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共12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1
Fpg
长方体の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の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の认识,发展初步の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の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の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の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の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の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の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の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の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の?它们の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の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の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の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の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の6个面の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の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の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
Fpg
Fpg 7cm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の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の长和宽.根据长方体の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の面积,把每个面の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所以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是:
7×5×2 + 5×3×2 + 7×3×2 上下两面 前后两面 左右两面 面积の和 面积の和 面积の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7×5 + 5×3 + 7×3)×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习基础:
1、Fpg
Fpg
独立计算,汇报。小结:正方体の表面积=棱长×棱长×6
变式:
求需要多大面积の硬纸板,就是就这个长方体の表面积。
注意,求の是无盖玻璃鱼缸,所以只有五个面。每个正方形の面积是35cm×35cm.就是求房间の表面积,但是要除去门窗の表面积。拓展:
思考:选择合适の包装纸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长方体の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の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の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の总面积叫做它の表面积.
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の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Fpg
Fpg 7cm 3cm
5cm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平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平方厘米硬纸板.
Fpg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码相机+白板交互”是本课设计中的一个亮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 拍摄角, 借助电子白板出示拍摄实物画角, 最后借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 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角, 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 通过“物, 形”的分离, 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 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材分析
《认识角》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 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传统的几何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体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度量角的大小,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体验活动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感悟角有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数码相机+电子白板”, 通过观察、拍摄、体验等活动, 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一些实物或图形、数码相机。
教学过程
1.寻找素材, 认识角
(1)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 你们认识角吗?我们的周围有角吗? (播放一段“我们的校园”视频, DV拍摄时要突出:教室门窗上的角、课桌上的角、房屋建筑上的角, 国旗上的角, 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喜欢我们的校园吗?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地方有角。
生:国旗上有角;三角板上面有角;我们的课桌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关于角你们都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角 (板书课题) 。
(2) 联系实际, 找角, 拍摄角
师:在我们这个教室里, 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 你能找到吗? (课前教师布置教室)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找角, 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角。 (可借助手机的微信功能直接传输图片)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到生活中寻找素材,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2.初步感知, 探究角的特点
(1) 展示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我们小组找到钟面上的角。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明确:指导学生指角的时候, 不光要指出它的顶点, 还要指出它的两条直直的线。会用电子白板笔画出实物中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展示汇报, 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另外, 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知识的渗透, 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2) 探究
师 (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图片, 留下学生画的角的图形) :仔细观察, 这些被我们称为角的图形,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
师:这个尖尖的点, 在数学上称为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叫角的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教师引导观察:每个角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师生一起在角上找边。
师: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 被我们称为角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互动式的教学,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
(3) 练习
师:判断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吗?
学生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再说给组内同学听。
师:同学们借助实物会画角, 那么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在纸上吗?画之前, 老师想问问大家, 需要什么工具?另外, 在画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画角, 教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3.动手操作辨别角
(1) 游戏:找一找
师:同学们手中的一个角, 是老师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个角 (教师展示已经减掉一角的长方形) 。能不能用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你找对了?
教师借助投影的展示, 让学生到讲台前用语言和行动说明找它的理由。学生交流, 互动。
师:都是从长方形剪下来的这个角, 你找到的角和同桌这个角的边一样长吗? (学生回答) 被同学们找到的这个角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直角, 比直角小的角称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称钝角。
师生共同感悟角是有大小的。
(2) 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学生在教室内拍摄角的图片。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教师指导学生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师:在同学们判断的过程中, 角的方向和位置都有了变化, 那么它还是角吗?
