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共4篇)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 篇1
论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
建完善
2009-2-24 11:1
4【大 中 小】【打印】
摘要:健全完善的法人授权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业务有效运营的前提条件,对于分支结构层级日渐增多、机构数量日益庞大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构建健全有效的信用业务授权体系,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是当前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任务。文章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授权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法人授权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顺利推进,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日趋庞大、客户数量日益增多、分支机构迅速增加。一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设点布局,完成由区域性银行到全国性银行直至上市公众银行的转变;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迅速扩大业务区域、增设分支机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及机构层级迅速增加,由过去简单的总分行二级管理,扩充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甚至更多层级。随着分支机构层级日益复杂及业务经营情况的不断变化,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先相对简单的业务授权管理制度已落后于业务发展的要求。健全完善的法人授权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良好而恰当的权限设置能在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因此,构建完善授权体系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一项工作任务,各商业银行应树立发展意识,处理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合理确定贷款权限,实行信用授权的分层次管理。
一、信用业务授权的含义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必须建立法人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进行授权”,由上述规定可知,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体制,全行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分支机构是授权经营的经济组织,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是指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在法定范围内,对各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关键业务岗位授予相应的信用业务经营和管理权限,各机构必 须且只能在总 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信用业务。
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
(一)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基本框架
商业银行授信对象可分为公司、个人、同业客户三大类,因此,信用业务授权由公司客户、个人客户、同业客户信用业务授权组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各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地区经济环境和资产质量等,授予各机构一定额度、不同类别的信用业务审批权,各机构应在权限内审批信用业务,授权体系通常由总、分、支行三个层级组成,层级越低业务权限越小,业务范围越窄,中小商业银行应认真评估各层级受权人业务授权执行的规范性及尽职履责情况,并及
时调整授权。
(二)信用业务授权额度的计量
授权体系基本框架确定后,随之需要明确的是授权额度的计算规则。信用业务授权实际上是对风险业务的授权,授权权限的大小应以风险敞口计算,即信用业务授权额度是以风险敞口的大小进行衡量,应将低风险信用业务从授信总量中扣除,用公式表示,信用业务风险敞口=信用业务总量-低风险信用业务量。此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将集团客户、关联客户视同单个客户合并计算风险敞口,将客户提供的保证担保与该客户的直接融资一并纳入风险敞口。
1、信用业务总量的计算。信用业务总量等于客户在银行的直接信用业务量加上间接信用业务量。直接信用业务指银行给予客户直接资金融通或是信用支持的业务,包括各项贷款、票据融资、进出口押汇等表内信用业务,以及承兑、信用证、贷款承诺等表外信用业务。间接信用业务是指客户为其他客户在银行授信而提供担保的信用业务,通常仅计算客户提供保证担保的信用业务量,不包括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的信用业务量。
2、低风险信用业务量的计算。低风险信用业务是银行认为风险较低或是无风险的信用业务,通常包括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借款人资质很好的信用业务,如客户信用评级达到银行最高评级的信用业务;二是以全额保证金、国家债券、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三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资信良好的金融机构签发的存单质押、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四是指定保险公司开出的具有储金性质或投资分红性质的保单质押办理的信用业务,或由其提供连带责任见索即付保证保险的信用业务;五是委托贷款业务。
(三)信用业务授权额度的分配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实行分级授权,授权额度逐级递减,主要包括总行层面的权限设置、总行对分行的授权、分行内部转授权三个
层级。
1、总行层面。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根据业务的风险特性及受权人风险控制能力,区分公司、个人、同业客户业务不同的风险程度,对总行副行长、专职审批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关键业务岗位分别
设置不同的审批权限。
2、总行对分行的授权。应以类别行为基础,根据不同分行的业务发展状况、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内控状况、风险控制能力、负责人素质、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实行区别授权、差别授权。
3、分行内部转授权。分行行长可分别给予分行副行长、专职审批部门、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关键业务岗位一定的业务审批权限;对分支机构审批权限实行严格的控制,分行对支行的转授权事项,主要是低风险业务、经批准的授信项下单笔业务等。转授权的权力不得
大于被授予的权力。
(四)特殊信用业务审批权限的分配
除按照信用业务风险敞口设置审批权限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可从期限、品种、担保、特定行业客户等不同维度设置特殊业务审批权限,适时调整控制全行业务发展策略。一是期限方面,如要加强中长期信用业务的控制,可以规定期限超过一年的授信业务上报总行审批;二是品种方面,如要拓展零售业务,可以授权分行审批较大数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三是担保方面,可将风险较大的无担保的信用业务审批权限上收;四是特定行业客户方面,如欲增强对移动、电信、烟草、电网等优质客户的服务效率和竞争能力,可以授权分行自行审批较大额度的业务;同样的,可将某些风险状况不佳的行业客户的审批权限上收,规定分行不得自行审批。
(五)信用业务授权的方式和层级
1、信用业务授权分为基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方式。基本授权是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基本授权一年一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定基本授权时应注意授权的连续性,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大幅调整,给机构理解与执行造成困难。特别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特殊业务,包括创新业务、特殊融资项目及超过基本授权范围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特别授权由分行根据实际需要正式发文向总行申请,总行应在限定工作日内回复。
2、信用业务授权分为直接授权和转授权两个层级。在直接授权层级,总行行长作为授权人对总、分行相关受权人授予业务经营及管理权限。在转授权层级,总、分行相关受权人作为转授权人在总行行长业务授权范围内对相关转受权人转授业务经营及管理权限。
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完善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在强化统一的法人制度、加强风险与内控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法人授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缺乏有效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弱化对分行资源配置的指导意义;权限按岗位设置,未考虑受权人个人因素;对越权经营者处罚不严,未做到权责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和一级法人体制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构建有效的法人授权等级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授权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给予分支机构授权额度时,应根据分支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给予差别授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风险控制能力难以精确量化,在指标选择、指标权重方面缺乏有效设定,实际业务授权中往往依靠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甚至实行“一刀切”授权,影响了对分支机构的科学授权。应建立统一的授权等级评价制度,科学设定指标体系,作为差别化授权的依据。设定授权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分支机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指标体系可由地区经济、财务、内部管理三个模块构成,以财务模块为重点。一是地区经济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地区经济特色、地区GDP总量、地区GDP增长率、人均GDP、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等因素;二是财务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规模等因素,包括RAROC、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不良率、不良余额;存款余额、存款增长率、贷款余额、贷款增长率等指标;三是内部管理模块,可考察分支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包括成功堵截案件率、案件发生率、越权违规数量等指标。应对各类指标设定不同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分值,根据分值高低将分支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给予差别授权。
