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024-05-1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用12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篇1

0 引言

对策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核心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发展和生存,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

1.1 投入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

根据有关调查,大约7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大瓶颈是缺乏资金且融资非常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注册资金与大型企业相差悬殊。除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外,已没有更多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更谈不上高薪聘用优秀的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了。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政府项目的资助,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薄弱,信贷资金较难取得,即便获得贷款数量也非常有限。

1.2 中小企业缺乏适合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本身,但目前,在中小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具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中小企业资金和文化环境等等的局限性,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科研技术骨干很难在中小企业中发挥出其技术潜能,技术骨干群体长期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依赖于某个技术或产品,甚至是一个技术或产品就支撑了一个企业,企业就一直靠这个技术或产品作为支柱品牌,没有创新意识对已有技术或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三是科研人员的精力不集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都是多面手,在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同时还要不得不从事其他的工作,占用他们进行科技创新时间的同时也分散了他们的科研精力;因此.尽管中小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并不多,缺乏竞争力。

1.3 缺乏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健全体制

就创新环境来说,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意味着风险性更大。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受各种历史原因和大型企业资金雄厚等因素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倾向于大型企业,看重大型企业的发展,以追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创新环境的体制不健全,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技术创新的抗风险能力。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4

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尽管各级政府在科研中的试用、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1.5 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支持力度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中,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和支持力度都不够。政府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资助,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也缺乏系统的研究,造成管理分散、扶持不力等局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中,存在只侧重项目管理,缺乏创新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做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引导、跟踪和支持。对待科技创新项目各环节、各阶段的情况知之甚少,只是局限于表面形式。

2 台湾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考察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享誉全球,对台湾经济发展和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很大的贡献。通过对台湾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考察,以期待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所借鉴

2.1 创新育成中心(大陆称为孵化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促进

所谓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大陆称为孵化器),是指一个孕育新事业、新产品、新技术及协助企业转型升级的场所,藉由提供空间、设备、技术、资金、管理咨询与商务服务等支持,降低创业、技术创新及研发初期的成本与风险。台湾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扶持措施比较完善,服务内容比较系统,特别是创新育成中心设立渠道多,有大学院校支持推动型、科研机构支持推动型、政府以土地或建筑物作为投资推动型、民间投资经营型等。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2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具体又有成效

谈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全球各国的普遍做法是通过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在台湾,政府率先实施了设置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奖、对共同技术创新联盟或委托外部研发提供奖励及推动技术创新服务业方面的举措。创新研究奖的设置标志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中小企业申报创新研究奖更看重于该奖项背后的社会价值。

2.3 通过“SBIR计划”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所谓SBIR计划就是“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计划”,它是台湾经济管理部门为鼓励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或产品的研发而制定的计划,期望能以此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速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台湾,SBIR计划不但资助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而且也对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给予资助。这样就增加了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广度和力度,调动了各行各业参与支持科技创新的热情,如各种层次的企业、科研机构及大学院校等,减小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压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3 借鉴台湾成功经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

3.1 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1)中小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受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现有大多数中小企业思想比较保守,“吃老本”现象严重。保守意识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前进步伐。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帮助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树立技术创新观念,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2)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激励制度的建立,能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技术研发人员充分发挥其自身潜力,实现其自身价值并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和社会价值。(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特别要加强与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4)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技术创新项目。“面向市场,瞄准方向”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对象的宗旨,避开与大型企业竞争同一技术创新对象的风险,将目标市场定位在那些大企业不愿或不大可能涉足的生产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和企业为中心,瞄准方向,减少风险,保证技术创新项目的顺利完成。

3.2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规范,是迅速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此机构的职能除对各种经济成分、各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外,更加重要的职责是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并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二是,实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优惠政策。政府要积极制定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园区实施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政策,对成绩优秀和表现突出的单位和科技人员实行奖励,建立健全的奖励政策。三是,科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有的科研体制僵化严重地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特别是对科研团队的集体奖励力度,改变不良学术作风和官本位思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知识发展规律的新型科研体制,科研人员的奖励不应单一地由政府发放,更多的应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科研成果带来的利润。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和利益的回报能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

3.3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1)建立多渠道的筹资融资体系。要想技术创新就需要资金投入,针对中小企业筹资融资困难等情况,政府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的筹资融资渠道,并保证专款专用,以利于中小企业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2)发展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并制定适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加强管理;使其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服务;(3)建立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要积极培育、挖掘新的市场领域,扩大行业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从市场拉动方面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机遇;(4)加强中小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应与时俱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虚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效益,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炜.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战略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翟丽.企业知识创新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侯贵松.实施管理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篇2

立足动态的竞争环境

打造相应的战略组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级政府的积级推动下,中小企业积极筹措资金,投入人财物力,构建技术创新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起步晚,创新能力弱,所以存在诸多问题:

人才匮乏: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弱,高素质人才匮乏。另外,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动力,很难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资金投入过少: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加上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大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的企业即使安排了技术开发费用,但于种种原因常常会被挪作他用,根本无法得到必要的保障。

外部环境的动力不足:(1)政府支持不够。(2)技术、商务和市场风险的制约。(3)科研和企业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些“显性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引起了企业和社会的关注,但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还有一个较为“隐性”的病根尚未被找到或者说找到了而未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在战略思维模式方面的滞后,未能从动态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思想和意识,企业管理者很难跟上市场经济的大潮。对动态竞争环境认识不够充分,即使企业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但是由于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静态战略思维模式中而无所作为。

动态竞争环境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

企业面对的动态竞争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要经历创业、成长、成熟和停滞等几个阶段;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讲,其动态性呈以下几个特征:(1)企业的每一个竞争对手都不断地建立竞争优势和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竞争强度越来越高;(2)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互动明显加快;(3)任何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而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4)竞争战略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时间在先,更取决于预测竞争对手反应和改变需求或者竞争规则的能力。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里,市场越来越完善,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竞争更加激烈;竞争者学习、模仿和改变规则的速度加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相对越来越低。因此,在动态条件下,制定战略的思维模式也应作出相应调整:(1)培养预测竞争对手的能力,削弱和限制竞争对手的能力;(2)竞争优势都是暂时性的而非长期性;(3)更注重企业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战略的作用。

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定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来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决策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价值链上,对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必须认真分析,从思想上、观念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战略,注重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选择、实施,并不断创新。

制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核心。为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围绕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第一文库网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引入生态观念,遵循生态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生态技术创新环境。中小企业应把握对生态创新影响较小的环境因素,注重外部环境在企业生态创新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将生态创新思想纳入企业目标。

