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发展(精选12篇)
新一轮发展 篇1
今年上半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大连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面对国外消费需求的下降以及国内产能的严重过剩, 大连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状况下, 大连想要率先从衰退的泥潭中走出来, 使地方经济重新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必须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一、“绿色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绿色经济”源自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概括地讲,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 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 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绿色经济”概念虽然提出较早, 但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各国都急于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时, “绿色经济”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提出了“绿色新政”, 计划在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预计将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韩国通过了庞大的“绿色工程”计划, 该计划将在未来4年内投资50万亿韩元 (约380亿美元) 开发36个生态工程, 可以创造大约96万个工作岗位。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在最新的拯救经济计划中, 不约而同地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我国也出台了“新能源振兴计划”等一系列“绿色经济”发展计划。“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克服金融危机、创造经济的新增长点、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战略取向。“绿色经济”必将成为继“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之后主流经济模式, “绿色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绿色经济”时代, 大连应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抢占发展“绿色经济”的制高点, 确立“绿色经济”的竞争优势地位, 使“绿色经济”成为大连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二、大连市“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多年来, 大连始终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不断推进产业体系向“绿色”方向转变。先后完成了290多户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搬迁改造, 持续减轻产业发展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对环境的严重损害;积极培育核电装备、风电装备、新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环保和节能产业;实现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制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现代服务业领域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种类最全、开放度最高的城市, 其中, 软件和服务外包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淘汰了耗能设备6000多台, 拆除小锅炉3800多座, 关闭了所有的小矿山和54座水泥厂;环保产业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牌, 形成多个国家级生态型工业园区。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对大连市“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做出评价, 本文采用“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活动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对大连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资源配置活动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共分三大项、23个单项。用这个指标体系对地方经济进行评价, 可以明确地方经济在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四个阶段中的具体位置, 从而推断出“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四个阶段的划分如表1所示。
根据国内通用的23项评价指标权重和量化方法进行评估, 大连市“绿色经济”建设正处在第二阶段———“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起飞阶段”与第三阶段———“具有初步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阶段”之间的位置。这说明大连“绿色经济”建设已初显成效, 但“绿色经济”滞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距离较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还有一定差距。
三、大连市发展“绿色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1. 绿色发展观念不强。
首先, 多年形成的“GDP情结”导致大连市绝大多数地区对招商引资项目还是持“来者不拒”的态度, 对落地项目的环保水平、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等考察不足, 致使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挤占了“绿色经济”的发展空间;其次, 脱离自身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 盲目扩张、贪大求快的心理依然存在。这种心理导致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时, 对影响大、见效快的传统项目更为热衷, 对风险大、见效慢的绿色项目热情不足。
2. 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绿色经济”矛盾突出。
近年, 大连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增长微乎其微,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缓慢, 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中表现出“重工业过重、传统工业过多”的特征, 产业结构表现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特点。重化工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惯性, 这种发展惯性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向, 大连市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转变。
3. 农业发展遭遇“种养殖增长极限”。
目前大连市涉农区、市、县都遇到了“种养殖增长极限”的发展瓶颈。所谓“种养殖增长极限”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 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几乎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提升空间极其有限。“种养殖增长极限”制约了大连市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环保产业竞争力不足。
近年, 大连市环保产业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同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相比, 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品牌少、产业集聚度低等方面, 这些差距导致大连市环保产业竞争力不足。
5. 创新能力不适应“绿色经济”发展要求。
“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多年来, 大连市企业科技创新费用比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例, 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比例都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具有领军作用的人才更是极端匮乏,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缓慢。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以及领军人才的极端匮乏, 将成为大连市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之一。
四、大连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1. 转变传统思想, 树立“绿色”发展观念。
不断增强各阶层对“绿色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在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党员干部中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地方政府考核制度, 将“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考核各区、市、县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 以制度约束为手段促进观念的转变。
2.“绿化”存量。
加大现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改造力度, 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环, 为大连市“绿色经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条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使其把发展“绿色经济”从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
3. 创造“绿色”增量。
