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2024-09-29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选10篇)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1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以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重点突破

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

提示一:2~7段: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用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这些事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

提示二:8~12段: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等,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深明大义以及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优秀品质。

3.结构图解

4.学法点津

选取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除了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还需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事例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使人物鲜活,富有立体感。

【典型例题】文中选取母亲的多个片段,如写她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写她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写她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写她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等,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

【技法点睛】通过对人物的具体事例的分析,品析其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如“通过……事件,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óuli)

B.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

C.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hú)

D.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

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在家庭里极能(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对穷

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3)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 __。

(2)“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 _。

(3)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 __、__ __、_ __、_ _等几个方面。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我家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

D.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

劳作,尤喜纺棉。”

5.(龙东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6.语句精读。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将句中的“常”字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2)将句中的“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

7.(资阳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好娃娃,想捐钱给你!

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

热爱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8.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9.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表达效果的看法。

10.“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11.选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12.“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

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彭涛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2

年级: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济南的第教时

备课时间:月日备课人:学科组长签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难点: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自主学习内容

1、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济南可爱的。

2、 第三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

3、 第四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五、探究交流

1、作者怎样写水的“温”的?

2、 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六、训练检测: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髻()看护妇()镶上()

2.文中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____________。

3、文段中第②句描写了______和_______相间的美景。

4.这段文字按____顺序,从___到___,层次分明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四个层次的景物。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雪态。其中写雪光雪色的句子用“________”标处,写雪态的句子用~~~~~~标出。在文段中用‖标出本段层次。

6“秀气’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3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翻译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承诺、守信用的侠义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干宝(?―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搜神记》等。干宝自 小博 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 奉命领修国史。后经 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 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 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2、作品简介: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 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据传此剑被藏于姑苏(现江苏苏州)虎丘王墓,此一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文字的神采,统治 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

当堂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 将(gàn jiāng)  莫邪(yé)        B.重 身(zhòng)自刎(wěn)

C.汤镬(huò)  踬目(zh ì)          D.乃仆(pú)  捧头(pěng)

二、给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A.于是,就       B.才         C.终于       D.却

②王即购之千金。(    )

A.立刻     B.将要      C.即使     D.想要

③客曰:“不负子也。”(    )

A.耽误     B.负担      C.辜负     D.负重

④愿王自往临视之。(    )

A.愿意     B.希望      C.恭谨     D.马上

⑤客以剑拟 王。(    )

A.制订     B.杀人     C.比划     D.计划

三、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即购之千金

A.吾干将莫邪子也             B. 何哭之甚悲耶

C.为子报之                D.夫战,勇气也

四、完成下面的阅读题。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xī)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懼。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    )

B.并共患之(    )

C.累年如此(    )

2.翻译“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3.上述文段,写出了大蛇的凶狠,同时也写出当时 的官吏们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参考答案

研讨交流:

内容二:故事情节

干将铸剑,为王所杀 --   开端

子赤取剑,欲报父仇   --   发展

山中遇客,以命相托   --  高潮

客设 计谋,智杀楚王   --  结局

内容三:

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 样的行动.

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 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当堂练:

一、C

二、①B ②A ③C ④C ⑤C

三、B

四、1.A.用,依然、仍旧 B.担心、担忧 C.这样

2.(巨蛇)有时托梦给人,有时指示巫祝,想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

3.写出了当时官吏的昏庸、 怯弱和残忍。

侯晓旭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4

学习目标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 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万仞 (   )   惩(    )山北之塞(   )   荷(   )担者    箕畚 (   ) (   )                            雍(   )南    河曲智叟亡(   )以应   一厝(   )朔(   )东  始龀(   )         无穷匮(   )也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讨论: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张雪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5

[课标要求:]

1、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4、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通过自学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对“我”从事的事业的理解表现了母亲对革命的支持,„„这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解惑: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质疑: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惑: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 1 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地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因此作者从第2自然段起,到第12自然段止,就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写,这是顺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语言揣摩]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在平静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爱。

3、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识大体、耐大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研究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文章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古往今来,讴歌母爱的文章和诗歌不胜枚举。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找一首讴歌母爱的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或冰心的《纸船》,体会一下不同文体的表达效果。

附1:《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附2:纸船

——寄母亲

作者: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2 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于太平洋舟中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的作用。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佃农 祖籍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衙门

慰勉

妯娌

和睦

和蔼 管束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徙 瞒 衙 棉

徒 满 街 绵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好劳动:

任劳任怨:

妯娌:

为富不仁者:

周济:

聊叙:

辍 :

三、问题探究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在这段文字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哪句话表达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提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我爱我母亲”。)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感谢母亲的深恩的?

