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2024-10-22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通用12篇)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1

0前言

在我们国家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必须对学生总体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 综合考虑几个方面, 充分挖掘同学们的学习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因材施教的方法, 将激励的学习方法运用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够严格的落实这些激励的教育方法, 就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本篇文章对于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激励教学做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1 激励教育的概念和分类

1.1 激励教育的概念

激励教育从表面上来看, 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鼓励,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励教育对于教师来讲, 就是通过创设一些符合学生中学阶段思想的情景, 并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下来, 督促他们尽快的完成这些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一部分的学生本身对学习体育兴趣不大, 再加上体育的基础问题, 就会对体育这个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 最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也就不能在体育上实现突破。教师应该正确的将激励教育的做法引进到课堂上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体育方面的突破。

1.2 激励教育的分类

首先, 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念, 那就是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感情寄托的, 这种感情贯穿于教学之中的每一节课, 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学习兴趣, 也就更加愿意学习这个课程,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可以与学生积极的进行感情方面的交流, 增加双方的了解, 及时的知道学生在课程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情寄托, 最终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其次, 则是勉励方式的激烈教育方式。从我们现在发展的阶段来看, 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 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勉励方式,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他们的身体情况, 如果同学们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 教师就应该将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加大辅导的力度, 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相关科学人员的报告中指出, 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能够提升他们对这个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因此, 我们在进行备课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己的建议, 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终确定出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政策, 这样同学们也乐于学习,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少。

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有一些学生表现的非常优异, 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表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奖励, 这样就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更好的进行和准备下一个阶段的学习。面对那些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同学, 教师不应该过分的指责和批评, 可以找这些同学进行谈话, 了解他们的想法。最终在谈话之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们没有任何压力的进行学习和运动。

最后, 我们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宽容态度。在课程教授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是非常常见的, 对于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应该以狭窄的心胸来面对, 应该采用宽容的态度。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和修养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也积极的进行引导, 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而同学们对于教师的意见和批评也应该虚心的接受, 不能心胸狭隘, 听不进教师的劝导, 这样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破裂, 最终出现严重的教学问题和事故。

2 激励教学方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1 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能够让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更加充足,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之中, 可以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原则相结合, 制定出每节课具体的完成目标, 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比如同学们在进行长跑体育测试的过程中, 完整的跑完一千米的长度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 很多学生看见这些之后就会产生失败的心理。如果教师的引导得当, 则可以给同学们制定一些短期的目标, 将其他班级同学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 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参照同学作为目标,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进行长跑的兴趣, 最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2 奖惩机制的落实

教学过程之中不能仅仅只有奖励而没有惩罚, 否则会严重的打消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同学们都希望在课程之中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同学们的这种心理进行激烈, 将同学们的潜力开发出来。如果同学们没有完成自己制定出来的目标, 教师则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 这样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比如在教授同学们篮球课程的过程中, 一部分同学们的篮球基础较好, 教师可以对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 适当的增加他们的投篮次数, 给予这样累死的奖励。而一些篮球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们, 没有完成投篮的目标, 就需要适当的给予一些惩罚, 比如惩罚他们做十个原地高抬腿或者是俯卧撑等动作。这样的奖惩结合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完成教学目标。

3 小结

综上所述, 激励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加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重视激励教育的作用, 将激励作用灵活的运用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之中, 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继红.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6) :21-22.

[2]王腊姣, 卢刚.浅谈游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 2011 (07) :12-13.

[3]许峰.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12 (08) :14-15.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2

一、应用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应用文课并不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这决定了应用文课在课程设置上不受重视。其次,应用文在考试中的地位并不明显或并不重要,导致了部分授课教师和学生对其不重视。没有学校的重视,应用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教材、教学理念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学生不重视,则会在课堂上出现听音乐、聊天、看课外书的现象。

2.对学生认识不清。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有农村,有城市,不同的地方,教学资源的分配不一样。在城市,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设备充足,教学理念先进,这就使得城市的学生很可能从小就接触过应用文,甚至具备较好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知识;在农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教学理念都存于绝对的劣势,学生整体应用文知识、技巧水平都无法与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最重要的是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而大学应用文课教材却是一样的,教师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那么势必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部分学生又觉得教学进程过慢,无法统筹兼顾,那么应用文课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教学容易流于形式。应用文是实用性文体的统称,注重实践性,()无论是格式的把握还是写作技巧,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磨炼,而形式教学无论如何都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是应用文课教学的要求,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在应用文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摒弃传统文化授课方式中过分注重格式的死板硬套,却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感悟;过分注重教材文化知识点的理论学习,却不能在实践中来验证知识点。总之,应用文课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无论是技巧特性还是格式等知识点都应在实践中进行验证[1],不能流于形式。

4.教材把握不准确。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应用文课的教材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性,无法有效秉承教材的要求和精神,有的甚至采用“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经济类文书的写作、实验报告文书的写作,而没有着重介绍行政公文的写作[2],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应用文的实用性,给应用文教学的发展带来长远的伤害。

5.教学方式单一。与其他普通学科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极容易受到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而教学强调一体化和统一性,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应用文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文学素养、领悟能力等又是不尽相同的,若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则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6.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复杂庞大的教学内容相比,应用文选修课教学时间较少,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和练习,但是否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是否练习教师无从得知。而由于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不高,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帮助不大。

二、应用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应用文课教学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只有对他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在教学进程、方向、重点的把握上游刃有余,才能做到教学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迁移。具体的方法如下: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初步的调查;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教学的进程。

2.实施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在应用文学习中形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不能克服教学整体的求同性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那么学生将逐步丧失应用文学习的动力,甚至厌学。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视学生天赋的差别,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分层分类完成后,针对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进行统一的讲授和解答[3]。实施差异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应用文学习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进行分组教学,让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和训练。此外,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人多时少的限制,这是差异化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差异化教学应以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讲授为主,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疑难问题解答,普遍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单独解决;在辅导个别同学的基础上,应督促其他学生进行练习,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之处。

