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也是一种选择(精选5篇)
等待也是一种选择 篇1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神情漠然地听。为了节约时间,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教师把知识一点点揉碎了,一口口地喂给学生,学生则像容器一样只管被动地接受;为了节约时间,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教师恨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不留出一丁点儿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探究,师生都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
其实,我们的教育需要慢一点,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丰厚硕果,才能感悟到广袤世界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高效”,忘却了培养孩子的能力,遗失了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孩子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去读,充分地去思考,充分地去体验,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都将被点燃,思维都将被激活,教育教学中自然就不乏我们所期望的精彩瞬间。
让孩子学会自己系鞋带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当然要花些时间,但这是一段不能绕过的路程;孩子自己思考、讨论和探究并得出答案同样要花些时间,但这是一个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做法。接受教育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历程,它追求的是生命质量的完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我们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以笔者所见,工业和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业产品是标准化操作、模式化生产,只讲标准和效率;而农业面对的是庄稼,庄稼是有生命的,但凡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应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周期。每一粒种子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精耕细作、精心呵护,依照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育,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农业上不能揠苗助长,教育工作也同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结果,忽视了过程,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个体成长的规律。教育过程中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的活力之源,以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爱好,我们不应把其看成是有待加工的产品,更不应该把其看成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主动求知的情况下才能更加有效。
教育是一个历程,不是短跑,更不能用百米赛跑来规范教育。等待是一种近距离的守望,不应过分呵护和干扰孩子。让我们等等孩子吧!或许他们现在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机会,等一等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动,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在他们身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静静等待也是一种尊重 篇2
以前的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们“热闹”地进行学习,但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有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景象”中被教师忽略了他本身在学习上的探索求知的能力,因此造成这一群体慢慢地滑入了“学困生”的行列。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是没错,但是还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分层次与梯度地进行。经过在教学中对新课标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思想与行为逐渐有了转变。
现在我们正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心里接受程度,激励是个好方法,毕竟人们都喜欢被欣赏赞扬与肯定;引发兴趣是关键,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动力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这样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去自主思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是情感发展体验的过程”。
作为教师的我们,难道小的时候不曾与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吗?也曾经对老师表示过怀疑并试图推翻老师的言论。所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要耐下心来观察学生,静静等待他们成长。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待事件的态度上,分析他们的学情,引导他们掌握知识,明白事理。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想法很正常,没有想法就不对了。试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对着一些木偶讲课会有交流吗?会有激情吗?没有交流,没有激情,我们还会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吗?没有成就感就不会有职业的幸福与快乐。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因此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要有期待在心中,相信他们能行;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关注他们的个性,真诚以对。试着多一把尺子对学生也许一切就会不一样呢!
我在讲数学“平均分”一课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出示2个盘子再拿出2个苹果,要求每个盘子分得同样多,学生不用动手就知道每个盘子里放一个;接着我又拿出4个苹果还是要求每个盘子分得同样,这时就有动手操作的了,但也是很快给出了答案;接着我拿出6个苹果,同时将盘子数增加到3个,还是要求每个盘子分得同样多,这时又有同学动手操作学具,但是有同学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二三得六),所以每个盘子放两个;接着我拿出了一包糖(事先我数好了是30颗,因为想到如果有同学数着分也不会耽误课堂的教学进度)这次是要求分给5个同学,每个人分得同样多,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说出五六三十的乘法口诀,得到答案,动手摆学具的同学也受到启发纷纷停手,想出了答案。这时我注意到还有一名男孩,仍然在认真地分着,不一会儿他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窃窃私语,有的试图打断他。我一挥手全班安静了,就看那个男孩还在执著地一个一个地分着,不多时他长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我示意由他汇报结果,结果正确,他很高兴。接着我问“你想不想知道既准确又快捷的解决方法呢?”他好奇地看着我,我示意他坐下,又请另一名同学讲了用口诀来解决的算法和算理,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嘴里念着口诀,不一会儿小脸露出了笑容。
正因为我适时地调整了教学策略,才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机器。制造了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他接受了我的课堂教育,不但学到了他需要的数学知识,还保护了他的学习热情,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静静等待也是一种尊重,一种教学理念。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我们讲得好不好要看学生的接受程度,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课堂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设法让学生“会学”。
关爱,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篇3
这是多年前的一天。
当科代表收齐作业后告诉我一个同学没交作业时,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前天才从理科班转过来的男生的形象——他沉默寡言, 一副黑框眼镜, 脸色苍白, 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
当天恰好是英语晚读, 我特意走到他身边, 他正在做数学作业。旁边同学提醒他, 他才抬起头, 面无表情看了看我, 又低下头, 继续做数学作业, 好像老师根本不存在。
他的冷漠, 让我很生气——太不近情理了。我真想转身就走。当我回过头来看到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其他学生时, 心中忽然涌出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情愫:这个看来不可理喻的新生, 也是我的学生, 我应该有一份责任。我脑中忽地闪出法国作家封丹的的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 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 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而南风徐徐吹动, 温暖和煦, 行人解开衣扣, 脱衣而行。这个寓言意在告诉我们:“温暖效应”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个教师, 只能做南风才能把学生心灵坚冰融化!
