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通用8篇)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1
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想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为使教学过程处于良性循环,该过程必须引入信息反馈机制进行自身调节,尤其应多渠道了解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社会职业需求,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应用该系统来监控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
论文关键词: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数量大发展步入质量大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教学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信息反馈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借以不断提高教学及其管理质量,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更大发展空间。现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信息管理实践为例加以论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概述
(一)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及原则
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陛、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须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的功能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做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通俗地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
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一)突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教学质量监控,随时将教学管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管理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允许范围的偏差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趋于相对完善,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教学质量监控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对学院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有的教学管理计划,确定新的目标和管理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形成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
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为师生构建质量信息平台,促进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收集信息、建立信息库、了解在教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为了维持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现状。而打破现状,进行改革,是一个漫性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存在慢性问题。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整个教学管理质量的影响,而使急性问题经常产生,因此更应于以解决。要使监控体系真正起作用,就要像医生衫治疾病那样,重点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存拍的慢性问题,打破现状,求得螺旋式上升,并进行札适应的教学改革。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运用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运用信息反馈系统的要求是:处理、收集信息要及时、准确;通过教学管理训计划和监控管理,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进行各种目标的比较和择优;有助于教学管理预测与改革,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要求。
三、基于信息反馈系统的教学质最监控体系核想
(一)明确监控管理目标
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监控管理目标自然是整个系统。这个系统从时间上看至少是四年一个质量周期,因为教师与学生每年都有进有出,每年都有相同的监控管理内容。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本身是以纵向系统为主线、为根基,以横向的联系、比较为复线、为参考。所以,我们监控的重点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人学新生教育、课程质量、实践环节、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二)建立相应数据库
1.从人学新生的质量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录取成绩、进校后的素质摸底监测、身体状况等。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看,掌握这些信息监控“原材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2.从教学常规检查方面获取信息。教学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案检查、学生作业抽查、课堂教学秩序检查等,掌握这些信息是为了监控教学的.正常秩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3.从听课、评课方面获取信息。包括干部听课(指行政管理人员、领导、专家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专家听课等。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听课制度是广泛收集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4.从教学督导方面获取信息。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非常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教学督导制度的坚持和良性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学质量调控。因为教学督导员大都是老教授,经验丰富,所以,他们提供的信息尤其重要。
5.从教学信息员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一种日常教学信息的收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一种动态的教学信息运行过程,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
6.从学生评教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评教是全员参与、面宽量大。统计资料显示,学生评价的准确度往往高于干部评教、同行评教,所以这是教学监控管理中重要的信息数据。
7.从教师评学和学风检查方面获取信息。在华德应用技术学院,这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制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优劣,必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过程。因此,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控。
8.从成绩考核方面获取信息。尽管各高校都有教师阅卷后的试卷分析与评价意见,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总结与分析评价,缺少奖惩措施。这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一个缺失,不利于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应反馈到教学的输人端,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教学输人和再输出。
9.从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方面获取信息。毕业生上岗后是否适应岗位需求,直接反应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所以,这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质量监控中几项信息反债措施
1.教学通报。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凡是教学评价和诊断,都将结果通报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师,有的甚至要全院通报。通报的目的是激励先进,促使后进者改进工作。同时,通报后应及时跟上思想疏通工作。
2.教学例会纪要。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常规的教学检查、学风检查、教学信息员反映的问题、教学督导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都通过教学例会纪要形式进行反馈。
3.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是教师自己的分析报告,进行自我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是学院的分析报告,包括学生成绩分析、教师评价分析等;最后是整个教学单位的分析报告,充分肯定优秀的,批评特别差的。
