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2024-09-13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精选8篇)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1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建立在广泛主体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的考量,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教学质量评价实现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

一、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的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的指导思想是“院(系)评价——教师评价及反馈——学生评价及反馈”三极机制。院(系)承担起质量评价工作的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教师给学生设立直接培养目标,学生将自身的培养效果和成长状况通过教师进行反馈,形成一个良性的评价体系。

1、启动院(系)教学工作评价, 加强对院(系)教学工作的监测

院(系)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开展对院(系)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管理。出台了院(系)教学工作考评体系, 启动了院(系)教学工作考评工作。通过考评, 能借助院(系)的专业平台, 清楚本专业各方面的工作水平, 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翔实的依据。

2、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 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和对效果的及时反馈 为了全面评价和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 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一直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并制定了由学生测评、教师自评、专家(督导组)及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方案。考评结果不仅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职、聘任的依据, 还将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 让教师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和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

3、规范学生课程考核工作,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规范课程考核工作是稳定教学秩序, 建立良好学风,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学校先后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课程考核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规范课程考核工作, 对教与学都起到了一定的监控和督促作用, 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针对教学质量所包含的各个教学环节、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制度化的评价体系,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既看重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主动参与进程和主动自我评价,又看重教师和学生在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被动评价与考核;既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重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1、教学环节评价

(1)课堂教学: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学期各阶段的定期检查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级评价体系,即督导组评价、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学生评价。在督导组评价环节,通过每学期教学督导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的大规模听课,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评价;在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环节,一方面院系两级领导通过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很好的促进;在学生评价环节,通过建立畅通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指导文件:建立并有效运行了教学大纲、课程提纲、备课教案等的抽查和检查制度。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定期检查教学指导文件,有效把握了每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总体计划和运行情况。(3)考试环节:严格执行对期末试卷的抽查和打分制度。通过审核命题范围、题型、评分标准以及成绩分析报告,评价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了解考核的知识面、评定成绩的过程和依据。

(4)毕业论文: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从前期控制、中期控制和后期控制等三方面对毕业论文实行严格控制:前期召开毕业论文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安排、开题、任务书填写与下达情况;期中重点检查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学生的写作态度与进程,查找主要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期末对学生进行成果验收和答辩工作,另外积极展开自查和互查并配合学院进行抽查。

2、学生培养质量评价

(1)课程考试:每一个学科的考试、考核虽然是日常教学的常规工作,但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因而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反映了教学过程的综合质量。考试结束后通过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客观公正地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和发现教学规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2)学生评教: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学生从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接受能力等等反面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评教,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反馈,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能力水平评价

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因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也应该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

1、教师同行评价: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教师同行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教,取长补短,有效的进行了工作上的良好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加大教师时刻学习和提高的紧迫性。

2、专家评教:

教学督导专家和院系领导直接进课堂,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掌握第一手客观资料,并对教学能力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3、学院KPI评价

学院每学期制定KPI,期末进行KPI完成情况的审核,直接薪资挂钩,同时也是检查院系是否完成工作的重要依据。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2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生,创新,实践,教育质量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1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反映了影响专硕教学质量的各方面因素和教学过程的原始状态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动向。抓好其教育质量,是培养优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高校的管理层(如高校的研究生院/处、教务处等)来说,可以通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来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比较,从而可以查缺补漏,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的进行纠正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等各类问题。相对于教师而言(如高校的硕士生导师等各类教师),通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可以更加保障教学效果,及时得到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师组织,通过反馈机制,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方法

1.研究生参加教育质量管理。在高校应该培育其浓厚的“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本”的教育质量文化。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身的主体教育质量保障的作用与地位。教育质量的调查与取证应该以研究生本人为主,客观公正的吸收他们的第一手意见和建议。但是若出现研究生在参与教育质量监督过程中出现的敷衍、不积极、被动等因素出现,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将研究生本人自身的感受等纳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去,不断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进一步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共同建构者和保障主体。

2.建立评价指标与信息共享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分类评价标准,但是在特定的高校其评价指标应该统一,这样可避免主观性、任意性等因素的存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将学生、用人单位纳入考查主体的,这里的学生不仅是指在校生,更应该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为了更好的采集学生数据等信息,最好选择近三年内毕业的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最好根据选择的评价指标维度,将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分析可以客观的评价其教育质量的好坏。这就克服了以往对其分析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的促进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信息与数据的交流,需要构建其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交流,共同提高其培养质量。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找到好的方法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信息反馈机制

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的主体是所在高校,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毕业生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从而可以促进其研究生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良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需要多方参与,比如需要已经毕业的校友、用人单位等第三方单位的有效参与。可以将校友会、教务处相关的质量评估人员、就业中心等纳入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具体的信息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

在兼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专业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其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强调其理论转为实践的能力。其信息反馈系统如图2所说。

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其次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做法,接着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与信息反馈机制。最后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毕克贵.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长效机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2:87-92.

