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4-09-26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精选4篇)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1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以及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2、明确详写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能够在写人叙事性文章中做到详略得当。

3、认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分清主次关系

目标达成:

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设置氛围,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我们刚学过《阿长与山海经》已经了解到,作者在叙述阿长的六件事中详细叙述了买山海经一件事,而对其他五件事略写,我们今天就学习《叙事详略得当》

【自学导航】

写作指导

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2.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合作探究】

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

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83--8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2:对学交流自学成果

活动3:班内交流

1、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的说: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     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强化训练】

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

活动1、小组合作组长带头各抒己见

活动2:班级交流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单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

1、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

2、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归纳总结 】

写作训练

[作文题目]

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记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3)不少于600字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1、紧扣话题,选取材料。(选材)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立意)

3、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题目)

[思路点拨]

选材立意:这道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对象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地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应好好构思。

很多同学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娱乐类:如乒乓球、篮球pk,钓鱼,捉蝴蝶,下棋;劳动类:如包饺子,剥黄豆,摘花生,赶麻雀等;休闲类:如在理发店拉头发,逛街买衣服;实践类:如做实验,“下海”摆地摊;亲情类:如父母关心我的学习等;偶发类:如假钞的教训,参加“金钥匙”竞赛等;童趣类:如邻家群童的小小纠纷;宠物类:如老猫的母爱,寻找小狗球球等等。

语言表达:因为是叙事的文章,表达方式决定了以叙述、描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力求能鲜活的语言表情达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宋发旺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2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课前自学

(一)文学常识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一种实用文体,包括、事件通讯等,是报道典型人物、

的新闻体裁。它要求真人真事,以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

(二)积累字词,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烧灼()瓦砾()fú()晓地窖()jū()躬

颤()wēiwēi()()pú()fú()更()夫肃mū()

2、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颤巍巍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之苦的老妇人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4、你的阅读疑问?

三、课文研讨与练习

1、划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将“提示”补充完整)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让你想到老妇人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让你想到老妇人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让你想到老妇人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让你想到老妇人

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分析品味,直接在书上做批注。

四、自主测评

1、字词练习

完成作业本P6第1、2、3题。

2、揣摩语句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老妇人跪在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有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这句提到老妇人几个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

3、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战争留给一个民族的是什么?在面临战争,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每个国家的人民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

徐秀形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3

垂线(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课型

班级

姓名

流程

导学内容

助教策略

(学习随笔)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和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把学到的知识应到生活中去,做个爱学爱思的人。

学习重、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自主学习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合作探究

1.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α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α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2.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右图.(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达标检测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直.()

(二)、填空题.1.如图1,OA⊥OB,OD⊥OC,O为垂足,若∠AOC=35°,则∠BOD=________.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3.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1)

(三)、解答题.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1)画直线DE⊥OB;(2)画直线DF⊥OA,垂足为F.2.已知:如图,直线AB,垂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3.如下图,P是∠AOB的OB边上的一点,请分别过P点画OA、OB的垂线

1、自主检测

2、小组展示

(教)后

反思

《叙事详略得当》(第1--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4

课题:新闻两则(第3课时)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目标达成: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指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和导语。

【创境激趣】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自学导航】

1、处理生字词

2、熟读课文

【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有没有直接就写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的事?而是写什么?(幻灯片10、11)并据此为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结合练习三)

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现又放弃南阳),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从此……又逃到了葫芦岛),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王凌云到襄阳-结尾),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2、这则新闻,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顾南阳的历史?

3、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成绩主要有三项

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4、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两文的不同点:

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 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 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④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强化训练】

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两文的不同点:

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 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 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④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归纳总结】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板书设计】

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现又放弃南阳),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从此……又逃到了葫芦岛),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王凌云到襄阳-结尾),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教学反思】

封志莉

上一篇:鲁迅名言名句作文素材下一篇: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