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2024-08-06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精选8篇)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1

菏院政字[2010]1号 签发人:郁章玉

关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见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的首要条件,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系保障。几年来,我们围绕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形成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使“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主,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现对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

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双重属性,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有用高级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学校同时面临发展的极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以生存竞争为特征的时代,高等学校的竞争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前提,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并立足于社会,才能实现我校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学校在依法自主办学的前提下,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完整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了保证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的有效实施,监督与调节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关系,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人才培养模式诸要素更加协调,增强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一致。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实施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和教学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具有活力的、科学的质量保障系统。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服务的原则 教学服务质量集中体现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及综合素质上,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全校教职工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事前控制,监管结合的原则

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应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得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从“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控制”为主,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把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在产生之前或形成过程之中。

(四)全程管理,优秀培养的原则

要树立“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强化教育教学的整体过程管理,统筹招生、培养、毕业的质量管理,严把人才培养的“入口”质量关、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关、毕业生的“出口”质量关,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输送合格毕业生。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和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意见》(菏教政字[2008]1号),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完善以指挥、运行、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教学辅助与服务、质量评估五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决策指挥系统

决策指挥系统由院长办公会、校教学委员会、教务处和教学院系组成。院长办公会议、校教学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负责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教务处代表学校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各教学院系具体组织落实和执行教学任务,负责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具体管理和指导。

决策指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政策,研究教学质量相关问题和质量保障措施,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总结有关教学管理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为保证有效发挥指挥系统的决定性作用,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期研究教学工作 的制度、党政一把手及教学管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教学管理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和措施。

(二)教学运行系统

教学运行系统包括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该系统主要由组织部、宣传部、工会、人事处、团委、学工部、科研处、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等部门组成。

教学运行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决策指挥系统的指令,运用各种有效机制和最优方法,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竞争机制,保证教学活动正常、高效运行。

教学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人为分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组织部、人事处主要负责全校师资队伍的宏观调控,为各教学院系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人才引进以及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团委、学工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等方面的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考察、评估、配置;各教学院系负责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制定落实;宣传部、工会等负责师德建设。

教学条件的责任人是分管财务、后勤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等。财务处主要负责编制教学经费预算与分配,年度 教学经费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四项教学经费占年度学费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5%,且保证生均四项经费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教学经费专款专用,使用公开、透明、合理、有效。资产管理处负责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管理,确保实验(实训)室建设满足教学需要。后勤产业处负责确保学校教学、教辅用房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为教学设施正常运转提供相应后勤保障。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设施使用与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教务处和各教学院系负责教学经费合理、高效使用。

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责任人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教务处。

教学运行系统必须在已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与总结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信息管理主要是教学及管理等信息的搜集与反馈。主要任务是把学校教学及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决策指挥系统。该系统的责任人为负责教学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人事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处、各教学院系。

学校实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对各级党政领导每学期的 听课次数均提出明确要求。从而使各级领导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运行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形成党政各级领导重视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该制度由教务处负责落实。

学校实行教学检查制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目的是监督、督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执行和教学各环节的运转。定期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风、学风情况,教学管理情况等。不定期检查是定期检查的强化和补充,以专项检查为主。学校领导、教务处相关科室、各教学院系领导和教学督导员负责各类教学检查。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组织。

教学评价与总结制度主要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专业建设评价等构成。该项任务由人事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处和各教学院系负责。

建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各教学院系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员通过随堂听课、查阅教案、抽查学生作业、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式,严把教学质量关。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

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建立教学管理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根据《教学信息调查表》,定期收集并反 映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该项任务由教务处负责。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需求调查制度。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建立固定的毕业生监测反馈点,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和组织实习,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该项任务由招生与就业处和教学院系负责。

为了保证对教学行为和过程的有效督导,保证对教学关键环节检查的实效性,保证有关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处理的客观准确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

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包括图书资料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基地)管理、校园网管理及其他教学服务保障系统等。该系统的责任人是分管设备、图书、后勤、基建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产管理处、后勤产业处等。

