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2024-07-09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精选8篇)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1

立德树人学校征文: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立德是育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价值。

xx市xx实验学校是一所幼小中xx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培养的学生从3岁进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学生生命的底色就在这里铸就。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所好学校就要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

一、“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德育方面要从小培育学生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个方面,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就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自然的禀赋,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尽最大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立德树人”包含了德育和智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xx实验学校牢记育人使命和价值,传承“德行好、基础实、能力强、视野阔、特长显”的学校育人目标,始终将“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2019年10月学校将迎来八十年校庆,八十载xx育人播撒爱,新时代立德树人再出发。学校致力于为祖国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关键在教师。

结合区域“三好两优”人才建设项目,党总支在发动师生、家长讨论的基础上,设定了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明确将“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写入好老师和优势学科标准内容中。党总支通过设标准,达到广大教职工共学习、树榜样、有提升的教育成效,在广大教职工中倡导立德树人使命和育人价值。

二、增强全体教师 “立德树人”责任感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的好老师。办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xx实验学校党总支落实学校“全员、全面、全程”的教育机制,通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不断涌现。营造风清气正、和谐进取、敢为人先、积极探究、勇于创新、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党总支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提高全员“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xx实验学校目前全校教职工247人,围绕学校“实验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党总支就学校师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坚持师德规范要求,加强思想文化引领,营造“立德树人”氛围。结合长宁区“三好两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自下而上广泛听取师生、家长意见,制定了“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好团队”标准,引导广大教工和班组对照标准,完善行为,提升师德修养;并注重挖掘培育身边先进师德典范,每年评选“xx好老师、xx优势学科、xx优秀团队”,通过道德讲堂进行表彰宣传,弘扬先进,倡导师德风尚;组织中小两部学生运用网络APP无记名征集“最喜欢听老师讲的一句话”和“最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句话”活动,在道德讲堂上进行发布。通过设标准、树榜样,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党总支组织开展以“勤耕杏坛,芳菲满天”为主题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建党纪念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xx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十九大报告会、道德讲堂、电影党课、外出参观、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最喜欢听的十句话》印成书签发给每一位老师等等,在教工中广为宣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xx“好老师、优势学科、优秀团队”标准,激发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服务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xx好老师。

党总支把“弘扬高尚师德,倡导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性观念,提振教师精气神,引领党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以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突出成绩共同奏唱出校园最美好声音!

三、培养党员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楷模

xx实验学校目前的党员人数共101人,占全校教工总人数的41%,抓好党员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将党员培养成师德典范和教育教学骨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更多教师树师德、强师能,为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的保障。

党总支鼓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在探索幼、小、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以及开展国际融合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总支组织“道德讲堂”让党员成为引领高尚师德的模范。“道德讲堂”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师德素养,增强党员“立德树人”意识,促进党员带动广大教师成为师德强、业务精的好老师,将党员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例如:《清气满校园,师德耀xx》的“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青年党员教师谈教育理想;有教工团志愿者展示他们的风采;有展示学校“三好两优”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有校领导为 “三好两优”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有“团队育人 润物无声”视频展示;有幼儿部中班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展示;有手球队师生的访谈;有小学部合唱队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的合唱《茉莉花》;有校长对好老师诠释的微讲座。“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凸显师德师能、立德树人、党性修养、服务宗旨等关键词,催人奋进、积极向上,每学期召开的“道德讲堂”与每年3月开展的党员师德承诺活动增强了党员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升了党员教师立德树人意识。

党总支开展“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思想境界。2019学年起,组织党员教师每周开设“党员教师讲时政”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国旗下讲话”;组织青年党员教师跨学段开课、全体党员教师听评课活动;结合家长、学生所需,组织党员参加特色课程---《情商》课程的培训学习,提升党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帮助党员教师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总支组织“做受学生欢迎的xx好老师”的微型党课征文、演讲活动,提升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境界。

四、“立德树人”培育xx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在教育综合改革、注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