(提示:在结构上用了排比段。内容上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第14、1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提示:主要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提示:文章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述母亲勤劳的一生值得回忆,总领全文。文章最后一段以深深的祝愿,抒发对母亲的哀悼之情,紧密地呼应开头。)

四、欣赏评价

本文的语言是朴质中见真情,平实中见哲理。你认为哪一句或哪几句写的最感人,说说理由。

五、朗读背诵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并不影响作者抒发对母亲的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叙述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认真朗读,体会这种真情。

六、拓展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

马克·汉林

1989年发生在美国旧金山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 5 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和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选自《语文课外阅读》)

[探究建议]

1、在地震灾难面前年轻的父亲主要想到了什么?又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用自己的话概 6 括。

2、文中出现的“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其原因何在?

4、文章是怎样描写父亲为了救儿子,战胜了巨大的困难的?(用原文回答)________

5、当父亲让阿曼达从安全的小出口出来时,阿曼达却说“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为什么这样写?

6、分别指明画线句所用的描写方法。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6

1、了解“热带雨林”的知识,明确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明确文章的层次结构,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环保意识。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īn lín( ) kuí( )宁 cuī( )毁 土rǎng( )

ái( )症 效lǜ( ) 白è( )纪 fén( )烧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

混合( ) 丧失( ) 毁灭( ) 潜在( )

驯化( ) 禽类( ) 牲畜( ) 摄取( )

三、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

2.刘易斯科斯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

五、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 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概括本段的说明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顺序非常清晰,文中的“□□”和“□□”起到了提示说明顺序的作用。

3.①文中加粗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 加粗的“这”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划分出层次,并简要说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 题

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

□□有人对我国人口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2亿中国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30圈;12亿中国人一个挨一个从同一个门通过,需要才能过完。

□□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手拉手绕地球有多少圈?从同一个门通过,又需要多少年呢?

□□这是一种趣味数学。可是我们回到现实之中,面对这样的数字,却只有忧虑和不安,仿佛感到这养育我们的地球老人在艰难地跋涉中发出沉重的呻吟。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从100万年到10,又到200年,再缩至80年。而1957年至1987年30年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科 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可根据目前人口发展预测,公元206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超过了地球资源的承受力;大约900年后,地球上人口将达6亿亿,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100人,那时,人类怎样生存?

□□人口急剧 增长表明人类生存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人口没有节制地增加,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威胁,使卫生状况、居住条件、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恶化,加剧贫困和资源枯竭。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非洲55个国家中,属于粮食不足,严重缺粮和极端缺粮的国家多达45个。人口的飞速增长使地球难以忍受,正如美国世界人口研究负责人福诺斯在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婴儿呱呱落地之 前预计的那样:“这个婴儿今后处境艰难,很可能在饥饿、疾病、贫困、文盲和失业之中长大。”

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如何面对人口激增的挑战?

1.在文中四处方格内依次填上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诚然 那么 无疑 曾经 B.曾经 那么 无疑 诚然

C.曾经 无疑 诚然 那么 D.那么 诚然 曾经 无疑

2.这篇 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组加粗的数字,其中____________是确数,____________是约数。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 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

B.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

4.文中加粗的“没有节制”一词是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濒临 奎宁 摧毁 土壤 癌症 效率 白垩纪 焚烧

二、hùn sàng huǐ miè qián xùn qín chù shè

三、1.不能。“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最少有2500种潜 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实际数量会比2500种多。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

2.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有很 大的可能性。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说明的准确性。

3.不能。“永远”,说明这一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暗含了作者对物种灭绝的惋惜和无奈。