大连市工业承载力有限, 尤其是水资源承载力已经不堪重负。新上马的项目必须立足高起点, 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技术落后企业落地。精心培育一批绿色企业, 采用绿色技术, 进行绿色管理, 开发绿色产品, 开展绿色营销,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经济体系, 使大连市经济增量实现绿色增长。
4.“招商引智”, 大力发展“知识力密集型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投资需求被严重抑制, 招商引资的困难越来越大。通过“招商引智”大力发展“知识力密集型产业”正当其时。“知识力密集型产业”是相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言, 以大量知识劳动力为主体, 大规模生产知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知识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密集”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由于“知识”而具有高附加值和创新的力量。“知识力密集型产业”以人的智力为第一生产要素,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典型的绿色产业, 是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大连市发展“知识力密集型产业”的重点领域包括: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业、金融服务业等。
5. 发展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指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现代管理手段和制造模式, 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形态。先进制造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 制造业基础雄厚、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 在未来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 应继续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迈向城市工业化高级阶段。大连市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等。
6. 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园区, 突破“种养殖增长极限”。
在大连市农业发展遭遇“种养殖增长极限”的状况下, 想要从农业生产角度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 就必须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有所突破。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园区是在城市周边经济基础较强、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传统较好的区域, 通过土地调换整合土地资源, 政府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投资建设生产设施, 标准化生产, 企业化管理, 公司化运作, 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 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是“绿色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种生产模式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 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农民的收入也从原来的单一普通农产品销售收入变为采摘、旅游、餐饮等多元化收入, 彻底突破“种养殖增长极限”。
7. 做大做强环保产业。
近年, 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是GDP增速两倍以上。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必将进一步加快。鉴于环保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巨大市场潜力, 大连市应把环保产业确立为未来支柱产业之一, 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推动、品牌拉动、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 实现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
总之,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面对国内严重过剩的产能, 面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 大连已经在“绿色经济”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虽然现在还处在艰难发展的阶段, 还存在不少问题, 但我们相信, 只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扬长避短, 坚持不懈, 大连的“绿色经济”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最终实现大连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发展 篇2
发布时间:2010-1-5累计点击数:230作者:
2009年12月24日,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第二届二次职工代表(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9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及慰问职工文艺汇演在武汉剧院胜利召开,集团公司职代会代表,集团公司领导,各单位领导,集团本部各部室负责人近400人出席了会议。
集团公司赵小元总经理在会上向职工代表作了2009年的工作报告,党委书记、董事长迟旭东同志在会上讲了话。大会通过了关于《行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及《财务预决算》、《招待费使用的情况说明》等有关工作的决议。
大会表彰了在2009年工作中,为公交事业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为集团公司稳定发展,在工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将展开 篇3
7日,习总书记在致力于建成金融中心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地的前海新区,视察了民营企业互联网巨星腾讯公司。8日,习在深圳一个小渔村与当年最早成为万元户的村民座谈,向村民强调了沿着邓小平指引的道路继续发展的必要性。8日,习还带领地方官员向邓小平像献花,并会见了20年前陪同邓公南巡的四名退休官员,且向他们表示:时间证明改革开放之路是正确的,必须坚持走这条路并取得新进展。8日上午,习还来到莲花山,对已在那里的香港媒体记者说:“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这分明是在向港人传递信号。习还向随行人员表示:“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这话显然有腹稿,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
习之深圳行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清晰、重要:他要继往开来,沿着先辈指引的正确道路走下去,并与时俱进,开拓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境界!由此笔者要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在投资于中国经济和资本金融证券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保持一定的乐观。笔者说我们有理由保持一定的乐观,还有实体经济数据的支持。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数据,比如,自今年3月以来,11月份的厂矿企业的产量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其它如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者物价指数,都显示经济出现好转。由以上数据可以推断,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会以小幅上扬的态势进入2013年,并且至少在2013年上半年会继续保持这种复苏态势。
12月7日、8日习之深圳行,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新鲜经济数据,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象,如果再把12月5日以来沪深两市量价齐升稳步上扬也考虑进来,那么就更令人想入非非、心驰神往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和影响力,随着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渐渐进入角色,展开工作,我们可以肯定: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势将展开。那么这将对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沪深两市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一、利好是可以肯定的;二、至于利好到什么程度则需要我们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琢磨A股市场到底会如何运作。我的看法是,如果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还是沿着过去的偏向于融资者权益的伪市场化错误道路走下去,A股市场将仍难以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虽然它从来都不缺乏短期投机炒作热点和机会;如果管理层察纳雅言,顺应理性呼声,改革A股市场新股发行方式,采用符合市场化逻辑的新股发行方式,推行兼顾市场各方利益的投融资制度,A股市场将有望跟随中国新一轮经济大潮得到新的发展,广大投资者也有可能分享新一轮中国发展的好处。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7日有一篇文章:《中国股市是一个“价值陷阱”》。看得出,作者来过中国,对中国、对中国的A股市场很了解。作者说:中国的经济受政治影响很大,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独特的投资挑战。在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和公司议程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因如此,了解中国市场的历史和外生力量、客观地看待中共的政治职责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所有投资者的必修课。这话很对,但理解很难,你能理解么?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决定了你是赢得享受中国发展的成果好处,还是支付承担中国发展的成本风险。
