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2024-10-28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通用13篇)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1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教参》中明确写到: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要让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和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好准备。每个人都生活在多维的世界里,看到的事物都不是平面,但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头脑却很难与立体“接轨”。

以往,长方体展开图教学的落脚点在理解“表面积”的含义。由教师用教具演示展开过程,然后直接出示展开图。借助形象直观的展开图,学生能够较好理解概念,明确其外延。可此次展开图不仅承载着上述“使命”,还有新的“任务”:重视图与体的关系,重视面与体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感悟面与体、图与体之间的联系。而此次,教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要求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限制学生剪法,因此为展开图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在操作完成后,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对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有较深感悟。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找不到窍门,将长方体剪成了若干个单独的部分。教师可以先示范教材中展示图的剪法,并说明操作要求:展开图最好是一个整体,这样便于观察与研究。然后再请学生动手尝试,并鼓励大家剪出与老师不同的展开图。

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在对比观察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操作就没有经历,没有经历就没有感悟。这里的动手虽然费时,但是必不可少。在课堂中,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将图与体建立起联系。如请他们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等等。虽然本节课的教学重视了体到面的转化,但对于面到体的转化则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可以在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中,增加一个练习环节,请学生先任意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下“下”,xiaoxue.xuekeedu.com

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在相应的面上标上“上”“左”“右”“前”“后”的文字。

有困难的学生可还原展开过程,标明它6个面。这样,两幅图展开后各有侧重。长方体展开图侧重于建立起图与体之间的关系,而正方体展开图则侧重于面与体的转化。虽然展开图的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我认为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2

一、教材内容详略的处理

新教材主要由大字正文、小字、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 各人的方法不一, 但是绝不能一碗水端平, 否则与使用老教材就没有区别了。在正常情况下, 正文大字是核心, 小字、阅读材料是补充, 课堂活动为巩固 (或者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所有的教学要围绕正文大字进行。如:欧洲西部的农业, 都知道以畜牧业为主, 那么欧洲的农业发展怎么样?大字没有说明, 但是在P62 (1) “阅读材料”有不错的补充。我在教学时, 请全班学生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喜欢大声阅读文字) , 因而既起到了提神的作用, 又使他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国家发达的农业的表现 (采用的主要模式、结构、市场化、专门化等) , 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关系的, 与我国在农业上的差异及原因。重点放在畜牧业发达上, 这些作为重要的补充, 学生最感兴趣了, 因而增强了对发达国家农业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认识。在这里我建议各位教师根据所擅长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部分补充“正文”中没有的内容, “课程标准”是总指导, 但也不能处处都补充, 处理成老教材的翻版, 既没有必要, 又没有那么多课时来完成。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使选学内容对学生有用, 使学生感兴趣, 能作为“枯燥正文”的强力调剂, 有利于“重点”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的处理

之所以把课堂活动单独提出, 因为它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 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 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 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 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 (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 。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 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 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 从不同角度比较, 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 没有时间都搞, 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 不宜太多。如:P108, 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 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 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 相当于综合实践课, 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 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 (体系) 的处理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 但是还是存在的, “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 许多内容已经弱化, 过多了, 学生似懂非懂, 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 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 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 (体系) , 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哪里是重点内容, 哪里需要一般学习, 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处理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大, 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 应该因材施教, 必要时提供范例作为参考, 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 并为亚洲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 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 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 防治土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 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 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 等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较差, 死记的掌握得很好, 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的掌握, 生搬硬套一些, 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开放试题的讨论学习, 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 培养思考的习惯。答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 只有回答的有道理, 就给予肯定, 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 该需要讨论的不能因为怕花时间或怕费事而省略, 这种多花一节课, 比他们背上好几节课都管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 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 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教师自己设计, 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讲究, 力求从易到难, 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 逐层推进, 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 对国家有利与否?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 ②、④的问题需要一点能力了, 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 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 要求高点的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 中学正常情况下每班有50—60人, 甚至更多, 学生参与了, 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 多数课堂采用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是公开课, 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 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 恐怕没一人能保证 (包括淮中) 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 可以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 谁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 在教学管理比较好的,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 (内容与本周所学地理知识相关) , 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 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 (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 、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 (如:美国的移民:将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 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 扮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 (自己课余时间制作, 但生动的画面不多, 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 充分发挥其容量大、内容生动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教学, 有时作为总结, 有时作为内容的铺垫。最后使用部分重点试题作为结束。关于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结合实际是最佳选择, 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就是效果。