四、1.列数字 2.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

五、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牧场的双重后果。

2.首先、其次

3.①“这样”指砍伐树木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放火毁林也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

②“这”具体指“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4.①‖②③‖④⑤关系见结构分析“第10段,……”

六、1.B

2.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3.80亿;8500多万;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4.若删去了,语意就变成了对人口增加的全面否定,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删掉语言表达就不 准确了。

5.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高度重视。

侯晓旭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7

【学习目标】

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培养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和思路的能力。

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象培养关注科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一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 学法指津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收     1、常识

填空

1茅以升我国著名     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20

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       大桥,解放后又参加了   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科普读物其中《         》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2“胜似闲庭信步”语出                 词《                         》。

2、给下列加画线字注音,将四字短语补充完整认读书写3-5遍  桥墩(  )

玲珑(   )    点缀(  ) 携带(    )  颠簸(   )   缆索(   )            轮廓(  )    妨碍(   )       (   ) 信步        小巧(     )水( )   船(   )     头(  )脑(   )            (    )兴叹

二、浏览课文把握全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本文对桥梁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远景图呢抓住每段的中心句式段首语划分课文层次

并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细读课文温馨提示作两部分划分

三、探究主体部分内容

4、对将的桥梁和造桥业作者进行了哪些大胆的想象请摘录课文有关内容回答。

5、弄清作者如何严肃而审慎地把自己大胆的幻想表达出来的理清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6、作为一个著名桥梁专家还要对未来的桥梁事业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能用

有关事实证明吗请举一两侧。

四、学习反思

五、课堂检测     1、听写字词

2.形近字组词   幻   幼   骄  娇  缆   揽   距   矩

3.说说下列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析表达作用。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B.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

C.桥上的人行道上不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D.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禤德育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8

【学习目的】

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读法 一、一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告诫自己:我能行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常识填空

(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鼠晏》作者,华人作家。

(2)2000年悉尼奥运的吉祥物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认读、书写3-5遍

针鼠晏()褐色()掘洞()分泌()黏液()

洞穴()蛰伏()脂肪()土屑()粗糙()

吮吸()

3、解释并用带点字造句

招摇过市

蛰伏

吮吸

二、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4、针鼠晏是一种珍奇的动物,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针鼠晏为什么那么珍奇吗?

5、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针晏鼠这种动物介绍了哪些内容?试结合各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三、了解针鼠晏的特点

6、默读课文,针鼠晏是珍奇的稀有动物,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说出它有哪些特点吗?

四、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

7、作者在介绍针鼠晏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 1 分析。

五、拓展运用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9

1.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及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培养自读课文,理解、把握、归纳课文要点的能力。

浏览课文,默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

1.了解作者

借助书下注释及身边的资料,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丰子恺的主要信息归纳如下(注意条理,不超过300字。)

2.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好记号。

(2)把生字词抄写下来,并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

生字:

生词:

除了以上的字词,你还有那些不认识的?请记下来。

3.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按记叙文六要素,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请同学们细读每一自然段,弄懂每一自然段内容,概括段意。

4.小组合作讨论: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5.思考:本文除了叙事这一线索之外,还暗含着一条什么线索?

6.练一练:

(1)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及段落,为写作做积累。

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1.体会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研读,小组合作讨论。

1. 细读课文,说说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文章的主旨,并根据你所学到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4.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

练一练:

1.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

1.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石丹

回忆我的母亲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篇10

上课者:杨宗荣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

学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由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一)、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二)、疏通课文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1)、与友期行:约定。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4)、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5)、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6)、下车引之:拉。7)、入门不顾:回头看。8)、去后乃至:才。

三、复述课文

1、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多媒体显示省略部分,并作强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认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3、集体朗读课文

四、分析、探讨问题

1、“君”、”家君”、“尊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普安镇七年级语文教研课教案

上课者:杨宗荣

5、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7、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明确: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当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去掉标点,请学生朗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

先让大家自由读,再请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最后学生集体朗读。

六、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填空

《世说新语》是()(朝代)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都是()。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4、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上一篇:英语状元的学习方法有哪些下一篇:一次作文批阅的启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