对推进区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思考 篇4
1吃透精神, 明确形势和任务, 确保不走弯路, 增强改革成效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是系统化、整体化、协调化的伟大工程, 改革是不能靠空喊口号或凭一时的热情就能一触而就的, 要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做到敢闯敢做, 要在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做好超前规划打好组合拳, 要在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情况下, 保持清醒的头脑、实干的精神, 推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党的十八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要求和总部署, 在全国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
(2) 充分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 而由于我国采取的一些响应性措施较为有利, 成为一枝独秀, 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但是由于全球状况低迷, 特别是一些国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大力阻挠和抑制我们的发展, 导致我们的发展压力较大, 环境较为复杂。在国内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生态环境污染、用人市场紧张、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亟待解决, 尤其是一些凸显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这些都冲击着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
(3) 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社会发展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 我们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由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所以还有一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 诸如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等等, 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一系列的客观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科学合理加以解决, 这就需要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 以改革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 做好各项工作, 是我们必须要赢的攻坚战。
2把握好大方向, 找准发力点, 多策并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把握住、利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机遇, 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应当着力做好解决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积极推进城镇化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推动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 更应当从如何通过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加速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进程、强化人才培养等细微之处入手, 确保改革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形成配套式全方位发展,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
(1) 确实做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如何, 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改革就是要改变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观念, 改变原有的不利于发展的作法, 所以, 应当从理念上彻底改变衙门作风, 以管人者自居的陈旧观念, 要从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入手, 转变政府的职能作用, 做到放开应该放开的一切领域, 放活所有应该放活的要素, 创造出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使政府确实成为"市场开拓的导航器、市场运行的调控器、市场发展的助推器", 坚决杜绝政府对无关事务干预过多问题的发生, 而是通过政府的积极作用, 激活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建设之中。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质量。要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长论成败, 应以追求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生态效益好问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一些决策者过于追求GDP的增长, 把GDP的增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 生态环境不管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不顾了, 盲目攀比, 盲目追求GDP数量的攀升, 开始危害着当下的人们的生活。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我们, 曾经为此而自豪, 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在世界"科技之筐"中, 我们所占有的成分却是寥寥无几的, 打造我们自己的名牌产品刻不容缓。
(3) 注重人才引进和区域内的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靠人才推动的, 因此, 在争取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上, 一定不能忽视人才问题。在此应当注重两方面, 一方面是应当注重人才的引进, 深圳的发展变迁史告诉我们, 只有政策没有人才的推动, 求取发展只能是白日做梦[2]。
参考文献
[1]黄世贤.我国区域性经济规划确立的战略背景和战略选择[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 (06) .
新一轮发展 篇5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决好“脑子”问题是**邮政扭亏为盈、良性发展的重要法宝;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是**邮政扭亏为盈、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管理、从严要求,解决好领导班子问题是**邮政扭亏为盈、良性发展的可靠保证;把握规律、着眼长远,解决好发展路子问题是**邮政扭亏为盈、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认清形势、直面困难,认真查找、找准**邮政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能源、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带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也对邮政业发展稳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从邮政行业看,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竞争的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我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我国邮政事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基本完成邮政储蓄改革后,邮政速递物流一体化专业经营改革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邮政体制机制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随之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内部关系的变化,各种矛盾也会不断凸显,使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范文网】
从**市情看,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求,**将依照“四个率先”要求,进一步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群众,特别是城郊、城镇居民对邮政服务设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公司化运营的邮政企业提出了更高标准,**邮政的通信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从**邮政实情看,**邮政历经10年的艰苦奋斗,面向市场拓展业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学习调研活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进邮政事业全面发展的征程中,**邮政还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新挑战和新压力,我们在思想观念、改革创新、发展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经营服务方式转变和投递服务方式转变还不到位;邮政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力度还不够大,服务设施、网点布局、网络组织还不到位,跟不上**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步伐;企业管理还不够精细,在管理的过程、管理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粗、疏、过、浮现象。
上述问题解决的好与否,事关科学发展、事关邮政改革深入推进、事关**邮政事业发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邮政干部员工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推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推动邮政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新一轮发展 篇6
着力在明晰发展思路上解放思想
