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面积

2024-10-16

中小面积(通用7篇)

中小面积 篇1

荣祥牌烧伤湿润膏又名美宝 (MEBO) , 是由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独家配置的治疗烧伤的新药, 该药具有清热, 抗炎, 止痛, 促进皮肤生长的效果。今将本科收治的96例烧伤患者使用美宝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基本情况

男60例, 女36例; 年龄1~52岁不等。

1.2 烧伤原因

沸水烫伤48例, 天然气烧伤20例, 火锅烫伤20例, 钢铁水烧伤8例, 汽油, 酸烧伤各6例, 火药烧伤4例。

1.3 入院时间

烧伤1 d内28例, 1~3 d 44例, 3 d以上24例。

1.4 烧伤程度

24例患者烧伤患者面积为1.25%~15%;烧伤程度在Ⅰ度至Ⅱ度 (有56例深Ⅱ度烧伤面积在0.5%~2.5%不等) , 均无呼吸道烧伤。

1.5 用药方法

来院使用1/1000新洁尔灭行创面清洁, 涂美宝于烧伤面, 按说明保持创面湿润, 行暴露至创面愈合, 其间未做大的清创, 创面明显感染和污染严重者配合使用抗生素。

2结果

全部愈合, Ⅰ度至浅Ⅱ度创面6~14 d愈合, 深Ⅱ度创面30~141 d愈合, 未植皮, 创面未留疤痕。

3讨论

烧伤湿性技术是让烧伤组织在MEBO的生理湿润环境状态下生长愈合[1]。近年来研究表明, 湿润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生长, 减少对新生组织及肉芽的刺激, 保持肉芽组织的湿润, 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 又能促进上皮细胞再生, 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减少瘢痕增生。湿润烧伤膏是一种中药制剂, 直接应用于创面, 不仅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减轻局部创伤所引起的全身反应, 又有效地阻止了创面水分的蒸发, 保持创面湿润, 又可在创面上产生主动引流作用, 促使坏死组织由表入里无损伤的通过液化方式排除, 保证了创面的始终通畅引流, 减少了液化物对创面的刺激。在我院用美宝治愈的96例烧伤患者, 系多种原因烧 (烫) 伤,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于传统治疗烧伤方法相比, 在愈合是时间上, Ⅰ度和浅Ⅱ度烧伤患者无显著差异, 深Ⅱ度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但使用中我们体会到该药具有以下特点。

3.1 使用方便

对无菌要求不严格, 对面部、, 会阴部等不好包扎的部位, 小儿不合作者, 炎热的夏天对耐包扎和烤灯者, 使用简单方便, 在指导下即可进行治疗, 减轻工作强度。不必强调严格的无菌条件及隔离, 减少对特殊病床需要及消毒隔离条件。

3.2 治疗效果确切

湿润烧伤膏具有活血化淤功能, 可改善创面及四周皮肤的血液循环, 使局部血流加快, 改善微循环功能, 局部新陈代谢加快, 增强创面的免疫功能, 为创面创造了细胞生长所需的生理环境。湿润烧伤膏在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同时, 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成、分裂、增殖及胶原纤维的分泌、排列具有调节作用, 从而减轻创面瘢痕增生。患者涂上美宝后, 创面疼痛很快减轻及消失, 并有凉爽舒适感, 减轻和阻止创面的进一步损伤, 不作经常和较大面积清创, 减轻患者的痛苦, 污染及感染的创面均愈合, 愈合过程中没有皮肤的紧绷疼痛感, 对深Ⅱ度的烧伤创面免去植皮的痛苦及取皮的创伤, 创面愈后光滑平整, 患者乐于接受。

3.3 安全无毒副作用

96例患者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反应, 无一例中止用药。

3.4 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长

在1例钢水烧伤2.5%的深度Ⅱ度烧伤患者拒绝植皮, 靠美宝治疗时间长141 d, 恐与钢水中的有毒元素对局部损害造成愈合延迟有关。

总之, 从本院使用美宝治愈的96例小面积I至Ⅱ度烧伤患者来看, 该药具有使用简单, 安全, 方便, 疗效确切, 不受条件限制等优点, 适合基层医院及家庭的患者使用。