(3) 感受角有大小
师:你能将手中的角变大或变小吗? (师生互动) 通过我们的尝试, 你发现了什么? (生:角是有大有小的。)
4.巩固拓展应用角
师:你们能用角的大小知识来说说你会选哪个滑梯来玩吗? (如右上图)
学生讨论, 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 使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这样的设计, 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而且又突破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5.欣赏
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受角的魅力。
6.课后拓展
利用平面图形“角”设计图案。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中, 我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 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在课堂上, 力争给每位学生创造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 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另外, 巧妙地利用数码相机和电子白板, 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 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就在自己身边,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课后借助“画图”工具让学生利用“角”设计图案, 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生活中实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为今后学习图案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评
我认为, 王征老师的课有以下两个特点值得称赞:
这是一节具有生成性教学特征的数学课。从整合 (融合) 的亮点看, 王征老师让学生使用数码相机去拍照, 学生用镜头寻找自己眼中的角, 然后用电子白板来呈现并逐步抽象。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生成性目标产生,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去伪存真, 逐渐构建角的概念。教师在关注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教学事件。
能够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学设计的六个环节中能够清晰看到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自己去寻找“角”、发现“角”、描述“角”、辨析“角”和应用“角”。
在教学设计中有这样几点值得商榷:
一些机械性的问题可以重新设计。例如, “同学们, 你们认识角吗?我们的周围有角吗?”这一问题。学生通常会机械性、习惯性地回答:“认识, 有。” (这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时常会看到) 这里学生缺少了适度的思考。建议去掉这个问题,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建议在“情境引入”后增加“用纸折角”的数学活动。“我听见了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学生在“用纸折角”的实践活动中折一折角、比一比角、用“角尖儿”触碰手指, 将来就会形象直观地表征角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3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方法与规则:请两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比划图形,谁猜得多那组就获胜。(多媒体展示)
游戏结束,刚才的小游戏获胜的是哪个组?好,咱们比一比后面的环节哪个小组能获胜。有没有信心?
刚才游戏中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加上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评析】教师从游戏入手,在游戏中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探究,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面、棱、顶点。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环视)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有面。
师:刚才有同学说,有“面”真棒!你知道什么是面吗?(老师摸一摸,告诉同学什么是面。)(教师板书:面)
师: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
生:有边,有点硌手
师:真棒!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还有什么?
生:这里尖尖的。
师:这里是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评析】通过自己动手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
2、小组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你想知道他们各部分的奥秘吗?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完成“合作探究”第一部分—活动一。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利用课件总结。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评析】学生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顺利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问:看这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有几条?指出这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把手中的长方体平放在桌子上,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的长、宽、高。
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
展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不同,
指出:平放在桌上的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垂直于桌面的棱的长度叫做高,其余两条长的为长,短的叫宽.
4、小组探究正方体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探究长方体特点的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点,完成“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活动二: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小结。
出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
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长、宽、高有什么变化?
生:长、宽、高相等,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
师:那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析】利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一下黑板,你能根据板书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三、达标检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自主练习第2题
2、课外实践: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评析】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自我反思,体验收获的快乐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4
执教者 覃永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23、24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5、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清明节假期即将来临,老师和同事决定在假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决定为福利院的小朋友搞一次募捐活动,活动需要制做一个象样的募捐箱,正好咱班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帮个忙。请你想一想募捐箱该怎样制呢?(生答)我们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学校总务处备有硬纸板,那老师该去领多少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板书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分组操作。
(1)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面与上面、前面、后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与上面、前面、后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2)在展开后的图形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
(3)你有什么发现? {生的发现如果不在点上,师可提示思考:a这六个面与原来的长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关系?