教学辅助与服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辅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质 量、办事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管理理念,对保证教学基础条件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料的采购与管理。按照教学评估的标准,保证图书资料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并提供优质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及相关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确保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后勤处、基建处负责教学设施建设,确保教学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能满足教学需要并正常运转。

各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五)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教学质量评估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监测措施。其主要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长期高效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该系统的责任人是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执行单位为人事处、教务处、各教学院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我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运行,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及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职能部门要制定 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执行单位要有实施细则和落实措施,教务处作为主管机构,要负责进行落实、督促、检查。各教学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成人教育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特点,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及自身教学形式的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一○年一月三日 主题词:教学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意见

菏泽学院办公室

2010年3月4日印

共印70份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2

高职院校在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因为它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那么, 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一个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但是, 还不够完善, 无法与现有的教学决策形成一种有效的互补关系。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构建一个科学、完善和规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 指挥系统。

指挥系统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领导的具体领导之下, 围绕着教务处而构建的一个上下通用的高效运行机构。总的来说,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指挥系统, 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总目标, 把各个看似分散的教学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 从而让各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运行起来, 最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信息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就是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高职院校必须获取全面且准确的教学信息, 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系统包含了教学信息收集、处理、评估以及反馈等多个方面。其中, 教学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 教学信息处理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来确保其科学和全面。教学信息反馈则可以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来操作, 让学校领导和师生本人都可以看到评估结果。

(三) 督导系统。

监督系统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约束性机制, 一般由学校以及院系的两级委员会构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高职院校的督导委员会都是由一些退休的教师组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督导的力量与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督导队伍, 让他们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监督高职院校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并监督教学质量管理规范的落实到位, 真正以学校教学质量作为监督核心。

(四) 激励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需要一个配套的激励引导机制。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督促教师大胆挖掘出自己的创造力, 还要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于教学实践当中。那么, 高职院校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为教师提供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让教师在人文关怀下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低。

高职院校在扩招政策之下, 其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甚至可以说是大幅度的下降。但是,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却不可能随之降低, 这就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下,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难度日益加大。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还有些很难安心于学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它的课程建设状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并不科学完善, 尤其是课程改革工作推进还较为缓慢和滞后, 这就给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制造了巨大的难题。很多高职院校并不知道课程改革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突破口, 也没有实行新的教学理念, 从而无法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教学载体。

(三)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它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即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 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较为落后, 难以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建设的教学实践基地不够健全,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 当然, 高职院校也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 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教学制度。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来给予保障。但是,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科学和完善, 有些是操作性不够强, 从而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保障。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也缺乏一个完善的评估与监控机制, 主要是因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不到位, 一些督导员水平不够或者学校督导室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策略

(一) 确定合适的教学质量观。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其关键的问题所在, 直接关系到其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事实上,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针对高职教育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评估体系。而我国高职教育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 它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个全面且客观的教学质量观, 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善那些影响教学质量内涵的基本因素, 比如说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 并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二) 制定合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 需要一个合适的衡量标准与依据, 它也可以成为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的行为准则, 并对学校的办学行为起到一个良好的管理与规范性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需求来最终确定。这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在多样化前提下进行合适的应用, 要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尽管说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但是, 它可以在高职院校领导和其他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真正在高职院校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高级的专家团队, 让他们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 还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去。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 也可以直接聘请高级专家, 或者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 由各个院系负责人来组织相关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权威性与可行性。此外, 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强化对课程标准的培训力度, 让高职院校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 还要提高对高职教学工作的适应性, 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实践训练当中去, 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并把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度化, 最终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 而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参与的复杂的长期性工程。针对目前的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具体来说, 高职院校应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外结合的机制, 建立课程协调的制度, 健全教学信息跟踪及反馈制度和评教评学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最终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 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当前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中较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它涉及到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多个工作环节。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因此,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工作, 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3

【摘 要】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切入点,阐明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进行评价与调控的系统。高校在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教学监控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必须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软指标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

【关键词】高等学校 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54-02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按照全面的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实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做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在这四方面中,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构建高校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根据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学校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获得及时反馈;

