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中小企业(通用12篇)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1
截至2006年10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42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体系完整、高效运行、能激励、促进、保护、支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建设。[1]
1 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因素
1.1 立法不系统
首先,我国很多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则、条例和规定都没有出台。一是我国缺少促进国家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律,没有制定一部统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技术创新法》;二是《科技进步法》已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要求,缺少与技术创新的法律条款。
其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体现鼓励技术创新的原则或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要求,如竞争法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法缺少对高技术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税法没有体现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采购法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和引导,环境法更是缺乏激励企业创新的相关规定等。
再次,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面对的仍是一种行政垄断和尚不充分的竞争并存的市场,反垄断法、保护商业秘密法等处于缺位状态。[2]
1.2 执法不到位
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领域里的执法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知识产权保护。
1.2.1 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专利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专利管理工作量大又有实际处理能力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才能拥有专利执法权,且绝大多数以科技管理部门名义执法,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数量相当有限。所以,专门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进度与质量。工商行政机关、版权管理部门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1.2.2 知识产权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中,除了涉及到大量法律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大量高新技术、专业性问题。这对职业化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来说,无疑需要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懂法律政策、又要懂高新技术、还要懂外语,这样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任务。“两高”出台对知识产权审判司法解释后,知识产权犯罪门槛大大降低,基层法院均可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目前,在全国各省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非常缺乏,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2.3 执法力度不够大,侵权赔偿额过低
目前,大多数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额集中于50万元以下。这样,一方面使部分科技含量、经济价值较高的成果的权利人损失难以得到足额补偿;另一方面也使得一部分侵权者在权衡侵权获利与承担赔偿责任利弊之后自甘冒险,故意侵权,或采用作假账、隐匿、转移、毁损有关证据等手段来逃避责任。如江苏无锡地区,2003年北京美好景象图片有限公司在一年内向无锡中院提起38件著作权案件,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相关企业并未吸取教训,在2005年北京嘉华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起的33件著作权侵权诉讼中,其中相当一些被告仍是老面孔[3]。
1.3 司法不健全
1.3.1 审判格局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副部级城市都已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但大多数地级市还没有知识产权法庭。以湖南为例,14个地级市只有长沙、株洲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而且,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知识产权法院。可见,目前的审判格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
1.3.2 审判质量有待提高
在知识产权案件复查中发现仍有部分案件存在案由确定不准确、诉讼程序操作不规范、裁判文书说理缺乏深度、法律定性不够准确、责任认定不到位以及证据采信、漏列当事人等实体和程序性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权利人的维权信心和创新激情。
1.4 相关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情况复杂,变化速度快,在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通常理论研究和立法落后于实践,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理论研究长期不受重视,研究成果较少。现有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多以传统的所有制性质为划分标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规律尤其是与法律之间的密切联系,长期没有得到关注。
2 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
2.1 完善立法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立法与一般立法的不同之处体现在,由自主创新所导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立法一定要有前瞻性和预警性,要符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2.1.1 尽快出台专门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法》
法专门化是当前国际科技立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尽快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专门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法》,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风险保障、战略计划、成果转让和使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支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而具体的法律规定。
2.1.2 制定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各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必须在《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一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系统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保护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应首先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单行法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法、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产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法等等。[4]
2.1.3 完善知识产权法规
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热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财力、人力的限制,无法很好地保护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往往是新技术、新发明刚刚被推出,就会大量被仿制,使创新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理论上,专利系统应给予中小企业以特殊的照顾,但在实践中,系统自身的问题,尤其是它的复杂性和保护中小企业免于被大企业侵犯的难度,降低了它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所以,我国应该完善专利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特殊支持。
2.1.4 完善科技成果共享、技术交易法规
目前,在各个中小企业、大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缺乏规范各方技术共享和技术合作的法律。我们要建立相关法律,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间成立共同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辅以市场调研和开拓机构,提高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率和市场成功率。[5]
2.2 健全司法
2.2.1 确立大知识产权审判格局
虽然目前全国部分地市和省级以上人民法院成立了审判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但是,随着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名称改变和所承担的审判业务变化,目前的知识产权审判与多个审判庭有关: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案件在行政庭审理,涉及犯罪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在刑事庭审理,民事案件在民三庭审理,有些案件还要到审监庭、立案庭审理。这种多头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格局,已经与当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所需要高效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不相适应。因此,将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仲裁委员会等具有“准司法”性质的行政管理部门划出去,与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庭合并,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两级知识产权法院,将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统一划归知识产权法院审理。
2.2.2 促进司法公正
我国中小企业多,其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案件自然也多。在众多知识产权案件中,保持司法公正是十分重要的。一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司法水平。二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司法解释的质量,努力统一司法尺度,增强法律适用的可操作性、一致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三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之间的协同性,避免裁判标准和裁判结果冲突。四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为知识产权案件的公正审理提供机制保障。
2.2.3 提高司法效率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时限性和市场利益的速变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审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司法效率有特殊的要求。各级法院一定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审限意识和效率意识,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案件审判、执行的期限,并尽最大可能在法定期限内尽快结案。对当事人诉前或者诉中提出的临时禁令或者先予执行、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等申请,要确保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理,积极受理、迅速审查、慎重裁定、立即执行。要进一步完善调解机制,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
2.2.4 维护司法权威
司法权威是司法公正和高效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高效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多,执行难度大,若不提高司法权威,加大执行力度,就很难保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健全知识产权案件执行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归口执行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生效裁判的执行到位率;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停止侵权的生效裁判内容继续其原侵权行为的,要严格依法实施民事制裁或者追究其刑事责任。[6]
2.3 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2.3.1 我国现行赔偿制度带有强烈的补偿性
我国《商标法》第56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可见,上述法律规定带有强烈的补偿性,达不到惩罚侵权人的目的。
2.3.2 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ages),也称示范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或报复性赔偿(vindictive damages),是指加害人向被害人支付超过其财产损害范围的一种金钱赔偿。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7]
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来保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理由有三:
一方面,知识产权作为智力成果,其价值通常是在生产、销售或转让等动态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一般的有形财产本身即体现了一定的价值。故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所遭受的损害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才会显现出来,该损害有时是潜在的和将来才发生的,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能像侵犯一般财产权利那样通常直接且即时地表现为财产的毁损或灭失,或像侵犯人身权利主要表现为对医药费、护理费等直接损失的赔偿。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害往往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和隐蔽性,有的甚至在诉讼过程中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侵权人通过实施一定的侵权行为,有时候获得的利益不仅仅是其营业利润的增加,多数情况下其获得的利益也往往不能以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常常是一笔无形资产,如良好声誉或品牌,在公众心目中的卓越形象,最终侵权人投入很少甚至根本不投入任何人力、物力或费用却达到了挤占一定市场份额的目的。因此,在知识产权的侵权领域,权利人可能同时遭受经济损失和其他诸多无形的损害,侵权人也可能获得除利润之外的其他利益。
再一方面,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成本高、相对难度大,被侵权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被侵害后举证难度也比较大,只有加大对侵权人的惩罚力度,才能提高威慑力,才能有效地保护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摘要:中小企业本应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但它们因法制环境不优而自主创新的热情不高。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因素主要包括立法不系统、执法不到位、司法不健全,因此,我们应完善立法、健全司法、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以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法制环境,惩罚性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宋伟,程兆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因素及立法建议[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6):55.
