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通用9篇)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
设计说明
本课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快乐识字;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把韵文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们的眼前,使学生产生审美期待;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月亮的传说和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熟读课文,向长辈询问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请学生一同唱这首歌。
2.引导学生说一说唱歌时,想到了什么。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小小的”。
4.指导认识生字“船”。 1.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唱歌。
2.学生自由谈自己想到的内容。
预设:想到了月亮、星星,想到了自己在太空中遨游。
3.齐读课题。读好轻声“的”。
4.认识生字“船”,读准翘舌音,并读准前鼻音。
1.借助拼音读一读下面这些船的名字。
货(huò)船
渔(yú)船
快(kuài)艇(tǐnɡ)
军(jūn)舰(jiàn)
潜(qián)水(shuǐ)艇(tǐn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画出节奏。
2.指名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3.检查自由朗读课文的情况。
(1)指导学生读好押韵的字。
(2)指导多音字“看”的读音。
(3)多媒体课件出示叠词,指导学生读好叠词。
(4)组织学生分组赛读,看哪一组读得准。
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了解各小组合作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门”字旁、“白”字旁。指导学生认识新偏旁。
(3)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5.检查识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的音节。
(2)做生字开花、给生字找朋友等练习。
(3)多媒体课件出示摘星星游戏。
6.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听老师范读,画出节奏。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并反复读。
3.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用彩色笔标出“船、尖、天”,读一读。
(2)用扩词法记忆多音字“看”。
(3)读好叠词。
(4)学生分组读课文。
4.学习新字词。
(1)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识字。一名学生当小老师,拼读音节,其他同学跟着读。
(2)学生观察这些字作偏旁后的变化,学习新偏旁。
(“门”字旁多与房屋门窗有关。“白”字旁多表示和白色、光亮有关的事物。)
(3)认读生字并扩词。
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的 船 闪 星 里
看图形识记:两 头
数笔画:见 在
5.玩游戏认读生字、词语。
(1)带拼音认读,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轻声,“在”是平舌音。“闪、船”读翘舌音。
(2)给生字扩词。
(3)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摘星星的识字游戏。
6.先自己试读课文,再汇报读,最后集体读。
2.读好下面的多音字。
3.看谁读得好。
小小的 弯弯的
闪闪的 蓝蓝的
4.你能给下面的字找到朋友吗?请连一连。
“门”字旁的
“白”字旁闪
5.一字组多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要求。
(1)课文里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根据标点判断有几句话,再一句一句地读,想想每一句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预设:课文共两句话,第一句写了月儿像小船和月儿的样子,第二句写了坐在月亮船里看到了星星和天。)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1.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特点,指导书写新笔画。
2.板书“月、儿”,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月、儿”的笔顺,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3.指导学生观察“头、里”的笔顺,指名说一说。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重点指导“头”的三个点的写法,“里”字的笔顺。
5.组织学生评议书写情况。
6.布置作业。
观察夜晚的天空。
1.学生观察新笔画特点,找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书空。
(预设:
“月”中间的横不与横折钩相连接。
“儿”书写时两笔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3.学生说笔顺,并书空。
4.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写后对照。
5.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评议并改进书写。
6.学生观察天空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7.请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玩“给字娃娃戴帽子”的游戏。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小组合作,取出信封里的生字和音节,使之一一对应,请一个小组上台示范。
2.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8.请给字娃娃戴上拼音帽子。(连一连)
chuán看
kàn 船
xīnɡ 星
zài 两
de 的
liǎnɡ 在
shǎn 见
jiàn 头
tóu 闪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出示探究合作要求:
(1)小组做好分工。
(2)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3)把新生成的问题提出来。
3.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分工。
4.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1.学生边读课文,边生成问题。
2.交流自己的疑问。
(预设:
为什么叫小小的船呢?
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3.组内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
(2)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
(3)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4)汇报员:结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4.各组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在课文中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9.认真读课文,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三、交流评价,资源共享(用时:12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二行。
(1)请各组的汇报员汇报,其他学生评价、质疑。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弯月图片,引导学习“弯弯的”“小小的”。进一步体会“两头尖”。
(3)对比月儿和小船的形状,初步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4)指导学生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去朗读,读出月亮的可爱。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四行。
(1)多媒体课件演示情境,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闪闪的”“蓝蓝的”体会蓝天和星星的样子。
(3)指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叠词的作用。
(4)引导学生抓住“只看见”进行想象。
(5)指导朗读。
3.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夜空的美。
(1)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完成课堂活动卡二。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汇报成果。
(3)指导想象说话。坐在月亮船上,你可能看见什么? 1.汇报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一、二行。
预设:
(1)汇报员汇报:
①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船。我是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句话知道的。
②其他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而不像别的东西呢?
