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树人

2024-05-31

百年树人(通用12篇)

百年树人 篇1

《管子·权修》云:“终生之计, 莫如树人。”“百年树人, 着力于根”。人生就像一棵树, 有根方可成栋梁。这个“根”便是教育, 而养成教育正是这个“根系”中最发达也最重要的部分。有道是先做人再做事, 先成人后成才。一个人要自立于世间, 凭的就是这个“根”。乌申斯基就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值, 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 才能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一、养成教育要抓“早”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刚生下一个小孩, 母亲会给孩子唱歌, 定时喂奶, 训练孩子按时排泄、起居有常。等孩子长大了, 这样的习惯就得到了观念上的认同, 成为自然, 并且化为自觉的行动。这实际上就是早期的养成教育。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强, 就如同炼好的铁水, 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冷却变硬, 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所以, 养成教育从小抓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 将会事倍功半, 甚至遗憾终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特点, 充分利用好班会、队会和晨会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通过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和激励评价等方式促进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反省和自我改进, 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且要有的放矢, 严格要求, 正确引导, 强化训练。

二、养成教育要抓“小”

“习惯成就人生, 细节决定成败。”不少学生知规范、常违犯。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而不知失雅。因此, 学生的养成教育要着眼细节, 从点滴抓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训练, 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上学回家衣帽整齐, 见到师长主动行礼, 上下楼梯不推不挤,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 正好给他们成就人生打好了基础。

三、养成教育要抓“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习惯贵在有恒。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 切忌“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另外要严而有爱、严爱结合, 通过“严”达到“爱”, 通过“爱”激励“严”。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虽然有所反复, 却不能放弃, 而应该不见实效决不收兵。当然, 如能使养成教育具有灵活性、趣味性, 就会使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训练, 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 如此反复地训练, 则可使养成的习惯得以强化。

四、养成教育要“身教”

孔子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孩子是家长的广告,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细心的老师会发现, 孩子是具有“向师性”的, 如果老师不能率先垂范, 只是空洞地说教, 学生决不会效仿, 更不会自觉;如果家长不爱学习却要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 而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也会是端正的。正如俗语所言:跟上好人成好人, 跟着巫婆就跳神。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谢安教子”的故事:东晋名相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时问正在读书的谢安:“怎么从来没见你来教育儿子?”谢安说:“我这正是给儿子做榜样呀。”我们的祖先是很强调“身教重于言传”的, 谢安这样“身教”,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五、养成教育要“合作”

父母的言行就像染缸, 天长日久, 孩子必定染上父母的颜色。养成教育本来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事情, 然而, 有些家长却没有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 孩子回家两天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的抵消现象。学校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 当然应该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 但是, 我们只有争取家长的合作, 取得家长观念上的认同,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终克服这种抵消现象。否则, 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甚至出现道德的双重性。

六、养成教育要“赏识”

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灵丹妙药”。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早在教育界传为佳话。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老师怎样对待学生,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明智的老师会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的优点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 激励他们自省、自律、自强, 从而求得教育实效。

总而言之, 养成教育是教人做人处世的教育。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为他日后成人和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为他们发展中持久的动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百年树人 篇2

这两个月来,我参加了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有收获、也有遗憾。我在四五年前参加了教育技术的初级培训,现在参加教育技术的中级培训。在中级学习完成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两次培训有一定的感悟,这仅仅是个人的感受,不尽确实。希望蒲老师能指正。

教育技术初级培训重在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制作课文学习网页、设计课文评价量规;这次的中级培训重在突出主题单元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并掌握主题单元的教育教学。要求我们学会对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制订单元研究性学习方案、制作单元学习的网页、设计单元的评价量规。如果说初级培训是一个点的学习的话,那么这次中级培训就是一个面的学习;如果说初级培训是一片树叶的学习,那么这次中级培训就是一根枝干的学习。中级培训重在针对教学中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全方位地、系统地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规划思维导图、设计评价量规。

在以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能对单元的主题没有去深化,只针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化,在对每一个单元积累运用的学习中,只是简单的、形式性地教学。通过这次中级培训,学习掌握了如何系统、科学地进行单元教学,这样,才能让单元主题真正得到升华,学生真正得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学。

百年树人 精神立本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46-03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是校园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积累、提炼、总结而形成的,具有学校个性特征,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塑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动力之源。校园精神一经确立,就能够对学校的师生员工产生引导、激励、规范、凝聚的作用,从而使师生员工的人生价值及道德观念的取向差异自觉地服从于校园精神的主体要求,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同学校的命运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成为校园精神的培育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一、合浦县第五中学校园精神的定位

合浦县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合浦五中”。合浦五中的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乾体学堂,1942年又在乾体学堂的基础上创建的乾江中学)是一所有着110年建校历史的乡村中学。从她创建的那一天起,热心于追求近、现代教育的先贤们,在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历程中,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谱写百年书香的教育传奇的过程中,为学校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人文精神财富。合浦五中因培养了220多名教授、专家等人才,获得了“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赞誉。合浦五中也因此成为北海市第一所,也是至今唯一一所获得市级“历史文化传承单位”荣誉称号的学校。

“百年书香,教授摇篮”,既是社会对合浦五中百年教育成果的肯定,也是学校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支撑,那就是先贤们对复兴民族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奉献。在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校园里,传承和弘扬先贤们优良的人文精神,并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崇尚、自觉效仿、谨守遵行的行为准则之一,是合浦五中在铸造校园精神过程中的重要定位条件之一。

把“感恩、修身、传承、创新”作为校园精神定位的基本条件,体现了合浦五中对百年书香人文精神的传承。感恩,就是要教育师生在牢记先贤创建百年学堂的奉献精神的同时,学习先贤兴学重教的风尚,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修身,就是通过对合浦五中“走读廉州”(以前的乾体学生在本乡受到良好的小学教育后,升入初中就要到廉州深造)的认知,以校友们在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救国、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为榜样,把品德的树立与完善当做人生的必修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乾体学堂“乾兴文武,体会中西”,以及乾江中学“文体大旺,博古通今”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基础上,弘扬先贤的人文精神,光大文化传统,一代一代地把“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校园文化品牌传递下去,弘扬开来。创新,在全体师生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断地丰富“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体验新知识、吸收新理念、借鉴新模式,从而形成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精神的办学新特色。