近年来,洛南经济社会呈现出突破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8亿元,同比增长12.6%;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但人均GDP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不到全省的一半,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比例偏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因此,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心态,牢固树立好字当头、能快尽快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危机意识,勇于突破,奋力追赶,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必须坚决破除传统农业的思想禁锢,牢固树立工业主导地位的发展理念,把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亿元企业舰队,实现工业经济率先突破,不断加快洛南的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真正跳出“三农”看“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务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洛南的产业化水平,必须坚决破除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模式,牢固树立项目经济的发展理念,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争项目,精心组织建项目,依靠重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决破除急功近利的急躁思想,牢固树立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绝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绝不以放松安全管理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不断推进和谐洛南建设。
着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创新的关键所在。尽管洛南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还不够浓,改革开放的力度还不够大,推进创新的步伐还不够快,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在观念创新上下工夫。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大力营造完善创新机制、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的浓厚氛围,勇于冲破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敢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内外融通的开放之路,推进洛南突破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在体制创新上下工夫。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在机制创新上下工夫。事业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必须大力推进干部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等方面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干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经济社会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解放思想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切实增强抓大环境就是抓大发展的责任意识,严格实行各级优化环境责任制,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负责地抓好发展环境工作,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群众树立“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为客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切实增强抓软环境就是保大发展的服务意识,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热情周到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着力打造使客商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的投资环境,必须切实增强抓硬环境就是促大发展的机遇意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破各种瓶颈制约,加快完善各类服务配套设施,努力为客商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服务。
着力在提高发展效能上解放思想
干部思想纪律作风,直接影响着发展效能,直接反映着党风政风,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决定着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在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中,必须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具体问题,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功夫下在促发展上。必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争第一、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咬住发展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停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创造一流业绩,必须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决策的事情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部署的工作要抓紧落实、跟踪督查,安排的事项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着力在倡导文明新风上解放思想
新一轮发展 篇7
1 调查方法
调查退耕还林前后生活情况, 人均退耕还林面积, 经济效益。由县退耕办牵头, 林调队, 林业站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对全县11个镇退耕还林重点村107户退耕还林重点户进行走访调查。
2 调查结果
调查了107户, 人口396人, 劳动力101人, 人均收入退耕还林前的1260元增加到2015年8780元, 退耕还林后新建房屋的78户, 修善房屋的29户, 有电冰箱的89户, 有电视机的106户, 有摩托车的69户, 有小车的4户。
3 主要存在问题
平利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对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调查发现, 随着物价上涨及第1轮兑现期满和第1轮开始, 前后政策的差别对退耕还林的实施将面临严峻挑战, 对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
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退耕还林分布不匀, 造成村组农户之间对退耕政策产生抵触和不满。全县第1轮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9653hm2, 第2轮完成退耕还林1667hm2;退耕还林大部分实施在镇所在地四周及公路沿线的村组, 导致偏远村组退耕了部分组, 甚至还有个别空白村没有退耕还林, 同样的村况, 别的村因实施退耕还林调整了产业结构, 生态、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特别是被退耕村包围的村, 因生态环境好, 野生动物增加, 野猪数量激增, 导致没退耕的农户种植的粮食作物经常被野猪一扫而光。使农户对政府产生了偏见, 以至于经常信访, 导致社会不稳定。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 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 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树种效益低的问题主要在中高山地区表现比较突出, 根据相关实地调查可知, 平利县低山地区退耕种植柑桔、桑叶者, 补助期满后经济效益多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发展, 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可以得到基本保障;但是中高山地区以生态林树种为主, 生态林树种具有生产周期长、效益回收慢等特点, 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比如板栗、杜促、刺槐等均为生产周期长的树种, 由于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故大大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2003、2005年退耕种植的茶由于不是适地适树多数地块的茶叶没有经济效益。栽植的核桃到现在不挂果, 1999年退耕种植的花椒保存率不到10%, 改换成其他树种后还未成林已经停止了粮食补助, 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
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导致收益空间受到限制。在具体工程实施过程中, 一些地区在选择树种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不仅与平利县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不相符, 而且林业产业与地域特点发展也不相符, 不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支柱, 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效益需求得不到满足, 自然会降低其积极性, 影响到收益空间。
后期管理存在问题, 导致树苗生长受到影响。现在很多农民还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 即“还生态林是为了国家栽树”, 只有柑桔、桑叶等经济林才是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的树种, 因此即使农民进行退耕还林, 对于生态林的经营抚育管理也缺乏积极性, 甚至有些农户将退耕地作为放牧牲畜的场所, 严重影响到生态林的发展。此外, 各工程项目负责任、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生态林的建设方面, 忽略了营林管理中的技术指导及跟踪服务, 而农户受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水平的影响又普遍缺乏实用技术, 故导致林业工程后期管理滞后, 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起到负面的限制作用, 农民更谈不上退耕还林的经济回报。