3.培养学习兴趣。在应用文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据此进行写作,并组织应用文写作比赛,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运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下都能积极地勤学苦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应用文比赛,启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的应用文水平,弥补应用文选修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参加应用文比赛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文技巧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这是因为,实践活动是学生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然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甚至把应用文学习嵌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所以,我们的应用文选修课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让应用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挪出一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参赛学生介绍自己应用文的体验和收获,介绍自己在实际生活应用应用文的经验,引发其他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现有的应用文课教师都是在以竞技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不适应体育专业教育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对应用文课教学的认识,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确保能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教学。

4.定期举办课堂活动。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教的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的学习空间被教师的教学活动大量占据,学生很少对现在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更难把已学的知识和当前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对比和联系,学习全部是通过课堂灌输来实现。长久以往,学生被碾压的喘不过气来,使得学习失去趣味性,积极性自然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自由学习空间非常重要。在自由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可以对应用文的格式、特点、写作技巧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堂课上,我们可以专门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温习学习过的,预习将要学习的,避免学生因贪玩而无法进行自由学习。

比如,模拟日常办公中所需的文宣进行应用文写作比赛。在比赛中要求学生尽量把学过的知识或课文中的技术应用其中。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还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应注重把握活动发展的方向,确保比赛与教材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无论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何,都应给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多动手。在这样的一个自由的互动性强的空间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应用文教学是一项系统、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的集合,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思想注定不适应应用文教学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要想提升应用文课的教学质量,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丰富教学形式、实施差异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推进应用文教学由单一的技术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的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应用文写作,提升应用文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8):176-178.

[2]陈。关于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33-34.

[3]张鑫。中国现代最早的写作教学论―――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的实践品格以及当下思考[J].理论学刊,,(10):125-127.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公民的基本地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文科综合中的重要课程,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引导来完成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了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真正将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运用相结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中,通过对切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建构

地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进行延展,最终形成适合高中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基本的案例教学程序:

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反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程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检测评价—教师:指导迁移—学生:运用练习—学生:反馈—教师:反馈评价

这样一套案例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填充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堂课程,在教师提出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提出典型有意义的案例,案例中可以结合图片、图表等综合性的元素,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概念、规律和成因等归结到一个案例中,通过这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以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同时,也学习新的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时,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思考的内容和结果,加入到小组讨论中,一边讨论,一边分享,从而得出最佳的结论。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1.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方面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学习要求来进行的。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兼顾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比如,在学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可以选择“泛亚铁路的建设”作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泛亚铁路建设方案的图表,

如下表。

泛亚铁路三个建设方案的比较

对于这三个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到底选择哪个方案最好,并且给出自己的理由。在进行这一教学时,学生需要借助地图来完成思考,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情况以及经济问题,让学生从地形地貌、投资运营、里程长度、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最终结果是中线优先,其他两条铁路作为辅助。

通过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地理观,将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注重过程与分析方法的案例教学

像针对过程分析的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强调学生体验和研究的过程,打造类似地理实验室的案例教学,将实验性的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

比如,当前雾霾多发,这是地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即测量几个不同地区的PM2.5值,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到城市中心广场、火车站、汽车站、热电站、化工厂、公园、植物园、郊区利用PM2.5测量仪器进行PM2.5值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综合成一个数据表格,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城市不同地区PM2.5值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种方式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几乎是自己完成整个教学探究的过程。

3.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人文方面的知识,针对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上述PM2.5的例子为例,同样的案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应用,通过PM2.5探测的结论,学生再来讨论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这就属于更深一层的思考,深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积极有效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苏日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才智,2013(16).

大学篮球教学应用体育游戏的分析 篇4

1.1体育游戏的内涵概述

体育游戏是指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在选定参赛双方或多方队员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参赛规则,使参加者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双方或多方比赛的友好竞争,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相关参赛人员在比赛竞争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亦能加强队员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友好互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及合作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体育游戏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广泛体育爱好者的支持和热爱,尤其是青年人,其具体原因在于,其不仅能够满足青年人对于胜利的渴求,亦能起到强健其精神、体魄的作用,同时也能满足其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

1.2体育游戏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体育游戏进行分类,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如按照体育游戏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竞技性体育游戏和非经济性体育游戏;按照体育游戏的目的来分,可以将其分成耐力游戏、速度游戏等,像体育游戏中于篮球相关的小组拍球比赛就属于对腕力进行考验的耐力游戏。以此类推还有很多一些其他的分类标准,在此,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

1.3体育游戏的特点

虽然体育游戏的种类很多,但是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各体育游戏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体育游戏的目的性,也即任何一种体育游戏都是带有一定目的的,或是对人智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亦或是对人身体某个方面的素质训练等;二是体育游戏的角色性扮演,但是与人们在生活中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不同的是,体育游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因此人们在体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其作用仅存在游戏中,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性不大;三是体育游戏的规则性和趣味性,体育游戏的规则性是保证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体育游戏只有有了一定的竞赛规则,才能保持其吸引力和趣味性,也只有规则才能保证体育游戏能在公平、公正的氛围里得以开展,并实现其特定的教育意义。

2体育游戏和大学篮球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原则上来讲,体育游戏和篮球教学具有“同源”的关系,因为两者皆起源于原始的游戏,其所不同的是篮球被收录到大学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之中。体育游戏的实质是,其是在特定目的和准则下所开展的一种群体性体育活动,在其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求队员拥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同时又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因此,其在实质上是符合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意义和目的的。将体育游戏恰当的应用到大学篮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智力和体力训练作用,同时亦能增加大学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篮球活动的热爱和对其进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双方的共同健康发展