二、合浦五中校园精神的提炼

自乾体学堂创立至乾体中学建成,及乾江中学、合浦五中的沿革发展,其间,文人学者群体崛起。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从乾江走出去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学者就超过220人。这些乾江学子分布在北京、成都、重庆、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或为教授、研究员,或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这些学有所成的乾江学子,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建设,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

合浦五中校园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乾体炮台、乾体公园、文武庙、宾兴馆、抗法指挥所、剿匪指挥部、烽火台、福甫亭、观音堂、观音井等,这些景观资源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合浦五中见证了中国古代书院学府向近代学堂制度过渡的发展历程:在北部湾地区最先引进汉语拼音教学;作为抗击入侵法军的据点,是抗法战争的重要见证者之一;曾是剿匪征粮工作的重要据点,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程;完整地承载了中国教育变革的全过程(从民办学堂到村办高中)。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五中人,他们为了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矢志不渝、辛勤耕耘。

前辈们这种精神激励和鞭策着每一位五中人,就是今天五中人提炼、培育、提升、弘扬、传承五中精神,打造“百年书香,教授摇篮”名校品牌的重要借鉴。

三、合浦五中校园精神的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理念,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能准确反映学校的社会形象、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道德风尚、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在校园精神定位和校园精神提炼的基础上,合浦五中校园精神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郾“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品牌效应。这是合浦五中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出发点和伸延。“百年书香”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精华凝聚,蕴含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作为与贡献,并因此而建立的教学形象。“教授摇篮”是学校在百年书香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形成的人文精神。要让“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品牌效应在一代又一代的五中人手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使学校各项工作在和谐中得到健康有序的开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引领学校发展,从而充实、优化、提高、扩展“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品牌内涵,更有效地凝聚学校的精神文化,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为了长期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百年书香,教授摇篮”这个品牌,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做雅,学校修建了百年校史陈列馆,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坚实的平台。

2?郾尊礼重教,尚德崇文的人文精神。合浦五中自乾体学堂开始,以“乾兴文武,体会中西”“文体大旺,博古通今”为办学宗旨,体现出了合浦五中立志培养学贯中西的文武全才的开放意识。在前辈的熏陶下,学校尊礼重教、尊师重道、尚德崇文、刻苦勤学成风,形成了“走读廉州”的求学精神。秉持“走读廉州”的刻苦求学的精神,合浦五中的很多校友成为地方教育的楷模。如乾体中学建立之初,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乾体中学的学生不忘救国,组织了抗日宣传队、抗日歌咏队、晨呼队、戏剧队等,不仅在乾江圩活动,还深入各自然村,演出抗日近代话剧和古装剧,宣传抵制日货,呼吁停止买卖日本商品,销毁日货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在乾体中学毕业的青年学子,除升入高中和大学之外,其余学生几乎全部参加革命队伍,不少后来成为革命骨干。因此,尊礼重教、尚德崇文的人文精神成为了合浦五中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3.和谐创新的发展合力。如果说,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中,从泮宫到学塾,是中国教育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转变;从书院到学堂,就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科举进入近代教育,从而与世界的教育体系并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跨越。而合浦五中的前身——乾体学堂,就是广西最早实现这一标志性跨越的承载者。因此,合浦五中110周年的历史传承,不仅仅是合浦教育界的宝贵财富,也是合浦历史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

合浦五中的百年成就,都与各级政府领导、社会贤达的关心紧密相连。近年来,各级领导着重保护、加强开发利用这一有着110年文化积淀的书香品牌,这对于提高合浦教育事业的知名度和凝聚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有了这种强劲的和谐创新的发展合力,合浦五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四、合浦五中领导团队的精神风范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一所学校形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素质。要办好一所学校,对校长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以合浦五中为例,凡是在百年建校史上有作为的校长,都具有多方面的优秀素质。他们或是当地热心公益的名儒,或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或是饱学之士,或是勇于为国捐躯的俊杰。他们之中有的以身殉国,有的舍弃荣华富贵,但是立志振兴乡梓教育大业的理念和决心始终没有改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立志兴学的群体,合浦五中才能在百年的风雨洗涤中坚毅卓立,赢得了“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美誉。这就是合浦五中领导团队精神的核心价值。

学校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担负着培养民族未来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而集中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学校精神也要与时俱进,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赋予其更深、更广、更新的内涵。学校领导团队精神是学校精神的直接体现。如何铸造合浦五中领导团队的精神风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合浦五中一要打造一个创新有为的领导团队,勇于在管理模式上和发展思路上创新;二要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团队,树立起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三要打造一个和舟共济、群策群力的领导团队,以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范,带领全校师生去创造五中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五、合浦五中教师的精神面貌

合浦五中自乾体学堂创建以来人才辈出。学术方面,郭李亮首创我县国语教学;林朱赞著有《峙山草堂文稿》;苏健今曾留学日本,著有《胡卢燕石斋诗文集》《石鼓文扶桑摹本考证》《中药今释》《妇科医案》等;潘梅斋的《妇科医方汇纂》,在廉北一带,亦享盛名;林翼中著有《苏俄现状之一瞥》;苏立民著有《乾江述古》。在200多名专家教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这些都是合浦五中教师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并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传承和弘扬合浦五中教师这种优良的精神面貌,除了教师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控自律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彰显优良的精神面貌之外,学校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营造优良的环境,把学校建成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温馨和谐的家园,让每一位教师从中实现教书育人的乐趣,享受专业学术有建树的喜悦。由此全面、真实地展示出合浦五中教师的精神面貌。

六、合浦五中学生的精神风采

合浦五中学生的精神风采,在近现代史上有着耀眼光芒。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乡村学校的五中学生,受新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破除迷信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五中学生四处活动,宣传抵制日货,停止买卖日本商品、销毁日货,还组织抗日宣传队、抗日歌咏队、晨呼队、戏剧队等,不仅在乾江镇上活动,也深入各自然村工作,演出抗日近代话剧和古装剧,展示出高尚的精神风采。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好地铸炼合浦五中学生的精神风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抓好“五四”精神、雷锋精神、奉献精神在校园的传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世情、国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理想抱负,加强品德修养,培养高尚人格。