注释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3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4

典型

错例

相关知识 在理解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本方法上,求长方体(正方体)相关要素

原因

分析 已知正方体表面积,根据正方体的特点:6个正方形,且面积都相等,求其中一个面的面积,这一步应该大部分孩子是不觉得困难的,但再深一层要求求正方体的棱长,对于中下孩子来说,单靠自己解决,思维还没能一下子清晰,继而就会出现以上错误,或更模糊不清,就左拼右拼一个式子,得到一个得数

解决

策略 1、多动手进行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或实践制作,加深孩子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理解,例如鼓励他们做长方体(正方体)学具;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展开、合拢,建构三维空间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不能一想,好像如此就决定了。应该在具备基本知识基础上“有的放矢”。寻求目标已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1个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边长就是棱长,这样层层分解。

相应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5

长沙开福区自安小学      石将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体积的含义。

(2)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2) 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组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 )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第31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旁批:

后记: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6

xiaoxue.xuekeedu.com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关系内化上升为形式化的过程。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思想实验”。为此,数学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创设情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

课程标准就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如下建议: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人说:“你拉来一匹马给它喝水,不如让它感到口渴。”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执教者能沿着新课程标准理念设计安排了这样的导入:“教师叙述,2002年3月20日北京日报第九版有这样的报道:英美两家出版社悬赏100万美元,限期两年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之解,截稿日期就是今天。”……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从新闻入手,让学生感到口渴,学的知识有用,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自身的魅力,对数学随之充满了无限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2.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地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至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回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有进步,谁能再补充一下?” 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你们的例子都举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给大家说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教学民主却随处可见。”又如,在学生看过哥德巴赫猜想内容后,教师问同学们懂吗?学生说:“我知道奇数,但不知道这里的素数是什么数。”这时教师及时评价:你看得真仔细,真了不起。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的体验为探索与创造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质数、合数”这节课时,教师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哪些知识。这一过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做”数学当中去,能在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设计已经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

xiaoxue.xuekeedu.com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7

一、课前反思———更新备课方案, 课前对方案进行反思, 做到有备无患

教学的基本步骤之一就是教师的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许多教师备完课后就把教案放在一边, 很少进行反思。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案的合理性、实施效果、结构安排等因素进行反思, 回顾一下类似的教案在以往教学中存在过哪些问题,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产生。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能否适合自己的教案。比如说讲解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Food and Lifestyle》时, 我的教案本来要设计为让学生自己用英语列举一些食物, 然后再将这些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但是后来经过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许多食物的名称还不会用英语表达, 所以这一环节实施起来会比较困难。后来就改成让学生根据书本上提及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 谈一下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二、上课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 改变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顾着讲课而忽视学生的反应。首先,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预想结果与学生实际反应的差距, 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细心的体会。比如说讲解《Let’scelebrate》这一单元的重点句型时, 教师发现许多学生连基本的单词还不认识, 这时候就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步骤, 再将单词复习一下。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基础, 只为了赶进度而按照自己的教案继续讲课, 就会事倍功半。其次, 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尝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但是不知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 将自己的心事告诉教师。当教师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时, 那么解决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三、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情况, 提高教学业绩

每堂课都会有亮点, 因此, 教师需要将那些达到自己预想目标、或者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细节记录下来。比如说在上完英语作文课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独特表达或者在作文课上自己是如何鼓励学生写作文的细节记录下来。再或者将某一个单词的简单记法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教师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记单词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发现哪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哪些作业学生乐于去做, 这些细节教师都可以记录下来。第二, 记录学生的创新之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句话或者在课堂上的一次发言, 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独创之举, 教师要将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在日后的工作中, 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要创新。第三, 记录自己的灵感。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备课, 但是教案只是教师上课的一部分, 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教案, 一字不落地照本宣科, 而应该有所扩充。有的教师讲到尽兴处, 就会出现灵感, 许多潜藏在自己脑海深处的知识点会迸发出来。或者教师本来设定好整节课要用讲授法进行, 可是讲着讲着灵感一下出来了, 于是改弦易辙准备用讨论法继续下面的内容。这些改变都不是教师事先预想好的, 是随着自己的讲课而变的。这些灵感教师可以记录下来, 经常拿出来看看, 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第四, 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上会有很多偶然事件发生, 对于那些突发事件, 教师在解决完后, 最好记录在反思日记中。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解决方案, 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 杜绝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除了突发事件, 教师也需要将学生在练习或者考试上的错误记录下来, 在期末总复习时拿出来, 编排成一个易错题集锦, 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看一下。第五, 记录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许多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其他优秀教师讲课, 或者进行教师培训, 当有这样的机会时, 教师一定要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赶紧记录下来, 融合到自己教学的思路中去。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 才能促进自己的业绩不断提高。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8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知识重点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准备的学具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是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哪里同学来说看看。