3大学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3.1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鉴于大学体育教学相关大纲的要求,在大学篮球的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一周只有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大概为90分钟左右,而这一节课中并不仅仅只是篮球的学习,亦有排球等各项体育课程学习。因此,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在大学篮球的教学中引入与篮球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活动,如进行同距离的投篮比赛、运球比赛等,不仅可以起到丰富教学的作用,亦能增加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及对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和引用时,一是要保证其与篮球教学内容的相关联性,二是要保证其趣味性,避免单一、重复的体育游戏影响学生篮球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3.2培养篮球技巧,激发体育兴趣

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多沉迷于NBA篮球赛,在见识过注明篮球运动员娴熟的篮球技术之后,很多学生会升起羡慕之心,并以之为学习动力。篮球比赛虽令人沉迷,但却其技术的练成却不是朝夕即成的。为培养学生的篮球技巧,为其以后的篮球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大学篮球教学就要加大对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集体训练,而某些环节的训练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简单重复的篮球动作更是是学生心理、生理的一种考验。自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助于学生精神注意力的集中,培养扎实的篮球技巧,同时亦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以后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如在篮球基础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也即对学生进行运球的基本性锻炼,其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腕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精神上耐力的一种考验。若只是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排球,易造成学生厌烦心理的出现,但若是根据该项内容设计成一项体育游戏,例如拍球接力赛等趣味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耐力,亦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运球技术也就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3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将体育游戏应用到大学篮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游戏对学生进行智力上的启发,亦能使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成强健的体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坚毅品格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现代社会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如在进行篮球教学内容相关游戏的设计时,可以将一些篮球基本原理、基本技巧运用到体育游戏的设计中,激发其通过体育游戏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并能创造性的应用到篮球活动中;同时,体育游戏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释放,并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释放身心压力,并产生运动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在篮球活动中的灵活性和敏感度;而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竞争则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并促进学生团结友爱、团队精神、遵守规则等优秀品德的形成,为其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社会品德基础。

4如何将体育游戏应用到大学篮球教学中

4.1将体育游戏应用到篮球教学的热身环节

传统的篮球教学热身活动及其他一些体育的热身活动都是简单的慢跑或者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长此以往,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偷懒等懈怠行为的出现,使这些热身活动达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将体育游戏设计应用到热身活动中,设计一些相关的热身小游戏,并通过这些小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热身活动参与性,并提高其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主动性,来起到真正的热身作用,以避免篮球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出现。

4.2通过体育游戏测试学生的篮球素质

不同学生由于体质、身体、体重、爱好等的差异可能对于篮球运动中的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素质和爱好。为打造更好的篮球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正式的篮球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篮球素质能力的测试,为更加真实地达到测试效果,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体育游戏的设计,并在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以确定出每个人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身手比较灵活,个子较低,可能比较适合传球;再比如,有些同学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且个子较高,身体弹性较好,可能较适合投球等。这样一来,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篮球训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篮球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3将体育游戏应用到放松活动中

大学进行篮球教学,其教学目的关乎生理和心理的双层方面,而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将体育游戏应用到放松活动中,不仅可以起到缓解学生生理疲劳的作用,并把学生从日常紧张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亦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学生的身心俱得到放松,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双方的良好互动,从而使整个篮球的教学过程都能在和谐融洽的氛围内得以顺利开展。

4.4将体育游戏应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中

篮球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其对于参与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拥有充沛的体力、强健的体格,同时亦要求其拥有较好的身体灵活度和弹跳力。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身体素质的训练,但是单调、重复的身体素质训练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坚持。基于此,就可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通过趣味体育游戏来增添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动力,如“钻地道”游戏可以用来对学生身体的灵活度进行训练。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心的兴奋度,亦可以在此基础上收到更好的训练结果,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5在大学篮球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5.1注意对体育游戏时间和游戏量的把握

在篮球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篮球教学,因此在体育游戏的设计、选择和实施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把握;二是要注重游戏时间和游戏量的把握,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确保恰当的游戏时间和游戏量,既要确保游戏目的的实现,并能为即将要开展的篮球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又要保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篮球教学内容的学习。

5.2要设计具有积极意义的体育游戏

篮球教学的本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教育,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加入一些积极向上的、正面的元素,不但对其身体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同时要对其人格、心理、情感等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以培养其形成优秀的品德以及坚毅、协作的精神品质。

5.3要保证体育游戏和篮球教学之间的相关联性

因为体育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篮球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功能,因此在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其以篮球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助于篮球教学目的的实现。如在传球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要以该项教学内容以游戏主题,设计一些传球机会较多的体育游戏,像传球接力赛等有趣味的体育游戏,以达到教学内容和体育游戏主题的一致性。

5.4要保证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学生现阶段技能的充分结合

在篮球基础和技术的把握上,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有错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要充分考略到学生自身对于相关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就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其可能对于一些篮球的基本动作掌握得不是十分熟练,因此在体育游戏的设计中,要多倾向于对其进行基本篮球动作的训练,如运球、拍球、传球等基本篮球动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倾向于对其进行一些篮球技巧的训练。

6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将体育游戏应用到篮球教学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热爱和主动性,亦能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促使其形成健全的、向上的品格,同时也有教学目的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学篮球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并练就强健的体魄,以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将体育游戏应用到大学篮球的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亦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大学体育,篮球教学,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吴小军.浅谈体育游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3(20).

