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2024-08-05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共7篇)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篇1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 随着我军审计事业的深入开展, 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审计质量日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 当前审计工作所暴露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归根结底都与审计质量不高有直接关系。应建立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军队审计质量建设, 进一步增强审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意识, 规范审计行为, 降低审计风险, 促进我军审计事业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1. 准确把握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

(1) 军队审计质量。一般来讲, 军队审计质量是指军队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从广义上讲, 军队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 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从狭义上讲, 军队审计质量是指审计项目质量, 它是审计质量管理要求作用于单个审计项目的具体化表现。值得注意的是, 军队审计质量不是一个固定概念, 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概念, 随着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军事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2) 军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军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管理学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结合军队审计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 军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是指军队各级审计机关以保证审计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以审计工作全过程为对象, 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档案归集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面性、规范性、有效性。

(3)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军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系统特性, 要求对影响审计质量的每个要素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 才能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因此, 可以将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定义为:为了达到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 所采取的一系列保证措施体系, 包括审计环境保证体系、审计组织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人力资源保证体系和技术保证体系。如下图所示, 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作用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目的是提高审计质量;而审计质量内在特征 (真实性、合法性等) 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及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具体规范与要求。

2.充分认清加强军队审计质量建设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我军审计工作的质量。涉及审计质量高低的因素很多, 包括审计环境、审计组织、审计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方法手段等。加强军队审计质量建设, 就要围绕改善审计环境、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和创新方法手段等方面来进行。因此, 审计质量建设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提高我军审计工作的质量。

(2) 有利于提高我军审计机关的内在形象。新时期, 我军审计工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开拓创新。但是, 由于受到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审计方法和手段以及编制体制的限制, 审计工作仍无法有效满足新时期我军发展建设的需要。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我军审计质量还不够高, 管理不够科学。因此, 只有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才能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才能提高军队各级、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 进而有效改善和提高审计机关的内在形象, 提升审计的权威性。

(3) 有利于杜绝我军审计人员的循私行为。军队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审计监督, 维护军队财经秩序, 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促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然而, 目前我军审计工作整体质量还不够高, 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 军队审计与其他军事财经管理活动一样, 都是在军内和军外两大背景下展开的, 难免受到军内外各个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 军队审计又不同于其他军事财经管理活动, 审计人员的徇私枉法行为对军队乃至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虽然我军制定了相关财经违法处罚措施, 但仍然属于事后措施, 治标不治本。而加强审计质量建设,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 降低审计风险, 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审计人员财经违法行为的发生。

(4) 是新形势下我军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随着形势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各级党委首长越来越重视发挥审计监督在军事经济管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方面, 审计监督领域不断拓宽, 审计任务越来越重;而另一方面, 受审计信息公开和人们法制意识增强的影响, 党委首长和被审计对象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一个审计环节如果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审计的整体形象和权威, 提高审计质量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我军审计工作全面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也是新时期我军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队审计质量建设环境分析

1. 有利环境

(1) 实施“十一五规划”以来, 军队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军审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审计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审计的职责与功能不断强化, 审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审计方法手段越发科学。财经管理审计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加强, 取得新的进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臻成熟, 结果运用进一步深化;经济效益审计得到了加强, 将为军队审计发展开创新的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为军队审计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人力资源保证以及技术保证。

(2) “十二五”时期, 军队审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主线。军队审计发展建设“十二五”计划, 为军队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审计监督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审计工作, 又将工程绩效审计、信息化建设等作为重要试点内容, 将全面揭开审计发展建设新篇章。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 军队审计工作必须服务大局, 不断加强审计质量建设, 把提高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积极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2. 制约因素

(1) 审计工作环境不够理想, 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军队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环境。然而, 我军审计工作所处的环境并不理想,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首先, 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的审计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军队审计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 从内部环境来看, 审计法规相对于军事经济活动的滞后性, 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主体趋利性, 以及对审计工作的歪曲认识, 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2) 审计组织建设不完善, 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实现。审计组织建设包括审计机关的内部控制、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及人员任用等。审计组织建设是否科学、完善, 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观念和积极性, 从而对审计行为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 军队审计组织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首先, 审计独立性不强, 导致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审计部门作为单位后勤部门的一部分, 在诸多方面受其领导, 很难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其次, 编制体制不健全, 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目前, 大单位审计机关人员编制不足, 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而某些中小单位没有编制审计机构或者只编织一名审计人员, 人少事多的矛盾尤为突出。还有些单位的审计机构编制等级不明确, 造成与干部、纪检、司法机构不对等, 履行职责难度大。此外, 军队审计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不足, 造成审计人才流失现象普遍。

(3) 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 对审计质量建设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完善审计制度, 加强计划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首要环节, 也是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军队审计法规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 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 主要表现为, 一是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造成依法审计不严格, 使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产生制度性漏洞。二是对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彻底, 弱化了法规制度的约束性,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4) 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的高低, 归根结底还是由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的。审计人员素质一般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两方面。其中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所必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以及专业判断力。职业道德水平则反映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依法办事。当前, 军队审计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审计宽度不断扩大, 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都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军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审计质量的要求。

(5) 审计方法、手段技术含量不高, 制约了审计效率的提高。第一, 我军审计软件的性能还不能有效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审计工作依然以手工操作为主, 这大大制约了审计效率的提高。第二, 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不够熟练或者不科学, 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欠缺, 审计创新不够。第三, 随着网络技术在军队系统的应用, 军队审计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如何有效实施网络审计, 还在探讨之中。

建立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推进军队审计质量建设全面科学发展

军队审计质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用系统管理理论分析军队审计质量建设问题, 把军队审计质量建设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 有利于科学、全面地把握军队审计质量建设的内涵。建立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 能够有效确保审计质量。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大系统, 它是由环境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人力资源保证体系和技术保证体系五个子系统构成, 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贯穿于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二是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审计质量保证体系设计科学合理, 运行顺畅, 能够真正起到增进效率, 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三是可行性原则。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不能脱离审计环境, 也就是说它所包含五个子系统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军队实际情况, 着眼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

