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精选12篇)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1
摘要:一直以来, 中小商业银行坚持缔造专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及办法陆续出台, 纷纷想方设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与信贷支持力度, 切实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雪中送炭。中小商业银行从创新服务模式、风险防范体系出发, 建立并完善与中小企业金融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 求得自身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一种方向和目标的确定。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正像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中关于要过河必须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一样, 只有解决好措施和方法后, 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战略定位才能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解决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中小商业银行要有专门经营中小企业业务的机构
中小商业银行已经用战略眼光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领域的前瞻性资源投入。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来讲就是首先要加强对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领导, 在组织上得到落实, 依靠这个组织去研究动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制定方式、方法和策略。根据市场和相关部门的要求, 引领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目前在全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中已经有不少这方面成功的做法。比如:中国民生银行, 2007年民生银行全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改革, 通过改革, 民生银行的公司业务已经上收到总行事业部和分行, 支行专心做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2008年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部门, 专门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北京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前、中、后台运营模式, 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集约化管理, 持续推动了中小企业产品盈利能力提高。2009年,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揭牌成立。除中心下辖业务直营团队外, 浦发银行还有11个中小企业专营团队分布在杭州地区, 实行集约化经营和专项考核, 确保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中心还将通过推行中小企业专职审贷制度, 缩短审批流程、扩大基层机构审批权限等办法, 简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操作手续, 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管理统一、授信统一和风险防控统一为手段, 致力于全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经营管理,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同年, 北京银行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将小企业中心升级为中小企业事业部、分行层面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部或团队, 支行层面成立中小且专营支行, 建立起具有北京银行特色的总、分、支三级中小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宁波银行是全国经营业绩较好的城市银行, 2008年全国177家商业银行排名中总资产排名29位。宁波银行进一步明确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设想, 将中小企业服务从公司业务中独立出来, 成立了与公司银行并立的零售公司部, 专司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 宁波银行中小企业开户数44028户, 增加19380户, 存款61.44亿元, 增加33.55亿元;贷款43.68亿元, 增加19.94亿元, 增速达45.7%。效果明显, 经营业绩非常突出。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
在中小商业银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中要突出建立一支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管理科学认为, 在管理物与管理人的实践中, 对人的管理总是放在第一位的, 因为对物的管理是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选拔培训、学习、实践和交流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并注意把专业、优秀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放到关键性的工作岗位上。北京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集合专业快捷的审批、全面系统的产品, 周到细致的服务要素, 建立一支服务中小企业的“小巨人”团队, 该服务团队包括前台营销团队、中台审批团队和后台管理团队, 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服务效果。北京银行重视服务中小企业的团队建设的做法值得提倡。
三、服务中小企业需要着力打造适合中小企业特色的金融产品
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量体裁衣”的格言, 这些格言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把其中的道理用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服务和开发一定会受到启示, 我国地域广阔, 中小企业在经营环境、规模大小、行业差异、经营范围、品种, 企业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都不尽相同, 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也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打造其适应的产品, 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能保证中小银行的产品做深做细, 做出特色, 最终做出成效。2008年开始, 不少商业银行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 不断推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产品, 如北京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产品持续创新体系, 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产品, 不断深化和丰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的内涵。徽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行业特征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深圳平安银行引进了先进理念, 加强贸易融资现金管理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及服务, 利润贡献度不断增长, 打造了“盈动力”等特色品牌。淄博市商业银行结合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 推出了“仓单质押贷款”、“联保小额贷款“等组成的中小企业创业贷款产品组合, 吉林银行推出小额商铺抵押贷款、杭州银行推出了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等。以上中小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研发、推出的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实践表明, 中小商业银行创意性打造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做法是一条成功之路, 值得推荐。
四、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
服务中小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多年来, 这个主题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推出了中小企业特色服务, 上海银行在丰富小企业“成长金规划”品牌内涵的同时, 推出了小企业融资“无忧服务”降低了小企业融资成本。上海银行还致力于加强多层次担保体系的建设, 按照专业化思路全力打造“小企业金融规划师”队伍, 逐渐形成了小企业业务领域竞争优势。长沙银行每年坚持银企座谈会, 了解小企业需求, 向小企业推介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少商业银行不断转变经营理念, 变“坐商”为“行商”,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营销。北京银行推出了“小巨人”中小企业产品。还有众多银行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通过网上银行服务, 使中小企业客户了解到业务方面的政策、措施、品牌服务, 提高融资效率。
中小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优质服务要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 必不可少。首先要有做好服务品牌定位, 让客户清晰的识别和记住品牌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质量战略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和核心;中小商业银行要苦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宣传的过程中要突出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找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和交流, 让客户在极短的时间里对该客户产生认知感。品牌就是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下聚集着一大批对该银行品牌有认知感的客户, 定能给这类中小银行带来丰硕的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一些聪明、有胆识的中小银行都在努力实施品牌战略, 尤其在服务中小企业中践行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防范机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处于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原因, 服务中小企业的热情很高, 但也应清楚地看到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不少地方处于无序状态。企业的管理还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上还很薄弱、信息上不透明、信用等级不高, 还有不少企业属于高能耗、污染重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更应看到目前中小企业的更新周期正在缩短, 现每年大约有6-7万个中小企业倒闭, 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上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这些都给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顾虑。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时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 进而建立防范机制显更为重要。
目前在国家尚未建立起可以为中小银行咨询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下的情况下, 中小商业银行要了解和掌握所服务涉及的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现状, 中小企业的市场和结构, 中小企业的信誉状况及管理情况等, 还应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当地对中小企业的政策, 扶持力度等, 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有价值的信息系统, 完善自己的防范体系, 以保证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2]、鲍海静:《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 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杨宜:《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9年。
[5]、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杂志。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2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对客户的说服力,只有自己够专业,够自信才能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挥洒自如,才能在推荐产品的时候自信满满。应积极学习信贷业务知识,及时请问问题,自我摸索和掌握业务。1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储备,为需要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2还需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3积极磨练基本功,通过理论学历实践磨练才能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要全心服务客户,客服工作关系到银行的整体利益,来不得丝毫马虎,努力做到对客户礼貌、热情、主动、耐心;努力做到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努力落实首问责任制,跟踪流程,全程服务;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客户感受良好,放心踏实,从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抓机制,务求服务快速解决。
最后,要有全面防范风险的意识,对每一笔业务都需一丝不苟的进行调查,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等等多个方面都需谨慎细心的调查。做坚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符合政策,必须核发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才能保证业务的合法合规。
总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应该积极贯彻落实急客户之所急,向客户之所想的,帮客户之所需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践行职责,锲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银行贷款的份额却相对偏低。难点在于银行经营理念和体制限制及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欠缺。在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中,加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处于核心地位,要用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切实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1. 中小企业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之间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技术升级、资本运营等经营发展的需要,其资金需要量越来越大,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资金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1.1对中小企业融资重视不够
商业银行为了改善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很重视对大企业、好企业的贷款,却忽视了中小企业。一些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还是惯有的“傍大户”思路在作怪,不愿意花精力去发现和了解中小企业,观察它们的成长,研究它们的需求。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很难发展起来。
1.2对中小企业的营销缺乏战略部署
目前,有些商业银行对外营销采用的手段是争设网点、抢贷大户、个别营销;对内营销采用的是定指标、派任务、搞评比。但是,对市场的内在金融需求却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密的营销战略。对大企业的营销尚且如此粗放,就更别说拓展中小企业的业务了。这种通过培养个人关系去发展客户的营销方法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中小企业处于成长和扩张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常常比大企业更复杂,更多的要求快速和灵活。营销之所以不同于推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营销更强调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要求主动去了解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反馈,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1.3基层客户经理不愿意做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目前,银行各管理机构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手段支持客户经理们开展业务。中小企业融资对于银行来说,确实要承担比稳定的大企业更多的风险,所以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就必须做到位。但是现在,银行的风险控制部门并没有为一线的客户经理做好这些工作。所有的问题要客户经理自己去发现,压力和责任也全部由客户经理承担。所以,基层客户经理不愿意做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1.4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推广
