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2024-09-28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倒数》的教学反思

天祝县天堂镇科拉小学 兰良才 倒数的学习适合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认识倒数,进而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由浅到难,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由于是公开课,所以在课前,看了不少关于这课的教学设计,觉得是五花八门,各有所长,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在本课的引入中,先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而产生疑问,这道题比较难算,而且答案有多种,就产生了探究的想法,究竟这题有没有简单的计算方法,或者有没有比较好一些的运算技巧。通过和老师的比赛,发现为什么速度没有老师快,那么老师填的依据是什么,是根据什么进行计算的,有没有特别的技巧,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输了,输得不服气,那就达到了追根究源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索,我借机出示课题“倒数”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次的学习目标。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

这一节教材呈现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我便放开手。让学生计算教材的两组乘法算式,结果在计算的时候,学生发现,这组类型的题目,结果都是等于1,而且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两个因数相乘,那就可以去猜想,去联想,第一组的题目那就可以令所有的计算结果都是1,这样不就确定了结果了吗,那么,根据结果,就可以很快的算出每个括号里的数。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一组数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的发现了共性:即都是乘法,而且都是只有两个数相乘,结果都为1,具备这样的三个共同点,我们就把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我又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 “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在描述算式中两个数字的关系是,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到了知识的细节。从课堂实践的结果看,确实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注重拓宽知识的宽度。

我们先探索分数的倒数,让学生探讨真、假分数的倒数,在此基础上拓宽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学生有了知识基础,在小组讨论中发现可以把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出假分数的倒数。紧接着寻找整数的倒数,比如6的倒数,学生在分数倒数的基础上,探索到可以先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求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让学生以生问生答的形式进行求一个数的倒数练习,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能等于1),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最后我还拓展了小数的倒数的求法,使学生在一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同类的很多知识。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我想,在教学中需要我充分预设,放开手脚,这样定能让课堂生彩。当然课堂上还有很多不足,如过多重复学生的回答,怕学生不理解,还没等学生说完就接着引导说,有点妨碍学生的思维。再有最明显的就是我的语速偏快,这是我的一贯“失败点”,我的性格有些急躁,我尝试着说慢点,可是不由得说说就快了,今后我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这一缺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2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 被逼着上学, 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 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 首尾互相照应, 情感真挚朴实, 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 以读为经, 以悟为纬, 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 升华情感, 层层感悟严厉而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 情感体验, 感悟父爱的严厉与深沉, 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 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 从小养成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平时上学你迟到过吗?当你快要迟到的时候, 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

2.揭题设疑: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上学也迟到过, 但这次迟到却给她一生以影响, 使她从此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那是怎样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到她的文章《迟到》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入, 亲切自然, 并为下文体会特殊的父爱作铺垫;揭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指向明确。]

二、初读, 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大声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 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好好朗读。教师巡视, 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生字板书。

2.检查字词:需要注意的多音字如扎 (zā) 辫子、夹 (jiá) 袄, 需要注意的字形可板书强调。

3.指名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4.同伴互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 互相评价, 共同提高。

5.感知文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一年级的时候, “我”因赖床不起而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父亲逼着“我”去上学, 又给我送来夹袄和铜板, 从此“我”便再也没有迟到过。)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以读为本”,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三、默读, 读中思疑

1.以疑促读:一次上学迟到, 为什么会带给作者这么大的触动呢?再次默读课文, 边读边作批注, 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 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

2.互动交流: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情况。

3.整体感受: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预设:爸爸打“我”时很凶;父亲其实很爱我;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改掉了坏习惯……)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应加强默读。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尝试自主阅读, 读中质疑, 读中思疑。谈印象深刻的内容, 学生的话题自然集中在父亲身上, 多元的答案是对文本最初的个性化解读, 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抄写课文生字词语, 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设计意图:把被忽视的传统作业挤入课堂, 保证字词学习的时间, 真正落实字词教学目标, 体现扎实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过渡, 直接导入

过渡:上节课交流的时候, 大家都对这位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吗? (严格、严爱相济、疼爱孩子、爱子心切……)

二、研读, 感悟父爱

(一) 感悟父爱之严

过渡: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 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呢?

