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魅力

2024-10-22

艺术魅力(精选12篇)

艺术魅力 篇1

舞台道具是戏剧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表现戏剧舞台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戏剧表演中直接和观众接触与交流的部分。通常分为大道具、小道具两类。前者如桌椅、床、机器等, 后者如杯、壶、花瓶等。

在布景设计中, 本来就包括了道具的。但为了制作的准确性及道具与人物、剧情的复杂关系和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有细致研究的必要。景物可以人性化, 道具是更能人性化的。我们在名画中和小说中可以看到多少画面和多少篇幅所描写的道具细节都反映了人物的性格。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特点, 它是典型环境中的一部分。

(一) 环境的需要, 为表演创造条件。

道具在表演中, 在剧情的发展、冲突上是起媒介作用的, 演员需要借道具来做戏和表达思想感情, 它使演员的动作有生活、有目的。更能刺激演员的创作情绪。道具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在有的剧目中, 演员手上或环境中没有道具, 但道具的形象, 还是体现在表演的动作中, 如在中国戏曲中开门、做针钱活等等, 有了道具使表演的空间起着更为复杂的变化, 使人物的活动更为逼真, 因此设计道具时, 应注意它的形式、色彩和布局。

(二) 装饰道具。

虽然它不是直接与表演发生关系, 但它可能问接地发生关系, 造成环境的气氛, 加强环境的典型性, 刻画人物的性格。在选择装饰道具的时候一定要严格, 必须能说明人物和环境关系的东西, 不是无目的浮华的装饰, 应该通过装饰形象来反映剧中事物的本质。装饰道具的且的性一定要强, 它才可能对戏有益。装饰道具是比一般的道具更难处理的, 所以被人称为“道具是一种不动的演员”。在中国古曲戏曲中没有布景, 但还是有着极其简单的道具, 而装饰道具, 它是近代戏剧中显示环境特点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有力的工具。

(三) 剧情道具。

它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 在剧情和表演的逻辑中起着串联的作用, 演员的表演与道具起着直接联系作用的。有些戏的故事情节是从道具上引起的, 因而这些道具在戏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对这类道具是要特别研究的。道具的大小、形式、色彩都应引起观众的注意, 这些道具就像《蓝桥会》中的桃子;《打伞》中的伞;《拾玉镯》中的玉镯;《罗汉钱》中的铜钱;《大森林》中的大黑熊等等, 都是由道具而引起的情节。道具紧密地联系着戏的整个情节, 道具设计和导演有责任注意加强和突出这些道具的效果。

(四) 主题道具。

有些道具, 可以深化戏剧主题, 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号志灯。既象征革命火种, 又隐喻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

再如《小市民》, 编剧[俄]高尔基, 导演[俄]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演出。剧中描写了小市民———包括小商人、小官吏、手工业者和一般城市居民等在内的个性特征, 指出了他们这个社会阶层所拥有的道德原则与思想意识, 如政治上动摇, 思想上自私自利, 作风上明哲保身等, 作者第一次描写了以火车司机尼尔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工人, 认为他们才是新的社会力量。这是高尔基的处女作, 但今天演来仍受到观众的欢迎。舞台上的道具是写实的, 但却提供了具有假定性的表演空间, 一个几乎可以称得上“破烂”的大衣柜被巧妙地多次应用, 秋千架的使用也颇有神来之笔, 舞台一角由手风琴、大提琴等组成的现场乐队, 黑衣人组成的歌队, 都有极强的舞台效果。演员们丰富的肢体语言, 有些夸张却毫不做作, 在充满戏剧感的表演同时, 也体现出深刻的内心体验。

(五) 意境道具。

有些道具, 可以营造戏剧意境。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马鞭, 营造出骑马奔驰林海雪原的意境;又如《秋江》中老艄公的船桨, 营造出划船于江上的意境。

(六) 性格道具。

有些道具, 具有象征意味, 实际上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如京剧《八仙过海》中吕洞宾的宝剑, 铁拐李的铁拐, 《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金箍棒等等, 都代表着人物的个性。

(七) 随身道具。

指演员随身携带的道具, 也叫“手持道具”, 如烟袋、背包等等。

由此看来, 道具不外乎两种作用:一是提供表演的使用, 二是刻画人物的性格。如一个小小的烟斗, 似乎也增加了政治家和学者的沉静深思之感, 抽旱烟似乎加强了农民的淳朴和厚道的表情。道具紧密地联系着戏的整个情节, 设计者和导演有责任加强和突出这些道具的效果。

艺术魅力 篇2

刚进去,就看到有不少人已经坐下等待了,我坐下来慢慢等待,也慢慢期待,终于盼到了大师——闫永丽登场了。她大大方方地坐下,拿起话筒,首先讲起了什么是歌唱艺术。我津津有味地听着,仔仔细细地记着,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音乐是有节奏、有韵律的。”

第二,闫老师又讲起了歌唱的起源。她一一给我们举例子,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更是陶醉其中,没想到小小的音乐居然有如此大的魅力。最终,闫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歌唱,起源于爱情。”

接着,严老师又讲起了歌唱的特点、歌唱的乐器和歌唱的姿势。每一个都让我浮想联翩。最后,闫老师唱起了歌儿,那嘹亮、高亢的声音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引得听众一阵阵叫好声、鼓掌声。

放心体验艺术魅力 篇3

17日,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人头攒动,“2014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启动发布会”在这里举行。该活动是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今年的法制宣传周在前两年的基础上,以“放心体验艺术魅力”为主题,向社会公众系统介绍各项艺术品市场的行业规范,并借此契机大力宣传其同时发布的五项新规。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中国嘉德的有关领导及拍卖、画廊行业人员,收藏、研究机构代表,媒体等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活动。

整个2014年宣传周活动将贯穿9月,20余个省区市的拍卖行业和北京画廊业将在活动期间持续推出包括论坛、展览、慈善义拍、咨询等在内的60余场丰富活动,为社会公众带来一场兼具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艺术品金秋”。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陈通认为:“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是近年来文化部着力打造的宣传活动,旨在推动艺术品市场从业者规范、诚信经营,帮助日益扩大的艺术消费群体、投资收藏群体‘放心体验艺术魅力’,让艺术品离大众不再遥远。”

五项艺术品行业规范解读

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制定发布的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标的审定规范》和《标的保存管理规范》三项规范首次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延伸细化至重要人员操守、审件、保管等具体业务环节。借此,也针对性地回应了当下社会公众对拍卖行拍品把关、拍品安全保障等环节的疑问。而由北京画廊协会制定发布的《画廊行业经营规范》和《画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则首次全面规定了画廊与艺术家、消费者、同行的行为规范。

发布现场,五项规范得到了拍卖、画廊业者的高度认可,表示将积极落实执行;参会藏家和媒体高度评价规范的推出,认为这不仅是行业自律的成果,也是让市场参与者“放心体验艺术魅力”的保障。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表示:以三项拍卖行业规范为标志,艺术品拍卖行业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等在内的市场规范体系已初步完善,“放心体验艺术魅力”的拍卖规范基础已初步确立。

《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行业规范对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的从业人员、企业管理者、拍卖师给出了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规范首先强调从业人员从行为举止人手,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从实际工作中人手,规定从业人员要承担若干义务,包括不得接受商业贿赂,保护商业秘密,防止不正当竞争,报告违法违纪行为,做好业内诚信自律工作等。此外,还对从业人员在境外活动也做出规定,切实维护中国拍卖行业的良好形象。