于是, 我冷静下来, 俯下身, 用轻松的口吻对他说:“同学, 现在是英语晚读时间, 要专时专用哟。你先把英语报纸拿出来, 行吗?”也许是他对老师没有生气很惊讶, 也许他感受到老师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坚持。所以, 他还是顺从地从抽屉里拿出了英语报纸。盯着报纸, 见我还站在他旁边, 沉默了一会, 抬起头望着我, 一脸地倔强, 说:“老师, 我看不懂, 也不想做报纸上的阅读。”
“余多, 我很理解你, 刚转到文科班来一定有些不适应, 但是你在高三下才转文科, 相信你有自己的打算。希望在最后几个月有更大的收获。”“是的。”他轻声回答。“既然如此, 老师也想帮助你呀。不如这样, 现在你先看看能看懂的句子和文章, 待会儿下课来办公室, 我们再一块儿做。另外, 报纸上的阅读文章是最新的, 也富有时代气息, 特别是对文科生而言, 可以拓展知识面。”我真诚地说。
下课后, 他果然如约而至, 说话的态度和之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次课间的单独辅导后, 我了解到他的基础很差, 而且他的性格很孤僻, 不喜欢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但从那次晚读后开始, 他几乎每天的课间或是中午都会跑来问问题。我都不厌其烦热情地为他答疑, 每次都让他满意地离去。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记忆力特别好, 如果他能先发挥所长, 从词汇上来突破“最拉差距”的阅读理解, 同时背诵经典范文来提高作文, 弥补语法知识上的不足。
当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他时, 他很吃惊和激动。我不失时机进一步鼓励他, “你最棘手的阅读理解不正在慢慢进步吗?”老师的鼓励仿佛是助推器, 他的进步是惊人的, 甚至一度疯狂地抱着牛津大字典狂背单词和例句。他的基础不好, 发音不准确, 我坚持一遍遍地帮他纠正, 鼓励他, 他也逐渐找到了感觉和自信。高三的生活单调而繁忙, 最后几个月的冲刺更让大家都感到异常地紧张和疲倦。他的执着和进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人, 让每个人都开始相信,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努力, 坚持就是胜利!”
是的, 他进步了。是老师的尊重和关爱, 润滑了彼此的关系, 消除了彼此的隔阂, 扫清了彼此的顾忌, 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才能让他敞开了心扉, 让他鼓起前进的风帆。
临近高考的最后一次晚读, 他一如既往地来问问题, 走时把一张写满他个人信息的“好友录”薄页送给我。我也送给了他一本事先准备好的英文原著《简爱》。
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发放成绩的第二天, 我收到了一条他发来的英文短信:“老师, 我这次考试英语得了133分, 这是我中学阶段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上130分。这让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 都是有希望的。谢谢您一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那本书我打算明天开始读。保重身体!”