[2]刘小洋,张宜浩,刘万平,刘超,黄贤英.工科类高校计算机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2:23-24.

[3]王侃,王地国.高校毕业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研究[J].湖北工学院学报,2012,3:108-110.

[4]刘小洋,刘万平,刘超,张宜浩,黄贤英.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2016,1:72-73.

[5]张春莉,马慧珍,吴加奇.师生人际关系对教师教学反馈及学生行为的影响研究[J].教育学报,2015,4:51-53.

[6]刘小洋,刘超,刘万平,黄贤英.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2015,10:123-124.

[7]刘小洋,刘万平,刘超,黄贤英.贝叶斯分类理论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5,5:1-2.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3

评价 数据处理 反馈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包括评价标准制定、评价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与反馈。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是评价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总体情况的把握与升华阶段,它体现着评价的目的和效果。其主要任务包括:评价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评判教师的达标程度;做出综合评价结论;向有关方面反馈相关信息,便于指导和改进今后的评价工作。

近些年,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对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评价工作的深入,在评价后期的数据处理与应用上,原有的简单计算、统计排序、提交报告、反馈教师的程序受到质疑。为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人基于本校开展评价的实践平台,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查找影响数据统计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新模式。

一、评价数据处理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数据分析,结合评价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在学生评教打分方面:不同性质的课程评价分值与课程难易、兴趣强弱、接受程度有关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评价分值有明显影响等,在数据处理时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第二,在评价结果统计方面: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参评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个别有意打低分的学生评价数据未做处理。第三,在评价结果反馈方面:指出不应将学生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应综合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毕业生评价等方面的结果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完成的质量并适时进行反馈。第四,教师希望得到可信服的评价结果,希望得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愿意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上述问题均是评价后期数据处理程序不够合理造成的,基于此,笔者在原有评价时间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和研究,提出了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新模式。

二、评价后期数据处理新模式

在学生评价数据处理中,采用了标准差计算公式对评价分数进行初始化处理;选用了线性标准分的计算方法,确定了课程类型分数的差异化处理方案,基于上述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学生评价数据统计的计算公式。在督导(同行)领导评价信息处理中,提出以分值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在验证和改进。

1.学生评价数据处理

(1)引用标准差对评价分数进行初始化处理

以往对评价结果进行计算时,是将所有参评学生的分值加合计算,这样的统计忽略了两个因素对总分值的影响,一是个别学生对教师有意见而在打分时故意压低分数,二是由于学生认可度的不同而造成打分的差异性。

为了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又便于统计人员的操作,通过汇总问卷调查表,确定了去掉5%最高分和最低分和去掉10%最低分两种方法,然后运用标准差计算方法对原有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去掉10%最低分”的数据处理方案。

标准差计算公式:

s=■

标准差S也称均方差,指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表1 同一门课程两种标准差的计算结果(部分数据)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去掉每门课程评价的10%的最低分数记录的标准差小于去掉每门课程评价的前后5%的分数记录的标准差,即去掉每门课程评价的10%的最低分数记录离散程度小,结果更为合理。

(2)选用线性标准分对课程类型分数的差异化处理

在指标体系设计时,确定了不同课程属性的评价指标,由此,在数据处理时就会出现不同属性课程评价分值的平衡问题,事实上,通过分析不同课程类型的评价分值,的确存在着分值的差异。如果只是简单地整体排序肯定会影响全校教师评价名次。这就要求我们在统计数据时,对不同的课程类型求得一个平衡。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选用了线性标准分的计算方法:

