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2024-05-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通用11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1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授课人:赵小东编号:课型:展示引领课授课时间:2014年03月09日 课题: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目标:

1、能通过读图,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在地区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北方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引导:

读课本9页至12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读课本图6.3,找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和,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夏季,冬季。大部分地区属于区。

4、北方地区的黑土地和黄土地都是怎么形成的?

5、北方地区降水,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6、由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灌溉水源不足,尤其是季,国家为缓解这些地区淡水资源之不足,采取了措施。但从长远看,本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发展农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班级:八年班姓名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7、读10页图6.5,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8、合作交流,并完成课本12页课后活动题1、2、3。

达标检测:

1、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下列农作物或农产品不属于该地区的是()

A、甜菜、苹果B、柿子、花生C、棉花、葡萄D、油菜、甘蔗

2、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严重问题,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3、下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云贵高原

D、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4、根据所学,结合课本9页图6.3,完成下列填空:

1)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2)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4)哈尔滨比郑州的年平均气温要(高/低),青岛比兰州的年降水量要(多/少),原因是。课时回顾总结:

1、北方地区的范围:

2、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

3、华北平原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及解决措施:

教师寄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2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 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编写,导学案,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3

1、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2、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19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    、

、                  、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

2.文体、背景介绍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3.字音、字形、词语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发髻(      )

瞥见(     )      匿名(     )    诘责(    )  烂熳(        )

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guāngkějiàn(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biāo  zhì(        )极了。

3、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yì zhàn(            ),写道:日暮里 。

4、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xíng(              )

5、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 luò dì (          )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cí (          )检查的无礼,

6、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ò(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g jí(                )的文字。

7、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                )了。

8、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xùn(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

理解词义

油光可鉴

掌故

落第

不逊

匿名

托辞

凄然

抑扬顿挫

(二)初读感知

速读课文,并思考: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一明一暗两线索)

2、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并以此为基础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多角度品析人物形象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表达方式:议论)

(2)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白描手法)

(3)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着重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品质?(典型事例)

(4)学了6-23段文字,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哪几点?

2明确线索,体会情感

(5)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统摄全文的呢?

3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探究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1)、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

(2)、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3)、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小结

课文以与                 为明线,以                  为暗线,赞扬了                            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恩师        之情,追述了自己         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         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李叔同先生最大特点是“认真”,文章以事写人,主要怀想了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去突出他的这一特点?

四、布置作业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根据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一下你的某位老师的音容笑貌。

五、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事   情               思 想 品 质

添 改 讲 义           认真负责 热心助人

纠正 解剖图           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了解女人裹脚          严谨求实

韩三其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4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______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我们初中学过他的《___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世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自主查找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______作家,出身于______的家庭,读过大学,办过学校,当过军官,他______农民,______土地私有制,1881年前后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在______的立场上来,但 ______暴力革命,宣传基督教 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列夫﹒托尔斯在文坛驰骋60多年,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有《         》、《             》、《       》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艺术高峰。

2.文体、背景介绍

他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他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妄想寻找自己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但晚年的他决然放弃财产,意志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孤独的客死于途中。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 (     )     长髯(    )    鬈(    )发    黝(   )黑    滞(   )留     愚钝(    )    禁锢(     )     轩(   )昂      犀(   )利     侏儒(    ) (   )      酒肆(    )

尴尬(    ) (    )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然

(2).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3).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二)初读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从哪些方面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通过品析语言理解人物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拓展延伸

智慧之光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促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个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的: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出自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么? 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

1、托尔斯泰墓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给人的感觉是----(从上文找出几个词语回答)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r>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中文学长者的伟大与它的墓地的平凡形成鲜明的( ),突出表现了?