(1) 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 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例1】

出示P88的汽车玻璃图片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 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 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 学生拼组梯形活动 (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 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 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为什么要除以2 ?

(3)填写P88面积公式

S=(a+b)×h÷2

六、例3教学

(1) 横截面是什么形状?求梯形面积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2) 先写出公式,再带入数字进行计算。

(3) 上下底、高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那么对应的面积单位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P89做一做

P90~91练习17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追记

在本课中,我同样让学生事先准备好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是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和之前用过的推导方式一样,用拼组的方式来将暂时未知的梯形面积转化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在这一单元,动手这个环节不能少,因为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公式的推导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十分有益。

第6课: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P92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灵活应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知识重点 “割”、“补”法”的灵活应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用割还是用补(几个面积的“和”还是“差”)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呢?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现在请同学翻开P9 2看看这4图中,由哪些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P93例(题型一:分割成两个基本图形,求面积的和)

(1) 这个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呢?

(2) 三角形和正方形

(3) 两个梯形

方法:分割成2个基本图形,算两个基本图形面积的和。

算法:5×5+5×2÷2    或   (5+7)×(5÷2)÷2

二练习

P93做一做

二、面积的和、面积的差(题型二)

P94练习1

面积之和:(45+60)×(30÷2)÷2×2

=105×15÷2×2

=1575(cm2)

面积之差:60×30=1800(cm2)  提示:分步做不容易出错

30×(60-45)÷2

=30×15÷2

=225(cm2)

1800-225=1575(cm2)

课堂练习P94练习18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组合面积(1)割补法(2)割是为了求面积之和,补是为了求面积之差。

课后追记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李敏洁,来自安阳市健康路小学。我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79-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又为后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教材的呈现内容,不仅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空间,教材安排了数一数、填一填和剪一剪、拼一拼两个操作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发现并形成结论。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思考,勇于表达,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知识方面我了解到: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所了解。但不少同学受长方形面积的影响,误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长边×短边”。

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探究,经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课件。

学具:初步探究学习卡、装有4个不同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袋、剪刀。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探究,组织讨论,指导点拨,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

我力求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贯穿教学始终,在师生共同创造的问题情境下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获得基本的活动体验。最终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4个环节进行。(课件总述。)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新课标第一网

开始上课时,我用阿凡提的故事把学生带入课堂:一天,阿凡提正在卖毛毯,地主巴依走过来。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两块毛毯,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你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是如果您选错了,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工钱都给付清,怎么样?”

巴依一听不收钱,马上两眼放光,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要这块!”

阿凡提笑了,笑巴依的无知。巴依输了,他输在哪儿了呢?聪明的你知道中吗?

学生会有各种答案,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时,我不做评价,而是告诉学生,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以故事引入,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索热情。]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利用方格,初步探究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拿出“初步探究学习卡”。(课件)

“孩子们,我们来看,方格纸上有两个图形,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数一数,想一想,把表格填完整。”

初步探究学习卡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格填完整。

(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平行四边形 底 高 面积

长方形 长 宽 面积

通过数方格,学生发现:虽然这两个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面积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完成探究内容后,我会问:“如果我想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面积,有没有合适的方格纸?”引导学生感受到数方格的方法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适用于计算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试试看!”

2、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4个平行四边形。”(贴教具)

“我们利用这些学具,完成下面的深入探究活动。”

“请看探究要求:

①小组交流: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形。

②仔细观察:剪拼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不变。”

③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拼剪以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这个环节我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操作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交流展示时,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按照探究要求的三个步骤,规范地讲解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贴学具)

a从顶点沿高剪下三角形,然后平移,拼成长方形。(以短边为底,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后拼成长方形。)

c沿中间的一条高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平移后拼成长方形。(沿任意一条高剪下小梯形,平移后拼成长方形。)

e从顶点沿高剪下三角形,然后平移,拼成一个正方形。

接下来的这种方法,学生有可能想不到,但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我也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剪拼的方法:“李老师有一种方法和大家的都不一样,仔细看:我把平行四边形沿中线对折,沿高的一半在两边各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旋转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探究学习进行到这个阶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探究要求,清晰地表达出:

(贴教具,写板书。)

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剪拼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不变。”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指导点拨,总结方法

听着孩子们的表达,此时我再次激起“矛盾点”:

“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听出来了,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去剪,为什么呢?”