中小面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58例中小面积烧烫伤患者58例为研究主要对象,分为每组29例的两个小组。观察组中女性14例,男性1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34.9±6.2)岁,平均病程为(12.9±5.1)d;对照组中女性12例,男性1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为(35.2±5.8)岁,平均病程为(13.5±6.3)d。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通常接受常规治疗,即清除干净创面后,在皮损区域上均匀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控制好厚度,通常为1 mm左右,1次/天,同时将创面的深度和部位作为基本依据,再给予暴露、半暴露或者完全包扎疗法。换药的过程中,应该去除原有药膏,坚持无菌原则,避免压迫和污染创面。观察组则运用中药烧伤药膏治疗,基本药方为黄连10 g、大黄8 g、地榆10 g、黄柏12 g、紫草12 g、当归10 g、金银花8 g、血竭10 g、白及10 g、乳香9 g、冰片5 g、没药10 g,将各种药材混合在一起,制成中药药膏。清除干净创面后,在皮损区域上均匀涂抹中药烧伤膏,控制好厚度,通常为1 mm左右,1次/天,1个疗程为3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通常将以下4个标准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①痊愈。治疗后,浅Ⅱ度创面完全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情况良好,且无任何感染和疼痛情况;②显效。治疗后,浅Ⅱ度创面基本愈合,深Ⅱ度创面愈合面积>70%,且无感染;③有效。治疗后,创面面积明显缩小,且剩余创面<30%;④无效。创面面积在治疗后无减少或者感染[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过1个疗程治疗,对照组4例无效,4例有效,11例显效,10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而观察组1例无效,3例有效,5例显效,20例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分泌物和红肿消失时间分别为(5.1±3.2)、(8.5±2.3)d;而对照组的分泌物和红肿消失时间分别为(12.5±4.6)、(16.2±5.3)d,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烧烫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创面的愈合速度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烧烫伤在中医学上被划分为“火疮”、“水火烫伤”、“疮疡”、“烫水伤”等范畴,其病理特点为火性炎上、火性炽热,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发痒、欣红、疼痛以及灼热等症状,中医在治疗烧烫伤时,通常坚持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基本原则,基本药方中的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大黄可以凉血祛瘀、清热解毒;紫草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黄柏可以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地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止血凉血之功效;当归可以润燥滑肠、补血和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宣风散热之功效;血竭可以生肌敛疮、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白及具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之功效;乳香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止痛;冰片具有清热散毒、开窍醒神之功效;没药可以消肿生肌、散瘀定痛,诸药合用,则可以充分发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之功效[2,3]。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黄柏以及黄连等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硷,能够对细胞进行抑制,使细胞的繁殖力遭到破坏,使毒性降低,比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对烧烫伤创面进行控制,降低感染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中药烧伤膏治疗中小面积烫伤,一方面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稳定患者病情,另一方面还能将治疗时间缩短,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韩玲,刘芳,郭玉吉.自拟中药烧伤膏治疗中小面积烧烫伤[J].实用医药杂志,2007,2(7):828.

[2]李彦秋,王东,王晓波,等.中药外用治疗烧烫伤进展[J].人民军医,2012,55(9):889-890.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片段 篇3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大小的概念。

【教具学具】

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不同的大长方形、小圆片和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片断】

1.充分感知,理解面积含义

师: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学生摸指甲盖、文具盒盖、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桌面)

师:刚才我们摸的面就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通过刚才摸一摸的活动,比一比哪个物体的表面最容易摸完?说说你的发现?

生:指甲盖的面。

师:为什么?

生:因为指甲盖的面小。

师:哪个物体的面最不容易摸完?为什么?

生:课桌的桌面,因为课桌的面要大一些。

师(小结):通过观察和摸一摸、比一比,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大小、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什么?叫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叫课桌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面积。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像老师一样说一说。

(学生举例)

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没有大小?

