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

2024-07-12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精选2篇)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 篇1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洛桑灵智多杰

2010年7月13日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7月5日至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是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系统总结了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深刻阐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在西部大开发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省人大常委会一定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努力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0年全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亿元,而2009年达到3380亿元。人均GDP过去只有几百美元,2009年达到1888.85美元。过去,在甘肃很多地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2009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06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节能减排力度,1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的跨越,1999年,甘肃只有天水一段13公里的高速公路,到2009年底,甘肃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达到1650公里,而且还有1250公里的高速公路在建设之中。铁路建设以兰渝铁路为标志,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引洮工程、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的治理工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盐环定饮水工程,这些重大的生态项目一个个都在变成现实。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就医、上学、住房、养老保险等民生问题,这10年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这10年,是我省发展最快的10年,也是发展最好的10年。

西部大开发10年,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甘肃,仍然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省份,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与东部、与全国相比差距还在拉大,在全国省区市发展中的位次居后,我省人口占全国的1.98%,而GDP仅占全国总量的1.03%,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贫困面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为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甘肃的大开发,促进甘肃的大发展。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甘肃面临更多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充满着希望。20

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甘肃的东大门融入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同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今年1月,中央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我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迎来了宝贵的机遇。特别让全省人民备受鼓舞的是,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出台专门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是我省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7月5日至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具体部署。纷至沓来的战略机遇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甘肃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这些政策是撬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和杠杆,是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推动力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责任靠实,把措施制定到位,让政策生根结果,让项目落地开花,推动甘肃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们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的形势逼人,甘肃在全国排位靠后,差距仍在拉大,甘肃要加快发展,实施追赶战略,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继续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省的实施。要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产业开发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培育增强竞争优势。必须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谋划甘肃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必须坚持“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认真推进“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建立有利于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全面实施。

第一,要结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机遇,我们一定要通过地方立法,为抓好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经济大发展,法治须先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边实践、边发展、再规范、后立法的路子,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甘肃的大开发、大发展。首先要从完善法治入手,依法保障、引导和促进新一轮大开发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确保我省新一轮大开发政策的规范性、连续性、稳定性,使开发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创造出比前10年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通过地方立法,促进区域发展战略、基础设施战略、生态安全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法律监督重点上,应加大对经济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监督,为合作、开放、开发、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执法和司法环境。

第二,结合加快发展的需要,要强化工作监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制约方面,从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民航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体到了许许多多的个体项目,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列出了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恢复与保护,推进黄土高原地区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项目具体到了定西的马铃薯,河西走廊的杂交玉米,陇南的中药材和油橄榄、核桃、花椒,兰州的食用百合、苦水玫瑰,庆阳的黄花菜等等。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方面,对甘南、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定西、陇南等特殊困难地区,革命老区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过去许多事办不成,现这些事让你办,如果我们还办不好,那就要失去历史性的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全力以赴抓好督促落实。对一些项目,在人大工作中,要适当提前介入,要在介入中做好事中监督,推动发展。要监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防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大开发的整体利益,扫清大开发道路上的障碍。决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了眼前或者局部的小利而阻挠国家和全省发展的大利。要监督政府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通过完善制度,力争使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一个大的提高,尽快把这些政策项目落到实处。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对本部门的对口工作,要了解实情,出实招,出实力,协助常委会搞好工作监督,在省委的领导下,共同为创造甘肃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三,结合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作出决定、决议。适时地利用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根据新一轮开发工作的需要,作出决定、决议,着力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我省的新一轮大开发。

第四,结合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调查研究工作。要充分发挥我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作用。当前在各级人大工作的这些同志,大多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是过去10年大开发的实践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推动新一轮大开发、促进甘肃大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之声报》2010年第45期一版作者:洛桑灵智多杰)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 篇2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西部地区的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 国务院于近日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7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西部大开发十年, 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为今后继续推进甘肃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受历史原因、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甘肃总体上依然处于全国后位, 与西部乃至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当前甘肃的发展面临着尽快弥补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方面的大量欠账, 以及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 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对甘肃来讲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又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重挑战。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机构, 肩负着促进新一轮开发、推动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深刻学习领会《规划》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 围绕《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着眼甘肃实际, 扎实有效开展各项财政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财税政策支持,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以2012年3月12日签署的《财政部与甘肃省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备忘录》为契机,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甘肃的均衡性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生态功能区项目、扶贫项目转移支付。充分利用资源税、增值税等税种改革, 争取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努力将甘肃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项目, 争取中央财政对项目的支持。争取中央财政对甘肃农牧业、教育、卫生、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支持范围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财税制度保障。加快税费改革步伐, 规范财经秩序, 加强财力征管, 在取消不合理规费收入的同时, 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 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加强预算的约束性管理, 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提高财政资金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优化支出结构,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效应,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加动力。财政资金要尽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和行政事业支出, 在增加民生投入的基础上, 将自有财力更多投入到建设性民生项目上。强化对重要经济命脉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的财政投资, 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转变财政资金投资方式, 减少财政资金直接支持, 通过税式支出、财政投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 开拓财源渠道,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是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着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提高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丰富地方财源结构。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财税、投融资政策, 维护公平高效的竞争环境和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

上一篇:成语囫囵吞枣下一篇:等腰三角形重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