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监控(共12篇)
质量安全监控 篇1
前言
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包括建设单位、监控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为保障桥梁施工监控高质、高效地完成, 必须明确监控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1 施工监控组织体系
1.1 组织体系
桥梁施工监控在组织形式上分两个层次开展工作, 即建设单位牵头成立施工监控领导小组和施工监控工作小组。施工监控领导小组由建设单位、监控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领导组成, 负责重大方案、技术问题的决定以及相关协调工作。施工监控工作小组由建设单位、监控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一线技术骨干组成, 负责施工监控的日常工作事务。
1.2 组织分工
建设单位是施工监控的委托者、管理者和协调者。施工监控工作需要监理单位的支持, 同时接受全面监理。监控单位是桥梁施工监控的主体完成单位, 是监控信息的发出者。
设计单位要提供有关设计资料, 包括:施工图、计算模型、参数以及结果;各施工阶段的设计结构状态;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应力和索力。决定重大设计和施工方案变更, 并及时通知各成员单位。校核确认施工监控信息。
施工单位是监控信息的实施者和反馈者。主要负责提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变更和实际施工进度;为监控单位提供现场工作、生活、交通的便利条件等。
1.3 施工监控工作流程
监控信息指令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是保证桥梁施工监控成功的基本前提。施工监控信息传递流程见图2。
首先由监控单位发出施工监控指令表, 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定, 设计代表复核, 然后签发至施工单位具体实施。一个阶段施工完成后, 监理将各方相关数据汇总至监控办公室进行简要小结, 进而进入下一阶段工作程序。
2 施工监控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1 人员、设备、软件保障
为监控项目成立专家顾问组, 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现场监控组, 全部人员具有试验、分析、监控经验, 各成员各具所长, 分工明确, 密切配合。选购优质、成熟、可靠的测试元件和测试仪器。所有仪器经过标定, 且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和保养。采用正版、可靠的商用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2.2健全数据采集制度
现场监控人员应及时了解桥梁施工工况, 及时进行传感器的埋设和相关测试工作。测试时机、频度应严格按照监控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控全过程固定人员、固定仪器。所有测试记录必须注明工况、日期、时间、天气、气温以及桥面特殊荷载或其它与分析模型不一致之处。现场记录不得涂改, 且保留存档。建立执行完善的收、发文制度。做好监控工作日志, 所有资料录成电子文档, 经常备份, 保证数据安全。
2.3健全数据分析制度
对变形、应力、温度等测试数据应分类归档, 现场采集工作完成后立即整理分析。对应力、索力测试数据, 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扣除温度等的影响。计算出各工况下的索力、应变。
3 结束语
桥梁监控的组织体系是保证桥梁施工能够快速、高效进行的保障, 保障人员, 设备及软件, 健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制度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摘要: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明确监控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尤为重要, 文章主要介绍桥梁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 及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所采用的措施。
关键词:施工监控,监控组织,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TJG F80/1-20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质量安全监控 篇2
一、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监控系统需升级改造,现有系统没有“三闭锁”功能(瓦电
闭锁、风电闭锁、故障闭锁)
2、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断电控制接线图不规范,需技术人
员重新绘制。
二、人员定位系统
1、人员定位系统频繁死机,数据库无法打开,故影响入井人员信
息和上传信息及时、准确,系统经常因故障不上传。
2、人员定位系统界面底图需厂家技术人员更换。
3、以上问题与我矿签订维护协议的单位无法完成,因此,申请系
统原装厂家来矿维护。
三、无线通信系统现在启动不了,故不能正常运行。需厂家来技术人
员维护。
四、视频监控系统
1、三楼和副井公示牌不显示(LED软件故障),需安装厂家维护
质量安全监控 篇3
【摘 要】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行业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建筑业随着施工高度和施工规模的扩大,逐渐与矿工业、工业等危险等级较高的生产方式接轨,成为一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工作模式。基于这种施工现状,在现阶段的工程项目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控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就施工现场安全监控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的管理现状,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控;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安全生产法》的颁布为建筑工程的现场监控和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平台,在工作中,如何安全进行生产和文明施工十分必要,这对于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更是对施工企业自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可靠的基础平台。
1.安全概述
顾名思义,“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人不受伤害、平安健康,物不受损伤、完整无损,即“无危则安,无损则全”。从这个意义上,安全可以认为是一种物态、环境或状态。也有人把“安全”理解为一种能力,即人对自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财产、资源等的维护和控制的能力。总之,安全是指不会发生损失或伤害的一种状态。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的发生,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与安全相对应的是危险。所谓“危险”,是指人和物易于受到伤害或损害的一种状态。能导致危险发生的原因是危险因素,危险未得到控制而产生的,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后果就是事故。值得指出的是,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与传统的安全定义不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安全和危险看作截然不同的、相互对立的概念。而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则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当危险性低于人们认可的某种程度时,就被认为是安全。关于安全管理从古代就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这样的成语;现代也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这样的安全方针。
2.施工现场概述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衡量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把施工现场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是通过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各种缺陷进行控制实行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过程。通过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采用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和管理模式,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手段和施工方式不断的增加,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措施。在当前建筑施工中,每个要素的变化若存在异常和危险都会引发事故,这些事故是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和控制模式的关键,更是影响工程施工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手段。建筑工程中每个要素存在的异常和危险得到调整和控制,这些缺陷和异常都是需要安全控股的过程,从整体上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是利用当前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对建筑安全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主要模式。
3.常见的施工现场安全监控问题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
4.现场安全监控的主要措施
4.1统一认识、健全监控机构