《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行业规范明确规定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程序。规范依据文物艺术品拍卖工作的实际,对标的审定提出“合法征集”“法律论证…科学方法”“价值研究”“知识储备”以及“职业品德”等六项基本要求。并把审定工作具体分解到委托拍卖合同签订前的初步审件,以及随后的会商确认、拍卖前标的报审、社会质疑的处理等环节。此外,规范还对审定方式和审定记录等方面做出一一说明,相信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工作能起到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行业规范从存放、包装、运输等三个方面对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的保管做出具体要求,明确规定从业人员应做好拍卖标的存放、点交、记录、包装、运输和库房管理等几个步骤。对保障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安全意义重大。为此,规范从拍卖经营实际出发,将拍卖流程中涉及标的保存管理的“硬件”条件和“软件”要求明确出来,给出具体操作的指导标准。对库房管理、库房基本设施、拍卖标的存放、拍卖标的记录、出入库管理、库房盘点管理等方面详细给出规定,另外,还对拍卖标的运输包装和拍卖经营安全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让从业人员有据可循。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李卫东秘书长表示,以三项拍卖行业规范为标志,艺术品拍卖行业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等在内的规范体系已初步完善,“放心体验艺术魅力”的拍卖规范基础已初步确立。

艺术品拍卖法律规范发展历程

在发布会上,中国嘉德副董事长王雁南向与会各界人士详尽介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法律规范的发展历程。

19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敲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槌。自此中国艺术品市场诞生。从1992年至2002年,是艺术品拍卖行业法律规范发展历程的第一个阶段,即艺术品拍卖法律框架确立阶段。在这段时期里,有不少法律规范出台,如:1994年,国家文物局颁发《关于文物拍卖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文物境内拍卖试点暂行管理办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诞生;2002年,《文物保护法》修订,确定了文物艺拍卖的合法性。

艺术品拍卖行业法律规范发展历程的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起至2012年的这段时间。这是个从法制建设转向自律建设,艺术品拍卖行业自律和规范初步确立的阶段。在此期间,2004年文化部颁布《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2009年,艺术品市场第一部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发布;2011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

2013年至今是第三个阶段,即新的行业自律与规范细化阶段。2013年全国共举办911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350.95亿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共计382家。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法律规范就是此次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

从199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诞生至今的这些法律法规中,有规范从业人员的,如2011年发布的《关于拍卖师主持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2012年发布的《拍卖师操作规范(SB/T10692-2012)》和今年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

规范经营行为的有2011年发布的规范流程行为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2010年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SB/T10538-2009)》;规范专业行为的有2014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规范》、2014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规范》和即将出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信息说明规范》(制定中)。评价经营行为的有2014发布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管理办法》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价指标》;有利于市场诚信建设的有2011年开始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

王雁南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数量的增加,规范品牌信用已经成为拍卖企业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细化行业自律和规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次要发布的三个规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过22年的努力,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中国艺术品行业也已经走上行业自觉自律的道路,并开始向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未来将为艺术品拍卖参与者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保障。”

全球拍卖统计年报发布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美国artnet再度推出《2013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深度解析201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成立于1989年的artnet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线数据资源的行业领头羊,一直致力于向全球艺术收藏者提供可靠的咨询,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

近年来,由于中国文物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球艺术市场格局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拍卖全球化趋势引人极度关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分析机制成为了市场的一大需要。为此,作为备受业界信赖的两家机构,中拍协与artnet凭借双方所独有的数据优势,再度开展数据合作并编制了该份全球市场报告,希望借此呈现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中最真实的面貌。

《统计年报》显示:2013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历了前一年的收缩后出现回暖迹象,总成交额达到548.8亿元人民币(85.1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28.8%。而全球从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企业总数也同步增长了12.7%,达到了662家。

从全球格局看,中国大陆地区仍是全国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主要市场,占72.5%的绝对性份额,中国香港、日本等亚洲其它地区占20.1%,欧洲、北美和世界其它地区所占市场份额总和不到10%。而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排名前五位共占据市场总额的42%,这五家企业均集中在北京和香港。

从拍品结构看,中国书画门类占据全球市场最大份额,成交307.1亿人民币(47.6亿美元)。从价位方面发现,中低价位拍品市场进一步扩大,本年度内全球95%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价均低于50万元人民币(7.8万美元)。

2013年,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拍品有429件(套),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232件(套)拍品来自中国大陆,197件(套)来自海外。但是,其中仅在北京就达187件(套)。

通过对比发现:2013年,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增长高于大陆市场17.6个百分点,率先回升至2011年的水平。在中国大陆地区,中国书画成交额居各门类之首,而在海外地区,则是由中国瓷玉杂项占市场主导地位。此外,本年度海外拍品成交均价已止跌回稳,中国市场依然呈下跌趋势但大大放缓。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历经了2009至2011年惊人的增长之后,自2012年开始逐步下调,2013年显现复苏趋势,拍品结构出现合理化调整,买家表现更为谨慎,价格成交更为合理,这都标志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步入更为成熟的新阶段。

Artnet负责人透露:“《2013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所使用的数据中,海外部分由artnet搜集自全球各地的拍卖企业,每一件拍品都经过专业编辑的整理和分类;中国大陆部分则由中拍协对全国具备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企业进行逐一统计和把关。其数据的全面性及准确性是同类报告中绝无仅有的。2013年的《统计年报》延续了上一份报告的风格,将品质与准确性作为首要标准,旨在为市场建立一个新的信息透明度标准,为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诗歌《乌鸦》艺术魅力分析 篇4

一.叙事的隐与现

《乌鸦》是一首带有诡异色彩的叙事体诗歌。以“我”的内心独白, 在超自然氛围中展叙男主人翁失去至爱亲人丽诺尔 (Lenore) 的悲伤抑郁之情。但是否是我们所常见的媚俗苦情桥段:男女主人翁相识、相恋, 美艳娇妻突发疾病夭折, 男人呼天抢地, 沉湎杯中物日日夜夜?该诗远非如此。尽管诗篇开头描述到, “我在一个阴郁的子夜, 独自沉思, 慵懒疲竭”, [3]66为逃脱抑郁而以书排遣濒于绝望的心境。但转而, 正如诗的标题所显, 一只乌鸦翩然而至, 轻轻叩击———轻轻叩击“我”房间的门环。拉动叙事主线的不是“我”这个叙述者, 而是一只以绅淑之风度栖落在房门之上的乌鸦。乌鸦造访, 主客相对, 遂展开一段心灵的倾诉和对人生悲乐的探究。这样的情节安排实际上是坡从叙述视角的策略偏移。那位让“我”神伤的夭折少妇除却“丽诺尔”这样的称呼, 无任何身份的彰显, 无任何话语权的给予。通篇都是“我”与这只乌鸦的角力。这样彻底地将女主角从爱情叙事诗中显性地剥离正是坡精心的构撰。叙事对象以乌鸦的压倒性优势入场, 原本萦绕在年轻人心头的美妇魂灵退场, 情节呈单线发展, 叙述的视点固定在“我”与乌鸦身上。传统的叙述视角打破, 故事的气氛围绕着“我”与乌鸦的冲突加剧而逐渐紧张起来。自风凄雨冷的子夜门外传来一阵阵轻擂开始, 叙事的视角便聚焦到黑暗中的隐者, “凝视者夜色幽幽, 我站在门边惊惧良久”, 当“我念叨‘丽诺尔’, 回声把这名字轻轻送还;惟此而已, 别无他般”, “我的整个心烧灼般疼痛。然后我推开了窗户”[3]106, 就在这隐与现之间, 惑与惊之中, 我们期待的是丽诺尔的幽魂, 然而一只乌鸦猛烈地扑扇着翅膀, 像鬼魅般突兀地扑入叙事的镜头。这种哥特式阴森恐怖的氛围顷刻间攫住了读者的情绪。坡是气氛营造大师, 对于叙述的节奏和氛围, 他都有精当的把握, 然后再调用种种技巧、元素等达到这种效果。不管是独白者的“现”、丽诺尔的“无”、还是乌鸦的“隐”, 它们在效果的营造中同等重要, 并且在坡独特的叙述视角里他们相互交织, 密不可分, 铺洒惊悚之美。

