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业(共12篇)
中小银行业 篇1
近两年, 受客观大气候的制约, 以及前些年高速增长掩盖下的行业矛盾集中浮出水面, 以白酒行业为主导的酿酒行业遭遇了罕见的增长低谷, 市场走势严重受阻, 利润空间急剧压缩。但2015 年以来, 酿酒行业持续下滑的增长走势得到初步遏制, 全行业整体进入有限的回升节奏, 前10 个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6.8%、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6%。
酿酒行业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产业, 又是目前轻工各行业中相对低端的产业, 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目前, 国内酿酒企业数量高达数万家, 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 万元的规模企业不足2700 家, 其中大型企业不足百家, 仅占3.6%, 中型企业占19.1%, 而小型企业比重高达77.3%。也就是说, 几乎无处不在的酿酒行业中, 大型企业实属凤毛麟角。然而仅占规模企业数量3.6% 的大型企业, 却占有57.2% 的行业资产, 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酿酒行业资产总额比重分别只有22.1% 和20.7%, 中小型企业普遍处于资产薄弱、资金短缺、实力滞后的现状。
近两年, 由于中央持续加大整治团体消费、公款送礼的力度, 以高档品牌做依托的酿酒行业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的增长空间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压, 但并没有给行业中低端企业、中小型企业带来太多乘虚而入的机会。中小型酿酒企业多年来一直缺乏成熟的终端市场, 更缺少能够在主流市场上站得住脚的品牌, 始终混迹于行业的低端市场、边缘市场, 同时这些企业大多陷入产能过剩、技术低下、资金匮乏的困境, 普遍不具备培育并且开拓市场的能力、实力及素质, 因而不可能释放出起码的作为, 许多企业甚至沦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
2015 年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 其中大型企业同比增长6.3%, 中型企业同比增长7%, 小型企业同比增长7.3% ;前10 个月酿酒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 其中大型企业仅同比增长4.2%, 而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同比增长9.5% 和9.8%。表面上看, 越是规模小的企业群体, 增长势头越是略显强势。
然而即便如此, 前10 个月大型企业占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保持在43.2%, 占利润总额比重更是达到65.2%。反观占19.1% 规模企业比重的中型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酿酒行业比重分别为24.6% 和15.6%, 利润份额落后销售份额9 个百分点;而占77.3% 规模企业比重的小型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酿酒行业比重分别为32.2% 和19.2%, 利润份额落后销售份额达13 个百分点。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10.7%, 其中大型企业高达16.2%, 中型企业骤降到6.8%, 小型企业更是低至6.4%。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 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相比并无优劣之分, 真正的差距体现在占行业极少数的大型企业群体利润空间依旧过于庞大。
这个对比表明, 酿酒行业利润空间呈现由高端到低端阶梯式萎缩的态势, 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利润空间更为狭窄, 大型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酿酒行业中, 继续发挥着引领行业增长的中流砥柱作用。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目前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呢?首先, 近两年酿酒行业整体走势的滑坡, 基本上由于业内高端企业以往暴发式增长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中小型企业以往普遍不具备暴发式增长的资本, 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一旦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空间遭遇打压, 中小型企业受打压的力度相对较小, 因此,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整体增长应该一直处于相对正常的增长节奏中。此外, 中小型企业增长基数偏低, 但凡其中某些局部有所作为, 都有可能带动较低起点之上的较高增长。不过透过增长的表象看本质, 酿酒行业中小型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 都不可能对酿酒行业的整体格局及市场发展大局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 酿酒行业已经不可能回归到以往暴发式提升的发展模式, 其市场定位将会进一步“接地气”地向大众消费为主体的中低端市场倾斜。然而市场向中低端倾斜决不等于向中低端企业倾斜,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高端企业的中低端产品无疑继续成为酿酒行业中低端市场的绝对主角。对于占行业绝大多数比重的中小型企业而言, 如何在处于显著劣势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保, 才是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目前, 低谷过后的大型企业、高端企业基本上稳住了阵脚, 整体处在有限的回升走势中, 这类企业以往暴发式增长所打下根深蒂固的市场基础和利益优势, 目前照例难以撼动。同时, 酿酒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凸显, 这对于靠低端产品产量优势生存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以白酒行业为例, 一方面众多中小型企业开工不足、市场滞销局面持续加剧, 另一方面全国白酒产量目前仍保持着持续正增长态势, 究其原因, 前些年白酒行业发展过热时期, 行业内部集中出现投资过热、扩建过热、产能增长过热的现象, 近两年, 虽然白酒行业总体遭遇增长颓势, 但这些新增产能目前已经进入集中释放阶段, 释放惯性已经难以遏制。然而这些新增产能的释放,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加剧全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罪魁祸首, 因为上述过热行为基本上都是行业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的作为, 这些企业主导的新增产能提升, 跟全行业产能无序泛滥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在相关高端企业可控范围内, 这些新增产能具备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通过相关高端企业的竞争优势, 逐渐替代正在行业低端挣扎之中的原有产能、落后产能, 从而使全行业产能的总体水平与档次不断得到提升。而这部分新增产能的替代对象, 最大程度上被定格在行业内部中小企业这一边。因此, 随着白酒行业整体产能的继续扩张, 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日子无疑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截止到2015 年前10 个月, 酿酒行业企业亏损率为11.6%, 其中大型企业为7.1%, 小型企业为9.9%, 而中型企业则高达19.7%。也就是说, 中型企业目前的处境更为尴尬, 这类企业是酿酒行业竞争最白热化的层面, 相对于小型企业而言负担更重, 但也总体缺乏大型企业普遍拥有的化解负担的能力, 同时由于这类企业毕竟拥有一定的资本底蕴, 虽然难以向大型企业发起挑战, 对于自身发展终归还有一定的追求, 对于“江湖规矩”普遍也比较在意。再看小型企业, 基本处于小富则安的自保式生存状态, 这类企业没有太高的追求, 也普遍缺乏行业自律准则, 船小好调头的发展模式, 加上一些局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也往往能为自己赢得有限的增长空间。
从发展的角度看, 酿酒行业必将形成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稳中做强, 中端企业优胜劣汰, 低端企业自生自灭的格局。至于酿酒行业中的中型企业、二三线企业, 无论是产品价值还是利润空间, 目前仍处在提升力度不大的徘徊中, 这个阶层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竞争也将进一步惨烈。而规模庞大的小型企业、低端企业群体, 由于不具备稳定的市场以及起码的提升资本, 只能一直处在走一步说一步的发展轨道上。
然而正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所诠释的那样, 中小型企业也有其自身优势, 船小好调头、市场短平快是这类企业最大的优势。只要拥有不甘沉沦的上进心, 把握好自身的市场定位, 利用好灵活机动战略战术, 在酿酒行业夹缝中生存的中小型企业应该能够得到再宽松一些的提升空间。“牛栏山”原本是业内一家二线企业,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脱颖而出, 在近两年白酒行业整体遭遇寒冬的不利局面下, 反而取得逆袭式增长, 目前已经跻身业内一线企业行业。在全新的市场形势下, 一些中小酒厂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经营模式搞活了市场, 通过“小酒”、定制酒、主题纪念酒等灵活多变的特色产品, 弥补了一线企业、高端企业的市场缝隙, 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些教科书式的发展模式, 给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酿酒行业中小型企业群体, 无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此外, 随着酿酒行业内部进一步整合, 大型企业、高端企业、社会资本主导下的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也在加快, 这对于一部分具备一定企业基础, 特别是拥有一定局部市场的中小型企业而言, 无疑也提供了一个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
中小银行业 篇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学术界关于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之间的关系上。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Strahan and Weston,)。由此推断:银行之间并购带来银行资产规模的普遍增大必然会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研究发现,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问题不存在某种单一的结论。鉴于早期研究在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分析上过于简单,在后续研究中学者们引入了银行并购的类型、参与并购银行的类型等因素,对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经验结论。通过对不同规模银行并购的实证分析,Strahan and Weston发现银行的并购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比率之间呈倒U型的非单调函数关系,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随银行并购后的资产规模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Peek and Rosonpen(1996)实证研究表明,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合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Strahan and Weston(1998)又证实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大银行吞并小银行或大银行之间的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显著影响。Zard koohi and Kolari()从合并与收购两个方面来研究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认为合并比收购更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二、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效应
以往学者大多都是单纯地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认为并购表现为参与并购的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组合,而没有考虑银行合并后引起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可能给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事实上,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不但有静态效应,还存在动态效应。
(一)静态效应
静态效应是指参与并购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表现为银行资产规模的绝对扩张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如前所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因此银行并购的静态效应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
(二)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着重考虑了银行并购后引起银行内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地位等的变化以及同一信贷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的反应,具体包括重组效应、直接效应和外部效应。
(1)重组效应。重组效应是指并购后各银行的资产规模、财务特征、地方市场的竞争地位都要进行重组和整合,这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生一定影响。银行合并后可能会剥离部分合并资产,收缩信贷规模以减少其在信贷市场的过剩能力,即并购行的资产不是参与并购的各银行资产的简单合并,合并完成后银行的总资产通常小于其预期资产值,从而导致劝中小企业贷款相对增加。此外,并购后银行资本结构和财务比率的变化,风险管理技术、营运效率以及风险偏好的改变等可能导致银行在地方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改变。这些因素都会使并购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倾向有所变化。