1.研读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适时梳理, 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入手, 体会他的严格。

▲从语言体会出示句子: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也得去, 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 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1) 指名朗读。

(2) 对比理解:为什么那一天“我”赖床不起?平时你的爸爸是怎样催你起床的?“我”的父亲又是怎么做的?读父亲的话, 细细品味, 你有什么感受? (从语句上看, 都很简短, 没有称呼语, 毫无亲切感, 说明父亲十分严厉;从标点看, 多用叹号, 带有明显的命令语气。仅用一个“起”字命令我, 毫无商量的余地, 让“我”闻而生畏。)

(3) 朗读, 体会父亲之严。

▲从动作体会出示句子:

爸气极了, 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 爸左看右看, 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 倒转来拿, 藤鞭子在空中一抡, 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 从床上打到床下,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1) 理解形象:“抄”、“抡”是什么意思?

(2) 丰富形象: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读语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扣词读悟: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打“我”之狠? (重点研读“一下”、“拖”、“抄”、“倒转来拿”、“抡”等词, 想象当时父亲拖我时速度之快, 力量之大;打我时咬牙切齿的痛。)

(4) 感情朗读:对于“我”的感受, 作者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 只用了四个字“我挨打了”。如果是你, 怎么读这个句子?带着想象读句子, 体会父亲打“我”之狠。

▲从神态体会出示句子:

……爸爸就进来了, 他站到床前, 瞪着我……

(1) 想象父亲当时的神情和心理。

(2) 感情朗读。

▲从“我”的感受体会出示句子:

最糟糕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 他不管你晚不晚。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 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 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 是红的, 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 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 我最怕同学耻笑。

(1) 体会“我”当时伤心、委屈的心理。

(2) 带着感情朗读。

2.小结学法:体会人物特点,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扣住关键词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 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在扎扎实实的研读中有所感悟, 有所思考, 有所启迪, 于字里行间品味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特点, 既使阅读板块清晰, 又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

3.想象写话:此时, 坐在车上, 大雨滂沱, 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羊, 心里也在“下雨”。想起爸爸那让人望而生畏的眼神, 看着腿上那一条条红而发热的鞭痕, “我”在心里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请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 设身处地体验一下, 把话写下来。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背后对“我”真正的爱。)

4.渲染提升:是啊, “爱之深, 恨之切”, 正因为“我”的表现太令父亲生气, 正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受害终生, 所以才会打我, 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让我们再用心地来读这段话, 边读边体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 试图从深层次全面地理解父爱, 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我”产生共鸣。在想象体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二) 感悟父爱之深

1.引言过渡:在“我”的印象中, 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那严厉的父爱近乎苛刻。然而, 这仅仅是一位面对女儿的错误只是狠狠地打而不懂心疼、关爱女儿的父亲吗? (引读父亲送夹袄的语段)

2.研读语段:“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袱,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 看着我穿上, 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 指名朗读。

(2) 细读推想:父亲为什么要给我送夹袄, 又给我两个铜板? (怕下雨天“我”淋湿了身体, 怕“我”没吃早饭饿肚子)

(3) 默读体会:轻轻地读句子, 想象画面, 你从中 (上接第109页) 体会到什么? (从“没说什么”“递给我”“看着我穿上”等词体会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4) 想象说话:父亲什么也没说, 然而此时他的内心又是多么的不平静。面对孩子, 他在心里会说些什么?此刻, 刚才那个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伤心、委屈、气愤的“我”会怎样呢?

3.教师小结: (音乐响起) 父亲的爱就是这样, 有时是狂风暴雨式的打骂, 有时是默默无言的关怀, 这其中, 却时时流淌着一种浓浓的情, 那就是“爱”。它没有过多的语言, 没有夸张的修饰, 却是那么的厚重, 那么的深沉。

[设计意图:将简短的语段通过画面想象、内心补白等方式延展成立体的、多维的、充满情感的阅读过程, 丰富了视像, 更全面地感悟了父爱。]

三、拓展, 升华情感

1.由果探因:后来, 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个就站在学校门口, 等待着校工开门。由于这件事, 我从此一生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此后, “我”没有再迟到过, 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随着年岁的渐增和老师的教育引导, 开始变得懂事。是父亲的爱改变了“我”, 感染了“我”。)

2.经典怡情: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界祖母级人物, 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 一生经历的事不少, 但这件‘迟到’的事, 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 我又影响了读者, 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面对错误, 林海音因为有了一位好父亲而及时得以改正, 而且一生受益。读林海音的话, 说说她影响了我们什么?