[2]蓝寿荣,马勤,董灵娟.略论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J].科技与法律,2006(3):13.
[3]周晖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J].人民司法,2006(4):27.
[4]高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4):39.
[5]綦开军,毕克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科技与管理,2005(2):110.
[6]曹建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EB/OL].(2007-11-20).http://www.sdipr.gov.cn/art/2007/11/20/art_13784.html.
[7]王学峰.论知识产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2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网络技术已经充分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的多个行业当中,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当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网络环境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科技、网络技术、硬件支持方面具有很大的需求,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信息技术专业化等方面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力量相对较弱,因此需要积极拓展有利于自身的经营模式,紧跟社会经济与市场发展,因此就更加需要在信息化程度的更新换代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硬件与软件更新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较为重要。在复合型人才需求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这些人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网络技术知识,以此来满足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与此同时,在网络条例、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二、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优势
网络技术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大幅度的转化,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管理模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当中的数据更加精准,同时满足动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企业经营状况通过数据进行表达,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流程操作后,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现状,评估企业未来经营方向。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由于突破了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充分实现多区域共享数据的目标,并且能够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同空间共享,通过财务软件与通信技术的支持,获取企业及时更新的运营数据,为管理层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信息,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有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重视人才汲取及安全管理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速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为人力资源与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在企业资产当中的所占比逐渐增加,这是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无论是项目设计、活动执行、技术更新等任何角度来说,最终使任务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是人。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与技术层面的支持,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数字化,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另外,安全管理主要针对财务数据的处理,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并且通过身份识别、网络密匙等技术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二)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管理模式可以大致上分为两种模式,即为程序化管理与非程序化管理,具有规律性重复性的财务活动可以进行程序化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出现的问题比较显而易见,可以通过人为的经验进行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非程序化管理则针对非常规问题制定非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予以处理。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当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可以参照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适合公司目前发展的方案,对其中具有规律性的财务问题进行程序化管理,而对于无规律财务问题采用网络技术进行非程序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开放式柔性财务管理模式的融合开放式柔性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当中,呈现水平总线型结构,可以将企业财务与业务进行系统化的协同管理。企业在查阅企业相关信息时,可以通过个人口令获取想要查阅的准确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为避免企业网络受到攻击、数据遭到泄漏,技术人员可以对网络环境进行加密。另外,还可以通过外部网络连接技术,使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网络信息传递,通过电子银行实现资金的相互流动、缴纳税费等工作内容。
(四)虚拟财务组织的构建
虚拟财务组织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合作,通过数据与信息的共享达到共赢的状态,并能够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虚拟财务组织的构建能够清晰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但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外部力量支持,寻求到更大的发展平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更多的资金融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财务组织能够实现项目的整合与分配,当项目结束后,虚拟财务组织自行解散,直到下一个项目开始时重新建立新的虚拟财务组织。这种自由组织灵活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对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进行最大化整合,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高能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营造创新环境 增强企业动力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其本质是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发展方式和动力转变。新形势下,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实现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发展动力从依靠低成本要素消耗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驱动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
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发明创造和利用知识来创造财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技术创新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因此,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利益驱动和制度保障。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既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仅是要由市场定价,更重要的是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公平竞争、法治有序的市场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限制,给企业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创新投入的方向,使企业创新能够在市场上获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等于政府不能作为,关键是政府要找准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要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减少政府直接选择企业和点对点资助,多制定普惠性政策,形成各类技术路线和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因点对点的资助政策导致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腐败。另一方面,政府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创新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作用于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集聚。
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同。在技术跟踪和追赶阶段,技术路线和市场都比较确定,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计划,引导和支持引进技术消化和改进创新。但是,在前沿技术领域和突破创新阶段,市场和技术路线均不确定,政府不能再靠规划和计划来决定创新的方向,而应公平对待各种技术路线,由市场选择。但政府可以通过规制和政策调整利益机制,引导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成功的创新是在众多失败的基础上产生的。政府应重点支持前期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创新政策环境不仅要有利于鼓励增加创新投入,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要采取宽松的环境,为开拓新市场创造条件。
制定创新政策要尊重创新规律
首先,建立公平竞争、法治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创新的动力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利。因此,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创造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平等获得创新资源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加快重要资源价格和税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消除行政性垄断,对可竞争的行业放开准入,对自然垄断行业采取合理的规制,依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侵权成本和降低维权成本推升知识产权的价值,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在保障诚信的体系下,允许创业者失败后东山再起等。
第二,实施定向的普惠性政策,形成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企业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利益驱动,企业是否愿意创新在于创新是否能够为其带来收益。政府鼓励产业技术创新的正确方式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创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盈利,而不是直接挑选企业和研发项目。目前,中国采取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创新模式。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以直接选择企业的研发和建设项目实行点对点的资助为主。其结果容易造成企业间不公平竞争,可能扼杀一些更好的创新。例如,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石油天然气短缺,美国政府对发展各种非常规能源的企业给予同等政策,在放松价格和税收减免的利益机制激励下,各种企业、不同的技术路线公平竞争。经过长期努力,最终页岩气技术脱颖而出,在较高的石油价格下形成竞争优势。因此,产业技术创新政策要减少政府直接选择企业和点对点资助,应通过定向的普惠性政策形成各类技术路线和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市场机制引导创新要素的配置。
第三,增强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并且具有市场风险,必须有明确的、长期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企业才舍得花钱投入、下大力气进行创新。目前,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多以短期政策为主,经常依靠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支持与限制交替,企业无法也不敢进行长期创新投入。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时,我们以规模为行业准入门槛,在统一规划和考核指标引导下,一些地方政府以零地价和减免项目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大规模投资,导致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紧接着又要“刹车”和砍项目。这种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政策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循环往复,造成企业投资损失。反观德国,德国政府在鼓励发展太阳能发电时,通过强制购电和递减的固定上网电价,太阳能发电的每一档上网电价固定20年,使光伏发电提供者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又对其形成了不断改进技术、降低发电成本的压力,这样,就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因此,创新政策需要建立公开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
