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建设(精选8篇)
企业和谐建设 篇1
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优秀的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是和谐发展的动力。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看似无形,但却能凝人心、聚人力,是增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如何用文化管理企业,用文化凝聚员工,把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应积极探索的新课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核心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市场空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赋予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也孕育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能否认识到“员工第一”,这不但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员工”究竟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般说来,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能产生感召力。在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娱活动中,而是真正发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想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就是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人生目标和个人发展中去,把企业的发展观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和统一,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才是“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上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领导安排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应使领导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真正能做到从内心去理解员工,做到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发展,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一个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持续进步的源泉和灵魂。以管理文化促企业持续发展 管理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它涵盖了企业文化的诸多因素,如制度文化、经营文化、营销文化、执行力文化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倡导管理文化,也是企业以人为本谋发展的有效措施,它能够增进广大员工对企业管理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员工双赢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发挥员工主人翁意识,缩短企业与员工距离,拓宽民主渠道,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多为员工办实事,积极改善生产、办公环境,努力营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统一。二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文化。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畅通信息渠道,开辟企业文化宣传阵地,让最基层的员工能及时获取企业管理信息,掌握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运转过程和成果,使企业发展远景与员工行动保持一致。三是健全完善的制度文化。按照企业发展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精化、细化经营承包合同,促进公司管理精细化;强化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形成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以制度约束人的同时,要注入激励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公开、公平的兑现,让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四是
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要深入细致掌握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把经营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管理之中,以降本增效增收为目的,积极引导全员参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持续改善。五是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努力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稳定的企业环境。建设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因此,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不断健全企业制度,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激励和约束力。企业坚持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企业内部形成对各种制度的文化认同并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公开透明的重大事件、重大情况的决策制度文化;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为重点建设公开公正平等的干部选拔聘用制度文化;以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为重点的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以“按贡献大小”为原则,体现效益增长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为目标的利益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文化;以人人都能成才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的人才机制文化;不断完善情系职工、关心职工的送温暖制度文化等等,不断强化制度的人性化,体现公平公正,以文化认同促进全体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企业和谐发展。以安全文化促企业和谐发展 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整个安全生产程序中重要的一环。树立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把被动安全变为主动安全,才能促进安全型企业的和谐发展。当前,“要我安全”在一部分员工的思想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心态上时时处于被动地位,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安全规程、安全技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况。员工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工作,极容易酿成事故。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素质迫在眉睫,需企业创新安全教育载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要实实在在,切中时弊,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要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作业一线和员工家庭中,及时掌握员工的心态,对思想上有负担、工作上不专心、安全上不放心的人进行重点帮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家庭教育、培训教育、单位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妻子、父母、子女等亲人来做当事人的安全思想工作,以亲情、爱情来唤起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可采取举办安全培训班,传授安全知识,讲授安全技能,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单位教育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采取现身说法、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及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演讲、案例展出分析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广大员工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亲切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工作中逐步渗透,在休闲中深思,使安全知识在员工的头脑中扎根,从根本上扭转“要我安全”的心态。以服务文化树企业品牌形象 优质服务是烟草企业的生命线。积极培育服务文化,能够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发展战略和服务、外部营销活动和企业流程,了解服务内容、服务导向、客户需要,以及自己职责的重要性。企业应注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员工与客户以及其他方面的良好外部关系,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形成客户与企业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谐,就是进步;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创造。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社会,都需要和谐,一旦有一方的和谐被破坏,就会失衡,就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甚至引发灾难。一些经不住市场风浪的企业,一些被时代抛弃的企业,一些恶性事故不断的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不和谐而导致失衡才引发恶果。因此,只要企业中和谐的因素多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和谐建设 篇2
一、着眼企业发展, 发挥表率作用