1.领导垂范、全员参与, 建立审计质量环境保证体系

军队审计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审计质量环境保证体系, 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 其功能是为审计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一是要做到领导垂范。审计部门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决心, 决定了其他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审计工作的受重视程度, 往往和领导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 审计部门领导必须率先垂范, 站在部队管理看审计, 增强宏观全局意识, 实事求是, 带头树立“质量第一, 从我做起”的观念。二是要做到全员参与。审计质量建设离不开全体审计人员的参与, 只有每一名审计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全体齐抓共管, 才能做好审计质量控制。三是要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审计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审计法规, 扩大审计影响。要让单位全体人员, 特别是党委和首长在了解审计、认识审计的基础上, 进而重视审计、支持审计, 为审计质量建设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2. 系统设计、科学谋划, 建立审计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审计质量组织保证体系涉及审计机构编成、员额配置、资源优化、组织机制、队伍生成、培育塑造、专业资质、岗位设置、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各级审计部门尤其是高层审计机关, 必须抓住军队中长期建设改革的发展机遇, 以积极的姿态对审计组织进行系统设计、科学谋划。

(1) 科学构建运行机制, 改变审计管辖关系, 按建制、后勤、联勤多重关系设定的交叉重叠状况, 建立按建制简捷单一的审计管理关系, 使机构编制跟着任务走, 管辖体制跟着军政管理走, 保证各级审计部门在系统整体中有序地全面履行监督职权, 保证审计工作在党委首长统一领导下有效地发挥功效作用, 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效率性和系统性。

(2) 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 充分考虑军事经济监督管理的任务牵引, 对审计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合理增加审计人员编制, 适当增加技术岗位编制, 建立岗位激励机制, 满足审计工作由完成当前一般任务, 向适应多样化复杂化任务需要发展的需要。

3.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建立审计质量制度保证体系

审计制度是审计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各项行为准则。建立审计质量制度保证体系, 是保证审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应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法规, 从法规制度上科学解决各级职责分工、工作任务内容、常态任务定额、工作标准要求、审计程序规范等问题, 使审计力量在完善的法规制度基础上科学地组织起来, 真正做到以法治审、依法施审, 并且能够彻底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制度保证体系, 应当着眼于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全过程, 对审计项目质量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审计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制度、审前调查制度、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制度、审计承诺制度、审计回避制度等;审计实施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审核制度、审计日记规范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审计报告阶段, 主要包括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奖惩制度等。随着军队审计理念的进步以及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提高, 审计制度应当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确保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4.“以人为本”, 提高素质, 建立审计质量人力资源保证体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同理, 审计人员是军队审计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军队审计质量最直接的保证, 也是我军审计部门最为宝贵的资源。建立审计质量人力资源保证体系, 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 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具有预算、装备、工程等专业审计资质和精通信息技术多重性复合型知识结构队伍, 精专业、会稽查、真敬业的监督骨干队伍, 能运筹、善谋划、会管理的审计领导队伍。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结合军队审计工作实际情况, 应从三个方面建立审计质量人力资源保证体系。

(1) 抓源头, 要积极解决审计队伍来源与知识结构性屏障。依托军队财经、工程、装备院校培训审计人员, 同时也可建立相对稳定的引进机制, 从地方审计院校、财经院校、工程院校引进财经、装备、工程等多专业审计人才, 形成审计系统人才稳定来源的长效机制。

(2) 增能力, 提升应对复杂情况、解决棘手问题和驾驭工作局面的本领。通过在职培训、实践提高、任职资质考核和激励机制, 提升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努力造就一批高、精、尖骨干人才, 实现审计人才由传统经验型向智能科技型转变, 适应多样化经济活动监督形势要求。

(3) 强素质, 建设思想作风过硬的审计团队。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锻造人, 切实增强审计人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奉献意识, 切实把军队审计人员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现代审计的贡献力上来。确立立党为公的好思想, 塑造求真务实的好品格, 树立清正廉洁的好形象, 保持开拓进取的新风貌。

5. 增加投入、创新手段, 建立审计质量技术保证体系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审计效率不断提高, 审计范围也随之扩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在军队审计质量建设中,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军队审计部门应当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增加投入、创新手段, 建立与国情、军情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技术保证体系,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审计新型工作模式, 审计能力由完成一般任务向完成复杂性、多样化任务转变。

军队审计质量技术保证体系, 是军队各级审计机关整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项目管理、网络通讯和审计信息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而形成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和工作模式的总称。它由有形的军队审计机构、人员、硬件和无形的程序、数据等构成。建立军队审计质量技术保证体系, 应做好几项工作:

(1) 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大好时机, 充分利用军事、后勤、装备信息化平台, 加大审计信息技术和现代审计手段的开发研究投入, 逐步完善审计业务处理网络, 规范审计业务管理流程, 建立审计数据中心, 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快速获取、准确传输、高效处理和实时跟踪, 加快审计业务处理速度。

(2) 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新技术、新方法和重点、难点研究, 创建审计新的方式手段、新型工作模式, 实现审计效能的跃升。

(3)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使其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类软件, 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规范审计行为, 明确审计责任, 确保审计质量技术保证体系规范有序。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篇2

审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要按照“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程序,积极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新时期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一是质量指挥体系。是整个体系中的决策机构,以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各位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由综合、法规、人事和监察等职能部门构成,发挥着指导、控制、协调、提请的功能。主要任务:制定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的长远和近期质量目标、各项质量控制规则、实施细则并组织与落实,监控工作计划、总结,及时处理审计工作中的质量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等机关协助,确保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二是质量组织体系。是整个体系中的执行机构,以行政首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综合、法规部门牵头,项目审计组长、所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主要任务:通过一定程序对各业务部门的审计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具体组织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活动,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以及综合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纳入监控范围,对于党政领导交办的重要项目,实施全方位跟踪,及时掌握动态。

