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2024-09-16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通用10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1

课题:24、金色的脚印

年级:六年级 执笔:李彦明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以及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快速阅读课文和小组合作讨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狐狸一家以及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4、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他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和谐相处。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尾与课文题目的含义

二、预习学案

1、查阅有关狐狸的知识;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目不转睛:

暗淡:

兴高采烈:

徒劳:

警惕

无影无踪:

惦记:

耀眼:

延伸:

三、导学案

1、快速阅读课文,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2、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四、课堂检测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脸颊(jiá xi á)喀嚓(kē kā )佣人(yōng yòng)

哆嗦(duō suo )踱步(duó dù)拽住(zhuài yè ) 仓房(cāng cān ) 嗖(sōu shōu)地

二、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2.这本小说我用了差不多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3.郑丹出席了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活动。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 )粗糙( )消瘦( )

热乎乎( )延伸( )费力( )

五、课后作业

1、听写;

2、完成三导和同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学后记)

[金色的脚印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2

(一)课前预习

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炸(zhà zhá)豆腐 冲(chîng chōng)着 踱(duï dù)来踱去 ...慢腾(tãng tēng)腾 孤零(līng líng)零 ..(2)、看拼音写词语

duō duō suō suō màn bù jīng xīn tú láo jǐng tì()()()()duï lái duï qù xìng gāo cǎi liâ diàn jì cū cāo()()()()

2、文中像下面形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找出来写在横线上,我还能再写3—5个。光秃秃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粗糙—— 温暖—— 冷清清——

4、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文主要内容是

5、我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文章的起因部分是课文的()自然段,主要讲了。课文的()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最后。

6、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思考: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在救的过程中,哪些情景使你最受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文中多次描写了狐狸一家的动作神态,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篇课文语言朴素,简洁传神,我要有感情地朗读,领略这种语言风格。

5、尝试练笔

(1)、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2)、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二选一)

(三)拓展阅读

母爱永恒 江南雨

在青海省有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据介绍,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忠诚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途中不能出现“跑冒漏滴”,更不能随便给人。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性急的司机试图用汽油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牛的主人愧疚急了,操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老牛被打的浑身青筋暴起,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凄惨的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亲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抹余晖,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

热闹――()

3、联系上下语境,说说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惊世骇俗:。贪婪:。

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请在后面括号里画钩。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5、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6、“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说些什么?

7、短文的最后一段就像一幅静默的油画,如果要你给这幅画命名,你会给它命一个什么名字呢?说说你的道理。

(一)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3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搜集的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每小节写了什么?

三、品读领悟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4

导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导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预习学案: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1、气温的零上和零下

2、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

3、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

4、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导学案

1、交流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

(3)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4)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同学们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自学例1,回答问题。

1.你能看出那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各是多少吗?

哈尔滨:-15℃~-3北京:-5℃~5℃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的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2)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1、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2、练一练,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26,8,-40,-120,+103

www.xkb1.com

正数负数

课堂检测

一、填一填

1、在0.5,-3,+1/5,0,-0.2,-1/3,+6这些数中,自然数有(),正数有(),负数有(),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在“○”里填上“﹥”“﹤”或“=”

-1○-20○-93.25○+3.25-3/5○-0.2-1/3○-2/3-1/8○+1/10-15○-15.5-3.0○-3-1.25○-1/4

二、写一写。

1、+1350m表示高于海平面1350m.低于海平面200m,记作:。

2、如果零上3℃记作+3℃,那么零下4℃,记作。

3、如果向西走30km记作-30km,那么向东走40km记作:。

4、如果上升10cm记作+10cm,那么下降12cm,记作:。

5、如果向南走10m记作+10m,那么-20m表示。

课外拓展

某品牌家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温度是零下18℃,冷藏室比冷冻室的温度高22℃,则冷藏室的温度是多少?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正数:16,,38,6.3

负数-16,-500,-38,-0.4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掌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剪刀、彩笔、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主要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六

(五)班同学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5分钟)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预设板书: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很多学生都说可以猜“样”)再学生猜两个字的水果名,学生在启发下猜出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6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