既然缺少对中小企业的了解,那么产品开发的滞后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国内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有特色的少,针对中小企业的更少。客户经理更多的还是推介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有些产品难以通过有效的渠道与客户沟通,影响了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大部分银行对新业务营销重视不够,缺乏热情, 因而新产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则更有限。
2. 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思路
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银行同业竞争激烈,大型优质客户营销机会逐渐减少,大客户贷款集中风险不容忽视,大客户所带来的综合收益也呈下降趋势。而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的抵押担保更容易落实、利率上浮空间大、银企谈判中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综合收益更容易体现。因此,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在银行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2.1扩大业务范围,强化面向中小企业成长的综合服务
要想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恶性循环,建立和谐的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银行就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全面综合服务。除贷款外,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服务,如资金结算、委托代理、财务咨询,商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以满足中小企业成长发展需要。如台湾中小企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基金、委托代理、担当财务顾问的服务,企业可以借此更好地规范财务进而扩宽资金来源,银行也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非利息收入。
2.2实施贷款全程化管理
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全程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保证银行的收益。因此,银行要加强对贷中监测、贷后评价、全程风险管理的投入力度。如西班牙大众银行(BPG)的高科技电子化信贷决策支持系统(CIR)包含了客户的全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潜在的风险贷款进行预警。
2.3完善科学的信用评估和担保体系
解决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例如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引入量化的数学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信用(包括破产率、成长性等)进行细致、准确的计
算,有效地节省时间和成本。担保体系与信用评估体系相辅相成,建议我国建立市场化担保基金并扩大抵押品的范围。担保基金的建立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有效的管理来维持有效运作。
2.4加强金融服务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仅依靠政府扶持是难以持续的,特别是在中国,中小企业这份大单已远超出了政府的能力。要实现中小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必须有新的方法来解决原有制度中的矛
盾,这需要在吸收国内外银行经营模式和理念精粹的基础上革新再造。金融服务创新,如网络贷款、互助基金已可以找到本土化的雏形,如浙江一带流行的产业链融资、以互助為核心的民间借贷团体等,银行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监督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将是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要在遵循有效覆盖风险和弥补成本原则,综合考虑中小企业业务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贷款目标收益、资本回报等多项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要遵循风险收益匹配和市场竞争原则,对中小企业业务实行弹性利率管理,结合客户的贷款用途和对资金价格的承受能力,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要逐步形成符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的快速投放、快速收回、出现不良快速处理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李萍.商业银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系统探究[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0,(11).
[2]石全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
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策略 篇4
1.1 竞争力比较薄弱
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 市场开发能力不足,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经营风险较大、信贷风险高等问题。
1.2 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 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能力低, 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 这就加大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真实情况的考察难度。很多中小企业为了逃避税收问题, 向外纰漏的企业信息较少, 给商业银行提供的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金融机构根本没有办法了解到中小企业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 没有办法给予相应的银行贷款。
1.3 资产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经营规模小, 土地、房产、设备等抵押物不足, 而能够提供相应数量的实物用于商业银行贷款难度又比较大, 而拥有大规模厂房和设备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有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甚至是租赁经营的模式, 这使其信用指数也会大打折扣。
1.4 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呈现出生命周期较短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良好的信用体系, 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讲信用、有意拖欠贷款的现象。中小企业违约后, 商业银行很难收回贷款本息,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强自身的信贷管理, 提高放贷的限制条件, 严谨核实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惜贷的行为会比较普遍。这都说明, 中小企业目前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
2.1 专业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之后, 商业银行专门成立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部。该部门充分了解中小企业对金融融资的需求, 集中力量打造优势资源, 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步伐服务, 最大限度地提供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和便利的服务。比如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专业的方式方法、专业的管理工具, 这些都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2.2 开发新模式和新产品
中小企业一般对融资的需求呈现的是时间短、频率快、融资急等特点。商业银行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率的服务, 开展简单、快速的贷款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让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更加贴近市场, 满足不同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 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发金融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产品, 设计出适合本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产品, 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2.3 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
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规模小, 这使其在生产领域、销售领域、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而商业银行作为机制比较灵活的股份制银行, 可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客户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金融工具, 打造专属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平台。
3 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3.1 战略定位并无差异化的策略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服务大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广,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比较强。商业银行要服务中小企业, 就会与长期发展中稳定的业务格局相冲突。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服务来说, 资源配置就变得廉价、低效, 对客户的服务也不够专业。
3.2 为中小企业开发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意识
商业银行虽然在开发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服务的金融产品时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但是, 这些所谓的金融产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还是在传统信贷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换代而已, 只是对贷款的方式、担保的方式进行了局部延伸。所以, 与传统的金融产品相比, 新产品在创新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 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同时,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3.3 高端金融人才匮乏
出现雷同的金融产品其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缺乏高端的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的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 激励制度不完善, 很多商业银行的员工都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 使其商业服务意识不高, 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制订金融产品时难以做出与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思想相符的金融服务方案。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人才各自为政, 研发部门和实际操作部门严重脱节, 一旦出现责任问题时就互相推诿, 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模式, 同时, 使用员工晋升流动机制, 这也是商业银行无法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
3.4 发放贷款时对风险的防控意识不强
商业银行要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商业银行在为了完成年度贷款目标, 存在着违规发放的现象, 对风险的防控意识不强, 这样会造成相应的损失。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银行信用等级偏低等问题,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缺乏金融和财务知识。
4 商业银行高效服务中小企业的策略
4.1 定位精准, 打造专业化发展模式
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小企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要精准定位, 在提高金融产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金融产品。目前, 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向零售业务靠拢, 把商业银行那些性质类似的业务集中整合, 划分出不同的功能模块, 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快速处理业务, 还可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客户端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灵活和贴心的服务。
4.2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 特别注意的是, 要防范好中小企业领域内系统性的风险。商业银行在没有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时, 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式去控制风险。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可以让商业银行专职授信业务工作的审批人员、风险投资的专职管理人员处理, 以提高金融产品的审批效率和对风险的管控水平。
4.3 采取多渠道的合作方式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商业银行的发展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这个平台,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战略合作, 这样可以共同为中小企业客户群提供更加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实现创新共赢。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网络融资、信息服务平台, 就要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科技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融资、服务网络渠道。加强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合作, 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优势和创新优势, 提高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融资效率。
4.4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就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 那么,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引进了那些熟悉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高素质管理人才, 才能有效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 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 发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协调作用。
5 结论
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较大, 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 同时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说, 商业银行的发展应该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趋势的金融服务标准和制度。让中小企业客户获得更加便捷、高效、贴心服务, 同时, 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现实环境下, 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在统一政策的引导下深化认识, 重新审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加强风险管理, 创新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以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策略
参考文献
[1]元坤.中小企业的美式幸福[J].新理财 (政府理财) , 2011 (07) .
[2]朱佳.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8) .
[3]王国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09) .
[4]蔡艳.中小企业的融资壁垒及对策[J].会计师, 2011 (09) .