即:Z=(X mean)/s,T=500+100Z

其中X是原始分,mean是各类课程的平均分,s是各类课程分数的标准差,Z是标准化分数,而T是最后计算出的供使用的标准分。

表2某年第二学期原始分和标准分对排前10的影响

上述表格表明,化为标准分后对排名次序有所影响,结果更为合理。

(3)学生评价数据统计方法的确定

基于上述的研究和论证,我们将评价的数据统计方法作了调整,调整后每位教师的学生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公式一:X=∑?茁xi

其中:xi表示同一门课程去掉评价的10%的最低分数记录后的每一评价项每位学生给教师分数的平均值,i取值范围为:i=1,2,…10。

?茁为每一评价项的权重值。

X为同一门课程各评价项加合后的总分值,也称为原始分。

公式二:T=500+100Z,Z=(X-mean)/s

其中:X是原始分,mean是各类课程的平均分,s是各类课程分数的标准差,Z是标准化分数,而T是最后计算出的供使用的标准分。

公式三:A=αT

其中:α为调整系数(加权值),是受评价学生年级、评价学生人数等因素影响的变量值,每学期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加权值。每学期通过加权的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后期调整,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A。endprint

2.督导(同行)领导评价信息处理

督导(同行)领导评价比较具体、涉及面不是很广,主要是以评价为手段,重点是验证和改进,因此信息处理以分值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这里不再赘述。

三、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评价反馈机制

1.评价结果的统计汇总

由于学生评价人数多,样本量大,代表性强,督导听课的次数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而领导和同行听课也具有针对性,而且打的分数基本相同,可比性较差。因此,在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时以学生评价的结果为评价基础和主要依据,督导、领导、同行评价不再作为量化标准,而作为指导、检查和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手段,以教师自评作为自查问题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参考和补充。

2.从多角度得出综合评价报告

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将分类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对整体评价进行数量上的综合评价和文字上的综合描述,写出综合评价报告。做结论时,要注意各指标项之间的差异比较,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指出努力方向。还要注意各教学单位之间的比较,便于各单位从本部门与总体水平上找差距,便于本部门整体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3.四个渠道做好评价结果反馈

为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保证评价具有发展性的功能,评价结果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信息反馈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完成:第一,将全校评价结果报告校领导,便于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管理提供参考;第二,将各单位的评价进行总体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并反馈给各单位负责人,便于各教学单位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的依据;第三,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查看评价结果,结合自评,肯定成绩,查找不足,不断改进;第四,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示范与经验推广。通过这个过程,肯定先进,带动后进,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需要把握的关键内容

在信息反馈过程中,第一,对结论的解释要慎重。因为任何评价结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准确,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允许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教师提出申述。第二,要把反馈的重点放在持续改进上。一方面,引导教师从关注评价结果向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使评价结果成为督导开展传帮带活动和指导检查课堂教学的依据。第三,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模式,即以学生评教作为改进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而督导评价结果则重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改进;领导评价可以作为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同行评价作为相互交流、学习、研讨教学的一种方式,逐步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新模式,改变了原有几种分值简单求和给出一个结果的反馈模式,使统计数据更趋合理,可信度更高。

————————

参考文献

[1]何晓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李光耀,肖红,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高等建筑教育,2009(2).

[3]周志钧,周效凰.试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林仁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5]喻方元.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价,2008(2).

[6]赵斌,刘春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文教资料,2007(6).

[作者:张克非(1964-),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任洪钺】endprint

2.督导(同行)领导评价信息处理

督导(同行)领导评价比较具体、涉及面不是很广,主要是以评价为手段,重点是验证和改进,因此信息处理以分值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这里不再赘述。

三、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评价反馈机制

1.评价结果的统计汇总

由于学生评价人数多,样本量大,代表性强,督导听课的次数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而领导和同行听课也具有针对性,而且打的分数基本相同,可比性较差。因此,在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时以学生评价的结果为评价基础和主要依据,督导、领导、同行评价不再作为量化标准,而作为指导、检查和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手段,以教师自评作为自查问题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参考和补充。

2.从多角度得出综合评价报告

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将分类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对整体评价进行数量上的综合评价和文字上的综合描述,写出综合评价报告。做结论时,要注意各指标项之间的差异比较,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指出努力方向。还要注意各教学单位之间的比较,便于各单位从本部门与总体水平上找差距,便于本部门整体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3.四个渠道做好评价结果反馈