三是标准规范体系。是整个体系中执行质量标准和规范的提供者,由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综合、法规等专业部门制定落实。主要任务:根据审计署6号令和相关审计准则,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一是制定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即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设定审计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审计人员的组织分工、审计复核、审计执法检查、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该标准和规范必须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二是制定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即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材料、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四是信息收集反馈体系。该体系主要通过各层面(局领导层、监督层、质量监控层、项目审计组、行风评议、政风评议、政务公开反馈等),采取督察、座谈、会议、问卷调查等多渠道多形式来实现信息收集和反馈。质量监控系统将收集的信息,按不同性质、类别、对象进行分类,分析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以便采取措施,加强控制。为此,在审计项目安排上既要考虑监督面,又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本着“全局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努力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的建设性作用。

五是项目评价体系。立项是审计工作开始的源头,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项目评价要从源头开始,质量监控要与之同步。为此,建立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应摆上重要位置,可以从每年6月起,由综合管理部门开展次年计划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工作,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走访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业务科室和县区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同年10月底前,提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或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资料,为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充实的基础信息支持。同时,进一步改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提高审计成果转化的层次,要加强专项审计调查,从机制、体制上进行分析,力争形成有价值的专报,在宏观层面上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样板示范,有重点地选择部分不同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日记等业务范本,以点带面,广泛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力争促进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六是审计整改体系。是整个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以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审计项目科室负责人或项目组长为直接责任人,综合、法规部门为协调部门,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包括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责任人的责任和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和处理的原因和责任;准备采取的主要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限。其次要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公安、监察、财政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协助 审计机关 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联手落实审计整改。第三要建立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和其他有人事任免权、奖惩考核权等部门,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考察任用干部和考核部门年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有关部门应依据审计机关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要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项目的主办部门应组织专人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 3 个月内进行审计跟踪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落实。第五要实行审计整改公告制度。审计机关要逐步公告审计整改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单位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对整改成果比较好的,予以肯定和表彰。

七是奖惩处理体系。根据岗位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研究制订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情况的考核,对表现突出或有特殊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质量状态差,不思进取,长期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给予惩戒,甚至调离岗位;对玩忽职守,以审谋私要进行责任追究。以此激发审计人员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平等竞争机制。开展“岗位创优竞赛”和“优秀审计组长”和“优秀审计能手”评比等活动,又要立足于自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掀起岗位创优活动热潮。

三、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措施

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是树立依法审计、科学审计理念的关键所在。审计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审计项目,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强化审计主体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审计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只有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整体推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是实施审计质量监控的主体。为此,必须加强学习、率先垂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进一步增强其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夯实审计质量制度基础。要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引导审计干部适应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审计质量理论创新研究,探索和尝试新的审计理念、方式、方法等,特别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现代科技、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加强以审计质量为主题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审计项目质量电子化控制制度、审计项目现场工作量核定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公告制度、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质量考评制度等。依据实际,健全审计项目监督管理制度,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协调并及时解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进一步建立完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三级复核制度等,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浅议军队审计体系完善的途径 篇3

一、军队审计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 理论界对军队审计发展战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根据我国国家、军队建设的要求及审计发展现状, 可以对军队审计体系现实内涵完整表述为:现代军队审计体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以军队现有综合实力为基础, 以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为目标, 建设和运用审计力量,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对财务审计建设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

军队审计体系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审计行为的主体, 亦即军队审计部门是审计体系的制定者与实施者, 其制定的审计准则和法律规范是各单位执行财务审计的依据;其次是审计行为的范畴, 亦即以军事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立足于军队的日常会计核算, 对军队经费预算的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再次是审计行为的目的, 也就是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预期结果, 加强军队的财务控制工作;最后是审计行为的手段, 所谓手段是指以军队综合实力作为军队审计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军队审计体系的意义

1. 统筹经济建设同国防发展, 确保富国和强军的一致性

从本质上讲, 军队审计属于国家宏观监管机制的范畴, 是对国防经济资源配置进行的评价、鉴证和监督, 目的是确保国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在我国军队内部建立审计体系, 是保障我国国防事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确保军队财务核算的真实性

当前,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 由传统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各种利益相互交叉, 军队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查和监督, 可以确保军队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审计通过对军事经济活动的审查, 可以防止各种不正当、不科学的经济行为, 为国防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深化军队编制体制改革, 规范经济权力运行

审计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 其突出的功能便是可以发现我国现行行政体制和财务体制的不合理之处。近年来, 我国政府部门及军队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都对审计的功能给予了认可。当前, 部队一直致力于编制体制调整, 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科学的审计, 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从军事经济运行的角度发现部队体制本身不完善之处, 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促进体制改革和各种经济责任制的落实, 进一步规范经济权力的运行。

4. 整合资源,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军队审计是一项综合性事务, 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它的活动结果最终将转化为人、财、物的合理配置, 责、权、利的密切结合, 从而确保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 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三、完善军队审计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1. 更新审计观念和指导理念

审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传统的审计观念就是查账、对账, 这种简陋的认识和业务操作已经不适应我国新时期富国强军任务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更新意识, 树立起新的审计理念。首先, 要规范审计行为。财务审计部门通过揭露和查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源头上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帮助部队加强制度建设, 增大财务监管力度。其次, 要发挥对财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审计部门通过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问题的深入剖析, 制定部队促进科学决策, 提高军费的使用效益和科学管理水平。最后, 要宏观指导。通过对军事财政运行制度的深入思考, 为我国军队对军事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2. 探索军队审计新体制

当前, 我国审计体制的设置存在独立性弱、监管范围不全、监督力量不够等问题, 必须尽快建立起与联勤保障体制和装备保障体制相适应的审计体制。一方面, 要加强协调机制建设, 促进各级审计部门之间、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促进我军审计系统的运行更为有序、高效。另一方面, 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使军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审计更为合理、合法、合规, 维护审计各方权益。同时, 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使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

3. 改进军队审计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军队审计运行机制, 必须通过机制创新来弥补体制的现有缺陷, 以此来推动军队审计的整体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首先, 要以大联勤体制改革为契机, 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建立以现代军队审计为目标的创新体系, 不断完善审计事务所建设以及引进的第三方审计等各项配套机制。其次, 要严格划分审计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防止越权行使职责的现象发生, 避免资源浪费。此外, 还应该适度划分审计决策、决定执行和内部监控三种职权, 构建权责对等、配置合理、制约有度、公开透明的审计工作机制。