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图片上的月亮像什么?(像眉毛、像香蕉……)
(2)画出写“月儿”“船”的词语。(“小小的”“弯弯的”“两头尖”)读出小和可爱。
(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而不是真的写船的样子。
(4)自由读读课文前两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行。
预设:
(1)汇报员汇报:我在小小的月亮船上看见了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我是从“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句话知道的。
(2)画出描写蓝天和星星的词语。
(3)学生对比读句子,发现第二个句子读起来更美,更上口。
(4)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和“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5)练习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3.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二。
(1)展开想象,在小组内练习说话。
(2)汇报想象说话。
预设:
星星很像________,多美呀!(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
月亮很像________,真好看啊!(小船、眉毛、镰刀)
(3)想象:向上看,我可能看见闪闪的星星、白白的云、长长的火箭。 11.照样子用线连一连。
小小的 月儿
蓝蓝的 星星
弯弯的 船
闪闪的 天
1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弯弯的
(1)村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闪闪的
(3)闪闪的灯光下,传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1)我在船里坐,只看见星星和天。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四、想象诵读,背诵课文(用时:8分钟)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读。
2.指导背诵。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播放舒缓、优美的配乐。
(2)出示文字提示,帮助学生背诵。
(3)指名背诵,评议。 在情境中,练读。
(1)学生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2)学生配乐表演读、挑战读。
2.尝试背诵。
(1)自由想象,练习背诵。
(2)自由练背--部分背--齐背。
(3)配乐表演背诵。 15.看提示背诵课文。
弯弯的( )( )
( )( )的船,
( )( )的船( )( )( )( )。
( )( )( )( )的船( )( ),
( )看( )闪闪的( )( )蓝蓝的( )。
五、知识拓展,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生活中你看到的夜空和教材上插图中的夜空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介绍有关月亮的故事。
3.简介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说说生活中观察到的夜空景象,对比课文,体会想象的美好。
2.讲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体会想象的神奇魅力。
3.了解夜空及月亮的科学知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把自己想象中的夜空画出来。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 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 课件, 气球图, 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 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 (1) 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教师反方位的示范) , 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带着示范两次, 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 (2) 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 体会加法含义
(一) 结合儿童生活, 体会“1+1=2”的含义
1. 师生共同演示。
(1) 伸出1只左手, 伸出1只右手, 合起来是几只手? (师生共同边说边做, 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说一遍, 教师板书:1%1%2。 (3) 让学生独立说一遍, 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 (1) 学生起立, 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 (轻踏一下) , 一只右脚 (也轻踏一下) , 合起来是几只脚?
(两脚并拢) (2) 同桌互说一只左脚, 一只右脚, 合起来是几只脚, 算式是什么。 (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 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 只要说出来, 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 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 创设情境, 体会“1+2=3”“2+1=3”
1.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2=3 2+1=3。 (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 教师应予以表扬, 但不做要求) 让学生读算式, 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 (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 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 4.认识“加号”和“等号” (1) 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 (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 加号怎样写呢? (教师示范, 让学生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 (2) 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 (板书:等于号。齐读) 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 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 体会加法含义
1. 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 让学生得出, “3+1=41+3=4”。
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 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 带领学生摆学具, 左边摆2个圆形, 右边摆2个圆形, 合起来是几个圆形, 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 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 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 放轻音乐, 做一做课间操, 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 (并注上拼音) 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 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 说算式, 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 (1) 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2) 男生拍1下, 女生拍3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3) 左边的同学拍2下, 右边的同学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 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 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 合起来是5下。) 3.实践活动, 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 说一道加法算式 (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 如灯管、黑板、门、窗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 摆小棒。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 采取摆图片说算式, 看算式摆小棒, 拍手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 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再让学生写。 (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空间,让孩子有了更多畅所欲言的自信。基于此,我把课后的实践活动作为游戏的前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品图片及词卡。(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1.播放歌曲《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2.教师引学:歌词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3.引出课题。