[2]孙伟.浅析大学篮球教学体育游戏的运用[J].新西部,2013(6):134,163.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5

微课具有微型化、视频化、网络化的特点。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要求内容精简,围绕重点、难点等展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利于课内课外学习,也有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避免了一言堂的枯燥乏味,又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使教学效果最有效化。微课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使学习变得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具有随时性、可重复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急诊医学又称急救医学,与生命密切相关,覆盖面广泛,时效性强,广泛普及急救知识有利于生命的救治。在急诊医学中运用微课的表现方式,既有利于医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急救知识的科普。下面就以心肺复苏术为例进行阐述。

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急救技术之一,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是最常用、最有效挽救生命的技能。由于大脑缺氧6分钟就不可逆的死亡,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的教育是很必要的。传统上,一般采用“示教室集中授课+实验室操作”的方式,即在示教室由教师讲述有关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及要点后,学生轮流在模拟身上操作。这种方式难以普及。而微课为简短的微型视频,通过网络传播,更易于传播。

选题是制作微课的最重要环节。选题首先要突出重点难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心肺复苏术中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整个微课的设计及编排上要突出此重点难点,让学习者更容易获取关键信息,印象深刻,从而更容易掌握。

选题后就要进行素材的准备。一个好的微课需要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合为一体。常用软件有Photoshop、Aftereffects、Flash、3dsMax、Audition等。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操作技术,可考虑情景、视频动画、文字等相结合,从突发事件入手,引入其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再过渡到操作本身。如“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出现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倒地,第一目击者立即上前施救,施救过程,最终施救成功”。重点突出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视频的录制可采用外拍式和内拍式相结合的方法。外拍式:使用数码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运用课堂、互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展示微课的教学过程。内拍式:在计算机中安装CamtasiaStudio、Snagit、录屏专家等软件,通过PPT、word、画图工具等呈现。心肺复苏术的录制以外拍式为主,可运用数码摄像机,模拟一场马拉松比赛出现的意外事件,拍摄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尤为重要。

视频录制结束后要进行剪辑。其目的是对一个或多个摄像机同时录制的内容进行编辑,使其更加精美和流畅。常用的视频剪辑软件有Premiere、SonyVegas、CamtasiaStudio、会声会影等。视频录制结束后,进行剪辑,去除累赘部分,充分突出判断意识状态、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加上文字说明,而结束部分可用一张PPT做简略的总结点睛,PPT中可运用一些口诀、简写等方法以便于记忆。如心肺复苏术操作中的CABD(Circulation、Airway、Breathing、Difibrillation)。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用;双语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75-01

双语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新疆地区,双语教学的理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而双语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深刻。因此,加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双语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对汉语以及哈萨克语进行熟练的应用十分关键。

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用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这是新疆地区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双语教师十分罕见。因为很多语文教师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十分优秀,但是其哈萨克语的教学水平与语文教学水平不能较好的平衡。这就使得双语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以汉语为主,以哈萨克语为辅。而教学中的不平衡,必然会影响双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目前双语教师的缺乏,是当前制约双语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严重因素。在笔者所在的院校中,就出现双语教师极度匮乏的现象。因此,至今院校还未树立起培训双语教师的教学体系,这对于语文课堂是一种极为不利影响。所以加强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十分关键。

2、缺乏双语教学的教案

在很多院校中,其双语教学图案十分匮乏。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还未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这就使得其在教案方面,语文与哈萨克语教案未能融合,导致其在双语教学中有着很多不够协调的方面,尤其是在教案方面,很多学生的课本都只有汉语,采用的是全国版的通用教材,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哈萨克语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逐渐使用自编教材,这的确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有针对性的学习,但是在开拓思维以及专业性上,其依然显现出很多不足。因此,加强双语教学教案的编写以及建设十分关键。其不仅要融入地方性的语言特色,还要将双语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自主的去预习和复习。

二、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用双语教学的策略

1、逐步适应阶段

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先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为学生树立起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卡片,卡片上面可以有图案,然后让学生分别用哈萨克语以及中文说出来。这样必然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极大程度的增强其在学习中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能够逐步的进行适应。

2、逐步引入阶段

这一阶段中,学生对于双语教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据。以汉语教学为基础,逐步的引入一些初级的哈萨克语词汇。从而加强学生对哈萨克文化以及汉语文化的感知力。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篇目进行教学,这样针对性的教学,必然能够让学生的能力有着长足的进步。在上双语课之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让其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引入时,可以对一些篇目的背景进行介绍。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诗句,让学生分别用哈萨克语以及汉语进行朗诵。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这两种语言,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机会。这样必然能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融合自己的双语水平,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3、丰富课堂内容,转换教学方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总是偏重于中文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厌烦。有的教师也喜欢偏重于哈萨克语的讲解,这样学生会觉得太过于单一,从而缺乏对汉语的认知力。因此,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十分关键,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剪切一些好的双语视频,或者优美的文字到课堂内容中,这样就能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总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分小组讨论学习,口语练习。等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入到课堂之中。都能较好的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的双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用双语教学十分关键,其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能充分了解中哈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实际进行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2]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王斌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7

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问题。在篮球教学中由于受到场地、课时等因素的影响, 难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理的应用分层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在高职篮球教学中, 老师根据学生对篮球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同, 参考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篮球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一来, 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 篮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得到提高, 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为了改变传统的高职篮球教学现状, 合理的应用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长远来看, 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 其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

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依据教学大纲, 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来。教师要花费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现有的篮球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 分组后要对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一过程需要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层次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篮球教学中, 大家在一起上课, 由于学生间的篮球技术存在差异, 一些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怕大家看笑话不敢尝试, 一些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上课的内容太简单而觉得没有兴趣。分层教学法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 让篮球水平相近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 学生没有了技术落差感, 为篮球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同学之间进行篮球课程学习, 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个人体质得到逐步的加强, 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三、高职篮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 大致可以将学生的篮球水平分为三个等级, 初级、中级和高级。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每个小组的基础水平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

1. 对于初级水平小组的学生, 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培养学生篮球知识学习的兴趣。