4. 完善军队审计法规体系

审计法规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 是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理论。当前, 军事经济活动出现很多新情况, 诸如大联勤、社会化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建设等, 为使我国现代化军队发展适应我国的实际变化和需求, 必须朝着特色化和完整化的整体目标发展, 不断完善军队审计法规体系。根据我国目前已完成的军队审计条例修订建议, 我军完善审计法规体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完善总部颁发的审计法规, 主要包括审计管理规定、项目审计规定、审计事项评价标准和审计处置处罚规定;另一方面, 要完善审计部门规章, 该规章一般是审计署颁发或其他机关部门联合颁发的。主要包括审计管理办法、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审计管理标准, 这些是针对审计系统内部关系的调整和审计行为的规范。

5. 加强军队审计人才培养管理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职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我国军队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当前军队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同建设现代军队审计需要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审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审计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军应该从严治理审计队伍, 培养审计人员廉洁、勤政、高效的良好素质, 奖惩分明, 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6. 提高军队审计独立性,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分析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论文 篇4

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的概念日前虽没有权威性和规范性文字叙述,但我军审计战线及有关研究和教学人员,参照在职教育定义基本模式,结合我军实际,对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含义所作的文字表述是认可的。即: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是指军队审计干部在工作岗位期间通过不同途径进一步学习军队审计专业和相关知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军事变革对军队审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打赢未来战争,实现“保障有力”是各级军队审计干部面临的严峻考验。为此,加强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突出终身学习观念,全面提高军队审计干部能力素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追切。

一、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一)教育行为自主性

在现有军队审计干部队伍中有不同职务区分,如各级军队审计领导、普通审计员等;有不同学历层次,如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也有不同专业岗位,如事业审计、工程审计、装备审计、企业审计等,不同类型干部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备不相同。在职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限制的模式,广大军队审计干部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二)教育形式多元性

在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既可以是学历在职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既可以是长期院校培养,也可以是短期业务集训;既可以是函授教育,也可以专家讲座;既可以是平时自学,也可以是岗位练兵。

(三)教育内容职业性

进行在职教育的多数军队审计干部已具有工作经历,积累了较多实际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再学习,可以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既提高了干部素质,又满足了工作急需;既有利于军队,又有利于个人,可以充分调动几个方面的积极性。

二、加强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军队审计干部兼容知识结构的需要

一方面,从军队现有的审计干部专业出生来看,很多同志都是非专业毕业的,即使有一部分审计专业出身的干部,由于获得文凭的途径多种多样,部分审计人有文凭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很多审计干部对业务技能的掌握还不是很全面、很牢固。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一步一步改变这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会计处理电算化、会计数据信息化以及经济管理网络化,对审计部门和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广大审计干部的只是体系急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在职教育,审计人员可以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促进传统审计手段改进,实现与监督对象的同步发展,确保审计工作跟的上发展,甚至于超前一步。

(二)提高军队审计干部创新能力的需要

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已超出了传统的审计财产物资、财务会计资料的范畴,将审计基本只能扩到了预算、计划、决策、采购、价格、管理、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军后勤社会化保障和预算编制改革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同时审计监督在维护军队合法权益,规范军事经济秩序,提高效益上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在职教育,军队审计人员可以增强改革意识,紧跟形势,解放思想,冲破旧的观念,探索适应军队发展特点的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规律。

(三)提高军队审计干部贯彻政策法规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工作的日益发展和军事经济工作的日益复杂,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军事经济法规也会相应地调整、变化。通过在职教育,军队审计人员可以加强学习。有利于在职审计干部及时了解国家和军队有关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到军队审计实践中去,从而保证国家和军队的经济政策法规能在军队中得到有效地贯彻,军队审计工作也能在新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下顺利地进行。

三、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的`具体形式

(一)岗前培训型

岗前培训模式是指对拟担任军队审计干部的人员在其任职之前进行的任职资格培训。学员从院校毕业后,或其他专此人员转行从事军队审计工作,必须参加军队审计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取得任职资格之后,才能从事军队审计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钮括;一是军政训练,以提高任职者军事素质和职业遣德水平;二是军队审计专此知识培训,以提高军队审计的执业能力。

(二)院校轮训型

院校轮训模式是指由军队相关院校组织的轮流对在职军队审计干部进行的短期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1个月到1年不等。目前我军对在职军队审计干部的院校轮训还不多,应形成一种制度,所有在编军队审计干部应在规定周期内(如三到五年)到院校去轮训一次。院校轮训可克服军队审计部门自主培训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足的弊端,这种培训模式应在以后的军队审计干部在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联合办学型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篇5

(一)军队审计侵权责任的界定根据《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把行政侵权行为当作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因此也应当适用侵权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军队审计监督是行政执法行为,如果军队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未能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而使国家和军队的财产利益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声誉等遭受损失,那么就属于行政侵权行为。军队审计侵权行为应当满足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且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构成侵权。由于审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审计活动的专业性特征,参照民间审计责任归集的实践做法,军队审计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如果审计人员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或损害是由受害人自己造成的,那么就推定其存在过错,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二)军队审计侵权责任的主要表现(1)军队审计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军队审计人员未履行约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军队审计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虽然不存在书面的合同或约定,但其作为法定的经济监督机构,法律法规规定了其所应尽的义务,明确了其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制定了审计工作纪律,其对法律、对单位党委、对上级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以及对广大官兵也就负有一定的契约义务,如果不能如约履行职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军队审计人员的违约主要是形式上的,即在形式上没有尽到法定义务。

(2)军队审计过失责任。过失责任是指军队审计人员由于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疏忽大意或由于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欠缺而未能履行本应行使的职责,给集体或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过失按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一般过失是指军队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在工作中粗心大意以致未能发现正常情况下应当发现的错漏或违法违规行为;重大过失是指军队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起码的职业谨慎,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盲目自信,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职业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等资料中存在的重大漏洞、舞弊等而使违法违规行为逍遥法外,给国家和军队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