在目前的工程建设工作中,安全监理已成为监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在工作中通过人、机械、环境和施工管理控制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认识和总结的关键环节。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监理单位和企业在工作中通过行政、法律、施工规范等相关手段和标准来进行严格系统的控制,根据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完善,使得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都能得到系统的认识与完善。
在监理工作中,安全监理的驻要任务在于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体系和生产方式,督促施工企业和相关的施工单位在工作中能够按照现有的国家规范和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同时对于施工的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和重点环节进行控制,使得其能够有效的消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从而实现生产的全面系统控制。
一般来说,在现场管理机构中,认真的学习有关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施工标准,应当建立在完善而又全面的系统基础上,使得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得到完善有效的预防和解决,从而给工程施工效益和施工质量提供良好可靠的基础依据。
4.2安全监理要点
4.2.1事前控制
在目前的工程监理工作中,建立健全事前监理体系和要点对于保证生产体系的正常持续进行十分必要,同时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组织的工作要点和工作模式。
4.2.2事中控制
在事中管理和事中控制工作中,管理监控的驻要目标和内容是针对安全知识的培训要求来进行普及和完善的,在工作中我们要明确安全责任人,针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完善,使得其中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综述 篇4
在20世纪,水坝成为了最重要和最显眼的水资源管理工具,在帮助社区和团体利用水资源满足粮食生产和生活等用水以及发电和洪水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然而,在随着水利投入逐渐加大,坝工建设发展逐渐加快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坝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出现危及大坝安全的裂缝和病变[2],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甚至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大坝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提出的背景
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 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1975 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的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所造成;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12%是不同的特有原因所致。
其中最著名的两起溃坝事故分别是法国马尔帕塞拱坝和意大利瓦依昂拱坝。前者坝高66.5 m,1954年开始蓄水,1959年12月2日溃决。后者坝高262 m,1960年蓄水后,坝前左岸滑坡体缓缓蠕动,至1964年10月7日实测位移为429 cm,其中最后12d的位移速度高达48.3 mm/d,加速明显。10月9日滑坡体(约2.4亿m3)突然高速滑入水库,70 m高的涌浪翻坝而过,造成2 600余人死亡。
在此类事故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大坝这种特殊建筑物必须准确地了解其工作性态,这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进而建立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来实现。利用准确合理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对法国马尔塞怕拱坝就可以在4个月之前发现险情而防患于未然,对意大利的瓦伊昂拱坝的位移加速也可以认识到是个最危急的信号。所以人们提出必须建立完备的科学的大坝安全监控指标。
2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涵义
根据统计资料,大坝从建造到失效,通常经历三种状态: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和失效(极限)状态。破坏是失效状态的一种特例。
不正常状态和失效状态有很多症状和标志,这些症状和标识的界限值为状态特征值,在监控系统中即为监控指标。因此大坝安全监控指标可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大坝无故障监控指标,它是大坝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的界限值,又称“警戒值”;第二级是大坝极限监控指标,它是大坝安全与否的界限值,又称“危险值”。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主要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针对性。
时间上主要对应大坝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和大坝老化期。因为这是大坝安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所以对每个特定的阶段要拟定特定的监控指标。空间上对应是指,对不同的坝址有不同的坝体、同一个坝体不同的部位有相应有不同的安全监控指标。如针对面板堆石坝面板与趾板之间的防渗、碾压混凝土坝的层间结构、高强震地区均质土坝的液化等等。
3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目的和意义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的作用,且重在评价大坝安全。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这也有利于其他大坝包括待建坝的安全评估。
我国目前正处于水电建设高峰期,目前正在建设的就有糯扎渡、小湾、溪洛渡等一大批高坝,对大坝安全监控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此外,根据国家“十五”计划水利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主要任务。高坝、病坝的安全分析评估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而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对准确识别大坝险情,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建立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是一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影响的具有重大挑战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4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研究现状和成果[3]
拟定安全监控指标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坝和坝基等建筑物已经抵御经历荷载的能力, 来评估和预测抵御可能发生荷载的能力, 从而确定该荷载组合下监控效应量的警戒值和极值。由于有些大坝可能还没有遭遇最不利荷载, 同时大坝和坝基抵御荷载的能力在逐渐变化, 因此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也是国内外坝工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是一项颇为复杂、迄今仍在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可以参考的规范仅有1989年能源部、水利部颁布的《混凝土大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及2003年电力工业部颁布的《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不少学者在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吴中如等将力学模型引入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并依据混凝土坝变形规律,提出拟定混凝土大坝变形一、二、三级监控指标的原理和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佛子岭连拱坝等实际工程的监控。王德厚对建立各种模型的方法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在建立建筑物及基础变性监控的确定性模型方面,提出了有特色的建模方法。李民等根据各荷载对坝体变形的影响确定荷载的不利组合,并计算出相应的坝体变形上、下限值,进而提出坝体变形的监控指标。张进平等还提出了冻胀因子进行变形监控分析,其拟合效果优于或接近传统模型,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合理,可以对季节冻胀的影响进行直接分析,回归模型中的水位分量、时效分量相差不大。
目前常用的监控指标拟定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极限强度分析法、安全系数法等。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监测模型,如时间序列监测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神经网络监测模型、多测点监测模型及综合评价监测模型等。
在对实际工程建立监控分析系统方面,也取得可观的成果。天津大学成功建立了黄河李家峡拱坝安全监控模型与监控指标,取得了对大吨位预应力岩锚群及抗剪传力洞,大坝及基岩力学参数的反演等的很多技术突破。河海大学的吴中如等利用实时分析、反馈分析、辅助决策技术对二滩双曲拱坝水电站建立了在线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性、实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武汉大学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的特点,提出强度储备理论,对飞来峡水库大坝进行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