为了将单调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各类篮球比赛, 尤其是NBA的比赛视频可以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感受篮球的魅力, 培养篮球学习的兴趣,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效果会更好。结合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 进行基本的体能训练。学习一段时间后, 教师可根据掌握情况组织简单的比赛, 在比赛中体会战术、动作要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小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到中级水平的小组, 这种晋级方式会激励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篮球技能。

2. 中级水平小组的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已经掌握, 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篮球技能水平。

这个级别学生的篮球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这一现状, 运用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现有的篮球水平。在实际教学中, 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技术要求反复练习,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组织小组比赛, 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对于这一级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学生也可以申请进入到高级水平小组。

3. 高级水平小组的学生的总体篮球水平较高, 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动作已经非常熟练, 希望在比赛中学习技术经验, 对这一级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是加强全方位的技术水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 比如身高, 灵活性, 让其在篮球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开展友谊赛, 赛后让学生谈谈比赛的体会, 教师根据比赛的情况, 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运用分层教学过程中, 分组教学要客观公正, 同时兼顾学生个人意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教学的条件和学生的意愿, 方法要注重创新, 要及时的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 让学生能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不足的改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课中合理运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分层教学不仅兼顾基础差的学生, 也使水平好的学生不觉得教学内容单调。在教学过程中, 合理的根据各个级别组织相应的比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习愿望, 还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长期运用分层教学法, 高职篮球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摘要:我国近年来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投入逐步加大, 提倡全民健身。篮球作为一项健身运动受到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篮球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指出了分层教学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篮球,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樊克良.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与实施[J].学校体育学, 2012 (19) .

[2]郭大勇.高职篮球课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 2010 (7) .

[3]张剑.浅论分层教学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16) .

[4]谢绍嘉.论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 2012 (29) .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中职,动量定理,体育教学

1 中职学生的体型特征及身体素质状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地处祖国南疆, 位于东经104°26'~112°04', 北纬20°54'~26°24'之间, 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目前广西的现状是:贫困山区的中学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对从事体育活动的方式非常有限, 加上乡村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偏低, 在缺乏与发达地区体育教学交流的同时, 体育教学理念也相对比较落后, 同时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足, 造成对学生体育教育不够重视, 不论从校方或是家长方面, 对学生的体育教育重视程度均普遍偏低, 一方面是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大。

1.1 中职学生的体型特征

以我校汽车科男生为例, 了解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特点。我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广西各地市县, 均为广西籍, 80%为世居的少数民族, 主要以壮族、瑶族居多, 其次为苗族、侗族, 年龄在16-19岁之间, 平均身高约为167m, 典型的南方人特征, 体型均偏瘦弱。这个年龄段的年青人对运动危害的认识不够, 故对运动中的防范意识都不够强, 同时好胜心的驱使, 运动中的亢奋难免使学生在激烈的运动中奋力冲撞成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身体伤害。

1.2 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态与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程度表现

通过对我校10Q06、10Q07两个新生班的80名学生 (全部为男生) 进行调查, 在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本人有哪些体育爱好、对上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有哪些擅长的体育项目、是否喜欢观看体育比赛、业余时间是否会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是否经常生病、体育运动是否有助于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体育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良好的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解, 统计分析后, 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 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程度相对较高。

2 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应用与分析

为做好中职学生的体育教育,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 更应注意考虑如何教会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避免因碰撞造成的伤害, 最大限度地把伤害降到最低。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的问题。现通过速度与力量的分析, 科学的指导体育运动的教学, 切实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2.1 动量定理原理

动量定理是指: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其公式为:Ft=Δvm

首先, 我们来解析一下动量定理。

对于质量一定的物体, 其动量增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数, 一是使物体动量改变的合力F, 合力F是指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二是合力F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t, 而物体动量的大小, 又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 因此, 动量定理能够很好的把体育运动中的速度与力量联系在一起, 为体育教学服务。

2.2 动量定理的特性分析

以学生跑跳中从高处跃下为例, 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触地, 为尽量保证安全, 他落地时采用的最好方法是:让脚尖先触地, 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学生从高处跳下, 其动量变化一定, 让脚尖先触地, 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是为了延长与地面间的作用时间, 从而减小相互作用力, 延缓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 也就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2.3 动量定理的具体运用与分析

在对中职学生的体育教学中, 应充分运用动量定理来指导学生的体育运动。

2.3.1 足球运动的碰撞分析

球类运动中, 足球是男生普遍喜爱的一项户外运动, 但同时也是碰撞相对较大的一项运动, 因足球造成的身体伤害在所难免。

足球踢球的方式有很多种, 现以脚内侧踢球为例来分析。脚内侧踢球可分为五个环节:助跑、支撑脚的站位、踢球腿的摆动、脚触球和踢球后的随前动作。对于踢球后的随前动作, 是指踢球脚与球接触时踢球腿仍以触球时的同样摆动速度继续前摆和送髋的动作, 其目的就是缓和因踢球腿的急速前摆而产生的前冲惯性, 以维持身体平衡, 同时可增大出球力量和踢球脚与足球的碰撞时间, 并且衔接下一个动作。由动量定理知, 对于踢球后的随前动作, 由于加大了踢球的力量和踢球脚与足球的碰撞时间, 从而加大了足球受到的冲量, 导致足球动量增量的增加, 使足球踢出瞬间的速度变大, 最终让足球飞行的路程就更远些。

停球的目的, 是为了让快速飞行的足球能迅速停下来。接空中飞来的足球常用的停球方式有足部、腿部和胸部, 无论用何种方式接球, 其动作要领都是一样的, 就是用准备接球的身体部位, 向来球的方向前伸, 当触球的瞬间, 接球部位回撤, 回撤的目的, 就是让足球与触球的身体部位的碰撞时间尽量延长, 由动量定理知:忽略足球的重量分析, 在发生同样改变的动量前提下, 碰撞的时间越长, 足球给触球部位的作用力也就越小, 这样身体对足球的控制也就越容易。

