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共11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1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
(三)学号时间姓名成绩
用竖式计算 53×48=
38×41= 19×24= 29×54= 94×22= 27×22= 25×80= 33×90= 8×500= 42×23=
48×32=
57×40= 75×68= 18×73= 90×87= 52×34= 17×59= 36×55= 49×14= 32×25= 54×62=
40×25= 96×42= 56×47= 36×40= 42×39= 57×69= 76×38= 92×22= 86×27= 35×27=
82×50= 26×59= 60×73= 24×35= 92×31= 52×77= 76×43= 13×21= 41×29= 61×48=
39×58=
45×87=
63×28=
92×12=
13×17=
42×59=
60×18=
40×56=
68×35=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2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很多老师、家长, 包括学生自己都会认为是由于“粗心”。而事实上,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错误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
一、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对分数学习提出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中, 对第一学段 ( 1 ~ 3年级)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能读写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几分之几。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通过操作,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分数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从具体实例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
例 1.
①一堆小棒有12跟。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②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③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上面的分数。
其中①②为课堂练习中的两个小例子, ③为课后作业 ( 提高题) 。
学生解决情况: ①②基本都能够解决。③有很多学生答错或是没答。
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 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①的正确表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具体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平均分”。②的正确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直观的“平均分”成5份。而③的错误表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 虽然已经知道平均分的概念, 但是又受到“直观”平均分图像的思维定势, 在此题中未能够找到直接平均分的方法, 从而也没有通过具体的运算进行平均分来表示相应的分数,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平均分”思维表象的建立, 帮助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内化。对于第②题这种类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直接分成5列, 涂色部分取其中的一列。有了一些这样的类型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课后的提高题③,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平均分, 并且引导学生如果不能直观的平均分, 应先做一些简单运算, 促进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2. 先分一分、涂一涂, 再在横线上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分析: 在第一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时候, 学生在涂色部分能够正确完成, 而到了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 却出现了错误。问题在哪里? 还是在学生思维的认知结构上。前面认识几分之几, 分数的表象就是平均分后取份数, 因此不易产生错误。现在, 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知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学生的思维中, 分数的表象转为某个数, 因此当他平均分6份之后看到一份就是2颗星星的时候, 已经有2这个数了, 把取2份中的2和这个2混为一谈了, 也就是把“份数”与“个数”混成一体了,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布鲁纳认为, 数学对象的表征有三类, 即活动性表征、图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当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 数学对象分数将以图像性表和符号性表征的形式出现, 由于这种表象的不深刻性, 学生往往在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出现混淆错乱。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分数本质认识, 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处理此类问题上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份数”与“数”的区别, 强化其认知结构。
例3. 比较大小错误
①a.1/2____1 3b.3/7_____4/7
②一堆大米的1/3与一堆面粉的1/2哪个多?
学生解决情况: ①题时错时对, 特别是间隔一段时间来做两小题
②因为1/3<1/2, 所以一堆面粉的1/2多
错误分析: 有关分数的比较, 在教学时教师会采用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大小关系。为了不引起混淆, 教师往往会选择整体时往往只会选择某一个。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理解是一个信息或要素组织的过程, 需要认知结构的再组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结构尚不成熟, 信息处理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仅凭记忆来进行比较大小: 老师强调某一个整体, 分得越多, 每一份就会越小。于是在他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多———小”的“相反”心理表象。时间一长, 看到3/7_____4/7这样的题目时, 只关注3 < 4, 完全忽视分子分母, 忽视“分”和“取”的对象, 实质上忽视了分数的意义, 便直接有了3/7>4/7这样的错误答案。而第②题的错误, 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没有理解“整体”的概念, 从而没有正确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究竟是什么。思考: 综合这两个问题, 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整体”和“部分”缺乏认知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思维出发, 倾听其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比较分数大小时, 不应该给学生相关的暗示: 分子相同, 分母越大, 分数值越小, 而是应充分引导学生每一次比较大小, 我们都必须回到分数的意义上去。而对于“整体”的把握。在课堂上, 教师应举一反三, 并且明确分数与某一个具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对教学的再思考
1.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倾听学生的思考, 把握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数”的问题。教师自身应明确分数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需要的时候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2. 教师要对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错误, 从学生错误的根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辅导, 体现新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原因, 才能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
3.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学困生)
23×10=41×100=10×25=100×56=15×100=54×10=100×34=95×100=100×73=8×1000=43×10=100×21=
二、新授。
每袋大米50千克,一辆卡车运走60袋,一共运走多少千克?
