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2024-10-01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通用12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1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重复的现象,能分清哪些是重复的。

2、会计算出事物的数量。

3、能运用集合圈来表示重复现象,分清类别。学习重点:能分清重复的现象。

学习难点:会根据重复现象来计算物体的数量。

学习准备:课件、卡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巧妙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现在让我们对其 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二、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你发现了什么?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人。

(2)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是重复的,这几个人是()、()、()。

(3)在计算总人数时,这三个人怎么办?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说一说两个圆圈各表示什么?中间表示的是什么?

(3)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怎样列式求出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8 + 9-()=()(人)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这几个人?

3、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笔盒、彩笔;今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三角板、剪刀。

(1)哪些是重复的?(2)两天一共进了几种货?(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将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横线表示出来。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

四、达标测评:

1、课本第110页第1题:一共来了10种小动物,有()种动物会游泳,有()种动物会飞。这里面有()种动物既会游泳也会飞。

2、你会将图补充完整吗?试着做一做。

3、中间的圆圈表示什么?

五、小结拓展: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2

一、“学案导学”的实践背景

(一)新教育改革体制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呼唤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教师设计教案,在课堂的实践中也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经常造成“满堂灌”的局面,在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次要角色,教学方法受到重视,学习方法不被看重,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是提问多过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学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思维、数学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概而论”,忽视了学生个体,使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新的教育改革将这个问题提上案点,呼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

(二)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体制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看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自我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案导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实践

(一)出示学案,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应先对教学进行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对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问题进行预习,给出其中的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据案自学

在布置学案后,学生可以通过对原有的知识的概括性理解去理解新的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扩充、转换、合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对课程进行思考,尝试自我解答,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讲授也穿插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

(三)精讲总结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我提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讨论内容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论点也要进行讲解和剖析,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展现出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课后练习

在学案导思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还应包括学生课后主动巩固。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当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以及疑惑放到课后继续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中布置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案导学”的实践思考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国大学中有一句名言:“我听见的,就忘记了;我看见的,就领会了;我做过的,就理解了。”“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中先“先学后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教育而轻视学习、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填鸭模式,给学生时间与机会自主学习、自由思考,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取知识,同时也提高学习能力。

(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驱动,学习欲望增强,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案导思”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学案设计、使用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成为一个课堂中自顾自讲的主体,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思考中来,指导学生会学、学好,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向专业型教师发展。

“学案导学”虽然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欢迎,但毕竟是新事物,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挖掘,而“学案导学”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了现代教育方式,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找准方向,就可以让“学案导思”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赫会英.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6).

[2]曹天平.小学数学导学案实施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

[3]付守良.导学案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4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5页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16题。

学习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了解数学在日常活动中的简单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复习行程问题,周长,面积,统计,乘除法等知识,会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自主预习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丸子的“智慧游乐场”游玩。当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就用学过我们的数学知识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

提出活动要求 :每遇到一个问题,先想一想怎么解决,再想一想用到什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

自学下面内容后再交流。

交流合作

(一)问题一: 汽车在学校等待出发。

1、我们上午 8 时坐车从学校出发,汽车每分钟走 900 米, 8 时 30 分就能到游乐场门口了。学校到游乐场有多远呢?

2、汇报交流。

(1) 汽车走了多长时间?

(2)算出汽车走了多远?900×( )=27000(米) 27000米=( )千米

答:学校到游乐场有( )千米。

(3)这道题我们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路程=( )×( )

点拨:已知时间,路程和时间3个中的两个量就能求第三个量,这类问题我们称为行程问题。

(二)问题二: 智慧游乐场售票处。

1、出示:2位老师和我们全班24名同学一起游玩,怎样买票更省钱?需要多少钱?

门票:(成人每人18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12元。 )

2、汇报交流。

方案一:分开买: 2×( )+24×( )

=

= (元)

方案二:买团体票

( + )×12 ( )×12+( )×12

= ×12 = +

= (元) = (元)

( )元<( )元

答:买( )票省钱,需要( )元。

点拨:团体票每张的价格都比成人票和学生票便宜,所以更省钱。

你知道这道题主要运用了什么知识?

运用了( )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问题三:

1、出示:游乐场平面图。

接下去准备坐船游湖,我们师生共有2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我们师生玩1小时共需要多少钱?

价目表: 游船: 每船40元1小时 。限坐4人

2、汇报交流:

26÷( )=( )(条)……2(人)

( )+1=( )(条) 为什么要多租一条船?

这道题运用了什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了( )法解决问题。

(四)问题四: 智慧游乐场餐厅。

出示: 主食:海鲜面,扬州炒饭,咖喱鸡饭

饮料:橙汁,椰奶,汽水

1、题目:每位同学可选一份主食和一份饮料,共有哪些选择?