2.3.2 减小碰撞的自我保护

侧滚翻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 由于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 所以小学的体育教学中, 就有了侧滚翻的学习。但是, 不少人对于用侧滚翻来进行自我保护的认识不足, 特别在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中, 往往被摔伤,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不懂侧滚翻能起到自我保护的科学原理。例如足球比赛时, 奔跑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造成突然摔到的事情时有发生, 由于运动速度大, 人与地面的碰撞力会很大, 会导致人体受伤。如摔跤时, 用手直接触地, 往往导致手的骨折。为避免人体受伤, 在摔跤时, 即人体在与地面接触的瞬间, 顺势做一到两个侧滚翻, 就可以大大延长人体与地面的碰撞时间, 由动量定理可知, 人体与地面的冲击力也就大大减小, 这就是侧滚翻的作用, 它可以使人摔伤的几率降至最小。

3 动量定理指导运用的成效

在体育教学中, 除强调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中的指导作用外, 更应注重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练习, 引导学生学会用脑来学习和从事各种体育运动。使学生做到边学边想, 让他们的思维认知与身体的练习感知充分结合, 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学期后, 对以上两个班80名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动量定理的教学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教学, 绝大多数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锻炼状态, 能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参加体育锻炼, 使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4 碰撞分析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意义

在教学、比赛或训练过程中, 由于人与人运动的对抗性, 特别是球类运动, 因为身体的接触, 必然存在对人身的安全造成危险, 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在体育伤害事故中尤以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造成的伤害事故最为严重。为此, 在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中, 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在提高运动质量的同时, 也要教会学生懂得, 如何在运动中减小碰撞力量, 借力错位摔跤以保护好自己等, 注意避免因运动身体的接触而造成的伤害。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9

(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概念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所谓“主体参与”, 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使学生和教师能够良好配合, 使体育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教育应遵循教育本身并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地有方法地开展教育, 方可体现教育的精髓。“主体参与”是较新颖的教学方式, 以我国最新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为依据, 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 在教育中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热情为目的。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及“主动参与”

“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均是近些年来教育界所主张的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也有不少的区别。“主体参与”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从教到学的准备阶段到后续各个阶段为主体, 它所强调的重点是学生这一“主体”。而“主动参与”更为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相对而言, “主体参与”比之“主动参与”有着更宽的范围, 它不止包括“主动参与”的课堂部分, 同时包括课前的准备阶段与课后的工作, 在“主体参与”中对教师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主动参与”教学法已取得了部分成绩, 也适用于很多学科的教学, 而针对体育教学这一科目, “主体参与”有更明显的适用性。体育教学与传统学科相比, 更为灵活自由, 有更多的选择性, 在考试中也易于区分安排, 可较为简易的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爱好选择来安排教学, 易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 部分学校现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班级的限制, 逐渐将几个班级融合在一起上体育课, 课程内容不再是统一的, 转换为形式多样的如排球、篮球等多项体育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各个项目均有教师进行指导, 有了更好的教学针对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应用分析

(一) 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育也是一样, 在不断的尝试中更为完善。传统教育中, 主要的模式是教师的讲, 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简单的提问之中, 并未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体育教学中, 所有学生基本上均进行着相同项目的练习, 教师在课上讲某一动作的技术要领, 然后演示给学生看, 更多的是以学生的“模仿”能力来给其体育成绩打分, 长此以往学生也很难取得进步。对此, 为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体育教师应侧重于使学生学会方法, 并能够应用于实际中。例如, 针对初中体育中的排球教学, 传统授课方式是教师首先对排球进行简要介绍, 而后简单演示关于排球的操作, 之后就是让学生根据演示来机械地练习, 最后以学生练习的“还原度”来决定其体育成绩。将“主体参与”教学法应用其中, 找寻到合适且符合标准的方法。在给予成绩的时候, 不应该单纯根据学生的动作水平, 还应结合学生的课上表现、自身水平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

(二) 创造宽松体育教学氛围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 而学习效果也受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乃至各学科的教学中均应尽量为学生及教师创造宽松的氛围。宽松的氛围不仅包括学生体育上课的场所条件, 同时包括教师给学生授课时的态度。教师应与学生适当交流,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且将学生的兴趣融入于课堂之中, 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学习。例如, 在初中体育篮球这一课中, 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交流, 设立几种不同的如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学习, 然后在课上结合篮球知识对各种模式加以介绍, 供学生自主选择方式, 然后分组练习。

(三) 教师应以适宜方式引导学生

“主体参与”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能够适应自身角色的转换, 能够平和的看待其与学生的关系。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常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其不可抗拒的主导地位, 甚至给学生一种“高冷”的感觉, 授课方式过于机械, 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实际上, 教师不应一味的树立威严, 而应多加注意对初中生精神与学习的引导。教师应与学生适度交流, 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教会其为人处事, 并且对学生不断地给予鼓励与肯定,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正面的能量, 给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让学生能更自信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结束语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 唯有教育变换了多种形式仍经久不衰。历史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教育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其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多展望与尝试。初中是人生较特殊的阶段, 与小学生的年幼无知相比, 已经有了对世界懵懂的认识, 同时学生进入了青春期, 较为叛逆, 因此在本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初中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略有不同, 有效果的体育课可以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等也有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正因如此, 初中体育教学及教师在初中教育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曾志军.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03) .