4.请学生介绍书包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 1.学生跟唱歌曲。
2.学生回答背书包的原因。
3.齐读课题。
4.学生先查看书包,然后说一说书包里都有哪些物品。 1.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1)上学为什么背书包?
(2)用“……有……有……还有……”介绍书包里的物品。
二、勤读多想,自主识字(用时:22分钟) 1.老师领读课文。
2.教师引学:(1)根据字音,自己读读课文。然后给同桌读一读。
(2)指名领读课文。
(3)齐读课文。
3.图文结合,初步识字。
(1)游戏活动:找朋友。将学习用品图片贴在黑板上,认读词语卡片后与图片相对应。
(2)对照生字表,画出我们要学习的会认的字。
4.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轮流指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错的在生字表中画出来。
(2)分别说一说生字的字音和结构。
(3)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小组内开火车读字,并组词。
(5)小组内评价学习情况。
5.要求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在学生学习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再次提高对生字的认识。
(1)开火车读生字。读一字组一词。要求学生认真听,不能重复。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3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 1.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跟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读课文;齐读课文。
3.学生识字。
(1)完成游戏活动。将词卡与图片一一对应,并读一读。
(2)对照生字表用圆圈画出生字。再读一读。
4.小组内合作学习。
(1)认真听学习要求。然后按照学习环节有序地学习生字。圈画不会读的生字。
(2)采用“这个字的字音是( ),它是( )结构的字”的形式,进行小组内汇报。
(3)针对同学读错的字,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字,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读生字,给生字组一两个词语。能说出成语更好。
(5)小组内进行评价。
5.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1)看生字组词。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拆部件、编谜语等方法。
(3)认识3个新偏旁。 2.将拼音与生字连线。
笔 chǐ
包 shū
尺 bǐ
书 bāo
课 xué
作 zuò
学 dāo
业 běn
刀 kè
本 yè
校 zǎo
早 xiào
3.扩词。
尺( )( )( )
刀( )( )( )
本( )( )( )
少( )( )( )
早( )( )( )
4.看拼音写偏旁。
dānrénpánɡ( )
bāozìtóu( )
zhúzìtóu( )
三、排兵布阵,巩固识字(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学: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模拟游戏,按照老师的要求摆放学习用品。
2.课件展示摆放要求。
(1)按照规定方位摆放物品。
(2)读拼音摆字卡。
3.回顾全文。 1.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游戏活动。
(1)按照要求,在各个方位上摆好相应的物品。
(2)认真拼读拼音后按要求摆放字卡。
2.齐读课文。 5.按方位要求摆放下面物品。
笔袋摆在桌面的左上角。橡皮摆在桌面的右下角。铅笔摆在笔袋的右边。课本摆在桌面的中间。作业本放在课本的下面。
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
1.强调写字姿势及写字本的摆放。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5.展示纠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交流反馈。
预设:
(1)“尺”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部分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写得伸展圆满,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2)“本”字比“木”字多一横,可以参考“木”字的写法,再加上一横。
(3)“刀”字的撇是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位置起笔的。
2.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字。
(1)老师范写时,随着老师书写练习。
“尺”的笔顺是:横折、横、撇、捺。
“刀”的笔顺是:横折钩、撇。
(2)在写字本上把每个字写3到5个。 6.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尺、本、刀”三个字,每字写两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猜谜语,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师生一起读。要求学生不准说出答案。想到答案的同学可以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举卡片示意。
2.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在合适的地方填上字宝宝。
1.学生随老师一起读课件上出示的谜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跟着老师读。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都有,文具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书包)
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谜语并举词卡示意。
3.大声地读词卡上的字,并拓展组词,尽量与前面的同学组的词不一样。并在合适的地方填上字宝宝。 7.学生口头猜谜语。
8.口头读准生字字音,并组词。
9.读课文,试着填空。
我的小书包,
宝贝真不( )。
课( )作业( ),
铅笔转笔( )。
( )课静悄悄,
( )课不乱跑。
天天起得( ),
陪我去学校。
二、朗读感悟,发展思维(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小组合作学习韵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韵文一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讲了什么?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帮助你。
3.汇报交流。
(1)按照学习要求的顺序进行汇报。
(2)根据各组质疑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疑。
预设:
①课件出示“宝贝”的意思。
a.对小孩儿的爱称。
b.珍奇的东西。
c.把文具说成是“宝贝”,表明了小朋友对学习用品的喜爱。
②“静悄悄”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是“静悄悄”的。
4.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在小组内互读课文,相互评价。
(1)指名朗读,随机评价指导。
(2)小组内互读韵文。
(3)对照生字表在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
2.生生互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
(1)朗读韵文。按照标点提示找出本文的四句话。
(2)有序地读每句话,说一说自己有没有不懂的词语,以及自己的体会。
(3)把不理解的词语记录下来,在汇报时与全班同学交流。
3.汇报交流。
(1)韵文一共有四句话。
(2)每句话的意思:
①小书包里装着学习用品,是我的宝贝。
②介绍书包里装的东西。
③我们要遵守学校的纪律。
④小书包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着我。
(3)质疑。
①“宝贝”指的是什么?这些普通的学习用品怎么能说是“宝贝”呢?
②“静悄悄”是什么意思? 10.短文一共有( )话。
11.什么时候“静悄悄”?填上合适的词语。
( )静悄悄
12.选择正确答案。
(1)“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
A.平淡的语气。
B.开心的语气。
C.自豪的语气。
(2)“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
A.因为是遵守纪律,所以要用严厉的语气来读。
B.“静悄悄”表示没有什么声音,所以声音要轻。“不乱跑”是强调纪律,所以不要重读。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用时:10分钟) 1.短文中说小书包是他的好朋友,天天陪着他。那么,你怎么看你的小书包?说一说。
2.课件展示。这个小朋友他在干什么?你知道怎样削铅笔吗?应该怎样整理书包呢?
3.对学生进行评价。 1.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使用学习用品的。
2.观察图画,说一说小男孩的动作。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看课件,同桌合作交流。