[5]夏斌, 汪兴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综合化经营[J].中国金融, 2011 (18) .
[6]陈天友, 杨军.“信贷工厂”模式及其在我国应用展望[J].时代金融, 2011 (21) .
[7]任永平.当前融资困境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策略[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1 (07) .
[8]元坤.等“贷”银行的春风[J].新理财 (政府理财) , 2011 (07) .
[9]王千红.金融供应链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改进的机理和实践研究[J].经济学家, 2011 (08) .
中小企业创新型银行融资方法 篇5
众所周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是企业腾飞的“双翅”。但由于两者在参与管理、控制方式、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得那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拥有着优质项目来源与良好盈利模式的中小企业往往偏好于寻求银行融资。这是为了避免股权被过早或过度稀释而丧失公司控制权。然而,中小企业却因普遍缺乏能为银行所接受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第三人保证等担保资源,如果以传统方式向银行申请融资,其结果多半是到处“碰壁”。因此,为了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瓶颈”,建设银行等国内银行通过充当中小企业的融资财务顾问,勇于创新,以开发创新型银行融资“十二招”来实现银企双盈。
相比传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或第三人保证贷款,这类创新型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担保法上所规定的典型性融资担保方式的突破,从而形成若干“非典型担保”模式。以下是对它们的简要介绍:
第一招:应收帐款质押贷款
应收帐款质押贷款是指生产型企业以其销售形成的应收帐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的授信。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正式推出此项融资服务,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用于质押的应收帐款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应收帐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应收帐款付款方)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帐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帐户付款;应收帐款的到期日早于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
应收帐款的质押率一般为六至八成,申请企业所需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等。其他所需资料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同。
第二招:应收帐款信托贷款
应收帐款信托贷款是指以申请企业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信托合同。企业将应收帐款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负责监督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收帐款的收益归银行,同时银行和该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向企业发放
贷款。由于这种操作方式利用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将应收帐款安全隔离为信托财产,与前述应收帐款质押相比,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而且对融资申请企业来讲,只是会增加一定的融资成本,因此,对银行与企业都会有较大的吸引力。
第三招:保理融资
保理融资,是指销售商通过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帐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融资的行为,分为有追索与无追索两种。前者是指当应收帐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在追索应收帐款付款方之外,还有权向保理融资申请人(销售商)追索未付款项;后者指当应收帐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只能向应收帐款付款方行使追索权。
对于融资企业来讲,保理融资与应收帐款质押虽然都是基于应收帐款而得到的融资,但有着不同的财务意义:前者在企业内部帐务处理上,直接表现为应收帐款减少,现金增加(对于有追索保理融资,企业需披露保理融资产生的或有负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下降;而后者由于是销售商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应收帐款并未减少,资产负债率则会相应上升。从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出,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自身的财务指标,满足再融资的硬性条件,比较热衷于与银行叙做保理融资业务。
第四招: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尽管商业承兑汇票无银行信用担保,只有出票人(相当于前述应收帐款付款方)的信用担保,但对于销售商来讲,由于容易取得付款方的认同与配合,而且操作规范,因此销售商仍乐于接受。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实际也是应收帐款融资的一种形式。由于无银行的信用担保,因此贴现银行对销售商及其下游付款方的资信要求较高,只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办理此项业务。近来,建行等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无追索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服务,即银行放弃对贴现申请人(销售商)的追索,只享有对付款方(出票人)的追索权。因此,对那些需改善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来讲,可积极尝试向银行提出无追索贴现申请。
第五招:收费权质押贷款
这里所说的收费权,一般是指经过政府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权,如污水处理收费权、垃圾处理收费权、公路收费权、有线电视收费权等。收费权质押贷款,对于企业来讲,即是以未来现金流换取现时的资金融通便利,可充分盘活自身财务资源;对于银行来讲,由于通过一系列帐户安排与封闭操作,风险可控,收益显著。因此,拥有此类财务资源的中小企业,不妨向银行申请一试。
第六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由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与变现的特殊性,目前只有极少数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此项融资便利,而且一般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加保。尽管如此,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中小企业仍可一试。
第七招:股权质押贷款
目前国内对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质押,在政策上还没有放开,但银行已普遍接受上市公司非流通法人股的质押(考虑到法人股变现的可能性,一般须为前三大股东的法人股)。用于质押的法人股,银行一般会在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再考虑或有负债、应收帐款等情况,核定一个质押值。这个质押值一般为每股净资产的六至九成。因此,对于那些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担保资源。
但对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由于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股权质押登记机构与登记办法,在法律有效性上得不到保障,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普遍不愿意接受。
第八招:动产质押贷款(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
企业可用于质押的动产主要包括产成品、原材料等。由于动产的流动性与不可控性,目前国内部分银行与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推出了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这一新品种,操作
要点是:申请企业将动产运至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的监管仓,物流、仓储公司向申请企业出具仓单,并交付银行,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当申请企业需支用该部分动产时,需征得物流、仓储公司及银行的双重同意。若由于物流、仓储公司工作失职,导致银行抵押物落空,则物流、仓储公司需向银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目前这种方式已被许多产成品、原材料数量较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第九招: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
对于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经过银行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出口退税帐户也可成为一种担保资源。原外经贸部、人民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对此项业务已作出专门规定。
第十招:融资租赁方式
与经营性租赁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对企业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分期付款,可减轻短期内的现金流压力。随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恢复性发展,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电设备、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好的融资方法。
第十一招:集合委托贷款
一般由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项目建设与资金需求情况来发起,但此类项目必须有明确、稳定的现金流,出资者需承担贷款风险。对于那些拥有优质项目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讲,如其项目能取得银行的间接贷款承诺,获得银行发放的集合委托贷款,其融资成本将可下降一至二个百分点。
第十二招:买方信贷
顾名思义,买方信贷是指银行向销售商的下游客户(买方)发放的、专门用于购买销售商所售商品的贷款。以此,银行间接支持了销售商的货款回收,改善了销售商的现金流量。这种贷款由销售商负责安排,并可为买方提供贴息便利。对于那些下游客户资金实力雄厚或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可广泛采用此种方式来促进销售。
相关链接
融资财务顾问的核心工作主要是协助企业制订银行融资方案,并协助实施。具体来讲,财务顾问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助分析企业的财务担保资源,如应收帐款资源、动产资源、股权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地组合与评估;
2、协助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并据此确定银行融资的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3、协助起草创新型融资方案所涉及的法律文件;
4、在创新型担保方式只是一种补充担保方式的情况下,利用自身客户网络,协助寻找担保机构,包括专业信用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关联公司、其他社会担保机构等;
5、协助企业设计债务重组方案,以低成本融资置换高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财务负担;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6
一、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支持的原因
1.投入的低成本与产出的高回报率,使银行不愿受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选择大客户相对于选择中小客户而言,具有相对降低成本投入、降低风险管理难度而获得高收益的好处。以发放1笔2000万元于1笔20万元的对公贷款为例,它们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的手续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贷款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是相同或相差不大的,但所取得的直接收益(利息收入)却相差约99倍。同时,它们的贷后管理成本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经营规模密切相关,较之大客户而言,小客户的市场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在信贷人员素质相同的情况下,管理1个2000万元的贷款户与管理100个20万元的贷款户,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在人员不足、好的信贷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银行更愿意集中精力去发展几个大户,以取得现实的收益,而不是分散人力去做小客户生意。
2.信息采集渠道的软硬程度不同,使上级管理行不愿受理小中企业信贷服务。大企业由于具有比较健全和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各种管理信息直接透明,便于收集和采寻,所以便于银行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信用打分,及时明确大企业贷款的可行性。而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正规的财务报表,甚至没有财务报表,使银行不能利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来对其进行贷款可靠性分析,因此,对他们采取的授信方式应该是以关系等软信息为基础进行的,信息的准确性要依赖于信息收集人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不确定性风险和道德风险较大。
3.管理权责的非对称性,影响基层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积极性。据了解,由于受资产质量、信贷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落后地区的二级分行,除了100%保证金承兑汇票签发及低风险质押贷款等业务外,其他贷款权限已大都上收到省分行或地区管理审批中心管理。由于省行(或划片地区信贷审批中心)面对的是全省(或全地区)这样的一个大的层面,1000萬元以下的小项目贷款一般是不被重视的。贷款放与不放的权力是由上级管理部门说了算的,但具体的管理和清收责任却要起基层行和信贷管理人员来承担,这种权责的不对称性,严重影响基层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的开展。