第四,通过制定标准,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安全、环境、质量和网络接入等各类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例如,欧盟各国通过定期提升汽车排放标准,每4年一个台阶,而且标准一旦公布实施,就严格执行,促进汽车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不断降低废气排放。同时,欧洲汽车排放标准的制定具有超前性,如2014年就开始确定2020年的标准,使企业能够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技术升级。而中国的标准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而且执法不严,使企业无章可循,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如,中国的汽车 “国4排放标准”(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出台的时间不确定,几次推迟出台,而且只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结果,有些汽车制造企业事先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开发和改造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无法按时进入市场,导致投资难以取得应有的回报。因此,在外部性和网络性较强的领域,应充分发挥环境、安全、质量和网络等各类标准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第五,重视培育市场,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市场是重要的创新要素,只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因此,开拓市场是创新的重要环节。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需要制定系统的政策培育市场,给产业界和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信号和方向。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推广数字电视时,通过法律确立数字电视标准和实施的时间表,优先在公共广播电视台进行示范,并制定配套政策为电视台、制造业、用户等各方面提供一个技术转换的准备时间。同时,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又如,欧洲在发展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时,也是先做规划和加强电网建设,然后再布局电站。中国的产业政策往往把重点放在供应侧,忽视了需求市场的培育。如,最初,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点放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加工制造,因成本和电网等原因,国内太阳能用电市场发展缓慢。其结果是,中国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产品以出口为主,将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清洁能源输送到国外,还不断受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因此,在推动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时,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制定配套政策,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技术示范项目,培育早期市场等,给创新者一个比较明确的市场预期。
总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4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绪论
“互联网+”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和信息、资源等其他资源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的产品或服务相结合,建立一种资源利用更充分合理、效率更高的新型发展方式和发展形态。[1]
“互联网+”是一种突破企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全新思维,是信息化时代下的企业运行模式,也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2]如若能够将互联网时代的这一发展模式和创新成果充分利用,为中小企业注入更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型发展形态,将为企业提供商机、创新利润,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管理创新是传统中小企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时代,使得传统型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固有的商业模式、销售渠道、服务方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范围更大,购买方式更加便捷,价格优势更明显。[3]在此环境下,企业为提升自身实力、寻求发展,必然要管理创新化,以应对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2.管理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统计,2015 年我国通信、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行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0%;通讯器材等社会消费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2%;网上商品的零售额达8225 亿元,同比增长37%。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等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并将逐渐超越其他产业成为推动居民消费的主力型的新兴产业。
3.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跨界合作的必要动力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未根本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促进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4]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公平竞争。信息时代下,与其他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灵活、高效地获取信息资源,能更准确、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经济走向,并以此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此外,互联网时代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资源,为企业提供了零障碍的交流模式,丰富的信息资源、成熟便捷的通信技术使得与顾客之间的沟通环节减少,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透明和便捷,市场地位更加平等,竞争也更加公平。[5]
(2)创造需求。“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型企业所面临传统的地域限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覆盖面更加广泛,服务市场范围也更大,企业活动不受地理范围的限制。在信息化的市场活动中,中小型企业如若能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商机,并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能够创造更多的需求,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3)成本缩减。信息化时代下,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自身的优势高效、便捷地与顾客进行业务洽谈,不仅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缩短与客户的洽谈时间,提高效率。[6]顾客定制是新型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实现了“零库存”,为企业节省了开支,降低了管理成本。
2.挑战
(1)价值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生产规模和产品差异性的传统的竞争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发展环境。传统型的企业管理无法实现民主,企业管理者靠对员工的严格管理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员工的民主性得不到重视。此外,管理者的思想水平低、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这“三低”已成为制约传统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这些传统的企业模式所具有缺点,在“互联网+”环境下变得尤为突出,企业的价值方式面临巨大挑战。[7]
(2)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面临冲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的比例中占有很大份额,然而,在信息时代下的信息革命对传统的产品价格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价格优势变得不明显,甚至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此外,与外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相比,不论在种类、功效还是在产品系列上,中国产品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互联网时代,这些企业将会面临冲击和挑战。在这种冲击下,我国企业若能从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发,成立适应的网络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发展。如若不能,企业会陷入艰难的处境,长此以往将会在市场环境下失去竞争优势,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8]
(3)网络订单增加。在信息化浪潮下,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逐渐网络化,通过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进入市场调研、采集顾客意见、接受网络订单,有些企业如今已将电子商务成功应用于经营管理中。然而,大部分企业还未开展电子商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上,究其原因,这些企业对“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模式缺乏认识。
(4)缺乏高效的管理制度。我国中小企业缺乏高效的网络经营和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高、效率低、顾客资源缺乏、服务类型单一等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形式
1.资源配置范围扩大
传统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孤立、封闭、效率低。随着时代信息化进程加快,越来越要求企业结构的互联和开放。而规模扩大、信息传递效率提升使得企业突破自身的限制,将视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在新领域下寻求新的合作机遇。由此,全球化的企业资源配置模式形成。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越来越灵活、种类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大,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也越来越灵敏。这种方式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弹性,有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9]
2.电子商务活动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活动能够为中小企业减少交易费用、降低流通成本,使其规避资金不足、规模不大而产生的风险。信息化的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商机,如在线交易简化了交易环节、减少了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业的交易效率提高。
3.产品市场多元化
“互联网+”环境下,商业模式涌现了大量新型产品,市场变得多元化,尤其是注重客户基础和个性化的市场,这种效应尤为显著。[5]多元化的市场特征是: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成本降低、客户数量增加,具备一定的规模化和个性化并使企业获得了一定利润。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利于发挥其优势。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措施
1.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以产品和厂商为核心,片面强调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成本优势不足、生产效率低。而新的管理理念是,以顾客为基础,开放、共赢、融合。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建立在顾客需求基础上的,并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企业为获得长足发展,应树立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
2.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发展更具规范化,决不是限制员工的行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制度应更为宽松、更人性化。少限制、少惩罚,多鼓励、多奖励,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3.创新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以市场需求、顾客导向为目标的营销模式,不仅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还可赢得市场先机。
4.更新组织架构
传统的“金字塔”型企业架构,使得信息由上层逐层传递到下层,效率低,信息易失真。“互联网+”环境对信息传递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应更新现有的组织架构,减少信息传递的层次,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以打破传统过多的层级分布,加快信息传递,使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缩短。
5.创新人本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上级对下属采用等级区分,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的行为严格监督和限制,使员工失去自主权,压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因而员工的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不高。“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应采用“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人本管理是增加员工归属感、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动力源泉。
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管理创新是企业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和完善的根本方法,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中小企业应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营销模式、组织架构、人本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在信息化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5-7.
