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2024-10-25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精选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1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2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课件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样3个提问。

展示课件一。

1.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让同学们看个短片,还要请同学们当个裁判。展示课件二(短片内容:两个同学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各自拿着自己小长假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小明说:我的照片是2平方分米。小强说:小明我的照片有198平方厘米比你的大,我的大我的大……争论不休)。

师:请同学们给他们裁判裁判,是小明的大,还是小强的大?

生:小明的大,小强的大。(意见不能统一)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待会儿再说行不行?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能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4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就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 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 练习二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的第5、6题。(1、2组做5题,3、4组做6题)每组抽一生在黑板上做。

3. 找三组一生评讲第6题。

五、课堂小结

1.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会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2. 师:现在我们能给小明和小强当裁判吗?(在齐声回答之后请一生裁判)

三年级数学《面积》导学案 篇3

学校: 美泉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凌日红

课题 面积

案序 第10 单元第3 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4页第7、8题、思考题,练习二十五第8、9题。

学习目标

1、熟悉面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导学案

自主预习一、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1、一张大照片,(1)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2)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2、复习周长与面积:

(1)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 )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 )、( )、( )、( )。

(2)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 )、( )、( )、( )。

交流合作 一、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1、出示大照片,

(1)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2)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复习周长与面积:

(1)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 )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 )、( )、( )、( )。

(2)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 )、( )、( )、( )。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1、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 ( ) 米,宽大约是( ) 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

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

2、练习二十五第8题,求出菜地的面积和周长。

3、练习二十五第9题,求出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

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应该怎样剪?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体验。

(1)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4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节主要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所认识。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认识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自由回答(采取抽签的方式,挑选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1、观察情境图,认识面积

师:观察屏幕上的两个图形,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明确图形的面积定义。

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并背诵过面积的定义。

2、动手思考

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对于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们应该怎样比较他们的面积大小呢?学生讨论,思考

我们有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

(2)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3)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3、动脑思考

师:通过屏幕上的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发现:

(1)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2)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3)他们的周长不一样。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面积和周长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能弄混了。

4、巩固练习

(1)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图1

图2

图3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6

三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上下来,我相信有一些是比较成功的地方,比如孩子们活跃积极,整个课堂有序而活泼。但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这节课上不成功的环节。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后面教学面积单位认识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单薄,只是浮云略水一般过了。并且因为前面环节的拖沓,使得周长和面积的精彩比较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与拓展没能通过练习体现出来,所以导致教学还是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己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了《面积单位》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教学时注重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1平方厘米的教学,我采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小正方形,引导学生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计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可以用平方厘米。

通过平方厘米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平方厘米的名称中,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创造出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类推出它们的意义。这样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运用相关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在这一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本课中,我设计了“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你感兴趣的物体表面的面积”这一开放性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不仅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还会主动和他人合作,从中掌握了测量的技巧。

下课了,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还沉浸在孩子们兴奋、快乐的活动中,课堂上他们高举小手、活跃激动的表情让我难忘。我在思考如何上好数学课,尤其是怎样体现“做数学”、如何尽可能使每个活动更充分、有效。这些都值得自己要好好的思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7

xiaoxue.xuekeedu.com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1、创设情境,以情激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xiaoxue.xuekeedu.com

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我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图示中的面积——又回到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很好地建立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新课标要求不仅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而且在长度和面积的教学中同样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以往老教材中没有过的。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当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估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结果有半数同学出现错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渗透和训练面积的估算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此类的错误。

2、教学过后,发现部分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还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米,部分学生的回答很不靠边。如果新课后能够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8

2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习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习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习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 篇9

成功之处:

1、教学环节(面积概念、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面积单位)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在面积概念环节有涂色比赛初步感知花的面有大有小,引出“面”。通过摸手的面、数学课本的封面、桌子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通过找物体更大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环节:通过观察法无法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面积4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面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9个面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剪刀等)引导操作探究,通过借助学具剪一剪铺一铺等活动,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一名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了把重叠法、拼摆法结合应用的更简单的方法。

3、各个环节都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学会学以致用。在面积单位环节,在一步步需要中引出更大的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在讲到单位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估一估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并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4、精心组织课堂语言,训练好教学常规。在统一面积单位环节,在学生操作前提好要求:“请你用剪刀剪一剪或借助学具铺一铺,证明谁的面积大。操作完了想一想,一会你来当小老师怎样把你的操作过程展示给同学们。想想怎样边操作便解释,同学们才能听明白。”在这样的要求下,很好的组织了这个教学环节。

5、重点突出:突出“封闭图形”;突出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突出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不足之处:

1、上课过程环节不够精,导致各个环节都有些急促,感觉各个环节都不是很扎实。像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重点解决一个,不要把时间均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停地往前赶,导致一些活动缺乏实效,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学生是否完成就嘎然中止,没有顾及孩子们的感受。

2、教学机智需要加强,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平日里多积累。

3、教师引导的太多,包办的太多,导致给孩子的空间太少。要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

4、重点还是不够突出,环节上有些均分。

本学期第二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刘教授和数学组各位老师的点评,综合自己的领悟,反思如下:

一、导入过时,没有激发出矛盾,而且在课堂结束时没有作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教学一定要完整,要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

二、在讲述面积的定义时,讲解不够透彻,还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模糊,下次在讲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讲述物体的概念,然后过渡到物体的`表面,最后回归物体表面大小这个概念上,这样,很自然地引出面积的定义。

三、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过渡有点快,而且我讲解的比较多,学生思考自主探究方法的时间少,以致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我想在教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学生多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中,我应该重点讲清“1平方厘米”,再放手让学生去推导,“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在导出面积单位时候,应该选用一个格子数目多,面积小的图形来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矛盾,很自然的得出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六、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在比较卡纸面积大小时用到了观察、重叠、拼、摆等多种数学方法,但老师只评价“这种方法不错”,到底不错在哪儿,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七、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教学环节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应该尽可能使每个环节更充分、有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篇10

1. 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思考:打比方初步渗透了这样一种观念:描述或者比较面积的大小如果有一个标准作参照,就可以把面积量化。这里打比方所借助的中介正是面积单位的雏形。这种比方也常见于报刊,常闻于言谈,也就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情感。]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 10 = 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思考: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个固着点。]

2. 认识平方厘米。

(1) 学。

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取出同样的一个模型。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 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举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细看,用心记,闭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厘米印进你的脑海里,头脑中有1平方厘米了吗?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 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 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 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 8 = 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思考:五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以丰富的学习方式、流畅的活动过程、细腻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经历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过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还注意充分挖掘这些环节的内涵,比如,看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与引入面积单位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需求相呼应;再如,数电话卡面积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习惯。]

3. 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还真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这个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厘米量黑板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较大面积单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义和符号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释或书写,是刚才认识平方厘米时积累的经验的即时运用。让学生自选物品铺满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动的拓展,也是先前课桌面上铺物品活动的延伸。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积,整个认识过程浑然一体。]

4. 认识平方分米。

师:你们还想学习什么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学一个平方分米,好吗?你认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样用符号表示?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师:你看题真仔细!我们认识新朋友面积单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长度单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贴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厘米贴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贴在一起的面积单位,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上一篇:争做文明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演讲稿下一篇:届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