4.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和市场淘汰率较高,使银行产生了对中小企业的慎贷心理。据调查,有些小企业生产因不谙市场形势变化,企业经营经常大起大落。而偏远地区基层银行面临的小企业大多数粗放经营,经营管理一般,技术设备落后,资金实力和应变能力不强,有的企业管理者连企业自身的资金占用情况、贷款情况、欠息情况都不清楚,因此,在“稳健经营”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经营信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宁可支持资信度高的“大行业、大企业”,也不愿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入。
二、银行大企业大客户策略存在风险隐患
1.贷款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风险飓然上升。大企业客户策略,往往形成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如果一家企业是的,所有的银行都会找上门去主动要求给他贷款,从而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贷款投放集中。而贷款集中投放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破解。所以大客户市场营销中就出现了企业贷款到期,银行比企业还着急的现象:银行帮着企业用新贷款还旧贷款,帮着企业办理贷款展期和票据承兑等。因此,一些大客户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总是尽量先把银行的资金套进来以后再说。而银行在投入一笔贷款后,为了保持新放贷款的风险状态,就不得不接着继续增加对这些企业的资金投放,从而被企业牵着鼻子走,结果加大了企业将市场风险向商业银行转嫁的隐患,加大了风险。
2.银行向大企业放款的谈判筹码很小,大客户营销容易使金融机构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最后承担者。银行在做出一项信贷决策之前,需要就客户的行业情况、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保证方式等风险点与银行可能取得的相关收益进行综合权衡,设定相应的授信条件并签署《借款合同》等有关契约;信贷资金投放之后,银行则需要根据契约执行情况来判断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大客户竞争面前,经常出现大客户企业拿着一家银行允诺的授信条件或者协议样本到另外一家银行“砍价”的情况。结果往往是强化了大客户的市场主动地位和银行对大客户的竞争,加大了银企关系的复杂程度。
3.贷款银行容易成为大企业的“影子股东”。银行对大客户企业发放大额贷款后,更加大其对某一个或几个大客户的依赖,形成一种贷款发放后的共生关系而非简单的信贷关系。通俗地讲,这时的金融机构更像一个“影子股东”,发现贷款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往往顾虑重重,既不情愿、事实上也很难当机立断,做到全身而退。
4.加大了银行贷后管理的难度。对于大客户的残酷争夺,客观上降低了大客户企业获取银行信用支持门槛的成本,而贷款银行因缺乏对这块信贷资产的可靠把握而加大了风险。我在写作调查中了解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大企业贷款往往很热衷于跑上级部门,贷款往往是带着笼头下来的,却需要基层行进行信贷管理。由于款项不是基层发放的,企业往往很不愿意接受基层行信贷人员的信贷管理检查,基层银行也很难得到企业的真实信息,加大贷后管理难度。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是银行避险与展业、中小企业寻求资金支持发展的当务之急
1.强化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是银行规避风险、完善风险管理的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对亿元以上大客户的放贷额占有率与其相应的客户占有率严重失衡,银行的贷款集中度、行业集中度风险日益突出。银行贷款不断向大客户和某些行业集中,导致贷款信用风险高度集中,形成巨大的潜在和实际损失。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如果有一笔发生损失,银行一年来就可能白忙活。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小企业数目多,向他们放贷的银行风险是分散的,从根本上说,贷款风险并不大。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可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适当分散贷款风险,促进银行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和制度;而且将有力地推动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制度以及技术方法上的一系列创新建设,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满足银行发展和整体风险控制要求。
2.强化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是银行适应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应该看到,我国银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式的经营,突出表现在银行仍然高度依靠赚取息差收入的“高风险、高耗能”型增长方式,以及贷款向大客户的集中,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经营发展严重失调。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可以改变银行傍大款、垒大户、过独木桥的经营发展思路,促进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可以进一步推动银行开展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中小企业发展急需银行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成长空间广阔,金融需求丰富,贷款总量需求巨大。但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六分之一左右,这距离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空间。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以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式为主,企业产权清晰,信用自我约束力强,自我发展愿望强烈,对银行金融服务需求巨大。只要银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模式对路,方法得当,积极开发和创新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有效控制风险,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是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
四、政、银、企三方携手,共同打造社会、企业、银行“三赢”局面
中小企业是市场繁荣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需要政、银、企三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做好。
1.商业银行要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正确处理好支持国有大型企业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关系,适当扩大基层银行的信贷规模和放款权限。二是以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商业化运作为原则,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范围。三是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贷款人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特点的贷款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人员队伍。同时,各银行应深入分析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规律性,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审核、风险定价、授权授信、担保方式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贷款经营管理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风险识别、计量、评价和化解处置机制。
2.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尽快研究制定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监管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方法,抓好中小企业貸款培训工作。二是要设法改善基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增贷的服务环境建设。尽快完善信贷咨询服务体系,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信誉等级等确保银行贷款的安全;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账户管理,为银行提供企业相关开户情况,确保银行债权完整。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由政府部门提报拟重点支持的当地好的中小企业或产品,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把这些项目或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使金融机构加深对当地经济的了解;要定期汇总恶意逃废债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三不一禁止”规定,做实做细金融诚信环境建设和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工作。
3.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强化诚信观念,增强支付和偿债能力,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要监督企业自身严格执行国家会计、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资金流量表,如实反映企业盈亏情况,以便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调整方案。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会计职能,通过资金流量分析、监控以及其他各种辅助管理手段,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减少财务管理等项费用支出,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建立诚信观念,打造诚信环境,提高自身信誉度,以增强对银行贷款的吸引力。
4.政府部门要做好银行增贷的社会环境建设。一是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解决银企借贷官司执行难问题。二是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组织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三是要采取联合行动、实地验证的办法,协助工商部门对企业一企多照等现象进行彻底清理,以根除企业逃债废债,多头套贷等行为的根源。四是要将银行的资产质量与政府部门的领导业绩考核挂钩,以增强地方政府领导的金融意识。五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六是要为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等活动作出安排,必要时,可由政府出面担保,发行企业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吴晓求: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德等:“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中长期策略”,《金融热点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J].金融与保险, 2004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鉴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加上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的极大困境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对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找到解决方案, 是十分有必要, 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中小企业发展对融资服务的要求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需要金融产业配合, 以使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新兴金融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高风险的初创期需要有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 而进入企业的成熟期则需要有传统的金融支持, 所以, 如果出现了金融产业结构的失衡, 必然会影响高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因此需要有金融产业内部的合理组合。
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量,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拉动力量。没有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不可能形成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新经济的出现, 也不可能出现金融产业的全面变革和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小企业是当今金融产业发展与变化的最根本性的推动力量。
二、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的观念陈旧
一是认为做大项目赚钱, 做小项目不赚钱。各行的主要精力都在大项目上, 因为大中型项目是批发业务, 投入少, 见效快。而对于100万以下小额信贷需求基本不受理、不审批, 使得资本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小额信贷求贷无门。
二是习惯大中型项目的粗放运作, 忽略对中小企业业务的细致管理。以大中型项目业务大进大出、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小企业项目, 不利于中小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中没有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针对小企业市场变化更快、企业个性更鲜明、企业需求各不相同的特点,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及组合现有产品中。
