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2024-10-19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共8篇)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篇1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一、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的管理,公司制定了 “依法经营、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并按照GSP的要求,我店设置了药品质量管理组,在我店执行经理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公司制定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部门的质量责任、人员岗位的质量职责等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监控

1、进货与验收企业购进药品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企业进货,审核、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对首营企业,审核其合法资格,并做记录,对供货单位业务员进行合法资格验证。验收人员对购进药品根据原始凭证严格按规定逐步验收,电脑输入记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员,发现不合格品立即与供货单位联系。验收进口药品查验加盖供货单位质管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

2、药品陈列

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能保持清洁和卫生;

店堂内陈列药品的质量和包装符合规定;

药品按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和存放,类别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药品与非药品、内用与外用药、易串味的药品与一般药品分开存放; 药品根据温湿度要求,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存放;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陈列;

危险品不陈列,只摆放价签,货品单独存放;

拆零药品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标签,有拆零记录,有专用包装袋,上印有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到内容;

中药饮片装斗前做质量复核,做到不错斗、串斗,防止混药,饮片斗前书写正名正字。

3、药品养护

(1)、养护员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各一次对温湿度进行记录,温湿度超出范围前及时采取开空调、通风、洒水等调控措施。

(2)检查中发现及顾客投诉的问题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尽快处理。

(3)养护员指导营业员对药品进行合理陈列和储存。

4、销售与服务

药品销售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营业员努力学习药品知识,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以达到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用法、禁忌及注意事项,防止差错事故。

销售处方药品时,严格执行处方药销售制度。经药师审核后方可调配销售。处方的审核、调配或销售人员均在处方上签字,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方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销售,处方

药采用柜台内销售。

拆零药品按拆零药品管理制度执行。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清洁、卫生,出售时在药袋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服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篇2

国有企业目前的维修现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杂、三缺、三多三少”所谓“一杂”是指设备复杂, 车辆型号多, 发动机型号多;所谓“三缺”:一是缺少完善的修保工艺和技术规程。由于设备多, 缺少各种设备的详细的技术资料, 维修时很难达到技术要求;二是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高技能专业维修人员, 就是一般技术水平的维修人员也不足;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维修专用设备像冷磨机、镗床、试验设备几乎没有, 修复能力弱。所谓“三多三少”即:“四新”技术诊断, 修旧利废的少, 凭经验直接更换部件或总成的多;强化、定期、点检、预防保养与检修少, 设备出现故障后抢修的多;配件产品质量有问题的多, 优质、急用配件少。

2 影响修保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维修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找不出故障原因, 盲目维修。这种情况, 常发生在复杂设备的发动机或液压与气动系统。如:T815发动机在一次中修以后出现轻微异响, 起初判断为油量敲缸, 校油嘴, 油嘴没问题, 又校高压油泵。再排除不了, 又怀疑是顶缸, 打开缸盖未发现顶缸迹象。有的是虽然修好了, 但不知道其中原因。有一次履带式挖沟机在工地发生故障, 其表现为: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全车瘫痪, 操纵任何一个操纵阀整机均不动作, 待停机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 且时断时续, 检查各阀、管线、油泵、油箱、液压油均未发现异常, 只是发现总泵排量小, 后更换总泵, 起初工作良好, 工作一段时间又出现上述故障, 最后自己恢复正常。还有的是进修车故障起因不明了, 无法判断。例如:有一发动机机油变质, 一般情况下认为油底壳进水, 可能是缸体或其它部位有裂缝, 但在实际修理时, 发动机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机油逐渐变清, 更换机油后再试车, 症状消失。

第二类问题:试车时出现故障。

试车时出现故障, 常发生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保养维护过程中, 从总体上2003、2004年所生产设备统计表明, 这类问题占0.8%左右。例如:T815发动机一次中修试车时, 发现加油口往外冒烟, 马上停车检查, 结果是油泵不上油。有的是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变速箱试车时, 必须低档运转, 打起机油润滑后方可挂高速档, 但有的司机试车时一下子提到高速档, 结果造成烧轴套。还有就是更换新的配件后, 故障不能排除, 多是因配件不合格造成。

第三类问题:交车后一定时间出现故障。

有的设备在修复试车时, 性能良好, 出厂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故障。像发动机的烧瓦、曲轴断裂、刹车失灵等等, 这类故障多是因为工具不完善, 诊断手段落后造成的。

第四类问题:临时救急, 造成使用周期短, 故障多。

这类故障一般是在配件缺口或生产急用而又暂时无配件的情况下, 自行修复、改制、代换, 由于加工工艺水平达不到或结构不完善造成的, 其表现为磨损快, 使用周期短。

2.2 影响质量的因素

上述四类问题的出现, 表明维修存在着一些缺陷, 造成多次返工、停产, 加长了待修时间, 影响了生产。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综上所述, 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全面设备管理角度看, 不外乎人、物、方法、设备。所谓人:即跟人相关的各种因素, 包括素质、技能、培训程度等;物:即材料、工具、配备情况;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下艺规程、技术要求等;设备:即维修用的专业设备的情况。现从这四个方面概括如下: (1) 维修人员素质低。如前所述, 维修人员的通用技能低, 对一些设备结构原理不熟悉, 对修保工艺、技术不明确, 不掌握操作要领, 不讲究操作方法, 盲目维修。 (2) 修理工艺和技术规程不完善。设备多而复杂, 又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 工作起来不规范。 (3) 缺乏必要的检测、维修手段或设备。目前的修理基本上还是依靠眼看、耳听、手摸、凭经验, 这些传统的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装备维修的需要。像轴存在的内部缺陷仅凭一般方法是不可能发现, 其它的修复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 像用砂轮人工推磨缸体表面, 质量无法保证。 (4) 选购配件质量不能保证。在维修中, 更多的问题是新进配件本身不合格造成的, 有时是成批的, 兼于目前的检测水平有限, 有些配件的质量无法检验, 像曲轴内伤。