二.意象的隐与现

T·S·艾略特认为, 某些意象 (而不是另外一些) 屡屡重现, 充满着感情, 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啁啾、一尾鱼的跳跃,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一朵花的芳香……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 但究竟象征着什么, 我们无从知晓, 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这篇《乌鸦》也不乏意象横生, 它们诡异玄妙, 其含义不易规避。因为玄妙诡异, 才增添诗意之模糊含混, 阅读的快感随即而至。但这些隐与现的意象仅是诗人披露的冰山一角, 大量的意义沉没于背后的暗箱。解读这样的诗怎不艰难?我们姑且先认为这些意象是象征性的:乌鸦为全诗的意象之眼。《大英百科全书》这样解释“Raven”:普通乌鸦 (Raven) 几乎在全世界范围都代表着不祥的预兆, 如死亡、瘟疫和疾病。但这样一只身负黑色预言的乌鸦在“我”面前又摆出何种姿态?从诗的7-18节我们看到, 乌鸦飞进屋内, 栖于一尊帕拉斯半身雕像上。为何不偏不倚它就落在帕拉斯雕像上?毋庸置疑, 帕拉斯 (Pallas) 象征着理性与智慧。若是以约定俗从的寓意解读, 我们会认为这样的图景意味深长, 难道是狰狞丑陋无理性的乌鸦试图沾染理性智慧之光?还是深一层的寓意:“我”的理性与“乌鸦”的非理性抗衡?还是探索生与死的真理?我们可以通过坡的《创作哲学》、《诗歌原理》等诗论主张一窥堂奥。坡写道, 诗与科学论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诗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快感, 而不是求得真理;诗与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诗旨在获得含混的美感, 而不是明确的快感, 只有达到了这个目的才算是诗[4]67。他在诗歌创作中极其重视以情节或情调渲染出的一种强烈的“效果” (effect) , 诗的唯一合法领域就是美……最强烈、最高尚、同时又最纯洁的快乐存在于对美的凝神观照之中”, 而乌鸦与帕拉斯并置的悖谬正是一种“诡异之美”的能指, 这种荒诞的形式正由“美与丑”之间的张力展开。何必一定要通过意象抵达意义的彼岸?若以意象的象征性进行条分缕析, 那么诗中描述的妖惑鬼崇的荒原、投伏在地板上的“奄奄一息的余烬”, 基列的香膏、以及“那柔软、暗淡、飒飒飘动的每一块紫色窗布”又作何诠解?就如庞德所说“意象是一种在刹那间表现出的理性和感性的集合体”, 我们不妨从诗中虚实意象的对应、互映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漫溯诗心的渊底:不管是“漂泊来自夜的彼岸”的古鸦、帕拉斯半身雕像、余烬、还是瑟瑟摇曳的紫帘不过是些不理智的、混乱的、不能解释的意象元素, 但这些隐与现的意象相互干扰、冲突、对立以及抗衡, 才撩拨得人情绪排山倒海, 歇斯底里, 以至于“我”最后对着乌鸦呐喊“回你的暴风雨中去吧, 回你黑沉沉的夜之彼岸!留给我完整的孤独!快从我门上的雕像上滚蛋!”这才使该诗意义凸显, 呈现更具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 与所谓的“真理”无关。

二.话语的隐与现

《乌鸦》有十八节, 共108行。前七节为“我”的独白:从犹豫到彷徨, “我”或是轻声嘟喃、反复念叨“丽诺尔?”, 或是说“肯定”, “肯定有什么在我的窗棂”;而自乌鸦出现, 我并非惊吓至缄默, 反而频频诘问。从打探它的尊姓大名、召唤忘忧药、以致寻求“能否在遥远的仙境拥抱一位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 每一问都好似跌至空谷, 寥寥回响的仅是乌鸦“nothing more”与“nevermore”[5]413 (永不复焉) 的反复聒噪。“我”与乌鸦在这样的子夜不期而遇, 却无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以致“我浮想联翩, 猜度这不祥的古鸟何出此”。再一次, 坡耍出他惯用的“含混”之术, 后十一节全都以“nevermore”终结。没有答案的答案何尝不是一种梦幻呢?这种梦幻既是一种诱惑, 也是一种美。我们虽与正常的“对话”失之交臂, 而乌鸦的隐含之语却够我们慢慢嚼上好一阵子。这不是对话的失败, 是坡善于做加减法, 减到只剩一个反复不断的“nevermore”。这样莫名其妙, 似答非答的一个词噬咬得人发疯———种绝望、恐惧、悲凉的心绪仿佛要从纸面上殷出来一样, 飘溢难以言传的抑郁之美。这种递进式的情绪纠结, 就算是我的独白, 不亦精彩?再者, “nevermore”隐了多少画外之音, 虽听起来轻飘简洁, 却有金属的质感。“这一句话, 仿佛它倾泻灵魂就用那一个字眼。然后它便一声不吭”, 它像个铁锤, 一锤一锤的砸碎“我”的探索, 我的期待, 空落永不消亡的哀伤, 无处逃遁的焦躁不安。这种哀伤与不安浸透到诗歌的一字一词, 像跳动的音符泼洒到黑夜的每个角落。坡认为, 诗歌的长度应该以一口气读完为宜, 《乌鸦》不仅能一口气读完, 韵律如音符般可在指尖弹奏。全诗采用八步扬抑格, 格律工整, 音韵优美, 并成功地运用了头韵、行间韵等艺术手段。例如, 第十二诗节中有“beguiling”、“smiling”、“sinking”、“link—ing”、“thinking”等词, 其中/s/, /k/与/ling/清脆悦耳, 而到了十四节“grim”、“ungainly”、“ghastly”、“gaunt”[5]415, 运用了沉甸甸的头韵/g/, 听到这样一连串的浊辅音, 就似乎见到“我”咬牙切齿之相, 轻快的节奏猛地坠入低谷。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 不应假道于理智。它应该像音乐一样, 全以声音感人, 意义是无关紧要的成分”[6]148。坡深谙其道, 他的诗力求表现超凡绝尘的美, 诗就是音乐与含混的情绪的结合!总之, 不管是对话的隐与现, 还是韵律的静与烈, 以多维度的方式渲染气氛, 展现美感便是坡创作诗的宗旨。

在这样的安排下, 实际上诗人与美妇隐现, 乌鸦与死亡隐现, 死亡再与诗人隐现。爱伦·坡是一位在读者心头梦田播种的诗人, 透过这幻幻灭灭的隐现之张力, 他向读者心坎播种死亡之惊悚, 培植死亡之美艳, 绽放死亡之诗意。这就是一生落魄, 终始都与死亡阴影相伴的坡对死亡的直视与探索。当坡以一种审美的形式去看待痛苦与死亡, 现世的动荡冷漠, 尔虞我诈, 个体生命的孤立与飘渺都会远离。执着描写恐怖怪诞的情节何尝不是诗意的心灵同世俗战争的一种手段呢?当然, 在这隐与现之间, 诗歌的“效果”与“唯美”并重, 我们既感受到了作者对心理隐秘的探求, 也更清楚地了解到文本的艺术魅力和坡的诗歌原理。

参考文献

[1]刁克利.作者[J].外国文学, 2010, 223 (2) :100-107.

[2]http://tieba.baidu.com/f-kz=272167551.部分名人对爱伦坡的评价, 2007-10-07.

[3]奎恩.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 1995年.

[4]曹明伦.爱伦·坡其人其文新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9, 15 (7) :64-68.

[5]Poe.E.A.The Raven:from Tales&Poems of Edgar Allan Poe[M].NewYork:Colletor’s Li-brary, 2004.