为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保证评价具有发展性的功能,评价结果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信息反馈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完成:第一,将全校评价结果报告校领导,便于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管理提供参考;第二,将各单位的评价进行总体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并反馈给各单位负责人,便于各教学单位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的依据;第三,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查看评价结果,结合自评,肯定成绩,查找不足,不断改进;第四,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示范与经验推广。通过这个过程,肯定先进,带动后进,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需要把握的关键内容

在信息反馈过程中,第一,对结论的解释要慎重。因为任何评价结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准确,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允许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教师提出申述。第二,要把反馈的重点放在持续改进上。一方面,引导教师从关注评价结果向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使评价结果成为督导开展传帮带活动和指导检查课堂教学的依据。第三,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模式,即以学生评教作为改进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而督导评价结果则重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改进;领导评价可以作为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同行评价作为相互交流、学习、研讨教学的一种方式,逐步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新模式,改变了原有几种分值简单求和给出一个结果的反馈模式,使统计数据更趋合理,可信度更高。

————————

参考文献

[1]何晓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李光耀,肖红,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高等建筑教育,2009(2).

[3]周志钧,周效凰.试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林仁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5]喻方元.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价,2008(2).

[6]赵斌,刘春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文教资料,2007(6).

[作者:张克非(1964-),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任洪钺】endprint

2.督导(同行)领导评价信息处理

督导(同行)领导评价比较具体、涉及面不是很广,主要是以评价为手段,重点是验证和改进,因此信息处理以分值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这里不再赘述。

三、构建可持续改进的评价反馈机制

1.评价结果的统计汇总

由于学生评价人数多,样本量大,代表性强,督导听课的次数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授课教师进行评价;而领导和同行听课也具有针对性,而且打的分数基本相同,可比性较差。因此,在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时以学生评价的结果为评价基础和主要依据,督导、领导、同行评价不再作为量化标准,而作为指导、检查和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手段,以教师自评作为自查问题并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参考和补充。

2.从多角度得出综合评价报告

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将分类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对整体评价进行数量上的综合评价和文字上的综合描述,写出综合评价报告。做结论时,要注意各指标项之间的差异比较,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有针对性的指出努力方向。还要注意各教学单位之间的比较,便于各单位从本部门与总体水平上找差距,便于本部门整体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3.四个渠道做好评价结果反馈

为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保证评价具有发展性的功能,评价结果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有关方面。信息反馈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完成:第一,将全校评价结果报告校领导,便于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管理提供参考;第二,将各单位的评价进行总体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并反馈给各单位负责人,便于各教学单位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的依据;第三,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查看评价结果,结合自评,肯定成绩,查找不足,不断改进;第四,课堂教学优秀教师的示范与经验推广。通过这个过程,肯定先进,带动后进,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需要把握的关键内容

在信息反馈过程中,第一,对结论的解释要慎重。因为任何评价结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准确,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允许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教师提出申述。第二,要把反馈的重点放在持续改进上。一方面,引导教师从关注评价结果向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使评价结果成为督导开展传帮带活动和指导检查课堂教学的依据。第三,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模式,即以学生评教作为改进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而督导评价结果则重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改进;领导评价可以作为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同行评价作为相互交流、学习、研讨教学的一种方式,逐步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后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新模式,改变了原有几种分值简单求和给出一个结果的反馈模式,使统计数据更趋合理,可信度更高。

————————

参考文献

[1]何晓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李光耀,肖红,刘承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高等建筑教育,2009(2).

[3]周志钧,周效凰.试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林仁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5]喻方元.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价,2008(2).

[6]赵斌,刘春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文教资料,2007(6).

[作者:张克非(1964-),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

教育行风问题反馈督办通报机制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行风建设,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学校决定建立教育行风问题反馈督办通报机制。

学校教育行风问题反馈督办通报工作由学校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另设办公室,副校长王雷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对上级机关及领导批示件、校领导的批示件实行台账式管理,调查处理报告经主要领导审核后按要求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经研究需整改的,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负责落实,并由办公室负责督办;需调查处理的,由校委会、办公室负责落实。所反映问题涉及到的学校有关部门,要对督办、调查工作给予配合,并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整改,并确保今后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办公室每月要对领导批示件和重要来信来电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及时掌握交办、转办的信访件是否按规定时间办结,办理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每季度对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梳理,以书面形式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必要时向各部门进行通报。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教育行风督办通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及时办理、回复领导批示件和重要来信来电。学校将把教育行风问题督办通报工作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评中,确保教育行风问题督办通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唐山镇实验小学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5