3 质量保障体系

找到了影响质量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提高质量的办法, 根据现存的问题, 制定如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它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础工作, 二是质量预防系统, 三是质量改进系统。

3.1 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建交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 没有完善的基础工作就谈不上质量保证。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建立、健全并完善修理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 使正常维修保养能有标准可依。 (2) 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一方面对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维修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培训和强化, 使其熟悉掌握各种基本技能;二是加强现代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训练, 提高其综合技能, 做到判断准确, 排除故障及时。 (3) 配备必要的检测、诊断、维修用仪器、仪表。 (4) 建立内外部维修运行机制。一方面协调、指导内部维修, 提供技术、设备帮助;另一方面兼于目前的加工手段有限, 提供外部的维修提高环境, 以达到最优、最快、最节约的目的。

3.2 建立维修质量的预防系统

质量预防系统是在充分论证、分析故障问题的前提下, 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维修, 其功能是把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 消灭在出厂前;维修人员、技术员送修单位;它强调进修单位或人员、维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参与、互相协调配合。维修人员根据上次维修记录及进修车的各种信息, 在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下, 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 查阅技术文件, 充分掌握故障的产生部位、机理进而确定修理工艺, 不盲目维修。同时对选用的配件或修复进行技术检测, 确定是否合格, 以解除因互换件不合格造成新的故障, 管理人员对修保质量进行检测、验收。

3.3 质量改进系统

质量改进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改进、提高和约束机制, 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追查, 处理改进。若出现维修故障, 除安排抢修补救外, 还应进行追查以绝后患。

摘要:在工业现代化的今天, 设备是企业的生命线, 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备水平和维护修理水平。维修水平是决定装备能否充分发挥效能的基本条件, 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保证长期、安全、经济运行方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 搞好设备的维修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与否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 设备维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造成返工待料、加长维修等待时间或出现严重故障造成经济损失或事故。本文从本单位维修现状及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入手, 找出了影响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 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维修质量的保证体系。

关键词:设备维修现状,影响因素分析,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海丰, 于泓鑫.3080联合收割机故障的预防[M].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4) :129.

[2]代凯.大学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初探[M].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66-68.

[3]孙爱斌, 高广伟.变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措施[M].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64-66.

[4]邹石英.经济型数控车床常见故障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2) :127-128.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篇3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质量监控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41-02

“3+4”试点工作是指选拔部分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后,经考核测试进入对应的本科高校学习4年[1]。7年学习期间,由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3+4”试点工作实现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贯通,拓宽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通道,给职业学校学生以技术技能、学业晋升的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下贯通”的重大突破,对于破解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2]。

一、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督和评价意识缺失

因为3+4试点工作实行时间不长,现行的各项政策的操作性较差,导致中高职衔接权力转移出现错位,政策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中高职院校衔接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學校对该项衔接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都没有将衔接划归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学校的确开展相应的工作,但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收费、招生规模等问题,缺乏较为强烈的质量观念,常常忽视对过程的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不到位。由此中高职衔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情况并不理想,最终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制度缺失

制度是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制度的欠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对中高职衔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在相关制度上建设不积极,现行的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意义,同时对于监控和评价工作权职和流程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衔接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由此也无从了解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衔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学校对于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不到位,体系很多方面存在漏洞,监控无法全面、系统,依然存在监控死角,监控和评价目标主体等不明确。很多学校的确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但是系统的建设同学校具体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存在偏差,监控和评价过于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中高职衔接质量不高。

二、促进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有效措施

(一)树立中高职衔接质量意识

各个院校必须切实树立较强的质量意识,重视中高职质量保障工作。尤其是相关牵头部分,必须结合当前3+4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提高该项政策的可操作性,有效的指导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而各个学校结合“3+4试点”政策的大方向,结合学校以及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策略,由此推动学校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状况[3]。

(二)完善中高职衔接质量制度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衔接要求,在此基础上系统的树立当前实行各项文件制度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改革力度,促进衔接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中高职衔接制度,有效规范各个学校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切实保障中高职衔接活动高质量进行;同时根据各个学校工作发展进程,对中高职衔接制度进行完善,重点优化直接升学制度、进退制度、学习制度等,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增强,扩展我国职教发展空间。此外,针对地方影响力较大、教学实力 充足的院校参与衔接工作,积极的采取各种激励性措施和政策,促进衔接水平显著提高。

(三)建设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为了对中高职衔接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相关学校需要积极的构建中高职衔接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建设之前必须对监控主体、监控评价方式、监控和评价内容等项目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质量监控流程进行明确,有关人员可以按照流程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组织监控工作,同时对衔接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执行人员,使其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从而可以提高中高职质量。

中高职衔接可以促进中高等教育的和谐、稳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采取3+4试点实现中高职衔接,通过统筹管理,切实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而为了确保中高职质量,必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科学的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王素红,赵清艳. 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04:38-40.