4.专题分析报告。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对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指导等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专项检查;对毕业生就业状态进行定向调查,并将这些调查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学第一线反馈。
信息反馈系统与教学评估系统、教师管理机制等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只有与其他系统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发挥其作用,具体表现在:(1)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管理;(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3)促进教风、学风建没,优化教书育人的环境;(4)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池位;(5)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6)加强社会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同与肯定。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2
1 系统建模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自由体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系统受到3个力: (1) 外界的作用力F (t) ; (2) 来自弹簧的回复力-k*x (t) ; (3) 来自阻尼器的回复力-b*x軃 (t) 。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以及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运动方程:
其中m代表质量块的质量, b代表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k代表弹簧的弹性系数, x代表质量块的位移。
现在, 对运动方程进行拉普拉斯 (Lalpace) 变换。这样, 就可以得到质量—阻尼—弹簧系统的传递函数。
根据实际模型和仿真实验的需要, 选取参数如下:m=2kg, b=10Ns/m, k=20N/m。
2 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
考虑一个线性时不变定常系统:
这里, x∈Rn是系统状态, u∈Rp是控制输入向量, A和B为合适维数的常数矩阵[2]。记{λ1, λ2, …, λn}为期望的闭环极点 (实数极点或为共轭复数极点) 。一般来说, 这样的闭环极点直接反映了系统的闭环系统控制性能指标如时域指标的超调量、上升时间、延迟时间, 或频域指标的幅值裕度、相角裕度等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经验或公式来估算出来。
所说的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3], 就是对如 (3) 式所示的系统, 确定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矩阵K∈Rp×n。使得系统在控制率u=-Kx+v的作用下, 状态反馈闭环系统x觶= (A-BK) x+Bv的闭环极点为期望的极点, 其中v为参考输入。
这里, 我们假设 (3) 式描述的系统是完全能控的, 满足可任意地配置闭环极点的条件[4]。
仿真软件MATLAB里有专门进行极点配置的函数, 主要包括:
(1) acker函数。用法为:K=acker (A, B, P) 。这里, 矩阵A、B为状态空间模型参数数据, P是指定的期望的闭环极点, 返回值向量K是我们要求取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
(2) place函数。用法为:K=place (A, B, P) 。同样, 矩阵A、B为状态空间模型参数数据, P是指定的期望的闭环极点, 返回值向量K是我们要求取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
3 应用及仿真结果
根据经典控制理论的知识,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表达式如下:
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实际控制系统的要求, 确定时域性能指标超调量σ%和ts调节时间, 然后计算期望的闭环极点位置。对于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我们按照实际要求提出如下动态性能指标[5]: (1) 输出超调量σ%≤5%; (2) 调整时间ts≤0.5s。
由性能指标确定期望极点λ1, λ1。把上述动态性能指标代入 (4) 式得ζ≥0.707, ζωn≥8, 现取ζ=0.707, ζωn=9[6]。即:
又由 (1) 式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再代入具体数值, 可以得到:
将MATLAB中的极点配置函数应用于以上讨论情况, 求出状态反馈矩阵K。K=[304.0000 26.0000], 即为满足上述要求动态性能指标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
画出极点配置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如图2所示。
在图2中, 可以得出:系统超调量σ%=4.32%≤5%, 调节时间ts=0.468s≤0.5s, 说明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矩阵是正确的。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7], 以及利用相关函数对控制系统进行任意闭环极点配置的方法, 并用到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配置极点后动态性能变得非常好, 但是出现了稳态误差不能消除的负面效果, 应该考虑加入积分环节消除稳态误差。
摘要:针对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首先建立其模型, 分析稳定性与动态响应过程。然后, 利用Matlab相关函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 求取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 使闭环系统控制性能如动态性能指标达到期望的要求, 最后给出了具体应用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建模,极点配置
参考文献
[1]李林, 单长吉.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实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5 (1) :96-98.
[2]张福恩.状态反馈极点配置的直接方法[J].自动化学报, 1986, 12 (2) :162-167.
[3]吕国建, 王情.MATLAB在线性系统综合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 2003, 25 (5) :30-34.
[4]陈侃松, 何翔.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极点配置的方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0 (2) :34-37.
[5]杨平, 徐春梅, 王欢, 等.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状态反馈控制设计及其实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7, 23 (1) :21-25.
[6]赵广元.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2.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3
关键词: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反馈系统;射箭;激光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22-04
Research on Transforming the Shooting Real Time and Feedback Sys tem into the Archery Real Time and Feedback System
ZHOU Xiaodong1, WU Chunxia2
(1.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Beijing 100075, China;2. P.E. Depart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26, China)
Abstract:“The real time and feedback system of laser testing" is applied in shot. It can record the position of bullet in target and the track of gunpoint sway in taking aim. According these parameters, coaches and athletes can analyze the technique of shot and regard them as information of real time and feedback. According to resembles of shot and archery, this study try to apply “the real time and feedback system of laser testing" to archery. During this studying, several difficulties come. The first one is the fastness question of laser's emitter. The second one is the placed question of target that incept laser. The third one is the springing question of system. The fourth one is the software question of system. After getting over the difficulties which meet in study, we are going to test techniques with the “the real time and feedback system of laser testing" for improving on archer's techniques and enhance archer's grade.