七、合浦五中校园精神的传承

合浦五中的校园精神是几代人在铸造“百年书香,教授摇篮”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并发展传承的。其中蕴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元素和人文精神,是合浦五中生存发展乃至产生凝聚力、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条件。作为一所具有110年历史的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优良的校园精神。

首先是要确立“感恩、修身、传承、创新”的校园精神。通过“感恩、修身、传承、创新”校园精神的实施,在最大限度地引导、影响全体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时俱进地不断注入新时代的内容。

其次是坚定不移地大力打造“百年书香,教授摇篮”品牌,通过打造“百年书香,教授摇篮”品牌,在融会贯通“乾兴文武,体会中西”,以及“文体大旺,博古通今”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同时,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文化传承方式,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文化效应场”,有力地推动学校精神的建设。

再次是通过多种形式开拓渠道、搭建平台,为培育、建立校园精神创造多元化的聚集条件。校园里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会将全校师生认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聚合在一起,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常态化的、强劲的支撑动力。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弘扬校园精神配套设施的建设。如继续完善百年校史陈列馆的陈列内容,抓紧完成百年校史的编撰工作,重建校园里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乾体古炮台,修建百年书香文化长廊,设置校友专家教授墙等,以增强校园精神的物质直观性,让全校师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校园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激发全校师生爱校爱国的自觉性,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志向。

鲁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篇4

鲁迅出生时, 他的祖父在京做官, 当抱孙子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 恰巧有一个同朝为官的朋友张之洞来访。于是, 祖父便遵照家乡的习俗, 以孩子出生后所遇到的第一个人为孙子取名“阿张”, 之后又根据家谱中的名字为孙子取大名“樟寿”, 号“豫山”。

小鲁迅进私塾学习时就以“豫山”为名。他的家乡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 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 鲁迅为此有些懊恼, 便央请祖父为自己再改个名。祖父就给他改名为“豫亭”, 鲁迅用了一段时间后还觉得不好, 于是再改为“豫才”。后来, 鲁迅离开了家乡, 到南京投奔叔祖周椒生, 到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叔祖周椒生虽然在水师学堂做官, 但思想却很守旧, 对这种洋学堂极为蔑视, 认为鲁迅不好好在家读书, 走光宗耀祖的正路, 而跑到洋学堂学习做一名水兵, 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 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 但他还是希望鲁迅能够有个出息, 于是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 取“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之意。从此, 鲁迅就用了周树人这个名字。

后来,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那时, 文人们写文章都喜欢给自己起个笔名, 周树人也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鲁迅”。从此“鲁迅”一名闻达于天下。

据说, “鲁迅”的意思是:周树人的母亲姓鲁, 用母亲的姓,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知识小站

百年树人成语相关谜语 篇5

二、百年树人成语解析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三、百年树人成语造句

1.桃李满天下桃李竞芳非俯首甘为儒子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办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要有长远的规划。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年树人的教育大业,必须从娃娃抓起。

5.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6.培养和造就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所谓百年树人,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事要有长远规划。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百年大计。

9.有这么一段古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树人”之难,比“树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0.亲爱的同学们,中国有一个古老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1.中国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2.教育是一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远大计,不能急功近利。

13.百年树人,减少九十年,十年树人.

14.橄榄树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城。

1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山当然知道自己要合理的规划那片山地,在那里一旦是有了计划,那么就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是不能轻易的推翻的计划。

16.人家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神,这武者可是十年苦修,百年苦水,千年苦命了!能活千年又能怎样,老妖怪而已嘛。

17.为什么,君不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高瞻远瞩目光如炬深思远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见之明远见卓识真知灼见。

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进步以人为本,我们注重培养人才掌握人才,在商场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0.是教授,还是禽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妖,万年树精.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栽一棵树都要十年,况且是培养一个人。

23.源修,如植木开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年树人,善用其力 篇6

翟 崑zhaikun@yahoo.co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4月上旬,陆克文将作为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华。届时,中国可能再掀“陆克文热”。最近读罗伯特·麦克林著的《陆克文传》中译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有些感悟。现从书中抽取10条“陆克文曰”,奉献给读者。

1、“作为双料流放犯的后代,我感到骄傲”。 澳大利亚的多数人口是由流放犯的后代组成的。这一双料罪犯后代的身份,除了给予陆克文骄傲以外,还为他构筑了一个庞大的亲戚阵营。

2、“那段经历没什么太特殊的”。1969年陆克文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一家人艰难度日,母亲曾带着姐姐和他在父亲留下的旧汽车里过夜。“对于我来说,这段生活让我感受最深、最强烈的是: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实在是不应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陆克文挺了过来,他学会了用成绩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分开来,16岁时,他获得昆士兰州的演讲冠军。

3、“我好像总是有那么一点冒险意识”。 放下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陆克文选择从政,先是帮助工党夺下失去32年的昆士兰州的政权,后经历参选议员的失败。之后,陆克文成立咨询公司指点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做生意,并赚取了自认为足够多的钱,又毅然参政并当选议员。究其原因,除了一点自诩的冒险精神之外,还有一个天生救世的人生观:“如果我想给国家办成这一类的事情,我必须自己成为一个公众角色而不只是一个公务员。”

4、“它(宗教)提供了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道德准则规范”。 “不论一个人的生活到头来有多少毛病、缺陷,至少你有一个根本的方向感”。

5、“政治就是权力”。 1998年,陆克文在国会发表他作为议员的第一次演讲,开篇词即为“政治就是权力”。“是关于一个国家的权力,关于这个国家权力如何体现到每一个个人身上,体现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上和他们所工作的经济环境里。因此我们在这个国会里所负担的最至关重要的责任,是怎样使用这个权力:用它给大多数人造福还是给少数人谋利”。

6、“有良知的国家”。 陆克文在演讲中称,“……走进未知的新世纪。……这是一个放大了的想像力,从中能看到一个以领袖姿态去正视气候变化的澳大利亚;一个以领袖姿态、从言语上和实践上去实现‘千喜年发展计划’的澳大利亚;一个以实例去战胜我们自己地区的贫困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需要一个不被狭隘的国家私利所限制的未来视野的时间真正到了,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原则的指导,这个原则所包括的不光是澳大利亚能为自己做什么,还有澳大利亚能为这个世界作出什么”。