(2)直接效应。直接效应强调并购重组后的大银行与近期未参与并购但与并购行具有同等规模、相同财务状况、在地方市场上拥有同等竞争地位并且处于相同经济环境下的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的差别。通常,并购银行比其他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更高,金融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有优势和可能扩张其信贷规模。
(3)外部效应。所谓外部效应,是指银行并购可能打破地方信贷市场原有的市场格局,导致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者未参与并购的银行改变经营策略。当信贷市场发生银行并购,并购后的大银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时会留下一个市场空间。如果该地区信贷市场的进入壁垒低,将会有新生银行(Denovo banks)或未参与并购的银行来填补这一市场空间。因此,在进入壁垒低和存在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中,银行并购反而可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三、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的实证研究
根据美联储调查的关于企业的银行贷款(STBL)的基础数据,伯杰等人证实了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效应。
(一)静态效应、重组效应和直接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合并的静态效应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率减少了0.533%,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重组效应对该比率的影响很小,只增加0.隔7%,直接效应也倾向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0.049%.可以看出,静态效应的负面影响只有很小一部分被重组效应和直接效应抵消,合并的综合效应仍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购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同上,静态效应为负,重组效应较小,直接效应为正。与合并不同的是银行购并的直接效应很大,可以绝大部分地抵消静态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购并的整体效应将中小企业的贷款维持在原有水平。
中小银行业 篇3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对2011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运行稳健。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银行业在快速的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融资作用,银行业自己也从中受益。不过,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朗,亚洲国家正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和资本流入的挑战。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针对全球通胀形势发出警告说,为应对通胀压力,新兴经济体可能被迫相继加息,导致原本涌入的流动性或热钱转而大举流出,这种流动性的“逆转”将冲击全球脆弱的金融体系,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面对严峻的金融形势和不断走高的通胀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自去年10月起连续加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适当收紧货币政策,意味着银行会不断减少货币供应,以控制市场的流动性,也控制了银行营业额甚至盈利。
事实上,踏入新的一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逐月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内地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远低于4月份的7396亿元及市场预期的6500亿元,创年内第二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年增长15.1%,创近30个月以来的新低,接近金融海啸时14.8%的最低增速;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93万亿元,按年仅增长了13.9%。今年1-4月,中国各商业银行的放贷款项增长从1月的16.9%逐月下降至4月的15.5%。
银根紧缩,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5月举行的“2011陆家嘴论坛”上,浙江中小企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紧缩政策不改变,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后,预料有四成中小企业会停工或半停工,甚至倒闭。对此,《人民日报》专门予以辟谣。
但是,辟谣无法回避银行银根从紧、放贷收紧,中小企业由于贷款融资难、资金链受压面临断裂而玩不转的事实。一家以生产交通安全产品为主业的上海民营企业的厂主表示,其企业每年的营业额都超过1亿元,今年原本计划做到2亿元,但现在遭遇融资困难,成本狂升,要大量削减订单,“再这样持续下去,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银行业业绩亮丽的背后是中小企业的心酸。近年,银行和企业之间出现了一大批担保公司,或者称为小额贷款公司。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河南郑州,金融危机以来的三年中,这样的公司由原来的200多家增加到2000多家。在企业资金紧缺时,这些公司实际上成为高利贷公司,放贷利息高达月息三分(3%)至五分,甚至十分。
从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出口汇率提升到退税受限制,中小企业危机正在酿成。温州经贸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三成左右。这些企业中,单笔订单平均金额同比出现下降的占16.7%,亏损的超过25%,仅三成企业的利润保持增长,其中,利润率超过5%的不到10家。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是,温州各大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全面上浮三成到八成。银行贷款虽然不便宜,但也只有少数企业能拿到,而温州地下融资的规模已经突破1800亿元。
近年,中国银行业的信托业务很火。据上海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周东华教授了解,信托资金主要投给了房地产业,“房地产业资金因银行收紧放贷导致的缺口由信托方式补上了,而且有土地可以作抵押,对银行来说风险很小”。他认为,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进入冬天,“银行支持国民经济的责任感大大降低了”。
中国的资金实际上还是被房地产捆绑了。对银行来说,这个行业利润高,风险小,中国的银行业自然不会把自己的资金投给有效率,可吸纳劳动力但风险大的民营企业。
其实,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也是在困难时期求自保,但因此就不支持中小企业无疑是杀鸡取卵。当企业都难以为继,甚至纷纷倒闭时,银行还会有高额盈利吗?
中小银行抱团取暖 篇4
6月19日,在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组织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联盟制定了三年发展纲要,并宣称,将共同出资建立风险合作基金,建立联盟资产管理公司,这一目标已经纳入其中期发展规划。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由民生银行、包商银行和哈尔滨银行共同发起,现有33家中小银行参与。上述联盟的组织架构将以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运营管理、小微金融服务、战略发展、学习培训等六大专业委员会为基础。该联盟成员的互助和救济措施包括成员间互助机制,对于程度较弱的短期流动性危机或其他风险,成员可以通过互相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增级、快速资产转让等方法给予支持。
点评:中小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和承受竞争压力而抱团取暖。一方面是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陷于债务危机,中国则正经历艰难的经济转型时期;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正面临重重挑战,激烈的竞争、严格的监管、低迷的经济以及民众的置疑都将极大改变银行业生存环境,为了实现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增加各家银行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联盟成员采用互助和救济措施来抱团取暖的提议就一拍即合。
银行中小企业授信政策指引 篇5
一、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
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是我行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是我行改善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是扩大交叉销售、促进我行精品银行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一)中小企业业务管理口径
本文所指中小企业是剔除我行五大信贷投向后的国标中小企业(国标中小企业标准参看我国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五大信贷投向指交通、土地储备和园区、公共管理行业,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和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
(二)发展策略
ⅩⅩ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货币信贷回归常态,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将受到考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于以上认识,ⅩⅩ年我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策略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方向、提升两种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其中“坚持一个方向”,是指坚持以模式化经营为主导方向;“提升两种能力”,主要指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实现三个目标”,就是实现“扩大客户群体、提升收益水平、有效控制风险”三个发展目标。通过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上述“一二三”业务发展策略,力争达到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协调,逐渐形成我行特色,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业务“更有内涵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业务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发展,夯实客户基础,提高业务规模,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全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小企业业务优势品牌,形成我行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比较竞争优势。
1、增加客户数量,构建成长型中小企业基础客户群,形成良性的业务增长机制。
2、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至高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增速高于全行对公授信业务平均增长水平。
3、切实扩大交叉销售,增加中小企业综合收益,提高中小企业贡献度,形成全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4、严控授信风险,确保资产质量,新增授信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实际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5、巩固和创新模式化经营,塑造优质品牌,培育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二、中小企业授信营销模式指引
(一)目标客户选择
根据中小企业市场分布和风险控制特点,我行应坚持“3+1”市场定位。一方面以配套型、集聚型和科技创新型三大类目标市场中的中小企业客户为主导,实行模式化批量授信;一方面以单一优质、强抵押的授信客户为重点,实行个案授信。
1、配套型中小企业
围绕产业链、物流链拓展目标客户,重点选择生产设备先进、产品技术含量高、为国有大型企事业、行业龙头企业、政府部门等核心客户长期配套生产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2、集聚型中小企业
通过对区域环境、配套服务、集聚效应、发展潜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估,选择重点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或专业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在对目标市场内中小企业风险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行之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批量开发目标市场内的集聚型中小企业。
3、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重点选择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技术创新能力、科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的优质中小企业。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软件园、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园区内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4、单一优质企业
对于主营业务突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状况良好、具有成长潜力、在生产工艺、产品市场、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或有强抵押或担保的中小企业,可通过适当的产品或产品组合方案择优介入。
(二)重点区域选择
重点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中小企业活跃、社会信用环境规范的区域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现阶段中小企业业务的区域选择策略为:积极发展长三角、京津、珠三角区域中小企业,稳健发展其他区域中小企业。