最后,建立生态技术创新的两层次创新系统,即“技术――管理”。

制定前卫的技术创新跨越战略,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

动态环境中的中小企业应以制定技术创新跨越战略为目标。一方面,中小企业应依靠自身的各种优势,通过实施巧妙的创新战略,使自己的技术水平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稳定一代、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和研制一代的产品开发链。跳过发展的.几个阶段,直接上升到较高的水平。

制定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战略,强中小企业竞争实力之身

全方位技术创新战略应在竞争目标、创新对象、创新人才、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开展。 竞争目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目标表现为降低产品成本,实施产品差异战略,进行特定技术、产品创新。制定降低产品成本战略,以“廉”取胜;制定产品差别战略,以“新”取胜;制定特定目标战略,以“独”取胜。

创新对象:选定有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是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中小企业应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创新文化,鼓励技术创新,崇尚与支持创业精神。

管理创新:通过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式选择

企业根据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以及对企业现有的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图谋与未来行动方向的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

进攻型技术创新战略:运用创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市场技术领先者。其主要特征是企业以自身研究开发为基础,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本企业的主导技术。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企业规模小,人心齐,企业经营者具有成本意识、担当风险的勇气和

强烈的开拓精神,其办企业的基本源在于具有某种特殊的技术。此时竞争对手实力强大,一般会采取排斥,消除异已的策略。中小企业在此阶段宜采取进攻型战略技术创新。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通过进攻,可以削弱竞争压力,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在初期内迅速立足市场,站稳脚跟。

进攻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中小企业以从外部获取技术为主,在他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示范和利益诱导下,通过合资、合作、专利许可证贸易、技术转让等合法手段,从国内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国外引进于己有利的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以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等,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战略。进攻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有效地回避技术风险,另外它又能在已开辟的市场中享受率先者开辟市场投入的外溢效益,降低了市场风险。

进攻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兼具进攻与防御两种特点,是防御中的进攻。一般适用于企业成长时期。这一时期,企业先前的技术已不再成为市场的领先者,竞争者已基本掌握了这一技术,并开发出了新产品,企业的竞争优势遭到挑战,不再成为市场的主导。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而此时企业如果采取单纯进攻的创新战略,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研究开发力量薄弱,又缺乏率先创新的技术源,必然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中小企业是在此阶段只能以进攻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为主。

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中小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经济实力增强,产品知名度高,信誉好,但同时也处于竞争激烈时期。竞争者相互间优势处于互补时期,同时要面对新的进入者。因此,通过合作创新,形成战略联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互相取长补短,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创新的技术档次和效率,防御外来竞争者的侵入。

防御型技术创新战略可以采取纵向合作防御战略和横向合作防御战略两种形式:

纵向合作防御战略是指中小企业与地方科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由企业出资金、场地、设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出人才、技术,地方科委协调成立专门技术开发小组,以推动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横向合作防御战略是以行业为依托,充分利用本行业的资源、人才、技术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可以采取弱弱合作防御的形式。各行业之间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后发优势和政策优势,共同出资组建研发中心,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受益。一般适用于产品及规模较为接近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采取强弱防御的合作形式。即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与大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利用大企业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优势,通过技术积累,进行技术创新,快速开发出具有工艺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新技术。 反击型技术创新战略:企业出于创新目的,对掌握了行业内重大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企业实施兼并的战略。这一战略有利于消除重复性工作,减少行业间的不信任而引起的机会成本,降低技术合同引起的不确定性,避免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的高交易费用。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经济;技术创新

据国家经贸委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 %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500 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 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自改革开放后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近些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确实发展较快, 成绩瞩目。但这种快速发展是建立在特定背景之下的。

1.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相对于消费需求的相对滞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国内多数商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国内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 市场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在这一时间,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国内需求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较多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而小企业则充分发挥了机制比较灵活, 对市场反映比较灵敏的优势, 能够迅速掌握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填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能或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部分产品与服务市场,从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 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大量跨国公司为了利用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由于中国的政策优惠,纷纷在中国设立工厂,这些跨国公司很多会在中国采购中小企业制造的零部件或半成品,同时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国际市场上的大量外包项目,这些都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条件上。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劣势

技术创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术创新。

1.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劣势。(1)缺乏研发资金。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同时中小企业也不拥有大企业所有的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此外也很难象大型国有企业那样从政府部门中获得研发资金支持。由于资金匮乏,致使中小企业难以支持技术自主创新的研发及中试等环节的顺利实现。(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因为造成了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能力较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自主创新成功率较低。(3)技术创新技术源缺乏,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由于资金与技术实力的匮乏,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加大了技术创新的难度。(4)市场竞争不规范。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技术市场未真正建立起来,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导致产品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正当的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将企业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2. 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势。(1)管理程序简捷而有效,机动灵活性强。大企业由于员工较多,业务繁多,机构庞大,所以有着较为复杂的管理部门与决策程度,这些都不利于对市场信息做出迅速的判断与决策,不利于技术创新。而小企业由于管理人员较少,决策程序简捷有效,所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2)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具有危机感与强烈的创新意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都居于劣势地位,中小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就很有可能在来自同类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所以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3)宽松的企业文化,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员工团体精神强。(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变化更快,需求更趋个性化,细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更加灵活,信息技术的采用,使企业获得外部信息更加容易,这些都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有以下3种技术创新战略。

1. 自主创新战略。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 攻破技术难关, 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并以商业上的成功为标志。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要想根本解决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真正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拥有,最终是建立在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的。

自主创新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放市场并为用户所接受后, 企业往往可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但是, 自主创新同时面临着很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选择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应当能够为技术创新投入较高的研发资金,能够承当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创新资源,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以强大而领先的技术储备为后盾。

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首先要自费留敏锐地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或是通过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与资源,确定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向,并且要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方案,以领先于对手开发出可以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中小企业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这样才能尽快使新产品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将技术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占据尽可能高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领先创新的中小企业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如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申报科技成果专利或是采取法律手段等,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对自主创新的新技术进行模仿,分享市场和利润。从而保证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随着我国加入WTO ,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优势将逐步消失。因此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战略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应当是我国研发基础较好的,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佳战略选择。

2. 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 汲取率先创新者的经验和教训, 引进或破译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创新形式。严格地说, 模仿创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原样仿造, 而应该是有所改善、有所发展。模仿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最小成本的战略,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掌握某些先进制造,设计与管理技术,从而大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经验表明, 模仿创新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少的创新资源可供利用,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足,不足以达到可以采用自主创新战略的程度,但是由于模仿创新战略通常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所以其技术水平也较高。