其次,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判断;

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激励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

第四,可以使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进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五,可以使教学质量管理更加严密化;

第六,使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实际效率。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校规模急剧扩大的形势下,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教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二、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监控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教学效果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监控其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进步服务,能满足和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群)对各层各类人才的急需。

2.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本专业组织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行动纲领。其实质性内容为课程结构设置。基于此,监控的着眼点,就在于斟酌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内容组成的针对性。

3.教 师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客观方面是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当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后,其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就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

4.学 生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对此,监控要瞄准他们的基础条件、学习目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成绩。在通过他们进行评价分析时,应注意抽取足够的样本单位数,以期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

5.教学设施

高校的教学设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要监控对图书资料、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投入,监控其使用和管理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

1.加强监控队伍建设,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的管理组织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学校应逐步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基础,以教务处为监管调控中心,以学校教学督导组为咨询、指导、监督性机构的多层次、全方位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以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院长(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校、院校、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教学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与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加强考风考纪的督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2)强化院系级教学管理队伍的建立。学校设立教学秘书岗位,强化院系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成立由教学院长(主任)、教学秘书、办公室主任、教务员组成的完整教学管理队伍。

(3)完善校级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学校教学督导组由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和即将退休的老教授组成,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评、帮、带来行使质量监督职责,积极参与学生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检查、教务处组织的各项教学评估活动和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4)健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立教学信息员,通过教学信息员向教务处和各级领导反映教学方面的意见与情况,教务处专人负责收集和处理教学信息员反映的情况。学校定期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学生座谈会,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

2.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制定教学管理与监控系列文件。

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要细化,能涉及教学管理条例、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相关工作流程等各个教学主要环节。并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明确教学环节的奖惩措施,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

3.加强监控制度建设,建立“四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效果,学校应构建“四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该体系的特点是:注重“交流”,提倡“互动”,加深“理解”。“四互动式”体系要加强四个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督导与教师之间、督导与学生之间、学校与院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对监控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教学检查制度。由教务处组织各院系部开展开学初教学秩序检查,日常教学巡视,期中、期末考场检查等各类教学检查工作。

(2)听课制度。坚持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教师同行听课等各类听课制度,通过广泛的听课,了解教学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评教制度。一是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网上评教制度要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改进”的理念。二是教学信息反馈本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本制度即每学期、每门课程、每位教师一册,“反馈本”由学生填写,每学期开学第二周结束时首次填写,每四周填写一次并在周末由学习委员报送到各院系教学秘书,各教研究室组织授课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反馈信息,并根据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

4.加强反馈环节建设,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

(1)教学检查信息反馈。教务处是教学检查的主要机构,教务处通过对院系部日常教学的检查来发现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教学简报》、教学工作例会等途径进行通报。

(2)学生评教信息员信息反馈。学校每学期坚持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测评,以及通过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通过督导组获得反馈意见及帮助。

(3)召开座谈会反馈信息。教学检查中,学校分别召开教学院长、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会议,各院系还要同时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教学基本状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学校重视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加强对院系部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管理。教务处定期组织督导组及相关专家对每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立题、前期、中期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意见及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院系,督促予以整改。

5.积极开展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1)建立激励机制。为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及不断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案评比等教学优秀奖励活动,初步建立起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通过对教学、科研成果的评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约束机制。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工作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强化教学管理,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总之,在目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时期,衡量质量的高低,不仅要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更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握时代特点,树立全面的、动态的科学质量观,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兰明.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职业技术教育,2001(4)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4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并不安全,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增多的趋势。2014年,昆明黑心商贩制造有毒米线,统一泡面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吸血鬼饮料属“三无”产品等成为了全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江西高安市病死猪肉大量流入市场,各地生猪喂饲“瘦肉精”促长增瘦,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滥用添加剂、色素等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和市民关注的话题。食品并不安全,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安全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止有害、有毒农产品进入市场,防止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项有效途径。在国家提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体制下,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刻不容缓。