b这个平铺的面的总面积与原来长方体的什么有关系?}(4)在生独立操作思考之后,可以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注意: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你的同学说的哪些与你不一样。
(预设:一部分学生能很清楚地表达。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应该是比较茫然的。)[如果生有不同的剪法,老师的做法:展示同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展开图。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展开的图形不同,但是都是六个面。并且都是相对的面相等。](5)再次将这个平铺的图形,折起来还原成长方体。在折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那些面是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
(6)为了区别,我们可以给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画成相同的阴影)。再展开,观察自己所图的颜色,想象中折成一个长方体。
(7)通过这个过程,师生共同小结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出示正方体。提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将这个正方体剪开,展开,然后找到它的面积与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的关系吗?每个面的边长是原正方体的什么?(9)教师归纳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过渡: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那么怎样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呢?老师还想让你们去发现,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计算方法(1)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注意,手中的长方体不能随意转动)认准,然后展开,在展开图上用不同颜色标出长、宽、高。
①思考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 ②填一填
a 上、下每个面,长=长方体的﹙ ﹚,宽=长方体的﹙ ﹚; b 前、后每个面,长=长方体的﹙ ﹚,宽=长方体的﹙ ﹚; c 左、右每个面,长=长方体的﹙ ﹚,宽=长方体的﹙ ﹚。(2)观察思考: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3)你能想办法试着求出你手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吗?[用汉字表示出每个面的面积和总面积](4)出示例题 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做一个长0.5m,宽0.3m,高0.4m的长方体募捐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硬纸板?
上、下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前、后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左、右每个面,长_____,宽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个募捐箱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分析题意,试着解答.教师巡视,相机辅导。②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黑板
③学生汇报:让有不同解法学生说出解法及解题思路。
④分组讨论: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简便?
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前后面的面积和,以及左、右面的面积和,然后加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联系: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算式改变成第二个算式。第二个算式更简便些。⑤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最关键的是找出什么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⑥思考:如果按我们算好的硬纸板的面积去领正合适的纸板,能做出我们需要的募捐箱吗?为什么?(5)、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6)、小练习:
1.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红纸装饰一下箱子的外面,观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装饰漂亮又省纸?那需要多少红纸?(小组讨论解决)2.我会填(练习六的第一题的前2个图)。
a、两个长方体中朝着我们的面(前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和______。b、两个长方体的右侧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c、两个长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7)、迁移类推。出示例2。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过渡:经过刚才的练习你能熟练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吗?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信心还做对吗?有信心是件好事情!请快速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出示长方体)
长16cm,宽12cm高14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课件演示长方体长渐变短12cm,宽12cm,高渐变矮12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长时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
给你正方体的棱长你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吗?听好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2cm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了它们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看!工人师傅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2、老师周末在家收拾屋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发现家里的衣柜布罩太旧了得换块新的,如图衣柜长0.75m,宽0.5m,高1.6m,老师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布?你能帮助解决吗?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然后汇报解法,并说出思考过程。)
3.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35页做一做 4.机动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5
第二单元 长方体
(一)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第2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作业设计: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反思:课题:
展开与折叠
第1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反思:
课题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7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5 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123456
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2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学生做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学生做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个面。
学生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学生做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10×4+10×8+8×4)×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7×7×6 教学反思:
课题
露在外面的面
第1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数面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二
第1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
学生做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 学生做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二
第2课时
复备或分析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
4、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作业设计:练习卷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6
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我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又拿出一张彩纸,并用彩纸把纸盒包起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包装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用多少彩纸吗?你能求出来吗?”同学们在短暂的思考后说:“可以把彩纸打开求它的面积。”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把长方体纸盒打开,求出它的面积也是所需彩纸的面积。”我在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后继续问同学们:“长方体打开后还是原来的几个面?”进而说明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点出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并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长方体的6个面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有几个面?2、各组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相对应的长、宽、高的哪个长度?3、你能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出示后我马上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以分为3组,每组2个面,上下面一组,左右面一组,前后面一组,上下面的面积=长x高x2,左右面的面积=宽x高x2,前后面的面积=长x宽x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高x2+宽x高x2+长x宽x2,之后再着重通过实物演示强化学生记住长x高、长x宽、宽x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教师就举出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获得了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在课后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在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很难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比如说:求长方体通风管的表面积,长方体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求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往往不能联系实物,还是一味的求6个面的总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7
首先,在新授课之前,我在去年去老师设计的道学提纲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提纲:
1、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尽可能取整数,最多保留一位小数)
2、你能动手用彩色纸给这个圆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吗?动手试一试穿衣之前先思考:圆柱形物品有哪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
3、把圆柱体的漂亮外衣脱下来,展开铺在桌面上观察:圆柱的外衣包含哪几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纸吗?注意观察:计算每部分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就是圆柱的什么?