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篇4
我是一株小草,我的头顶上有一个圆圆的包。我问妈妈,别的小草头顶上都没有包,为什么只有我有呢?妈妈告诉我,我的特别之处,我和别的小草不一样。只要耐心地等待,头顶上的包就会开出漂亮的花,就会得到幸福。我也记住了。
这几句话一直伴随着我,并且在妈妈的保护下,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
“妈妈,你这是怎么了?”我含泪坐在床头看着憔悴的妈妈。
“孩子,以后你要坚强,要记住,它一定会开会的。只要等待,等待,它就会开了,一定要记住啊。”
“好,妈妈,不管今后发生什么,我都会坚强的,都会等待它开花的。”
就这样,妈妈离开了我,永远的离开了我。
没有了妈妈的呵护,我决定:走出这片田野,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去体现我的价值,当然也随时等待着开花。
“哎,你们看,它头上怎么长着个包啊?好奇怪的家伙。”在这些异样的目光中,我艰难地前行,我相信只要等待,花就会开,就会幸福。到时候,我一定要带着它给那些看不起我的草看,告诉它们我的包是可以开出美丽的花的。
在我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我学业有成又回到了那片我出生的田野。看着眼前依然熟悉的一切,一种王者归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可头顶上的那朵花,应该是那个包,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朵,它依旧是一个包。不过,我没有为此感到沮丧,也许是早已淡忘,也许是早已发现,因为我只是一株草,一株普通的草。
今天再看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正是那些日子的锻炼、体验,才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是那些日子的感觉生活更加地快乐。
谁说,只要包开了花才会幸福。
懒得离婚,也是一种选择? 篇5
20年前,著名女作家谌容写了一部名为《懒得离婚》的小说,说很多人懒得离婚,是因为懒得去单位开证明,懒得被工会干部找去“谈心”,懒得等待尴尬的考察期;20年后的今天,离婚已变得十分简便,他们只需带上相关证件,到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就能办理,却仍然有很多人懒得离婚。有的夫妻,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彼此都很想离婚,却仍然固守着婚姻“混”日子;有的夫妻在外人看来恩爱甜蜜,其实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但碍于许多现实的问题,他们仍强撑着婚姻这把破伞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离婚手续简便化,是社会的进步,它将婚姻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当事人,可当事人为什么放弃使用这项权利?“想离婚”到真离婚,它们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想说离婚不容易
现如今,一对夫妻要离婚,只需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协议书及两张2吋近期免冠照片,一起到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递上相关材料,个把小时就能拿到离婚证书。然而,手续简便并不意味着离婚就“容易”,对利弊的权衡,就足以将想离婚的夫妻“捆绑”在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里。
陶小飞和麦佳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当初两人谈恋爱时双方家人都不同意,原因是陶小飞比麦佳学历高、条件好,陶家人觉得两人不般配;而麦家人觉得陶家没儿子,就俩闺女,将来女婿要给老人养老送终,麻烦。可双方父母的反对并没有把俩人拆散。结果,不出双方家人所料,婚后仅一年,两人就开始闹矛盾。因为专业对口,又有研究生学历,陶小飞婚后不久就升职做了单位的中层干部,她就职的是外资企业,年薪随职务水涨船高,达到近10万元,而那时她参加工作也就三年多一点。麦佳却原地踏步,因为只有大专学历,他在最基层的公务员岗位上一做就是四年多,仍没有丝毫升迁的迹象,月收入3000元出点头。尽管陶小飞表现得很低调,极力照顾丈夫的面子,可收入上的悬殊还是让麦佳很伤自尊。跟许多窝囊男人一样,麦佳没有把压力变成动力,而是自暴自弃,迷上了酒桌和牌局,不爱回家,甚至彻夜不归。