党总支倡导鼓励党员教师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先锋模范。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成为了学习常态,走班制的学习模式给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党总支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要求党员积极参与集体辅导助力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对学习困难、心理焦虑等学生开展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以及集体会诊、集体反馈、分头指导、集体家访等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集体会诊”---在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会诊制中,导师组成员在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召集下,每周一碰头,一月一例会。每周一碰头,班主任老师主动向任课老师询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行为规范的表现。通过任课老师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班主任把学生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和谐师生关系。在每月例会上,各科老师就个别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状态起伏较大、心态出现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方法需调整以及个别学生进步较快或者退步明显等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分析,集体确定帮扶对策。

“集体反馈”---对一些需要与家长反馈、沟通的学生,党员班主任邀请家长到校,相关任课教师集体与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听取了任课老师全面而科学的建议和辅导,凝聚导师团队集体智慧的沟通、反馈往往全面而高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分头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把脉”结束后,党员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进行课外辅导、答疑解惑等,导师组老师各自领取 “扶贫”对象和“攻尖”对象,随后,任课教师各自采取行之有效的个别辅导形式,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师生一对一),点对点(帮扶薄弱方面)的辅导。一阶段后再进行评估。党员教师尤其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校共育达到理想效果。

“集体家访”---以党员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家访制最大限度发挥了教师团队家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更加信任教师,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推学生成长!例如,党员班主任施宇慧老师先分析学生情况,找出典型,确定家访对象。随后征询并邀请任课教师一同随行。在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前,施老师协同语、数、英学科老师一同前往陈某(过渡焦虑型)、顾某(严重偏科型)、郑某(自由散漫、严重缺爱型)等几位同学家里,了解情况,送去老师们的关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家访的过程中,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语文万技伟老师充分展现了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与家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与认可,也让我们其他老师觉得受益匪浅。数学曹俊老师和英语任含华老师认真查看了学生的暑假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并给学生私人定制了近期小目标。英语任含华老师为顾某同学定制了英语一考能达到100分的目标;万技伟老师为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读15分钟文言文的任务,争取语文过班级平均分;曹俊老师给陈某同学定制了每天挑战一道数学难题的任务,争取能在数学学科上有突破;给郑某同学定制了补齐暑假作业的任务,争取不拖欠作业的目标。通过本次家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老师满满的关爱,更是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将这份鼓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高三一个学期下来,这几位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总支将继续加强组织、宣传和发动,将党员服务宗旨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党建项目积极回应“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和广大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xx实验学校就是这样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了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造就一代有青春梦想,有理想追求,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2

1 当前高校学生道德现状

1.1 基础道德观念比较薄弱

基础道德观念“即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只有基本的道德规范约束其成员的道德基础, 这个社会才能有效地运行发展。我国的基础道德观念主要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热爱集体等等[1]”。在当代部分学生的行为与之不符, 例如, 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立身之本, 但现在的学生出现了诚信危机, 还有在考试作弊, 虚构简历, 单方面取消就业协议等等。

1.2 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1]”。据有关调查,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之前列。高校学生恋爱是正常的社会行为, 不过有些同学过于潮流和开放, 不分场合的、不当的男女交往行为有违社会公德的要求。

1.3 价值观模糊

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人们的信念、追求和理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1]”。现在部分高校学生盲目地排斥主导价值观从而导致消极价值观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主要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崇尚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突出等方面。

2 立德树人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 要突出以下教育内容。

2.1 做人修养教育

教育的宗旨归属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会做人, 做人修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课题, 通过德育的教育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提高做人修养。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手段, 带有一定工具性的, 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做人修养是“立德树人”的内核和本义的所在, 是时代对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2.2 民族精神教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不同精神文明的的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当前发展大的趋势。但一些国家利用自己的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 不断地对不同的精神文明进行文化入侵。在这样的形式下我国高校更要把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作为思想工作的重点, 引导高校学生要在自己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3 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3]。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社会责任感可以让人把自我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立德树人”理念下学校体育的价值

