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共10篇)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 篇1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日子,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吃了早饭后,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了学校。我看了看手表才七点半呢!校园里早已挤满了人。连平时迟到的同学也等候在考室外面了呢!
8点整,语文考试开始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答卷。你看那一张张稚气的脸,神态可不一样:沉着的,紧张的,坦然的……当看到作文题:《六一节》.父亲节》(各选一样)时那表情倏地又起了复杂的变化。我答完卷后,两眼紧盯着卷子,生怕漏了每条“线索”……考试结束了。我对这次语文考试满怀信心。数学试卷发下来后,我先看了一遍,然后才开始答卷。可最后一道题却把我难住了。我咬住笔头,苦苦思索了一阵,头痛地把考卷退到一边,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搔着头皮,紧皱眉头。经过反复思考,我在纸上“刷刷”地写着,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做完题目后,我认真地检查了几遍,把不确定的题目抄下来。“时间到,收卷!”监考老师说。
走出考场,我找了几个同学对答案,结果挺让我满意的。因为我的答案和大家的一样。“我该有个愉快的暑假了。”我美滋滋地在心里盘算着。
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篇2
题目一:感恩
题目二: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练”、“关爱”等词语,也可以填上其他的词语。)
要求:
1、感情真实,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
在感恩中成长600字
鲜花感恩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了它干涸的心田;苍鹰感恩蓝天,是因为蓝天使苍鹰自由的飞翔;高山感恩大地,是因为大地凸显了它的高耸;鱼儿感恩湖泊,是因为湖泊赐予了它们生活的空间;万物感恩着世界,是因为世界赋予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幼时的我的心里,感恩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语,就像爱一样,朦胧得使人无法捉摸、看清。因此,我一直心安理得的接受着父母的宠爱,而不给予知恩回报。
渐渐长大,听熟了老师口中的“要学会感恩”,在心中便对感恩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概念,那大概是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像冬天里喝下暖暖的热茶,温馨得令人深深陷入深思的画册,暖暖的让人颇感心安的电影。
曾经看过一篇悲伤却很温暖的故事,官员慕名来到一家野外饭店,挑选了一只最大的穿山甲,饭店的员工按照以往的方式将穿山甲狠狠的向地上砸去,想让它将躯体张开,但连摔了几下,穿山甲却越缩越紧。最后,当他们放弃这只穿山甲并宰杀了其他几只后,发现在穿山甲摊平的肚皮上,蠕动着一只小小的穿山甲,它还那么小,脐带仍与母亲相连,浑身都粉红透明,刚刚出生的它,就这样失去了最亲爱的妈妈。
每次忆起这个故事都会让我的眼眶湿润,就会想起“5?12”时那位母亲写给自己孩子的短信——“心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他们是那么的不幸,同时又是那么的.幸运,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最动人的母爱。我深信,长大后的他们心中一定满载着感动,洋溢着感恩。
但是现实中的我们从不曾经历过如此轰轰烈烈的母爱,自然也不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任性的想着父母所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从不去感动,从不付出回报。
但你是否看到了每天早上父母为你所准备的早餐,是否看到了每天放学时父母那期盼的目光;还有你考试失败时他们鼓励你的神情,以及他们渐渐老去的容颜与夹杂着几缕隐私的头发。
不要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不要在离别时才后悔莫及。乌鸦反哺父母,因为它懂得感恩;羊羔跪乳觅食,因为它懂得感恩。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中逐渐茁壮成长。
【每日写作指导:中考生写好记叙文要学会观察生活】
每年中考的作文题常常是师生、家长以至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考后从阅卷部门获得的信息总是不尽如意,甚至很不如意。问题的原委应当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找。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2015初一英语期末考试英语作文范文
2.2015初一期末考试作文范文
3.初一上册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4.2015初一期末考试作文:期末考试
5.20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泪水擦干以后
6.2015初一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题:拥有XX
7.2015初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自然景物
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篇3
1.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学校真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个家了。在这个“家”里,我们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结交伙伴,开展活动。在这个“家”里,我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酸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天一天地长大。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终于要离开这个“家”了。顿时,校园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你的心头…… 请你以《校园里的_____》为题(从“甜、酸、苦、辣”中任选一个词,填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
2.以“流泪之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中不写真实姓名:不少于400字。(25分)
3.______的日子
4.我真想对__________说
5.第一次______
6.XXX,你真______