企业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 要着眼企业发展, 切实改进作风, 凡事想着群众, 工作依靠群众,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 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群众, 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促进干群关系的真正和谐。同时把廉政建设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入手, 着力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工作体系, 强化监督监察和业务审计, 规范各项管理, 严格工程招投标制度, 着力防范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推行厂务公开, 凡是员工关心的重大问题, 都坚持公布于众, 接受群众监督。
二、完善机制, 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 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所在。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观念更新为先导, 以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支撑, 以着力推进企业体制创新为手段, 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一是实施目标管理。完善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科学奖罚四大体系。以决策目标为基础, 以执行责任为关键环节, 以考核监督作保证, 科学奖罚为手段, 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二是实施过程管理。明确组织结构、责任及工作流程。三是坚持持续改进。制定“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案、固化方案、反复培训、认真执行、严细考核、严格奖惩”的八个步骤, 规范运作、持续改进。
三、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和谐稳定
一是充分调动员工民主参与管理企业事务的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会法》, 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适时召开员工 (会员) 代表大会, 使员工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状况, 让员工有话能找到人说, 遇事能找到人办, 形成上下贯通层次分明的民主管理网络。在决策程序上, 注意做到“两个转变”、“三个突出”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审议内容从面面俱到, 转变为审议重大决策;方法上由“一揽子”审议转变为分专题审议;突出关键问题;突出疑难问题;突出热点问题;决策中, 每项程序未完, 不转入下一个程序;临时改变个别条款不经职代会讨论, 不通过;不达到工作标准不通过。从组织、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二是做好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建立健全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长效机制。三是开展各种关爱员工活动, 丰富文体活动。及时慰问病、伤和离、退休员工, 领导干部做到重大节日、员工患病、家庭遇难必到场, 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为员工办实事, 办好事。四是坚持“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机制, 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四、做实精细管理, 提升客户感知
对企业来讲, 客户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直接影响和谐企业建设。建立和谐的客户精细管理, 一要诚信经营。以诚信为本, 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逐步建立以客户感知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体系。二要主动服务。坚持“始于客户需求, 终于客户满意”。变坐等客户上门为主动上门征求意见, 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三要优质服务。针对服务短板, 出台具体措施, 持续改进、理顺内部工作流程。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力求实现物超所值。实践证明, 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而且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信心、自豪感, 对建设和谐企业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五、倡导和谐企业文化
用和谐文化助推和谐企业建设 篇3
和谐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及建设和谐企业的意义
和谐企业文化、和谐企业的含义。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文化只要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即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就是和谐企业文化。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企业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能够按照上述总要求进行运营的企业。
和谐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和谐企业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动力和基础,而和谐企业文化则是和谐企业的精神向导和支撑。根据这种关系,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一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和谐企业建设的方向,巩固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可以进一步完善治理企业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可以有效地调节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和睦的秩序。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容和范围大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和谐企业建设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打好基础,有利于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企业也是工人阶级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领域。尤其是作为机械行业企业,更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的主要来源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谐企业建设。
企业不和谐问题和矛盾必须通过和谐企业建设来解决。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性还在于目前不少企业存在不和谐现象。如劳动关系不顺,企业不重视履行社会责任,重效益轻环保,企业经营者不关心员工和股东利益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影响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必须通过和谐企业建设努力化解。
构建和谐企业,有利于理顺企业的各种关系,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中国二重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做法是:在强化企业员工和谐意识的基础上,以实现班子和谐为关键点,提升班子领导和谐的能力;以实现企业发展和谐为中心点,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产品结构和谐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实现经营生产运行机制和谐为支撑点,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以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和谐为结合点,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为根本出发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建设和谐企业的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六项原则:和谐企业建设在贯彻落实六项原则的同时,还应突出强调以下几项原则。
国企和谐贵在职工当家作主。有的同志认为,构建和谐企业,重心在基层,作为国有企业,保证企业职工当家作主乃是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思路。这是因为在《决定》中,无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看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看,或是从构建和谐社会总的要求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神。而从企业现实状况来看,离开了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离开了企业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和谐企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目前,影响国有企业和谐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尚未完全得以实现。为此,国有企业的重大事项要向职工公开,要保障职工对企业改革的参与权,要让职工分享改革成果。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已成共识,但以人为本还有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为了构建和谐企业,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应该相互为本,重点是企业领导要以职工群众为本。同时,除了以本企业职工为本外,还应该包括以企业的用户以及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为本。如投资者、债权人、生产经营要素供应者、竞争对手、有关社会管理者、中介人等等。在探讨和谐企业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时,还有的同志认为,以人为本还有一个以人的什么属性为本的问题。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不能把人看作只是生理需求的自然人,而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强调职工的理想信念。因为人的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中普遍缺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在企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和谐企业建设中,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企业建设。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行人本管理,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其次是要全面建设和谐企业,包括和谐企业建设的范围和方式等都必须全面。再次是要重视和谐企业的协调性,注重协调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第四是和谐企业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性,防止“一阵风”。第五,和谐企业的构建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这是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