中小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首先要能够在众多领先者的技术成果中,挑选出与企业自身技术,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相匹配,并且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成果,通过分析创新者的产品市场的反馈情况,在模仿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采用模仿创新战略的中小企业还要把握住战略实施的最佳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新产品的成长期启动模仿创新战略,因为在新产品成长期的技术改进与创新空间较大,产品的市场前景较为明朗,可以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实施模仿创新战略时,要注重技术上的积累,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只有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并在模仿创新中不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 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研究开发机构, 培育善于创新的人才, 才能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上来。企业在资金,实力不断壮大,成长到一定规模时,为了形成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必然会采用自主创新战略。

3. 合作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 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创新战略。通过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合作者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摊创新风险,缩短创新时间,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合作创新中最主要的合作形式有合作开发、全面合作及共建实体。合作开发是指产学研双方乃至多方以具有法律效益的合作开发协议(或合同)形式, 集中合作各方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协作的定向研究开发, 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创新项目; 全面合作是指合作各方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共建实体是合作创新中最紧密、有效的模式, 它是指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经济联合体或科技开发联合体。

中小企业实施合作创新战略,首先应当选择在创新资源上最能体现互补性的合作者,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为保证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需要参与合作者能够预测出可能的风险,并通过合作协议的法律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权责、利益,建立必要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以保证合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严基河.现代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许继琴.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2,(5).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生。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浅析 篇4

一、企业外部政策环境

首先, 政府启动投资计划, 将部分财政资金投入有创新意向的中小企业, 使其具备前期研发资金。与此同时, 给予该类企业管理上和财务上的技术支持, 以使企业合理有效地使用现有资金, 使得企业逐渐步入技术创新发展轨道, 创造财富。之后政府回收资金投资于其他有创新意向但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如此, 形成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其次, 政府建立专门机构, 召集社会人才,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辅助服务, 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 获取适合本企业的经济信息及技术指导, 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同时, 实践中的企业可以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他相关信息反馈到该专门机构, 帮助其他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实力。

第三, 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鼓励风险投资。在这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考察, 看其是否有技术创新倾向, 技术创新的方向是否符合政策。避免使企业钻政策的漏洞, 形成对政府扶持的依赖, 避免使政策实施效果与目标偏离。在实施这一政策的同时, 要给企业一定的压力, 政府不能总是帮助企业收拾烂摊子, 有压力, 才有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

第四,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高校的研究方向, 使进行科研的老师、学生不要只拿企业来做剖析的例子, 研究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追求学术成果, 而应当想方法将分析出来的经验教训尽量用于指导企业的发展, 帮助企业避免困境或者是在企业出现困境时帮助其解决困难, 避免或降低损失, 将知识落实到实处。

二、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 中小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灵活性。中小企业在生产、采购规模上没有竞争力, 使得固定成本分摊力度小的中小企业在面对大企业的产品价格下调时, 很容易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加之没有很好的筹资来源, 经常会陷入财务困境, 经营成本的压力使得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余力去搞投资巨大的技术创新。但是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思想比较灵活, 可以在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积极鼓励大家发现创新点, 及时反映, 不用一步步复杂繁琐的策划, 节省操作时间和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员工的归属感更强, 特别是对普通员工而言。中小企业可以激励每个员工, 建立和谐的相对平等的交流环境, 有点像头脑风暴法, 一个人的观点也许起不了大作用, 但是整个企业的一大群人的诸多观点合起来的力量不可小觑。这样企业可以在无形中形成一个大型的企业内部创新团体, 这样既有利于企业节省技术创新费用, 又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 企业的应对能力也会凸显。

其次, 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实践时, 要定位好创新方向。尽量避免进行市场现有的大型企业的升级换代产品的再升级创新, 因为这样中小企业自身会承受巨大的成本和创新失败的风险, 而且很容易被拥有原产品的大型公司跟进甚至再超越, 如此一来, 中小企业的前期投入不但没有收回, 很可能是出力为别人提供思路, 得不偿失。但从总体上来讲, 这也许可以促进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中小企业应当选择细分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实践, 开拓出新的市场, 研制独具匠心的产品, 引导消费, 努力成为新市场的领导者, 创建自身品牌。

第三, 在创新过程中, 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是长期在校学习, 由于将来就业市场的经验需求,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渴望能够将书本所学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学生拥有的是知识, 缺乏实践演练, 去大型企业实习无法伸展身手, 而中小企业拥有真实的实践环节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这两方面恰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形成共赢。高校学生利用中小企业的实践环境进行真实的演练, 中小企业利用这些外部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以及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

第四,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 中小企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对创新成果进行专利申请, 避免大型企业采用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对中小企业进行规模打压, 挫伤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毕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占企业经营投入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如果被其他企业剽窃自身的研发成果, 那么前期投入的人财物就失去价值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篇5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拥有充沛的活力,与正处于改制阶段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创新更有动力。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既。我国GDP的5.既、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叽、税收的46.器以及出口总额的62 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繁荣昌盛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而这些科研机构不具备将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权力与能力,导致了大量的创新成果无法在实现其最终价值。反观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技术的限制,自主创新的能力较低,以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技术创新主要模式,对技术转移的依赖性很高。

中小企业对各类科技成果的大量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而中小企业在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的研发工作,促进了科研体制的改革。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虽然 我 国 中小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为繁荣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服装、冶金、食品等技术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局限性,导致粗放型扩张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比比皆是。技术落后、管理松散、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甚至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因素。在中小企业中大力推广技术创新,督促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降低生产能耗,走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发展道路,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在逐步加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产品技术含量的快速提高,产品的种类与功能也趋于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产业集群这一组织形式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对于产业集群来说,在这个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集群内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将直接制约着产业集群整体的技

术水平,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健康成长。因此,通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水平与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5)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更具有创新优势

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共性研究 篇6

西方国家的中小企业创新的发展是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联系的,主要代表国家为美国、日本和德国。