[2]刘志国,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7:99-102.

工程质量保证及服务体系 篇4

施工调试阶段质量策划:

费用、工期、质量应严格按合同执行,力求少返工、不窝工、按期保质保量完工。

确定和检查必要施工的设备(如校验用仪表、实验台、电焊机、切割机、电锤等)是否齐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严格检查进场物料质量,杜绝三无产品进场。

现场管理人员随时调整工期安排,保证物料供应及人员调配。必要时,更新施工设备、测试设备;替换相关人员,更换施工队伍。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自检,提高施工质量,力求100%优良。

设计阶段,设计部应加强同设计院落的联系与沟通,力争减少因非统一设计带来的各专业间打架,争地盘,配合不默契的问题。施工期间应注意:

线管桥架的接地情况,变频用电设备附近的屏蔽情况。做好隐蔽工程隐蔽前的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隐蔽记录和验收工作。

隐蔽工程需检查孔者应及时报于装修单位。

机房及设备安装应事先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加门加锁,加强成品保护。

配电间接线,打线应注意双绞线的剥皮长度和绞距。在各分项工程进行的同时做好各系统的接校线检查,为调试做好准备。

调试阶段应注意: 严禁不经检查立即上电。

严格接照图纸、资料检查各分项工程的设备安装、线路敷设是否与图纸相符。

逐个检查各设备、点位的安装情况,接线情况。如有不合格填写质量反馈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各设备、点位检查无误完毕后,对各设备、点位逐个通电实验。通电实验后,进行单体调试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联调。涉及其它施工单位,要事先通知到位,并做好相应记录。

交验阶段:

各系统调试运转达正常后,整理竣工资料,组织交验,交验过程中注意对业主运行人员的培训。

逐步将各分项工程交付业主运行人员,并办理相应的手续。预算人员、财会人员着手做好竣工决算。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工具材料、人员撤场。

1、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系统功能的基本保证,我方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在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保证设备的先进性、抵制水货及假冒伪劣产品,我们对产品的材料工艺、资格认证、铭牌设备的可置换性作下列承诺,如违反这些承诺,用户有权拒绝付款并按照合同要求赔偿。

1.1厂商资格认证

各系统主要设备均选用本行业先进设备,且经过业主确认。上述设备如为进口,应具备ISO9000系列国际认证,如为欧洲产品还应有EN29001认证。

1.2铭牌

各项设备均应附有铭牌,注明原产地、厂商名称、产品系列号与型号,并附有质量保证书。

1.3材料与工艺

除非在系统技术说明中另有规定,所有材料和设备均为新型编目标准产品,其材料与工艺等级适用于本工程。工程中所有电路板及线缆均不外露,全部设备均有一定的防灰尘、防静电、防雨水、防干扰功能。

1.4可置换性

所有机电设备的组建及其零部件都完全可置换。备用件的材料应与原件一致,且易于装配。

2、进口设备的安全性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电磁兼容性(EMC):EMC是有关电子设备是否能在一个有放射效应的环境下,不受干扰而正常工作的指标。应符合IS、EIA/TIA相应子标准,符合EN相应级别(至少B级)认证。

电器安全性(Electrical Safety):电器安全性是衡量设备在正常和非正常环境下,是否对设备本身和周围环境造成某种损害的指标。美国产品应严格符合ANSI UL 950标准,欧洲产品应符合IEN 950、BS EN 60 950标准。

2.1系统安全性

是外弱电设备应采取防雷措施。保证弱电设备与强电之间严格隔离。保证所有设备可靠接地,接地点唯一。

3.技术资料

我方负责在自工程完工起的二周内提交三套技术文件。所有技术文件都是清晰的打印件,并包括业主操作、维护和管理所有设备所需的足够资料。技术文件包括: 主要设备的原版说明书或影印件; 主要设备的质量保证书;

系统手册:整个系统及其所属设备的系统原理、信号流程图、接线图; 操作及维修手册:系统的全部操作指令说明,包括:所有设备的一般性说明;维修、管理和如何实施维修和操作任务的过程指南;一般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 各面板按键的位置和作用。其它业主要求的资料。

4.售后服务计划

由于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将根据不同系统的具体特性制定适合于该系统的详细的售后服务计划,并作为合同条款。基本原则和承诺:确定正式验收后一年为缺陷责任期,所有设备免费保修(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除外),缺陷责任期后仍终身维护(见“工程质量保修书”)。

4.1技术培训

在缺陷责任期内,本公司除保持系统的完好性外,还将负责业主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以便工程验交后,确保用户/业主能在使用中能处理系统的全部运行、操作、设备和线路的维修保养以及简单故障的分析和处理。人员技术培训包括工程师培训、技术人员培训和操作人员培训三个层次。工程师培训内容:

智能化大楼的国内外发展;

各子系统硬件原理; 各子系统操作知识。安排:

将在施工进度计划书中安排。技术人员培训内容:

各子系统设备配置及其功能;

功能模块的详细描述;

各子系统的信号流程,操作及管理;

各子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备件置换技术; 系统故障的查找及排除。

安排:建议人数为2到3人,培训地点在南京,为期一周至二周。技术人员培训还包括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参与,即所有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过程,以便通过工程实践,使他们进一步掌握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和保养技术。操作人员培训内容:

各子系统概述,包括系统设备和功能描述;

各子系统的日常操作及熟练训练;

在不正常情况下,暂时处理故障的能力;

常用设备的保养方法。

5、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篇5

一、质量目标 合格。

二、质量承诺 我公司郑重承诺:若我方有幸中标,将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验收标准及合同约定,如因我方原因造成本工程的质量达不到验收合格,我方将无条件进行返工直至工程质量合格,并愿意按照合同相关质量违约约定支付违约金。

三、质量方针

1、本工程按照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精心施工,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部的全体职工牢固树立起“为业主服务”的思想,视“质量第一”为基本方针。(1)将企业和项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始终贯穿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横向展开到各个有关部门,纵向分解到每个作业点,做到纵向衔接,横向协调。(2)实现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明确规定出项目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职责、权限,并把各单位工作体系之间与整个项目部范围中联系起来。(3)建立一套灵敏、高效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规定质量信息反馈、传递处理的程序和方式,保证整个项目部的信息全面、及时、准确。(4)由资深质量员担任专职质量员,建立综合的质量管理小组,以组织、计划、协调综合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质量检查工作体系。通过项目上的质量活动来全员带动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整个项目部的管理水平。

(5)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自检,互检,使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在牢固的群众基础之上,确保物料、工程各细小环节均无漏洞。

四、质量目标控制

(一)质量目标控制内容

1、严格工艺纪律,施工现场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是操作者进行生产的依据和法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做到依规程工作,违反必纠。

2、掌握施工生产现场的质量动态,这就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以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用数据的控制图及时掌握质量现状,发现质量问题,明确对策和方向,迅速予以改正。

3、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重要作用,促使工程质量在管理状态下稳定与提高。

4、建立质量管理点,在施工生产现场中,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工程关键部位或质量薄弱环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强化监督管理,并指派具有娴熟技能、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操作,使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对于例如顶管施工,浇筑混凝土等,采取三班制连续作业,并在岗位上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全过程监控,以免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失误。

(二)质量管理计划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有关规定。本工程应用的主要施工规范详见附表。各检验批工程的施工,认真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操作中认真开展“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专职质量员的检查检验工作。全面对照规范中的各项规定,凡未达到合格的检验批工程,及时返修,同时还应按要求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目标。

2、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的实施负有全部责任,由各专业施工技术员,工地料具员,各施工班组质量员、参加组成的工程质量组织体系,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达标。

3、每个工序开工前先制定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环境保护交底。认真核对图纸,尽量将施工中的矛盾在自审中找出,并协调定出解决方案参加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详细的执行技术规范、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的交底,并且要有记录。

4、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应严格按图纸施工,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制定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组织措施,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条件的突然变化,工程无法按图纸和原定程序及方法进行,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时,应停止施工,并应由施工技术员与有关方面联系,采取必要措施,经设计、业主、监理批准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施工。各专业技术员、质量管理人员均有检查监督之责,对违章者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可停止施工。建立质检网络,建立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组成的质检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1、建立以公司为首的核心层,质量部为质量管理的监督中心,项目质量检查员为实施层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成立QC小组,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对本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详见附图。

2、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员对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检查。

3、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如下页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二)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管理办法(1)质量管理职责 质保体系中要做到质量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便于管理。管理人员职责如下: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平衡进度计划、经济效益等各项指针的完成,并督促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质保计划》的实施与落实,协调好与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要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生产工作

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2)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者,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工作全面管理,组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技术交底,主持编制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及质保计划,监督各施工管理人员质量职责的落实,同时指导项目“QC”小组开展活动。3)质检员: 质检人员作为项目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主要人员,对工程质量全面监督控制,实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定期向项目副经理书面汇报近期质量检查情况及处理措施,并接受甲方及监理公司、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及交底验收。4)施工工长: 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施工前对每道工序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施工中随时对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指导、质量检查,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监督整改。工长也是各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施工前要编制好各分项详细的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指导施工。

2、质量监督体系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置及运转要围绕质量管理职责、质量控制来进行。本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3、质量技术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规范、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开展,使全体职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从严求实的工作质量、用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质量目标。3)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4)制定分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4、施工准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2)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对钢材、水泥材料等物资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尚需经试验进行复检并出具复检合格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3)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对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使工程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5)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保证工艺过程的先进、合理和相对稳定,以减少和预防质量事故、次品的发生。2)坚持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原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于质量容易波动,容易产生质量通病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和环节加强预检、中间检和技术复核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3)隐蔽工程做好隐、预检记录、专业质检员作好复检工作,再请业主代表、监理代表、质检站验收。4)做好各工序的成品保护工作,下道工序的操作者即为上道工序的成品保护者,后续工序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坏前一道工序的产品。5)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由试验室先进行试配,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按规范留置试块。6)及时准确地收集质量控制原始资料,并作好整理归档工作,为整个工程积累原始准确的质量档案,各类资料的整理与施工进度同步。钢筋、水泥等重要物资必须有从各批材料进场检验到使用于建(构)筑物的具体部位的跟踪原始记录。