学生自然明白:“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

“太棒了孩子们!”我会说:“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这个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新问题。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运用这种方法,尝到它给你带来的喜悦。”

(课件)【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探究、交流后,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领悟到了“转化”这一研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4、小结提炼,总结公式

最后一步,我依然放给学生:“请大家看着黑板上老师不完整的板书,再次回顾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把板书补充完整,并试着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我引导学生边写边说:“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之后,我会补充:如果用字母来表示:S=ah(解释)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推导出公式。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增长了智慧,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接下来是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为此,我设计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三组练习。

1、校园里的平行四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计算出芸芸家这两块菜地的面积吗?

3、 绿化队准备在两条路之间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你认为哪块草地的面积最大呢?

[设计意图:第1组练习是直接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审清题目要求后直接列式解答。在格式上老师要强调先写公式,再列式解答。

第2组练习,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面积。这道题我先让学生独立解决,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方法。这时,我及时地制造“矛盾点”:既然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和高相乘,我用8米的底乘10米的高,行不行?学生肯定会说: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底和高不对应!”

通过思考、辨析,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必须是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第3组练习属于课内拓展,也是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深化。使学生认识到,同底同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课件)最后,我会让学生再次回到开始上课时的阿凡提的故事中。问:“现在,大家一定知道巴依输在哪里了。”孩子们一定会发现,这两块花毛毯的面积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最后的小结,既呼应了开头的情景,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我来说一下: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师生共同完成。它不仅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指导。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10

说课人:滑县枣村乡第一中心小学邓琳

一、说课题:

二、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计算公式。

五、说设计理念

针对以上的教材说明以及《课标》中指出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训练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洋思”教学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先进行自学,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归纳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六、说教学环节:

根据上面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六个环节:

(1)直接导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交流反馈。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当堂训练。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设计了闯关游戏,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拓展训练,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6)全课小结。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七、说学法: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自去经历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并且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八、说教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主要采用洋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快乐地解决问题。

九、教具学具准备:小剪刀、平行四边形的卡纸、题卡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平面图形中还有好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导课,简单明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重点词语用彩色字体出示,加深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对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9-81页)

1、观察79页的主题图,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

2、观察80页上面的两个花坛,你会用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种方法来求出它们的面积?

3、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完成80页下面的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自学81页,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前面学过的哪种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来表示?

6、独立解答例1.新课标第一网

(给学生8分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紧张而有有序地进行自学,自学的过程学生可以独立,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重点是自学指导的第四题)

本环节教师完全放手,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把想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操作,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

(四)交流反馈

本环节主要讲学生不懂的,易混淆的,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这一环节要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听的机会留给老师。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与别人意见不同的地方。教师要用心听取学生的反馈,以便进行课堂中的第二次备课。

1、对自学指导中的题目逐一进行解答。

2、指名学生对例1进行板演,(板演人数不能太少,主要提问中差生)然后针对有错误的地方,让下面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纠错。

3、让孩子们说出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地方,然后请学生或老师进行答疑解难。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们明白转化的思想。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有好几种方法,在自学环节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在交流反馈这一环节中进行补充。有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定点做高,沿着这条高进行剪拼,转化为长方形;第二种情况是除从定点做的那条高以外,再沿着它的任意一条高进行剪拼,转化为长方形;第三种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的中点向对边做高,剪下两个小的直角三角行,进行旋转转化为长方形。

2、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底和高,这是个难点。

3、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怎么求底;或者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怎么求它的高?

(五)当堂训练:

本环节为十五分钟时间。充分把练的舞台交给了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闯关游戏,练习题的四关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本环节力求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都有题做,都能获得每人所必需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一关:我是计算小能手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长5米,高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第二关:小组比一比

1、82页第三题

2、82页第四题

第三关:认真辨一辨(谁的眼睛最明亮)

选出合适的数字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第四关:动脑想一想

1、83页第五题

2、83页第六题

3、83页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谁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说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11

教学目标:通过对前面几个例题的回顾,总结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步骤及方法的产生过程。正确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自学例4

自学思考题:

①想一想:例4中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② 总结出这类计算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③ 怎样验算这样的除法计算呢?