4、篇末为什么说“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用其中10个以上词语写一个片段。

2、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有关人物描写的片段,35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粗鄙丑陋                      目光犀利

外貌              ------ 眼睛    极富感情

平凡普通                      有威力

韩三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5

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八年级()班姓名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贻误()颟顸()渊薮()憬悟()

情愫()驾驭()滞涩()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结构应该怎样划分?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全文()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2、精读7-8节,思考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7节

8节

3、参照上面的思路,精读9-11节,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完成下表。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9节

10节

不同的做法 产生的结果

11节 意识到错过之后

4、对于“错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6、阅读14、15节,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你找出例句,并分析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高。

7、同学们,请你说说生活中你所错过的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4)、看中间(5)、自己归纳

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有些资料上也称为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2、议论文语言特征: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层进式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此外还有并列式结构)

老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6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在文中划出并概括事件。

①                                    ②

③                                    ④

3、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背影?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2)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品析。

①穿着

品析

②动作

品析

4、文中的儿子用什么行为来表达对父爱的感知理解,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5、你的阅读疑问

三、自测自评

1、填空

《背影》的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拼写。

交xiè(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fù(        )闲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Gōu(       )留      拣(         )  搀(        )    pánshān(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4、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徐秀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7

1.子猷和子敬都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东晋名士和书法家,其中子敬的书法成就更高,跟父亲并称“二王”,去世时年仅42岁。

2.“魏晋风度 ”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更迭(dié ),社会的动荡、战乱、瘟疫等让人朝不保夕。因此,士人开始轻视传统儒学重伦理轻情欲,重集体轻个人的思想。他们纵情任性,孤芳自赏,鄙视权贵,不拘礼法、率直任诞、清俊通脱。代表是“竹林七贤”。

3.士人爱琴,风气之盛,琴己经成为士人们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听琴赋诗,以琴会友,借琴消忧,甚至以琴吊唁(yàn),以此表现自己的人格特色和精神气度。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兄弟情谊。(难点)

表述要求:

1、展示前:我们组展示的问题是:______,我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

2、展示中: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_____ 。(可略)

3、展示完: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

(展示过程中可以板书需要强调的内容)

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括号左边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王子猷(    )、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矣。”语时/了(    )不悲。便/索舆/来奔丧(    ),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    )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    )绝良久,月余亦卒(    )。

(主讲讲解完字音、强调节奏后,请小组范读,其他同学纠正点评,然后请全班齐读一遍,再次纠正点评。)

(二)这篇课文的课下注释太少,不足以支撑我们对全篇的理解和翻译,假如你是编者,你还会给哪些字加上注释呢?请在翻译全文的过程中,写下这些字并试图解释。

(三)面对弟弟子敬的病故,子猷是否悲痛?大家多读几遍课文,确定你的判断。(从人物的动作及细节描写分析)

(四)下面这则材料与课文的表述有诸多对应的地方,请你们找一找,比对比对。

并比较两篇文章在措辞方面的明显不同(比如动作、语言、标点等)

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

--《晋书王羲之传》

(五)子猷得知子敬去世,心中应该充满无限悲伤,可是第一段中却有一处显得矛盾,把你的发现写出来并分析。(参考本文内容及资料链接2)

二、自主检测

1.先解释加粗字再翻译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便索舆来奔丧。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3.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4.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蒋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8

课标要求: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目标达成: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

2、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创境激趣】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自学导航】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

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展示提升,强化训练】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归纳总结】

1、见面背景: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2、四次流泪: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3、四个背影: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教学反思】

宋发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9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

2、理解分式方程的解题思路;

3、初步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4、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及掌握验根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会辩认分式方程.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学习难点:

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增根产生的原因

[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

1.轮船在顺水中的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在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的时间相同。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1)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那么轮船在顺水的速度是__________

千米/时,在逆水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千米/时

(2)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此方程特点: 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是____________

2、归纳定义,寻求解法

分式方程定义:分母中含有_____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3.思考:方程2x1

35x1

21是不是分式方程?

x15

5做一做在方程①

④ 3xxx738,②1x23x,③82x325,中,是分式方程的有()2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显著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一解解方程2x135x121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试一试解分式方程

[学习流程二]课堂探究:

80x3

60x

3课堂探究1:你能结合上面的解法,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吗?