摘 要:构建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意义重大,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建设、逐步完善这个步骤,采取系统分析、调查研究、一体设计的方法,遵循需求牵引、反应灵敏、讲求效益、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提出了目标构想。

关键词: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

一、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思想为统揽,以军委院校管理领导机关关于院校人才培养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培养适应部队高素质人才目标及“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为牵引,按照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革命军人要求,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方针政策,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形成院校与部队相互紧密联系、反应灵敏的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

二、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遵循属于构建机制特点的原则,才能发挥好机制的作用。构建形成科学合理、简洁高效、运行顺畅的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应遵循需求牵引原则、反应灵敏原则、讲求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1.需求牵引。需求牵引,顾名思义就是以需要和欲求为着力点而有方向性的指引。在构建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中坚持需求牵引,则是结合跟踪调查反馈特点和部队实际需求等各项工作需要。

2.反应灵敏。战争对人民军队的考验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求军队具有快速反应、准确打击、高效灵敏的作战本领。指挥机构如何快速下达作战任务,部队如何迅速拉动,无一不体现着讲求效率和效益的本质。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构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反应灵敏,只有具有反应灵敏的特性,军委、军种机关才能实现及时准确指导,院校才能高效收集汇总信息,部队才能很快接收更新升级的“产品”,学员才能尽快提高自我。该机制要求军委、军种机关、院校对部队及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时,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快速、结果应用及时,这样才能发挥该机制的特点,才能对教育教学进行有效指导,才能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用的依据。

3.讲求效益。所谓讲求效益,是指军委、军种机关、院校进行构建机制所取得的产出和投入比率。这里的产出主要包括三方面:对院校来说是完善教育质量保证监控体系,对部队来说是提升人员素质和部队的战斗力,对毕业学员来说是认清自己不足,为下一步继续教育提供明确方向。投入则主要包括跟踪调查反馈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支出。构建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是为了实现对教育产品的评价和教育成果的检验。机制的构建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但不是说讲求效益就是收获单纯的利益,它是为了军事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军事人才的培养、为了部队的建设、为了自身职业军涯的成就,所以它的构建要讲求效益。如果不坚持讲求效益原则,那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将失去了它的意义。

4.以人为本。生命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是人权理念的最高体现[1]。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是指导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重要原则。

构建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正是为了去检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育人为本的一把量尺。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到构建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过程中去,坚持以毕业学员为本,以毕业学员的合理需求为本,以毕业学员的发展为本。

三、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目标构想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是形成院校与部队紧密配合,对毕业学员成长全程跟踪反馈。实现信息获取及时化,数据处理专业化,结果使用精确化的结构合理、高效灵敏、闭合反馈的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其中,该机制应包括:组织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1.组织机制。组织机制是指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组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构建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制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该机制的长效运行。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任务繁重,并且涉及面广,院校多个部门都有参与这一工作,所以必须有组织的进行该工作,以保证权责分明、任务清楚,规范长效运行。

2.运行机制。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的运行机制是围绕军委、军种(部队)机关、院校、毕业学员、部队用人单位五个主体设计的。其中院校、毕业学员、部队是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的主体,但是部队用人单位和毕业学员与院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像军委机关对院校和部队以及毕业学员有行政管理权力,所以在院校和部队用人单位及毕业学员之间必须通过建立紧密的客户关系才能获取有用的反馈信息。

3.评价机制。一项工作做的好坏和它所带来的效果是需要进行客观评价才能衡量的,彰显积极的效果能体现出该工作的重要和意义,不好的评价结果能督促我们自我检讨,改进不足,争取突破。对于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对应的评价机制,既对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该工作的评价结果利用进行监督评价。

4.激励机制。激励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军队院校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工作开展是否能发挥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与院校自身作为密切相关,还与毕业学员的责任感及部队单位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需要利益驱动下,才能形成一种动力效应[2]。有效的驱动力能使毕业学员跟踪调查反馈工作的开展调动起三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毕业学员的质量信息反馈及时、顺畅。

参考文献: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6

病历全程质量时监控、评介、反馈制度

一、基本原则。以病历为中心,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保证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河北省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的基础上,对临床病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考核。

