 就要建立劳资利益的均衡机制。资强劳弱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资产者与劳动者在掌握的社会资源上差距很大, 不仅财富向资产者集中, 而且众多社会媒体也向资产者倾斜;而劳动者的财富所得却很少, 尽管是社会大众声音却很微弱。由于广大职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 所以他们迫切要求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均衡机制, 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和谐劳资关系。这就要求工会———职工群众的代言人、代表者, 代表劳动者去与资方协商谈判, 开展集体协商, 达成集体合同, 从整体上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 并在职工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 能够依照法律程序和正常渠道去解决, 使广大职工的合理要求得以实现, 从而达到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保障社会安全和谐的目的。
2 工会在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中大有作为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有着数以万计的基层组织, 建立了覆盖各个产业、行业的信息网络渠道, 建立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 工会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了协调劳动关系这个根本, 抓住了以职工为本这个前提, 充分发挥工会的特色和优势, 切实履行好维护职责, 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工会一定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2.1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 落实好五项民主权利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群众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 是企业实践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一是知情权:职代会有权了解生产经营信息, 各单位有义务主动提供。二是建议权:职代会有权对生产的各种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董事会有义务将企业的重大决策预先提交职代会讨论并听取职代会意见。三是批准权: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规章制度、企业改制方案等直接涉及职工的重大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职代会批准。
2.2 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重点, 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最有效的手段, 有利于把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规范, 实现对本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整体维护, 促进劳资双方的理解和合作, 有利于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近年来, 企业劳动争议特别是涉及经济利益的集体劳动争议大幅度增加, 成为影响职工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稳定主要的潜在威胁。工会要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为重点, 努力扩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 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协商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行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补充保险和福利、劳动合同管理等专项集体合同。提高职工群众运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指导和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督促企业依法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2.3 以帮扶工作为依托, 实施好送温暖工程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 就业困难、收入悬殊等社会问题。职工群众能否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化解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会要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刻记在心里, 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针对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更好地服务职工、吸引职工、赢得职工, 这样才能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周围, 维护社会的稳定。
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工会要发挥帮扶困难职工的主渠道作用, 以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为依托, 建立帮扶困难职工快速反应系统, 实施好送温暖工程, 真心实意为职工排忧解难, 当职工贴心人。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充分发挥工会对困难职工的生活救助、就学资助、法律援助、结对互助等具体工作。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 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也是工会组织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工会组织必须站在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 保持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统一的政治高度,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就一定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在促进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责无旁贷, 这也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关键词: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用和途径
参考文献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篇8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素质;和谐劳动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要求,切实保障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加强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中也要求,“积极开展对所联系群众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能力素质提高。”
一、“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动者权益奠定基础
(一)“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保障和发展劳动者权益奠定了基础。劳动者要有效地维护、保障、发展自身权益,不在于恩赐,而在于自身,在于自身素质。人力资本权威舒尔茨说,“既无技术又无知识的人是完全无依无靠的人。”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最根本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接受教育、培训。没有接受过教育而投入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仅是自然人力,而经过教育的劳动力才是人力资本。教育包括两方面,其一,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劳动法律方面知识。使其能掌握认识、分析社会及自身的科学方法,能对社会及自身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拥有维护自身的法律知识,能依法维护自身。其二,职业技能知识。使其能身怀一技之长,能在劳动力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较高报酬、较好条件的劳动岗位。
许多事例和数据说明,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与就业、收入强相关。现实中,一方面许多工人找不到工作,另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工,就是结构问题,缺少技术人才。“民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收入也是如此,浙江省总工会对“在岗低收入群体”作过调查,其中,结论之一是收入与文化程度紧密相关。文化程度越高,低收入职工比例越低。结论之二是,收入水平与技能水平紧密相关,技能水平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低收入职工比例越低。如在识字不多的人群中低收入占38.10%,在小学文化群体中低收入占30.62%,在初中文化群体中低收入占25.50%,在高中文化群體中低收入占19.98%,在中专文化群体中低收入占19.22%,在大专文化群体中低收入占13.33%,在大学群体中低收入占11.79%。
正如马克思说,“个人的充分发展......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①。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自己拥有的唯一资本,“对于自由工人来说,劳动能力表现为他的财产”。②它是劳动者个人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增加就业选择机会,提高工资收入、福利保险待遇的唯一根据。