三、回报交流

按照自学思考题的顺序进行交流,得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计算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要及时的引领。

四、巩固拓展。

1、计算并验算

15.6÷12=328÷16=1.35÷27=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24÷15=161.26÷18=0.7

生看书18页,先找错,再在书上改错。最后交流评价。

3、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画“√”

5.04÷6()76.5÷45()0.84÷28()

4、解决问题

第20页7、9、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评价。

5、提高题:算一算,填一填,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例5例6

教学目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笔算除法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为整数除法的道理,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课题。

1、生活购物一块棒棒糖1.5元,7.5元能买几块?

生列式解答,说一说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理解转化原理

想一想:7.5÷1.5=5,你是怎么想的?用竖式怎么写?

生交流--归结出根据商不变规律--算一算体验

3.5÷0.7=0.72÷0.9=7.65÷0.85=12.6÷0.28=

2、交流,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3、尝试探究例5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这种转化原理解决下面问题

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或同位为单位探究

4、全班交流:①是怎么算的?②根据是什么?

5、优化算法,归纳得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尝试完成例612.6÷0.28=?一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看板演订正例6,同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看书,质疑不懂的问题,总结例5、例6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拓展

1、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104.4÷7.25=()1.044÷0.725=()

3、选出与4.27÷0.7商相等的算式。427÷72.25÷1542.7÷7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商的近似数例7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所得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实际意义,学会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求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师:星期天张老师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顺便给别人捎了2.1千克的猪肉,每千克是4.46元,当时张老师用计算器算了算应是13.566元,而商标上写着13.57元,当时张老师到收银台交款时售货员却收了张老师13.6元。同学们,为什么张老师买的同一件商品,而显示出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你们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合理吗?

生交流,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自学例7。

自学思考题

①一打是多少个?

②计算钱数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2、小组交流,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总结出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三、跟踪体验。第23页,做一做。

说一说不同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质疑1.2和1.20,说一说1.20的末尾0能不能去掉?

四、巩固拓展

1、求出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

①保留一位小数48÷2.3=1.55÷3.8=7.09÷0.52=

②保留两位小数3.81÷7=246.4÷13=5.63÷6.1=

2、判断:

①、保留几位小数就应该除到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②、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之一。()

③、一个数保留一位小数是5.9,原数肯定比它大。()

④、4.998精确到0.01是5.00,也就是5。()

3、说一说除到哪一位?再计算。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数小数)

4、拓展。第26页,第12、13、14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例8例9

教学目标: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及相关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一、挑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算一算,说一说你的发现

男生:1÷3=?女生:1÷7=?

2、交流,引出课题。

1、说一说生活的循环现象

二、探究学习

1、从王鹏游泳中找一找“循环”

生:看书自学例8、例9,并接着除,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简便记法

师:演示怎样写。

生:模仿写一写。并用简便记法写出1÷3=1÷7=的商。

3、计算25÷22=的商是多少①展示学生算式,回报交流。②这样的小数怎么表示?

4、观察1÷3=1÷7=例8例925÷22=的商,认识循环现象,

概括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及概念。

5、生自己试着写几个这样的循环小数?再阅读第28页上段,用简便写法写一写段中的循环小数。

6、质疑:1.333333、1.3、1.3……谁是循环小数?其余小数又叫什么小数?

生二次阅读第28页下面一段话,找出答案。交流不懂的问题。

7、生:三次阅读你知道吗?说一说知道哪些知识?

三、全班交流。概括小数的分类。

四、巩固拓展。

1、请你来判断。①1.33…=1.33()②0.8>0.88…()

③0.9888…保留三位小数是0.980()④0.6666是循环小数()

⑤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请你归类。

2.08333…4.23193.166662.746746…0.12121

33.131313…0.166666…5.0272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3、拓展。在一个循环小数0.142857…中,如果要使这个循环小数第100位的数字是8,那么表示循环节的两个小圆点,应分别在哪两个数字上?

五、全课总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10

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计算器计算结果,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其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观察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用计算器探索一些除法中的计算规律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一串有趣的数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

②12×11=13213×11=14314×11=15423×11=253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例10

合作要求:①用计算器计算出例10前5个的商是多少?观察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不计算,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例10后4个的商是多少?