1、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活跃,产业集群集中,金融环境良好,是我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优先区域。该区域内的相关分行应继续加大营销力度,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模式化经营,不断扩大优质中小企业基础客户群。
2、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经济形势健康稳定,总部经济特征明显,我行与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相关分行可依托总对总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大客户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协同拉动效应。同时,京津地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比较成熟,是我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点区域。
3、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区域具有特区经济的先行优势,发展态势良好,政策倾斜力度较大,金融环境稳定。随着以广东为核心的CEPA区域合作向纵深开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一批处于供应链上游和创新型、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将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为此,我行应在积极支持配套型和集聚型中小企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
4、其他地区
其他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相对平缓,相关分行可立足中心城市,依托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坚持以模式化经营为主导,搭建集中营销和管理平台,重点选择核心企业供销商融资平台、有财政背景的担保公司担保平台、专业市场金融服务平台、政府采购平台等,稳妥推进中小企业业务。
(三)营销模式选择
模式化经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缓释、转移和嫁接,实现多种产品的组合销售和批量授信,形成符合不同区域、行业和客户特点的融资模式,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我行中小企业业务的综合收益,形成我行在中小企业金融市场某一领域内的比较竞争优势。
1、链式营销模式
针对围绕核心客户的配套型企业,以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之间的供销关系为基础,由核心企业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或付款/退款承诺等为融资条件,拓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
2、片式营销模式
针对产业高度集中的集聚型企业,通过搭建重点区域平台,实施集约化批量授信,对产业集群或专业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
3、平台营销模式
针对可提供特定担保方式的企业,通过与第三方风险分担者合作搭建风险共担平台,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中小企业授信模式和产品组合指引
科学合理的授信模式和产品组合设计,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实现对授信风险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同时可以争取客户的基本结算、网银、代发工资等业务,提高综合收益水平。
(一)授信模式指引 模式化推进是发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关键,通过搭建平台、批量授信,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转移和缓释授信风险。各分支行应在下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种授信模式,促进全行中小企业业务的良性发展。在一些重点模式,如供销商模式、政府采购模式、低碳金融模式,全行上下应大力推广,迅速形成规模。
1、供销商模式
选择国内支柱行业或地区知名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有效的风险缓释手段,批量开发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
2、担保平台模式
是指我行根据目标市场情况,通过引入第三方风险缓释方,搭建风险共担平台,对目标市场内的客户进行批发授信的一种融资模式。第三方风险缓释方主要为具有财政背景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基金公司,或专业性较强、实力较强的区域龙头担保公司等。
3、专业市场模式
是指我行选择国内知名专业化市场或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的园区,与市场/园区管理机构、担保公司等单位搭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有效的风险缓释手段,通过集中监管平台和监控货物价格控制授信风险,批量开发市场内优质经销商授信业务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风险缓释手段包括担保公司保证或市场/园区管理机构监管等。
4、银租通模式
基于成套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由租赁公司和我行为成套设备生产商的中小企业用户提供集成套设备销售、技术、贸易和融资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系统化的一种融资服务模式。包括由成套设备生产商向租赁公司提供回购担保,或回购保证金质押担保,租赁公司向我行提供除制造商和承租人以外的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等不同组合方式的混合担保。
5、联保模式
是指目标市场内中小企业按照自愿原则,依据一定的规则组成联保体,由我行对联保小组成员进行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一种融资模式。通过设立4-5道信用风险过滤屏,逐层筛选联保小组信用风险,获得相对安全的局部信用环境,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业务收益。
6、政府采购模式
银行引入一家担保公司,根据政府采购中标通知书,按照一定的规则为有融资意向的中标企业设计并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该融资模式主要特点是:根据政府采购订单,通过资金封闭运行的方式,为中标企业提供前期生产或周转资金,以政府财政支付资金为主要还款来源。
7、低碳金融模式
是指我行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所研发设计的,以“光合动力低碳金融服务套餐”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授信模式。该套餐主要包含以下三类产品:(1)以实施节能服务合同未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化授信产品;(2)以“经核证的减排量”(CER)销售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重点考量因素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模式化授信产品;(3)以申请人依法拥有的可交易的森林资源资产、排污权等作为风险缓释措施的绿色权益质押模式化授信产品。
8、电子商务模式
是指我行选择国内大型专业化电子交易市场,在电子交易市场提供监管服务(对交易,对货)的前提条件下,以网上交易市场内的会员单位为授信对象,通过电子仓单、担保公司、企业联保等担保方式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的一种授信模式。
9、认股权模式
是指我行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搭建融资合作平台,为区内企业发放认股权按揭贷款,由指定PE或VC在企业上市后行使认股权,并由园区政府提供认股权贷款风险补偿的一种融资模式。
10、科技孵化模式
指银行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等为目标市场,通过嫁接地方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创投基金或引入第三方风险分担者等风险缓释手段,系统性开发目标市场内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本融资模式专门为具有集聚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可以采用统贷统还、资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方式。
除上述十种授信模式外,总行鼓励分行积极进行其它授信模式的创新。对于总行已有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的授信模式,相关的模式化方案根据办法或规程执行。尚未出台管理办法或操作规程的模式化方案报总行审批后执行。
(二)产品和产品组合指引
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重点发展可控制中小企业关键经营要素以及能够对现金流、物流进行控制的融资类产品或产品组合。
1、抵、质押项下的融资产品
是指以有效抵、质押为前提,以足值、易变现的抵质押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补充,对授信申请人提供的授信产品,如法人按揭贷款、抵押融易贷、阳光快捷贷、设备融易贷等。
2、保理产品
是指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以贸易形成的应收帐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产品,包括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也可依托“1+N”供应链提供“1+N”保理金融服务。通过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融资业务对应现金流的封闭运行,以规范化的流程降低风险。
3、货押产品
是指银行以企业法人自有动产或货权为质押的,以贸易融资、一般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商票保贴等各种形式发放的、用于满足企业物流或生产领域配套流动资金需求的表内外授信业务。
4、全程通融资产品
是指以汽车制造商、机械制造商为核心客户,针对汽车、机械行业供应链上采购、生产、销售及消费等环节,根据其资金、票据、结算、货物等流向,集成行业链上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终端用户等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的一体化、全方位的集成式的产品组合,搭建覆盖广、服务便利的上游采购服务网络、中游销售服务网络、下游消费服务网络以及资金结算网络。
5、“保兑仓”业务
是指以我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我行控制货权,卖方(或仓储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买方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随缴保证金、随提货的一种特定票据业务服务模式。
6、信用证、保函、国内信用证、供应链买方及卖方融资等其他贸易融资产品
7、其他有利于过程控制的融资产品
四、中小企业授信投向政策指引
我行行标中小企业授信适用本指引,行标中小企业以外的对公客户授信适用《大中型企业信贷投向政策》。对于存在下述情况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不得提供授信,存量授信应逐步压缩退出:
1、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的或严重有损于社会公益和道德的产品或项目的客户;
2、已被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为淘汰类的项目,以及列为限制类的新建项目;
3、列入各地发改委、经贸委下发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客户;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授信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的客户;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客户;
6、客户未按国家规定取得项目批准文件、环保批准文件、土地批准文件和其他按国家规定需具备的批准文件的,或虽然取得,但属于化整为零、越权或变相越权、超授权批准的;
7、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包括:污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没有污染排放指标的企业和项目;因城市规划、水域治理等要求关、停、并、转的企业或项目等;
8、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企业或项目。
中小企业一般风险授信业务均须在CECM系统进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原则上叙做授信业务的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应在B级(含)以上。对于模式化授信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根据模式化授信方案和贸易融资业务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打分卡等债项评级标准,可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准入条件至CCC级。
五、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审查审批指引
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不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不同授信产品的风险程度等,对中小企业授信审批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定审批权限,优化审查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安全高效的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机制。
(一)中小企业授信审批转授权
总行层面,由总行主管风险副行长对总行中小企业风险总监进行中小企业授信审批转授权。
分行层面,启用中小企业审查审批流程的分行,分行风险总监根据当地经济金融形势、分行业务规模、客户结构、风险管理水平等情况,在其权限范围内向中小企业业务部风险主管进行转授权,风险主管在该转授权范围内进行中小企业授信审批。
(二)中小企业授信审查审批要点
中小企业授信审查审批应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有关要求,参照《中国XX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审查审批操作指引》等系列审查审批指引执行,同时应充分考虑模式化营销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关键风险点,在提高前瞻性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中小企业授信审查审批应特别关注的要点如下:
首先,审查是否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行业政策准入和环保准入标准。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企业和项目,不予受理。