(师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长方形比圆大。

生:长方形比三角形大。

生:圆形比三角形小。

师:下面有两个图形,瞧瞧他们有没有大小。

生:没有大小。

生:因为它们不是封闭图形。

师(小结):封闭图形才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找一找长方形的面积?圆呢?三角形呢?

师:摸一摸长方形、圆、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摸图形,课件填充颜色)

师:谁能概括面积的定义?什么是面积?

(板书:面积)

师:能用一句话把这两方面连在一起吗?

师: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一遍)

师:书上用了一个什么字把这两方面连在一起?

(板书:“或”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看着黑板齐读一遍面积的定义。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心中有数了。教师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分开教学,通过大量直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探究比较,体验面积单位

(师介绍观察法和重叠法,课件出示△和○)

师:你能不能比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一样大。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师:再比一比,谁的面积大?怎样比?

生:把他们重叠在一起比。

师: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3.操作实践,认识拼摆法

师:大家学得这么棒,看!喜羊羊也来了,他带来一个问题,羊村要建一所大一点的“快乐学校”,你能帮助选一块大一点的土地吗?

(师出示A型地和B型地)

师:选一块大一点的土地,就是比较这两块地的什么?

生:两块地的面积。

师:用观察法比较一下?

生:比较不出来

师: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生:比较不出来

师:用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比较不出来,怎么办。

师:拿出你手中A型地和B型地的图形,小组合作摆一摆,看看谁的面积大?

生:A型地用了16个正方形,B型地用了15个圆形,但比不出两个图形的大小?因为图形形状不一样。

师:只有用相同的图形来摆,才能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A型地摆了16个正方形,B型地摆了15个正方形,所以A型地的面积大。

生:A型地摆了16个圆形,B型地摆了15个圆形,所以A型地的面积大。

师(小结):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选正方形来摆,也可以选圆形来摆,这种方法叫拼摆法。

师:如果要具体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什么图形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选正方形,因为正方形刚好能摆完整个图形。

生:用圆形来摆中间会有空隙,不能代表整个图形的面积。

4.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图形。

(课件出示:一号图形的面积由4个正方形组成,二号图形的面积由16个正方形组成)

师:猜猜谁的面积大?

生:可能相等。

生:无法确定。

师:我们亲自去看看。

(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先让学生观察,再用重叠法演示给学生看)

师:你猜对了吗?

师(小结):比较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数个数,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中小面积 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新知建构过程。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物体表面,动手涂色、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活动目标】

1. 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认识并体验常用的三种面积单位,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面积单位。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活动重点】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活动难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盒、方格纸、正方形纸片、橡皮。

【活动流程】

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在1分钟内,把你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涂色,看谁涂得又好又快。

(学生玩涂色游戏)

师:观察涂色纸片,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涂色纸片)

师:相互比一比手掌大小,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师(小结):纸片有大有小,手掌大小也不一样,我们说纸片的表面,其实是纸片的面积,手掌的表面也就是手掌的面积。

(师揭示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2.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感悟面积定义。

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和铅笔盒的面。

(学生摸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的面)

师:再摸一摸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结):通过观察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铅笔盒面的大小是铅笔盒面的面积。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表面吗?然后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

(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面)

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我们把它叫做面积。

生(齐读):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评析:现代数学教育理念指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上课伊始,教师从实物(课桌、数学课本)图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展示边与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一过程费时不多,感知的过程却鲜明生动,为后面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孕伏,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起到了为学生新知识作铺垫的作用。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到平面是一个面,平面有大小之分。有了这样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再去理解什么是面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体验面积大小。

师(引导):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一个绿色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可以借助每个小组准备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

(师展示方法:重叠法、割补法和正方形小方块、长方形小方块组拼法)

师(质疑):为什么不选用圆形纸片?

(学生动手探究)

师(小结):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课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面积的概念。

(3)探究面积单位。

(师引导学生说出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请从两个正方形里找出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拿出直尺量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再摸一摸它的边长。

生:边长是一厘米,面积是一平方厘米。

师:生活中面是这么大的物体有哪些?

