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024-09-01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6篇)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顺。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风、虫”的字音,正确书写“山”的笔顺。

三、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识字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借助游戏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对韵”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师生配合背诵《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回忆这篇韵文中相对应的事物。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一至四课的生字,对于遗忘的生字,老师适时提醒记忆生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温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韵文,识记生字

1.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相对的事物,这几组都藏这首对韵歌里了,自己试着读一读韵文。

2.学生自读。

3.老师范读;生生互读互助。

4.引导学生发现每句重读的音并配合用手打拍子,引导学生读出韵律。

5.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七个生字。

6.游戏: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图片,贴到相应的生字上方或者连线。

7.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出示相关图片,能帮助学生将文字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拓展提高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诗句里面藏着的对子。

(1)引导学生观察字数特点,如果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把它称为单字对;两个字对两个字时称为双字对。

(2)总结声律启蒙的重要特点:字数相对,内容相互关联。

2.游戏:注意记清每组对子的内容,做找对子的游戏,老师说第一个字,学生迅速找到这个字和与这个字相对应的字或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帮同学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以及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对韵”的特点,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对这一独特语言形式的喜爱。

(四)观察临帖,学写汉字

1.观察“虫”字,认识笔画“提”。

(1)教师强调三步观察法:笔画、占位、要点。

①观察笔顺:书平放,手指指书描笔顺。

②观察占位:“口”稍扁,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字形要点:第五笔为提,学习笔画提。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2.观察“云、山”字,认识笔画“撇折、竖折”。

(1)学生当“小老师”教笔顺,老师指导学生找占位,观察字形特点。

“山”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占格要点:“云”第二笔横长,在横中线上起笔。

字形要点:“云”撇折上提,顿点有力;“山”最后短竖要出头。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设计意图】要重视新认识笔画的书写,引导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有序观察生字结构,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乐之旅吧!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读《声律启蒙》。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韵吟诵中,既巩固了识字的任务,又体会了对韵歌的韵律美,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拓展的课外阅读,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 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 课件, 气球图, 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 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 (1) 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教师反方位的示范) , 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带着示范两次, 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 (2) 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 体会加法含义

(一) 结合儿童生活, 体会“1+1=2”的含义

1. 师生共同演示。

(1) 伸出1只左手, 伸出1只右手, 合起来是几只手? (师生共同边说边做, 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说一遍, 教师板书:1%1%2。 (3) 让学生独立说一遍, 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 (1) 学生起立, 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 (轻踏一下) , 一只右脚 (也轻踏一下) , 合起来是几只脚?

(两脚并拢) (2) 同桌互说一只左脚, 一只右脚, 合起来是几只脚, 算式是什么。 (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 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 只要说出来, 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 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 创设情境, 体会“1+2=3”“2+1=3”

1.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2=3 2+1=3。 (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 教师应予以表扬, 但不做要求) 让学生读算式, 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 (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 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 4.认识“加号”和“等号” (1) 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 (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 加号怎样写呢? (教师示范, 让学生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 (2) 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 (板书:等于号。齐读) 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 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 体会加法含义

1. 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 让学生得出, “3+1=41+3=4”。

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 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 带领学生摆学具, 左边摆2个圆形, 右边摆2个圆形, 合起来是几个圆形, 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 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 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 放轻音乐, 做一做课间操, 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 (并注上拼音) 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 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 说算式, 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 (1) 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2) 男生拍1下, 女生拍3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3) 左边的同学拍2下, 右边的同学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 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 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 合起来是5下。) 3.实践活动, 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 说一道加法算式 (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 如灯管、黑板、门、窗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 摆小棒。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 采取摆图片说算式, 看算式摆小棒, 拍手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 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再让学生写。 (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3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b p m f d t n l ɑ o e i u .

2、复习拼读拼音。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文,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相关课件。

2、字母、音节卡片。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b p m f d t n l ɑ o e i u .

2、阅读《对韵歌》,读通课文,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认识了哪些字母了吗?出示相应的字母卡片指名读,          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学过的字母卡片。

3、抽读字母卡片,检查个别学生的认读情况。

4、小结;学习汉语的作用可大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阅读更多的文章。

二、拼读音节

1、复习拼读的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音相连猛一碰。

2、要求学生根据方法,自由拼读文中的音节。

3、依次检查学生自由拼读的情况,教师适当指正。全班同学照上面的的样子,拼读文中所有的音节。

三、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

2、领读,找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重点读好下面的词语。

葡萄 苹果园 甜 风习习 绵 南 北 (这些都是学生目前无法用拼音拼读的)

3、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准确、熟练地读课文。

4、 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5、 全班齐读。

6、 读下面的词语,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苹果 李子 西瓜 天地 南北

7、 指导写字

8、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生读。

9、重点指导写“风”。

(1)出示“风”找出新笔画横折斜钩,强调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2)引导学生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习写“风“教师巡视指导。