6、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保措施 在编制进度计划等控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人、材、物及任务量的平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计划,合理配备各施工段上的操作人员,合理调拨材料机具,合理安排各工序的交叉作业时间。2)施工技术的质保措施 ①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对质量难以控制的施工部位或新的施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用以指导施工。土建内业技术员要将各专业所有预留预埋深化到土建图纸中,以便土建施工时检查监督,防止漏埋、错埋。②搞好施工技术交底。本工程采用三级交底模式: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安排、质量要求及主要施工工艺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工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交底为施工工长向施工班组进行各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第三级由班组向工人交底。交底必须有记录。3)施工操作中的质保措施 ①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所以从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到对他们的管理均要有严格的要求。②对每个进入本项目的施工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进行技术考核,尤其是特殊工种工人要有操作证,随时对进场劳动力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坚决调离。③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在质量控制上加强自觉性。④施工管理人员(工长及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指导施工,对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4)施工材料的质保措施 ①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供应商及厂家必须是今年核定后合格供应商、对新建立的供应商按公司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资质、能力、信誉等进行考核,并存相应资料。并要求供货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同时按国家规定应复检的材料(钢筋、水泥材料等)必须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施工。

②所有进场材料必须分类堆码整齐,并挂好标识牌,以免错用。不合格或未检材料应标识清楚(并且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退场),工程中不使用未检材料和不合格材料,对大宗材料工程中用于隐蔽时如钢筋、砼必须由责任人作好各批跟踪记录。③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制作试块,试块分标养试块和同条件试块,标养试块作为检验混凝土质量的标准,同条件试块作为模板、支撑拆除的依据。④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和用于施工。

7、计量管理措施(1)计量器具管理 1)凡属专业性强的计量器具(如:测量、质检计量器具)需添购的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填写申构报告单,提前一个月交质量科。2)能源、物料、安全防护及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计量器具由项目各使用部门提申购计划,报项目计量员审核,由项目经理审批。3)项目购买计量器具的申购报告需交一份到质量科备案,购买计量器具时一定要买标有制造许可证《CMC》标志及出厂合格证。4)新购回的计量器具说明书及出厂合格证由项目计量员保存。5)在用的计量器具应严格按计量法中所要求的检定时间送检、周检合格率为100%。6)在用计量器具应每季按10%抽检一次,抽检工作由项目计量员及操作者进行。7)对于周检、抽检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要隔离存放,不能流于施工生产线上。8)各类计量器具的配备率不应低于90%。(2)计量保证与监督管理 1)计量保证:计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一定要按计量法及公司制定的检定周期送检。2)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合格率均在100%。3)对于关键工艺的计量检测员(测量、试验)都要经过上级相关部门考核取证上岗。

4)计量监督:计量员对各环节操作计量器具的人员监督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5)对于经营管理、施工过程及质量检验计量检测数据监督其是否正确,检测率不低于90%。6)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检测一定要按计量网络图要求进行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7)检查了解在用各种计量器具的周检情况,检查是否有漏检现象,检查计量器具的三率:即配备率、检测率、合格率是否满足规范及工艺要求。8)计量数据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依据,项目各项计量数据必须准确一致,认真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上报四步工作。

(三)施工重点、难点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质量,争创优质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全方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我们决定对本工程的施工重点、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1、质量保证总体措施(1)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方针,加强对职工质量意识的教育,让每个职工都意识到质量就是我们企业的生命,有生命力,有信誉的企业才会兴旺发达,企业的明天才会更美好。(2)我企业将按照国家相关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强化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全员、全企业和全过程的工作质量。(3)教育职工努力学习,认真理解,严格执行国家水利部颁发的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和土地整理的有关规定,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不折不扣的按上级文件和设计图纸精心组织施工。

六、试验检测 原材料检测表

序项目 检验内容 采用标准 抽样频率 取样方法 号 筛分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验批,每检验批代表层铲除,然后由各表观密度表数量不得超过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与堆积密细集料。砂,组成一组样品。3400mJTG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度(水泥砼 1 及检验方法标准》 用)含泥量与泥块含量 含水量 砼开盘前必做 筛分、含泥每批次进场检验一先铲除表面处无代表量 次,每检验批代表性的部分,然后在料数量不得超过堆的顶部、中部、底针片状含。部取得大致相等的若3400m量、压碎值 干份组成一组试样。粗集料JTG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含水量 砼开盘前必做(水泥砼 2 及检验方法标准》 用)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必要时做 度 洛杉矶机磨耗值、磨光值 细度 每批次进场检验一从20个以上的不同GB/T 1346-2011《标准稠度用水量、凝次,每检验批代表部分取等量样品作为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标准稠度数量不得超过一组试样,样品总量用水量 500T.至少数12kg。GB 175-2007《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3 水泥 水泥》 凝结时间 GB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 安定性 GB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胶砂强度 细度、需水每批次进场检验一从每批中任抽10袋,GB 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量比 次,每检验批代表每袋取试样不少于 4 粉煤灰 GB 1596-2005《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粉煤灰》 数量不超过200T。1kg,混拌均匀后按四烧失量、三分法取样两份,一份

氧化硫 试验,一份封存留样,每份重量大于3kg。含水量 抗压强度比 外观 每批次进场检验一取拉伸试样2根,长GB 228-2010《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次,每检验批代表度不少于(230+拉伸 GB 232-2010《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5d)mm, 数量不得超过60T。5 钢筋原材 冷弯 取冷弯试样2根长度GB/T1499.1-2008《热轧光圆钢筋》 不少于(150+5d)mm。GB/T1499.2-2007《热轧带肋钢筋》