生列式50×60=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先用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再添上2个0。)或(50乘6等300再乘10的3000。)
三、试一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0×90=40×30=50×80=60×80=
60×20=90×40=(学困生)
四、练习
1.山羊一般能活1810倍。鳄鱼能活多少年?
2.每箱梨重20千克,60箱梨一共重多少千克?(自己做,然后订正。)
用心爱心专心 1
用心爱心专心2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5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
3、情感目标:把数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最后一道说口算过程)
12×3=
11×7=
14×20=
23×30=
2、笔算
24×2=
32×3=
3、一套书12本,每本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教材63页主题图。
小红和她的妈妈也来到了书店买书,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信息?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指名列式。(板书:14×12=)
2、估算14×12的结果。
3、尝试计算14×12的准确结果,然后交流算法。
4、总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14×2=28
14×10=140
140+28=168
方法二:笔算竖式法。
①“4”写在什么位置上?
(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讨论:“4”后面的“0”写不写?
(强调:“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也就是40,所以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
③“14”表示什么?也就是多少?
(强调:14表示14个是十,也就是140。)
(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的基础上多了两步。)
5、你喜欢哪种方法?
6、观察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他们有什么联系?(方法二实际上是将方法一口算方法的过程用笔算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我们理解了它的算理,在计算时我们会觉得很清晰、很简便。)
7、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笔算24×12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我会填!
2、小马虎体检中心。(改错)
3、我会竖式计算。
4、解决问题。
四、总结回顾。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6
这次是市课题揭题汇报课,自己感觉应该要像平常课一样上,所以就根据自己上课的进度选了一堂计算课,计算课教学中很难体现 我的课题《培养低段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来试教时只设计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的,由于时间很匆促,加上大家都很谦虚,没有作出太大修改。只是为了更能体现我的课题内容,我把导入作了重新修改,从自己给定问题到学生从各信息中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并逐步解决。从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整十数口算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而且掌握了新知笔算方法。
自我感觉自己教学时学生掌握比我试教时有所进步,但是教学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还是有待优化的。
1.时间安排上存在欠缺。原因是让学生尝试笔算时请的第一个孩子笔算过程是错误的,等教学后又请这位学生上台来订正了,而其他学生是看着她修改的,这里如果让其他孩子在下面都互相说说笔算过程。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人人都参与笔算方法的掌握中。还有是练习笔算时本来打算让其他学生自由上来修改并用红笔作上记号,可是我说的学生自由上来修改,都成了上来板演的孩子自己上来修改了,所以修改的地方不是很明显,而且有一个学生明明是对的,改来改去被改错了,并且很费时。如果把这里的时间省下来学生就有机会让学生在提高练习中说说思考过程了,我在学生做题时问了几个孩子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方法很灵活,我相信他们的答案很精彩,我错过了让其它学生倾听他们精彩汇报的机会。
2.当我问到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时,有一学生说:4个卫星环饶地球多少分?师:一周吗?好(未作出任何其它评价)因为板书内容有效,我没有将这一学生的提问资料板在黑板上,是否会让这一学生感到失望,或许在没有板书的同时我要给这个学生作出更好的评价,以呵护她,我可以说:你真勇敢第一个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就更能培养这一孩子的学习自信了。
3.当学生估算85乘12时,生:把12估成10,等于850,应该问:你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估小了几个几呢?而且学生计算后还得让学生对比与刚才估算的接近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7
一、复习引领
指名板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同时其他同学做口算练习。
1.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同学们,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 你们看它来了。
生:小老鼠!
