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和希望(精选4篇)
等待和希望 篇1
哈金用英语——第二语言进行写作, 成为跨语言作家。语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 通常通过语言进行反映。哈金用英语书写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 这涉及中国文化向美国文化的传输。哈金想将中国经验移植到英语中, 并保持真实性, 哈金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一九九三年毕业后, 哈金决定留在美国。他想找到一份中文的工作, 但是失败了。为了找到一份更好地工作——教英文写作, 哈金必须出书。而当时美国人需要出两本书, 哈金需要出版四本书才能得到这份工作, 而且出书需要得到美国文学评论圈子的肯定。作为移民作家, 由于文化的双重性哈金的写作被认为是不同的、低等的, 这使得他感到孤独和痛苦。哈金不得不作为个体和作家在美国求生存。同时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写作, 哈金遭遇着异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中国文化的疏离。面对着双重疏离, 哈金坚持不同的传统, 康纳德和纳博科夫创造的传统。康纳德在移民到美国后放弃了俄语, 用英语写成了有名的作品。纳博科夫移民到英国后放弃了波兰语, 用英语写作取得了文学上的成就。像很多移民作家一样, 哈金选择了创造他书写的语言。他选择用英语书写中国故事或和中国有关的故事,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冲突, 这是很多跨语言作家面临的问题, 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 因为作家可以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空隙中创造自己的东西。
哈金在他第一部长篇小说《等待》中书写了两种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和美国的基督文化。作为移民作家, 不同的文化在哈金头脑中挣扎, 这同样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本文通过分析《等待》中的仁和圣爱, 反映出哈金写作中两种文化的融合。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仁的第一层次是家庭之爱。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家庭之爱起源于血缘, 它包含三方面的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和夫妻之间的爱。除了家庭之爱, 仁还包括社会上的爱, 这是家庭之爱的延伸。而上帝之爱是基督文化的起源。圣爱是神圣的、无限的、无条件的。即使普通人也可以得到上帝的赐予, 他们应该把这些赐予分享给兄弟姐妹。圣爱可分为三部分:上帝之爱、他人之爱及人类之间的爱。哈金在描写他的人物时, 仁爱和圣爱在作品中一起出现。
《等待》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首先, 这是一个父母和子女之间爱的故事。孔林爱他的父母, 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在儒家文化中对父母之爱最重要的就是孝顺, 要求子女尊重服从父母。毕业前, 孔林收到父亲的来信, 要求孔林尽早结婚以便让媳妇照顾病重的母亲。出于孝顺, 孔林同意让父母为他物色妻子。当孔林回到家中, 发现未婚妻裹小脚、相貌老时, 试图说服父母解除婚约。但最终孔林还是妥协了, 因为母亲请求他说如果孔林娶了这个媳妇她死也瞑目了。儒家文化中即使父母在家中犯了错, 儿子也应该听从。基督文化也强调子女对父母之爱, 但是对上帝的爱是第一位的, 因为家庭之爱是基于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因此, 如果他或她的家人不遵照上帝的意愿, 这个人可以反抗他或她的家庭。上帝也会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和做决定的权利。在《等待》中, 尽管孔林按照父母的意愿结了婚, 在他们独生女出生后, 孔林和妻子淑玉一直分居, 而且从未让妻子去他工作的医院探亲。后来孔林爱上了同医院的护士曼娜, 他多次试图和淑玉离婚, 由于多种原因失败了。当孔林的父母去世很久后并且女儿从中学毕业后, 他下决心摆脱这种无爱的婚姻过自己的生活。除了子女对父亲的爱, 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都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应该抚养、教育孩子。儒家文化中父母将儿子看得比女儿重要, 因为儿子可以传宗接代。而基督文化中父母应该尊重和包容孩子, 男女平等, 拥有同样的权利。孔华是孔林和第一妻子淑玉的独生女得到了父母的爱。淑玉认为女儿大了就嫁出去了, 想再生个儿子来延续香火, 而孔林认为不需要, 有孔华一个女儿就很好了, 让他的兄弟们的儿子们延续家族香火就可以了。孔林还送女儿上学, 尽可能地接受好的教育, 支持女儿自由恋爱、自己决定婚姻。在等待十八年后离婚娶了曼娜后, 曼娜生了双胞胎儿子, 孔林不仅不感到高兴, 而且感到困惑——如果生活困难并且没有意义要儿子又有什么用?孔林关于儿子和女儿的思想和他大多数的同辈人不同。