陶小飞在多次规劝无效后,决定离婚,可麦佳死活不同意——被能干的老婆抛弃,他觉得实在没面子。而此时,陶小飞的父母竟齐刷刷地站到了女婿一边,坚决反对他们离婚。老人认为,女儿一旦离婚,就会像超市里的过季商品,打三折还要被别人挑挑拣拣。陶小飞犹豫不决之际,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这让她既喜又忧,喜的是也许孩子能让浑浑噩噩的丈夫清醒一点,打起精神过日子;忧的是,如果孩子不能帮他们挽救婚姻,以后再想离婚就会更麻烦。不幸的是,她的担忧最终变成了现实。儿子亮亮出生后,仅仅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了两年的亮色。那两年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夫妻关系似乎大有好转,可儿子两岁多上幼儿园后,生活恢复了原来的步调,麦佳又开始痴迷酒桌和牌局,婚姻也复归当初的暗淡,所不同的是,陶小飞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儿子。
当陶小飞再次提出离婚的时候,站出来反对的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公婆,而且他们以孩子为筹码。麦佳是家中独子,如果离婚,亮亮理所当然要留在麦家,而亮亮又是陶小飞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婚自然也就没法离了。
如今十幾年过去了,陶小飞已是奔四的人,渐渐没有了离婚的劲头,一个人带着儿子过着貌似婚姻完美实际上却是准单身母亲的生活。
与陶小飞不同的是,40多岁的赵紫娟不是离不了婚,而是怕离婚。
赵紫娟表面上是个人见人羡的幸福女人,丈夫曾向阳是公司老总,事业有成,儿子聪明懂事,提前考入了省重点高中的素质班,基本上不用她操心。可幸福只是表面的,她内心深处的苦楚外人根本无法触摸——丈夫的心早已不属于她,但她还得强颜欢笑,维持婚姻。
发现丈夫有外遇,是在丈夫48岁生日那天,毫无征兆。
那天一大早,赵紫娟在丈夫经常带她和儿子去的一家酒店订了一个大包房,然后悄悄请了十几位她和丈夫的好友,因为按当地风俗,本命年的生日得好好闹一闹,据说可以免灾。赵紫娟背着丈夫给他张罗过生日,本想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丈夫不可告人的秘密。
那天下午快下班时,赵紫娟满怀喜悦地给丈夫打手机,手机却关了,打他办公室电话没人接,问秘书,说他提前下班了。丈夫的手机从来不关的,这回为什么关机呢?赵紫娟疑惑不解。邀请的朋友们相继都来了,一见面就问寿星怎么还不到,赵紫娟心里发慌,嘴上却没事似的解释:“他这人就是穷忙的命!”偏偏几个平常嫉妒她的姐妹不依不饶,跟她打趣:“嗯,什么穷忙的命!明摆着向我们显摆老公事业有成嘛!”“就是,人家在外面忙事业那叫富忙,咱们老公窝在家里忙才叫穷忙!”赵紫娟哭笑不得,手机突然响了,是妹妹的声音,很焦急:“姐,你快到名人轩来,我看到姐夫和一个女的进了包房!”赵紫娟一愣,怕朋友们听到,赶忙进了卫生间,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妹妹竟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知道那女的是谁吗?张纯!”张纯是赵紫娟的情敌,当年她就是从张纯那儿把曾向阳抢到手的。他们怎么又搅在了一起呢?赵紫娟有些恐慌,但还是强作镇定:“那又怎么了?大不了叙叙旧呗。”“让一对旧情人关在包房里叙旧,你可真大方!”妹妹有些气急败坏,“你不来,我去找他们!”赵紫娟赶忙阻止:“你可千万别给我添乱啊!”妹妹一听,气得摔了电话。赵紫娟愣了几秒钟,走出卫生间,强装欢笑跟客人解释:“真是不好意思,寿星来电话说临时飞北京了。咱们照常进行,大家难得一聚……”
那天,在一片欢笑声中,赵紫娟以女主人的身份一杯又一杯地给客人敬酒,直到把自己喝醉。
当晚回到家,赵紫娟吐得一塌糊涂,也哭得一塌糊涂。曾向阳凌晨两点多才回家,问她怎么了,她不动声色地说,准备给他庆生,却联系不上他,只好代他喝了不少酒。曾向阳连连道歉:“临时下乡了,手机没信号,没通知你,对不起了!”赵紫娟没有追问,她怕一追问丈夫什么都说出来,就没法收场了。她无法想象失去丈夫失去婚姻后,她将如何生活。在她看来,婚姻就是一把伞,一旦失去,别说那些朋友,就连同事、亲戚看她的眼神都会由尊重、羡慕变为同情和怜悯,她眼前的身份、地位也会随之消失,一句话,彻底失去一切。所以,即便如今曾向阳明目张胆地跟张纯来往,甚至向赵紫娟提出离婚,她都一口回绝。她仍像以往那样在亲友面前挣足了面子,代价却是一再隐忍。