7、“中国是关键!” “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国的政策”。陆克文曾带着一组影子内阁部长和一班新闻界人马到中国出访。目的是让人意识到澳大利亚在开始和这个苏醒的巨人建立一种全新的、强有力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澳大利亚未来的影响将是独一无二的。

8、“意识到一个政府对此可以做出什么行动”。 “我是在24岁(1982)的时候,作为澳大利亚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关于大气中臭氧层消耗水平的国际研讨会。当然,臭氧层消耗和温室效应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次会议让我意识到人类行为对大气层的破坏力——意识到一个政府对此可以做出什么行动”。由此可见,陆克文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渊源。

9、“没有家庭,将一事无成”。 完美的家庭,以及家庭的帮助,始终是陆克文朝气蓬勃的源泉。

10“澳大利亚正处于十字路口”。 这是陆克文在选举中用的最多的一句话。把澳大利亚带向正确的道路,是其治国志向。执政百天,政策明晰,民意赞许,世人称道,但也引起一些反对派的不满和相关国家的疑虑。总的来看,so far so good。陆克文的下一步,当然是在政绩基础上的连任。

我隐约地感到,陆克文具备成为优秀的国家和世界性领导人的潜质。这是因为,陆克文的成长历程深深地镶嵌在澳大利亚百年发展史中,是时代的召唤和历练,来之不易,具有深刻的地方和全球意义。

十年一剑铸品质百年树人立精神 篇7

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广全中学始终把“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给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精彩的校园”作为办学宗旨。对此,学校于2014年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主体教学楼、科技综合楼、男女生宿舍、体育馆等教学建筑群分布于400米国际化标准跑道的四周,三幢主体教学楼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彰显校园活力。体育看台气势宏伟,可同时容纳千人观看比赛;展阅室资料齐全,百科齐备;图书馆、档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常规教学场所一应俱全;民乐馆、书法教室馆、茶艺教室、舞蹈教室、地理教室等专业教学场地全面设立。

广全中学硬件设施一流,主体楼群达国内最高建筑水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科学等多个实验室,可承担现行教学模式下的所有试验。同时,每个班级教室均配有多功能电子教学白板,多种课堂已经实现无尘教学和信息教学。硬件设施无不彰显着学校对教育的倾注和对学生的关怀,也体现出我校立志要建一所全辽沈乃至全中国硬件设施最齐全、标准度最高的中学校区。

二、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广全中学从建校之初就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培养、挖掘、塑造优秀教师,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经验充足、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在巩固中提高。

教学基本功是体现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我校十分注重教师的基本素质,从备课到授课,从板书到教态,从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都建立了完整的指导和评估体系。每个班级均配有现代化电子授课白板,推广普及无尘化授课、信息化授课,使师生互动更为完善。

2.倡导个性,鼓励创新。

我校始终鼓励教师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给教师创新展示的平台,多引导,少干预,从而促进了教师队伍锐意进取的决心。学校组织教师参加“课外课”活动,让全校教师走进第二课堂,培养教师授课之外的能力。目前学校已成功开展了瑜伽课堂、羽毛球课、桥牌课、足球课、品茗课等。

3.诚邀专家,入校讲学。

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入校讲学,已成为广全中学教师培养的一大特色。自2013年来,学校先后邀请魏书生等多位知名教育教专家入校讲学。同时还邀请美国公立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前任校长、现任名誉校长James Baker(詹姆斯.巴克尔)来我校做关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别的讲座,邀请美国内布拉斯加卡尼州立大学商学院院长Susan (苏珊) 来我校讲述美式教育发展现状。这些讲座为教师带来国内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4.开拓视野,放眼全国。

2013年以来,学校多次组织大规模外出学习活动,如赴韩考察、赴日学习。同时,组织教师赴南京参加全国著名班主任成功经验交流会,赴山东参加全国中语教研会议,赴北京丰台学习备考经验,赴内蒙古宁城、河南商丘、河北衡水……2012年至今,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优秀英语教师赴欧美留学,优秀日语教师赴日本留学。

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 育德育真,育人育心。

在立德树人先进理念引导下,广全中学建立了完善的德育教育和管理体系,即“教育———引导———监督———评估”。在这一德育管理体系下,学校以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教育模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百花齐放、中西交融的德育文化。

1.双修课堂。

“双修”课堂是广全中学德育管理的一大特色。“双修”原意引自《礼记·大学》,指的是“修身”“修心”。“双修”课堂通过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其一,“修心”教育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 感恩孝道:

感恩父母养育恩,感谢师长教诲情;

感受同学同窗意,感知社会幸福中。

(2) 信仰理想:

目标决定高度,理智决定命运;

尚学决定深度,信仰决定人生。

(3) 精神意识:

爱国方显忠诚,奉献才是勇敢;

责任方显坚强,诚信才是光荣;

爱心方显博大,友善才是快乐。

(4) 坚强信心:

自信乃成功之根,挫折乃人生之路;

吃苦乃幸福之本,耐劳乃财富之源。

(5) 爱美审美:

热爱江河湖海使人胸怀博大,

热爱崇山峻岭使人意志坚定,

热爱平川绿野使人心灵净化,

热爱一草一木使人心地善良。

其二,“修身”教育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文明礼仪:

行为举止要端庄,文明礼貌懂礼让;

着装礼仪需得体,接人待物热情扬;

三餐就寝有秩序,个人卫生天天讲。

(2)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人为本,珍爱万物在心里;

应急救护人人会,强健体魄最可贵;

遵纪守法莫轻视,优秀公民要牢记。

为配合双修理念,学校每周安排双修课堂,并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导。这一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社会和家长也对双修课堂给予高度赞扬。

2.星级评比。

星级评比是结合双修模式而设立的评价机制,共设置学习、课堂、宿舍、食堂、卫生、三操、课件、奖优八个评价维度。星级评比设计全面、科学规范,把成绩和品行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打破了传统评估只注重学习而忽视品质的评价弊端。评星晋级不设数量限制,只要通过努力达标都可以晋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星级评比使学生们在努力中获得成绩,在激励中得到成长。