师:是的, 它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想要考考大家。
演示课件:学校准备发练习本, 发给12个班, 每班发45本。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师:请同学们默读题, 谁能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学生读题分析列出算式:45×12
指名板演:45×12 (用竖式计算)
2.其他同学同时做口算:45×2=145×2=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算理:先用2乘个位的5得10, 再用2乘十位的4得80, 最后把10和80加起来, 所以45×2=90。
学生口述, 师演示多媒体:同法叙述145×2的结果。
3. 全班学生交流黑板上板演的同学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说算理时强调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
二、新知探索
1. 创设情境:请你试一试。
师:同学们你们能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吗?
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 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 分析。
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也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 用乘法145乘12或12乘145都可以。
师:同学们看这个算式, 比较一下它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因数的数位多了。
师:是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师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同学们你会做吗?
生:可不可以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那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呢?
生:那就先用个位的数乘另一个因数, 再用十位上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吧, 这样做应该是可以的。
3. 学生试用笔算求积。
师:那同学们就用自己的笔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吧!
4. 指名板演。
师:同学们这两种算法都对,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生: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时, 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在上面, 把位数少的因数放在下面, 这样算简便。
生: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下题目, 知道1740千米的路程, 乘火车需要走12个小时。
生:也就是说, 火车跑12个小时, 能行驶1700多千米的路吧。
生:这节课的关键是学习使用乘法竖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5. 练习:请你说一说下面的题该怎样做?134×12 176×47
三、实践应用
1. 考考你的眼力 (屏幕演示改错题, 学生口述, 师演示) 。
师:同学们, 我用刚才你们总结的方法做了三道题, 你们看我做得对吗?
2. 你喜欢算哪道题, 就算哪道题:232×13 213×12 122×21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 再述乘法法则: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得数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 解决问题 (只列式, 不计算) 。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 一年可滞尘32吨, 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 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
(2) 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大约可从地下吸水多少吨?生:用124×32和124×85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四、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我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你能帮我吗?
出示1 4 5×2 1 3=
生:我想先用个位的3乘145, 再用十位的1乘145, 接着用百位的2乘145, 最后把三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应该可以。
师:太好了, 你真棒!同学们你们大家说说, 这样做行吗?
生:试试就知道了。
师:敢于挑战, 你们太棒了!那就动手吧!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9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总课时数:第2课时
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 分别板书845×37 604×28 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
二、自主探索
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 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发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还是前面的算法比较简便。
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问: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三、精讲点拔
“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
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
问: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
四、运用提升
1.“想想做做”第7题: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说明: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
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交流后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2.第8题
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 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3.第9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
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4.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
五、达标作业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10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和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56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列式为“256÷6”。师:先估算一下“256÷6≈”。
生:256≈240,240÷6=40,还多16张。
生:想
(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43。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像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5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四六二十四”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写在25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生:验算。师:该怎样验算呢? 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8题。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方法。【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例4: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42(页)……4(张)