Key words: shooting training; quantity measurement; feedback system; archery; laser
鉴于“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在射击中的良好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把此系统经过改装后应用于射箭训练当中的同时,对测试结果通过自己设计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再处理,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进行反馈。
“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在射击中的成功应用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而且射箭的瞄准晃动远比射击的瞄准晃动大的多。于是有一些体育科研人员想把此系统应用于射箭中去,但经过种种努力后却没有成功。本人在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激光测试系统亲自研制出可安装在弓上的“射箭训练定量监测和及时反馈系统”的装置,对射箭训练进行测试和指导,这将会对我国射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射箭训练和射箭用仪器的文献资料,并咨询了资深教练员和有关专家,充分了解了原射击测试仪器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弓的构造以及射箭动作的基本技术环节等。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激光发射器固定问题、激光接收靶的放置问题、触发问题和后期的数据处理的软件问题,完成了一套射箭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并将它成功的应用到射箭训练和射箭测试中去。
2试验内容
2.1“射箭训练实时反馈系统”装置的研制
2.1.1原射击测试仪器介绍
“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是对射击瞄准程度的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的一套系统。它可记录子弹在靶上落点的位置、瞄准过程中枪口晃动的轨迹以及在多次击发过程中对上述参数的统计结果等。这些参数不仅可以作为技术诊断的依据,又因为它能够立即显示结果,因此又可作为运动训练的实时反馈信息。此系统由6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为:半导体激光发射器、激光馈电盒、触发检测及采集同步器、光靶、数据采集接口卡、计算机。此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枪管上,在运动员瞄准时,由计算机下达指令开始数据采集,这时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其次由光电接收靶接收激光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使激光在光电接收靶上的轨迹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再次通过枪声击发使数据采集停止,这时在计算机屏幕上给出完整的激光轨迹并标出击发点。
2.1.2“射箭实时反馈系统”的研制过程
考虑到射击和射箭的可类比性,现准备把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及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射箭中。由于射击和射箭的不同,把此系统应用于射箭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2.1.2.1激光发射器固定装置的问题及其解决
激光发射器本是为射击训练量身定做的,因此它可以方便的固定在枪管的下部(图2)。但对于射箭来说,首先激光发射器的固定就是一个问题。弓的形状是扁的,它与枪的圆筒形状大不相同,而且随着弓种的不同,弓的尺寸也不同。因此要想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弓上,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在走访专家后,曾想过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弓的稳定杆上、弓靶上、或运动员的前臂上。但是,无论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什么地方,都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安装设备。
在着手进行的过程中了解到,前人曾经对此进行过尝试但并没有成功。他们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弓的稳定杆上(也称之为减振杆)。由于稳定杆在射箭时主要起稳定作用,也就是吸振,所以它的振动较大。而且在撒放后,弓把上下端在射箭方向上产生振动,振动周期约为100Hz。因此稳定杆上的振动之大可想而知。在稳定杆上固定的激光发射器所发出的激光在撒放后不得不进行再调整,使光电接收靶收到激光。而且在电脑上所显示的轨迹并不能反映射手的真正的瞄准轨迹。因此实验没有成功。而且由于弓的种类不同、及射击与射箭瞄准上的差异,射箭瞄准要求:眼睛、准星、靶纸黄心三点形成瞄准基线,即眼睛通过弓弦的一侧,使准星和靶上的黄心相吻合,形成三点一线,而且瞄准应该在弓的平面上进行。这都给激光发射器的固定带来了困难。
考虑到以上这些原因,我走访了一些专家及教练员。他们给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固定在稳定杆上绝对不行,因为它的作用是吸振,因此振动较大;而固定在手臂上也很困难,因为发射器很难和手臂固定为一体;最后决定把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弓把上靠近瞄准器的位置,完成激光发射器的固定装置。过程如下:
为了试验方便,先用木头按照实物的尺寸做了一个一段弓把的模型,模型尺寸与此段弓把完全一样。
激光发射器的固定装置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个钢片和两个螺栓六个螺母。而且为了保护弓把和加大钢片与弓的摩擦力,在钢片的表面粘贴上橡胶。钢片和螺母的作用主要是在弓把上找一个固定的位置,以利于第二部分的固定。
第二部分是接在一个中空的铝合金管上,头部可上下左右活动的活动托。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激光发射器和钢片之间提供一个桥梁的作用。即先用螺母、螺栓把两个钢片固定在弓把上。活动托的铝合金管上预先按照钢片上螺母孔的位置和大小相应的打出两个孔,那么活动托就通过铝合金管固定在伸出的两个长的螺栓上。而激光发射器就可通过本身的夹子固定在活动托的头部,这样固定工作就完成了。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研制出的这套固定装置可适用于任何国家和任何弓型的弓。把激光发射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弓把上。那么激光发射器的固定问题就解决了。
2.1.2.2激光接收靶的放置问题的解决
射击中的激光接收靶放在实弹靶纸的下面(图2),而且两个靶的大小相差不多。而在射箭中,由于射箭的瞄准晃动动作太大远远超过射击的瞄准晃动,且激光接收靶的接收面积的最大直径是10cm,而箭靶的直径(50m射程)为80cm。而且箭靶的放置与地面并不垂直,而是与垂直方向有15°的夹角。因此激光靶的放置位置也是一个难题。
在射击中,激光接收靶与枪靶置于同一平面,激光枪与枪管平行安装(图2)。因此可以大略认为激光在激光接收靶上的轨迹就是运动员瞄准轨迹。而在射箭上运用时,困难要大的多。这是由于箭靶与激光接收靶的大小相差较大(50m箭靶的直径为80cm,而激光接收靶的直径只有10cm),而且箭靶与地面垂直方向有15°的夹角(图3),另外射箭的瞄准晃动要比射击的瞄准晃动要大的多。因此就不可能把激光接收靶与箭靶置于同一平面上。考虑到以上这些情况,就把激光接收靶放在近处,而且要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只有这时激光接收靶上所接收到的激光轨迹才能真正反映射手的瞄准轨迹。