(二) 没有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个性化特点的差别化业务流程
盲目地将中小企业业务的流程纳入到大中型项目流程中去, 从审批到风险控制上都没有区别对待。银行的机构设置、授权授信制度、资信评估制度、贷款权限设定等方面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由于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 信贷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 严重影响了信贷审批工作的效率, 无法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间急、期限短、额度小的特点。
(三) 对中小企业产品定价能力差, 未能较好的取得产品收益
大中型项目成本相对低, 风险便于判断, 价格可以下浮;但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差异较大、个性化需求多、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 价格必须上浮。而在过去的工作中, 建设银行未能很好地根据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项目的特点, 依据不同企业不同区域制定差别化的定价政策, 致使中小企业产品收益欠佳。
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策略创新
(一) 深入地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渠道, 银行也需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实现自身发展。积极扩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是进一步改善银行信贷结构, 分散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 也是持续提升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客观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清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现状, 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 深入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 制定完善的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发展战略, 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的同时, 不断培育优质客户群体, 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二)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一是要发挥信贷桥梁作用, 促使科研单位与中小企业联姻,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软投入。指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上马“短、平、快、高、精、尖”项目, 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 促进新产品的开发。二是充分发挥银行的科技、结算、网点等优势, 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优势产品, 为中小企业制定富有个性化、多层次、多内涵的融资服务方案, 积极开展“金融套餐”式服务, 提升服务层次, 引导、激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网络优势,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 帮助中小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 建立灵活的中小企业货款利率定价机制
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确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规范贷款利率定价行为, 逐步建立以成本效益为基础、以市场价格为主导、以降低利率风险和提高综合收益为目标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遵循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 综合考虑不同经济区域、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税负成本、贷款目标收益、资本回报以及市场利率等多项因素, 确定不同中小企业贷款目标利率, 确保定价能够全面覆盖风险。积极探索、努力做到贷款利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客户承受能力相适应, 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四) 创新银政关系, 建立信用评佑体系
进一步密切银行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 建立试点城市中小企业信息库, 制定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融资准入标准, 推进试点城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双方建立更紧密的沟通联系机制, 从资信、效益、规范性、成长性、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各中小企业进行综合排序, 建立优质项目库, 银行选择一些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客户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在政策引导、宏观管理、行业分析、综合信息等优势与银行资金、专业化服务等优势相结合, 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各种融资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朝弟.创新路径与比较优势:三种担保模式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8, (10) :12-14
[2]、陈乃醒.试论中小企业成长及其融资.中小企业评论.2008, (14) :20-23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8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发展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总体呈现数量少、发展慢且类型单一的总体趋势。这是由中小型银行自身的一些发展局限性造成的, 但是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 发展票据业务也是其拓宽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要在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基础进行了解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 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则是本文所要描述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1. 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信用问题。
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离不开信用二字, 而信用问题之一就是商业银行保证金未缴或保证金不足, 第一, 如果未按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的收取金额存在不足, 那么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就会因为大量银行垫款而出现信用风险。第二, 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会出现把贷款转为定期存款作为申请承兑的质物, 这样就把成对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 可是真正的额偿还来源并没有被落实, 相反还因此而虚增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这种通过非正常方式而建立的看似扩大了的票据业务却存在信贷泡沫的风险。
2. 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小、流动性不足。
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 参与其中的票据市场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为一些中小型企业, 而在票据一级市场中, 几乎没有大型的交易主体, 这使得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发展规模始终维持在小范围内。其次, 由于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审查制度存在漏洞, 在审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假票, 而有些中小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受到假票而采取有选择性的接收票据的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对票据的流通产生了影响, 且对整体票据的流动相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会降低最终的票据贴现率。
3. 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和作为中介多要求的信用存在偏差。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能力和业务量限制, 票据业务数量较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总量较小, 且银行票据所占比率较高而一些商业性票据所占比例较小, 甚至几乎没有。而且由于跟大型商业银行相比, 中小商业银行的企业经营效益也有限, 所以一些银行承兑汇票成了企业圈钱的重要手段, 一些企业用少量的存款就能获取银行承兑汇票, 而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或发展形式不利, 到了承兑期企业无法承兑而最终导致银行对其追加信贷规模, 或用一些虚假合同或增值税发票等变造票据, 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风险, 这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不仅在信誉上有损形象, 在票据业务的涉及上也加以防范, 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1. 创新完善票据业务制度确保票据交易真实性。
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采取一切有利因素对票据业务设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措施, 首先, 要对票据加强真实性管理, 对承兑资产状况、经营前景等作出评判, 要始终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其次, 要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人员素质进行提升, 适当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等, 加强票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 增强责任心, 从经办过程中降低票据的风险。最后, 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提供帮助, 降低票据作假给市场带来的风险, 保证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可靠真实性。
2. 建立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
要想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首先就必须要把中小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纳入信贷管理的范围内, 要加强对票据承兑的条件审核, 同时要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制度进行规范执行。在此基础上, 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对相关票据业务的企业进行经营业务的资金跟踪, 通过资金和再贴现来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风险的管理控制。让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业务平台。
3. 建立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中心。
相比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则显得数量众多, 但是由于相对没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优秀客户资源和管理控制, 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方面显得动力不足。针对此情况, 可建立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中心, 整个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管理经验, 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 加速信息流通, 并对票据市场的存在风险进行整体的观测预报, 让区域内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能在票据业务管理上做到资源整合、秩序有条, 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成熟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区域的发展因为受到主客观各种原因的限制而呈现出一种动力性不足的局面, 而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 发展票据业务也是其拓宽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要在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基础进行了解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 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给出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管理、风险控制、资源整合、放宽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发展思路, 以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能在票据业务的管理运营上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孟根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研究[D].2012..