一.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工作的发展成效与现状

1.基本县情: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地区东北部,东与思茅地区的景东县隔江相望,南与临沧、耿马县接壤,西与凤庆、永德县为邻,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的南涧县相望。全县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乡7镇,190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云县是临沧地区重要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爱华镇处于214国道和云保公路的交汇点,是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边贸口岸乃至缅甸的中心点,地处漫湾、大朝山和小湾三大电站的中心腹地。2014年,云县大春作物总播种面积954550亩,其中水稻111991亩,总产量44348.4吨,玉米336523亩,总产量115763.9吨,蔬菜种植面积61414亩,总产量176128.8吨,茶园面积205450亩,毛茶总干产17143吨.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及开展情况:

2011年12月,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获省农业厅批准实施,项目预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40万元,省、市、县各配套2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检测实验室600平方米,配置仪器设备56台(套),建设标准信息库一个。检测站核定人员编制15人,实有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项目建设房屋改造和仪器安装工作完成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随即进行了检测技术培训工作。2013年先后分四批安排技术人员参加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初步培训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仪器应用技术和省农业厅组织的蔬菜农残及食品快速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还组织参加由仪器厂家在宾川县组织的检测仪器使用技术培训;以及参加由昆明鹏元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食品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了我站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促进了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于2013年8月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检测站坚持日常抽检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对县城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学校食堂抽检(云县第一完全中学、云县爱华完小、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云县职业中学、云县小草幼儿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肉类瘦肉精、奶制品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检测。2014全年,共完成农产品样品抽检3985个,合格样品3915个,合格率98.24%,其中蔬菜样品3029个,合格率97.85%,肉类815个,合格率100 %;水果样品53个,合格率100%;粮食类样品71个,合格率100%;奶制品1个,合格率100%;食品类样品16个,合格率68.75%.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配套不落实。根据项目批复要求,省、市、县应各配套资金20万元,但市、县由于财政困难,故市级20万元,县级10万元配套资金不能落实,项目不能完全按照初步设计内容来建设。

2、缺乏专业检测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由于云县编委批准的检测站编制为农业局内部调剂,所以担任检测的技术人员一是所学非专业,二是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0余岁。虽然通过几次培训学习,但目前仅能进行蔬菜农药残留、部分农产品质量的定性检测工作,难以掌握农产品质量的定量分析技术,致使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进行定量检测的先进仪器设备闲置。另外,如不能掌握农产品质量定量分析技术则难以通过对检测机构考核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简称双认证),出具的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作为政府决策和农技推广工作的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农业执法的依据。

3、缺乏运行经费。据专家推算,县级检测站正常运转每年至少需要30万元(不含人员工资),用于配套设备购置、检测试剂、抽检样品、宣传资料等方面开支。目前我县还暂无运行资金的落实信息,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与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职责,云县人民政府应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应的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具体到人。

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费投入。日常的检验检测和例行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最基本的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目前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影响着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运转经费,拟定工作经费每年投入25万元,项目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3.积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开展对外经验交流与合作。质量检测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执法工作,技术性、法制性、政策性非常强,应制定农产品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加强检测人员的系统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与方法,通过站内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逐渐熟悉和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积极推行检测中心的双项认证,使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4.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云南省农业环保条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全县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5.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和监控管理。要加强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和企业的管理,指导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环保农药、兽药,杜绝使用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间隔期,实现无公害化生产全程监控管理。

6.稳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的体系建设。一是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农产品进销台账查验与档案制度,健全农产品全程追踪体系。二是逐步实行规范化交易和标识化流通,推进市场化建设和发展。三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和规范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5

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机制,是高职学院在新形势卜巩固和推动内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高职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是构建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高职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增大和督导内容的增加,单靠院级督导已很难完成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因此,如何加强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已成为当前高职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的意义