其次,审查授信是否建立在有关担保、抵押平台上。基于担保、抵押平台的授信业务,要对担保或抵押的有效性、抵押率的高低、抵押物变现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不能提供担保、抵押的授信业务,或担保、抵押的风险缓释作用有限的授信业务,必须加强对受信主体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还款能力和意愿等方面的审查。
第三,运用何种产品及产品组合。授信审查过程中应结合授信方案中的产品或产品组合情况,综合考虑授信的风险和收益。对于涉及专项打分卡的模式化项下产品或贸易融资产品,应综合考虑对授信客户的主体评级和对具体业务的债项评级结果。
第四,属于何种模式项下的授信业务。对于模式化项下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应根据具体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例如:担保公司担保项下的具体业务,在已批担保额度范围内,重点审查授信客户是否满足我行的基本准入标准及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并强调业务审批的速度和效率;联保模式的授信业务,原则上应对联保体成员企业的授信业务集中审查审批,综合考虑各企业情况后确定总体额度并合理分配。
符合模式化授信方案准入条件、有关授信资料齐全的授信,应做到随时上报、随时审查,在保证审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
六、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区域营销指引
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区域营销指引是总行中小企业授信政策在分行层面的具体体现和落实,通过梳理和明确目标客户群,指导各经营单位的市场营销工作,引导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存量业务机构的优化调整。
(一)区域营销指引的编制
各分行应在总行信贷政策原则下,结合当地区域特点编制中小企业业务区域营销指引。区域指引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1、加强对区域市场的调研
各分行应充分发挥经营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区域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三大目标市场”,加强对地方行业协会、担保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外部机构的系统性营销,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保证区域营销指引的可操作性,为我行中小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中小企业模式化经营管理
模式化经营是我行推进中小企业业务的基本方向,各分行应从区域、客户、行业和分支机构经营能力等多个维度出发,认真筛选模式化平台和目标客户群体,设置授信准入标准或信用防火墙,通过模式化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授信成本、有效控制授信风险。
3、加大存量结构调整力度
建立合理、有效的客户退出机制,是保障中小企业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指引应对低质量、特别关注类客户和不良客户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授信风险。
4、切实发挥业务联动作用
各分行编制指引时应充分考虑业务联动的需要,加强行内部门之间以及与XX集团其他企业之间的业务联动,以资产业务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同步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业务综合收益水平。
(二)区域营销指引的执行
中小银行业 篇6
关键词:技术效率;超效率DEA模型;村镇银行;产品与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4-0046-05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是如何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它们的发展和扩大。村镇银行作为银行金融机构的试点机构,机制相对灵活,依托原有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各方面的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供给渠道,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效率的角度探索村镇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原因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创新思路和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业绩和发展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由于银行和制造商不同,其主要功能是经营货币商品来引导社会资源配置,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
由于村镇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担保和抵押方式创新不足,信贷成本较高,信贷审批流程繁琐,因而普遍研究认为其效率比一般商业银行要低。广东省首家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是目前全国资本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截止2012年底,小榄村镇银行的贷款总额就达到11.42亿元。小榄村镇银行在过去五年内增设了4个网点,未来2年内计划再增设5个网点。其经济效益和规模位于国内所有村镇银行的首位。本文通过对小榄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或农信社)的比较,试图解答是否排在全国领先的村镇银行的效率依然相对比其他商业银行低,并对实证研究的结论给出解释,试图为其他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二、超效率DEA模型原理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缩写),即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一种线性规划技术,通过对多种投入和产出的明确考虑,使多个提供相似服务的企业之间的效率得以比较。这种分析方法将多个投入和产出转化为效率比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到相同的货币单位,避开计算每一个服务的标准成本。测量比较效率的DEA模型可以清楚地说明投入和产出的组合,比一套经营比率或利润指标更具有综合性。1978年,Charnes、Cooper和Rhoades提出了DEA最传统的模型——CCR模型(1)。这个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以线性规划方法界定生产边界,然后测量每个样本,即DMU的相对效率。凡是落在生产边界上的投入产出的组合是最有效的,其效率值是1。没有落在生产边界上投入产出组合则效率相对较低,效率值结余0和1之间。
用DEA方法进行比较效率分析时,有可能出现多个研究样本同时有效即计算得出的效率值同时为1的情况,而CCR模型无法对同为1的DMU再做进一步比较分析。于是Andersen和Perterson于1993年提出DEA的超效率(Super-Efficiency)评价模型,可以对这些有效单元进一步进行比较分析。
(1)
传统的DEA模型在对样本效率进行评估时,样品中的决策单元包含在所有决策单元的集合内;相反,超效率模型将该决策单元排出在集合之外,使用其它决策单元投入与产出的线性组合代替。事实上,这个模型只是在对有效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去掉了效率指标等于1的约束条件,此时会得到大于等于l的超效率值。这种方法解决了同为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比较分析问题,它对本身并非有效的决策单元无影响。
综上所述,DEA模型针对的是一种相对效率,用于比较各个DMU之间的技术效率。因此,本文通过超效率的DEA模型,研究小榄村镇银行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之间技术效率的对比,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基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符合选择标准的25家中小商业银行或农信社中随机选择5家中小型商业银行或农信社与小榄村镇银行进行比较,它们分别是嘉兴市商业银行,大同市商业银行,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东莞农商行,南海农村信用社,广州农商行。选择标准主要是:各个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特别是小榄周边地区)以及由政府发起并且成立不久的总资产在20亿以内的地方商业银行。理由是,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的业务主要也是针对农民,与村镇银行有着相同的目标客户。同时,农信社和农商行成立时间较长,有充足的管理经验、成熟的制度和较为庞大的客户群体。小榄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当,这些地区的农信社和农商行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另外一方面,有政府发起的地方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和小榄村镇银行建立的背景类似,但它们与小榄村镇银行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向农民客户进行倾斜,主要的目标客户都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和城镇居民,并且它们成立时间大多比小榄村镇银行早10年以内,因此可以作为一项纵向的比较。
(二) 投入产出变量的界定
1.投入指标:利息支出与非利息支出之和、资产总额
我国银行的利润一部分来自存贷利差,一部分来自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从银行支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利息支出通常占银行经营成本的80%左右,非利息支出主要包括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和手续费等,可以用来分析一定产出水平下银行成本的消耗程度(刘瑞波、张小霞,2012);而资产总额能更进一步的反应银行自身的资源情况。
nlc202309051223
2.产出指标:利润总额
将利润总额作为产出,能够体现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为商业银行的最终收益,包含了所有经营性收入,能够充分反映商业银行产出获利的综合能力。
(三)投入与产出导向模型的选择
效率水平是由决定生产过程投入产出关系的技术水平或技术状态决定的,按照分析角度的差异,DEA可以分为两类:一、投入导向模型,是指在产出固定的情况下,使投入最小化的线性规划问题;二、产出导向模型,是指在投入固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本文研究从投入导向模型入手,研究包括小榄村镇银行在内的各个银行在既定产出下,现有投入水平在投入可行域中的最大压缩程度。
(四)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向银行样本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带入模型中,通过DEA Solver Pro 8.0的软件计算出各银行从2010年到2012年的技术效率。通过整理之后,得出各银行技术效率统计和排名以及各银行2010-2012技术效率图:
1.从总的趋势来看,小榄村镇银行的技术效率在震荡提升,处在最高的位置,其平均值为1.06,在7家商业银行中位置最高,而且3年平均效率要比第二的萧山农村合作银行高出接近10百分点。
2.从每一年来看,2010年小榄村镇银行的技术效率只位列第五,但是从2011年开始,小榄村镇银行的技术效率便上升到第一位,效率数值接近1.43。在2012年数值有所回落,但有可能是因为2012年其他银行的效率有所提高,如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和东莞农商银行都超过了1,然而纵向比较依然是第一位。
3.总的来说,尽管大部分银行在三年内效率数值处于震荡状态,但各个银行每年的排名相对稳定(除了2010年的小榄),因此能有效反映出各个银行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
图1 各银行2010-2012技术效率图
(五)对于实证分析结论的解释
从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小榄村镇银行规模比起其他银行来说规模要小,同时还要分担扶持农业,支持农村贷款的职责,但是并没有影响小榄村镇银行的经营技术效率。其原因还有很多方面的。
1.政府和当地的大力支持
小榄村镇银行从成立到运行都与小榄镇政府的推动是分不开的。虽然九江市商业银行作为发起行并为最大股东,持有25%的股权,但控制股权的还是小榄镇的镇属企业,这些企业背后所代表的是小榄镇镇政府。另一方面,在小榄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小榄镇当地媒体就对其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给小榄当地居民留下属于自己小榄镇的银行的这一印象。因此,小榄村镇银行被深深的打上了“小榄”的印记。同时,小榄是一个轻工业重镇,金融资源十分丰富,受到本土情结的影响,许多本土企业愿意在小榄村镇银行办理各种存贷款等业务,这也为小榄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小榄村镇银行的产品和制度创新
小榄村镇银行在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均有较为出色的表现。就产品创新而言,小榄村镇银行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开发了多种贷款品种,如“农家乐”“易得金”等;另一方面为了支持社区经济的发展,小榄村镇银行在涉及农业贷款和社区建设上给予全额保证和最优惠的利率价格。对于中小企业,还专门设立不同种类的授信品种如“存货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小榄村镇银行对农户担保制度方面的创新也表现出色,除了一般的多户联保和在经济联社存入保证金等手段外,小榄村镇银行还创造性的与社区联合,使农户可以通过社区将自身自留地的使用权进行抵押,这有效解决农民无物资抵押贷款的困境。
3.小榄村镇银行高效的审批程序。
小榄村镇银行自成立其就建立了有效的审批程序,具体来说一般调查和审查只需要3天就可以完成,而项目贷款的调查和审查也最多不超过1天。对于一般小型贷款,3天之内便可发放;假如数额相对较大,从审批到发放也在10天之内。这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王明明,2009)。
以上3个方面不仅使得小榄村镇银行可以有效解决农业贷款本身给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使得其与同业竞争中优势凸显,增强了其管理和创新方面的效率
四、总结和建议