5、将你的计算过程试着写在反面。
把这个提纲发给学生,作为晚上的作业。因为学生有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提纲导学探究经历和体验,对这次的探究比较有兴趣,加之家长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很用心的进行了探究实践,不及给圆柱体穿的外衣漂亮、精致,而且认真按提纲的要求进行了观察、思考。
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操作中的乐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给圆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彩纸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长方形那个彩纸的长等于圆柱地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两个圆形就是圆柱的底面。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很自然很直观地得到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老师在这其中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扎实。
不足的是,课后练习时,学生计算时由于数字不好算,常有为难思想,计算失误较多。还有的学生,列式时容易丢三落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后会注意以下问题:
1、提纲导学法是很不错的方法,以后会根据课题继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作业学生比较喜欢,并且各种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按提纲步骤探究,避免了上课探究时小组活动中部分孩子的观众、听众角色,每个人都要自己亲手去做,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孩子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情况;
2、探究不能只重过程忽视结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8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反思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新课标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xiaoxue.xuekeedu.com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xiaoxue.xuekeedu.com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 xiaoxue.xuekeedu.com
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xiaoxue.xuekeedu.com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
xiaoxue.xuekeedu.com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评析】
xiaoxue.xuekeedu.com
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xiaoxue.xuekeedu.com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xiaoxue.xuekeedu.com
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9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7页例5,第68页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2.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 正方形面积=。
2.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
让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了什么条件,求什么?(给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3)教师板书: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老师提示学生单位名称不要写错。2.练习。
(1)摸摸课桌面的表面,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课堂作业】
1.完成第67页“做一做”,估计教室的面积。2.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3题。
(1)小组议一议:要求面积先做什么?怎样求面积?(2)学生先测量,再计算交流。(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利用公式长×宽求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2、4、5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应用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应该是468平方厘米。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10
一、本册教材的学科培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 物;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6、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7、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1、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展开与折叠、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班级学情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本班47名学生,从过去的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看学生比较爱学、会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四、课时划分:
(一)分数乘法(8 课时)
1.分数的乘法(1)
2课时 2.分数的乘法(2)2课时 3.分数的乘法(2)2课时
4、整理和练习(1)2课时
(二)长方体(7 课时)
1.长方体的认识和练习(1)
2课时 2.长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整理和练习
2(三)分数除法(9 课时)
1.倒数
12、分数除法(1)
13、分数除法(2)
24、分数除法(3)25.复习
16、数学生活 17.折叠
1(四)长方体
(二)(10 课时)1.体积与容积(1)
22.体积单位
23、长方体的体积、练一练 23.体积单位的换算
24、练习四
15、有趣的测量
1(五)分数混合运算(10课时)
1.分数混合运算
(一)22.分数混合运算
(二)23.分数混合运算
(三)24、数学万花筒 25.练习五
(六)百分数(14课时)1.百分数的认识 22.合格率
23、蛋白质含量
24、这月我当家
25、练习、整理与复习
27、数学与购物
28、购物策略
19、包装的学问 1(七)统计与总复习1.扇形统计图 12.奥运会 1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10课时)课时 课时
3、中位数和众数 1课时
4、练习七 2课时
5、了解同学 1课时
6、总复习3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11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正确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利用公顷、平方千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练习课
为下面做练习题做好铺垫。
2、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间换算的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组织交流,说说换算方法,教师还可以补充些题目进行训练。3、第7题
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研究周长一定,长、宽、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测量、计算、找规律,从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是相等的,但面积是不相等的,这里要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4、第6题
虽然是一道选做题,但算理并不难,关键是需要把2公顷化成20000平方米后才能列算式进行计算。算式:2公顷=20000平方米20000÷4=5000棵
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1、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50米,宽30米,这块地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张大爷用了这块地的一半种萝卜,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小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09-28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10-28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23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08-21
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0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相遇问题》教学设计08-1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7-31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0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