1.1系部是教学方案的直接制定者,系级教学督导是最根本的督导

系级教学督导组织作为系部的内部机构,成员多是以本学科专家身份开展工作的,应该对专业的教学方案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有所参与。又因为系级教学督导人员多年从事教学工作,感悟到本专业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许多经验和教训,是制定专业教学方案的一笔宝贵财富,理应担负起对教学方案的微观督导。例如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评议,特别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否保证实现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否科学合理等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系级的教学督导工作在人才培养上是带有根本性的工作,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1.2系部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系级教学督导是最全面的督导

教学过程的督导是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织的中心工作,督导人员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在监控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调整改进。学院的教学督导要辐射全校,对每个教师的教学督导只能是抽查式的,不可能对学院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实施督导。系级教学督导人员直接工作在本系教学第线,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亲历亲为、感同身受,有条件对教学全过程中是否实施了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因此,从监控的范围看,只有系级教学督导才能全面地实施对教学过程全部环节的督导。

1.3系部是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系级教学督导是最有效的督导

系级教学督导人员由长期从事本学科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组成,他们学术造诣深,通晓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了解本领域当今科学技术和高职教育的最新动态,熟悉教学改革状况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从人员的构成来看,系级教学督导人员在教学质量体系监控中是更有效的督导。另外,系级教学督导人员置身教学第一线,对发现教学质量的问题在时间上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教学质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系部和学院领导通过系级教学督导人员的工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时纠正和有针对性的调整。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系级教学督导更能显现出特有的有效性。

2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

目前,由于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意识的局限性,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权力和主要任务多数集中在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因此,系部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充其量是照搬学院的教学督导标准和方法,这样系级教学督导工作从过程到结果都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和客观化。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监控失去了兴趣,使系级教学督导工作有名无实。

2.2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学院在实行系部教学督导工作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如系部督导工作小组的权力和职责问题、系级督导成员的产生和调整问题、系级督导成员的待遇问题,这些直接关系到监控效果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能调动系级督导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系级教学督导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3教学督导工作范围狭窄

目前有的高职学院系部实施教学督导工作时,督导工作范围狭窄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偏重听课评课等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忽视了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偏重对教师的督导,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偏重理论教学的督导,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偏重结果的督导,忽视了过程的监控;偏重日常教学运行的督导,忽视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

3系级教学督导工作改进的方法

针对目前系级教学督导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以下是笔者对如何加强系部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些思考,期待能抛砖引玉,并求教于方家。

3.1领导要重视和关心系级教学督导工作

学院和系部领导对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关心程度决定了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的成效。由于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不是系部的行政部门,不能直接进行教学管理,所以系部要搞好教学督导工作,各级领导就必须自上而下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一是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作用,给予教学督导人员相应的权力。二是领导必须对教职工强调教学督导的重要性,加强教职工对教学督导的正确认识。三是领导应明确规定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的直接领导,确定组织原贝。四是领导应建立系部教学督导例会制度,定期听取系级教学督导人员的工作汇报,及时落实督导人员反映的问题并给予指示。

3.2建立健全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的根本保证。门前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较为正规的工作程序,其中1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系部应从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建立相关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使系级教学督导工作逐步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

3.3加强系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的领导、专家和教师是教学督导的主体,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系部教学督导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院和系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系级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选聘教学督导人员主要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熟悉教学规律、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威望的教研室主任、在职教师、退休专家为上,最好再聘用至少一名行业专家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工作。另外,系部教学督导成员应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在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督导的质量和水平。

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 篇6

翟以晨

摘要: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健去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财务流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途径。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会计体系完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工作只有摆脱传统模式,树立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积极参与到管理当中去。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力求通过财务管理的强化、优化,增强企业的综合素质,发挥企业生产要素潜能,才能为企业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管理自我完善的必要性

1.完善财务核算体系是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必须与时俱进,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的动态概念。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格局,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整合,管理层对所处环境感受认知度的深化,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自觉地、不断地自我完善,以保持生机和活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单一,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因而,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这既是适应客观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应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流程,完善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建立信息披露体系。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增强投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计划、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为企业绩效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管职能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出现的频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维护经济秩序、防治腐败、在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所以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活动结果,并把加强监管与企业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途径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应着重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绩效评估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方面进行。