(3)军队审计舞弊责任。舞弊责任是指军队审计人员采用欺诈、伪造、诬陷、掩饰等手段故意告知不真实的重要事实而给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包括诬陷和隐瞒两种情况:诬陷是指审计人员为达到损害别人的目的,故意捏造证据,在审计报告中提供违反事实的结论和意见;隐瞒是指军队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贿赂或基于其他原因,伙同被审计单位或个人,隐瞒事实,提供假证,为被审计单位掩盖违法违规事实,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损害部队利益。

二、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基本方式

(一)军队审计行政责任追究(1)《军队审计处理处罚规程》规定:“军队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处理、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审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没有法定的审计处理、处罚依据的;擅自改变审计处理、处罚种类和裁量幅度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处理、处罚程序的”。军队审计部门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另外,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条例》)的规定,“上一级审计部门认为下一级审计部门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的,可以责成下一级审计部门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必要时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给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还应以审计部门的名义采取适当的形式帮助被损害者恢复名誉或消除影响。

(2)军队审计人员行政责任追究。军队审计行为都是由具体审计人员作出的,在审计部门承担相应的改正责任后,还应当追究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条例》的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失密泄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以下简称《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纪律条令》中涉及到军队审计责任的条款包括:“工作失职,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隐情不报,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造成事故或者其他损失”、“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规定,虽未造成失密、泄密后果,但危及军事秘密安全”、“违反国家和军队的保密规定,造成失密、泄密”、“造谣诽谤,诬陷他人”、“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或者刁难给自己提过批评意见或者向上级反映问题、提出控告(申诉)的同志”、“利用职权,侵占士兵、部属的经济利益或者公共财物”、“贪污、行贿、受贿”,“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处分”。对军队审计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依据上述规定由所在单位按照处分权限直接或报上级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军队审计刑事责任追究(1)军队审计人员犯受贿罪的刑事处罚。我国《刑法》第385条至38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383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军队审计人员收受被审计单位的贿赂,为其掩盖违法事实,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适用此规定。

(2) 军队审计人员犯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刑事处罚。《刑法》第397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军队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职权肆意侵占被审计单位利益的,或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导致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未被发现而给军队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适用此规定。

(3)军队审计人员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刑事处罚。《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军队审计人员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适用此规定。

(4)军队审计人员犯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刑事处罚。《刑法》第432条规定:“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军队审计人员将知悉的军事秘密因故意或者过失泄露给他人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适用此规定。

(三)军队审计其他责任追究军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不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对于那些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损失或不良后果、未达到行政处罚条件或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的,或者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可免除对其行政责任的追究,改为采取责令限期改正错误、告诫或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和提前晋职晋衔资格、离岗培训、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安排转业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审计人员,除接受纪律处分以外,所属审计部门还可对其作出其他处理,如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先、立功受奖资格,推迟其晋职晋级,将其调离审计岗位或劝说其退出现役等;对于非军人的审计人员,包括非现役文职人员和外聘、返聘人员,如果其违反职责规定,应当由审计部门根据有关处理办法作出处理,如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扣除年终奖金、解除聘用合同等。

三、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程序设计

(一)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提起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提起是指通过何种途径发现审计违法违规行为。一般来说,发现审计违法违规行为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责任追究主体主动发现,二是当事人投诉或控告,三是其他知情人举报。军队审计部门内部可设立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负责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对本级和下级审计部门正在实施或者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直接检查,或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开展同业复核,发现其中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要求的事项,从而导致责任追究的提起。此外,当事人或者其他相关知情人向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纪检监察部门及司法机关投诉、举报或控告,也可导致审计责任追究的提起。

(二)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立案和调查当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接到被审计单位投诉或第三人举报,或通过例行检查发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后,应当迅速立案并组成专项调查小组,对有关责任事项进行充分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如果被审计单位或第三人直接向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举报或控告,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在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必要的内容和形式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该项举报或控告,应当及时立案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和司法侦查工作。如果决定不予受理,则应向举报人或控告人说明原因,当然匿名举报不在此例。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听取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保证其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不被无故剥夺。

(三)军队审计责任的认定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审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轻微的,可以出具认定书并提出处理建议,交责任人所在审计部门或其上级审计部门依据其内部制定的审计责任追究办法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对于情节较重、可能涉及严重违法甚至犯罪,需要作进一步调查取证,超出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对所受理的审计违法事项经过调查认定违法违规行为情节较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提交单位党委审批,依据《纪律条令》有关条款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进入司法侦察和审判程序。司法机关在对受理的审计人员刑事违法案件进行司法调查后,对相关违法事实进行认定,并依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判决。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如遇有重大疑难事项需要作出专业鉴定的,应当提请审计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责任鉴定,根据鉴定专家的鉴定结论作出处理或判决。

(四)军队审计责任的承担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事项,涉及审计人员的由责任人所在审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并具体负责实施,涉及审计部门的由上级审计部门或本单位党委作出处理决定并监督执行;纪检监察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的,经党委讨论通过后,由所在单位依据《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作出处分决定,并下达责任者本人;司法机关依据《刑法》所作出的对责任人的判决由司法机关监督执行。对审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应告知责任追究事项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认为受到的处理、处罚不合理的,可以向有权机关申诉,接到申诉的机关或部门应当按照受理范围依法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并得出结论,对于其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成立的,实施责任追究的机关应当作出减轻或免于责任追究的决定。对于经复查复审认为原处分决定或判决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的,应当依法驳回申诉者的请求,维持原处分决定或判决结论。

四、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实现保证

(一)出台军队审计责任追究办法目前军队审计责任追究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可操作性的军队审计责任追究办法,使得责任追究无法可依。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符合军队审计实际的责任追究办法。

(1)制定机关。根据国家审计的实践经验,审计责任追究办法一般由最高审计机关制定。军队审计责任追究办法可由解放军审计署组织制定,要求全军各级审计部门遵照执行。追究办法属于军队审计规范的范畴,对全军所有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如有审计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按照该办法实施责任追究。