高校的学校体育中含有很多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素材, 通过课堂教学比赛的规则, 还可以引导学生遵守组织纪律的约束, 履行社会行为规范, 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观念等。可以说, 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素材跟“立德树人”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3.1 提高学生的生命活力, 培养做人修养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是贯彻“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提保障, 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共体育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帮助大学生缓解不良情绪,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使大学生能够以旺盛的生命活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体育项目大部分都是群体性的项目, 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 学生也避免不了要与教师、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一些教学内容, 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 在合作过程中就要大度, 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在教学比赛中一般没有裁判员, 学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当遇到有争议的、关键分的判断时需要自我判定, 也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历练。

3.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提升社会责任感

当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他们有竞争意识, 也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竞争是行业发展、国家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团队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而体育运动, 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共同协作, 在比赛的竞争中获得优胜, 在其过程中合作和竞争是并存的。和其他学科相比, 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蕴含着很多的竞争和团体协作的元素, 这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 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4]。在体育课程一些团体的项目中学生们相互协作, 他们要对自己的分工负责, 对团队的任务负责, 使他们有团体责任感, 进而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3 塑造大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 弘扬民族精神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克服各种挫折、打击, 立足于社会的必要心理素质,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通过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 有效塑造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 能更好地领悟我们的民族精神, 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在高校学校体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的课堂, 这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它学科特点的优势, 把德育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是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校体育价值的体现。

4.1 在教学大纲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导向。德育的内容很宽泛, 教学效果量化起来比较困难, 虽然在各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有关于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 但是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因此, 需要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在教学大纲中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 并加以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 才能把学生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4.2 在体育教材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体育教材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各种集体项目不仅激发学生自我的灵敏的应变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对各项竞赛规程的遵守可以引导学生遵守组织纪律, 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观念等。可以说,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素材跟“立德树人”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4.3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德育引导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方式的课堂, 这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遵守体育课堂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特点, 把体育教学和德育本身的培养教育目标有效地联系起来, 使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把德育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是高校学校体育价值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体现。

4.4 提升体育教师育人能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其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实施效果。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用较高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5 结语

高校学校体育课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它把身体素质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的培养方式, 拓宽了高校德育的培养领域, 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对“立德树人”在高校领域内的践行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巍.中国20世纪以来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李林, 周登嵩.现在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4 (2) :19-21.

[3]于雷, 孙奇, 程延强.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0) :153-154.

[4]毛振明, 李婧祎, 袁圣敏.论体育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体育教学, 2015 (10) :10-12.

[5]李广国, 李旭龙, 徐坤.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16) :184-186.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3

关键词:力学教学;高中物理;立德树人

一、力不是单独存在的,启示我们人与人的和谐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而且有一个“力”存在,必然会有相对的力产生。这是我们高中物理力学当中最基本的概念,学生对其的记忆和理解也没有难度。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正是我们引入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如力不会单独存在,相互依赖一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存在,没有人可以不和他人交往、交流。如果想要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将自己置于社会当中,就如力必须表现在物体上才有意义一样。在高中物理力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借力育人”,鼓励学生积极和别人交往,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启示我们要合理分配压力

高中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不敢有一丝的放松,但是这种强压生活往往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不平衡,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力学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当中,对力的分解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一个看似很复杂,没有任何方向的力,只需要稍加分解,对角度和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就容易将问题理明白。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己的压力进行分解,然后一步步解决,这就是力学带给我们立德树人的启发。而力的合成则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几个简单的力的分析,得出“合作”是处事之道,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其实“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或者说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它,正是它的无处不在更能启发我们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合理利用力学中的知识点,辅助想象力,延伸到我们身边,滲透“立德树人”的理念,甚至有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冷绪信.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05):131.