1、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美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小企业是美国国家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从经济规模和总量看,美国现有中小企业近2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7%,它们创造了39%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提供了2/3的新增就业岗位,雇佣了全国53%以上的劳动力,生产的出口产品种类占全国出口产品种类的96%。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中小企业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中小企业已成为美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中小企业实现的,中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比大企业高出14%。硅谷是美国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在硅谷,政府鼓励创业,鼓励创新。所以,很多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美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美国政府一般并不直接参与、介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是通过立法、政策等间接方式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转让技术的积极性,美国政府专门通过实施科技支持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上世纪80年代美国颁布了《小企业创新开发法》和《技术竞争力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给予小型科技企业更多研究开发经费资助的职责,以鼓励小企业开发新技术,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2、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日本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日本素有“企业王国”之称,而它的中小企业则堪称其“企业王国”之根本。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其中小企业以顽强的市场渗透力和灵活的经济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不仅是大企业生产的得力助手,也是技术开发、出口创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中小企业以创新为途径,通过不断创新而加强自己的实力,从而不断做大、做强,达到成为大型企业的目的。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制度。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坚持走以引进和消化欧美技术为主的模仿型“技术立国”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包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了完善的官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日本政府以制定法律和条例、理顺税制和信贷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始向注重基础研究和独创性自主技术开发的“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转变。通过颁布“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产地中小企业对策临时措施法”、“融合化法”等新法规,日本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德国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在德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它不仅为国家提供60%以上的税收,而且为社会提供近65%的就业岗位和50%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德国政界、商界、学界历来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目前德国联邦和各州提出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大约有600项之多。中小企业受到重视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工业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德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度。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业技术大国,除了德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十分重视科技进步以外,其独特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与政策倾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大型公司的层级组织结构、运作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低效率、高投入、对技术创新反应迟钝等问题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较为有效,创新要求较为迫切,创新成本较低。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反应快,转向快,冒险精神也强。在德国,2/3的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研究出来并申请注册的。德国为推动中小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专门成立联邦政府支持德国工业研究机构联合会,它包括5万家中小企业的108个科研机构组成。在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开办了对中小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或改行培训的职业教育中心,大部分经费由政府支出,有时甚至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到就近有条件的大企业去培训职工。

4、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共性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各国政府一般都会从该国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与文化背景出发,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对其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政策具有民族性。由于各国的技术创新政策是在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因此具有明显的历史相对性,必须适合各民族的不同特点。美国、日本和德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三大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政策,并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三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然后,虽然三国创新模式、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却都是符合各自国情,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颁布制定了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法律与法规,以保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如美国早在1953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美国目前有50多部专项法律构成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30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借鉴

对比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成果,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急需加大,主要在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扶持:

1、政府应利用政策和法律手段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美国、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立法起步较早,体系也比较完善,既有中小企业的基本法,也有针对不同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在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比较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当前最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其自主创新。健全的立法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我国政府应尽快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立法研究和规划,加快立法步伐,加强执法力度,并逐步加以落实。充分应用法律手段规范、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空间。

2、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实行税收优惠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应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首先应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贷担保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此外,政府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業基金、科技开发基金,鼓励风险资本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政府通过财税政策支持,也可以刺激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适当减免中小企业创新投资的税额,特别是新产品、新技术产品应给予较大的税收减免,扩大用于研究开发支出的减免税比例。对重大工业科技开发攻关项目免税或减税,对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可以实行一定期限内的低税率。第二是提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惠贷款,包括财政贴息贷款和低息贷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我国人民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当前,应大力宣传创新观念,可借鉴日本的做法,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强调集思广益、团队协作,同时鼓励个人能力的发展,鼓励对仍未得到验证的构思进行大胆尝试,并允许失败。要在全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一整套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专利入股,把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同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创新潜力。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社会资本,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时,应重视对社会资本的利用,以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建议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通过充分激励创新和各要素,从而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

1、规范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考虑,我们的政府“越位”每年直接审批和管理一大批来自企业、科研单位从自身发展要求确定的竞争性创新项目,使国家项目的技术水平不高,重复、分散;而“缺位”在于重点行业技术水平提高、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却不能自给,不得不大量引进,造成国家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研究和引导,提高公务员素质极为迫切。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引导企业、科研单位对产业的关键、共性、前瞻性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为保证政府支持的重点方向能体现国家意志,必须研究制定一系列行政条例,包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企业技术创新条例、重点项目指南等。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方面的职责,依法行政。同时,要改革管理工作,以科学、透明的招标方式和组织专家论证方式确定项目。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风险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机制

应该以公共财政为引导,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资机制,使公共财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首先,成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健全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第二,要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策,使企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达到或超过销售收入的2-3%,逐渐实现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科技投入70%以上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三,设立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银行或在现有的政策性银行中开辟技术创新专向贷款计划,建立各种专项基金,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入,引导全社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大高风险创新项目的贷款力度,并为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风险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风险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在发达国家中,尤其是美国,风险资本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重要来源。从OECD国家激励风险投资的经验来看,对投资技术创新的风险资本进行税收减免,有利于促进风险资本产业的发展。

3、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

高技术研究与开发面临着很大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除了发育风险资本市场来克服市场失灵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的研究与开发采购与政府和企业的合同。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其企业的订单有1/4来自政府,1993年美国联邦政府采购额的30%给了中小企业,达600亿美元。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凡国内中小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也应优先采购,减少进口,这样既可减少用汇,又可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了打破我国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对政府部门采购产业研究与开发、政府向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合同的严重阻碍,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指定国防和其它政府部门采购产业研究与开发、政府向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合同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尽快制定国防和其它政府部门采购产业研究与开发、政府向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合同的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招标程序,从而刺激整个经济对科技的需求,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我国高技术企业,特别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需求条件。

4、改革现行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政策

将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定位在产业研究和前竞争开发活动的技术创新阶段,同时,组建科技部、财政部、计委、经贸委、税务总局联合办公的国家技术创新补贴局,采取拨款和贷款,贴息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相结合的支持政策体系,从政府有选择的重点支持和全方位的推动两个方面激励企业创新。

采取税收减免措施,积极发育风险资本市场,以既可以扩大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融资,又可以填补政府退出产品商业化及其后阶段技术创新可能出现的融资机制缺位,为高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5、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这包括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创新促进中心等。这些设施既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也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同时也是市场失灵的领域。这种情况要求政府能够超越单个企业局部利益,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建设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6、深化产学研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金

构建有利于企业与公共科研机构和大学研究与开发合作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资源互补的优势,共同提高我国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作法为:一是加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指导,加大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的实施力度,鼓励产、学、研三方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实体,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联合攻关,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使转制的科研院所联合重点大型企业及行业科技力量,加快形成面向行业的、开放式的技术开发基地;建好一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加快高等院校科技资源与成果向企业转移,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重大科技成果共享和推广的机制;三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大型企业、银行及社会资金,设立产学研合作专向基金。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计划,积极推行公共财政,减少对单个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投资,防止不公平竞争。

7、培育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当前,重点要充分利用政府、科研院所改革的有利时机,加速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性、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好一批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同时将政府管理的部分职能向服务中心转移,增加公共财政使用的公正性。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网,加速政务公开,使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项目扩大引导范围,并接受社会监督。要加速发展和规范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研究提出适合当前实际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要确立中介组织独立的社会地位,改革现有体制,实行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使政府和中介机构各司其责,中介機构也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开展工作。国家对中介组织要有强有力的监控措施,规范其行为。