4.学生互相评价。
13.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严格要求(用时:10分钟)
1.强调写字姿势及写字本的摆放。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5.展示纠错。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后,交流反馈。
2.“早”字上半部分的“ ”的字形略扁,“十”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书”字的横折钩写在横中线上,左边略低,右边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3.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字。
4.在老师范写时随着老师书写练习,然后每个字在写字本上练习3到5个。
5.展示书写成果,互相评议。 14.认真书写生字。“早、书”每个字写3个。
附:《小书包》课外拓展资料
◆关于爱护文具的儿歌
小文具,要爱惜。小书包,装整齐。
不撕书,不咬笔。好孩子,能自理。
◆带橡皮的铅笔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画家,叫李浦曼,是个穷画家。他的生活相当贫困。他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笔和画架,以及所用的画具都是破烂货。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每天坚持作画,常常画到天亮。有一天,李浦曼正专心致志地画一幅素描。他仅有的一支铅笔已经削得很短很短了,他必须捏住这支铅笔把画作完。画着画着,他发现画面要修改一下,于是,他放下笔,在凌乱的工作室里寻找他仅有的一块橡皮。他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那块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小橡皮。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擦干净后,发现那支铅笔又失踪了。他找了这个,丢了那个,找来找去,耽误了不少时间,李浦曼耐着性子,终于找到了那截铅笔头。一气之下,他决定把橡皮和铅笔头绑在一起,叫它俩谁也跑不掉!于是他找来一根丝线,把橡皮缚在铅笔的顶端,这样,铅笔似乎长了一些,用起来方便多了。可是,没用几下,橡皮掉了下来,李浦曼发了狠心,一定要把这淘气的橡皮头牢牢地固定在铅笔头上。为此,他想了种种办法固定这块橡皮……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一块薄铁皮把铅笔的一头包起来。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使用的带橡皮的铅笔,这成了李浦曼的专利。不久,一家公司用五十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他由一个穷画家变成了发明家和大富翁。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5
语文教学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z、c、s三个声母都是平舌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发音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读。而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区分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基于以上分析,本课设计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有趣的课堂。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打开密码门”“戴帽子”“摘苹果”等游戏活动,图文结合,多种形式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本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声母z、c、s的图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帽子形状的声调卡片。(教师)
2.关于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激趣,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拼音乐园。
2.课件出示写有一组组拼音字母或音节的拼音密码门,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3.引导学生观察第5扇密码门上的音节,说说这些音节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新课。 1.学生欣赏拼音乐园的美丽景色。(课件中出示:卡通的游乐园场景,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做游戏。)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语言中走进教学情境。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读拼音密码门上的字母、整体认读音节。
回忆有关整体认读音节的知识,进一步明确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不用拼读,整体认读。
3.欣赏主题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比一比,读一读。
ɑ-o e-ɡ
i-yu-w
b-dp-q
j-im-n
ɡ-qk-x
f-tb-h
2.我知道。
图上画的是____________正在给__________上课。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用时:15分钟) 1.指导声母z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小熊老师在干什么,它写了一个什么字母。
(2)出示字母卡片z,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发音。
(3)教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要领。
(4)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读音和字形。
(5)引导学生读儿歌,记忆声母的音和形。
2.指导声母c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小刺猬。说一说小刺猬在干什么,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2)引导学生按照学习z的过程自学声母c。
教师适时加以补充、纠正。
3.指导声母s的音和形。
(1)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吐丝的图片。
(2)引导学生按照学习z的过程自学声母s。
教师适时加以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做课间操,巩固声母z、c、s的发音。
5.引导学生学习z、c、s的写法。
(1)课件出示四线格中的z、c、s。
(2)课件演示z、c、s的笔顺。
(3)教师范写。 1.学习声母z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小熊老师正在给小刺猬们上课,它写的是字母z。
(2)根据写字的“字”的读音尝试发音。
(3)根据声母z的音和形,结合图片记忆声母z。
z的形状很像数字2。
(4)朗读并背诵儿歌:
平头小2zzz。
2.学习声母c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小刺猬蜷着身子正在上课,形状很像一个半圆。
(2)根据“刺猬”的“刺”的读音尝试发音。
(3)展开想象,联系图片记忆声母c。
(4)朗读背诵儿歌,记忆声母c。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3.学习声母s的音和形。
(1)看图说话:图上的蚕宝宝正在吐丝。
(2)根据“吐丝”的“丝”的读音尝试发音。
(3)展开想象,联系图片记忆声母s。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4.跟随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小熊老师爱写字,
写个2字像个z,
小刺猬,长满刺,
刺个红果回家吃。
5.学习z、c、s的写法。
(1)观察课件中声母的位置,汇报交流。
(2)根据课件书空。
(3)在四线格中练习书写,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评价。 3.我会读儿歌。
平头小2zzz,
我会写字zzz。
4.我会读儿歌。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5.我会读儿歌。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6.描一描,写一写。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用时:15分钟) 1.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对比示范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发音。
2.指导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四声。
(1)课件出示zi、ci、si的四声:
zīzízǐzì
cīcícǐcì
sīsísǐsì
(2)游戏巩固,练习认读。 1.(1)观察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认真倾听老师发音,找出声母与音节之间读音上的差别:声母读得轻而短,音节声音响亮,读得长一些。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四声。
(1)观察音节说说有什么发现:在i上标声调时要把上面的点去掉。
(2)多种形式练读zi、ci、si的四声。
(3)在老师的引导下玩“戴帽子”游戏,将帽子形状的声调卡片戴在整体认读音节上,其他同学认读音节。 7.比一比,读一读。
z-zi
c-ci
s-si
8.你能将下列声母变成整体认读音节吗?