艺术的魅力作文 篇5

从小时候我就开始涂涂画画,听爸爸说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纸上乱涂乱画。于是爸爸看我热爱画画就给我报了绘画班,起初是在少年宫哪里画画的,在那里学了两年的时间,然后听妈妈说小雨点画室不错,我就开始去小雨点画室上课了。

开始的时候老师让我给了我一幅画,然后让我模仿。随后老师给我拿了一张4K的纸于是我开始用‘毕生所学’来画这幅画。她是一个人长得把还算不错,我认认真真的话仔仔细细的话,大功告成后,我拿给了老师看,老师却说画的太小了。于是我擦了重画,画了一张非常大的画。老师说还可以,我就把他描边涂色。

于是我就在小雨点画室开始上课了,最初学的是油画棒,然后彩色铅笔,水溶笔,水粉画,最后是油画。在画画得起初始化不好到逐渐的越画越好。无论有什么不爱心的事情,都无法改变我对画画的热爱,如今我还是依然很喜欢画画,甚至是越来越喜欢了。怎么样也改变不了我对绘画的喜爱.

在学油画的时候几乎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我曾经画过梵高的《夜晚的咖啡馆》这幅画是我最喜欢的画,看到这幅画,我就对他情有独钟,用铅笔起稿后就开始画展来的天空,星星咖啡馆的底色,门,松树的颜色,画完这幅画我就对它爱不释手,这是我第一次画出我认为最好看的画,这幅画很简单,而且也非常的好看,看着这幅画总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总觉得这幅画非常好看。

因为我爱画画,所以我会画油画,勾线,上色,找细节,完成,就是这几部,让画栩栩如生。在华那幅画的时候,我用笔勾出线,然后观察颜色,把颜色涂上,然后画楼房,涂上窗户,画上星星,涂上松树的颜色,画上咖啡馆的背景,涂上门的颜色,画上地的纹路,画好窗子的纹道,要问我这幅画哪里最难画,那就是咖啡馆里的客人了,别看他就是一团黑颜料,但是也要勾勒出他的五官一开始,在还没画的时候,我就已经快画不下去了,但是与其在原地停留好不如向前进。所以花了改,渐渐地就越画越好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油画了,著名的《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用油画画出来的。起初我学油画的时候认为油画和水分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渐渐的我就发现了,油画比水粉更难画。画花的时候要有暗面,灰光面,亮面,明暗交界线......很多很多要注意的东西。而且你要是画花的时候没有亮面或暗面整幅画就会非常的不和谐。现在我画的是一副花的油画。现在我的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都因为我爱画画,我喜欢画画所以我才会坚持画画。

艺术典范 魅力再现 篇6

关键词:德奥艺术歌曲   典范   魅力   赏析   演绎

作为一种抒情艺术歌曲的表达形式,在十八九世纪欧洲的发展中,主要的形式是通过人声独唱与钢琴伴奏的方式,在这种综合模式的艺术表达中,在配合诗歌体裁的表达模式中,形成了音乐与诗歌结合的艺术典范。这种艺术表达的综合体裁方式,具有结构短小、内容丰富等特点,在歌词的运用上,大都是选择当时著名的世人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德奥艺术歌曲的形成路径中,19世纪早期的狂飙运动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成为了推动德奥艺术歌曲的强劲动力。在德奥艺术歌曲创作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优秀的作曲家与作品,这些作品聚集了艺术性、思想性、文学性等多种风格,不愧是艺术的典范。

一、艺术典范:文学音乐的整体融合

在众多的艺术歌曲表现中,德奥艺术融合了文学与音乐的表达技巧,在文学中展示出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体现出文学的气质。这些主流方向为整个文学创作与德奥艺术歌曲的表达融入了更多的艺术特色。舒伯特在德奥艺术歌曲的表现中有着一定的能力,尤其是文学鉴赏力与理解力方面,但是,他能融合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尤其是将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譬如,莫里克、海涅、歌德等等,将他们的诗作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其次,著名的歌曲家舒曼在歌曲的创作中,也注重对文学艺术的表达能力,展示出更多的文学修养与艺术气息。在舒曼的歌曲音乐艺术中,其文学修养也是在慢慢的培养中累积的,主要是吸取了歌德、让·保尔以及拜伦的文学作品,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还能将诗歌写作以及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融合起来,并能将诗歌的艺术表达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形成情感丰富、艺术气息浓厚的音乐世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魅力,能在质朴的音乐表达中诠释出一种坚强的力量。

勃拉姆斯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是与文学分不开的,其内心的诗人情结正好与其音乐家的气质融合在一起,这种对诗歌的执着追求,正好能完美的将艺术表达与诗歌形式结合,从而增强整个艺术歌曲表达的虔诚,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文学魅力。

因此,在整个艺术创作的观念中,德奥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单纯的歌词艺术魅力,也是具有深厚文学性的诗篇,在侧重于文学艺术以及音乐鉴赏的基础上,能突显出音乐表达中歌词的文学性、抒情性与节奏的融入,形成对音乐艺术表达的多种方式,并在整个音乐艺术创作中,力图形成文学性更强的诗篇与音乐创作的整体融合,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歌曲创作:声乐与钢琴的完美结合

在德奥艺术歌曲的艺术表达中,突出声乐与钢琴的融合,尤其是形成一钢琴为主的器乐伴奏形式,这是德奥艺术歌曲在音乐形式上的整体特征。从这方面来看,德奥艺术歌曲展现出来的是与声乐部分的一体性。这就说明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能将声乐与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从德奥艺术歌曲中声乐与钢琴伴奏的关系演变中,来分析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

可以从舒伯特的《冬之旅》为例,这首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中,这首诗是一组抒情性质的组诗,更是一部音乐配成的戏剧。在这部艺术歌曲中,舒伯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整体描述,全面地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形象:一个寂寞、孤独、对现实不满的苦闷灵魂。从这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舒伯特对人世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等,有着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又想要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于安宁。因此,这些都是舒伯特内心世界的展现,从这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舒伯特历史时期各个阶层、人物的思想情绪,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更好的形成了艺术表达的综合性。

同时,在《晚安》的歌曲艺术中,在钢琴伴奏的艺术表达中,形成了一种忧伤、叹息的下行音调,在稳定行进节奏中,展示出整个歌舞的基本调子,通过对启程旅途的心情准备,形成了整个艺术表达的整体魅力。在第二首歌曲《风信旗》中,也是通过钢琴伴奏的艺术方式,将一种飞速的音乐形态在旅途中旅游者心中的激动、怨恨的心情表达出来,从而展示出钢琴伴奏中的艺术情感方式。在著名的第五首中,《菩提树》具有更多的流行因素。在通过旋律的表达中,展示出一种安逸、温柔的节奏感,并采用E音调上的大小调进行色彩的调节,从而将主人公在经历不同遭遇中的情况表达出来,具有更多起伏变化的艺术魅力。在第九首的演奏中,对于《鬼火》的把握,更是通过钢琴伴奏的技巧性,将旅途者激动的心情与人间痛苦的理解交织在一起,形成对自己痛苦生活的一种终结模式,这样,更加增强了整个音乐表达的艺术性。在这部歌曲艺术的结尾处,主题《老艺人》更是鲜明的融入主题,起到点睛的作用。在老艺人的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命运共同点,这些艺术歌曲的表达,最主要是通过八音琴匣的音调,并贯穿演奏的始终,这种伴奏方式的表达,正好表达出老艺人的心情,也能将作曲家与世人的内心呻吟表达出来,形成音符与旋律中内容深沉、情感表达到位的音乐风格。