[2]张士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2):48.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4

木老元中心学校教育调研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集中表现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向导、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创建整洁、文明、平安、和谐、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这一目标,我校根据《施甸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

为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落实县教育局的方案要求。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塑造学生美好品德,开启学生智慧人生、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经典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人生指导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不断充实德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既重视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体现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加强规范引导,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动员全体师生,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校师着力进行对教学楼美化和净化工作。在教室贴挂名言警名,规范和要求,既美化了教室,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在净化教学楼方面,我们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班级,楼道每天定时小清扫,每周集体大清洁,使广大师生始终能在优美而整洁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除在视觉角度让师生感受到美,我们又完善了校园广播音乐系统,上下课的铃声都是优美的音乐,让师生听觉上也得到美的享受。

楼外的操场等硬件建设,美化,绿化亦有明确的思路,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完成,那时,整个校园绿树成萌,花团锦簇,身处校园,如在花园。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个角落都释放着教育的智慧。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校在班极文化建设方面极为重视。每个班级墙壁上都贴挂条幅,名言,《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在前面黑板旁张贴眼保间操示意图和视力测量表,黑板上方写上了学风要求,墙角处有统一制作的读书角,学生可在休息时惬意地享受读书之乐。教室后墙均设有一面标准规格的黑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每星期都可就不同专题进行文化宣传和文学创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彰显特色,关注细节,大力开展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晴之处。我校本着“建设有文化的校园,塑造有思想的教师,培育有素质的学生,办成有特色的学校”这一目标扎实地开展精神文化建设。

1、组织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每学期,每个班级都要求有计划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卫生,感恩立德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讲和谐”,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2、抓住契机,巧妙育人。结合“学雷锋活动”,我们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处处善待他人,热爱学习,骨于钻研,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结合“主题读书活动”我校要求教师躬身示范,引领学生把读书当成惯,打造书香校园,提高学校的文化气息。在这方面,我组织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汇报活动,有读书月,优秀图书展,主题班会,朗读比赛等,使学生浸润在书籍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阅读的乐趣,这一切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明祭扫,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乡士革命英雄,在学生心里埋下报国宏愿。

3、以德立校,构建和谐。我校特别重视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这种和谐表现在领导相互学习,分工合作,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领导与教师互相尊重,彼此关怀。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平等沟通。以高尚的道德为原则,以高效的开展工作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使命而建立起的人际关系,使得全校师生能在放心,安心,舒心的氛围中生活。

三、依法治校,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凡事无法而不立”。为使学校的发展更为规范,更科学,我校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先后制定了《木老元乡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师德教风建设实施细则》、《安全管理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及考核细则》、各科室《管理办法》、《财物管理制度》、《爱护财物公约》等多项制度,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立德树人 篇5

稿

2017.09.10

“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论坛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界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个主题,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用爱心播种希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唐代大文豪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们的思想和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股重要的教育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五育并重,德育为首。”那么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呢?所谓立德,就是坚持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关系到美好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这一伟大理论为学校和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找准自己的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师德修养为引领,以学生品德培育为教学重点,切实用理论的魅力和信仰的指引去培养人、感召人、引导人,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立德首先是要我们教师立好德。师德是教师职业赋予的重要操守,要想成为一名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广博学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爱岗敬业,有仁爱之心,把教书育人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来看待。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人世间,能做到爱自己孩子的人是父母;而能做到爱别人孩子的唯有我们教师!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所以教师应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力行师德规范,保持高尚情操,保持本色不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师之无德,教之无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人的主旨内涵是立德,立德方能正己,正己才能律人,教师立德树人,必须集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用高尚的人格,和蔼的态度,端庄的仪表,丰厚的学识去面对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多年的教育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小时候我看到的最多的是长辈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爱自己的孩子,许多老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们的学生。而今长大后我也成了“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带着饱满的热情与美好憧憬的我接手了自己的第一个班级,成为一名教师。但是,当真正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同样需要耐心和爱心。