(2)制定依据。军队审计责任追究办法应当依据《审计法》和《审计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在办法内容的确定上可参照国家审计署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的有关条款以及部分省市审计机关制定的《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试行办法,针对试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后再发布全军执行。

(3)主要内容。追究办法应当设定军队审计责任追究的主体和客体,明确审计部门内部责任追究机构的设置及配套措施和办法,确定审计责任的划分原则,区分审计责任与非审计责任,明确军队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范围以及对应的责任承担方式,特别是要对审计组成员、审计组长、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审计复核人员、审计部门领导的责任进行区分,并对责任追究的具体运作程序、处理处罚的主要形式、从重或从轻处罚的条件、免责条款、被处理人的权利等作出规范。

(4)适用范围。追究办法应当作为全军审计系统组织实施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对军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追究的重要依据。追究办法主要适用于对一般性的审计违规行为实施追究,追究方式应当是审计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的,从追究主体来看,表现为一种自我追究行为。当涉及到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追究时,应当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依照《纪律条令》及《刑法》的有关规定实施。

(二)明确不同类型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不同类型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的职责是不同的,因此其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及大小也有所不同。

(1)审计组成员。具体包括: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审计;审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不真实、不完整;收集的审计证据严重失实或者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明显影响审计定性造成处理、处罚错误或失当;不按审计方案规定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等实施审计,或者因玩忽职守没有对有关事项进行认真监督检查,导致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遗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由于适用法律法规错误,造成审计定性错误,导致处理处罚不当或错误;超越审计权限,给审计监督相对人造成重大损害;故意或过失泄露军事秘密。

(2)审计组组长。具体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不适当、步骤和方法不可操作、人员分工不合理造成工作失误或影响审计进度;不按审计方案的要求和法定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没有进行认真复核,造成审计结论严重失实;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提出的审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授意审计人员实施违法审计行为。

(3)审计复核人员。具体包括:出具的复核意见不恰当;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意见不当等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

(4)审计部门负责人。具体包括:未按审计工作计划要求,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安排审计工作;批准的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重点、方式方法等不适当;授意或指使审计人员实施违法审计行为;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未按有关规定提交审计部门业务工作会议进行讨论和研究,擅自作主免除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导致问题定性不准或者处理处罚不当,造成严重后果;未采纳复核人员提出的正确的复核意见,造成审计定性或处理处罚不当;未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和有关处理处罚建议进行认真审核,导致签发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移送处理书等不恰当;在复审中原审计决定被撤消、变更或者确认原具体审计行为违法、导致审计行政诉讼败诉。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可能会发生重复和交叉现象,特别是在军级单位审计部门和分部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较少,审计部门领导可能身兼数职,既是领导,又是审计组长,又负责某项具体审计业务,这样审计责任的划分就要以其实际担任的角色进行归并。

(三)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军队审计部门作为监督主体,对其监督工作本身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是导致审计违法违规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强监督检查,并据以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军队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1)同业复核制度。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考虑定期邀请国家审计署派员对解放军审计署和各军兵种审计局的重大审计项目实施同业复核,各大军区及其他单位审计部门也可以邀请驻地政府审计机关对其审计业务质量进行同业复核,地方审计机关出具的同业复核报告应当提交审计部门所在单位党委。对复核中发现的审计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相关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2)质量责任监督检查制度。由军队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完审计项目进行抽检或对正在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全面考核各级各类审计人员是否严格落实审计责任制,审计过程是否规范,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可信等。监督检查一般应当由上级审计部门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1~2次,检查结果应当作为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3)民主监督制度。要实行广泛的审计公开,在开展项目审计期间,把本次审计的内容、重点、工作安排、举报投诉电话等向被审计单位官兵公布;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告知被审计单位所享有的复核、复审、诉讼等法定权利,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向广大官兵通报,以便于官兵对审计工作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对涉及审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

(四)成立军队审计责任专业鉴定机构2008年3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起设立了首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并同时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暂行规则》。借鉴地方经验,可考虑在总部和军区级单位成立军队审计责任专家鉴定委员会,负责协助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对重要疑难审计事项的鉴别和判断。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单位作出的处理和处罚以及法院作出的判决不服时,也可申请由专家鉴定委员会对其责任进行鉴定。

(1)管理机制。专家鉴定委员会由审计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领导,并由司法机关参照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核标准对之进行年度审核。其日常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可设办公室或秘书处,负责规章制度的拟定,专家的聘任、召集、组织和保障以及案件的接收、登记、处理等事务性工作。专家鉴定委员会平常不实行集中办公,只在遇有重要审计事项接受委托进行专业鉴定时,再由秘书处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出具鉴定报告。

(2)人员组成。由于对审计责任作出界定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审计、工程、装备等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家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考虑在多年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一线财会、审计人员中进行选拔,包括现役部队资深财务、审计和其他技术人员,退休的财务审计部门领导、高会、高审,地方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等。秘书处应当按照专家鉴定委员会章程所规定的资格条件聘用专家,建立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

(3)法律效力。专家鉴定委员会应当制定统一的、便于操作的鉴定技术标准,包括证据的搜集和确认标准、证据的定量和计量标准、综合判断标准以及鉴定结论的格式标准等。专家应当严格按照鉴定程序和标准开展工作,并对其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承担法律责任。经实施鉴定的专家签字确认,并经专家鉴定委员会审核后出具的鉴定报告应当具备司法效力,能够成为庭审的重要证据。