(二)以授权到岗为主,授权到人为辅,逐步推行授权到人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授权的实现方式包括两种:对人授权和对岗位授权。授权到人是对自然人授权,根据受权人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授权权限;授权到岗是对工作岗位授权,所有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权限均相同。目前国内银行实行的大多是授权到岗的模式,在授权时更多的是考虑受权人所处机构、部门的情况及其岗位,对受权人自身风险把握能力、风险偏好、个人素质等因素考虑不够充分,而人是授权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银行授权时非常重视人的因素,根据受权人的的能力、水平、素质进行授权。而未来国内银行授权发展趋势是向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按人授权,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应建立授权到人与授权到岗相结合,逐步推行授行到人的授权体系。授权到人可考虑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方面,可考虑个人业务素质、工作经验、对事业的忠诚度、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偏好等。定量方面,可考察从业资质、从事专业时间、审批项目数量、出现风险项目数量等,并视其工作质量、专业表现、尽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长期看,按人授权是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科学授权的方向,但按人授权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授权考评体系,从短期看,立即全面推行尚不具备条件,可考虑以授权到岗为主,在此基础上再
逐步推行授权到人。
(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权责明确、奖惩结合管理
机制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不受制约和责任追究的授权也容易失效,有的银行提出授权即“授责”,有的银行将审批称为“问责审批”。实际业务执行中,分支机构在业务指标考核的压力下,存在追求本位利益的冲动。这就要求我们完善权责对应的机制,实现有权有责、有授有收、有奖有罚、有进有退的授权管理。一是要加强授权执行情况检查监督的力度和覆盖面,通过日常监控、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内外部审计、系统硬约束等手段,监控授权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越权行为。二是要落实处罚,不因优质客户、好项目、项目未形成风险或损失而放松对越权行为的责任追究;对越权审批的项目下调分类级次,加提相应的专项准备,增加经营机构的成本,使越权行为得不偿失;对存在越权行为的分行减少授权权限,对越权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可降低其职级、撤职甚至开除。三是完善奖励机制,对于执行授权管理制度规范,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资产质量好的分行,可提高分行的授权权限,并在全行系统给予通报表扬,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鼓励。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 篇2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 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达 4 200万户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 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 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完成了中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据统计, 中小企业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占相当大比重;在电子通信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 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尽管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但是, 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 同时又面临金融危机下新问题的压力。
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的构成, 从信用主体角度来看, 社会信用体系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融合而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指在政府的推动下, 通过社会各方的密切配合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实际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评价技术、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从组成要素来看, 企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作至少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建立和执行, 包括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的法律规范和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征信 (信用调查) 资料的开放和征信企业合法地市场化运作;三是政府或民间机构对信用交易和征信企业的管理。
三、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失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违约、欠款赖账、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问题严重。宏观上的原因是中国没有能够把传统的信用文化融合到现代市场经济中来;微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因素导致的。首先, 中小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较弱, 往往无法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贷款担保条件。其次, 企业本身在技术、管理和人才上通常并无特殊优势, 经营效益不高, 企业的信用水平也就难以提高。再次, 营运能力较低。流动资金周转慢表明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 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导致了中国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不高。最后, 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净资产增长速度较慢和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水平较低, 创新能力不高。
2.政策、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政策层面上表现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国家或省级政府在资金、项目上的扶持。调查显示:有国家扶持项目的中小企业仅有 7.3 %, 有省级扶持项目的为 10.5 %, 说明中小企业得到政府扶持的力度远远不够。 (2) 法律层面上核心性法律还没有制定, 如目前除《担保法》和新近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外, 尚没有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配套的法律规范。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 担保机构规模和数量有限、管理体制不统一。目前中国担保机构的 90 %以上是由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 它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支柱。受地方政府财力限制, 各地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过小。 (2) 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 收取的担保费用很低, 政府出资往往又是一次性的, 因此在规模不大的状况下, 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 (3) 缺乏风险分散机制。资料显示, 金融机构不与担保机构共同分担风险的在60 %以上, 共同分担下的分担比例也只有 1∶9或2∶8。而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承担部分担保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 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 (4) 担保业务范围狭窄。表现为品种单一、期限过短。据调查, 有近55 %的信用担保机构对企业只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既提供流动资金信用担保又提供其他形式信用担保的机构不到 40 %, 且多数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期限为3个月到半年, 最长不超过一年, 使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 (5) 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滞后。