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和谐企业全过程都处在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之中,保证和谐企业建设顺利、健康、科学、可持续地进行。因为我们要构建的和谐企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员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具体到企业中,就是要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建设和谐企业,同时要让全体员工都能及时得到和谐企业建设带来的各种实惠,以调动企业员工建设和谐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设和谐企业的方式与途径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思想工作要向企业职工宣传构建和谐行业与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和谐文化建设,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在如何加强和谐企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与会同志提出了许多从企业实践总结出来的好经验或好思路。比如,中国一汽把人的思想观念当成生产力和竞争力。认为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时代感、敏锐性、亲和力,通过不断优化思想资源配置,来体现企业个性、适应形势要求、可保障企业目标实现的思想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了和谐企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以党内和谐指导和谐企业建设。因此,和谐企业建设首先要从抓党内和谐入手。有的同志认为,就企业目前的现状来讲,搞好党内和谐的关键在于扩大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扩大党内民主,使党员真正成为党的主人,才能化解党内各种矛盾,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怎样做到党内和谐的问题上,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创造了“党员岗位承诺”的经验,即把党员义务作为承诺内容,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收到实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开展的“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颇有特色:一是“任务分解”,体现目标性;二是“服务为本”,体现主动性;三是“多方参与”,体现群众性;四是“强化沟通”,体现专业性。此外,企业还为基层党支部提供活动资金等。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加强党支部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经验是:党支部书记要配强,角色要求突出“精”。党支部工作要找准切入点,作用发挥要突出“实”。党支部工作方法要创新,形式新颖突出“活”。此外,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党日创新方案立项”活动也是很有新意的做法。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许多同志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企业作出很大贡献。其主要表现是能够缓解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例如,分配不公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节约资源问题、员工地位问题、劳动关系问题等等。因此,在制定构建和谐企业的规划时,要同时制订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计划,将二者融合起来,以保证和谐企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大家一致认为,和谐企业文化不仅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而且通过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当前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精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企业虽然是基层经济单位,强调经济效益,但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企业中的党员干部,教育职工,激发活力。增强职工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
在如何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少企业介绍了经验和思路。广西柳工集团公司党委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各级文化建设机构。一是成立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总裁为副组长、公司高层领导为成员的柳工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柳工文化建设工作的决策、领导、监督与评价,并设立柳工文化建设办公室,专职专员负责组织、推进柳工文化落地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子公司、生产厂相继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组,并安排专人与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对接;同时,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制定各阶段的重点、项目、步骤、进度和评估标准,并接受公司文化建设办公室的指导、监督和评价。其次,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将企业文化培训纳入整体培训体系中。再次,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培训机制,把文化建设的考核纳入柳工绩效考核体系中。最后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宣传贯彻氛围。
在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上,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同志认为,制度与文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制度是规范、约束人;文化是教化、引导人。文化与制度是永远并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在管理的初级阶段,制度的特征更明显些,比重也更大些;在管理的高级阶段,文化的特征则更明显些,比重更大些。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促使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的措施主要有四条:一是确立遵守制度的管理理念。二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三是建立组织推动保证体系。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工作相结合。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的同志认为,为了建设和谐企业,应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这既是企业创新的选择,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外合资企业和谐建设途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创造了建设和谐企业的好经验。该公司为了保证劳资关系和谐,从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劳资双方先后五次协商签定(续签)《集体合同》,同时大力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从2001年8月起开创了每月一次的“领导接待日”,由中日双方的总经理、工会主席轮流接待员工,面对面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员工的投诉,向员工宣传解释企业的决定,解除员工的疑问。2001年公司还建立了改善提案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领域和生产领域的工作、改善、参与、监督劳动条件的持续改善活动,从而化解了许多劳动争议,避免了劳动纠纷事件的发生,使中日双方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信赖不断加深。该公司工会还赴日本本田介绍了广本工会促进企业和谐的经验,引起日本本田工会的浓厚兴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小(规模小)、快(时间短)、灵(灵活)”方式开展党务工作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正确处理影响企业和谐的各种关系。湖北三环集团公司的同志认为,建设和谐企业:一是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协调机制。二是要发展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牢记“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的精神。三是要发展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使企业员工和谐相处。四是要发展和谐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北京远东仪表有限公司的经验则是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与股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针对日薪制(以日薪为计酬标准,按照实际工作日每月进行支付的一种短期用工形式)这种新的用工形式,积累了协调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丰富经验。该公司始终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两次下发关于发展日薪制员工加入工会的有关文件,使全部日薪制员工加入工会。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公司还把有关日薪制员工享有的生活与劳动保障条款编进《职工劳保法规手册》,使日薪制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和谐。