3.弘扬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是广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核心体现。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将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首位。近年来,伴随传统文化愈来愈受到国民的重视,学校更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宣传。学校根据各大传统节日设立活动周、活动月,根据相应内容开展集体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启发,在启发中获得升华。

4.校外拓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德育注重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坚决杜绝“死读书,读死书”,始终倡导“让孩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理念。学校定时组织野外拓展训练、大型春游活动、参观博物馆、参观九·一八纪念馆、参观世博园等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激发学生的青春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信、自立、自理、自强的精神,丰富学生吃苦耐劳、坚毅勇敢、勇于创造、开拓进取的思想品质。

5.学生社团。

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组织14个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社团包括文学、民乐、跆拳道社、篮球等等,涵盖多个领域,每周均设立社团活动时间,让整个学校沉浸在浓郁的校园文化当中。

(二) 精品授课,精致教学。

建校二十多年来,广全中学以其独特的授课模式,鲜明的授课特点成为辽沈地区高中教学一面独特的旗帜。在课堂上,教师真正实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1.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广全中学教学管理模式的一大亮点。各班将学生按照优劣相补、长短相依的原则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品质优异成绩突出的学生,同样也有相对落后一点的学生,这样就形成学生互助小组,形成立体学习模式。把学生放在一个整体学习、共同进步的大环境中,以环境影响学生,以环境改变学生。小组教学更大的魅力在于它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从尊重学生成长的特点与规律出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巩固和大幅提高。

2.分层教学。

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据此进行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已经在外语学科普遍开展。外语分层教学,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使用能力,将学生划分为A、B、C、D、E五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授课标准和授课方案。这种授课的优势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使人人在学习中,人人在进步中,人人在争先中。

3.综合辅导。

广全中学各个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是为学生敞开的。学生在办公室、教室、走廊与授课教师讨论问题已是一种“常态”。学生大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一问一答间,教师言传身教;一蹙一颦间,师生畅所欲言———这就是广全中学的教师综合辅导模式。综合辅导增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品味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4.学案教学。

学案教学是广全中学大力推广的成功教学模式。目前,全校教师在授课中均采用“导学案引课———学案授课”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案教学要求授课教师浓缩授课重点和难点,并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其次,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预设要以“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最后,通过学生自学、师生共研、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案的使用,并对使用结果进行跟踪反馈。

5.特色教学。

广全中学在严格进行规范教学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特色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在初、高一开设国学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开设外教课,培养学生对纯正英语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开设民族音乐课,学习传统民乐,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开设健美操、花式篮球、武术等特色体育课程,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健壮了体魄。在学习规范方面,每天晨检前要求学生晨读语文英语,教务处进行检查,并对各年部表现进行公示;统一印制学生个人作业本,小组作业本以及错题本。在学生活动方面,学校开展了初一年部的“金话筒”主持人比赛,初二年部的英语朗读比赛,初三年部的英语辩论赛,高二年部的班歌比赛。

6.实验教学。

广全中学拥有一流的实验环境和相关配套实验器材,并配备专业的实验员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校已做到百分之百地完成课程需要的全部实验任务,使学生在实验中开阔了知识视野,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百年老课文的百年历程 篇8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随着戏剧、戏曲、小说乃至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广泛传播,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已经有了“世界级”知名度。这个由南北朝乐府名篇《木兰诗》塑造的女性鲜活形象, 早已经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但长期以来, 在《三字经》《烈女传》《女儿经》这样的正统蒙学教育读物中, 这个有悖传统妇道的题材却是一直被撇弃的。直到清末民初, 随着“男女平等”“女权意识”等现代文明观念的逐渐渗入, 这个故事才开始登上了国民教育的“大雅之堂”——学校教科书。1906年, 《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九册选入了《木兰诗》, 第一次让孩子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去景仰这位“爱国”“孝父”“聪慧”“勇敢”的古代女英雄。进入民国之后, “木兰”这个形象几乎成为所有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必选内容。尤其在1920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 为了顺应白话文运动, 这篇故事既被改编为白话课文, 也被改为剧本, 出现在同一本教科书里, 这在教科书编撰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新中国成立后, “木兰”这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实现自我价值的古代“女性”形象依然是新政权所肯定的。1951年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原文收录了《木兰诗》。即使在十年“文革”浩劫中, 当一个个古代文学名篇都被斥为“封资修大毒草”赶出中小学课堂之际, 《木兰诗》居然还在一些地方版语文教科书, 如河北版、山西版、辽宁版, 在连篇累牍的领袖语录夹缝中得以幸存, 足见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宽泛的被解读空间。至于改革开放之后, 更是没有任何理由能够阻挡《木兰诗》的脚步,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的诵读声, 经过几代学子一直延续至今。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如果单论文学艺术的造诣和价值, 中唐诗人李绅写的《悯农》《农夫》两首小诗在群星璀璨的唐诗里不值一提。尽管它们久已妇孺皆知, 但众多“唐诗三百首”选本几乎都没有选录。可是在清末《最新国文教科书》以及民国众多教科书宝贵的篇幅中, 两首诗都赫然在列。分析时代背景, 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缘由。清末民初的中国, 阶级矛盾高度激化, 社会道德和良知濒于沦丧底线, 这种表现民众苦难、劝勉珍惜劳动成果的作品, 符合精英知识阶层的忧患意识, 也具有较强的教化价值。“西风东渐”而来的“民本”“民主”“人性”“阶级差别”意识, 也让这两首小诗多了些现代的解读可能。

建国后, 《悯农》《农夫》两首诗一直形影不离地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但是到了“文革”时期, 大多数地方教材却只选《农夫》, 舍弃了《悯农》。可能诗中“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这两句, 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具有更强的战斗性和煽动性吧。而从1978年至今, 人教版以及其他版本的语文教科书, 却大都只选择《悯农》一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日益推进, 传统农业景观和生产方式都在与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 或许“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二十个字中浓缩的黄土智慧更具穿透时空的普世价值, 让我们敬畏自然, 感恩大地, 感恩他人, 节制自我。

曾经被“乾坤大挪移”的《愚公移山》

像西方文明拥有伊索寓言一样, 华夏先贤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蕴涵人生哲理和智慧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个民族进行文明传承的宝贵教育资源。在《最新国文教科书》中, 就选录了“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鹬蚌相争”“黔之驴”“守株待兔”等不少古代寓言素材。为了适应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便于教学, 这些进入教科书的寓言大都在原典的基础上做了删节和改写, 在白话文普及之后有的还被翻译成白话, 甚至变成诗歌、剧本或者儿歌等多种文体形式。