5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4,5,6,7]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极限强度分析法、安全系数法等。一般来说,宜建立监控指标的监测项目有变形、坝基扬压力、渗流量、应力等。而通常对于大坝应力和扬压力是以设计值作为监控指标,对于渗流量也可以依据有关流体力学理论结合监测资料进行拟定。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坝变形监控指标的确定。大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主要有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极限状态法、仿真计算法和力学计算法等。
5.1 置信区间法
该法在国内外普遍采用,其基本原理是统计理论的小概率事件,即根据以往的观测资料,用统计理论或有限元计算,建立监测效应量与荷载之间的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等),并用这些模型计算在各种荷载作用范围内的监测量监控指标。置信区间法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回归分析,其中预测预报是回归分析的重要内容。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置信区间的选取。区间太小则容易误报,太大则容易漏报。置信区间法简单、易于掌握,但存在以下不足:如果大坝没有遭遇过最不利荷载组合或资料系列较短,则利用以往监测效应量的资料系列建立的数学模型只能用来预测大坝遭遇荷载范围内的效应量,其值不一定是包括最不利荷载组合在内的警戒值;资料系列不同,分析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也不同;显著性水平不同,置信区间也不同。此外,置信区间法没有联系大坝失事的原因和机理,物理概念不明确,也没有联系大坝的重要性(等级和级别);如果参数选择不当, 由该法确定的监控指标可能超过大坝监测效应量的真正极值。
在使用置信区间方法时,还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有无趋势性变化。置信区间法适用于正常稳定运行情况。当趋势性变化较大且尚未稳定时,不宜采用数学模型来建立监控模型。根据建立数学模型方法的不同,置信区间估计法又可以分为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方法。对这些方法的研究,我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以结合工程应用。
5.2 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
在实测资料中,根据不同坝型和大坝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利荷载组合时的监测效应量(Emi)或它们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荷载分量。Emi为随机变量,每年有一子样,因此得到样本E={Em1, Em2, ⌷,Emn}。对样本空间E,估计其特征值,用统计检验法(如A-2D法、K-S法),对其进行分布检验,得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函数(如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和极值Ⅰ型分布等),确定失事概率后,即可求得相应水平的监控指标。小概率法定性联系了对强度和稳定不利的荷载组合所产生的效应量,并根据以往观测资料来估计监控指标,显然比置信区间法有所提高。但只有当观测资料系列较长,且真正遭遇较不利荷载组合时,该法估计的监控指标才接近极值,否则只能是现行荷载条件下的极值;失事概率α的确定还没有规范可循,有一定的经验性。
5.3 极限状态法
大坝的失事模式对应于相应的荷载组合,失事主要归结为强度和稳定等形式的破坏。根据计算临界荷载组合的总效应S和大坝或地基的抗力R的方法不同,用极限平衡条件估计监控指标方法可分为安全系数法、一阶矩极限状态法和二阶矩极限状态法。如变形监控指标, 可由水压分量、温度分量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并考虑时效影响来确定。采用极限状态法所求得监测效应量的监控指标是该效应量的极值,但必须要有完整的大坝和坝基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资料,而求得的效应量极值与选用的材料本构模型有关。
5.4 仿真计算法和力学计算法
通过对大坝及其基础的物理力学分析,模拟大坝及其基础的真实受力状态,采用弹性、弹塑性、弹粘塑性理论,计算大坝及其基础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形,从而拟定各个阶段的变形监控指标。该方法对于拟定施工期和首次蓄水阶段的监控指标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和必要性。与极限状态法类似,该方法的结果与所采用的本构关系及材料性能参数有关。
众所周知,不同水库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不尽相同,其施工条件、运行条件、最不利荷载条件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选定大坝安全监控指标拟定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大坝的各种性态参数选定最适合的拟定方法。
6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研究发展特点与建议
纵观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控及研究工作近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控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还向地基岸坡和其他地质、地形复杂的区域发展,并逐渐建立相应的监控指标。
(2)数据处理逐步由离线集中处理发展为在线实时监控和处理,为合理拟定监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拟定监控指标的数学模型呈现多样化形式,除了统计模型、混合性模型外,时间序列、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随机有限元、波普分析等多种方法被引入了大坝安全性态分析并据此拟定安全监控指标。
(4)从单测点、单项目独立分析拟定监控指标逐渐向多测点、多项目综合分析拟定监控指标发展;从给大坝安全运行拟定指标逐渐向诊断大坝运行性态指标发展。
针对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研究的发展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工程实践中建议用统计法和参照设计值的设计比拟法相结合的方法;运行初期观测数据不足时,则主要参照设计值来拟监控定指标;有了相当多的的观测资料时,以统计法和数学模型为主;②对不同条件的大坝应考虑影响大坝工作性态的主要监控指标,对同一监测项目,也要结合不同的工况来拟定相应的监控指标;③随着大坝监控的发展,逐渐要拟定带有风险意识和可靠性分析的大坝监控指标,包括大坝运行及其灾害评价等。
7 结 语
科学、合理的监控指标,是大坝安全监控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所在,缺此,监控体系是不完整的,在关键时刻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拟定监控指标应列为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和安全检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大坝安全监控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监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资料分析处理和综合评判方法的改进,将有力的促进大坝安全监控的自动化发展,大坝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水平会迅速提高,在减灾防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世界水坝委员会报告.水坝与发展决策的新框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潘家铮.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2,4(2):42-51.
[3]杨杰,吴中如.大坝安全监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18(1):26-30.
[4]顾时冲,吴中如.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5]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制定[J].大坝与安全,2003,(6):24-28.
安全监控总结 篇5
安全监控中心上周的安全总结
1、正常标校瓦斯传感器。
2、+820m措施巷拆除风筒传感器1台,+807m石门局扇安装开停传感器2台,安装风筒传感器1台。
3、+770m轨道下山下部车场局扇处安装瓦斯传感器1台。
4、+820西翼3煤门安装语音风门传感器1台。
5、地面敷设新办公楼至四合院两芯光缆1000米,区队办公楼至新办公楼敷设4芯光缆150米。
6、协助厂家技术员对无线通讯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井上下通讯信号质量。
7、立井卸载点安装摄像头1台,更换摄像头1台。
8、+820西翼南巷移动回风瓦斯传感器150米。
存在问题:
1、无线通讯系统已经安装调试正常,(1)手机和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打,而固定电话拨打手机,需要在拨号前加拨8144,等到提示请拨分机号时在拨手机号就可以通话。(2)无线通讯安装过程中,存在盲区,但是前期设备已经上报总部,待总部领导批准后方能订货。
2、矿压观测系统综采面1、8支架压力为零,原因有两方面:
1、支架需要加压。
2、支架压力观测传感器电池没电,已经电池拆下来转到供应上购买相同型号电池。购回后安装到位。
3、人员定位系统于10.21日上午11点32分因突然停电,导致系统数据库损坏,导致9月6日至22日的数据丢失,1、调度、监控已做好相关记录,并且给公司安全检查站汇报。
2、给人员定位系统接备用电。
3、今后每周对人员定位和瓦斯监控数据库进行备份,减少数据库数据的丢失。下周工作重点:
1、加强监测工的安全培训和业务水平的培训。
2、加强瓦斯监控系统的维护和标校,减少设备故障,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真实。
3、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单独的备用电池。
4、其他各系统的正常维护。
5、保证井下各掘进面的正常巡检和线路延伸到位。
质量安全监控 篇6
一、求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