环靶为圆形,有三种规格。远射程(90m、70m、60m、)使用直径122cm的环靶;近射程(50m、40m、30m和儿童的25m)使用直径80cm的环靶。环靶,均自中心向外分别为黄、红、浅蓝、黑和白5个不同色的等宽同心圆。最外面的白色区外缘线,画在环区内。这样就构成十个等宽的环区。在实际测试中采用的是近射程(50m)使用的直径80cm的环靶。直径80cm的环靶,每个环区宽4cm,黄心直径为8cm,其余各环的直径依次递增8cm。
射箭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射箭技术要求在瞄准时必须保证射箭面对准目标,并在不同的射程上创造必要的仰角。不妨把过靶心且垂直于地面的平面称为理想射箭面,简称理想面。而把箭的实际飞行面称为实际射箭面。那么,上述的射箭技术基本理论要求我们,在开弓、瞄准、继续用力、撒放等的过程中要解决箭发射后的射箭面稳定在理想面上。如果射箭面和理想面产生偏角,箭的击中点将偏离靶心(图4)。
因为激光接收靶的直径很小(10cm),若要80cm的环靶完全对应,要作如下计算。据图3射箭俯视分析图做出简化分析图(图5)。
激光接收靶放置距起射线Xm处,根据三角形相似定理得出:
取R=0.4m,r=0.05m得出x=6.25m。也就是说:若要射手瞄准的轨迹与激光的轨迹相一致,且直径为80cm的环靶上的10个环数与直径为10cm的激光接收靶上的10个环数相对应的话,就必须把激光接收靶放在距起射线6.25m处。考虑到此次所测试的对象均为健将级,她们每箭的成绩应该不会低于6环,且为了充分利用激光接收靶的面积,于是就把激光接收靶上的最大环数设置为6环。因此相应的取R=0.20m,r=0.05m,得出x=12.50m。即激光接收靶应放在距起射线12.50m处。那么再在实测时,根据射箭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在拉满弓时,调试激光接收靶的高度配合固定装置调试激光发射器的角度,使激光发射器的瞄准轨迹始终在激光接收靶上。这样激光接收靶的放置问题就解决了。
2.1.2.3触发问题及其解决
在射击瞄准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作幅度较小,激光发射器跟随枪一起晃动。这时系统一直在记录射击瞄准的轨迹,在枪响的同时,系统停止记录瞄准轨迹。即该系统在射击中是以枪声作为触发的。而在射箭中,声音有两个。一个是在撒放最佳时机时的响片声音,一个是弓弦回弹时的声音。到底采用哪一个是一个问题。
射击训练进行激光测试时,它的触发是通过枪击发时的声音来触发系统停止记录数据的。即,开始由人工给计算机下达命令使激光发射器开始发出激光,由激光接收靶接收激光并开始记录数据。这时射击运动员处于瞄准阶段。当射击运动员进入击发阶段并结束射击时,激光测试系统受到枪声的触发而停止记录并保存数据。于是一次测试结束。那么在射箭中,在开弓、瞄准、伸展、撒放、射后余姿等过程中声音有两个:一个是在箭拉出信号片,信号片借助本身的弹力回弹敲击弓把的响声,另一个是在箭放出后弓弦回弹时的声音。经过考虑和测试后决定以信号片的响声为触发,并设置0.2s的尾迹,并把此声音作为瞄准轨迹和撒放轨迹的间隔点。这样瞄准轨迹可以检查射箭选手的瞄准特点及瞄准技术的好坏,而撒放轨迹可以检查撒放技术的正确与否,以及撒放技术的技术指标。因为在整个的射箭动作中,撒放是一个关键性的动作,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射箭成绩的好坏。而撒放轨迹的长度与方向直接体现了撒放动作的好坏。因此撒放轨迹给教练员与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观测、准确有效的技术指标。
2.1.2.4软件问题的解决
原有的激光测试系统的软件是专为射击编写的,它的各种分析均围绕着射击。虽然射箭与射击有相似点,但射箭有自身的特点。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在测试时只能用国产的激光测试系统。而此系统没有提供瞄准轨迹的测试数据,因此在具体的射箭测试后,需要另外编制软件得出数据并进行分析。
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及实时反馈系统的软件本是为了射击而设计的。经过我的了解和使用发现此软件还是可以用于射箭的。但仍要进行补充。根据前面的激光接收靶的放置位置(50m的箭靶),软件设置如下:10环直径为2cm、9环直径为4cm、8环直径为6cm7环直径为8cm、6环直径为10cm。瞄准轨迹颜色为绿色,尾迹为红色。那么绿色与红色的分界点就是信号片的声音触发。一个典型的轨迹图见图14。但是由于此软件是为射击量身定做的,它测试后的数据分析对射箭来说毕竟不太全面。根据这种情况,本人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瞄准轨迹图进行分析,得出击发前的不同时刻的上下、左右晃动的大小,不同时刻的位置,以及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数据画出击发前的不同时刻的位置散点图、计算出前后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和几个时刻的位置综合图(图7)。具体数据见4实测部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经过反复试验亲自动手制作的“射箭训练实时反馈系统"装置获得成功。本系统可适用于各种弓型,具有安装快捷、调试方便之优点。经实测证明,此系统有效地指导了射箭训练。
2)运用此系统可获得射箭的重要技术指标和稳定性参数如: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击发前不同时刻的瞄准轨迹的上下、左右晃动,上靶方向……等。这些指标和参数不但可以衡量每一只箭的好坏,而且可以作为队员个人的纵向比较和队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资料。
3)为了使瞄准轨迹看的更清楚,本人编制的软件将每一个瞄准轨迹图按时间顺序变为散点图,清楚地反映出瞄准过程。这深受教练员、运动员欢迎。也便于科研人员分析动作技术。
3.2建议
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关系,未能做到激光接收靶上的击发点的成绩与实际成绩相对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以改进。
2)在有条件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散点图再加以细分,以便于运动员、教练员和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韩]李起式,郭培译.运动科学在射箭方面的应用[J].射击射箭运动,1994(5).
[2][韩]石东顺,郭培,译.运动科学及射手的心理特征[J].射击射箭运动,1994(2).
[3]石岩,等.女子射箭运动员心理镇定性的控制训练[J].体育科学,1994(5).
[4]许爱秋.射箭撒放动作的技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10(3).
[5]史和福.射箭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射击射箭运动,1996(5).
[6][美]C.康奈尔.VisualBasic4forWindows95手册[M].科学出版社.
[7]李良标.射箭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与分析结果[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3).
[8]李良标,吕维加,熊开宇.射箭技术的研究与诊断[J].体育科学,1989,10(1).
[9]李良标,陈伟,卢德明.箭发射阶段弓的稳定性测量与研究[J].北京体院学报,1990(1).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4
论文关键词:信息反馈 生理学教学 青年教师