z-( )
c-( )
s-( )
9.读一读。
zì sì cí sǐ
zǐ zī sī sì
cī cǐ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破解了一道密码门,顺利地走过了拼音乐园,那么,在拼音乐园里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回忆这一节课的内容,汇报自己的收获: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z、c、s,还有它们的双胞胎兄弟--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而且还学会了认读带声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10.说说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认识了( ),我还学会了(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游戏激趣,复习引入(用时:3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苹果树,引导学生玩“摘苹果”游戏。
2.引导学生玩猜谜游戏。
3.谈话引入本课内容。 1.在教师的引导下玩“摘苹果”游戏:读苹果上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每读对一个,苹果就会落下。
2.根据教师出示的儿歌猜字母:
半个圆圈--c;
平头小2--z;
半个8字--s。
3.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1.接读儿歌。
平头小2--zzz,
我会写字--zzz。
小小刺猬--ccc,
半个圆圈--ccc。
蚕儿吐丝--sss,
半个8字--sss。
二、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z、c、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引导学生拼读。
2.课件出示带调两拼音节,引导学生拼读组词。
3.课件出示z、c、s的三拼音节,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多种方式拼读音节:
zá zé zǔ
cā cè cū
sǎ sè sú
2.开火车拼读音节并组词。
zá(杂乱) zé(守则)
zū(房租)zǔ(祖国)
cā(擦地)cè(测验)
sǎ(洒水)sè(红色)
sū(酥糖)sù(告诉)
3.拼读三拼音节。
zuó cuō suǒ
(1)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纠正。
(2)与前面的两拼音节比较,强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很顺当。
(3)加上声调拼一拼。 12.我会用音节组词。
zá( )( )( )
zǔ( )( )( )
sè( )( )( )
cā( )( )( )
13.拼音节,读词语。
zuò xià
cuò wù
suǒ yǐ
三、结合实际,学词、学字、学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观察。
(1)指名朗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学”是一个字,而“学生”是一个词语,“我是小学生”是一个句子。
2.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出示字词卡片:
字 词 语 句 子
1.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字、词、句:
学
学生
我是小学生。
(1)指名朗读。
(2)同桌互读。
(3)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三行,一行比一行的字多。
2.拼读音节。
3.认读词语。
(1)卡片抽读练习。
(2)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词。 14.拼一拼,读一读。
zì
字
cí yǔ
词语
jù zi
句子
四、学习儿歌,拼读音节(用时:10分钟) 1.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为此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儿歌,名字叫“过桥”。
2.引导学生拼读儿歌。
(1)教师范读。
(2)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
(3)指导学生读儿歌表演。
3.引导学生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4.引导学生再读儿歌,背诵儿歌。 1.学习儿歌--“过桥”。
(1)认真倾听老师的范读,听准字音。
(2)自由拼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3)画出加色的音节,多拼读几遍。
(4)找一找还认识哪些音节,并且读一读。
(5)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6)指名朗读。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儿歌。
2.说一说儿歌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如:“一”字为什么有两个读音?
3.全班齐读儿歌,试着背诵。 15.我会填内容,并读儿歌。
过 桥
数学题,( ),
一排等号( )。
做对了,( ),
做错了,( )。
想一想,( ),
快快乐乐( )。
五、巩固提升(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领学生做游戏:送小刺猬回家。
2.课件出示音节。 1.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游戏:
黑板上贴着两座小房子,一座上面写着声母,另一座上面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小房子周围贴有小刺猬形状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声母或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学生拿起卡片领读一遍并贴到相应的家里。
2.做小老师领读音节:
zǔmǔ dǎzì cūxì
zìmǔ tǔsī yāzi
wūzi zǔɡuó 16.我会涂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上红色,声母涂上绿色。
c sǐ z zì
s cí zǐ sì
w y yu wū
六、总结收获(用时: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又一次畅游了拼音乐园,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z、c、s做声母的音节,还认识了5个生字,学会了一首儿歌。 17.说说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认识了( ),还学会了( )。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朗读童谣中识字,并且在识字过程中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字理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变成鲜活的画面,具有丰富的感情。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活动,先出谜语,再猜谜语。
2.教师出谜语,引导学生猜测出谜底为“人”。
3.教师板书“人”,并小结引出“天”和“地”。
1.学生清楚地说出谜面,如果谜语猜起来有难度,可以稍作提示。猜出谜底后可以简单说说猜测的理由。
2.学生根据“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年三条腿”猜测出谜底是“人”。
3.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知道,人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1.猜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
(2)一减一不是零。
(3)一人,猜一字。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出示“人”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后点明:图画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2.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人”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并认识这个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人”字?
4.引导学生交流识记“人”字的好方法。
5.教师出示“天”的字理图,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与“天”的关系。
6.引导学生观察“天”的字理演示图,进而认识这个字。
7.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天”字,教师相机点拨。形近字比较法:“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8.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地”的好方法。
9.组织学生开展“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人的样子:“人”站立,头、胳膊、身子、腿、脚齐全。
2.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画,看清“人”的字理演变过程。
3.学生自由交流,要说完整话。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数笔画: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猜字谜:“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5.学生观察图画并交流:“天”像正面站着的“人”,头顶上有一个方框,表示人头上是“天”。
6.学生认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
字理演变:
7.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换一笔变新字:“无”换一笔变成“天”。
加一笔变新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
8.学生认读,汇报识记“地”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也”字左边加个“”。
9.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而且准确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2.这两个字长得一样吗?说一说。
人 入
3.比一比,看谁说出的词语最多。
天( )( )( )
地( )( )( )
4.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上天入地 欢天喜地
昏天黑地 冰天雪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天长地久 天荒地老
三、探究交流,继续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家三口的图片并介绍:中间穿裙子的是我,她是我的女儿,他是我女儿的爸爸。你记住我们一家三口了吗?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1.学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在小组内进行介绍,要像老师一样用上“你”“我”“他”。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部件组合:“亻”加“尔”。
熟字记忆:“找”字左边多一撇。
熟字加偏旁:“也”字左边加“亻”。
3.学生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同学识字的好方法,如果自己的方法比同学的好可以提出来。
4.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5.在小组内区分“你”“我”“他”。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作业。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7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意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动、直观地学习我们的母语发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的乐趣;“音节超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
课前准备
1.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韵母“anɡ、enɡ、inɡ、onɡ”的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卡片,指名读,并说说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时应注意什么?
