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2024-08-22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共10篇)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并尝试将自己编写有关尊严的格言。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师: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了解了一个乞丐到一个庭院去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不太愿意,女主人做了示范给他看,他就搬了。女主人通过搬砖帮助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

师:你说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出来。

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乞丐――妇人)

女主人通过什么事让乞丐找回了尊严?(搬砖)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她到底要干什么啊?/她到底是要把砖放到屋前还是屋后?她这不是折腾人嘛!

师: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

生浏览后找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课件出示)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师:为什么搬不搬砖对乞丐就不一样呢?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生:独臂乞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

(1)、第一位到女主人家的是哪位乞丐?他长什么样? 请同学们找出答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

师:这个乞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他只有一只手,让人看了感觉真的很可怜!

师:那就请你把他这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朗读这句话。语气表达不够)

师:谁眼中的乞丐比他看到的更可怜。(另一生读,明显比前一名学生读得好)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同情的心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就站在我的面前。

(2)、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女主人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他是怎么说的? (生答) (课件出示)

(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施舍罢了,何必捉弄人呢?)

师: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才能读出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句子)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生再读)

师:“何必捉弄人呢”,你们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吗?(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师:此时的乞丐,内心非常的气愤,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一起读读这段对话(师生分读)。

(3)、师:是啊,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乞丐是什么表情?请同学们找出答案。   (课件出示)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几下。)

师:(课件出示,教师范读课文,读后配上音乐。)面对这位妇人的做法,乞丐此时会想什么?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一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写在书中的空白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生2: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一定也能做到。

生3:这么多砖,我到底能不能搬完呢?

师:从大家的体会中可以看出,乞丐的心理在痛苦的做着思想斗争,在艰难的做出选择,他在苦苦挣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齐读)

(4)、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的过程。那么,他在干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来。   (课件出示)

(终于,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他累得气喘如牛,脸上布满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段话?

师:读得好。你体会到什么?

生:劳动的过程很艰辛,很累、很脏,非常不容易。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突出了“气喘如牛”、“布满”、“濡湿”等词)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带着自己的理解。(生读)

师:读得非常深刻。为了帮助同学们读得更出色,老师给了一些提示,划横线的词语重读,就可以更好的读出乞丐搬砖劳动的不容易。     (全班齐读)

(5)、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和刚才生气的时候相比,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变得非常感激女主人)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他感激地对女主人说--生1:谢谢你。

师:他还对女主人说--生2: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课件出示)   乞丐感激地说:“谢谢你。”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师:他在谢什么?他为什么不会忘记女主人呢?

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

因为女主人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尊严。 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生:20元钱。

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

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由此可见,妇人说的这句话,果然有她自己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搬砖了吗?他是怎样做的? 默读有关段落,认真体会,想像他的结果会怎样?

小结:他不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可能永远都只是乞丐。

师: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句话,认真体会女主人的用心良苦。(生再读)

(课件出示)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4、学习13-21自然段

(1)、师:受到启发的乞丐走了,带着那条黑黑的毛巾,一去就是若干年。当他再次回到妇人身边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13~21自然段,找出答案。

生:独臂乞丐通过自己努力,现在成了公司董事长,为了报答女主人,他买了房子准备送给女主人,但是女主人却拒绝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若干年后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旁白,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要求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

(2)、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个女主人?

生:她帮助乞丐得到了尊严,但却不想得到回报。

我觉得她特别乐于助人。         她心地很善良。用心良苦。

师:在妇人良苦用心的促使下,乞丐怎样了?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事业有成。

三、感情升华,编读名言

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1、师:故事读到这儿,老师的心里感受非常深刻,我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你们来读读      (课件出示):  做有尊严的人,也要给别人以自尊--向彬。

2、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这样精练地总结出来吗?(生自由说)

如: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愿意做,什么事都能做到。

劳动最光荣。        做人要有尊严,要自立自强,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

4、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人”字!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做个有尊严的人!