银行的效率是基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衡量的综合效率,并不是简单的对比成本与收益,且这种投入和产出包括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两部分,它不仅体现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也体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如何提升银行的效率对于银行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榄村镇银行与其他中小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其技术效率未必一定比一般商业银行要低。尽管村镇银行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在解决农业支持对效率的不利影响方面,小榄村镇银行的表现极为出色,这也可以给其他村镇银行带来借鉴的作用。因此,就提高村镇银行技术效率方面,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客户群体的角度看,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比较局限,主要是农户和当地中小企业,因此主要业务也是小额贷款。 村镇银行的贷款额度较低,而两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只需要根据借贷人的信用状况,而不需要实物作为抵押进行担保。同时,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且一般比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低。所以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受到了限制。因此,村镇银行需要大力创新产品,对尤其是对农户的担保制度进行革新,有效的降低农业贷款的不利因素,从而提高贷款的效益,降低成本。
2.村镇银行由于建立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因此需要更多的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模式,提高内部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加运营效率。尤其在审批方面节省时间和流程,加快贷款流程周期,逐步提高整个村镇银行的管理效率。
3.多方面开拓客户资源。尽管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扶持农业,但是笔者认为,加大村镇银行对于民营企业客户的开发,能更有效的增强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由于大部分村镇银行都是与所属地区和政府息息相关,往往能获得民营企业的信赖。而增加村镇银行的客户源,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也会影响到农业贷款上,使得村镇银行有能力在农村贷款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最终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峻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
DEA分析[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刘瑞波,张小霞.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
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01).
[3]王明明.“错位”竞争显特色——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
发展纪实[J].中国金融家,2009(12).
[4]刘田田.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时代金融,
2012(23).
[5]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2010(07).
[6]庄新田,孙燕,李冰.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银行业效率研
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03).
[7]李延春,杨海芬,赵邦宏.基于DEA方法的村镇银行效率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J].西南金融,2012(07).
(责任编辑:汤钦乐)
中小银行业 篇7
SWOT分析是分析企业竞争力、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中,S(Strength)、W(Weakness)分别代表内部的优势和劣势、O(Opportunity)、T(Threats)分别代表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近年来,中小法人银行发展较快,资产及存贷款规模占据中国银行业的1/3左右,已经成为银行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拼图”,是小企业服务的“主力军”[1]。但同时,业务的迅速增长也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1 河南省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发展现状
当前,河南省各中小法人银行的信息系统架构体系初步搭建,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中小法人银行的业务运行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效应最大化[2]。从信息化发展阶段上看,“综合业务系统建设时代”已经结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代”开始起步。
1.1 信息化建设投资保持高位。
目前,各中小法人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的年度投资额占各机构年度利润约在3%左右,重大信息项目建设时,年度投资额可达全年利润的10%左右。如信阳商行的新办公楼机房装修,仅硬件投资就达到1382.51万元,占全年利润的12.07%。
1.2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各中小法人银行的中心机房基本都在国家B级标准以上,部分银行的机房按照A类标准建设。如郑州银行,在新办公楼建设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一方面提供自身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剑指”区域性异地灾备业务。
1.3 数据级的集成全面实现。
各中小法人银行在构建核心综合业务系统的过程中,逐步整合数据资源,实施集中管理,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2006年,河南省农信社完成了145个县级联社,6600个营业网点的数据上收和联网运行,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和通存通兑[3]。
2 河南省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的SWOT分析
2.1 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优势分析(S)
2.1.1 技术后发优势
按照后发优势理论,在国际、国内大银行信息水平较高的前提下,中小法人银行可以站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吸收、消化先进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绕过、避免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4]。
2.1.2 经营网点优势
中小法人银行的机构遍布城乡,在城乡结合地区以及农村具有先天优势,客户关系相对稳定,金融服务的触角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有效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业务系统优化和流程再造,可以使其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实现特色经营“精品化”。
2.1.3 银行卡业务优势
2008年,河南省农信社开展银行卡业务,凭其资源优势,仅用一年时间,发行量达到672万张,卡存款余额248亿元。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各自为战,业务开展并不充分,但如能通过信息系统互联,实现跨地区“通存通兑”,变“同质竞争”为“协同运作”,后续的增长潜力巨大。
2.2 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劣势分析(W)
2.2.1 资金实力劣势
虽然近年来中小法人银行总体经营形势较好,盈利能力提升,但单家机构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型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每年约在30-50亿元,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使其在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体系架构、技术运用等方面占尽先机。
2.2.2 科技人才劣势
从河南省的情况看,除农信社、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其他城商行的科技人员基本在10人左右,其中核心技术骨干只有2-3人,技术力量的孱弱,使得银行不得不过度依赖外包。同时,不相容岗位的兼岗、并岗情况普遍,一方面不符合内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存在核心人员离岗的风险。
2.2.3 管理水平劣势
中小法人银行的信息科技治理缺失,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健全,信息科技部门的地位不高,业务与科技的结合不够,应用科技创新的能力不足。同时,缺少先进的信息科技管理理念和技术,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问题管理等相对薄弱或缺失,由于内部因素,这些固有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3 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机遇分析(O)
2.3.1 政策环境机遇
当前,三农、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和金融服务,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中小法人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以高效、完善、安全的信息系统支持业务创新与发展。
2.3.2 竞争削弱机遇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机构改革,大批县(市)支行及其附属机构被撤并,而股份制银行主要布局在大中型城市,机构的分布给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空白,金融市场的细分,给中小法人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动力。
2.3.3 信息技术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按照摩尔定律,硬件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有利于中小法人银行控制信息化的成本。软件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更新,趋于成熟,能够尽大限度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2.4 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威胁分析(T)
2.4.1 竞争对手实力的威胁
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大力推动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管理信息阶段,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实施流程控制,辅助科学决策[5]。而中小法人银行尚处于数据集中管理、联机操作阶段,面临完善系统架构、维护现有系统、推进新系统上线“三方面”的压力。
2.4.2 信息化供应商的威胁
由于中小法人机构自身科技实力不足,当前,河南辖内的中小法人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基本都由同一公司开发并维护,银行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谈判能力较低,处处受制于人。同时,由于各行都采用相同的系统版本,一旦系统故障,影响范围可能较大。
2.4.3 灾难性事件的威胁
当前,中小法人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较多。对于地方性银行来说,由于经营区域所限,很难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异地灾备系统,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一旦数据严重受损,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3 河南省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发展策略
根据SWOT分析,可以形成四种内外匹配的战略,即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ST战略: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WT战略: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通过对河南省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发展的SWOT分析,结合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性”协调发展的要求。中小法人银行信息化建设应采WO战略,即: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弥补内部弱点。
3.1 抓住历史机遇,加速发展
中小法人银行应充分发挥在“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中的天然优势,找准市定位,拓展业务规模,增强自身实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发展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中间业务,突出特色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改善内部管理,打造信息化平台下的流程银行,实现中小法人银行在信息化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3.2 正视自身劣势,逐步化解
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不断加大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实施信息科技人才战略,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和系统架构,推进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科技的服务支撑能力。同时,吸收借鉴先进银行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先进理念,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加强科技风险防范,推进问题、事件管理,做好应急管理,确保风险可控,应对有序。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的中小法人银行为例,运用SWOT方法,全面分析银行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中小法人银行的信息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法人银行,信息化,SWOT
参考文献
[1]肖远企.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J].中国金融,2010,(3):20.