作业活动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些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而煤矿生产作业的场所主要是在井下,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矿山生产作业环境相对较差,其作业场所狭小、阴暗、潮湿、生产环节多,环境多变,过程复杂。从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角度讲,“人的生命是第一重要的”。员工对作业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的危害性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很敏感,对落实重大危险源整改技术措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对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高压线”都有一个强烈的防范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育的我国劳动力管理市场中,假如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不能满足员工安全生产的最基本需求,即使以较高的待遇也难以吸引员工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即使已参与了该场所的作业,也同样难以长期共存,更难以留下高素质的员工,这种现象反过来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煤矿企业招工难的客观事实就是受到自身环境条件限制的一个具体实例。
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作业点的安全环境条件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情况下,作业点的安全环境条件越好,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就越淡薄
从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一般情况下,作业点的围岩条件越破碎,员工的安全防范动机就越强烈,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防范措施就会落实的越到位,所以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低。如上京矿区小华煤矿,其围岩层理、节理均较发育,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作业点附近经常会产生掉渣现象。只要有一个班的顶板支护管理不够到位,就必然会对下一个班次正常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定时的碎渣落地声,随时都在激发员工的安全防范动机。员工在这种的环境下作业,对安全管理的意识丝毫也不敢放松,每发现支护不合格,员工必然会自觉地进行及时整改。而在其他矿井的“完整顶板”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顶板保持着大面积的“完整”状态的采空区顶板,给现象作业的员工产生一个“安全感”,总认为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下,不会产生顶板冒落的危险,或产生顶板冒落的概率很低,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工作面迎头一旦进入构造变化带,很容易产生局部冒顶而导致事故发生。所以在矿山员工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工作面越‘安全’就越容易出事故”。就是是员工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安全防范意识与作业点安全环境条件两者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
三、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受作业过程中的最强动机支配较明显,当作业过程中最强动机从安全防范向其他方面发生转移后,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会在无意识中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从而降低对事故隐患的防能力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生产过程中劳动紧张强度的支配,员工的安全意识会在作业的过程逐渐削弱。主要原因有:
1、员工的生产任务意识对安全优势动机的支配作用。员工入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必需的生产任务,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员工的安全行为动机(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向生产方面发生倾斜。当班生产任务完成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经济效益。随着上班时间的流逝,当员工的思想意识转向生产后,脑海中的安全管理之弦,就会产生不自觉的松弛,随之而来的优势动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放松了对安全状态的警惕和防备。
2、员工的功利行为对安全优势动机的负作用。对经济分配过程中的劳动量计酬方式不科学,导致部分员工的行为动机向生产方面倾斜。从事一线采掘作业的员工,其劳动报酬基本上是采用计件。而各班组在工资分配过程上,由于对不安全因素整改工作量的衡量标准和计酬准确性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各班之间把握的尺度不一致,难以统一考核标准。在实际分配过程中,往往只简单地与当班完成的生产任务直接持钩,处理不安全因素的报酬未能做到明码标价或单列核算。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容易产生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甚至是不要的不健康行为,给现场作业场所留下未及时排除的安全管理隐患。
3、员工的短期思想意识对安全优势动机的支配作用。采掘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短期思想意识较严重,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比较淡薄,自主保安业务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引发随意降低安全管理标准的行为动机。煤矿用工制度改革后,从事矿山采掘一线生产的主力军大部分为农民轮换工,这部分员工流动性大,基本素质相对比较低,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潜在危害性认识不足,安全思想意识比较淡薄,体现在日常管理上的安全优势动机不明显。同时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受到短期思想意识的影响,没有认真地对安全管理基本技能进行研究,容易引发随意降低安全管理标准的行为,使得现场管理过程中的生产与安全之间的天平产生倾斜。
四、重新激发员工安全优势动机,提高自我安全监控素质,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创造一个良性的“我会安全”的大环境
移动设备安全使用全监控 篇7
监控本地状态
当在本地计算机中插拔移动设备时, Windows系统会在后台自动监控并记忆它的状态信息。借助外力工具USBDeview, 能十分轻松地将系统监控到的内容读取出来。
开启USBDeview工具的运行状态, 打开如图1所示的程序界面, 从中能看到所有移动设备的插拔记录, 包括历史的和当前的插拔信息, 每条记录中显示的内容包括移动设备的类型、名称、描述信息、占用的端口编号、插拔状态、移除情况、最近一次插拔时间、使用的设备盘符、设备的连接时间等等。
在长时间工作后, 显示在USBDeview程序界面中的移动设备项目会越来越多, 这会影响用户查看监控记录的效果。所以, 对于那些不需要监控记录的移动设备, 我们可以先从设备列表界面中将其选中, 再逐一点击主界面中的“File”、“Uninstall Selected Items”命令, 就能将选中的移动设备监控记录删除掉。
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本地移动设备插拔状态的监控记录导出成文件, 以便于日后查询。在进行该操作时, 先从设备列表界面中选择特定监控记录, 打开它的右键菜单, 点击“Html Report Selected Items”命令, 这样就能将选中的移动设备插拔状态导出成HTML格式的文件了。如果要将所有移动设备的插拔状态导出成HTML文件时, 只要执行快捷菜单中的“Html Report All Items”命令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 在特定场合下, 我们有时需要将移动设备的插拔状态记录从计算机系统中抹除掉, 以防止用户操作隐私的外泄。要做到这一点, 其实很简单, 只要下载安装360安全卫士工具, 点击主程序界面中的“电脑清理”工具栏按钮, 切换到清理痕迹操作面板中, 选中“USB设备使用痕迹”选项 (如图2所示) , 再逐一按下“开始扫描”按钮和“立即清理”按钮, 就能快速抹除干净移动设备的插拔状态记录了。
监控远程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常常要监控局域网其他计算机中的移动设备插拔状态, 这该如何实现呢?使用USB Copy Notify!这款外力工具, 我们就能十分方便地远程监控局域网中移动设备的插拔状态, 一旦发现有非法插拔现象时, 还能对其进行及时拦截。
从网上下载获得USB Copy Notify!工具的安装程序包后, 发现其包含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客户端程序, 一部分是服务端程序。其中服务端程序主要是用来接受终端计算机移动设备的监控记录, 并生成日志文件以方便随时调用。客户端程序主要是用来监控插入到终端计算机中的移动设备状态信息, 并对可疑设备进行放行或拦截操作, 同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服务端程序。
在本地计算机中下载安装USB Copy Notify!工具时, 必须从“Choose Components”向导对话框中选中“USB Copy Notify!Server”选项 (如图3所示) , 之后使用默认设置完成剩余安装操作。同样地, 在局域网需要被监控的普通计算机中安装USB Copy Notify!工具时, 一定要在“Choose Components”向导对话框中, 选中“USB Copy Notify!Client”选项, 才能保证远程监控操作获得成功。
为了保证远程监控的智能效果, 客户端程序在被安装成功后, 能在系统后台生成“USB Copy Notify Client Service”服务, 以实现跟随Windows系统启动而自动运行目的。开启客户端程序的运行状态后, 先进入其配置界面, 在“IP Address”位置处输入服务器端计算机的IP地址, 当然也能在“Machine Name”位置处直接输入服务器端计算机的名称, 如果在这里输入“Localhost”名称 (如图4所示) , 那就意味着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安装在相同的计算机中, 那么USB Copy Notify!工具监控的将是本地移动设备状态。在“Block USB”设置项处, 选中“Unblock USB Drive”选项, 表示对移动设备的插拔操作进行放行, 选中“Block USB Drive”选项, 表示对移动设备的插拔操作进行拦截。