其次, 这是一个孔林、淑玉、曼娜之间爱的故事。儒家文化坚持中庸思想, 一方面调和矛盾使夫妻在婚姻中和睦的生活, 另一方面以家庭为主的观念消除了个人的独立感, 使个人服从于外部压力。在古代中国大多数夫妻是包办婚姻, 在婚后培养感情。儒家文化教育人们互尊互爱, 理想的婚姻应该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应该互相尊重包容而不是理解。妻子应当服从丈夫、满足丈夫的需求。在《等待》中孔林不爱父母包办的妻子, 对妻子就像是一位远亲。然而孔林又愿意待在家里因为他在家里感到非常放松。淑玉将家里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样孔林很少为家里的事情操心。生活在农村的淑玉善待公婆直至老人去世, 独自抚养女儿, 家里家外一把手。每次丈夫孔林从城里回家休假, 淑玉把红糖放进丈夫的粥里, 肉放进丈夫的碗里, 自己却什么也不舍得吃。他们从不吵架, 淑玉一切听从丈夫的。淑玉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 服从丈夫。在妻子的辅助下, 孔林在军队中工作得确实非常出色。从外表看孔林和淑玉生活得很和睦。但是夫妻俩很少交谈, 家里家禽的声音也比人的声音多, 夫妻间没有情感的交流。孔林曾经承认在村里人的眼里淑玉是个完美的妻子, 如果他们一起生活得够久, 也许自己会像其他人一样爱上自己的妻子。但是孔林在离家很远的木基市工作, 他不可能放弃工作回到农村。同时他也不可能在城市里和淑玉一起生活, 因为淑玉的小脚和衰老的相貌让他感到羞愧。
基督文化中夫妻之爱不同于儒家, 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 是神性和人性的结合。因此夫妻建立亲密关系是为了改善与上帝的关系。圣爱教导夫妻互相尊重, 平等互待。夫妻有着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爱是婚姻的基础。男性关注女性的精神之美和外在美。曼娜苗条、高挑、声音甜美。当得知曼娜初恋失败后, 孔林安慰她, 在以后多次接触了解后孔林和曼娜相爱了, 第一次约会时他们握着彼此的手, 孔林的心怦怦直跳, 曼娜看起来那么美丽, 她的瞳孔像小鸟一样闪烁, 她湿润的双唇微微卷起带着梦幻般的微笑仿佛喝醉了一样。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孔林和曼娜之间的爱完全不同于孔林和淑玉之间的爱。孔林和曼娜是精神和身体上的相互吸引。曼娜热爱读外国文学并喜爱和孔林交谈, 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孔林承认曼娜是个好姑娘, 他们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曼娜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着自由的意志自己做决定。她敦促孔林离婚娶她, 拒绝借钱给孔林去收买本生 (孔林的小舅子) 离婚。她敢于借房子和孔林做爱。这对于淑玉来说是不可能也不可想象的。尽管孔林由于外界压力拒绝了曼娜的做爱, 但是他曾多次在梦中梦到和曼娜间的性爱。因此孔林对曼娜的爱属于西方文化的爱。
在《等待》中孔林徘徊在基督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生活在中国的孔林不可能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 遵循当时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但是从孔林对婚姻和子女的看法上可以看出他倾向于遵循自己头脑中的西方思想。尽管由于自己的不作为使得十八年后得以离婚, 孔林还是努力过他理想的生活。和孔林相反的是他的朋友兼领导苏然与孔林有着相同的遭遇, 但是苏然选择了这种无爱的婚姻, 和又老又疯的妻子一起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徘徊在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之间, 哈金选择了以多重视角审视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作为移民作家, 哈金更倾向于美国的主流文化而不是中国文化。这也是哈金在美国赢得了主流媒体认可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Ha Jin, Waiting.New York:Pantheon Books, 1999.