[2]骆炎平.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银行经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101.
[3]高军.以信息化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J].经济师,2006(,3):278.
[4]徐莎莎,黄春兰,盛杰.后发优势理论研究述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22.
中小银行业 篇8
长期以来, 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金融业管理部门和各家金融机构都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制度与服务产品, 使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今, 受通胀压力的影响, 为稳定物价, 国家实行严控的货币政策, 从2010年至2011年6月20日, 央行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至此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 银行可供放贷资金减少。在人民币升值, 劳动力成本上升, 融资困难和国际大宗商品快速涨价等因素的影响下, 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快速下降, 促成了今天中小企业的窘迫处境, 在东南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连连被曝资金紧张“陷入危机”。
为推动银行业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 银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 出台十项优惠政策“松绑”小企业贷款, 这将有助于提升银行对小企业的扶持热情。
2010年银监会针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两个不低于”政策要求, 即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同时增量不低于上一年。据统计, 截至2011年4月末, 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 (含票据) 达到9.45万亿元, 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8.8%, 较年初增长7.1%, 比全部贷款增速高0.6个百分点。同时, 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6225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增522亿元。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2395亿元, 比年初减少1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1%, 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尽管如此, 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贷款困境, 因此, 单项政策可能很难撬动银行趋利避害的行为, 各级政府应结合区域经济特征, 出台相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同时在金融政策与管理方式上还要进一步创新, 激励银行业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与管理。
一、配合银监会的《通知》, 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各类相应的机构, 实现服务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组建由政府出资或直接控制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专门负责为起步初期, 缺乏资金但又有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低息贷款, 或者有商业银行配合政府给予政策目的的特别贷款等, 从而解决中小企业初期发展的资金紧张。
2.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恢复中小企业的活力, 增强中小企业的实力, 进而拓宽融资渠道, 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问题。
3.加大创新金融服务的力度, 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和难度, 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 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商业性融资。目前,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单一、规模小、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导致风险承担能力低;尚未建立再担保与再保险机构, 制约担保行业发展。要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 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 建立财政资金补偿制度或者通过资本金增值, 扩大资金规模, 完善资金补偿机制;还要建立起再担保和再保险体系, 实现全国性、省级和地市的逐级担保, 对担保责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再保险, 从而消除担保机构后顾之忧, 分散风险。
4.监管部门要鼓励实现跨机构的合作, 这将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加丰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拓宽融资渠道, 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
二、采取各种措施, 优化区域融资环境, 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及业务桥梁, 增强风险控制措施与手段
1.监管业及商业银行应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及政策制定, 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时, 可以取得选择优质客户的先机, 锁定服务目标客户。同时借助政府出台的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 以及各类中介机构、担保公司等的作用, 可以促使企业按期还款, 提高企业守信意识及分散银行风险。
2.协调好银行与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关系, 取得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税单、报关单、进出口业务量等。另外还要对企业的现金归行的情况, 包括老板的账户归行的情况及企业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及社区对小企业的信用评价, 周边对他的评价等进行了解, 因为周边对他的信息情况往往比金融机构更容易掌握, 更加有利于客户的识别和判断。
3.发挥行业协会或商会的作用, 是银行拓展目标客户的最有效渠道之一。商业银行以特别会员身份参与活动, 既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又能广泛地宣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4.注重大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的分析。银行通过分析核心企业供应链是否稳固及目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可允许核心企业筛选推荐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借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 满足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不仅让中小企业得到实惠, 而且能够提升供应链整体质量及稳固程度, 银行在供应链各阶段的融资产品得到封闭性转化, 使供应链中伙伴式优质客户群体不断壮大。
三、建立完善较为科学合理的小企业信贷业务定价与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与大中型企业业务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价格, 只有用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 对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 就必须用利率杠杆来选择客户、选择市场。本人认为, 为了使贷款定价目标与银行整体业务发展目标一致, 小企业贷款无论选择何种定价方法, 均应考虑下面几项因素:融资成本、运营成本、信贷风险补差 (包括客户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期限调整补差、资本回报、利息支付方法、资金供求状况、同业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以及银行的发展战略需求。
从财务会计的角度, 收入等于成本费用加利润;按照这一基本原理, 综合上面分析的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定价的考虑因素, 结合风险调整要求, 可以得出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为: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营运成本率+贷款预期损失率+期限调整]+[贷款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信用评级调节系数× (经济资本成本率+经济资本回报率) ]/ (1-营业税及附加)
基于小企业“单笔金额小、用款期限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 小企业贷款的营运成本率、违约概率可能较高。因此, 小企业的目标定价总体上可能高于大企业, 这也符合“高风险、高收益”和“收益覆盖风险”的市场准则。在实际运用中还应该结合具体客户情况、市场竞争形势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当地的实际情况等作适当的系数调整。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化管理, 构筑从营销服务、授信管理、产品组合到企业升级等的全过程服务管理体系
1.建立功能齐备、反应迅速、贴近客户的中小企业经营机构和运行机制。中小企业的结算与融资具有“短、急、频、快”的需求特点,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批发业务, 中小企业客户业务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必须将经营中心下移, 建立“条线负责、分块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专门负责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直接经营和管理。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中小企业经营中心的运行机制, 明确界定各级中小企业经营中心职能, 落实经营计划、营销推进、客户评价、授信审批、信贷执行、风险监控、客户服务等工作, 从管理机制上满足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实际需求。
2.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 实施“工厂化”管理, 提高经营效率。实施“工厂化”运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业务流程的再造, 要合理划分业务操作阶段, 细分业务操作环节, 对每个环节涉及的操作人员、业务职责、品质标准、考核评价等进行清晰界定, 流水作业。
3.加速培养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人才, 逐步构建专业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 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名牌客户经理、精细风险经理和专家型理财顾问是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目前, 个人高端客户已有了专业理财师和产品经理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而专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客户经理很少, 加之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使信贷资产面临的风险较大, 因此, 逐步构建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 有利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
五、加强多方合作, 完善监管机制, 将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 降低贷款集中度, 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1.在信贷紧缩, 而融资需求依然旺盛的市场环境中,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受到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通过调整信贷期限, 加强与创业投资机构、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的业务合作, 发挥不同特点的机构优势, 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将成为有远见的商业银行的主动选择。
2.我国现行监管考核体制下的指标, 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专项管理制度, 缺乏针对性强的“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经营大型客户的收益和风险责任相比, 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贷小不如贷大, 管多不如管少, ”的经营思想, 不利于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建议根据中小企业业务的具体风险状况, 提取法定准备金和超额风险准备, 并在此基础上, 鼓励各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业务的超额收益贡献, 可按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基金, 以应付突发的风险损失。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 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 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以此提高经营中小企业信贷的积极性, 促进对中小企业的全面金融服务与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目前的生存状态,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各类相应的机构, 实现服务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 要建立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小企业信贷业务定价与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加强多方合作, 完善监管机制, 将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 降低贷款集中度, 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中小银行业 篇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但是,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造成的。它本质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在金融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点多面广,企业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市场风险大。因此,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的交易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使得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的交易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因此,金融结构,特别是大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这不仅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根据斯蒂格利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中小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由于贷款人对于借款人的项目情况及其经营管理水平不可能非常了解,只能根据市场的平均风险状况开出相应的贷款条件。因此,潜在风险大的借款人可能包装自己,积极借款,甚至冒险愿意接受一些不利的利率待遇、期限安排等条件以争取贷款;而实际上运营安全的借款人也不得不同样接受这种相对苛刻的贷款条件,这就增加了自身的财务负担,降低了效率,有的甚至退出借贷市场。于是,市场上就只留下了运营状况不好的中小企业进行借贷活动。当银行了解这一现象后,又会进一步提高贷款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逆向选择”。同时,当借款人获得贷款后,部分企业可能无视风险因素的存在而过分扩张自己的投资,甚至破产也在所不惜,这就形成了“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就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和银行的贷款风险。面对市场失灵导致的这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各个金融机构信息生产能力不足和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局面,政府显然有责任通过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由于政策性银行在政策信息方面经常处于垄断地位,信息生产能力最强,可以为其它金融机构提供帮助,降低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平均水平。因此,建立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同时,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不仅可以补充商业性投融资活动的不足,还可以引导商业性投融资活动,以较少的政策性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金,从而成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活动介入到某些产业或者开发项目,意味政府向商业银行传授了一个信号:即国家要大力支持和发展这些部门。此时,商业金融跟进,既可以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高收益。一般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处于成长前期、发展前途不明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表明了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扶持意向,从而增强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当商业性金融机构对某一产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就可以逐渐减少其投资份额,把该投资领域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转而扶植别的行业,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投资取向的倡导和诱导机制。