闪光对焊以300个同接头型从不同部位随机取拉伸 式、同钢筋级别的样,闪光对焊取6根,JGJ 27-200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接头作为一批。搭接焊取3根。闪光对焊 6 焊接钢筋 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弯曲 电弧焊 所取的样品应具有代

1、以进场的同批号产品数量为一检验表性,从三个或更多批,不同批号产品的点样等量均匀混合应分别取样。

2、产而取得的试样。品批号划分:根据去样品两份,一份试生产厂家产量和生匀质性检验一份封存留样。每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产设备条件,将产验 混凝土外份重量大于2.5升或品分批编号,掺量 7 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加剂 2.5kg。拌合物性大于1%(含1%)同试验方法》 能检验 品种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100t,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50t,不足50t的也可按一个批量计。凝结时间 每批次进场检验一每一批应从16个不次,每检验批代表同的点取样,每点取抗压强度 数量不超过20t。样250g,每次抽样 8 JC 477-2005《喷混凝土用速凝剂》 速凝剂 4kg。细度、含水量

1、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时,每一单元结坍落度 9 水泥混凝JGJ/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构物应制取2组;

2、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

土抽样 含气量 规范》 时,每80-200m3或每一工作班应制2组;

3、每片梁长16m以下制取1组,16-30m 2凝结时间 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组,31-50m 3组,50m以上者不少于5组;混凝土试验规程》

4、小型构件每批或每工作班至少应制取2抗压强度 组;

5、每根钻孔桩至少应制取2组,桩长

路面弯拉20m以上者不少于3组,桩径大、浇筑时间强度 长时,不少于4组。

6、路面弯拉强度试验每班取2~4组试件,日进度小于500m取2组,≥500m取3组,≥1000m取4组。在浇筑现场取混凝土样品,应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分量的代表性样品。

压实度检查频率汇总

质量体系认证程序及要求 篇6

一、认证程序

1、申请:(1)认证申请的提出、(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2、检查与评定:(3)文件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3、审批与注册发证:(7)审批、(8)注册发证;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二、认证条件 企业要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应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二是作好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关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仍应从质量职能分配入手,编写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贯彻手册和程序文件,做到质量记录齐全。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策划,编制体系认证工作计划;

2.掌握信息,选择认证机构;

3.与选定认证机构洽谈,签订认证合同或协议;

4.送审质量保证手册;

5.作好现场检查迎检的准备工作;

6.接受现场检查,及时反馈信息;

7.对不符合项组织整改;

8.通过体系认证取得认证证书;

9.防止松劲思想不能倒退,继续健全质量体系;

10.进行整改,迎接跟踪检查。

企业取得体系认证的三项关键是领导重视、正确的策划以及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的参与。

三、认证步骤

推行ISO9000有如下五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知识准备-立法-宣贯-执行-监督、改进。

你可以根据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上述五个过程进行规划,按照一定的推行步骤,引导贵公司逐步迈入ISO9000的世界。

以下是企业推行ISO9000的典型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步骤中完整地包含了上述五个过程:

1.企业原有质量体系识别、诊断;

2.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9000推行组织;

3.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4.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训练;

5.ISO9001标准知识培训;

6.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立法);

7.质量体系文件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

8.内审员接受训练;

9.若干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10.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11.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改进;

申请认证。

企业在推行ISO9000之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各推行步骤进行周密的策划,并给出时间上和活动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以确保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效果。通常至少要有三个月的有效运行数据。

企业经过若干次内审并逐步纠正后,若认为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较少时),便可申请外部认证。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1月19日发布了《质量体系认证实施程序规则(试行)》,我国质量体系认证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提出申请 申请者(例如企业)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向体系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质量手册和其他必要的信息。质量手册内容应能证实其

质量体系满足所申请的质量保证标准(ISO9001:2008)的要求。向哪一个体系认证机构申请由申请者自己选择。

体系认证机构在收到认证申请之日起60天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者;如果不受理申请应说明理由。

(二)体系审核 体系认证机构指派审核组对申请的质量体系进行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文件审查的目的主要是审查申请者提交的质量手册的规定是否满足所申请的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审核组需向申请者提出,由申请者澄清、补充或修改。只有当文件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客观证据检查评定质量体系的运行与质量手册的规定是否一致,证实其符合质量保证标准要求的程度,作出审核结论,向体系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

审核组的正式成员应为注册审核员,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注册主任审核员;必要时可聘请技术专家协助审核工作。

(三)审批发证 体系认证机构审查审核组提交的审核报告,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批准认证,向申请者颁发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亦应书面通知申请者。

体系认证机构应公布证书持有者的注册名录,其内容应包括注册的质量保证标准的编号及其年代号和所覆盖的产品范围。通过注册名录向注册单位的潜在顾客和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对注册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信任,使注册单位获得更多的订单。

(四)监督管理 对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有以下几项规定:

1.标志的使用。体系认证证书的持有者应按体系认证机构的规定使用其专用的标志,不得将标志使用在产品上,防止顾客误认为产品获准认证。

2.通报。证书的持有者改变其认证审核时的质量体系,应及时将更改情况报体系认证机构。体系认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评定。

3.监督审核。体系认证机构对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审核,以使其质量体系继续保持。