3.名言激励:出示“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指名说大意, 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补充适时适量, 自然渗透了本课时的情感目标, 不露痕迹, 浑然一体。]

四、延伸, 读写结合

1.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2.感受父亲的爱, 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记录自己的一次挨批经历, 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欢的份数。②画一画:用斜线画上你想画的份数。③说一说:画斜线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进行算理探究。

师:出示生自编算式(1/2)+(1/4),请大家猜猜看,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几呢?独立尝试,汇报各自的计算过程与结果。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结论1:(1/2+1/4=1/6)

结论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结论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讨论验证

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

3、理解算理。

师:刚才有人说结果是(---),有人说是(---),还有人说是0.75,到底谁对谁错呢?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折一折,一起来验证一下到底谁对谁错。开始。注意通过展示学生的折纸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通分过程,明确()+()=()=()是错误的,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减呢?

出示小数加法算式“4.21+5.3”,提问:“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

师: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为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生2:小数点没对齐。师:小数点没对齐也就是什么没对齐?——数位没对齐 师:数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当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在来看这道分数题,他们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吗?(生:不可以。)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现在大家明白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减的原因了吗?

4、小结算理

谁来说究竟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呢? 生汇报:先要通分,(也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把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1.迁移应用,解决减法问题:1/2-1/4=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 + 与 -,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学生练习后全班回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规律,内化提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加减。(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 通分转化 同分母分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5

黄程远

2011年6月28日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的个别辅导我感到做的不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们,使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6

国庆小学 邓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的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情感与态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观察有几个面?(放在桌子上)现在有几个面?像这些我们看的到的面我们把它称为露在外面的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露在外面的面。(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

2、师:继续看大屏幕,这有几个小正方体?(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师: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回答: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师追问: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你怎么只数了三个?(学生可能回答: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一个也没露出来,就不用看了)那我们一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正方体来数露在外面的面。

3、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学生可能回答: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生重复方法)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可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看左面,也不看下面、后面?学生可能回答:因为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

4、师:也就是把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这些平面图形的个数加起来。

5、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

6、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小组同学先摆一摆,说说你的摆法,再数一数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7、交流: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有什么发现?

师:看着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露在外面的面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结合板书)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现在我们算一算,不同摆法中,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已知正方体棱长2厘米,从黑板上的立体图形中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摆法,快算算吧。

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用8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

1、出示合作提示

①小组同学合作,横着来摆正方体。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2、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

小正方体的个数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我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小正方体的个数 2 3 4 5 6 …… 露在外面的面数 8 11 14 17 20 …… 我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3个面

师相机追问小组:你们小组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3个面。那每次增加的是哪两个面?(学生可能回答:上面增加一个,左面增加一个,右面增加一个)师:每次增加的都是这样3个面吗?你指指看。师指着前面的面问:这个面不也在变吗?为什么它不算成是增加的面?(学生可能回答:它虽然有变化,但是这个面没增加,原来的上面被盖住了,又露出一个上面,所以前面没变)

师:原来前面的这个面始终起到了替代的作用,它的个数始终没变,那么我们在数增加的面数时就不用考虑这个替代面了。

师(面向全班):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表格,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摆7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10个小正方体呢?20个呢?你发现了什么?(也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出的面数的关系)那么第N个呢?(3N+2)

4、师:如果竖着摆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同桌合作,做好记录。

5、深入研究,再汇报。

师:这次你汇报时,只需要说出你们是怎么摆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4个面。(4N+1)

6、出示增加两个正方体的图,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的知识自己试一试吗?