论文摘要:初步探讨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反馈、课后反馈、测试反馈及评佑反馈4个途径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和信息反馈是现代科学、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媒介。许多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以前较少接受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不知如何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其实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与信息反馈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3年来的大专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初步摸索了一系列通过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对课堂教学效果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一堂课或一个章节内容结束后,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重点内容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给予补救,再讲授新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以下3个途径得到反馈信息。
1.1课肴捉问
课前提问已讲授过的内容,不仅是对前一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而且也能对新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生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模糊不清,势必影响新课教学效果。如提问中发现有的学生把反应和反射相混淆,教师应从两者的关系上加以区别并布置思考题,再通过刺激与反应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这2个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2课后提问
课后提问的时间和题量都有限,最好在每次课末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平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多种形式予以解答,共性问题统一讲解,非共性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课后个别补课,而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予以个别解答并鼓励和指导他们钻研。这样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具有活化、重温、反馈、巩固记忆的效果。
1.3实验报告
可以通过批阅学生实验报告得到信息反馈。从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ABO血型鉴定实验中,有些学生将红细胞凝集现象写成凝固,这就属于概念混淆。教师应在每次批阅实验报告后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识别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反馈中教师既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课后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善于课后反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非常重要。
因为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不等于教学效果。教师只有通过课后反馈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每次课后回顾课堂情况,结合学生听课情绪及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成败所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理学是系统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反映教师讲得好、条理清楚,但就是记不住。这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妥当有关,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欠缺。教师应总结反馈信息、获取经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在理论课前布置学习目标与思考题,实验课则要求写预习报告。例如,在讲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时要求学生预习几种跨膜物质转运的共性与个性,说出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异同点,着重培养学生自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自学、精讲、释疑、演练4个环节,以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测试反馈,巩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测试,也是为达成目标准备的评价项目,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形成性达标。在每次考试阅卷完毕后,统计每题的答错率,并分析答错原因,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选择题答错率高说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提示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如果是大部分学生答错某个知识点,可能是教师讲解不到位,应改变教学方法或讲解形式。
4评估反馈,充分肯定教学经验
4.1母生砰价
期中、期末召开征求学生意见会,请各班学习委员或课代表收集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好的继续发扬,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4.2教师砰价
一方面请相关专业学校的名师听课,课后给予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有利于教改教研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
产科质量检查反馈 篇5
市人民医院检查内容:新生儿窒息复苏 存在问题:
一,设备设施
产房没有早产儿面罩,新生儿喉镜,抢救时由新生儿科提供。没有空氧混合仪,T——复合复苏器,喉罩气道。
二信息管理
缺新生儿伤残登记本,新生儿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有,但内容记录随意,没有认真执行,没有新生儿窒息(死亡)病例评审,缺随访登记本和随访记录。
总结:医院重视新生儿窒息工作,有组织管理,有大部分的设备和药品,重视培训和考核,但未开展持续改进。
市中医院检查内容:新生儿复苏 存在问题: 一设备管理:
缺脉搏氧饱和度仪,空氧混合仪,T-复合复印苏器,喉罩气道 二信息管理
缺新生儿伤残登记本,缺新生儿重度窒息评审,缺随访登记本和随访,新生儿复印苏现场抢救提示医生对羊水粪染概念模糊。
总结:医院重视新生儿窒息工作,有组织管理,有大部分的设备和药品,重视培训和考核,但未开展持续改进。
罗坊医院检查内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 分娩补助不详,找不到统计表
叶酸增补工作只对入院产检的孕妇进行增补,未对备孕增补。没有随访记录。沙土医院检查内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
分娩20人,金额6000元
叶酸增补工作只对入院产检的孕妇进行增补,未对备孕增补。没有随访记录 渝水妇幼保健院检查内容:宫颈筛查、叶酸增补
一、叶酸增补工作只对入院产检的孕妇进行增补,未对备孕增补。没有随访记录
二、医院用醋酸碘染方法,预筛的人数为15000个,实筛12610个,完成率84.1%妇女,可疑阳性1315例,随访115例,随访率8.7%,发现异常4例,异常发生率3.4%。人乳头病毒预检人数8000,实检查4160例,完成率52.1%。可疑阳性806个,随访457例,随访率56.6%。发现异常42例,阳性率9.1%。
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篇6