4.信用评价体系发展滞后。
中国的信用评价业市场化程度很低, 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市场规模很小, 经营分散, 业务量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较全面、客观、公正且操作性强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表现为:制度欠缺, 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社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未建立有效统一的信用诚信平台, 信用评价的透明度不够等。
(二) 对策措施
1.培养市场主体的信用理念。
首先, 要创造良好的信用舆论环境, 即把讲诚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各种宣传舆论工具,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大力宣传信用道德对推进社会进步、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其次, 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宣传重合同守信用的先进企业事迹, 并对这些守信企业在企业年检、商标、广告、信息、贷款服务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加大力度鞭挞假冒伪劣的欺骗行为和恶意毁约、逃废债务等不守信的行为, 从而形成讲信用的内在动力。
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立法。
用法律对诚信行为进行规范, 是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如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等, 构成了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中国应加快构建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法律框架。
3.建立有效的分类监管和激励惩戒机制。
分类监管就是对守信企业实行信誉服务和指导扶持为主, 对警示企业实行规范管理为主, 对失信企业实行强化监督为主的管理政策。在完善市场激励和行政激励机制方面, 一是制定行政措施为守信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如在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中, 向守信企业倾斜;二是制定行政措施给予守信企业更多的经营便利。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需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手段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基金, 用以弥补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损失。三是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5.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应确立企业信用征信制度。根据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具体国情, 宜采用以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 建立公共的企业信用征信机构的模式。在设计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 不仅要高度重视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分析指标, 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创新性和诚实经营行为, 更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支持, 如社会经济状况、企业的行业发展状况、资金人力资源的获取难易程度等。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 提供企业信用数据统一检索平台, 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6.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建设。
首先在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方面,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 还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 简化审批程序, 允许基层银行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 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其次应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 积极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 可考虑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 开发适合不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 满足不同层次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
7.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自身建设。
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培育和提高企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 (2) 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3) 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范,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为构建和谐社会, 快速发展国民经济, 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成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齐春霞.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1)
[2].孙工声.打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J].中国金融, 2010 (01)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DF438.2 文献标识码:A
资信不佳、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可以搭建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缓解信息的不对称。我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宜简单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信用担保模式,必须根据国情的特殊性,创新出一些特殊的担保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新近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徽省社科院吕连生所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的各种理论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性质的判定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信用管理,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效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必要手段。自1999年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信用担保工作,利用行政推动和政府出资,促成了全国3千家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要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需要准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提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种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信用担保完全由政府供应或完全由市场供应,以及由第三种力量供应,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性质的判定,有助于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我国应当以政府引导并由政府与民间组织协同供应这种准公共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准公共品性质,不仅决定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形式的多样性,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采用多种组织形式,还表现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具有多方面的来源,这种多方面的来源相互配合,形成信用担保资金来源体系。目前我国担保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出资的担保中心,这属于事业法人;二是多方出资或民间出资组成的商业担保公司,这属于企业法人;三是中小企业间的互助担保组织,这属于社团法人。作者提出了“量力而行的原则”。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其一要善于运用政府出资和企业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建立城市或城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时,尽可能推行会员制来弥补政府投资信用担保基金的不足,具体又可分为“民办官助”和“官办民助”两种类型。其二要善于鼓励商业担保公司的创立,支持其扩大经营。