(学生动手探究)

师:一平方分米呢?边长是一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一平方分米。

(学生做游戏:男生一边、女生一边,按顺序在地上的一张纸上站人,哪边站的人多获胜)

师:其实这两张纸都是一平方米大。

(学生举出生活中一平方米大的物体)

师:生活中要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课件演示:1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明白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或线段长短的,而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或图形面积大小的)

评析: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量、摸、说、玩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认识了面积单位。教学中,教师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延续性,这为后面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做好了铺垫,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了探究的乐趣。

3. 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一个火柴盒面的面积约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 )。

3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 )。

4一根电线杆高20( )。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

1有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厘米。

2有一条线段,它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3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4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

【活动评析】

本课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学生;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1. 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2. 学习需求来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了面积的意义,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

中小面积 篇5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每平方米售价高达几万元, 人们在购房时对于房屋面积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 但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往往存在差异, 给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带来了很多麻烦, 也给购房户传递了不正确的信息, 严重的造成纠纷对簿公堂。如何减小房产销售中房屋预售面积和实测之间的差异已经不仅仅是房地产公司关心的事情, 更关乎到百姓利益。因此, 做好对于房产预售中房屋面积预测和产权登记时的实测差异研究既有其学术意义, 又充满了实践意义。

1 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的概述

房屋预售面积指的是在商品房未完工之前, 依照相关规定, 预先测定的面积,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依据是:施工的图纸、实地的考察以及依据国家规定对房产面积的计算。房屋预售面积可以作为房地产企业在房屋销售时向买房户所提供面积的依据, 也可以当做预售登记以及房地产管理等的参考依据。

房屋产权登记的实测面积则指的是在房屋完工验收以后, 并经过工程规划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 由房地产企业按照规定委托相关房屋测绘机构所测量的面积, 主要的依据有参考是:建筑图纸、预售的数据和按照规定对房屋进行实地测量与计算之后得出的面积。

2 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差异产生的原因

房屋测绘中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方面, 以下几种最为常见:房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时出现了变更、在测绘过程中的误差、房屋完工后功能的改变、房屋完工后服务范围的变更等, 其中在测绘过程中的误差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候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提升测绘的精度, 进而减小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的差异。

3 减小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差异的措施

对于减小房屋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差异的措施可以从提升施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以及提升测绘单位的测绘精度三个方面进行。但前二者涉及施工的过程管理, 而提升测绘单位的测绘精度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因此, 本文主要对提升测绘时的精度提出以下办法。

3.1 提升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

测绘工作具有技术性很强的特点, 其专业性很高, 不仅仅需要掌握建筑设计的知识以对建筑图纸中相关设计有较深的了解, 还要对房屋产权管理以及建设项目审批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提升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对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最有效的手段有: (1) 测绘单位要做好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复核工作。 (2) 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测绘, 并建设统一的技术标准。 (3) 根据不同工程制定详细的测绘方案, 保证测算时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

3.2 测量和计算时的技术要点

3.2.1 做好前期资料的整理

前期资料主要是指营业执照、产权证、规划许可证、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图以及房屋共有部位使用说明等, 这些资料对于计算房屋面积非常重要。当制定预售面积时, 要特别重视建筑施工图纸和规划核准图纸之间的差异, 在有不同之处的时候需要向工程部门核准, 以实际的施工图为标准图。

3.2.2 善于利用图纸中的CAD文件

由于CAD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建筑图纸的CAD文件进行测绘工作的开展。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对于测绘精度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明显。

3.2.3 在实测中比照预售房的面积资料

实测过程中, 我们可以比照预售房的面积资料进行实地测绘, 并以核准的实际施工图纸作为标准, 将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记录, 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检测方法。假如实测与预售房的面积计算时的图纸差距不是很大, 这就说明预售房的面积与实测面积的差异不会很大。反过来看, 假如实测与预售房的面积计算时的图纸差距很大的话, 这就表明预售房的面积与实测面积的差异较大。针对后者, 一般来说差异有两种:房屋的套内尺寸的变化以及共有共用部位的变化。在具体的工作中, 我们应根据变化的部分来进行记录, 举例来说:如果只有某一层次变化时, 我们的“房屋分层面积对照表”中也将只有那一层的数据变化, 至于其他楼层的建筑面积等则与原预测数据一致。