7.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8.“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9.题目:可爱的______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可以填人或小动物,如“表弟、表妹、小猫、小狗”等,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人或小动物的可爱,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我爱我家 篇4
我的爸妈文武双全,爸爸是警察的老师,擒拿格斗、各种枪械样样精通;我的妈妈会三门外语,是一名外语老师。但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既不是动武,也是不是动嘴,而是他们对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事业时所具有的坚韧的品质――毅力。
爸爸总是说,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他学习成绩有多么好,或是会几下拳脚功夫,真正的男子汉的品质在于持之以恒,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爸妈为了锻炼我的毅力,全家人进行了一次毅行。爬岳麓山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但是这次毅行可不仅仅如此,我们是从家出发,沿着马路一路经过火车站,由五一路走到岳麓山脚,光走到山脚就已经走了10公里了,还要爬山并下山,下山之后又走回地铁站,总共走了22、22公里。出发前爸爸告诉我这次毅行将会面对四个不同的阶段,让我好好感受。一路走来,我感受到了7公里时的“疼痛”,到10公里时的“放弃”,13公里时的“激动”,以及18公里时的“喜悦”。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若是我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放弃的话,我永远不能想象“喜悦”是那样的令人难忘。期间爸妈不时地鼓励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鼓舞。完成这样一次毅行真的不容易,可是我做到了,正如父母所说的那样,一件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会让人身心愉悦,因为那就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在目标完成的那一刻是最让人激动人心及快乐的。
父母就是这样,经常给予我正能量,让我成长、成熟,并使我有了不轻易放弃的品质,有了面对困难时的笑容,以及对待不同事物时的宽容。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 篇5
有些同学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废寝忘食,手不试卷,一旦走火入魔,进入“角色”便恍恍惚惚,无心上课,甚至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由于受那些黄色书刊的熏染诱惑,年纪轻轻就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看书可谓“破万卷”吧!然而,非但没有“下笔如有神”,反而进了大牢,还不知罪在哪里。
还有,一旦看上了书,那些书就象磁铁般吸引着我们,吃饭也看,睡觉也看,走路也看…..这样不仅影响我们的视力,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卷”的思想内容上。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就象不好的朋友,会把你残害!”对于那些浸透着反动思想的内容,表现低级庸俗趣味,引人步入人生的歧途的“卷”,可要提高警惕,不读为妙。那样的“书卷”越是情节离奇,或许还有点“艺术性”,就越容易使人受害!
关于美的作文叙事作文题目 篇6
在我的记忆中,我一直很天真地认为,蝴蝶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昆虫,而蜜蜂却永远比不上我心中的蝴蝶那样美丽。当看电视《人与自然》的内容后,我才真正看清了蝴蝶的真面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美的不一定是好的。
原来蝴蝶从出生就是一只害虫-——毛毛虫,到后来才变成蝴蝶的。从外表看起来,它的确很美丽,特别是在看见了成百上千只的彩蝶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飞舞的时候,人们只看到它们在传播花粉的美丽一面,却忽视它们也靠啃食叶子为生的另一面。蜜蜂则不同,虽然它外表并不美,但它辛勤劳动,既为植物传播花粉,又为人类酿造最甜的蜜,奉献多,索取少。因此可以说:外表丑的东西不一定是坏的。动物如此,人亦如此。
中国人历来讲究“郎才女貌”“英雄美女”,当时的周瑜与小乔、吕布与貂蝉,都是传颂千古的标准姻缘,为什么史书上说“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亮非要娶一位丑女为妻呢?丑女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而他毅然地娶了个虽丑但很聪明的媳妇,不但使他一生无后顾之忧,更使他在事业发展上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沉缅在温柔的照顾中,夫妻情感的亲密,生活过得很美满。又如法国大文豪雨果笔下所写的巴黎圣母院中鸣钟人伽西莫多,其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使我想起来了“人不可貌相”这话中的道理。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 篇7
“磨”,既有摩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代表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今年海淀区的作文试题挺有意思,小作文的话题个个都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大作文反而避过了热点问题,回归到命题的正统命题方向上来。跟小作文遥相呼应的是大作文的命题思路也相当开放和朴实。不再像2013年的“为你亮起一盏灯”抑或2012年的“一年好景君须记”那样带着浪漫和抒情色彩,而是回归到理性思考的路数上来。
如果作文题目仅仅给一个字“磨”,那么估计会有不少的同学要在审题上花费相当的时间来揣摩出卷老师的思路,也有不少的同学会在着急之下跑题或偏题。然而本着作文的改革在于不在审题上设置过多的障碍的原则,海淀区在这次作文题目之前给了一段相当明确的导语,大大省去了学生们审题的麻烦。不管是“磨合”还是“磨砺”,都是高三的学生们相当熟悉的作文话题,甚至,“慢生活”这个导语中提到的写作方向,人大附中的语文老师们在去年当做作文题目就给学生直接练过!“磨合”这个话题,大家上网搜一搜,相关的作文题目和范文简直到处都是,写起来自然难度不大,每个同学都可以各写所好,尽情发挥了。
综合起来讲,今年海淀区的作文命题思路是相当明确的,不管是小作文还是大作文,都没有在审题上给学生制造障碍,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时间用在后面的具体写作上,而不是跟作文题目较劲。那么,这就意味着虽然作文变成了两个,但是作文的审题入题难度明显降低了。既然大家都不跑题偏题了,那大作文的竞争力在哪呢?如何才能在常见的作文题目下让自己的作文具有竞争力,作文分数远远高过其他同学呢?这次作文命题,对我们高三的学生们下一阶段的复习又有什么影响呢?如何在接下来的这个寒假利用好时间,在语文上作进一步的努力和冲刺呢?