2.摘果子游戏。
3.明确教学目标。今天继续学习四个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1.学生认读卡片:aneninunünyinyun,想一想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做摘果子游戏。电脑出现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lántiān、báiyún、
cǎoyuán、sēnlín等音节,拼读音节。
3.明确学习任务。 1.拼一拼。
lántiān báiyún cǎoyuán
sēnlín
二、观察图片,学习发音(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习韵母anɡ。
(1)出示课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首先观察窗外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亮”的韵母anɡ。
(3)教师指导发音。
2.指导学习韵母enɡ。
(1)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在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哼”的韵母enɡ。
(2)多媒体课件播放enɡ的发音。
(3)指导读正确。
3.指导学习inɡ、yinɡ。
(1)引导学生观察墙上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鹰的韵母inɡ及整体认读音节yinɡ。
(2)教师指导发音。
(3)明确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别。
4.指导学习韵母onɡ。
(1)出示时钟的“钟”的韵母onɡ。
(2)指导发音。
(3)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1.学习韵母anɡ。
(1)学生整体观察图片。
(2)学生说出窗外有弯弯的月亮。
(3)学生练习读,体会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①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②开火车读音节。
2.学习韵母enɡ。
(1)观察图,说一说。
(2)跟随电脑学习发音。练习enɡ的发音。
(3)开火车读、学生试读、小组读、齐读。
3.学习inɡ、yinɡ。
(1)学生观看图,找到猫头鹰的钟表,体会鹰的发音。
(2)学生自由练习发音。
(3)明确yinɡ是整体认读音节。
(4)进行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4.学习韵母onɡ。
(1)观察图片,读准发音。
(2)同桌练读,全班齐读。
(3)抽读卡片,进行onɡ的四声练习。 2.自由练读。
ānɡ ánɡ ǎnɡ ànɡ
3.自由练读。
ēnɡ énɡ ěnɡ ènɡ
4.读一读。
yīnɡ “老鹰”的“鹰”
yínɡ “营长”的“营”
yǐnɡ “电影”的“影”
yìnɡ “应声”的“应”
5.自由练读。
ōnɡ ónɡ ǒnɡ ònɡ
三、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指导书写新学的韵母。
1.观察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字母要写紧凑。
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学生评议。
6.我会正确写出“anɡenɡinɡonɡ”。
四、巩固练习(用时:7分钟)
指导完成游戏,巩固所学后鼻韵母。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
2.将声母和后鼻韵母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1.学生读后鼻韵母,完成游戏。
2.学生先在小组内完成拼音组合游戏,然后,和老师做组合游戏,巩固后鼻韵母。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直入新课,学习拼读(用时:6分钟) 学习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1.学习拼读zh、ch、b、d与anɡ组成的音节。
2.学习拼读r、f、d、h与enɡ组成的音节。
3.学习j、b、t、q与inɡ;zh、s、h、d与onɡ组成的音节。
课件出示音节:jǐnɡ、bǐnɡ、tīnɡ、qīnɡ、zhōnɡ、sònɡ、hǒnɡ、dōnɡ。
4.巩固练习。
做听音节猜韵母的游戏。教师读音节:hónɡ、zhǎnɡ、qīnɡ、chénɡ、yònɡ。
5.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6.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 1.学生自由拼读zh、ch、b、d与anɡ组成的音节。
2.指名拼读、齐读音节:rēnɡ、fēnɡ、dēnɡ、hénɡ。
3.四人小组互练。
4.学生听音节,说说韵母是谁。
5.(1)学生自己练习拼读三拼音节:zhuanɡ(“服装”的“装”),chuanɡ(“门窗”的“窗”),qionɡ(“贫穷”的“穷”),shuanɡ(“双手”的“双”),xionɡ(“凶猛”的“凶”)。看谁拼得又快又准。
(2)学生挑选自己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6.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7.拼一拼。
banɡ lonɡ
xinɡfenɡ
zhenɡjinɡ
yonɡ
8.拼一拼。
zhuānɡqiónɡ
xiōnɡxiónɡ
chuānɡshuānɡ
二、借助插图,兴趣识字(用时:1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是什么内容。
3.出示“游泳”及音节。
4.课件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的内容。
6.相机出示“骑自行车”及音节。
7.出示图片三,引导学生观察。
8.引导学生说说图片内容,并相机出示“打乒乓球”及音节。
9.学习生字。
(1)出示“车”,领读。
(2)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4)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字。 1.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一上的内容。
2.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再汇报。
3.学生练读“游泳”音节。
4.学生观察图片二。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片二上的内容。
6.学生自己尝试拼读“骑自行车”的音节。
7.学生观察图片三。
8.学生练读音节“打乒乓球”。同桌之间互相读。
9.学习生字。
(1)学生跟读,自由读。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给这个生字找朋友。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句子。
9.拼一拼。
yóuyǒnɡ、qízìxínɡchē、dǎpīnɡpānɡqiú。
10.读一读。
自己 自由 行走 行人
马车
火车
11.学生用“车”说一句话。
三、朗读儿歌,巩固拼音(用时:15分钟) 指导学习儿歌。
1.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录音,引导学生谈谈听到了什么?