3.2.4 实测过程中确保整体与局部的结合

实测时要首先对房屋的整体进行观察, 观察各外立面的异同, 其中阳台是关键部分。在此基础上, 参照核准图纸测量外围尺寸, 最后对各楼层的房屋内部进行测量。针对每单元的实测, 没有必要详细测量其所有的内部尺寸, 我们只要对整套房屋的轴线总尺寸、与相邻单元部分的尺寸以及阳台的尺寸等做好测量与记录即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应注意对外墙尺寸做好测量, 这主要是由于实测中是不能够量到墙体中轴线位置的, 所以就只能依据尺寸+上半墙的厚度对套内尺寸和面积进行计算。

3.2.5 测绘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测绘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主要对象有对房屋内部上空的处理、如何确定墙面粉刷层厚度以及对阳台实测尺寸的处理。其中对房屋内部上空的处理由于缺少相关规定, 所以在这一问题上对于其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有着很多不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内部是否有与外墙有关的上空部分以避免重复计算外墙体面积的情况。所以, 当外墙是上空的一面支撑时, 我们只把其计算为复式下层的建筑面积即可。而如何确定墙面粉刷层厚度则主要是进行预测时要依照建筑设计说明, 并对其外立面材料厚度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才能避免实测时由于设计没变化而外墙体厚度却不同所带来的误差偏大的状况。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

至于对阳台实测尺寸的处理, 最常见的错误是直接按底版的水平投影面积进行测量, 改正的方法是按照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进行测量。当阳台上有空调机位的时候, 由于缺乏相关规定, 所以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假如规划核准图纸上对空调机位和阳台设置了界线和尺寸标注, 那么预测面积中机位面积必定未包括在台的面积中。普遍来说, 阳台的预测面积和实测面积一定会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同样类型的阳台尺寸进行多次测量, 最终进行平差处理。

4 结语

如何减小房屋预售面积与产权登记时的实测面积差距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 它不仅仅关乎到企业的诚信度, 更与百姓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做好这一研究意义重大。从本文中可以看出, 在这一工作的进展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且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总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降低房屋预售面积和实测的差距, 切切实实地对老百姓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摘要:房产测绘中房产预售面积和实际产权登记面积之间存在差异。本文概述房产预售面积和实际产权登记面积的概念, 对其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减小房产预售面积和实际产权登记面积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在现实房产销售确权登记过程中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房产预售面积,房屋产权登记面积

参考文献

[1]付勃.对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4) .

[2]万丽斌.房产测绘中房屋面积预测和实测对比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 2009 (10) .

中小面积 篇6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适切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中概念多较为抽象, 整堂课不仅要解决“面积”的概念、感受常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还要体验“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 既而再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内容之多, 难以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基于以上想法, 我对教材进行了三方面的处理:

第一, 简化“面积”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将“面积”概念定义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十分抽象。于是我以关键词“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为突破口, 依赖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获取“面积”的概念, 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 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效果较好。主要环节如下:

师:这节数学课让我们先一起来理解两个名词<板书:物体表面封闭图形>

师:物体表面是指什么?谁来摸出个物体的表面? (学生摸出各种物体的表面)

师 (出示排球) :摸一摸排球的表面,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物体表面可以是平面, 也可以是曲面。在摸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看来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

师:那什么是封闭图形呢?你能说出一个封闭图形吗? (生说各种认识的封闭图形)

师:看看这里哪几个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图略)

师:封闭图形就是用线围成的首尾相连的图形。它们也是有大小的。

师:在数学上,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或的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一般都要以一定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 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以上过程, 师生共同呈现了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并在这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本质特征, 建立起了“面积”的一般表象, 并形成概念。