USB Copy Notify!工具能对移动设备的各种操作状态进行自动监控, 各种监控动作都会列写在“Select Alert”列表中 (如图5所示) , 具体的有移动设备的移除、移动设备的插入、移动设备的拦截, 还有在移动设备上修改文件、更名文件、删除文件、添加文件, 甚至还有关机、进入节电模式、启动结束USB Copy Notify!程序等。我们可以依照实际情况, 在“Select Alert”列表中勾选合适的监控项目, 同时在“Path of execute to be run”位置处按下“Browse”按钮, 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 选中并导入合适的应用程序, 日后一旦USB Copy Notify!工具监控移动设备的特定动作时, 就能自动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 实现智能报警目的。
为了能够正确接受到来自客户端程序的监控结果, 我们还需要对服务器端程序进行合适的配置操作。当服务器端的USB Copy Notify!工具启动运行后, 会在系统托盘区域处生成该程序的快捷图标, 用鼠标右键点击该快捷图标, 单击快捷菜单中的“Settings”命令, 进入服务器端程序配置对话框。选中“Send Mail”选项 (如图6所示) , 强制服务器端程序在接受到来自客户端的监控结果后, 将监控结果发送到特定的电子信箱中。在“Mail To”位置处设置好收件人的地址, 在“Mail From”位置处设置好发件人地址, 在“SMTP Server”位置处输入本地邮件服务器的IP地址, 倘若邮件服务器需要进行安全认证时, 不妨同时选中“Require Authentication”选项, 再正确输入好登录邮件服务器的账号和密码就OK了。在缺省状态下, 当服务器端程序接受到来自客户端的移动设备监控结果时, 系统托盘区域处会出现相关提示信息, 要是选中“Disable Balloon Message”选项, 能将报警提示功能关闭掉。如果选中“Enable Log”选项, 将开启日志保存功能, 来自动存储客户端程序发送过来的移动设备监控结果, 按浏览按钮定义好日志文件的存储路径。
按下“Apply filters”按钮, 切换到过滤设置对话框 (如图7所示) , 在这里可以对移动设备的监控结果进行按需过滤, 包括之前介绍的所有移动设备操作类型, 在不同类型的“Log”位置处, 可以选择是否要对特定监控类型进行追踪记录, 在“Email”位置处可以选择是否要对管理人员发送报警邮件, 在“Balloon”位置处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信息提示功能, 完成所有设置后, 按“Save”按钮返回。
浅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篇8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
煤矿安全监控有很多种, 有人员定位、瓦斯检测、温度检测、负压检测等, 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监控要素。
一个系统主要是由上位机 (监控中心) 和下位机 (工作站) 两部分组成。监控中心配备有监控主机和打印机, 主机通过传输接口与各分站和传感器通信, 用来实现地面中心站监控主机与井下分站之间的信息传输, 实现煤矿实时数据的采集、实时数据显示、报警显示、历史数据查询、通讯状态监控、实时趋势曲线和历史趋势曲线的绘制及形成各类报表, 完成对煤矿环境的监测。监控分站及电源是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 数据传输装置是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1]。
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环境及生产工况进行监测, 如甲烷、一氧化碳、温度、负压、速度、压力、电流、电压、功率以及煤位采集、显示、存储、报警、打印等;以KJ4系统为例[1]。
KJ4是以微机为中心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地面中心站、调制解调器、井下工作站、各种矿用传感器、矿用机电控制设备和矿用安全、生产监测软件组成。井下工作站、各种矿用传感器和矿用机电控制设备安装在煤矿井下具有粉尘、有害气体的危险环境中, 对煤矿井下环境、火灾、通风设施、运输安全状况等各方面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预处理, 根据中心站预先给定的限值去控制报警与断电, 并将安全生产信息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各种信息经中心站再次分析加后, 显示给地面工作人员, 并可将某些必要的控制信息传送给井下分站, 对井下设备实施控制, 从而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环境情况, 达到对灾害事故早期预测、预报以及对事故进行必要的处理。
2.1 安全监控分站
安全监控分站是安全监控监测系统的核心, 负责采集和处理现场生产环境和设备状态等方面的安全监控数据, 并能实时地控制设备。同时它也是传输系统的关键设施, 各种数据都要通过它与地面中心站进行通讯。
井下分站与电源箱一起安装在井下, 分站置于电源箱上部, 用4条螺栓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若相互独立时, 最远距离不超过1.5 m。
尽管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形式多样, 但基本上具备了如下功能:
(1) 开机自检和本机初始化功能;
(2) 通信测试功能;
(3) 分站设程控功能 (实现断点仪功能、风电瓦斯闭锁功能、瓦斯管道监测功能和一般的环境监测功能等) ;
(4) 死机自复位功能且通知中心站;
(5) 接收地面中心站初始化本分站参数设置功能 (如传感器配接通道号、量程、断电点、断电点、报警上限和报警下限等) ;
(6) 分站自动识别配接传感器类型 (电压型、电流型或频率型等) ;
(7) 分站本身具备超限报警功能;
(8) 分站接收中心站对本分站指定通道输出控制继电器实施手控操作功能和异地断电功能。
2.2 分站之间的拓扑结构
井下网络采用树型拓扑结构, 如图所示。安装灵活, 可靠性高, 一般工业监控系统电缆敷设的自由度较大, 可根据设备、电缆沟、电杆的位置选择星形、环形、树形、总线形等结构。而矿井监控系统的传输电缆必须沿巷道敷设, 挂在巷道壁上。由于巷道为分支结构, 且分支长度可达数千米。因此, 为便于系统安装维护, 节约传输电缆, 降低系统成本, 宜采用树形结构[4]。
2.3 传感器的安装
煤矿安全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井下CH4、CO、O2、CO等气体浓度的检测, 对风速、风量、气压、温度、粉尘浓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 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控等。煤矿安全监测主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实现, 一个简单的检测仪器通常由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及电源等部分构成。
传感器主要由敏感元件、转换器件、测量及变换电路和电源等组成。
不同传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安装说明都有所不同, 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3]。
传感器的安装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井下设备中, 瓦斯传感器是一种常用设备, 在入井安装前, 应在井上至少送电48h, 观察其零点漂移, 并每隔一定时间 (如1h) 给传感器送一次氧 (如20%CH4) 考核其批示精度和报警情况, 经考核无误后的传感器方可下井。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正确使用, 可以参照煤炭工业部对瓦斯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地点及位置的明确规定和说明。
在井下重点地点 (如采掘工作面) 安装的瓦斯传感器除符合有关规定外, 还有必要地这些地点的设备实行严格的电气闭锁或断电控制。为此, 应注意:无论是电气闭锁或断电控制, 其主要对象是电气开关;井下分站或传感器供电的形式。尽量选用127V或36V供电。
2.4 井下传输电缆的安装
井下传输电缆是信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 (包括安装质量) 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因此, 电缆的敷设连接是很重要的。传输电缆在敷设时应充分注意远离动力电缆 (至少应有30cm) , 如果在架线电机车运输巷道敷设电缆时, 为了防止架线的强电的干扰, 需要选用屏蔽电缆, 其屏蔽层必须在井上机房的终端处良好接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高信号/噪声比, 使信号能得到高质量传输。
为了保证安全, 入井的传输电缆应采取严格措施与井上其他电源隔离, 保持与其他室内电缆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入井电缆端加有安全栅或其他隔离措施时, 绝对不能随意解除或不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环境复杂, 检测对象复杂, 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开发的意义
对煤矿的安全监控很有必要, 对企业的发展很有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 不仅能实现监测监控, 而且在软件技术上应研究开发能根据被监测环境地点的参数进行有效的危险性判别、分析和提出专家决策方案。同时系统应用软件应向网络化发展, 按统一的格式向外提供监测数据;对建立瓦斯灾害预警技术的研究等等。
总之, 随着煤炭事业的发展,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也会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煤矿安全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一个首要问题, 做好煤矿安全监控, 提供煤矿生产安全保证, 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已成为煤矿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传感器,分站,拓扑结构
参考文献
[1]石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子系统[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 2003年山东科技大学:1~88.
[2]蒋玉华.高性能遥控瓦斯传感器的研制[J].煤矿安全, 2005 (4) :6~9.
[3]KGA1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说明书, 山西阳光煤矿监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14.