我记得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带过许多班级,也带出了一点名堂。但从来没有像2009那年带的一个班那样让我感到手足无措。当时我刚送走一班2009届小学毕业生,新学期开学,我又开始从一年级班带起。我的班上共新报到 12名学生。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使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时代,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与求知的眼神,我觉得我的使命是何等的重要,我不能在这个充满神圣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丝的马虎,我要让他们永远对学习产生乐趣,要让他们不断地进步。然而事实和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几次考试下来,我所带的科目始终落在别人后面,而且每次考试都是那几个孩子考不及格。

何某是我们班一个很例外的孩子,小脑袋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当时我想一个学生其实学习差点儿并没关系,只要有考试,分数总会有人得第一,也有人是倒数第一。只要勤奋努力,品行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进也就够了。但是只过了一周的时间,事实证明我确实是盲目乐观了。他在早晨到校时,为了多睡一会儿懒觉,总是踏着钟声进校门,而且在晨读时,总是心不在焉,有时还欺负旁边的同学。怎么办呢?纯粹的批评能解决问题吗?我没有着急,而是开始从侧面了解他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通过了解,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经常是起早贪黑,顾不上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就更是无暇督促及辅导,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刚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就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他的穿着实在让人头痛,早晨穿得干干净净,可不一会工夫就变成“小土球”了,而且手脸也脏得不像样子。从一年级刚开始他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学习,爱打架,个人卫生差,一个典型的“双差生(学习差、纪律差)。这是我了解到的有关他的全部情况。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心里直打鼓:批评起作用吗?谈心有效果吗?我能改变他吗?用什么办法来转变这个“双差生”?短期内看来不会有大的转机。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就没有就这件事直接批评他,而是避实就虚。我找了一些经常和他一起玩的同学谈心,故意冷落他,每当他要插话的时候,我就故意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一次,两次,三次,最后他着急了,说:“老师,你为什么总是让别的同学说话,而不让我说话。”时机来了,我说“你不喜欢学习,我想你也不会喜欢和同学交流。”他没想到我把事情引到了这上面,稍微愣了一下,说“老师,是我不对,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但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能感觉到他并非心悦诚服。但是,我没有再深究下去,只是说:“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只是过于贪玩,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以后每隔一两天左右我就以检查功课为理由找他谈心,给他讲学习方法,讲解难题,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鼓励他,让他把心多用在学习上,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与自己前途的关系。开始,他对我说的话并不在意,更多的是在那儿坐着听我说,有时候有点心不在焉,甚至有点儿不屑一顾。许多次我自己都想放弃,觉得委屈,但是想想自己最初的梦想与信念,再想想他的前途,又不甘放弃。时间就这样流逝,已经入学两个月了,他没有什么改变。

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由于天冷,学校要求每个班级都要生火炉来取暖,而生火时需要引火的木柴,我请每个同学都拿一点木柴。我开始发现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他第二天就拿来了一塑料袋木柴,我很高兴,并及时地对他提出表扬和鼓励,当有同学说自己家里没有木柴时,他又举手说他要替这位同学拿柴。过了一天,他果然又拿来了一塑料袋木柴,我再次对他提出表扬。他一高兴,对我的话也多了,说他热爱体育运动,就是不爱学习。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坏’学生。他们都只是在成长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经过这件事,我心里一阵阵地激动,深深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这个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何某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他贪玩,调皮,不爱学习,又有什么呢?我又怎能在学习乃至其它方面因为他做的不好而放弃他呢?

从此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上一样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材,并且在课间和他们一块儿跳绳,踢毽子,打沙包,让孩子们在课间尽情地玩好,这样他们上课后就能集中注意力。何某会跳绳,会打沙包,很会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表扬与鼓励。从那以后,他早晨来得早了,读书也认真了,家庭作业也能完成了。上课时他坐在座位上坐的比平时上课还直,听得比以前还认真。