4.监督后的处臵。通过对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体系的监督审核,如果证实其体系继续符合规定要求时,则保持其认证资格。如果证实其体系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视其不符合的严重程度,由体系认证机构决定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或撤销认证资格,收回其体系认证证书。

5.换发证书。在证书有效期内,如果遇到质量体系标准变更,或者体系认证的范围变更,或者证书的持有者变更时,证书持有者可以申请换发证书,认证机构决定作必要的补充审核。

6.注销证书。在证书有效期内,由于体系认证规则或体系标准变更或其他原因,证书的持有者不愿保持其认证资格的,体系认证机构应收回其认证证书,并注销认证资格。

四、其它要求

申请提交资料:

1、QMS体系(ISO9001)认证申请书

2、质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

3、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图、产品工艺流程图、企业职能分配表

4、有效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5、如产品涉及相关行政许可的,应提供有效的相关证明(如:资质证书、工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QS证书、CCC证书等)

6、如企业产品涉及多现场生产或安装,应提供多现场清单

7.近两年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抽查报告(如有)。

审核范围

通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范围、涉及的过程、活动和组织单元,职能单元等。

监督审核

ISO9001监督审核——认证机构对ISO9001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例行审核,条款覆盖上一般比初次审核要少。其目的是检查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验证并确认其质量体系继续保持的资格。ISO9001复评审核——是指ISO9001认证证书到期时,如要继续保持证书,则必须对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再次审核。一般情况下,企业可将最后一次监督审核与复评合为一次进行,也可借此机会增删认证范围或产品覆盖

ISO9001初审——是指新申请的单位,有可能是从来没有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公司,相对于监督或再认下单位,他们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较弱。

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1.质量体系文件确定了职责的分配和活动的程序,是企业内部的“法规”。

2.质量体系文件是企业开展内部培训的依据。

3.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审核的依据。

4.质量体系文件使质量改进有章可循

质量体系文件的层次

第一层:质量手册

第二层:程序文件

第三层:第三层文件通常又可分为:

管理性第三层文件(如:车间管理办法、仓库管理办法、文件和资料编写导则、产品标识细则等)

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用 篇7

一、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背景

从外部环境来看,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激烈的市场环境, 前所未有地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提升管理价值创造的能力, 迫使每个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 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去战胜竞争对手, 这就要求企业要认真挖掘自身内部潜力, 探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引导各部门从追求局部成本降低向系统成本降低转变, 从追求个别指标向追求价值增值转变, 从而达到质量成本管理目标整体、长期的和谐统一。

从内部环境看, 企业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观念亟待改变:一是质量成本比例不合理, 其中内部、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在25%左右, 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达75%, 预防和鉴定成本过高, 特别是检验成本较高, 存在质量检验过度现象, 成本指标制定需要适时调整。 二是企业往往重视产品质量管理, 却忽视了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考核, 未能量化企业的质量成本, 造成过剩及过高的质量成本。 三是实际操作中质量成本与质量利润的平衡关系亟待梳理, 通过质量成本信息, 可以揭示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管理, 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 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质量、成本、效益中寻找最佳平衡点,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管理体系, 是以质量预控和成本预控为前提, 进一步拓展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外延, 以实现质量与成本, 质量与效益的有效衔接与融合为保障, 以提升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变过去的事后算账为事前监控, 实现全过程监控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

1.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内、 外部顾客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按其存在形态不同, 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质量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属于产品成本开支范围, 数据能够直接通过ERP财务系统成本科目获取, 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质量赔款等;而质量成本中的隐性成本属于实际未支付但应该计算的降等级折价损失、 质量事故的停产损失等内部损失成本。需要财务部门与生产质量部门共同分析, 对隐性成本进行量化, 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

2.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控制各工序质量、 减少故障损失而采取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质量培训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评审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职工薪酬等, 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成本。

3.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为了掌握产品符合质量情况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检验费、检测设备折旧及维修费等。为了确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和需要所发生的成本。

4.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出库前由于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 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构成为: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降级损失、改判损失等, 是由于产品和服务不符合规格或顾客的需要而发生的, 不合格产品在内部检验时发现。

5.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顾客使用过程中用于产品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的总和。 包括:索赔费、退货损失费、保修费、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费、无形损失费等。 在所有质量成本中, 这种成本最具有破坏性, 产品退货这种处理方式给公司造成巨额损失, 同时由于顾客不满意、公司形象受损、客户流失、以及由此造成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降低而带来的隐性成本增加。

三、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1.把握好两个关键点

一是增强质量成本意识。 以“质量管理年”为载体, 围绕质量这一主题在全公司开展了各项工作, 分期分批对高、中和基管人员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TS16949汽车板质量体系知识培训、 质检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 树立汽车板质量意识和理念;开办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学习班, 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同时利用公司内部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公共媒体, 在全公司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知识普及, 提高职工对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认识, 使质量成本管理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将质量成本管理与公司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紧密相联。

二是处理好各项目部与质量成本管理小组的经济利益关系。 针对公司主要产品 (包括VAMA基板) 的典型质量问题, 组建了跨部门项目团队, 按照项目制进行攻关 (设立了“板型质量攻关”等15个攻关项目) , 以PDCA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固化成果。 各项目组按照要求制定项目改进行动计划, 报质量改进工作领导小组评审, 通过后按照计划节点扎实进行项目推进, 每月完成项目总结报改进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每月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跟踪检查, 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督促各项目组改进工作的实施, 并按照项目节点和目标达成情况向改进领导小组推荐进行项目节点和结题评审。