浅谈大坝的安全监控 篇9
有关统计分析表明, 大坝失事或严重大坝事故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设计洪水偏低引起漫顶;地质勘探不充分造成失稳和渗漏;设计与施工缺陷导致大坝老化加速;遭遇地震等特殊荷载。因此, 有必要针对不同大坝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设置相应的安全监测项目, 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进行连续而全面的监测, 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坝安全性态的综合评判, 以馈控大坝的安全和运行。
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的研究工作可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观测资料的误差处理与分析;观测资料的正分析;观测资料与大坝结构性态的反分析;反馈分析与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大坝安全综合评判与决策, 各个方面的研究相互联系, 构成了大坝安全监控的理论框架体系[2]。
1 观测资料的误差处理与分析
在利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进行正反分析前, 首先应对原始测值资料进行误差处理与分析。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误差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在测量过程中, 应当剔除粗差, 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 使观测值中仅含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一般有测值范围检验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及统计检验法等。
粗差是由某些不正常因素所造成的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一种误差, 通常属于测量错误, 这种误差较易发现, 应予以剔除。目前主要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粗差判别和处理, 较常用的方法有数据探测法和稳健估计法。此外还常用统计量检验法, 如格拉布斯准则、肖维勒准则、t检验准则、F检验准则等[3]。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一般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判别,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设法找出系统误差的函数表达式, 然后在观测结果中加以扣除。
随机误差由随机因素造成, 其符号和绝对值大小无规律且不可预料, 但随着测次增加, 一般认为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 具有零均值。
2 观测资料的正分析
原型观测资料正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由实测资料建立数学监控模型。应用这些模型监控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今后运行, 同时对模型中的各个分量 (特别是时效分量) 进行物理解释, 借以分析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形态。根据建立模型方法不同, 可以归纳为: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统计模型;应用时间序列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用模糊数学建立预测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 并与实测值拟合, 建立确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
意大利的D.Tonini于1956年首次将影响大坝位移的因素分成水压、温度、时效三部分, 并用三次多项式表示水压分量、温度分量。1977年意大利的Faneli等提出了混凝土大坝变形的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将有限元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监控大坝的安全状况。近20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大坝观测资料的正分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国内外大坝观测资料的分析工作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 多测点建模、复合建模技术等新方法以及灰色系统、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混沌理论等新理论被引入到大坝安全监控领域中。
3 观测资料与大坝结构性态的反分析
原型观测资料的反分析, 按其实际内涵包含反演分析和反馈分析, 两者既有机联系, 又有区别, 按系统识别理论的概念统称为反分析[4]。
反演分析是依据正分析的结果, 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 借以反求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和地基的材料参数以及某些结构特性 (简称“源项”) 等, 以校准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大坝及坝基的参数反演有两种方法, 即常规分析法和确定性模型法。国内外对大坝及坝基参数的反演分析比较深入, 尤其对混凝土坝反分析研究较为普遍,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弹性问题的位移反分析中, 1977年, N.Shimizu和S.Sakurai提出边界元位移反分析方法。在粘弹性参数反演方面, 刘怀恒和杨林德引入基于时间的等效弹性模量, 然后反推流变参数, 但这种算法只局限于简单的线弹性材料。沈家荫、林炳仕等研究由位移观测资料反演分析的边界元法。薛琳、G.Gioda等也在岩体粘弹性参数反分析方面提出一些实用的计算方法。
反馈分析是综合应用正分析和反演分析的成果, 并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 从中寻找某些规律和信息, 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去, 达到优化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目的, 并补充和完善现行水工设计和施工规范。1969年, Terzaghi提出的观测设计法是反分析思想的最早应用。
4 反馈分析与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5,6]
为了监控大坝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目前坝工界对反馈分析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拟定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各个观测量的安全监控指标及其相应的水压、温度等控制荷载; (2) 根据安全监测资料, 应用可靠度理论反馈大坝的实际安全度, 以复核大坝的稳定、强度和抗裂安全度; (3) 分析裂缝、再生缝的物理成因、机理及其对建筑物结构性态的影响, 以反馈控制裂缝发生和发展的临界荷载。
安全监控指标是评价和监测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 对于馈控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相当重要。拟定安全监控指标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坝和坝基等建筑物已经抵御经历荷载的能力, 来评估和预测抵御可能发生荷载的能力, 从而确定该荷载组合下监控效应量的警戒值和极值。由于有些大坝可能还没有遭遇最不利荷载, 同时大坝和坝基抵御荷载的能力在逐渐变化, 因此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也是国内外坝工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常对于大坝应力和扬压力是以设计值作为监控指标, 而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坝变形监控指标的确定。国外对变形监控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少。而在国内, 吴中如、顾冲时、沈振中等在利用安全监测资料反馈大坝的安全监控指标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提出拟定变形监控指标的原理和方法, 并成功地应用于佛子岭连拱坝等实际工程的监控。
目前, 对坝体和坝基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主要有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极限状态法、仿真计算法和力学计算法等。
置信区法:该法在国内外普遍采用, 其基本原理是统计理论的小概率事件, 即根据以往的观测资料, 用统计理论或有限元计算, 建立监测效应量与荷载之间的数学模型, 并用这些模型计算在各种荷载作用范围内的监测量监控指标。置信区间法简单、易于掌握, 但存在以下不足:如果大坝没有遭遇过最不利荷载组合或资料系列较短, 则利用以往监测效应量的资料系列建立的数学模型只能用来预测大坝遭遇荷载范围内的效应量, 其值不一定是包括最不利荷载组合在内的警戒值;资料系列不同, 分析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也不同;显著性水平不同, 置信区间也不同;此外, 置信区间法没有联系大坝失事的原因和机理, 物理概念不明确, 也没有联系大坝的重要性 (等级和级别) ;如果标准较大, 由该法确定的监控指标可能超过大坝监测效应量的真正极值。
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在实测资料中, 根据不同坝型和大坝的具体情况, 选择不利荷载组合时的监测效应量 (Emi) 或它们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荷载分量。Emi为随机变量, 每年有一子样, 因此得到样本E={Em1, Em2, …, Emn}。对样本空间E, 估计其特征值, 用统计检验法 (如A-D法、K-S法) , 对其进行分布检验, 得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函数 (如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和极值Ⅰ型分布等) , 确定失事概率后, 即可求得相应水平的监控指标。小概率法定性联系了对强度和稳定不利的荷载组合所产生的效应量, 并根据以往观测资料来估计监控指标, 显然比置信区间法有所提高。但只有当观测资料系列较长, 且真正遭遇较不利荷载组合时, 该法估计的监控指标才接近极值, 否则只能是现行荷载条件下的极值。失事概率α的确定还没有规范可循, 有一定的经验性。
极限状态法:大坝的失事模式对应于相应的荷载组合, 失事主要归结为强度和稳定等形式的破坏。根据计算临界荷载组合的总效应S和大坝或地基的抗力R的方法不同, 用极限平衡条件估计监控指标方法可分为安全系数法、一阶矩极限状态法和二阶矩极限状态法。如变形监控指标, 可由水压分量、温度分量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并考虑时效影响来确定。采用极限状态法所求得监测效应量的监控指标是该效应量的极值, 但必须要有完整的大坝和坝基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资料, 而求得的效应量极值与选用的材料本构模型有关。
5 大坝安全综合评判与决策[1,7,8]
安全监测资料的正反分析和反馈分析, 一般仅局限于对单项物理量的分析,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需在正分析反分析和反馈分析基础上, 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态进行综合评判与决策。综合评判与决策是指对各种资料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找出荷载集与效应集、效应集与控制集之间的非确定性和确定性关系, 然后通过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或凭借专家的丰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以评判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
近年来, 国内外对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在国外, 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用SEED法及风险值概念对大坝失事的总概率进行计算。如B.C.YEN对随机荷载和抗力作用下水工建筑物系统的可靠性估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国内, 吴中如、尉维斌等于1994年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自下而上的确定大坝实测性态评价体系各层元素的权重, 实现对大坝安全实测性态的评判。1997年, 何金平等研究了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大坝实测性态动态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方法。2003年, 黄海燕等综合考虑了影响大坝安全各因素的随机性及模糊性, 对大坝进行定量模糊风险分析。
6 大坝安全监控研究发展动向
纵观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控及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来的情况, 主要的发展内容如下:
(1) 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对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监测外, 还向地基岸坡和其它地质、地形复杂的区域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流域水文监测合为一体。
(2) 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观测仪器的研究使监测手段更加先进, 一些大坝监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遥测集控。各种现代监测的先进技术, 如无损探伤、光纤、GPS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进一步得到应用, 使监测方法和手段更为完善, 监测内容和项目更加全面。
(3) 数据处理逐步由离线集中处理发展为在线实时监控和处理, 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依据。反馈分析成果丰硕, 有效的推动坝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4) 进一步深入研究用于监控分析的数学模型, 除了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外, 对时间序列、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随机有限元、波谱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研究并引入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和大坝结构性态的正反分析。
(5) 在大坝安全性态评价研究方面, 从单测点、单项目独立分析评价向多测点、多项目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发展, 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向健康诊断研究发展, 大坝安全的风险与可靠性分析也逐渐展开。
展望未来, 大坝安全监控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监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资料分析处理和综合评判方法的改进, 将有力的促进大坝安全监控的自动化发展, 大坝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水平会迅速提高, 在减灾防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中如, 沈长松, 阮焕祥.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0.