这些传承了数千年的寓言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没有教科书这个载体, 它们也将跨过任何时代的障碍流传下去。但观察它们在过去百年教科书中的进退历史, 却也堪称一面折射时代的镜子。

新中国成立后, 从1950年到1964年出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课本中, 我们都能看到“愚公移山”的素材, 或者是改编为独幕话剧, 或者是原文节选, 作者署名则是“列子”或者“列御寇” (尽管故事被改编了, 原著者的署名权还是要尊重的) 。“文革”时期, 在众多由地方“革委会”组织编写的地方版教材中, 居然还能看到《愚公移山》的题目, 打开来仔细阅读, 才发现此“愚公移山”已非彼“愚公移山”, 作者也变成了“毛泽东”, 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上做的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辞, 也就是那个年代人人皆能成诵的“老三篇”之一。直到“文革”结束, 在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 “愚公移山”才重新收录了《列子·汤问》中的原文, 恢复了它寓言故事的本来面目, 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着同样境遇的, 还有“黔之驴”。文革期间, 在1970-197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中学课本中, 《黔之驴》这篇没有什么阶级斗争色彩的文言课文竟然得到连续选用, 成为那个时代的“异数”。原因何在?有人说是因为毛泽东的著作里曾经提到过这个故事 (见《毛泽东选集》第883页) :

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 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 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 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 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 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 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 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所幸, “愚公”和“黔驴”们都依然还保留在我们今天的语文教科书中, 希望它们永远不再因为个人的喜恶而离开。

“司马光砸缸”

会讲“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中国人远比知道《资治通鉴》的人多, 这个故事早在明代就编进了一些蒙学读物, 作为儿童“聪明机智”的榜样。《最新国文教科书》也从古代的蒙学读物里选择了很多人物的故事, 如“聪明机智”以司马光砸缸、文彦博灌水取球、曹冲称象等为代表;“勤奋读书”以孟母教子等为代表;“报效祖国”以岳飞精忠报国、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等为代表。直到今天, 我们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依然还能看到“司马光”“曹冲”故事的白话版。

一百年的语文教科书, 为什么一直要沿用这些人物和故事呢?应该说, 教科书在传承知识的同时, 也担负着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教化功能。这些主人公都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杰出人物, 他们的成长经历、人格气韵甚至传奇故事, 和他们的历史功绩一样都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 传统蒙学教材中不符合现代文明价值观, 不宜再广泛提倡的人物故事, 如“王祥卧冰”“割肉救母”“老莱子娱亲”等, 从这里开始就被逐渐排斥于学堂之外。

百年老店的新百年梦想 篇9

王刚目光所及之处,也已不限于国内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以全球“绿色革命”为己任,“智慧兴企、绿色全球”,不再追求规模、速度,而是继续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以品质、成本双重优势提升海外竞争力。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刚始终未提外界所熟知的鸟巢、水立方、世博会阳光谷、香港世贸中心、澳门米高梅酒店、新加坡金沙酒店、迪拜火焰塔等国内外上百项地标性建筑中都采用了金晶生产的玻璃,对他而言,那是属于金晶上一个五年的辉煌。他现在所关心的是LOW-E玻璃,那是一个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伟大梦想,也关乎金晶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的辉煌。

金晶的员工告诉记者, 王刚掌舵金晶之时, 金晶的总资产为3000万元, 如今已经超过百亿, 王刚带领着这个始于1904年的

老店在百岁生日之际步入鼎盛时代, 彼时, 他面临的难题是自主知识产权太少, 如今, 当记者问及竞争力时, 他自豪地向记者宣布, 技术水平已经比肩欧美,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玻璃检测权威机构——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多年来的质量检测数据表明, 金晶集团生产的平板玻璃、超白玻璃、汽车玻璃等产品, 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质量水平。特别是金晶自主研发的在线LOW-E镀膜玻璃, 通过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 普通在线LOW-E玻璃和超白在线LOW-E玻璃, 其可见光透过率分别为82.5%和83.2%。耐酸腐蚀性低于0.5%, 耐碱是低于0.7%, 辐射率均达0.17。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在线LOW-E的辐射率是不大于0.25, 而离线的辐射率是不大于0.15。

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刘志付表示, 人们通常所说的阈值是LOW-E玻璃的节能指标, 金晶集团产品的阈值优于国家标准, 金晶集团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关键性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较高的水平。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于玻璃行业来说, 核心任务是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和产业升级。因此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的发展潜力很大, 前途光明。

王刚目光所及之处, 也已不限于国内一城一地之得失, 而是以全球“绿色革命”为己任, “智慧兴企、绿色全球”, 不再追求规模、速度, 而是继续强化自主知识产权, 以品质、成本双重优势提升海外竞争力。站在百年历史、百亿资产的新高度, 王刚有资格、更有自信规划这一百年老店的新百年梦想——绿色材料、绿色建筑、绿色能源, 王刚一口气说了三个绿色 (Green) , 这一未来蓝图规划已经体现在金晶的标志上, 由三个英文字母G组成的“晶”字, 对于未来的三个绿色规划正是对三G的阐释之一。

从超白玻璃到LOW-E玻璃, 金晶一直走在玻璃科技的前沿, 金晶上市十年来, 股票简称一直是“金晶科技”, 在A股上市的玻璃企业中, 以科技命名, 金晶科技和方兴科技是仅有的两家,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金晶人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2009年6月27日,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了金晶集团后曾说:“没想到中国百年玻璃老厂在淄博。你们拥有超白玻璃和节能玻璃, 不仅国内领先, 也是世界一流。事实证明,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技术创新为金晶赢得了先机, 而作为平板玻璃行业惟一的全国人大代表, 王刚和他率领的金晶还肩负着更多的行业责任、社会责任——“现在是整个玻璃行业比较艰难的时期, 期盼法规赶紧出台, 节能玻璃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应用, 行业、企业都能够实现转型升级。”王刚用这样的一句话结束了这次访谈。