二、考核项目及办法。

(一)考核项目为《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全部内容。

(二)检查全部入档病历,每周四对上交到护办室的终末病历进行检查,另外每周不定期抽查现运行病历。

(三)对病历质量控制实行医疗组长负责制,每个科室为一个医疗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

(五)病历归档的时限性。出院病历按照医教科要求按时上交。

三、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结果实行否决制。按照《河北省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扣分,满分100分,91分以上为甲级病历,81-90分为乙级病历,80分以下为丙级病历,要求甲级病历达到100%。

(二)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对未达到甲级病历的,实行追踪监测。病历质量落实到组,对首次发现问题的运行病历,每一处非初次错误,全科通报并责令立即整改。终末病历每份满分100分,每扣除一分则扣罚责任人1元,乙级病历扣罚责任人20元、每份丙级病历扣罚责任人50元,并限期1日内完成病历整改,再次发现的,加倍扣罚。每月进行一次病历质量总结,对病历质评得分前三名的病历予以奖励,全年进

行统计总结,对总成绩在前三名的个人,在评先评优中倾斜加分。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篇7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 又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 还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上。在现阶段,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定和学分管理上, 很少体现学业评价的反馈性, 教学的发展功能无法实现, 会阻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尝试分析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

一、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内涵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 对于反馈的含义, 具有一定的分歧, 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 (给定信息) 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 (真实信息) 再输送回来, 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 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 (mechanism) 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 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根据这两个概念,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定义应该是指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在内的机构 (群体) 及其职责、运作流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是多元的回路系统, 它将学生学习的内外环境结合起来, 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是主要的信息反馈机构, 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作为反馈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点接收和反馈学业信息, 从而使自身后继的学习 (教学、管理等) 行为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 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控制理论, 控制过程是依据偏差进行动态调节的过程, 没有偏差就没有调节。评价标准不明确, 反馈信息失真, 缺乏针对性, 反馈滞后、传送不及时, 是控制系统中检测、变送反馈环节的大忌。按照控制理论,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是不健全的, 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评价标准不明确, 反馈信息失真或无针对性。

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其中评价标准是构成评价活动各要素的核心, 它确定评价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是评价活动的依据。学业评价就是根据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程度。事实上, 评价的“标准”包涵“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两个概念[2]。在日常用法中, 我们含混的把两者统称为“标准”。在评价学上, 所谓评价指标是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 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高校学业评价的评价指标就是能够反映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 为学业评价活动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事实上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 它直接制约对学习结果的意义解释。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评价标准包括强度、频率和标度三个要素。强度是表示指标达成的程度, 是定性标准;频率则是表示指标达成的数量或次数, 是定量标准;标度是评价的档次, 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数字表示各个档次。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的表达, 是评价指标的标度。

对于大学生学业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可以参照的统一指标体系, 虽然某些高校尝试运用一些学业指标进行操作, 但因为指标层次和内容的划分设定和量化比较困难,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成共识, 影响指标体系的应用和推广, 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评判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可依据的共识标准不多, 没有较权威的、客观的评估标准和体系。所以评价信息失真或缺乏针对性是高校学业评价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种评价现状下, 反馈显得可有可无, 因为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 都不会对失真的信息感兴趣。

(二) 评价主体单一, 反馈信息片面。

目前,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局限评价的角度。评价角度的局限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所提供的评价信息存在片面性[3]。大多数高校学业评价都是教师主导的, 从课堂教学角度得出的知识学习的评价信息。没有其他主体的参与, 缺乏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业评价视角, 仅仅评价课堂知识的掌握信息, 缺乏能力评价信息。这就造成高校学业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都单一化, 评价所获得的学生学业发展信息存在极大的片面性, 大大降低反馈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片面的信息即使得到一定程度的反馈, 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反馈流程不规范, 反馈信息利用率低。

能否高效率地利用评价结果是评价反馈功能是否充分实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高校中, 由于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 反馈流程不畅通和不规范, 评价信息在教师、学生之间并没有得到及时全面的传递。

首先, 在现有的评价状态下, 即便是片面的失真的评价信息, 学生也不能完全获知。大多数高校学生获知的期末课程考试的评价结果仅限于分数, 不能进一步获知具体的学业评价状况, 如得分和失分的知识点、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得分率等。学生无法根据笼统的分数对个人的学业发展情况做更清晰的判断。事实上, 只有对个人学业情况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业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真正成为学业评价最主要的受益人。