二、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运作状况
在国外,通过政策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的是德国和日本。
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政策性银行。该银行成立于1948年。其特点是:以长期贷款为主,一般为10年至20 年,贷款利率固定,由于利率高低在申请贷款时已经确定,就为企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了安全感;另外,考虑到建设期内没有收益,项目建设的前三年可以不偿还本息。复兴信贷银行的运作机制是通过当地银行将贷款直接转到企业。企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当地银行申请贷款,申请银行将企业申请与本行所作评估一起递交复兴信贷银行审查批准。这种运作方式的优点在于:当地银行比复兴信贷银行更了解申请者,一个同客户有长期联系的银行可以依赖他们的专业知识对投资商的贷款信誉及其特殊情况做出更准确的估价,复兴信贷银行也随时和这些商业银行所组成的网络保持联系;银行传递系统保证了复兴信贷银行的附属性,复兴信贷银行的长期贷款成了这些商业银行业务上的重要补充。
在日本,战后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离不开当时日本政府组建的相当完备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发挥的支持作用。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最为重要。中小企业金融公库1963年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主要业务范围是对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资金贷款、协助发行企业债券、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公司提供长期资金贷款、为向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业务的租赁机构提供长期贷款。国民生活金融公库是政府出资设立,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事业资金贷款等。贷款项目有普通贷款、经营改善贷款,以及参与政策项目的经营安定贷款、IT发展贷款、事业开展援助贷款等。商工组合中央金库1956年由政府与中小企业组合共同出资设立,其中政府资金占79.75%。业务主要是发行商工债券以及吸引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日本上述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机构分工细密、专业明确,并且附有信用保证协会制度和中小企业信贷保险制度的配套支持,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有立法支持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德日两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活动对市场机制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引导作用。这种政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在中小企业金融领域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此外,坚持资金运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不违背资金有偿使用原则前提下,体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态度,保证了贷款的社会经济效益顺利实现。
三、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处于转轨阶段,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环境、组织体制、资金来源与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时,在制度设计上必须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设立运行的良好经验,避免以前政策性银行所走的弯路。
首先,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要确定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政策性资金的有效供给。要增加财政性资金来源比重,建立一种由财政参与,以财政为后盾的资金筹措及保障体系。 要积极争取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获得低息优惠贷款,在国外发行债券和筹措国际商业贷款,筹集低成本资金。同时,要增强市场融资能力,使政策性金融逐步成为一种可以进入公开市场的交易工具,从而吸引其他金融机构积极认购政策性金融债券。
其次,通过对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考察,笔者发现它是一个以中小企业政策性贷款机构为核心,并且涉及政策性担保、风险投资和信用征集建设的庞杂体系。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而建立起一个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可以有效应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同时,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参考国际通行诚信体系指标并结合中国国情,出台国家统一的诚信评估标准,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要坚持业务功能的多样化。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的同时,还应开展担保业务和咨询支持业务。我国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担保支持,政策性银行将担保业务开展起来能够以较少的资金调动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巨大资源。咨询支持业务主要包括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规划,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信用、管理等难题,为其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和业务指导。
第四,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如果政策性金融机构不能深入到地方的话,在信息取得、资金调配等方面将面临很大问题,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需求,业务开展也会受到限制和影响。结合规模控制、节约成本的考虑,我们可以设想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咨询机构开展业务,采用协作或外包的方式同它们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机制。
第五,要强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风险防范、管理和控制,确保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的安全与稳定。要科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并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的单项法律制度。要根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定业务,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和评估制度。
第六,要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国家财政要根据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计划安排利差拨补计划,并纳入财政预算;要根据国家对政策性贷款利率的功能设定及时调整贴息率;可以根据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经营需要,合理确定经营费用补贴。
摘要: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金融结构,特别是大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因此,借鉴国外德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性银行
参考文献
[1]纪琼骁.麦克米伦欠缺与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J].金融研究,2003(07).
[2]张润林.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探析[J].经济问题,2004(01).
浅析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 篇10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小银行迅速崛起并迅速发展, 给我国银行业注入了全新的观念和思想, 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大银行垄断的资本结构, 进入了全面竞争时代, 使得我国银行业的综合效率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截至2012年底, 我国中小银行机构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13家、城市商业银行137家、农村商业银行297家、农村合作银行210家、农村信用社2646家。从2003年以来, 我国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占整个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例不断增加, 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从总资产增长率来看, 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要比中小银行的总资产增长速度慢很多, 尤其是中信银行, 2011年的总资产同比增加32.89%, 达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数据显示, 我国中小银行的风险控制状况整体要好于四大行, 不良贷款余额总量也要低很多, 但不良贷款率要比外资银行高, 因此, 我国中小银行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外资银行相比较还是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二、我国中小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市场定位不清晰
我国的中小银行和发达国家的中小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 没有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没有找准自己独有的市场定位, 只是盲目地跟随各大银行的发展战略, 一味地与大银行抢市场、争地盘, 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抛诸脑后, 舍本求末, 最终与大银行的差距越来越大, 无力抗衡而导致其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发展前景堪忧。
(二) 与国有控股银行的差别政策待遇
首先, 中小银行业务设置和拓展方面受到歧视, 无法开展证券投资、买卖国债、房地产租赁及信贷等业务。其次, 中小银行无法通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市场化手段进行资金余缺调剂, 使成本和收益不对等。最后, 中小银行无法通过资产剥离或者重组的方式对其不良资产进行清收化验, 仅能依靠其自身的努力。
(三)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抗风险能力差
我国中小银行网点设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还没有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设分支机构。然而, 中小银行由于规模小、网点少、营业额低、综合能力不足等原因, 使其在金融服务覆盖率和业务规模拓展空间都十分有限。这就制约了其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以及资金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改善, 使得原本就竞争力不强的中小银行生存困难, 存款有进一步向四大行集中的趋势。
三、我国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 打破区域发展瓶颈, 进一步优化市场定位
在进行市场定位时, 中小银行要将自身的条件和特色与能力相结合, 并找准金融服务的方向, 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 在对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细分前提下发展优势项目。同时, 中小银行要转变以往的经营模式, 开创新的业务品种, 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改进服务观念, 利用经营灵活这一特点, 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服务;利用其零售业务优势, 发展个人信贷这一领域, 以实现中小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二) 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优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可适当放宽, 机构设置的区域限制更为宽松, 并扩大其生存空间;住房公积金及资本保证金的存款准入资格进一步放松;逐步放宽基金和非银行金融产品代理等中介业务的准入限制;鼓励中小银行并购重组, 推进中小银行积极健康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中小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 提高资产质量
中小银行定位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信用水平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较差, 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更大。提高资产质量不仅要提高贷款质量, 降低贷款的呆账率, 但也要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考虑设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接受和管理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和重组, 中小银行内部要建立专职部门, 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重。
(四) 大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机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 牢固树立创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二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电子信息技术平台使用, 使中小银行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风险控制功能创造条件。三是防范各种金融创新风险。继续引进新的金融产品, 以满足各种需求, 使银行的各种创新风险得到更有效的识别和防范, 以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清松.我国中小银行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发展方向[J].全国商情, 2009 (18) .