附: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女主人          独臂乞丐                健全乞丐

整条右臂断掉               双臂健全

艰难搬砖 获得尊严        鄙夷走开、失去尊严

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课件出示:

1、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故事书的3/5是150本。

(2)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

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4)根据题意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二、导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简要回答

2、出示例题:

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

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未知)(已知)

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

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生反馈,师板书。

学生口头检验对错。

5、对比复习题和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二)巩固新知:

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三)练习、巩固

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

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6

X×÷=6÷

X=6×

X=27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教学时,我没有采用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一开始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现在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六课时分数除法(三)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应用,同学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实施目标。

1、练一练第一题

指两名同学板演1、2小题,其他同学做练习,做完后全班订正,重点让同学检查板演中的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然后独立作其它题目。同桌订正。

2、第二题,先让学生对照以前做过的打折的题目,两者对照,指出异同。

独立做,指名说一说做到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想法。

3、第三题指名读题,并说题意。和的单位“1”的量是谁?列出算式。说出列式的依据。然后独立作。

4、第四题,由于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同一想法和意见。

三、课堂总结并评价。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3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爱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近义词(迫在眉睫)。用“燃眉之急”造句。“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

8、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竹板声里”?(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读课文最后一节

2、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本后第3、4题。

3、你知道中国的十大元帅吗,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4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

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提高练习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5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58.3÷11

第二组:1÷3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1÷358.6÷11

将第二组的算式继续算下去,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如果继续再算下去的话?你认为会是怎样的呢?

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提问:什么叫做循环小数?

你能举例说明吗?

同桌之间互相举例说明;集体交流,指名回答。

1、 出示例8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产生疑问:结果是个循环小数,如何表示呢?

强调:四舍五入的方法,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使用。

2、 试一试。

126人乘船过河,每次限坐乘客1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构想】

通过例8,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一、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200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200”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2、练习十八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3、练习十八第6题。

二、 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作业设计:把交流的结果写成趣记。

整理和复习(1)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

练进行小数乘法、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复习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提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算出积后,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3) 计算:0.67X7.58.36X0.250.125X0.24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3、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提问: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呢?

计算:1.89÷0.547.1÷2.50.51÷0.2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4、 练习与应用:

练习九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审提题解答,教师巡视。

让学生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估计得数范围。

做第6题。主要让学生练习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合理截取商的近似值。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 篇6

1、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20xx年的春节晚会有一个特别精彩的节目得到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你们猜猜是哪个节目?(千手观音)对了,(出示图片)这就是千手观音。谁来说说当你看完这个节目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5生答)

2、那些表演千手观音的人都是一些连音乐都听不见、听不懂的残疾人,但他们之所以获得人们的肯定,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就是因为他们不懈的努力,可以说他们身残志不残。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理解,也获得了自己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尊严的文章。(板书:为了他的尊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提出疑问,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为了谁的尊严?他是谁?为了他的尊严发生什么事?谁为了他的尊严?)2、现在同学们四人小组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刚才提到的问题。

3、读完课文,谁知道课题中的他是谁?乞丐(板书)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乞丐,是哪两个呢?(板书:健全、独臂)课文中的他指哪个?那么,谁为了他的尊严?妇人(板书)为了他的尊严让他干什么?搬砖(板书)

4、那么课文讲了什么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5、现在同学们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一起讨论。

6、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的?(母亲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为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乞丐把这条毛巾留作纪念?为什么妇人不要报酬而且说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呢?)同学们很会读书,能在读书时提出这么多问题。

(三)深入探究,读中感悟。

1、我们都知道妇人要乞丐搬砖,独臂的乞丐开始愿意搬砖吗?(不愿意)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独臂乞丐不愿意搬砖的?