1、做好药品质量信息的反馈工作,重视患者对药品质量评价,设立质量信息反馈表,搞好意见反馈和处理。定期汇总分析,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要深入实际,收集或征询药品质量情况,并汇总整理,填写药品质量信息反馈报告表,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按“药品管理法”规定,有发现假劣药,应立案查处,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应认真对待质量问题的查询处理,认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解决,存档备查,重大问题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7
“研学后教”是指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 编写出让学生深入探究钻研学习内容的“研学案”, 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钻研知识和方法, 生生互动, 提升能力。并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 展示交流, 生生互教, 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 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并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学后教”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 教师编写“研学稿”;第二, 学生在“研学稿”的引领下学习;第三, 教师针对学生“研学”的反馈问题进行指导;第四, 学生再进一步“研学”, 教师再指导, 如此循环, 直到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从这四个步骤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研学稿”的编写及“研学”后问题的反馈, 是“研学后教”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研学稿”不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地编写, 并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钻研, 那么“研学”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同样, 如果学生“研学”后不能迅速、合理有效地反馈出现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的教学会变得盲目。
本文选取“研学”后问题的反馈为切入点, 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就我们目前对学生情况的反馈, 我们常见的方法除了察言观色外还常用以下几种: (1) 课堂举手, 教师目测学生完成情况; (2)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3) 课外作业的批改; (4) 测验、考试。通过以上四种方式, 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而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操作难度, 比如猜测成份较重、不能顾及全体学生、工作量大与反馈不及时等, 而有时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 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上。这些因素影响使得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少, 可靠程度低, 很难做出及时适当的教学调节, 因此取得全面即时的反馈信息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此,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促进有效教学。
二、互动反馈系统研究综述
互动反馈系统 (简称为IRS) 是基于互动式学习理论设计的一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持设备以选项或数字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互动反馈系统。使用时教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通过手持设备发射答案信号, 数据接收设备统计学生反馈结果, 以图表形式在大屏幕中显示出来, 给教师和学生及时反馈。它具有低成本性、高效性、交互性和支持随机分组等特点,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也可以辅助老师了解学生时间段内课堂回答状况, 整体把握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互动反馈系统最早在1966年应用于Stanford大学,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 该类系统在1992年到1999年之间逐步被成功商业化, 并在2003年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其应用的学校类型包括中小学、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 其有效性已被得到充分的认可。在美国, 包括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超过700所大学以及众多的中小学在教室中使用该系统, 人数已超过100万人。目前应用范围还包括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实际应用效果显著。然而, 我国最早引入该类系统却是在2000年, 追溯至今也仅十来年的历史, 但引入之后便得一定的重视。近些年, 我国对于IRS系统的研究有了不小的进展。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 我国均开展了以该类系统为研究主体的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 即《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利用互动技术发展社会化学习网络的研究》。
《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通过整合信息反馈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构建基于课堂互动反馈技术的新的教学模式。《利用互动技术发展社会化学习网络的研究》的课题则在北京、上 海、四川等近10个省市的中小学实验校开展试用课程, 以此为研究基础, 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提高IRS应用的有效性方面。
此外, 国内一些学者对互动反馈系统也有相关研究, 如马宗振撰写的《互动反馈系统的教学功能和应用设计》主要致力于互动系统的教学功能以及应用设计方面的科研, 李龙主要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模板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研究1对1增强学习技术的实质方向的陈德怀等。
综上所述, 我国对互动反馈教学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试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已经能较熟练地使用该工具,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也涌现出一批应用互动反馈系统的优秀教学案例, 但是, 我们也看到这仅仅是限于试点学校, 而根据文献调研与网络交流研究表明, 许多一线教师还不能准确定位该工具在课堂中的角色, 对互动反馈系统这种技术工具究竟在哪些方面改善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存在一定的疑惑, 进而落入“为使用该系统而使用该系统”的怪圈。