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 篇11
一、书写整洁美观。(5分)
二、把下面的题目默读一分钟,然后听老师读短文(两遍)。注意,听仔细了!最后完成填空题。(7分)
(附短文: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这是作者站在____看瀑布。(远处、近处)
2.因为瀑布的水花是____色的,而且闪着一__,所以瀑布是一座____的屏。
3.作者把被风吹起的水汽比喻成___、___、
三、乍一看,这些字很相似,请你仔细辨一辨再组词。(5分)
析( )蜓()键( )疗( )
折( )蜒()健( )辽( )
四、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填一填,幂谁积累的词语多。(8+3+1分)
游人如()望而生()喜出()外
不()为然谈笑风()星罗棋()栩栩如() 一()风顺
你在课外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成语,比一比,谁写得多,写出三个就能得满分。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上面的哪个成语?请用上它写一两句话。
五、仔细阅读下列要求,然后填空。如果你能很顺利地写下来,那你一定是读书认真的同学。(9+10分)
1.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词语。
2.在横线上填上我们在课文《庐山的云雾》《荷花》《望庐山瀑布》中学到的优美词句。
shǔjià
pàn wàng
( )里,爸爸带我到()已久的庐山游玩。
xiù lìlong zhao庐山的景色真()呀!那些()在山头的云
chán ràn雾,像是____;那些()在半山腰的云、
qiānzǐ bǎi tài雾,又像是____……真是()。看,那香炉峰上的瀑布,好像是银河从天上飞流而下,我不由得想起李白写的这么一句诗:“____,____。”山道上,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开得十分热闹,它们有的____,有的____,
mì fēng有的____。成群的()和蝴蝶在花piān piān pǐ wǔ间()。这么美的庐山真令人()。
六、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六首古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你能将课外积累的古诗挑选一首默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分)
七、平时你有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吗?试着填填空。(4分)
1.2005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中,__球神童丁俊晖打败了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获得世界冠军。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斯诺克世界冠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国家主席是__,国务院总理是__。
八、口语交际:学会商量。(4分)
学校开设兴趣班了,有舞蹈班、写作班、田径班、书法班、脑培训班等。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参加哪个组呢?回家怎样跟妈妈商量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你准备参加哪个小组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
小明:________
九、向你推荐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你一定很感兴趣,快细细地读一读吧!后面的题目你定能得心应手!(6+3+30分)
用砖瓦、木料、钢筋混凝土造房子,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力和时间。可是建造一座充气房屋那就方便多了。
在工厂里,人们根据图纸,用塑料薄膜做成各种各样的套子和管道,然后把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用一辆大卡车拉到工地上,再用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打进去。不一会儿,这些套子的管道就被“吹”得鼓起来,一座美丽的房子就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充气房屋很软,可以建得高高的。美国底特律有一座充气体育馆,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能容纳8万多位观众。
充气房屋搬起来很方便,只要把空气放出去,折叠好搬上汽车,就可以运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做成展览馆、剧院、商店和住宅。
充气房屋造价低。建造一座和土木结构同等面积的充气房子,造价只是土木建筑的十五分之一。
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五光十色的充气建筑,会以它更新的奇妙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1.这篇有趣的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充气房屋的三个特点,它们分别是:
(1)__;(2)__;(3)__。
2.用心读一读短文,看哪些自然段分别有下列3个意思,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括号里。
(1)建造充气房屋很方便。( )
(2)介绍充气房屋的特点。()
(3)展望未来的充气房屋。()
3.快张开想象的翅膀,你还知道或想发明哪些奇特的有用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种。要尽量把话写明白,写具体,让人一看就喜欢。(另加稿纸)
设计理念:
本次命题以新课标的精神和实验教材要求为依据,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从而使他们不仅能主动积累、感悟,并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有意识地凸现出来,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等的融合。因此在试卷命题时,从内容上来说重“综合”。笔者不仅考查了课内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考查了课外语文学习情况;不仅考察了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与阅读、主动积累语言与获取信息等)、基础知识,还考查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等)。
本试卷从形式上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试卷中的第四题和习作题)。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和灵活性。例如题干用语既做到要求明确,又不失真切关爱;又如试卷中第四题,它需要在学生熟读成诵好词佳句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正确运用所积,累的语言,体现了一定的实践性。
希望通过试卷的导向功能,引起广大教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不要只为命题而教书,而应当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部分答案:
二、1.近处 2.白,光泽,珍珠 3.烟、雾、尘。
四、游人如(织) 望而生(畏) 喜出(望)外不(以)为然 谈笑风(生) 星罗棋(布)栩栩如(生) 一(帆)风顺
五、shǔ jià pàn wàng xiùlì lǒngzhào(暑假)
(盼望)
(秀丽)
(笼罩)
chánrào
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
piānzībǎitài
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千姿百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都展开了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是花骨朵儿mìfēng piānpiānqǐwǔ
liúliánwàngfǎn(蜜蜂) (翩翩起舞)
(流连忘返)
六、《望庐山瀑布》、《绝句》、《滁州西涧》、《明日歌》、《塞下曲》、《夏日田园杂兴》
七、1.台 2.胡锦涛温家宝 杨卫泽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09-01
三年级数学课本下册10-22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07-29
三年级数学下册试题08-02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16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套卷06-12
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07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09-05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