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就增加5个面。(5N+4)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的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的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的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的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7cm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7×5×2 + 5×3×2 + 7×3×2 上下两面 前后两面 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 面积的和 面积的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7×5 + 5×3 + 7×3)×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习基础:

1、独立计算,汇报。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变式:

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就是就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注意,求的是无盖玻璃鱼缸,所以只有五个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5cm×35cm.就是求房间的表面积,但是要除去门窗的表面积。

拓展:

思考:选择合适的包装纸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7cm 3cm 5cm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平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平方厘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7

[学情分析]1.学生是处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秋天来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时,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用各种方式赞美秋天。加上通过对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春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获得并积累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2.一年级学生的直观性较强,好奇,爱幻想。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及设计各种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体验春天,引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2.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初步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示对整个单元主题探究的成果。

[活动过程]课前活动:(课件出示列车图并发出鸣笛声。)播放律动音乐,师带生随着音乐律动入场,生有序就坐。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的兴致,在上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孩子们带到了热闹非凡的春天,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在玩中学,因此,本环节学生以乘坐列车的方式,随着音乐的律动进入教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为活动增添一分神秘,抓住孩子的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找春天

1.播放找春天剪影及背景音乐,学生回顾欣赏。生边欣赏师边描述。2.播放《和春风一起玩》的录像。生边观看师边描述。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的革命家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配以老师写意的描述欣赏一幅幅自己在田野里,在校园里,在家里寻找春天的情景,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为下一阶段汇报自己春天的发现做好准备。】

二、说春天

过渡:春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举行春天的盛会吧!出示课题(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小朋友们,你们听,春姑娘向你们发出邀请了。(显示盛会场景,并响起春姑娘的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参加春天的盛会!”)

1.说说“春天里的新发现”。师:春姑娘最喜欢细心的小朋友了,她想知道你们在寻找春天时发现了什么?师:谁来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大家?春姑娘还准备了很多礼物呢!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以春姑娘的名义给那些细心的小朋友送上礼物,表扬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仔细观察,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相机进行相关的品德教育。(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先通过课前让孩子动手收集一些与春天相关的事物,引导孩子由点到面,去发现春天,体会不同的春天,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平台,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自己所收集的东西展示出来。在听、说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且激发更多的创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相机地渗透了相关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有责任心,有爱心地生活,体现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三、画春天

过渡:春天是个魔术师,她让冰雪融化,让小草破土而出;春天是只快乐的小鸟,她四处歌唱,让世界充满欢乐;春天是个爱美的姑娘,她细细妆扮,让世界诧紫嫣红。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拿起手中画笔把这神奇而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吧!在画画之前,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温馨提示,(课件出示儿歌)请看大屏幕,小朋友们读一读。1.指导行为,齐读儿歌:小朋友们,懂礼貌;团结合作,受欢迎。2.现在用你们的巧手来画一画春天吧!生画画,师巡视指导。3.生展示作品,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创作的空间,能更好表达出自己对春天喜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扩散他们的思维,寻找展现春天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的春天下进行有益的活动。】

四、赞春天

过渡 :(站在展板前)小朋友们,你们的画春意浓浓,充满欢声笑语,真是多姿多彩!春天多美呀!老师听说你们还准备了许多节目来参加春天的盛会,都有哪些节目呀?生表演汇报。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主要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合作,引发孩子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赞美春天。力求既体现小组协作意识,又使不同爱好的孩子在不同的活动小组中展现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对各种学科进行整合和相对的提升的同时,注意突出本学科的重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能体验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寄语春天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赞春天,老师你们希望在这美丽的春光里,抓紧时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课件出示列车图,鸣笛)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要乘着春风回去了。播放音乐,师带着生边随着音乐律动边走出教室,说再见。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以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师带着学生再以乘车列车的方式,和快乐的音乐中律动地走出教室,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体验春天带来的快乐,与课前相呼应。】

【板书设计】春天的盛会(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

六幅学生作品展示区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费用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爱学习,愿意合作,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对购物的费用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去超市购物的账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去超市购物的购物账单,提问:你能估算出共花了多少钱吗?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内交流,记录交流的结果。

2、回报讨论的结果,并针对回报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活动好的小组。

3、看教材中的内容,说一说淘气一家是怎样估算费用的,他们的方法比你用的方法好吗?说说淘气一家分别是怎样估算的。

4、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三、练习

1、做“试一试”中的1、2题,估算2千克牛排的价钱和八折后的价钱。

2、做第3题,估算2袋米、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12.80元的鱼共多少钱。

四、课堂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估计费用

(根据学生的交流的估算方法进行板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篇9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5分米、4分米,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沙坑,长4米,宽1.8米,深0.5米,如果每立方米黄沙重1.4吨,这黄沙重多少吨?