下面, 我们将对“互动反馈教学系统”课堂教学应用优势做具体分析, 并以“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为例, 对如何促进“研学后教”有效教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三、利用“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促进“研学 后教”有效教学分析
1.“互动反馈教学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1) 在教学方面, 能够帮助教师备课, 促进课堂互动, 及时接受反馈意见、把握课堂进度, 提高课堂效率,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教师讲课热情。
(2) 在学习方面, 能提高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参与度, 促进小组讨论, 提高出勤率, 培训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3) 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的评价多元化能及时得到反馈数据, 记录平时课堂表性, 得到形成性评价, 此外, 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评价。
2.“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促进有效教学的功能分析
(1) “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功能概述
①强大的放映演示功能:只要能输入电脑的, 都可以支持放映, 如电影、图片、声音、文稿等;
②简单易用的备课 (试卷编辑) 功能, 只要会PowerPiont软件 (现阶段90% 以上的老师都在使用) , 就可以自如备课, 系统还提供多个模板套用;
③九种互动活动:应答测试、抢答游戏、淘汰比赛、投票选举、问卷调查、打分评选、口头出题、电子举手 (抢权发言) 、点名考勤;
④详尽的后台数据记录、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 所有用“齐齐乐”进行的活动 (如考勤、交作业、考试等) , 系统都自动记录在案, 并形成统计分析报表, 老师、家长可随时查看, 特别是授课老师, 可根据统计报表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及时调整授课进度。
(2) “齐齐乐”互动反馈教学系统促进“研学后教”有效课堂教学分析
对促进“研学后教”有效课堂教学, 主要从九种互动活动及后台活动对其进行针对性说明, 对前面两个功能, 在此就不做说明, 其主要功能其实就是与电脑及演示文稿的衔接, 并不设及其特殊功能。
①实现“研学后教”合理分组, 分层教学
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各种互动调查、测试功能如: 应答测试、问卷调查等, 首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意向进行测试和调查 , 然后利用IRS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最后根据结论进行合理分组。用该方式进行分组, 能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也可以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样分成的小组, 组间的合作与沟通更容易进行。
②增加组内竞赛, 调剂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其实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不断追求的, 让学生想学、喜欢学, 这比让我们压迫他们学习,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利用“电子举手 (抢权发言) 、抢答游戏、淘汰比赛”等活动模块, 举行各种模式的竞赛式教学活动。竞赛评选可以在班内分个体或小组进行 , 也可以在校内或地区内通过联网教室进行班级间或学校之间的竞赛, 增进了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气氛。
③扩大参与面, 让学生充分表达
利用“口头出题、打分评选、应答测试”等互动活动, 学生用遥控器回答, 这样一来既改变了常规教学中只能有个别学生回答的状况, 又减少了站进起表达的羞涩,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表达。减少了学生人云亦云、滥竽充数的现象, 自己不知道要如何做, 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 看别人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一点对进一步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而该系统, 由于人手均有一个遥控器, 自己选择答案, 因此, 多了自己动脑自己选择的机会。而就批改作业或试卷来看, 这就存在着延迟性, 不能立马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 对进一步的教学起到阻碍作用。而全面的回答机会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我。
④全面掌握学生“研学”后反馈情况, 并据此调整“后教”方案
“应答测试”能即时的看到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 每题各选项的百分比 (见图1) 。因此, 老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做对的比例, 也能看到每个选项错误的比例, 并根据学生的反应, 如:学生A选项错的均很多时, 则不仅要对正确的答案进行分析, 还要对错题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即时的调整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⑤后台管理功能有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形成性评价
利用IRS可以进行前馈性测查、诊断性测查、形成性测查和终结性测查。前馈性测查是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掌握了多少, 诊断性测查是测查学习新知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形成性测查是每节课、每单元教学各环节的测查, 终结性测查是了解每节课、每单元总体的掌握情况。根据测查结果作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其后台管理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到, 该统计管理是分为两大类的, 一是对班级的活动进行查询及统计, 另一个是对个人的活动进行总体查询入汇总。
首先, 我们分析一下班级统计情况, 见图3, 可以看到班级中每个人的情况,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除这外还有图形等形式, 以便于教师更清楚地关注全班整体及各个的情况。
接着, 就单个学生而言, 只要是通过该系统的活动不论大小, 都被记录下来了。王宁同学考试成绩, 该列表中设及的项目有互动模式、科目、试卷名称、分数及与班平均分的差距、名次等。而这些项目, 实际上就是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的形成性评价。这些用事实说话的形式, 比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感觉要来的可信度高。
该“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的使用, 让老师快速、全面了解全班或个人的“研学”情况, 而老师也可根据反馈情况, 选择简单带过还是重点讲解, 这些都对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总结