可以说,舒曼在内心世界的触及上,有更多的笔墨。并且,舒曼能将钢琴伴奏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利器,在整个写作手法与表达能力上,都能展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基调。在舒曼的作品中,钢琴演奏都包含有丰富的前奏与尾奏,从而提供更为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在整个歌曲色调的追求上,通过钢琴的艺术表达,形成一种“歌者意犹未尽,沉思者思绪飘扬”的艺术氛围,通过音乐,更好的将诗歌的能量表达出来,因此,舒曼在歌词的选择中,更加能扩大眼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能通过音乐的方式,诠释出一种浪漫的诗歌艺术。他更多的融入歌德、海涅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将有价值、创意强的诗歌作为创作的主流方向。并且,在追求歌词艺术表达的主体性上,能全新的将心理表达融入进来,在音乐中直接体现出诗句的语调,形成一种朗诵性质的旋律,譬如,在其创作的《我曾在梦中哭泣》、《诗人之恋》等,更加注重对整个诗词的表达,在细微处展示对歌词的强调,形成一种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生动语言的音质感,突出德奥艺术歌曲的典范作用。

在分析舒曼的艺术歌曲中,其风格与德国民间艺术是分不开的。这种传统模式的艺术表达,更好的将一种烂漫情调展示出来,譬如,在《林中相会》中,就是对德国浪漫主义典型之作的诠释,同时,与舒伯特的不同之处,舒曼在艺术表达中,不直接的描述显示的社会生活,而是通过抒情性与诗意性、幻想性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到一种有效的意境描述。譬如,在《月夜》、《黎明》等歌曲表达中,形成叙事性歌曲表达的场景模式,这种不同的主题都能展示出舒曼艺术歌曲的独到之处。无论是《母亲的幸福》还是《两个禁卫兵》。都能将不同主题形成巧妙的艺术表达。在舒曼艺术歌曲中,对爱情的描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能将各种柔和的音调,在钢琴表达中,通过细腻的方式传到听众耳朵之中,舒曼对于爱情的主角克拉拉有着一种深刻的描述,这些柔和的音符都是来源这份对爱情的追求,也是这份对爱情的表达,正好推动了舒曼歌曲创作的动力。

在情感艺术的表达中,形成段落方式的情绪表达,通过钢琴的声乐艺术,形成不同的意境与情绪性,并且细化钢琴内部情感的表达,增强整个艺术构成的平稳性。譬如,在《两个禁卫兵》的歌曲表达中,第二部分有着快板形式,在声乐部分上,构成四分音符的平稳行进,这样能与第一段的内敛情感相吻合,形成节奏感的一致性。然后在钢琴伴奏的作用下,形成连续八音符的三连音行进艺术,形成整个音域间的起起落落,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在平静中蕴含中一股暗流,形成作者内心情感的撼动表达。在通过长气息的灌注,对整个钢琴伴奏中的节奏感形成延续的音符,昭示出一种不可逃避的命运模式。

三、魅力再现:题材表达的多样嵌入性

在整个德奥艺术歌曲的表达中,对于文学母体中的题材选择有着更多的艺术追求,其中,各项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能与整个时代背景、艺术氛围形成整体的嵌入性。并且在整个歌曲的艺术表达中,始终都能诠释出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对人性以及人生意义的探寻。在德奥艺术歌曲的作者中,都能借助音乐中要表达的各种人物,形成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诠释,形成对非凡魅力的一种解答。

因此,在情感运用的过程中,这种艺术魅力能形成很大的带动效应。譬如,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唱歌的时候总是开喊,没有真正的唱歌。但是,又一次在演唱舒伯特的套曲《冬之旅》中,尤其是在演奏著名的《菩提树》的时候,情绪相当到位,音准把握也很好,甚至连一些细节的音符把握也很到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情感表达的拿捏很到位,尤其是在歌曲中想起了北方老家的秋天,寒风阵阵、树动枝摇,枯萎的树叶子像雪片一样哗哗往下落,心中很是凄凉。所以唱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辉煌地要把声音唱得很响,而是感觉是在低声吟唱或者是在诉说。然后老师又继续问他那中间出现的几处三连音的地方为什么唱的力度这么平均这么准确呢?他说其实也没有想太多的东西,只是听着伴奏的节奏音型,跟唱而已。——这其实就是德奥艺术歌曲的非凡魅力,它竟然富有自然诱导的作用,让一个学生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一首歌曲演唱得恰到好处。

四、结语

德奥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在音域上还是在旋律的表达中,都能通过融入细腻的情感、浪漫的情怀以及高雅的格调等,并在钢琴伴奏的引导下,形成一种情感元素的准确表达,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对整个气息的掌握,运用轻声与半声的技巧,并在歌曲的表达中强大强弱变化等因素,尤其是对德奥艺术歌曲中的舒缓旋律等,形成句子的气息支持,强调气息的密度,形成清晰的咬字,这样,能在结实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中将意境进行全面的表达,再现出一种非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 .长沙大学学报,2004(1).

[2]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3]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

[4]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5]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绣球龙灯的艺术魅力 篇7

“绣球龙灯”由龙头、龙体、龙尾三部分组成。共12节 (闰年13节) 。每节代表一个月, 两条龙共24节, 象征农历一年24节气。各节之间断开, 每节由两个绣球状的圆球构成, 球内有蜡烛点燃后, 灯芯向上永不息灭。表演时各节随龙头舞动, 引龙人持彩球 (龙珠) 戏逗红、绿两条龙作舞。其表演形式分“踩街”和“撂场”两种。表演内容有“二龙出水”、“龙马献图”、“跃龙门”、“龙门阵”、“大过桥”、“月亮门”、“抄连环”、“二龙逗宝珠”、“金龙盘玉柱”、“二龙戏水”、“摆字”、“吐字”等。《绣球龙灯》既有巨龙腾飞之势, 又突出了灯的特色, 两者并存, 钢柔相济, 极具观赏性。《绣球龙灯》之所以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能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其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绣球龙灯”外形

绣球龙灯由龙头、龙体、龙尾三部分组成, 龙头采用了龟首, 鹰爪、虾眼, 鹿角、马耳、马齿、牛鼻、欧阳须。加之张闭有度上下扇动的大嘴, 显示了龙的威严, 且有万物归为一统之势。龙体为多个断开的龙节组成的蛇身状, 可自由翻转舞动, 每个龙节由内外两层的圆球巧妙构成。外层似鱼鳞清晰华丽, 内层突出了灯的特色, 夜晚表演时, 龙体晶莹剔透, 无论怎样舞动, 内层圆球同烛光保持朝上, 永不息灭, 增加了《绣球龙灯》的神秘色彩。这是绣球龙灯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不可忽视的引龙人

前人有诗云:“艳说年丰五谷登, 龙幡九节彩云蒸, 瞥如声涌惊涛沸, 火树千条抢滚灯 (龙珠) 。”“龙珠”引龙人手持的引龙道具, 二龙翻滚, 蜿蜒盘旋, 这一切都是在引龙人的指挥下进行的, 引龙人是贯穿整个绣球龙灯表演的重要角色, 舞龙当中要求引龙人不但有敏锐清晰的引导思路, 而且要做出翻、转、腾、挪等高难度动作。在表演中与两条龙相互配合, 互相影响, 变为现实, 其核心是对人类需求的发现、分析归纳、筛选, 并以具体的材料、形态、色彩、功能的产品去满足人们的条件需求, 它的结果应当像人的性格与爱好一样, 是以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造型去引导与迎合现代人的生活欲望, 而设计就是将人们的需求及潜在需求进行理解并将其用材料物化, 同时这种物化又必须合情合理, 我们的设计观念及对合理设计的判断应当有相对科学的观念。应当根据目的需求, 针对具体的人或人群, 在现实的环境条件下, 选择人可接受的技术、形态与方式, 在艺术与科学性并生的原则下进行物品中的构思与形态设计、用各种各样的物品、各种各样的材料, 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各种各样的宜人色彩、各种各样的功能方式去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设计师就是将现代设计观念贯彻到每一件物品的设计之中, 创造性地开发、设计出新颖、实用、美观、精良、简洁的人造物。这些合情合理的充满激情的物品经过设计的物品最终构成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希望。