等待和希望 篇2
一个人有了水、食物,还要什么呢?对于生活而言,要的可以很多,香车、豪宅、咖啡……但对于生存而言,只要一杯水、一些食物足以。
但是,人心不古,自己总是很少去想已经有的东西,但却念念不忘得不到的东西。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抱怨,甚至养成一种习惯,抱怨自己的衣食、住所、学习等等的不如意,而忘记了自己已经拥有的。
他们不会去等待,只是无休止地抱怨,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情绪。
其实每一个人是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的。
有一位女作家在街头遇到一个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十分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十分虚弱,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女作家在她那买了一枝花,然后与她攀谈起来。女作家问:“你看起来很高兴?”
老太太说:“为什么不呢?”
耶稣在星期五被人钉在十字架上,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事,可是3天后,却是复活节。
所以我遇到不幸的时候,从来不抱怨。我只想着只要等3天,一切就都正常了。
这是一种平凡而又智慧的生存方式。抱怨无济于事,还是等等吧,也许3天过后,就是另外一种诠释了。
东方马城:等待与希望 篇3
马都“新战”
又一个十月过去,位于汉口金银湖畔的东方马城完成了它第八次全国大赛的举办。本地媒体一如既往地前往捧场,但寻求更多突破点的全国性报道难觅踪影。曾经热议的武汉马都之名似在停滞的发展前渐渐隐去。
在武汉被渲染为中国马都的时候,各地马城的逐渐兴建为马都之争的蠢蠢欲动埋下伏笔。不过,真正的重磅炸弹出现在今年五月,世界最大赛马场开发者——迪拜梅登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于天津宁河县建设“天津赛马城”,并计划五年内斥资240亿元。且筹备工作将在今年五月展开。
天津黑马般在巨额投资的“挟持”下冲破重围,让人不禁为武汉马都的地位捏一把汗。
对此,东方神马集团主席胡越高及集团助理总裁潘成忠在不同场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都表现出了自信。
对几年如一日付出的所有累积,胡越高有相当的把握。在他看来,东方马城已经奠定了自身的优势。五年前即提出政企分家管办分离,通过科学的运作机制实现成功,东方马城已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制度建设上,从零开始建立起各类资格认证等标准制度;在硬件设施的研究上,总结全世界的经验教训,制定一套达到国际水平的一流设施;腾飞计划培养出来几十个骑手与练马师,创立国内第一家马术学院,编写国内没有的赛马教材;通过不断地举办赛事而累积到赛事组织的经验。
“硬件有钱可以搞,但是其中的四项工作是需要积累的,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胡越高最后总结道。
“外国投资中国的赛马事业是他们看好中国的空白市场,赛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潘成忠并不惊讶迪拜的这次大手笔。
即便面临可能的竞争,武汉在赛马项目的优势还是有不可比拟的地方。胡越高认为,当初选选武汉的出发点清晰,纯粹从体育赛事考虑,以此为基础,未来为公益事业提供平台,与现在才进入赛马市场的投资人出发点不一样。
从发展赛事的角度进驻武汉,胡越高的构想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领导的支持。而武汉的气候交通优势,文化氛围都成为选择武汉的重要因素。
“曾经有广州的赛事,马从北方过去,肠胃不好,水土不服,很多马都死了,后来北方的马不去了。反过来,北方举办赛事,南方很多马都是私人的,更不会去。地理优势,全国的中部。”胡越高解释。
曾经的中国马都身份,三个马场的遗址仍在,人文环境很多时候也给了武汉更多的底气。
另外,相比于北京政治中心,上海经济中心的敏感度,广州未经批准私下办马场被禁,武汉在大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选项。武汉本地政府似乎也一改往日对中部保守、落后的认识,甚至提出:“赛马项目要成为湖北改革开放的标志。”