我们的目标是借助“互动反馈教学系统”应用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中以促进有效教学。该系统一方面具有很好的互动功能, 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有效解决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难题;另一方面则突显反馈功能, 教师能基于这些统计数据,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两个功能均对“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实施有着极大的助益。此外, 它改变了教育的一种生长环境, 给我们带来的是公平、平等和多元的学校及班级和谐交流的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研学后教”课堂教学实施的四个步骤, 指出课堂反馈环节的重要性, 分析其“研学后教”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的研究综述, 归纳其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并以“齐齐乐”互动反馈系统为例, 详细说明该系统各模块在促进“研学后教”有效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研学后教
参考文献
[1]李蕾.应用互动反馈技术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5) :68-71.
[2]严超.互动反馈系统 (IRS) 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马宗振.互动反馈系统的教学功能及应用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 (2) .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 篇8
一、互动反馈教学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互动反馈教学能帮助我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实现教学思想上的转变,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还能帮助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转为向多样化发展。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互动式反馈教学系统提供的量化数据,分析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知道学生的困惑所在,在备课时就注意教和学的交汇点,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上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互动反馈教学改进教与学
我们一直都是老师基本上满堂讲,学生规规矩矩坐着听,静静地看,埋头抄笔记。偶然有问题,全班同学没有几个举手回答的,老师点到名字才慢吞吞回答,其他同学只是旁听,根本没有认真去思考问题或者认真倾听答题者的回答。造成了只是老师和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互动,老师只是掌握了解少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根本心中无底,只是按照老式的方法把教学走程式完成任务。在课堂中引入互动反馈教学系统,利用随机点名、抢答、口头回答等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置身于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思考问题,准备解答,形成不仅是一对一的教学而是一对多的呈辐射状的教学,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只是在引导组织学生,在得到即时反馈,及时分析学情,即时调控教学方法,选择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不断交流和反馈形成动态教学。如在学习溶液稀释的计算,把100克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多少克?A、980克B、880克C、882克D、98克。我设置了2分钟时间让学生解答,并设置了随机点名模式,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动笔运算。正确的答案是B选项,但在反馈的柱状图中我发现较多的学生的答案是A,选C的也有一部分学生,而且都是较好的学生。我立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这道题变成动手操作的实验,请两位学生上讲台用100克98%的食盐水配制980克10%的食盐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是怎样配制的,然后我让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实验的过程,通过这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们更加清楚溶液稀释过程实质是另外加入水量,与溶液中的溶剂水量无关,要用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就是加入水的质量。这样根据及时的反馈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创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
三、利用互动反馈教学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发动与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个人的一种学习的需要。注意力是专心的主要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用互动式反馈教学系统形式新颖,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在上课时提高注意力,人人参与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互动式反馈教学系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对于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我利用互动反馈教学系统中的快速分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研究,由小组代表抢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自由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教学充分发学习的主体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通过反馈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在反馈中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增强自信心。使用互动反馈教学,允许每个学生以选项或数字的形式回答课堂问题,并通过记录、统计、评分等多种形式,给教师和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来,个个自主积极学习,特别是后进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学习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系统】推荐阅读:
13.教学质量反馈制度07-05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01-11
教学信息反馈系统01-17
乐百特互动教学反馈系统06-12
车间质量问题反馈12-16
售后质量反馈信息11-05
质量反馈处理流程05-26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