把和谐企业与和谐行业建设结合起来。有的同志认为,和谐行业与和谐企业既是包容关系,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只有机械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建成了和谐企业,才能有整个机械行业的和谐;反之,整个机械行业和谐了,也有利于机械行业企业的和谐,因为它可以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当前,要深入研究和谐企业与和谐行业之间的关系。机械行业每个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要主动与和谐行业的构建联系起来,找到本企业的和谐与本行业的和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同时,为构建和谐行业作出贡献。同时,作为中国机械行业的有关部门和学会、协会、研究会,也应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制定构建和谐机械行业的规划,以指导行业内的和谐企业建设。
从我做起、从自我心理和谐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少同志认为,构建和谐企业是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责任,只有在企业党组织领导下,每位企业员工都积极努力,才能实现和谐企业建设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位员工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自我心理和谐做起,围绕和谐企业建设目标贡献力量。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党组织负责人,理应率先垂范,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不仅要当好和谐企业建设的计划制定者和宣传者,更应该当好和谐企业建设计划的执行者和行动者。构建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从长计议,但必须从现在做起,不能等。要结合企业实际,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构建目标,并及时付诸构建行动。
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 篇4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作出的又一个重大部署。对于企业来讲,贯彻这一部署,就是要以建设和谐企业为载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充分认识建设和谐企业的意义
第一,建设和谐企业,有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果能够首先把我国所有的企业建设成为一个个和谐的小社会,必将会对我国构建和谐的大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
第二,建设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是广大职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是实现就业、生存和全面发展的经济实体,同职工有着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关系。企业发展的的经验表明,和谐与稳定对企业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团结,关系不和谐,不协调,必然会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不仅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要受到损害,而且职工的切身利益也要受到损害。因此,致力于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符合企业的自身利益,也是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建设和谐企业,有助于企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从经济层面来看,企业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与国家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很不协调,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说,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不仅消耗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社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有限自然资源构成极大的威胁,由此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引发社会与企业的矛盾。从企业思想政治层面来说,当前,许多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利益矛盾的冲突和磨擦不断上升,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日益剧增,不仅直接影响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以科学发展理念和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致力建设和谐企业,有利于企业与时俱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建设和谐企业,既触及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又触及了人与人关系中的问题,其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不健康、不协调的问题,调整和理顺企业与社会和自然之间、企业内部人与人在民主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企业治理、建设和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等各方面矛盾和关系,建立起有助于企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真正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健康发展,内外关系和谐,充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富有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为此,建设和谐企业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
——职工思想统一和谐。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人心凝聚,精神振奋,有共同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忠诚企业,敬业爱岗,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使企业成为一个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大的团队。
——企业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依法与职工建立起稳定和谐、协调一致、平等对待,责、权、利明确的劳动关系,使职工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得到最好的维护。
——企业管理顺畅和谐。企业依法治厂,依法管理,尊重职工民主政治权利,规章制度民主、科学、规范,政通人和,运作有序,秩序安定。
——职工与经营者之间信任和谐。经营者能摆正自己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勤政廉洁,公正公平,亲民爱民,科学施政,民主施政,依法施政,与职工真正建立起团结合作、信任和谐的新型关系。
——利益分配公平和谐。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职工与经营者在利益分配上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合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广大职工满意。——人际关系友爱和谐。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和基本规范深入人心,成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人人以恪守道德、维护正义、追求公平、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善待他人为荣;以表里不
一、见利忘义、勾心斗角、虚伪奸诈为耻,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正义、诚信、友爱、亲善的大家庭。
——企业与社会和自然相处和谐。企业正确处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的唇齿相依关系,不以小利而害大利,不以眼前而弃长远,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和谐企业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把树立新的企业治理、建设和发展理念作为先导。建设和谐企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不折不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期企业治理、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坚持统筹论、协调论和全面论,反对单一论、片面论和割裂论。要在着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对企业的属性、责任和任务,重新进行认识和定位;对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价值以及如何全面发展,重新进行评价和安排,着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和做法,推动企业走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之路。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把企业治理、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抓建设,全面促发展,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真正把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落到实处。