其次, 现阶段高校学业评价忽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其学业评价的评价方式仍旧是以课程考试为主:学生在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得相应分数, 以评价课程学习是否合格。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是因为获知评价信息的时候, 课程学习已经结束, 所以学生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滞后, 无法及时分析个人学业的优势和不足, 更不能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4]。学业评价的作用仅限于鉴定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 学业评价的反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作用。事实上, 目前很多高校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来弥补这一评价反馈问题, 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较混乱, 评价责权不清, 其评价的效率很难保证, 学生从中获得的有效反馈信息仍旧不多[5]。

三、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策略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它是高校内部各教学要素紧密协作的动态运行体系。反馈机制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 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等都是反馈机制的主体。其中, 居于这个反馈机制的中心节点是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在各个主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基础之上[6]。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作为闭合的回路动态系统, 其运行过程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或告一段落后, 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 得出评价结果, 及时分析评价结果, 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 教学管理部门协同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教学归因分析, 针对原因分析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说,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这个机制能否顺利运行, 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一环扣一环, 构成一个回路。构建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就是构建回路中的各个环节。

(一) 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套科学可行且统一认可的高校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前提。在制定指标体系时, 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教师、学生等的意见, 在综合的基础上, 形成学生学业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再根据试点反馈意见, 反复修订, 力求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二) 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学生学业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制定出来以后, 就要据指标体系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 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来衡量达成评价指标的程度, 获取全面的评价信息。目前高校在设计和制定具体的评价制度, 选择具体的评价形式的时候, 往往不是以能否体现和表征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尺度, 而是竭力在能否简单化和便于操作上下工夫。所以, 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热衷笔试的评价方式。然而, 单一的笔试不能完全有效地衡量所有的评价指标, 使评价信息片面化, 无法提供全面的反馈信息, 学生、教师和高校教学无法获得有效发展。所以应该根据评价指标来选取相应的评价方式, 进而获取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评价信息。

其次, 加大平时成绩在评价中的比重, 完善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注重过程监控和评价激励。在整个高校学业评价反馈的宏观回路中, 平时评价是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微观回路。它本身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形成回路, 使教学一线的信息及时形成相互的回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处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问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形式从学生处获知学生的学习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

(三) 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

首先, 加强评价信息的公开工作, 评价前公开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评价后及时公布结果, 笔试评价还应该公布答案, 供学生探讨和质询。学校应该建立任课教师、教研室和班主任 (辅导员) 三位一体的评价反馈渠道, 把评价信息反馈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使任课教师、教研室和班主任分管不同的信息反馈, 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个人学业评价信息[7]。

其次, 加强评价信息的归因分析。对学业评价信息进行正确科学的统计分析是正确理解评价结果及确定改进方向的关键环节。将学业评价获得的大量数据录入信息库,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容和分值, 并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专业的软件系统对大量数据进行清理与统计分析, 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得到分析结果之后, 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追根溯源, 梳理出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作出归因分析,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关键依据。

(四) 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归因分析得出主要问题和不足后,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向学生和教师征询解决策略, 召集相应的学科专家和教师反馈并讨论解决策略, 召集学生代表反馈并讨论解决策略。学生和教师专家团队可以采取讨论、座谈和争辩等方式确定应该采取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样的过程, 最终确定解决策略, 采取相应措施, 改进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问题。如调整培养方案, 修订培养计划, 调整课程设置, 优化教学和实践环节安排,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达到改革高校教学的目的, 使高校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摘要: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这一反馈机制并不完善, 存在的问题包括:反馈信息失真或无针对性;反馈信息片面;反馈信息利用率低。基于反馈控制理论,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应该是闭合的回路动态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和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就是完善回路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构建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喆, 汤蓓蓓.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人才, 2014 (4) :241-242.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7.

[3]刘文勇, 张少杰, 赵玉民, 赵厚仁.基于制度设计的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4 (6) :59-60.

[4]母小勇, 王欢欢.论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J].江苏高教, 2007 (4) :59-62.

[5]白雅娟.高校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价值与困境浅析[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4 (4) :47-48.

[6]鲁先锋, 李文莉.系统论视阈下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动态研究[J].教育探索, 2012 (2) :67-69.