同时,要加大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促进一批具备条件的公共研究与开发机构向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型,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中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发展,充分利用公共间接支持手段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因分析 篇7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1、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层次简单, 领导层比较精干, 机制灵活, 管理效率相对较高。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往往还亲自进行技术创新, 或亲自组织和领导技术创新工作, 这样更有利于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对本企业技术能力的了解较快地作出创新决策。

2、中小企业因较少行政等级制度而有着比大企业更为宽松的管理环境。

员工与经营管理者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比较多, 相互之间能更准确地传递沟通信息, 组织效率高, 雇员承诺度高,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3、中小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 R&D工作能在各

部门展开, 灵活性增加, 整体参与意识强, 能使市场信息及时地向技术人员流动。

4、中小企业少旧组织文化的束缚, 对新颖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易于接受创新。

5、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特殊优势。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有利于一些掌握着高新技术的大学生以及来自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创办知识密集型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劣势

1、经济实力弱。

中小企业从单个企业来看与大型企业相比, 固定资产要小得多, 设备及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 资金贫乏而且其很难通过市场融资, 在技术创新上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2、缺乏人才且利用不足。

中小企业相比起大企业而言对人才的吸引力要弱, 因而缺少适合的技术人才。而且在人力资源运用上, 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造成人才外流或影响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信息资源缺乏。

大型企业一般是行业技术集散地, 技术来源广泛, 信息费用较低, 而中小企业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

4、承担更大的技术创新风险弱。

中小企业由于资源缺乏,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往往只能进行单一技术的开发活动, 不能依靠替代研究相互补充, 降低风险, 因而往往要承担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实现风险、人才风险、市场不确定风险等。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内部因素分析

1、企业组织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始于人们思想观念的突破。人的活动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始终。因此, 组织因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影响因素。而组织因素又集中表现为企业成员素质、企业内部组织状态、信息系统和决策四个因素。

(1) 企业成员素质: (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 其下属管理者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企业家自身创新意识和领导是否参与、支持创新对技术创新成功与否具有很大影响。 (2) 工程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的素质状态也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知识更新速度、对新技术的捕捉速度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是技术人员素质的主要标志, 它对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营销人员是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机会的发现者, 其素质直接决定企业同市场与用户的密切关系, 以及创新活动最终实现情况。 (3) 技术工人, 特别是一线工人素质对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实施和新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行有直接影响。只有当一线工人普遍具有较高技术素质, 才能保证按照新生产系统的技术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 并获得技术创新的最大整体效率。

(2) 企业内部组织状态。技术创新对企业内部组织特性具有多维的统一要求。而企业组织结构特性主要从三对范畴上表现出来:即规范与非规范:统一与分散;稳定与灵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良好的组织内部状态对创新具有潜在的影响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建立在组织成员相互理解支持基础上的温暖和谐气氛;能够充分发挥个人创新积极性的平等竞争气氛。

(3) 信息系统。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 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间竞争集中表现为技术创新竞争, 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4) 决策。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由领导层最终决策, 但影响领导层作出最终决策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从整体上决定了一定时期内企业在技术上的基本选择, 以及为制订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二是企业创新决策机制, 从组织学上看, 创新决策机制与不同组织结构特征间有强相关性。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以人为核心的组织因素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因素。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动, 最根本的是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环境, 提高人的素质, 同时在掌握充分信息量的基础上形成合理创新决策。

2、企业技术因素。

技术创新是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创新的过程就是技术变化及其实现的过程。因此, 技术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独特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

(1) 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包括物化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 其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只有拥有较强的技术综合实力, 才能使企业抓住机会, 组织实施高水平技术创新, 并赢得创新成功实现。

(2) 技术结构。企业技术创新除了依赖于较高的整体技术水平外, 还必须借助于合理的技术结构和技术力量配置, 才能使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技术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创新活动技术构成;创新活动技术力量配备。

综上所述, 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技术结构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只有充分挖掘和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能力, 通过合理的技术结构, 发挥各方面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3、企业经济因素。

技术创新本身就是经济概念, 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引起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变动, 并由此决定了企业有关经济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

(1) 经济实力。企业经济实力直接决定技术创新规模强度。而创新规模强度又对创新决策优化与实现效益并又有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实力影响主要反映在:是可供投入资源增量、可调整利用资源存量。

(2) 奖惩制度。分配与奖励是有效调动企业成员技术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创新活动有其特殊性。只有合理评价创新绩效, 以及有合理的分配与奖励制度,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成员的潜能, 最大量地进行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2策 篇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研究与开发, 攻破技术难关, 形成技术上的突破, 进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两点: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竞争国际化的当今时代, 技术进步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最新技术的运用情况。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的方法很多, 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改造,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从而发展成大企业。如“海尔”原来也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由于“海尔”领导把企业命运与技术创新紧紧相连, 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促使企业快速发展, 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也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 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与光伏发电系统。创业仅5年, 前3年规模产能翻了12倍, 产品在全球市场供不应求, 并从2003年开始盈利, 2004年盈利达1845万美元, 2005年盈利5000万美元, 2006年盈利1亿美元。奇迹是怎样发生的?他们秘密就在于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该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是一位太阳能科学博士, 拥有10多项太刚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是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公司研发中心的53人中, 近一半是来自国内外的光伏专家, 并勇于科技创新。而另一些高技术企业如“联想”、“方正”、“紫光”等也都是通过技术创新由小变大, 由极少的资金发展成为年产值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2006年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 发表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明确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国际经验显示,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美国学者曾对某阶段进入市场的635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 发现就企业规模而言, 中小企业创新数量多于大企业2.5倍, 创新产品市场速度快27%, 大量高新技术项目也出自中小企业。美国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日本企业技术创新的情况, 也大致如此。为什么中小企业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呢?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大都技术落后, 设备陈旧, 面临的竞争压力大, 因此, 创新的动力也大。同时其组织结构灵活富有弹性, 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也明显优于大企业。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成果展览会上, 发改委官员称:中国75%以上的自主创新产品都是中小企业发明的;八成以上的专利也出自中小企业。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小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作用。没有数千多万家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技术落后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大型企业大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 人才较多, 资金较雄厚, 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较强。相比之下,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集中表现在以下四大障碍:

资金实力薄弱, 资信等级低, 融资能力差。中小企业资金少, 融资难, 往往不愿意或舍不得为技术创新投入必要的经费。我国银行贷款往大企业倾斜, 中小企业即使能贷到款, 也难找到担保, 资产抵押评估费用也高得难以承受;吸引外资的难度大, 缺少直接融资的渠道。因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有关部门统计, 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1%, 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10%~20%相差甚远, 也比我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低得多。