1.企业的会计目标。企业从事财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力求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资本金的盈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最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属于“动态过程”。所以内控制度必须适应单位经营理念,紧跟业务创新,达到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要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产权清晰,代理关系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从管理层面上理顺经营者、监督者、所有者的关系,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经营风险。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负有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的经济责任,并通过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以受托责任方式加以体现。第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并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创新。利用会计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具有直接、具体、能够切中要害的特点,在日常财务服务工作中强化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开展建章立制,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创新,依据有关的法规政策,认真分析解剖自己存在的问题,抓住改进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围绕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做好资金管理,减少坏账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经营风险。使会计行为有据可依,会计监督有章可循,并造成一种执行制度的氛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资产形态,企业的资产范围由单一的物质资产扩展为包括人力资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内容也将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的控制转向多种资源组合的控制。因此,必须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3.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设立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用客观的数字信息和可计量指标,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工作,将各项投入与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考评,反映投入产出效率,反映经营单位发展潜力。把外部机会与挑战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作出环境因素的综合数量化评价。使绩效评价指标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使目标责任体系得以落实和完善。同时通过效绩评估,还可以对加强财务监督产生积极作用。

4.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可以确定企业的资信状况、财务风险的大小,衡量企业经营是否稳健,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是分析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指标,可采用资产负债率、资本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第:是分析反映,企业运行绩效的指标。主要反映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反映,同时采用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反映运行绩效的指标是加强成本管理的着眼点。第三是分析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可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通过对自有资金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自下而上地分析,从而揭示出各项财物指标间的结构关系。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状况提供思路。

在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基础上,强化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财务报告制和重大财务决策事前和事后报告制度,为领导者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5.搭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第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风险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财务目标实现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财务受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并因此造

成损失的可能。全球金融风暴中不乏一批企业破产清算的实例,因此,企业都应着力加强财务管理,作为防范风险的主阵地。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财务风险广泛地存在于财务活动之中,如债务风险、经营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等。由于风险的存在使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事前难以准确把握,例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较稳定,经营风险就较小。一般来说报酬和风险是正比例关系,即报酬越高,风险越大。企业决策者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第=,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效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立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指标,如建立一套定量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些指标体系将各项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表现出来,如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本利润率等,使与管理相关的事项都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企业相关财务数据随设立的指标的变化,并对这些指标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来的问题,可以切实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效能。只有完善了多层次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使各项控制措施有制度上、程序上的保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对于提升竞争力和加快企业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继红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标准规范全书。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2.谭文浩,基于绩效考核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财务与会计,2001(5)。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7

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经常出现“价格串通”、“价格同盟”、“价格峰会”等限制竞争的价格垄断行为,给我国不同企业经济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对此,社会各界要求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大力完善价格体系对规范政府定价行为、规制价格垄断行为、转变价格主管部门职能,实现依法治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体系的现状

在利用价格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破坏市场公平交易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同样,价格竞争的长期发展,优胜劣汰的持续演变,必然会导致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资本的积累和集中的进一步发展,又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垄断。垄断就是对生产和销售的独占,一旦形成,它又会反过来窒息竞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一)恶意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双方或多方经营者互相勾结,非法串通一气,直接利用价格共同进行的在相关市场上消除或限制价格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常价格垄断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滥用市场优势控制市场价格的行为和联合控制价格的行为。

(二)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即低价倾销,又称掠夺性价格

是指经营者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长期独占市场,采取阶段性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的行为。

(三)价格歧视

是指经营者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不同价格,而这种差异并非由于所提供商品或服务成本的差异。

(四)销售环节中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供应商不规范供货,许诺多种优惠条件,从而扰乱价格市场;经销商低价销售,不按规定区域限价销售;企业内部未能建立价格管理体系、价格管理部门等方面。

三、价格体系制度的缺陷分析

单从涉及价格垄断规制立法的法律法规的范围、数量和规模上看,应该说已经基本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如果认真研究相关立法的具体内容,则会发现价格垄断规制法律存在如下相当多的矛盾和问题:

(一)立法体例不科学

我国目前尚无反垄断法出台,也就无从在反垄断法中对有关通过价格手段实施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因此,相应的价格竞争立法集中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当中,但这些法律无论是在权威性还是在一致性方面,都存在许多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并且有关垄断价格行为的规定更是处于分散、零碎、不周延的境地。使得相当一部分价格垄断行为由于没有权威的法律依据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立法内容不协调

立法内容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法律对同一价格垄断行为做出相同或者不同的规定。2.不同法律对价格垄断行为做出名称上完全相同或近似的规定。3.是按同一法律对同一价格垄断行为可以认定成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违法行为。

(三)立法分类不标准

价格竞争违法行为主要分为不公平交易行为和垄断行为。两类行为在性质和危害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由此也决定了对相应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力度有不同要求,如价格垄断行为的危害性更甚,其立法的强制性和公法性更为明显,而不正当竞争法则更多地属于对一般交易习惯的违背,因而更应关注其私法属性。因此,对相关的价格反竞争行为进行必要的区分,对于立法和执法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性部门规章,但是由于相关规定只是理论上规定,使得相应规章的出台只在形式上增加了规范条文,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结合实际现状,加之规章本身不具备与反垄断强制性相匹配的权威性,使得有关规定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五)执法机构存在缺陷

价格维护机制的执法机构只是隶属于商务部的一个局(厅级)机关,缺乏独立性、公正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虽然我国价格规制机构的级别高,但职能却很单一,除了定价外,对所有与价格形成有关的因素都无法控制。

四、完善价格体系,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完善企业价格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和竞争更是无法避免。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正确地选择价格策略,因为企业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价格策略,才能避免价格竞争可能带来的各种负效应。这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前提条件。

企业价格管理的完善包括价格渠道管理,价格市场环境、企业价格管理部门设立、管理部门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价格渠道管理

科学设定中间商的数目与空间分布、完善渠道结构是有效进行渠道协调和控制的重要前提。一定区域内生产企业所选择的中间商的数目越多,那么虽然其销售量在市场导入初期会有较大的增长,但过多中间商的介入势必加剧价格竞争并产生激烈的渠道横向冲突,最后加速产品退出市场的进程。同理,中间商在空间上布局太密,相互靠得太近,也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和渠道横向冲突。因此,科学设定中间商的数量及其空间上的分布,是有效进行渠道协调和控制的重要前提。

(二)规范价格市场环境

企业要认识到经销产品的长远利益将会比竞争产品来得大。这是为什么市场上名牌便利品尽管中间商利润很低,但仍能广泛销售的主要原因。因此,过硬的产品质量、大量的广告宣传和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是有效避免价格竞争和渠道冲突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有效管理商家价格竞争的最根本的途径。

(三)企业树立价格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要树立产品价值观,完善产品价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给供应商(或经销商),经销商要从合理价格渠道进货,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达到生产企业、客户 (中间商) “双赢”,进而有效避免市场价格战。

(四)企业管理部门完善价格体系

1. 企业必须设置价格管理机构,对商品购、销价格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2. 企业价格管理部门必须与企业运营质量管理部门协调配合,防止企业购销人员在商品购、销过程中违规操作行为。

3. 建立企业商品价格购销奖惩考核制度,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运营质量。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不同行业的“价格串通”、“价格同盟”的现象普遍,严重扰乱同行业间公平竞争,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扭曲。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制度和体系,打击“价格串通”、“价格同盟”等价格违规、违法行为。基于此,探讨我国企业价格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而对于企业完善价格体系,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恒 如何设计产品价格体系[J]中国乳业2009 (8)

[2]赵全新 聚焦《价格法》: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价格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J]杭州通讯 (下半月) 2009 (5)

[3]李晋旭, 李克民, 崔丽平, 杨贺, 矿产资源价格体系的理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 (5)