3、我们学校要粉刷教室,教室长8米,宽7米,高3.5米,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13.8平方米,已知每平方 米需要5元涂料费。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钱?

4、胜利小学五年级3班体育达标人数是24人,没达标人数是12人,达标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5、一个长方体油桶的容积是18升。它的长是25厘米,宽是16厘米。这个油桶的高是多少厘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 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第一小组有6个人,其中5个人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加上王刚的分数后,平均成绩是87分,王刚的考 试成绩是多少分?

8、一个长方形铁皮长30cm,宽25cm,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长为5cm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

9、把一块长是3.6m,宽2.4m的木板锯开,钉成棱长是3dm的正方体木盒,最多能钉多少个?

10、一个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高减少4厘米就成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80平方厘米,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11、刘老师买了2副羽毛球拍,付出80元钱,找回4元。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用方程解答)(6分)

12、学校买来46本书,32枚笔,奖给参加竞赛的同学,每个同学得的奖品同样多,最后余下1本书和2枚笔。问最多有多少个同学得奖?(6分)

一桶油重150千克,卖出油的一半后,又卖出10千克,这时剩下的油和桶共重75千克,这个桶重多少千克?(7分)

13、一个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4、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后新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了90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15、有3个苹果,放入一个底面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玻璃容器,里面的水上升了0.375分米,每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16、有一段木头,不知它的长度,用一根绳子来量多1.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后,再来量,又差0.4米,这根绳子长是多少米?

17、有一些铅笔和橡皮,已知铅笔的支数是橡皮块数的5倍。如果将一块橡皮和3枝铅笔搭配,则橡皮没了还剩10枝铅笔。共有橡皮铅笔各多少?

19、我国参加28届奥运会的男运动员138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7人。男、女运动员一共多少人?

21、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共有105张有效票,北京获得56张。北京的得票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

22、甲、乙、丙三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4月25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23、有一块布长8米,正好可以做12条同样大小的裤子。每条裤子用布几分之几米?每条裤子用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24、把一张长20厘米,宽16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剩余,最多可裁多少个?

25、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6、王叔叔要做2个长、宽、高分别是3.6 dm、25 cm、0.4 m的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桶,需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 米?

27、小明要给电视机做一个布罩,电视机的长是5 dm,宽是45 cm,高是32 cm,做这个布罩需要多少布?

28、一块棱长0.9 m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一块长9 m,宽3 m的钢板,钢板厚多少厘米?

29、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在他的周围铺一条2米宽小路,那么这水池和小路的共占地多少平方 米?

30、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鱼缸,里面装满水,把水倒入一个底面积48平方分米,高6分米的的长方体鱼缸里,鱼缸里水有多深?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教材

《折纸》一课也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的的关键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为此,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自主探索法:通过设计学生亲手折纸来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练习法: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2、说学法

自主探索法:通过学生动手折纸,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课前计算中,都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铺垫。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进行折纸,发现这张纸的和同一张纸的一共就是。此时,老师可以追问一句:为什么是 呢?学生就自然发现这张纸的也可以看成这张的,为下面算 理的得出做到了铺垫。

2、独立思考

问题设计——你能用算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经过独立计算后,必有发现,此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甲流自己的算法和总结出计算方法。

4、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两种解题方法后,(1)画图解决(2)通分计算。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4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计算题,让学生通过通分,然后计算,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更加熟练。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解决总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为此,我还设计了一道生活实践题,以便学生能把知识运用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收获,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1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计算。

(共1题;共1分)

1.(1分)计算

×10=

×

=

2+

=

+

=

÷

=

=

=

÷

=

0.7÷0.2=

二、填空。

(共10题;共10分)

2.(1分)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_______厘米。

3.(1分)你知道

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吗? _______个

4.(1分)12÷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

5.(1分)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_______%。

6.(1分)_______吨是30吨的;

50米比40米多_______%;

_______的20%是250.

7.(1分)9.4立方米=_______立方分米

0.52升=_______毫升=_______立方厘米

8.(1分)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2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9.(1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10.(1分)五年级有20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40%,女生有_______人。

11.(1分)一个数的是16,这个数是_______。

三、判断。

(共5题;共5分)

12.(1分)判断对错.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不变.