第二, 弱化对“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的体验

教材中继常用的比较面积大小方法之后, 紧接着就安排了这一环节。在我第一次试教中也安排了这一环节, 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形状的单位面积:圆、正方形、三角形, 请同学们用这三种单位面积测量我所提供的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哪种形状更合适?毫无疑问, 学生通过摆一摆, 议一议马上得出是正方形最合适。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老师是进行过预设的:我提供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正好是正方形单位面积的整数倍。这样的探究其实已经不具有普遍性, 也就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再者, 测量面积有时候并非用正方形最合适, 采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为规定。所以在课常上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 而且也十分费时, 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很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 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环节, 我想, 原因也在于此吧!在我最后上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只是在“数格法”比较面积时让学生稍加体验:用正方形进行划分, 根据格数的多少来确定面积的大小。

第三, 调整面积单位的教学顺序, 先突破1平方分米

试教时, 我是先教学1平方厘米的, 但实际效果不理想。因为1平方厘米比较小, 这样的小正方形拿在手上很不起眼, 而且还要摸一摸、说一说, 直观效果不好。所以我进行了调整, 先进行1平方分米的教学, 并由1平方分米形成对l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知识迁移, 效果比较好。

二、数学活动的渗透——充分

数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 神秘难懂的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由此可见,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必须依赖于数学实践活动, 只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几何初步知识, 无论是线、面、体的概念还是图形特征、性质的概念都非常抽象, 因此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

在我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中, 数学活动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首先, 在面积的概念认识中, 通过学生摸一摸、辨一辨发现物体表面有的是平面、有的是曲面, 从而建立了他们对物体表面的全面认识 (具体环节见本文第一部分) 。

其次, 在“比较面积大小的常用方法”这一环节中, 我让学生进行两个三角形的重叠, 引导学生体会当观察法不能一眼看出面积大小的时候, 可以用重叠法。

再次, 在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分米的时候, 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数学活动:

师: (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这是一个正方形, 猜猜它的边长。 (生猜并答)

从1号信封拿出一个来, 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 汇报。

师:像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l平方分米。

……

出示长方形纸。

师: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呢?请你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

师:谁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好吗?

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认识, 为他们建立l平方分米的空间概念提供了方便。

接着, 在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分厘米的时候, 我又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数学活动:

师:猜一猜l平方厘米是怎样大小的正方形?

师: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究竟有多大呢?请你把它画出来, 并剪下来。

师:谁制作得更准确呢?请你把自己制作的正方形和2号信封中的1平方厘米正方形比一比, 看看你对1平方厘米大小的认识准不准确。

……

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在下列图形中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后反馈:面积相同, 形状不同。

师:那么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呢? (媒体用红色线条在第一个图上出示周长。)

师小结:面积相同的封闭图形, 形状可以不同, 周长也不一定相同。

以上活动的安排不仅对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空间概念有帮助, 同时也将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渗透在面积单位的认识过程中, 将知识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后, 在认识了1平方米以后, 我又安排了一个数学活动, 那就是:平方米的面积上究竟能站多少个人?从让学生猜到实际站一站这整个过程, 学生兴趣盎然, 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获得经验, 感悟到1平方米原来是很大的一个面积, 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数学活动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数学活动设计得当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 它犹如润滑剂, 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应用

在概念教学中, 既要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 形成概念, 又要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 实现概念的应用。学生是否牢固掌握了某个概念, 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 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 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我都在认识新知识以后安排了相应的巩固。例如:认识1平方分米以后,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白纸的大小;认识l平方厘米以后,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下列图形中摆一摆这些设计, 既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活动, 同时也是巩固概念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再如:课程结束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运用于生活实践的综合题:

明明家要装修房子了, 他写了一份计划, 这份计划中有的地方不完整, 有的地方还有错误, 你能帮他找出错误并解决问题吗?