给对方一条生路
懒得离婚,也并非都像赵紫娟或陶小飞一样离不了或不敢离,也有人主动选择,以“懒得离婚”的方式,达到自己的另类目的,比如张玉梅。
像很多家庭遭遇第三者插足的女人一样,张玉梅曾经打过一场激烈的婚姻保卫战。发现丈夫有外遇后,她闹了好几个月,去过丈夫和第三者的单位,去过他们的父母家,还在街上拦着他们闹过,但闹到最后也没能让一对“狗男女”分开,相反,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一切尘埃落定后,张玉梅不闹了,安安静静地过起了跟第三者“和平共处”的日子。周围的人都劝她:“这种男人还留着干啥?狠狠敲他一笔钱让他走人算了!”张玉梅却冷笑:“留着婚姻在,他挣的每一分钱都会有我的一半,干吗做一锤子买卖?至于人嘛,我想开了,爱哪儿玩哪儿玩去好了!”其实张玉梅“懒得离婚”还有一个原因,自己已人到中年,离了婚很难再找到合适的男人,与其离了婚“闲着”,不如在婚内闲着,还有个名分,否则这个名分就会拱手让给第三者。所以她认为,不离婚一举多得,既给了丈夫一条“生路”,也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还能让第三者一直没名没分。
人人都知道张玉梅的丈夫有外遇,但她无所谓,还结识了一群被丈夫“闲置”的女人,跟她们一起美容、泡吧、唱歌、跳舞,生活丰富多彩,只有夜深人静时,她才会感到一丝寂寞与无奈。
应该说,张玉梅是因为第三者插足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也有人是因为夫妻感情破裂而又懒得离婚,才在外面找“第三者”,陈炎和肖欣欣便是一例。
说起来,陈炎跟肖欣欣的结合原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更多的是一种同病相怜,说他们感情破裂,似乎又有些勉强。当初陈炎谈了6年的女友突然抛下他嫁了别人,根本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唯一能解释的,是那个男人比陈炎有钱。这让陈炎很伤自尊,他发誓找一个比前女友更优秀的女人“出出气”。恰好,肖欣欣出现了,她美丽大方,家境又好。尽管陈炎知道她也有过一段恋情,也是刚刚失恋,但那有什么关系呢?同是天涯沦落人,更好相处。陈炎根本没怎么考虑就跟肖欣欣确定了婚期。
可让陈炎没想到的是,肖欣欣在婚后还跟前男友纠缠不清。问急了,她向丈夫坦白,那才是她的真爱,当初离开他是家庭的原因,并非两人的意愿。她毫不隐瞒地对丈夫说,尽管现在她是他的老婆,他对她也很好,可她喜欢的还是前男友。她也觉得这样不道德,但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事谁说得清呢?这是没办法的事!她非常坦诚地问丈夫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如果不能可以离婚。陈炎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决定离婚。可第二天,他跟单位要单身宿舍准备先从家里搬出去时,老科长得知实情后悄悄告诉他:“我快退了,补这个缺你最合适,关键时刻你可别弄出点事来让别人抓住把柄啊!”职务升迁是机关干部上进的唯一阶梯,这一点陈炎很清楚,他渐渐冷静下来,回家后郑重地问肖欣欣是不是真想离婚。“不是!”肖欣欣回答得很干脆,“他已经成家了,我即使离婚也不能跟他在一起。”“那好,”陈炎说,“我们以后互不干涉,但都要有底线,不能让事情暴露,要顧及对对方的影响;在外人面前,要假装恩爱,给对方留足面子。”“好!”肖欣欣感激地向陈炎承诺,“我保证做到。”双方就这样达成了一致。
不久,陈炎找到过去的恋人,暗地里重续旧情。肖欣欣很快就知道了,她不但没有醋意,还松了口气: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跟情人幽会了。
两人各自的私情都处理得很隐蔽,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各自的恩爱都另有其人。而陈炎的仕途也一帆风顺,不仅顺利当上了科长,还被当做后备干部培养。
几年后,在双方家长的干预下,两人决定要孩子,而且很顺利地怀上了。在确信是自己的孩子后,陈炎把肖欣欣照顾得无微不至,连邻里都称道不已。孩子大一些后,两人的“约定”里又增添了一项内容:不能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事。
如今,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虽然仍严守“约定”,但隐隐都有些担忧:如果哪天被孩子发现了,该怎么跟孩子解释?