人员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中小企业由于工资低, 福利待遇差等无法与大企业相比, 对人才的吸引力弱,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 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不足, 且流失严重,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获取信息的渠道少, 不及时。企业要搞好技术创新, 必须占有大量最新的、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 以便及时做出决策。技术创新的成果并不都是本企业自己研究的成果, 约有90%的内容是可以从各种信息途径获得的。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少, 甚至根本就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 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滞后, 企业领导难以做出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的创新决策。

部分企业领导缺乏危机感, 创新意识淡薄。企业领导是企业创新思维的倡导者, 是创新战略的制定者和推行者。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领导重生产、轻技术、轻管理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有的企业只顾眼前, 没有长远发展战略;有些企业仍在走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的路子。企业领导由于安于现状, 缺乏危机感, 自然就缺乏创新意识, 缺乏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 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好的创新实践和成效。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2策

加强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建议有关部门通过举办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讨班、编发宣传资料等形式, 使企业领导深刻领会胡锦涛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让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 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中小企业做强做大的有力保证。激发企业领导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积极行动起来, 带领全厂职工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氛围, 培养全体职工的创新意识, 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大家都能宽容创新失败, 不要讽刺打击, 而要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 使之百折不挠。

增加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据调查, 我国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 (R&D) 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R&D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 企业才有竞争力, 占2%仅能维持, 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哪怕是节约办公费、招待费、广告费或贷款, 也要尽力增加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 并保证专款专用, 且用在刀刃上。

政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建议国家尽早制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 并依此制定中小企业创新科研计划, 鼓励中小企业挖掘自身技术潜力。重庆市为了鼓励技术创新, 将允许高科技项目的科技团队拥50%的股权, 还将在今年内筹集10亿元风险投资。为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来源问题, 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准备金制度, 由政府财政拨付垫底资金, 银行提供优惠利率的贷款, 建立贷款担保机构, 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投资公司, 对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中小企业实行优惠利率。建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 开辟中小企业科技市场, 中介专利交易,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四新”应用。政府动员高等院校、各种社会团体以函授、培训、代培、专业指导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培养急需的创新人才。

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没有企业创新体系的支持, 只有企业技术部门的人员参与的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应是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承担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创新目标和技术选择等任务。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很大, 成功率相当低, 为解除员工创新的思想顾虑, 需要企业内部有风险免责的机制, 以便对员工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

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科技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独立的科技研发, 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阶段。研发时间长, 费用很高, 风险大, 但能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一般由国家和大型企业完成, 中小企业—般无力承担。集成创新是把多种相关技术有机地组合起来, 构成一种新技术、新产品, 它能共享研发成果, 加快研发速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可节省资金, 缩短研发时间, 降低风险程度。科技发展的规律证明, 创新从来都是“模仿”加“创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最适合本身的实际情况。例如韩国三星公司和LG公司都采用购买先进技术、产品外观设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要选择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很多, 中小企业应选择与本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技术创新。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一种长期的、独有的核心技术, 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力量。企业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技术项目选择和创新,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要重视主导产品的设计创新。设计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设计决定产品近90%的成本。国外资料表明, 每投入1美元的工业设计, 可得到1000~1500美元的产出。否则, 会收益甚微, 并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企业要善于总结提高, 不断进取和持续创新。事实表明, 单靠一项或几项创新并不足以使企业持续发展。如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等由于缺乏持续的创新, 最终没有保住昔日的辉煌或被市场淘汰。

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提高竞争力, 最终要落实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来。所谓创新人才是指拥有创新灵感、独特经验和技能, 致力于创新的人员。没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我们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成功。因此, 企业要积极地培养人才, 广泛地选拔人才, 合理地使用人才, 科学地管理人才, 充分发挥各种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对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要不惜重金引进。瑞贝卡是一家世界第一的发制品专业公司, “瑞贝卡”牌假发有五大系列2000种产品, 畅销北美、西欧、非洲和亚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瑞贝卡原来是河南许昌的一家小毛发厂, 由于创业者有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 重视科技创新,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了河南省发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拥有200多人的产品研发队伍。不仅有硕士生、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还有院士研究基地。数年来, 完成国家和省科研项目18项, 申报专利49项。其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得到很大提高, 瑞贝卡在全球发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2006年前8个月出口创汇突破了1亿美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4亿美元。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拥有资深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有较雄厚的科研经费, 有仪器、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实验室, 有技术情报室和经济情报室, 有专业人员搜集整理各种渠道和网络获得的信息等优势。企业有技术精良的生产人员, 有现成的厂房、设备, 有广阔的销售渠道等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 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全面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郑州沃特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在创业初期, 仅有6个人, 都是省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后来发展到12个人。他们积极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采取“不为我有, 但为我用”的方式, 聘任数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技术顾问, 还聘任一批兼职科研人员。这种借梯登高、引智创新的举措, 使该公司在短短4年里, 创造出国内领先的产品——水质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和“应急检测箱”KBC系列产品。目前沃特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权58项, 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项, 专利应用率达100%。被媒体和专家称为自主创新的“小巨人”。

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内部产权制度指即允许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研究开发有功人员占有企业的一定产权。长期以来, 我们不承认共有产权, 否认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超额贡献, 员工的发明完全归单位所有。这样做, 就抑制了广人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我们应该承认共有产权存在的客观性, 合理地分配共有产权, 给企业经营者和研究开发者一定的股权。让他们与企业长期共担风险, 更加激励企业经营者、研发人员和广大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有:经营信息系统 (MIS) , 向各阶层的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信息的系统;科学技术信息 (情报) 系统 (IST) , 对必要的科学技术信息进行计算机检索, 随时提供系统的信息检索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立项和研发都离不开经营信息和科技信息。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条件, 建立信息管理机构, 或派专人负责管理信息工作, 及时为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既可以利用专利终止 (指专利权在有效期限届满或在届满前失去法律效力, 不再受法律保护) , 免费使用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 又可以避免重复研发, 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财力物力。

运用知识产权法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过去不少企业专利意识薄弱, 专利申请保护力度不够, 企业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不能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被剽窃的现象时有发生, 既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性, 又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今后技术创新一旦成功, 就要及时申请专利, 依靠法律禁止别人随意模仿, 以免这一优势很快丧失。中小企业有了专利权, 不仅可以自己优先生产, 出售新产品, 还可以转让专利或用专利技术入股, 取得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专利使用费。转让专利技术比卖产品经济效益好得多。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篇9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1999年8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 对技术创新给出了科学的规定:“技术创新, 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这个规定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1) 动力机制。中小企业管理结构简单, 经营者创新意识强;企业组织灵活, 管理层精干, 企业家的意图能得到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利益直接挂钩, 激励机制较强;企业为争取生存空间而致力于产品创新, 重视新产品的个性, 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创新, 以新观念、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来拓宽市场;企业的自我激励机制, 使其内部成本大为降低, 有利于克服自身规模和财力方面的弱势, 主动创新。