(五)建立军队审计人员信用档案诚信是军队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价值体现,诚信意识的培养不仅要靠教育引导,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信用档案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1)管理办法。可考虑由解放军审计署及各大单位审计部门为所属每一名进入军队审计队伍的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对其从事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信用情况作如实记录,同时制定一套信用评价的标准,把审计人员的信用等级分为若干类,初始分为100分,每违反一次国家、军队审计法规或行业准则规范,就要扣掉相应的分数。一旦其信用分低于某一等级的最低标准,就要降低其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审计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强行接受在职培训,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等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将其调离审计岗位。(2)后续效力。信用档案应当伴随审计人员终生,只要其从事审计及相关行业,信用等级就是考量其是否称职、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可由解放军审计协会牵头,与地方审计机关、行业协会建立协调机制,把信用记录作为考察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的军队转业人员的重要指标,对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样,即使审计人员退出现役,信用档案也会自动转入地方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其从事地方相关职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忠民:《会计责任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篇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 我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关注并探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近十年来, 各级把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作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推进教学工作评价、加强教育质量调查和研发全军院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等举措, 全军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建立。但总体而言, 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制度和实施方面还有待改进,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2012年中央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为我军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总体规划。《纲要》指出, 要建立和完善以法规制度为保证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为院校逐步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 (1)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入手, 论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进而分析军队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 军队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传统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思想方法最初的两个发展阶段。现已逐渐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TQM)

1961年, 通用电器公司经理菲根堡姆 (A.V.Feigenbaum) 在其论著《全面质量管理》中, 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TQM) 。TQM理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全”字, 即: (1) 全局性。协调各个部门, 有效发挥各个部门分散的质量职能, 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2) 全程性。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 (3) 全员性。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4) 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TQM理论已经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军队院校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一套由教学质量保证指挥子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评价与诊断子系统、信息数据处理子系统和保障信息反馈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与保障综合体系。该体系应当既注重目标管理, 又注重过程管理, 注重教学质量管理的有序性、定量化和标准化, 是一个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2 ISO9000理论

1987年3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 (IOS) 颁布了一套全世界通行的质量管理与保证方面的标准, 也即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其基本思想是“质量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形成的, 必须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监控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 (2) 该标准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反映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上, 如关注客户、领导作用、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基的决策等。英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广和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以IS09000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除了TQM理论和ISO9000理论外, 高等教育理论体系, 例如高等教育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现代大学教学理论和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等, 也是军队院校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参考和借鉴的。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体系建设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相关理论也各有所长, 因此, 笔者认为, 军队院校应当结合院校实际情况,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 借鉴ISO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并以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重新思考教学质量问题, 有效推进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 军队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的前期文献调研发现, 现有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普遍认为组织子系统、监控与评价子系统、信息反馈在系统、教学研究与服务支持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 应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理论, 将目标子系统和激励子系统纳入院校内部教学质保体系, 形成包括组织子系统、目标子系统、监控与评价子系统、信息反馈子系统、教学研究与服务支持子系统和激励子系统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六个子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全程性、全局性和全员性。

3.1 教学质量目标子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值或目标状态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3) 申玉波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军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与军校的才培养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者均指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所应当达到的目标。 (4) 笔者认为, 我军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系统不仅应该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果性要求, 而且要重视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过程质量, 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等。

3.2 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子系统

组织子系统指的是在学校领导, 也即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 以质保职能部门 (一般情况下是教务处) 为主形成的灵活、通达、权威、高效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5) 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决策指挥层面和执行运作系统层面。决策指挥层面即健全的教学工作校级领导体制, 统领全局;执行运作层面则是指职能部门和教学基层单位, 负责把各项决策落实到具体的运行中。

3.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子系统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为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子系统。监控体统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实现:其一, 行政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监控;其二, 学术专家对教学工作实施的督导。教学评价系统是指一个以评价目的为出发点, 由独立的评价机构和权威的评价队伍组织实施, 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 如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通过严格规范的评价程序, 对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专业和课程、教学条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体统。

3.4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

信息与反馈机制是将在教学质量保障活动中经过系统收集、存储、处理所得到的信息, 反馈给质量保障目标、质量保障主体、质量保障内容、所作结论等, 并进行调控。 (6)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储存、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等几个部分。我军院校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还有很多应该改进的地方。首先, 应当进一步开发和疏通信息渠道, 加大教员和学员的评价参与度, 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评价结果和各类信息。其次, 应及时分类和提取收集来的信息, 保证信息的有效性。第三, 要重视信息的存储, 做到责任到人。

3.5 教学研究与服务支持子系统

教学研究与服务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科研体系和教学服务支持体系两个部分。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密切相关。部队院校应当把教学研究系统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建立一个专兼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服务支持体系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基础。服务支持系统包括丰富的图书资料、电子网络信息平台和高质量的后勤服务等。良好的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可以为教学与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物资保障, 为教学质量保障保驾护航。

3.6 教学质量保障激励子系统

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需要院校管理人员、教员和学员的共同参与。能否成功调动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员和学员的积极性是军队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 建立激励子系统也是我军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工作。目前, 军队院校的相关工作中, 一般只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而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效的激励系统。

4 小结

现阶段, 军队院校教育总体上正处于整体转型期, 院校训练任务也进行了较大调整。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 各级各类部队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把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为巩固教育基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中之重。军队院校在新一轮教学评价工作中, 应当不断学习和借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按照目的性、系统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的原则, 构建一个包括目标子系统、组织子系统、监控与评价子系统、反馈子系统、教学研究与服务支持子系统和激励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从根本上保障军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11 牛丽红等.军队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 :14-15.

22 3 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天津:天津大学, 2005.

34 6 申玉波.军队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军队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篇7

随着国家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军队临床医学博士在部队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加大[1],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快慢。将黏性理论引入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对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正确引导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能力素质的发展,正规军队临床医学博士教育管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战时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分析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是基于战时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而产生的。未来战争的高时效性、远程性和残酷性决定了战场不分前线后方。军队临床医学博士作为军队高素质人才,在任务中应本着重点使用和全程使用的原则[2]。因此,进行战时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分析,对深刻理解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具有指导作用。其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描述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具体任务过程中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所经历的各种事件。

部队医院首先领受任务,通过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与传递,将情报反馈给上一级医疗部门进行辅助决策,上一级医疗部门针对信息内容完成目标定位及力量部署并下达任务给各执行单元,然后实施协同任务与保障,完成指挥控制与协调并进行防护,最后做出评估、完成任务。