[2]杨杰, 吴中如.大坝安全监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8) :26.
[3]黄红, 周琼, 华锡生.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大坝与安全, 2005 (2) :55.
[4]刘苏忠, 赵广超.大坝安全监控研究综述[J].中国水运, 2009 (9) :148.
[5]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制定[J].大坝与安全, 2003, (6) :24-28.
[6]吴中如, 顾时冲, 沈振中, 等.大坝安全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8, 18 (3) :2-6.
[7]Figliola A, Seerano E.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time series using wavelet transform[J].IEEE Eng in Med and Bio, 1997, 16 (3) :324-329.
煤矿安全监控培训经验探讨 篇10
1 调整心态
参加煤矿安全监控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年龄参差不齐,摆在我们每一位培训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调整他们的心态。在正式上课前要让学员知道以下两点:第一、培训目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培训不是理论性内容,全部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鉴于各个企业在煤矿安全监控这块的人才比较欠缺,所以才派出他们来参加这个培训。第二、培训内容。所培训的内容90%以上是实践性操作,保证参加培训的每个学员人手一台电脑、一台分站、3-4个传感器供他们做试验用,最终让参加培训的学员能独立组建一个简单的煤矿安全系统,让学员知道这次培训的内容是让他们通过自己操作的方式来具备煤矿安全监控人员所应该具备的技能,而不是背背书就可以交差了事。当学员知道通过这次的培训,能让他成为他们企业煤矿安全监控的核心技术人员时,大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虽然以上两点看似无关紧要,但是让学员了解了之后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学好安全监控系统的信心,对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井下系统的培训
有部分学员在企业上长期接触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接近一半的学员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尤其是井下部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分站、什么是传感器、断电器。因此在他们动手操作之前,应通过学员容易接收的方式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做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介绍:煤矿监控系统即是用来检测井下各种参数,如瓦斯、CO、风速等,并且通过检测这些参数是否超标来自动控制相关的机电设备进行断电、复电的系统。而分站则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考虑到部分学员学历较低,因此在介绍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应打比喻来介绍更便于他们吸收。如:分站好比人的大脑,用于分析处理数据。传感器好比人的眼睛、鼻子,用于采集数据等。这样学员在掌握起来就轻松多了。在分站与传感器连接的培训中,开始时有部分学员死记硬背来掌握如何连接传感器与分站。因此在培训时应通过介绍传感器与分站传递数据的原理让学员灵活的掌握传感器与分站的连接方法。在对分站调试的培训中,由于分站调试的参数很多,部分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学员在学习的时候又觉得困难了。因此在详细介绍完分站调试每一步的作用之后对调试步骤做了归纳总结,通过总结让学员明白,原来无论分站的端口连接什么类型的传感器,其调试原理都是一样的。而在后面传感器的调试以及断电器的连接的培训中,也是以设备操作演示为基础,通过介绍原理的方式来让学员灵活的掌握传感器的调试以及断电器的连接。
3 监控软件的培训
由于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在平时没怎么接触电脑,甚至有小部分根本没有用过电脑。因此这部分的培训难度是最大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为每位学员分配了一台电脑,通过多媒体教学,一步一步的演示,让学员分步骤掌握。这一步:根据系统要求构建系统工作平台,安装sqlserver2000,并且打sp4的补丁;安装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框架;安装用友华表cell组件。当安装完以上软件之后即可安装中心站软件kj2008了。对于构建平台的软件,95%以上的学员都不知道它们的用途,因此在构建系统工作平台同时也分析说明了相关软件的用途,以及没有安装会导致什么样的系统错误,让学员以后遇见这些错误时能自行处理。如:未安装sqlserver2000会导致无法采集数据,未安装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会导致kj2008无法启动,未安装用友华表cell组件会导致无法打印报表。
第二步:中心站软件配置文件的更改。配置文件config.ini位于kj2008的安装目录中。这个文件为中心站的系统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主要涉及对软件数据库连接、通讯方式和端口等设定。如:此步数据库ip设置不正确会导致中心站软件运行后无法与数据库连接,端口设置不正确会导致计算机无法与分站通讯等诸多错误。
第三步:测点定义。这一步是中心站软件培训的核心内容。因为前2步在配置完毕之后如果系统没有重新安装,那么配置几乎不会更改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前2步参数就算不明白原理。但是可以照着培训教材来设置。但是这一步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灵活掌握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进行测点定义的设置。测点号即是分站或传感器或控制口的一个编号。如:001000、002A03、003D04、004C05。每组数的前3为代表该测点所在的分站号。第4位代表该测试点的类型,如果是0则该测点是分站;如果是A则该测点是模拟量传感器;如果是D则该测点是开关量传感器;如果是C则该测点是控制量信息。而后2位则是该测点所在的通道。因此001000代表1号分站,002A03表示2号分站的3号通道连接的是模拟量传感器,003D04表示3号分站4号通道连接的是开关量传感器,004C05表示4号分站的5号控制口。在掌握了测点的含义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义。其测点定义如图1。
其中1、设置分站号;2、选择指定通道的传感器类型;3、定义测试点的具体参数。
第四步:动态图制作。动态图是为了直观的反映出井下监控系统各个传感器和设备的运作以及分布情况,动态图的数据来源于数据库,因此动态图是需要测试点能正常采集数据的前提下才会显示出来的。而动态图制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关联数据:即在动态图制作软件中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图元,然后在右侧的属性栏设置属性中的名字选项,而它的设置遵行以下2点规则:
(1)如果是以文字方式来表示图元则需要在测试点前面加t,即t+测点号
(2)如果是以图形变化方式来表示图元则需要在测试点前面加p,即p+测点号
当将动态图制作完毕之后要正常的显示效果还需要更改bjtw目录下的配置文件config.ini与conn.ini。虽然配置文件的更改有几个地方,但是其更改的内容都差不多,都是数据库ip地址、登陆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员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的降低学员的学习难度。
4 总结