2、题目: 怎么统计我们的选择?。

小组统计。 画出统计图或统计表。

(五)问题五:

从 8 时 30 分开始,同学们在游乐场里游玩了 5 小时后,就坐车回学校。应通知家长几时几分到学校接孩子?

(1)我会算:

(2)我会判断: 5小时( ) 30分钟( ) 8时30分( )

13时30分( ) 14时( ) 14时以后( )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 、练习二十五第13题。

2 、练习二十五第14题.

3、练习二十五第15题

4、练习二十五第16题.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5

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材第134页的例

1、例2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养成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学习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1 .提问:这是什么?(天平)天平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

学生介绍对天平的了解,讨论后,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指针会指向……。)

2.看课本134页例1。

(1)提出问题:这里有5 瓶钙片,其实有一瓶少了3 片,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2)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打开瓶子数一数(不卫生)、用手掂掂(误差较小,容易判断错误)、用秤称、追问: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A)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B)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

(C)全班汇报。

问:用天平称,称几次可以找出来?(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试验中可能会得出以下几种结果:需要1、2、3、4、5次,教师对这些结果都应给予肯定。)

预设方法一:利用砝码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共需5次找出次品;

预设方法二:把5瓶钙片分成3份,2、2、1,先在天平两端各放2瓶,如果天平平衡了,那么没有称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较轻的那两瓶中有次品,再把这两瓶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称出来较轻的一瓶就是次品。

预设方法三:先在天平两边分别放1瓶,天平平衡,所以次品在其他3瓶中,然后再分别放1瓶,天平没有平衡,偏高的那一边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

……

(D)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强调:只称一定可能会找出次品,但要能够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E)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3、看例2.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引导分析方法:可以通过画图模拟的方式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方法一:把9个零件分成3份(4、4、1)只要3次保证找到次品,特殊情况下1次就可

以找到。

方法二:把9个零件分成3份(3、3、3)只要2次保证找到次品。

方法三:把9个零件分在4份(2、2、2、3)只要3次保证能找到次品。

(3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学生观察、梳理,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4.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3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36第1、2、5题。要求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6

课型:精读课班级:姓名:

温馨寄语:

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国庆典礼上,有一支检阅队伍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赢得了人们长时间的掌声。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为什么回获得如此殊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相信我们收获的不止是问题的答案,还有做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2、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知识链接:

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Jùlèbùjiézhīduìwuchénmòjúmiàn

()()()()()

Yāquèwúshēngqíngbùzìjīnxiànmùjīuzhèng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

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三──九自然段。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是什么事呢?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用笔画一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4、 读第12段,体会博莱克的心情如何?

5、为什么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四、课堂检测

1、引导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2、抄写文中好的词句。

五、板书设计

检阅

博莱克自信坚强

欢庆国庆真棒!

队员们尊重关爱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7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3

学科 语文 时  间 年 月  日   周 第3课时

年级 初三年级 课  题 藤野先生

备课 语文组 备课人 贾延平 邸伟 李秀兰

授课模式 四环 课型 预展型

学习目标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2.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 本文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耐人咀嚼,细细品析。

学习活动安排

一、 自学环节(10-15分)

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1、在本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日本“爱国青年”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说说都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哪些经历?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3、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4、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拓展性学习:

1.应该学习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为促进中日关系,你想对两国人民说些什么 ?

2.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你想到了什么?今后你的人生该如何确定 ?

二、展示环节(20-25)

1.研读课文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四、总结评价(1--2): 学法指导:

2题结合1-2自然段分析体会。

3题应抓住两个主要事件。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8

学案

课题

第四课《春天的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一、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

三、能记住和哼唱小提琴协奏曲《春》的主题,并能编创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

四、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能编创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认识并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并能在演唱、编创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正确表现及运用。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听赏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教学

难点

歌曲中模仿小黄鹂叫声的节奏型。

教学

方法

视听唱法结合 教具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嘀哩嘀哩》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聆听《春》 节?

?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第二课时

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

、初听全曲,思考问题:

A、说出乐曲的情绪怎样速度力度呢?(欢快活泼)

B、乐曲与我们所学的歌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由歌曲《杨柳青》改编而成的民乐合奏,是江苏民乐团团长二胡演奏家朱昌耀,指挥家王爱康编曲的。他在选用了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2、复听乐曲、律动欣赏

A、边听边数歌曲旋律在乐曲中完整出现了几次,用手势表示出来。(4次)

B、说说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笙、柳琴、阮、二胡、竹笛、)出示了解认识乐器的形状与音色

3、再听全曲,参与表现

听到哪种乐器演奏,就模仿其演奏姿势。听到歌曲旋律就哼唱,听到“XXXo”节奏就用筷子敲击,其他地方轻放筷子,随乐摆动,参与表现音乐。

4、说说乐曲与歌曲的区别:

乐曲编写者注意音乐的对比,既有欢快活泼的旋律,又有抒情优美的旋律,给人听觉上有缓冲感,新鲜感。乐曲是“引子+A+B+A`+尾声”结构,一气呵成,流畅连贯。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一、1、你们喜欢这几位朋友吗?好,我们把这几位朋友邀请来举行一场别开声面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几位朋友是怎样“表演”的。(播放《天天举行音乐会》原唱不出谱)

2、谁能说说,歌曲中这几位小演员它们是怎么表演的?(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那么在这首歌曲中是如何唱的呢?(分批出示节奏条)

春雨(加上图片)“2/4滴答0滴|答0|”

春风(加上图片)“2/4沙沙0沙|沙0|”

春雷(加上图片)“2/4轰隆隆隆|隆—|”

春水(加上图片)“2/4哗啦啦啦|啦—|”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谁能学学?(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4、启发学生用春雨(或春风、春水、春雷用不同的色彩)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听说你们班有很多朗诵好的学生,大家推荐一名,把歌词朗读下吧)

6、随琴轻声唱歌词。

7、讨论:出屏幕①在演唱歌曲时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②歌曲中如果要去掉休止符,会怎样?

8、分角色演唱。

9、完整地演唱。

二、拓展延伸为歌曲伴奏。、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春天气息都感染了我们,如果我们能为这首歌曲伴奏那就好了,可惜,老师没有带乐器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任何物品用具来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并选择适合的伴奏型)

2、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伴奏。

3、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三、完美结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大自然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五彩缤纷,春天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而变得生机勃勃。那有的同学一定在想: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你们想吗?(想)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回去以后仔细观察,看看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是怎么样唱歌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在《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教学

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9

学校: 东王马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时间:2012 年 4 月

课 题 学 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语文

24*果园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 主备人 胡留岚

课 型 审核人

新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激 发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3、提高对文章的略读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重点难点预测】 激发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 老师课堂提问 做习题检测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班班通电子白板。 2、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 了哪些作用。 3、准备一个电动第一文库网智能小狗玩具。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反思

第一课时 一、引入、激趣 1、出示智能小狗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过玩耍,感受 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师引导:机器狗是多么有趣、多么聪明啊!机器人是怎样 的,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 24 课 《果园机器人》(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 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

学校: 东王马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时间:2012 年 4 月

说清楚完整。) 2、课文中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 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3、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质疑 1、默读课文。 2、想想你在课文中读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交流收集的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的本领也将会越来越大,作 用也越来越多,你们都上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咱们来交流交 流,更多地了解神奇的科技世界。(指名汇报收集的资料。) 五、小结 听着大家收集来的资料,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情不自禁地瞪大了 眼睛,不停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你们大家到底是在赞叹什么? 谁来说一说。(师总结:机器人的能干令人赞叹,日新月异的 高科技令人赞叹,勤劳智慧勇于创造的人类更令人称赞!) 六、作业(小练笔) 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自己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 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10

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

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11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搭配食物”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算一算”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两件上衣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本单元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本单元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设计时,应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学生合作探究前,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合作探究后,教师还应及时、正确的给予评价。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导学案 篇12

主备人:         班级:        小组名:        学习主人: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98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十五2、3题。

学习目标:能自主探索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位置。

导学案使用提示:

1、结合课本P98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一至三部分,并进行对学。

2、做导学案时,要一做一思考,认真思考问题,做好标记,展示时各抒己见。

一、知识链接

数一数上面的平面图,竖排有(      )排,横排有(      )排。

二、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第9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认真观察平面图,找出小军的位置。

(1)、数一数平面图一共有多少列?有多少行?

(2)、认真观察第几列,第几行是按怎样的顺序数的?

(3)、小军坐在第__列,第__行。

2、认识数对

(1)、小军坐在第__列第__行,可以用数对____表示。

(2)、数对小括号中哪个数表示列数,哪个数表示行数。

3、数对的读法与写法

(1)、数对(4 ,3)读作:数对四三,也可以直接读(         )。

(2)书写时,用(   )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并用(  )隔开。

4、总结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通常把竖排叫作__,横排叫作__。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__向__数,确定第几行要从__向__数。

(2)、数对中的(        )个数表示第几列,(        )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要用(      )隔开,并且两个数的外面要用(         )括起来。

三、学以致用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6 ,5)表示图中第__列第__行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下面4块阴影方格的位置。

四、达标检测

1、画出同学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

(1)小英在第4列第5行(   ,  )。

(2)小丽在第2列第4行(   ,  )。

(3)小红的位置是(6  ,  )。

2、(4 ,3)读作(         )。

(6 ,5)读作(         )。

五、课后反思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表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