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精选10篇)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90÷10900÷10
900÷10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例2: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米=()千米
(3)提问:你会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500除以1000,计算500乘1000是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三位。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6、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经验项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移动一位缩小10倍
向左移动两位缩小100倍
向左移动三位缩小1000倍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2
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索动机。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四年级芳芳、小明、小红三位同学的身高记录,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芳芳14.5米、小红0.139米、小明1.42米
[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2、用1个9、3个0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大于1的小数,并从小到大排列。(请先写在自己本子上。谁来说一说。)
3、请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写数,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4、(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请同学们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在本子上完成)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与5.04相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504与5.04比呢?5040与5.04比呢?
(4)验证、归纳规律。
三、应用规律,加深认识。“练一练”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补充习题、第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7题。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熟练地移动小数点,正确口算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3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因数 15 1.5 0.15 0.15 15 0.015
因数 48 4.8 4.8 48 0.48 4.8
积 720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二、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
1.15米 3.6米
床
床头柜 1.95×1.1
写字台 0.45×0.45
花架 1.4×0.6
0.28×0.28 2.8
米
书橱1.8×0.35
2、 解决问题
(1) 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怎样列式?
0.28×0.28= ( )
(2)学生试做。
0 . 2 8
× 0. 2 8 提出:要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2 2 4 上小数点?
5 6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
0.07 8 4 怎么办?
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练一练。
1、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 . 0 5 0 . 1 8
× 0. 9 × 0.0 6 × 0.3
6 3 6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2、 观察例题里的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 写字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书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床头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提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求出一种家具的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
1、 比一比,练一练。
0.67×0.13= 1.02×0.76= 0.045×14=
2、 解决实际问题。
(1) 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
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 3×0.3=
0. 33×0.33=
0.333×0.333=
0. 3333×0.3333=
0. 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28×0.28= 0.0784 (平方米 )
0 . 2 8
× 0. 2 8
2 2 4
5 6
0.07 8 4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5/6和7/62和6/33和13/42/3和3/2
说一说你的想法。优等生答
二、教学例9出示大小
0.5○3/4
1.你是怎样比的?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出现两种情况
3.比较两种方法,在比较中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优等生答
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
练习:
把1/21/49/25化成小数。
把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独立完成,并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三、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出示
1.说一说分别是几位小数?学困生答
2.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三位呢?学困生答
3.独立完成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小组交流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中等生答
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改写成分数。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第一组有那几种方法?为什么第二和第三组只有一种方法?优等生答
2.练习九第七题
学生独立填空,教师巡视。
3.练习九第十题
学生尝试练习
全班交流中等生答
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
4.练习九第十题
先把6/5化成小数,再与1.1比较大小优等生答
提醒学生:时间用得多,说明做得慢;时间用得少,说明做得快。
5.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8、9题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1、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2、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3、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 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 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 独立做下面两题
(4) 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
(1) 学生先独立练习
(2)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 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 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一、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5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教学,为以后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打下坚实基础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自己所教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愉快多样的教学环境,联系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段话。课件出示:四(1)班三位同学的身高如下: 宋玲玲 13.4米 李小明 1.41米 陈乐乐 0.14 米
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笑了,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笑吗? 指名说一说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师:两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13.4米应是1.34米(向左移动一位);0.14米应是1.4米(向右移一位)
师: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中找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纽扣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纽扣?
师:看来同学们对纽扣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纽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出示纽扣图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生活入手,出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直到最后一枚纽扣,老师告诉学生这枚纽扣的价钱是5分一枚。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师:谁能把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说算法,教师作必要的提问。如:
生1:1枚纽扣5分钱,10枚就是50分,也就是5角。师:5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是多少? 生1:0.5元。
生2:1枚纽扣5分钱,10枚是5角,也就是0.5元。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5×10=50(分)50分=5角=0.5元 对于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课件出示两种算法。师:一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是0.5元,你们能把5分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并写出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出的算式是什么? 生:我是这样想的,5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是0.05元,求10枚纽扣多少钱,列式是0.05×10,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列出算式是0.05×10=0.5(元)
教师板书: 0.05×10=0.5(元)
师: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0.5元,100枚纽扣多少钱呢?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列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枚5分钱,100枚就是500分,也就是5元。(2)10枚是5角钱,100枚就是10个5角,是5元。(3)1枚纽扣5分钱,10枚纽扣5角钱,100枚就是10个5角,是5元。„„
师:对!一枚纽扣5分钱,100枚纽扣就是5元。请你把5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并列出算式。学生写完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0.05×100=5(元)师: 一枚纽扣5分钱,100枚纽扣5元,1000枚纽扣多少钱呢? 课件出示第三个问题
自己算一算,并写出算式表示。学生计算并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100枚纽扣5元钱,1000枚中有10个100枚,就需要10个5元,是50元。算式是:0.05×1000=50(元)
(2)10枚纽扣5角钱,100枚纽扣5元钱,1000枚纽扣要50元。列式是:0.05×1000=50(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0.05×1000=50(元)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事为题材,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总结规律
师: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三个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进行启发性对话。如:
生1:我发现这三个算式中第一个因数都是0.05,另一个因数不同,分别是10、100、1000。
生2:第一个因数相同,都是0.05,第二个因数不同,分别是10、100、1000。
师:很好!这三个算式第一个因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同,分别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谁能用扩大了几倍来描述一下这三个算式呢?