2.认读儿歌。
(1)教师指导学生读拼音。
(2)提醒学生注意“羊、走、也”的读音。
(3)指导学生自由读儿歌,读流利。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儿歌,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两只小羊做得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3.认识生字“羊、走、也”。
(1)出示生字“羊、走、也”,领读。
(2)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4)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字。
4.再次朗读,鼓励背诵。 1.学生认真看课件,同时听播放的儿歌录音。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儿歌《两只羊》)
2.认读儿歌。
(1)读拼音。
学生自由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2)同桌互读,注意“羊、走、也”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儿歌,读流利。
(4)学生有感情朗读,并针对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3.学习生字。
(1)学生跟读,自由读。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给三个生字找朋友。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句子。
4.再次朗读、背诵。
12.读儿歌《两只羊》。
13.学生用“羊、走、也”各说一句话。
14.背诵儿歌《两只羊》。
四、课外拓展(用时:5分钟)
1.给爸爸、妈妈背诵小儿歌。
2.读一读拼音读物,进一步巩固拼读练习。
1.背诵小儿歌。
2.自由读拼音版儿童读物,巩固练习拼读。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8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教师带来一首谜语,看看咱们班谁最聪明,能第一个猜出谜底!
(二)同学们可真聪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月亮的儿歌,名字叫“小小的船”教师板书课题,认识“船”字。
(三)谁带着大家读读这个船字?chuan 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齐读课题。
二、观察画面,口语训练
(一)刚才老师说这首儿歌是描写月亮的,可现在题目却是小小的船,你们心中有疑问吗?
(二)不要着急,先来看看这幅图吧,答案就在图上。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图中的月亮像什么?你见过小船吗?说说小船的样子?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小小的船了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想不想快点读读这首儿歌呢?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二)运用你们的方法自由读儿歌,把儿歌读通顺,画出生字,注意要读准生字的音。
(三)学生汇报画出的生字。
1.哪个小老师来提醒大家,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这位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学生读生字。
四、运用方法,自学生字
(一)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几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归纳。
2.说说你用哪种方法来记哪个字?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评议,教师随机进行鼓励表扬,给予肯定。
4.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多种多样,老师真佩服你们,瞧,这些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们也来了,他们也想考考你们认读词语的本领怎么样?有信心吗?
5.开火车认读词语。
小船弯弯 两头尖 坐在 看见 闪闪 月儿
五、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生字都认识了,现在同学们来读读这首儿歌吧!
1.看着屏幕,自由读儿歌。
2.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
(二)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1.指名回答,师随机指导:儿歌中说的“小小的船”是指真的小船吗?
2.这句话中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为什么这样写呢?
3.你观察过夜空中的月亮吗?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
4.学生自由回答。
(三)练习朗读。
1.你喜欢月亮吗?那就把你对月亮的喜爱读出来吧!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儿歌。
3.集体朗读。
(四)指名读第二名,思考: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什么?
1.学生回答,教师指导,你们想象这个小女孩一样坐在月亮上吗?
2.展开想象,还会看到天上有什么?
3.带着你的梦想,插上想象的翅膀,来读读第二句儿歌吧!
(五)看着画面,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六、总结全文
月亮的变化多么奇妙,大自然更是神奇,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晚上仔细观察夜空,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起去探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请同学们带着对月亮的喜爱,对夜空的向往一起来背背儿歌。
(二)说说在你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三)夜空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二、巩固词语
(一)开火车认读本课词语。
(二)教师指,学生认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三)词语搭配
三、指导书写生字
(一)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结构位置
1.说说这几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两、见”学生书空。
3.特别强调两个字的笔顺。
(二)做一字开花游戏。
1.学生组词,师板书于黑板上。
2.比比谁组的词最多、最好。
(三)学生在书上摘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将写得好的作品在班上展览。
板书设计:
6、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我爱大自然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9
教学内容:小小的船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弯、两、尖、里、见、闪,做到“四会”。并认识“弓”字底和“门”字框,体会“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迭词的形象。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一字一句并读正确,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蓝天、明星、新月的美感,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飞上蓝天坐上月球的愉快心情,激起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一字一句并读正确,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课文,导读全文,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写字。(略)
第二课时:联系生活经验,激起学习新课的兴趣。初读课文,懂大意。范读课文。读讲课文,结合各种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师:老师很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看月亮。
生:我喜欢看月亮。
生:我也喜欢看月亮。
师:真好。有时候我们看见月亮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样的月亮?
(出示圆月亮图片)
生:这是圆月亮。
师:月亮很圆,用两个圆字会说吗?
生:这是圆圆的月亮。
师:(又出示新月图片)有时候我们还会看见这样的月亮,这是什么月亮?
生:这是半月形的月亮。
生:不对,半月形没有这么大,这是弯弯的月亮。
师:对!晴朗的夜晚,这么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我们小朋友喜欢看月亮。有一位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逐步把学生带入情境)题目就是“小小的船”。上一课小朋友学会了生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懂大意。
师:小朋友开始学习读课文,首先要看题目,想想它的意思。
生:(读题目)小小的船。
师:“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船,是真的吗?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书要认真,要一个字一个字看清,一个一个标点看清,不要读错。
生:(指名一学生读课文)。
师:现在小朋友弄清楚了吗?这个小小的船是不是真的船?
生:这小小的船,不是指真的船。
生:我知道,指的是月亮。
三、范读课文。
师: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很喜欢这首诗,对吗?李老师也喜欢读,你们听我读课文。(出示放大课文的黑板)
师:(指着板书的课文)课文第一句就写了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你们看月儿怎么样可爱?