13.(1分)判断对错.

因为0.25是小数,所以0.25没有倒数.

14.(1分)判断对错.

3米的和1米的一样长.

15.(1分)20分=

16.(1分)一台电视机的原价是9500元,现在打9折出售,现价是9000元。

四、计算下面各题。

(共1题;共4分)

17.(4分)计算

(1)

×

(2)1÷

(3)

÷

(4)

五、解方程。

(共1题;共4分)

18.(4分)解方程。

(1)(2+)x=33

(2)

-2x=

六、解答题

(共1题;共1分)

19.(1分)小林家客厅长7.2米,宽4.5米,装修时他爸爸准备给客厅铺上每平方米785元的复合板,需要准备多少钱?

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5题;共8分)

20.(1分)在如图长方形铁皮的四角分别切掉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再做成高5cm的盒子,这个无盖铁盒的容积是多少升?(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21.(1分)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14米,宽是6米。叔叔计划将这块地的种茄子,种茄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1分)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23.(2分)小明有20张邮票,是小涵的邮票张数的。

(1)小涵有多少张邮票?

(2)小天的邮票张数是小涵的,小天有多少张?

24.(3分)一根长15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全长的,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1)第一次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3)还剩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计算。

(共1题;共1分)

1-1、二、填空。

(共10题;共10分)

2-1、3-1、4-1、5-1、6-1、7-1、8-1、9-1、10-1、11-1、三、判断。

(共5题;共5分)

12-1、13-1、14-1、15-1、16-1、四、计算下面各题。

(共1题;共4分)

17-1、17-2、17-3、17-4、五、解方程。

(共1题;共4分)

18-1、18-2、六、解答题

(共1题;共1分)

19-1、七、解决实际问题。

(共5题;共8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折纸。(教材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在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每个人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拿着这张正方形的纸,你可以怎样折,才能使它平均分?

学生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来并展示。(上下对折,左右对折)

上不同的颜色)

师:比较一下,他们俩谁用的多,谁用的少?(引导学生回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引导学生回忆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情景图,引导观察。师:根据上面这幅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笑笑和淘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2.引导探索。

师:咱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加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分子直接加到一起呢?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就是异分母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运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自己试着完成这道题。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4.自主练习。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生: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教师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计算,下面的同学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生共同订正上面两题的正误。

让两个学生板演。汇报想法:

生1: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用这两个分母的积作它们的公分母,进行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生2:用10和6的最小公倍数30作公分母,比较简单。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单。【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比较简单】

三、探究结果回报

师:我们大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想法,找到了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当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我们先通分,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先通分,再计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减)2.在本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组织学生借助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法,在探索与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应该注意的是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课堂作业设计

A 类

1.计算。(考查知识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

B 类

3.妈妈买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红丝带来编织中国结,用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还剩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篇13

今天下午在市里参加市名师评选说课大赛。我随即抽取一课是《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内容。我分五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体积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安排以及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形,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发现法、组织练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发现法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增强数学的 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学校准备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沙坑,作为运动员 跳远的场地,请你们帮忙计算一下要买多少沙子?这就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我以棒学校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三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别体会到:

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 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 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但是,具体的关系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1)每组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长、宽、高和小正方体的个数,并写出体积时多少,把数据填在46页表格里。

(2)小组观察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着怎样的关系? 我给先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谈论,看着摆的长方体和表格里的数据互相说说,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中包含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而且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从而归纳出: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 V=a×b×h V=abh 看着计算公式,让学生说说: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本环节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一言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 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从而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棱长

V=a×a×a V= a3

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要环节中,我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三)引用所学,巩固新知

数学概念的而形成和内化,不仅靠直观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练习。为此,我设计一下练习:

1.基础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7页第一题,让学生通过看图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有助于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完成48页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三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引用练习:我给出学校建沙坑的长、宽、高,让学生解决购买沙子的体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练习:让学生完成49页实践活动第一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单色设计我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说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上一篇:l论文答辩概况下一篇:2018有关爱国爱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