10、学习写“果”和“北”

(1)指名说说他们的笔画顺序。

(2)观察田字格中“果”和“北”,说说它们的位置。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5

一、课堂常规。

本节课,我的课堂常规管理可以说处理得非常失败,我只关注于授课内容而忽视孩子们课堂上的纪律问题,从而导致事倍功半——老师教得累,学生吸收少。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班级纪律有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高。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自我约束,加强课堂常规管理,促进学生更好地、有效地消化、吸收知识。

二、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我在备课时忽略了这两点,一味地以流水线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课文的解读。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后面的授课过程中我一定会好好备课,仔细揣摩重点难点。

三、导入环节。

可能因为紧张的原因,我的导入环节呈现的故事不够完整,我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在备课环节中做的不够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上好一堂课!

四、指导书写环节缺失。

此次我执教的课题是《对韵歌》,第一句中已经产生了本节课的第一个生字“云”,而我没有及时指导书写。只是单调地、反复地读,缺乏课堂内容呈现的多样性。除了读,写生字也是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注意。

五、语言语调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重语言的活泼性、节奏感、抑扬顿挫。我在授课中虽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与学生互动,但是没有注入很强的感情色彩,这导致语言显得不够生动,缺乏了一点生气。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会在课堂上更多练习更多尝试增添感情色彩,以及真正融入孩子们的氛围中去。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中的一些图画虽然是临时起意,但是不应该呈现得凌乱,随意。运用和设计好板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它应是简洁明了、易懂。以后教学我会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

《对韵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6

《对韵歌》是一篇韵文。课文以淡淡的传统中国水墨画为背景插图,由山、云、绿柳、桃花等元素构成,文对画,画对文,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韵文“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诗情画意。第一、第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分别将“云、雨、雪、风”同属自然现象的归类成对,将“花、树、鸟、虫”动植物归类成对。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山清”和“水秀”、“柳绿”和“桃红”都是景物类对应。本课句式短小、简单押韵、琅琅上口,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识字的兴趣。

本课共有7个生字。教学时,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认、写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生字发音方面,“风、虫、红”同为后鼻音,注重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发音到位。在学习“云、雨、风、鸟、虫、花”生字时,可以追溯象形文字,引导学生推测字形,了解字理进行识记。还可以勾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种类的角度来给“花、雨、风”生字组词,如学生说出“菊花”,教师可以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由此引出玫瑰花、杜鹃花、桂花,等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归类引出:毛毛雨、雷阵雨、暴风雨,台风、龙卷风……让学生由单个的词语,形成一个组块记忆,用扩词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能积累词汇量。

本文共3句诗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有节奏地停顿,直观地体会课文的韵律与韵味。朗读中,为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对”字念得轻短些。本课句子短小,配有逗号、句号,在朗读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断句,重点指导第三句中的“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作为一个词语整体发音,而非一字一字地停顿。通过拍手读、师生对读、闯关游戏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以及对韵歌呈现的意境美。

本课要求书写3个独体字“虫、云、山”,认识3个新笔画:提、撇折、竖折。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记忆笔顺,感受笔画的轻重变化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笔画。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联想、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合作、闯关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对子的韵律和趣味。

教学重点

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听读、看图联想、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

2.会写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通过合作、闯关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对子的韵律和趣味。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借助游戏,感受对子趣味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上小学已经两个多星期了,都结交了哪些好朋友呢?谁愿意上台来大声喊出你的好朋友名字吗?

2.借助游戏,初识“对子”。

(1)认识“对”字。

一对对好朋友,每天在学校里,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多开心哪。(出示生字卡片:对)再来读一读:对。你能给“对”字找好朋友吗?

(2)汉字“对对碰”游戏。

汉字宝宝也想找好朋友,能帮助它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天、地、上、下、水、火等)我们一起来玩汉字“对对碰”游戏吧。如:

教师举着生字卡片问:天对什么?

学生找到生字卡片答:天对地。

提示:可以请学生翻看语文书上学过的内容去找对子,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对对子。

3.小结揭题。

像这样给汉字宝宝配对的游戏,古人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对对子。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对韵歌。这里头藏着好多对子,等着你们去发现哦!