[2]王淼,徐丽萍.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J].工业技术经济,2013(1):83-84.
[3]李凯旭,李玉红,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5(11):198-199.
[4]张敏.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12.
[5]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15(4):83-84.
[6]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92-96.
[7]胡远征.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3):30.
[8]张玉庭.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54.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5
2009-10-20 作者:西控公司 来源:中国航空报
在西控公司,员工可以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西控公司是一个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现有在职职工5000多人,离、退休职工6000多人,加上社区各类暂住人员,公司辖区内人口近3万人。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员构成复杂的老企业,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区域和谐稳定的需要。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西控公司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化险为夷,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并使企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一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改革之路,而改革之路的成功就在于稳定机制的保障。
变“上访”为“下访”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每个时期,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始终坚持把改革、发展和稳定有机统一起来,把信访稳定纳入企业的议事日程,作为对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检验。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稳定工作做到情况清、方向明、决心大,对重要信息和动态及时分析研究,及时化解处理,确保公司重大改革措施的强力推进。
近些年来,西控公司在三项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军品反剥离到破产重组等各个历史阶段,尽管改革力度很大,矛盾冲突很多,但是由于公司注重发挥信访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变“上访”为“下访”,广泛倾听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决策,注重平衡各方利益,使一些可能酿成群体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被及时解决。在破产重组过程中,为确保重大改革项目的实施,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始终站在信访稳定工作的最前沿,靠前指挥,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公司先后5次组织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大会战,主要领导在大会战第一线直接与职工对话交流,解释疑难问题,先后组织召开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座谈会、报告会、咨询会50多场次达1500多人次。同时组成宣讲组,深入基层、社区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搜集传递各类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宣传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职工代表大会以高票通过《重组安置方案》。这次大会战规格高、层次多、周期长,创下了西控历史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之最,为后来一系列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成功经验。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稳定是政治任务,稳定出生产力。为了确保信访稳定工作的长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西控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一是建立了沟通交流机制。公司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定期与离退休职工代表座谈,广泛听取他们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职工代表。近三年来,企业召开数十次离退休职工代表沟通座谈会,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座谈,面对面地回答和解释疑难问题,与离退休职工代表进行思想沟通,向代表们通报公司生产经营形势、干部调整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这种双向零距离交流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企业领导干部与离退休职工之间的隔阂。
二是建立信访接待工作机制和流程。领导接待日和座谈会,既是反映问题的场合,也是诉求发泄的场合。这一机制要求对所有反映的问题实施闭环管理,形成信访接待—反映问题—汇总整理—领导阅批—部门办理—督促检查—承办回复—信访反馈—信访归档等9个环节的信访工作流程。特别是对信访接待汇总反映的问题,提交公司领导阅批后,转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这也是企业强化信访问题转办力度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三是建立形成了工作网络机制。信访稳定网络机制以各级党组织为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团员、工作骨干为重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渠道上下畅通,反馈及时准确。社区党组织建立了信访稳定工作网络管理图,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实施责任管理制。
四是确立了下情上报制度。对在职职工或离退休职工反映强烈的、企业又无力解决的社会性、政策性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并从政策层面做好引导解释工作。
五是建立规范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公司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每季度自下而上收集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汇总提炼后上报公司领导审阅,并在网上公布。由公司办公室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执行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此举化解了许多怨气和矛盾。
六是增加接待密度,发挥解压阀作用。为了使信访者有地方说话,有人听他们说话,西控公司自2006年10月起,在原接待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每月增加了东、西社区两次公司领导接待日和每季度北社区公司领导接待日。从而使公司领导接待日次数由原来每年12次,增加到40次。在月度信访接待工作中,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信访部门次月通过电话或登门拜访反馈意见。当信访职工群众看到自己的意见有回音、有结果时,怨气和不满随之而散。他们赞誉这种深入社区下访是“老八路精神又回来了”。
建立二级接待日
企业信访稳定工作涵盖面很宽,职工群众反映的诉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近年来,西控公司在信访接待中,反映工资、历史遗留问题、房产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诉求相对比较集中。为此,人劳处、房产处等相关部门设立了二级接待日,力求把信访问题解决在源头。每周五下午定为部门接待日,为来访职工群众解疑释惑,对个别诉求反映较为强烈的人员,人劳部门领导还多次登门进行政策讲解和情感沟通,使这些人员深受感动。房产部门建立了现场接待访谈办公制度,面对面地听取职工家属有关房产管理、房屋设施维修以及职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公司工会为了维护职工和弱势群体利益,建立了对困难职工实施动态管理和动态困难补助的互助机制。公司多年来坚持职工互助基金制度,截至2008年底,互助基金会员总人数达8693人(在职4660人,退休4033人)。互助基金医疗补助和互助基金困难补助使931人受益,发放困难补助金110200元;为劳司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20550元;对2007年76名亡故职工家属发放补贴共计15200元。这些举措受到了职工家属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信访量。
在信访接待过程中,西控公司及相关部门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耐心接待来访人员”作为信访工作者的座右铭,始终坚持“认识和不认识一个样,干部和群众一个样,辖区内和辖区外一个样,接待日和非接待日一个样”的原则。通过换位思考,坚持“一杯水”的作法,对每一位来访者,递上一杯热水,稳定来访者的情绪,认真听取来访者的诉求和反映,做到接待热心,听反映耐心,解释细心,走时舒心,使信访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
勇闯“沼泽”地
西控公司作为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如同其它国企一样,有着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劳动服务公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属于集体性质,但长期服务于西控公司,与西控人血脉相连、荣辱与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西控劳动服务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劳服公司的生计和出路,西控的稳定和发展也难以保证。为此,西控公司不绕道不回避,面对历史难题大胆尝试,先后开辟了200多个岗位,解决原劳动服务公司大集体职工的就业问题,并筹措资金解决待岗人员生活费问题,体现了西控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宽广胸怀,此举在军工行业独树一帜。