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篇8

关键词:基层;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农产品質量并不安全,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增多的趋势。2014年,昆明黑心商贩制造有毒米线,统一泡面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吸血鬼饮料属“三无”产品等成为了全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江西高安市病死猪肉大量流入市场,各地生猪喂饲“瘦肉精”促长增瘦,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滥用添加剂、色素等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成了街头巷尾老百姓和市民关注的话题。食品并不安全,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安全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防止有害、有毒农产品进入市场,防止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项有效途径。在国家提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体制下,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刻不容缓。

一.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工作的发展成效与现状

1.基本县情: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地区东北部,东与思茅地区的景东县隔江相望,南与临沧、耿马县接壤,西与凤庆、永德县为邻,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的南涧县相望。全县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乡7镇,190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云县是临沧地区重要交通要道。县城所在地爱华镇处于214国道和云保公路的交汇点,是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南伞边贸口岸乃至缅甸的中心点,地处漫湾、大朝山和小湾三大电站的中心腹地。2014年,云县大春作物总播种面积954550亩,其中水稻111991亩,总产量44348.4吨,玉米336523亩,总产量115763.9吨,蔬菜种植面积61414亩,总产量176128.8吨,茶园面积205450亩,毛茶总干产17143吨.

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及开展情况:

2011年12月,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获省农业厅批准实施,项目预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40万元,省、市、县各配套2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检测实验室600平方米,配置仪器设备56台(套),建设标准信息库一个。检测站核定人员编制15人,实有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项目建设房屋改造和仪器安装工作完成后,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随即进行了检测技术培训工作。2013年先后分四批安排技术人员参加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初步培训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仪器应用技术和省农业厅组织的蔬菜农残及食品快速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还组织参加由仪器厂家在宾川县组织的检测仪器使用技术培训;以及参加由昆明鹏元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食品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提高了我站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促进了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于2013年8月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检测站坚持日常抽检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对县城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学校食堂抽检(云县第一完全中学、云县爱华完小、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云县职业中学、云县小草幼儿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肉类瘦肉精、奶制品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检测。2014全年,共完成农产品样品抽检3985个,合格样品3915个,合格率98.24%,其中蔬菜样品3029个,合格率97.85%,肉类815个,合格率100 %;水果样品53个,合格率100%;粮食类样品71个,合格率100%;奶制品1个,合格率100%;食品类样品16个,合格率68.75%.

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配套不落实。根据项目批复要求,省、市、县应各配套资金20万元,但市、县由于财政困难,故市级20万元,县级10万元配套资金不能落实,项目不能完全按照初步设计内容来建设。

2、缺乏专业检测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由于云县编委批准的检测站编制为农业局内部调剂,所以担任检测的技术人员一是所学非专业,二是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0余岁。虽然通过几次培训学习,但目前仅能进行蔬菜农药残留、部分农产品质量的定性检测工作,难以掌握农产品质量的定量分析技术,致使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进行定量检测的先进仪器设备闲置。另外,如不能掌握农产品质量定量分析技术则难以通过对检测机构考核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简称双认证),出具的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作为政府决策和农技推广工作的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农业执法的依据。

3、缺乏运行经费。据专家推算,县级检测站正常运转每年至少需要30万元(不含人员工资),用于配套设备购置、检测试剂、抽检样品、宣传资料等方面开支。目前我县还暂无运行资金的落实信息,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与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职责,云县人民政府应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应的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具体到人。

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费投入。日常的检验检测和例行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最基本的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目前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影响着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运转经费,拟定工作经费每年投入25万元,项目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3.积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开展对外经验交流与合作。质量检测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执法工作,技術性、法制性、政策性非常强,应制定农产品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加强检测人员的系统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与方法,通过站内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逐渐熟悉和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积极推行检测中心的双项认证,使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4.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云南省农业环保条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全县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5.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和监控管理。要加强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和企业的管理,指导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环保农药、兽药,杜绝使用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间隔期,实现无公害化生产全程监控管理。

6.稳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的体系建设。一是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农产品进销台账查验与档案制度,健全农产品全程追踪体系。二是逐步实行规范化交易和标识化流通,推进市场化建设和发展。三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和规范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

上一篇:经典新诗赏析鉴赏下一篇:姥爷的深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