[2]赵烨.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 2013 (26) .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分析 篇9
关键词:价值转移,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一、引言
随着2002年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制度的建立,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选择加速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同时, 国内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 银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来自国内经济市场化和融入国际经济运行体系的双重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寻求提升服务品质的新途径, 切实留住高端价值客户。另外, 国内金融市场的环境由于不断的和国际结果, 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这也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 由过度金融创新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使我国银行认识到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创新, 而创新的依据就应该是价值转移的方向。任何产品都有一个从成长到衰亡的生命周期, 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 企业的经营策略也会经历同样一个由盛而衰的经济变化过程。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行业也在进行着价值转移, 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 挑战着老牌公司的战略适应力, 也赋予新兴公司机会。银行业同样也面临着价值转移的现象, 不仅顾客价值取向发生了转移, 产业链价值发生了转移, 银行业内部各项业务间同样发生了价值转移。商业银行的价值转移这一现象受到了学者的关注 (迟晓英、朱军勇, 2007) 。
二、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与价值转移的概念
(一)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给顾客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不是普通的产品, 而是货币、资金或金融工具等。客户不仅需要得到安全有保障的资金服务, 而且有保值增值的需求。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涉及到的一系列特征, 收益、期限、流动性、风险等, 都需要银行的服务人员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实现。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复杂, 银行的服务已经逐渐集成整合, 更加多样。结合李建英、冯勤 (2007) 的观点,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在服务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给不同层次顾客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并控制银行风险。
(二) 商业银行的价值转移
价值转移意味着某一产业的价值链战略环节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就像产品存在生命周期, 企业的价值链战略环节, 即为企业创造重要利润的环节, 也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刘志豪 (1997) 在其研究中指出, 价值转移最直接的表现其实就是指某一企业甚至某一个行业的市场价值 (指股票及其他资本市场上的市值) 向其他企业或行业发生转移的一种现象。在此基础上, 本文将商业银行价值转移定义为:由于银行业技术的进步和顾客需求结构的变化, 某一银行市值向其他银行发生转移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价值转移的动因分析
要探讨商业银行价值转移的动因, 必须首先了解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商业银行资源要素的传递过程, 就是价值的增值过程, 而这一过程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各个主体来看, 商业银行的价值链如图1所示。
从商业银行的价值链可以看出, 银行的价值链从客户开始, 客户既是银行资金的来源, 同时也是服务的对象。商业银行的分行与支行等各级行主要承担经营职能, 都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 职能重叠, 各自为政。而总行主要承担管理职能。下文从商业银行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来分析价值转移的动因。
(一) 商业银行客户利润的转移
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 对这两类客户的相应业务称为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 依托高科技手段, 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我国零售银行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储蓄时代, 即简单的储蓄服务,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4年的应用时代, 此时零售业务除了储蓄外, 主要包括支付以及个人贷款等;而到2005年以后, 零售银行进入账户管理时代, 此时银行对每位账户持有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包括个人理财服务、投资服务, 还有各种代理业务。招商银行2008年的年报显示, 其有高达42%的存款来自零售客户的储蓄存款, 而储蓄存款一直是商业银行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来源。招商银行出色的零售业务业绩表明, 零售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价值流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零售客户中, 高端客户则是利润创造的重要来源。据招商银行的2009年统计数据, 在我国主要省会城市, 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达229.53万人, 虽然这部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1.5%, 然而这部分人群绝对数量明显,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在扩大。这一小部分高端客户人群对商业银行存款的贡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 商业银行渠道价值转移
商业银行的渠道资源是银行的核心资源, 是银行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业银行的传统渠道主要为各级营业厅网点, 而从近年来由于银行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而有限的营业网点使得客户越来越倾向于其他自助式的服务渠道, 包括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其中网上银行的普及称为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亮点。随着网上银行用户的增多, 网上交易量也激增。来自赛迪网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网上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的20%。网上银行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价值方式在于, 通过网络服务可以减少实体营业网点的运营成本, 同时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保障网银顾客, 尤其是企业顾客对于高安全性能的需要, 如工商银行出售的U-盾以及招商银行的移动证书等。网上银行带来的价值流入还在于它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 如今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在银行购买各种金融产品, 网络营销对于金融产品的销售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 利润中心的转移
目前,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传统的总分行制。总行进行整体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 分行直接对总行负责并报告工作, 同时承担对各支行的管理和考核。各支行上级授权范围内面对顾客开展经营, 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在这样的组织模式下, 银行利润总支行汇总到分行然后汇总到总行。而随着银行业务的升级以及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种结构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首先, 每个分支行之间职能部门设置基本相同, 产品, 服务, 营销具有高度的同质化。其次, 每个分支机构的前台业务和后台运营分离, 资源和专业技能很难共享, 业务流程和标准在各分支机构可能存在差异, 顾客体验不一致。再次, 由于每个支行业务的综合对于银行柜员要求提高, 需要掌握多种业务技能, 由于各种交易处理的压力, 顾客服务质量很难提高, 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也无法开展。
本节分析了价值转移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商业银行价值转移动因, 并提出商业银行价值向银行零售业、高端客户以及多样化渠道转移的三个动因。
四、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驱动因素
(一) 轨道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轨道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遵循的外部逻辑或规则, 主要包括三种轨道:技术轨道、制度轨道和专业服务轨道。
第一, 技术轨道。技术轨道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技术使用原则, 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驱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内部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银行内部的使用不仅为金融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而且对降低银行业务经营成本有着决定性影响。二是银行客户交易系统。除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信息技术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网上银行的发展使得客户对高效、安全、优质、便捷的服务的要求更为强烈。
第二, 制度轨道。制度轨道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外部制度, 包括政策法规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制度等。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有驱动作用的制度轨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03年中国银监会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 以及某些具体服务项目如何收费。二是2005年中国银行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该办法废止了《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取而代之的是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及手续。
第三, 专业服务轨道。专业服务轨道是指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时所遵循的一般知识, 以及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商业银行价值向零售业务以及高端客户转移的趋势, 使得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轨道也发生了转变。
(二) 外部行为者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外部驱动力是“行为者”, 主要是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人, 企业或组织, 一般包括顾客、竞争者、供应商和公共部门。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 包括存贷服务和其他业务等。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客户的储蓄存款, 所以商业银行的供应商也同时是银行的客户。
(三) 内部驱动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最根本驱动力是其内部驱动因素, 主要包括银行战略、员工和创新部门。企业战略是服务创新最根本的驱动力之一。商业银行的员工是服务创新的主体, 所有创新的概念来自各级员工。创新部门则是商业银行专门进行服务创新的部。
五、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维度
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绝不仅仅是银行前台的创新, 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要素。根据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服务创新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新的服务概念, 新的顾客界面, 新的服务传递系统和新的技术。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和银行价值链,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服务概念创新。在服务业中, 创新并不是一个有形的实物, 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就商业银行而言, 服务概念创新可以是新的金融产品, 如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可以是一种全新的服务, 如交行最新推出的ATM无卡取款服务, 客户可通过交行手机银行提前预约ATM取款, 客户在预约后到ATM取款时, 只需凭预约手机号码、预约号以及预约银行卡的取款密码, 即可实现无卡取款, 无需向ATM机插入银行卡。而服务概念创新并不意味着某种全新的创新, 也可以是已有产品的新组合, 或是原有产品上新的服务等。
第二, 顾客界面创新。顾客界面的创新是顾客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创新。服务业的不可分割性导致顾客必须参与服务的过程, 所以顾客如何与服务提供者进行交流是影响顾客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顾客与银行接触的过程中如何使得顾客感受到更好的服务是顾客界面创新的目标。电话银行、网络银行都是商业银行顾客界面创新的例子, 而传统营业厅里的电子叫号系统也是一种创新。
第三, 服务传递创新。服务传递系统是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的组织。通常一项新的服务概念由总行专门的创新部门来完成, 然后在传递给下级各分支机构。而支行工作人员却是直接与顾客接触了解顾客需求的人。创新的灵感如何有效地传递, 银行各组织之间如何有效地沟通, 银行创新人员如何有效地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 都是服务传递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 技术创新。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它可能贯穿于银行服务创新的任何一个维度中。以交行最新推出的ATM无卡取款服务这一创新概念来说, 就需要银行利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的顾客界面创新同样需要技术才能实现, 而服务传递系统创新中也需要信息技术的相应创新。
参考文献
[1]、迟晓英, 朱军勇.保险业价值转移与银行保险的发展[J].中国保险, 2007 (3) .
[2]、李建英, 冯勤.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 2007 (6) .