思考:下列方程两边乘以怎样的整式才能去掉分母

(1)1x

2x1

3

(2)

1x1

x

1(3)

1x

4

2x4

2x1

试一试解方程

x1

因为x=1时,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分母(x-1)与(x2-1)都是0,使原方程没有意义,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应该舍去,所以原方程无解。(提示:一元方程的解也可称为方程的根)这样的根叫做分式方程的增根 如何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总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去分母,化成____________

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验,如果值为零,及为_______,应舍去。如果不为零,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4、写出原方程的根.[流程三]课堂检测反馈解分式方程:(1)

[流程四]课堂小结

[流程五]课后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方程的是()

A.x+y=

5B.x25342yz3

100x

30x7

(2)1

13x

4xx

3C.1x

D.yx5

=0

2.关于x的方程A.1(x1)x1

2ax3ax的根为x=1,则a应取值()

D.-3

B.3C.-1

3.方程1+A.1

=0有增根,则增根是()

B.-1C.±1

D.0

4.赵强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借期内读完.当他读了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读完.他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如

果设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页,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140140280xx21=14B.x280x21 =14C.140x140x21

=14

D.1010x

x21

=1

二、填空题

5.当x=________时,分式1x5x的值等于

.6.如果关于x的方程ax4

1

12x4x

有增根,则a的值为________.三、解下列方程(1)x13x1

x1x

1(2)

4x3x2

4

x2

x1x2

.四、活动与探究

若关于x的方程

x1x3

=

m

3x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6010 篇10

课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以及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2、明确详写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能够在写人叙事性文章中做到详略得当。

3、认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分清主次关系

目标达成:

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设置氛围,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我们刚学过《阿长与山海经》已经了解到,作者在叙述阿长的六件事中详细叙述了买山海经一件事,而对其他五件事略写,我们今天就学习《叙事详略得当》

【自学导航】

写作指导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2.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合作探究】

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

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83--8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2:对学交流自学成果

活动3:班内交流

1、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的说: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     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强化训练】

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

活动1、小组合作组长带头各抒己见

活动2:班级交流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单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

1、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

2、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归纳总结 】

写作训练

[作文题目]

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记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3)不少于600字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1、紧扣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思路点拨]

选材立意:这道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对象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地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应好好构思。

很多同学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娱乐类:如乒乓球、篮球pk,钓鱼,捉蝴蝶,下棋;劳动类:如包饺子,剥黄豆,摘花生,赶麻雀等;休闲类:如在理发店拉头发,逛街买衣服;实践类:如做实验,“下海”摆地摊;亲情类:如父母关心我的学习等;偶发类:如假钞的教训,参加“金钥匙”竞赛等;童趣类:如邻家群童的小小纠纷;宠物类:如老猫的母爱,寻找小狗球球等等。

语言表达:因为是叙事的文章,表达方式决定了以叙述、描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力求能鲜活的语言表情达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宋发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11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9、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在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1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乡村使用天然气等洁净能源,缓解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 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位于 广东 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邻 港澳,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是 深圳 和 珠海,沿海开放城市是 广州。

3、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都是高温多雨的 热带季风气候,但夏季风的风向不同。

4、珠江三角洲的产品以 港、澳 为贸易渠道,出口至 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和 大洋洲 等地区,20世纪末,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 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6、近年来,外商投资的热点由 珠江三角洲 转移到 长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 加工制造业 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

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速度。

8、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到 40%,与发达国家的70%有一定的差距。

9、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横断山脉的南部,南邻缅甸、老挝,有澜沧江流过。

10、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雨林植被种类多,有层次性。

11、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

12、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现在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第八章跨省区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采矿、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水库、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华中、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24、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上一篇:自主学习习惯下一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