今年,为了彻底解决劳服公司生存发展问题,西控公司对其进行了重组改制,组建了以实体加工为主的兴航工业公司和以劳务派遣为主的兴航实业公司。这一重组改制方案的实施,激活了原来的一潭死水。重组后的兴航工业公司上半年实现了“双过半”,产值创原劳司的历史最好纪录,不仅对凝聚人心、稳定队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共享成果 和谐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西控公司发展历程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广大离退休职工与企业唇齿相依、共克时艰。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和快速发展,西控公司始终把离退休职工的利益挂在心上,尽其所能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使西控曾经的奠基者、创业者、奉献者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并让他们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为企业的发展进言献策,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公司坚持每年春节和国庆节为离退休职工发放过节补助费达300多万元。根据离、退休年限,每月发放综合性补助费。公司投资 500多万元改善了福利区的居住环境,使福利区的绿化、美化和硬化条件得到提升。企业还筹措资金对全部老楼房的上下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单身职工公寓,为每个房间配备了空调和电脑,开通了网络,改善了单身职工的居住环境,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公司与政府联手,定期对在职和退休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6
作为中国海丽集团的总经理,肖万明既是职业经理人又是经济学博士,他以自身丰富的实战营销经验和对市场营销理论研究、运用的独到见解,为学员传授分析市场环境的方法和营销创新的思路。
“营销方式的创新需要企业有独特的眼光。”肖万明讲了自己在南非的一次汽车加油经历:在一个十字路口有四个加油站,该选择哪一家呢?合格的油无疑是基本条件,已不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但其中一个加油站的工人不仅为顾客免费擦洗挡风玻璃,还对轮胎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于是吸引了很多司机来加油。
“这个加油站的做法看似简单,却恰恰体现出经营者独特的营销眼光,通过简单的差异化服务提升了客户价值。”肖万明说。
肖万明分析,中国的市场环境特征分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大营销等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各具特征。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是生存之道。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无论是领先或落后于市场,都不是好现象。
许多初次创业者深感开发客户是个让人头痛的难题。对此,肖万明把企业开发客户比喻为谈恋爱:“谈”,是指企业和客户这两颗星星之火有共同的需求,于是就点燃了“感觉”;“恋”,就是企业要用一颗真诚服务的心来对待客户;“爱”,就是企业和客户成为合作伙伴后要相亲相爱。
肖万明说,企业维护客户就像是一对恋人走进了婚姻,虽然两人的关系有了保障,但也不能疏于防范“第三者”,即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客户、竞争对手是永远的三角关系。”肖万明这样形象地比喻。
“市场营销已发展到社会营销、大营销阶段,要突破营销产品和服务的传统观念,营销人品、品牌和文化,突出以人为本。要注重全员营销,处理好自己、对手、客户的三角关系,让三方满意,做好现金流和团队建设工作,重视资本和网络的作用,为创业添上引擎和翅膀。”他说。
肖万明还强调,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人为地划分开来,企业的产品是为客户“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服务即差异化;企业营销要提倡全民营销,即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要做营销;创业企业最先开始的不是项目的选择,而是团队的建设等。
充满激情的演讲,逗趣的实战案例,不断引来学员们的掌声。最后,肖万明从创业者自身情况、项目的行业背景、时机把握、团队建设、现金流自转等五个方面,分析并回答了现场学员提出的诸如:“当今社会是否可以白手起家,怎样白手起家”、“资金是如何创造并流通的,如何让钱为我们工作,怎样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等问题。在会场上,肖万明还用他自身的经历特别提醒创业人士,做品牌代销是创业者理想的选择,除此以外,特许经营、加盟连锁也是创业的理想途径。他提醒创业者,在一些加盟连锁的行业中,也不乏龙鱼混杂的现象,创业者要仔细辨认,谨慎选择,避免受骗上当。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1 网络环境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影响
网络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思路,但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
1.1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
网络技术带给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和信息的统计。通过网络可以节省工作人员很多的时间,并且可以将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及时、准确地展现在网络页面中,可以让公司管理者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本公司的资金流通和管理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做到了真正地掌握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经过精确、高效的数据分析,可以到达财务、货物供应、市场、公司管理及库存上的协同管理。
1.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出台了很多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也颁布了很多法律来保障中小企业的财物安全问题。但是网络安全这一块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那么中小企业就有可能出现财务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破产的可能。其次,中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缺少一些专业型的财务管理人才。由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紧跟社会的潮流,不能及时获取和学习一些新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模式,专业素质达不到现阶段的财务管理要求,这也是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并且中小企业也不能及时对该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培训。最后,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基础和硬件设施不达标,也是当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和周转不灵活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中硬件设施的选用方面,就大大缩减了预算开支。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有关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不先进,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以及硬盘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出现。
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1 重视法律对网络财务管理的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法治当然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网络财务管理的法律,来对一些通过网络盗取其他公司财务信息,攻击其他公司财务网站的不法之徒予以严厉惩罚,并且可以规范在网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销售、购买、支付等涉及财务安全的行为。有法可依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相应的网络财务安全管理法律,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能营造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让中小企业更能有信心地使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工作能更加透明、安全和高效。
2.2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技能和素养
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网络环境下,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光要有高超的财务专业素养,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让计算机网络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其最大作用。所以公司要招聘更多的具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要对本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创新技术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公司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维护,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2.3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硬件的安全性能
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中小企业在公司财务管理硬件设计上有存在质量安全不过关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清楚一些财务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对本公司财务管理安全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打造自己公司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对信息做好保密工作。此外,对于一些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上也应加大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黑客和病毒的入侵。这样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3 结语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避免自身财务管理的弊端,就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安全高效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彤缨,陈广兵.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3(5).
[2]牟群英.浅析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创新[J].商,2014(16).