计划书

(1) 装修设计图中单位名称“米”和“平方米”可以随便用, 反正都有个“米”字;

(2) 装修中要买很多材料, 比如地砖、木地板、电线等等, 计量它们用的都是面积单位;

(3) 客厅面积比较大, 需要买20 () 的地砖铺地;布置客厅的墙面需要买三幅面积大约为18 () 的装饰画;

(4) 书房书橱的门要用一块长80 () , 宽40 () 的长方形玻璃制成;

(5) 餐桌的桌面是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是 () , 要在桌面的四周钉一圈橡皮条, 橡皮条一共有 () 长。

中小面积 篇7

一、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涵义和原则

公用建筑面积是指包括楼梯走道、公共门厅、设备间等公共建筑空间, 套 (单元) 与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 (包括山墙) 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来, 即:

幢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全幢建筑面积-全幢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独立使用空间 (如地下车库、人防工程等) -不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如建在本幢内但是为多幢公用的变电室等) 。

对幢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分类, 以功能区为单位, 按照各套 (单元) 的套内面积比例均摊到各套 (单元) , 计算得出各套 (单元) 的分摊公用建筑面积。

其分摊原则是:

1.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本幢内的公用建筑面积, 本幢外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内。

2.为整幢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 由该幢楼各套 (单元) 分摊, 为局部范围 (功能区) 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 由该局部范围 (功能区) 的各套 (单元) 分摊。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后, 不划分各套 (单元) 分摊建筑面积的具体部位, 但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4.产权人可以进行协议分摊。

二、现行分摊方式的局限性

尽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 现行的这种分摊方式都有其合理性, 但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1.新型建筑的不断涌现, 按照现行的《房产测量规范》无法对建筑物中公用部位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 这就势必影响经分摊计算取得的各套 (单元) 建筑面积的准确性。

举例说明:一幢6层的临街房屋, 共2个单元 (门洞) , 其中2至5层为住宅, 首层为4套房型一样的商业 (均有各自的独立入口) , 但1单元的2套商业在楼梯间处设有入户门, 2单元的2套商业在楼梯间处却没有入户门。若按照设计用途来确定功能区, 则整个首层为一个功能区, 4套商业经过分摊计算后, 建筑面积是相同的;若按照使用公用面积方式确定功能区, 则1单元的2套商业为一个功能区 (应分摊1单元的楼梯间) , 2单元的2套商业为另一个功能区 (不分摊楼梯间) , 4套商业经过分摊计算后, 虽然房型相同, 但却有两种不同的建筑面积。

2.房屋建成后发生再拆改的, 如果出现公用部位和套 (单元) 界线的变化, 参照现行的分摊模式就会引起整幢房屋中其他套 (单元) 建筑面积的变化, 这给已发放产权证房屋的权属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同时会影响房屋权利人的相关权益。

举例说明:有1幢两层房屋, 一梯两户, 共4套房屋, 房屋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其中101和201户室均为A房型, 102户室为B房型, 202户室为A房型。假设经过分摊计算后, A房型面积为101平方米, B房型面积为97平方米, 房屋建成后, 4套户室均进行了权属登记。1年后因某种原因, 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102户室进行了拆改, 由B房型变成A房型, 若整幢重新进行分摊计算, 101、102、201、202户室的面积均会调整为100平方米;即使仅对首层进行重新分摊计算, 101和102户室的面积均会调整为99平方米, 虽然都是A房型, 却比201和202户室少了2平方米。因此, 只要采取现行的分摊模式, 就会造成此类情况的面积变动, 影响权利人的相关利益, 并且导致需要重新核发房屋权利证书的后果, 给权属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3.图纸和现状不一致引起的社会矛盾。开发建设单位一般会按照经规划审批的图纸进行房屋施工,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适应市场需求或相关政策的调整, 对房屋的布局、外檐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变更, 这些变更中如果公用部位的界线发生变化, 就会导致套 (单元) 的建筑面积的变化, 从而出现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不一致的情况, 这样会造成买卖双方的多退少补、购房人的信访甚至是利害关系人之间的权利纠纷。

三、解决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彻底改变分摊模式, 使购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房屋面积与销售的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1.套 (单元) 的套内建筑面积仍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计算, 并以此面积作为销售面积和购房人的专有面积。

2.对于一幢房屋的公用建筑面积, 只进行面积总和的计算, 不进行分摊, 将总公用建筑面积记载于权利证书上, 以保证房屋区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采取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有利之处:

1.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房产测量的透明度, 有效杜绝开发建设单位在测量政策上找漏洞、“打擦边球”, 同时也提高了政策的公信度。

上一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下一篇:专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