这其中无可取代的优势与早期入行的积累优势,将“马都”作为城市名片的主动权仍然握在武汉手中。
踟蹰向前
东方马城的经营并不顺遂,这是他们承认的。如外界理解的那样,饲养马匹,训练专业人员的成本相当高。仅靠赛事举办,外地竞赛者参与租赁马厩等的微薄所得不能支撑马城的开支。
“我们有投资期,目前的情况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现在做的是培育市场。”潘成忠坦言马城的经营状况。
对于赛马的前景,潘成忠十分看好。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的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富豪们的需求。如果把富豪分层级,最低层级的会是高尔夫运动,一个会员籍只有一个球杆放着,不需要更多的投入;第二层级为赛马,好的马匹价值百万,马匹还需要长年投入和饲养;第三层级为游艇,不仅游艇本身的价格不菲,游艇投入还包括对游艇内所有工作人员的支出;更顶级的富豪则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象征,举手投足即可显见。
未来,马主邀请朋友在VIP包厢观看自己的马参与竞赛的景象会越来越普遍。这也是潘成忠所认为的潜在市场。
力推赛马旅游是东方马城目前的主要工作。然而国庆期间的小试牛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潘成忠把这称为一个尝试,尚未展开大规模营销。
10月底的赛马节,精彩头马的环节被认为是值得期待的看点。与几成禁命题的马彩未来,这个擦边球更多不过是个噱头。
在胡越高的构想里,赛马旅游要充分利用高铁时代的便利优势,通过建立赛马博物馆,相关服务设施,大型酒店,商务中心,让这趟旅途更有“尝”头。
而马彩,被集团视为明禁话题。集团新闻宣传部经理刘鸿清以“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模糊带过。
与本刊记者私下聊天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成为了刘鸿清对此的定义。而东方马城的工作团队也被称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等不及的人走了,坚信终有一天解禁的人还在苦撑着。
“经济发展,文化也要发展,需要有文化增量,新文化的引入。而且,中国的发展同国外发展没有很大的差异,只是中国发展的太快。国外一切为老百姓的公益性的都有可能发展,赛马就是如此。”胡越高继续补充,“以前很多人都说好,但是没有人去推动,于是我来做。我们不是在做生意,是搭建平台,路是正的,得道多助。”
记者采访东方马成的当天,老远就可以闻到马厩里传来的味道,骑手坐立于赛马完成一轮轮的训练。穿过空旷的马场,看着眼前的超大屏幕与身后冷落的观众席,一股肃然而来的恐惧油然而生,这与今年赛马大赛当天马城内热闹的气息判若两地。
等待与希望 篇4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之前,人类的智慧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与希望”。这句话结束了整个故事,同时又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希望。而现在,不只是在主人公的世界里存在,我们的生活了,同样有着“等待和希望”!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遇到绝望,该是怎样的境地。父亲死于饥饿,儿子“死于”绝望,美丽可人的未婚妻在不明真相的时候嫁给了自己未婚夫的仇人„„邓蒂斯就是在那个儿子,绝望逼死了邓蒂斯,等待和希望新生了基督山伯爵。
在他事业一帆风顺,有美丽善良的未婚妻,爱儿子胜过一切的父亲的时候,他觉得幸福似乎不应该这样轻易地得到,幸福就像我们小时候读到的魔宫,有凶猛的毒龙守在进口,有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挡住了去路,要征服了这一切,幸福才是属于我们的。年轻人的感觉竟然灵验到了如此地步,的确,在他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憧憬着他们美好而幸福的未来的时候,毒龙和妖魔鬼怪已经在开始行动了。胸怀坦荡的人总是不习惯于看清黑暗中所隐藏的东西,如同邓蒂斯看不到弗南和邓格拉斯的诡计一样。当邓蒂斯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时,弗南和邓格拉斯的心中却是装着毒药,这就是坦荡与阴险。