生:这月儿弯弯的,像一条香蕉。
生:这月儿小小的,两头尖尖的。
生: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
师:这儿用了两个“弯”字,“弯弯的月儿”,你们觉得这月儿怎么样?(引导体会语感)“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比比看。
生:用了两个“弯”字,觉得这月儿弯得要命。
生:不是弯得要命,是弯的好看。
生:我觉得这月儿弯得可爱。
师:“弯弯的”表示很弯,弯得很可爱,谁能举个例子?
生:我知道,弯弯的小路。
生:(神往地)还有弯弯的小河。
(老师进一步启发)
师:那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
生:这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对。“小船”“小小的船”比比看哪种小?
生:小小的船比小船更小,就是很小很小的船。
(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小船很小的船
小小的船小小的船
小朋友们读读比比。
师:说得很好。很小的船,小小的船,意思一样。但你觉得哪一种可爱?
生:我觉得小小的船可爱。
师: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懂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当中加上一个什么字,就可以把这句话联系起来?
生:加一个“像”字。
生:就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对!第一句就是这个意思。大家一起读一遍。
(齐读)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师:请哪个小朋友把一、二两句读一下?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师:要读出月儿的可爱。你们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小船两头尖尖的,多有趣。“尖”不能使劲,声音稍微提高一点,轻轻读,你们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像香蕉不像镰刀呢?他想做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香蕉只好吃,不好坐。
生: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那你看看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
生:(神往地)想!
师:(描述)如果现在正是夜晚,你坐在院子里抬头看着蓝天,蓝天上有星星又有月亮。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你们这歌声多么动听啊!(出示动画,播放小小的船歌曲)
师:你们可以眯眯眼,听着,看哪些小朋友想着好像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了。
(“小小的船”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听着李老师弹的乐曲,小朋友们都入了神,有的果真眯上了眼睛,显得十分甜美。)
师:哪些小朋友觉得自己好像飞上了月亮?
生:我飞上去了。
生:我也飞上去了。
生:我好像身子变轻了。
生:我好像腿变长了。我好像坐在弯弯月亮上了。
(教室里气氛热烈。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老师也显得很兴奋。把一个小朋友剪影放在月亮上。)
师:(指着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好,现在你们已经飞上了蓝天,坐在了小船里。你们睁大眼睛看看,在月亮上看到些什么?让我们轻轻地唱起来。
(乐曲伴随着小朋友们的歌声)
师:现在你已经坐在月亮上,你看见了什么?
(出示一句式,凭借情境进行句子训练)
我看见。
生:我看见星星。
生:我看见北斗星。
生:我看见人造卫星。
生:我看见许多星星向我眨眼睛。
师:星星那么亮,向我们眨眼睛,这可以说什么样的星星?
生:这叫闪闪的星星。
师:对。闪闪就是一闪一闪。你们看--
(老师走近教学挂图,启动教学挂图上的控制键,图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师:你坐在月亮上,向下就看见地球,抬头看,除了看到星星还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见蓝蓝的天。
师:蓝蓝的天,我们每天都看见,谁能用“蓝蓝的天”说一句话?可以说蓝蓝的天上有什么,也可以说我在蓝蓝的天上做什么,想想看,看谁说得好?(紧密结合情境,进行语言训练,进一步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
生:蓝蓝的天上有弯弯的月儿。
生:蓝蓝的天上有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蓝蓝的天上有一朵一朵的白云。
生:小鸟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生:我坐上飞机,就飞上了蓝蓝的天。
生:我将来要坐上宇宙飞船,在蓝蓝的天上给老师打电话。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读课文。男女生轮流读。
师:对。书上说,“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们上一次学的一只鸟,念(zh),在这儿表示除了星星和蓝天,别的看不见。念zh。例如:晚上爸爸上夜班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这只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就是在月亮上除了星星和蓝天,别的看不到。
生:老师,不对,坐在月亮上还可以看见银河。
师:(很高兴的)哦,对了,银河就是许多星星聚集在一起,还是星星,懂吗?坐在月亮上还可以看见地球。
师:坐在月亮上要向下看才看得见地球。
现在我们一起读三、四两句。
(指导朗读)
师:你坐在月亮上,弯弯的月亮你觉得像小船,那蓝蓝的天像什么?星星又像什么?
生:我坐在小船上,看看蓝蓝的天就像大海。
生:星星像灯。
生:老师,大海里是航标灯。
师:你讲得很对。
生:月亮下面一朵一朵的白云,我想就像大海里的波浪。
师:这首诗小朋友都爱念,有好几个词是把相同的字迭起来的,如果不重叠,你们觉得怎么样?
弯的月儿小的船,
小的船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的星蓝的天。
(老师念完,大家都禁不住笑了。)
师:这样你们爱读吗?
生:我不爱读。
生:星星、月亮、好像不怎么好看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遍,现在请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读得很好,下面李老师让小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出示六张卡片,上面写着:
弯弯的小小的蓝蓝的
天月儿船
(一个学生被指名将卡片上的词组合起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蓝蓝的天
师:大家一起读。
(学生读上面的三个词组。)
师:朋友找到了,还可以怎样排队?
(又指名一个学生走近磁性小黑板,将卡片组合成:
月儿弯弯的船小小的天蓝蓝的)
(学生再齐读。)
师:这一课小朋友动脑筋学得很好,这样一首美丽的诗小朋友应该想办法把它记住,背下来,看谁先会背。
(学生开始练习背书,一个个读得很有兴致。)
四听嫦娥奔月的故事
五联系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
【《小心船》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20
《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0-20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26
旅鼠之谜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01-14
生物入侵者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07-15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01-18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