林副产品销售困难, 退耕农民的现实收益减少。退耕地上生产的林副产品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市场, 导致难以变成商品, 直接制约了农民的现实收入。
第2轮政策补助期限偏短, 补助标准偏低, 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根据目前工程现状和苗木生长情况, 在现行补助政策下, 3~5a内绝大多数将无任何收益, 而且现在物价上涨, 劳务工资上涨至100元/d左右, 补助标准解决不了农民现在的生产生活问题。
4 发展对策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实行林下开发, 培育后续产业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 结合平利县实际, 建议从以下2个方面加强林下资源开发:实行林下种养业, 培育后续产业。加强对全县第1轮1.91万hm2退耕还林的开发利用,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 结合实际, 实行林果、林特间作。凡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都可种植。村林下种植药材、魔芋等均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推广林下养殖, 动员群众发展林下养鸡、养羊等特色养殖业, 提高林地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4.2 加大跟踪投资, 搞好综合开发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退耕还林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仅靠这一项工作无法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需要整合其它农村生产项目资源, 包括农田水利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 实现综合开发,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提高其生活水平。在今后的农业项目安排上, 要重点向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解决生活用能;加大生态移民力度, 通过搬迁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 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订单农业等适销对路的农业产业, 增加现实收入, 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4.3 强化技术指导, 进行品种改良
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必须以巩固现有造林成果为基础。对现有的柑橘树、核桃、板栗、进行嫁接、改良品种, 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和经费, 与有关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 实行技术承包, 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效益。
4.4 发展非农产业, 转移农村劳力
新一轮发展 篇8
关键词:私人银行,金融改革,发展
一、私人银行业务特征
相比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所服务的对象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其服务对象不是一般大众客户, 而是富裕人士, 或称为高净资产客户 (HNWI) 。在美国, 美林集团私人银行的准入门槛是个人资产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群体, 摩根大通、高盛私人银行业务的开户金额为500万美元。此外由于其所服务的均为富裕人士, 因此对其服务的隐蔽性要求也较高。
私人银行提供专门的定制化服务, 往往通过客户关系经理与高端客户进行深度接触, 依据客户自身的财富管理诉求建立适合其未来资本增值的方案。全球范围内的各大银行机构均将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其自身发展的战略性业务, 帕累托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 全世界80%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私人银行业务针对的群体的性质要求其团队在处理客户关系时更细致, 一般来说从事私人银行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多是资深从业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业务管理模式, 降低的交易成本同时便利的资金的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二、私人银行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 国外发展现状
1. 机构类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经营私人银行业务的全能型银行外, 投资银行也逐渐涉及到私人银行的业务。投资银行传统业务主要为债券的承销业务。此外, 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 逐渐的演化出了专门的私人银行或者个人财富管理公司。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机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全能银行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他金融机构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整体的市场结构也在不断完善,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实现全球主要财富资本的合理规划。
2. 服务多元化。
传统的私人业务服务主要是旨在帮助目标客户实现资本增值, 即通过投资组合的构建来合理的分散风险, 以期获得合理收益。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越来越多的投资选择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 给私人银行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职业经理人团队。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私人银行业务对其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逐渐形成了职业经理人团队。目前国内银行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经理远无法适应高端客户的金融需求。国内银行需要积极培育包括以理财规划师为标准的产品经理队伍, 以及投资专家队伍两支专家型理财队伍, 需要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大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力度。
(二) 国内发展现状
1. 起步晚, 水平低。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2005年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 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 , 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为了分得其高额的利润, 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涉足私人银行领域。由于起步较晚, 面临着外来竞争者的强大冲击, 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均受到严峻的挑战。
2. 机构单一化。
由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 水平低, 且该业务自身的特点要求从事该项业务的机构本事具有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 良好的信誉以及广阔的人脉关系网络。在我国能够掌握相对较全面资源的只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 受到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政策的限制, 不允许在我国设立专门的私人银行, 从法律上也导致机构的单一化。
三、我国私人银行发展条件分析与展望
根据《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底, 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18.5万人, 2011年前五年平均增速为29.1%, 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7%, 到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219.3万人。这些富豪群体便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潜在客户群, 由于未来金融风险加剧, 而个人的理财能力远远不及机构
此外, 胡润研究院发布《2013全球富豪榜》称,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创造10亿美元富豪最多的国家, 中国财富正在飞速增加并向富人集中。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向中国的同时, 本土富豪的资本也在迅速增长。目前我国的富豪群体正处于代际交接的关键时期, 未来掌管巨额财富的富豪群体将会趋于年轻化, 他们相对于父辈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思想观念也会相对进步, 他们更愿意将自身的资产交给能力强和信誉好的资产管理机构, 也就成为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
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国内的金融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再加上私人银行业务本土机构的逐步走向成熟, 在与国际同业竞争者的博弈上渐渐开始掌握主动。未来十年内中国经济仍然将会处于中高速增长时期, 金融行业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针对商业贸易所产生的财富的合理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特殊性, 有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 有效需求在不断增加, 此时需要私人银行机构把握机遇, 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 推出高端优质的服务, 通过竞争来争取客户, 实现资本的合理增值, 将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带来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参考文献
[1]司徒大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新财富, 2004, (2) [1]司徒大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新财富, 2004, (2)