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与环境改善 篇8
然而近年来,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增多与规模的发展, 企业融资后继无力, 融资难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企业, 一般规模相对较小, 自身的资本积累不足, 企业结构和制度都很不完善, 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而我国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上,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也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围城。
打破企业融资困局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比如从政府方面而言, 需要进行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中小企业实施实质性的政策倾斜, 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拓宽融资渠道;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 需要加快企业制度建设,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强化经营者创新意识, 增强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9
关键词: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创新
1989年, 在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以下简称专家工作组) 会议上, 首次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1998年的《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是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 它标志着环境会计作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已向纵深发展。关于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 专家工作组的《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建议的内容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会计政策及其他内容。日本政府制定的《环境会计指南2002》准予企业仅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类似观点, 如龚雷 (2009) 提出了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表等。从我国实践看, 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 尤其是定量信息, 主要是环境成本信息。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问题, 并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基础上, 结合国情, 探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 促进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实践向前发展。
一、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一)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以此为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始于1973年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试行草案) 》, 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 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国环境保护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代表的命令与控制政策进行规制阶段; (2) 以环境税费制度、押金返还政策和可交易许可证制度为代表的经济激励政策推广应用阶段; (3) 以信息公开制度、自愿协议制度、环境认证制度和环境听证制度为代表的政策创新阶段。目前, 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等一系列与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近20部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70余项部门规章、1300余项国家环境标准。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并建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统一监管与地方各级环境监管部门分级分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二)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存在问题
(1)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批准制度体系不完善。虽然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等近20部法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但没有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涉及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问题, 导致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无法可依。 (2)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执法不严。研究发现, 不同地域因政府监管、执法程度差异因素是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关键的因素。如绿色和平组织在2009年调查发现, 中国18家行业领先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按照《办法》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公布污染物排放信息, 但有8家跨国公司在其海外工厂公开了污染物排放信息且详细全面。这种内外有别现象与中国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及监管部门执法不严不无关系。 (3)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差, 导致披露水平低。目前,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制度有《办法》和《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其中, 《办法》它比较详细地规范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格式、内容、方式等, 标志着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方面已经开始有了实质性的举措。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不强。据调查, 我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中, 2009年仅有142家公司进行了披露, 披露比例为42.39%。其他企业中, 披露比例则更低。究其原因, 客观上缺乏具有可操作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如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环境会计准则等。 (4) 企业社会责任与监管机制缺失, 导致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质量较低。目前,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方式不规范、可比性差, 环境信息质量较低。究其原因, 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信息披露监管机制的缺失。据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 平均得分仅为19.7分, 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同时, 专家指出, 企业社会责任总体水平低的原因是, 社会责任管理不成体系。这与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包括政府环保监管部门、新闻媒体、民间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监管体系而导致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 质量较低如出一辙。 (5)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主体范围窄。《办法》规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为“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的企业, 披露主体范围显得太窄。总体而言,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实用性差、执法不严、信息披露质量和水平低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二、西方国家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一) 美国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环保法规较为全面、最早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家之一。美国环保法规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以独立的环境报告方式主要披露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为促进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美国制定了与环保法规相对应的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第5号《或有事项会计》、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额的合理估计》、第19号《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财务会计与报告》准则等多项会计准则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等。通过这些环保法规和会计准则, 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和报告以及财务分析中考虑环境问题, 由此突出企业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成本增加对公司财务产生的影响, 要求定量披露环境成本和负债, 并有相应清晰的指导。另外, 国家环境保护局还组织编写了《环境会计导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一书, 在环境成本计算、成本分配、环境会计信息应用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实务提供了技术指南。同时, SEC等监管机构还结合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企业融资、上市等方面的审批结论。
(二) 欧洲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欧洲各国比较重视环境会计问题,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立法历史悠久。许多国家根据欧盟法的指导意见并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规定, 从而更有效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截止目前, 欧盟、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CCA) 等环境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已发布实施了约400条指令条例、决定和建议, 就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主要是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 、方式 (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 等进行了规范和严格监管, 欧洲的环境会计得到了广泛的实行, 尤其是在欧洲一些非政府组织, 如欧洲会计师联盟 (FEE) 的推动下, 各类环境信息披露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十分迅速, 效果较为理想。其中, 具有代表性有:丹麦、瑞典、葡萄牙和法国等国家根据欧盟“在年度报表和报告中确认、计量和披露环境事项的建议”修正了各自的会计立法, 规定企业须在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环境事项。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 鼓励最大的350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欧洲国家实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历史悠久。
(三) 日本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
日本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方面是国际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后起之秀。截止目前, 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等700余种环境法律、法规和指令。日本环境厅 (省) 和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是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机构, 它们积极推广在各企业确立、普及环境会计体系的环境政策, 为推行企业环境会计做了大量工作, 制定了环境会计指南, 帮助、指导企业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日趋完善, 并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的国家。日本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所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 设置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底线, 从而使企业自觉遵守法规条例, 自愿披露企业环境成本信息, 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1999年环境厅的《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 规定了对环境成本界定、分类、披露。2002年环境省的《环境会计指南 (2002年版) 》, 内容包括环境成本的核算和信息的披露等。2005年环境省的《环境会计指南 (2005年版) 》增加了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的方法、系统化环境会计披露格式和内部管理表格等内容。2007年的《环境报告指南 (2007年版) 》, 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参考标准, 并把参考对象扩大到了中小企业。同时, 日本环境省为帮助企业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向企业免费提供环境会计软件并给予指导, 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三、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与创新