百年树人 篇10

2009年11月18日,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等十余家京城主流媒体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影响力”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中,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辉煌60年之城市名片奖”;12月10日,在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营销盛典中,全聚德荣获“建国六十年:中国长青品牌大奖”;12月20日,由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主办,30多家媒体机构支持的“共和国60年经济盛典系列评选”活动中,“全聚德”荣获“中国品牌百强榜共和国60年最具影响力品牌60强”称号。2009年全聚德集团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多个殊荣。

2008年6月, 在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 全聚德仍不断搜集有关史料, 进一步丰富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的史料内容;同时, 抓住有影响力的烹饪、旅游、老字号等专业展览会宣传展示挂炉烤鸭技艺, 现场展卖、销售真空包装食品;派专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经验介绍与交流;出版《全聚德楹联集》、《全聚德竹枝词》、《全聚德珍藏名人字画集》等一批文化书籍, 有力地宣传全聚德烤鸭文化;全聚德与其他非遗项目“联姻”。皮影戏也是非遗项目, 全聚德前门店就把这一艺术形式引进店堂, 利用皮影讲述全聚德的故事;全聚德唐山店将全聚德挂炉烤鸭工艺流程画卷用唐山当地驴皮影的工艺刻制出来。可以说, 全聚德在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双丰收”。

一、抓住时机宣传奥运文化

尽管奥运会已经闭幕了,但中国人民还沉浸在“百年奥运”的回味中,为了重温那辉煌的时刻,2009年5月6日,北京前门全聚德起源店大堂内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前门全聚德起源店—全聚德郑州店‘全聚德百年炉火火种’传递仪式”,“百年炉火火种”是“全聚德”百年发展的见证,具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全聚德亚运村店”借五周年庆典之际,正式更名为“全聚德奥运村店”,它是京城唯一冠名“奥运”的商家,继续演绎奥运餐饮文化。

二、创新形式表现传统文化

公司通过把传统皮影艺术和百年老字号相结合,创作了《全聚德传奇》皮影剧,使老字号企业文化营销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全聚德创建145周年庆典上首演后获得广泛好评;公司在承办“水立方杯美食盛典”非遗文化展中,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三、慈善之举彰显人文关怀

全聚德和平门店在“腊八”当天隆重举办“全聚德‘腊八’迎送1864” (全聚德始建于1864年) 活动, 特意熬制1864碗腊八粥, 热情赠送给各方宾客友人;在公司成立16周年大会上, 公司和北京市慈善协会共同签署了“回报社会, 奉献爱心, 资助百名大学生活动”捐款协议书, 公司向北京市慈善协会捐助善款125万元, 用于资助北京100名贫困大学生, 让这些品学兼优却家境贫困的孩子们不因贫困而失学, 成就他们的求知梦想;公司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 捐赠人民币20万元设立“全聚德奖学金”;为工贸学院22名四川籍学生培训全聚德企业文化和营销知识, 安排就业;在2009年“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 公司领导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驻地进行慰问, 全聚德王府井店也为国旗班送上了烤鸭, 表达了全聚德人对“最可爱的人”敬仰之情, 彰显了全聚德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目前, 已把挂炉烤鸭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作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奉献人类健康美食”的企业使命, 写进《中国全聚德集团企业文化理念识别手册》, 深入每位员工之心。

四、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1、加强总结,不断提高。目前在烤鸭师队伍中,存在着用手干活多,用脑思考少的现象。少数厨师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干烤鸭,实战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迫切需要将实践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2、需要进一步提高挂炉烤鸭技艺的文化附加值。如鸭子的身体结构、烤鸭的起源、为什么要选北京填鸭、烤鸭有几种吃法、烤鸭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总结和传播。

3、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人说:“像你们全聚德这样的大公司有那么多烤鸭师, 技术不濒危不失密呀。”的确, 全聚德技术力量雄厚, 但真正能承担起“传承”重任的人员与企业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各企业应设立专职或兼职非遗保护工作人员。

五、做好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1、传承技艺必须与企业效益相结合。技艺只有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称得上是“遗产”,否则只能是“遗技”。有了效益,项目的保护单位(主体)才能生存,才不会使技艺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2、不断对挂炉烤鸭技艺进行总结,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赋予非遗项目以新的生命力。

周达珍:百年树人“成果”多 篇11

百年树人 教育为本

老人祖籍黔东南州麻江县下司镇,她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周家家境较为宽裕,开明的父母决定让七个儿女都接受教育,于是身为女儿的周达珍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幸运地享受到了男孩的待遇——跟随兄长们一起进私塾,上起了学堂。然而好景不长,因时局动荡,战乱频繁,周家家道中落,年幼的周达珍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这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

后来周家举家迁往都匀市大坪镇,长到适婚年纪,她在父母安排下嫁给了在镇上小学教书的一位老师,开始了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然而,朴实的周达珍对自己辍学的经历一直耿耿于怀,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独生儿子接受完整的教育,过上好日子。周达珍没有工作,当小学老师的丈夫也收入微薄,为了儿子的学费,夫妻俩是省吃俭用,一分钱也掰成两分花。她平时打点零工、做些针线活儿,在镇上换点钱来贴补家用,就这样和丈夫含辛茹苦地供儿子上学。

儿孙争气 终圆夙愿

1948年,儿子通过招考进入黔南州建筑公司工作,在州府都匀成了家,老人终于圆了夙愿。正当周达珍觉得生活圆满之时,相伴几十年的老伴却撒手而去。儿子便将她接到都匀同住,想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享享清福。谁知闲不住的老太太见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反而主动承担了照顾孙儿的事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依旧最上心。

一晃又是二十几年,在周达珍“要读书,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影响下,儿孙们不负所望,个个成才。特别是老人的曾外孙女,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工作,专攻纳米技术,经常代表单位出国,是老人的骄傲。重孙子在南昌大学念书,假期都会回来看望老祖祖。“他们都好,就是难得回来,太想他们了!”老人说着,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

生活自理 晚年康寿

“别看老人今年101岁高龄了,可她还懂‘高科技’呢!”“她会用电磁炉煮面条,用电饭锅煮饭呢!”儿媳对能干的婆婆赞不绝口。老人觉得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实惠,“简单嘛,比烧火方便多了。”说完笑开了花。