即:切实做好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工作,落实“五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民主权利,保证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不动摇;切实做好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工作,调整和规范分配政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保证职工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切实做好发挥职工积极性的工作,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职工就是人才和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职工机会均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工作有干头,前途有奔头;切实做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工作,坚持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提高经济效益这个关键不放松,抓“三个文明建设”上台阶不停步,努力为职工多办实事、好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合理的需要增长,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职工。要把对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完善,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企业环境,使职工不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从事脑力劳动;不论是从事主要岗位工作,还是从事辅助服务岗位工作;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劳动者,其劳动和价值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使职工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迸发和释放。
第三,坚持把理顺经营者与职工的关系作为重点,致力建立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不顺,是企业内部不和谐、不协调的焦点之一。也是建设和谐企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经营者,途径在于大力和全面地提升经营者的素质。经营者要自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站在更高的视野和境界去观察世界,认识事物,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社会赐予的机遇和权力,又要看到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重视提高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素质、智能素质和科学素质,而且应当更加注重提高和更新自己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精神素质和作风素质,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和完善个人品德。要摒弃等级观念和特权意识,视职工为伙伴和朋友。要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情为职工所系,权为职工所用,利为职工所谋,经得起名利、金钱和美色等各种诱惑的侵袭。要转变施政理念,坚持民主施政,科学施政,依法施政,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管理艺术。企业经营者只要真正做到民主、诚信、正义、公平、平等、勤政、廉洁、不贪、不占、不奢,这样就一定能在人格上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敬重和信赖,在职工心目中树起崇高形象,与职工建立起互相信任、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
第四,坚持理顺分配关系,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发挥一件大事,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项内容,必须慎之又慎,认真做好。要针对当前企业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在坚持现行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基础上,把更加注重公平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调整和理顺内部分配关系:一是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纠正一些企业和经营者不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职工增收。二是要更加严格规范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收入标准,解决经营者自订标准,任意拉大差距,收入过分悬殊的分配不公问题。三是要更加严格坚持分配的透明制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四是要更加注意解决企业内部一些权力部门和权力人员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五是要更加关注低工资职工收入较快增长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调控机制,宏观管住,微观搞活,使机制在建设和谐企业中发挥好杠杆调节作用。
第五,坚持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念的培育,发挥其规范约束和沟通融合的功能。优秀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念,具有教育、引导、规范、制约和调适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和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粘合剂和助推器。因此,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和大力加强对全体职工进行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念的培育。要通过教育和灌输,引导职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仁爱”、“人和”、“中庸”、“信用”等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和为贵、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真的和谐思想,自觉调整人际关系交往中的消极心理和情感,摆正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把追求物质利益与追求精神文明统一起来,追求个人利益与兼顾他人利益统一起来,完善自己的人性、人格和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和心态,从而发挥优秀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理念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规范约束和沟通融合的功能。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工作措施 篇5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信念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人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关心和理解人,依靠、培养和造就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民主管理旨在通过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达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实现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和互相理解,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奋斗。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所采取的方式,诸如培育企业的经营理念、强化员工培训、规范员工行为、体现人文关爱、培养团队精神等等,都有着辩证统一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可以说没有企业民主管理,就形不成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不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很好地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把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作为培育企业精神的前提和条件,着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民主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一、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人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作用,努力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培养人,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团体精神,把整体的统一性与个人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吸引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民主管理,有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拓宽职工成长通道等形式,激发职工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把企业对职工的要求内化为职工的自我要求,把企业目标变成职工发自内心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力量,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人对基本物质利益的需求,让全体职工从企业发展中