生3:第一个算式是0.05扩大10倍,第二个算式是0.05扩大100倍,第三个算式是0.05扩大1000倍。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第一个算式,0.05扩大10倍,积有什么特点?
生:数字5不变,小数位数变了,原来是两位小数,现在变成了一位。
师:0.05由两位小数变成一位小数,小数点是怎样变化的?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0.05×10=0.5这个算式的特点? 生: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师:说得很好!0.0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大家再观察第二个、第三个算式的积小数点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生:0.05扩大1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两位。生:0.05扩大10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三位。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三个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所得的积,只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也就是,原来的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三位,这就是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课件出示规律
请学生读一读。
师:谁来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指名一、二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师生的互动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运用规律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个规律可以使一个小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的计算非常简便,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出示题目:把3.87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列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发现试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特别关注扩大1000倍计算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交流时,可重点进行全班指导。
师:谁来说说3.87扩大10倍、100倍,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用计算器检验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只要意思对,计算正确即可。如:生1:3.87扩大10倍,列式是:3.87×10=38.7。根据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所以,3.87×10只要把3.8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是3.87×10=38.7。用计算器检验结果正确。
生2:3.87扩大10倍,列式是:3.87×10,只要把3.8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行了。结果是3.87×10=38.7。用计算器计算也是这个结果。
师:3.87扩大1000倍,怎样列式? 学生说,教师出示 3.87×1000= 师:3.87×1000,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3.87只有两位。
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1:3.87×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以把3.87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是3780。
如果学生提不到把3.87看成3.870,教师可以启发。如:3.87可以变成三位小数吗?怎么办?当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把7的后面补0后,教师可简单概括。
师:把一个小数扩大整
十、整百、整千倍时,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可以在后面补0。
五、课堂练习
师:利用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的很简单。下面,请看“练一练”的第2题,谁能先把这些题做完。
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又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回忆一下。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再一次理解和感受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七:课外作业:
小数点的作用非常重要,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因一位小数点计算错误而导致飞船在穿过大气层时无法打开降落伞,最终机毁人亡的故事”,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6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1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并归纳出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一学生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0.25<2.50<25.00<250.00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了,就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3、请学生自己举例,用一个小数分别乘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5、追问:如果把一个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把这个小数分别乘上多少?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指名口答,并选择其中3小题“1000×2.1=,0.24升=()毫升,0.65吨=()千克”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问:同样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哪个轻?为什么在月球上轻很多呢?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2本课的`内容和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安排大致相同,学生因为有前面学习的经验,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本课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口算教学上花费较大的功夫,事实上小数除法的口算一直就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遇到数位不够需要添0的情况也做了强调。我发现不少的学生对于规律记得很熟,但在具体运用上却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一些变式练习,反应比较慢,出现错误比较多。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堂课时,我设计了“复习-探索新知-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用这个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观察、比较、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实现了复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口算有效激活了这一已有经验,为新规律的发现和概括提供了参照。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推理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的变化情况,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设想,获得了初步的感知。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三、科学探索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小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小数点向左移动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本课的学习核心,在探索规律时,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数例中观察-拓展性猜测-举例验证的科学求真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与探索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四、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比较透彻
1、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的规律,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概括能力。
2、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及时帮助学生区分小数点向右移动规律与向左移动规律,在辨析中深化了对两种规律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3、引导学生逆向思考规律,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4、学生获得了独立发言的机会,全体学生参与了“验证”的过程,不存在提问集中的现象,基本践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当然,成功与失败同在,开心与遗憾兼有。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3早晨到校,翻看一本书,看到一段话:努力研究常态下的好课,不一定要课上得多精彩,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体验平等民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探究。正合心意,记录下来。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前面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所以,今天的学习比较轻松。
从备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猜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解释猜想的由来,但是,孩子们描述的猜想比较零碎,课堂上,需要做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最后通过提升,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并加以应用。
课堂实录不敲打了,记下课堂上一个遗憾之处:课的开始,孩子们随意聊着自己的猜想。在这里,我的目标比较浅,就是为了知道猜想,而让学生说猜想。其实,提出一个猜想虽然可贵,但是,提出猜想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不是可以注重猜想背后的东西呢?即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想?——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听到大缪说:因为除法和乘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所以,我的猜想是小数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么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浚铭是根据方向相反来猜想的,既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向左移动,肯定是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7
2006.9.27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P62--63 页。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给学生一组小数数据,通过给它们排顺序,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就不同,研究与学习。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而在这节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过比较小数,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组数据,请同学们把它们按从小大的顺序排列一下:1356(1)学生交流。(2)教师纠正,并引导:从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不同,13.56
135.6
写法基础上,课一开始,我小数的发现小数点向
1.356
从而展开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a组成这些数的数字都一样。B他们的排列顺序也一样。
C小数点在不用的位置,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4)师进行总结。
2、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看题,提问题:(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找生列算式,并板书。)
(1)锦鸡蛋有多重?(2)杜鹃蛋有多重?(3)蜂鸟蛋有多重?