2.规范质量成本管理操作流程

一是明确质量成本数据归集途径。 公司质量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ERP财务数据及相关生产单位的统计数据, 将按会计准则归类的会计科目与质量成本科目建立关联; 不能直接从财务系统中取得数据的, 要求各生产单位规范质量成本统计, 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对于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的区分, 需要财务部门与生产质量部门共同分析。如产品改判损失:由于产品质量原因导致高价格的钢种向低价格的钢种改判, 对公司销售收入产生了隐性损失, 会计核算上无法体现, 但在质量成本管理中, 可以通过比较钢种改判前后的价格差异进行测算。 降级损失: 根据正品与降等级品的价格差异来计算损失。废品损失:根据废品数量× (正品生产成本-废品出售价格) 测算。 返工损失费:应根据ERP返修订单量、返修的成本消耗测算。 返工损失费=返修数量*返修单位成本。 返修成本一般包括:平整、切割损失。 停工损失:由生产单位上报、确定单位工时的产量、单位产量效益进行计算。 停工损失为隐性成本, 需要计算但不必支付。 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停工时间/单位产品定额工时×产品边际利润。

二是强化质量成本的分析报告实用性。 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中重要而又富有创造性的阶段。 缺少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质量成本的最佳区域,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产品质量;找出发生质量费用的因素和产生质量损失的原因, 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三是细化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 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消耗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 揭示偏差, 及时纠正, 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 并进而采取措施, 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控制是对质量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一般包括:新产品开发系统的质量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同时公司应依据质量成本计划指标和质量改进计划, 对各部门的完成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畴。

3.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一是制定质量成本考核指标。 设立质量KPI指标, 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范围, 落实到位。确定公司总体的质量目标及各二级单位质量目标, 确立质量指标: 质量原因导致的脱单材总量≤4700吨/月, 其中商品材降等改判总量≤3200吨/月 (降等量≤2800吨/月, 改判量≤400吨/月) ;其他质量原因导致的脱单量≤1500吨/月, 外部质量异议损失≤1.2元/吨, 质量异议发生率≤8‰。 将质量指标纳入公司组织绩效考核细则, 明确相关单位及部门的完成目标, 各单位按照工作内容将各个指标分解至相关车间、班组, 明确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设立关键过程质量KPI、设备运行KPI和能源介质KPI, 实时监控分析, 以过程的稳定受控促产品实物质量保证能力的提升。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控分析推进办法,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将各关键KPI的完成情况、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列入月度质量总结并在月度技术质量例会中进行通报。

二是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程序》及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明确各二级单位及部门职责, 规范质量数据的来源、报送部门、格式、时间, 财务部根据上报数据及ERP系统数据按月汇总, 质量主管部门根据财务部反馈的公司质量成本统计汇总数据、质量成本的构成及趋势材料, 编写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见表1) , 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 提交公司领导, 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四、总结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并不是说质量越高越好, 在一定条件下, 产品有效性能的提高, 意味着成本的提高, 而企业质量管理目标就是在使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 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产品价格联系起来, 确定产品最佳质量成本, 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质量成本的投入, 既要不断地满足顾客的相对需求, 同时又要符合企业增加利润的内在要求, 在这两个因素中寻找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平衡点质量利润是提高 (或降低) 质量而增加 (或减少) 的销售利润, 高质量产品付出相应的质量成本。 企业解决好产品质量和质量成本问题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和利润;反之, 解决不好这个问题, 则降低企业的效益, 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我们应从质量成本与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互动关系方面来考察, 定量地描述质量对企业效益影响程度。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监控 篇8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远不像其数量扩张那样令人满意。完善和优化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监控,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2315073.htm

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执行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的依据

高职教育“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四合作”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内涵质量的建设,而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相对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的闭环系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一项针对活生生的人而开展的一种促进人的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对某一名教师或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建立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重要因素、教学管理是条件因素、质量监控是保证因素,评价的作用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并提出指导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师课程的掌控能力、教学内容的取舍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等;教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学习监督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对待专题研讨、调研、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组织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质量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等的质量。对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主要检查管理者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并提出指导意见;对管理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施和师生对教学、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等。

三、建立评价相对应的激励制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管理者的自觉性或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运行机制,其中评价激励制度是激励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评价激励制度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在构建“4233”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过程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激励机制的运用,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工作激励制度,对教师教学质量每学期评价一次,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状态每年评价一次,对获奖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在校园网上公示,极大地促进了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研究和学生就业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提高工作能力

教师的教育职业能力不但表现在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教育职业性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和教学工作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基础。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会教学研究或不能对教学工作很好地研究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学工作的研究过程也是其教学工作的反思过程,用批判的思想、探究性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热点问题,把总结上升到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或教学思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专门制定了教师科研激励管理制度,并规定二级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都有研究任务要求,将其作为每年对二级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学院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例如,督导室自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一项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一项省级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工作状态评价研究与实践”、一项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1年又成功申报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立项。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拓了督导人员教学质量监控的视野,加深了督导工作人员对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的内涵认识,提升了督导室成员的督导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地构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到质量标准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管理与激励制度的建立、管理模式的改革等,需要不断实践、修正、再实践,最终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郭远飞.探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

[2]杭俊.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判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

上一篇: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员选调工作通知下一篇:从主题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