得到实惠。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讲究民主法制的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不少不和谐的成分:有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形同虚设,企业的管理层为所欲为,企业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等等。因此,要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加强企业的民主法制建设,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受益权等合法权益,凡是有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司董事会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代会联系会议讨论方案,征得职代会通过决定,并向职工公开,接受广泛监督。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讲诚信的文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企业诚信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企业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违反劳动合同,缺乏对职工的诚信;以次充好、广告虚假,缺乏对消费者的诚信;不能履约甚至搞经济欺诈,缺乏对客户的诚信;财务失真,偷税骗税,缺乏对政府的诚信,等等。因此,加强诚信意识,建立我国企业信用体系,这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依法经营、道德经营的理念,在经营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取得双赢或多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的文化。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公平了才有效率,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职责。立足于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的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在企业中创造一种公平的竞争氛围。对于旧有的不合理体制必须逐次打破,制定新的、更为科学的考核办法,根据岗位、能力、贡献,建立新的工资、薪酬制度,实行多种分配形式,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整体的积极性,创造人力资源价值,使企业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不断壮大,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二、和谐企业文化与企业民主管理相辅相成主体上具有一致性。人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体现者,离开了人,企业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民主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同样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有以下三种含义:一是职工是企业为实施民主管理的主体;二是职工是依据法律和制度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三是参与管理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特点。
目的上具有相同性。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企业进行粉饰和包装,而是为了寻找一种能够理顺企业与社会、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从而实现管理要素和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内质和市场竞争力。职工民主管理的目的,正是要让职工通过参与管理、决策,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在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开凿一条汇聚智慧的渠道,营造一种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合力,而这也正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所应努力的方向和所应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在深入人心,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风气已经形成,并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作用上具有同属性。企业文化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发展而采取的人本管理模式,通过营造透明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发掘与利用社会公众关系资源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发挥增强企业内在的持久的竞争力作用。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多年实践与探索中,企业民主管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同时结合各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辅助载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员工热爱企业的责任感,关心企业的使命感,同企业文化一样为企业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实现形式上具有依存性。企业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就社会主义企业而言,二者之间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被看做是企业制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保证了职工主人翁地位。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可以提交职代会讨论并予以确立,并在民主管理中加以实践和完善,从而形成广大员工共同遵循的企业信仰和价值观。民主管理除职代会这一基本形式外,还有企务公开,平等协商,合理化建议,经济技术创新等多种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们与企业文化建设所采取的培育企业经营理念,强
化员工培训,规范员工行为,在这里培养团队精神等方式,都有辩证统一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建设上具有融合性。建设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都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最终目的都是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长久成长,这一共同的工作目标决定双方在工作渠道上的统一,正确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将会更加有效地推动两项工作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人力资源、党、政、工、团等部门职能有机整合,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工会由于自身职能和组织优势,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为载体,将工会的维护、参与、教育、建设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不但发挥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三、用和谐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
一是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企业性质、目标及经营方式等的价值取向,是“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它支配着企业的行为,这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要保证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的利益,不断创造解决人的需要和发展的新途径。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要打造员工理念体系,注重渗透灌输、规范养成、环境熏陶。企业中人是第一战略资源,其他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人的一言一行又是靠思想来支配的。只有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问题,才能使员工产生工作动力和劳动积极性。
二、重视员工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让员工参与到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中来。当企业拥有这种特别的文化氛围,员工学会了自我管理,就可以引导性管理代替命令和权威,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成就感、家园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团队精神和生产率。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权利和主人翁地位,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
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人力、知识、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求把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安排在最能发挥其作用、工作最富活力的地方,通过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有效结合,使员工由靠制度规范的“他律管理”变为靠价值实现的“自主管理”,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使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注重员工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重视员工培训,不仅要重视中高层员工的培训,更要重视生产服务一线员工的培训;不仅要重视员工生产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员工知识的更新。实施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员工培训制度,是实现员工自身发展机制的创新。企业实施员工技能培训教育,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及素质的提高,这种培训在企业内部要始终坚持下去。在职工培训方面,不单纯是注重对员工技能素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教育,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只有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注重知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共享,才能发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才有利于人的发展,才能打造学习型企业———竞争力最强的企业将是终身学习的企业。
发挥工会作用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篇6
摘 要: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工会如何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这是当前摆在企业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公会 和谐企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355-01