4、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5、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量的意义。

6、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基本方法。

4、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脑课件呈现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影像资料。(或实物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画面呈现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根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二、课堂实施:

(1)比的意义:

师:在长和宽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把15÷10和10÷15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组同类量之间的比,不同类量之间也可以比如“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由此可以推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掌握比的写法)

(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当除法写成比后,各部分的名称就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中查出比各部分的名称。

(4)比的另一种写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5)讨论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第44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比的写法: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15比10写作:15: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10比15写作:10:15

不同类量: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42252比90写作:42252:90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7

一、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3 ×0=     14 × 25 =     56 ×12=     712 × 314  =     45× 35  =

9×718 =    23 × 910 =    425 ×100=     18×16  =     411 × 114 =

2、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二、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    )×(    )=(     )

2、12个 56 是(     );24的 23 是(     )。

3、1013 的倒数是(     );(     )和 14 互为倒数。

4、12 ×(    )= 35 ×(    )=0.5×(    )

5、在○里填上>、<或=

56 ×4○ 56       9×23 ○23 ×9      38 × 12 ○ 38

6、边长 1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7、六(1)班有5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5 ,女生有(    )人,男生有(    )。

8、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9 ,3天看了全书的(     )。

9、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5 ,吃了(  )kg,还剩(    )kg。

10、比30多 16 的数是(    );比36少 34 的数是(   )。

三、对号入座。

1、“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 38 ”,(     )是单位“1”。

A、小羊            B、大羊            C、无法确定

2、(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真分数          B、假分数           C、任何数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110 ,今年的产量就相当于去年的(   )。

A、110           B、910               C、1110

4、12×(14 + 13 )=3+4=7,这是根据(       )计算的。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34 ,求面积的算式是(    )。

A、20×34     B、20× 34 +20    C、20×(20× 34 )

6、比35的 27 多9的数是(      )。

A、19            B、14              C、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1、自然数a的倒数是 1a 。                         (    )

2、1吨的 45 和4吨的 15 一样重。                   (    )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 米。     (    )

4、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10  。                      (    )

5、冰箱的数量相当于电视机的78 ,冰箱的数量比电视机少18 .(    )

五、看图列式计算。

六、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行驶了全程的 57 ,行驶了多少千米?

2、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 25 种苹果树,14 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顷?

3、某鞋店进来皮鞋600双。第一周卖出总数的 15 ,第二周卖出总数的 38 。

⑴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⑵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双?

⑶还剩多少双?

4、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一班捐了500元,六二班捐的是六一班的45 ,六三班捐的是六二班的 98 。六三班捐款多少元?

5、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6、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 29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 七、智慧屋。

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取出110 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

************************

*  自  我  评  价  *

************************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8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了解统计在世纪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出示课本第106页上面的情景图。

提问:这是六(1)班同学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条形统计图。(课本第106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提问:

1.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还能了解到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哪些信息?这幅图还能反映出什么信息?

明确:

1.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2人。

六(1)班喜欢足球的人数是8人。

六(1)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是6人。……

2.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四、讨论发现:

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课本第107页)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试归纳其特点。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各方阵代表回答。)

1.占30%。

2.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7页的“做一做”。学生板书演示。

六、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内容:合理存款。课本第110、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巩固复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重点难点:

1.认真的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分别说明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税?

2.如何求利息?

明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进入课题:合理存款。

二、展示学习目标:

巩固复习百分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储蓄的几种方法。(学生阅读)

1.存款。

按银行的规定:一般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种。定期存款一般期限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种。按国家规定都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     单位:年息%

存 期 利 率

零存整取

存本取息 存 期 利 率

整存整取 三个月 1.71 一年 1.71

六个月 2.07 三年 2.07

一年 2.25 五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活期利率             0.72

五年 3.60 保值贴补率           0.00

2.教育储蓄。

3.国债。

四、讨论发现:

出示例题:妈妈准备给儿子存1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呢?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分组讨论,哪种方案实得利息高?