三、全班回报交流

①展现学生对规律的发现的思维过程

②学生用规律写出商的部分,要通过“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质疑,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③说一说例10对自己的启示有哪些?

四、巩固拓展

1、第2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商拓展自己试着续编几个这样的题。

2、第31页7、8、9、题

学生在书上按照要求计算,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再全班交流评价。

3、比赛用计算器计算第30页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出计算结果,全班说结果评价。

4、拓展题。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

1234567.9×27=?1234567.9×36=?1234567.9×45=?

1234567.9×54=?1234567.9×63=?1234567.9×72=?

1234567.9×81=?

四、全课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11例12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谈话:喜欢喝奶的请举手?说一说对奶有什么想法?

从学生谈话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探究例11

①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②独立思考后,说一说解题思路

③抽不同思路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计算。看板演评价。

质疑: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的异同。

④跟踪练习第32页做一做独立做展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2、探究例12

①出示例12: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毎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②学生独立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质疑: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的香油吗?理解进一法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④出示例12第二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⑤学生独立计算

⑥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质疑: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理解去尾法的实际意义和方法。

⑦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不同用途。

⑧跟踪练习第3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评价。

三、学生看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第34页第1、6两题

2、拓展提高第36页第8题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12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写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一、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可在这里的教学中,在最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时候,我却设计了一个齐读练习,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与我的本意并不一致。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上(合作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长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201 篇13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新闻导入。

师:刚才大家提起“哥德巴赫猜想”,我也很感兴趣,并且一直在收集这方面资料。(出示课件。)很巧前一段时间有段报道——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出示课件。)今天竟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之解” ,“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是什么,同学们对此有兴趣吗?(出示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生读。).师:就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读懂了吗?有什么疑问?

生:我知道奇数,但不知道这里的素数是什么数。

师:你看得真仔细,为了验证那句话,我们要知道素数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生:好。

【评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从新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活动二: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活动目的: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推理、演绎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1~12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数的约数。写出1 ~12的约数,数一数约数的个数,填入表中。(表略。)

(学生做完后,抽一生作业展示,其余学生判断他做得对不对,然后根据约数的多少,同学们把手中的数字卡片摆放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只有一个约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 5 7 11

有两个约数是质数6 8 9 10 12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是合数

师:请同学们看书,结合我们刚才的分类,你有哪些收获。(生小组合作探究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生: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例如:2、3、5、7、11。

xiaoxue.xuekeedu.com

生: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约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例如:4、6、8、9、10、12。

生:我知道了,前面的素数就是我们刚学的质数,也就是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的数。

师:你回答得十分准确,思路清晰。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生:主要区别是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3~20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13、17、19是质数,14、15、16、18、20是合数。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发展。)

(试着让学生给质数合数下定义。要求重视关键词:“只有„„两个„„”、“除了„„还有„„”。指导诵读,并深入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质数和合数已经有了初步理解,能否试着写一个符合这个猜想的式子吗?

生:8=3+5 3、5是奇数,3、5是质数。

生:14=11+33、11是奇数,3、11是质数。

„„

师:同学们都有兴趣举例,拿出本子来,看谁举的多。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想你们肯定是未来的数学家。

师:谁能再举几个合数。

(生举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认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

【评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三:学生自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活动。

活动目的: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多分给学生使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多留给学生处理解决,教师做好组织、设计、指导或点拨。主导者要让贤于主体者,采用这一教法,可让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活动过程:

1.同学们还想研究质数、合数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如:(1)找最大质数。

(2)自然数中是不是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2.请各小组选一个你们喜欢的问题去研究。

3.汇报研究结果。

【评析: 教师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做”数学当中去。能在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设计已经不只局限于使学生

xiaoxue.xuekeedu.com

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此环节的处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我想还是值得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而不应以备好的教案为本。】

活动四:回到课始。

活动目的: 教师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过程:

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对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奇素数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课件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是不是所有尽可能大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呢?能证明吗?

(生举例说明。)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解和我们之间的交流,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数学王国的神秘。

师: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同学们其实你们已经站在巨人肩膀上研究问题了。这也使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坐的各位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肯定会有人摘下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解开“哥德巴赫猜想”。

上一篇:外贸专业大学生求职信下一篇:小学生有关励志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