一、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在企业的落实与体现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这既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矛盾和问题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推进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能否得以实现。我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企业就是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效益不断创新,文化凝聚力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础,也是企业稳定有序的保证。和谐企业必然要求强化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并行的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依法民主管理从严治企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造得到尊重,得到支持。就是要强化创新观念,以观念更新带动实践创新,把广大职工的力量凝聚起来,展示和谐企业的活力。
二、工会组织要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构建和谐企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我国的经济成份、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企业工会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
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认真学习”的风气,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使“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成为企业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一是努力构筑学习的平台,让职工拥有学习发展权。要引导职工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让教育成为每位职工的内在需求,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实施提升职工素质工程。加强职工文化、技能培训,提供岗位实践锻炼的机会。开展学习培训、技术练兵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让职工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挖掘素质工程建设优秀管理成果,调动和保护职工的创意、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技能和抗风险的能力。三是安全生产促进稳定。要把安全生产与职工队伍稳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标本兼治,协调发展。努力建立与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持续开展学劳模、争标兵、比贡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新型劳动者。对那些管理搞得好,学有成效,贡献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五是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
三、企业工会要在培育企业文化中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是和谐企业的精神支柱。培育先进企业文化一是发挥造势作用,在培育参与主体上下功夫。结合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积极主动把浅层面的文体管理活动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充分运用宣传教育阵地和一切有效载体,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二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工会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帮助职工完善自我、适应竞争,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不断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工会要努力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给职工提供多方面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场所,营造一个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而奋斗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三是开展文化创新工程,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发展,努力做到活动项目不断增加,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使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经常开展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加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
四、企业工会要在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中构建和谐企业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和谐企业之本,只有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与和谐。一是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搭建职工参与的平台。在企业改制、改革与发展中,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创新职代会的组织形式、职权和工作内容。重点落实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维护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落实职代会重大决策的审议建议权、评议监督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推荐选举权。二是要创新厂务公开机制,畅通渠道,保证职工知情权和监督权。将厂务公开纳入企业控制程序文件内规范管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工会主动配合、纪监委监督检查、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新机制。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完善建制、履约、条款等程序。加强源头参与,创新工会维权运作机制和格局;要制定《职代会监督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设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三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形成自下而上的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体系,监督企业落实职工劳动、安全、生产、卫生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五、企业工会要在开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活动中构建和谐企业
创造企业效益,维护职工具体利益,提高职工生活质量是构筑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搞好扶贫帮困工作,重视统筹安排,“思想、组织、措施”三到位,挖掘现有帮扶资源。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从困难职工最迫切需要帮助的事情入手,做好工作。要竭诚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子女升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特困、困难职工档案,建立完善困难补助制度。建立帮困基金,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要开展“心系困难子女,爱心成就未来”帮困助学工程。兴办职工互助保险基金会,设立“职工安康保险”、“女职工安康保险”、“储金式意外伤害保险”、“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等险种,缓解住院职工的经济负担,提高职工互助互济意识和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特困和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就业档案,尽力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使困难职工家庭增加收入,减轻生活困难。
提升服务品质建设和谐企业 篇7
1提升供电服务品质的重要意义
(1) 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是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行动。进入“十二五”, 娄底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势头更加迅猛, 因此, 高标准提供供电安全保障, 高水平做好供电服务工作, 既是供电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在此过程中, 必须有效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立足本职, 迸发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工作热情, 客观分析电力供需形势变化, 规范服务行为, 完善服务标准, 创新服务方式, 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服务”宗旨, 以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是企业深化优质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级政府部门、广大电力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服务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
(3) 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是营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内抓管理, 才能外树形象, 才会有满意的客户。
2供电服务的现状
(1) 当前供电服务与客户的期待仍然存在差距。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业扩报装手续时间偏长;停电次数和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重要客户电源不足以满足要求等。