质量监控反馈机制 篇8

[关键词] 信息反馈机制 教学督导 作用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十分迅猛,高职教育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竞争与挑战,但归根结底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各高职学院都非常重视教学改革,特别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都相应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督导体系,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督导的目的就是对学院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等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督,对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而教学督导中的信息反馈机制则是通过日常巡查、随堂听课、随机走访、师生座谈等多渠道获得大量有关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对此进行认真分析、调查与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那些有代表性、实用性、可行性和导向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升华,提出工作参考与建议,通过口头交流或者书面文字材料及时反馈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有关部门或督导对象,并监督其改进与落实。2006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动力,加速学院内涵建设,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下设教学督导办公室,并建立了相关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自学院开展教学督导,积极落实信息反馈机制以来,领导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督导人员不懈努力,教学秩序、教学环境和条件、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现仅针对我院信息反馈机制的信息采集、信息反馈、信息共享与利用以及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信息反馈机制中的信息采集途径

信息采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并力求真实、准确、具体,其主要途径有:

1.日常巡查。学院制定了学院领导教学日常巡查制度,教学督导人员坚持每天进行教学巡视,对教学运行秩序、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检查,并把巡查发现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如教师到位情况、学生迟到情况、教学条件的完好情况等,以获取教学相关信息。

2.课堂听课。课堂是我们收集信息的主要场所,听课分为随机的,系统的、专题的,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和目的要求而定。听课时特别注意观察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听课后要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并尽可能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映,最后按规范填写督导员听课记录,给予相应的评价,写下具体的意见或建议。在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进行检查时也要按规范填写记录表,给予相应的评价,写下具体意见与建议。

3.师生座谈。教学督导办不定期地召开师生座谈会,会前拟定调查提纲发给与会人员,座谈会上认真听取师生发言,并做好记录和填写有关表格。督导人员也积极参加各系部召开的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收集信息。

4.专项工作。如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情况检查、每学期举办的全院教师教学比武、“说课”、“说专业”竞赛、学生试卷的抽样分析、实践教学检查等专项工作收集信息。

5.学生信息员。在全院的每个班级都设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收集各班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学院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表获取所需信息。近两年来共收到学生信息报表4700多份,反映的问题460多条,范围广,代表性强。

二、信息反馈机制中的信息反馈形式

1.现场交流,口头点评。督导人员在听课完后,都能与任课教师当面充分交流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切磋教学方法,有很多年轻教师在现场交流之后,还意犹未尽,课后时间多次到导办公室来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指导。除了与教师当场交流之外,课后还积极听取学生对讲课的感受与想法,让“教”和“学”能真正互动起来!

2.加工整理,书面反馈。督导员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及时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建议,以督导信息周报或书面通知的形式,向学院领导进行汇报,并按着归口反馈给各部门。如专家在听完每位教师的课后,都会集中一起研究向教师本人提出书面反馈意见,主要肯定成绩,并提出今后学习和改进的建议,反馈到教师本人。例如在教学督导中发现部分新进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薄弱、教学方法生疏、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佳,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放在第一位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对此情况督导员及时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反映给教学主管部门及各系部,指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导师,并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在全院开展一场如何办好高职教育的大学习、大讨论,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紧跟形势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学习讨论之后任课教师都能自觉地去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努力钻研教学方法,管理者也认真思考制订出切合市场需要的教学计划,做学生工作的也积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配合任课教师来引导学生勤奋学习。

三、信息反馈机制中的信息共享与利用

教学督导过程所采集和整理的信息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应该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特别重要的是督导信息的传递反馈要及时和高效,使督导信息资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全院师生,为此,学院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了督导信息网站,及时发布督导信息,每周的督导信息周报在校园网上发布,对于一些处理意见或处理结果也通过电子邮箱及时发给相关部门和个人,或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布、公告;建立了教学督导信息资料库,将在教学督导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信息和资料,比如教学督导工作计划、总结,对教师和学生检查的评议记录与汇总表,对教育教学的改进、改革建议与措施等,经过汇总与分类,分别建立个人、部门督导信息资料库,并将作为个人和部门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建立健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为学院领导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而有益的参考。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推行信息反馈机制,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几年来,督导人员积极深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的各个层次,多渠道地通过听、看、议、评等方式收集教、学、管的各种信息,并着力作到真实、全面、快速的信息反馈,使我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全院整体建设改革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海.教学督导是监控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J].高教研究,2007,(1):4-5.

上一篇: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下一篇:灵活就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