首先我建议大家,要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自己掌握的作文素材进行整理和更新。看看在自己目前经常用到作文材料里,哪些是老生常谈,哪些是语文老师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果断抛弃!尤其是一些特别老、特别常见的科技类、体育类素材,语文老师在判卷的时候简直一看到就开始头疼了!亲爱的理科学霸们,果断抛弃掉这些材料,另辟蹊径吧!利用寒假这最后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积累一些热点的、新颖的、人文的、哲思类的作文素材,给自己做一个“素材集锦”,整理成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最好能利用各区的期末作文题目,尝试用这些素材写一些片段。既可以练笔,又可以积累片段作文,以备下学期不时之需。
其次,尝试在现有的写作立意的基础上做些深入,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写一些常识类的观点,如:不经过磨砺,就难以成功。试问这样的道理阅卷老师难道不知道,还需要你写给他吗?所以,审完题目以后不妨深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往下追思,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再次,写议论文,关键在于论证。许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仅仅是把自己知道的相关事例堆积在一起,成为论点加故事的问题不明的一堆东西,很难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毕竟议论文是要以理服人的,所以还需要掌握多种论证手法,能通过清晰的论证来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本科生期末考试题目 篇8
2.磁电薄膜材料研究及应用
3.LED/LCD显示器中光学薄膜的应用
4.超硬薄膜的研究及应用
5.薄膜光学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6.硅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
7.节能薄膜/Low-E薄膜的研究和应用
8.光学薄膜在空间遥感中的应用
9.荧光滤光片在物质检测仪器中的应用
10.智能窗口薄膜的研究及应用
11.与薄膜光学学科相关,自选题目
12.简答题
(1)利用TFcal完成膜系设计:
HR,入射角15度,中心波长633nm,带宽40nm,剩余反射率<0.5%; 简述所设计薄膜的含义;
计算该膜系所有膜层的光学厚度和物理厚度;
提供膜系设计理论透射光谱图及实际测量方法;
介绍膜系设计所用材料的光学常数的获取方法;
简述利用电子束蒸发镀膜的工作过程。
(2)用薄膜特征矩阵法,推导规整膜系的S偏振光的反射率表达式
(3)说明扩散泵的工作原理
(4)简述磁控溅射镀膜原理
答卷说明:
1.采用A4纸手写或双面打印装订,小四字号,1.5倍行距
2.试卷抬头如下:
2008级光电信息工程系
光学与光电子学薄膜技术期末考试卷 2011.12.28
姓名学号分数
研究题目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 篇9
1、法的适用: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采取某种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实现法律对特定社会关系调整的活动。
2、法的定义:法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力和义务为其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3、法的渊源:作为行为规范的法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具体形式,法学是哪个称为法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好热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6、法的解释:法的解释或称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7、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都必须严格、严肃、严明,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8、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就是对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
9、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提高各自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9、法律监督:从广义上说是指对一切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的行为是否合乎法律要求实行监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定监督。
10、宪法:宪法是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确认和保障该国民主制度的国家根本法。
11、宪政运动:亦称立宪运动,就是争取制定宪法,实现民主政治的运动。
12、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3、人身自由: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与人身想联系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14、行政起诉: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15、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做出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审理和作出裁决的一种诉讼活动。
16、被告:是被原告诉称其具体行政行为为违法,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由受诉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
17、证据:行政诉讼的证据,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8、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优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国家继承: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人格或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别国的情况。
20、庇护: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而遭受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允许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的一种国际行为。庇护的对象主要是政治避难者。因此,庇护又称政治避难。
21、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形式有限制主权、赔偿、道歉。
22、行政法的概念:调整由于行政活动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23、行政法的渊源: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定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监督制约原则。
25、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为调整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6、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或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撤销原来的裁决或裁定,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属于审判监督程序。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 篇10
一、选择题
1.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存款10000元时,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C)。
A.2000元
B.8000元
C.50000元
D.100000元
2.资本市场是(C)。
A.从事货币买卖的市场
B.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C.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D.进行投资的场所 3.货币供给是指(B)。
A.基础货币的变动量
B.流通中的货币量 C.银行存款总量
D.银行贷款总量
4.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是(D)。
A.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B.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C.新古典增长模型
D.IS—LM模型