(一)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 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 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因此,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同时, 要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 建立健全立法前论证和立法后评估机制, 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首先, 要完善《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 将环境成本核算、监督, 以及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列入《会计法》, 以法律形式明确它的地位和意义, 这是将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立法形式, 明确企业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确保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法可依。其次, 要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体系。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对现有《准则》、《办法》、《指引》等进行修订、完善, 制定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尤其要通过修订、完善《准则》, 甚至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配套指南, 将环境成本列入会计要素, 明确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核算办法, 将环境成本纳入报表体系, 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 并由财政部门和专业中介机构, 为企业提供培训、指导和帮助, 确保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章可循。最后, 要强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实用性。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因此,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必须来源于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实践, 并考虑实践需求。在这方面, 可以借鉴日本《环境会计指南》在制定过程中, 就充分考虑了企业内部管理与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的成功经验, 根据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及政府环境监管部门加强企业环境成本及其信息披露监管的需要, 强化其实用性, 完成对现有《准则》等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革新,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二) 确保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实施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同时, 更加注重保障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 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则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因此, 针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监管不够积极主动、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可借鉴美国等严格执法的成功经验, 通过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 修订现有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 明确政府环境监管部门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中的监督主体地位和责任, 并通过建立公众监督网络, 协助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对政府监管部门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确保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三) 健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为弥补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社会基础薄弱、监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可通过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 修订相关法律和加强宣传教育等途径来完善。具体内容包括: (1) 通过修订相关法律, 明确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 (2) 通过法制教育、新闻媒体等途径, 加大对企业、社会公众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宣传力度, 强化其环保与参与环保监督的意识, 夯实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社会基础; (3) 通过建立大众监督网络, 既可以宣传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意义, 又可以揭示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情况等, 协助政府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 (4) 通过改革与创新, 积极探索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财税、金融激励与约束制度。如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 (草案) 》规定国家拟设立清洁生产资金, “重点支持列入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效果明显、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份额较大的项目”的做法,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途径筹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基金, 建立并加大对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等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杰出成绩的企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5) 借鉴资源税的成功经验, 可以通过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征收环境税等税收制度安排, 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关注企业节能减排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通过上述多种途径, 可以构筑从中央到地方, 从政府到企业、社会公众, 从企业立项审批到生产、销售和废旧产品回收等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可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参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及其监督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与实践。
(四) 提升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水平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尤其是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理论支持。由于环境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 核算对象的复杂化, 尤其是在计量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尚未突破, 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 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裹步不前。对此, 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突出政府主管部门在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监管方面的主导地位, 尤其要强化国家环保总局与财政部门的主导地位和责任, 促进其通力合作, 积极组织、领导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完善相关准则与制度及监督办法, 把理论成果真正吸收进入财政部所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与相应会计规范中, 以推动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并提升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水平与质量。同时, 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做到理论与实务同步, 边研究边实践, 相互促进。另外,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 是推进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发展的有力措施。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情况的鉴证研究与实践。
(五)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奖惩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 通过政府组织、行业协会或环保组织,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奖惩体系,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良好的企业予以物质或精神等方面的表彰或奖励, 反之给予惩戒或谴责。只有做到奖惩分明, 才能调动企业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如日本年度环境报告书奖。这种表彰制度对提升公司形象有着巨大的作用, 促进企业自愿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张弢、傅立芝、陈寿山:《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3期。
[2]刘仲文、张琳琳:《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借鉴与思考》,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12期。
[3]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企业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袁莹:《中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分析》, 《商业会计》2008年第14期。
[5]江珂:《我国环境规制的历史、制度演进及改进方向》,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6期。
[6]蒋麟凤:《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研究》, 《财会通讯.综合 (下) 》2011年第1期。
[7]胡杨、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
[8]马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障碍何在?》, 《环境保护》2010年第21期。
[9]闫天池、张庆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导向:现状评析与质量改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0]陈建芸、薛淑娟:《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现代商业》2010年第33期。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10
一、网络模式开创网上支付的先驱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日益进步的企业管理的需求。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形式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息息相关,网络购物也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支付形式的改变,企业老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正常运作,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创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网络模式开创开了网上支付的先驱,企业就要从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上入手,以顺应网络支付的挑战。网络支付改变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支付方式,企业财务上并不是以几本账本就能理顺账务关系,所以要引进先进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以现代化的科技管理促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网络支付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以现代支付手段为改革目标,逐渐的进行改革。
二、网络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首先,企业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以网络形式为中心,以当前网络支付为创新首要考虑的主导因素。网络环境中的不安定因素也是企业创新需要面临的问题。当前网络支付形式兴起,可是也伴随着一大堆问题,没有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网络环境会出现欺骗,黑客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制度去限制,对网络安全性影响是极其恶劣的。除此之外,企业缺少网络复合型人才和先进的硬件管理系统,这些因素的缺少,都可能造成网络环境混乱。最重要的是,网络中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在现代这个法制时代,没有法律的制约,一切因素都是不安定的。所以,网络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把对网络技术的提高,和聘请网络复合型人才作为当前应对网络财务改革的侧重点。国家也要在新形势下,建立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框来约束网络中不法分子的破坏。
三、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 企业财务管理的网络复合型人才重要性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科技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不同的人才模式,创造不同的企业管理效率。由于网络的普遍,企业引进科技复合型人才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也能够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亟待引进的人才,企业要积极去争取,保障自身企业的人才来源。
2. 财务管理信息科技硬件重要性
除了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企业信息技术的专业性也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底子薄,可是对硬件的投资却是必要的。由于网络普及的影响,网络购物的兴起,单单以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会很快被社会淘汰,要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步伐,企业做出相应的变更,才能在快节奏的社会经济中立足,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硬件的引入,再加上专业人才的技术保障,能够让企业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焕发生机,处于不败之地。
3. 网络法规条文制定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的发展需要法律的约束。只有在法律的监督下,网络中的不安定因素才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才能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由于网络发达,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也是因为网络发达,一些信息技术高手就钻起了网络的空子,黑客的攻击,网络诈骗,网络陷阱越来越多。存在如此多的不安定因素,企业要想盈利就会存在很大风险。综上,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国家制定网络法规条文,用法律的力量去制止网络不法分子的猖狂,为中小企业网络管理模式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网络财务管理对企业日后发展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中小企业发展好了,我国经济才能腾飞。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出现以及创新对企业日后发展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可以改变传统的交易模式,形成新型的网络交易模式,用网络的发展带动自身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企业要紧抓网络发展的节奏,随时应对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顾客需求,做到企业管理模式的灵活变更。其实,企业的发展,人才和硬件是硬道理。企业无论如何变革管理模式,拥有复合型管理人才,以及高科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除了网络支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企业可以开通多种形式的收款方式,也可以开同多种形式网络卖场,把自己产品的覆盖面推向整个网络世界,手机app中,用这样的形式为企业创收。总而言之,企业要抓住网络发展的良机,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促成企业高效的盈利模式。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紧随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一种做法,企业要从人才和硬件上入手,形成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英娟.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研究[J].开发研究,2013(01).