据儿媳介绍,老人是干家务活的“能手”,是自己学习的楷模。“她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才放进衣柜。自己洗澡,贴身衣物也要自己洗,样样都能干!”儿子也说母亲身体一直都好,没生过什么病。现在这年岁也不闲着,喜欢散步,天气好时到楼下小区里遛遛,遇见熟人还要家长里短一番,精神着呢!听见儿子儿媳夸自己,老人时不时点点头,开心不已。

老人说,现在生活好了,小孩子都能上学,接受教育,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上学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这就是历经百年风雨人生的周达珍老人最朴素的愿望。

寿星档案

姓 名周达珍

性 别女

民 族汉

生 日1908年9月29日

住 址都匀市八一小区四单元四楼

文化程度小学二年级

职 业家庭妇女

病 史无

早上9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喜吃酸汤、素菜,常吃豆腐、软糖等松软食物;食量好,一顿可吃十来个馄饨,每天喝两袋牛奶

脾 气温和、不生气

喜爱活动与儿孙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天气好时在小区里四处逛逛

百年树人 篇12

一、建设非遗展厅和工作室,打造宣传展示平台

2008年,内联升果断清退近400平方米的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大栅栏商业街开设非物质遗产展厅和非遗工作室、贵宾室以及VIP接待室。展厅的整体设计与总店协调一致,古香古色的装修设计风格,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在踏入展厅的一刹那,就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在展厅建设完成后,每日免费对公众开放,通过陈列图片、文字、实物等实体资料,全面介绍了企业历史文化、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和鞋文化简史等内容。文字介绍与图片展示的结合,增强了参观者对布鞋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参观者对企业文化与历史的认知度,同时,通过实物展品的展示,增强了参观者的直观认识,让参观者不出北京就看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多样化鞋类展品,特别是展出的实物小脚鞋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共鸣和特别的感触。此外,内联升在2008年实现了老字号参与奥运会的百年梦想,在展厅中特别将设计、制作奥运颁奖礼仪小姐用鞋的文字资料、设计样稿等资料向参观者公开展示,并将店内仅存的一套颁奖用鞋全部展出,并将最具有纪念意义——带有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签名的奥运鞋捐赠证书也陈列出来,与参观者共同铭记这历史性的时刻。

自展厅建立后,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室已经成为了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中心、宣传展示中心、观光中心、特需服务中心。在非遗展厅开放以来,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已成为区域老字号宣传活动的首选场所。现在每周日在大栅栏总店非遗工作室,都会安排年轻的传承弟子为顾客提供量脚定做的特需服务,此项服务不仅延续了传统的服务项目,满足了顾客特需服务的购物需求,更是让大家亲身感受、切实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与服务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同时,量脚定做服务更是对传统文化《履中备载》的续写,进一步保护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几年间,通过持续打造和完善特需定制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也对传统服务技艺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同时,专门开辟出现场演示区域,每日安排制作布鞋现场演示,把内联升非遗技艺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让参观者近距离接触到传统手工技艺,并形成了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的良好沟通渠道,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传统手工技艺和历史文化。

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内联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和工作室已经成为了公众了解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宣传园地,接待学生团体和社会考察团100余次,多次接待各部门上级领导参观、考察工作。通过讲解员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参观者的印象,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进一步传播了传统技艺和民族文化,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和不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非遗展厅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进一步督促了企业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继承发展工作,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二、建设传承人团队,延续民族传统技艺

为了避免技艺传承人才匮乏的现象发生,企业经过全面、严格地选拔,为国家级传承人何凯英精心挑选3名徒弟,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专门接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全面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首的“师带徒”岗位技能培养机制。同时,选用了一批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轻、稳重、爱好并热心于传统制鞋技艺的年轻技工,使得每道手工工序都后继有人。为了更好地提升传承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企业全面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并在人事制度上给予倾斜政策,使企业真正做到了用事业留人、用制度留人。

内联升保留了传统“口传心授”的教育模式,但为了使年轻的80后更好地学习手工制作千层底布鞋的技艺,企业适度地调整了教育教学方式,根据年轻人的不同学习情况,对传承弟子进行单独指点和引导,并为传承队伍精选专业课程,为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水平。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内联升已经建设了一只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稳定性强的传承队伍,目前何凯英的三名徒弟经过3年零一节的学习,已经可以独立进行布鞋的制作,进一步保障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延续,为进一步弘扬、发展民族技艺做好了基础性的保证工作。

三、建设传承人工作室,提升传承水平

随着内联升非遗展厅和非遗工作室的开放,工厂的传承人工作室也投入使用。传承人工作室主要是传承人何凯英及其所带领的工作团队用于进一步传承、挖掘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研发和试制新产品的区域,其配备了放样机、安装了专业设计软件等专业化的设计制作设备等。每天,何凯英都会带领他的传承团队进行新品开发设计,反复设计、制作样鞋,将时尚与传统紧密结合,以便吸引更多人关注内联升,关注老字号文化。通过开设专门的传承人工作室,促使各项传承工作得以更加便利的进行,如今工作室已经成为企业的非遗技艺保护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心,使得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能够更好的在时代发展中、在市场中得到传承与保护。

四、举办非遗宣传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

2009年9月16日,内联升在大栅栏总店三楼非遗展厅内,隆重举行了“传承未来——大型拜师活动暨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仪式”。何凯英正式收取了三个年轻的80后的徒弟,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和各方媒体的关注与支持。

这不仅是内联升打造技艺传承人团队的第一步,通过传承人收徒,内联升进一步梳理明确了传承脉络,为传承工作提供后续人才的保障,更是为传承发扬内联升的非遗技艺奠定了基础。

2010年9月18日,内联升在大栅栏总店门前举行了“首届福履文化节”。在首届福履文化节期间,内联升隆重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顾客依照自己的喜好由设计师和技师为其单独设计及制作,个性化面料、传统工艺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内联升量脚定制服务的项目内容,满足了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使得具有传统文化的布鞋产品更加融入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内联升在157周年店庆之际还推出了民国版的纪念礼券,纪念礼券的设计秉承了内联升民国传统礼券外观及理念,将历史文化涵盖其中兼备消费及收藏双重功能。

上一篇:国家救助下一篇:质量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