其实孩子都是需要用爱心去教育和感化的的。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的付出也有了回报。他的成绩比以往有了进步。由此我觉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是可以相通的。我觉得我们只是需要时间来互相了解,学习成绩并不是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体育运动是某个学生的强项,我发现某个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些学生对集体的事特别热心,这都是他们的优点。另外学生成绩的优劣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只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从基础抓起,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多年来,我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打动了一个个家长的心,也感染了许许多多后进生的心。也许我做的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但改变的将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我得出了人生的一条经验:用爱心可以换回爱心,用真诚可以呼唤真诚。

尽管有些“差生”很让人头痛,但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一颗平等对人的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寻找合适的契机,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使其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际的行动,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爱心去播种希望,用爱心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用爱心去播下希望的种子,用爱心去浇灌娇嫩的幼苗,用爱心去修剪桀骜不驯的枝条,那么多年以后你会收获一片森林!

立德树人 铸师魂 篇6

高新区第三小学

孙翠玲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作为教师,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是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阵地。“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完成育人任务。作为我们小学教师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九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这次师德学习让我收获很多,让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也让我知道了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重要性。

今天,我明白了不要再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平凡,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待遇有多差,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增强了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思想和觉悟产生了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100%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之中,以100%的责任心和爱心、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创新业绩。

对学生,我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冷落、不挖苦、不抛弃、不放弃,用心去交流,用心去爱护,用心去关心,用心去感染,心与心地沟通,爱与爱的交流,让每一个都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同在一片阳光下,健康成长。

对工作,我将发扬长征精神,重于求实、独立创新、勇于开拓,主动破除一些旧思想、旧观念、以“敢”字当头,以“创”字领头,大胆探索数学新的教学教法。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特殊教育这个大熔炉中去。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我的目标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活动精神来要求我们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上,我们要带着情感去上课,在课堂上实现三动原则,为学校打造有效课课堂尽心尽力。真正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新时代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我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的起家长和那群孩子们。

总之,我决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明确我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本次活动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当中,落实到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7

一、中国梦是当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 并提出“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理念。那么, 怎样理解内涵式发展?为什么提出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内在联系?等等, 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 中国梦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发展理想。

高等教育发展, 在每个时期都可能有不同的发展理想。比如, 在改革开放初期, 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可能是尽快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当代, 高等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 因时代主题的发展而获得了新时代的发展理想。当前, 中国梦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共同理想”,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就告诉我们, 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仅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负责, 而且要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负责。虽然高等教育的科学事业是以发现真理为目标的, 但真理总是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名义被发现。所以, 高等教育承担的既是人类的真理性探索事业, 又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事业。

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而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应该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因此,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实体机构, 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机构, 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通过发展科学技术, 进而转化为生产力, 就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这样, 高等教育就应该把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发展理想。

(二) 从粗放型发展到内涵式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主要与经济发展的模式相适应, 也与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相适应。如果说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以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的话, 那么,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与此相适应, 走过了一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对大量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面临着数量和规模问题。从90年代开始,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扩招”, 招生规模扩大, 但是师资队伍、科研实力、基础设施等各种条件都无法满足学生教育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数量超过了质量。因此, 虽然培养了大批量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但人才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提高。十八大以来, 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战略。这其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对“软实力”的依赖越来越多, 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三) 内涵式发展要把“服务社会”作为宗旨。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 培养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当国家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需要的时候, 高等教育也要相应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 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因此, 高等教育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新战略。所谓内涵式发展, 就是要从高等教育质量入手, 培养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国家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数量是发展的尺度, 但更重要的是质量尺度。“党的十八大站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面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 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这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上, 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对于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钱学森之问”提出的问题就是,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端人才, 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重大问题, 也是当代提出内涵式发展的内涵。高等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 就需要从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入手, 探索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尊重科学真理的逻辑, 尊重社会发展的逻辑, 这是内涵式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尺度。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人文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价值观基础

过去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以数量为标准的。现在, 如果转向内涵式发展, 就应该调整新的发展标准和评价标准。那么, 怎样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呢?我们认为, 包括两个尺度。这两个尺度分别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