[3]、Howells, J.&Tether, B.Innovationin Serv ices:Issuesat Stakeand Trends[R].INNO.Studies, 2004.
[4]、申静, 张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测评[J].技术经济, 2009 (4) .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10
纵观全球,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仍属于弱势群体, 其发展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据亚太经合组织的统计, 全球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五大困难 (资金融通难、人才引进难、市场准入难、信息共享难和科技应用难) ,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难问题。
从融资方式上来看, 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一般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在企业内部通过留存收益和折旧等方式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属于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及其引起的相关激励问题, 降低融资成本。然而, 内源融资能力是受到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利用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 在资本市场上直接筹措资金。而间接融资则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近年来,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银行在风险控制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技术方面的进步,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我国, 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通常较小, 信息披露成本高, 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另一方面, 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高科技、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也难以承受其融资的高成本。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只能以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还很不完善, 除了融资渠道单一外, 还存在着担保体系不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和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等困境, 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
二、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关理论的研究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围绕企业融资形成了很多理论。
众所周知,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基本原因。在关于信息不对称和由其导致的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中, Stiglitz和Weiss (1981) 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他们指出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迫使大型商业银行使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贷款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因此,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在金融机构无法分辨借款人的风险时, 有些企业即使愿意支付很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在国内, 张捷和王霄 (2003) 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他们通过考虑大型商业银行审查成本和贷款抵押品的信号甄别机制对贷款额的影响, 将借款人的风险类型、资产规模和抵押品价值联系在一起, 建立了企业规模和内生化抵押品的均衡信贷配给模型。该模型指出在信贷配给中被剔除的主要是资产规模小于大型商业银行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的中小企业和一些高风险企业。该模型为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及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启示。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并缺乏足够的符合大型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品, 加上贷款规模通常较小, 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风险大、抵押难和成本高的问题。Strahan和Weston (1996) 考察了银行规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银行规模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大银行通常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贷款, 而中小银行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贷款。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大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问题。只有风险和收益能够平衡, 大型商业银行才会有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何自力 (2006) , 他在对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结构进行分析, 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和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进行研究后, 提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选择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向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均衡发展转变, 这必将使以大企业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减弱, 原本就有限的大企业客户争夺变得更加激烈。而由于直接融资对企业要求较高, 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 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就可以扩大市场份额, 保证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 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 找准市场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 将是大型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大大加强, 但贷款利率仍然要受人民银行的下限管理。这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是限制了大企业的议价空间, 保障了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旦人民银行放开利率管制的浮动下限, 这些贷款的定价没有了支撑, 各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 大企业贷款的利率必将进一步下降, 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企业贷款的盈利能力便会受到严重冲击。然而, 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能力比较弱, 而对资金的需求却十分旺盛, 一般愿意接受更高的融资成本。单笔贷款金额低是中小企业的一大特点, 发生风险时, 中小企业贷款的单户损失率远远低于大企业贷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
四、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措施
(一) 明确市场定位, 立足于中小企业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励, 大型商业银行要在激励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就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 把有限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撑更多的实体经济增长上,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我国正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立足于带动未来经济的增长的中小企业, 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学发展。
(二) 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难题就在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一, 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造成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风险很高, 通过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 从多方面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状况, 可以降低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其二,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大型商业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 大型商业银行只有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 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其三, 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 让中小企业更多地了解大型商业银行有什么创新型的产品适合自己, 改变中小企业对传统的银行信贷产品门槛高、效率低的印象, 吸引一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三) 发展关系型贷款
从各国的理论和实践来看, 发展关系型贷款在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上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上应积极发展关系型贷款。首先, 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发展关系型贷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次, 一些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地方产业特色, 在某产业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 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协作程度高、联系紧密, 减少了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 降低了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同时, 产业集群内的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抵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收益成本不对称的问题。
(四) 积极探索高效的审批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有频率高、需求急的特点。大型商业银行要不断改进与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体系, 可以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有效控制了小企业信贷风险。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探索简化贷款申请及审批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五) 丰富信贷抵押担保手段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整体风险比较大, 大型商业银行往往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抵押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以覆盖风险。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 固定资产少, 自身可抵押物不足, 也很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担保人, 抵押担保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而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仓单、提单、应收账款、专利权、著作权等成为抵质押物, 使很多以往抵押手段不足的中小企业有了抵押贷款的新途径。
(六) 提供标准化的信贷产品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 要想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就要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时, 根据其自身经营特点、对手企业特点、交易结算方式等条件所对应的类型提供标准化信贷产品。提供标准化的信贷产品, 不仅针对性强、适用性广, 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并且可以在全行推广成功经验, 更好地实现为中小企业的服务。
五、结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针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这些措施一方面迎合了中小企业“小、快、灵”的金融需求, 另一方面解决了大型商业银行有关金融业务的风险、成本控制问题。总之, 大型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很有优势, 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创新、运行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完全可以有效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融资。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是毋庸置疑, 而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力量,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没有有效发挥其职能。本文将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 针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 2002 (06) :34-36.
[2]李志贇.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2 (06) :45-49.
[3]何自力.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分析[J].金融论坛, 2006 (01) :23-26.
[4]张格.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的发展[J].金融论坛, 2009 (09) :56-58.
[5]Allen N.Berger, Gregory F.Udell.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22) :39-41.
[6]周宗安, 张秀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描述与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 2006 (0) :64-66.
[7]熊泽森.中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56-67.