[2]严旭彬.对中美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J].市场周刊, 2005, (5) [2]严旭彬.对中美私人银行业务的思考[J].市场周刊, 2005, (5)
[3]赵春鹏, 曹学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J].2003, (9) [3]赵春鹏, 曹学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J].2003, (9)
[4]徐尽凤.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5) [4]徐尽凤.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5)
新一轮发展 篇9
语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西部地区的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 国务院于近日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7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西部大开发十年, 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为今后继续推进甘肃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受历史原因、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甘肃总体上依然处于全国后位, 与西部乃至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当前甘肃的发展面临着尽快弥补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方面的大量欠账, 以及支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 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对甘肃来讲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又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重挑战。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机构, 肩负着促进新一轮开发、推动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深刻学习领会《规划》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 围绕《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着眼甘肃实际, 扎实有效开展各项财政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财税政策支持,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以2012年3月12日签署的《财政部与甘肃省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备忘录》为契机,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甘肃的均衡性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生态功能区项目、扶贫项目转移支付。充分利用资源税、增值税等税种改革, 争取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努力将甘肃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项目, 争取中央财政对项目的支持。争取中央财政对甘肃农牧业、教育、卫生、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支持范围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财税制度保障。加快税费改革步伐, 规范财经秩序, 加强财力征管, 在取消不合理规费收入的同时, 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支付制度、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 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加强预算的约束性管理, 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提高财政资金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优化支出结构,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效应,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加动力。财政资金要尽快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和行政事业支出, 在增加民生投入的基础上, 将自有财力更多投入到建设性民生项目上。强化对重要经济命脉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的财政投资, 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转变财政资金投资方式, 减少财政资金直接支持, 通过税式支出、财政投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 开拓财源渠道, 为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也是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着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提高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丰富地方财源结构。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财税、投融资政策, 维护公平高效的竞争环境和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
新一轮发展 篇10
1 基本情况
1.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江苏省妇幼卫生发展目标管理方案评估细则》, 评价体系共有5大类20项指标, 涵盖规划组织实施, 网络队伍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严格监督管理, 提高保障水平内容, 评审采取百分制, 总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优秀, 80分以上为合格。
1.2 实施策略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实际情况, 我市采取分层分类管理的方法, 要求各地以辖市区为单位, 本着“坚持标准, 因地制宜, 整合资源, 各负其责”的原则, 制定本地《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各承担妇幼保健任务的机构, 对照指标要求, 不断加强基础建设, 完成指标任务。各辖市区级相应机构按照各自职能和范围, 切实做好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技术质量考核。各辖市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协调督促、检查考评工作。各地每年自评一次, 市级组织中期评估, 进行指导和改进。
1.3 实施措施
1.3.1 制定推进发展的政策
常州市政府为此制定了《常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 市卫生局制定了《常州市卫生局实施〈常州市2006-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方案》、《常州市妇幼卫生规划目标管理方案考核细则》, 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保障措施。针对重点工作, 市卫生局与市妇儿工委、劳动保障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妇女病普查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常州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通知》等, 同时将重点考核指标纳入《常州市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共同推进。
1.3.2 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多年来坚持在每年由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 对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行阶段工作目标部署, 由分管市长与各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把妇幼保健工作切实摆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位置加以落实。
1.3.3 加大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
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工作要求, 加大对妇幼保健经费投入, 妇幼卫生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年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5%, 最低限度按照人均3元标准设立18周岁以下儿童及以上妇女的卫生保健经费。2007年起根据《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考核办法》, 各级财政对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幼保健指定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妇幼卫生服务基础建设, 人均妇幼保健经费达12元。
1.3.4 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培训
市卫生局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 邀请省厅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组织工作现场, 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交流。各有关部委办局也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进行调研、指导和推进。各地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巩固和发展服务网络, 改善服务条件, 积极培训和充实基层技术服务人员, 保证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 实施效果