当幸福之神已经来到了他的头上时,突然之间被人拉走了,这时留给他的只有等待与希望。伪造的拿破仑党的证据使得在订婚当天被押走,面对代理检察官时,他是那么的坦白和让人信服,因为此时,同邓蒂斯一样,维尔福先生也有一位美丽的未婚妻在等着他。本来一切都快明了了,可是到了最后却把他推向了深渊,为的只是名利。
他心里还带着希望,因为这位检察官会相信他的话,会还给他清白。当他想着美丽的美茜蒂丝和慈爱的父亲在等着他回去,不由得心跳加快。可是就在沉迷于美好中的时候,他被押解到了伊夫堡,一个孤岛监狱里。太阳没有能力进去,牢房里始终是黑暗一片。绝望和死亡笼罩在他的周围。过去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目前是这样的阴郁,未来是那么的模糊。自杀的念头就像那些死海,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当你轻率地冒险投入他的怀抱,就会发现自己在一个泥沼里,越陷越深地被吞下去。这样的念头就是一种慰藉,犹如只是使人看到深渊所有的大口,而看不到底下的黑暗。这种想法不止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出现,有一次次被美茜蒂丝和父亲打败。活着就有希望,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上帝给了他希望,没有即剥夺他的自由,又拒绝给他死亡的安息。法利亚长老了他的朋友和亲人,弄清楚了他现在处境的原因。与一个学者相处数年,他们之间除了依赖,还有逃亡。天无绝人之路,这似乎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至于如何在绝地寻找生路,没有真正体会的人不会明白。十四年的时间挖好了通向海边的地道,可是法利亚长老却没有了机会逃走了,他留个了这个儿子一样亲的人一笔遗产,就是基督山的珠宝,最终把他的生命留在了这里。邓蒂斯,一个消亡了14年的名字,如今也不再用了,水手辛巴达是他的名字,基督山伯爵是他的名字。
希望于他没有用了,父亲死于饥饿,美茜蒂丝嫁给了弗南,邓格拉斯成立伯爵,维尔福成了最著名的检察官。现在,等待他的就是复仇。但是要报复一种迟缓的、深切的、永恒的痛苦,假如可能的话,他要用同样的痛苦来回答:“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是仇恨是盲目的,愤怒使人失去理智,凡是倾泄复仇苦酒的人,他自己也冒着危险,或许会尝到一种更苦的饮料。邓蒂斯也是一样,他的脸因为长期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儿苍白,面上的表情可以随心而改变,没有谁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他救了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他把当女儿一样呵护,而她却除了父亲的敬爱之外,对他有另一种感情。然而邓蒂斯却因为自己的仇恨而忽略了身边的一切。摩莱尔先生,邓蒂斯的雇主,父亲般的存在,他的儿子马西米兰,对于邓蒂斯来说,是儿子般的存在,是邓蒂斯在复仇痛苦中最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的人。马西米兰与维尔
福的女儿凡兰蒂相爱了。这就像是莎士比亚所说的,是雷电与火药的亲吻。
照一般的情形来看,人们最想得到的,也就是旁人最切望想阻止我们获得的东西。而基督山伯爵呢,正是让他们一件件地失去他们从他手上抢来的东西。然而,回到了常谈的问题,仇恨到了最后只是一份伤心与遗憾。在仇人相继的从豪华的舞台退下,背后的肮脏也随之而浮出水面。再华美的外表,也经不起世人精密的审查;在天衣无缝的伪装,也逃不过事实的法眼。发自人的本性的善良胜过了仇恨。凡兰蒂在基督山伯爵的帮助下,逃离了死亡的威胁,与马西米兰恩爱在一起。邓蒂斯面对海蒂的情意,试问还有重新获得爱情的权利吗?海蒂给了他答案。一切的一切,终于都是烟消云散了。留给未来的只是等待与希望。
【等待和希望】推荐阅读:
希望和碰壁随笔10-27
新大学生开学寄语和希望07-18
关于家长评语和希望推荐11-11
我为了等待而等待爱情诗歌07-09
您对概论课教学有哪些希望和建议(教学形式、教学内容06-01
耐心等待06-22
《等待》08-15
等待唯一07-04
等待什么09-04
等待美丽绽放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