“懒得离婚”须慎重
毫无疑问,婚姻已名存实亡仍继续维持,能够回避很多实实在在而且难以取舍的现实问题,比如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孩子的伤害,比如个人前途特别是仕途上的风险,还能给别人留个好的口碑,等等。从这一点上讲,这种婚姻状态有其存在的客观理由。但是,它与主流婚姻观背道而驰。主流婚姻观是不合即离,不离就好好过,还要过得幸福,“懒得离婚”的夫妻,是既不离,也不好好过,弊端就显而易见。
首先,它会对当事双方造成伤害。深圳市婚姻家庭法律业务委员会委员刘霞律师在列举家庭冷暴力的典型案例时,其中一例就是“懒得离婚”。刘霞律师说:“没有打骂没有交流,夫妻之间同居一室却形同陌路……这种来自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往往比肉体的伤害更加可怕。”
其次是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很多夫妻勉强维持婚姻,目的是不伤害孩子。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身为父母,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勉强维持的婚姻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师廖丽娟认为,如果父母长期维持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会让孩子产生“婚姻是不幸福的”、“家并不美好”的错误观念。孩子成人后,在婚姻、家庭方面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对婚姻有抵触情绪,结婚后不懂得如何维系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最后是对社会的危害。“懒得离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表面的和谐,看似保全了很多家庭,但实际上,却滋生了新的不和谐因素,甚至造成对社会的危害。2010年广西玉林发生了这样一起刑事案,一名军官的妻子,将硫酸泼在了丈夫的下身,把丈夫烧成了残疾。据说原因是那名军官在外面有了情人,冷落妻子十余年却不离婚,压抑至极的妻子最终走了极端。假如两人好合好散,早日离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从以上角度来看,“懒得离婚”的背后充满危机。因此,聪明的夫妻,当发现婚姻亮起红灯时,绝不会消极地选择逃避,他们要么积极挽救,要么彻底放手。
那么如何挽救呢?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小技巧。她在《情趣危机:十年夫妻滋味如同嚼橡皮》中,把婚龄10年以上的婚姻比做橡皮,无梦、无趣、无痛……法律意义上的婚壳尚在,但感觉和感情却早已麻木。她说,其实,正在“橡皮”中的人,也不必那么悲观,通过一些技巧,“橡皮婚姻”也能够得以改善。比如,学会温柔地示爱。不论何时,女人要学会“拥抱”。每一晚临睡前,从背后轻轻拥住丈夫,不需要任何语言,一个怀抱便是最好的示爱。再比如,学会深情注视。夫妻间要想维持新鲜度,就必须有“焦点意识”,你要意识到,更要让对方意识到,你把他(她)放在第一位,这样他(她)才能更集中精力,自愿地在婚姻中维护忠诚度。还有,要不时吵点小架。夫妻之间最危险的敌人不是“吵”,因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与宣泄。夫妻关系最可怕的敌人是“隐忍”,每个人都把情绪压抑在心底,久而久之便会变得麻木。
假如通过努力仍无法挽回婚姻,下一步不妨尝试试离婚。著名婚姻关系专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茱莉建议,在面临离与不离的两难选择时,可以采取“试离婚”的方式,给自己的婚姻一个缓冲期。试离婚可以让夫妻双方从冲突中抽身、冷静,各自好好回顾一下一起走过的路,寻找从最初的美好走到今天的破碎的原因。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会意识到导致冲突的问题并非不可以解决,只是以前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可以说,试离婚是挽救婚姻的最后一步。如果在“试离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婚姻真的已经无法挽回,那么试离婚也是让自己接受“离婚”这个事实的缓冲期,在真正告别这段婚姻时,就会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适时放弃,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所有的努力都不起任何作用,确信彼此间的感情再无法挽回时,那么一桩婚姻就真的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可不要再偷懒了,该离还是要离的,而且要果断地离。有句话说得好,一条路的终点,便是另一条路的起点。只有把过去画上句号,才会有新的开始。一定要相信,“懒得离婚”,真的会伤害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等待也是一种选择】推荐阅读:
等待也是一种尊重08-28
等待是一种焦虑抒情散文05-27
阅读是一种选择07-07
创业是一种选择08-18
选择是一种能力10-31
幸福是一种选择的作文08-26
美文:爱,是一场等待08-20
等待那一种微笑心情日记09-14
等待是另一种坚持作文600字07-31
我为了等待而等待爱情诗歌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