(2) 创新能力。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具有满足特定的细分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规模小, 研究开发人员和生产销售人员能较好沟通, 对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能够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抓住技术开发的最佳时机;研究开发更具针对性, 能够调动其所有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3) 环境因素。中小企业具有宽松自由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 其灵活简便的作风有利于技术创新;容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1) 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缺乏、人员素质低等的影响, 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比较落后。

(2) 经营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能力, 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比较严重。

(3) 技术人才缺乏。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弱, 职工文化素质偏低, 技术人才缺乏。

(4) 整体实力弱。中小企业产品合格率低, 产销率低, 产品容易积压, 经济效益较低, 整体实力弱。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

从技术形成与发展方面分析, 中小企业在科技由外生化 (购买、委托开发等) 向内生化 (自主开发) 演变过程中, 技术生成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简单加工型。

这种技术是已被众人所掌握和接受、比较简单的通用技术, 要求不高, 在熟练掌握之后, 对工艺和设备只需加以简单改进, 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

2. 技术托管型。中小企业依靠外来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力量, 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维持企业正常发展。

3. 市场购买型。

中小企业向外购买机器设备或引进技术人才或购买专用技术。对购进的设备或技术, 企业内部有能力消化吸收的, 则使外来技术内生化;不能消化吸收的, 就只能聘请外来技术人员加以指导或操作。

4. 委托开发型。

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委托外部科研机构开发技术。这种技术相应的产品科技含量较高, 技术与贸易结合紧密, 但组织结构松散。

5. 合作开发型。

中小企业采取内外技术力量结合的方式, 合作研制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这种类型有利于充分利用外部技术, 提高企业内部技术力量, 技术内生化容易, 能够迅速运用到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目标决策战略、技术获得战略、技术应用战略的有效整合。

1. 目标决策战略。

目标决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决定性作用, 关系着技术创新的全局。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决策过程包括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技术获取的方式、技术创新的领域、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等重大问题。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正确的目标决策战略正日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

2. 技术获取战略。

获取先进的技术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获取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创造出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等创新成果;二是企业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等部门合作开发;三是企业通过信息的收集、传导, 引进其他企业的先进成果并加以消化和利用。技术引进中要注重引进适用技术, 重视消化、吸收、创新, 重视智力引进。企业获取技术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手段, 企业对于供求状况、技术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等情报是否灵通, 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

3. 技术应用战略。

技术应用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 企业创新技术应用于创新领域并最终生成创新成果。企业应当尽量选择资本品而不是消费品领域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使用这种资本品部门的整体技术水平, 实现企业长远经营目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篇10

(一) 技术创新是保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前提

“二战”至今60多年来世界众多国家成功中小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就必须保持鲜明的经营特色和领先的技术优势。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就必须依托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只有不断保持鲜明的经营特色, 才能在平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 才能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才能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同时, 中小企业必须拥有在某一方面相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准确地说, 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不一定需要形成多么完备的系统, 或具有在某个领域范围内的绝对优势, 但是, 针对某一产品或该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形成独到的技术优势, 恰恰是中小企业能够做到且经过努力能够做好的。

(二)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根据对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走向兴盛的中小企业无一不与技术创新行为紧密相连, 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相反, 走向衰败的中小企业, 在对其失败成因进行跟踪分析后发现, 忽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其致命的原因。从现实条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 不仅是国内市场上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 而且还伴随“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导致的国外同行业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竞争。这种竞争已由过去精良的机器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转为企业间知识和技术的较量。能否拥有创新智慧和理念已成为决定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迫切和关键的要素。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不间断地培育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成功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关键措施

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变化节奏超乎想象地加快。过去在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强调的单纯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与进步的思想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当今条件下的竞争所呈现出来的, 往往是速度和质量相互影响下的结果, 即不单纯是“大鱼吃小鱼”, 而是“快鱼吃慢鱼”。哪个企业的发展思维与理念滞后, 哪个企业的创新行为欠缺, 哪个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在平时的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中, 依靠技术创新, 形成较强的能力水平, 在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努力方向, 快速应变。否则, 就可能在困境和艰难中破产解体。

(四)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沿海地区成功中小企业的实践分析, 单纯从某一方面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或办法,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根本的对策是紧紧抓住技术创新这一法宝, 根据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形成相应的技术能力保障机制。如果说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中小企业获得了生机, 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过程中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强化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直接动力, 也是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依靠技术创新, 加大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研发力度,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2004年一2009年间,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与国外同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比, 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据国家有关部委的统计资料分析, 国内中小企业中仅有33.39%的企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18.7%的企业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创新设想或方案, 仅有5.37%的企业不仅有方案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而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家的中小企业中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的分别占国内中小企业总数的49.95%、43.68%、38.37%, 提出较适宜构想且收到一定成效的分别占国内中小企业总数的29.05%、26.47%、22.12%。分析国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观念意识陈旧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形成了一种依赖性, 一直没有从思想上把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生存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处于传统的民族工业范畴, 总是幻想着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指导下得到一些实惠或方便, 没有下苦功夫、下真功夫, 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 因而, 在我国“入世”八年后全面开放的国内市场竞争中显得先天不足。同时,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只停留在目前经济效益的谋划上, 单纯追求岗位任期内的目标和业绩, 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 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整体谋划与安排, 没有形成系统的机制, 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

(二) 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不足

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尚未从战略定位的高度进行分析, 只是把创新同企业的科研成果等同起来, 认为只要有围绕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 就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围绕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 有些能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组成部分, 有的却不能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高度所形成的创新研发机制与行为, 包括企业核心技术创新、非核心技术创新两方面的内容。

(三) 科技投入力度不够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 研发投入低于l%的企业, 通常难以生存, 低于3%的企业, 就失去了竞争力。而我国相当一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均维持在3%左右, 有的企业比这一数值还要低一些。这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众多中小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造的直接原因。

(四) 技术创新机制欠缺

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之所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 仅仅把企业的技术创新视为一种权宜之计。这表现在: (1)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企业之间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的差距很大, 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开发地区明显滞后; (2) 各区域范围内的企业中,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中小企业比重依然偏低, 均未达到测试研究范围内企业总数的30%。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

