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共1篇)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篇1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台州港位于长三角南翼,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较高,民营经济发达,是我国能源、医化、制造业基地。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占浙江岸线总长近1/3,其中台州湾头门港区和乐清湾大麦屿港区是不可多得的深水港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海门港为中心,大麦屿、健跳港为两翼”的发展格局。2004年完成吞吐量2721万吨,集装箱4.5万标准箱。
港口是我市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建设、对外贸易和城市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港口开发建设,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战略目标。作为新组建的台州港务集团来说,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做“走在前列”标兵,加快港口跨越式发展,实现大港口开发建设新突破,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港口开发的战略意义
港口与城市关系密切,江泽民同志曾精辟论述“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口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的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港口是城市经济的保障。随着港口功能由原来的海陆转运节点逐步转移到工业功能,港口对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要。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把本地区市场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交通部有研究表明,沿海城市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系数高达0.98。以天津港为例,每万吨货物吞吐量创造26个就业岗位,创造GDP120万元。集装箱经济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贡献更大,是原油的4位,煤炭的2倍。与此比较,我市港口经济社会效益更好,2004年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4万吨,货值达7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港口是工业经济的助推器。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为建立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逐步发展形成了华能玉环电厂、三门核电、浙江医化基地、沿海船舶制造等一批重要的能源、医化以及机械电子等产业。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的形成,以及京唐、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崛起,也充分印证了港口对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体。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各种运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装卸、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尤其是海门港,港区就是市场,港口经济占海洋经济总量重头。
港口是城市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各种运输方式枢纽,使港口所在城市成为港口腹地区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地。依托集装箱码头和临港加工区,利用港口集散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物流链,借助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建设物流园区,建立配送功能,容易架构国际物流中心。
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那么港口是城市联结世界的主要门户,通向国际的窗口,对我市构建“两个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
二、港口开发的现实基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台州港是我省沿海重要港口,有较好的腹地经济依托和临港经济基础,随着集疏运条件和口岸环境的改善,台州大港口开发条件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港口开发日益被重视。市委二届、三届都把“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列为一大战略目标。2004年11月市委蔡书记在台州港调研时指出,台州大港口要破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今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港口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这些都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港口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决心。社会经济实体尤其是台州民营大企业,对港口开发前景逐步看好。大麦屿港区股份制开发建设,显示了民营资本参与港口开发的积极性。台州丰厚的民间资本,将为台州大港口开发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
——港口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台州经济快速发展,外贸经济活跃。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9亿元,自营出口额38亿美元。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将保持年均12.5%增长速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腹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充分的货源,预计到2010年,台州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TEU,外贸集装箱超过10万TEU。
——港口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实施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台州港务集团,是我市大港口开发重要举措。以海门港国有港口资产为主体组建的港务集团,将承担政府在港口开发基础设施中的部分职能,以及港口市场开发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为己任的载体。
三、港口开发的历史机遇
台州港新一轮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正在寻求全球化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尤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日益成为承接转移的阵地。台州提出的“工业立市”和打造“先进制造基地”战略正迎合了全球化趋势。台州在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将给台州临港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给港口发展带来充足货源。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龙头,正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已逐步成为外商云集的国际大都市。我市积极接轨大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充分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参与产业分工协作,逐步成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基地和协作基地,港口应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实现海上“接轨大上海”,扩大港口规模。