(一) 内涵式发展要以工具理性为尺度。

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某种使用性的科学和技术的人才, 科学和技术是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要求。因为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服务社会的职能, 所以高等教育首先要把自身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 这是高等教育的外在的内涵式发展尺度。因为, 科学技术是能够通过实际的研究成果得到确定性的认可的。那么, 评价高等教育是否实现了内涵式发展, 就要看高等教育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 是否发挥了真实的作用, 是否在某些科学技术领域当中有重大突破。一般来说, 应用性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依靠基础性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所以,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外在评价尺度, 作为科学技术为载体的工具理性, 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在科学技术发展中, 其内涵的价值有多高, 往往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有多高。基础性的科学理论在其直接性上, 可能没有实际的用处, 但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如果有了突破, 就必然引起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所以,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需要以工具理性为支撑, 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有重要的突破。

(二) 内涵式发展要以人文理性为尺度。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不能仅仅通过工具理性来实现, 还需要有人文理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高等教育发展几乎完全以工具理性作为其动力支撑, 这当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 高等教育如果要进一步发展, 实现在内涵上多发展, 只有工具理性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人文理性。什么是人文理性呢?就是要把培养“人文精神”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尺度。人文精神应该是大学所以为大学的原初的规定, 比如在西方大学产生的初期, 主要是用来培养人文精神的科研机构。只是在后来, 大学才把服务社会的工具性价值附加到大学, 这样就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了工具理性的方向。而长期以来, 在工具理性的扩张下, 高等教育原始培养“人文精神”的维度逐渐被遮蔽。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思潮冲击下, 高等教育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层面, 而忽略了人文理性的层面, 导致了高等教育在内涵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空场”。

(三) 人文理性是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基础。

工具理性是人把外部自然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式。在全部自然科学中, 都是以工具理性作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工具理性就是把理性作为一种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 这种理性精神是人类发现自然世界规律的有力武器。只有掌握了自然世界的规律, 人类才能够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获得充分的物质生活资料。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中, 工具理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 人文理性对于工具理性来说, 应该更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这一地位主要表现为, 人文理性能够为工具理性提供价值观的基础。我们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 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系。人文理性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当然, 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 一个人要尽量做到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描述。然而,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 一个科学家总是要从某种价值观出发从事研究的。或者是出于对自然规律的真理知识的热爱, 这是一种纯粹的科学价值观;或者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而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等等。总而言之, 科学研究是“人”的认识活动。而只要是“人”的认识活动, 就要与某种价值观相关联。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错误的, 那么, 虽然他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成果, 但这些成果的使用很有可能与“人”的价值需要相违背。因此, 工具理性如果离开人文理性的支撑, 就会迷失方向。可见, 人文理性是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基础, 它能够保证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梦需要以人文理性为基础, 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我们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以人文理性为尺度, 这并不是要取消工具理性。问题在于, 应该用人文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价值观基础, 从而保证工具理性的正确方向。而把人文理性作为基础, 就需要把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定位在“立德树人”上。

(一) 德才兼备应该以“德”为基础。

当代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 应该从“立德”开始。人才在广义上应该包括“品德”和“技艺”两个方面。如果说“技艺”是一个人才的“硬件”的话, 那么“品德”应该是人才的“软件”。因此, 对于人才来说, 品德是基础性的条件。“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 一方面, 强调了‘德’在人的德智体美诸种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另一方面, ‘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 树人需要立德, 立德才能树人。”[3]品德是行为中的价值观, 是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当前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需要有一种为国家和民族担当的正义感和德性感作为支撑。人才首先是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专业知识的人, 通过高等教育可以获得某一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 承担相应的技术性工作。然而, 如果没有对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力量的领会, 这种服务国家和民族的意识观念就会淡薄, 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因此, 人才不仅要掌握技艺, 更要培养自己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要求,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 在适当的时候应该以大局为重, 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成就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以一种为国家和民族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 实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如果没有高尚的民族情怀, 没有高尚的品德, 就不会把科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 中国梦需要个人超越功利主义, 树立道德观念。