(一) 培育技术创新理念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中小企业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 形成立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理念、意识和思路, 这是统领其他途径和对策的根本前提。首先, 中小企业要想取得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 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 尽量回避国内大企业、大公司共同关注的热点项目, 选择他们忽略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 这样就易于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 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要选择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其次, 加强同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合,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积极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 根据自身产品生产加工的特点, 甘为大厂名牌产品当“配角”, 在同步发展中找准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第三, 积极拓展创新思维, 对于那些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关的信息与线索, 我们也可以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加以分析, 从而拓宽创新的思路。中小企业能否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率先突破理念的障碍或制约, 对技术创新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明确技术创新定位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相对不足等方面的弱点, 因而在与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中显得先天不足。为了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式, 明确技术创新定位, 这是使其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

(三) 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没有一套完备系统的机制给予保障, 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 需要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支持系统。

(四) 构建外部创新服务体系

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 可以概括出服务体系应该包含的主要服务内容。在技术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人才开发服务;在技术创新的获取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在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组织、管理阶段需要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在技术创新的效果展示阶段。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市场开拓服务, 而信息服务贯穿整个技术创新阶段的始终。

1. 人才开发服务

加快人才开发和培养, 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建立人才开发系统, 为中小企业引进、培养、开发人才创造条件, 这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才开发服务主要包括引导就业观念转变、专业培训服务、人才引进服务。首先。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就业观念和技术创新观念的变化;其次, 行政服务机构可与高等院校联合创办中小企业学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现有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 编写专门教材, 开展专业培训, 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和开发的专业基地;再次, 充分发挥中介等商业服务机构的作用, 以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为主, 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2. 技术支持服务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装备、研究手段不足的困难建立技术支持系统, 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 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与产品技术含量, 这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服务、技术资助和技术培训服务。首先, 制定专门的法律和计划, 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其次, 对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实施政策倾斜, 同时, 鼓励一些科技服务和管理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

3. 信息服务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及时得到大量信息, 包括法律、政策、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建立咨询信息系统, 通过多种途径, 采用发布、咨询、代理、网络等方式逐步拓展服务, 这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 由行政服务机构组织, 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聘请若干名热心企业发展、熟知政策规定的人员为辅导员, 组成中小企业辅导团, 为中小企业的设立、发展和调整提供免费的专项政策咨询服务。同时,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信息网, 面向社会开放, 免费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基本信息服务;其次, 行政服务机构与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组织建立同定协作关系, 无偿或低价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法律咨询、代理及专项服务等法律援助;第三, 以企业家协会为主, 聘请退休厂长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及高校管理学学者, 组成管理专家顾问团, 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理方法、组织设计、制度建设、质量认证、财务分析、统计技术等方面的诊断、咨询和辅导;第四, 为经过筛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特别是科技型小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条件和一条龙的服务。

4. 资金融通服务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难题。建立资金融通服务系统, 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获得资金的能力, 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该服务主要包括政策性融资服务、直接融资服务和间接融资服务。首先, 建立政府系统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或委托现有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这类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执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保证贷款的专项使用, 真正体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其次, 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相结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最后, 进一步健全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房地产二级市场、闲置设备调剂市场.组建专利、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交易中心。对中小企业的产权转让、土地出让以及厂房、设备、技术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交易、变现提供协助和中介服务。

5. 市场开拓服务

建立市场拓展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制订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 这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销售服务、联点销售服务、营销顾问服务、营销活动服务。首先, 依靠中心城市信息中心、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地区分部等单位, 形成内外贯通的网络系统, 为中小企业进行产品推介;其次, 行政服务机构组织有关专家、退休经理, 为中小企业提高营销水平提供顾问服务, 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营销、广告公关策划、推广现代营销思想和方法等;第三, 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编印、制作中小企业产品目录、光盘、画册,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散发、推介, 提供多种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货会和国内外市场考察的信息, 并组织中小企业参加, 指导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订单, 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招标。□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育技术创新理念;二是明确技术创新定位;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四是构建外部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淑真.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淮北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机无限[J].安徽科技, 2006, 9.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篇11

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源及机制保证而难以开展。概括起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障碍。根据有关调查,7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大瓶颈是缺乏资金且融资非常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利的融资体制,其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政府项目的资助,主要依靠市场融资。融资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总体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难以获得贷款担保,或是从银行得到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所需贷款数额小、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出于盈利角度考虑,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故意提高门槛,额外设置障碍。

二是人才障碍。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科技力量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从而无法承担自主创新,甚至技术转移的任务。

三是风险障碍。技术创新过程必然伴随相应的风险,如资金风险,新技术和产品试验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成本将给企业造成一定负担;市场风险,中小企业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

中小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都愿意引进100%成功率的成熟技术成果与产品项目,对成功率不高的则不愿介入。由于缺乏自主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市场追随者和落伍者的地位,一味模仿,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难免遭到淘汰。

四是信息障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严重缺乏。主要问题在于技术市场不发达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目前存在的信息服务机构数量少,专业水平较低,功能单一,彼此的协同程度较差,使得企业缺乏必要的和正规的信息渠道,无法获取可用信息。这样一方面科研机构与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闲置;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又苦于没有科研成果可利用,不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五是法律、政策环境障碍。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现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帮助。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密不可分。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确定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

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议:

第一,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授权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逐渐形成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通过社会入股、会员企业交纳风险保证金等形式筹集担保资金;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贷款的额度,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尤其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本经营服务。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和机制的发展,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

第二,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中小企业互助和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加大知识资本投资入股的确认比例,形成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之中。

第三,加强与外部力量合作,降低企业风险。可以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或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内容和形式,利用双方优势,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间也应加强合作。还可采取以产业或区域联合的集群模式获得“创新资源”优势,进行协作创新,既不会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大企业具有的创新资源优势。

第四,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技术信息、技术合作、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建立普遍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计划,提倡科技服务和管理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扶持一批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及各类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建立全国和区域性技术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沟通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联系,使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

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政府还应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如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有组织地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地区性技术创新中心及技术协作作业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必定会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篇12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措施。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它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 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家,中小企业797家),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 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和市场信息不足。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有:1)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2)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3)工艺创新。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

企业的组织制度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原因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面临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

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

2)中间试验机构建设缓慢,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中试机构建设、人才培养、设备配备、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科技服务保障等建设步伐缓慢,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结果致使作为成果转化之核心机制的中间试验活动发展缓慢,仍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落后技术、传统技术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淘汰和限制技术。

技术水平低,直接造成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环境。

4)适用技术少,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更少。

在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属于适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和高技术所占比例甚小。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一些中小企业基本上仍属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6)

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风险已经成为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4.1 技术创新风险的特点

1)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

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

4.2 技术创新风险的对策

充分利用信息是防范或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制订风险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小;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不仅在技术开发阶段,而且在样品研制、商品化和进入市场等阶段,获取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

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2)加强市场研究。

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3)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

4)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

5)加强市场营销。

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制订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完善新产品,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武器。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介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对策,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工艺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视频图像清晰化下一篇:排水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