[2]杨克琴.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 2014 (36) .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篇10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运用

(一) 在准备阶段的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热身方式一定是慢跑, 单一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准备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准备方式, 我们可以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来代替枯燥乏味的慢跑准备活动, 例如可以创新教学方式, 慢跑也是如此, 让学生由原来的“环形跑”变成“八字”跑;也可以让学生来个跳绳比赛作为准备活动。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体育游戏训练来唤起学生身体机能, 提高兴奋度, 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二)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一些讲求技术和技能的体育教学中, 如果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不仅可以改变乏味的练习形式,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欲望。

我们以篮球教授课为例子, “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这些游戏把篮球的技术融到游戏中, 灵活了教学手段, 同时也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 学生感了兴趣才能更全身心投入, 更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

我们再以中长跑为例子来说, 中长跑可以使学生的心肺功能更加有效发展,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以往的锻炼中只是枯燥单纯地让学生一圈又一圈地跑, 学生除了疲劳之外, 更多的是对中长跑的恐惧和厌倦,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如果我们采用一些追逐游戏或者越野跑, 又或者设定一些场景和情节, 如“环城马拉松”, 让学生摆脱单一乏味的围操场跑圈, 同样还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锻炼气氛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我们安排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所以要从学生抓起, 然而传统的练习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了, 要想抓住学生的吸引力那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穿插一些体育游戏, 能大大改善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在具体的体育游戏中给学生慢慢灌输竞争意识, 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锻炼。另外需要体育教学者注意的是, 要控制好体育游戏的运动量, 一定要适合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 把活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否则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损伤。

(四)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学生在进行大量活动后, 身体需要一个缓和紧张的时期, 这是因为在人们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后, 身体有些机能大大下降, 这就需要大家通过一定整理运动来帮助缓解, 此时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吸引已经疲劳的学生参与进来, 让学生的身体机能慢慢恢复, 也让心理的紧张得到缓解和放松。我们采用这样体育游戏渗透到整理活动中, 能够有效帮助体育参与者在运动完后自我恢复。

二、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 对于体育游戏内容要有选择性, 规则要有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中辅助以体育游戏, 其目的为的就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体育教学者在课前一定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认真研究后慎重选择体育游戏并将游戏和内容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所教的内容和技术。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 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游戏进行编排和改造, 以提高开展的游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最终要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游戏活动开展前,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 让学生在规定的条框下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 组织的游戏要具有科学性

每一节体育内容的讲授, 可以采用好多种体育游戏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 但所采用的游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 因为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存在。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就要采用一些适合其年级、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的游戏, 这些游戏要相对简单并且强度也不大。如何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和如何科学地开展游戏活动这就需要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在游戏的进行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游戏的强度和难度, 切记不要让游戏给学生带来伤害。

(三) 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体育课堂穿插体育游戏为的是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体育知识。游戏的井然有序非常重要, 否则混乱的课堂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 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在开展体育游戏时一定要注意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正确引导学生对于体育竞技的理解, 不要为了争第一而不顾一切。游戏开展一定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带领。

(四) 应注意游戏的结束与评判

所有的课堂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同样体育游戏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教学教师应该在备课前考虑体育游戏的时间比例, 不能因为游戏而耽误其教学进度和其他课堂授课。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 考虑游戏强度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避免意外伤害的出现。同时也要做好意外伤害出现的应急准备措施。

总之, 在体育课堂采用体育游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具体的教授过程中, 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去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我们采用的体育游戏, 会让体育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从而取得预期喜人的效果。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的新改革, 体育游戏越来越多的被加入到体育教学中, 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它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 身体素质从此也有所提高。但是, 在加入体育游戏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游戏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起到的消极作用也不小, 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的研究。笔者通过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分析, 指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胡玮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 (5) .

[2]杨宏英.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 2012 (6) .

体育教学: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快乐体育    教学实践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及特点

快乐体育就是在学生心情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快乐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要以实现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快乐体育理念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前提,推行快乐体育要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发展目标,要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指导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调学习过程的快乐、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要转化意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建立相互沟通的关系促进快乐体育教育的发展。将快乐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快乐理念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并且要将情感因素与身体因素融合,做到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

二、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体育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很多体育老师为了方便对学生的管理,经常以严肃的面貌授课,目的是让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这样的方法无疑有利于老师对体育课堂的管理,但是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从心理上疏远老师。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那么整节课都会保持高度紧张和严肃气氛。在很多小学体育课中,老师会对学生严厉要求,说话时难免语气有点生硬强烈,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一定的阴影和排斥心理,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小学体育课上,一些小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原因。小学体育老师是在课堂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让学生有亲近感,就无法为学生创建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更不要说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首先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授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加开心地学习。

三、根据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

在小学体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体育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集體活动,比如,集体跑步、集体跳远等。老师组织这些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与此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小学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很难在体育课中快乐学习。举个例子,小学体育课经常是以班级为单位上课的,一个班级里面有男生也有女生,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和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不一样的。如果小学体育老师将他们放在一起共同进行一项体育运动,难免就会有一些人是不情愿的、不开心的。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性别对他们进行分类。比如说,男生可以进行一些打篮球、踢足球的活动,女生则可以进行踢毽子、跳皮筋等。根据学生的性别将学生分开,这样有利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让他们尽量做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在体育课中找到快乐。再比如,很多体育老师喜欢组织男生打篮球或者是踢足球,似乎篮球就被贴上标签一定是男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而跳绳踢毽子只能是女生喜欢的项目。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特殊学生,他们跟大多数人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小学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类运动的同时,千万不可以实行“标签主义”,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快乐的体育运动一定要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其中感受到快乐。