[2]尚福林.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J].中国金融, 2012 (3) .
“科技银行”助力中小企业 篇11
首家科技银行落地上海
12月中旬,浦发硅谷银行在上海举行运营庆典,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家专注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的银行正式开始为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美国的硅谷银行一直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也拥有了诸多成熟的运营经验。如硅谷银行有选择地支持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注重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如要求银行的所有客户必须是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并与客户签订以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的担保协议。在产品的设计上也是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重点,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如在企业初创期以提供中长期贷款、引进投资者为主,为扩张期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资金管理,为全球化的企业提供全球服务、并购指导等,形成了金融服务的生命周期。
作为国内第一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的目标客户锁定为科技创新企业,覆盖行业主要包括:硬件、软件、互联网、移动、消费科技产品、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等。
但是,作为1997年以来第一家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的合资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的发展亦需要受到多重监管政策的制约,按照银监会的规定,新成立的中外合资法人银行在3年之内只能从事外币业务,不可从事人民币业务,因此浦发硅谷银行目前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各种在岸美元金融服务。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浦发硅谷银行将向客户提供定制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客户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浦发硅谷银行专门配备了“早期”和“成长期”团队,向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此外,浦发银行将向浦发硅谷银行提供上海乃至中国市场的资源和经验,并在后台营运和IT系统上提供支持。
银行专设科技型支行
浦发硅谷银行的成立开创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模式,而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多家银行已经推出“科技型支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记者了解到,科技型支行直属于总行或分行,通常选择在高新科技园区周边,从地理位置上与目标客户群体临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需求,科技型支行的产品也摆脱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开发出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贷款等符合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特点的贷款产品。而科技型支行也培养出专业的团队,设置专门的审贷流程、授信额度、风险管理政策,对员工采用不同的考核制度。
中小银行业 篇1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一种方向和目标的确定。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正像在传统的工作方法中关于要过河必须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一样, 只有解决好措施和方法后, 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战略定位才能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解决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中小商业银行要有专门经营中小企业业务的机构
中小商业银行已经用战略眼光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领域的前瞻性资源投入。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来讲就是首先要加强对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领导, 在组织上得到落实, 依靠这个组织去研究动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制定方式、方法和策略。根据市场和相关部门的要求, 引领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目前在全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中已经有不少这方面成功的做法。比如:中国民生银行, 2007年民生银行全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改革, 通过改革, 民生银行的公司业务已经上收到总行事业部和分行, 支行专心做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2008年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部门, 专门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北京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前、中、后台运营模式, 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集约化管理, 持续推动了中小企业产品盈利能力提高。2009年,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揭牌成立。除中心下辖业务直营团队外, 浦发银行还有11个中小企业专营团队分布在杭州地区, 实行集约化经营和专项考核, 确保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中心还将通过推行中小企业专职审贷制度, 缩短审批流程、扩大基层机构审批权限等办法, 简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操作手续, 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管理统一、授信统一和风险防控统一为手段, 致力于全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经营管理,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同年, 北京银行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将小企业中心升级为中小企业事业部、分行层面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部或团队, 支行层面成立中小且专营支行, 建立起具有北京银行特色的总、分、支三级中小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宁波银行是全国经营业绩较好的城市银行, 2008年全国177家商业银行排名中总资产排名29位。宁波银行进一步明确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设想, 将中小企业服务从公司业务中独立出来, 成立了与公司银行并立的零售公司部, 专司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 宁波银行中小企业开户数44028户, 增加19380户, 存款61.44亿元, 增加33.55亿元;贷款43.68亿元, 增加19.94亿元, 增速达45.7%。效果明显, 经营业绩非常突出。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
在中小商业银行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中要突出建立一支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管理科学认为, 在管理物与管理人的实践中, 对人的管理总是放在第一位的, 因为对物的管理是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选拔培训、学习、实践和交流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并注意把专业、优秀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放到关键性的工作岗位上。北京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集合专业快捷的审批、全面系统的产品, 周到细致的服务要素, 建立一支服务中小企业的“小巨人”团队, 该服务团队包括前台营销团队、中台审批团队和后台管理团队, 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服务效果。北京银行重视服务中小企业的团队建设的做法值得提倡。
三、服务中小企业需要着力打造适合中小企业特色的金融产品
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量体裁衣”的格言, 这些格言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把其中的道理用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服务和开发一定会受到启示, 我国地域广阔, 中小企业在经营环境、规模大小、行业差异、经营范围、品种, 企业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都不尽相同, 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也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打造其适应的产品, 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能保证中小银行的产品做深做细, 做出特色, 最终做出成效。2008年开始, 不少商业银行加强金融产品的研发, 不断推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产品, 如北京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产品持续创新体系, 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产品, 不断深化和丰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的内涵。徽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行业特征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深圳平安银行引进了先进理念, 加强贸易融资现金管理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及服务, 利润贡献度不断增长, 打造了“盈动力”等特色品牌。淄博市商业银行结合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 推出了“仓单质押贷款”、“联保小额贷款“等组成的中小企业创业贷款产品组合, 吉林银行推出小额商铺抵押贷款、杭州银行推出了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等。以上中小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研发、推出的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实践表明, 中小商业银行创意性打造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做法是一条成功之路, 值得推荐。
四、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
服务中小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多年来, 这个主题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推出了中小企业特色服务, 上海银行在丰富小企业“成长金规划”品牌内涵的同时, 推出了小企业融资“无忧服务”降低了小企业融资成本。上海银行还致力于加强多层次担保体系的建设, 按照专业化思路全力打造“小企业金融规划师”队伍, 逐渐形成了小企业业务领域竞争优势。长沙银行每年坚持银企座谈会, 了解小企业需求, 向小企业推介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少商业银行不断转变经营理念, 变“坐商”为“行商”,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营销。北京银行推出了“小巨人”中小企业产品。还有众多银行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通过网上银行服务, 使中小企业客户了解到业务方面的政策、措施、品牌服务, 提高融资效率。
中小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优质服务要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 必不可少。首先要有做好服务品牌定位, 让客户清晰的识别和记住品牌的特征和核心价值;质量战略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和核心;中小商业银行要苦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宣传的过程中要突出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找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情感和交流, 让客户在极短的时间里对该客户产生认知感。品牌就是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下聚集着一大批对该银行品牌有认知感的客户, 定能给这类中小银行带来丰硕的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一些聪明、有胆识的中小银行都在努力实施品牌战略, 尤其在服务中小企业中践行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防范机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小商业银行处于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原因, 服务中小企业的热情很高, 但也应清楚地看到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不少地方处于无序状态。企业的管理还不规范, 在财务管理上还很薄弱、信息上不透明、信用等级不高, 还有不少企业属于高能耗、污染重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更应看到目前中小企业的更新周期正在缩短, 现每年大约有6-7万个中小企业倒闭, 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上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这些都给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顾虑。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时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 进而建立防范机制显更为重要。
目前在国家尚未建立起可以为中小银行咨询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下的情况下, 中小商业银行要了解和掌握所服务涉及的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现状, 中小企业的市场和结构, 中小企业的信誉状况及管理情况等, 还应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当地对中小企业的政策, 扶持力度等, 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有价值的信息系统, 完善自己的防范体系, 以保证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专题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2]、鲍海静:《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 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杨宜:《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中小银行业】推荐阅读:
中小股份银行08-11
中小银行转型08-31
中小商业银行09-10
中小型服务行业05-28
国内中小商业银行08-24
中小商业银行需求管理05-22
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条件07-30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05-21
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05-28
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宣传材料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