2.1 强化了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方向, 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 逐步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 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每个辖市 (区) 由政府建好1家独立建制的妇幼保健机构, 机构建设标准按《江苏省等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及细则》执行。各网底单位按照《常州市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科 (所) 妇幼保健部门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常州市示范产科建设实施意见 (试行) 》, 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三级甲等妇保院1家, 甲等妇保所3家, 示范产科单位29家, 规范化妇儿保科室覆盖率达80%。
2.2 促进了两个系统管理
通过制定《常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方案》、《常州市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方案》等全程管理标准和体系, 组织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各类医院和卫生院的产儿科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切实落实。针对新形势下婚检源头工作流失、企业厂矿转制后保健站解体等实际, 另辟途径, 重建管理源头, 采取与计生、民政密切配合的联合形式, 在民政局和计生管理局派驻人员, 宣传告知, 建立卡册, 系统管理。对于流动人员, 采取卡册的管理与本市户口人员一致的方法, 对临分娩才到医院的孕产妇, 进行劝说, 让其返回早孕建卡单位补建卡, 若受条件限制的话, 由就诊的助产机构补建卡册, 纳入管理, 两个系统管理的职能得到全面覆盖。
2.3 拓展了综合服务功能
坚持“提供全面、连续、高质量的妇女和儿童保健服务”的思想, 适应市场需求, 开展了多层次的新技术、新项目服务。服务内容已逐步扩展到营养、心理、康复、五期、咨询指导、疾病筛查和追踪随防为一体的系列服务。妇幼保健服务进入社区、进入家庭。目前我市已建成产前筛查和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人类辅助生殖保健中心。体现人本关怀的导乐分娩、镇痛分娩、水中分娩也受到孕妇欢迎。
2.4 标化了难点工作模式
针对重点难点, 协调相关部门, 齐抓共管, 目前我市婚前医学检查实行由政府财政资助, 婚检与结婚登记一体服务的模式推进, 效果良好。妇女病普查实行属地管理, 在职已婚妇女由所在单位统一管理。非在职人员由所在乡镇街道统一管理, 负责计生工作的同志担任专管员编制计划, 与定点普查机构联系落实。全面启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组建工作网络, 明确功能任务, 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已达85%以上。
3 思考
3.1 各级政府重视是首要
妇幼卫生本质上是社会发展问题,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妇幼卫生具有公共卫生性质, 是公共卫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妇幼卫生的服务对象占人口的2/3,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政府承担着重要职责。因此在实施中应切实履行对工作的领导、组织、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将妇幼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不断加强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调整卫生支出结构, 加大对妇幼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 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 促进目标的实现。
3.2 各级业务工作是基础
妇幼卫生工作服务的对象不仅人口数量多, 而且服务周期长, 儿童从出生到14岁 (目前重点是7岁以下) , 妇女从青春期至老年期, 工作面广量大, 涉及到每个家庭, 整个社会, 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和公益性。在其服务特点上具有连续性及系统性、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协同性、服务技术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必须通过先进的卫生保健观念、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方式, 达到提高妇女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的目标。而这些先进的卫生保健观念、先进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先进卫生服务方式必须通过各级各类业务部门具体实施和工作才能实现。
3.3 各种配套政策是保证
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 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确定长远奋斗目标和短期阶段性目标, 明确实现各种目标的具体措施, 并按照规划,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强化各种配套政策的保障作用, 调动方方面面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机构基础建设, 政府财政应加大支撑力度, 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对于人员队伍建设, 编委、人事、劳动部门应有相应的政策,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 明确人员的身份、进出的渠道、培养提高的途径以及相应的待遇。特别是对不断推出的妇幼保健技术项目应出台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及配套政策。对于价格政策, 计划、财政、物价等部门应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收费标准, 保证妇幼卫生服务获得合理的补偿, 以保证妇幼卫生服务阶段性目标实现。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州市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效果分析, 试图说明指标设置科学性、可及性、引导性及实施过程中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技术支撑、群众参与对于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作用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Z].1994.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意见的通知[Z].1999.
[3]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Z].2005.
[4]卫生部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6.
[5]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Z].2006.
[6]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和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的通知[Z].2006.
新一轮发展 篇11
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近年来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之一,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接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这一行业,并举办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太阳能光伏展,为这一产业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
INTERSOLAR:集中3个主要太阳能技术领域
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是欧洲最大太阳能专业展览交易会,自1991年创办以来不断扩大,至今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和产品贸易展览会,几乎聚集了国际上所有业内知名企业。该展一年一届,主办单位为欧洲光伏工业联盟、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及国际太阳能联盟等专业机构,并得到了全球权威光伏组织EPIA 的大力支持。
该展创办以来,发展迅速,2000年该展展出规模仅有5000平方米左右,到2010年已经超过5万平方米。INTERSOLAR集中了3个主要的太阳能技术领域:光电技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系统和太阳能建筑。围绕着这个方向和主题及其相伴的会议在世界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使得INTERSOLAR成为厂商、批发商、供应商和服务商展会日历上的常客。展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全球太阳能市场的快速增长。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上涨给太阳能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PV EXPO:地震为之带来新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而且其能源严重缺乏,长期以来依靠进口,但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来临,日本近年来积极开发太阳能。而日本大地震又引发了严重的核泄漏事件。日本正在重新思量核产业的发展,自然人们的眼光就转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好给日本国际光伏能源展(PV EXPO)带来巨大机会。PV EXPO是日本政府全力推出的,围绕太阳能光伏开发及利用而举办的国际性专业展览会。
经过4年的发展,PV EXPO已成为亚洲专业太阳能光伏能源展览交易会之一。世界各地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各类光伏技术开发与研究机构、国际太阳能协会等都已经成为这个新兴展会的忠实参展商。作为全球重要能源市场,PV EXPO正在走向全球最大最专业的光伏展览会的行列。3月2~4日,PV EXPO 2011再创历届纪录,参展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参加总数共计2100多家。展会期间举办精彩而丰富的技术研讨会,提供所有与会人士一个交流最新的业界发展信息及成果的黄金机会。
Interclima+elec:获得法国政府大力支持
提及巴黎国际供暖、制冷、空调、新能源及家用电气展览会(Interclima+elec),行业内几乎人人知晓。作为一个标志性展会,interclima+elec每两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一届,目前已经发展成集中多种能源和技术的智能建材领域的综合性展会,而且还将一如既往地参与到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建材和低碳生活的活动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nterclima+elec在近年来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专门推出太阳能光伏馆,为智能楼宇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决绝方案。