(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技能,进而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效益,为实现劳动者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劳动者权益的实现需要物质基础,比如,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就要支付教育费用,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成本。劳动关系总是在一定状态上运行,在某种状态上的运行需要某种支出、某种成本,这是静态的成本分析;从某种状态向更好状态改变,就是劳动关系运行的改善,这是动态的成本分析。所以,企业的一定效率,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是改善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的经济、物质基础;当然,改善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的支出是一种投资,它将会带来效率,所以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的改善是提高企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维持、改善劳动者权益、劳动关系需要支出的成本包括隐性和显性的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
二、“职业技能培训”: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在民营企业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否是为老板更有效地剥削工人创造了条件?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劳动关系的性质。
对劳动关系性质的理解,以不同的意识形态,以企业管理、劳动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主要有三种理论体系:
其一,“劳资一体论”或“劳资伙伴论”。这一理论认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分布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这两者形成的劳动关系,是一种昨日的劳动者(资本家)与今日的劳动者(工薪者),彼此结成的伙伴关系。计划经济劳动关系理论也是“一体论”,认为都是革命的同志,只是分工的不同。
其二,“劳资对立、冲突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理论,认为劳动关系的实质是阶级与阶级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是一种利益不同者之间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或对立关系”。在劳动过程中,管理的改善,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等仅仅是工人“身上锁链的放松”,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变化。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剥夺“剥夺者”,才能取得解放。
其三,“劳资互利论”。这一理论认为,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一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管理者,另一方是劳动力所有者,所以,在同一关系中各自有着各自的权利利益,各自追求各自的权利利益,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有时甚至是根本的矛盾。但在劳动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生产效率,而且各自权利利益的有效实现要以生产效率为基础;同时,只有当主体双方意识、承认各自不同的权利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利利益。
劳动关系“劳资对立、冲突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理论。显然,我们应该对中国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性质的认识应该重新定位,应该抛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的那种劳资关系定位理念。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也推动了劳动关系的新的发展,同时,又互相促进发展和提高。
在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提高基础上,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劳资关系运行方式演进, 这一演进又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一变化的内容可比较如下:
(三)显然,劳动关系新的变化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职业技能培训”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多种模式,进而为他们的劳动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儿童六岁开始入学上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时候,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能力等进行三个方向的分流:第一类是文理学校(约40%)学制是五年级至十二或十三年级;第二类是实用学校(约35%),学制是五年级至十一年级;第三类是职业预科(约25%),学制是五年级至九年级。文理学校的学生以进入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实用中学的学生以进入高等的职业院校和科技型大学为目标;职业预科的学生以直接就业为目标。这三个方向虽然有级别高低之分,但学生可以平行流动,学习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表现调换级别。这一教育体制基本保证了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的均衡。“双元制”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即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理论课程的培养,一方面在企业以学徒身份接受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学校只起辅助作用,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提前接触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目标为专业技术工人。在德国报考职业学校,要先被制造企业接受为学徒。这一模式充分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整合,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
再如,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实体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間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是在学院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在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中,学徒的培训项目和依据标准是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和该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培训机构以这两个标准来对学徒进行培训和开设课程,并按培训合同规定的要求达到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使学徒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获得全国认可资格证书。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将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视为两类平行的系统以及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证书、文凭、学位框架,使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还有,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日本企业职业教育在企业与雇佣员工签订的工作合同的框架内实施,教学目标指向是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的培养,教学形式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教学内容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日本还有一项更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士”培养模式。这是为在工业领域的生产一线上掌握实践技术的职业训练指导员所进行的研究生层次教育而设计的,主要由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研究科培养。“职业技能士”既是一种职业资格,也是职业训练指导员进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一种途径,是日本特色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显然,不论是中国本土现实的要求,还是发达国家的发展都说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63页。
【浅谈石化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推荐阅读:
和谐企业的构建途径05-22
加快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08-28
石化企业质量10-01
石化企业年终总结10-20
石化企业能源利用06-20
石化企业电气节能08-21
石化企业价格审计08-28
石化企业火灾分析07-12
公司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经验工作总结06-02
中石化企业文化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