(2)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给供电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国家电网公司自上而下构建的“三集五大”体系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将带来组织框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的深刻变化。实施过程存在机构机制变化、岗位调整、关注力转移、人员思想波动等可能影响供电服务的问题。
3提升供电服务品质的重要举措
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既是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企业树立国家电网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1) 建设坚强电网, 提高供电能力。要更加深刻理解“电网坚强”的含义, 实现主干电网大跨越、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智能电网领先示范、配电网络大力加强, 为提升供电服务提供坚实物质保障。以娄底电业局为例, “十一五”以来, 电网建设共完成投资31.15亿元, 形成了以民丰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金竹山电厂和华润涟源电厂为支撑、以220千伏线路为骨架的高压供电网络;110千伏电网形成“手拉手”和环网供电, 基本满足N-1准则;35千伏电网的局部区域业已形成单环网和手拉手供电结构, 农网升级第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 强化设备运维, 改善供电质量。在推动电网外延式发展的同时, 全面开展设备状态检修, 试点重要城市配电自动化, 积极组织带电作业, 以此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运行效率;通过制定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形成设备状态检修标准流程;加强技术支撑, 深化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设备检测和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展带电作业种类, 扩大带电作业范围, 作业方式逐步向不停电作业和集中协同作业发展, 同时还可探索将旁路作业法拓展至电缆线路。
(3)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服务基础。依靠健全的培训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和严格的奖惩机制, 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供电服务队伍。管理者要履行好带队责任, 用多种方法激励、督促员工岗位成才, 引导员工形成对利益共同体服务文化的高度认同, 强化与客户和谐共赢、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服务意识, 同时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标准的服务规范, 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供电服务的过程中, 充分激发每位员工的情商, 以平和的方式、建设性的心态以及灵活的技巧, 为电力客户做好服务工作。
(4) 完善制度标准, 提升服务品质。建立规范的供电服务标准体系, 修订发布供电服务“十项承诺”, 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统一服务渠道、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 推行营业厅标准化建设;深化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客户信息收集中心, 严格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电能计量自觉接受严格监督, 配合国家电价调整, 落实新的电价政策;建立完善营销抄核收管理、营销稽查和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充分运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实现服务关键指标和工作质量的实时监控。
(5) 保障安全用电, 深化服务内涵。学习贯彻《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完善应急抢险和应急服务机制, 开展大规模联合反事故演练;深化客户侧隐患排查治理, 确保不发生因企业责任引发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事故。娄底电业局构建安全用电评估监督体系, 在湖南省率先推进与市经信委、市安监局联合开展的春、秋季安全用电服务模式, 采取年初下计划、结果有通报、隐患有报告、执法靠政府等多项有力措施, 树立了政府与企业积极履责的良好社会形象。目前, 为供电范围内所有客户建立了一户一档的安全用电档案, 并做到了安全用电“六个100%”, 从未发生因供电方原因引发的用电安全责任事故;常态化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进行事故演习, 保证在故障、事故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隔离故障, 恢复重要用户供电。
(6) 细化便民措施, 助力服务民生。大力推广科技应用, 通过银行、手机、互联网、POS机等多种方式打造“十分钟交费圈”;组建低压零星用户“快装队”“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社区服务;在社区建立电力公告栏, 向社区居民公告停限电信息、电费电量信息、服务承诺和相关政策等;充分运用95598网站, 建立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的良性互动。
(7) 主动接受监督, 营造和谐供电。通过社会监督, 进一步优化供电服务进度。如设立行风投诉举报专项奖励基金, 积极应对客户投诉, 实现客户投诉处置率100%;聘请行风监督员, 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 加强交流与沟通;开展客户满意率调查, 有针对性地了解和解决供电服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优质服务明查暗访, 对服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 杜绝行业不正之风。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的兑现率保持在99.99%, 供电企业在当地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
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篇8
关键词:乡镇企业 企业文化 博弈 和谐
从历次经济危机的经验来看,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总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乡镇企业在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企业文化缺失
从名称上来看,乡镇企业便与农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乡镇企业在建立初期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尚处在懵懂阶段。任何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都是第一位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属于企业“软环境”的建设,短期内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常常被企业所忽视。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早有定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经济对于文化的决定作用。受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乡镇企业长期以来处在企业文化缺乏状态。
(二)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因而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一些新兴的乡镇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引起了企业经营者足够的重视。由于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没有深刻的认识,企业经营者往往把企业的经营、发展、壮大过程片面地寄希望于企业文化之上,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发展的“万能钥匙”。其突出表现为:企业名字与实际不符,呈现“假、大、空”的特征;刻意追求名人效应,斥巨资邀请名人做企业代言人、为企业题字;企业文化的提出不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而定,所提内容往往不切实际,其所倡导的理念超出企业经营范围。
二、如何建设和谐乡镇企业文化
(一)乡镇企业文化要与自身经济相和谐
企业文化在建立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万能”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一定有多少豪言壮语,也不一定涵盖广泛。关键要看它是否由本企业经营经历而来,是否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背景、人员分布状况及发展方向而建立。
(二)乡镇企业文化要与自身特色相和谐
首先,企业文化应该是地区文化的缩影。以汽车为例,劳斯莱斯汽车讲求皇宫般的复古奢华,件件都是工艺品。同属奢侈品牌的奔驰-迈巴赫理念完全不同,它讲求的是高科技与时代特征完美地结合。透过两个不同汽车品牌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英格兰人优雅的绅士情怀与日耳曼人严谨、创新的价值取向。乡镇企业文化建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文化氛围,使消费者能够透过同样的产品看到不同的理念,这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要突出自身优势。试想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受到资金、技术、人才制约的乡镇企业怎么能与经营已久的城市企业竞争呢?所以乡镇企业文化的建立要充分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努力使本企业的特色文化成为产品、服务的灵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击败对手。
(三)乡镇企业文化要与外部环境相和谐
企业领导在制订企业发展规划时要着眼大局,不能以牺牲企业的发展前景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这种和谐的竞争观不仅要在领导层广为传播,更应该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善待“對手”,通过企业正当的商业竞争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和谐建设】推荐阅读:
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07-18
工会维护和谐企业建设07-03
建设和谐企业 促进宝安繁荣05-18
建设感恩文化 创建和谐企业(培训提纲)08-28
谈内涵式发展和建设和谐企业06-26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05-08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07-10
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10-05
和谐企业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