2012年2月7~10日,interclima+elec将再次推出太阳能光伏馆。2011年3月以来,欧洲各国对可再生能源并网电价的回购补贴力度有所下降,然而,法国政府的补贴力度依然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另外,智能家居馆继上届展会成功推出以来,interclima+elec将继续巩固这一领域,相关企业可在此展示生活空间的家居自动化和多媒体解决方案。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对通过为居民改装提供无息贷款来帮助推广节能暖通及新能源产品,首批12亿欧元的贷款将在今年内发放,此举将带动当地大批节能暖通及太阳能类产品和配件的销售。而且,法国政府对太阳能采暖设施及加热泵高达50%的补贴提供了更多利好。
Solar Power:借全面能源政策的东风
美国国际太阳能展览会(Solar Power)每年10月在美国本土巡回展出,是目前美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专业展览交易会之一。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该展以其极强的专业性和良好的贸易效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太阳能行业精英。2011年10月18~20日,Solar Power将在达拉斯举办,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展品范围包括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集热采暖设备、太阳能建筑及工程应用、太阳能其他应用产品等。
随着延长8年的太阳能投资免税政策和世界范围内对电力设施的兴趣逐步增大,太阳能领域近年来在美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奥巴马全面能源策略就是快速发展再生能源,特别是美国的公众地区,这种环境敏感计划将寻找适当的内部管理土地,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的优先处理,可以使太阳能能源生产加快,这将有助于21世纪的清洁能源经济体系的建立。
阿布扎比能源峰会:引导使用清洁能源
被媒体称之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达沃斯”的世界未来能源峰会日前已经举办了4届,并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盛会和全球再生能源国际合作重要平台。
新一轮发展 篇12
1 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
目前, 收入、支出以及收支平衡是预算的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收支平衡是预算的核心部分。如果要将收支平衡作为预算的重点, 那么每一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要努力完成预算的安排。从客观方面来分析这种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此种做法会增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例如:当经济处于景气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 价格上升快, 因此较为容易完成预算任务;然而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较低, 这就增加了完成预算任务的难度。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种情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明确指出:在审核预算的时候, 要将收支平衡、政策开拓作为侧重点, 此项转变就给财政工作带来了较多的变化。例如:要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来征收财税。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013年河南省的全面财政收入达到了150亿元, 与上年相比较增长了30%, 再加上来自政府的补助收入150亿元, 调入资金5亿元, 其中在财政总收入中, 税收收入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6.2%。然而在2013年河南省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517.4亿元, 与上年相比较增长了29.3%。从201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整体税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并且河南省的收入与支出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下。但是在河南省高额支出的背后有上层转移支付的支持, 如果缺乏转移支付的支持, 仅仅依靠河南省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2 完善税收制度对河南财政税收的影响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曾明确指出:在保证宏观税负整体平稳的前提下, 要将税收中调节分配、优化结构的作用发挥出来, 慢慢形成完整的税收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新一轮的税收制度改革影响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并且此次税收制度改革涉及到范围较广, 力度较大。从增值税这一方面来讲, 在2013年河南省的地方增值税达到了80.95亿元, 到了2015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部完成之后, 此时在河南省总税收中, 其增值税的总额所占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0%左右。对于河南省的服务型企业而言, 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政策有助于发展壮大河南省的服务型企业, 与此同时在服务型企业发展的带动下可以推动生产加工型企业逐渐发展起来。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等一系列税制改革的进行, 不仅打通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抵扣链条, 降低制造业成本, 鼓励科技创新, 还有助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内部生产性劳务更多地向外剥离, 在促进第三产业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 推动各产业之间更为广泛的分工协作与融合发展。从长期发展目标来讲, 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政策可以推动河南省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税收优惠政策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税收制度中, 税收优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一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时候, 一边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很多过滥的现象。现阶段, 我国已经出台了三十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的区域性税收优惠项目。在我国许多地方由于税收执法不严, 有时候还借助税收返还的方式来对某些企业减免税收, 这样做不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也会对国家税制的规范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要重视规范税收优惠这一项工作。通过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不仅可以统一全国税收优惠政策, 避免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而且还维护了地方权益的稳定性。河南省要全面贯彻落实税收政策, 推动本省经济的发展。
4 总结
总而言之, 文章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依据, 详细的分析了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以及改革思路, 并且也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分析了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对河南省所产生的影响。新一轮的税收制度改革, 有助于推动河南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并且政府还要给与贫困地区一定的财政支持, 缩小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推动河南省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此《决定》中深化了财税体制的改革。中共中央面向未来提出了财政改革的思想, 并且中共中央以国家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制定了财政改革的方案。因此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在整个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的方向, 还分析了完善税收制度对河南省财政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税收制度改革,改革方向,河南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挺.广东新一轮综合改革的进展与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12.
[2]邱小林.论增值税转型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建议[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10辑) --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
【新一轮发展】推荐阅读:
推动舟山海洋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政策探讨08-29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动甘肃发展(论坛报告参考)07-12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单元检测(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Word版含答案10-04
新一轮退耕还林07-19
新一轮解放思想12-09
国企需要新一轮改革10-08
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主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