板块二 字理激趣,图文联想识记

1.学习“云、雨、风”。

(1)出示象形字“云、雨”的甲骨文图片,猜一猜汉字。教师解说:生字“云、雨”上面的横画,表示天空。对比“风”的古今汉字,让学生观察联想,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云、雨、风、雪”都是自然现象。

(2)借助图片,拓展“云”词汇。

你见过什么颜色的云朵宝宝?出示云朵的图片。(组词:白云、乌云、彩云)

(3)联系四季和生活感受,发散思维,学习识记“风、雨”,积累词语。

出示季节图片:春天吹来的风,叫春风;夏天吹来的风,叫夏风;秋天吹来的风,叫秋风;冬天吹来的风,叫冬风。生活中还有不同方向刮来的风呢?(组词:东风、南风、北风……)

季节联结生活感受:春天下的雨,叫春雨;秋天下的雨,叫秋雨;冬天下的雨,叫冬雨。你还见过什么雨?(组词:毛毛雨、小雨、大雨、暴雨……)

活动设计:多媒体播放雨声音频或视频;也可以教师用拟声词讲述雨声,让小朋友说一说

外面下的是什么雨。如:淅淅沥沥的雨声,哗啦哗啦的雨声。

2.学习“花、鸟、虫”。

(1)欣赏北京儿歌《打花巴掌》,提问:儿歌中提到了哪些花?

儿歌节选: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们从小爱学习。提着篮子去采花,茉莉花呀海棠花,江西腊那个野菊花,采朵玫瑰花呀,采朵牡丹花牡丹花。

(2)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像花的东西?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组词:玫瑰花、荷花、桂花、菊花;浪花、雪花、火花、礼花……

(3)联系旧知,结合上一课课后练习,提醒识记“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

说说“鸟”字有哪些朋友:小鸟、大鸟、花鸟、飞鸟、啄木鸟;出示图片,认一认小鸟的家:鸟巢、鸟窝、鸟笼。

(4)出示甲骨文,猜汉字“虫”。

由于“虫”字的本义是蛇,所以可以依次出示从甲骨文到楷书的“虫”字,让学生感受“虫”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教师解说:“虫”这个汉字,非常特别。在古代,虫代表蛇的意思。你们看,三角形的部位代表蛇的头部,下面的线条是蛇的身体。古人还用“虫”代表不同的事物呢。他们把老虎叫做“大虫”,把蛇叫做“长虫”。“虫”字还有更有趣的用法呢。咱们班里爱看书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叫他“书虫”;爱偷懒的,就叫“懒虫”;爱上网的,就叫“网虫”。还有,一直流鼻涕的,就叫“鼻涕虫”。

板块三 诵读对子,感受韵文的节奏和韵律

1.整体诵读韵文。

活动设计:教师范读,落实听的要求--小眼睛,看书本;一字一句,听清楚。

要点:“风、虫”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2)自由读、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句,读正确、读流畅。

2.读中品味单字对和双字对。

(1)师生合作读。指导朗读停顿“对”字连得轻短。男女生互对。你们发现对子有什么秘密?要点:字数对应;同一类事物对应。

(2)根据同一类别组新词,读一读。出示: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3)指图找对,拆分读。找一找,书上图片中藏着哪些对子?

“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可以拆分成:山对水、柳对桃、清对秀、绿对红。

(4)配乐感受韵文的节奏。

配上两种不同节奏的曲子,可以快节奏读,读出韵味;也可以慢节奏读,边读边赏图,读出美感来。

板块四 背诵韵文,积累语言活运用

1.诵读入境,闯关游戏,强化记忆。

活动设计:

闯关游戏一:最强记忆。图文提示,学生用生字卡片玩韵文的填字游戏。

闯关游戏二:对答如流。

步骤一:教师随机选取其中一句,问--雪对什么?学生回答:雪对风。

步骤二: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考同学。

步骤三:同桌互当小考官,评价反馈。

闯关游戏三:小小诵读家。请学生上台挑战配乐背诵,其他学生当小评委。

2.迁移运用,尝试找对子,对对子。

(1)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请学生拍手读,再在文中圈出单字对。

(2)出示《笠翁对韵》节选,找一找其中的单字对和双子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3)教师分享有关对联的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经验,尝试自己对对子。

活动设计:对对乐园游戏。

多对( ) 鸟对( ) 晴对( )

女对( ) 星对( ) 来对( )

板块五 规范书写,感受汉字美

学习“虫、云、山”书写。

(1) 一课一得,学习新笔画。

“虫”:第五笔是“提”。下笔重,提笔轻,从左往右写。

“云”:第三笔是“撇折”。下笔重,转折处顿笔,折时要稍稍上斜。

“山”:第二笔是“竖折”。短竖后稍加停顿再写长横。

(2)重示范、抓基础。

活动设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汉字的书写笔顺,说清楚笔画名称,练习书空。

要点:虫--竖写在竖中线上,“口”的形状要写得扁一些。

云--上下横,一短一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最后一笔点,呈三角形状。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要出头。三竖间等距。

(3)学习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练习笔画书写到位。

活动设计:火眼金睛。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看清楚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上的位置,说一说。

(4)书写评价:教师巡视,抽取学生的写字本,集中讲评。

上一篇:大班沉与浮反思下一篇:三年级暑假作文:北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