——洋山港开发带来的机遇。上海洋山港规划建设世界上规划最大、功能最强的集装箱港口,建成后是东南亚最大国际航运中心。它的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东南沿各港口布局和功能的改变。抓住这一机遇,距洋山港180海里的海门港区和215海里的大麦屿港区,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成为上海洋山港重要喂给港。洋山港强大辐射必将给台州港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大交通建设带来的机遇。我市综合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台金高速公路、台金铁路、台州大道、甬台温铁路、乐清湾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给大麦屿深水港区和台州湾头门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增强辐射能力,扩大腹地范围。
四、港口开发的总体构想
集团作为台州港口开发新生力量,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发大港口”的定位,按照“立足海门港区,放眼大港口”思路,以接轨洋山港为契机,以“走在前列”和“两个社会”建设为指导,以“开发大港口,建设现代物流”为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在人才、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整合海门老港区资源,积极参与大麦屿港区和头门港区的开发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吞吐量500万吨,集装箱25万标准箱,集团公司逐步成为开发大港口的排头兵和地区性码头经营公司,为台州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海门港区:针对港区水深不足,发展空间要素瓶颈制约,码头结构性矛盾突出,吞吐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积极实施老港区改造工程以及集装箱码头东扩工程,进一步巩固、整合港口资源,增加码头设备布置,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码头通过能力,使码头吞吐能力基本满足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大麦屿港区:按照大港口开发破题要求,发挥其深水优势,建设规模化集装箱港区,近期重点抓好2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改造投运,以及5万吨级深水码头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外贸水-水中转大型码头,使其成为台州对台贸易重要口岸。
头门港区:头门港区作为海门港区发展的延伸,是未来开发转移的重心,积极做好头门港区开发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适时参与深水泊位开发,把头门-海门建成台州中心城区的港口物流中心。
五、港口开发的对策
(一)创新开发体制
建立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大港口开发。世界著名的鹿特丹港、汉堡港、香港等港口城市港城一体化,我国天津港、宁波港、嘉兴港等区港一体化,均取得了成功实践。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我市多年来港口发展中体制不顺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台州各港区可建立港区管理委员会,与所在地乡镇合署,机构升格,明确开发职责,对港区开发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引资和推介。创新投融资机制,实行港区财税、规费等封闭运行,以推动港口大投入和滚动发展的需要,促进港口开发。
此外,台州港对外应统一名称,统一冠以“台州港XXX港区”,港区内统一路牌标志,形成港口文化和品牌。
(二)建立政策支持
港口建设投资大、回报期长,社会综合效益好。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拉动港口超常开发。在港口建设上,通过设立港口建设专项基金、优先安排国家专项贷款,以及在用地价格和税收上优惠等支持政策,加大港口开发建设投入。对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贴息。在新建项目经营过程中,给予税收优惠;重要航线开拓,给予一定的亏损补贴。此外,港口集疏运在市内的过桥过道费应减半或免收费,降低港口运输成本,形成大通关良好环境。
加强岸线管理,调控港口开发建设,是确保岸线按照开发规律合理使用的必然要求。目前台州市正处于港口快速发展期,岸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政府应加强对港口岸线宏观调控,相关部门应加强岸线资源监管,防止乱批、乱建,尤其是对于可供成片开发的岸线和土地资源更需要通盘考虑。在积极鼓励企业或自然人参与港口开发的同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防止深水浅用等浪费现象。港口后方土地资源,应着重加强管理,出台相应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防范港口开发后方场地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构建港口发展新平台
目前,我市码头总量不足,全港共有泊位87个,吞吐能力1176万吨,2004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2721万吨。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87个泊位中,47%是货主码头,万吨级泊位只有2个,千吨级泊位32个,千吨级以上泊位仅点总数的38%。基础设施落后以及航道水深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随着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船舶大型化的进程加快,现有港口泊位将越来越来不适应新的水运形势,建设大吨位码头已迫在眉睫。
海门港区应及时组织航道疏浚,老港区应加快改造步伐,加大码头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大码头通过能力,缓解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后方场地不足已经严重阻碍集装箱发展,需要在市区规划建设一个以港口为枢纽、以内外贸集装箱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既为集装箱发展拓展空间,也为台州物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大麦屿港区开发是近期台州港实现突破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水深和航道优势,建设规模化的集装箱港区。要重视港口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加快启动建设沿海高速公路、乐清湾跨海大桥和甬台温铁路,同步申报一类开放口岸。
(四)建立高效信息系统
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加强口岸软件建设,使港口运输管理和口岸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对于增强港口对客户的吸引力也有着突出的作用。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EDI中心,构建港口、海关、外代、商检、卫检、动植物检、货主等单位的信息统一平台,提高通关速度,促使物流畅通,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升港口功能。
(五)探索港口合作开发新模式
台州港口开发建设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敢做补充和配角”新理念,谋求港口新发展。为推动同周港口的合作,可先建立相应机构,通过组织或参加各种形式交流会、招商会等,加强区域同周边地区合作和协调,寻求合作伙伴,探求港口跨跃式发展新路子。港口开发上,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先建再合作,联建合作,整体包装引资借力合作等。
区域间的合作方式上,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建立松散型联盟,实行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相互沟通信息,实行装卸价格联盟、设备物资调剂、管理人员互派等方式合作。二是建立战略联盟体系,设立非实体单位如组合集团,通过两港负责人每月碰头会、商务洽谈会、联席会等联络机制,形成必要的价格联盟、信息共享、货源分割、利益补偿等机制。三是建立紧密性合作关系,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组合港务集团公司,使双方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运用。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推荐阅读: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07-12
抓住机遇创新思维论文08-31
抓住机遇挑战自我08-22
写抓住机遇的初中日记07-06
抓住机遇700字初中初二优秀作文10-08
凝聚人心鼓士气 抓住机遇促发展——热烈祝贺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10-19
抢抓机遇务实创新06-11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09-14
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