四、结论

鉴于上述观点, 我从内函化讨论了设计体系在材料和设计美学之间的广泛“联系”的观点, “设计”是一种人类行为, “工艺制作”是一种文化活动, 而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工业化体系。在此基础上, 人类通过设计来建立一种人的开放体系。我们借助宁波的服装产业基础, 讨论和以建设我们“行动——活动——联系”的设计学体系建构问题研究。

市场化是解决设计国际化、本土化的有力支撑, 设计文化工业化、商业化体系中, 具有美学功能最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在这个方面, 研究发现, 浙江学者周震豪先生的专著和一些列研究, 呈现了分散的研究态势, 浙江服装产业也呈现了各自品牌战略的分散体系。尽管如此, 在我国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上, 浙江关于设计美学功能以及产业体系、文化底蕴上, 还是使得我们研究的。本文的价值就在于此。

是绣球龙灯表演的核心人物。

三、形式多样的表演

绣球龙灯其表演形式分“踩街”和“撂场”两种。踩街表演的内容有:“二龙出水”、“龙打滚”、“抄连环”、“大过桥”等。表演形式突出了龙的威严, 要求舞者步伐整齐, 台步优美, 衔接紧凑, 动作敏捷, 配合默契, 一气呵成。绣球龙灯在“撂场”表演时有“金龙盘玉柱”、“单盘”、“双盘”、“二龙戏宝珠”等, 还可做“口中吐字” (条幅) , “口中喷雾”、“喷火”等。绣球龙灯还可根据需要摆出不同的字体和图形, 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众一心”、“和谐”、“开放”、“公元、年、月、日”等;图形有“五星”、“五环”、“三角”、“圆圈”等。这样的表现形式, 应合了主办方的主题, 丰富了表演内容, 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具有上述特征的绣球龙灯, 在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 是整个中华《舞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是中国民间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 是遗存、抢救、保护、发掘、扶植的重要对象。

四、艺术价值

绣球龙灯是表演艺术, 是植根于民间沃土, 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人们利用龙的形态, 将“绣球”与“灯”完美的结合, 将整条龙的“动”, 与分段龙节的“静”相结合。使得这项民间艺术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五、实用价值

在建设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进程中, 文化建设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民间艺术又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组织到一起练练“舞龙”, 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减少了封建迷信活动, 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文化部门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下, 绣球龙灯提高了演出技艺, 扩大了演出市场, 促进了民间技艺的交流, 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绣球龙灯”先后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河北省民间艺术展演、庆澳门回归天安门广场演出、北京第十四届龙潭杯花会大赛、八达岭长城和平文化交流促进会、重庆铜梁龙灯艺术节和中央电视台的录播。其精彩的表演多次受到各级领导、行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并多次荣获大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绣球龙灯”这条活跃在冀中平原上的巨龙, 将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定会飞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盖尔哈特·马蒂亚斯.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中国设计在线

[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1999 (3) .[4]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装饰.2003 (4) .

[5]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李明轩, 邱如美译, 华夏出版社, 2002年1月, P.41-45

[6]曹勇:産学間の知識フローにおける技術移転機関の機能試論──日本型TLOのライセンス活動の実地調査から、研究年報「経済学」 (東北大学) 2002.10, p249-269

[7]王毅等: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 《科研管理》2001年第6期, P.114-121.

注释

1. 周震豪, 《服饰美学功能论》, ISBN 962-8467-27-1/G·366, 2003年9月第一版。

全国高协组织教育发展中心, 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审定,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香港) 。南京师大《文教资料》2006年4月, 《高职美育:文化创新与技术生成》。

2. 参见周震豪《基于“行动—活动—联系”模型的高职危机评价研究》课题报告。

作者简介

戏曲“跟头”的艺术魅力 篇8

中国戏曲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艺术。先秦时期,以表现搏击为主要内容的“角抵”盛行,既为搏击,当然也就少不得会有各种扑跌翻滚的动作;从汉代壁画、砖刻、石刻、陶俑等出土文物中,时常看到艺人的倒立、扑跌姿态,可见在汉代“百戏”中,跟头已经在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唐、宋之际,戏曲艺术逐渐成形,到了元代,中国戏曲大致定型为今天所见的舞台样式。从隐约可见“明清传奇”身影的昆曲的许多剧目中,更能见到跟头的表演。至于近百年来新编的古装戏、时装戏、现代戏中,跟头更是随处可见。

戏曲跟头的种类繁多,就跟头的种类而言,主要分为:大跟头(含软翻类、手翻类、空翻类)、小跟头(含滚翻类、头手翻类和小跟头组合类)、弹板跟头、双人跟头、高台跟头等;按跟头的翻转方向而论,可分为前翻、后翻和向左右两侧翻“四门跟头”;按跟头的样式而定,又可分为单跟头和由两个以上跟头连接的串跟头。

为什么跟头会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或许是由于跟头具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

一、虚拟性表演,让观众产生“真实感受”,获得审美愉悦

虚拟性表演在戏曲中经常可见,如:进门出门、穿针引线、骑马乘船……表现战争更不可能当场杀人,只能用虚拟性表演,于是戏曲有了“武打”。大凡戏曲的武打戏,唱和说白都不多,像京剧《雁荡山》这样的大武戏,竟然没有一句唱和说,全部靠演员的形体动作解决问题,其中跟头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探听敌情”、“水中搏斗”、“抢占山头”、“消灭敌人”,跟头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最后的“决战”,多人多样式的跟头,把武打场面瞬间激化,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让观众在观赏刀光剑影与翻腾扑跌中“真切地”感受到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激烈、残酷的同时,荻得艺术欣赏的审美愉悦。设想如果没有跟头,《雁荡山》的观赏性必将大大减色,甚至无法演出。

二、将人物性格外化,使观众“为之动情”

跟头不仅在武戏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戏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跟头能够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形体动作直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受到感官的强烈刺激的同时,砰然心动。在《扫雪打碗》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顶风冒雪追赶上了离家出走的侄儿,老人紧紧地抓着侄儿的手,要他回家。侄儿不愿回去受人虐待,猛地用力向上一甩胳膊,本意是想挣脱老人,谁料这一甩胳膊,竟然将老人掀翻在地……这一生活中很平凡的现象,到了戏曲舞台上可就不平凡了。侄儿一甩胳膊,老人就地来了一个高难度跟头──“转身180度硬抢背”既表现了侄儿的急躁情绪,又表现了老人的猝不及防,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戏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老人背侄儿回家。想一想,一个老人被如此“重重地”掀翻在雪地后,不顾伤痛还要坚决把侄儿背回家。任你观众铁石心肠,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了。从戏曲成形至今,经过长达数百年舞台实践的积累,今日戏曲舞台上的跟头,可谓花样翻新、琳琅满目。仅就跟头的“人体翻腾技巧”层面而言,戏曲的跟头很可能逊色于体育竞技项目中的“体操”乃至杂技。但体操中的跟头能取代戏曲中的跟头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戏曲中的跟头从头到尾都是和“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跟头只是整出戏的一部分。离开了戏情、戏理,跟头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它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表演,也不是简单地以追求高动作难度为目标。

戏曲跟头在运用上有很强的目的性。“跟头的运用都是戏的需要”,运用跟头是为塑造人物服务、为表达人物的情感服务,这才是戏曲跟头真正的价值所在。设想在《空城记》中,如果让诸葛亮来一个“高台云里翻”下城楼的话,翻得再好,观众恐怕也不会认可!