3、拿出计算器,同桌合作,计算结果。
4、仔细观察式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找同点和相同点)(3)学生交流、讨论:除以小数点就向左移动2;除以(4)教师小结。(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课本(5)练习:38.78÷10A学生交流结果。
B找学生用规范语言来表达算式。(6)练习:把35.80少?
A找学生上黑板做。
460.5÷460.5÷460.5÷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1000÷ 4.605 0.4605(同上)
63页的方框。38.78÷1000,1/100,1位;除以3位。1/1000,10=46.0100=
1000= 1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38.78100,分别缩小它的1/10,结果是多B集体纠正。(强调:末尾的零可以去掉)C让学生同桌互相用规范语言表达算式的说法。
5、练习:把0.08分别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结果是多少?如果缩小到它的1/10000,结果又是多少?(1)强调:数位不够,要添0补位。
(2)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算式。
6、小结:一个数缩小到它的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四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的热情和积习性也都非常不错,上的练习时间也很充裕的。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第一,在“先观察式子,找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找,但学生一直没找到突破点。由于自己的着急,我没给学生时间再找,而是我把的想法加给了学生,示,来发现、总结。在这里,教师的不大胆放手,给学生亲身获取知识设置了障碍。
第二,我对教材的挖掘深度还差一点。教材中只提供了1/100,1/1000,而我也按照教材教授了对于这些一般的规律,我也该挖掘的更深一点:例如,还有一个常见的1/10000,而我在教学中,没挖掘出来。(重点在1/10000)
1/10,1/100,1/1000,1/10000……小数……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由于只讲了一个知识点,学生在课堂通过讲授,这节课的任务圆满完成,让学生按我的提1/10,1/10,1/100,1/1000。其实,当然,第三,在做练习时,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有的同学在纠正练习时,语言表达不规范,而我也没点到。用规范 语言表达算式,是我在在讲课中,让学生重点注意的问题,但在练习时,我却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这里也能看出一点问题。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8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
(二)》
长宁中心小学 李旭凰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利用小数的意义进行单位换算。
2、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价格等。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利用小数的意义进行单位换算。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1、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
汇报观察结果:米尺上,1米被平均分成了10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厘米。2、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汇报预测: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3、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
(2)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1、知道了36厘米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
思考汇报。
2、强调:将2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活动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1、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生说说和第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原来进行的是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现在需要进行的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思考:12克等于多少千克?1千克500克等于多少千克?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后交流
3、归纳: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12/1000千克,也就是0.012千克;500克等于500/1000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2)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5页练一练第5题。
思考:0.3时写成分数是多少小时?表示什么意思?1时是多少分?0.3时是多少分?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二)长度单位的换算 质量单位的换算
1厘米=1/100米=0.01米 1克=1/1000千克=0.001千克 36厘米=36/100米=0.36米 12克=12/1000千克=0.012千克 2米36厘米=2.36米 1千克500克=1.500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9
第八册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教案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10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80~81页例1~3和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活动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书上第80页例1的4个“10×10×10”正方体图,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是第3图的()倍。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 2.仔细观察这4个图,再比一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右往左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组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1)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1,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并齐读书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6.第80页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2、例3。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1,2题。 2.练习十六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移动方向向左 小数点向右 移动位数……三位 二位 一位 一位 二位 三位…… 原数变化情况…缩小1000倍 100倍 10倍 扩大10倍 100倍 1000倍…… 注意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练习十六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小麦面粉100K――85K↓缩小100倍↓缩小100倍(先左后右)1K――()K↓扩大1000倍↓扩大1000倍(先右后左) ()K ――850K2 第9题 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习1.练习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习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10
知识目标:
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 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独立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
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争取实现4/5,而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三)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学生画线段图
板书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五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袖化的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11-12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教案——第一课时05-18
9、小数乘法的混合练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1-08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09-04
小数乘整数教案第一课时08-01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06-06
《小数点的移动》导学案设计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