5.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条件是(A)。
A.自发总需求的增加
B.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
6.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7.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D.国际经济政策
8.下面的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C)。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指数化政策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是(C)。
A.货币供给
B.政府购买
C.社会福利支出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D)。
A.一国为别国提供保险的收入
B.一国对别国劳务出口的收入
C.一国对别国教育事业的赠予
D.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
二,名词解析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高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点德轨迹。
3.需求较差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反应程度。
4.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5.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6.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7.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的做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8.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加。
9.边际报酬递减呢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次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11.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产品。
12.编辑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3.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15.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16.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因素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17.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8.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19.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20.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和经济利润之和。
三、解答题
1、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将上涨。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造成损失。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3、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可以排序,并满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不饱和性等公理假定。
(2)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进预算约束线分析。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下消费者实现的效用最大化。这一均衡点可以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表示:RCS1,2=P1/P2 P1X1+P2X2=m 即:当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6、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投入量K=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
(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
(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答案:
(1)已知K=50时,其价格等于500,所以PK =10。
由成本函数 Q=0.5L1/3K2/3,可以求得MPL=1/6(K/L)2/3,MPK=1/3(L/K)1/3。
由PL/PK = MPL/ MPK,可以得K=L,代入生产函数得:Q=0.5L;L=2Q。
(2)将L=2Q代入成本等式,C=L*PL+K*PK,可以得:
总成本函数
TC=5L+10K=10Q+500;
平均成本函数AC=10+500/Q
边际成本函数MC=10
2、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万元,试求:
(1)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商品价格降为30万元,在新的价格条件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是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答案:解:
(1)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P, 得出3Q2-12Q+30=66,从而:
产量Q=6,利润л=TR-STC=PQ-STC =176万元
(2)根据MR=MC=P,得出3Q2-12Q+30=30,从而产量Q=4,利润л=TR-STC=PQ-STC =-8万元
(3)AVC = Q2-6Q+30,令
Q =3,min AVC =21,所以当P
<21万元时,该厂商退出该行业。
3.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位相同的消费者,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q=50-5P;同时有10个相同的厂商向该市场提供该商品,每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均为s=-100+50P;
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使得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变化为Qd=60-5P,问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各上升为多少?
答案:解:(1)市场需求函数为:Qd=100q=5000-500P
市场供给函数为:Qs=10s=-1000+500P
均衡价格:Pe=6
均衡交易量:Qe=2000(3分)
(2)市场供给函数不变仍为:Qs=10s=-1000+500P
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Qd=100q=6000-500P 均衡价格:Pe=7
均衡交易量:Qe=2500(3分)
4.联想集团公司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制造商,根据公司的一项资料,公司生产某种型号计算机的长期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TC=28303800+460800Q,式中TC为总成本,Q为产量,问题:
(1)如果该机型的市场容量为1000台,并且所有企业(竞争对手)的长期总成本函数相同,那么联想公司占有50%市场份额时比占有20%市场份额时具有多大的成本优势?
(2)长期边际成本为多少?
(3)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答案:解:(1)因总成本TC=28303800+460800Q,若Q为500,则平均成本AC为
(28303800+460800*500)/500=517408元 若Q为200,则平均成本AC为
(28303800+460800*200)/200=605120元
所以,占有50%市场份额时的平均成本比占有20%市场份额时低(605120-517408)/605120=14%(2)因总成本TC=28303800+406800Q,所以长期边际成本MC=460800元。
(3)因总成本TC=28303800+460800Q,所以长期平均成本AC=(28303800+460800Q)/Q.由上式可以看出,Q越大,平均成本越小。所以存在规模经济。
【关于期末考试叙事作文题目】推荐阅读:
关于期末考试的小学生作文11-03
关于在迎接期末考试的日子里的作文09-22
关于备考期末考试08-28
关于期末考试策略12-16
关于期末考试家长寄语07-20
关于期末考试主题班会08-13
教师关于期末考试总结01-02
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泪水擦干以后10-10
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美丽的家乡11-14
关于快期末考试的广播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