三、跟头培养了戏曲演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戏曲的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各行当均有自己的武戏,如《伐子都》、《铁弓缘》、《挡马》、《白蛇传》(《盗仙草》《盗库银》《水斗》等折)、《武松打店》、《挡马》、《闹天宫》、《八仙过海》、《雁荡山》等。如演员不具备深厚的“跟头”功底,就很难完成表演任务。因此,戏曲演员必须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以翻、扑、腾、跌的各种跟头训练,使戏曲演员周身关节舒展,增强腰腿的力量和柔韧性,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进内脏器官对各种翻扑的适应能力,在掌握各种门类跟头的同时,培养了戏曲演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才能轻松熟练地完成难度很大的表演。

摘要:戏曲中的“跟头”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技艺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跟头”不仅培养了戏曲演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能够通过虚拟性表演使观众产生“真实感受”,获得审美愉悦,更能将人物性格外化,使观众“为之动情”。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展现 篇9

1 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门艺术,播音主持具有两方面魅力。一方面,口语化表达。播音主持的主要方式是口语表达,但是只有个性的口语魅力才更易取得受众的支持与喜爱。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主持人应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选择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更易接受[2,3]。另一方面,充分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主要传达的新闻信息画面很少,更多的是口语表达。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思考新闻信息的内涵。

2 分析播音主持具有的基本素质

2.1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高低对于播音主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心理水平,主持人才可从容应对节目主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播音主持工作对于主持人的挑战能力、灵活性、随机应变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同时,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心理素质,主持人才可快速应对突发性事件,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保持亲切感、平和感。

2.2 业务能力

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对节目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播音主持水平是业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主持人不但需要专业、系统的播音主持知识,还需要在文学素养、文化功底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的发音、措辞、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判断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只有各方面都做好,主持人才能充分展现播音主持的魅力,从而使观众产生心灵共鸣,深化他们对主持的印象,有利于广电事业的发展。此外,主持人应具有采集、编排、监制等能力,有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

2.3 思想道德水平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主持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从思想道德角度而言,主持人应具备高尚品德,原因在于主持人具有传播文化的重任,拥有众多受众,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主持人才能客观地传播文化、新闻等内容。

3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展现途径

3.1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传播的内容应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所以主持人应及时关注国家、社会上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身边的新鲜新闻和时事新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关注社会动态的过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关注社会动态,采用个性化口语表达,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引导受众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换言之,主持人采用质朴、通俗易懂、自然得体的口语化表达,报道百姓关心的新闻,使他们产生心灵共鸣,从而体会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同时,主持人可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形成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此外,强化播音主持技能也是主持人展现主持魅力的重要方式,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主持人先天的发声、嗓音等条件都不同,致使他们的声音效果也不同。为此,主持人应强化自身的发声技能,熟练运用发音规律,最基本的就是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区分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等,并且控制好呼吸节奏。

3.2 提高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情感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产生心灵共鸣。因此,在主持节目时,主持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到魅力的展现,同时情感也是主持人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充沛的情感极易使受众和主持人产生共鸣,所以主持人必须重视在主持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传达信息的速度与效果。

4 结语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主持人不仅是社会、国家新闻内容的传递者,还是媒体、受众沟通的桥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是提高电视节目的重要途径。因而,主持人既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平等基本素质,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情感表达、关注社会动态等能力,不断完善自身,服务社会大众,更好地投身广电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征宇.主持传播能力与人际传播能力辨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12-13.

[2]万俊杰.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4(11):46-47.

浅析声乐艺术的魅力 篇10

一、歌词是声乐的基础

声乐中的文学成分具体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歌词上。我们唱歌都是在歌词提供的一个发声基础上进行的, 所唱出的是带音乐的文学语言文本。这种文学语言是具有语义性的,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贝多芬, 《第九 (合唱) 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的《欢乐颂》。如果说单听音乐没有歌词, 人们只觉得有一种激情澎湃自由神圣的感觉, 却很难说请其具体内容, 正是因为用了席乐《欢乐颂》这首诗才使得这首曲子成为受众范围最广的交响曲之一, 当然文学语言与音乐的结构有其特定的规律。

1. 歌词的凝练美

歌词只作为歌曲的构成元素之一, 它的生成创作需要受到音乐这种独特艺术的限制。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 歌词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容量内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因此歌词应是简单精练的。有人打比方说“精练是花中之花, 蜜中之蜜, 歌词就是精练的艺术, 铺张浪费, 拖泥带水冗长繁赘都是其“癌症”。巴尔扎克说过:“艺术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事物来表现尽可能多的思想。”生活是广阔的, 宇宙是无限的, 词作者只能选取某些最有典型特征意义的形象和细节, 通过各种艺术手段, 以小见大, 以少盛多, 于尺幅之间展万里之势。

2. 歌词的旋律美

汉语言本身具有声、韵、调的结构。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是可以吟咏歌唱的诗体。作为歌词的语言, 更应该用容易上口, 和谐流畅的艺术语言。它的声律美主要来自音节、节奏。歌词音节的美主要在于韵与调中, 即歌词的押韵和歌词字音声调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不同而形成的平仄的交替运动与重复:节奏的美体现在歌词的句子的内部词语和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 也就是音节与音节的相互关系, 或二二一停顿、或二一二、或一三一等。

3. 歌词的抒情美

它不仅要求在形式上精练, 朗朗上口, 更要求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 即歌词应有情感的美。“语言总得依着情绪, 依着情绪的质, 依着情绪的力度, 依着情绪的节奏, 依着情绪的色彩。”诗是从诗人的心里喷涌出来的真感情, 真思想。歌词是适宜歌唱的诗, 它的情是声乐之情的基础, 是曲情的导向。作者通过对形象的述写, 创造一种真善美的意境, 抒发自己的深沉思想和强烈感情, 让情思走进人们心灵, 或泛起人们心河的涟漪, 或卷起内心汹涌的波涛。情与境同, 歌词的情寄于境中, 这个“境”是意境。意境是内情与外景在以形传神的形象之中水乳交融, 是情、理、形、神的统一。

二、曲情是词情的升华

曲, 在这里指的是歌词的旋律, 是乐音有组织的运动, 是按一定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独立的声部。歌曲中的曲是对语言的一种旋律化创造, 是歌曲的灵魂, 是声乐艺术的血脉。卢梭说:“旋律包括了比词语本身大一百倍的力量。”足以见得旋律在歌曲中的重要意义, 它作为一种符号体系的记载和表述, 以其独特的魅力直捣人心。

1. 旋律的造型性

旋律是由不同音高, 不同音长, 不同音强的乐音组成。其构成要素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等等。它以声音的形式在时间中自由展现, 如果说我们用视觉感知旋律, 它就是由各种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强强弱弱、快快慢慢的曲线连接而成, 中华民族崇尚线性规律, 犹如中国画, 线的造型作用是关键的, 它的作用不仅显示与有形物象的形态轮廊, 也可以表现抽象的, 不稳定, 步确切的物象。线条疾徐快慢, 欺负变化责是情感的思绪表达方式。线的长度, 移动速度和方向是线的三大特点, 方向是线的灵魂, 线是方向的外化。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绘画, 没有旋律就没有中国音乐, 旋律线体现着音高关系和整体结构模式, 闪现出的是生命的律动、运动的美, 这线有曲有直、有粗有细、有大山型的、有锯齿状的等等千变万化的形态, 他们或表现紧张、简洁、刚直、或表现不安、运动、或表现稳重平静, 或表现优美, 华丽, 高贵…….这些线受到如音高、节奏、调式等因素的限制, 而“拍子”节奏与合音, 如果孤立的看, 都只是些抽象品, 没有什么音乐的效用。他们只有通过旋律, 作为旋律的因素或组成部分, 才能够获得一种真正的音乐生命。