[2]董滢.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创新;对策
一、 电子商务环境概述
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经济活动,它把生产者与消费者相联系。它通过网络作为媒介,以现代的先进的技术作为依托来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电子商务产生的这种网络经济的发展,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促进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使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变革。而且使企业得到了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最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环境情况良好,电子商务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电子商务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部分。在良好的大环境下,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开拓与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环境。怎样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怎样进行更好地电子商务营销,这些都是需要企业所思考的问题。一些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绩,据统计,品牌企业与平台商城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网络交易额越来越多,企业与商城中的物品数量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规范,服务类型越来越丰富。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电子商务总体的应用水平还不是很高。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认为电子商务就是通过一个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凭条进行网上的互动,比如:发布信息、网上采购、销售等等。忽略了电子商务与客户关系管理、库存管理、企业信息化系统整合这些问题等等。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在现代制度经济学当中,管理创新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办事规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都是制度体现的一些方面。通过这些行为规范使企业在社会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從创新的过程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改变。由于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先于企业制度的发展。即企业制度进行转换是因为企业创新能够给企业制度安排带来一定的利润。在这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中,企业为了维护良好的正常的经营模式,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与制度转换之间作出一种相应的协调关系。企业在这种协调关系中如何对企业的管理组织、技术、模式等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即管理创新。
第二,中小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和制度上的创新是相联系的、相辅相成、不可以分割的。制度是管理的一切保障,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定制度,才可以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管理是制度的体现,是制度在企业当中具体实施当中的表现。总而言之,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正确把握好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互动,才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机率。
第三,虽然目前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良好,表现出多种新的管理创新模式。但是如果没有实现相对应的制度转换模式,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依然无法顺利的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使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趋势同制度转换相结合。
三、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的信息管理水平、制度发展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计算机,缺少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人才。中小企业不擅长对信息进行动态的跟踪和或缺,对于电子商务的管理还是纸上谈兵。中小企业当中,缺乏大量的管理人才,实现管理的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国目前的许多企业仍然处于一种主观的、随意的经验管理状态与阶段。因为不规范的管理,使得系统实现的难度性加大,计算机只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手工操作,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投资收益效率。
我国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目前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社会的信用体系还需要再健全一些。对于市场规范这一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山寨产品层出不穷,缺乏行业的道德规范和市场机制的监管。
(二)存在问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于电子商务缺乏正确的认识。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对它持有抵触的情绪,认为电子商务有可能泄漏商业机密。第二,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急于追求立意,盲目的展开并且投入电子商务的整体项目当中去。但是由于前期准备不足,缺乏一定的整体经验以及紧急预案,导致电子商务收到的效果很不理想,甚至受到了一定的损失。第三,中小企业对于网络、网站缺乏深度的运用。中小企业对于网站的深度运用不够,在网络上对企业的宣传也不够,导致企业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媒介传播。第四,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运行法律环境的重要性。对于网站内容的相关设计以及知情权、安全权等缺乏相印的了解与认识。
四、 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中小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小企业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当前电子商务环境的大好趋势,要在科学管理的方法下,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企业的转型与现代化,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振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多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该多方面完善管理制度,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想要有高效率、自动化的管理程序,必须要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要想达到信息化、知识化的管理水平,必须使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的系统和规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企业整体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稳健的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促进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中小企业要促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采取各种具体的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小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与重视,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使得中小企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必须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析[J].商业经济, 2013(07):67—69.
[2] 林中燕.基于管理创新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10):34—37.
[3] 赵一雪.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9(01):45—48.
[4] 陈爱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12—15.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 篇12
我国中小企业的总量与规模都在持续发展, 这些中小企业现在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我们的吃穿用住几乎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 这些中小企业成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也成了绝对意义上的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现阶段, 由于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僵化落后导致了没有能够在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给予发展的优惠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更是几乎没有, 减免税收、特许抵扣、投资抵免、优惠利率等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天方夜谭。没有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是难以在可持续性原则下帮助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实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财税管理人员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尽早制订出扶持激励中小企业的政策, 让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2 新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创新财政税收政策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是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 回落同时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 飞速上扬, 许多中小企业眨眼之间就发现他们的产品价格竟然还追不上生产成本的上涨的脚步!PPI的上涨因素主要是原材料的上涨与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因此, 对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财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与健康发展的影响极大。虽然国内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但其他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远不如财税政策来得重要且深远。在汇率不稳定的现代经济社会中, 原料与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在人力资源选择和成本运营战略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的财政税收的征收额度过高。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征收额度很低, 因此剌激了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 有人说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基于其国内的中小企业, 其实透过这种现象的背后, 真正助力美国经济的正是其优秀的财政税收制度的较低的征收数额。
3 当前中小企业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3.1 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体系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有效稳定平台, 我国政府出台的税收政策虽然具有优惠力度却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情不相适应, 降低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我国税收发展方案尽量在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税收政策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宽松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在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所得收入中减少企业的所得税, 企业发展可以获得相应的减免, 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获得国家五年递延的补偿。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措施较少, 而且在固定资产投入与无形资产研发的费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难题和障碍, 没有给予进口技术设备的免征关税制度, 也没有给予转让技术合作的税务优惠, 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外, 其他一些基础性的急需提高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享受到的流转税优惠几乎是一片空白,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普遍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3.2 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财税政策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发展由于资金有限, 财务管理比较容易, 但是人员数量有限, 会造成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级财务管理对企业资本运营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 而且企业发展与经营过程中肯定需要涉及财税问题, 税收筹划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 由于内部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 财务与税收的知识匮乏, 造成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失误, 对国家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信息了解匮乏, 造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税收政策的正确认识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 处理好企业资本收入与税收的关系, 还要在税收优惠中获得机会,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 普遍存在税收信息掌握不足, 资本税收控制能力较差的问题, 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减免税款, 而且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风险。因此企业在减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理解好国家的相关政策。
3.3 财政税收科技投入的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科研所是国家现行资源配置体系下最大受益者, 中小型企业因政府对其投入的研发资金少, 一些企业本身对科研投入也缺乏兴趣、支撑和动力, 从而难以成为科研创新主体。政府对科技投入普遍存在着重视研发过程及结果, 而对结果转化为现实技术生产的能力和效益不够重视, 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财政优惠政策的灵活性, 鼓励企业对民众使用的创新产品进行研发生产, 而且企业目前发展资金周转过程大, 研发时间成本高, 社会经济收益差等问题。
4 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
4.1 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在税收政策方面大力整顿和调整战略方向, 健全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广度和深度, 使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 从而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如可以考虑在中小型企业的所得税方面加大费用扣除力度, 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在增值税及营业税方面, 也可增加一些扣除环节及项目, 缩小税基, 减轻企业负担。
4.2 建立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收益, 政府要在税收方面增加、细化优惠政策, 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审查, 然后按照规定和标准给予中小企业财政税收的减免和减征。通过差别化的税收政策, 使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竞争的形式, 促进中小型企业不断地自主创新、勇于争先。对于盈利中小企业来说, 股东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占企业缴税总额的比重很大, 因此政府部门能否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对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调整股东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当降低适用优惠税率的准入门槛, 让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享受优惠低税率的扶持;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半征收优惠形成长期一贯政策, 增强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积极性。
4.3 完善个人所得税激励机制建设
我国财政税收优惠力度要不断扩大, 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中小企业员工个人收入, 加强人员的素质提升, 改善工作环境, 在减免或者减征税收时, 要设立一些奖金制度, 给予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一些工作动力, 建立完善的个人激励制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 按照一般公司的公司法规定, 超过50%即可获得对公司的占有权, 所以从一个戏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其实已经被中小企业所掌控。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必须进行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创新, 以刺激中小企业继续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90-92.[1]张灵.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90-92.
[2]李存周.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探讨[J].财政监督, 2011 (3) :70-72.[2]李存周.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探讨[J].财政监督, 2011 (3) :70-72.
【创新环境:中小企业】推荐阅读: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10-06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07-06
创新环境07-24
创新发展环境06-21
城市创新环境08-05
教育环境创新09-11
创新环境危机09-28
制度环境创新09-29
创新环境艺术09-17
环境技术“创新者”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