(1)(生1:从第2自然段。生1读出第2段。)对了,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这个乞丐很生气,他为什么这样生气?(生答:他认为妇人在捉弄他。/看到我这样可怜,还要我搬砖。)

(2)大家都知道那个乞丐只有一只手而且样子很可怜,谁能最快找到描写他样子可怜的句

子?那么这个独臂乞丐样子怎么样?(生答:“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这个同学很认真,回答最快。大家也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个乞丐真的很可怜,谁碰上他都会慷慨施舍的,那么“慷慨”是什么意思?(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对,“慷慨”是“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3)同学们,假如你看到这么可怜的乞丐,你会怎么做呢?(我很想帮助他,因为他太可怜了。)

(4)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女主人怎么做?(要他搬砖)有没有搬呢?(搬了)他开始不愿意搬砖,那么后来他为什么搬了?(因为他看到了女主人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并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5)当那他看到女主人只用一只手搬砖,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答:乞丐怔住了滑动了两下。)出示句子,齐读。从乞丐表情的变化,我们想想乞丐在这个时候会想些什么呢?(6生答)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乞丐心情的变化。

(6)师引读:终于他俯下身子搬起砖来,用。他一次()。他累得()。从乞丐搬砖的过程,你体会到什么?(我感到他非常的累,辛苦,一次只能搬一块。)同学们把这几句话读一读,体会乞丐劳动的辛苦。

(7)我们知道女主人要他搬砖,一开始他是很生气的,现在还生气吗?(不生气)反而怎么样?(他很感激妇人。)对。师读: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了一句生答:“谢谢你。”小结: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乞丐真心实意地感激妇人。

“谢谢你。”虽然只有短短三个字,但是却饱含深情,满怀感情,你们在来读这句话。

(8)引读:妇人却对他说:“(你不用谢我,)”妇人用了“工钱”这个词,谁知道“工钱”是什么意思?(这是靠他自己的能力挣来的钱。)

(9)小结:这并不是对他的施舍,而是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到的工钱。他靠自己劳动挣工钱,别人就不会看不起他,他得到了做人的尊严。

(10)下面我们找些同学分角色读(5—8),组1读乞丐的话,组2读妇人的话,组3、4读旁白。乞丐和妇人身份不同,我们在读乞丐和妇人的时候语调一样吗?(不一样)很好,这也是书本上金钥匙介绍给我们的朗读方法。大家想想乞丐和妇人的话该怎么读,你们读给老师听听就知道了。大家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

(11)现在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述:这个乞丐告别了妇人,他带着希望,带着尊严上路。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了些什么呢?(10秒停顿)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他想了什么?(想到以后用自己的劳动挣钱。/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回报妇人。6生答)你想得很好。那个乞丐后来怎么样?(成了董事长)

(12)小结:这个原来可怜的乞丐最后成为了一个董事长,取得了成功。(板书:走向成功)

4、我们再来看看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有没有搬砖呢?从哪儿看出来?(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鄙夷”是什么意思?(轻视、看不起)那个双手健全的乞丐鄙夷地走开,没有搬砖,那他后来会怎么样呢?(他流浪街头,什么也没有。)

小结:那个乞丐只求别人给他施舍,自己不去劳动,最后他一无所获。(板书:一无所获)

5、若干年后,这个独臂乞丐又来到妇人家里,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16—21)男同学读乞丐的话,女同学读妇人的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呢?(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很好,你们觉得这个妇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她很善良,有爱心,也有做人的尊严。不会随便接受施舍,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四)感情升华。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不劳而获的人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懂得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的人一定会获得成

功。(出示格言,齐读)希望同学们以后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独臂乞丐自立自强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7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 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      月

成绩

人数

组别 合计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 合计 ( )班 ( )班 ( )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8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练习十二12、14和思考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练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也随着扩大(缩小)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9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学  习

重  点 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指导整理

1.学“你学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每个单元进行概括。

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富于个性的整理方式,并于全班讲评。

2.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通过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一练

让学生自评

然后请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

三、总结

教师请学生试着小结   相机补充

四、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77页3  4  5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每个单元进行概括。