2. 旋律的言语性

雷哈尔说:“音乐本身没有歌词的帮助, 不仅是语言, 而且还是通用语言, 这正是音乐在全部其他语言中前所未有的优点, 因为其他语言都是不经过学习就已懂的暗语。”也就是说, 音乐是人类灵魂最深处共通的语言, 每个人听到它都有自己内心的感受, 它的含义是无限的, 其它语言无能为力的时候, 音乐是最动人最有力量的语言, 它能言不言之语, 旋律表现的是情感, 是主体的内心生活、敞开心扉去聆听它, 你也能如在山水画中一样、体验到“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窃兮冥兮, 其中有精。”圣桑说过:“它的主要作用以及它的胜利恰恰在于洞察心灵, 沿着勉强可寻的途径向心灵挺进, 音乐使于词尽之处, 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 它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 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也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黑格尔则说:“音乐在使情绪和想象流露与音调中却仍应使沉浸在这种感情中的灵魂超出这种感情之上, 即不受内容的约束干扰地, 单纯的感到它自己, 正是这种情况构成了一个乐调的真正的可歌唱性。”人的歌唱和旋律表现就像鸟儿在树枝上, 云雀在天空中, 唱出欢快动人的歌调, 是为歌唱而歌唱, 是纯粹的“天籁”, 没有其他目的, 也没有明确的内容。

三、声情是抒情的表达

声乐艺术有了词情和曲情之后, 就具有了一种无声的书面的抒情魅力, 单声乐艺术是人声的艺术, 它最终需要演唱来表现, 完成了创作的歌曲有赖于演唱的声腔体现, 也只有通过人的演唱并产生了听觉审美效应之后才能完成其艺术创造, 在演唱过程中, 情感的抒发是音乐艺术的最终目的。黑格尔说:“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愁、痛苦和惆怅等等, 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感都回溯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德国作曲家音乐学家斯迈耶也曾说:“情感因素蕴含着音乐真正的生命, 而音乐是再现强烈感情的工具。”

摘要:声乐是极富抒情魅力的, 词情是声乐艺术的抒情基础, 曲情是词情的升华, 声情是抒情的表达, 对词情、曲情和声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是对声乐抒情魅力的阶段性和统一性的探讨, 能进一步明晰声乐艺术的抒情本质。

关键词:词情,曲情,声情,抒情魅力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于润洋主编, 音乐美学文选[M].中央音乐学学院出版社, 2005年版.

废旧大楼的艺术魅力 篇11

这栋大楼有9层,共有36间公寓, Cheik邀请世界各地80位街头涂鸦艺术家以他们的风格来改造, 花了9个月时间将大楼内外改造成国际艺术展场, 计划命名为“巴黎十三区之塔”。经过一番创作后,每间房间都成为了一部独立的作品,而人们则在各个房间前排队等待欣赏。

目前这处大楼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但2014年它最终还是会被拆除。

Exhibition at a Glance

星球大战:当科学遇见想象/2013年10月15日—2014年2月23日/美国圣何塞技术创新博物馆/这场《星球大战》的展览由卢卡斯电影公司与博物馆联手举办,星战迷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服装、武器等电影中使用的道具和尤达大师的模型,还能走进实验室,亲手尝试操纵机器人,抵抗地心引力,展开自己的太空冒险之旅。

2013新加坡双年展/2013年10月26日—2014年2月16日/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双年展向来青睐于东南亚和亚洲艺术品,今年更是邀请了80多位来自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家来展示。双年展的主题混合了诗意与政治,其中40%的大型装置展品是为这一次的双年展特意定制而成。

波普艺术设计/2013年10月22日—2014年2月9日/伦敦巴比肯美术馆/这是首个波普艺术和设计同时出现的展览,共汇聚了200多件来自罗伊·利希滕斯坦、克拉斯·奥尔登贝格和加埃塔诺·派斯等波普艺术家及设计师的作品。波普如何影响设计将是重点探讨的话题。

初探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篇12

应当看到, 戏曲演员表演艺术造诣的高低、雅俗, 是千差万别的, 不可泾渭不分, 混为一谈。虽然, 戏曲演员具备了基本的技巧, 即通常说的“四功”“五法”表演程式, 就可以登台扮演角色了, 但要塑造人物———这是演员的最高任务, 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戏曲表演艺术需集功底、经验、阅历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以及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磨练, 方可水到渠成。

不同层次的美, 产生不同的审美价值;不同境界的艺术形象, 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美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先决条件, 并不等于美就必具艺术魅力, 它还需要其他因素参与构成。比如有人说“青春就是美”, 这话不对吗?对的。但它是就自然的人体美而言的, 而且只是人体美的一种取向。艺术审美是追求艺术创造之美, 艺术魅力更是艺术创造的精深体现。所以戏曲真正能以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的, 如“活红娘”、“活关羽”、“活孔明”的, 都是在“而立”之年后, 不在之前。京剧大师梅兰芳、荀慧生、宋长荣等以及我们淮海戏著名艺术家杨秀英、魏良召等, 还有我团的两个“梅花奖”得主魏佳宁、许亚玲, “白玉兰奖”获得者吴玲等, 几乎无一例外。我们中年演员们何必为青春已过, “人老珠黄”而感伤呢?这是世俗偏见吗?不是。表演艺术的造诣当然不是简单的资历、资格问题, 不能笼统地说“嫩姜没有老姜辣”, 因为有的“老姜”未必就辣, 而个别的“嫩姜”未必就不辣, 这需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对待。

艺术进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登攀, 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深入, 才能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进入高层的境界。如清人王国维先生所说, “古今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戏曲表演艺术艺无止境,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决非欺人之谈。

戏曲艺术的“传神写意”与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虾、蟹, 从不画水, 人们都能感觉和联想到水的存在。戏曲程式表演历来是有桨无舟, 有鞭无马, 端着空酒杯而酩酊大醉等等, 观众也皆认可, 然而这都需要一定的艺术造诣才行。“依葫芦画个瓢”可以应付, 但不可能产生艺术意境。是的, 高层次的艺术欣赏常常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 但艺术审美本身是一种实在的情感意象交流。

戏曲演员的拟美形式是在人物、情感与唱、做、念、打等表演程式的结合中展现的, 自然不能缺少情绪、姿态和韵味。一颦一笑, 一目一眸, 或静或动, 均不忘美的体现, 不忘组合构造美的瞬间。靠旗、褶子、水袖、髯口、扇子、手帕、云帚、马鞭……都是创造美的物质, 关键是人的掌握运用。

著文作画讲究谋篇布局, 导演排戏有总体构思, 演员演戏得对全剧的情绪、节奏、声腔、舞蹈、技巧有合理安排, 才能使舞台展现疏密得体, 张弛有致, 产生和谐而完整的美感效应。不懂得“字面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的道理, 容易造成事与愿违的审美失重感。要知道, 表演艺术是发挥的艺术, 又是控制的艺术。而当艺术进入高级阶段, 是控制而不是发挥。例如, 演员为追求拟美效果的强烈, 把激情的唱段、身段、“绝活儿”技巧排得过紧、过满, 显然是盲目幼稚行为。恰恰相反, 表演艺术的魅力需要成熟。成熟的表演, 应当是布局精当、分寸适度、色彩调和、节奏富于变化的表演。

表演艺术的最高追求是创造意境。关于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作过这样的阐述:“何以谓之有意境, 曰:写情则沁人心脾, 写景则在人耳目, 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戏曲表演以形传神的艺术成就, 就是这种境界的实现。毫无疑问, 最好的“做戏”也是艺术的浅显, 因为它直白而无意蕴。表演艺术的意蕴来自演员体验感受之意象, 并使之对观众接受意象之唤起。这是由于意蕴并不在于对象本身, 而在于所唤醒的心情。“唤起”与“投入”, 也就是无形的艺术魅力的显现。

上一篇:妇产科护生的带教体会下一篇:体育教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