商业担保公司不仅无需政府出资,还善于甄别担保贷款的风险,同时,以收取一定的保费来盈利使其自我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担保机构将更多地选择由财政资金、企业资金、民间组织资金混合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二、怎样科学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着担保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担保损失补偿没有保障、金融机构不合作、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风险控制不严密等问题。作者认为要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当作一种系统的工程来构建。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提供方的多样性,决定了担保机构不仅应当采取多种组织形式,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需要建立一个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的区域性,实质上是由不同的财政级次分类的。作者分析提出:信用担保活动应以县区为重点,分省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县、市(地区)、省、中央四级政府都应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基金由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共同构成。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是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中央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重点要扶持中西部地区。
其次,信用担保,是一种高风险的经营领域,担保机构仅靠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风险或赔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机构的生存。因而作者指出:“风险控制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头等大事。要控制担保风险,就需要提高对信用担保风险的识别能力,规范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偿的管理,建立和健全预警制度”。中小企业担保作为一个高风险的经营业务,不仅需要建立内部风险控制,还要构建风险分散体系,形成风险补偿机制。作者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经验提出:分散风险体系是“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和信用保险(或称再保险)共同承担担保风险”。目前在我国协作银行几乎不承担风险,风险完全由担保公司承担的作法,增加银行的“道德风险”,从而影响信用担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作者指出:“在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中,商业银行应当承担20-30%的剩余风险,以强化商业银行的责任”。作者还指出:“成立再担保中心和进行信用保险来分担风险,再担保中心是行政性的,而信用保险是商业性的,再担保中心承担的巨大风险实际上应是政府对信用担保体系的补贴,二者都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大规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活动涉及大量融资,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引发混乱;再加上担保机构组成的复杂性和其担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任务,这些都决定着政府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监督管理,形成完整的担保监督管理体系。应该说,担保监管体系也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指出:“县、市(或地区)、省、中央四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组织构成了我国信用担保监督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任务,不仅是防范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而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还要制定信用担保政策、引导并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信用担保市场、分担担保风险。各级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组织主要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是监督本地区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情况。现实中,衡量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成效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放大倍数、信用担保的代偿率、信用担保的运行效率。信用担保机构在正常运营中必須高度关注放大倍数的变化,使之经常处于一个较为合理、安全的范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信用担保的总代偿率,如果居高不下,就需要全面检讨担保体系的各种制度”。监督管理体系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反对政府干预担保机构”。作者分析指出:“政府干预过多,特别是政府干预担保机构的倾向,会导致交易成本增加、风险扩大,会出现三种不利后果:一是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异化为财政信用担保,而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二是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导致银行的债权损失,从而降低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积极性;三是不利于担保机构自身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阻碍了担保事业的发展”。
三、怎样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国担保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全社会诚信程度的提高为前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循序渐进,把握担保事业自身发展的方向,不能盲目冒进,要尽可能降低担保风险,提高担保体系的运行效率。作者在全国率先提出: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把握五种方向。第一,由政府出资为主到政府出资与民间出资并重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担保基金从政府出资为主转为政府出资与民间出资并重的状态“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而也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第二,从零星试点到连片联网的发展方向。中国地域广大,而且发展极不平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需要有一个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具体路径可以是:“先中心城市后一般城市”、“先发达地区后欠发展地区”、“先中心城市联网后再向全省区联网”。第三,由贷款担保为主到贷款担保和合同履约担保并重的发展方向。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和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信誉积累不足,二者决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但随着担保机构信誉度的提高和预防风险能力变强、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省际担保网络形成等,必然使担保机构从贷款担保为主转化到贷款担保和合同履约担保并重。第四,由短期融资担保为主到短期与中长期融资担保并重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内信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担保基金的大幅增长和担保机构信誉度的显著提高,担保机构必然将自己的业务向前发展,以满足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担保的需求。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就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第五,从实收制担保向权责制担保与实收制担保并重的发展方向。实收制担保以实有资金存入专户作为保证,是一种事前保证。权责制担保是以事前承诺作为保证,是一种事后补偿保证,一般对协作银行进行授信管理,发生损失后由银行向担保机构申请补偿。由于两种形式各自存在相应的优点和缺点,未来发展方向必然会走向二者的结合。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 篇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 作者:黄祖斌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内部评级法的核心技术要求对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阐明了只有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开放与竞争的市场中不断前进,缩小与国际银行的差距,从而高质量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832.2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推荐阅读:
中小商业的力量06-21
中小商业银行09-10
国内中小商业银行08-24
中小商业银行需求管理05-22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12-04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05-21
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05-28
中小型商业网站06-23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06-19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