2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模型构建

根据战时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采用IDEFO(ICAM DEFinition method)方法[3],沿着任务的方向逐步细化的方向,按一定准则从高层到低层对任务进行分解,得到军队临床医学博士个人的医疗救治任务的模型图,如图2所示。通过对其医疗救治任务的分解,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体系,从而为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需求分析提供约束和依据。

整个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顶层图由六个模块组成,即C1-C6。军队临床医学博士在领受任务初期,政治思想模块发挥作用,通过对各类信息汇集处理,将其传递给军事素质模块C2;军事素质模块C2根据获取的信息内容,结合现场因素进行决策,形成各类活动计划,并将其传到给其他模块:业务水平模块C3、组织协调模块C4、信息获取模块C5,接收到计划后开始统筹任务活动并将实时信息反馈给军事素质模块;评估信息反馈模块C6对各模块行动结果进行评估,并最终反馈给政治思想模块C1。

3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需求分析

从任务模型看,为使军队临床医学博士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就必须要求其具有任务相应的素质能力,即质量。这种能力可抽象为三个维度:要素维、结构维和运行维[4]。结构如图3所示。

3.1要素维。包括保障政治思想和军事素质等。要素维在三个维度中是比较稳定的部分,其中的无形要素政治思想、军事素质等受最初入伍训练的影响最深,往往是最难以改变的关键性因素。

3.2结构维。包括业务水平。从图2可知,其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其具体应包括: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结构维是三个维度中的中坚力量,它是具体参与任务并直接决定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

3.3运行维。包括组织协调和信息获取,是构成运行维的主要因素。构成运行维的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一切职能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来,一旦医疗救治任务工作结束,其构成运行维系统的职能也就随之消失。

4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素质能力黏性分析

4.1 黏性概述

4.1.1 黏性的物理含义

黏性是施加于流体的应力与由此产生的变形速率以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流体的一种宏观属性,表现为流体的内摩擦。黏性具有耗能作用,在无外界能量补充的情况下,运动的流体将逐渐停止下来。黏性对物体表面附近的流体运动产生重要作用,使流速逐层减小并在物面上为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流体脱离物体表面[5]。

4.1.2 黏性的引申义

黏性是指军队临床医学博士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由于能力因素所产生的缓慢和滞阻特征[5]。黏性表征了复杂系统已有策略未能随环境变量的改变而改变,或者系统策略的改变不能跟上环境变量的改变,导致在持续运行的结构流程中,对环境的适应出现延迟和变革障碍。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黏性要素发生作用,力图保持组织原有状态和性质,阻止变化。黏性在分析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图2所示的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模型中,分析三个能力需求维度的能力体系构成,应把握黏性最大原则:即构成部分的黏性越大,其对能力体系的贡献就越大,也就越能反映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质量。当各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调整应对环境的变化,黏性发挥作用,使各构成调整的内容和幅度视环境的变化的不同而灵活改变,目的是使系统迅速适应环境,保持运行特性,发挥系统功能。

4.2 黏性分析

根据图2所示的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医疗救治任务模型可知,在未来战争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执行任务模式、机制都会发生变化,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日常任务,这种在未来战争情况下的医护活动就会产生一定的黏性,所以适合运用黏性理论对其医护保障能力进行剖析[5]。通过对医疗救治任务以及黏性理论的理解,现对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黏性分析如下:

4.2.1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的要素维

未来战争的残酷性决定了战时军队临床医学博士使用原则是重点使用和全程使用,其军政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战时政令军令的畅通与否,军政素质是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要素维的主要部分,如图2所示,政治思想模块是整个任务模型的统领,没有坚定地政治立场,其他各项工作就无从谈起;战时情况瞬息万变,特情险情层出不穷,这就对人员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适应未来战争,就必须坚定政治信仰、筑牢思想防线;如果人员政治思想不过硬,势必会对医疗任务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产生了黏性。同样,在要素维度中,由于人员军事素质存在差异,在执行任务时会产生阻滞现象。通过分析,政治思想和军事素质的黏性比较大,所以要素维是由政治思想和军事素质两部分组成的。

4.2.2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的结构维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质量是根据能力生成的需要和可能逐步构建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相对稳定性,如图2所示,它是由业务水平构成,业务水平涵盖了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它们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任务对象,对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质量具有深度的制约与限定作用。结构维变化历来缓慢,但却是军队临床医学博士的质量构成中最为深刻的变化。每一次为适应新任务而进行的结构调整都要经历探索、试运行、调整和运行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就是结构维的黏性在发生作用。因为系统结构一旦发生改变,整个系统功能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结构维是由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四个部分组成。

4.2.3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的运行维

运行维是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的神经部分,最为活跃和富于变化,如图2所示的组织协调模块和信息获取模块,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战时运行维的黏性尤为明显。随着医疗救护任务由平时向战时的转变,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的内涵要求发生改变,如果组织协调和信息的获取不能及时的改变的话,除了会给医疗救治带来阻力外,还要对要素维和结构维带来直接地冲击,这些冲击的结果又反馈到运行维本身,就更加加深了运行维的黏性。在图2所示的军队临床医学博士医疗救治任务模型中,C4,C5模块的黏性最大,因此运行维是由组织协调和信息获取两个部分组成的。

4.2.4 三个维度的关系

要素维是结构维的必要成分,结构维是要素维的存在形式,运行维在结构维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对变换、流动要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等进行控制。要素维、结构维和运行维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又共同促进与提升,促使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整体调整和跃升。关系如图4所示。

4.2.5 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三个(军政素质、专业水平、其他能力),二级指标八个(政治思想、军事素质、专业基础、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和信息获取),其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论文将黏性理论引入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研究。通过战时部队医院遂行医疗救治任务分析、构建了队临床医学博士医疗救治任务模型,通过抽象三维关系处理,运用黏性理论,分析得出了军队临床医学博士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陶蓉.军医大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探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92-1193.

[2]何勇涛.军队医学院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4.

[3]陈春良等.基于QFD-BP神经网络的装备保障能力需求分析[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05):6-11.

[4]杨镜宇.战争体系能力需求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3599-3602.

上一篇:模拟会议论文下一篇:等待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