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汇报

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通过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二、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1题

教师个别指导   全班讲评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2题

让学生自评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练习课 教时                   (43)

学  习

目  标 3.整理与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  习

重  点 百分数的应用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归纳

全班讲评

二、指导练习

2.练一练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6题

先鼓励学生估计谁的体积大

然后进行计算   反馈讲评

2)让学生估计两个正方形体积相差多少?   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自评

3.教科书第77页7、8、9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进行解答

教师讲评

4.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让学生说出估算  培养估算意识的形成

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77页10题

学 生 活 动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7页6题

先鼓励学生估计谁的体积大

然后进行计算   反馈

学生估计两个正方形体积相差多少?   然后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自评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进行解答

学生进行调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让学生说出估算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课题 数学与购物(教科书第79页 教时                   (44)

学  习

目  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体会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重  点 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一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

电脑课件提供所购物品种的价格表

1 提问:估计花了多少钱?

三、开发思维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合理策略,鼓励学生尝试说明估算的思路

四 练习

指导“试一试”

第1题

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单价不到13元,2千克应不到26元,所以店主错了。

第二题

先让学生明白“八折”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对打折后的价格进行估算。

五 总结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77页10题 学 生 活 动

二、思考交流

1.鼓励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2.小组讨论分析

让学生分组对各种策略加以比较与分析,体会几种策的特点

3.全班展开讨论

交流各种不同的策略,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

让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对打折后的价格进行估算。

板书设计

数学与购物

估计花了多少钱?

教学反思

课题 购物策略(教科书第81页) 教时                   (45)

学  习

目  标 3.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4.体会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重  点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出示电脑课件 提供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引出选择购物策略的问题教师板书(购物策略)

二、分析问题  各个突破

1.提问:说说各个商店优惠策略的含义

2.解决问题(1)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全班讲评

甲商店花2元   乙商店花2×0.9=1.8(元) 丙商店花2元,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合算

3.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分析   然后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甲商店花10元   乙商店花12×0.9=10.8(元) 丙商店花12元,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合算

4.解决问题(3) (4)

全班交流    学生自评

3)甲商店花30元   乙商店花36×0.9=32.4(元) 丙商店花36×0.8=28.8(元),因此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过30元,因此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学 生 活 动

让学生理解题意

说说各个商店优惠策略的含义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学生独立分析   然后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个别指导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77页10题

板书设计购物策略

甲商店花2元   乙商店花2×0.9=1.8(元) 丙商店花2元,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合算

甲商店花10元   乙商店花12×0.9=10.8(元) 丙商店花12元,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合算

教学反思

课题 包装的学问(教科书第82页) 教时                   (46)

学  习

目  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学  习

重  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 提问: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  美观  便于携带等)

2.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   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探索方法

1.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

2.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四、教学“实践活动”

1.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

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

五、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学 生 活 动

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

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三、练习

a)引导学生讨论  比较得出结果

b) 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纸

2.分组讨论  罗列方法   完成课本中的表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为了他的尊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学情分析 :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实际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1页的比一比; 思考:﹙一﹚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二﹚什么是容积

﹙三﹚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喝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板书课题:体积与容积﹚

二、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三、实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学生自学,分组实验。﹙出示自学指导一﹚

方法: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先把土豆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土豆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把红薯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2、观察汇报。

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3、师总结: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四、想一想,﹙出示自学指导二﹚ 1.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出示杯子和碗)

2.提问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讨论交流: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4.小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五、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 别指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三﹚

小结 :物体的体积是物体自身的大小。物体的容积是容器所装物体的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五、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于体积这个概念,学生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还需要理解“空间”和“占有”的含义,而恰恰是“空间”和“占有”是学生最难理解的。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在于理解“空间”的含义。在现代的汉语词典中“空间”的意思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它是三维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在这里“容纳”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物)。学生对体积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以后,这部分知识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上一篇:高质量发展项目方案下一篇:小学教师评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