如果选择定期储蓄存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

方案一:先存三年,再存三年

方案二:先存一年,再存五年或先存五年,再存一年

方案三:两年一存,存三次

3. 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各小组汇报

定期储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税 到期收入

1

2

3

……

五、巩固练习:

王老师有现金3万元,要定期存入银行,存两年,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计算每种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存款期限 年利率

一年定期 2.25%

二年定期 2.70%

三年定期 6.24%

五年定期 3.60%

利息税 20%

六、作业安排: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3.33%,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三年:年利率5.40%,到期缴纳利息税5%。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年利率5.74%,到期不缴纳利息税。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 篇9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作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教学难点

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夜的工作》,作者目睹了谁一夜的工作?(周总理)请在课文中找出作者看见总理一夜工作后受到感动的一个句子。

2、“劳苦”是什么意思?指哪一方面?“简朴”是什么意思?指哪一方面?“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既是本文的中心,也是作者对周总理的赞美的语句。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哪一段主要写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第二段)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边读边划出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语句,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举手提问。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没有呀,那老师来考考你们:咨询、审阅、浏览的意思,浏览的反义词)

(2)现在请同学来说说:哪些句子写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3)刚才这几个句子中,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指名回答:

A我喜欢“总理见了我……叫你”(因为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工作量大)(我从一尺来高这个词语感受到的)

B我喜欢“他一句……交给了我”(因为这些句子说明周总理审稿非常认真)(从看、画、想、问这些词语感受到的)

C我更喜欢“喝了一会儿……叫明了”(因为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工作时间长)(从叫明了感受到的)

3、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指名说)

a、抓住重点句子b、抓住重点词语

师:对,我们刚才就是抓住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4、现在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周总理生活简朴的部分,先找出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再想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篇10

1、李荣汉先生的《山中访友》一文,作者以“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老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山雨》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林雨景图。课文是以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3、《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小爬虫,对草虫的村落进行了一次奇特的游历,从中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4、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一文中,描写了山野、水野、野物野和游人野。“野”实际指索溪峪自然野性的美。索溪峪在湖南省张家界市。

5、《詹天佑》一文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詹天佑的人物形象:身先士卒、一丝不苟。

6、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居庸关隧道因为山势高、岩层厚而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八达岭隧道因为隧道长而采用中部凿井法。

7、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我们还学过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

8、《彩色的翅膀》一文,赞美了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膀”实际指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9、《中华少年》这首诗抒发了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朗读这首诗时,要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10、《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特。课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11、“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那匹马”实际是没有的,是买书青年对我的关心,也可以说是爱读书、渴望知识的我就是“那匹马”。

12、《唯一的听众》一文,讲述了一个音乐白痴成长成为能演奏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老教授善意的谎言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

13《用心灵去倾听》一文,真实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苏珊的怀念之情。“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一句,表达了苏珊善良、乐观的人生态度。

14、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15、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大气、生物等,不能再生的叫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矿产、石油等。

16、为保护地球写的宣传语:①只有一个地球。②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③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17、《大瀑布的葬礼》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不再让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18、《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热爱。作者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19、《青山不老》一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晋就是山西省。20、“竭泽而渔”这个历史成语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21、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

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讲了四件事: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的回忆。赞扬了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2、鲁迅先生名言:(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3、《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观鱼等几件事,展示了闰土这个朴实活泼、机灵勇敢、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24、阿累的《一面》一文,写“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25、《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欺压人民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2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存。

2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28、《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归来的途中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29、《春夜喜雨》是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全诗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喻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贡献的人。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1、《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词人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元曲,作者通过村、日、霞、烟、树、鸦六种自然景物的描写,给读者描绘出一幅的秋景图。

32、《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3、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老人与海鸥》一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34、著名作家沈石溪的名著《最后一头战象》讲述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片段,表达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35、《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讲述了松鼠贮存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三件事,刻画了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

36、《金色的脚印》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好!

37、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38、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39、《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达了贝多芬纯熟的音乐技巧和对穷苦人们的同情。40、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三幅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高昂激越。

4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上一篇:九仙山气象站申报全国文明单位材料下一篇:一战百年 重建中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