[8]高向明.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23-34.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11
尤其当下在买方市场主导之下,能收取现金的企业并不太多,如有,通常都是拥有著名的企业声誉、拥有良好的产品名声、拥有领先的产品科技等。而其他的企业都必须屈服于市场的压力。采取“赊销”。据国际会计上的统计。应收账款构成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的30%-60%。而应收账款明显地是由赊销演变而来的。如果这些零散的应收账款不能盘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金流的畅通。
现在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中,就专门设计了一个“概念池”,将中小企业日常运转中的资金和票据,汇集成池,发挥超过这些票据简单相加之和的作用。
现金入池
案例:柳志敏是一家休闲食品生产企业的老总,该企业除在上海市区有一总公司外。在周边区县还有四家分公司(暂且分别称之为甲乙丙丁),这四家分公司在一个周期都会将资金流动情况向总公司做一些汇总。然而,柳志敏在对四家分公司的流动资金在进行管理时,发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因为这四家公司是分别进行独立计算,有些公司显示盈余,而有些公司的现金流则可能会出现问题。
解析:针对柳志敏的困惑,以上海银行的虚拟现金池业务为例。把这四个分公司形成一个虚拟的现金池,不仅用于净利息的收取和支付。而且用来虚拟集中各分公司的账户现金头寸。那么在集合账户中就有20万元可以享受银行的存款利息,而分公司乙和分公司丁则因为集合账户的总额度下享受一定额度的透支。也就是说,各成员单位账户交易都自动结转到集合账户中,集合账户直接反映的是名义现金池各参与方的净现金头寸。如果集合账户显示盈余,则由银行按存款利率对其支付存款利息:反之,如果集合账户显示透支,则由银行按贷款利率对其收取透支利息。
利用这一“池工具”的好处是,在账户内的可透支性不仅解决了企业在短时间内的融资需求,而且透支利息相较于贷款利息有大幅的优惠,而且在手续上更是有无可比拟的便利。
票据入池
案例:从事机械制造小有成就的李欣也有一些事情烦恼不堪。这几年,票据结算已悄然成为上下游贸易伙伴之间的主要结算方式。小小的票据,既可结算还可融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票公司的品牌信用。但对于李欣这样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大量的票据结算也为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赊销收到下游的票据期限长,采购上游给与信用期限短,上游不愿意接受背书;收到的票据金额小、笔数多、过于零散,难以背书转让给强势上游:原料采购主要是进口。需要开立信用证,但是销售主要是在国内,收到的却是大量票据,等等。
这些问题,以前李欣大多数是以票据贴现的方式以解决部分短期流动资金缺口,一单一单办理,需要就办。但去年信贷政策紧缩以来,贴现迅速成了“紧俏商品”,单笔贴现必须等待复查时间,而且贴现利率节节攀升,甚至超过同期短期贷款利率,贴现成本让李欣开始吃不消。
解析:在中小企业的供应链中,会有很多日常、琐碎、零散、小额的应收款、背书商业汇票、出口退税申报证明单据等等。这些大量的票据。虽然稳定,但就像是池中的死水,因为不流动就无法加以利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着周转困难,被迫放弃订单;亦或者缺乏担保,融资费劲周折这样的难题。其实。银行已经有相应的“池融资”产品,将未到期的票据这一“死水”质押给银行,盘成流动的“活水”,企业无需额外提供抵押和担保,就能凭借这个“账款池”轻松拿到发展急需的资金。
深发展的“池融资”产品包括“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出口退税池”、“出口发票池融资”、“票据池融资”以及“国内保理池融资”五个方案。
以李欣的企业为例,他只需将收到的票据交割给深发展,根据协议,银行会代理录入、核对信息、查询查复、到期托收,李欣的企业需要用款时就直接去银行办理,当天申请就可以出账用款。同时他也不需要匹配授信期限和票据到期日,票据托收回款不足以支付到期授信时,银行会自动透支,企业不需要去银行办理。票据托收遭到拒付时,银行则会通知企业,企业只需补充新的票据或通过网银补充保证金即可。
另外,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贸易条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选择赊销方式结算,大大增加了流动资金压力。而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则非常适合那些境外买家比较分散、交易稳定连续、单笔交易金额较小的中小出口企业。只要将银行认可的相对固定的四家以上买家的所有应收账款全部转让给银行,银行就可以根据企业对这几家买家的应收账款形成的账款“池”的一定比例,给予企业融资。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篇12
关键词:信贷配给,抵押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保障充分就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融资渠道不顺畅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占全国企业总数95%以上, 为各级地方财政提供80%左右收入来源的中小企业却只能得到银行贷款总额的1%。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 通常将贷款集中在信用状况比较良好的大型企业, 从而将中小企业挤出信贷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 利率也不能成为完全有效的甄别机制。信贷配给下中小企业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利率, 也可能得不到贷款。
二、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解决路径
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被称为“信用悖论”。信贷配给将中小企业挤出了信贷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分散信贷风险, 在贷款对象分散化的过程中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所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下文提出了两种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路径, 同时也能有效防范银行风险。
(一) 抵押品的甄别机制
抵押品要求是一种非价格条款, 利用抵押品可以甄别出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借款人, 因为具有较低失败概率的借款人更愿意接受提高抵押品要求以换取贷款利率降低的做法, 非价格条款的多变性为抵消信贷配给提供了条件。国内比较深入研究信贷配给理论的学者是王霄、张捷 (2003) , 他们探讨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关系, 通过模型证明企业资产规模可以成为企业进入信贷市场的一种临界标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 抵押品具有的甄别和激励作用使之成为银行应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抵押机制可以减轻信贷配给的程度, 在某种程度上扩大银行的授信范围,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出路。
(二) 供应链金融
抵押机制可以有效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 但是现实情形是部分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品, 再一次被挤出了信贷市场, 于是如何扩大抵押品的范围成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兴起的供应链金融是对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一种业务创新。供应链金融引入核心企业的信用, 利用动产进行融资, 淡化了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信用所带来的融资限制, 提升了其信贷能力。Leora Klapper (2006) 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供应链金融不仅将抵押品的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银行不常接受的资产范围, 更通过依赖以核心企业为首的供应链联盟的自治利益性要求及相互监督的隐性担保机制, 更好地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机理
(一) 降低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 银行面临中小企业过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 核心企业可以为银行提供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比较全面的信息, 包括资信状况、业务往来情况等等, 银行与核心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 所以银行能够很好地判断交易的真实性, 并且在贷款发放之后能直接控制资金的去向, 把信用风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同时物流企业的监管及其与中小企业业务方面的往来也使得银行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通过引入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作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比传统的信贷模式, 由于信息流的畅通, 中小企业变成了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而收益水平更高的客户群体。
(二) 显性担保
供应链金融依托实体经济中的真实交易关系, 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帐款、存货以及未来的货权作为质押品, 质押品交由物流企业托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动产抵质押物监管、资产变现和货运代理等方面具备优势, 其专业化的服务有利于降低银行抵质押担保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 为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风险防火墙。物流企业可以提供给银行动产质押商品定期的商品价值报告, 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物流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 对货物的信息搜寻成本较低,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整合。如果受信人违约, 交易资产也是银行将其变现弥补损失的保证。
(三) 隐性担保
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提供的信贷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 并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辅助手段控制授信风险。隐性担保, 是指一种没有明确完整的担保合同作为依托、没有严格法律约束力的担保形式。隐性担保的有效性取决于借款企业与整个供应链结构关系的稳定性以及企业所属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如果整条供应链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强, 信息沟通渠道顺畅, 各企业在长期合作下建立的信任关系比较稳固, 那么供应链上企业间的风险分担机制就相对比较完善。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抵押品甄别机制一样, 如果隐性担保满足一定的条件, 银行就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筛选企业的信贷需求, 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这是传统信贷配给不能达到的所以金融供应链也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银行的授信范围。 (见图1)
总的来说, 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产业合作关系彼此建立了信任基础, 资信良好, 抗风险能力强, 在业务上占优的大中型企业更是与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借助于这一核心企业, 通过挖掘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来开展信贷业务。在这一过程中, 银行能很好地控制其信用风险, 原因有三。一, 银行通过审查企业的贸易背景, 考察授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 能确保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 减少信息不对称。二,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一个信息沟通平台, 同时提供信用担保银行也可以借助于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优势降低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三, 银行通过隐性担保中的横向监督机理, 降低了企业违约的概率, 只要供应链能够稳定运作, 就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违约事件。因此, 对于银行来讲, 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通过供应链金融, 有望为银行培养、发展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
四、结论
供应链金融作为银行的一种创新业务, 可以有效地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 而且可以扩大银行的授信范围, 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的几点结论如下:
1.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将中小企业挤出了信贷市场, 中小企业即使付出高利率, 也无法从银行部门融资。
2.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 抵押机制可以筛选出不同风险类型的借款者, 此时利率筛选机制不会失灵。
3.在中小企业没有有效足值抵押品的时候, 供应链金融为扩大银行授信范围, 减轻信贷配给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4.采用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降低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 其显性担保和隐性担保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夏泰凤, 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 2011 (06) :128-133.
[2]王霄, 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 2003 (7) :68-75.
[3]Leora Klapper.The Role of Factoring for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6, 30 (11) :3111-3130.
[4]赵亚娟, 杨喜孙, 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10) :46-51.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推荐阅读:
中小商业银行09-10
国内中小商业银行08-24
中小商业银行需求管理05-22
中小商业的力量06-21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05-21
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05-28
中小型商业网站06-23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11-29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07-27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授权体系的构建完善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