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与个人无关的梦, 它既是国家的梦, 又是民族的梦, 同时也是每个个人的梦。这就要求个人应树立爱国主义理想, 超越功利主义的束缚。当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体利益得到了彰显。然而, 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来说, 个人利益始终应该被放置在国家利益之下。当然, 不排除个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行为, 但是, 这种个人利益必须要服从国家利益, 把爱国主义作为个人的高尚的精神理想。应该说,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梦想, 这个民族是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和安全感的。因此, 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把爱国主义作为个体的理想信念, 才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基础。为此, 当代高等教育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全部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

(三)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 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 那样就会导致社会发展的“物化”倾向。相反, 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自由和幸福。经济的发展只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幸福的条件之一。此外, 还要有人本身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如果社会道德不能得到发展, 失去正义, 那么, 社会就不会和谐。因此,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实现, 也是中国梦所特有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发展, 还要以精神文化为动力, 提升国家的战略软实力, 而这一切都要落实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中。

总而言之, 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而要实现内涵式发展, 就要转变教育理念, 把“立德树人”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重要讲话[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01/4374124.shtml.

[2]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2) .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 篇8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政治教学

G7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向成熟的阶段。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育人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前途。以立德为先导,以树人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文性与科学辩证统一的高职育人模式,是时代发展需要。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是育人的根本路径,也是高职院校以政治教育为载体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一)政治学习过于理论化

现行的高职政治学习基本上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把一些理解不了的知识单纯的记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也无法真正通过政治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的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那么政治教学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出现这种现象,关键还是因为老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摆脱用分数衡量学生的评分标准,使整个政治教学变得比较封闭与专制。

(二)生源渠道多导致水平参差

高职院校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只能选择高职院校获得谋生技能。带着这种偏见,难免思想稳定性差,容易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一些大学生对善恶、美丑、荣耻不能完全加以区分,心中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道德观念迷茫。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他们所有的关爱和期待,造就成孩子过分自我,不懂感恩,厌学等心理问题。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使高职政治教学难度加大。

(三)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差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但高职院校的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各类学校虽然都把立德放在首要位置,但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纸上谈兵,学归学,做归做,没有落实到实处。德育工作重担只落在“两课”教师和辅导员身上,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在教育形式上,强调单一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主体精神的培养,禁锢了学生思想。单向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把政治课学习当成“政治任务”去完成,很难将思想道德的提高以及自身成才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立德树人理念渗入高职政治教学的措施

(一)教学方法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学成效低。如果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收效更大。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

社团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社团活动中,体现蕴含于德育之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民族意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受到潜在的教育,宏观调控和指导学生开展社团工作。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恩、具有助人为乐的品格,做到知行统一。

(三)搭建教育基地

为了更好的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把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延伸到学校以外的广大空间。通过参观这些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杜绝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塑造健康的人格。

(四)强化第二课堂能力训练

职业素养是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的集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投身社会改造世界,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是政治教学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工作,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奉献的精神,让“立德树人”理论中所蕴含的职业素养“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学生的心灵。

(五)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生存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当今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机不离手,手机成为课堂上的“毒物”。政治课这类非专业课甚至成了学生追剧集、看直播的“重灾区”,学生上课玩手机甚为普遍。为此,不断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为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网络课堂,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改变课堂枯燥无味的特点,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建立QQ群,微信朋友圈,网上网下联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将网络道德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分辩是非以及抵制诱惑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立德树人”的真正含义。

三、结语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加强和改进,是提高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是科教兴国、弘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理论,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和改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使政治教学取得巨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丽娟. 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J]. 职教通讯,2015,32:73-74+78.

[2]雷艳平. 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7:412.

[3]雷艳平. 立德树人理念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J]. 科技展望,2016,17:322+324.

上一篇:漠华小学食堂伙食改善方案下一篇:开学初政教处讲话稿