经过企业的反馈。学员回到企业后能运用所学的内容从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维护工作,使各自企业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真正的、有效的运作了起来。而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买来了设备应付领导的检查。事实证明我们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光海.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落实安全管理 重在监控到位 篇11
关键词:铁路 安全 管理
0 引言
仅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保证车辆安全就要强化现场监控力度,作到“五到位”。
1 引导接车监控
引导接车就是在进站信号机停止使用的情况下,改为引导信号或引导手信号接车。在有计划的施工中,通常采用引导手信号接车,一般引导员的岗位在进站端的扳道房。监控人员到岗后,要履行以下监控职责:①监控备品是否齐全;昼间信号旗(红、黄)一付,夜间信号灯(红、黄)一盏,电量要充足,灯泡要有备用,现场相互联系的手持无线电台是否齐全良好。②坚控引导作业出场及时:得到车站值班员引导接车的命令立即出场,如扳道房距离引导地点较远时,引导员应提前在引导地点等候,接到值班员准许引导的命令后由专人立即通知引导员可以引导(以手持无线电台告知)。③监控引导员站位准确:引导员应站在进站信号机外方(邻线为相对处)。④监控及时规范显示引导手信号:引导员了望到列车时,昼间——展开的黄色信号旗头上高举左右摇动,夜间——黄色灯光高举头上左右摇动,待列车头部越过引导员后收回手信号。
2 道岔人工加锁监控
道岔在联锁失效的情况下,接发车进路上的道岔应现场以钩锁器加锁。因施工影响的情况不一样,有时需现场拔动紧固加锁,有时需现场手摇加锁,有时需室内单操现场加锁。加锁的工作由扳道员来完成,有时需配几名扳道员,岗位在扳道房。监控人员到岗后要履行以下监控职责:①监控加锁备品齐全良好,监控人员到岗后要及时会同扳道员逐一检验钩锁器是否齐全良好,锁头开启是否灵活,是否有统一的编号,紧固用的扳手是否齐全配套良好。②监控加锁时机及时准确:准备哪趟次列车的那条进路,需对哪几组道岔加锁,什么时间加锁,都要以车站值班员的命令为准。加锁早不行,加锁晚也不行,否则就会影响列车的接发秩序。③监控现场加锁准确无误:接到车站值班员加锁准备进路的命令后,及时出场对号加锁,加锁前确认道岔的开通位置是否正确,尖轨密贴,现场拨动或手摇时需先组织工务、电务有关人员将道岔放置所需位置。监督工务紧固良好,车务进行加锁。加锁的位置应在第一二块滑床板间,加锁要牢固,紧固要使用扳手。加锁后钥匙要逐一对号妥善保存。
3 监控行车凭证填写交递
在出站信号机停止使用和按电话闭塞方式办理行车时,发出列车占用区间许可是行车凭证。所谓电话闭塞,就是在基本闭塞停用时,以命令准允使用的代用闭塞法。一个区间只准放行一趟列车。行车凭证施工中用到的有两种:绿色许可证和路票,绿色许可证仅在出站信号机停用时,自动闭塞区段使用;路票在电话闭塞时使用。监控干部到岗上要履行以下职责:①监控超前准备工作到位:监控干部要提前检查所需凭证准备的是否正确、充足、站名戳、印泥、复写纸等准备是否到位。②监控填写时机到位。相关凭证填写要按有关规定的时机填写不能提前填写,严格控制填写时机也是防止不具备条件发出列车的重要手段之一。③监控凭证填写是否规范正确到位。两种凭证的填写主要是日期、站印、车站值班员签名,该划的划掉,审核要仔细,路票使用区间要正确,双人把关,确保无误。④监控向列车交递时机到位。必须具备相关条件后才能向列车交递出发凭证,路票交递前必须确认区间空闲,保证交递前闭塞分区达到空闲条件等等。⑤监控凭证交递完毕后和其他人员联系到位。凭证交完要及时和发车人员联系,联系方式要提前约定,以免延误开车,司机和运转车长均需交命令时,要作好分工,平行作业,确保按时开车。
4 监控行车条件控制到位
行车条件的控制大体分两种,一是接车条件的控制,二是发车条件的控制。行车条件的控制内容多是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对非正常行车组织的各项规定要十分清楚,所以必须派业务尖子上岗监控,来不得半点疏忽。监控发车条件是否具备。一是进路是否准备妥当,进上的道岔加锁是否完毕,在进路准备上车站值班员要亲自部置,亲自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二是电话闭塞时区间是否空闲,自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是否达到空闲的条件,闲塞分区空闲从设备上不能确认时,间隔时间是否已达到规定要求。三是确认条件具备后是否布置交递凭证,确认凭证交完后,发车人员是否组织发车。每项环节都要细致,程序不能颠倒。
5 现场进行施工监控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摆位,运输单位是“大王”,施工单位是“小王”。可见运输管理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施工单位是现场组织施工的实施主体,但在行车安全、客运安全等方面的掌控程度不如运输管理单位全面。运输单位有权力更有责任监控好施工现场,车务部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 监控施工单位施工准备不要超范围。施工单位在正式要点施工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往施工现场提前运送一些料具,对道岔提前进行预铺,对要更新改造的设备在不影响行车的前提下做部分设备的拆除,清理测量等工作,这时最容易发生过量准备,造成设备性能不稳或设备病害,引发行车事故,有时由于现场料具码放不牢倒塌,侵入线路限界。有时旧碴清理过多造成枕木悬空。所有这些车务部门都要加强有针对性的现场监控,防止事故的发生。
5.2 监控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的作业,在很多施工中机械作业是不可缺少的,它能提高劳动效率。解决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机械在靠近铁路运行线区域的作业,给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业机械在作业中、停放时侵入限界造成行进中的列车挂撞,脱轨掉道的事故教训不是一例,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大型机械的作业区域,留有足够的安全隔离带,要用拉绳等明显标记进行圈定,要加强机械操作司机的安全教育,不要盲干,不要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必要时现场应设专门的受过培训的安全防护人员,来确保机械不侵线,不碰撞行车设施设备,确保行车安全畅通。车务部门要有专人加强巡视,必要时跟班监控,共同管理,体现“大王”的管理权威。
质量安全监控 篇12
1 具体方法
成立住院药房质控系统。护士长为质控组长,科室人员分为2个质控小组,责任心强、资历长的任组长。护士长与质控小组长共同制定当月的护理质控计划。小组每周轮流每日的质控监控,每日小组成员对住院药房质量监控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每周由小组长评估一次质量效果,进行小结,并有分析、反馈整改措施。每月由护士长组织召开一次质量评讲,对质量检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目标达到的加以总结。将各班工作注意事项规范到制度中作为质量控制管理指南,将各班工作程序完善成工作流程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正确对待质量控制检查出的错误,人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预防能使质量管理持续提高。首先是自我管理,其次才是质量控制检查。对新上岗或实习人员等薄弱之处重点督查,制定完善的岗位培训计划,便于学习,利于质控管理。
2 效果
通过实施住院药房质量控制,人人都参与质量管理,使质控的计划、目标与实施得到一致认同,不仅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互相合作,提高了团队精神,实现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推动了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质量控制,2007年护理部对住院药房服务质量考评与临床科室服务质量问卷调查满意率大于95%,达到管理要求。
3 讨论
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质量检查最重要的是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切入点[1]。如每周的质控评估和每月的质控分析会就是保证质量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是人,只有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才能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