四、体育课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

很多小学体育老师可能认为,体育课就是要运动。其实不是这样,“快乐体育”的推广就是告诉广大小学体育老师,生动的教学语言也是小学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训练时,体育老师给予分享和鼓励,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给予安慰和支持,当学生感到无助时,老师给予帮助,当学生厌学时,用生动的语言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小学体育课中语言的魅力。举个例子,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进行劝解时,可以说:“古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气度。同学们一起看看,今天谁要是再打架,那就是小气鬼。”这么一说,两名生气的学生都不想当小气鬼,就会破涕为笑。再比如,某位学生跑步很有天赋,总是跑得很快。老师可以说,某某学生真是“身轻如燕”,跑步快得都快要飞起来了,老师都赶不上你啦。这位被夸奖的学生受到鼓励和赞扬会觉得备受鼓舞,从而更加投入练习。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告诉我们,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多用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赞扬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无论处于哪一种情绪下,都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五、利用运动器材和场地吸引学生

适当的体育器材能够激发学生一定的好奇心。在很多小学体育课中,很多老师仅仅只会组织学生进行跑步和跳远之类的常见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体育老师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新颖的体育器材调动学生情绪。比如说,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老师可以带来一根长绳,让两名学生负责摇绳,其他学生从左往右一次跳,到谁那里跳掉了,就要受到惩罚。再者,老师可以适当变换学习环境,比如说扔铅球时候需要沙场等。这些体育课程地点和器材上的微小变化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并且在课堂中找到快乐。

总之,体育是小学生的重要课程,我们在体育课上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体验到快乐,让他们感觉体育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从而喜欢上体育,让体育带给他们正面能量,陶冶道德情操,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让体育影响他们的一生。

参考文献:

[1]王爱兵.“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析及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171.

[2]闫仕辉.快乐体育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A1:122.

[3]袁红梅.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114.

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分析 篇12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 则被称为教学媒体。一般地, 从媒体的组成和使用方面把教学媒体分为传统媒体 (黑板、挂图、模型、教具) 、电教媒体 (投影、录音、录像) 及信息媒体 (课件、视频、计算机、网络) 等。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媒体是演示工具, 是验证知识结论的, 对学生传输知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静观教师的演示, 静听知识的传授, 师生之间没有交互, 没有课堂反馈。显然,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就只能机械记忆。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弊端是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来, 教学媒体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而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要适应这种新的教育理念, 教学媒体的应用观念必须改革。但教学媒体在课堂应用中, 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人可能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不同的学科内容需要不同的媒体来呈现。所以,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应用教学媒体, 通过教学媒体展示一些直观形象或创设氛围, 引起学生的注意, 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 使他们主动感知、主动探求、自主发展和创新, 成为在当前课改形式下教师要研究的新课题。

二、教学媒体在课堂上使用的原则

其一, 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其二, 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 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 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其三, 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 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其四, 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 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 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三、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 有利于教学标准化

使用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 由于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 其内容规范、标准, 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规范。同时, 采用相同的信息传递给所有的学生, 以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 很容易解决课堂教学组织的无序行为, 从而对实现标准化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2. 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学媒体展示一些直观形象或创设氛围, 其具有生动的画面形象、动画、特技效果、声音效果、清晰的信息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使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大部分媒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向学习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 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应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

1. 教学媒体给学生营造心理氛围

新课程强调让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求知欲望,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感受建立密切的联系。而要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激发学生的联想、创造与探究的兴趣, 就必须优化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教学媒体的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提高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 使之兴趣盎然, 保持思维的激活状态, 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投入学习。

2. 教学媒体使情境再现

情景再现法,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教学内容的原始情境, 也可重新创设教学内容的原始情境,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具体场景的体验, 激起积极的情感, 陶冶情操、鼓舞斗志,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想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可利用教学媒体让结论设置带有悬念, 引入思考;或有问题, 叫人困惑;或有刺激, 令人兴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 第二次处理教材内容时要进行删减、增补、改编、重组以及通过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使教材内容问题化, 成为问题的链接, 学生在信息资料的支持下, 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诱发, 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自己尝试、探索, 使问题一个个地得到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 教学媒体创设交互、反馈平台

媒体实际上是一种交互工具, 也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对媒体的应用重视了学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并最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教学媒体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 让他能动手、动脑、动口, 在“学习做”、“做中学”、“用中学”, 用不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

另外教学媒体的应用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反馈平台。这种反馈一是学生对教师“教”的反馈, 二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反馈方式可以用传统媒体方法 (如纸条、作业、答问等) , 也可以用现代媒体方法 (如课件、网络等) 。

五、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媒体的局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 不同时期出现的教学媒体带给人们的期望与影响也不同。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既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与缺陷。

幻灯机能给人呈现放大的、细腻的事物图片, 它比用教科书、语言呈现事物更具体、更形象, 学生可以详细地观察和研究, 它呈现的只是事物静止状态下某一瞬间的信息, 并不能说明当前的状态;电视录像善于表现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与状态, 但它对于事物细节的表达又不及幻灯投影;现在很常用的多媒体比以前的任何一种教学媒体的功能都强大, 既可以呈现静态信息, 也可以呈现动态过程, 还可以呈现动画信息, 但它对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对学生心灵反应的捕捉和回应却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解决所有教学问题的万能的媒体, 我们只能根据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恰当地选择应用。

2. 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 关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何种媒体更合适。不是越先进的媒体就越好, 能用简单媒体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复杂媒体。

(2) 各种媒体都有内在的规律, 必须正确地加以利用。再好的媒体, 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不要为追求绚丽多彩而偏离教学主题。

(3) 教学媒体在课堂应用中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会使课堂容量增大, 如果其中很多信息都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成为脱离实际的无用信息, 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 对某个教学目标而言, 有的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媒体, 即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专长。

(5) 运用媒体的方式, 主要决定于学习的效果。媒体的使用不会“自动”促进学习, 如何运用比如何选择更为重要, 传递什么比用什么手段传递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关英杰.谈教学媒体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 2005, (3) .

[2]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艺术魅力下一篇:混合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